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非洲形势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非洲形势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文

粮食、人口和环境三大问题,是目前非洲存在的重大问题,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其中人口增长过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2、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农牧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3、人们为了生存,滥砍、乱垦、乱牧,致使环境恶化。4、常受旱灾威胁。5、国家政局不稳定。解决途径1、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质。2、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3、保护自然环境。4、加强民族团结。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上,由于地势较高、气温较低、缺少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水热条件。不过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也有热带雨林气候,成因:① 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 ② 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暖流增温加湿

1. 非洲贫穷落后不假,但并非因为想当然的“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恰好相反,黑非洲(不含撒哈拉沙漠及以北)面积两倍于欧洲,人口超过欧洲(不含前苏联)也只是没多少年的事情,气候土地等条件好得能让中国眼红,资源丰富得能令全世界都眼红。2. 殖民统治更不是主旋律所说的非洲落后的原因,没有白人殖民黑非洲还处在原始部落时代,没有国家没有工业连农业社会都没进入,甚至没诞生过什么像样的文明(古埃及不是黑人创造的,现代埃及也不是),独立以后大部分非洲国家也没比以前好哪儿去。3. 白人歧视黑人确实不太符合平等精神,却也并非只是偏见。人类诞生于非洲,现代人也是从非洲走出去的,但黑人长期处在进化链根部,无生存压力,一万年来都没什么进化,智商普遍偏低,而且非常懒惰,这还真不全是他们的错。4. 黑非洲的部落战争、种族屠杀其实是种传统,几代之前他们的传统还包括吃人,不是诋毁他们,我们的远祖也这么干过,但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再有这么干的就被视为野蛮人了,现在再干就是反人类罪了。5. 非洲的疾病肆虐,尤其AIDS蔓延也跟他们的传统有关,乱搞是种天性,养孩子却不是他们的天性,又不知道道德为何物,即使是现代美国的黑人,仍有一半孩子由母亲抚养(奥黑感慨)。6. 过去非洲人口并不多,虽然生育率一直维持在六七个左右,但因战争和疾病等增长缓慢。近代起因为西方的”人道主义“援助大大降低了婴幼儿的死亡率,而他们没有自我控制的意识,现代非洲人口开始暴涨,又因他们根本没有存储粮食的习惯,所以很容易出现饥荒。1、、那里的宗教、种族等冲突非常多。许多种族之间互相残杀而不能团结发展。2、殖民时期对非洲人口和资源的大肆掠夺。3、自然条件:非洲不利于农业发展,农业无法发展,自然无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工业。而且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依赖农业和初级产业。4、军政府的独裁专制、民主政府的腐败,丰富的矿产资源,只能被变相掠夺而普通人民却一无所获。例如尼日利亚等国,石油资源反而成为破坏环境、政治环境混乱的罪魁祸首。5、常年的内战和互相战乱影响、破坏了经济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导致经常出现反政府武装、冲突严重,破坏了基础设施的建设。6、美国等强国屡屡阻挠民族产业的发展。非洲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贫困地区。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科技水平低下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非洲经济高度依赖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出口,原因之一在于不少非洲国家科技落后,加工能力不强,产品的加工比例及加工程度都不高。例如,由于大多数非洲本土采矿企业不具有深加工能力,出口的只是初级产品,附加值很低,因此尽管非洲矿产品出口量巨大,但对本地区经济的贡献却非常有限。非洲是世界上粮食单产水平最低的地区,原因在于粮食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原始。一些专家指出,非洲非常需要生物技术,因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提高非洲粮食的产量和营养成分,从而解决非洲人的饥饿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1.非洲经济落后,教育素质也相对落后,人们的各方面思想素质也停留在旧社会,难免会有一些丑陋的风俗。2、非洲的宗教信徒多,而且宗教种类也多,所以会产生很多宗教种族之间的冲突,这些也都会引发战争。3、常年有内战,各个国家之间进行战争会导致经济落后,冲突严重甚至会导致建设设施的破坏。

。。我做个任务。。。我今年高一。。。我没有想法。。。路过。

非洲热点问题与冲突研究论文

非洲的部族数量之多可谓世界之冠,各国政府登记在册并予公布的有700多个,但有人估计至少在2000个以上。这些部族的经济基础、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水平各不相同,相互矛盾错综复杂。特别是那些人口众多、实力较强的部族,“领地”观念往往十分强烈。这些部族或地区利益集团随着对政治权力、经济资源、社会福利等“配额”的需求增长,部族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相互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演化成血腥暴力冲突。政府在制定实施有关政策时,稍有不慎就会激化部族之间矛盾,最后引发部族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10多年的索马里战乱和举世闻名的刚果(金)武装冲突就是非洲因部族矛盾爆发冲突的典型。 非洲的部族冲突由来已久。历史上,非洲的各个部族基本上沿袭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各个部族逐渐产生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形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方式,封闭性和排他性也与日俱增,众多部族则因缺乏经济联系无法聚合成统一的民族。在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欧洲列强秘密瓜分非洲,重新勾画非洲版图,产生50多个殖民地和保护地。欧洲列强在瓜分非洲殖民地时,根本没有考虑非洲大陆传统的社会、经济、民族和文化结构特点,强行肢解了许多具有相同历史文化背景部族的同时,又将许多历史背景不同、文化语言各异的部族拼凑成一个殖民地,为非洲国家独立后产生部族冲突埋下了隐患。西方殖民当局在这些国家实行“非洲人治理非洲人”的间接统治,制造部族矛盾,煽动宗教情绪,挑拨部族冲突,使非洲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在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许多非洲国家出现了众多以部族为依托而建立起来的政党。国家独立后,这些政党纷纷试图最大限度地为本部族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甚至不惜以损害其他部族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代价,来换取本部族成员的政治支持,于是以部族冲突为背景的社会动乱和军事政变层出不穷。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非洲国家的政治体制基本形成了权力日益集中的态势,以一党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成为突出特点。与此同时,经济危机再一次迫使绝大多数非洲国家屈从西方国家的压力,盲目推行西方模式的“多党民主”。其结果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中央政府只是在法律上享有主权,在国家重大决策方面无法行使权力;国民议会软弱无力,形同虚设;合法存在的每一个政党都可以以自己的部族组织为靠山时而向政府发难,众多隐藏已久的矛盾再次引发。于是,非洲国家出现了以部族为依托的所谓“多党民主”,非洲国家的政治舞台又回到了部族角逐的竞技场。西方国家在非洲推行“多党民主”的后果是,进一步激发了部族意识,恶化了部族之间的关系,使非洲国家的社会陷入分裂不和的状态。 如何正确地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主权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的第一要务。作为已经政治化的社会组织,部族已经成为非洲的一种历史和文化载体,要想解决非洲的部族冲突问题决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非洲国家解决部族冲突的出路在于,要摒弃狭隘的部族观念,实行各民族平等参政议政政策;还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通过发达的商品经济促进社会关系的变革,逐步改变以部族为基础的社会结构。 来源:人民网 希望对你有帮助 希望采纳

