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古希腊戏剧论文范文资料

发布时间:

关于古希腊戏剧论文范文资料

埃斯库里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他们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代表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兴起-繁荣-衰落”各个时期的最高成就。(1)、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公元前456)是希腊悲剧形成时期的作家。他生活在雅典由僭主制度向民主制度过渡时期,这正是雅典人为祖国自由而战斗的时期。他出身贵族,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入侵希腊,作为坚定的爱国者,埃斯库罗斯参加了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雅典被毁后他在希腊舰队里参加了萨拉米斯海战。对内,他憎恨僭主专制,他的世界观反映在他的创作之中。埃斯库罗斯在公元前484年首次夺魁,一生中共13次获胜。史料中关于埃斯库罗斯作品数量的记载颇有出入,他共写了70部悲剧和笑剧(一说90部),他的悲剧流传至今的共有7部完整的悲剧,其中有1部完整的三部曲。包括《乞援人》(前490)、《波斯人》(前472)、《七将攻忒拜》(前467)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前465)、《俄瑞斯忒亚》三联剧(《阿迦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都在公元前458年上演)。埃斯库罗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在悲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有了两个演员才能有真正的对话,表现戏剧冲突,因此他被称为“悲剧之父”。他的剧本减缩了合唱队,戏剧结构程式基本形成。他还创造了舞台背景,运用华丽的服装和高底靴,并使演员面具初步定型化。至此,戏剧已从祭祀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其中《波斯人》以波斯水师在萨拉米全军覆没的事件为题材,抒发了埃斯库罗斯的爱国主义热情,赞美了卫国战争中的英雄。这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联剧。剧情涉及到残忍的血亲仇杀和法制的建立,《阿迦门农》以探哨的了望开场,歌队讲述了阿伽门农为了获取战争的胜利,献祭亲生女儿的经过。阿伽门农在征服特洛伊后返回家乡,被王后克吕泰墨斯特拉所杀。《奠酒人》描写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特斯回国,遵照阿波罗的谕令,先杀死母亲的情人埃吉斯托斯,经犹豫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在复仇女神追踪下逃离。《报仇神》描写俄瑞斯特斯被复仇女神指控后,经法院审判,定罪票与赦罪票持平,雅典娜最终投票赦免被告。它以三个连续发展的故事为题材,展现异常激烈的冲突。借助三部曲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总体格局,借助克吕泰墨斯特拉在三处剧中的出现贯穿全局,描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面。通过对阿特柔斯家族的世仇描述,深化了古希腊文学一再强调的命运主题。但是尽管埃斯库罗斯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专制的罪行和人生的黑暗面,但是炽热的宗教热情促使剧作家把人的幸福寄托于神明引导的公正上,神的意志将最终发挥作用:对神意的信念,最终会把人们引上公正与和谐。《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剧作中最杰出的一部。取材于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盗天火赐予人类的故事。普罗米修斯反抗统治世界的强大暴君宙斯,他是为人类造福的伟大战士,他把人类从宙斯蓄意毁灭中拯救出来,他传授人类走向文明的技术,最有典型意义的是他盗取宙斯的神火,把它赐予人类。为了迫使普罗米修斯屈服,宙斯把普罗米修斯钉在高加索的峭壁上,让他日夜忍受着被鹰啄取内脏的痛苦。但是普罗米修斯始终不愿背弃人类,不愿屈服。诗人刻画了宙斯是个色厉内荏的专制暴君形象,而普罗米修斯是个为了人类进步而反抗宙斯的伟大的神,马克思称赞他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普罗米修斯争取自由,反抗暴政的斗争热情,反映了民主制与僭主斗争的希腊广大自由民的精神。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气势磅礴,线条粗犷,手法大刀阔斧,并不精雕细琢,而且布局开阔豪放,诗人充分利用三部曲的篇幅,以自己的方式,凭借直觉,大大完善了悲剧艺术的组合形式。他创造的人物意志坚强,雄伟高大,但性格刻画的不够深刻,戏剧情节也相对简单,剧情发展比较缓慢。但抒情气氛浓郁,词句庄严,带有夸张色彩。(2)、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公元前406)是雅典民主盛极转衰时期的悲剧作家。他的剧作标志着希腊悲剧已进入成熟阶段。索福克勒斯出身于雅典一个工商业主的家庭。公元前443年他出任联盟的财政主管,后来又两次担任重要的将军职务,公元前420年他曾担任祭司之职。索福克勒斯在音乐与诗歌方面的造诣很深,28岁首次参加悲剧竞赛,就击败了埃斯库罗斯。据说,他一生写过120多部剧作,在比赛中24次获胜。他的悲剧现存7部,包括《埃阿斯》(前442年)、《安提戈涅》(前441)、《俄底浦斯王》(前431年)、《特拉基斯妇女》(前429年)、《厄勒克特拉》(前418年)、《菲洛克忒忒斯》(前409)、《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前401)。索福克勒斯提倡民主精神,反对僭主专制,宣扬英雄主义思想,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索福克勒斯在悲剧艺术上的最大贡献是:他的剧作中很少出现神,他不再借助神力,而是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他取消了三联剧的形式,将演员从两人发展为三人,合唱队减少抒情成分而参加戏剧动作,发挥演员的作用。通过加强了戏剧动作和对话,使对话在戏剧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成为刻画人物的有力手段。索福克勒斯剧作取材于神话和传说,多描写理想化的英雄人物与命运的冲突,但终究不能挣脱命运的摆布而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其中《安提戈涅》是索福克勒斯最出色的悲剧。安提戈涅的两位兄长波吕涅克斯和厄忒俄克勒斯彼此不和,为争夺王位发生激战,结果同归于尽。克瑞翁以舅父身份继承王位,他宣布曾流亡国外并借助外国力量来争夺王位的波吕涅克斯为叛徒,因而不准任何人埋葬他的尸骨。按照古希腊神律,一个人死后如果不下葬,他的阴魂便不能进入冥土,露尸不葬,也会触犯神灵,殃及城邦。安提戈涅既不能违反禁止埋葬死者的命令,又不能不遵守必须埋葬死者的“神律”,这就形成了难以解决的矛盾。但是安提戈涅义无反顾地埋葬了哥哥波吕涅克斯。最终安提戈涅在牢中自缢。剧中的冲突十分尖锐,气氛非常严肃,剧中的禁葬令违背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受到了先知和长老们的谴责。诗人对安提戈涅寄予很大的同情。《俄狄浦斯王》是诗人最著名的悲剧。希腊神话中忒拜王拉伊俄斯在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从神谕中得知:俄狄浦斯长大后,将杀父娶母。为了逃避命运,他用铁丝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俄狄浦斯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并让仆人把他丢弃在野外等死。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的国王玻吕玻斯。俄狄浦斯长大后,从神谕中得知,他会杀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个老人发生冲突,误将老人杀死。俄狄浦斯不知道实际上,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他又以自己出众的智慧,铲除了忒拜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拥戴为王,并娶了前王的王后伊俄卡斯忒。后来,俄狄浦斯统治的国家不断有灾祸与瘟疫,国王因此向神请示,想要知道为什么会降下灾祸。按照神示,必须揪出杀害前王的凶手,否则全城人民将死于瘟疫。俄狄浦斯千方百计追查凶手,最后在先知提瑞西阿斯的揭示下,俄狄浦斯才知道凶手是自己,终究应验了他杀父娶母的不幸命运。震惊不已的伊俄卡斯忒上吊自杀,而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远离忒拜城。《俄狄浦斯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作家无法摆脱当时浓重的命运观念,使俄狄浦斯逃脱不了太阳神“神示”的罗网。但索福克勒斯对命运抱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认为俄狄浦斯并不是有意杀父娶母,他非但没有罪,反而是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受人爱戴的君王。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热爱邦国,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他将杀父娶母的命运,歌颂了具有独立意志的人的勇敢坚强的斗争精神,反映了当时奴隶主民主派的思想特征。在这部悲剧中,在诗人索福克勒斯的眼中,命运的性质是邪恶的,不可顺从的。命运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可抗拒的,命运的根源是神秘的、不可解释的。这种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在艺术上,古希腊悲剧在索福克勒斯手里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界。他的悲剧风格主要是:质朴、简洁、自然。情节集中,结构完整,人物性格鲜明,语言朴质精练,富有表现力。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结构比较复杂,布局非常巧妙,被文学史家们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1)闭锁式.截取事件发展接近高潮的部分构成情节线,在相对集中的情节过程中追溯前因,推动剧情疾速发展,直至终结.高度集中的情节发展中,种种戏剧场面环环相扣,结构严密,使剧情具有封闭性.“三一律”是这种剧作方式的总结.(2)开放式.以首尾铺陈的方式叙述故事,注意情节的线性因果序列,时空处理较为自由,(3)群像戏.或人像展览式.人物形象众多,情节主线隐伏,而注重各种复杂人物关系的展开,《俄狄浦斯王》就是采用了闭锁式结构,开始就是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展开,那时的俄狄浦斯已经成为了忒拜城的王,已经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娶了自己的母亲,但是他却不知情。面临忒拜城的瘟疫,他一面在追查谁是杀害前王的罪犯的,一面慢慢回溯俄狄浦斯的身世,他不知道自己并非是科林斯的国王玻吕玻斯的亲生儿子,为了躲避杀父娶母的命运来到的忒拜城,在三岔路口误杀了忒拜城的王拉伊俄斯,命运的捉弄使他除掉了斯芬克斯成为了忒拜城的王,娶了自己的母亲。才最后揭示了他的身世。在他极力避免成为杀父娶母的罪人的同时,却一步步陷入了命运的圈套,并真正完成了杀父娶母的行为。在把剧情推向高潮的时候,引出情节的“突转”和人物的“发现”。 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发现,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它可以是主人公对自己身份或者与其他人物关系的新的发现,也可以是对一些重要事实或无生命实物的发现。在创作实践中,发现通常总是与突转相互联用或者同时出现,剧本往往通过发现来造成剧情的激变。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第四场,俄狄浦斯为了解救城市的苦难,全力以赴查访杀父娶母的罪人,最后由于报信人无意之中透露真情,发现正是自己在无意中犯下了这一罪孽,于是,一个公正贤明的国王成了一个自我放逐的瞎眼乞丐。(3)、欧里庇得斯——“心理戏剧的鼻祖”欧里庇德斯(公元前485-公元前406年)是雅典奴隶制民主国家危机时代的悲剧作家。他出生贵族,一生从未参与过任何政治活动,热爱读书,醉心于哲学思考。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许多问题,包括神性与人性、战争与和平、民主、妇女问题等等。他一生共创作了92余部悲剧,现存有18部悲剧和1部萨图罗斯剧《独目巨人》,得过5次奖。剧作包括《阿尔刻提斯》(前438)、《希波吕托斯》(前428年)、《赫卡柏》(前425年)、《特洛伊的妇女》(前415年)、《海伦》(前412年)、《美狄亚》(前431年)等。欧里庇得斯剧作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政治、经济危机期间的思想意识。