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成瘾性药物的分类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成瘾性药物的分类与研究论文

一、成瘾及物质滥用的概念与性质的历史演变人类早就注意到酒精滥用相关成瘾问题会导致各种躯体健康、心理社会问题,但成瘾性质是什么,一直争议不断。1、成瘾是道德、意志问题历史上,人们对成瘾的最初认识为:成瘾源于性格缺陷,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是精神(spiritual life)层面的道德、意志缺乏问题。 为防止成瘾行为的方法往往是强调个人的责任,对成瘾行为往往采取惩罚措施。 虽然这样的观点一直存在到现在,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神经生物学的进展,我们对成瘾的看法有着较大的改变。 首先,所谓的自我选择并非“故意”,而是由生物的易感性以及成瘾后的失控造成的,重要的是把成瘾行为标记为“道德”问题,会导致社会歧视与偏见,使之成瘾者转入“地下”,导致更多社会、心理、躯体问题。2、成瘾相关的药物滥用是违法行为与道德模式相关,由于成瘾导致各种社会、心理、家庭等问题,世界各国都采用从法律上控制成瘾物质的使用,特别是对制毒、贩毒采取不同程度的惩罚措施,并成为预防、控制成瘾行为的手段之一。因而,联合国制定了三个与麻醉品和精神药物有关的公约,设立了国际麻醉品管理局(International Narcotics Control Board,INCB),以监测各国对麻醉品、精神药物使用情况。同时也成立了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s,UNODC)以控制毒品相关违法、犯罪。我国对吸毒问题采取了较为严厉的法律措施。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禁毒法》,2013年颁布了配套的禁毒条例,从法律层面上确定了禁毒的性质、方针与政策。我国《禁毒法》制定的禁毒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3、成瘾相关的药物滥用是社会不赞许的亚文化行为基本观点认为,是社会将药物使用规定为违法,所以就违法了。由于打击这种违法活动,增加了的药物使用者产生了贩毒行业,滋生了政府腐败,增加了药物使用成本,后者也是导致药物使用者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历史上,曾经将吸烟、饮酒定义为违法,进行打击,最终失败了。 因此,将使用毒品合法化就能减少这种违法犯罪、减少吸毒危害。 所以就在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的注射室(药物滥用者可以在此处注射阿片类物质),咖啡屋(在此处可以购买与使用大麻),或试图将大麻合法作为突破口,如先是医疗使用合法,然后是种植、娱乐使用合法。这种合法化运动目前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唾弃,不可能成为主流思路。4、成瘾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的脑部疾病从医学生物学角度来看,成瘾的特征行为失控(明知有害,仍有不顾一切的强迫性觅药行为;不能控制使用剂量与频度等)、戒断症状、耐受性增加、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成瘾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具有类似的性质。该观点认为,长期使用药物能影响多系统的脑部环路,特别是与奖赏、动机、学习记忆、自控等行为有关的环路,所以导致了成瘾者具有强烈、不可控的药物渴求和与之相关的强迫性觅药行为。由于其失控性,惩罚对成瘾者往往收效甚微。不过,该观点也承认,成瘾相关的问题不仅是单纯的生物学问题(脑部疾病),其发生、展、转归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仅使用生物学方法来解决成瘾问题。1)成瘾存在大脑相关环路异常美国成瘾医学会将成瘾定义为,涉及脑部奖赏、动机、记忆相关环路的原发性、慢性疾病。这些环路功能异常导致生物、心理、社会、精神层面的特征性表现,显现为个体通过物质使用和其他行为病理性追求奖赏和(或)缓解痛苦。从此定义中可以看到,成瘾是与遗传及环境相关的,涉及与奖赏、动机、学习记忆有关环路的脑部疾病,成瘾个体使用物质至少有两个目的:获得快感、减少痛苦。彩图1-1示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此系统起于腹侧被盖区,投射到伏隔核与前额叶皮质,此系统是奖赏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学习、记忆、探索等有关。2)成瘾者具有个体易感性差异成瘾的病因学研究是药物成瘾研究的重点药物成瘾究竟涉及哪些因素,是什么使得普通的、偶然的药物使用发展为成瘾或者依赖。 和大多数精神疾病一样,能够较好解释成瘾发生机制的是药理学因素、个体易感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三因素模型。就个体的易感性来说,一些使用成瘾药物的个体能长时间停留在社交性、娱乐性使用,最为明显的例子是绝大多数成人都有机会吸烟、喝酒,但只有部分人成为烟瘾、酒瘾者。研究表明,即便使用成瘾性很强的可卡因,也只有15%~16%的人在首次使用10年内对可卡因成瘾。大部分人初次使用药物,多为难受感觉。但另一些极端的个体在初次使用之后就有欣快感,能很快发展为成瘾,以后一发不可收拾。这些充分提示,成瘾现象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研究表明,成瘾者有较为特殊的性格因素,如好奇、冲动控制问题、对药物的奖赏性较为敏感、对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等性格特点。这些特点均有较强的遗传倾向。不同易感因素在成瘾的不同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彩图1-2表示这些易感因素在成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成瘾个体在成瘾前就比较冲动/冒险,而且冲动要求立即的满足,对药物、酒精所起的作用较为敏感,一旦发展为成瘾后,对应激反应性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成瘾的核心症状是失控(强迫性),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在成瘾早期,个体所追求的是用药后的快感,到成瘾形成后,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渴求或者缓解戒断症状。