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以亲情为话题的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时候我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了,听着母亲的故事;长大了我坐在母亲的身边,讲着学校的故事;小时候我坐在父亲的肩头,听着昆曲的桃花扇;长大了我跟在父亲的身后,陪着一起去爬山。
——题记
我曾幻想我有一对感天动地的父母,我曾幻想我有一对硕果累累的父母。我曾埋怨自己家事为何如此普通,我曾自卑父母的学历不高,我曾怨恨父母的“蛮不讲理”……我常常在想他们是我亲爹亲妈吗?
但一件幼年的事彻底改变了我对父母的看法。
记得那时我10岁的时候,正值那日是我10岁生日。我一回到家,迎接我的不是蛋糕,不是美味的佳肴,迎接我的是空空的屋子,母亲像往日一般微笑着,柔声对我说:“乖女儿,回来了啊。”我内心顿时有着说不出的失落感。失落什么?失落父母的差记性;失落什么?失落他们的漠不关心;失落什么?失落……母亲后来说了啥,我也没能听清,一股脑的失落早已让我毫无心思听下去了。回到房间重重的关上房门,书包随手扔在了床上。拿起一本书胡乱的反正,可是心根本静不下来看,脑子里一团糟,今天是我生日?!我无心在看书,把书随手扔在地上。躺在床上,把脸嵌在枕头上肆无忌惮的哭。哭累了,抹抹眼泪,偷偷溜到卫生间里洗一把脸。听见父母在偷偷在说些什么,好奇心使我竖起耳朵。
母亲:“今天是女儿的生日,生日蛋糕你买了吗?”父亲:“买了,还没做好。”……一片安静,父母不在说话。
我愣住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来到客厅,不同与回家时候的摸样。紫红色的桌布,桌上摆满了精美可口的食物,旁边摆着一个8寸蛋糕。桌上摆着一张贺卡:“happybirthday”翻面一行小字“祝敏感的女儿生日快乐!^_^爱你的母亲+父亲”我的眼泪不知为何流了下来,涩涩的但带着莫名的甜味。
那一次生日在我的任性中度过,饭后像小时候那样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父亲去公园散步。生日照上那个红着眼圈的女孩如今已经不再任性、敏感了。
亲情是启明星,在你迷失时给你指引方向;亲情是在炎炎烈日下的一棵绿树,给你支撑起一片绿荫。
当你失败时,就算所有人都离你而去,可是亲人会留在你身边陪伴你鼓励你;当你做错事时,就算所有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可是你的亲人永远会无私的包容你原谅你。
妈妈每天都给我们做饭,就算是她生病了也不忘给我们做饭,她总是问我今天想吃什么,明天想吃什么,妈妈总是会尽力为我做到最好,给我最温暖细腻的爱;爸爸则是一个另外的角色,会在我做错事的时候教育我纠正我,会赚钱让我吃好的,穿好的,会在我被人欺负时为我出头保护我,不论对方有多强大都会把我护在身后;爷爷奶奶给我的则是宠爱,宠着我顺着我,我是他们的宝贝,他们看不得我受半点委屈,喜欢胖胖的我,把他们认为最好的都给我;还有需要我疼爱的妹妹,总是淘气,总要我生气了她才知道自己错了,而我也会拿出做姐姐的样子来宽容她。
亲情就是这样伟大无私温暖,亲情是一种力量,在我们一无所有时鼓励我们,在我们迷失时指引我们。
亲情是在亲人遇到危险时不顾自身安危,奋不顾身的上前去保护我们。
亲情是当父母他们年纪大了的时候我们小心翼翼的搀扶,当他们口渴时为他们端茶送水。
亲情如同瀑布一样剪不断,是那样的浩瀚。亲人给我们关怀,给我们爱。亲情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一种爱。
简简单单的一个小房子,快快乐乐的六口人,互相关爱,互相包容,不记对错,血脉相连的一种爱,心里记挂着他们,只是单纯的情感,只想着要对你好,只想着我们是亲人。亲情如同一个隐形的锁链,一环一环的紧紧相连,让我们心与心相依。
闲来无事,便随手拿起一本《儿童文学》翻了起来,不经意间读到一部短篇小说,名字叫《鹤殇》,看着看着,就不由得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小说里,丹顶鹤艾美丽一家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家里有我的爸爸和小丹顶鹤奥杰塔以及妈妈艾美丽,一家人平平安安,相亲相爱。
到了小奥杰塔该学飞的时候了,这一家子更忙碌了,鹤我的爸爸鹤妈妈既要给小奥杰塔喂食,又要教它学飞翔,真是辛苦。慢慢地小奥杰塔渐渐学会飞了,用不多久就可以飞行自如了,但就在这时,又一次,小奥杰塔在学飞时碰到了电线,电流重重一击,将它打昏在地,命是保住了,但是从此以后它再也飞不起来了。一家人顿时陷入了艰难的抉择:是继续抚养它还是抛弃它?
冬天来了,鹤儿们都飞到南方去了,艾美丽一家却选择留下来因为他们不忍心把不会飞的小奥杰塔一个人留下来,他们一家人要生活在一起。
冬天越来越冷,甚至下起了大雪……从此再也没有人看见过艾美丽一家的踪影……
合上书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艾美丽一家的故事让我泪流满面,那种不离不弃的亲情使我为之震撼!
这使是我想到汶川地震中,那位在废墟下用自己的躬起的身体为襁褓中的孩子硬是撑起了一线生的希望的母亲,那是怎样的一种伟大的母爱的力量呀!就连死神都要望而却步,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无限大!这才是人类以及动物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也使我想到了我的父母,他们每天那么辛苦的工作还要照顾我的生活和学习,而我稍不满意还要牢骚满腹,实在是有些对他们不起。应该知道,他们对我的付出虽不能惊天地,泣鬼神,但是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哪一样不折射出他们对我深深地爱呢?
想到这里,我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念头,待会儿等他们下班后进门的时候,我一定要扑上去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然后大声地说:“我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在我10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一直给我鼓励,让我前进的就是妈妈的爱,而妈妈给我的爱在不经意间流露,让人是那么难忘。
以前,我放学后总是要去上补习班,那时家中资金周转有些困难,而我也打算放弃去补习班,可是妈妈一直不同意,我也对这每天辛苦的学习而感到厌烦。妈妈总是能看透我的心思,每天劳累的她下班后便来接我,在黑漆漆,凉飕飕的夜晚总能看到妈妈熟悉的身影,我总能的到一丝安慰,匆匆跑去,投入妈妈的怀抱,心中的烦恼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时,母亲作文妈妈习惯性地取下我肩上重重的书包,牵着我的手,向家走去。回到家,只见妈妈一个劲地咳嗽,我望了望妈妈那张泛白的脸,摸了摸妈妈的额头,问道:“妈妈怎么了?”妈妈放下手中的活,对我说:“没什么,只是今晚太冷,等你的时间有点长。”我望着妈妈,也许是当时的不懂事,也许是我一向的冷漠态度。我也没温带多,继续做着作业。
每当到了星期五,回到家,妈妈就催着我写作业,焦急地对我说:“快写作业了,别玩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总是不满地撇撇嘴,不耐烦地说:“明天又不上课,明天再写。”妈妈没有说什么,只是,不时提醒我要“珍惜时间,不要老去想着玩。”。妈妈的唠叨总是让我不耐烦,可是,每当妈妈这样做时,每当我这样冷漠无礼地回答妈妈时。
我的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幸福和愧疚。我心中一直知道,爸爸去世后,妈妈的压力很大,她一直担任着两种角色,父亲的严厉和母亲的慈爱,妈妈的批评和鼓励一直交织在我耳边,不论怎样,这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母爱作文,这两种爱一直推动我前进。
现在,妈妈外出打工了,耳边少了妈妈的唠叨,我不禁感到有些寂寞,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泪,也许这是离开了妈妈的原因,也许是没有‘报得三春晖’而感到惭愧。但是,妈妈的爱我一直珍藏在心底,我一直知道,妈妈在远方一直关心着我,祝福着我。
打自你生下来,亲情就一直环抱着你。
刚出生
“出生了!出生了!还是个儿子!”奶奶高兴地从护士手中接过白白嫩嫩的我,高兴极了!爷爷轻轻地抚摸者我的脑袋,乐得合不拢嘴。母亲抱者我,亲来亲去。父亲高兴地说:“我的儿子多好看!嘿,真不错!”姑姑姑爷在旁也乐着说:“这孩子大耳朵,长大后准当大官,有的吃!”大家都乐开了花。
七岁时
那一天,我发着高烧,躺在病床上。母亲愁眉紧缩,坐在我身边,喂我吃药。父亲坐在小板凳上,双眼凝视着一滴滴雨水从屋檐上滴落。奶奶跪在神像前祈祷。爷爷在屋内来回地走动着。我,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十二岁时
“妈,今天的饭菜真丰盛呀!”“今天是你的生日,生日快乐!”妈妈笑着从厨房里又端着一盘菜走了出来。“谢谢!……儿子的生日,母亲的难日……我给你一个礼物吧。瞧,这是昨天考试的试卷,我得了满分呢!”“噢!儿子真棒!”“儿子,看??我给你带什么礼物来了!”父亲走进家门,我跳了起来,“篮球??”我喜不自胜。奶奶、爷爷拎着一个大蛋糕,走进家来。“孙子,看看我们给你订做的生日蛋糕!”爷爷笑着说。“真大呀!爷爷奶奶,你们也坐下来吃一顿吧!”“呵呵,好呀!”我们一家人坐在桌前,吃着,笑着……
……
生命就是这样??自从你生下来,你就拥有了无限的亲情,让你拥有无限的亲情,让你永远不会孤单!
拥有亲情就是拥有了一切,请不要再奢望!当你哭着说你错失了观看美丽的星辰的时间时,不要低着头埋怨,否则你还会失去欣赏温暖的阳光的机会!