他谴责不义的内战,反对雅典对待盟邦的高压政策,拥护民主制度,提倡民主精神。欧里庇得斯最早在欧洲文学发现了妇女(18部戏剧有12部写妇女),尤其是私有财产的发展是家庭制度固定下来,婚姻制度逐渐固定为一夫一妻制,而这个制度只是对妇女而言,要求妇女严守贞操,甚至被禁锢在闺阁中,一般来说她们不能参加公共生活,更没有政治权利。而男子们则可以有外室,可以在外面胡作非为,不受任何法律或者道德力量的约束。有些妇女不堪压迫,奋起反抗比如《美狄亚》的复仇,也有的是做了家庭的牺牲品,比如《阿尔刻提斯》中的国王阿德墨托斯命中注定要短命,命运之神告诉他,可以让他的亲人做替身,他就可以免于夭折。他的亲友,父母都不愿意,结果是他的妻子阿尔刻提斯自愿为他死。反映的就是当时雅典社会要求妇女为男子牺牲一切的不合理制度的悲惨结果。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信仰危机和道德沦丧现象出现。《美狄亚》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动人的悲剧之一,也是西方文学中第一次把妇女作为主要角色来塑造。由于欧里庇得斯的戏剧风格和传统的悲剧风格不同,因此他生前并不出名,死后名声却很大,他的戏剧对西方戏剧史都有很大影响。欧里庇德斯特别善于描写妇女心理,并通过心理描写来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悲剧《美狄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关于阿耳戈船传说。美狄亚用自己的法术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美狄亚和伊阿宋一起踏上返回希腊的旅程。美狄亚的父亲听到她逃走的消息,派她的弟弟前往追回她。美狄亚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将弟弟的尸体切开,分割成碎段,抛在山上各处,让父亲和追赶的差役忙于收尸,以此拖延时间和伊阿宋一行人离开。后来伊阿宋夫妇到达科林索斯,伊阿宋移情别恋,要做科林索斯国王的女婿,美狄亚由爱生恨,忍痛将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杀害,绝了丈夫的后嗣。同时也用下了毒的衣服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乘龙车飞往雅典。神话中的英雄伊阿宋在这剧中变成了背信弃义、卑鄙自私的小人。他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道德的堕落。婚姻成了谋取财富和地位的手段。美狄亚的悲剧反映了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时期,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和贫富的分化,希腊社会家庭崩溃、道德伦丧的现实。美狄亚是一位热情、聪明、刚强而且富有反抗性的女性。剧中以动人的手笔描写了她杀子之前的矛盾心理,写她的复仇心理和母爱之间所展开的激烈斗争。这些段落充分表现了作家心理刻画的艺术功力。《美狄亚》是一出道德悲剧。欧里庇得斯继承前人,在艺术上有所革新。他的写实手法和心理描写手法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写实手法主要体现在他首先虽然采用的是神话题材,却实际上按照日常生活的来写,他的剧作标志着“英雄悲剧”的终结。他的神话中的人物和他时代中的普通人相差不远,例如《特洛伊妇女》中描写的海伦简直就像一个搔首弄姿的妓女。并且他把农人和奴隶也当做悲剧中的角色,使得悲剧更接近于生活。他善于刻画人物心理,尤其善于刻画妇女心理,比如《希波吕托斯》里变态的恋爱心理的描写,《美狄亚》复仇时亲手杀害亲生儿子时的悲痛与对丈夫伊阿宋仇恨的心理冲突的描写,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欧里庇得斯很能了解妇女的心理,因此有人说,他首先在希腊文学的领域里发现了女人。但欧里庇得斯悲剧结构布局有些松散。同时他的两项创作技巧——开场白和“神力”也独具特色。开场白可让观众知道剧本内容涉及什么样的英雄传说故事,剧尾借助神力来解决情节上遇到的困难,冲淡了戏剧效果,但吻合当时希腊悲剧收场的艺术需求,起到了缓解紧张气氛的作用。三大悲剧剧作家的比较:埃斯库罗斯中的人物是神或者是神化了的人物;索福克勒斯的人物是按照“应当是怎样”的原则写成的理想英雄人物;欧里庇得斯是按照“现实中本来是怎样”的原则塑造人物,他的人物是写实的。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逐渐由天神降到人间。三大悲剧诗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悲壮,雄浑,自信而又充满信心,抒情气氛浓重。索福克勒斯的悲剧风格:质朴,简洁,结构完美。欧里庇得斯的悲剧风格:华美而自然,以写实和心理描写见长。古希腊悲剧往往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命运悲剧”主要写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的冲突。古希腊人认为在人和神之上还有命运主宰一切,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它是不可抗拒的而又难以捉摸的。人与命运之间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命运观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三个时期各有不同的表现。埃斯库罗斯把命运埃斯库罗斯把“命运”看作是至高无上的,非人格的神,它既是一种自然力量,也是一种社会力量,在他的悲剧里,命运凌驾于万物之上,不仅统治着孱弱的芸芸众生,而且还要支配着众神。索福克勒斯向命运提出怀疑与挑战,他认为命运不是具体的神,而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运有捉弄人的邪恶性质,他强调人对命运的反抗和坚强的意志。欧里庇得斯不相信命运,他认为命运在人的本身,强调事在人为,强调命运靠自己把握。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摘要:西方文化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它的土壤和武库。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 精神 源头 古希腊神话一、神话与古希腊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说,神话是“通过人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所以神话是人类对自然与自我以及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探索。神话应该是氏族的、部落的、民族的,乃至某一人群团体原初的自然观、世界观真实的理性的表现。 神话反映人的思想和理念,而且“神话作为一个民族足迹的最早记录,因为较少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或当代文明的压抑,它直接的表现了人性中接近底层或本质的东西。” 古希腊神话作为有丰富体系的神话,当然也表现了古希腊人性中最本质的精神。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二、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及其影响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属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纯属人形的较少.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 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都有很强的世俗性。(一)、人本精神的表现之一 ——神折射人我们从古希腊神话的作品中关于神的肖像描写的内容和古希腊关于神的雕塑、绘画中可以分辨出希腊众神是人形化了的。古希腊人崇拜神,但并不赋予神过高的崇高性,也不把神奉为道德衡量的标准,而是把神作为人的折射。希腊诸神除了长生不死于神通广大之外,于人类没有多少区别。纵览古希腊神话界多是赋予超能力但更富有人情味的的诸神。古希腊诸神住在奥林匹斯山上,他们组织了一套家庭及社会生活的网络,他们像人一样思考行动,像人一样去恋爱、结婚、争风吃醋、养儿育女。希腊神的情绪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希腊创造神话,就是在关注自己。“神在古希腊人心中既不像罗马人心中那样表现为赤裸裸的法权关系和现实国家,也不像在基督教心中那样威严可怖和高不可及,也不像中国神话那种干瘪僵硬的道德偶像,而是呈现出一个亲切可爱更完善的人的形象,呈现一种美得理想”。 希腊神话正是人的体验和社会的故事。这正是一种人本精神的完全体现。尊贵的天后赫拉同人间的女子一样,面对用情不专的丈夫宙斯,她嫉妒怨恨,一次次去针对宙斯的各个情人,了接丈夫的婚外情。她把卡利斯特变成了熊,她迫使宙斯把伊奥变成了一头牛。虽然是神,狄奥尼索斯却整天狂歌豪饮、浪迹天涯,他并不严肃而高贵。达芙妮为拒接对自己穷追不舍地追求自己的太阳神阿波罗不得不变成了一棵桂树,表明一种被自己不喜欢的人喜欢的烦恼。(二)、人本精神表现之二 —— 揭露肯定人的各种欲望古希腊神话既展示诸神的智慧、勇敢,表示出对智慧和勇敢的赞美和追求,也充分的揭露和肯定诸神对情欲、王位、财产的追求。论文网古希腊人崇尚智慧、勇敢源于他们对大自然和人自身的认识和理解。面对环境恶劣的山地丛林和变幻莫测的大海,在强大的自然和人类的渺小面前,古希腊人只有凭着智慧勇敢才能求得生存。古希腊神话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神和英雄来体现对智勇敢的追求。宙斯当上主神,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勇敢和力量;普罗米修斯违反天神为人类盗取光明之火,靠的是智慧和勇敢;赫拉克勒斯为人类完成了12件事而成为神,靠的是智慧和勇敢;提修斯的一世英豪,伊阿宋寻取金羊毛之路,奥德赛的木马攻城等都在展示者智慧与勇敢,以及诸神对它们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也毫不回避诸神的情欲、地位、权力欲望。身为众神之首的宙斯,尽管拥有美丽的天后赫拉,但是还不断地和凡间女子偷情;爱神阿弗洛狄忒因被迫嫁给灶神赫菲斯托斯,对婚姻不满,于是她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战神阿瑞斯陷入热恋。网学网真垃圾到处抄论文为生,这都表现了个人意志主导,纵情追求个人爱情的特点。阿喀流斯离开战场,除了因为阿咖门农夺走了她喜欢的女俘虏外,更主要的是阿咖门农忽视了他作为希腊最高统帅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他对权力的追求和看重。古希腊赞美宙斯用智慧和力量打败了克拉索斯,成为宇宙的统治者,也毫不留情地说到他有是如此花心地爱上每一个他所遇的人间美丽女子,并与她们偷情;灶神赫菲斯出于对妻子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的怨恨,将阿弗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网在床上并邀请众神来看,想以此来羞辱他们,但众神非但没有鄙视他们,赫尔莫斯还相当羡慕的表示即使使用三张网将他缠住,只要能同阿弗洛狄忒在一起他也愿意。古希腊神话揭露诸神的各种欲望,对智慧、勇敢的追求,对情欲、地位、权力的追求,古希腊神话传说正是以隐喻和象征的形式反映了古希腊人意识的真正觉醒,对自身的认识与肯定,这就是古希腊人尊重人性的人本精神。(三)、人本精神对近代西方的影响正如意大利思想家维柯所说,不是神创造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古希腊是”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崇拜有限和自然,而不是超凡脱俗1168希腊神话与西方传统伦理精神神话的真谛是什么?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学者研究神话就有多少答案,这缘于各个学科在神话的魔镜中所看到的仅仅是它们自己的面孔,尽管每个人的观点互异,但从诸多的论述中我们仍能窥见神话的真谛。表面看来,以其题材为神灵的故事而得名的神话叙述的是超乎人类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为,但神话的实质却是“人话”。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曾说过“不是自然,而是社会才是神话的原型,神话的所有基本主旨都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投影”[1](P245)。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对此也有精辟的论述,他说:“神话记录的不是超人英雄的生活,而是富有想象力的民族的生活,是原始人把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卓越故事带进神的王国,在天上重演地上发生过的悲剧和喜剧。”[2](P123)神话是原始人类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和生活经历作出的设想,这种设想“人的因素”被排除的越多,他就变得越贫乏———因为神话说到底只能是一种“人话”。既然神话是对民族生活的反映,所以神话必定具有民族性。