以酒精为例,我们把饮酒分为不同阶段:初期饮酒→社交性饮酒→大量无节制饮酒→躯体、心理依赖等,在不同阶段中,饮酒者对饮酒的控制也越来越差,而饮酒方式越来越固定。成瘾后则出现以下特征:·明知有害欲罢不能,主要目的是不断追求使用药物的快感,或者为了戒除戒断而不断用药。·对成瘾物质有强烈的渴求感。 ·药物使用带有强迫性,不择手段。 ·控制不了使用的剂量与频度。 ·复发不可避免,反复戒断,屡屡失败。 ·惩罚对他们收效甚微。由于上述问题,成瘾者往往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否认自己的成瘾问题,回避自己心理、社会、家庭、人际关系问题,带着假面具生活。成瘾进一步恶化其行为、情绪失控,更加自暴自弃,如果不主动参加治疗,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4)成瘾与其他精神障碍共病率高根据美国国家共病率调查(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NCS)的数据,在终身患有物质使用障碍的个体中,有41%~终身患有至少一种其他精神障碍。笔者研究表明,约2/3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DSM-Ⅳ精神障碍。 约30%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其他DSM-Ⅳ轴Ⅰ精神障碍,其中以心境障碍最为常见,终身患病率约20%;其次为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约13%。 相比一般人群和其他精神疾患人群,成瘾人群中人格障碍的发病率较高,是一般人群的4倍,尤以反社会型、边缘型、回避型、偏执型等人格障碍类型多见。我们的研究发现,约60%的海洛因依赖者共患DSM-Ⅳ轴Ⅱ人格障碍,其中以B群人格障碍的患病率最高,约为50%。在人格障碍的诊断上,以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最为常见,患病率约40%,其次为边缘性人格障碍,患病率约23%。5)成瘾行为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社会问题,涉及各个年龄段药物滥用还导致滥用者出现心理、人格的扭曲,使得药物滥用者更难以适应社会。 重要的是药物滥用能导致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抑郁症状等。以饮酒问题为例,饮酒相关问题涉及胎儿,如酒精胎儿综合征; 青少年,如狂饮导致攻击冲动行为; 成人,如依赖滥用、戒断、躯体疾病等; 老年,如依赖、戒断、躯体疾病、药物相互作用。根据WHO报告,饮酒相关疾病、损伤高达60余种。吸毒不仅危害吸毒者本人,还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首先,它是诱发其他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温床。 其次,它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最后,它还导致各种疾病的传播。 截至2005年9月底,在国家累计报告的135 63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居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首位。 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80%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6)成瘾行为导致社会歧视与偏见由于成瘾行为特点,社会、公众不可避免对成瘾者产生歧视与偏见,歧视与偏见加重了成瘾的社会心理损害,妨碍成瘾者康复、回归社会,形成了长期药物使用→成瘾→戒毒→复发→成瘾的恶性循环。如彩图3所示,成瘾者病前就有一定的易感性;在药物滥用过程中逐渐出现脑功能损害,导致行为失控、戒断症状、耐受性增加,发展为成瘾; 在成瘾过程中出现或者共病有严重的躯体、社会、心理损害; 成瘾后不可避免出现社会歧视与偏见。 躯体、社会、心理损害以及歧视与偏见进一步恶化成瘾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复发率很高。显然,成瘾是一类与生物、心理、社会均有关系的复杂的脑部疾病,在预防、干预、康复成瘾行为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一体化综合手段来控制此类复杂疾病。治疗与干预目的不仅是让成瘾者停止使用药物,更要他们建立无药的生活方式,维持社会、工作、家庭中的正常功能。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综上所述,成瘾行为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素质、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成瘾后可导致大脑一系列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其病程呈慢性复发性特征。成瘾医学的发展,给这些工作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使成瘾者康复与回归社会成为可能。二、机体对精神活性物质易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药物成瘾的行为学特征是强迫性用药和强迫性觅药(长期持续存在的强烈用药动机)。1、机体对精神活性物质易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奖赏机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法则。在上亿年生物界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必须具备一种重要的辨别能力,凡能使机体产生愉悦和欣快感觉的刺激就是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刺激,如性、美食、运动等;使机体出现的欣快和愉悦的程度越高,那么该刺激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关系就越重要,形成的记忆也就越牢固、越深刻。机体实现上述辨别和记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是“奖赏环路 。奖赏环路的构成是位于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内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投射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PFC)、海马和杏仁核等不同脑区形成的神经环路。