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经典供热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经典供热论文参考文献

间接式地热供热系统与直接式不同,地热水不直接通过热用户散热器,而是通过换热站,将热量传递给供热管网循环水,温度降低后的地热水回灌或排放掉。由于地热水不经过供热管网,热用户中只是循环水,散热器的腐蚀性保护比较容易做到。同时,供热管网的循环泵由于主要是为了克服循环系统的沿程阻力,系统压力也比较稳定,在大规模集中地热供热中推荐采用间接式供热系统。缺点是由于增加了换热站,循环水进入热用户的温度会比地热水的出水温度低。两者之间的温度差反应换热站的温度损失,在循环水被地热水加热之后可以再通过锅炉加热或热泵用于调峰,如图8-8所示。

图8-8 地热间接式供热系统

由于在地热井和热用户散热器之间多了一个换热站,因此在热力计算上比直接式供热系统复杂。

1.热力参数设计

间接式供热系统的供热参数方程可以表示如下: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开发与利用

其中常数C3,C4为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开发与利用

式中: ,其他的参数物理意义如下:Gh,Gc为地热水和供热管网循环水流量(kg/s);Ar,A为用户终端散热器和换热站的传热面积(m2);K为换热站的总传热系数(W/(m2℃));α,β为终端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经验系数;F为换热站对1-1逆流流程的修正系数(可以查换热器设计表或图)。

间接式供热系统的供热量Qid可以通过求解方程式8-16的根得到,然后根据如下两式求解热用户的热水入口温度和回水温度: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开发与利用

举一个设计例子来说明以上公式。设计参数如表8-7。

表8-7 间接式地热供热设计例参数

通过建立热平衡方程式,包括建筑物热损失、建筑物内散热器散热、管网循环水和换热站4部分的热量守恒方程,即可以得到关于有{Ts,Tb,Tr,Q}或者Tr固定不变{Ts,Tb,Tr,Gh}4个未知数的热量守恒方程式。如果是4个未知数,可以通过式8-15至式8-19求解得到,结果如图8-9a所示,地热水流量Gh不变,随着循环水流量的增加供热负荷有最大值出现,另外回水温度增加,室内温度Tr基本保持不变。如果Tr固定不变,可以计算在不同室外温度条件下需要的地热水最小流量(Gh)min。此时,计算方法是首先根据建筑物的热指标(式8-3)计算得到供热负荷Q。然后由式8-15至式8-17计算得到不同循环水Gc所需最小流量Gh。图8-9b给出了在地热水流量Gh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循环水流量时的最大供热负荷(对应最小的地热水流量),如果最大供热负荷点对应的是设计室温,那么在其他循环水流量下,室温会随着偏离最佳运行点而有所下降,但由图89a可知室温变化不大。

图8-9 热力参数随循环水流量的变化

2.间接式地热供热系统的热力调节

由于间接式供热系统有4个变量,即{Ts,Tb,Tr,Q}或者Tr固定时{Ts,Tb,Tr,Gh}之间相互耦合,因此调节方法与设计方案密切相关,并且间接式供热系统也有一些规律或者说原则性问题值得注意。

与直接式供热方式相同,间接式供热系统可以采用控制供热管网的入口温度的质调节方法,也可以采用控制循环水流量的量调节方法。但是,值得指出的是间接式供热系统的量调节不能靠直接改变循环水流量得到,二次循环水流量Gc的改变也会导致供热管网的入口温度Ts的改变。换热站的存在使供热管网的入口水温低于地热水温。一般情况下,换热器循环水通过换热站被地热水加热后的出水温度Ts及换热量Q随循环水流量Gc的变化关系如图8-10所示。图中标示出的地热水侧流量Gh保持不变。换热器的传热学分析表明循环水流量Gc应当运行在大于地热水流量Gh的范围内比较合理。文献[4]给出了不同换热器传热性能条件下的换热器优化设计和控制调节方法,具体分析过程可参考该文献。在地热水流量固定,获取最大热量的最佳条件是: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开发与利用

式中:R2为Gh/Gc, , ;Ph,Pc为以地热水和循环水侧定义的换热器温度效率;Ntuh为以地热水侧定义的传热单元数; ,r为换热器的污垢热阻;αh为地热水侧的传热系数; 为循环水侧与地热水侧单通道横截面积比的m次幂,如果是等截面通道板式换热器, =1则是板式换热器传热准则式Nu=CRemPrn中的经验指数。

求解式8-21是一个较繁琐的过程,这里仅给出几点结论:

1)一般对于等截面板式换热器,R2≈,即Gh=为最佳运行条件。

2)污垢热阻增加后,要获得最佳运行需要增加循环水的流量,即R2<。

3)板片传热性能的强化,即m的增加对应的最佳运行条件R2>。

4)采用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时,最佳运行条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流量与流通截面的面积呈比例关系,较大截面面积侧为循环水侧。

图8-10 地热水经过中间换热站的换热量和出口温度随循环水流量的变化

图8-11和图8-12分别给出了间接式地热供热时的质调节和量调节示意曲线,值得指出的为了保持循环水侧管网入口温度Ts(图8-12)保持不变需调节地热水流量Gh。

图8-11 间接式地热供热时的质调节示意曲线

图8-12 间接式地热供热时的量调节示意曲线

3.直接与间接式供热系统的热特性比较

间接式供热系统的热利用效率要比直接式供热系统的低,它们热利用效率的差别也关系到其经济效益的对比和供热方案的选择。充分的可行性方案论证之前,应当对直接式供热系统和间接式供热系统的热性能区别有所了解。

以下我们给出两个定义:相对热效率η、相对最佳热效率ηopt。相对最佳热效率是指相同供热负荷条件下直接式供热系统所需的地热水流量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间接式供热系统所需的地热水流量的比。如果间接式供热系统不是运行在最佳状态下,那么相对于最佳状态有个相对效率,记为ηid。相对热效率是指直接式供热系统所需的地热水流量与间接式供热系统所需的地热水流量比,间接式供热系统可能不是工作在最佳状态下。因此,相对热效率η与相对最佳热效率ηopt存在如下关系: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勘查开发与利用

式中:角标“id”为间接式;“d”为直接式;上角标*为地热水侧。

图8-13给出了在不同室外温度下,直接式供热和间接式供热需要的地热水流量。间接式供热系统是在最佳状态下运行的。可见在地热井水温度 固定的条件下,直接供热和间接供热的相对差别在 ,由于直接供热系统的排水温度低,在相同的热负荷下所需的地热水流量少。如果设计的热负荷小于实际的热负荷,那么会使间接式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在环境温度降低时,直接式与间接式供热系统的差别越大。图8-14给出了在设计室外温度(-9℃)时改变供热面积(或热负荷Cq)条件下,相对热效率η随循环水流量的变化趋势。在设计热负荷下(Cq=)的相对热效率可以达到80%,但如果热负荷增加(如Cq=)相对热效率会下降,相反如果热负荷降低(如Cq=)相对热效率会增加。同时图中还显示出在热负荷增加的情况下,循环水流量应随之增加以保证间接式供热系统运行在较佳的工作状态,了解这一点对调节和控制间接式供热系统非常重要。

图8-13 不同室外温度下供热需要的地热水流量

图8-14 相对热效率η随循环水流量的变化趋势

间接式供热系统的保守设计将使其运行在较高的相对热效率下,保守的设计意味着同时增加终端散热器的面积和换热站换热器的面积,单纯地增加一方的面积带来的收益不大,优化设计系统换热面积的方法可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按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给出编号,并在文章中引用的地方上标此编号,注明引文出处:作者、标题、出版社、日期<刊期>页码(宋体,5号)

刘雪玲 朱家玲

(天津大学地热中心)

摘要:利用水源热泵从13~18℃的浅层地下水中提取热量,提供45℃的热水,通过风机盘管进行供暖。本文对热泵供暖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燃油、燃气锅炉供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热泵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设备,热泵供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及环保效益。

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漫长,供暖大多通过燃煤锅炉得以实现,这种传统的供暖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冬季供暖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解决一个“热”的问题,而是与健康环保和城市形象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开发和设计出环保、节能型绿色生态建筑,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水源热泵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成熟的低耗能采暖技术,为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一个比较可行的实施方案。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如地下水、地热水、地表水、海水及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此时地能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为“冷源”。

天津市地矿珠宝公司地处城市中心。长期以来,该公司冬季采用传统的锅炉方式供暖,夏季制冷采用分体式空调机。锅炉燃烧时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废气、废物,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周围的市民生活既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另外,夏季空调系统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稳定性差。因此,改造该公司的供暖及制冷系统势在必行。由于公司位于天津市中心,补建热网难度大,燃气、燃油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同时还存在大气污染。针对这些突出问题,采用水源热泵改造供暖和制冷系统,改造后的系统运行时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还能起到节能、环保等作用。

1 工程概况及要求

地矿珠宝公司要求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总面积为6105m2。其中,1层为珠宝店,3、4、5层为办公室,共114间,2层为客房,共27间。

地下水井采用回灌技术,打有生产和回灌两口井,两口井相距34m,井深均为200m。利用浅层的地下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热泵直接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生产井和回灌井冬夏季互换,即冬季供暖的生产井为夏季制冷的回灌井,冬季供暖的回灌井为夏季制冷的生产井。

水源热泵有2台,其中:1#机组:66kW,制热量300kW,制冷量:260kW。2#机组:45kW,制热量198kW,制冷量:182kW。

一般情况,1#机组运行,冬季供暖时机组白天(8:00~18:00)停3次,每次停45~50分钟;夜晚(18:00~次日8:00)停2次,每次停45~50分钟。由于3、4、5楼为办公楼,下班后(18:00~次日8:00)机组按50%~75%运行。空调设备为“三速开关”控制的风机盘管。低温热泵供暖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温热泵供暖系统示意图

2 系统运行分析

技术参数

自2002年11月7日至2003年3月24日(3月16,17日没有供暖),共136天,全天每隔2小时观测并记录系统运行数据。跟踪记录系统运行状态参数一方面为了深入研究系统冬季采暖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为最佳利用地热提供科学依据,为地热供暖的利用和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主要记录参数有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温度和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室内温度、室外温度。流量是用流量指示积算仪配以涡轮流量计来测量;供回水温度及抽水井与回灌井水温度来自水源热泵数字仪表显示,精度达℃;室内外温度的记录采用温度计,精确为±1℃,其中室内温度是选一间客房为测试对象而记录的数据。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整理后得到在整个供暖期室内外温度变化曲线、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温度变化曲线,分别如图2、图3所示。

从图2 可以看出,在冬季采暖期,室外温度不断变化,其日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而室内温度基本稳定在℃左右,因此,室内温度能够满足供暖要求。