简而言之,非洲大部分民族之间都是想杀光对方那种。所以非洲问题基本无法解决。

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 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 争的浩劫。其次,核 武器的大规 模杀 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 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 战争与地球同 归于尽。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 发世界性大 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 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再次,主要核 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 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 争 首先是国际恐 怖主义问题。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 裂的倾向。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最后还有愈演愈烈的贩 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 病扩散、肆无忌 惮的海 盗活动,以及日益严重的非法移民等问题,这些都对国际安全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国的传统安全环境面临的挑战 首先表现在亚太及中国周边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目前,不少亚太国家普遍加大军费投人,加速军事战略调整,提高武 器和人员的作战水平。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对中国的安全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在各国军费开支不断攀升的背后是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深刻的军 事调整与变革。其次是中国的周边环境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视。中国与周边多国存在领 土与领 海争 端,但由于这些问题涉及面广,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又有国际势力介人,解决起来难度相当大。另外,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也给中国带来安全威胁。核 武器的垄 断已被打破,世界进入到一个大规 模杀 伤性武 器扩散时期,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 胁。 二、从非传统安全来看,中国也同样面临重大威 胁 三、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还须承担来自美国的压力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明显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关注和投人,力图推动美国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在这一地区频频进行军 事演习,在强化日韩同盟与美印关系的基础上拓展与泰国、菲律宾等国的同盟关系,努力使双边同盟向三边和多边同盟进行有力延伸。为了推进“重返亚 洲战 略”,奥巴马政府还全面参与亚太事务,积极加人《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高调介人中国南 海问题,对中国的领 土问题指手画脚,试图遏 制中国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领导力。目前,美国在中国周边加紧构筑针对遏 制中国的“C’’ 型军事包 围圈,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基地密度已比冷 战时期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下中国应对策略 一、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软实力建设 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历史潮流,我们必须顺应潮流,紧紧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和平崛起的进程。只有自身实力强大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本国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必将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应该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努力推动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秩序重建,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新规则制定,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力争获取更多发言权,提高中国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调整的机遇,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加快海外收购力度,壮大中国银行和企业的实力。从国内来看,要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不仅削弱了美国的硬实力,也重创了其软实力。这说明美国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当然这里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问题,也有微观层面上的问题;既有经济上的问题,也有政治和社会、文化上的问题。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普世价值影响力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大大降低,而以政治和社会稳定、渐进改革、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有效调节、注重实体经济等为特点的中国模式则经历住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这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当然,中国在软力量建设上还应继续培育自己的核 心价值观、有效的意识形态及有感召力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制度。 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好中国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中美关系。与美国相比,目前中国仅仅是一个地区性大国,从某种角度而言,中国并没有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中国持续的经济成功严重依赖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流人和外国市场的准人。I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均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60%以上,在世界主要大国中对外贸易依存度最高。倘若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无疑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也将严重受挫,甚至难以实现。因此,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美两国在很多领域的合作总体比较顺利,在许多问题上中国秉持了务实灵活、温和求实的原则,这确实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韬 光养 晦战略,但是中美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两国今后无论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在经济、文化领域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摩擦,但无论出现怎样的矛盾,中美关系都不会全面恶 化,两国的共同利益仍然大于分 歧。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尽相同,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存在领土争 端等历史遗 留问题,情况相当复杂。进人新世纪,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了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积极解决了绝大部分边界等历史问题,营造了一个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环境,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中国现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诸国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和深人,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努力推进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革,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 目前,主要战略力量围绕国际格局调整转换中的权利重新分配展开激烈博弈,发达国家与新兴大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较量空前激烈。尽管现存的国际秩序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有着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地方,并不能完全适应国际格局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但这一体制仍对世界和地区安全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不能推倒重来和“另起炉灶”,而应该积极参与,推动改革。对中国来说,要认识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然性,并善于抓住机遇,以建设性的方式推进变革,确保变革过程的稳健和结果的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获取参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 由于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加上经济权力的再分配不像政治权力再分配那样敏感,因此,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应该首先从经济层面人手,通过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促使中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更好地维护和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其次要推动国际政治体系的改革。具体来说,就是支持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使其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特别是通过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扩大中国在这一重要的决策机制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持积极态度还有助于防止中国被视作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一、非洲民族冲突的产生 非洲是世界民族最多(500多个民族),民族成分最复杂,跨界民族最多的地区。同时这里也是民族关系复杂、民族问题尖锐,流血冲突不断的大陆。这里曾是人类的摇篮,具有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殖民前非洲各族人民基本上过着自给自足,在自然中获取的传统生活。殖民者入侵后,列强们相互争夺,任意瓜分。具有相同历史、语言、宗教、经济和风俗习惯的民族被殖民者的政治地缘无情地分割、肢解为几个不同的国家;而不同历史、语言、宗教、经济和风俗习惯的民族又被强行划归在一个国家中。 殖民者对非洲的瓜分严重破坏了非洲大陆原有的民族传统社会、经济和文化结构。不仅如此,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利用非洲人牵制非洲人;支持一方,打击一方,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从中渔利。例如,乍得南、北民族流血冲突就非常典型。殖民前,乍得南方居住着以萨拉人为主的农业民族,北方主要是以游牧为主的图布人,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北非的游牧民族来往比较密切,游牧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成为该国主要经济支柱,因此他们在乍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都比南方民族高。殖民者到来后,利用“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在乍得南方一律种植棉花并对这里的民族给予扶植。而对北方民族则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军事管制”的殖民政策,最大限度的控制他们的对外往来,使活动力很强的图布人失去了往日的行动自由。乍得南方民族在殖民者的“特殊”关照下,南方的棉花成为乍得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北方民族的命运却恰恰相反,由于殖民者采取了“军事管制”的殖民政策,他们无法与外界往来,致使他们的经济停滞、萎缩。乍得殖民时期南、北民族的经济、社会地位的变换,导致南北方民族的怨恨日益加深,为独立后的民族流血冲突种下了恶果。 二、非洲民族冲突的升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反帝反殖的浪潮日益高涨,在这种形势下,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者的统治,相继独立,成立了自己的国家。事实上独立后的非洲国家并没有完全摆脱殖民者的影响。特别是有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仍受制于前宗主国。大多数非洲国家独立后的第一代掌权人基本上是在原殖民者的支持和帮助下上台的。因此,他们在上台之后很难摆脱原殖民者的影响,制定的各项国家发展政策带有较强的殖民时期的色彩。 例如,乍得独立初期,在前宗主国法国的支持下,代表南方民族利益的“乍得进步党”轻松地战胜了实力较强的代表北方人利益的“乍的民族党”。新政权实行一套特殊的对外“亲法政策”,处处以法国人的意图行事。这是殖民统治的翻版,独立后的乍得新政权实际只是一个傀儡。新政权这种施政方针遭到了代表北方民族利益的政党和其他政党的坚决反对。他们主张实行彻底的独立,乍得必须完全摆脱殖民者的统治。因此,刚独立的乍得就出现了内部分歧。国内充满了政治血腥味,各反对派纷纷遭到新政权的无情打击和坚决的镇压,乍得国内的政治局势被血腥的恐怖局面笼罩着。政治清洗使南、北民族冲突日益激化,不断升级。 独立后的十年中,非洲国家是在政局动荡不定、民族流血冲突不断中走过来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危机四伏,美国和前苏联都在争夺非洲这块领地,施加各自的影响。民族间的矛盾与冲突又被两个超级大国所利用,民族矛盾与冲突从国内向地区、国际化转变,民族冲突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 三、西方式“民主”使非洲政局动荡不安 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迅速出来填充前苏联在非洲撤出的领地。为了能控制非洲,美国为非洲国家制定了“多党制”的民主模式,民主与经济挂钩,拿出3000万美元的“地区民主化基金”,为走上“新民主化”的非洲国家提供直接的经济援助,美国前总统卡特领导的“解决与促进和平组织”直接介入利比亚等国的选举中。人们不难看出美国政府在非洲“用心良苦”,这种以政治换取经济利益的方法,对于在贫困中度日的非洲政府而言具有一定的诱惑力。各国都想从中得到政治和经济实惠,“多党制”=富裕。瞬间,“多党制”的浪潮铺天盖地,吞没整个非洲。1989年末到1990年初,仅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9个非洲国家迅速行动起来。此后的几年中,多党制成为了非洲各国的当务之急。1992年似乎成为了非洲的大选年,非洲人民幻想着富裕马上就要降临。经过近5年的更新换代,直到1994年非洲的这次“多党制”的风暴才过去。