此环路参与奖赏效应(愉悦和欣快感),或曰正性强化效应,使机体学会如何获得奖赏刺激,启动并建立用药线索和环境与奖赏的关系,防止奖赏反应过度。在上述奖赏环路中,VTA-NAc通路是形成奖赏效应的最重要通路,尤其是在奖赏效应形成的早期。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刺激均能上调奖赏环路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使机体产生欣快感和相关记忆。此环路中多巴胺系统功能上调的越高,机体产生的欣快感就越强,形成的记忆就越牢固。精神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点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像性和美食刺激那样,直接(甲基苯丙胺、可卡因等)或间接(海洛因等)上调奖赏环路的多巴胺系统功能;而它们上调NAc内多巴胺浓度的程度远大于性和食物等生理性奖赏刺激,所产生的记忆也比生理性奖赏刺激牢固得多。换句话说,包括毒品在内的精神活性物质之所以能使机体成瘾,就是因为它们“盗用”了机体固有的奖赏机制,使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水平升高,进而使机体把精神活性物质刺激误认为是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刺激。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从线虫到人,只要有基本的奖赏环路(VTA-NAc)存在,只要接触精神活性物质时间足够长、量足够大,就都会成瘾。2、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本质——代偿性适应代偿性适应(adaptation)是机体普遍存在的一种被动适应体内外环境改变的能力。这种能力使机体能在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时,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化过程得以维持,使生命活动不发生重大改变。例如,当机体由1000m以下海拔高度进入2500m以上海拔高度的高原环境时,低氧就会刺激机体,通过一系列调控机制使靶组织和细胞的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使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红蛋白携带氧分子能力和机体组织器官利用氧能力增加。这一适应性改变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缺氧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过程的影响,使正常生理功能得以维持。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活性物质之所以能使机体成瘾,是因为其在与机体发生长期的相互作用后引起机体发生代偿性适应改变造成的。与上述缺氧引起机体发生的代偿性适应不同的是,由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代偿性适应更为复杂,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一系列生理功能、生化过程和组织形态学的适应性改变。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代偿性适应的过程包括: ①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 ②进入体内的精神活性物质和各自的靶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改变靶分子(受体、转运体)及相关分子(代谢酶)的功能,产生包括奖赏和正性强化作用在内的急性药理作用,这被认为是成瘾过程的起点; ③在精神活性物质与机体发生长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靶系统就会发生受体前神经递质、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水平的代偿性改变; ④在精神活性物质与机体发生长期相互作用和(或)上述靶系统的代偿性适应的基础上,非靶系统,如谷氨酸(glutam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等系统,也会发生受体前神经递质、受体和受体后信号转导水平的代偿性改变; ⑤上述发生在两个系统(靶系统和非靶系统)、三个水平(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上的代偿性适应导致耐受、躯体依赖、精神依赖和成瘾的发生。在上述五个过程中,除过程一和二外,其他三个过程无论从代偿性适应改变的内容,还是从代偿性适应改变机制上讲,都尚未完全阐明,尤其是第五个过程。如上所述,要较深入地认识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代偿性适应机制,首先要了解精神活性物质急性作用的分子靶位,这是精神活性物质引起代偿性适应的第一步。例如,阿片类物质进入体内后,首先激活位于VTA内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上与Gi/o蛋白偶联的μ阿片受体,下调GABA能神经元的功能,使受其调节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脱抑制,而增加其投射靶区NAc等多巴胺的释放,产生奖赏效应。研究发现,μ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或使用阿片受体阻断药纳洛酮等,阿片类药物既不会引起典型的行为反应,也不会造成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反应。可卡因和苯丙胺类兴奋剂都能激活单胺系统,使细胞外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但是作用机制不同。