图2 室内外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抽水井的温度在采暖期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地热尾水回灌量的持续增加呈下降趋势。抽水井温度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采暖初期至采暖期开始后的第60天,抽水井温度基本稳定在℃左右;随着回灌量的增加,在采暖期开始后的第60天和第72天,抽水井温度发生两次明显的变化后,降至℃;此后,随着采暖期的继续,抽水井温度变化不大,并略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供暖日期的增多,累计回灌量增加,抽水井的温度有所降低;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室外温度的变化对抽水井的温度影响很大,1月份(即供暖的第60~70天)是冬季气温最低的时候,而抽水井的水温也降到了最低点,仅为℃,随着室外温度的回升,抽水井温度也逐渐升高,在采暖期结束时,抽水井温度回升到℃。

图3 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温度变化曲线

经济性分析

初投资:地下水井32万;热泵+风机盘管+管道138万。由于该系统是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所以初投资的50%计入空调系统。

运行费用包括能耗(电费和水费)、人工费、维修费、折旧费。由于该系统是带有回灌井,免收水费,所以能耗主要费用是电费(表1)。

表1 热泵的运行费用

燃油,燃气锅炉的效率按90%计算,若分别使用燃油、燃气锅炉和热泵供暖,天津市地矿珠宝公司一个供暖期的运行费用(不含设备折旧和维修费用)列于表2。

表2 不同燃料供暖的运行费用比较

3 效益分析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利用热泵直接供暖的运行费用较低,这是因为热泵是通过消耗高品位的电能,把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的高温环境中,即热泵消耗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将产生大量的低品位热能(本文中热泵的cop=),其能量转化效率很高。而燃油、燃气锅炉供暖时,其消耗的是一次燃料,燃烧效率和锅炉效率都不可能是100%,热损较大。所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热泵是一种高效的设备。

但是从目前热泵、燃油炉、燃气炉的固定投资来看,热泵的初投资较大。从表1也可看出热泵在一个供暖期的运行费用为万元,而为设备预留的维修费用和设备的折旧费用为万元,其所占的比例很大。从而造成热泵供暖的成本较高。但是由于热泵供暖的运行费用低,几个供暖期下来所节省的运行费用也可以折抵热泵在初投资上多投入的费用。另外热泵机组还可以在夏季用于制冷,投资一套装置可以冬夏两用,这在投资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从环保效益来看利用水源热泵供暖,即不影响大气环境,也不消耗和污染水资源,地热供暖和制冷装置无压力、无燃烧、无爆炸的危险,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取消了锅炉房、储煤场、堆灰场、消烟防尘设施等,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可以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

天津地矿珠宝公司供暖总面积为6105m2。每年供暖期实际消耗热负荷为2325 GJ,相当于标煤 t。因此,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煤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为、、和。同时,每年节约废气废物治理费及其它费用为元。其环境效益很显著。

当然热泵消耗的主要是电能,而电能的获得需要耗费一次能源(我国目前主要是耗煤),因此在电能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污染问题,但是从工程本身来说,其没有消耗一次能源,没有给环境造成直接污染,其环境效益还是很显著的。

4 结论

(1)利用热泵供暖的运行费用较低,但由于其初投资高,所以其成本还是比较高,

(2)虽然目前利用热泵直接供暖的成本比较高,但是节约了一次能源和环保的费用,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且可以一机两用,冬天供暖,夏季制冷。所以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热泵供暖还是很经济的。尤其在环境要求较高的大、中城市,热泵供暖有一定的优势。

总之,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高效清洁地使用能源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利用热泵供暖应用了环保、安全、绿色、节能采暖新理念,开创了一条新的环保采暖方式。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热泵供暖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渝荣.某节能小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冬季采暖运行的经济分析.制冷与空调,2002,2(4):68~72

[2]李新国,赵军.低温地热运用热泵供热的技术经济分析.太阳能学报,2000,16(1):447~450

[3]朱家玲,苗常海等.地热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市场前景.太阳能学报,2002,23(6):447~450

[4]郭志军,王敏.水源热泵系统的概论分析.低温与特气,2001,19(5):8~9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工业10-2 姓名:朱少栋 学号:10024090245美国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摘要:一直以来,美国都是世界上石油消费最大的国家,目前平均每天消耗将近全球1/4的石油供应。因此发展替代能源一直是美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宗旨是确保能源安全,减少石油进口,保护环境,维护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从《2005年能源政策法》到2007年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再到《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来看,美国出台的主要政策法规都有各自配套的激励措施和投资计划。相比之下,俄罗斯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世界能源强国,依靠最近几年的能源出口致使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世界能源处于“卖方市场”,许多国家都希望与俄开展能源合作。关键词:美国、俄罗斯、能源、政策、外交美国的能源战略 美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同时也是拥有最多先进能源技术的大国。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减少石油进口,保护环境,维护美国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是美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宗旨。美国一直实行全球性的能源战略,凭借其超级大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通过“开源”和“保源”,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美国在外交上,加强与石油生产大国的对话;在军事上,依靠军事力量保护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在对外贸易关系上,美国鼓动产油国开放能源行业,主张减少能源贸易和投资壁垒;在石油储备方面,美国不断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的数量,并严格限制战略石油储备的动用,以应对严重的石油供应中断。小布什政府任内通过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该法案的基本宗旨是确保美国的能源供给、保护环境,维护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其主要内容为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保障能源供应;3、增加财政拨款,促进能源科学研究4、改进汽车燃油利用状态。《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能源改革拉开了序幕。其规定了汽车工业的能耗标准,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制订更为严格的能效标准。虽然也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节能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措施。但是事实上,小布什政府对节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视的程度并不高。奥巴马上台后,一改小布什政府的做法,将能源改革放在其各项政策的优先位置上,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并刺激经济增长的能源政策新目标。2009年,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草案,旨在通过节能增效、发展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允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并高效运行。}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规划未来新能源经济的发展。该法案不仅是新世纪美国能源战略的第一个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而且是美国第一个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法案。这是首次对企业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做出限制,同时要求逐步提高来自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电力供应,对排放指标、分配额度做出了规定,并引入排放配额交易制度。俄罗斯能源战略俄罗斯是一个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极为丰富的世界能源强国,依靠最近几年的能源出口致使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世界能源处于“卖方市场”,许多国家都希望与俄开展能源合作。从俄罗斯独立开始,俄罗斯政府就对发挥能源优势、振兴能源和发展能源赋予了头等战略意义,并将能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能源产业现代化、国内能源安全和国际能源大国地位确立与科学合理的能源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俄罗斯的能源战略有以下几个要点:1、利用地缘关系控制里海和中亚石油输出;2、实行石油出口多元化战略;3、加强国家对石油开发的控制,削弱私营公司力量。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充分利用自身地缘政治优势。这些地区没有出海口,地理位置封闭。产油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只能通过俄罗斯输往外地。但这些国家不仅在石油出口上依赖俄罗斯,而且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都不能摆脱与俄罗斯的干系。俄罗斯政府利用这种特殊关系积极推行能源外交和能源战略,进一步控制相关国家的能源和油气输出管道。俄罗斯致力于出口市场的扩大。用了近4年时间来稳定西欧石油市场,同时在中东欧输出管线,以扩大市场。俄罗斯石油业决心到2010年保障美国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罗斯公司筹划的可直通美国的“新西伯利亚—摩尔曼斯克输油管”项目也在加紧进行。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对俄罗斯的经济意义重大。由于油价上涨,俄罗斯2002年的盈余达到了50亿美元。俄罗斯主导下的俄罗斯石油战略不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当国内石油私营公司与国家石油战略发生利益冲突时,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国家。尤科斯显然是一个代表。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两个倾向“加大国家对资源的控制”以及“扶持国有企业,削弱私营企业”已显露无遗。俄罗斯为使能源综合体得到健康发展,担当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振兴国家经济大任,综合国内外各种因素,先后制订出台了《201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和《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能源发展战略》。从俄罗斯不同时期出台的能源战略来看,尽管具体的产出指标预测以及不同时期的战略重点和政策措施有所变化,但俄罗斯将油气产业的稳健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复兴支柱和重新崛起的引擎的愿望和雄心却是不变的主题。美国与俄罗斯资源上的比较美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是真正的地大物博的国家,能源资源比如石油资源非常丰富。2008年07月15日...据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公布的统计数字,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09亿桶,居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国石油日产量达510万桶,居世界第三。但是同时,美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也是拥有最多先进能源技术的大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据统计,2007年美国日均石油消费万桶,日均进口石油1221万桶,一半以上依赖海外石油。减少石油进口、增加能源安全,一直是美国朝野都赞成的能源政策尽管美国近海富含油气资源,但美国国会1981年通过的近海石油禁采法律,以及1990年老布什总统签署的行政禁采令,却使美国近海油气开采被完全冻结。美国在石油自给问题上“自废武功”,有其多重考虑。相比美国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俄罗斯是能源资源极丰富的国家,是世界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据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评估,俄罗斯境内集中了世界石油储量的1/10。从已探明储量来看,俄罗斯的石油资源保障能力在25~30年之间,预测储量可保障70年左右。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纲要》的预测,俄罗斯的石油储量大约为440亿吨,可在主要石油开采国中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俄罗斯每年向非独联体国家出口1亿吨原油,占世界贸易总量的大约6%。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气储量,境内集中了世界天然气储量的1/3,按照天然气探明储量,其保障能力在90年左右,预测储量将超过100年。尽管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储量丰富,但出于长远考虑俄罗斯仍将核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视作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俄罗斯境内共有10座核电站、30个正运行的核反应堆,占俄罗斯能源产量比重的15%左右。根据规划,俄今后10年将投资数百亿美元新建10个核反应堆以增加核能产量。但在发展核能的过程中,俄遇到了铀矿相对匮乏这一瓶颈的制约。俄以60万吨的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七,但具有开采价值的铀矿仅占28%。俄每年消耗铀矿万吨,但开采量却只有万吨,需要大量进口。为保持核能利用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俄一直尝试购买和垄断哈、乌等中亚国家的铀矿开采权,其中储量世界第三的哈萨克斯坦是俄首要关注目标。俄哈核能合资公司今年4月成立,两国联手在哈开采、加工铀矿。俄的战略目标是,极力排挤美、欧、日等国,以期望更大程度地拥有哈的铀矿资源。 为应对地球能源日益枯竭局面,俄还制定了到月球求能源的雄心勃勃的计划。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团打算耗资高达20亿美元,在月球提炼出用作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虽然在能源战略的大方向上迥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与美国都是全球矿产资源品种较全、储量丰富、人均占有储量较多的国家。俄罗斯的能源强国与美国的新能源战略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动力资源是俄罗斯特有的禀赋竞争优势和实现经济腾飞的潜能所在。对于需要在一年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不间断供暖和供热的国家来说,能源供给对于国家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燃料动力部门是国家经济中的支柱行业,创造国家1/3的产出、65%的出口和50%的联邦政府预算收入。由于能源综合体在俄罗斯经济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保持能源综合体稳定、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俄罗斯国内经济正常运转与否,还是俄罗斯大国复兴和赶超发展的引擎。俄罗斯的能源强国战略分为以下几部分:能源主导外交 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俄罗斯充分利用自身地缘政治优势。这些地区没有出海口,地理位置封闭。产油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只能通过俄罗斯输往外地。但这些国家不仅在石油出口上依赖俄罗斯,而且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都不能摆脱与俄罗斯的干系。普京利用这种特殊关系积极推行能源外交和能源战略,进一步控制相关国家的能源和油气输出管道。且致力于出口市场的扩大。用了近4年时间来稳定西欧石油市场,同时在中东欧输出管线,以扩大市场。俄罗斯石油业决心到2010年保障美国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罗斯公司筹划的可直通美国的“新西伯利亚—摩尔曼斯克输油管”项目也在加紧进行。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对俄罗斯的经济意义重大。建立国内油气工业垄断与竞争的基本规范与监督机制 俄罗斯能源战略规定,充分利用世界能源科研成果,实施国家能源科技优先发展项目,发展能源创新,促进能源工业现代化,注重生态安全。如要求提高石油产品质量,保证能源使用效率;控制能源开发、运输和消费对环境的污染,利用经济杠杆刺激无污染生产,建立国家燃料动力平衡系统,使初级能源、热能、电力、工艺、设备和服务等供求平衡。尽管俄罗斯油气等能源储量丰富,但为应对未来地球能源日益枯竭的局面,俄罗斯仍把水利资源、核能、开发月球能源等新型能源的开发视为长期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战略实施的配套政策 为给矿藏开采者创造合适的法律环境,俄罗斯不断修订完善油气法律,调整产品分成协议的实施政策,调整石油税收、公司政策和对外合作政策等。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国家与企业间的关系。逐步提高国内市场天然气的价格,以便保障天然气市场各主要主体自负盈亏。相比俄罗斯的能源强国战略,本国能源充足却过度依赖进口能源的美国却将大方向指向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开发全新能源,降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从布什政府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开始,美国能源战略便是确保美国的能源供给、保护环境,维护美国的经济繁荣与国家安全,其主要内容为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扩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保障能源供应;增加财政拨款,促进能源科学研究;改进汽车燃油利用状态。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更是将能源改革放在其各项政策的优先位置上,提出通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安全并刺激经济增长的能源政策新目标。200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中也提出了通过节能增效、发展智能电网和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摆脱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规划未来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从“能源救国”到“能源强国” 俄罗斯能源战略大延伸》中国财经报2008-07-232、《大国石油战略之俄罗斯:玩转石油筹码》2005-03-073、《美国能源战略现重大转折20余年禁采令终结》经济参考报2010-04-06这是我的一部作品,希望能给你点参考价值···