尽管神话产生发展于“人类的童年”,但对于不同的人类群体(如民族,部落,氏族等)来说,并不存在共同的童年经历,“有野蛮的儿童,有早熟的儿童,有正常的儿童。”[3](P549)如果说中国人是“早熟的儿童”,那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两者共同构成灿烂多样的世界文明。希腊神话自成体系,接近现实生活,基本保持了产生时的原貌,并且可以从中考察出古希腊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它对整个欧洲的文化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人本精神,整个希腊神话秩序中心的命运,扬男抑女的思想,以及其多元的评价方面进行阐述。一、人本精神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化学者安·邦纳写道:“全部希腊神话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代写论文映照的镜子。”[4](P64)普罗泰拉也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5](P86)这就是希腊人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露。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神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就呈现出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特征,具有根深蒂固的人本意识。例如,赫拉克勒斯,他是唯一一个作为半人半神的英雄能在死后升上奥林匹斯山与青春女神赫柏永结连理,位居神列。传说奥林匹斯神祗与该亚,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族有过一场恶战,有一则神谕说:如果没有一个凡人参加战争,那么众神将不能伤害前来侵犯的巨人族。赫拉克勒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挽救了奥林匹斯众神陷入的尴尬处境。这个故事是赫拉克勒斯十二项壮举之外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中包含内容则意味着:战无不胜的神最终要一个凡人来解围,古希腊人寻求自我价值的愿望可见一般,这个故事同时体现出神在希腊人心中的地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宙斯把参战的一律称做奥林匹斯人,借以表彰有功之神,赫拉克勒斯也获得了这项荣誉。神话的时代性在这里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神祗系统中,可以允许一个半人的出现,是因为神话的改造者需要这样的改变,是人类的意志高昂其头的时候了。(一)强烈的个体意识。希腊神话崇尚个人荣誉,肯定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阿咯琉斯尽管知道自己的两种命运:或默默无闻而长寿,或在战场上光荣地牺牲,但他选择了同特洛伊人作战的战场。荣誉对他来说重过生命,而当阿伽门农抢走了他心爱的女奴后他拒绝出战,任凭他的同胞被特洛伊人追得四处逃窜,成批死于特洛伊人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其实阿咯琉斯的愤怒来自他对个人尊严的捍卫,没有人可以玷污他的尊严,哪怕是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如果阿伽门农要以抢夺他的战利品来践踏这份尊严,那么他就有理由愤怒,忍看自己的军队被赫克托耳所杀,溃不成军。这足以见得希腊人的个人尊严是高于国家利益的,或者说希腊人的个人尊严与个体价值是高于国家利益的。直到后来阿咯琉斯的挚友被杀,才又激起了他的怒火,决意为挚友复仇。在这里阿咯琉斯顾及的是一己之私利,正体现了个人主义为本质特征的希腊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个体至上的价值理念。希腊人基于天人相分的观念,在人与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自然和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的态势。(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希腊人注重现实人生,崇尚个性自由,张扬独立精神,在他们看来,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清心寡欲的人尽管精神可敬,但他们是圣而非人,在生活中,与现实格格不入,终于要像耶稣一样,往往成为生活的受难者。例如在荷马的《奥德修斯》中,奥德修斯远征特洛伊归来途经地府,遇见了死去的阿咯琉斯又在地府中威武地统帅着鬼魂们,于是便赞赏他,而阿咯琉斯却回答:“我已经死了,你何必安慰我呢?我宁愿活在世上,那样也比统帅所有死人的灵魂要好。”[6](P238)这反映了希腊神话的神和英雄们有很强的世俗性,也可看出在西方人们对感性的现实世界极为热爱的感情与态度,他们认为彼岸生活是此岸生活的延伸,以及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感性的现实生活高于彼岸的灵魂世界所以倘若遭遇死亡,他们首先尽量将彼岸世界想象的如同现实,古希腊的哲人西比阿斯就坦言:“无论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人生最美好的莫如在希腊人中享有财富,健康,声望,一直活到老年。”无怪乎阿咯琉斯要说“光辉的奥德修斯,请不要安慰我亡灵。我宁愿为他人耕种田地,被雇受役使,纵使他无祖传家产,家财微薄度日难,也不想统治所有的故去者的亡灵。”[6](P238-239)希腊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与留恋溢于言表。(三)人化了的神。如果将希腊的神灵与普通凡人放在一起,绝对难辨人神,因为他们象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他们和人一样需要吃、喝、穿、住,他们也犯常人的过失,也常跟人类混在一起,参与人间的战争,与人间男女偷情约会。宙斯就是一个多情的神灵,常背着妻子赫拉与人间美女发生关系,不知撒播了多少风流种子。战神阿瑞斯与爱神私通被其丈夫工匠神发觉,于是把他们围在一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来哄堂大笑。而后爱神又爱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引起爱神的情人阿瑞斯的嫉妒,他用法力让野猪咬死了少年。在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的传说中,希腊将领狄墨得斯的长枪刺得爱神失声喊叫,鲜血淋漓。她便逃到奥林匹斯山上伏在母亲的怀里痛哭流涕。这些都反映出希腊神话是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的欲望、爱憎出发去想象表现出来的,因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更加亲切动人,所以从神的本质中可以看到人的特点,可以看到人性的张扬与人性的异化。二、命运古希腊神话崇尚的是超人的,不可扼制的,扭转乾坤的力量。这种力是自然的,天赋的,与生俱来的。他们相信的是“命运”,一切都被安排好的,一切人为的后天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不会改变已注定的命运。可以说整个希腊神话就是“命运”的展开与“神谕”的实现。希腊神话中“命运”的最佳演绎,最佳注脚莫过于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俄狄浦斯王还没有出生就被命运女神决定弑父娶母的命运,尽管其父伊俄斯小心行事,尽管俄狄浦斯王放弃王位,永远离开养父养母及妻子,到处漫游,但还是逃不掉命运的安排,还是不能摆脱命运对他的惩罚而应验了“神谕”的安排,在“命运”面前,人束手无策!在“命运”的威吓下希腊的神、人被划定在一个轨道上,不得不各行其道,于是有了秩序。此时人感到了犹如自然、异己力量一样的不可理喻和无法解释的“宿命”。因而,在俄狄浦斯王身上,虽然多了一份行动的理性力量,同时也有“命运”之不可测而产生的精神痛苦与忧虑。俄狄浦斯的强烈的行动意识表明了此时人的主体上升到一个自我意识高度。但是,他的结局又让我们看到希腊人高扬自我,寻找自由的痛苦。他越是要摆脱命运的罗网,就越是投向罗网,他越是真诚地为民除害,就越是步步逼近自我的毁灭。反抗命运的过程正是走向命运圈套的过程,行动的结果是自我惩罚。这种悖谬现象隐喻了人与异己力量对立的必然性以及人无法克服异己力量的悲剧性命运。如果说俄狄浦斯王的行动是在探索命运的真相,西绪福斯的行动更是在探询生命的意义。米兰·昆德拉说:“只发生过一次的事就像压根儿没有发生过一样。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7](P6)生命的存在正是在不停重复的沉重负担中获得的。这个负担在古希腊神话中正是由西绪福斯担起的。他因为告知了埃索波斯他女儿的行踪而被罚在地狱推巨石,问题不在巨石有多重多大,而在于西绪福斯用尽全部的心力也将一事无成,因为等他把石头推上山顶后,石头就会顺着山势重新滚回平地。西绪福斯在这里成为了一个荒诞的英雄,他不断印证着永劫回归。他从此在一个没有人的宇宙中生活,也许正是非如此不可的行动让他感知自我的存在。由此可见希腊人似乎更懂得行动的意义,更能理性地把握命运,可以说希腊人在本质上是理性的探索者。三、扬男抑女的思想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数众多的女性形象,一个由女神,半人半神的女英雄和女人组成的女性世界。但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潘多拉,是宙斯为惩罚男人而叫众神拼凑出来的。她给人间带来了灾难:贫穷、饥饿、瘟疫、疾病和死亡。这样处理明显反映出扬男抑女的思想。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3](P113)妇女的这种被贬低的地位,在希腊神话中也有体现。为了打退围攻雅典城的敌人,玛卡里亚听从神谕作了祭品;为了顺利向特洛伊进发,阿伽门农的女儿献出了生命。被俘的特洛伊公主波吕克塞娜也倒在了阿咯琉斯的墓前。所有这些血的传说都以各种美丽外衣粉饰起来:有的是为了保卫部落,如阿伽门农的女儿,有的是忠于爱情,如阿尔刻提斯……阿伽门农的女儿伊菲革涅亚凄惨恳求,反映了多少无辜作了牺牲品的妇女的心声:“不要让我这么年轻就死去,大地的光辉是可爱的,不要逼我走进黑暗的地府里去……将你的心肠放软些,怜惜我吧!对于人,再没有比生命更可爱的了……”[6](P571)可是伊菲革涅亚仍旧倒在锋利雪亮的利刃下。被送上祭坛的妇女可悲,活着的妇女也是不幸的,珀涅罗珀全部的生活内容就是指导妇女们干活和在房间里孤独地思念长久离别的丈夫,当她偶尔诉说自己的痛苦,她的儿子都要拿出主子的面孔来管教她:“你还是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做你的事情吧……讲话是男人们的事,首先是我的事,因为我是这家的主人。”[8](P280)于是她便被剥夺了讲话的权利,回到房间默默地哭泣。珀涅罗珀严守贞操二十年,但她的丈夫对她毫不信任,因为他记着阿伽门农关于千万不可相信女人的嘱托,这个嘱托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法律、道德、舆论对妇女的偏见。像珀涅罗珀这样的贵夫人尚且处于如此可怜的地位,其他女奴,女俘虏的境遇就更遭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以争夺女奴开始,最终以屠杀女奴结束。反映出女性地位演变根本原因是妇女在劳动生产中作用的相对降低。由母权制下光彩夺目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制相抗衡的“女人”,直至处于奴役压迫下的“女奴”的过程,是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生动体现。四、多元的评价在古希腊的神话里,英雄故事是主题之一,希腊神话崇拜英雄,对英雄倍加热爱与颂扬,但并不以其是否有高尚的德行为评价标准,也不要求其以拯救人类为己任。英雄都是英勇无畏的,多半具有半神半人的特点。他们喜欢探险、征服、以勇武自豪,尽管这些英雄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却仍然受到人们的赞美。他们认为,英雄就是英勇而值得敬佩的人,不应因英雄的个人缺陷或彼此敌对而褒奖一方,贬斥另一方,坚持的是一种审美化的多元价值评价标准,希腊神话对美的追求,一方面造就了西方人热爱生活,勇于冒险,追求个性,崇尚英雄气质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另一方面,也以其恒久的艺术魅力催生了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正如潜明兹先生所说:“由于神话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已成为现代人文科学,以至某些自然科学的原点,也是文学艺术之母。越是文化发达的国家和民族,对人类幼年时期的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越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种探讨并非什么猎奇,而是企图找到现代文明和远古文明之间的联系,以及一个氏族潜在的动力和惰性,并找出本民族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起源中的位置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应有的反思心理,以更冷静的科学态度规划未来。”[

