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字阴符经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字阴符经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大字阴符经》,虽卷末题有:“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但其真实历来受人怀疑,围绕此问题,自民国以来已有众多专家和学者进行过论证。 认为是褚遂良创作的主要有叶恭绰先生、沈尹默先生和潘伯鹰先生。《大字阴符经》归于叶恭绰先生后,他对此帖系褚遂良所作深信不疑,还请诸多鉴赏家帮着一起鉴定,并请沈尹默先生题跋于册后;沈尹默先生在1947年和1948年两次为《大字阴符经》题跋,肯定此卷为褚遂良所书“必于可信”,并将书写的时间断在贞观十年(636)至贞观十五年(641)之间。但他也说,如果自己的判断不对的话,“后之明鉴如海岳者必能正之,姑存愚说亦无所为嫌也”。海上名家潘伯鹰一生学褚书功夫极深,穷源竟委,他也认为此帖是褚遂良创作,并有多通临写传世,为后学示范了临写的途径。 认为此帖非褚遂良创作的主要有徐无闻先生和台湾学者李郁周先生。徐无闻先生在发表于1983年第6期《书法》上的文章中对此帖的款式及书写风格和卷末题跋进行了分析考证,得出其为后人伪作的结论;八十年代,李郁周先生则从书体风格和卷后题跋两方面出发,兼及卷上所钤印章以及流传状况,对《大字阴符经》作了系统地考察,认为不仅作品系伪作,就连上面的古人题跋题识都是伪作。 目前学术界对此帖非否褚遂良真迹还有争论,但无论哪一方对它的艺术价值都有共识,都认为它是楷中《兰亭》,具备褚遂良书法的主要特点,对欣赏、研究乃至学习褚遂良书法很有助益,有人称临写此帖是学习褚书的一条入门捷径。 《大字阴符经》共96行,计461字,风格与《雁塔圣教序》非常相近,用笔丰富,节奏流畅从容,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都变化丰富,线条对比强烈,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全卷“之”“天”“人”和“生”字众多,但绝不雷同,看似信手写来,实是有意为之,苦心安排。其变化的丰富多样甚至超过了《雁塔圣教序》,这才是《大字阴符经》的高超之处和价值所在。 《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又称《黄帝阴符经》,全经分上、中、下三篇,仅四百多字,主张“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按自然规律办理,这与我们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有相通之处。 学习此帖,不仅可以学好书法,而且对修身养性同样有极大的好处。

大字阴符经原文及译文如下:

一、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平手,万化生平县。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着;天人合发,万变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平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干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瞽者善听,聋者善观。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子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平进乎象矣!

译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识天然王道,执规律逻辑行事,到位了。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因此,天然出五行,明则昌顺。

五贼在乎心,施行乎天。五行在心得,改造天然为己用。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时空在手造,社会万化由己出。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人性存天性,人心观机遇。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立官道遵规律,以规范民道行为。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官道起革命,圣贤崛起;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民道起革命,社会不稳定,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官民共革命,万变定国基,

性有巧批,可以伏藏。人性资质高低,收获多少有别,

九窍之邪在平三要,官能作用在资本、能力和机遇,

可以动静。人的动、静都取决此三大要素。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神火生于魂木,祸事能克服;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以智治国",动乱必溃败。

知之修练,谓之圣人。知此修学练习,可谓科学家。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然生杀,是规律的道理:

天地,万物之盗;社会,盗物理以成就;

万物,人之盗;万物,盗人类以新陈代谢;