供热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邮件已发,请查收。 发件人: 查看 添加 时 间:2011年5月13日(星期五) 中午12:54 纯文本 | 收件人: 245049634 <>附 件:1 个 ( 造价论文的参考文献.doc ) 发送状态:投递成功[1] 秦茂玲.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 重庆大学, 2008, (05) . [2] 黄丽莉.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吉林大学, 2007, (05) . [3] 李露梅.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 天津工业大学, 2008, (09) . [4] 李茂涛.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研究[D]. 重庆交通学院, 2008, (07) . [5] 王伟. 基于全过程造价管理理念下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动态控制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09) . [6] 陆啸宇. 国内外工程造价模式对比分析及研究[D]. 同济大学, 2008, (03) . [7] 路晓庆.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西南大学, 2007, (04) . [8] 孙齐林. 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07, (03) . [9] 黄贺.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D]. 沈阳工业大学, 2009, (02) . [10] 王瑞霞.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方法探讨[D]. 西安理工大学, 2007, (06) . [11] 杜红霞. 工程造价审核的重点[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6) [12] 卢亮华. 谈重视建筑工程中造价结算的审核[J]. 广东科技, 2007, (01)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的管理 董晓英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唐山 【期刊】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6-30 0 63 2 谈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王杰 句容市诚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句容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6-23 2 86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王振华 昆明理工大学 【硕士】昆明理工大学 2007-10-29 0 428 4 如何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冯迎军 嘉兴市千秋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8-06-11 1 67 5 浅谈合理确定和控制建设项目工程造价 方永刚 河北省邢台市高速公路管理处 河北邢台 【期刊】山西交通科技 2006-04-30 1 40 6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薛志蓉 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洗煤厂 【期刊】现代经济信息 2009-08-08 43 7 浅谈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方建国 武汉凯迪水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期刊】当代经理人 2006-09-15 1 46 8 影响房地产造价与房地产总投资的重要因素评析 吴丽丹 云霄县房地产交易管理所 福建 云霄 【期刊】福建建材 2008-06-15 0 81 9 施工现场造价管理技术分析 闫晓娜 河北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邢台分公司 【期刊】价值工程 2010-03-28 10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 提高成本控制意识 马会艳 天津金城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期刊】天津建设科技 2007-07-30 0 28 11 基建工程造价审计主要内容与对策 孙万新 南京河海大学财务处 【期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9-08 1 72 12 浅析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控制 高虹 黑龙江黑航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价值工程 2010-01-08 15 13 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浅谈 周小飞; 殷国华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10-04-01 1 38 14 桥梁造价计算技巧 方丽蓓 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 【期刊】广东建材 2009-02-20 0 51 15 谈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 孙明信; 乔海伦; 孙秀丽 朝阳供电公司; 朝阳供电公司 辽宁朝阳; 辽宁朝阳 【期刊】辽宁建材 2006-03-27 2 49 16 试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王福元 盐城市建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01-05 3 47 17 集中供热工程造价控制 成义祥 中国石化集团第五建设公司 甘肃兰州 【期刊】煤气与热力 2007-07-15 0 37 18 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 吴永青; 祝园田 山东华宇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工业设备安装总公司 济南 【期刊】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8-01-15 0 45 19 工程造价审核的重点 杜红霞 新疆乌鲁木齐米东区建设局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9-15 15 20 公路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 张进春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期刊】广东科技 2009-03-25 21 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 宋文东; 韩来波 佳木斯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 佳木斯市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办公室 黑龙江佳木斯; 黑龙江佳木斯 【期刊】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9-30 0 32 22 公路工程造价文件编制的几点体会 刘长军; 逄亮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期刊】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03-15 0 23 23 公路工程造价全风险管理研究 任凤霞 保定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招标 2008-08-26 1 53 24 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探讨 高静; 蒋锋; 李伟腾 廊坊安次区交通局;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廊坊; 河北三河 【期刊】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2-25 0 38 25 浅析基建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 刘元冰 湖北荆州沙市石油钢管厂价格管理中心 【期刊】经营管理者 2009-03-20 1 26 26 浅议施工单位如何在施工阶段控制造价 张健 河北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河北石家庄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8-07-21 0 25 27 浅谈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 闫会永; 白晓玲 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河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期刊】经营管理者 2010-03-20 28 价值工程在油田开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刘永远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试采一厂 【期刊】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07-30 12 29 工程造价索赔的预防及控制方法 窦宇飞 西安邮电学院基建处 【期刊】建筑经济 2010-12-05 18 30 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 牛刚; 席雷 葫芦岛通达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金帝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葫芦岛; 辽宁葫芦岛 【期刊】辽宁建材 2006-03-27 3 48 31 浅析水利工程造价审计 吉华; 李金兰; 王增君 邯郸市水利价费管理处; 邯郸市跃峰渠管理处 【期刊】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6-07-05 0 28 32 论优化设计与工程造价控制 郝春新 沈阳志诚招投标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 【期刊】建筑设计管理 2006-07-15 2 40 33 谈重视建筑工程中造价结算的审核 卢亮华 佛山市三水建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广东科技 2007-01-10 0 24 34 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蔚军红 内蒙古呼和浩特供电局 内蒙古呼和浩特 【期刊】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3-30 35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余承真 广西百色市建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6-06-23 4 36 工程造价对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 林瑜洁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察设计研究院 【期刊】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02-15 0 17 37 浅谈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 饶志莲 浙江嘉兴南湖区行政中心 【期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6-25 17 38 浅谈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刘芳; 李灵锋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审计处; 河北建材学院机电系 河北秦皇岛 【期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30 1 64 39 房地产开发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 单保富 台州市宏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浙江台州 【期刊】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05-20 1 78 40 工程造价的计价依据与计价模式探析 杨火助 福建安华建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科技信息 2005-08-15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41 浅谈建设工程造价控制 张毅 四川广元宝珠寺水力发电厂 【期刊】科技资讯 2005-08-23 0 25 42 建筑工程质量与工程造价关系研究 吴耀丰 浙江省云和县财政项目预算审核中心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10-02-11 9 43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剖析 白杨 黑龙江农垦建工路桥有限公司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1-05 20 44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之管见 金祥月; 张青军 河南省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期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3-25 20 45 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造价管理初探 赵飞; 李倩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经营管理部 【期刊】科技信息 2010-07-25 24 46 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探讨 罗跃燕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规划建设部 【期刊】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0-05-26 8 47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崔锐敏; 魏峰 万隆(北京)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期刊】山西建筑 2009-02-01 3 61 48 工程变更中的造价控制 李卉君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服务中心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01 0 75 49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审核方法研究 刘小庆 中铁建工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期刊】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11 50 如何加强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造价的控制 张峰 兖矿集团基建处 【期刊】煤矿现代化 2009-06-15 22 51 市政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 吴奕海 重庆市梁平县市政设施管理所 【期刊】建筑经济 2009-06-30 1 44 52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探讨 游嵘 福州市建设工程交易管理中心 【期刊】硅谷 2009-07-08 16 53 基于风险评估的水电工程造价预测模型研究 刘超; 吴相林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 湖北武汉; 湖北武汉 【期刊】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6-12-30 1 81 54 如何有效地控制建设工程中的工程造价 崔泉清 东莞市伟业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期刊】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7-10-11 0 6 55 造价审计风险对策 张玲; 柯贤辉; 周庆丰 武汉科技大学审计处; 武汉科技学院; 北京金马威工程咨询公司 【期刊】山西建筑 2008-06-01 2 39 56 工程建设造价控制浅析 田利强 昌乐县建设局路灯所 山东昌乐 【期刊】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6-20 0 8 57 浅议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 葛玉虎 中色第十二冶金建设公司 【期刊】山西冶金 2008-08-15 0 16 58 试论如何有效控制设计阶段的市政工程造价 刘远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期刊】公路 2010-06-25 30 59 论水利工程造价“三控制” 贺伟良 浙江省长兴县水利局 【期刊】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9-23 4 60 加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对策思考 林灿宇 广西电力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科技资讯 2009-01-13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61 论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冯素珍 新疆油田公司供电公司 【期刊】现代商贸工业 2009-06-01 3 23 62 浅谈工程造价管理重要性 崔思楠; 王璐洋 大连正评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大连泽明机电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6-05 31 63 谈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王彝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3团基建科 【期刊】现代农业科技 2009-06-20 1 22 64 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 华新连 汕头市铭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广东汕头 【期刊】时代经贸 2006-12-30 3 37 65 浅论县级电力企业35kV变电所工程造价的控制 庞品梅; 梁高燕 北流市供电公司 【期刊】科技资讯 2006-12-13 0 27 66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的造价控制 刘娴; 张力云 河南省开封市人防办公室; 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 河南开封 【期刊】今日科苑 2007-09-23 0 9 67 浅谈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赵翔 北京电力设计院 【期刊】中国电力教育 2008-12-20 0 17 68 援外工程中公路项目的造价编制 杨秀芝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郑州 【期刊】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1-20 69 工程造价在招标过程中的有效控制 王洪军; 张兴阳 郑州管城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 郑州管城建设综合开发总公司 河南 郑州; 河南 郑州 【期刊】福建建材 2008-04-15 2 42 70 公路工程计价规则的探讨 高伟; 刘新社 石家庄铁道学院; 石家庄铁道学院 河北石家庄; 河北石家庄 【期刊】交通标准化 2005-07-15 0 31 71 浅议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赵而明 惠州华禹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 【期刊】台声.新视角 2005-05-30 0 41 72 浅谈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与合理控制 叶志东; 谢鹏林; 王星箫 温州电业局 【期刊】财经界(学术版) 2008-02-15 4 73 设计阶段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途径和措施的探讨 王海琴 晋城煤业集团长平公司 【期刊】山西建筑 2010-04-01 44 74 深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浅析 佟丹丹; 黄景彬 黑龙江省速达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黑龙江金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5-25 10 75 电力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 姬传良; 李刚 山东电力核电建设集团公司;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期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9-15 76 浅谈业主方对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 周道光 温州市安信基建审计中心有限公司 【期刊】科技资讯 2009-07-03 12 77 辽河油田钻井工程造价分析 齐兆斌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概预算中心 【期刊】今日科苑 2009-07-08 1 33 78 建设单位在降低工程项目造价中的风险管理 李鹏 天津市河西区建设工程招标管理办公室 【期刊】才智 2009-10-05 35 79 论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徐洪飞 潞安矿业集团投融资中心 【期刊】煤 2009-12-15 1 34 80 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冯楚云 云南电网农电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期刊】云南电业 2006-03-25 90 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模糊评估模型研究 韩志宏 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期刊】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9-15 1 119 91 建设单位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 魏谦 乌鲁木齐公路总段 【期刊】山西建筑 2008-01-01 5 42 92 住宅平面布置不同对结构造价的影响 李夷茹 张家口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期刊】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8-06-05 0 27 93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 卞丽霞 新疆兵团一建有限责任公司 【期刊】新疆有色金属 2009-04-15 26 94 工程变更中的造价管理 秦立君 承德路桥建设总公司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25 33 95 浅议全过程控制工程造价 李作民 华北电力大学 【期刊】科技信息 2009-11-25 17 96 新形势下煤炭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探讨 朱德义 大兴安岭十八站林业局 黑龙江大兴安岭 【期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02-28 0 12 97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思考 田其斌 重庆市蔡家组团管理委员会 重庆市 【期刊】科技资讯 2007-05-23 0 48 98 关于降低民用户燃气工程造价的探讨 王海皎 厦门华润燃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期刊】福建建筑 2008-11-01 0 20 99 大型输电工程造价管理探析 肖莉敏 东莞电力设计院 【期刊】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8-01-10 0 64 100 浅谈业主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应美琴 金华市金东新城区建设指挥部 金华市金温铁路开发总公司 【期刊】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04-15