色大案要案 发包发表谈话换班哈达卡车卡车几百嗯 把嗯 ,呒杂草啊 撒播 瑁瑁挖出饿死的人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舞台上的哲学家”欧里庇得斯。1.埃斯库罗斯 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形成时期,参加过希波战争。代表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神话。�6�1《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形象,为了人类的幸福他宁愿忍受一切苦难。马克思赞誉他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6�1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似的接受了一次致命伤”。�6�1(《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组成的三联剧,后两部没有流传下来。)2.索福克勒斯 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品《俄底浦斯王》取材于神话。�6�1《俄底浦斯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表现了人和命运的抗争。�6�1《俄底浦斯王》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了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俄底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莱辛称赞它是最完美的悲剧。3.欧里庇得斯 与索福克勒斯一样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的全盛时期,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写实手法 和 心理刻画,是“问题剧”的创始者,主要作品《特洛亚妇女》和《美狄亚》。�6�1《美狄亚》最早为妇女鸣不平,故事取材于神话。(表现事在人为)

古希腊悲剧研究论文

学术论文应供给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仿照、抄袭前人的作业。上届用过的要吗。

中国和希腊有着不同的民族背景和区域背景,所以在远古时期,他们所形成的神话也是不同的。与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没有神系和主神;中国神话体现一种道德规范与伦理符号,而希腊神话则表达客观与美丽的个性。则它们所折射出来的各自的民族精神,即崇“德”与崇“力”;注重和蔼、伦理至上与注重个性、探究哲理;坚韧执着、强烈责任感与崇尚自由、乐观;文章就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比较,以及所体现的民族精神进行粗浅的探讨。

写一篇克诺洛斯的统治下吧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起源地,而她的神话又伴随着希腊这个民族一步步进入文明时代,如果说爱琴海是希腊文明的摇篮,希腊神话就是摇篮上的吊灯,照亮她,伴她成长。 其实神话本身既是一种原始的口口相传的文学,又是其他文学作品吸取养料的源泉。人们,尤其是巫祝,瞽师 或乐工的口耳相传,对保存古代神话起很大的作用。然而,古代的文学家们起的作用更大。荷马记述古代小亚细亚阿凯亚人(Achaean;即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昂城的<<伊利亚特>>(Iliad)和描写希腊军返航途中种种奇遇的<<奥德修斯>>两部史诗包括了绝大部分的希腊神话。赫西奥德(Hesiod)的<<神谱>>( Theogony)收集了希腊神话中最重要的天地创造,诸神世系、亲族关系等方面的故事,是现存有关希腊神话的早期资料。其他诗人如萨福(Sappho)歌颂阿佛洛狄忒的抒情长诗,品达罗斯(Pindarus)的竞技胜利者颂等也保存了不少的神话。遐迩闻名的希腊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和欧里庇得斯(Euripides) 流传下来的三十四部悲剧中有三十三部是以神话为题材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 tus)的<<历史>>收集了许多的希腊神话,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的喜剧中也保存许多神话材料。 古代希腊神话更富有意义的是近现代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移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诗人文学家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仅以英国文学为例,莎士比亚曾运用希腊神话作题材写了悲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Troilus and Cresida)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弥尔顿(Milton)的<<科玛斯>>(Comus)诗篇不长,却提到了三十多个希腊神话人物与故事。十九世纪英美浪漫主义诗人对绚丽多彩的希腊罗马神话更是赞口不绝。美国大诗人惠特曼言简意赅地说:〃神话真是伟大〃。英国诗人济慈(Keats)写了一首真挚感人的十四行诗描绘他初读荷马史诗时的激动心情: 〃......我像在观察星象的运行,突然瞥见一颗新星出现, 或如克太兹尽力长大眼睛, 望见了太平--而他的同行伙伴 都面面相觑,现出惊惶神情, 不敢吭声,在达连高峰之巅。〃 浪漫主义诗人深受希腊神话的影响,喜欢运用神话材料写诗。雪莱(Shelley)的<<阿波罗颂>>、<<潘之歌>>,济慈的<<致普绪刻>>至今仍是脍灸人口的歌颂神话人物的美丽诗歌。然而,诗人引用神话典故,往往不仅仅是为了神话本身的瑰丽,而是借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他们往往借景抒情,取譬言志,抒发忧愤,针砭时弊。济慈以凡人恩底弥翁和月亮女神恋爱故事为题材的<<恩底弥翁>>(Endymion)表达他对至善至美的爱情与幸福的追求。雪莱的<<阿多尼斯>>(Adonais)借维纳斯的情人阿多尼斯为野猪残杀的神话表达他对济慈的悼念。希腊神话所描述的古人不屈服於命运的顽强意志,以及神和英雄们以超人的力量和大自然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激动了浪漫主义诗人,启发了他们的遐想;浪漫诗人的诗歌又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的生命。雪莱、拜伦(Byron)、朗费罗()等诗人都曾作诗讴歌为人类偷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在拜伦笔下,普罗米修斯确实凛凛有生气,成为反抗压迫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力量的化身。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塑造了这位不屈的斗士的新形象,全剧情绪振奋,调子昂扬,色彩鲜明,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不只是文学,在艺术方面,希腊神话入画的故事不胜枚举。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拉斐尔(Raphael)、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等大师运用神话主题作的画已经成为不朽巨作和人类文化的 宝贵财富。在心理学方面,弗洛伊德借用误犯杀父娶母罪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创造了 俄狄浦斯情结 (Oedipus complex)一词,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在文艺理论方面,二十世纪中叶涌现出一批以诺思罗普 弗赖伊(Northrope Frye)为首的文艺理论家,认为一切文学类型以及所有作品的每个情节布局,包括表面看来极其复杂和十分真实的作品,无不重复某些神话原型人物和神话的基本公式。希腊神话还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有些词汇,如chaotic(混乱的)、hypnotic(催眠的)、martial(军事的)、tantalize(逗弄)等,追根溯源,都来自希腊神话。希腊神话在西方社会流传极广,影响深远,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连科技发展计划的命名都有取诸神话故事的,如我们常听说的 三叉戟飞机 、 阿波罗计划 、 波塞冬号潜水艇 等等。有些神话中的人名、地名和典故早已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妇孺皆知的常用语了,例如, 特洛伊的木马 (the Trojan Horse)、 潘多拉的盒子 (Pandora's Box), 不和的苹果”(Apple of Discord), 阿喀琉斯的脚跟 (Archilles' Heel)等等。既然希腊罗马神话对欧美文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对欧美社会生活有如此深远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罗马人仰慕希腊文化,古希腊文明没落的时候正式罗马崛起的时候,罗马人几乎全盘接受了希腊的众神,只是在性格上有些不同(因为罗马和希腊两个民族的性格的不同造成的)。希腊的神话也就由着这个大一统的古代大帝国罗马传到了西方的各地,并深刻的影响了西方以及世界的文化 题外话:最近写毕业论文刚写完,竟然意犹未尽......有查资料有自己的感想。拙作一篇希望喜欢

古希腊戏剧作品研究论文怎么写

写一篇克诺洛斯的统治下吧

因为大爷大爹大叔大哥大大们能说

1、古希腊文学形象的层次则可区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作品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 2、古希腊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很多的哲学家,数学家以及很多著名的学者,给人类创造了无数的文明,还有一点是他们拥有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知道的古希腊神话。3、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发源地,沃土,和武库。没有希腊文化,就不会有后来的西方文化的繁荣。特别是宗教,文学等的在世界的影响,以致经济的发展。就像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一样,它是西方人们的精神始源。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戏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舞台上的哲学家”欧里庇得斯。1.埃斯库罗斯 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形成时期,参加过希波战争。代表作品《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神话。�6�1《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中的普罗米修斯是反抗暴君的具有民主精神的英雄形象,为了人类的幸福他宁愿忍受一切苦难。马克思赞誉他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6�1马克思说,希腊众神在《普罗米修斯》中“悲剧似的接受了一次致命伤”。�6�1(《普罗米修斯》是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三部悲剧组成的三联剧,后两部没有流传下来。)2.索福克勒斯 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的全盛时期,代表作品《俄底浦斯王》取材于神话。�6�1《俄底浦斯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表现了人和命运的抗争。�6�1《俄底浦斯王》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了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亚里士多德认为《俄底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莱辛称赞它是最完美的悲剧。3.欧里庇得斯 与索福克勒斯一样生活在雅典民主制国家的全盛时期,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写实手法 和 心理刻画,是“问题剧”的创始者,主要作品《特洛亚妇女》和《美狄亚》。�6�1《美狄亚》最早为妇女鸣不平,故事取材于神话。(表现事在人为)

关于古希腊的论文题目

法厄同驾太阳车的故事 : 日神的儿子法厄同纠缠他的父亲,要求驾着日神的飞马在空中驰聘一天。慈爱的父亲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你的要求太过份了,你的力气和年纪都办不到,它的名字叫作「灾难」。但是法厄同不听他的话,还是提出原来的要求。无奈的父亲只好引他到乌尔冈所造的高大的车辇前面。 年轻的法厄登上了轻车,兴高采烈地握住缰绳。日神的四匹快马感到车辇的载重和往常不同,就乱奔起来,离开了原来的轨道。发愁的法厄同从天顶往下看,脸色发白,两膝发软,后悔不该驾他父亲的马。太阳车一直向前冲去,就像风中的船,船上的舵手把不住舵,索性放了手,让神去摆布。 最后轴脱辐散,破车的残躯断片散落一地。法厄同,火焰烧着了他的赤金色的头发,头朝下栽下去,拖着一条长尾巴在空中陨落。远离故乡,在天的另一边的厄里达诺斯河收容了他,洗净了他余烟未息的脸。 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潘多拉是古希腊的一位公主,诸神因妒忌她底美貌,送给她一个神秘底合资,叮嘱她千万别打开那个盒子。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终于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打开了盒盖,于是,盒内的疾病、痛苦、疯狂等不幸趁机飞出来,传播到了人间。幸亏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时叫她关闭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药:希望。 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传说,Daphne(达芙妮)(月桂女神)是位非常貌美的女神,当年曾与宙斯的大儿子阿波罗互相爱慕。终于,有一天阿波罗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对月桂女神的爱恋,对她展开的追求。可是因为阿波罗自己是太阳神,身体聚集了大量的热能,使得月桂难以忍受,一旦靠近就有灼伤皮肤的危险。所以每次阿波罗追月桂,她就会躲。就这样,一追一躲,可这样毕竟不是办法,终于月桂无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她的父亲因不忍女儿遭受如此痛苦,就将大地劈裂了一条大缝。月桂纵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树从裂缝中长出。自此,这棵树就叫做月桂树。而阿波罗并不知道缘由,认为月桂宁可变成大树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自己太热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树。阿波罗发誓要永远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太阳黑子,在太阳神心中留下的永远的遮蔽,他为月桂留下的遮蔽.... 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 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时,忘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于是有了金苹果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长大后奉父命去希腊接姑妈,与海伦一见钟情,抢走了海伦,导致了特洛伊战争(10年),众神各助一方,爱神阿弗洛蒂特助特洛伊,赫拉和雅典娜助希腊,人神混战。 西绪福斯的故事 诸神为了惩罚有通奸嫌疑的西绪福斯,让他不停地推石头上山,而巨石则因自身重量一次次滚下山去,就这样循环不断。然而这个担着罪名的大汉却从徒劳的工作中觅得了快意:“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