大字《阴符经》楷书的结字特点变化丰富,总的看来是方形结构,但也有偏方结构的字。如“虞”“奉”“圣”“藏”“愚”“篇”等上下结构的字,也向左右伸展,保持方形的体势。比传褚的《倪宽赞》墨迹字势要开张。用笔的轻重对比显著,横画笔力挺拔,兼有隶书用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视觉上对其方形结构的印象。  学习《阴符经》应遵循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前人关于结字总结出诸如奇正,向背,争让,疏密,交错等等,学书者应对其逐渐攻克,而逐渐做到在结字之始,心中有数,对其笔画搭配意在笔先,具上述种种巧妙的矛盾对立法则,从而接近前人法帖字形之妙。 一、奇正: 结字首先要做到能使字形平正安稳,不论笔画多寡,应能够妥贴处理得有秩序,使横直相安,端庄匀称。做到这一点,基本上即是平正。结字之妙在于奇变,所以孙过庭云“既得平正,务追险绝。”务比要意识到,在平正的基础上,要尽快去研究结字巧妙变化,因为险绝奇变是结字相当重要的内容,也是学书人要尽一番心力去研究攻克的课题,要做到结字平正中寓险绝,结字奇正并非易事。项穆《书法雅言》P524云:“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复,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奇即连于正之内,正即列于奇之中。正而无奇,虽庄严沉实,恒朴厚而少文。奇而弗正,虽雄爽飞妍,多谲厉而乏雅。”指出了奇正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向背: 字形结构中,点画之间处处在运用向背原理。()为相向,如同二人面对面相对;)(为相背,如同二人背对背。姜夔《续书谱》P391云:“向背者,如人之顾盼、指画、相揖、相背。发于左者应于右,起于上者伏于下。大要点画之间,施设各有情理,求之古人,右军盖为独步。”点画之间有向背即有离合,有离合即是富于表情,使字态有神情有意昧在其中,结字于向背有得,字形不致平板无生趣。向背多指两竖之间或左右结构的字形,上下之间的横画称偃仰,仰覆。向背主再体现在左右结构的字形中。 三、疏密: 字形结构中,处理点画之间的疏密手法尤其重要。字的笔划有有繁复与简约之分,繁复的字自然要安排的紧密些,简约的字想繁复也不可能。繁复的字紧密中要有疏朗的空白,简约的字要有紧密的组合,(有些字通过重笔来强化紧密,在阴符经中出现的字有 “十”“立”“八”等)在一字之中无论笔划繁复与简约,最不宜将笔划处理的均匀,这样会显得涣散,缺乏对比会减弱字的神情意态。      邓石如《论书》云:“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以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讲的很有道理,疏密的对比是相对成立的,所以在该密处再紧密,疏处更使疏,是一种处理疏密的办法,目地是要强化这种对比的效果,所以邓石如的篆隶楷等作品的结字,疏密反差大,成为其结字一大特色。疏密亦要处理合乎度,过于强调大反差也对显得不自然。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之节制第十章云:“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胜任。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枝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哈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王羲之的话既生动又形象。

大字阴符经笔法研究论文

《大字阴符经》传唐代褚遂良书,历来争议较大,但不管此卷《大字阴符经》是否为褚遂良所书,有一点是大家都肯定的,即该卷具备褚遂良书法的主要特点,并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对欣赏、研究乃至学习褚遂良书法很有帮助。

《大字阴符经》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此帖撇捺开张,线条对比强烈,时而纤巧,时而厚重,时而疏密有致,时而笔势翻飞,波折起伏,巧于变化。其运笔牵丝暗连,速度极快,俯仰呼应,各有所据,气息盈满,妙笔生花。

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使得此帖已非典型意义上的唐楷,而是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此帖结字欹正相生,寓拙于巧,变化多端,不落蹊径,堪称“楷中《兰亭》”。

由于是难得的褚字墨迹本,所以被历代学习褚字的爱好者推崇,甚至有人称临写此帖为学习褚书的一条入门捷径。

《阴符经》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参以写经笔法,写得自然古朴。 学书要“神形兼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参透古人的心情更难,那是一个漫长的练习过程,还要有“顿悟”才行。 体会褚遂良的《阴符经》,借鉴一下古人的评论吧。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

《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旧题黄帝撰,实是后人伪托。全书共分三篇,上篇:论天道与人事的关系,系道教修养之术;中篇:论天道的法则;下篇:论用兵理论,涉养生、气功、食疗、精神调养等多面内容。 褚遂良(596-658,一说659),字登善。博通文史,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唐太宗临终时,被召为顾命大臣。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阴符经》大字墨迹,纸本,楷书96行,共461字。风格近《雁塔圣教序》,然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按照褚遂良任此官职的时间,当时褚书风格应是《伊阙佛龛碑》,所以《阴符经》是假托褚遂良的伪作,但不失为精品佳作,可作为临摹范本。另外,《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面目。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墨迹本大字《阴符经》,已非典型意义上的唐楷,深具“二王”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尤其行意较多,无论点、竖、横画,起笔多自然落笔、露锋起笔甚至尖锋起笔。行笔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间起伏顿挫,提按使转及出锋、回锋,法度分明。点画细而不弱,肥而不臃,结体端庄而灵动,气息盈满,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有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转折多圆中见方,难见圭角,顿挫分明,笔画圆润而又骨力内含,但也有一些圆转、近似圆转或方折的形式。 临习小提示 1.《阴符经》笔法多变,中侧兼用,顺逆并举,开合呼应,其结体骨力洞达又妩媚多姿。临摹之初宜从笔法入手,参以结构,两者结合,才能形正气正,不至于纤弱疲软,流于皮相。 2.有的字竖画的上端成s形,字中牵丝也较为明显,这是凌空行笔的特征,临习时不必刻意强调。 3.毛笔可选用狼毫中短锋;临字大小以每字6至7cm见方为宜;行笔速度不宜太快,否则极易造成虚浮怯弱之弊。 4.《阴符经》外形妍美,风神高雅。临习者应淡化甚至舍弃华饰之处,追求自然质朴,深入体察,切勿片面追求俊美外形而忽略了高雅的神韵。不妨与褚遂良晚年的《圣教序》对比,来获取更多体验。