一、国外研究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早期发展阶段

浅层地热能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是随着热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兴起的。早在186年前(1824年)法国物理学家卡诺奠定了热泵理论基础。之后英国的物理学家焦耳论证了改变气体的压力引起温度变化的原理。英国勋爵汤姆逊教授首先提出了“热量倍增器”可以供暖的设想。1912年,瑞士苏黎世已成功安装了一套以河水作为低品位热源的热泵设备用于供暖,并以此申报专利,这就是早期的水源热泵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水源热泵系统。

在此之后的几十年,地源热泵基本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并先后有地表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及土壤源热泵系统的问世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地表水源热泵系统问世,是地源热泵中最早使用的热泵系统形式之一。欧洲第一台较大的热泵装置是1938~1939年间在瑞士苏黎世市政大厅投入运行的,它以河水作为热源,供热能力175k W;20世纪40~50年代,瑞士、英国早期使用的地表水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除了用于建筑物采暖外,还用于游泳池加热和人造丝厂工艺加热和鞋厂空调等。随后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安装地表水源热泵系统,热泵系统的供热量不断增大,性能系数也有很大提高。

地下水源热泵也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到1940年美国已安装了15台大型商用热泵,其中大部分是以井水为热源。1937年,日本在大型办公楼内安装了2台194k W 压缩机带有蓄热箱的地下水热泵系统,其性能系数达。至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应用的主要是地下水地源热泵。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影响和中断了空调供暖用热泵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二战结束后,热泵技术研究及应用逐步恢复,至1950年美国已有20个厂商和10余所大学研究单位从事热泵开发研究,在当时拥有的600台热泵中,50%用于房屋供暖。地埋管式地源热泵技术初始于美国和英国。1950年前后,两国开始使用地埋管吸收地热作为热源为家用房屋供暖的小型土壤热泵。1952年,美国约出厂1000套热泵,1954年出厂约2000套热泵。由于地源热泵的日趋成熟,有力地促进了浅层地热能的广泛应用。

1957年,美国军用基地住房大量采用热泵供暖代替燃气供热方案,热泵产量达2万套,1963年年产量增加到万套。至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安装的热泵机组已达近8万台。但当时压缩机质量尚不过关,设备费用高而影响了热泵供暖技术的推广,开始处于停顿状态。

到1964年,热泵可靠性的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60年代电价持续下降,使得电加热器的应用不断增加,限制了热泵的发展。

2.迅速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的出现,又引起人们对地下水源热泵的关注与兴趣,又开始大量安装与使用地下水源热泵,热泵工业进入了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对热泵的研究工作都十分重视,诸如国际能源机构和欧洲共同体都制定了大型热泵发展计划,热泵新技术层出不穷,热泵的用途也在不断地开拓,并广泛应用于空调和工业领域,在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热泵真正意义的商业应用也只有近20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美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能源信息部的调查表明:美国地下水源热泵的生产量从1994年的5924台上升到1997年的9724台。再如美国,截止到1985年全国共有万台地源热泵,而1997年就安装了万台,到目前为止已安装了40万台,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1998年美国商业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已占空调总保有量的19%,其中在新建筑中占30%。目前,每年大约有5万套地源热泵在安装,其中开式系统占5%。美国热泵工业已经成立了由美国能源部、环保署、爱迪逊电力研究所及众多地源热泵厂家组成的美国地源热泵协会,该协会在近年中将投入1亿美元从事开发、研究和推广工作。

欧洲一些国家由于采取积极的促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减税、优惠电价和广告宣传等),热泵市场得到快速发展。1997年,欧洲发展基金会重新提出热泵发展计划。到2000年,欧洲用于供热、热水供应的热泵总数约为万台,其中地下水源热泵约占。与美国的热泵发展有所不同,中、北欧如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主要利用浅部地热资源,地下土壤埋盘管的地源热泵,用于室内地板辐射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据1999年的统计,在家用的供热装置中地源热泵所占比例,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丹麦为27%。

3.发展趋势

近年来,各国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在快速增长。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对于土壤源热泵进行了较深入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数据。美国能源部(DOE)、美国环保局(EPA)及爱迪生电器学会(EEI)、国家农业电力合作公司等财团组成一家政府参与的工业设施国际集团,推广热泵供暖系统。目前从国外发展趋势看,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将是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主流和方向。

浅层地热能是宝贵的新型能源。与风能、太阳能等非人力控制的自然资源相比,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在开采利用时间上,可人为控制使用的可再生能源,是集热、矿、水为一体,具有洁净、廉价、用途广泛的新能源。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可以降低常规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又可以在发展某些相关产业经济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作用,具有显著的商业价值。因此,引起了各国对其开发利用的重视。特别是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以来,浅层地热能的勘查与开发利用正在迅速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4.地下水热运移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后,回灌井注入含水层的冷热能会在对流和热传导的作用下向抽水井运移,从而对地下水温度场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地下水热运移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数值模拟方法以其高效性、便捷性和灵活性等众多优势,逐渐成为研究这一问题的有效工具。鉴于此,本节对国内外地下水热运移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为本专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国外提出了许多描述含水层中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Mercer等(1985)、Crawford等(1982)以及Mirza等对含水层储能的一些模拟技术进行了讨论。1985年.和等统计了当时已有的21个热运移数学模型,所有这些模型均只考虑对流和热传导作用,忽略了自然对流对热运移的影响,除了两个是三维水流耦合模型外,其余均为一维和二维的。Tsang等(1981)和Sykes等(1982)曾先后利用有限差数值模拟方法,对Auburn大学第二期地下含水层储能野外试验中水和热量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试验观测结果基本吻合。Buscheck等(1983)利用Aubum大学储能试验前两个周期的资料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自然对流的影响。Rouve等(1988)应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对德国Stuttgart大学的人工含水层季节性储能试验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并对含水层中各填充亚层的渗透性空间组合进行了优化。Molson等(1992)利用加拿大Ontario武装基地潜水含水层储能试验数据,对该试验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模拟,其中考虑了自然对流影响和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该模型相对比较完整,但是试验条件比较简单,且连续性方程不尽完善。Forkeli等(1995)利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人工含水层储能系统的储能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对比模拟确定了效果最佳的人工储能系统。Travi等(1996)建立了二维非稳定流模型,通过数值计算给出了一个含水层剖面上温度的变化。Chevalier等(1999)应用随机游离法对多孔介质含水层储能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区域地下水的流动能够加速所储热能向下游含水层中扩散,从而降低所储热能的回采率。Nagano(2002)通过实验室试验和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如果储热过程中回灌水的温度较高(>;50℃),含水层中将很可能发生自然对流现象,从而使得利用含水层储能的热回收率将受到较大影响。Chounet等(1999)利用混合有限元法对土壤中水流和热量运移进行模拟,提高了模拟精度,但所用模型是一个剖面的二维模型。