、神人同形与人兽同体在对神和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东方的中国和西方的希腊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是神人同形同性的,而中国神话的神则多半是半人半兽形的。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人的形态、人的性格、人的情感。古希腊人是按照人的形象创造神的。他们把神和英雄看作是最美丽、最健壮、最聪明和最有力量的人。无论是在赫希俄德的《神谱》和荷马的《伊利亚特》,还是后来悲剧作家的作品中,希腊诸神,尤其是主要的神祗,已经历了相当彻底的“人化”。神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吃喝、恋爱、生育等生活需要,品性有的正直、勇敢,有的奸诈、胆怯。奥林匹斯诸神,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是人性戏剧化的表现。比如战神阿瑞斯与爱神阿芙洛狄忒私通,被爱神的丈夫火神赫维斯托斯发觉,于是把他们围在一张网里,送到众神那里,引得他们哄堂大笑。而后爱神阿芙洛狄特又爱上了美少年阿多尼斯,这本非少年的罪过,但是爱神的情人阿瑞斯却大为嫉妒,用法力使野猪咬死了少年。后来诸神怜悯少年的不幸,让他每年复活6个月,与爱神团聚。反映出希腊神话是从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人的欲望、爱憎出发去想象,并借这些想象以解释自然,因而具有特别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更加亲切动人。中国神话则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其诸神大多是半人半兽形状。有人统计《山海经》所出现的四百五十多个神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4。如河神“冰夷”,水神“天吴”,海神“禹京”和“禹 ”,沙漠神“长乘”等,都是人面兽身,人面鸟尾或人头蛇躯。另外,教人播种五谷,为民尝百草而丧生的炎帝神农也是牛头人身;和黄帝打仗的蚩尤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而伏羲、女娲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尽管不同于宙斯与赫拉的主神身份,至少也近于人类的始祖。这两位与人类关系极密的尊神,到了文明已高度发展的东汉末年,依然保持着半动物化形象:他们腰身以上通为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为蛇躯或鳄龙躯干。2、神本与人本希腊神话是以神为本的,而中国神话是以人为本的。在希腊神话中,神是整个庞大思想体系的中心,一切都围绕神展开、运转。在古希腊人们眼中,神主宰万物,即使连风雨雷电、日月运行、昼夜交替、四季循环这些不可抗拒现象也是由神操纵。神是无所不能,无处不在,长生不死的,即宇宙存在,神便存在。因此,神左右人们的生活,甚至主宰人们的感情世界。人类不过是用细绳牵在他们手中的木偶。人间的悲欢离合、事态机缘巧做不过是他们上演的一出出木偶戏。如:宙斯手中的天平和他门前分别盛着幸福与灾祸的两只坛子,天平的倒向决定着人的生死,那些只从灾祸坛里分得一点的人“任凭他走遍大地,到处都是忧愁攻心。”⑥俄底修斯的“胜利”不过是“听天安命,默默感谢神祗”⑦的人类和神之间达成的妥协。总之,神是独立的,他们主宰一切,控制着一切,不为人的意志和需要所左右。而中国神话则不同,人类的意志和精神力量是占主导地位的。宇宙上的万物皆为人而存,连神都是为人类服务的。盘古为人类开了天地,又在其间支撑了一万八千年,等天地构成牢固以后,便颓然倒下,躯体化作人间万物。女娲造人,又补天排洪,斩除恶龙猛兽,使人间变成无忧无虑的乐园。伏羲为人类发明了记事符号八卦;炎帝教人播种五谷,辨别药草;黄帝教人类盖房取暖……人类的种种方便,这些神灵们都考虑到了,也都替人类做了。他们修身养心,立人立已,既不好色,也不好战,不是万能,也不是万劫不死的。炎帝在给百姓除病疗伤时,尝断肠草而死;颛顼死后身体变为鱼形……神不是摆布、统治人类、凌架于人类之上的,而是与人和谐相处,且为人类服务造福的。3、清晰与模糊希腊有一个以主神宙斯为核心的清晰神际关系网--奥林匹斯神系,这一神系有十二个主要神祗和无数中小神祗,几乎所有的著名神祗都与宙斯有血缘关系,如希腊雅典城邦守护神、战神、智慧女神雅典娜,神话中说她是宙斯的第一个妻子所生的女儿;日神阿波罗是宙斯的第六位妻子所生的儿子等。宙斯一生有七位正式妻子,与每一位妻子都有后代,这些后代都是希腊神话中的重要神祗。如时序女神,是宙斯与第二位妻子所生;珀尔塞福涅是宙斯与第三位妻子所生,九个文艺女神缪斯是宙斯与第四位妻子所生等。希腊神话通过这种婚姻关系和血缘繁衍关系,将众多的、彼此本无什么联系的神都纠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以宙斯为核心的庞大的神的谱系。中国神话中神们的世系不完整,尤其是神之间跨越区域的联系比较少,不能抽绎出一个明确的诸神世系。中国神话中能充当“主神”的至少有三位:(1)是伏羲,(2)是黄帝,(3)是帝俊。⑧但与伏羲相联系的只有女娲,只是一个“光杆”和“绝后”的“主神”⑨;对皇帝的记载不多,显不出他的特别重要的身份;《山海经》中所说帝俊之后人,在别处也见到,却是属于别人的子孙了。⑩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一个能获得宙斯在古希腊神话中那样的地位 ,成为联系众神或神族的纽带。4、世俗与崇高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满身人间烟火味的形象: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更严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讲原则,充满嫉妒和个人爱好;神后赫拉,本是众神的表率和人间的神母,但她却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残酷和无神格的蠢事来,没有丝毫让人类敬重的地方。主神如此,他们手下的众神也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品性。如,阿波罗因同玛耳绪比赛吹笛子而失败,便残酷地剥了玛耳绪的皮,并把它挂在树上;又如月神与阿波罗兄妹,因尼俄泊嘲笑了他们的母亲提坦巨人勒托只生下一子一女,并禁止忒拜妇女向勒托献祭,他们便射杀了尼俄泊众多的儿女。可见,在希腊神话中,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却是相同的。当神们脱掉神的外衣之后,个个就都成了世俗的凡人。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圣洁的。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的,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5、崇力与尚德希腊神话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经济的、力量的、技术的聚合力。希腊是城邦制文明,而其城邦起源的典型是:先出现一个军事要塞,然后围绕要塞,渐渐出现并形成了市场,最后二者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城市,这个城市既是军事重镇,又是经济中心,但不论是军事性的还是经济性的中心,其目标都在于追求物质力量,而这些只有通过技术才能有效获得,可见“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城邦文化强调从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战胜其他城邦,得以生存和繁荣。因而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崇尚的是透露着强烈的非伦理倾向的奥林匹斯诸神们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所赞美的是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有“力”者。这种注重个性、力量至上的精神,在希腊完整、清晰的神界故事幻想图景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自由表现。而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礼仪的、伦理道德的聚合力。这种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当周人取代殷人统治中原地区的时候,他们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周人的“殪商”的战争是否正义,周人新的统治秩序是否合理的根本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统治者对殷商原由的宗教进行了改革,强调“以德配天”,将血统继承让位于道德继承。这样在古代中国的社会意识里,值得崇拜的不是“力”,而是“力”所体现的道德性质。“知识就是力量”无形中就让位于“道德就是力量”。因而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确切地说是经过史官文化浸染过的中国神话中,提倡的是三皇五帝式救苦救难、律已甚严的高尚“圣德者”作为以文化向心力为纽带的庞大稳定政治实体的统治者,以礼仪、道德和仁义来治理国家、团结人民。这种注重和谐的、伦理至上的精神,在中国神话中得到了最为充分、十分自然的表现。

法厄同驾太阳车的故事 : 日神的儿子法厄同纠缠他的父亲,要求驾着日神的飞马在空中驰聘一天。慈爱的父亲谆谆告诫他的儿子:你的要求太过份了,你的力气和年纪都办不到,它的名字叫作「灾难」。但是法厄同不听他的话,还是提出原来的要求。无奈的父亲只好引他到乌尔冈所造的高大的车辇前面。 年轻的法厄登上了轻车,兴高采烈地握住缰绳。日神的四匹快马感到车辇的载重和往常不同,就乱奔起来,离开了原来的轨道。发愁的法厄同从天顶往下看,脸色发白,两膝发软,后悔不该驾他父亲的马。太阳车一直向前冲去,就像风中的船,船上的舵手把不住舵,索性放了手,让神去摆布。 最后轴脱辐散,破车的残躯断片散落一地。法厄同,火焰烧着了他的赤金色的头发,头朝下栽下去,拖着一条长尾巴在空中陨落。远离故乡,在天的另一边的厄里达诺斯河收容了他,洗净了他余烟未息的脸。 潘多拉的盒子的故事 潘多拉是古希腊的一位公主,诸神因妒忌她底美貌,送给她一个神秘底合资,叮嘱她千万别打开那个盒子。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终于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打开了盒盖,于是,盒内的疾病、痛苦、疯狂等不幸趁机飞出来,传播到了人间。幸亏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时叫她关闭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药:希望。 阿波罗的爱情故事 传说,Daphne(达芙妮)(月桂女神)是位非常貌美的女神,当年曾与宙斯的大儿子阿波罗互相爱慕。终于,有一天阿波罗终于按耐不住自己对月桂女神的爱恋,对她展开的追求。可是因为阿波罗自己是太阳神,身体聚集了大量的热能,使得月桂难以忍受,一旦靠近就有灼伤皮肤的危险。所以每次阿波罗追月桂,她就会躲。就这样,一追一躲,可这样毕竟不是办法,终于月桂无法忍受了,她大喊救命。她的父亲因不忍女儿遭受如此痛苦,就将大地劈裂了一条大缝。月桂纵身一跳,化成了一棵大树从裂缝中长出。自此,这棵树就叫做月桂树。而阿波罗并不知道缘由,认为月桂宁可变成大树也不愿和他在一起。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原来是因为自己太热了才使得月桂化作一棵大树。阿波罗发誓要永远为月桂留下一片遮蔽。那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太阳黑子,在太阳神心中留下的永远的遮蔽,他为月桂留下的遮蔽.... 不和的金苹果的故事 阿喀琉斯的父母结婚时,忘了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于是有了金苹果的故事。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长大后奉父命去希腊接姑妈,与海伦一见钟情,抢走了海伦,导致了特洛伊战争(10年),众神各助一方,爱神阿弗洛蒂特助特洛伊,赫拉和雅典娜助希腊,人神混战。 西绪福斯的故事 诸神为了惩罚有通奸嫌疑的西绪福斯,让他不停地推石头上山,而巨石则因自身重量一次次滚下山去,就这样循环不断。然而这个担着罪名的大汉却从徒劳的工作中觅得了快意:“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 安泰俄斯的故事 安泰俄斯是海神波塞冬和地母该亚所生的儿子。凡经过利比亚的过路人,都必须跟他格 斗。可是,在格斗的时候,安泰俄斯只要不离开大地,就能从大地母亲的身上汲取力量。赫 拉克勒斯把他打倒三次,终于发现他恢复力量的秘密。于是他用强有力的手臂把安泰俄斯举 在空中,然后将他拤死。 国王安菲特律翁从盲人占卜者的口中知道儿子天赋极高,他决心让儿子享受配做一个英雄的教育。他聘请了各地英雄给年轻的赫拉克勒斯传授种种本领。他亲自教他驾驶战车的本领;俄卡利亚国王欧律托斯教他拉弓射箭;哈耳珀律库斯教他角斗和拳击;刻莫尔库斯教他弹琴唱歌。宙斯的双生子之一卡斯托耳教他全副武装地在野外作战;阿波罗的儿子,白发苍苍的里诺斯教他读书识字。赫拉克勒斯显示了学习的天赋和才能。可是他不能忍受折磨,而年老的里诺斯又是一个缺乏耐心的教师。有一次,他无端责打赫拉克勒斯。赫拉克勒斯顺手抓起他的竖琴,朝老师头上扔去,他即刻倒地身亡。赫拉克勒斯十分后悔,但他仍被传到法庭。为人正直而又知识渊博的法官拉达曼提斯宣布他无罪。法官颁布了一条新法,即由于自卫而打死人者无罪。可是安菲特律翁担心力大无穷的儿子以后还会犯下类似的罪过,所以把他送到乡下去放牛。赫拉克勒斯在这里过了一年又一年,长得又高又强壮。他身高一丈多,双眼炯炯有神,犹如闪烁的炭火。他善骑会射,射箭或投枪都能百发百中。当他18岁时,已长成希腊最英俊、最强壮的男子汉。他面临着命运的挑战,现在是看看他一身武艺和力量是用来造福还是作恶的时候了。 赫拉克勒斯离开了牧人和牛群,来到一块寂静的地方,思考他的人生道路到底该怎样选择。突然,他看到两位高贵的妇女迎面走来。一位女子仪态万千,高贵而纯洁,目光谦和,举止有礼,穿一身洁白的长袍。另一位雍容华贵,雪白的肌肤抹了香粉和香水,姿态端正,使她显得比实际的要高一些。她的目光直视前方,衣服穿得得体,显出无限魅力。她自我欣赏一番,又顾盼自如,看看有没有人在仰慕地打量她。当她们走近时,后一位女子抢前几步,赶在第一位女子前面,朝着英俊的赫拉克勒斯走过来,打着招呼说:“赫拉克勒斯,我看得出,你还在犹豫不决,不知选择怎样的生活道路。如果你选我做你的女友,那么我可以领你走上一条最舒适的生活道路。到那里,你可以享尽生活乐趣,一生没有烦恼和不平;你不用参加任何战争,不用操心买卖的事,只是享用美酒和佳肴,你睡在温暖柔软的床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可以尽情享用别人的劳动果实,享不尽荣华富贵,因为我给予我的朋友享用一切的权利。” 赫拉克勒斯听了这诱人的话语,诧异地问她:“美丽的女子,你究竟叫什么名字?” “我的朋友们称我为幸福女神。”她回答说,“而那些想贬低我的人则叫我是轻佻女郎。” 正在这时,另一位女子也来到前面。“我到这里来找你,亲爱的赫拉克勒斯。”她说,“我认识你的父亲,知道你的天赋和你所受的教育,这一切都给我一种希望,如果你选择我指引给你的路,那么你将成就世上的一切善事和大事。可是我不能保证你享受荣华富贵。我只是愿意告诉你,天上的神只是多么喜欢你。但是,一切收获都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你如果希望神只保护你,那么你首先应该敬奉他们;你要得到朋友们的爱戴,那么就该为你的朋友做好事;你要国家尊重你,你就应该为它服务;你要全希腊推崇你的美德,那么你就应该为全希腊谋幸福;有播种才有收获,你想赢得战争,就得学会战争的艺术;你要保持矫健的体魄,就应该通过艰苦的劳动使它强健。” 轻浮的女子突然打断了她的话。“你看,亲爱的赫拉克勒斯,”她说,“你要走多么漫长而崎岖的道路,才能到达她所说的目标。而我却以最舒服的方式引导你走向幸福。”“你是个说谎的女人,”美德女子对她说,“你没有一点美的东西。你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因为你还没有走到它们面前,就心满意足了。你不饥而食,不渴而饮,任何柔软而温暖的床都不能使你满足。你让你的朋友们通宵畅饮,白天酣睡,多少美好时光白白流失。他们在年轻时花天酒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在年老时,愧对过去的时间。而你呢?虽然你是不朽的,然而却遭到诸神的唾弃,为善良的世人所不齿。你从未听到过赞扬,从未做过一件好事。——相反,我却受到诸神和一切善良人的欢迎。艺术家们视我为使者,父母亲视我为忠诚的保护者,仆人们视我为仁慈的帮助者。我是和平事业的支持者,在战争中是可靠的盟友,是友情忠诚的伙伴。饮食,睡眠对我的朋友比对懒散者更重要。年轻人为受到老人们的夸奖而高兴,老人为受到年轻人的尊重而快乐。他们回忆起从前的行为感到满意,他们对于现在的作为感到高兴。我使人们相敬如宾,让他们受到神只的保佑,受到朋友的爱护,受到国家的推崇,当末日来临的时候,他们不会默默地毫无光彩地走进坟墓,而他们的荣耀仍留人间,受到后世的仰慕。啊,赫拉克勒斯,如果你选择这样的生活道路,你会感到真正的幸福。” 两位女子说完话,顿时消失了,赫拉克勒斯独自一人留在原地,他决心选择“美德”的路。不久,他找到了行善做好事的机会。众所周知,那时,希腊丛林密布,沼泽遍野,到处是凶恶的猛狮、公猪以及其他作恶的野兽。因此,清除这些孽障,把希腊从这类危害人的野兽中解放出来,乃是古代英雄们的伟大目标之一。