花儿,因绿叶的守护而美丽;雄鹰,因天空的宽广而壮观;我,因父母的.关爱而成长。
亲情,是骨肉相连的深情。
亲情,是相互理解的默契。
亲情,更是无私的守护。
爸爸,有一双粗糙而有力的手,为了家庭为了事业在外打拼。
妈妈,有一双光滑而温柔的手,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在内料理。
两双手构成了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
每当在外受料理委屈,总是习惯泪水涟涟地跑去向父母倾诉。此时,总有一双温柔的手为我擦去眼角的泪水,然后柔声细语说:“别哭,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问题总会解决的。”
是啊!此刻,我明白了亲情就是轻轻为我抹去泪水的那双手。
人生道路上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每当被人生道路上的困难绊倒而觉得心灰意冷时,总有人为我轻轻地抚平心灵上的创伤,然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一次的失败并不是人生的结束,人生中的不如意是再所难免的,但只要用心去克服,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孩子,记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哦,我明白了亲情就是父母的一句句鼓励。
可有时亲情又是苦涩的,不免有时会刮风下雨。
在父母宠爱下的我总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夺走了小伙伴的玩具,对长辈不理不睬,甚至故意地搞破坏。这时父母又是那样的严厉,那样的“可怕”。
“谁让你这么做的,谁让你抢小伙伴的玩具的?谁让你砸碎邻居家的玻璃的?你要好好反思,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门被重重地锁了,在黑暗和恐惧中,我明白了尊老爱幼和礼貌待人的真谛。
啊!我明白了,亲情就是七分甘甜,两分鼓励,再加一分苦涩。
人参虽然可以医治百病,却没有亲情那么珍贵;阳光虽然可以带来温暖,却没有亲情那样可以温暖人心;生命虽然可以让人去感受生活,却不能像亲情一样永垂不朽。—楔子早晨,阳光像一个个美丽的音符一样跳进我的窗户,我急急忙忙的起来,准备去吃早饭。坐在餐桌前,我像往常一样,慢吞吞的吃起饭来。一会,那饥肠辘辘的肚子就被我喂饱了。
剩下了半碗饭,那半碗饭就像是一个被人丢弃的小孩一样,孤零零的立在那里。“过来,把饭吃完再走。”姑姑说道,“我吃不完了。”我反驳道。可是姑姑非要我吃完,于是,我们两个便吵了起来。激烈的叫声在天地间回荡,暗示着一场姑侄女之争的爆发泪珠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从我的眼角慢慢流出,窗外刮起了大风,天空顿时变得黑暗,我像一只被猎人追打的无处可逃的兔子,逃回自己的房间,坐在床上嚎啕大哭,仿佛要把自己所受的委屈顺着泪滴全部流出来。哭得累了,我便躺在床上睡着了,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到我被坏人追杀,而姑姑却挡在我的面前,大声叫:“谁也不准欺负我的侄女。”我从梦中惊醒,原来当我最害怕时我想到的还是你姑姑。
记得在我7岁时,小朋友们欺负我,爸爸妈妈都不在,是姑姑你站出来保护我。想到这里,我又留下了泪水,不过这是感动悔恨的泪水。我从房间里走出来,看见窗外阳光明媚,太阳在向我微笑。我迈着轻巧的步伐,在阳光下快乐的奔跑,因为,我要去找你我亲爱的姑姑,我要挽回我们吵出来的亲情,珍惜吵出来的亲情。
中秋节,在我无穷无尽的记忆长河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便是那年在家乡过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与城市相比,截然不同。在城市里,吃的月饼都是买的或者亲朋好友送的。而在我的家乡,月饼都是自家人一起做出来的。尽管做得并没有外面做的那样精致、可口,但却包含了亲人之间浓厚的亲情。刚出笼的月饼就像中秋节夜晚那广袤的天空中一轮轮绽放着耀眼光芒的圆月,令人向往。
除了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俗,如:赏月、玩花灯、舞火龙等。其中赏月便是我们家乡中秋节最注重的习俗之一了。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这首诗便准确地描绘出中秋佳节赏月时的情景。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桂花树上,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桂花随风飘下。远处,一轮如一面圆镜的月亮映照出家人们团聚时其乐融融的情景。那场面,犹如一幅优美宁静的画卷在我的眼前浮现出来。
古时候,人们团聚时,总喜欢说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里的一句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但也有人因为有事不能与亲人团聚,就时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家乡的中秋节是难忘的、与众不同的。它就像我记忆中的一颗流光溢彩的珍珠。中秋,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时刻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是它让我感受到亲人间的亲情,是那一轮散发着金色光芒的圆月让我更加深入地领悟到亲情的美好。
我出生在阳光灿烂的夏季某个日出时,据说呱呱坠地那天烈日炎炎,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生命是阳光带来的。——题记
在我的记忆中,阳光很香很美。
小时候养过一只白色的小狗,它的毛蓬蓬松松的,摸起来好舒服。我常常与曾祖母一起在太阳光下给它洗澡。洗完后小狗湿漉漉的,我们把它安安稳稳地放在椅子上,边给它梳毛边聊天。那时的阳光很温暖,把小狗晒得懒懒的,把老屋子也晒得懒懒的,把我的心也晒得懒懒的。洋溢着亲情的情的阳光,最香最美。
春天时,周末一到,我们就去郊外的奶奶家帮忙采茶。说是采茶,其实是去玩。大大家玩着腰忙碌着,十指在茶树上灵活飞舞,而我们则在一行行茶排间追逐嬉戏,狗儿在身后凑着热闹。太阳温柔地照耀着茶树、照耀着我们,很暖很亮。有时疯累了,也去摘一摘茶,却心不在焉。一上午下来,换得香香的几个大馒头,倒也安适如意。
有阳光的日子,是无暇的,记忆里好像只有在奶奶家才有那般灿烂纯净的阳光,好像只有无私的亲情,才配得上那般灿烂纯净的阳光。我喜欢上午八﹑九点钟时明澈的太阳,因为那时的阳光象征着希望与憧憬,很能给人以家的安全感。在金东方的日子里,每每感到孤单无助,便出门望望太阳,仿佛视野越过长江﹑大山﹑小河,飘到老家,我就能感受到温暖的亲情和亲人厚厚的恩典。
每当我沐浴在阳光下,闻到香香的味道﹑感受到暖暖的温度,心灵便即刻安定下来。我知道那是亲情在保护我﹑召唤我。我爱阳光,我爱阳光里满溢着的温暖的安全感。
心里装得下整个太阳的人,心里也装得下整个世界,我想。
母爱暖暖的,如太阳。母爱甜甜的,像芒果。
我认真的写着作业。数学有一道题很难,又是解方程,又是短除法,加减乘除,十分复杂。我已经想了很久了。想着想着,就想睡觉了,上下眼皮直打架,枯燥的数学公式把我弄得心烦意乱。就在我昏昏欲睡的时候,外面电视的新闻声音变响了,不知道是谁把房门给打开了,我理也没理,仍旧绞尽脑汁拼命解题。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似有似无,时断时续,一点一点走近了我。
“谁啊。”我不耐烦地问一句,板着个脸,冷冰冰地抬头看。是老妈。她闲着无聊没事干,跑我房间里来转悠转悠,找点气受啊。端个盘子像餐厅服务员一样。我心里自然没好气,谁愿意写个作业冷不防被打断呀?
老妈丝毫没注意到我的这些小细节,她轻手轻脚把盘子往我桌上一放,顺便往我的作业本上望了两望,看到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时,会心一笑,好像放下了什么担忧,又将关切的目光在我脸上停了一会儿,才回过身去,仍旧是轻手轻脚,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
那关切的目光,比春风还温暖,好像在鼓励我:“没关系,再想想,没有什么题目是能轻易做出来的。”又好像在温柔地催促我:“时间不早了,要上床睡觉了,快点儿。”我再往盘子里看看,口腔里立刻分泌出许多唾沫,芒果,被细细的切好片,黄澄澄,实在让人着迷。
芒果金黄的颜色像一颗小太阳升上了我的心,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芒果的味道像一束阳光照亮我的心田。我的冰凉的满是棱角的心慢慢柔和了,温暖了。温暖我心的,不单单是芒果,更是母亲的爱,母亲的关怀。
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一个永久的话题。老人,则是话题中不曾褪色的字眼。那些空巢老人需要我们的关怀,因为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没有人陪他们聊天。谈心会感到孤单。寂寞,所以我们双山三涧小学在敬老院开展了一次“尊老敬老,增强爱心和责任的”主题实践活动,为那里的孤寡老人们送去了爱心,送去了温暖,送去了最纯真的关怀和最温馨的祝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奶奶,当我们进去时她笑的是多么灿烂,紧握着我的手,我似乎能感受到她的喜悦。老奶奶腿脚不太方便,总是拄着拐杖。看她行动不便我突如其来一个小想法——帮奶奶梳头发。我轻手轻脚的走进卫生间,拿起她常用的木梳为她梳了梳那鬓白的头发,害怕给奶奶弄疼,所以就一手抚摸着,慢慢的梳。老人喜欢安静,但是隔壁的爷爷却是那么乐观。
从门外就听见了他们正在唱歌,虽然没有音乐,但是有我们一起为他打着拍子爷爷唱得更有力。他的身体硬朗,而且还会扭秧歌,我们的同学也情不自禁的学起来。这个小屋洋溢着我们的欢声笑语。
再看看我们的卫生组,个个都是“小标兵”,把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其它小组也不例外,有的与老人谈心,聊得不亦乐乎;有的给老人捏肩捶背,很是有模有样;还有的给老人表演节目,欢的手舞足蹈;大家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相处的和谐融洽。
我们要走了,老人们纷纷向我们挥手到别。我们也依依不舍得挥手离别。
这次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后辈的我们,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传递爱的接力棒,给老人们带去物质支持和精神关怀,为自己感到很光荣。自豪。
亲情,何曾不流露?母亲站在桥头,伴着西沉的余晖,使微风拂起那丝无言的牵挂,远方的人,可好?父亲站在田头,映着翠绿的植株,任泪水布满那张沧桑的脸庞,离家的儿,安好!爱,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痛哭流涕,也许只是让其浸入思想,透过灵魂——这是一种多么纯朴的情感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守护亲情600字 话题 作文 ,供大家学习。
守护亲情600字话题作文1
亲情源于血缘,血缘凝就亲情。人世间,依赖血缘纽带,常常演绎出一个个可歌可泣亦喜亦悲的亲情 故事 。
在某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上,一批新的建筑物将奠基而起,然而还有一间破旧的小屋孤立地支撑在那里。在一般人眼里,或许认为这是难以拔掉的`“钉子户”。可是有谁知道,这“钉子户”的背后却有一段悲凉的故事:户主是一对老夫妻,他们唯一的儿子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弱智儿,经常离家出走,十天半月回来一趟。可是这一次却外出了两个多月没有回来了,老两口心急如焚,进退两难。不迁吧,又影响工地的建设进度,迁吧,又担心傻儿子回家找不着爹娘。最后,破屋还是动迁了。从此以后,在这建筑工地的东头和西头各伫立一个老人,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踮着脚尖期盼那久未归来的傻儿子,任凭尘土扑面,风吹雨淋。
某城市大地震后,人们清理废墟时惊异地发现,不少婴幼儿还活着――在母亲弓着的血肉之躯下活着;一位年愈半百的母亲,在儿子患尿毒症急需一颗肾脏时,毅然请求医师取出她的一颗肾脏……
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人世间至善至美的亲情。她在那牵肠挂肚的惦记中,在那圣洁无私的呵护中,在那无怨无悔的奉献中。拥有这样的亲情,会使我们风雨人生变得风光怡人,使多舛的世界充满温馨。
亲情,与生俱有,源于血缘,但又不囿于血缘。岁月的洗礼,会显现亲情的浓淡;物欲的考验,会证明亲情的真假。
最真挚的亲情不因远离而疏远,不因久别而淡漠,离久越远,亲情弥足珍贵。
当物欲占据心灵时,亲情也会被物欲玷污和践踏。
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她叫“亲情”。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自然拥有而习以为常,有时,我们在不经意中就失落了这与生俱有的宝贵财富。拥有亲情的人生是完美的,没有亲情的人生是残缺的,而拥有亲情却不珍爱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更是可悲的人生。
守护亲情600字话题作文2
亲情像冬天的阳光,给了我温暖,像夏日的清风,给了我凉爽,像沙漠里的雨露,滋润了我的心田。
那年,我和妈妈到深圳旅游,结束后准备乘坐当天晚上的列车回家。我从小就胆小,长这么大,我还从没离开过妈妈的视野。这几天,我拉着妈妈,妈妈拉着我,一刻也没有分开。可谁知买的返程车票,我和妈妈的座位不在一个车厢。妈妈非常担心,不过她安慰我说:“别怕,我等你找到了座位,再回我的车厢。”晚上上车,乘务员说什么也不让妈妈进我的车厢,直到所有的乘客都上完了,我和妈妈还在车厢外站着。任凭我妈怎么说好话,乘务员没有半点松口的意思。万般无奈,我只好一个人进去。我走到车厢门口,回头看见妈妈站在那儿向我挥手,鼓励我朝里走。乘务员“哐”的一声关上车门,把我和妈妈隔开了。我在忐忑中找到了自己的座位,靠在火车冰冷的厢壁上,望着车窗外的残月,觉得此刻的心和月亮一样,缺了一半。
直到火车开了,车厢之间的门才打开。妈妈急匆匆地向我跑来,焦急地询问我怎么样。我抱住妈妈,忍不住哭了起来。时间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点,火车上的灯全都熄了,但妈妈没有离开,守护在我身边。我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不回车厢睡觉啊?”嘴里虽然这样说,其实心里不想妈妈离开。妈妈说:“我不困,你先睡。”我闭上了眼睛,有妈妈的守护,我放下心来,不一会儿就睡着了。当我再次睁开眼睛,天已经大亮了,车厢里射进几道阳光,又明亮,又温暖。妈妈坐在我身边,见我醒了,站了起来,使劲搓脸,不停地甩胳膊。看看妈妈的脸,原本白皙的皮肤有些发黄,眼睛也有些浮肿,看样子一整夜都没合眼。一行热泪漫过我的脸颊。妈妈笑笑说:“没事,离下车还早。等会儿吃了早餐,我就去补觉。你自己就在这儿坐着,别跑丢了。”我顺从地点点头。
天地间还有什么比得过亲情?亲情是幸福的母亲,是温暖的姊妹,它胜过一切。
守护亲情600字话题作文3
小时候我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了,听着母亲的故事;长大了我坐在母亲的身边,讲着学校的故事;小时候我坐在父亲的肩头,听着昆曲的桃花扇;长大了我跟在父亲的身后,陪着一起去爬山。
——题记
我曾幻想我有一对感天动地的父母,我曾幻想我有一对硕果累累的父母。我曾埋怨自己家事为何如此普通,我曾自卑父母的学历不高,我曾怨恨父母的“蛮不讲理”……我常常在想他们是我亲爹亲妈吗?