国内对地热数值模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张菊明等(1982)用有限元法模拟了二维地热运移问题,并给出了有限元程序。李竞生等李竞生,王广才 1989.平顶山八矿热水补给来源及条件方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科研报告.对平顶山地温场分别建立了二维和三维温度场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求解,但是此模型仅是一个稳定的模型,并没有对水流场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薛禹群等(1987)对上海储能试验建立了三维数学模型,且考虑了热机械弥散,但水流模型是一个稳定模型,用简单的解析表达式代替水流模型,没有考虑水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和水动力黏滞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张菊明(1994)建立了三维地温场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有限元解法,但没有考虑水流方程。胡柏耿胡柏耿.1995.地热田中的传热传质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采用二维双孔隙介质模型模拟了地热田中传热和传质过程,并分别模拟了西藏那曲地热田和羊八井地热田的热质运移规律。任理等(1998)用交替方向有限差分法研究了土壤二维水热运移规律。何满潮等(2002)首先研究了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变化规律,然后针对单井、对井回灌过程中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地热回灌渗流场数学模型,推导了渗透系数恒定与变化不同条件下的单井、对井回灌的理论公式。

国内外专家对于专门针对水源热泵的地下水热运移也进行了一定的模拟研究。Gringarten等(1975)对地下水均匀流动条件下的含水层热能采集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对边界条件的简化和进行适当的条件假设,建立了对井系统的热传递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给定条件下的热突破事件进行了定量评价,为法国的对井采能系统的合理布局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为了定量评价目标含水层系统中热量的运移特征,从而指导采能系统的设计,Wiberg应用有限单元法,对单纯的热传导和传导-对流并存两种不同假设条件下,理想含水层系统中地温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模拟研究。根据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供暖和制冷负荷要求,Andrews(1978)应用二维有限元模型,定量评价预测了水源热泵利用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与区域地下水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相比,当区域地下水以一定的速度流动时,冬灌井周围的温度降幅相对较小,而影响半径有所增加,并且温度扰动带沿水流方向发生一定的偏移。Rahman(1984)通过对含水层条件进行假设,建立了对井回灌系统的模拟模型,并对不同的回灌量、含水层厚度、初始储层温度和井距影响条件分别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除回灌量和井对之间的距离外,含水层厚度对热突破的时间影响比较显著;而含水层的储水率和渗透系数对热突破事件的影响并不显著。为了确定开采井群和回灌井群之间的合理布局,Paksoy(2000)应用CONFLOW程序,对含水层采能过程中热锋面的运移特征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通过限定开采井和回灌井的水位变幅,同时确保不出现热突破,最终确定上述约束条件下开采井群和回灌井群之间的最小距离。Tenma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对井模型,利用FEHM软件对不同的开采与回灌量、水井滤管长度与位置和运行周期情况进行定量对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前两个因素是控制模型温度变化幅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国内,辛长征等(2002)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写的HST3D程序,对一典型双井承压含水层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全年运行模拟,由于程序的限制,模拟时采用全年固定流量和固定温度的办法。周建伟等(2008)利用基于HST3D的Flowheat程序对武汉市某地下水源热泵系统进行了模拟,并对布井方式和抽灌组合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张昆峰等(1998)模拟了大口径井水源热泵的冬季运行工作情况,结果表明,大口径井中的井水流动为均匀下降。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早期热泵的应用与起步阶段(1949~1966年)

相对于世界热泵的发展,我国热泵的研究工作起步约晚20~30年左右。20世纪50年代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吕灿仁教授就开展了我国热泵的最早研究,1956年吕教授的《热泵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前途》一文是我国热泵研究现存的最早文献。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在暖通空调中应用发展热泵,并取得了一大批成果。1960年同济大学吴沈钇教授发表了《简介热泵供暖并建议济南市试用热泵供暖》;1963年原华东建筑设计院与上海冷气机厂开始研制热泵式空调器;1965年上海冰箱厂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制热量为3720W的CKT-3A热泵型窗式空调器;1965年天津大学与天津冷气机厂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地下水热泵空调机组;1966年天津大学又与铁道部四方车辆研究所共同合作,进行干线客车的空气/空气热泵试验;1965年,由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徐邦裕教授、吴元炜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根据热泵理论首次提出应用辅助冷凝器作为恒温湿空调机组的二次加热器的新流程,这是世界首创的新流程;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商学院等单位对地下埋盘管的地源热泵也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单位还多次召开全国性的有关热泵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专题研讨会。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分别与有关企业结成产学研联合体,开发出中国品牌的地源热泵系统,已建成多个示范工程,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开始熟悉热泵,并对其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国早期热泵经历了17年的发展历程,度过一段漫长的起步发展阶段。其特点可归纳为:①对新中国而言,起步较早,起点高,某些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②由于受当时工业基础薄弱,能源结构与价格的特殊性等因素的影响,热泵空调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始终很缓慢;③在学习外国基础上走创新之路,为我国今后热泵研究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2.热泵应用与发展的停滞期(1966~1977年)

这一时期正处于“十年动乱”期间,在此期间热泵的应用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该期间没有一篇有关热泵方面的学术论文发表和正式出版过有关热泵的译作和著作等;国内没有举办过一次有关热泵的学术研讨会,也没有派人参加过任何一次国际热泵学术会议,与世隔绝10余年。只有原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徐邦裕、吴元炜领导的科研小组在1966~1969年期间,坚持了LHR20热泵机组的研制收尾工作,于1969年通过技术鉴定,这是在“文革”时期全国唯一的一项热泵科研工作。而后,哈尔滨空调机厂开始小批量生产,首台机组安装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总机修厂精加工车间,现场实测的运行效果完全达到(20±1)℃,(60±10)%的恒温恒湿的要求.这是我国第一例以热泵机组实现的恒温恒湿工程。

3.热泵应用发展的复苏与兴旺期(1978~1999年)

1978~1988年,我国热泵应用与发展进入全面复苏阶段。在此期间,为了充分了解国外热泵发展的现状与进展,大量出版有关著作,国内刊物积极刊登有关热泵的译文,对国外热泵产品进行测试与分析,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同时,一些国外知名热泵生产厂家开始来中国投资建厂。例如美国开利公司是最早来中国投资的外国公司之一,于1987年率先在上海成立合资企业。

1989~1999年期间,我国热泵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应用的热泵形式开始多样化,有空气-空气热泵、有空气-水热泵、水-空气热泵和水-水热泵等。在此期间国内已有国有、民营、独资、合资等不少于300家家用空调器厂家,逐步形成我国热泵空调器的完整工业体系,且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到1999年全国约有100个项目,2万台地下水源热泵在运行。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生产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90年代中期开发出地下水热泵冷热水机组,90年代末又开始出现污水源热泵系统。土壤耦合热泵的研究已成为国内暖通空调界的热门研究课题。国内的研究方向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地下埋管换热器,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978~1999年,中国制冷学会第二专业委员会主办过9届“全国余热制冷与热泵技术学术会议”。1988年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主办了“热泵在我国应用与发展问题专家研讨会”。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委员会、中国制冷学会在其主办的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上专门增设“热泵”专题交流。

198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徐邦裕教授等编写的《热泵》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郁永章教授主编的《热泵原理与应用》,1997年出版了蒋能照教授主编的《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1998年出版了郑祖义博士著的《热泵技术在空调中的应用》;1994年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郑祖义著《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与创新》。1989~1999年,正式发表有关热泵方面论文270篇,热泵专利总数161项,而发明专利为77项。这些教材、著作、译著和论文的出版,专利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热泵技术在我国的普及与推广。

4.热泵技术的飞速发展时期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均GDP的增长,拉动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发展,促进了热泵在我国的应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热泵的发展十分迅速,热泵技术的研究不断创新。热泵的应用、研究空前活跃,硕果累累。2000~2003年,专利总数287项,是1989~1999年专利平均数的倍。2000~2003年间发明专利共119项,是1989~1999年发明专利平均数的倍。2000~2003年,热泵文献数量剧增,如2003年文献数是1999年文献数的5倍。全国各省市几乎都有应用热泵技术的工程实例。热泵技术研究更加活跃,创新性成果累累。在短短的几年中有3项世界领先的创新性成果问世,包括:同井回灌热泵系统,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供寒冷地区应用的双级耦合热泵系统。

5.地源热泵的应用与研究

我国地源热泵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是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地源热泵的相关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如北京工业大学对深层地热水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若干垂直埋管和水平埋管的土壤源热泵试验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水环热泵空调系统应用基础的研究与评价,土壤蓄冷与土壤耦合热泵集成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地埋管的热渗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湖南大学建设了水平埋管土壤源热泵系统等。另外,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上海同济大学、天津商学院、重庆建筑大学等大学也进行了该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国内数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和水源热泵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目前,我国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研究发展很快,经过近二十几年的研究和开发,热泵技术在我国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地源热泵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建立了各类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水源井施工技术和技术要求,井群设计和计算方法、水质评价和处理方法及环境评价方法等。

截止到2008年10月底,我国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超过1×108m2(《地源热泵》杂志2009年5月刊)。已遍及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山西、辽宁、四川、湖南、西藏、新疆等地。应用的建筑类型包括宾馆、住宅、商场、写字楼、学校、体育场(馆)、医院、展览馆、军队营房、别墅和厂房等,应用前景广阔。

6.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与发展趋势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涉及城市能源结构、环境保护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大课题。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的可再生能量采集系统是解决上述重大课题的关键,其能量采集基本不受使用地域和四季气候的影响。浅层地热能作为建筑物的冷热源初始采集更具有推广价值。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不仅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政府也更加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明确指出: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国家财政支持可再生能源的资源调查、评价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该法的实施为浅层地热能的调查、评价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和保障。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多次召开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经验交流会、技术研讨会,并编制出台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做到了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有标准可依。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力度,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国家从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推广,财政部、建设部已批准下达3批包括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各地也相继出台支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项目。如2006年5月31日,由北京市发改委联合市水利局、国土局等9个委办局联合发文对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实现供暖和制冷项目按每平方米3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对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供暖和制冷项目按每平方米5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沈阳市发布的《关于地源热泵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要求在沈阳市三环内的455km2核心区范围内,对符合应用地下水热泵技术的409km2范围内的建筑物,原则上都要采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规划研究。