说实话,这部影片并不适合作为分析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首先,这是一部根据漫画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强调美国式的英雄主义。其次,影片并没有交待一个非常明确的剧情。仅仅是将一个历史故事用强烈的视觉效果呈现出来而已。再者,妖魔化波斯的形象,背后有着现实的意识形态。看看现在的伊朗。简而言之,这部影片不过是古希腊外衣之下的好莱坞式政治宣传。如果你想对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有所了解,建议你去读读维尔南的著作。如果你想写一篇有关《斯巴达300勇士》的影评,建议你从别的角度入手,而不是“古希腊人”的精神世界。PS:古希腊没有明确的法典。只有相关的法律铭文。

古希腊悲剧论文的开题报告

中西小说比较研究(一) 中西小说的结构艺术之比较1、中西小说艺术结构上的三点区别一是中国小说往往注重结尾,并且首尾相应,结构完整;而西方小说特别注重开端,并且是片断式的。唐传奇《李娃传》有头有尾,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开头:“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略其名氏不书,时望甚崇,家徒甚殷。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结尾:“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娃封汪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婚姻皆甲门,内外隆胜,莫之与京。”中国小说往往特别注重结尾。《三国演义》、《水浒传》和《儒林外史》,其结尾都是诗词,并且很有深意。《三国演义》之“白发鱼樵”,《水浒传》之“书林隐处”,《儒林外史》之“四大奇人”。而西方小说如《呼啸山庄》之荒原与忧郁主人、《傲慢与偏见》之青年男子出现在五个待嫁之女的母亲面前,其开头都非常讲究。西方小说从总体结构上来说,往往是一种横截面式的、片断式的。像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许多短篇小说。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它们往往都没有什么整体上的、完整的艺术结构,即不太注重艺术结构本身。二是中国小说往往是单线式的发展线索,即便是双线,也是交待清楚、层次分明的,是一种标准的线性结构;西方小说往往是多条线索同时发展,并且错综复杂地交织下去;一条线索的情况也有,但多数小说特别长篇小说,往往是复线性的,并且是相互交织,形成一种蛛网式的密集结构。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体式是章回体,其发展层次清楚,脉胳分明。在另一线索开始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接下此事不说,且说”、“此事后话不提,如今且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样的话语来进行表达。它往往将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通过结构交待得非常清楚明白。短篇小说如蒲松龄《促织》是如此。长篇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也是如此。通过统计,曹雪芹共写了80回,一共是15年的时间;《西游记》写了14年零8天,共5048天,时间线索,相当清楚。《三国演义》,所表现的社会生活虽然十分广阔,历史画面也十分宏大,其艺术结构却并不复杂;几个主要人物的几个故事。而西方小说特别是那些长篇小说,往往描写辽阔的时代生活画卷,众多的人物同时活跃在舞台上,故事情节非常复杂,多条线索同时展开。茅盾说他特别喜欢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两位作家的长篇作品,说那种多重复式的结构、辽阔的时代生活画卷、众多的人物形象引人关注,这两位作家的许多作品,往往就是一种多重式的结构线索。三是中国小说往往有一种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艺术格局。长篇小说中往往也有许多小故事,小故事里还有小故事。西方小说则是以意识的流动为主线,在时序上有倒错、插叙与交叉叙述的特点。西方小说往往不以讲述故事见长,而以是以对人物的心理刻划与自然风景描写为主,注重人物心理与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中,按“武十回”、“宋十回”的框架,并且这两个十回是可以另取一个书名,独立成书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也有许多章节如“红楼二尤”、“小红赠帕”之类可以单独成篇。“刘姥姥进大观园”,往往被独立地选入语文教材。有的长篇其实就是短篇的集合,如《聊斋志异》等,则更是如此,即每一篇小说都是独立的,但合起来却是一个整体。西方小说往往在时序上有倒叙、插叙和交叉叙述,有的小说在时间上的先后不是很明显。没有明显的过渡,因此许多时候不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谁在先谁在后不明白。莫泊桑短篇《项链》,特别是乔伊斯的长篇《尤利西斯》、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等所谓现代主义小说或新小说,往往更是如此。2、原因分析一是中国早期小说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西方小说则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佛教教义往往将宇宙看作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天地往往就是一个车轮式的运转。因此,中国小说往往既重开端也重结尾,将前世、今生和来世都交待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结构,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基督教教义往往认为诸神创造天地,耶酥由受难与复活再到最后的审判,说明了世界的发展是曲折复杂的。所以西方小说结构更加复杂、多条线索同时发展。西方小说也与西方人类精神历史的过去(原罪)、现在(忏悔)和未来(复活)的直线时间观念有关。所以在结构上,心理时间往往代替自然时间,往往以人物的意识之流动为主线进行故事的讲述。二是中国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性有关,西方小说与西方传统的审美特点有关。中国历代的绘画艺术往往是以山水长卷为主,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往往也是园林式的结构。如张大千先生的山水长卷;苏州的园林、扬州瘦西湖、北京的故宫等。它们往往都有方方正正、大中套小的格局。西方小说则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审美特点有关。像唐宁街、罗浮宫、罗马教堂等,往往简洁、突起,虽也有对称之美,却富于变化。西方的艺术往往有一种特别的韵致,让人感到西方人的机智过人与超人想象。三是中国小说源于史传叙事,同时与民间说话艺术有直接关联,而西方小说与庞大而复杂的神话传统有关。所谓“史”即《史记》,所谓“传”即《左传》。《史记》往往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对事件发展线索的勾勒;《左传》则往往注重对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描述,同时也不忘在行文中或文末评点人物。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重要起源是东汉末年开始的对于佛经故事的讲唱,这就是中国民间的说话艺术,后来发展为宋元话本小说。这种口头表达的艺术,当然讲究情节发展的清晰,讲究大故事中再讲小故事。所谓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析解”就由此而来。希腊神话有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并且人神共体,既有人的情欲也有神的形体,与中国的神话不是一样的。中国神话是不发达的,不仅数量少,有的人认为中国神话处于一种相当低级的阶段,没有什么体系。其实正如孔子所说的,中国人“不语怪力乱神”,神话在很早的时候就为历史所淹没。因此,这种不同的神话传统也直接影响到小说的艺术结构,中国简略,西方复杂。当然所谓小说的艺术结构,也应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比如有“情节结构”、“性格结构”、“心理结构”、“交叉结构”。要特别注意一点: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以后的小说往往淡化三种要素;中国在四十年代以后在小说创作中也有所不同,中西小说艺术也就产生了一种趋同的倾向。中西小说艺术结构对照研究,不能绝对化,要考虑到中西小说各自的情况的复杂性。(二) 中西小说的人物艺术之比较1、 中西小说在人物艺术上的三个区别一是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对话,而西方小说则注重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其心理与情感。如《红楼梦》中的许多回,就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像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对话,王熙凤与老太太之间的对话,刘姥姥与姑娘们之间的对话。二是中国小说注重以人物的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西方则有相当细致的心理刻画。如《水浒传》中描写武松在面临一只老虎的时候,那种内心的恐惧,是以“化作冷汗出了”的方式来表现;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张飞与关羽的行动描写,真有一点动画片的意味。美国人拍的《花木兰》中,大军在后面追赶花木兰,大雪崩溃,人物的行动胜过了人物的语言。中国古典小说往往多写人物怎么样,少写人物为什么。话本小说往往用“心中想到”、“心中悲苦”、“十分怨恨”来简单地交待人物激烈的或绵长的情思。中国古典小说往往以此来表达人物深藏着的内心世界,不像西方小说往往进行直接的心理描写,并且是全知全能的、全方位的呈现出来。西方小说则比较重视以人物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与情感。像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陀斯妥也夫斯基《白痴》等,往往都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的,都有很直接的、很动人的心理倾诉。西方小说注重对人物进行直接的心理刻画。17世纪法国小说《克里芙王妃》被认为是西方“心理小说之祖”;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小说家斯泰恩,则认为小说本来就是要注重以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的。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特别注重对人物的内心情感作细致的描写。巴尔扎克竭力描写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过程;托尔斯泰始终注意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变化,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感情的交织、更涉及思想情绪的瞬息变化。并且往往通过人物复杂的内心冲突来反映社会的冲突。陀氏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并且还要拷问出藏在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其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与心理刻画,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十分杰出的。陀氏小说之所以在世界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我认为主要源自于此种特点。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常用的“意识流”、“内心 独白”、“心理象征”、“心理时空错位”等艺术技法,都是在西方小说重视心理描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之艺术特点并不是无缘无故的,20世纪后期中国之现代主义小说也是来自于西方,中国自己少有心理艺术的传统。三是中国小说往往注重以诗词来议论人物与创造人物所生存在的环境。西方小说中则很少有诗词的形式,即使有,与人物形象也没有多少关系。如哈代长篇小说中偶尔出现有民谣,其不是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而只是对社会风情的表达。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许多诗词,都是对人物性格的高度概括。《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结尾词:“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西方小说有着深厚的意识流的传统。像乔伊斯《尤利西斯》、卡夫卡《变形记》、伍尔夫的小说等,都是如此。西方小说中少有对人物的概括,往往以那个人物的意识流动,进行直接呈现。西方人往往注重过程,而中国人往往注重结果,中国人对于一件事、一个人往往也有清楚了解的愿望。不过,中西早期小说都有只重情节与行动而不重人物的倾向。罗马时代的小说家阿普琉斯是“西方小说之父”,他的《金驴记》就是以故事为主的。14世纪薄加丘的《十日谈》,仍以故事情节的优长取胜。拉伯雷的《巨人传》,也以无奇不有的情节取胜,人们喜欢读,主要因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中国早期的“志人”与“志怪”小说,一般分成两大类:以“记”为名的如王度的《古镜记》,重在叙述故事情节的奇诡与怪诞。而以“传”为名的,如沈既济的《任氏传》,在重故事情节叙述的同时,也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2、原因探析一是中国有只重群体不重个体的传统,中国小说善于写群体的行动,西方小说善于写个体的行动。中国自从上古时候开始,建立了以家庭为基础、以家族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当时有许多诸侯国,就从来没有过个人主义的传统,认为个人要服从于国家与民族,个人没有单独存在的必要。 在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都不能说“我”,只能说“兄弟”今天如何如何。而西方是一个个人至上的社会,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个体的价值是得到尊重的。在个人与集体的观念上,中国与西方几乎是相反的。这就直接影响到小说中对于个人与集体的表现。中国古典小说中个性特别鲜明的人物,不是太多,即使像四大小说名著也是如此。二是在中国的小说观念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能够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意识,而只是强调作为实录所依托的事件;而西方小说观念中则比较早就有人的地位。中国传统的小说白描手法,与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注重以人物的神态与行动表现性格有关。 西方的小说,有一个从“神话”到“史诗”再到“传奇”再到“小说”的历史发展过程,历代的小说家们都由注重神仙到注重英雄,再到注重现实社会中的人物。西方有一个人文主义的传统,对于人的赞美,就像莎士比亚借自己笔下的哈姆雷特之口所说的:“人呵,你是一件多少了不起的杰作”。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时即注重人,后来则以人为社会的中心,神终于让位于人。古希腊悲剧《普罗米修斯》中只有一个人,即“伊娥”。那么,小说中因此就存在着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当然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如此的。三是中国的传统小说观念,是由东汉的桓谭和班固所确立的,是以事件为中心;而西方小说则以人的性格和人的精神表达为中心。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也。”清末的梁启超,才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必先兴一国之小说”的现代小说观念。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也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也刍于狂夫之议也。(上海古籍,1998,2)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传”的影响,因而往往以事件为中心,不以人为中心。尼采和弗洛伊德所创立的“超人”学说、“精神分析”学说,对西方的现代小说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没有这样的哲学传统,往往反对超人的存在。自王阳明的“心学”兴起之前,中国人不太注重人的情感与内心世界的独立性,要求人们要服从于社会政治的正统与传统文化的文宗。四是中国小说有一种伦理化的品格,西方小说有一种狂欢化的品格。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伦理化的社会,讲究“仁义道德”、“克己复礼”、“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讲“君子”和“小人”。这深刻地影响到了古典小说的主题。《三国演义》就是讲“仁”与“义”,《水浒传》就是讲“忠”与“奸”,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人物的品质。而西方小说有“狂欢化”的传统,它是由拉伯雷的《巨人传》和塞万提斯《堂诘诃德》所建立起来的。特点是:注重平等的对话与个人的独立意志,注重将庄严的事物世俗化。这对于小说人物也有直接的影响,并直接体现在小说作品之中。中西小说比较题目太大,能够进行比较研究的对象,也许是所有文体中最多的,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来进行讲解,目的在于给出一种方式;平行的比较往往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一种小说都只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生存,离开了其文化与审美环境是很难说明什么问题的,因此不能绝对化。