传为褚遂良所书的《大字阴符经》,虽卷末题有:“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但其真实历来受人怀疑,围绕此问题,自民国以来已有众多专家和学者进行过论证。 认为是褚遂良创作的主要有叶恭绰先生、沈尹默先生和潘伯鹰先生。《大字阴符经》归于叶恭绰先生后,他对此帖系褚遂良所作深信不疑,还请诸多鉴赏家帮着一起鉴定,并请沈尹默先生题跋于册后;沈尹默先生在1947年和1948年两次为《大字阴符经》题跋,肯定此卷为褚遂良所书“必于可信”,并将书写的时间断在贞观十年(636)至贞观十五年(641)之间。但他也说,如果自己的判断不对的话,“后之明鉴如海岳者必能正之,姑存愚说亦无所为嫌也”。海上名家潘伯鹰一生学褚书功夫极深,穷源竟委,他也认为此帖是褚遂良创作,并有多通临写传世,为后学示范了临写的途径。 认为此帖非褚遂良创作的主要有徐无闻先生和台湾学者李郁周先生。徐无闻先生在发表于1983年第6期《书法》上的文章中对此帖的款式及书写风格和卷末题跋进行了分析考证,得出其为后人伪作的结论;八十年代,李郁周先生则从书体风格和卷后题跋两方面出发,兼及卷上所钤印章以及流传状况,对《大字阴符经》作了系统地考察,认为不仅作品系伪作,就连上面的古人题跋题识都是伪作。 目前学术界对此帖非否褚遂良真迹还有争论,但无论哪一方对它的艺术价值都有共识,都认为它是楷中《兰亭》,具备褚遂良书法的主要特点,对欣赏、研究乃至学习褚遂良书法很有助益,有人称临写此帖是学习褚书的一条入门捷径。 《大字阴符经》共96行,计461字,风格与《雁塔圣教序》非常相近,用笔丰富,节奏流畅从容,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都变化丰富,线条对比强烈,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全卷“之”“天”“人”和“生”字众多,但绝不雷同,看似信手写来,实是有意为之,苦心安排。其变化的丰富多样甚至超过了《雁塔圣教序》,这才是《大字阴符经》的高超之处和价值所在。 《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又称《黄帝阴符经》,全经分上、中、下三篇,仅四百多字,主张“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按自然规律办理,这与我们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和谐社会有相通之处。 学习此帖,不仅可以学好书法,而且对修身养性同样有极大的好处。