可卡因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转运体、5-羟色胺转运体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重摄取而直接上调细胞外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增强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功能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作用机制更为复杂,它是囊泡单胺转运体2和细胞质膜的多巴胺转运体、5-羟色胺转运体、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的竞争性抑制剂,使神经元囊泡中存贮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逆转运至细胞外并抑制细胞外的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重摄取,另外苯丙胺类兴奋剂还有一定的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大麻类药物激活G蛋白偶联的1型和2型大麻受体(CB1与CB2);酒精易化GABAA受体和抑制NMDA受体功能,也调节5-HT3受体和烟碱受体及其他受体(因酒精可直接与受体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它几乎可以影响所有受体的功能);尼古丁激活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麦角二乙胺等致幻剂部分激活5-HT2A受体; 巴比妥类和苯二氮类激活GABAA受体,从而上调奖赏环路多巴胺功能。综上所述,这些药物在改变各自靶分子功能的基础上都能上调NAc内的多巴胺浓度,从而产生奖赏效应,启动机体成瘾过程。精神活性物质长期与其各自的靶分子发生上述相互作用后,就会引起靶系统和非靶系统发生代偿性适应。 此代偿性适应的生物学基础是精神活性物质通过长期改变靶分子功能引起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改变。以阿片为例,其在分子水平引起代偿性适应的过程是: 首先,阿片通过急性作用,激活靶神经元细胞膜上的μ阿片受体,抑制神经元内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浓度,引起蛋白激酶活性下降,下调细胞内靶分子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影响细胞内靶蛋白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功能而发挥抑制性效应,产生镇痛等药理作用。在阿片上述急性作用的基础上,吗啡通过长时间激活阿片受体,过度抑制AC活性,在发挥上述药理作用的同时,还会引起靶细胞内的某些分子,如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表达水平和转录活性上调;后者进入细胞核,使某些转录因子,如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上调;NF-κB进一步通过上调某些与阿片受体信号转导功能相关的重要分子的表达,而对抗吗啡引起的AC抑制效应,从而实现阿片受体作用系统(靶系统)在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的代偿性适应改变。 此外,阿片通过激活阿片受体,间接上调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也会通过如上所述的分子机制引起多巴胺系统(非靶系统)发生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的代偿性适应改变。上述改变最终导致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生化过程发生可塑性改变,构成了特定的代偿性适应的发生。细胞水平的代偿性适应的主要神经生物学过程表现为,在精神活性物质长期作用下,在上述分子水平代偿性适应改变的基础上,神经元突触结构和突触传递功能发生了改变。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内、外因素的改变具有易变化性和可修饰性,这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神经系统具有通过调节神经元的内在特性和突触连接的能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特性,称此为神经可塑性(neuroplasticity),被认为是形成新的神经系统功能(如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精神活性物质的长期作用能够诱导突触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适应性变化,即突触可塑性变化。在结构方面,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能够使PFC、NAc等脑区的树突棘密度发生改变,甚至引起神经元的形态和大小改变;在功能方面,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能够影响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这种突触结构和功能的持久改变,是驱动成瘾行为的细胞学基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能够诱导突触可塑性的持久性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并非不可逆,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有可能恢复。因此,突触可塑性改变尚不能很好地解释药物成瘾形成的能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时程记忆。三、与药物成瘾机制相关的重要假说药物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非常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用于解释药物成瘾机制的代表性假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正性强化假说(positive reinforcement hypothesis)2、负性强化假说(negative reinforcement hypothesis) 3、动机-敏化假说(incentive-sensitization hypothesis) 4、异常学习记忆假说(aberrant learning and memory hypothesis) 5)认知功能障碍假说(cognitive dysfunction hypothesis) 6)习惯性行为假说(habitual behavior hypothesis)