进入21世纪,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和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能源结构的改变,建筑市场的巨大,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内在热泵理论研究、试验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的应用诸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工程技术、机械设备、监测和控制系统,但回灌技术中的水质控制和回灌对储层及用水管的影响评价,堵塞井的处理技术,对井群采灌系统温度场、化学场和压力场的模拟计算方法,参数采集方法等尚在研究之中。

刘雪玲 朱家玲

(天津大学地热中心)

摘要:利用水源热泵从13~18℃的浅层地下水中提取热量,提供45℃的热水,通过风机盘管进行供暖。本文对热泵供暖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并与燃油、燃气锅炉供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热泵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设备,热泵供暖带来了明显的经济及环保效益。

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漫长,供暖大多通过燃煤锅炉得以实现,这种传统的供暖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煤炭资源,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冬季供暖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解决一个“热”的问题,而是与健康环保和城市形象发展战略紧密相连。因此,如何开发和设计出环保、节能型绿色生态建筑,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

水源热泵是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成熟的低耗能采暖技术,为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一个比较可行的实施方案。

水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球表面浅层水如地下水、地热水、地表水、海水及湖泊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而形成的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冬季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此时地能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为“冷源”。

天津市地矿珠宝公司地处城市中心。长期以来,该公司冬季采用传统的锅炉方式供暖,夏季制冷采用分体式空调机。锅炉燃烧时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废气、废物,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严重的环境污染给周围的市民生活既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另外,夏季空调系统耗电量大,运行成本高,稳定性差。因此,改造该公司的供暖及制冷系统势在必行。由于公司位于天津市中心,补建热网难度大,燃气、燃油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同时还存在大气污染。针对这些突出问题,采用水源热泵改造供暖和制冷系统,改造后的系统运行时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还能起到节能、环保等作用。

1 工程概况及要求

地矿珠宝公司要求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总面积为6105m2。其中,1层为珠宝店,3、4、5层为办公室,共114间,2层为客房,共27间。

地下水井采用回灌技术,打有生产和回灌两口井,两口井相距34m,井深均为200m。利用浅层的地下水作为热泵的冷、热源,热泵直接用于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生产井和回灌井冬夏季互换,即冬季供暖的生产井为夏季制冷的回灌井,冬季供暖的回灌井为夏季制冷的生产井。

水源热泵有2台,其中:1#机组:66kW,制热量300kW,制冷量:260kW。2#机组:45kW,制热量198kW,制冷量:182kW。

一般情况,1#机组运行,冬季供暖时机组白天(8:00~18:00)停3次,每次停45~50分钟;夜晚(18:00~次日8:00)停2次,每次停45~50分钟。由于3、4、5楼为办公楼,下班后(18:00~次日8:00)机组按50%~75%运行。空调设备为“三速开关”控制的风机盘管。低温热泵供暖的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低温热泵供暖系统示意图

2 系统运行分析

技术参数

自2002年11月7日至2003年3月24日(3月16,17日没有供暖),共136天,全天每隔2小时观测并记录系统运行数据。跟踪记录系统运行状态参数一方面为了深入研究系统冬季采暖的运行效果,另一方面为最佳利用地热提供科学依据,为地热供暖的利用和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主要记录参数有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温度和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室内温度、室外温度。流量是用流量指示积算仪配以涡轮流量计来测量;供回水温度及抽水井与回灌井水温度来自水源热泵数字仪表显示,精度达℃;室内外温度的记录采用温度计,精确为±1℃,其中室内温度是选一间客房为测试对象而记录的数据。

根据现场实测数据,整理后得到在整个供暖期室内外温度变化曲线、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温度变化曲线,分别如图2、图3所示。

从图2 可以看出,在冬季采暖期,室外温度不断变化,其日平均温度变化范围为-~℃,而室内温度基本稳定在℃左右,因此,室内温度能够满足供暖要求。

图2 室内外温度变化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抽水井的温度在采暖期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地热尾水回灌量的持续增加呈下降趋势。抽水井温度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采暖初期至采暖期开始后的第60天,抽水井温度基本稳定在℃左右;随着回灌量的增加,在采暖期开始后的第60天和第72天,抽水井温度发生两次明显的变化后,降至℃;此后,随着采暖期的继续,抽水井温度变化不大,并略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随着供暖日期的增多,累计回灌量增加,抽水井的温度有所降低;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室外温度的变化对抽水井的温度影响很大,1月份(即供暖的第60~70天)是冬季气温最低的时候,而抽水井的水温也降到了最低点,仅为℃,随着室外温度的回升,抽水井温度也逐渐升高,在采暖期结束时,抽水井温度回升到℃。

图3 生产井和回灌井的温度变化曲线

经济性分析

初投资:地下水井32万;热泵+风机盘管+管道138万。由于该系统是冬季供暖,夏季制冷,所以初投资的50%计入空调系统。

运行费用包括能耗(电费和水费)、人工费、维修费、折旧费。由于该系统是带有回灌井,免收水费,所以能耗主要费用是电费(表1)。

表1 热泵的运行费用

燃油,燃气锅炉的效率按90%计算,若分别使用燃油、燃气锅炉和热泵供暖,天津市地矿珠宝公司一个供暖期的运行费用(不含设备折旧和维修费用)列于表2。

表2 不同燃料供暖的运行费用比较

3 效益分析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利用热泵直接供暖的运行费用较低,这是因为热泵是通过消耗高品位的电能,把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的高温环境中,即热泵消耗少量的高品位电能,将产生大量的低品位热能(本文中热泵的cop=),其能量转化效率很高。而燃油、燃气锅炉供暖时,其消耗的是一次燃料,燃烧效率和锅炉效率都不可能是100%,热损较大。所以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热泵是一种高效的设备。

但是从目前热泵、燃油炉、燃气炉的固定投资来看,热泵的初投资较大。从表1也可看出热泵在一个供暖期的运行费用为万元,而为设备预留的维修费用和设备的折旧费用为万元,其所占的比例很大。从而造成热泵供暖的成本较高。但是由于热泵供暖的运行费用低,几个供暖期下来所节省的运行费用也可以折抵热泵在初投资上多投入的费用。另外热泵机组还可以在夏季用于制冷,投资一套装置可以冬夏两用,这在投资上也有一定的优势。

从环保效益来看利用水源热泵供暖,即不影响大气环境,也不消耗和污染水资源,地热供暖和制冷装置无压力、无燃烧、无爆炸的危险,也没有废弃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废物的场地,取消了锅炉房、储煤场、堆灰场、消烟防尘设施等,且不用远距离输送热量。可以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

天津地矿珠宝公司供暖总面积为6105m2。每年供暖期实际消耗热负荷为2325 GJ,相当于标煤 t。因此,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煤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为、、和。同时,每年节约废气废物治理费及其它费用为元。其环境效益很显著。

当然热泵消耗的主要是电能,而电能的获得需要耗费一次能源(我国目前主要是耗煤),因此在电能的生产过程中也存在污染问题,但是从工程本身来说,其没有消耗一次能源,没有给环境造成直接污染,其环境效益还是很显著的。

4 结论

(1)利用热泵供暖的运行费用较低,但由于其初投资高,所以其成本还是比较高,

(2)虽然目前利用热泵直接供暖的成本比较高,但是节约了一次能源和环保的费用,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且可以一机两用,冬天供暖,夏季制冷。所以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热泵供暖还是很经济的。尤其在环境要求较高的大、中城市,热泵供暖有一定的优势。

总之,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高效清洁地使用能源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利用热泵供暖应用了环保、安全、绿色、节能采暖新理念,开创了一条新的环保采暖方式。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热泵供暖必将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渝荣.某节能小区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冬季采暖运行的经济分析.制冷与空调,2002,2(4):68~72

[2]李新国,赵军.低温地热运用热泵供热的技术经济分析.太阳能学报,2000,16(1):447~450

[3]朱家玲,苗常海等.地热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市场前景.太阳能学报,2002,23(6):447~450