但一件幼年的事彻底改变了我对父母的看法。
记得那时我10岁的时候,正值那日是我10岁生日。我一回到家,迎接我的不是 蛋糕 ,不是美味的佳肴,迎接我的是空空的屋子,母亲像往日一般微笑着,柔声对我说:“乖女儿,回来了啊。”我内心顿时有着说不出的失落感。失落什么?失落父母的差记性;失落什么?失落他们的漠不关心;失落什么?失落……母亲后来说了啥,我也没能听清,一股脑的失落早已让我毫无心思听下去了。回到房间重重的关上房门,书包随手扔在了床上。拿起一本书胡乱的反正,可是心根本静不下来看,脑子里一团糟,今天是我生日?!我无心在看书,把书随手扔在地上。躺在床上,把脸嵌在枕头上肆无忌惮的哭。哭累了,抹抹眼泪,偷偷溜到卫生间里洗一把脸。听见父母在偷偷在说些什么,好奇心使我竖起耳朵。
母亲:“今天是女儿的生日,生日蛋糕你买了吗?”父亲:“买了,还没做好。”……一片安静,父母不在说话。
我愣住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母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来到客厅,不同与回家时候的摸样。紫红色的桌布,桌上摆满了精美可口的食物,旁边摆着一个8寸蛋糕。桌上摆着一张 贺卡 :“happy birthday”翻面一行小字“祝敏感的女儿生日快乐!^_^爱你的母亲+父亲”我的眼泪不知为何流了下来,涩涩的但带着莫名的甜味。
那一次生日在我的任性中度过,饭后像小时候那样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父亲去公园散步。生日照上那个红着眼圈的女孩如今已经不再任性、敏感了。
守护亲情600字话题作文4
世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在浓浓的真情中最冷人刻骨的还是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血浓于水的真爱伴着孩子们的幸福成长,是血浓于水的反哺,让花四甲老人安度晚年。
人都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母爱温柔似水的柔情,父爱深沉似山的沉稳,山水相间,山水相间,山水相映,奏响了一首幸福的爱之歌。
在一次报道中真实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地震中,房屋急剧倒塌,造成这个地方居民伤亡严重,在抢险队救援中无意听到了婴儿的啼哭声,寻声而去却在废墟中发现地对青年夫妇用自己的身躯担起沉重的重物,在他们中间的孩子却安然无恙,一对父母在生死之间,做出了爱的选择。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我想天下父母的选择会出奇的一致,只因为那是他们的孩子,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山水蕴育文明,我们应保护山水环境,那么对于比水还深,比山还高的母爱、父爱,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一位65岁的母亲不幸患上了尿毒症,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作为儿子,目睹年迈的母亲在病床上呻吟,在母亲求生的眼神与自己相撞的那一刻,他心如刀绞,于是他决定为母亲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他——田世国用行动作出了回答,他用爱使母亲脆弱的身体坚如磐石,他用真诚给天下所有的母亲以最大的慰藉。
爱子情深,反哺意切,是浓浓的爱意带来家庭的温馨,是真诚的行动书写社会的和谐,看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品亲情似风,和煦中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便是亲情,如此朴实无华,这就是亲情,如此刻骨铭心。
亲情,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浸人心脾;亲情,晶莹的露珠,美丽纯净,招人爱怜;亲情,皎洁的明月,素雅静谧,柔和诱人!
守护亲情600字话题作文5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 编织 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亲友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丝皱纹。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得自私自利,忘记了曾经父母的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感恩,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守护亲情600字话题作文合集相关 文章 :
★ 珍惜亲情600字话题作文合集
★ 亲情的话题作文600字5篇
★ 守护诚信600字话题作文合集
★ 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600字五篇
★ 亲情话题的作文600字5篇
★ 关于珍惜亲情600字话题作文大全
★ 关于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600字5篇
★ 关于珍惜亲情话题作文合集
★ 话题亲情作文合集
★ 珍惜亲情话题作文合集
关于亲情的高中议论文7篇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亲情,就好比在漆黑的道路上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亲情,就好比在八月十五的夜空中寻找不到温馨的圆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亲情的高中议论文,欢迎大家查阅。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那充满美好的亲情,这些亲情往往会给人莫大的快乐和安慰,因为她维系着我们的一生,包容着我们大部分的生活。亲情也许十分的平凡,就好象盐溶入水中,自然地变成了盐水,但是,你们知道吗?她虽然十分的平凡,但你可以细细地品尝并回味她,她会让你感到她是多么的特殊。我也拥有亲情,有老师对我的亲情,有同学对我的亲情,还有家人对我的亲情,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却是母亲对我的爱。
那一件事发生在我的校园。早晨,早餐完毕后,我像往常一样,兴致勃勃的去上学。路上太阳早已将奶浆似的雾气驱散了。到校了,我大步流星地进了教室,正想做作业,忽然,一阵无法抗拒的肚痛使我不由自主地趴在了桌子上,还用手捂着肚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些同学看见了我这副摸样,急急忙忙找来老师,向老师求救。老师一看:“哎呀有了!”她拿出“宝贝”给我妈妈打了个电话。不到五分钟,妈妈赶来了。她一见我捂着肚子,就急忙背着我往医院跑。在路上,因为我身体重,妈妈背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浸湿了她的衣裳,但她还是不时地问我:“肚子还痛不痛?能撑住吗?”医院到了,医生为我挂了盐水,妈妈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躺在椅子上,望着妈妈:哦,妈妈的头上有几丝隐藏在黑发中的白发,闪着微小的银光,眼边带着鱼纹的眼睛充满了血丝。一双勤劳的长满了老茧的大手不时地调动盐水的速度。我看着看着,眼眶湿润了,多年培养我并关心我的妈妈是多么的辛苦呀!而我,却一点也不体贴妈妈,关心妈妈,有时还会让她生气,咳!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在我的模糊之中,忽然看见了妈妈的那些白发突然之间变成了满头银发。我一惊,醒了,原来自己在床上做梦,是妈妈在昨晚把我背回来的。她见我醒来了,摸了摸我小西瓜般的脑袋,微微一笑说:“没事了,不用担心,好好的睡吧。我给你去做吃的去……
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好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就像昨天刚发生过的一样。因为,它融入了母亲对我的爱,无限的爱呀!
亲情如洪水,泛滥在你我的心怀;亲情如春风,柔情的抚着你我的面颊;亲情如牡丹,妖娆的漂浮在你我的眼前,若隐若现,看得到却摸不到;亲情如巧克力,甜而不腻,让我一次次从颓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亲情又如…… ——题记
古代,有多少文人墨客赞颂了母爱的伟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母亲对临别的子女的不舍,又有多少现代文人赞颂父爱,深沉、如山、似海都是形容父爱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讲述了默默奉献的父爱,父亲为了自己的国家去世了。亲情就是父母之爱的结晶,它是一个千古不变的话题,我们从小就沐浴在亲情里,是亲情伴我成长。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夜晚。那是一个雨夜,虽没有雷声,但也称得上是急风骤雨。不知是为什么,我突然发起了高烧,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开着灯看课外书,这惊动了起来看我的母亲,知道我发烧后,便连忙给我量体温、吃药、敷毛巾,吃完药后我便睡着了,可是,这一折腾,弄得母亲一晚上都没合眼,我醒来时,母亲才在我床上睡着了,那是我最难忘的经历。
人们都说:父爱是粗心的。但我却要说:我的父亲是细心的。
五、六月,学校还没放假,但那闷热的天气的确不像是刚刚步入夏天的日子,看着窗外的天空,灰尘尘的,好像就要下雨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刚走出教室的一刹那,天空就像伤心哭泣的姑娘,哗啦啦的下起雨来,我边走边想:是自己冒雨冲回家还是在学校等家人来接呢?正思索着便走到了校门口,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个身影,熟悉极了,那是父亲。我奔到了他的身前疑惑的看着他,原来他到黄石开完会回下陆就下雨了,于是,他向同事借了一把伞就来接我了。如果不是细心的人怎么能办细心事呢?
亲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绿洲,当你落寞惆怅软弱无力干渴病痛时,看一眼已是满目生辉,心灵得到恬适,于是不会孤独。便会疾步上前,只需一滴水,滚滚的生命汪洋便会漫延心中。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的存在,直至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迈出坚定的脚步。
亲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当我们一次次触礁时,缓缓驶入,这里没有狂风大浪,我们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补创伤,准备供给,再次高高扬帆。……
亲情是人间最可贵的情感,有着赫赫功勋的人都离不开亲情的滋润,亲情是伟大的,因此我们要感恩亲情;亲情让我们能懂得尊孝礼仪,因此我们要感恩亲情;亲情会使我们生活充满阳光,学习充满乐趣,因此我们更要感恩亲情。
白云苍狗。昨日的残露渗入黝土,清风飘落远处,时间不自觉中加快了脚步。它是最残忍的刽子手,一边重创,一边疗伤。
一直以为未来很远,前途很长;唯独没有考虑过身边人的陪伴能够有多久远。直到最近,朋友父亲的离世突然像是在我体内嚯地开了个大口,凉风嗖嗖地经过。那道寒冷告诉我——亲情,不能等待。
再一次见到朋友是在她父亲的葬礼上。她见到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紧紧抱着我,仿佛是耗尽了平生的力气。我知道她是痛,这种痛深入骨髓,浸至经络,她的生命里被活生生地扯去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后来的几天里,朋友突然像是被按下了开关似的缄默不语,终于有一天,她开始说话了。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她说的话——我好后悔,没有好好爱够他,以前太任性了,总是惹他生气。
该怎么形容呢?这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缅怀,是对过去自己忽视亲情的懊恼,是对往后路漫漫顿失一人的怅惘。
放学之后,突然下起雨来。我没有带伞,所以,放弃坐公交车,选择打的回家。突然手机响了,是爷爷。今天说好要去爷爷家里吃饭的。
“囡囡,你在哪里了?”
“我还在的士上,别等我了啊,你们先吃吧。”
“哦,那你小心一点。”
要是我回去晚的话,奶奶会把菜一遍又一遍地加热,一直等我回去再一起吃饭——以前,每次都是如此。我因为图快,让司机走了高架。不过这样的话,与我平时坐公交的下车地点就是两个方向了。
经过了一个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下车了,但当我到爷爷家的时候,发现屋里一片漆黑,一个人也没有。我打电话给爷爷,许是因为饥肠辘辘又累又乏,我对电话里吼了起来:“你们在哪里啦?我已经到家了啊!”