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不同的命运观具体如下:

(1)埃斯库罗斯继承了荷马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命运观,深化了古希腊文学一再强调的命运主题。他认为命运支配一切,人受到灭顶之灾是不可抗拒的,神要让一个人遭难,总会让他忘乎所以;但他也看到,谨慎行为或许可以使人消除灾难。例如,他笔下的波斯国王塞耳克塞斯骄横跋扈,最终兵败疆场;阿伽门农狂妄自大,却为妻子所杀。

(2)在索福克勒斯那里,命运被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总在主人翁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虽然命运不可抗拒,神秘叵测,但是人可以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俄底浦斯王在和邪恶命运搏斗中遭遇到不可避免的毁灭,但他执著地抗拒命运、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更多地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精神的高涨。

(3)欧里庇得斯受到怀疑哲学的影响,将人性的缺点或邪恶跟命运的转变联系在一起,使其笔下人物在命运面前呈现出对自我命运发展的主体力量,例如美狄亚命运的转变源自伊阿宋的背叛,而美狄亚的报复则主动干预了自己命运的进一步发展。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基本概况

三大悲剧作家及其作品由幻想到现实的伟大转变,距今约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智慧的古希腊人创造了永世不衰的希腊文明。在这片文明的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恒星仍闪耀着耀眼的光辉,这便是古希腊的戏剧!在外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是以古希腊文学为开端,影响着以后时期文学的发展。

戏剧在此时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里主要谈谈古希腊“三大悲剧”的艺术成就。古希腊悲剧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到10世纪的古典时期,最著名的是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称为“三大悲剧”。