杜冷丁。

我有一小学同学,叫李宾,他爸爸是我们镇上唯一的外科医生。

我们镇的卫生院共有十五名医生,但能做手术的医生就只有李庭广医生。李医生中等个,平时我上学、放学好遇见他。他穿着干净,头发梳的光溜光溜的,听大人说,他隔一段时间就自己给自已注射麻醉药。我不解?医生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注射麻醉药呢?

在我上小学六年级,我身体出现不适,需要做一个小手术。

一天,我和父来到镇卫生院,李医生给我开了药,然后李医生和我们一起去药房拿药,我看到是几支注射用的液体药,等我们三人出了药房,李医生对父说:

“我用你们二支药。”

父哼了一声。

这样我就知道李医生自已是要用麻醉药的。

等我中专毕业后,一次听医院的一名家属说,李医生现在还有往自己身上打杜冷丁的行为。

中等强度镇痛药,如曲马多、可待因等,主要用来治疗中等强度疼痛。这类药物是一种非常弱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本身不属于阿片类药物,它与吗啡、杜冷丁、美沙酮等阿片类药物相比,相对不易产生药物依赖。不过,长期滥用中等强度镇痛药同样会成瘾,正是由于一些地区滥用曲马多导致成瘾患者倍增,2008年卫生部才将曲马多列为第二类精神类药品管理,只有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才可使用该药物。

用于治疗重度疼痛的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杜冷丁、芬太尼等有成瘾性。其中,成瘾可能性最大的是杜冷丁,但短期使用一般成瘾可能性较小。由于杜冷丁成瘾性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目前只用于治疗急性疼痛(如术后疼痛),一般不用于慢性疼痛。而对于吗啡、芬太尼等药物,一般老百姓不可能随便获得,它们的使用都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而医生也会根据病人情况谨慎选择药物,最大程度避免药物成瘾性发生。

成瘾性药物是指临床上常用的麻醉、镇痛、抗焦虑、抗抑郁的一些处方药。这些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具有很好的疗效,但若过量使用会使人产生欣快感,连续使用会产生严重的躯体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停药会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戒断症状。分为兴奋剂、镇静催眠剂。在使用时需慎重。

1.兴奋剂

以苯丙胺类为代表,包括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嚷醋甲脂、匹莫林等,系一类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提高中枢醒觉水平的拟交感胺类的中枢神经精神运动性兴奋药。自1929年Alles合成苯丙胺,同年又合成甲基苯丙胺以来,这类药物的滥用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地区)据统计,在菲律宾滥用甲基苯丙胺的人数已超过滥用火麻的人数,日益构成社会问题。该类药可产生情绪高涨及精神潜求,长期使用可产生精神上及/或躯体上的依赖。

2.镇静催眠剂

这类药物可缓解焦虑。增进睡眠,放松情绪。在竞争激烈、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常借助这类药物来摆脱困境,放松情绪因此这类药物的滥用也日趋严重。