非洲饮用水安全问题研究论文

不知道够不够。(比那个最起码好一些吧,不过好像不相关呢。) 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光秃秃的土地,空气中尘土飞扬,植物枯萎,残破的渔船搁浅在龟裂的湖底,几只秃鹰争抢着牛的尸体,这里便是可能在本世纪消失的乍得湖,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其为“生态灾难”。现在乍得湖附近的居民正在逃离,涌向西非城市做苦力,或者沿街乞讨。那些留下的人看着湖水一天天缩减,原来滨湖的多伦巴加社区,现在距离湖边已20多公里。非洲最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水位比上世纪90年代初降低了1米。南非《商业报告》认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到2050年南非水资源将会枯竭。联合国日前指出,非洲目前1/3人口缺乏饮用水,索马里和埃及等已成为世界极度缺水的国家。东非和萨赫勒目前有数百万难民等待救援,实际上他们也是“水难民”。撒哈拉以南非洲很多妇女和儿童每天必须走数公里路寻找水源。这一连串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威胁非洲人生存的主要危机之一。近10年来随着非洲总体安全环境的改善,经济的稳步增长,非洲人口迅速膨胀,城镇化加速,民用水、工业用水和不断增加的作物灌溉用水需求与水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将是非洲目前和未来数十年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报记者对此也深有感触,今年旱季,南非约翰内斯堡已经连续4个多月没有降水,记者所住小区附近半年里却有4个商业区拔地而起。记者所走过的非洲其他国家也比较类似,新区和新城不断涌现,为非洲水资源的供给带来了巨大压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显示,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与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不相适应是非洲饮用水供给和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的主要因素。城市水源难以获得、水资源供应管理混乱以及供水管道昂贵和老化等原因造成了城市水资源短缺,目前水资源的管理体制、浪费、金融以及人力资源能力不足等也造成非洲水危机。不过有分析认为,非洲水资源短缺的提法非常狭隘,非洲淡水丰富,只是分配不均匀。美国雪城大学非裔政治学教授坎贝尔认为,非洲不缺水,“水安全”是西方国家谋求重新殖民非洲的工具。世界银行兜售“水短缺”是为了促进非洲水市场开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的非洲水地图对非洲缺水品头论足是为了数十亿美元的生意。西方国家把水短缺上升到粮食安全高度,是为他们数十亿资本进入非洲寻找借口。不管争论如何,非洲水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已严重影响到非洲发展和民众生活。德克对记者表示,水危机直接威胁到非洲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此外,非洲跨境水资源争端不断凸显。乍得湖的缩减引起周边国家局势的紧张。喀麦隆和尼日利亚的渔民和农牧民为了争夺乍得湖水不断发生冲突。非洲国家正在努力出台具体措施解决“干渴”。乍得湖流域委员会成员国计划通过修建大坝和60英里的运河从刚果河调水到乍得湖补充水源。利比亚前政府投资250亿美元修建人工河工程,一条长达4000公里、埋在沙漠下面的地下管道每天能将200万立方米水输入到利比亚,这也是非洲目前最大的水利工程。《东非人报》日前报道,提高水供应、加强水管理和控制与保护生态系统成为东非共同体的主要预算项目。

不是我想要的

我国的水问题 地球的2/3虽然被水覆盖,但其中是咸水,在余下的的淡水中,又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冰川、冰雪。人类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总量的,而这些淡水大部分是地下水。实际上,人类可以从江河湖泊中取用的淡水只占水总量的。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可用的淡水只有一汤匙,而这一汤匙水又遭到严重污染。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淡水消耗量自20世纪初以来增加了约6―7倍,比人口增长速度高2倍。全球目前有14亿人缺乏安全清洁的食用水,即平均每5人中便有1人缺水。估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缺水。波及的国家和地区达40多个,主要为非洲和中东地区,印度、秘鲁、英国、波兰及中国部分地区亦会受到影响.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人均拥有水资源2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边缘,人均有水1000立方米为起码的要求线,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6亿~17亿,以亿人计算,届时我国人均水量1700立方米。 目前我国因污染而不能饮用的地表水占全部监测水体的40%,流经城市的河段中78%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64%的人正在使用不合格的水源。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七百条大中河流近十万公里河长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流长期污染严重,这使前述缺水状况雪上加霜。由于污染严重,目前淮河上游一半支流的河水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干流在枯水期完全不能利用的水占。水资源占全国总量12%的珠江由于污染也出现缺水,不少河道发黑、发臭;广州市区河段水质已劣于五类标准,江水中含有毒物质超过了20余种,为此广州市被迫花巨资改向几十公里以外的西江和东江去取水。进入90年代,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每年平均约达142亿立方米,占全国年均排污总量的40%,上海市的取水口已由昔日的黄浦江伸向了长江干流中心. 水和空气一样,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离不开水,动植物也离不开水,科学家早已证实,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构成了一个水的世界,科学家称它们为水圈。水圈和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你这感觉像是要议论文了,,你去看看(水资源研究)吧,你选择性的截取百吧字的内容吧