“我们在车站啊,怎么没看到你下车呢?你等等啊,我们马上回来。”原来,爷爷奶奶在我以前下车的车站一直等着我。
突然,我对自己刚刚的无礼感到后悔。走到了十字路口,看到爷爷奶奶一路小跑着过来。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我甚至能听到他们的喘息声。爷爷胖胖的身影在飘摇的风雨下,竟如同一点浮萍,他们的身影似乎被昏黄的路灯所湮没。突然,我有点心酸。
不只是爷爷奶奶。我也依旧记得,我一次次地惹爸妈生气,但他们责备归责备,没几天后好像能够吞下所有的怒气与无奈——就在面对我的一瞬间,突然变成温柔、宽容的爸妈。我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的任性最大程度的包容和保护。
但是,我不知道哪一天,他们会来不及和我告别,就消失在暮色四合的黑暗里。我,正在和他们行走着殊途,在我眼前的是一条蜿蜒的歧道。
我,走着上坡路;而我的家人走着下坡路。
我在一天天地成熟;而他们,一天天地老去。
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过天无情,因此日月恒移,经久不衰。不过人有情,因此朝朝暮暮,渐渐老去。我一直在想,倘若有一天我们阴阳两隔,当我只能对着他们的照片缅怀过去的时候,我心里所剩下的会不会是满满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凉。
在无边的黑暗里,我捂住嘴,喉咙哽咽,再也发不出声音,埋下头。
即使他们去染发去健身去保养,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的确在老去。他们把青春赠予了我,可是,作为孩子的我无能为力,他们的衰老好像是一瞬间的事。
其实,刺眼的,不是额头上的白发,而是他们对我无可奈何的神情;痛心疾首的,不是责备的言语,而是他们失望的表情。所幸的是,在我以孩子自居任性反叛地违抗他们时,不论我变成了什么样,他们还是会逢人乐呵呵地说:“这是我们家孩子。”
除了爱,还能用什么来形容呢?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被我的尖酸刻薄伤害了无数次,依然爱我如初的人,只有,他们。
我一直依仗的,不过是他们给我的爱。在没有他们的世界,无非是——轩槛凉生,荒芜静寂。
亲情不是琥珀中的化石,它也会某一天就消逝在我们的不经意中。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等待夜归人时亮一盏灯,温一碗饭,问一句安。
而我最大力所能及之事,不过是让他们心安而已。因为亲情,它也会调皮地一溜烟逃走。
我喜欢桥,也更喜欢桥的意义。
桥是彩虹,桥是月牙,桥是寄托美好事物的,桥透彻了心灵。
“小桥流水人家”看那座桥的弧度优美,简直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小桥,流水,人家,隐约着神秘的美,美的涟漪慢慢的荡开。
曦瞧见那座桥,喜欢用手机拍成美的图片,供人欣赏。
看那拥有智慧的美,心里透冰点缀。灵魂的工匠看着它想出美的传说,美的灵魂,美的语言,美的亲情。
桥是人间的虹宋代苏东坡曾有“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却踏长虹”。
皎洁的月光挥洒在河水上,水波粼粼的景色是诧异的美丽。房子的构造,笔画下的清晰点点的星星火。显在水中,水中的火,在水中能够存,水中的清澈,流水,水草的流动是幅动画的画轴,鱼在水中竞相跳跃,荡起阵阵波浪。水中的倒影,你觉得它像什么?图画?油画?建筑?
意会走过桥看到了亲情,在桥上看到了永恒的亲情称之为亲情之桥,在不同的时代中有不同的情感涌出,破裂。
我喜欢在路边摘些鲜花啊,坠落在河边,被水流冲走,让它寄托我的美好到远方,到远方,我喜欢下雨天,打着伞在河的两岸看着那蒙蒙细雨,像牛毛,像话证,扎在大地上呼吸大地的泥土,那些射在房子上草屋上的露珠,在枯草上滴落,我的挚友,短短的头发在脖子里摇着头不愿出来,白色的衣服,显示她的`纯洁,灰色格格的裤子紧紧地系在腰上,那脚上的英伦鞋显示着她的高贵,打着雨伞,跨起步子走到桥上和我打招呼,我看着她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着在时不时紧贴着脸庞让它流下,我忍着泪,向她跟前走去,用手拉着她的手,泪水像开了闸的水,一直流。从小学,我们一起做过这桥。我们在桥下看金鱼,雨时,我们一起打着伞过桥,桥被雨水所冲洗,那青青的绿苔,滑动,滑动。
这些我能否忘记,我的眼泪湿润了她的衣服,她的语言告诉我,桥属于我们的回忆的中心,是我们的亲情之桥。
我们在雨中站着,在雨中共享亲情的痕迹。
亲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感情之一,我被包围在浓浓的亲情中,垂垂被爱融化。
晚上,我躺在床上不久,就忽然巨烈地咳嗽起来,我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嗓子像针扎同样痛,母亲被我的动静惊醒了,她一滚动爬起来,披了一件单薄的毛衣,就急忙跑了过来母亲不安地问:"你没事吧?"我摇摇头:"不用担忧!"可母亲轻轻拍了拍我,说:"今晚我陪你睡吧"说着,在我身边躺下,慰藉我:"睡吧,快睡"半夜,我没有缘由地又咳嗽起来,我本不想打扰母亲,可是母亲的耳朵似乎特别灵敏,她拉开灯,屋里顿时亮得剌眼,母亲拿了药,接了一杯热水,关切地说:"把药吃了"我抬眼看了一眼表,已经11点了,母亲也有困意,接连不断打呵欠,我不免有些愧疚,忙说:"妈,你去睡吧!我没事"母亲果断地摇了摇头号,重新躺下,母亲轻柔地拍着我,我也很疲倦,没察觉进进入了睡梦中。
早晨,我睁开眼,已经6点半了,我很惊疑为什么这么晚母亲还不叫我,母亲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带着抱歉的意思说:"我看你昨天晚上半宿没睡,想让你多睡会,别怪我好吗?母亲的样子象个做错事的孩子,我突然感应一股暖流涌入了我的内心,我有些哽咽地说:"妈,应该我向道歉呀!""快点儿睡会儿觉吧!"我固然明白,母亲也一夜未眠呀!
放学回来,刚进门,母亲就凑上来,问:"中午带的药吃了吗?我点了点头,回到屋里姥姥又拿了几片药走了进来:"昨天晚上我听你不住地咳嗽,是不是感冒了?吃点药吧!我顺从地吃了药,过了一会儿,加班的爸爸回来了,他边吃饭,边问我:"昨夜折腾了一晚,今天困不困?明天中午带点药。"听着这些关心的话语,回想着以前的点滴,我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就是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糊口里,亲情把我紧紧包围,不管发生什么,都有亲情在掩护我,我真得就要在这浓浓的亲情里,融化,融化。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情,爱情、友情、恩情、师生情……但是,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情——亲情。只有在亲情的熏陶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提起亲情,我还有一段至今难忘的经历呢。那天,我正在学校上课。忽然,天气越来越闷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不留神,就“哗啦啦”地下起豆大般的雨点来。放学了,各自的家长都把自己的“心肝宝贝”接回家。只剩下我,孤零零地望着眼前蒙蒙胧胧的世界,盼望着妈妈的身影尽快出现……
正在我焦急万分的时候,远处出现了一个人,手里撑着一把雨伞。我紧紧地盯着那人,马上反应过来,心想:妈妈动作利索灵敏,哪会这么磨磨蹭蹭?但是,我的脑子里又蹦出一个大问号:别的同学都走完了,除了妈妈,还能是谁呢?那人,越走越近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啊!那慈祥的面孔,那熟悉的身影,是妈妈,千真万确!
我生了一肚子的怨气,埋怨妈妈迟迟不来接我,气急败坏地说:“妈,你去干嘛了,别的同学都回家了,就剩我一个人在这里受冷受饿。”妈妈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我,儿子,都怪我,对不起啊。下不为例!”说罢,还勉强的把一丝苦笑挂在脸上。这时,我才发现妈妈的脸上,除了平时的慈祥、亲切,还多了一份憔悴,多了一些苍白。我觉得不对劲,就摸了摸妈妈的额头,我惊讶地叫起来:“呀!怎么这么烫,你发烧了!?”妈妈愣了一下,才缓过神来,说:“哦,昨天受了点风寒。没事,没事。”说得是那般的自然,那般的妥帖。
其实,根本就不像她所说的那样,妈妈走路比平时慢了少许,说话也不那么有力,嘴里还喘着大气,好像老了一些。她昨天一定病得很重,躺在床上艰难的起来……狂风,无情地把雨水刮到我的身上,但是心中的暖流却让我全身都感到很温暖。一切的一切,我都明白了,泪水的长堤再也抵挡不住,崩溃了,与雨水融到了一起……
唉!我真不该怨妈妈,她无时无刻都用自己的行动呵护着我,其实我应该高兴才对。是啊,如果没有亲情,谁又能这么关爱自己的孩子呢?
有一种思念,叫魂牵梦萦;有一种关怀,叫做无微不至;有一种唠叨,是爱的寄语;有一份亲情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小时候,自己与妈妈的交流很少,我总是和爸爸玩,妈妈对我来说就是严厉,很恐怖。自己对小提琴是“恨之如骨”,我每天耳边都是妈妈源源不断的唠叨:“快练琴,马上就要考级了,快点练琴去。”我正在玩电脑玩的乐不思蜀,听到妈妈这话我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才不当回儿事,哼哼答应两句就继续玩电脑。妈妈听我没动静,就走来说:“赶快!干什么事都要雷厉风行,拖拖拉拉像什么东西!”听到这话我气不打一处说:“不练!我才不练,练那玩意儿又不能当饭吃!”妈妈一听我这句话生气的说:“你要再不练,我就打你了!”“你敢,你越打我,我越不练!”我嘴硬的说。听到这话妈妈怎么可能放过我,“啪”的一巴掌就打 到了我的背上,我哭了,伤心欲绝的跑回房里,在房间里,我一个劲的哭,连晚饭都没吃,哭到最后哭累了就睡下了。半夜里,我听见有声音,就假装睡着,原来,是妈妈进来了,她替我掖了掖被角说:“孩子,妈妈并不想打你,只是替你着急,如果你考级考不好,那你一定会更伤心。妈妈那么爱你,怎么会打你呢?好宝贝,你千万不要不听话,因为这样会害了你的!”听到这句话,我的眼角湿润了,在我的印象里,妈妈对我的严格要求是在我心中的形象,可妈妈说这样的话让我很感动,我心里想,明天一定好好练琴,要听妈妈话。第二天,我不仅向妈妈道了歉还练了一上午的琴。从那以后,我与妈妈的关系发生了转变,和妈妈变成了“好朋友”,每天的好事,坏事,有趣的事我都会给妈妈说。
亲情是夜晚一个掖被角的动作,亲情是一家人一起看电视,亲情也是一盆洗脚水……我们每个小孩子现在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但我们只是索要,却忘记了父母是怎样挣钱养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值得珍惜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我们决不能忘掉父母的爱,千万不要在想到要珍惜时,爱却走了,珍惜亲情,珍惜爱!