镇静催眠剂分为:(1)巴比妥类甲喹酮。(2)苯二氯卓类。

人类发明药物的初衷是消除、缓急疼痛、不舒服,然而滥用药物,却使人成瘾。

能否详细些?那些类型的毒物?很多男人认为其实最毒妇人心了。药物也是有毒物的,例如管制药物。就随便来篇《阿片受体拮抗剂与激动剂》吧,希望帮上忙。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与纳曲酮 纳洛酮(naloxone)化学结构与吗啡极相似,主要区别为叔氮上以烯丙基取代甲基,6位羟基变为酮基。纳洛酮对4型阿片受体都有拮抗作用。它本身并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给人注射12mg后,不产生任何症状;注射24mg只产生轻微困倦。但对吗啡中毒者,小剂量(~)肌内或静脉注射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1~2分钟就可消除呼吸抑制现象,增加呼吸频率。对吗啡成瘾者可迅速诱发戒断症状,表明纳洛酮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临床适用于吗啡类镇痛药急性中毒,解救呼吸抑制及其他中枢抑制症状,可使昏迷者迅速复苏。在镇痛药的理论研究中,纳洛酮是重要的工具药。纳曲酮(naltrexone)的作用与纳洛酮相同,但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阿片受体激动剂主要有美沙酮、丁丙诺啡腓、二氢埃托啡等,其主要特点是能快速脱毒,但会产生成瘾性。美沙酮又名美散痛、非那痛、阿米酮,是阿片受体激动剂,属麻醉性镇痛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化学家最先合成。美沙酮的化学结构和吗啡相差较远,但药理作用却与吗啡非常相似。其突出的特点是镇痛作用强、口服有效,对阿片类毒品成瘾者的戒断症状抑制作用持久,反复应用持续有效,适用于成瘾病人的脱毒治疗。美沙酮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其效能是吗啡的2—3倍,作用显效较慢,持续时间长,适用于慢性疼痛,对急性疼痛效果稍差。美沙酮可引起镇静、呼吸抑制、便秘等;对平滑肌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与吗啡相似,但弱于吗啡;对缩瞳、镇咳作用以及对垂体激素的影响与吗啡相似;对胎儿具有呼吸抑制作用,故不适合产科镇痛。美沙酮皮下或肌肉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易于从胃肠道吸收。口服30分钟后可在血中测得,4小时浓度达到峰值,半衰期为10—18小时,平均15小时,长期用药者半衰期为13—47小时,平均25小时,85%与血浆蛋白结合。美沙酮的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大部分以代谢物形式经尿和粪便排泄。美沙酮于本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阿片类毒品成瘾的治疗,最先由美国研究发现美沙酮能控制海洛因的戒断症状。30年来,该药已成为欧美西方国家的主要戒毒药物。70年代初,香港地区实施美沙酮治疗计划,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93年,我国卫生部颁布《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首选美沙酮进行脱毒治疗。美沙酮与吗啡相同,都属麻醉性镇痛药,因而能成瘾,具有生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和耐受性。因此美沙酮要合理使用,不能滥用,否则能导致海洛因一样的后果。美沙酮也是吸毒者追逐的对象,因此对其必须要严格管理,以免流失成为毒品盐酸二氢埃托啡(DHE)是近年来我国新研制的一种高效麻醉性镇痛药,多为片剂,属化学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服用盐酸二氢埃托啡可造成生理和心理依赖性,其成瘾性比海洛因还强,因此被列入麻醉药品严格管制。

药物的毒性研究论文

中药讲究五行相生相克!

有些根茎类,块茎类,叶类中药材需要泡制后才能用因为它含毒性太厉害了;再就是矿物类产品是剧毒的必须有效监管才能不出问题!

药物分析杂志的分类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R9 药学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外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11、中华麻醉学杂志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4、中华手外科杂志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8、中国器官移植杂志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妇产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3、实用妇产科杂志4、现代妇产科进展儿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临床儿科杂志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肿瘤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3、中华精神科杂志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皮肤病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眼科杂志2、中华眼底病杂志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5、眼科新进展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放射学杂志2、临床放射学杂志3、实用放射学杂志4、中华核医学杂志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药学类核心期刊1、药学学报2、中国药学杂志3、中国药理学通报4、药物分析杂志5、中国新药杂志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8、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0、中国抗生素杂志11、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2、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3、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4、中国药房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6、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7、华西药学杂志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每4年更新一次,最新一次是2015年8月出版第七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分为核心库以C为标记和扩展库以E为表记)