首届中国非洲研究年会论文集

内容简介《2011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集中反映了国内天线领域的研究动向,汇集了本领域科研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涵盖了本领域的很多前沿研究方向,内容涉及天线理论、微带天线与印刷天线、自适应阵列天线与智能天线、可重构天线、相控阵天线、多频段天线、宽带/超宽带天线、波束形成与波束赋形、频率选择表面、计算电磁学、电磁散射、逆散射与成像等三十二个类别。[1]目录上册第1部分 微带天线与印刷天线一种机载共形微带八木天线的设计方法小型双频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一种新型双频微带天线的分析与设计应用于WLAN/WiMAX的三频段微带贴片天线设计宽频带双波段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天线阵列单元设计一种具有谐波抑制功能的宽带缝隙天线一种小型化宽频带n形微带天线超高频RFID读写器天线设计低功率密度下具有通信功能的整流天线新型平面树状分形天线小型化研究平面四臂缝隙螺旋天线的一种轴比改进设计仿真一种用于WLANwIMA三频段新型小型化微带天线一种基于Fabry-Perot谐振腔的新型低剖面高增益天线一种基于CRLH-TL的三馈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多频宽带卫星导航接收天线的设计双金属板加载水平极化全向天线一种加载CSRR的新型三频微带天线紧凑型非对称裂缝圆极化GPS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一种新型的微带天线小型化设计带三角形槽梯形印制单极超宽带天线一种双层宽带微带天线设计应用于RFID中宽频带贴片小天线的设计与研究天线窗对方形微带天线辐射特性影响的研究一种新型共面波导馈电宽带圆极化印刷天线双频双模卫星导航微带天线设计与制备一种用于手机终端的宽带MIMO双天线设计一种新型小型化定向天线的设计有机磁性材料基片微带天线研究S波段双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设计一种适用于移动通信的宽带贴片天线形寄生单元的新型超宽带陷波天线宽频带宽波瓣准端射圆极化微带八木天线基于RFID应用的印刷L型双频天线小型化GPS抑制表面波天线研究一种双频双圆极化宽波束微带天线一种新型高隔离度MIMO天线的设计基于EBG/AMC微带天线工作模式影响的仿真分析基于EBG的波束切换微带天线单元研究一种缺陷地结构宽带双频微带天线基于ADS的小型化微带天线设计分形对数周期天线设计一种宽频带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AMC结构在双层介质微带天线阵列中的应用基于L型探针的宽带宽波束圆极化微带天线的设计新型x波段高增益微带天线设计一种新颖的低剖面L波段宽带圆极化缝隙天线一种宽带三极化MIMO天线一款WL,AN双频印刷天线的设计与实现4元s波段宽频带高增益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一新型双频双圆极化微带折合天线一种侧馈对跖Vivaldi天线的设计一种新型圆极化四元微带振子天线阵的设计与实现印刷法制作RFID天线研究进展利用多层环状结构设计多频微带天线基于L频段圆极化缝隙天线的设计与实现5-12GHz共形对数周期天线的分析与设计一种用于小型化的集总电感加载EBG结构及其双带隙实现新型小型化双频GNSS微带天线互补双环左手材料高性能微带天线一种宽频带高增益多层微带天线的研究……第2部分 多频段/宽带天线第3部分 计算电磁学第4部分 阵列天线第5部分 反射面天线第6部分 毫米波天线下册第7部分 相控阵天线第8部分 电磁散射、逆散射与成像第9部分 电磁带隙结构与左手媒质第10部分 波束形成与波束赋形第11部分 自适应阵列天线与智能线第12部分 线天线第13部分 天线测量第14部分 电波传播第15部分 天线馈电网络第16部分 单脉冲天线第17部分 无线通信中的天线技术第18部分 共形天线第19部分 可重构天线第20部分 漏波天线第21部分 频率选择表面第22部分 孔径天线与馈源第23部分 合成孔径雷达第24部分 有源天线第25部分 电小天线第26部分 亚毫米波/THz天线第27部分 天线罩第28部分 瞬态天线第29部分 随机表面与粗糙表面第30部分 槽天线第31部分 其他