神经外科国外研究现状论文

在正文后引用参考文献不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尊重和认可,也是科技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医师只重视论文正文的撰写,而忽略了参考文献的引用。参考文献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杂志发表的文章。目前国内同行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少一多:引用中文参考文献少,引用自己所发表的文章过多。恰当地引用参考文献,特别是引用中文参考文献,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学术进步,更能够促进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多年的办刊经验,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应注意4个方面问题:⑴ 坚持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希望多引用中文文献,⑵ 多引用权威学者的文章,⑶ 多引用权威杂志的文章,⑷ 多引用其他学者的文章。一、坚持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希望多引用中文文献语言是传承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强势民族就可以体现出强势语言,强势语言可以影响其他民族的发展,甚至影响世界的发展。科技是否有国界?关键是看科技归谁所有和为谁所用。从近百年的科技发展史来看,先进的科学技术被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国家所拥有和使用,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坚持引用必要的参考文献的前提下,在神经外科学术论文中多引用中文参考文献,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神经外科事业的必经道路,应该成为全体中国神经外科医师的一种责任。中国神经外科最大特点是临床病例多、病种齐全,医师的手术经验丰富。当我们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并撰写出论文后,提倡首先在国内杂志发表,让广大的中国神经外科医师所借鉴和使用。这是语言爱国的最具体表现。然后可以翻译成外文到国外杂志发表,通过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让国外同行知道中国神经外科的实际水平。多引用中文参考文献也反映出中国神经外科学术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和扩大。在早期,我们多引用国外的参考文献是因为要向先进国家学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神经外科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文章,其先进性和学术性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中文文章的被引用率自然就有所提高。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统计,2005年中国临床医学类期刊引用中文参考文献的比例为37%(1)。《中华神经外科杂志》里中文参考文献的引用率1987年为19%,1997年为23%,2007年上升到34%。从此可以看出:随着中国神经外科水平的不断提高,反映到中文参考文献的引用率也在不断上升。我们提倡多引用中文参考文献,其目的在于尊重中国神经外科的发展和学术成就,并不断提升中国神经外科的整体水平。目前有相当多的作者在学术文章中很少引用中文参考文献,甚至全部是国外杂志的文献。我们应该承认国外的一些著名学术杂志水平很高,如Neurosurgery和J. Neurosurg,这2本杂志发表的文章体现了世界神经外科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方向,代表了世界神经外科的水平。这是由于美国的国力强大,英语成为强势语言,许多非英语国家的医师将本民族语言的文章翻译成英语后投稿,从而吸引了世界上大多数高水平的文章。但是,并不是所有英文杂志都能达到他们的水平。有人认为文章在国外英文杂志发表后代表文章水平高,并非完全如此,并不是说英文杂志水平就一定比中文杂志水平高,不同语种的杂志是不能进行水平比较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杂志的办刊经验,争取高水平的稿源,如果能集中我国本专业所有最好的文章到《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来,我们的杂志就可以成为中国最好的杂志。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中文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强势语言,那时,我们将会有更多、更好的稿源,甚至来自国外学者的稿源。二、多引用权威学者的文章当我们在论文中阐述某个学术观点时,应该首先看看在这个学术问题上全国比较大的神经外科中心或权威学者的观点和学术状况,其次也要了解广大基层医院或同行的水平,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就能全面地了解中国神经外科学界的真实水平。一般而言,权威学者本身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和严谨的学术素质,他们所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代表了学术发展方向。较大规模的神经外科中心积累的病例数较多,手术技术和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我们在多了解广大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水平的同时,要向规模大、学术强的神经外科中心学习,要向学识高的专家学习,多引用他们的文章,以此为标准,籍以指导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同时了解该课题或研究的最高水平,努力达到这一目标。三、多引用权威杂志的文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医学学术杂志众多。依据2007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统计,国内有70种与神经外科有关的统计源期刊(神经精神类27种,外科学类43种)。以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这2个期刊指标的平均值为例,在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以上的神经精神类期刊有10种,外科学类期刊有15种;在影响因子平均值以上的神经精神类期刊有9种,外科学类期刊有24种。可以看出,在这2类期刊中,较权威的期刊约有30种,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基本代表了国内本学科最高学术水平和学术发展方向。《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在2007年度的全国医学类期刊中:总被引频次排名第41位(神经精神类期刊第3位),影响因子排名第5位(神经精神类期刊第1位)。学术权威杂志应该是全国性的杂志,也是能被全国神经外科医师所认可和阅读的杂志。我们不可能阅读所有与神经外科有关的杂志,但我们应该有目的地阅读几本具有较高学术权威的杂志,以指导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我们曾看到过有作者引用某地区卫校的校刊发表的文章为参考文献,这个校刊很少能被全国的读者看到,所以不具有权威性;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没有阅读更多更好的学术杂志和文章。四、多引用其他学者的文章赞美他人是一种美德,这是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应树立的人文素质,要坚决抛弃“文人相轻”的不良学风。个别医师在撰写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时,过多地引用自己发表过的文章,而很少引用其他学者的文章。从杂志编辑部和读者这两个方面来讲,我们希望知道更多的国内外同行的相关研究情况(2,3)。引用自己发表过的文章,是为了体现自己在某个学术研究方面的传承和发展,无可厚非。但在引用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同时,也要多引用国内其他学者的文章,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多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分析他人失败的教训,从中获取感悟,这是提高自己学识非常好的方法。多引用国内其他学者的文章,使读者充分了解国内的研究状况,促进了国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坦言之,多引用国内其他学者的文章,并没有降低自己文章的水平,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学术争鸣,可以促进学术发展,不仅体现了你个人的包容胸怀,也树立了谦虚学习的形象。通过学术杂志这个平台,全国的神经外科医师就能达到以文会友、建立友情、交流学术、共同进步的目的。

脑出血的护理国内外研究现状:1、美国脑出血患者每人年平均费用125000美元,每年为所有脑出血患者支付的治疗费高达60亿美元,脑出血患者约40%在发病1月内死亡,66%的存活者致残。2、脑出血(ICH)护理(nursed)康复(rhabilitation)重视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是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3、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脑血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已有明显的下降,脑出血的致残率仍居高不下。