1/18【题 名】我国商业银行学生贷款中的“惜贷”问题探讨——以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为参照【作 者】梁爱华【刊 名】高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27(12).-50-542/18【题 名】美国联邦家庭教育贷款中担保机构的运作及其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作 者】陈浩[1] 沈红[2]【刊 名】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0).-11-163/18【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点滴【作 者】楼必生【刊 名】小学青年教师.2006(04S).-48-484/18【题 名】跨文化/国婚姻父母与子女的经验和家庭教育——以台湾与美国为例【作 者】陈美莹【刊 名】中国家庭教育.2006(1).-24-305/18【题 名】尊重 理解 互动——美国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作 者】张云裳【刊 名】北京教育.2006(2).-16-186/18【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点滴【作 者】楼必生【刊 名】早期教育:家教版.2006(1).-22-227/18【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贷款项目的运行机制【作 者】无【刊 名】世界教育信息.2005(12).-43-458/18【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风俗【作 者】无【刊 名】妇幼健康.2005(12).-82-829/18【题 名】素质教育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读《世界一流的美国家庭教育——哈佛素质教育理念的成功实践》【作 者】陈慧敏(推荐者)【刊 名】上海教育.2005(12B).-61-6110/18【题 名】美国社会的家庭教育风格【作 者】詹华如【刊 名】家教指南.2005(12).-30-3011/18【题 名】家庭学校:家庭教育主体意识的回归——美国家庭学校的兴起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作 者】颜雪梅【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2005(03X).-55-5712/18【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作 者】李盈【刊 名】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04S).-11-1313/18【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见闻【作 者】佚名【刊 名】时代教育.2005(1).-19-1914/18【题 名】美国的爱国、诚信与家庭教育【作 者】方宏【刊 名】教育与职业.2004(22).-27-2715/18【题 名】美国家庭教育的启示【作 者】李盈【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2004(10).-47-4816/18【题 名】“教学玩具”成为美国家庭教育新宠【作 者】杨秋艳【刊 名】家教指南.2003(5).-22-2317/18【题 名】把孩子培养成现实生活中的获胜者——推荐《家庭教育在美国》【作 者】章一【刊 名】少年儿童研究.2003(5).-52-5518/18【题 名】纵观美国的家庭教育【作 者】吴志远 邵荣【刊 名】新疆教育.2002(5).-37-371/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作 者】李子银【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2007(6).-138-1392/17【题 名】不同文化传统下中美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比较【作 者】唐梅【刊 名】世界教育信息.2007(4).-49-513/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作 者】李亚 周侠【刊 名】科教文汇.2007(02X).-10-104/17【题 名】浅谈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作 者】高维亮 王丽艳【刊 名】科学时代.2006(11).-184-1865/17【题 名】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作 者】栗新【刊 名】民族论坛.2006(12).-38-406/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方式大不同【作 者】刘艳【刊 名】家庭教育.2006(11X).-52-537/17【题 名】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比较【作 者】李道顺【刊 名】世界教育信息.2006(8).-20-218/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文化相似性研究【作 者】王毓【刊 名】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6(1).-77-809/17【题 名】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作 者】曾芝兰【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162-16310/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比较【作 者】王晓虹【刊 名】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59-6011/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作 者】陈向党【刊 名】教育情报参考.2005(5).-18-1912/17【题 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作 者】赵燕【刊 名】北京教育.2005(5).-62-6313/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之比较【作 者】陈向党【刊 名】中小学校长.2005(3).-48-4914/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作 者】黄河清【刊 名】中国家庭教育.2004(1).-78-7815/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比较【作 者】无【刊 名】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8-2816/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作 者】黄河清【刊 名】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11).-10-1517/17【题 名】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作 者】孙琼如【刊 名】教书育人:普教版.2002(14).-2-5
中美教子的不同之处: 横向激励与纵向发展 中国的儿童教育,表扬与批评为惯用的教育手段,教师喜欢采用横向比较法,如利用小红笔、小红旗、排名次表等方式鼓励孩子,看谁表现好。当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时常常采取表扬其他孩子,以其他孩子做榜样的方式。美国教师则不同,一般对孩子不表扬也不批评,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了你的孩子会刺激其他的孩子,他们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而避免对儿童进行相互比较。 集体精神与发展个体 中国人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个体要与集体保持一致,如果出现不一致则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美国人强调个性差异,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活动。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 稳重听话与活泼好动 中国人在评价孩子的性情时,“稳重听话”是一大优点,“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已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学校教育强调秩序井然,用各种规章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美国人喜欢孩子富有孩子气,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上允许孩子随便说话,甚至相互打闹,美国人总觉得中国孩子在课堂上太死板,没有生气。 强调自制与突出自主 中国教师总是鼓励孩子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专门做好某一件事,以期培养儿童的恒心、耐心,他们多强调儿童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发展,多引导儿童逐步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而美国教师常常鼓励孩子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从事多项活动,以期培养孩子的灵活性、创造性,多注重儿童自我意识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肯定结果与重视过程 中国人重结果与技能的掌握;无论学习什么,为求学深学透,无论干什么,力求完美无缺。美国人重过程与能力的增减,他们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多,教师还极力鼓励孩子自由发挥、自由创造,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概括地说,中国人力图使儿童发现社会存在,创造环境使儿童学会怎样长大成人,儿童是被动的,富有可塑性的,重在成人的帮助指导下成长。美国人力图使儿童能真正作为孩子,儿童是主动的,富有创造的,自我实现是儿童自身的自然与发展,成人只需提供有利的条件即可。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但是时至今日,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仍存在着误区,它甚至成为一种顽疾,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良好素质的形成。因此,借鉴其他国家在家庭教育中有价值的实践,对走出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将有很好的启发和警醒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相关方面的比较,分析形成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对我国家庭教育改革的启示。我们不能断言美国家庭培养的人就是理想中的现代人,但他们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合理成分;恰恰是我国家庭教育所缺乏的。因此,美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实践,能为我国家庭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结果比较 不同的教育目的、内容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教育结果。我们可从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结果的比较中略见一斑: 一般而言,美国的儿童、少年从小就表现出以下特点: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开朗、胆大,有克服困难的毅力,敢想、敢做,具有创新精神;自立能力强,社会活动能力强,有作为社会成员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他们18岁开始不依靠家庭,多数打工补贴自身的消费需用;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头脑,他们从小就参与“当家理财”,学会一些推销、与顾客沟通的能力等“经营之道”,实践使他们深知钱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了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习惯。一句话,美国孩子的特点就是非智因素成熟,能力强,能较为顺利地适应社会。 而中国的儿童、少年,乃至大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亚于美国孩子,但是往往在性格上表现出消极倾向:做事被动、胆怯,依赖性强,人际交往能力差,缺乏自立意识,不太会“当家理财”,独立生活能力差。一句话,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现代社会更能接纳哪一种教育结果呢?社会发展的动因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要求人性的充分解放。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将越来越关怀人性的发展,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显然,美国家庭教育更能培养个性张扬、有创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会读书”的所谓的“才”。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因此,中国家庭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二、中美家庭教育的过程比较 从家庭教育的结果反观家庭教育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教育虽然是非制度化的教育,父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但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学校教育一样,也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其中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归宿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都是依据目的确定的。 1、教育目的的比较 家庭教育目的制约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决定其总体效果,所以家庭教育目的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决定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旦目的确定,教育内容、方式都据之选择。那么,美国和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或者两国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有什么差异呢?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社会人”不是一种飘渺的理想,而是一个平实、易操作而又宽泛的要求。所以美国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就算达到目的,也并不追求一些功利性的目标如高学历、好职业,但事实上,这样的教育却产生许多“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应,天才产生在不经意中。另外,在这个目的的指引下,确实能培养子女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生存的能力。看看各个阶段的美国孩子:他们从小就独立睡;当会行走时,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着玩;再大些时,就有自己的空间,房间内的摆设、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他们从小就做些力所能及的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勒工俭学,换取生活费。 相比之下,我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首先,这个目的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不是一个一般的目的,较难实现。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产生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效应。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立足社会,有时候,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全落空。 2、教育内容的比较 有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展,可称之为“素质教育”。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如在庭院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在认知的发展上,重视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注意开拓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父母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学习时,喜欢带上孩子,让其受周围环境的熏陶,萌发学习的愿望;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如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带孩子到森林公园旅游,海浪中游泳、攀登岩壁等。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龄期(有的甚至在学龄前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衡的倾向。在体育上,中国的家庭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保护孩子的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与美国对比起来,这种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静态的、消极的保护,温室培育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智育上,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如为孩子购置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训练孩子朗读、书写、计算等技能,当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后,家庭教育出现学校化倾向,父母监督学习、检查作业、购买习题集、实行题海战,应付永无休止的考试;在美育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因而盲目培养孩子特殊艺术才能,如把孩子送入绘画班、歌舞班学习,聘请家庭教师教孩子学拉小提琴、学弹电子琴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无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相对丰富和科学,而我国家庭教育的内容狭窄,不够科学。比如家庭教育中的体育,中国的父母往往比较在意孩子的体形、体态这些体育中低层次的内容,重视保证孩子的营养、注意疾病预防,却容易忽略体能锻炼,孩子的户外运动少,多呆在家里看电视,肥胖症增多。智能可以分为实能和潜能,实能即实际能力,即你知道什么,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我国家庭教育忽略的是技能,如动手能力、协调能力、生活技能、劳动技能、工作技能等等,而美国在社会性的培养上特别重视这些技能,在他们看来,这些技能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智育上忽略了一部分实能的同时,更加忽略的是潜能,潜能分为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表面上我国父母很重视知识的学习,空际上只注重认知能力中的低层次部分,这部分可以应付考试,但始终不能构成未来社会的创造力量。《全国青少年创造培养系列社会调查》中问,如果发现孩子在拆装闹钟,家长会有什么反应。40%的家长对孩子“训斥”、“警告”,48%的家长以“不耐烦”、“不屑于”或“敷衍”的方式对待,可见我国父母对创造力培养的认识还需要提高。相比之下,美国家长在认知发展上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爱好,重视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美国许多专家不主张过早地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他们并不理解的知识。孩子放学回家后,中国父母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多是:“老师教你的知识记住了吗?”,“今天得了多少分?”,而美国父母第一句则问:“今天你向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今天的课有意思吗?”。这就反映了中美父母对智能的不同理解。 3、教育方式的比较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风格习惯、历史背景紧密联系,而且受教育目的制约。反过来,能不能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关系到家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内容的完成。 一般而言,美国家庭以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为主,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的和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中国家庭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相对欠缺,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与父母平等的人来尊重。 美国家庭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保留意见”、“固执”、“不听话”,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是指思维上的“不听话”,据美国心理学家托伦斯研究发现,创造力高的孩子特点之一就是淘气、处世固执。