[1]赵军,李东平,朱瑜馨. 基于Map Info的森林资源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2002:6.[2]赵国虎,高锦章,赵军,索南,孙看军,杨武. 吗啡对B-Z振荡反应的影响[A]. 甘肃省化学会.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甘肃省化学会:,2003:3.[3]赵军,武江民,赵生龙. 中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2004:4.[4]赵军,陶明娟. 国外在野生动物伯劳鸟保护中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A].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福建师范大学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2004:5.[5]汪明冲,潘竟虎,赵军,孙晓茹.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A].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7.[6]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 基于格网GIS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初探——以甘肃牧区为例[A]. .《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7.[7]甄计国,霍静,赵军,潘竟虎,李伟元,何瑞东. 我国西北工业与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节约集约用地研究——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A]. 中国土地学会.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中国土地学会:,2007:12.[8]符海月,赵军,李满春. 从Google Maps看我国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02:113-115.[9]符海月,李满春,赵军,刘永学. 人口数据格网化模型研究进展综述[J]. 人文地理,2006,03:115-119+114.[10]孙晓茹,赵军. Google Maps API在WEBGIS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6,19:224-226.[11]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王胜利. 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06,08:1003-1008.[12]汪明冲,赵军,李玉琳. 空间数据库引擎及其解决方案分析[J]. 地理信息世界,2006,04:63-66.[13]李红星,赵军. 基于GIS的区域环境噪声评价方法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04:363-367.[14]贾艳红,赵军,南忠仁,赵传燕. 熵权法在草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以甘肃牧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1:17-21.[15]李传华,潘竟虎,赵军. 基于GIS的兰州市普通住宅价格空间格局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02:88-91.[16]赵军,刘琳,李霞. 基于RS与GIS的半干旱区城市绿化三维量测算研究——以兰州市安宁区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04:37-40.[17]杜怀玉,赵军,冯翠琴. 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以嘉峪关市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1:90-94.[18]赵军,李旺平,李飞. 黄土高原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及特征分析[J]. 干旱区研究,2008,01:53-58.[19]潘竟虎,赵军,董晓峰. Geo-CA与GIS在区域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与模拟中的应用[J]. 干旱区研究,2008,01:131-136.[20]李飞,赵军,赵传燕,郝君明,郑佳佳. 中国潜在植被空间分布格局[J]. 生态学报,2008,11:5347-5355.[21]赵军,魏伟,冯翠芹. 天祝草原景观格局分析及景观利用格局优化[J]. 资源科学,2008,02:281-287.[22]魏伟,赵军,王旭峰. 天祝高寒草原区NDVI,DEM与地表覆盖的空间关系[J]. 干旱区研究,2008,03:394-401.[23]李娟,赵军. 基于DEM的西北干旱区典型地貌类型坡度提取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8,02:214-218.[24]张斌才,赵军. 大气污染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及其GIS集成研究[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05:17-19+55.[25]甄计国,赵军. 区域积温插值的GIS方法[J]. 冰川冻土,2005,04:591-597.[26]赵军,陶明娟. 兰州市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6:113-116+128.[27]刘振波,倪绍祥,赵军. 绿洲生态预警信息系统初步设计[J]. 干旱区地理,2004,01:19-23.[28]赵军,胡秀芳. 区域生态安全与构筑我国21世纪国家安全体系的策略[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02:1-4.[29]贾艳红,赵军. 白银市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4:91-95.[30]刘振波,赵军,倪绍祥. 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张掖市绿洲为例[J]. 干旱区地理,2004,04:580-585.[31]赵军,武江民,赵生龙. 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 地理信息世界,2005,01:39-41+50.[32]赵军,刘春雨,潘竟虎,刘英英,杨东辉. 基于MODIS数据的甘南草原区域蒸散发量时空格局分析[J]. 资源科学,2011,02:341-346.[33]李飞,赵军,赵传燕,张小强.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潜在植被演替[J]. 生态学报,2011,03:689-697.[34]胡秀芳,赵军,查书平,郑雪萍. 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方法研究——以甘肃天祝高寒草原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3:71-77.[35]李飞,赵军,赵传燕,王旭峰. 中国西北干旱区潜在植被模拟与动态变化分析[J]. 草业学报,2011,04:42-50.[36]赵军,师银芳,王大为,付鹏. 1961~2008年中国大陆极端气温时空变化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03:52-56.[37]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石羊河流域海拔、植被覆盖与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12,01:91-98.[38]赵军,李霞. 中国农牧交错带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09,01:94-99.[39]李海亮,赵军. 草地遥感估产的原理与方法[J]. 草业科学,2009,03:34-38.[40]王世杰,赵军. 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GIS-ESDA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8:5-8.[41]韦莉,赵军,潘竟虎,李霞. 基于MODIS数据的黄土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估算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05:660-664+553.[42]魏伟,赵军,王旭峰. GIS、RS支持下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利用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09,05:750-754.[43]赵军,韦莉,陈姗. 石羊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1:36-40.[44]魏伟,赵军,王旭峰. 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景观异质性[J]. 生态学杂志,2010,04:760-765.[45]索俊锋,赵军. 基于CLUE-S模型的千岛湖镇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05:522-528.[46]赵军. 兰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3:67-71.[47]梁会民,赵军. 基于GIS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 人文地理,2001,06:81-83.[48]梁会民,赵军.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态经济效益评估研究[J]. 生态经济,2001,08:12-14.[49]赵军,符海月. 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 测绘工程,2001,03:41-43.[50]梁会民,赵军. 地理信息系统在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76-80.[1]赵军,王雪平,金蓉. ArcGIS在草地资源规划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06,03:1-4.[2]赵军,付金霞. 虚拟水理论在河西走廊的应用研究[J]. 人民黄河,2006,02:38-40.[3]甄计国,王义德,赵军.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指数及其变化特征[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04:294-301.[4]付金霞,赵军. 地理空间数据的空间性分析应用[J]. 地球信息科学,2006,04:65-69.[5]付彩菊,潘竟虎,赵军. 基于RS和GIS的额济纳旗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06:71-75.[6]胡秀芳,赵军,钱鹏,李东平. 草原生态安全理论与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4:93-97.[7]冯翠芹,赵军. GIS在现代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19:5951-5952.[8]潘竟虎,任皓晨,赵军. 甘肃省土地利用状况的计量地理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03:377-381+384.[9]汪明冲,潘竟虎,赵军. 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06:116-121.[10]王世杰,赵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信息服务发展现状及思考[J]. 矿山测量,2007,04:48-50+4.[11]李娟,赵军. 基于WebGIS的遥感影像数据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测绘,2008,04:60-63.[12]潘竟虎,赵军. 高师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J]. 理工高教研究,2008,01:118-120.[13]李娟,赵军. 基于DEM的西北干旱区坡度提取分析[J]. 北京测绘,2008,01:42-45.[14]党国锋,赵军. 兰州市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定量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04:17-21.[15]潘竟虎,刘普幸,赵军.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J]. 土壤,2008,02:306-311.[16]田凤宾,赵军. 基于Google Maps的同城生活信息平台设计策略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6:1340-1341.[17]张俊,赵军. 基于Web Service的WebGIS应用系统模式及其与其他模式的比较[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17:4873-4876.[18]赵军,贾新会,甄计国. 石羊河流域人口经济压力定量分析[J]. 西北人口,2008,06:100-103.[19]孙建国,赵军,甄计国,李东平. 基于DTM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太阳辐射值计算模型及应用研究[J]. 测绘工程,2003,01:28-30.[20]赵军,党国锋. 祁连山草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 草业科学,2003,07:1-4.[21]陶明娟,赵军. 兰州市2002年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5,02:51-54.[22]赵军,贾艳红. 国外GIS在地下水管理与研究中的应用和启示[J]. 地下水,2005,03:166-168.[23]刘琳,赵军,付金霞,王雪平. 我国航空航天遥感技术进展初探[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03:10-13.[24]赵军,刘琳,闫浩文. 基于GIS的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以兰州市危险废物地理信息系统为例[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5:75-78.[25]刘振波,赵军,倪绍祥. 基于GIS的区域发展均衡性测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02:35-38.[26]孙建国,赵军,闫浩文. 一个空间数据挖掘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04:94-97.[27]朱瑜馨,张锦宗,赵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森林资源预测模型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1:101-104.[28]赵军,许兆霞. 中国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文化素质相关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02:1-4.[29]赵军,胡自治. 从生态信息图谱的角度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J]. 草原与草坪,2005,02:12-14.[30]魏伟,赵军,王旭峰. RS、GIS支持下高寒草原退化过程中土壤流失及治理模式仿真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09,01:47-56.[31]赵军,田英. 区域人口经济压力的空间格局演变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3:15-19.[32]赵军,任皓晨,赵传燕,张勃,孟宝. 黑河流域土壤含水量遥感反演及不同地类土壤水分效应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08:139-144.[33]赵军,郑珊,胡秀芳. 基于GIS的天祝高寒草原生态安全模糊评价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04:66-71.[34]李飞,王春,赵军,郑佳佳. 中国陆地多年平均积温空间化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0,05:778-784.[35]王世杰,赵军. 基于GIS的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研究[J]. 测绘科学,2010,02:170-172.[36]赵军,杨东辉,潘竟虎. 基于空间化技术和土地利用的兰州市GDP空间格局研究[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92-96+102.[37]赵军,杨梅,杨东辉. 基于GIS的甘南高原积温资源空间插值分析[J]. 甘肃科技,2010,13:40-42.[38]杨东辉,赵军,张智慧,付鹏,刘春雨. 近10年甘南牧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01:257-263.[39]赵军,刘喆,赵媛. 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J]. 甘肃科技,2011,04:8-10.[40]赵军,陈姗. 基于GIS的石羊河流域森林生态效益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干旱区地理,2011,01:12-19.[41]魏伟,石培基,赵军,王旭峰. 基于GIS和RS的石羊河流域景观功能分区[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8:47-52.[42]刘春雨,赵军,刘英英,党国锋,师银芳. 25年来额济纳天然绿洲LUCC及景观格局时空变化[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9:32-38.[43]赵媛,赵军. 基于移动GIS和智能手机的电子导游系统发展及其关键技术[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51-52.[44]赵军,王小敏,李东成. 基于MODIS的民勤绿洲植被覆盖变化定量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10:91-96.[45]朱瑜馨,赵军,曹静. 祁连山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模型[J]. 干旱区研究,2002,04:33-37.[46]李东平,赵军. WebGIS主要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 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1,12:23-25.[47]赵军,李东平,朱瑜馨. 可视化编程语言实现GIS软件的二次开发[J]. 测绘通报,2002,S1:68-70.[48]田英,赵军,管信龙. 1990年~2005年甘肃省人口经济压力空间格局及变化分析[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01:19-23+27.[49]张勃,石培基,赵军. 甘肃石羊河流域武威绿洲水资源系统分析[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3:73-79.[50]李传华,赵军. 基于GIS的民勤县生态环境脆弱性演化研究[J]. 中国沙漠,2013,01:302-307.