[4]郭志军,王敏.水源热泵系统的概论分析.低温与特气,2001,19(5):8~9

经典当代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发展的参考文献有以下几种。1、《中国对外贸易》2021年第004期,期刊论文《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为中国经济带来新机遇》。2、《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年第005期,期刊论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就业问题研究》。3、《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第003期,期刊论文《当前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实证分析》。4、《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1年第002期,期刊论文《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回顾、逻辑与前瞻》。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方式向集约型方式转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一项重要历史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经济学术论文文献,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一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优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经济资本管理框架下,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对象,运用案例分析的 方法 对如何实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有效管理进行实证分析,特别是对银行的重点业务―信贷进行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力求将该方法真正应用于实践,切实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经济资本管理 信用风险 应用 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存在问题与实证分析 本文以某商业银行二级分行为例进行分析: (一)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经济资本占用居高不下,大量吞噬银行经营绩效。通过笔者实地调查,该行贷款非违约类经济资本占用57724万元,同期贷款额度亿元;表外类经济资本占用1792万元,同期表外资产亿元;违约资产占用1265万元,同期违约资产亿元。前5个月银行平均经济资本占用57064万元,比年初的50197万元增加6867万元,增幅,而同期银行贷款仅增加亿元,增幅。上半年,因经济资本占用增加带来银行经济增加值净减少755万元,绩效工资减少113万元。 2.信用等级评定不连续,导致经济资本占用大量增加。该行评级覆盖率平均为83%,有近13亿元资产处于未评级状态,未评级客户原为AA级的系统默认为BBB级,无效经济资本占用提高61%,全年多增加经济资本7000万元,减少经济增加值770万元,影响绩效工资116万元。 3.客户结构不合理,抵押类贷款占比低,付出较大经济资本。该行客户结构中,电力、纺织、机构客户贷款占比较大,这类客户在评级系统中违约概率较高,其经济资本占用要高于平均资本占用约15%。抵押类贷款占比低,风险暴露金额大,造成债项违约损失率高,经济资本占用相应增加。同时,风险资产占比高、经济资本占用少的贴现、表外业务资产等占比低。 4.在信贷营销时考虑经济资本占用的意识淡薄。经济资本在贷款定价方面的应用没有引起客户经理等相关人员重视,贷款营销考虑产品定价基本原理的少,价格谈判具有盲目性,对剔除各项贷款成本之后的毛利润率不敏感。部分贷款收益甚至不能有效覆盖贷款风险成本、资本成本。造成资本与风险不能够匹配。经营意识不能紧密结合进而有效提高资产质量、客户结构调整、基础管理及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等,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资本为基础的风险防范体系。 (二)经济资本占用分析 1.信贷产品的经济资本占用分析。由表1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与银行信贷资产业务相关的主要结论:第一,在贷款定价时必须充分考虑信贷产品的资本占用成本,产品设计及营销尽量向客户提供低成本率信贷产品。第二,要改变固定资产贷款、外国政府转贷款发放就有收益的思路,因为以上两品种贷款大部分执行基础利率,如果扣除资金成本、信用风险溢价、税费,再减去远高于平均成本的资本占用率,最后的毛利率所剩无几,有的贷款甚至亏本。第三,个人类贷款住房类与非住房类差别较大,最高达22个基点。第四,表外业务并非没有成本,只是占用较低。以承兑汇票为例可以看出,其成本接近该项业务所产生的手续费收入的一半。第五,客户经理必须熟悉产品经济资本占用成本率及其他成本费用率,以在客户谈判的过程中指导贷款定价,力戒盲目定价行为。 2.信用等级对经济资本占用影响分析。本文以保证类流动资金贷款为例,说明某借款客户信用等级与经济资本占用关系。如表2所示,不同的客户等级,占用的资源和创造的效益也不相同。如某个AA级客户,目前经济资本占用为804万元;如果该客户是AAA级信用等级,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减少到512万元,是AA级的65%,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增加万元;反之,如果客户信用等级为A级,则其所占用的经济资本就增加到1033万元,是AA级的倍,相应地经济增加值将会减少万元。 3.担保方式对经济资本影响分析。借款客户采用担保方式不同决定了客户的风险暴露程度,进而需要不同的经济资本来抵补非预期损失。从表3来看,质押方式为收费类帐户,其经济资本占用与抵押类基本相同,比完全保证类贷款节约经济资本万元。可见,信贷资金投向不同的客户和产品,经济资本的占用是不同的,带来的效益也不相同。因此,要充分发挥信贷审批在执行和传导全行统一风险偏好的关键作用,统一区域内行业、产品的审批标准,实施“有保有压”的经营策略,引导贷款投向优质行业、优质客户和重点区域,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和个人贷款业务的营销拓展力度,适时退出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和问题客户的信贷工作,积极主动地调整、优化信贷结构。 经济资本管理模式下贷款组合经济资本收益率分析 经济增加值(EVA)计算模型为: EVA=人民币贷款余额×[(贷款利率-内部资金利率-信用风险溢价-费用率-贷款利率×营业税及附加税率)×(1-应缴所得税率)-资本成本率],其中资本成本率=经济资本占用率×经济资本回报率。 在公式中,要注意到:第一,贷款利率是变动的,对客户的谈判溢价能力越高,EVA越大。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仅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子。第二,内部资金利率由总行提供, 1年期贷款转移价格为。贴现贷款转移价格。第三,信用风险溢价即贷款减值准备率,由总行提供,借款客户分类级次不同,信用风险溢价率也不同,正常类公司贷款减值准备比率为,关注贷款比率 。由于减值准备是特殊性资产,随着贷款的回收,准备金会随之回拨,只要贷款被正常回收,那么它等同于过渡性成本。但是,它仍然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第四,费用率取决于客户开发和维护及银行内部管理效率,银行平均约。第五,根据本文前部分分析可知,资本成本率是可变的,它决定于客户评级、担保方式、信贷品种、债项违约以及基础数据准确率等。 下面举例说明,考虑经济资本变动因素的贷款定价原理: (一)AAA级和A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A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左右;对于AA级客户,如果执行基准利率,贷款毛利润大多也可保持在1%以上。总体看,AA级及以上客户各期限档次贷款毛利润贡献均较为可观。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1%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也在左右。 (二)A级客户贷款的效益测算 在担保方式为保证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基本保本;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也仅为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20%,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回报。在担保方式为抵押的情况下,对于A级客户,执行基准利率,如果不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则贷款毛利润大都在左右;执行下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执行上浮10%的利率底限,贷款毛利润在左右。如果考虑信用风险溢价及费用率,那么即使执行10%的上浮利率,贷款毛利率仅为左右。所以,对于此类客户利率上浮应不得低于15%,否则高风险贷款不会带来相应经济回报。 通过比较发现,在同一担保方式下,因其经济资本占用不同,AA级及以上客户收益率比A级客户要高左右。所以,对于A级客户在不考虑其风险成本的情况下,应给予更高的贷款利率溢价,用来抵补经济资本所带来的成本损失。 优化信用类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经济资本节约意识并用先进理念指导信贷营销管理工作 在营销和管理过程中应努力调整风险资产的结构,压缩高风险资产所占比例,节约经济资本。要熟悉和掌握不同信贷产品资本成本率,便于在营销和风险管理过程中,根据客户的信贷需求,合理向客户推荐成本率低的信贷产品。要积极营销中间业务,改善收益的多 渠道 方式。经济资本预先定量后,尽量在低风险市场和低风险产品(主要是中间业务产品)中良好地运作,使银行以较低成本创高收益。 (二)科学选择行业与客户以降低经济资本占用水平 严格遵照总行文件规定,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应时刻遵循总行的风险偏好,及时掌握国家各部委和总行公布的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及时避免限制行业的准入,并根据政策的调整及时对存量客户压缩退出。但好的行业里也存在不好的客户,而限制行业里也有优良客户,关键是从中选择符合该行信贷条件的优良客户进行营销,要充分利用收集到的各种正确信息,熟练运用内部评级系统(IRBS),及时通过系统程序操作,分析和判断初始评级(R1)和系统评级(R2)、风险限额、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等重要指标。在当前信贷规模严格控制、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市行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基层行营销优质客户,把营销重点放在利率或综合收益率上浮幅度较大的信用等级为AA级(含)以上的客户,以及能获取高额综合收益率的A级(含)以下客户,提高带来丰厚回报的优良信贷客户占比。 (三)制订不同信贷产品组合方案并提高综合定价能力 客户营销与拓展固然重要,而营销成果核算更为重要,产品和客户营销的重点应该是能够给银行带来高额利润回报的,而非高信用低收益客户或产品。在积极营销好行业的客户时,应在全面了解客户信贷需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为客户制订信贷产品需求组合优化方案,在充分考虑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的情况下,按照不同产品风险,本着风险与收益平衡或收益大于风险的基本要求,采取灵活定价模式。 (四)夯实信贷管理基础并提高客户评级覆盖率 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加强与审批部门沟通联系,及时做好评级到期客户的评级,避免因客户信用等级不连续造成经济资本占用的无谓增加;经办人员对于在评级、计量中出现的问题,应尽早处理,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做到夯实基础,提升银行经济资本计量水平;加强基础数据管理,保障基础数据质量,确保风险计量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解冉.经济资本配置在商业银行的实践应用[J].经济视角(下),2008(4) 2.佘运九,严力群.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8(10) 3.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J].国际金融研究,2004(8) 4.王伟, 邓学衷.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工具[J].华东经济管理,2007(4) 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篇二 “自然”与人类经济形态的变迁 摘要:从自然中心主义(自然经济)、人类中心主义(工业经济)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活动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 关键词:“自然” 人类经济形态 非人类中心主义 目前,学界关于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人与自然)、社会(人与人)以及精神(人与其自身)三个角度展开的。本文拟从人类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基本上已经进入现代(工业经济社会)并且在某些地方后现代(生态经济社会)已初露端倪的时空背景中,以不同生存状态下人们对“自然”内涵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为轴线,进一步去挖掘老子“道法自然”生存智慧中的积极因素在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经济(生态)和精种两大危机(尤其是前者)中的现代价值。 一 老子天道自然、人道无为的“道法自然”思想无疑是整个中国传统哲学之精髓“天人合一”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足道家生态经济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和思维基础,同时也是道家处理经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可能是第一个对“自然”概念进行哲学思考的人。在“道法自然”中,“自然”不但是天、地、人的终极价值和最高存在状态,而且也是“道”的根本特性。如果从“自然”即“让自身的自己而然”的意义上理解,“自然”就是一种不同于“人为”而又高于“人为”的天然状态。这一点和约翰?密尔在《自然》一文中的观点相似。密尔认为,“自然”一词的一种含义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足的事物”,这就足天然的、自生的、自在的、符合本性的自然。按照三国魏王弼说法,自然是宇宙万物在没有人为干扰时的本来面貌,是一种无须用语言也无法用语言言说的存在状态或天然本性。“自然”既存在于天地万物之内(“地”、“天”“法自然”),又存在于并展现在人的行为、欲望和感觉之中(“人”“法自然”)。从无生命的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到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的七情六欲、生老病死,只要是“未受到人类干预按其本来应是样子所是”,莫不如此。 也许正是有了这种“自然中心主义”的思维基因,人类历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在一种自己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度过的。不管人类是否都意识到了道家的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是“有所不为”之最高境界的“道法自然”思想,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例外,为了生存,他们就“有所为”,积极地去认识改造自然。毕竟,人类能力的现实发展是历史的,是在内外尺度的博弈中逐步提高的。人类此时在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时,更多地也许是无奈地体现出一种“有所不为”,一种顺其“自然”, 一种道法“自然”。也正因为如此,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是和谐的。当然,以“自然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自然经济”中的“自然”,还只是一个朴素而原始的概念。 二 从 文化 渊源上讲,发韧于欧洲的现代工业经济生产模式,是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为基础、以对人类知识理性和主体性的强调为核心的,它用理性化的社会建制(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甚至民主法制等)协调着具有不同才能世俗化的人们为发展工商业而效力,其间所表现出的“世俗趣味的高涨、工具理性的蔓延和个性表现的放纵”至今仍方兴未艾。当初这种多少带有点西方中心主义(更多地是人类中心主义)特色的文化之火一日在欧洲燃烧,便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席卷世界各地,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而世界 其它 地方(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厚自然经济传统的民族)的人们(已经习惯田园牧歌式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苦苦挣扎的阵痛后,如今却也正兴奋地品尝着现代工商业所带求的甜果,乃至于他们对祖上留下的本来弥足珍贵的遗产也似乎有点满不在乎。 与东方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交相感应“天人合一”价值观不同,在西方经济、文化传统中,尽管在占希腊时期曾经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有机体过,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天人相分以及人对自然的主导的。不管是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目的论还是____的神学目的论等,都是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把自然仅仅作为一种为人而存在的工具。尤其是到了近现代,人与自然的对立空前激化,而人的主体性却被大大张扬。笛卡儿首先确立了人是作为一种精神性主体而存在的,康德又提出“人为自然界立法”,黑格尔则把自然界视为人绝对精神的外化,而尼采更是表明,人是可以取代上帝的全知全能和至善至美的。从此,作为主体的人成为科学知识、政治价值和道德法则的最终依据,从此,作为人类生活方式基础的工业经济的成长与壮大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 然而,正是基于这种主客二分并带有宰制性色彩的现代理念,以物质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丰义为特征的现代工商业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今天却逐渐成了曾经欣喜若狂的现代人眼前挥之不去的乌云,尤其是在那些渴求加快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譬如中国);而信奉“上帝死了”的现代人募然发现自己,怎么也走不出失去终极关怀后虚无主义精种危机的阴霾。尤其是前者,即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类不得不去严重关注和认真解决的问题。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已经开始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对自己本来所引以为豪的工业发展模式,开始进行全面而深刻的 反思 ,并试图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真正根源。 在美国,历史学家林?怀特最先探讨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历史根源,他认为,西方社会片面地去发展工商业经济而破坏自然的态度起源于____。社会学家芒克雷弗则认为,基督____义只是对人类去采用何种方式发展经济的一种误导,即是基督____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按照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无休止地掠夺地球资源,发展工业,因为自然没有内在价值。而形成于20世纪中叶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态伦理学,则主张把伦理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从人类共同体扩展到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去尊重每个生命生存的权利。循着这种思路,人类所能发展的也只能是生态经济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追求仁智会通的东方智慧被纳入西方学者新的诠释系统。他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古朴、神秘而又深刻的东方智慧不仅有“过去时”(自然经济)的美感和魅力,而且有“现在时”(工业经济)乃至“将来时”(生态经济)的启示意义。爱因斯坦、普利高津等人都以浓厚的求知欲研习东方的《易经》、《老子》和佛经,希冀从中发现治疗现代社会工业病的精神启示。作为中国“愿住民”、与儒释共同构成中华文化智慧之源的道家道教,在奠定其理论基础的《老子》一书中所阐释的“道法自然”的生态经济思想尤为西方学者所肯定和重视。 总之,从西方到东方,从现代到后现代,从自然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从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到生态经济,人类对“自然”内涵的不同解读进而到采用不同的经济手段对待自然,反映了人类不同的经济生活乃至生存状态的变迁。以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胸怀去体悟自然的神秘、奥妙和无限性,尝试“道法自然”,走发展生态(循环)经济之路,理应成为现代人类解决自己经济发展困境的优先价值取向和现实行为选择。看了“经济学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经济学术论文 2.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 3. 会计学术论文文献综述 4. 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5. 大学关于经济方面的论文