(2)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认知能力有了初步发展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游戏、图书,长大了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结婚时间。美国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用你的眼睛去观察”。(3)美国父母如朋友,他们可以平等的交流,关系比较密切。(4)美国父母尊重孩子的隐私。 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表现在:(1)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较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守规矩、服劝导、不要有异见。正如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从小把他们训练得十分驯服,从小灌输要听大人的话的思想,不允许有独立见解,更不允许像爱因斯坦自称的‘离经叛道’,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培养出守业型人才”,“但却失去了中国的达尔文和爱因斯坦”。(2)中国孩子的选择权、自主权较小,许多事情都按父母的意愿去办或由父母包办代替。(3)中国父母在家庭里往往以权威出现,因此与孩子的距离较远。(4)中国孩子的隐私常常受到侵害,书包被搜查,日记被偷看,行动被跟踪。 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1)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美国人认为,凡是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增强能力、培养兴趣特长,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可以说,美国父母“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2)看重玩耍游戏,美国人认为玩才是孩子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事。在美国,孩子进行各项兴趣活动、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充裕,活动场所到处都有。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 中国父母多是封闭式教育:(1)以说教为主,轻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连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都由父母包办,导致许多中国孩子学了许多知识都没用,走上社会后就什么也不会。(2)户外活动少,因为中国孩子从早到晚有学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作业,被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有时即使想活动一下也很难找到好场地。 民主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宽松教育,优点很多:首先,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宽松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高压下孩子的创造精神将受到压抑,只有在平和、愉悦的家庭氛围中才能激发孩子对知识的兴趣。而创造宽松的环境,必须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其次,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在家有发言权、参与权、选择权以后,主动性强、自主意识强、胆子大、有自信心和责任心。另外,亲情关系和睦使孩子愿意把秘密告诉父母,父母也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这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而专制的教育方式表现为一种管束教育,压抑创造性,束缚了个性的发展。 三、中美家庭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同是现代社会,同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父母,为什么美国家庭教育和中国家庭教育有以上的差异?综合来看,造成不同教育的原因是: 首先,历史背景的差异。 美国是一个历史比较短的移民国家,旧有的思想文化保留得很少,在多元文化、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下,能够较快地接受新的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约束较少,因此,他们更多的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而中国历史文化悠久,同时所受旧有的约束也较多,特别是封建小农意识长期的影响太深,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内敛和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意识,顺从、听话教育被从小就灌输着,相对而言,在整体上也缺少一种接受新思想的环境。 其次,经济形态的差异。 美国生产力先进,商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生存压力小,而且美国是个“能力社会”,用人机制健全,劳动力流通自由,跳槽机会多,所以美国人择业观开放,职业选择面宽。美国父母认为孩子将来只要能在社会上立足生存,职业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当然要合法)。另外,“商品经济使生产关系总处于躁动不安的变化之中”,职业更换不断,所以父母不企求子女一生顺境。因此,美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育“人”,更为宏观、宽泛,以不变应万变。而中国经济落后,生存压力大,是个“学历社会”,行业流动性差,所以中国人往往把一生的幸福都压在某种职业上,选择面窄。中国父母认为学业成绩好,找到好工作,求得一生安稳,是一个人最好的出路。因此,中国父母的教育目的重在成“才”(“才”就是学业成绩优秀,能考上好学校,能获得高学历)。 再次,社会条件的差异。 美国经济条件好,社会养老保障健全。父母不认为养儿就是为了防老,自己老了可以进养老院,无后顾之忧。因而把孩子培养到18岁,并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的人就算尽到了自己的义务,完成了养育孩子的任务,孩子将来的路如何走,全靠他自己去奋斗,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升官发财,父母考虑并不多。而中国则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社会养老保障不健全和一些旧有的观念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得比较多,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来看待,要孩子知恩图报,因而在教养的方式和方法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不少家长把打骂孩子看作是家庭内部私事,任何人无权干涉,更谈不上法律约束了。 最后,文化传统的差异。 1、价值取向不同 美国人重个性,价值取向是以个人为本的个体主义,注重个人利益,崇尚个人发展,实现自我,这是美国文化核心。美国一个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民主的社会,每个公民习惯地琢磨一个很小的目标,那就是他自己。在家庭中,个人是本位,个体具有最高价值,不依赖他人存在,独立于家庭关系中。所以在美国家庭中,父母倾向于把自身与孩子看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自我”包括父母自我和子女自我。首先,子女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要尊重子女的意愿、兴趣和爱好,因人而异,美国父母比较重个人生活享受,平时决不会为了孩子而放弃去听音乐会、看电影、跳舞或约会。 中国人讲共性,有整体至上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中国人认为人的确立方式是在“二人”对立关系中生成的。从古至今,“自我”这个概念总是与他人相伴而生,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得以体现。在中国家庭中,父母丧失自我,也不尊重子女的自我,我国父母丧失自我的表现就是存在严重的“亲子一体感”,父母把孩子视为自身价值的延续,将孩子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和人生的希望,具有和孩子不可分割的一体化感觉。这样父母会以自己的意志替代孩子的兴趣,站在成人的角度设计孩子的未来,所以中国父母的期望相对于孩子的能力是过高的。 美国重个性,中国讲共性的价值取向是有其经济背景的。美国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过早排斥了自然经济,独占鳌头近百年。个人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相对独立,个人只有提高自我、扩展自我,才能在商品经济竞争中立足和发展,所以养成了重视自我的传统。而中国自然经济延续数千年,中国人习惯性地束缚在土地上,个人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也未能让中国人摆脱依赖性。个人的发展常需要“走关系”,对个人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进行的,所以喜欢融入集体,以免被孤立。 2、思维风格不同 美国人是理性主义,美国的家庭教育推崇以理性的基本原则对待家庭成员和家庭事务。美国父母多是把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与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一样看待,这是超越个人的立场,而不是完全从家庭本身或父母自身的利益来看待家庭教育。既然他们认为抚育子女是义务,也就不图养儿防老,不图回报,自己老了进养老院是一个人应有的归宿(当然,这些中国人视为不道德的做法源于美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文化习惯)。 中国人是情意至上,我国的家庭教育以人伦为基础,以情感情理为法则,来处理家庭人际关系。我国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从个人养老或个人荣誉面子角度考虑子女教育,在无微不至的父母爱怜中隐含着较为浓厚的“投桃报李”的私情。由此说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远胜于美国,往往把家庭教育目的功利化。 四、结语 本文是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作一般性的比较,两国家庭教育中肯定存在着个别的特殊性,而且,事实上与中国比较,美国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比如过于放任造成儿童青少年诸多社会问题;过于理性,使孩子对赡养老人的责任感较为缺乏;过于重视“乐学”,使得儿童青少年学习水平下降等)。显然,本文并不是要全盘肯定美国的家庭教育,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国的家庭教育。笔者试图通过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引发对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改革思路: 1、教育目的——变“成才”教育为“成人”教育。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从总体而言,美国家庭的教育目的,更能产生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可否认,我国的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出现了误区,教育目的短期化、功利化,扼杀了不少天才。要改变现状,需要家庭内外的努力。宏观上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强,人们择业观的开放,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这种综合素质事实上就是最基本的“成人”教育。将“成人”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就会使我国的家庭教育走出误区,使得青少年的成长更切合自身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育内容——变“片面”教育为“全面”教育,目前的家庭教育,由于教育目的是“成才”教育,造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误区就是智育压倒一切。这样的教育,会使孩子片面、畸形地发展,成为只会“死读书”人,这样的人将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因此,确立了“成人”教育的目的,在家庭中,父母应当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要提高综合素质,就必然要变片面的教育为全面的教育,尤其不能忽略潜能、道德、性情的培育。 3、教育方式——变“管束”教育为“宽松”教育,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往往权威大于民主,这样的教育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现代社会应该提倡“宽松”教育、“开放”教育。
话题设计莎士比亚曾对人类的风度作过一曲热情而诚挚的颂歌:“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风度是以智慧、情操、品格、修养为彩,以言行举止为笔绘就的美丽多姿的画幅.请以“风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参考立意:一、交朋结友、为人处世,最讲究“风度”二字.良好的风度令人赞赏,让人羡慕,具有不可否认的审美价值.二、风度不一定是博学多才,不一定是位高权重,更不一定是财大气粗.风度首先是一种涵养,一种内心的充实,一种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现.三、风度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言语恰如其分,着装整洁得体,举止温文尔雅,态度自然诚恳,工作兢兢业业,为人诚实守信,生活俭朴健康,见解独到深刻,情趣高雅脱俗……题目规定写成议论文,分论点可以这样设计: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于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是什么);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敬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为什么);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情操(怎么样).参考拟题:风骨+气度=风度.学生例文输者风度□苏李婷竞技场上输与赢总是相生相伴,人们往往将掌声、鲜花赠予胜利者,却常常忽视了另一方.其实,一个人的风度与素质,最能体现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输得起”并不容易做到,这种心态是在长时间的磨砺中形成的,需要平日里的积累.所以,一个运动员是否成熟,是否有经验,从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就能读出.还记得年轻的陈屺在日本神户的那场闹剧,他摔拍子、踢挡板,被指是又输球又输人,引发了很多议论和思考.在赛场上,这是常有的事.摔拍子、粗口乃至斗殴,也见怪不怪了.但分析一下,大多数“肇事者”仍处于成长期,他们往往经验不足却盛气有余.像齐达内那样用光头撞肚子的大叔,还是相当稀有的.老将们对待失败大多从容淡定.比如老瓦,最后一次国际大赛上居然以0:4惨败,没能为他灿烂的乒乓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可他仍能在新闻发布会上谈笑风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大将风度.一个人的涵养、一个国家的精神,在输赢的一刹那也能显露得一清二楚.同样讲乒乓.那一回,刘国正遭遇波尔.第七局12:13,刘国正回球时球落到了地板上,上海体育馆的空气好像立刻凝固了——如果出界,那意味着刘国正出局.就在此时,一个人伸手示意裁判:“球擦边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波尔!13平,裁判举起右手.随着中国球迷两次排山倒海的喝彩,刘国正终于以15:13反败为胜.波尔输了比赛,却赢得了风度,全世界都看到了他身上胜于王者的光芒.另一次感动源于北京申奥.难以忘记,当萨马兰奇主席宣布北京获得主办权后,各国代表真诚地相互拥抱与祝福.是的,当竞争落下帷幕的时候,谁输谁赢已不再重要;赢得真实,输得坦荡,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度.成败荣辱不全在于胜负,输,一样可以轰轰烈烈,一样可以赢得他人乃至对手的尊重.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惨败,一向骄傲的南方兵不愿承认现实,他们强烈要求司令李将军上山打游击,誓死不向北方佬投降.但是,平素英勇过人的李将军却劝说大家投降:“打输了,就是打输了.我们必须承认,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输得有风度.”北方军的统帅被李将军的风度深深折服,他竟特地赠送李将军自己最心爱的雪茄.这足以见得李将军“输”的风采.输得有风度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智慧.“比赛”结束,胜负已分,但关于“输”与“赢”的评判,却不止于此评点“风度”这个话题很宽泛,大题宜小做,宽题应“窄”化,苏李婷同学在这方面处理得很恰当.她集中一点,专谈“一个人的风度与素质,最能体现他对待失败的态度上”,重锤敲击,自然便于论深入、说透彻.在具体材料的选择上,作者又体现出自己的匠心.她主要以体育比赛(尤其是乒乓比赛)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娓娓而谈,对比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与可读性.
对我影响最大且最崇敬的人,鲁迅如果不是唯一最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人之一。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恰恰相反,作为现代中国人我深深的引以为自豪。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 先生一生热爱祖国母亲,面对外辱“没有丝毫奴颜媚骨”(毛泽东语),倾其一生的精力为民族的觉悟和精神的改造奋斗打拼;或“郁郁独行”如“过客”(《野草/过客》),或“荷戟彷徨”如“斗士”(《彷徨/卷首诗》);先生执着自己的理想,直面惨淡的人生,在依稀微茫的血色中而奋然前行(《纪念刘和珍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掷地做金石声的自白,即使是在今天,又有哪一个具备起码良知的国人不为之动容?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 他像马克思一样的把普罗米修斯当着自己的道德偶像,宁愿冒着巨大的个人危难,而“盗天火给人间”;先生在“风雨如磐”的“故园”,像一棵独立支持的大树,并不在乎腹背的受敌;面对着无边的黑暗,和做着各种鬼脸的妖魔,他的回答就是用他的一支“金不换”,一再地“举起了投枪”还有“匕首”(《野草》)。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高尚的人。先生反抗着,并且肩负着广博的社会和人生的责任--他“肩着黑暗的闸门”,放青年人到光明的地方去(《坟》);心胸装着对每一位“弱者和幼小者”的博爱,包括对家人,对“黄包车夫”,和对每一个到书店里购买他的书的读者--他写到:每一块带着读者“体温的铜板”,都像“烙铁一样灸烫着”自己的心(《且介亭杂文》)。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先生没有很高且完全的学历,也不是学文史哲的科班出身,但是他却成为一代文学巨匠思想泰斗;靠的就是勤奋和努力--他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与写罢了。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严格要求的人。先生没有私敌,对自己的敌手严厉,至死奉行“一个也不宽恕”的政策;但对自己也非常严格。他说“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他敢于在文章中说出自己皮袍裹着的“小”字,虚心向“引车卖浆者流”认输,敢于忏悔并“幡然自新”(《一件小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先生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真实不假的人。 先生敢怒、敢爱、敢恨、敢骂、敢笑。不做欺心之事:不弃对前妻朱安的道义责任,更爱红颜知己许广平;呵护小弟周建人有加,而对不肖的二弟周作人强忍决裂之痛;既敢于理性的分析和呼吁社会对于妇女解放的关注(贯穿于于早期的大量文字),又大胆地感性地指出个别女人的邪恶(见于晚期的杂文《阿金》),修正自己对于女性的偏颇的看法;既痛斥作威作福的“洋大人”和“假洋鬼子”、“西崽”,也真挚地感念跨洋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恩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善于创新和继承的人。 杂文文体在他手中再生;小说史经他亲手开创;故事新编由他立体;短篇小说从斯得以成熟;散文诗体为他所立法;鲁迅的书法也是一绝。“旷世文章属阿Q”(郭沫若语)。实践已经证明:先生是我们伟大民族新文化的创造者和旧文化的继承者。他的十六卷集的创作,和十卷集的翻译,以及他的浩瀚的手稿挡案,是我们民族二十世纪文化和思想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后人永远探索的不尽的宝藏。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鲁迅的道德文章是我们民族的精魂,后世师法的高标我不敢说自己读懂了鲁迅,但我至少敢说忘掉了鲁迅的时代就是一个该灭亡的时代。我一直觉得,在近现代的作家中,只有鲁迅还算一个值得一提的作家。 有人说如果不是因为考试等因素,没有人会将鲁迅的杂文读上四五遍,可我已经记不清读过多少遍了,至今还在读着,而且必将永远地读下去。每次阅读,总有感悟,我不知道我读懂了多少,只知道我一次比一次懂得多。而且每次,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不是矫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和鲁迅,我眼中最伟大的作者交流。 曾在《书屋》中看到这样的文章,是陈村的《看先生骂人》。陈村这样说:
人到中年,这时母亲离开了人世,着一座坟墓把诗人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生离难耐,死别更令人断肠,这一阶段的乡愁便寄托在这一方矮矮的坟墓上。 用“矮矮”一词,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反衬离愁别恨,以小写大。
你把概念搞错了!不是建坟地风水,是把坟地的风水调理好!坟墓的位置,周围环境,朝向等等的统称为阴宅风水!