关于非洲鼓的论文题目

鼓是非洲黑人乐器世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黑人文化的一种象征。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鼓在黑人传统的文化生活中除了具有膜鸣乐器所应有的诸如材料,构造,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分布状况等方面的特征之外,它们还蕴涵着生活的内容与社会的涵义。

关于这,我们不妨以传统黑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来进一步加以说明:鼓可以是人们用来通话的工具,也可以被看作至高至尊的“神物”;演奏技艺的优劣可以关系到鼓手社会地位的升贬,而黑人鼓手在演奏时创立的节奏理论更是黑人文化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依据之一。

正因为鼓所具备的这些综合性的表现特征,它在传统黑人音乐中的地位几乎没有别类乐器可以取而代之。

黑人文化常被比喻为泥木文化,在传统的黑非洲,由于人们没有学会烧砖制瓦,也不会使用石灰之类粘结性很强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许多地区,从民居到王宫,从乡村农舍到城市住宅,往往都是用粘土、畜粪和木材来建筑的。

然而,这种生产技术上的缺陷固然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和社会结构向更高阶段发展,却也道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性含义。

大量的黑人艺术品就是用泥土、木料甚至鸟类的羽毛和草等易于腐烂变质的材料制作的,但它们却代表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一重要文化特征也反映在黑人乐器中,以鼓为例:传统黑人社区里的鼓类乐器在发展过程中很大程度地受到恶劣生态环境和落后传播手段的约束,但是鼓手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乐器将黑人音乐中许多系统化、复杂化的表现手法再现出来。

对黑人来说,制作鼓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十分简陋,把一根圆木从当中掏空,摘取一只大型的葫芦,采用几个土制的容器,或者用一个箍将几根木条固定等等,再钉上皮膜就变成了鼓。

为此,非洲鼓的种类相当多,同类型的鼓在不同地区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的鼓在同一地区也能找到。

从鼓的外形特征上看大致有如下几种:我们在生活中或者相关的著作里最常见的是那种两头大当中小的鼓,因为这种鼓的外形很象古代测量时间用的“沙漏”,而被人们称之为沙漏鼓。

另外还有圆形的,圆锥形的,半圆形的,方形的等等。

这些鼓的外表大小不一,大型的鼓需放在地上演奏,小型的可以挂在鼓手的肩上或拿在手里演奏。

黑人的鼓又有单面和双面之分,有些鼓的鼓膜是钉死的,还有不少鼓的皮膜的张力可以调节,随着鼓皮紧张度的调节,音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都不会是孤立的,特别是象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这一类外部因素,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水准。

一般来说,越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初期,这种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随着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方面的依赖性就会相对减少。

从人类进化的角度看,非洲黑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各种族群落的社会进化程度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要慢得多,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再加上特殊的热带气侯和地理条件,根本谈不上生产财富的大规模积累,因而使得各个传统社区中社会分化的水平相对很低,大多数的生活共同体都是依靠血缘纽带来维系。

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给非洲黑人文化带来的最基本的影响是艺术同道德规范、法律、宗教、哲学、巫术、教育史学、社会分工原则等有着高度的统一性。

以黑人社区中的音乐活动为例:生活中的音乐,除了它的审美特征外,更多的是体现在社会功能上。

黑人民间音乐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社会特征,即音乐活动常常和社会活动密不可分,如:筑路、盖房、救火等大型群体化的劳动场面,宗教祭祀活动以及运用于不同场合的大量社会规范和仪式,如:婚礼、丧事、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启蒙活动、法庭上的宣判等,一般都有专门的音乐伴随。

我们可以在黑人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与鼓有关的例子。

鼓是传统黑人社区仪式活动中最重要的乐器,它们以多种不同形式出现。

如:乌干达中部的一些部落所采用的一种叫艾梯达(Etida)的治疗舞蹈,跳起来是那么奔放激动,几乎到了燥狂的程度,舞时男女都参加,这是一场没日没夜的马拉松, 舞蹈进行过程中,音乐也同样表现出鲜明强烈的风格,因为整个活动持续时间很长,乐手又是始终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所以保持良好的耐力对乐手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艾梯达舞蹈表演时,通常由一名鼓手同时敲两张鼓为之伴奏,一张是粗大的管状膜鸣乐器,高约四英尺,直径三英尺,名为艾梯达,与舞蹈同名。