核心期刊中有以下6种相关刊:序号 期刊名称 期刊等级 刊期 影响因子 1、药物分析杂志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2、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核心,CA,SCI,Р.Ж.,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半年刊 3、分析试验室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4、分析科学学报 核心,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5、分析化学 核心,CA,SCI,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月刊 6、分析测试学报 核心,CA,Р.Ж.,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双月刊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有关成药性研究的论文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1.地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2.醋酸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研究3.N6-烷基-2-烷氧基腺苷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血小板凝集活性4.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5.“还脑益聪方”的药学工艺研究及川芎中有效成分的分离6.莪术油微乳制剂的药学研究7.对映异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研究8.针对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注册管理研究9.聊城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再造研究10.小切口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11.人参花生药学及炮制配伍研究12.黄连、枳实药对的配伍研究13.灰兜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研究14.毛茛化学成分HPLC、UPLC/Q-TOF-MS分析15.石松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的全合成16.大马勃生药学及发酵工艺学的研究17.我国临床药学发展及临床药师地位的研究18.立血康软胶囊的药学研究19.刺五加冠心宁胶囊药效学研究20.独行菜生药学研究及利尿部位初步筛选21.疮疡消炎软膏的药学研究22.清热头痛软胶囊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23.当归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4.氢键复合物光化学性质的理论研究25.L-4-氟苯丙氨酸等6种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学作用研究26.复方连萸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27.药学资源的社会需求与合理配置研究28.“肝毒清滴丸”的药学研究29.纳米药物安全性的法律管制30.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31.复方抗焦虑胶囊的药学研究32.聚乙二醇化硝基咪唑的合成、羰基锝标记与生物分布研究33.基于果林间种模式的南板蓝(马蓝)栽培研究34.Pd/SiO_2催化还原N-芳烷基化硝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35.构建放心药店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36.县级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风险防范研究37.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对照研究38.新型苯甲酰胺类HDAC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39.复方马蹄香抗焦虑胶囊药效学研究及机制探讨40.中葡药学石蚕类药物的研究41.地鳖虫纤溶活性先导蛋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与作用机制研究42.复方川贝止咳颗粒的药学研究43.《本草经集注序》研究44.我国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5.异氟醚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46.愈肠宁胃—结肠分释胶囊的药学研究47.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比较研究48.李时珍的医学哲学思想研究49.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自己去中国知网找找,需要账号的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历经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中药的研发仍然充满了挑战,如药材来源变异大、有效成分不明、质量控制困难、缺乏清晰准确的安全性评价、药理作用机制不明等等。因此,至今还没有一种中药通过美国FDA的新药审批;而且,欧盟已经颁发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也直接影响了中药的出口。为了扭转目前这种尴尬的境地,实现真正与国际接轨。发展祖国中医药事业,必须对中药的安全性、作用机理及其药理活性成分有明确的认识,并深入剖析。近十多年来。在西方药物发现和开发阶段利用体外和计算机辅助研究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特性研究,大大提高了新药研发的成功率【1]。所以借鉴西方新药研发的成功经验,将ADME/T评价体系引入到中药的研究中。特别是药物代谢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中药的真正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而且有利于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规律等。本文将综述药物代谢(Dmg Metabolism)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及其进展。1 药物的代谢药物在机体内的消除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药物不经任何代谢而直接以原型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另一种是部分药物在体内经代谢后,再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药物的代谢(drug metabolism)也称为药物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2J。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分为两个步骤【3j,第一步称为I相代谢反应。药物在I相反应中被氧化、还原或水解,催化I相代谢反应的酶主要为肝微粒体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第二步称为Ⅱ相结合反应。药物在Ⅱ相结合反应中与一些内源性的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等)结合或经甲基化、乙酰化后排出体外。催化Ⅱ相结合反应的酶主要有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谷胱甘肽一s一转移酶、磺基转移酶和乙酰基转移酶等【4 】。其中P450酶在众多外来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P450酶催化的底物相当广泛,90%以上药物的氧化是由P450酶催化的。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代谢酶,其催化的I相代谢反应是化合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步骤。