“矮矮的坟”表明母亲离世多年,最初修建的坟墓在岁月的打磨下逐渐变秃变矮,自己身为人子却不能适时进行拜祭、修缮!每年清明,当诗人立于海峡对岸,遥想百里海域之外、长满蒿草的母亲坟墓,心中除了对母亲的思念之外,应该还充满着“子欲养而亲不在”酸痛与愧疚!此酸此痛恐怕在余后人生与日俱增、难以消减了!
[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反思的三维框架及其应用.《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0期.甄丽娜.仇晓春.[2].儿童与知识——一个值得反思的幼儿园教学哲学问题.《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0期.郑三元.[3].完整经验的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5期.陈纳.[4].高结构低控制理念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及其要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张玉敏.许卓娅.[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周榕.[6].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改进.《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2期.王春燕.林静峰.[7]."最近发展区"概念解析及其对幼儿园教学的启示.《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9期.赵南.[8].试论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实践策略.《新课程·上旬》.2016年2期.赵彩丽.[9].幼儿园教学从儿童出发:应然与实然之差异.《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12期.顾荣芳.[10].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学前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年6期.刘慧.二、幼儿园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被引次数:18作者:范元涛.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2].幼儿游戏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被引次数:18作者:陈维霞.学前教育学山东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3].多媒体辅助幼儿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赵楠.学前教育学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4].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音乐教育——以河北师大第二幼儿园教学为例.被引次数:1作者:王芳芝.音乐学河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5].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被引次数:9作者:何凡.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东北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6].言它与言我——幼儿园教学中师幼问答语研究.作者:吴婵.学前教育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7].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邵小佩.学前教育学西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8].支持儿童带着理论前进——基于儿童朴素生物理论的幼儿园教学.作者:魏婷.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9].幼儿园教学用书评价研究——以某省2011版《幼儿园数学活动》为例.作者:陈曼丽.学前教育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精心预设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之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胡冬群.学前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相关幼儿园教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Problemsolvingby56yearsoldkindergartenchildreninacomputerprogrammingenvironment:《Computers&education》,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2]《Journalofscienceeducationandtechnology》,被SCI收录[3]EverythingINeededtoKnowAboutTeachingILearnedinKindergarten:《SIGCSEbulletin:ACMSIGCSEAnneHaworthHeatherSimmonsLizSchimanskiPamMcGarvaEileenKennedy《Language,cultureandcurriculum》,20091[10]CountingSounds: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宠物市场日益壮大,而种类繁多的宠物各需不同的生理环境。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宠物饲养的相关论文欣赏,一起来看看。
中国国内饲养宠物存在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但相较于国外许多国家,我国的宠物文化起步较晚,因此难免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以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们,善待身边的宠物。
关键词:宠物 中国 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各个家庭。根据2011年调查,在中国,平均每2户家庭至少曾尝试拥有过宠物,其种类比较繁多,从寻常的猫狗到蛇、蜥蜴等,有些家庭甚至拥有两只以上的宠物。21世纪以来,因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宠物也逐渐成为了许多家庭的一部分。
1 背景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拥有一些特殊的“朋友”,比如导盲犬等,这些“朋友”成为一部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们就是宠物。
究竟什么是宠物?宠物一般是指家庭喂养的用于玩赏、给人们做伴的动物。宠物这个词,早在西汉年间便已经出现了,西汉时的匈奴民族喜欢将鹰作为自己的宠物,同时也将它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宠物真正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无论是在种类方面看还是规模方面。在清朝,慈禧特别宠爱吉娃娃,甚至只允许皇室的成员饲养。新中国成立后,大约在70年代,宠物甚至被认为是“走资派”的行为,宠物文化在这段时间几乎在中国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百姓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和更多的文化积淀,市场上也出现了较为成熟的相关配套设施,为百姓饲养宠物提供了必备的基础和便利的条件。
2 存在的问题
与以前相比,虽然目前我国人民对宠物文化有了更加成熟、科学的认识,但实际上真正的“宠物产业”仍在起步阶段。该阶段属于一个不断探索发现,一个不断改正修正的时间点,所以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等待着相关人员的妥善解决。
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近几个月以来,我们时常会在网络、报刊上发现“保护流浪狗、流浪猫、流浪小动物”的呼吁。对于一个千万人口的都市而言,每个昼夜都有成千上万只流浪的动物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游荡。一些城市为了改善市容,曾制定过捉捕流浪动物的政策,但对于捉来的动物却并没有依照合理的政策对其进行管理或饲养。因为财政原因,流浪动物在收容所里往往不会得到善意且真诚的对待,同时,真正来收容所领养动物的市民也并不多。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城市的宠物收容所都无法运营。目前比较著名的国内收容所都属于私人性质,依靠着来自民间团体或个人的募捐而艰难的运营着。
造成传染病的增加和传播
相对于人类较为完整的疾病侦测体系而言,对于宠物的疾病控制和研究仍然是相当基础的一个难题。虽然当今社会的医疗水平已到高度发达水平,但以狂犬病为例,每年中国国内仍然有数百人因此丧身。同时,宠物可能携带某些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对于人类的威胁是极其重大的。对于飞禽一类宠物,在禽流感时期甚至成为了重点的关注对象。
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十年前曾风靡全国的巴西龟,由于其繁殖方便,饲养简单,生命力强的原因被我国某些动物商人引进,从此在华夏大陆上几乎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由于它没有什么天敌,且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几乎对某些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毁灭性的打击。这个问题均是由于人们管理宠物不善而造成的,许多人在饲养宠物的同时忽略了它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例如:允许宠物随地大小便等,这些也为社会增加了负担。
宠物行业不够普及,成本较高
据统计,在国内某些大型城市,平均每一平方公里仅有一家正规的宠物医院,对于某些小城市而言,几乎没有正规的、值得信赖的宠物医院。由于生产资料的匮乏,以及行业人才的紧缺,不仅是宠物去医院治病贵,连带的一些宠物用品也非常的昂贵。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样的,但主要的原因是国内宠物市场“僧少粥多”,消费者们对于例如“日常护理”“给宠物治病”是不可避免的必然情况,然而由于市场竞争小,且相关生产资料较为匮乏,政府也没有系统科学的定价措施和补贴,造成了饲养宠物成本较高的现象。
饲养人员责任意识匮乏
在这几年的新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虐猫虐狗事件,伴随而来的是人们的一系列谴责。谴责之后又是差不多的事件继续发生,周而复始。大多数饲养人员仅仅把他们的宠物当作“宠物”而已,必要的时候可以成为发气的对象,这也就造成了虐待事件的发生。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家庭大多数将宠物作为家庭的一员,给以必要的尊重以及充足的关爱。而在中国,毫不留情的说,很多人将宠物视为“奴隶”的一种,可以殴打,甚至遗弃。
3 总结
中国目前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宠物文化将不断科学,充足,但由于起步较晚,在宠物产业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些问题,采取科学的办法去解决。如何的解决当今宠物资源的匮乏问题,是当下解决宠物问题的关键,一个科学发展的民族不仅需要科学的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品,也应该兼顾宠物生活水品,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朋友。
参考文献
[1] 赵晓静,韩若婵. 城市宠物饲养的现状与对策. 2010年6月.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 关于尽快出台宠物饲养管理法规的建议. 2007年1月
宠物饲养及疾病预防的调查研究
摘 要:浅谈我国宠物饲养现状、市场管理体系以及宠物疾病的危害性与预防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宠物饲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宠物饲养 管理体制 疾病 预防 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宠物市场日益壮大,而种类繁多的宠物各需不同的生理环境。人们对宠物的认知局限为宠物饲养带来不小的压力,其中宠物疾病的爆发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疾病预防尤为重要。
1 宠物饲养和管理现状
现今中国,日益庞大的宠物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多样性产业,包括了宠物饲养、宠物交易、宠物食品、宠物用品、宠物疾病防治、宠物美容、宠物训导等内容[1]。目前国内至少有1亿只家养宠物。然而,宠物伤人、宠物粪便污染、宠物扰民、虐待宠物、宠物保护、人畜共患病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越来越强烈[2]。可见,我国对于宠物饲养管理方面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当前饲养现状的脚步,尤其在宠物饲养管理的法律规制方面我国还没有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的平台来支撑。相对的,我国对于宠物疾病的医疗防治领域也相对薄弱,使得宠物病死,传染病流行等现象屡见不鲜。
2 宠物疾病
宠物疾病分类
宠物疾病大致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皮肤病、中毒性疾病。其中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多达数十种,如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炭疽杆菌引起的“炭疽”、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等。
常见宠物疾病概述
弓形虫病
一种寄生于猫狗体内的寄生虫,侵入人体后不能成熟,其幼虫在人体皮肤及器官中移行,可引起一系列的组织损伤,病程可长达半年至数年。最严重的是可以使孕妇出现流产、死产,甚至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
狂犬病
又称恐水症,是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就是咬伤.它的病死率高达百分之百.