希腊悲剧的特征,不是一个准确的问法。”特征“是在对比下才能谈的,希腊”悲剧“与希腊”喜剧“、satyr play 相比的特征,和希腊”悲剧“在整个西方悲剧传统里显露的特征,肯定不是一回事。不过我就当题主问的是第二个了, 因为第一道题我不会答 ╮( ̄▽ ̄)╭ 回答这个问题, 我想先引用我古典文学教授讲授古典悲剧时的话:“我们对古典悲剧的误解,往往源于我们对整个古典文学的误解。然而这种误解已经根植于文化当中。我们再不能将这些误解赋予的含义,从tragedy 这个词中剥离出来,回归到tragedy的本来含义。”教授提到这种对“悲剧”的根固的误解,不仅存在在英语中,也存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正如西方人提到“tragedy”,总是将其等同于"sorrow play", 我们提到悲剧,也总是假设它有一系列的特征:它一定有令人悲痛的结局,往往是生离死别;他一定讲的是一个无辜的人,一个道德完善的英雄,遭受了不幸。我们认为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撕给人看,我们认为tragedy is all about undeserved suffering. 然而问题是,如果我们带着这种对“悲剧”的概念,我们根本无法理解我们称之为“古典悲剧”(古希腊、古罗马“悲剧”)的东西。古希腊的 tragoidía, 和悲伤、苦痛、不幸没有任何关系 。 它并不是想讲一个无辜的人遭受苦难的故事,它甚至不一定有一个看似悲伤的结局,甚至可以是(表面上)大团圆结尾(. Alcestis, Eumanides, Helen, Andromaches, etc)。 所谓underserved suffering 是后世西方人对“悲剧”的理解,不是古希腊人对tragoidía的理解。如果我们带着这种理解去阅读古希腊“悲剧”,去在里面苦苦寻找符合我们对“悲剧”定义的东西,我们会遇到举步维艰:在古希腊“悲剧”里找不到我们想要的那种“无辜却遭受苦难的道德英雄”。相反,更常见的是“英雄”因为自己的智商和德性上问题,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苦难。 这正是古希腊“悲剧”死掉后、无法理解古典的思考方式的西方读者遇到的困难。于是他们只好去“创造”一个这样的道德英雄——俄狄浦斯。他们把一个“被恐惧所控制,听信了陌生醉汉、别有用心且自相矛盾的科林斯人、明显不曾“目击”任何事的“目击证人”,以为养育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而真正的父母已被自己无意间杀死,母亲成了自己的妻子 (尽管他实际上确实仇视父亲爱慕母亲),无法承受自戳双目的蠢货”, 解读成一个“既不想弑父也不想娶母却在命运的安排下无意之间酿成大错的道德模范英雄”。有兴趣可参考我的另一个回答,尽管还没有填完坑QAQ: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母弑父应该受到惩罚吗? - 云豆卷的回答 或者阅读古典学家Friedrick Ahl 的著作 Two faces of Oedupus. 所以读者想要理解希腊“悲剧”,这一点是读者最需要理解的特征:古希腊的tragoidía并不是我们意义上的悲剧!tragoidía 并不是sorrow play! tragoidía 并不是sorrow play! tragoidía 并不是sorrow play! 重要的事说三遍!与现代“悲剧”相比,古希腊的tragoidía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古希腊人为tragoidía 有一个功用/目的/使命——它有一个telos. 不像今天我们认为文学作品是作者个人情感、思想的表达,或是认为戏剧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方式,古希腊人认为 tragoidía是公民的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剧场是道德教育的课堂。 tragoidía 应该教育公民去追求美德。 这不仅是社会对戏剧和诗人的要求, 也是诗人自己对自己的职责的认识。所以在戏剧节后,雅典人将优胜者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时,他们会刻“某年月日,Euripides 教授了某剧”。 在古希腊社会,诗人是教授公民美德的教师。 而三大“悲剧”诗人,确实是在兢兢业业地履行他们教育同胞邦民的职责。tragoidía 尽管表面上在谈论神话中事,实际上确实在积极地——无论是直接地还是隐晦地——探讨时事,指出当下雅典人忽略的问题。比如Aeschylus 的Persians 上演时,正值雅典人打算放逐Themistocoles——领导雅典在Salamis 海战中战胜了横扫希腊的波斯人的将军。 此剧写了波斯国王Xerxes战败回国,哀悼死在雅典的波斯战士,并声称自己还会卷土重来。 诗人掐着这个时间上演这部剧,明显意在提醒雅典人:战争刚结束就要迫害解救了城邦的将军,兔死狗烹是否应当?敌人威胁尚在,放逐将军是否审慎? 在比如411年雅典人刚刚经历了西西里远征的惨败,数万青壮葬身海底时,Euripides 就在当年的戏剧节上上演了Helen:一个同样是关于“无意义的远征”的故事。剧中说Helen 并未和Paris 私奔,而是被神偷走放在了埃及;十年特洛伊战争争夺的,不过是赫拉用云朵制造的具有Helen形貌的幻影。 再比如Eumanides 中,诗人借Apollo 口中看似荒唐的辩护,试图指出当时雅典人道德观念中的问题:复仇女神声称Clytemnestra 杀死丈夫无罪,因为夫妻之间无血缘;她的儿子为父报仇杀死她却是犯了最恐怖的罪行,因为她是他的血亲。可是难道只有杀害血亲算罪行么? 在剧中攻击有问题的传统观念这点,Euripides 其实做得尤其多。攻击传统观念,有时也包括着“打破”传统的、大众熟悉的神话版本。观众走进剧院,以为自己知道将发生什么;诗人却啪啪啪打他们的脸,告诉他们:你想错了。比如刚刚说的,观众以为特洛伊的故事是希腊人为了被拐走的Helen 而发动战争,Euripides 却说,Helen 根本没有去特洛伊,她一直在埃及。 再比如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是神话传统中的模范好丈夫,他和Andromaches 是模范夫妻,都对彼此忠贞无二。Euripide 却在Andromaches 里借Andromaches 之口,说赫克托尔不仅对妻子不忠,养情妇,还搞出了好几个私生子。所以说古希腊诗人并不是在无趣地重复那些大家早就知道地神话故事:相反,他们是在改写、创造,和颠覆。诗人还经常做的,是为社会中没有话语权的弱者发声。或许很难说诗人的思想觉悟非常高,都是女权斗士支持性别平等,但我们可以说的是,他们确实在有意识地表达女性的声音,表达她们面临社会施加的压迫、面临当权者施加的苦难时想说的话。最典型的应该是Iphigenia at Aulis. Iphigenia 是公主,她的母亲Clytemnestra 是王后,但是当男人们想要杀死Iphegenia 时她们却无能为力。母女二人完全是男人们的罪恶的牺牲品——为了能征讨特洛伊、享受作为“万王之王”的荣誉,不惜杀死亲生女儿的Agamemnon;为了讨回海伦一心想置侄女于死地的Menelaus; 为了自己能去打仗毫不在意牺牲个无辜少女,却为了“荣誉”只好不情不愿地去保护Iphegenia 的Achilles, 还有本剧中没有出场,却隐藏在暗处谋划一切的奥德修斯和祭司Calchas. 这是一部关于人可以有多邪恶的剧,一部讲述有权力的人如何摧毁了弱者的故事。Clytemnestra机警聪明强势,能言善辩,但即使这样她也没能解救自己的女儿。 在剧中Euripides 为这对母女设计惊心动魄的台词。比如Clytemnestra请求Agamemnon放过他们的女儿时,她说:“当时你闯入我的宫殿,杀死我的丈夫和我初生的儿子。我的兄长准备杀死你时,你却抱着我老父的腿苦苦哀求。于是他们放过了你,还把我嫁给了你。我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嫁给你后一直努力去做个好妻子。我给你生了孩子,你却要杀死他们中的一个。当孩子们长大了,当他们问你‘父亲,为什么你要杀死姐姐’,你要怎么回答呢?你是否想过,当你远征多年,留着我日日夜夜对着女儿空荡荡的座椅和她空荡荡的房间,我的心会如何抽搐呢?你总有一天要回来,到时候你想让我,让孩子们,让这个家,带着怎样的心去欢迎你?我会给你恶人应受的。不要逼我做个坏女人。”Iphegenia恳求父亲放过她性命时说的话也特别震撼力. 她说:“我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是我叫你第一声‘父亲’,是我第一个享有你的父爱,是我第一个在你膝上玩耍。你可还记得,那时候你说:‘我何时才能见到你出嫁,和丈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抚摸着你的脸说:‘那到时候你是否会常来看我,让我对你尽孝呢?’我还记得这些话,但你却忘了,你却忘了。你现在想杀死我。”(书不在手边并非quote 的原文,但几乎就是这个意思,强烈建议阅读原文)。所以阅读古希腊戏剧需要注意的第二个特征,就是戏剧的教育性质。阅读时需要思考诗人想教给观众的是什么,想让他们看到的是什么。古希腊tragoidía 第三点与现代话剧不同的特征是:它是戏剧,不是剧本。不像易卜生那种剧作家,创作的是剧本,这些剧本发表后或有机会得到上演;Aeschylus, Sophocles, Euripides 这些人,创作的产品是“戏剧”,是表演出来的戏剧:他们的作品第一次问世是在舞台上,演出之后才有总结出来的剧本。古希腊诗人的戏剧创作中,剧本包括的对白只是一部分:诗人不仅是写对白的人,也是导演、作曲家和编舞者。不幸的是这些舞蹈、乐谱几乎是都荡然无存,就连剧本都十不存一。 所以我们阅读tragoidía时,必须要把它当作一场舞台上的表演来理解。这需要注重几点:Chorus: Chorus是tragoidía的重要部分。音乐是古希腊“悲剧”的重要部分,对古希腊观众而言没有音乐简直不能称悲剧,瓦格纳的作品都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像是tragoidía. Chorus是一个载歌载舞的歌乐团。有时候Character也会和他们对唱,或者对白。古希腊悲剧的曲谱几乎没有留存,我们不知道他们怎么唱的。但是我们知道哪句话是唱的哪句话是说的。一般而言,短句、人物陷入情感时的台词,是唱出来的;而长句、复杂句、表现人物理性思考的台词,一半是靠说的。Chorus 一旦上台,就不再下台。他们见证了一切,知道一切阴谋算计,但有时候却好像又忘了他们见到的东西。 Chorus 用单人称主语自称,但很多时候他们之中有分裂出不同的identity, 彼此有意见分歧和争吵。Seven against Thebes 结尾处 Antigone 就策反了半个Chorus, 浩浩荡荡地去埋她哥哥了。Character: 古希腊悲剧发展的方向就是character较Chorus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有character 都是由2-3名演员表演的(现存剧目一半是3名,早期Aeschylus是两名。) 30%以上的剧目中主角都是女性,但所有演员都是男性。演员上场时戴着面具。一名演员常常分别饰演多名角色。当一名演员需要以角色A出现在场上却没有台词,而他此时又要扮演角色B 时,一个无声演员会穿上角色A的服饰代替他上场。与现在不同的是,最主要的演员不是饰演主角的那位,而是饰演最困难的一组角色的演员。角色的组合并非是任意的;一般由一人饰演的角色,都存在一种“竞争”关系——或者用我们的话说,对立统一。比如在Agamemnon中,Agamemnon 和 谋划杀死他的Aegisthus 是由一名演员扮演的,而他们在“邪恶”这一点却是统一的audience: 现在我们认为观看悲剧是一件严肃的事——观众不说要穿着体面,至少要穿着齐整,该鼓掌时才许鼓掌,其余时候必须保持肃静。我要是穿着脏兮兮的背心拖鞋,或在演出中叫好或喝倒彩,一定会被剧场保安请出去。但是古希腊观众可没现代观众那么守纪律:他们极!其!不!礼!貌!非!常!不!配!合! 他们会想喝彩时就喝彩,想鼓掌就鼓掌,想站起来就站起来,想笑就笑,想喊就喊,看得不爽还会大吵大闹地喝倒彩!据记载,苏格拉底自己观看Euripides 的 Orestes时,就曾站起来为Electra 的开场白鼓掌。 这是一个任何一个导演都会痛恨的观众群体:随便哪个煞笔在不该笑的时候笑了你的表演就毁了好么!所以古希腊诗人比现在的的戏剧家更注重预测和控制观众的反应。有些台词是对着观众说的,有些地方是故意留给观众笑的。比如在Oedipus Tyrannus 中,俄狄浦斯自戳双目后上场,大家惊问他:谁刺瞎了你的眼睛。俄狄浦斯回答:nobody, nobody blinded me. 这里用的是古希腊观众熟悉的Cyclops 的梗:奥德修斯对独眼巨人Cyclops 自称自己叫“nobody”。当他刺瞎了Cyclops 的眼睛时,Cyclops 的同伴问它谁弄瞎了它的眼,Cyclops 说的正是这句:“Nobody blinded me”. 这个梗是故意留给观众让他们笑的。但这个黑色幽默中其实暗含了诗人的恶意:当你笑了,你就背叛了自己——你大笑半晌才反应过来,这是一场可怕的自残,不是什么好笑的事,而你却毫无怜悯心地嘲笑这个自残的人。俄狄浦斯这个例子也表明了古希腊戏剧的另外一个特点,虽然不算是重要特征,但却很有意思。古希腊戏剧的观众是几乎全体公民,甚至有很可能包括女性。而即使雅典男性公民,识字率都不算高。所以这个观众群体不是一群训练有素、知道“该鼓掌时才鼓掌不该你反应时你就闭嘴”这项现代观剧礼仪的绅士贵族,而更多的是穷人、农民、文盲,观剧时总是特别任性特别无理取闹地用喝彩、笑声、倒彩、吼叫打断演出。参加过舞台演出的朋友一定心有戚戚:这种观众最讨厌了。古希腊诗人大概也这么想。不像现在的话剧演出,谢幕时导演总是要感谢观众,古希腊诗人大概在某种意义上恨透了他们的观众,再加上他们的戏剧表演都有政府财政支持,观众又不是衣食父母,他们完全不介意在演出中让观众出糗、尴尬,或感到不适。 Sophocles 用Cyclops 这个梗引观众发笑,让他们暴露自己对别人苦难的冷漠,反应过来后感到羞愧,就是一个例子。再比如在Euripides的 Orestes 中有一段Orestes 和看不见的复仇女神搏斗。据记载,演到这段时台上的Orestes 拉弓搭箭对着观众比来比去,雅典观众都吓尿了甚至有哭着逃命的。 有些剧(如Agamemnon, Orestes)中还有台词是直接侮辱观众的。不过提到直言侮辱观众,三大悲剧家里就算是嘴最毒的Euripides也没有Aristophanes 做得过。 Aristophanes几乎每部剧中必须要来上这么一段,让某个角色直指着观众骂他们是小偷、罪犯、恶棍、鸡奸犯。总结一下,我理解的古希腊tragoidía的大致特征是:1) tragoidía 是一种包含了chorus, 和通常由2-3名男性演员表演的、通常以对神话的改变、再创作为内容的戏剧;它不一定是悲伤的;2)tragoidía 是政治的,它的telos是教育公民,帮助他们培养美德,令他们成为更好的人;3) tragoidía本身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而不是文学创作形式,她原本生在舞台上,而不是文字中;现存的tragoidía 以文字为载体是因为歌舞都散失了我们只剩下剧本了(甚至连剧本都没剩下多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