经典文秘论文参考文献

1.全美秘书协会.章程[M].美国.1992.(05)2.张家权. 做好秘书工作的几点体会[J]. 秘书工作, 2010,(03) 3.刘福奎. 浅谈新世纪对文秘工作者的新要求[J]. 办公室业务, 2005,(02)4.张力佳 , 付冰. 文秘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素质[J]. 办公室业务, 2000,(05)5.曹金浩;论如何做好文秘工作[J]. 经营管理者, 2009年 22期6.余厚洪. 关于秘书素质标准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 秘书, 2003,(11)

诵读经典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引用如下:

一、引用的参考文献要忠实于原文

参考文献,即是对该文献的借鉴和参考,我们要在保留原文献的理论中进行借鉴,作者无权更改原作者的本意,只需向读者介绍原作者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等。

作者可以对原作者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等发表看法,但不能肆意更改,不管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要想忠实于原文,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之前仔细阅读原文,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尽量不要转引,以免以讹传讹,损害原作者读者,还有自己。

二、应注意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三、参考文献的数量

参考文献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和论文的信息量成正相关。比如,一篇研究论文只有很少的研究结果,却在讨论中引用大量文献来进行解释和假设,这样不太好。不过,有些杂志对文献数量有限制。最好奉行“少而精”的原则。

四、尽量选用较新的文献

较新的文献更能突出本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自己科研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能为SCI杂志的影响因子做点贡献。但是,有些自己领域很经典的文献还是不能落下。

【摘 要】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励志明德。教师要借鉴传统诵读教学的方法,并将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佳境界。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它不但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而且可以励志明德、启迪童蒙,指引其终生发展的方向。而国学经典中蕴含着的大量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只有通过亲身诵读才能深刻体会,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亲近和获得圣人的不言之教。把国学经典引入校园,并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路径和价值诉求的研究中独辟蹊径,才能使国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绕于耳――听读

听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校园内,国学声声不绝于耳,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对国学经典的感知逐渐由模糊到清晰,通过反复巩固,达到诵读的目的。①学校设立国学经典诵读广播站,内容包括国学经典朗读、赏析及轶闻趣事等;②校园音乐融入国学经典歌曲和中国古典名曲,让学生在古典乐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③将配乐诗朗诵设置为上下课铃声,陶冶学生心灵,点燃学习热情。

二、溢于眼――默读

泰戈尔说过,鹅卵石的完美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教育需要一种载体,需要一种氛围,需要环境的熏陶,尤其需要美化、诗化、艺术化。校园环境教育理念正是寓教育于无声无息之中,潜移默化,论道而不说教,让学生于举手投足间与古代先贤进行着一次又一次对话。①门口:利用学校电子屏幕开设 “一分钟课程”,精选国学经典,每天滚动播出,让学生在进出校门的短短一两分钟里,受到润物无声的文化熏陶;②院墙:在校园周围院墙上装饰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大理石浮雕;③墙壁:镌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14字校训;④楼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别设置 “中华经典浸润人生”的国学经典传统文化精粹长廊、“诗味书香弥漫校园”的书法艺术文化长廊;⑤教室:班级文化板块、在黑板报中开辟国学文化知识专栏;⑥校报:在学校创办的《春华秋实》月刊彩印校报上,开辟国学教育专栏,全面系统地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国学经典知识。

校园书香盎然,国蕴飘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显现一个鲜明的特征――国学经典。学生课间驻足浏览、欣赏,既对五千年的文明有初步的了解,其中涉及的修身、求学、创造等知识又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吟于口――诵读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设不同的国学课程:一年级《弟子规》《三字经》,二年级《千字文》《笠翁对韵》,三年级《论语》《孟子》,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老子》,六年级《史记》《资治通鉴》。不同学段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

1. 低年级:故事代讲,熟读成诵

3~15岁是记忆力的高峰期,对儿童来说,记忆方法至简,无非是诵和背,在这之前唯一要做的就是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模仿。在每个班安装包括“神奇汉字”“国学故事”“水幕电影”等内容的国学资源库,国学经典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展现。比如,讲李渔的《笠翁对韵》“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时,给孩子们讲一下卞和和杨震的故事;在讲“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时,讲一讲韩愈和司马相如的故事……教师以故事代讲,并且联系实际,学生不讲自通,也对国学产生了兴趣,很容易熟读成诵。

2. 中年级:自读自悟,导读成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语文教学中提出少讲、精讲或不讲,偏重于学生个人的感悟和体会。重读,能够让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只有在必要的时候加以点拨,或只对某些词句略加解释,或学生交流,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论语》中“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一内容时,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读这句话,伯夷、叔齐感悟到二人正是因为对过去仇怨的忘却,才能心胸坦荡,而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总是记着别人的不是,这样他自己也不得自由。所以,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总是心怀美好,不计前嫌,不怨天,不尤人,这样,不仅自己对这个世界、对他人的怨恨少了,相对的,他人也受你宽容、博大心胸的影响,少生怨恨之情。

听懂与读懂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自己下功夫读懂的、感悟出来的东西才是牢固的,才是真知。

3. 高年级:温故知新,情读成诵

古人品鉴诗文,主张熟读成诵,力求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也就是通过诵读,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其中的情味和旨趣,使情操的陶冶寓于审美享受之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学知识积累和储备,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已经能够大体读懂《庄子》中《濠梁观鱼》之类的国学经典,此时,要求学生诵读和精思同步进行,要仔细揣摩作品意义,以及作者境况和情志,将心比心,成为作者千古知音,情读成诵,正所谓“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四、归于心――品读

诵读国学经典,并不是看谁背得多、背得快,而是要使学生的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活动化、生活化,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一种精神气场,从而内化为学生的气质修养。结合下面的活动,力求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识上升一个层次:①话国学――国学经典演讲赛。说出你最喜欢的国学经典及喜欢的原因,对学生所掌握内容进行深化;②演国学――国学经典迷你剧表演赛。将国学经典小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校园剧进行展演,使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积累进行完美演绎;③写国学――国学经典辩论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五、动于手――赏读

儿童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结果,要把外在的、社会的各种道德规范变为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还要把个体内隐的心理特征变为个体外显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内外转化的关键是?惯。因此,学校将“启蒙养正,明理成人”作为办学理念,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中为学生搭建一个又一个平台,使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在生活实践的特定情境中心有所悟、心有所动,进而回应、共鸣、践行,实现诵读的最高境界――赏读。

1. 寸草报春晖――我感恩

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本,是百善之先,也是爱心的原点。请在爱的天平上把父母为你做的事和你为父母做的事列举出来,作为砝码放在天平的两端,看看你的天平是否倾斜得太厉害,如果是,请你加重砝码。

爱的天平

父母为我做的事 我为父母做的事

写着写着,学生惊愕不已,有的学生甚至落了泪,在多数学生的天平上,“父母为我做的事”竟然写满了整张纸却依然没有写完,而“我为父母做的事”却空空如也。学生当场宣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上、生活上让他们放心,并制作感恩卡,制定感恩计划。随后,开展评选“班级十大孝子”“校园十大孝子”活动,让评选上的孝子在全校师生及家长面前讲一讲自己的“孝事”。家长动情地说:“孩子变了,变文绉了。”孩子们诵中悟,悟中用,真正使“孝”深入校园,深入孩子们的心里。

2. 《弟子规》力行表――我践行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对于经典的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培养良好情操和行为习惯的需要。紧密联系生活学习《弟子规》,制定实践《弟子规》力行表,让学生把《弟子规》精神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并让学生详细登记,互相交流、监督,共同进步。

3. 座右铭――我能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会刻骨铭心。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整合学习,品德建构是在现实的人际互动中通过道德的体悟来实现的。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这是孩子们在学习《欹器》一文后得到的知识,而“谦受益,满招损”这个道理又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根据欹器的原理自己动手制作,并将自己的座右铭及原因贴在欹器上,放在写字台的旁边用以鞭策自己。

我们来欣赏一下孩子们的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班干部,我总是要求同学们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等,但是我自己有时候却做不到,所以,我要以此来监督和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班干部。

我的座右铭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次考试,我都会名列前茅,因此很是骄傲,也就瞧不起那些学习不如我的同学,通过这句话我知道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在活动中,学生会逐渐体会先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修身齐家、博爱尚贤、仁义礼智、诚信和平等美好的品格追求,经过国学经典的审美熏陶,学生的品位、内涵自然提升,身心自然健康。“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格教化当是经典诵读最大的价值。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国学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校园生活带来一片生机。“书香校园,人文课堂,涵养教师,儒雅学生”――我们将在经典诵读的研究之路上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 梁志斌.借鉴传统诵读法开展经典阅读[J].文学教育,2011,(1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