猫抓病
亦叫猫抓热.它是由于被猫抓伤以后,一种巴冈体感染所引起的发烧、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的病状,亦有少数人会出现明显的发热、肌肉酸痛、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宿主为小型啮齿类动物,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
鼠疫
鼠疫病原体为鼠疫杆菌,以鼠蚤传播为主,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啮齿动物间。临床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症状、淋巴结肿大、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曾在世界各地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万计,病死率极高。鼠类比起刚才说的猫和狗,它带的病原体更多,它可能携带有200多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就有50多种。
预防措施
加强日常护理
通常情况下,类似于弓形虫病的病原体多为隐形感染,与猫类等易携带病原体的动物接触较易感染弓形虫病 [3] ,禁止宠物与易携带病原体的其他动物及其附属物接触。对于宠物的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应相应的提高,经常性的清理宠物的住所,清理宠物的排泄物以及食物残渣,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定期进行宠物健康检查
宠物的健康应该做到定期的监控和保养,可以对宠物进行定期的清洗,如洗澡,可以初期较多的油渍、污垢和细菌。定期的修剪指甲,防止宠物因为指甲过长变形而长到肉里,引发伤口感染过。进行适当的牙齿管理,动物的臭味产生来源之一就是口臭,口臭能引起内脏等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漱口或者咀嚼牙齿骨来预防口臭。
注射疫苗
通常情况下,宠物疫苗的注射能大大提高宠物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提前在特定的宠物预防机构注射疫苗。
3 我国宠物疾病预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了宠物饲养量的增加,但是同时众多的人口是的宠物的生活空间局限于较为狭小的范围之内,宠物的运动机会以及运动量明显不足,营养过剩以及营养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一直是我国目前难以克服的宠物疾病预防问题。其次宠物治疗手段淡以你,多采用被动治疗的方式,通常只有在宠物生病之后才会进行一直,一来加重费用,二来是的宠物应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加重期死亡率。因此宠物预防的困难重重,任务重重 [5] 。
建议
实施严格的卫生制度,消除致病微生物。
可用10%~20%的石灰水或2%来苏儿液喷洒睡觉处及周围环境,经常更换弄脏的垫草和垫料。当有个体患病时须及时隔离饲养,若患病动物因传染病而死亡,最好将其焚烧或深埋。
注射疫苗。
目前对这些传染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除鹦鹉外均能通过注射疫苗的方法加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防治误食有毒食物,禁止给动物饲喂发霉变质的食物。
加强卫生管理。
伴侣动物的卫生管理是指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护公共卫生和人民身体健康,按照防疫灭病的科学要求、建立、实施有关的管理制度、措施的全部活动。其中有一个必须重视的和解决的问题,及动物疫病有上百种,其中人畜共患的疾病达几十种。
致力于更有效的特殊动物防疫药物的研究。
如啮齿类动物至今没有专属疫苗,防治疾病时也只能使用兔类药物,这对于饲养鼠类宠物是一个较大的风险。因此研发出针对于各类动物的疫苗,药物等对预防宠物疾病有着重大意义。因此在卫生管理方面,对于所有饲养宠物要进行登记,很多私下的宠物交易没有登记档案,若传染病暴发会对追究病源造成阻碍,预防体系也不能很好的普及。
4 结论
宠物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存在一定社会隐患。一个合理完整的宠物管理体系对平衡宠物与自然、人类及社会见得关系有重大意义。宠物疾病对人类存在威胁,有效的防治是防止人畜共患流行病爆发的重要手段。要使人类社会和宠物市场和谐发展,中国还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蒋宏 宠物和我宠物市场 [会议论文]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宠物与人类健康 2011
[2]刘斌 宠物饲养的法律规制 [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3]梁红如,赖木海,江飙 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和预防 [J] 中国动物保健 2009 11
[4]田海燕 宠物美容与保健 [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20)
[5]刘士茹; 王丽丽; 李晓宇; 徐牧; 徐永平 药效营养物质在宠物疾病防控中应用的研究[J]畜牧与兽医 2015 (01)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一、国际礼仪的概述(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礼仪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国际礼仪 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2、在阶级社会时期, “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4、现代的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三)国际礼仪的特点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三、在宴客方面的差异。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五、待客和做客的差异。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浓烈。而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参加革命吃请喝。六、时间安排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里进行。七、在送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不是很重视送礼,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而是赠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已。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上述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三、造成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一)地域型文化差异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对文化的生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它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潜在地发挥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分别归强求为地域性文化差异。相对闭塞的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中华文明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的中间位置,使得希腊人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激烈的竞争形成其开放的文化品格,造就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二)习俗差异由于社会的背景不同导致在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不然,这足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实际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东西的附会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邪恶势力的象征。(三)文化差异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一些思想。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导致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背景所导致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往日趋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说明:(一)三个基本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第二个要求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二)国际交往礼仪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指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对方,但他找人家毛病。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 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17大报告中着重指出,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国正在各个方面赶超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等。 我国是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加强国际礼仪交往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2008年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形象,构建和谐、安详的国际社会关系。
摘 要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华夏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著名国学家钱穆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在今天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我们中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关键词:中西方,礼仪,差异 引 言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有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人民在进行礼尚交往时的习惯也有不少差异。特别是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对礼仪产生的影响还很多。1、 研究中西礼仪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背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就西方来说,它的历史只有短短200年,而它的人民是从各个地方移民而来的,众多不同民族和种族都融合在一起。他们信奉的誓言是:“只要我们能够梦想的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这是西方精神,是在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它短短200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灿烂文明,它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就是西方的魅力。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 中西方观念的差异东方文化崇尚集体和团体精神,人们的倚赖性较强。而西方文化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比如,中国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品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人品是建立在关心国家,热爱集体,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之上。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利益,你的人品则大大的折扣。 而在西方人们法制观念较强。在此前提下,他们崇尚个人自由,不愿受到来自政府,教会或其他组织的干涉,喜欢我行我素。在家庭中,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自立自强的观念。青年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尽量早独立,摆脱父母的管束,他们不希望过分的倚赖家庭,倚赖父母,否则,他们将失去自由,失去别人对他们的尊重。再这一点上,中国文化则有所不同。家庭是中国人最重视的生活集体。父母对孩子倍加珍惜,恨不能一切都为孩子想到,以致于当孩子长大成人,结婚时要给孩子大操大办,当孩子有了孩子后,还要牺牲自己的晚年来照顾自己的孙子,即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又过分的照顾孩子,结果使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甚至于在中国今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职工极不情愿丢掉铁饭碗,这种倚赖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观念很大的差异,以至于中西方礼仪从根本上有很大的差异。 礼仪是与本土的思想文化相对应的,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梁启超在有名的《劝学篇》里面讲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致身心,西学应世事。”在礼仪的表现中,西方更多的聚焦在行为、语言的面上;而中国礼仪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行为人的语言、行动本身具有话语意义,同时还需从行为人的语言、行动中去“悟”出一些东西,在言传的同时,还需意会。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 2、 中西方见面的礼仪的差异西方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西方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 中西方称呼的差异在西方,称呼是比较笼统的,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很多称呼。例如,西方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女士或小姐,而在我国“先生”第一解释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西方人称”uncle”,可以涵盖我国的婶婶,伯母,姨。他们对这些方面的关系也不如中国分明,中国父亲那边的为伯伯,姑姑,堂兄妹,母亲方为舅,姨,表兄妹。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中西方对隐私的看法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3、 中西餐餐桌上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中西方餐桌氛围的差异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用餐时的差异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 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中国人的餐桌要热闹,西洋餐桌则安静。中国人要用言行来劝酒劝食,西方人只是用语言劝酒而已。酒文化在中国由来已久,被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酒杯不空茶水不满。在西方,通常喝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在中国,宴会喜欢共桌共菜,西方则认为不合卫生,实行分餐制。中国人宴请时,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西方则要求少声响少动作,用餐程序较多。 4、 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古今中外,着装从来都体现着一种社会文化,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的介绍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是一门艺术,服饰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甚至不是用语言所能替代的。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适度的人,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穿着不当,则会降低人的身份,损害自身的形象。在社交场合,得体的服饰是一种礼貌,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着装效果的因素,重要的一是要有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要有运动健美的素质。健美的形体是着装美的天然条件。三是要掌握着装的常识、着装原则和服饰礼仪的知识,这是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美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中西方服饰礼着重点及代表服饰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变成象征,中国注重韵味。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而最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是中山装,西方代表装是西装。 穿中山服时,不仅要扣上全部衣扣,而且要系上领扣,并且不允许挽起衣袖。在穿双排扣西服时,必须扣上全部衣扣。穿单排三粒扣西服时,仅能扣上上一粒或中、上两粒扣子;穿单排两粒扣西服时,只能扣上上一粒扣子;不允许扣上单排扣西服的全部衣扣。在穿西服时,宜穿白色衬衫,并打领带,领带打好后的标准长度,是其下端抵达皮带扣。 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 俗话讲,人是衣服,马是鞍。尽管以貌取人并不可取,但是在现代生活中,服饰越来越成为礼仪的一个重要部分,穿着打扮的得体与否,不仅仅是个人品位的体现,更能成为人们彼此考虑的一个尺度。伟大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的教养、品位、地位的最真实的写照”。那么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尤其是在正规的场合,穿着打扮的问题越来越引起我们现代人的重视。 5、结束语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 在今天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的过程中,我国更多的还是借鉴西方。但无论是借鉴西方的礼仪,或者是我们是自创一套自己的礼仪系统,这在形式上都不难。难的是我们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我们借鉴西方礼仪,不仅仅是要借鉴它的形式,更应当借鉴其内在灵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优越感,才能确立我们的感染力。民族的复兴不仅是实力的复兴,更是一种文化的复兴。只有别人也认同我们的文化,才能真正使我们的礼仪行于世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而礼仪文化无疑是这种统一的“先行军”,只有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参考文献 [1] 金正坤 商务礼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2] 张占一 试仪焦急文化和知识文化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0[3] 廖文丽 比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4] 吴 冰 中西方文化差异拾零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2[5] 邢 东 中美文化差异管窥 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 1997[6] 陈 平 商务礼仪 中国电影出版社
你可以用百度搜一下 有很多的说到饮食,不仅是以大米为主食、蔬菜、鱼与肉为副食的日本式餐点,而且西欧中国餐点一般也很普及,在日本可以品尝到丰富多样的餐食。日本是一个优质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卫生设施也很完善,所以自来水在日本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饮用。现代的日本文化更是多彩多姿。女孩子们在学习自古以来的日本传统文化,如茶道、花道的同时,也跳迪斯科。观览市区、古老寺院和高层建筑相邻而建的情景并不稀奇。故而现代的日本文化是结合了古老的、新兴的、西洋的和东洋的文化而形成。 日本人普遍爱食用生鱼,因而盖着生鱼片的寿司是日本国内最流行的食物。 日本料理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以清淡为主。对菜肴的色面尤其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样非常精致的盛器来装食物,对食物的形状、排列、颜色搭配也都有很细腻的考虑。看着那一道道精细得有如风景画一般的日式料理,初到日本的游客往往不忍破坏那份美丽。 饮食习惯 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夜生活 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及夜总会。 日本的酒类啤 酒:日本人最喜欢喝啤酒,无论是生啤酒或是瓶装的都受欢迎在夏天,部分百货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馆,吸引大量游客。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那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威 士 忌:日本人喜爱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称(Mizuwari)烧 酒:这种酒是用蕃薯、大麦、蔗糖等材料制成,经过滤后的 酒精,与伏特加有些类似。 标准的日本菜: Sukiyaki:祸置于餐桌上,在祸汤内不断放入牛肉片,蔬菜,豆腐等等,且煮且食。天妇罗(Tempura):在麦粉中加入鸡蛋和冷水,拌成麦粉浆,然后把虾,鱼,蔬菜等等,放入锅内油煎。 寿司(Sushi):在有醋昧的饭团上,加以各种生鱼片。 生鱼片(Sashimi):生的鱼片,用酱油佐食。 怀石菜(Kaiseki):被认为是日本烹调技术的精华。利用蔬菜,鱼介,海草等精制而成,味道异常鲜美。 串烧(Yakitori):一串串的鸡肉或肝脏,巨火烘熟。 炸猪排(Tonkatsu):猪肉片在面包屑里一滚,然后用油煎 ! 日本菜的拼摆 日本菜的拼摆独具一格,多喜欢摆成山、川、船形状,有高有低,层次分明。有人用插花来比喻日菜的拼摆,叫做“真、行、草”。“真”为主, “行”为附,“草”为装饰、点缀。摆出的菜要有主,有次,有点缀。一份拼摆得法的日餐菜点,犹如一件艺术佳作,色泽自然,色调柔和,情趣高雅,悦目清心,给人以艺术享受,使人心情舒畅,增加食欲。 日菜的刀法和切出的形状与中餐、西餐不同。日菜的加工多采用带棱角、直线条的刀法,尽量保持食品原有的形状和色泽,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原料。用不同季节的树叶、松枝或鲜花点缀,既丰富了色彩,又加强了季节感。 例如:秋季喜欢用柿子叶、小菊花、芦苇穗等,突出秋季的特点。 同时,拼摆的数量一般用单数,偶数的“二”可以用,“四”是绝对不能用的,原因是“四”与日语“死”的发音相同。一般多采用三种、五种、七种。 各种菜点要摆成三角形,如果三种小菜即采用一大二小。五种则采用二大三小,看起来是三角形。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和新郎有独特的婚礼证词,与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结婚仪式不大一样。 一般是由神父来主持,这些据说是源于北欧的古代婚礼习俗……面纱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钻戒《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头饰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花束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互吻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抱着新娘入洞房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汽车鸣笛跟在新人汽车后面的车队一路不停地鸣笛,以驱走恶魔。都说法国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式婚礼也为不少女孩子所向往,那法国的婚礼到底有些什么讲究呢?其实,法式婚礼很简单,同时又不失庄重。白色是浪漫的法国婚礼的主色调,无论是布置用的鲜花,还是新娘的礼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装饰,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国人眼中的婚姻应该是纯洁无瑕的。婚礼上,新娘子会准备手工精细、象征健康以及繁荣图案的柜子作嫁妆,所以此柜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称。而新人选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称,名为“婚礼之杯”。法国人的婚礼既传统又随意。一般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日,从早上9时至下午5时之间。一般的法国人都喜欢选择在周末结婚。这样便于更多的亲友们前来观礼。美国人来源于世界各地,婚礼形式也就迥然各异。有热闹非凡的教堂婚礼;有根本没有宗教仪式的世俗婚礼;还有宾客在山顶上光着脚举行的婚礼。但不管形式多么怪异,仍然包含着一些传统的习俗。例如,新郎与新娘要交换戒指。戒指经常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婚礼仪式举行后,常常由家中的亲友往新郎新娘身上洒落一把把生米,以此祝愿他们多子多孙。在婚礼仪式后,经常会举行盛大的婚宴,这个婚宴也叫做招待酒会。食物的种类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传统以及新娘家的喜爱和经济状况来决定。一般都会在角落里放一个有许多层色彩缤纷的大蛋糕,新娘与新郎一起握着刀来切蛋糕。吃过蛋糕以后,新娘站在房间中央的一把椅子上,把花束抛给那些未婚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