另一张小型膜鸣乐器高约九英寸,直径三英寸,称为艾特勒勒(Itelele)。

此鼓因为在共鸣箱内装有两个石块,摇动时能发出石块的撞击声,所以还兼有摇响器的功能。

这两张鼓都是用棍击的。

(1)

生活在非洲中部地区的瓦尼亚维齐部落(Wanyamwezi)有一种礼仪舞蹈,人们称之为瓦斯维齐(Waswezi)礼仪舞蹈,瓦斯维齐是当地的一个秘密教派的名称,该组织负责社区中的治疗事务,据说这一教派是崇拜魔鬼的,人们以此来理解瓦斯维齐的治疗性舞蹈之所以会表现得那么狂热,是因为有鬼魂附在舞蹈中。

瓦斯维齐治疗舞蹈演出时常用一种专门的恩格玛鼓(Ngoma)伴奏,这是一件管状膜鸣乐器,高约五英尺半,直径为一英尺。

在演奏手法上同前面说的艾梯达鼓有很大的区别,前者用鼓槌敲击,而后者却是鼓手用双手的手掌拍击。

除了音乐表现的作用之外,黑人的鼓声里还有更丰富的涵义。

非洲中部的瓦图齐人(Watutsi)的社区法庭上往往设有两架特定的鼓,其中一架鼓奏响时即表示听审程序的开始,而国王若要宣布对犯人处以死刑,他就在另外一张鼓上轻轻一击。

又如:在卢旺达图茨人(Tutsi)的社区里,有一套由六张鼓组成的皇家组鼓,它是社区统治者地位的象征,享有十分重要的特权,通常由专门的音乐家保存和演奏。

在有些社区,鼓类乐器的地位有时是很特殊的。

以凶猛为象征的黑豹是赤道非洲库育人(Kuyu)的一个皇家秘密会社的图腾,在这一教派的入会仪式中,用七面象征黑豹的鼓来演奏,其中最大的一只代表雄黑豹,其余六只是它的妻子。

七名鼓手开始时慢慢行进,领头的鼓手用吹口哨的方式来调节行进的速度。

头鼓被称为利库玛(Likuma),据说代表黑豹的声音。

七只鼓先是依次敲打,然后则同时击奏。

这组鼓的鼓身都较长,呈圆锥形,但尺寸不同,因此各自所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鼓的社会特征在传统黑人的文化生活中还有其它表现形式,比如说,西非加纳的达戈姆巴人经常对鼓手实行等级评定,这种分级是以不同鼓手所服务的不同阶层的社区统治者的社会等级为依据的。

同样一位鼓手或者一个鼓队如果他们所服务的主人的社会等级得以晋升,那么鼓手们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提升。

人们一般的理解是,作为一名鼓乐演奏者,鼓手首先必须具备的应该是演奏技艺方面的特长,可是达戈姆巴人对鼓手资格的认可却另有其特殊标准。

在他们看来,要想成为一名领鼓手,最主要的是必须掌握本民族的口头文学和历史传统,尤其要了解社区统治者的祖传家史。

其次他必须具有良好的嗓音条件,这样才能将他所知道的事情用歌声表达出来。

最后的条件才是要求有相当水平的演奏技巧。

在黑人的思维境界里,超自然的力量可以通过念咒语或者举办某种特定的仪式来求得;传统黑人社区中各类音乐活动中,音乐作用巫术化的例子恐怕是不胜枚举的。

众多的乐器被赋予“神灵”的力量,无数场音乐演出成为现实与虚幻的媒介。

现实生活中为了确保巫术的有效性,禁忌是很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巫师们保证巫术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

这种现象也反映在同巫术相关的音乐表演过程中,演出要求极端规范化,从乐器音色和演唱演奏技法的确定到演出场地和乐手歌手的遴选,任何方面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就视作违反巫术的禁忌。

在传统的非洲社会里,技术的传播受到很大限制,人们总是以为那些能掌握各类生产技艺的人是受到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启发,他们的技艺往往以祖传的方式代代相袭。

于是我们今天看来属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技艺均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以铁匠为例,在班巴拉人中,铁匠被称为“大地之子”,他的技术来自伟大的创造者马阿-恩加拉的传授,他所用的各种工具都同宇宙的起源有关。

传统的铁匠在开始工作以前,先要沐浴更衣,还要用特殊方式净化工作场地。

学徒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先是观察阶段,然后由师傅衣钵相传,方能毕业。

为了保证技术不外传,掌握各门技艺的工匠一般都不与外族通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各种技术类型为组织结构的匠人团体。

这种技术不外传的习俗也反映在乐器的传授上。

一些传统仪式上演奏的乐器并不是对社会全面公开的,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的乐器以及演奏此类乐器的人都要通过极其严格的标准来选定。

有的地区,在皇家鼓手去世以后,社区就必须物色一名新人来接替这位死去的鼓手。

就此社区还要专门举办一个交接仪式。

在仪式上人们让那位死去的皇家鼓手坐在那张伴他度过了一生的鼓前面,并且右手握着鼓槌。

社区的一位长者或者乐队的领导搬起死者握鼓槌的手使鼓槌与鼓身接触,然后,新的继任者接过鼓槌以同样方式十分精确地模仿一遍。

从那以后,他就成为一名真正的皇家鼓手了。

很多人在接触非洲黑人音乐以后都有一种感觉,仿佛黑人音乐的表演过程中经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噪音。

确实,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黑人似乎天生就不习惯那种太脱离物质的声音,因此在演出音乐的时候,总要想尽办法使声音的质量从清纯变到模糊,最后甚至走向噪声世界。

这种反差就像在淡而无味的食品中撒了一把浓浓的调料一样明显。

为此,以演奏旋律为特长的琉特琴和姆比拉琴的琴体上多多少少会装上一些一经摇动就会出声的金属片,舞者跳舞时总是从头到脚用各类响器武装,歌手们常常用堵耳朵,捏鼻子,抖动舌头等方法来改变人声,有时石头敲石头也算音乐,而一根通过来回摩擦能发出声音的带有凹口的棍就是一件乐器。

人们通常将黑人音乐的声音特征归纳到音响文化这个概念上。

这就是把对黑人音乐的性质,功能与结构的认识放到一个与当地的一般文化,审美价值和社会背景中去考虑。

对非洲黑人来说,“音乐性音响不仅由教科书所界定的‘具有规则的周期性振动频率的音’组成,而且由规则或不规则的,单一或复合的,甚至由西肖尔在〈音乐心理学〉(英文原版于1936年)一书中称为噪音的音,以及他们用各种技术手段产生的音组成。