外国山海经研究现状论文

研究的肯定是有的,但是专门研究的就不能肯定了,现在只有孔子才是全球公认的

《山海经》对我们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说对孩子们的启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众所周知,《山海经》中记载着许多的远古神话故事,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在《山海经》中就有类似内容。所以说,我们小时候听的很多故事的雏形都来自于《山海经》,这些奇异的故事丰富了我们的童年。

其次,《山海经》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神话内容外,还有丰富的地理、宗教祭祀、医学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涵盖远古时代的方方面面。这对于我们理解上古时代的中国有着重大意义。《山海经》中记载的地域、山川河流的信息也引发当代人的论证和探索。其中对于矿产信息的记载更是对我们有指导性的作用。

再次,《山海经》与今天的商业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大众审美趣味的提升,对于文化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作品足够震撼、但又不能是毫无出处的胡编乱造。《山海经》凭借着瑰丽的想象又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最近热播的《秦岭神树》中也有对《山海经》的引用。

虽然很多人都在怀疑《山海经》的真实性,但不得不说,《山海经》作为文学作品,在写作上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想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直至今天,也让人叹为观止。大学时候,老师经常提起《山海经》,每次都会提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即使《山海经》的内容荒诞不经,但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因为它的价值不止在这些内容上。

可以方便我们知道那个时代的思想,以及我们通过观看山海经,可以拓宽想象力,并让我们学会创造。

有的,不过很多西欧国家对《山海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第一,作者的身份。《山海经》传入西欧国家以后,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他们认为,尽管这部书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很可能不是一时编辑成的,而是经过了很多时代才完成的。有任海认为作者很有可能是,战国晚期到西汉时期的人。第二 整体结构。《山海经》这部著作不是一部单纯的地理学著作,而是包括,历史、植物、动物、矿物、神话各个方面的记载,可以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第三 文学价值。《山海经》的文学价值,也备受西欧学者的关注。他们认为,《山海经》的文学性不是很高,但是从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化精神的价值趋向。第四 浪漫主义思想。西欧作者,对于《山海经》中的浪漫主义神话,有着较浓厚的兴趣。这部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想象力,深刻的影响了后来浪漫文学的创造。其中大量的神话资料,也是后世传奇、小说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综上所述,西欧学者对《山海经》还是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如一位意大利学者,曾经写过一部著作:《古代中国的神话和宇宙》;此外一名法国学者,出版了一部著作:《关于古代中国神话和民族学的研究》

大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需要在论文中写出你的研究综述,写出关于你做的课题的国内研究的现在和国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比如研究糖尿病课题你需要写清楚国内对于糖尿病研究到了什么层次,治疗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精确程度,写国内外现状需要你阅读大量文献。

在写开题报告时,一定要重视“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的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是重灾区,很多同学说我复制别人的,老师也不一定去查,那你就错了,老师看过的文献比你吃的大米还多,而且由于不同学者的文风不同,你复制的时候如果不修改,很容易被看出来不是一个人写的。

论文的撰写

在写作之前,同学们应该先收集和阅读相关的论文,整理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要对其观点进行充分阐述论证,并按照时间,国家进行分类,最后再进行客观评述,也就是说是否存在研究空白,是否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述评评述是对前面论述的内容做一个总结,或是提出自己的取舍褒贬,指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所需的条件,或是提出预测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可提出展望和希望。结语的作用是突出重点,结束整篇文献。

字数以200~300字为宜。参考文献部分是指本文献综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应当详细列举井注明篇目、著者、出处等。参考文献著录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索。

毕业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写之前、或者说是查找相关文献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1)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

(2)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

(3)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

(4)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因此文献综述部分,是有一个内在逻辑的。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了解前人已经提出的问题。通过对研究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阅读,了解前人在研究课题方面提出了哪些问题。一般地,对于任何研究主题,都或多或少有前人涉及过,都会提出若干观点,为论文写作或者研究提供启发。

2、明确前人解决了哪些问题。了解前人解决了什么?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文献综述所要解决的第二大议题。

3、那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进行文献研究时,也可以注意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研究前人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对研究者产生借鉴启发作用。作为硕士研究者,可以尝试在相同的背景下模仿其研究方法,常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案例研究、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演绎推理等。

4、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个部分就可以表现出这篇文章的研究意义)。

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找出前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文献研究时需要得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找到某一研究主题前人尚未研究的方面和内容,作为论文研究的依据。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思路,构思怎样进行研究。

5、探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个部分就需要简要说明接下来的研究工作)。

当然,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你不需要长篇大论,或者把关注的学科写成一篇非常全面的历史纪录。这时候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前人的研究进行排除筛选。

论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论文的介绍如下: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抽检办法》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论文一般由名称、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