”(2)这样看来,凡能在特定的环境里提供音响的物体和手段都能成为传播音乐的媒介。

我们在接触了收集到的传统黑人社区中的大量演奏演唱方面的音响资料后,有一个明显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声音源中包含着种类繁多的发声体,除了一些早已正式命名的乐器以外,还有许多如金属类劳动生产工具的敲打声,摇动植物类果壳的沙沙声,甚至还包括人的拍手与顿足,喊叫与低吟,以此来烘托那些特定的音响文化背景。

为了使鼓能更好地表现出丰富的音色,一些鼓在制作时经常要在鼓身上附加其他能发声的装置,例如,常见的有挂在鼓身边缘上的小金属片,或者其它的一些小的铃铛等可以发声的物体。

当鼓手演奏时,只要摇动鼓身这些小东西就会格格作响。

鼓手们演奏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多种演奏技巧,用手拍击和用鼓槌敲击是最常用的两种,此外还有摩擦法,这是非洲黑人鼓类乐器演奏中较特殊的一种技巧和方法。

它的特点是通过两件物体的相互摩擦来达到特殊的声音效果。

如中非班图人在割礼仪式上常用的阿玛荷托鼓(Amahoto)和马比兰戈鼓(Mabilango)都属于此类。

乐手在演奏时用手或是将一根较粗的绳索在鼓面上滚擦,或是将鼓槌用潮湿的双手来回摩擦。

黑人鼓类乐器有时可以取代语言的作用,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通话”能力更是特殊。

有的社区在国王结婚时,具有皇室象征的鼓会不断地敲击,直至婚礼结束。

一些特定的鼓在婚礼上常被作为新娘和新郎之间的传话器,在非洲中部的斯坦利维尔地区,一对已订婚的新人在婚礼仪式举行前男方可以用鼓声给未来的新娘传递信息,例如,“我的心卜卜直跳”。

这是一种用摩擦法演奏的鼓,为了增加摩擦时的阻力,鼓槌上事先要涂上一些特殊的液体。

又如,西非科特迪瓦的一些地区,在举行孩子的成长仪式时,手鼓(Tom-toms)的作用就完全被拟人化了,成了可以说话的一方,用鼓声和年轻人交谈。

用演奏乐器来代替人类的语言表述,并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这种文化现象存在于非洲,美洲,大洋洲等许多地区的民族中。

而黑人在器乐演奏方面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述功能,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扩展出深邃的文化内涵,其中鼓类乐器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

在非洲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音乐在传播和保存的过程中,常常被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来看待,甚至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能取代语言的作用。

而这种别具特色的音乐风格也正是诞生在黑人文化独特的氛围中,正如我们在前面就已经提到过的那样,在黑人的传统社区里,大量的音乐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艺术审美,或者说是为了娱乐和消遣的目的,而是代表着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音乐几乎成为一种以人际沟通,信息传递为特征的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而种类繁多的鼓类乐器经常被作为特殊的“语言工具”来看待,则更是突出了黑人音乐特有的文化背景。

比如说用鼓来发送信号或传递消息,在黑非洲就是很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为了穿越浓厚的森林空气层或是跨越大片辽阔的高原,非洲黑人设计了一种鼓电报术,用几乎象语言一般的音调来传递每一部落的日常信息和告示。

这是通过鼓手们复制不同部落里的人说话时声调的抑扬变化和节奏而完成的。

人们对黑人鼓类乐器典型意义的了解应该说就是始于对非洲鼓语的认识。

特点:1、节奏感强 2、与仪式和民间活动相关度大地位:在仪式上和民间活动中鼓和音乐是不可缺少的,在社会、文化中是人与人及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纽带。

是一个俗称,通常指的是Djembe(金贝鼓,坚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乐器。传统上,Djembe是徒手演奏,主要有低、中、高三个音,而且需要和Dunun(墩墩鼓)配合,演奏与特定生活场景相关的鼓曲,来给舞者和歌手伴奏。现在Djembe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不同的音乐、培训领域发挥着它独特的价值。打击乐器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而手鼓是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所以说手鼓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了,手鼓Djembe 起源于十三世纪曼丁人建立的马利王朝。最早出现可以回溯到公元500年。最初是由铁匠们手工制造的。它的形状来源于捣碎杂粮的臼。沙漏形状的外型,两端开口,用山羊皮包住较大的开口端,用双手演奏。是皮膜类敲击乐器,形状模仿非洲人用来磨玉米或谷物石磨,用整块树干剜空再蒙上羊皮制成。鼓身约50至60厘米,直径约30至38厘米,但有一些来自科特迪瓦的直径会更大。用手拍击发声,当拍击的部位不同时,音色也有分别,可以出高、中及低三种声音。这种鼓可以用作独奏,亦可以和其它传统乐器作合奏。主要特色在于其音乐属性可以广泛被运用在特殊节庆场合,例如 YagbaOdienne即是音乐会、婚礼、节日庆典等之必备曲,而 Yankadi 乃是一首洋溢热情的迎宾旋律。聆听富饶节奏变化之非洲音乐,你会体验到神秘而特殊的民族风格!鼓是黑非洲普遍流行的乐器,又被称为传统音乐之魂。鼓的功能和用途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用于音乐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所谓"会说话的鼓"。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是独特的。

一、鼓及其音乐在黑人非洲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1、对社会:在有的民族中,还用鼓来象征国王的地位和权利,用鼓的语言来传承民族的历史,并用鼓的语言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2、对文化:鼓的多种打法可以用来模仿语言的声调,创造鼓的语言。

3、对生活:普遍地用鼓来作为舞蹈伴奏,以独奏、对奏、大型合奏的形式来烘托情节气氛;也可以作为一种音乐形式。

二、鼓及其音乐在黑人非洲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音乐特点:

鼓及其音乐具有复杂多样的节奏,在鼓合奏的情况下,由于每一个鼓所演奏的音高、音色不同,各自固有的旋律、节奏以及由于演奏场合不同而具有的和声,所以形成了复合性的形态。

扩展资料

鼓对于非洲黑人乐器世界的重要性:

鼓是非洲黑人乐器世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黑人文化的一种象征。这是因为鼓在黑人传统的文化生活中除了具有膜鸣乐器所应有的诸如材料,构造,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分布状况等方面的特征之外,它们还蕴涵着生活的内容与社会的涵义。

鼓可以是非洲黑人用来通话的工具,也可以被看作至高至尊的“神物”;演奏技艺的优劣可以关系到鼓手社会地位的升贬,而黑人鼓手在演奏时创立的节奏理论更是黑人文化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依据之一。

正因为鼓所具备的这些综合性的表现特征,它在传统黑人音乐中的地位几乎没有别类乐器可以取而代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