因为这一步反应通常是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限速步骤,可影响化合物的半衰期、清除率等动力学特性,且P450酶活性常常随遗传因素、年龄、疾病状态或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L7J。一般来说,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转化后其药理活性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大致分为四种情况:第一,代谢物活性或毒性降低;第二,形成活性代谢物;第三,形成毒性代谢物;第四,前药的代谢激活。总之,药物代谢转化的最终结果是使药物极性增加。有利于药物的排出体外【2.3】。2 药物代谢研究的方法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两者各有优缺点,所以通常两者相结合进行药物的评价研究。体外研究可以通过高通量筛选对大量化合物进行筛选,对大量候选化合物的药动学特性作出初步的评价。缩小体内筛选的范围,一般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的初期。体内代谢研究是体外研究的良好的衔接点,因为有时候应用体外模型预测体内参数不理想,必须借助体内筛选。当然在药物开发的后期,也要进行动物和人体体内药物代谢研究,总之,两者相辅相成【3J。2.1 体内法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进行的。给予一定剂量的药物后,于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收集胆汁、尿液和粪便,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质联用技术(LC-MS/MS)等方法在胆汁、尿液和粪便样品中寻找药物的代谢物(包括I相和Ⅱ相代谢物)。并对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的分析和鉴定,最终确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2.2 体外法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和重要器官之一,是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富含有丰富的肝药酶,所以大部分的药物在肝脏被代谢。故药物的体外代谢模型多以肝脏为基础。常见的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法、肝切片法和重组I)450酶体外温孵法等。药物体外代谢研究中应用到的方法除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液质联用技术(LCMS/Ms),还有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we.ston bloting等。体外法因有其独特的快速简便和节约成本等优势和特点。所以在药物代谢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肝脏以外,口服药物还必须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才能进入血液发挥疗效(如人参皂苷的体内代谢[8 ),因此药物在胃肠内菌群的代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已经有人把药物在肠内菌代谢的研究引入到药物代谢的研究范畴。其常见的研究方法也有整体肠内菌代谢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前者是对人或动物服药后的消化道各部分及其内容物进行分析,后者有粪便温孵法和消化道内容物温孵法,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也可用肠内菌纯菌株、混合菌或粗酶进行代谢研究。3 药物代谢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3.1 中药代谢产物谱的定性研究要了解中药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规律,首先应该明白其在体内转化成什么产物,而且这些产物有可能是活性增强的产物或活性减弱的产物。也有可能是毒性成分。因此对代谢产物谱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它不仅可以阐明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机制,也可以进行代谢产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一般是将中药代谢后的各种生物样品采用各种手段分离后进行分析鉴定。如阿基业等人给予大鼠一定剂量的盐酸关附甲素后,在不同时间间隔收集大鼠尿液,应用液质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关附甲素在大鼠体内可以转化成为关附壬索、关附醇胺、关附甲素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关附壬索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合物,经过生物转化,代谢产物的极性增加,药效下降【9j。李晓海等人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和大鼠体内法对左旋一叶蔌碱的代谢转化进行了研究,代谢产物分别鉴定为6一位羟基、6.位羰基及5一位a及B羟基取代的左旋一叶蔌碱,还证实了体内6一位羟基代谢物进一步形成了Ⅱ相结合物。最终基本阐明左旋一叶蔌碱在大鼠体内外代谢转化的途径Cio】。徐文等人将待测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与新鲜配制的大鼠肠内溶物悬液在37℃孵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孵化前后溶液中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Ⅱ的浓度,结果表明淫羊藿苷被肠道菌群迅速代谢成淫羊藿次苷Ⅱ,而淫羊藿次苷Ⅱ不被代谢[11]。3.2 中药代谢酶谱的研究鉴定参与中药代谢的代谢酶种类及其贡献,对中药现代化的研究同样重要。因为遗传因索和环境因素造成人体对药物代谢的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代谢酶的表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决定的,依此可将人群分为强、中和弱代谢型等表型C12J。强代谢者和弱代谢者之间药代动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13J,因此给予不同代谢表型人群相同的剂量,药物产生的疗效会完全不一样。甚至会中毒现象的发生【l 。所以鉴定参与中药代谢的代谢酶种类及其贡献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此外中药代谢酶谱的研究还有利于研究中药的配伍规律、中药毒性研究等。高凯等人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通过运用不同的CYP同工酶选择性抑制剂和底物进行抑制实验,初步选出介导甘草次酸单羟化所涉及的CYP同工酶为CYP 3A1/2和CYP 2C9/10 cis},研究结果提示当甘草次酸在CYP 3A1/2和CYP 2C9/lO弱表达的代谢者人群中使用时,应该注意剂量的控制,否则可能会出现中药的安全性问题。3.3 中药对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许多中药有效成分对CYP450酶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或抑制。如中药白芷中富含呋哺香豆素化合物,研究发现白芷提取物可以抑制大鼠肝微粒体CYP 3A、CYP 2C和CYP 2D1的活性,所以会抑制甲苯磺丁脲、地西泮、硝苯地平等在体内的代谢[16]。中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对 1Al、CYP 2B1和CYP 2Cll这3种同工酶有明显的诱导作用【l 。中药在lJ笛床上常复方用药或与化合物合并用药。这就有可能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药效、药动学、毒性等的变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如人参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d,它对CYP3A4有抑制作用;而人参再造丸、通心络等中成药组方中又含有人参,因此如果患者在服用通心络、人参再造丸等中成药时,同时服用经CYP3A4代谢的化学药硝苯地平、胺碘酮等,就可能会导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18]。高月等人考察中药丹参、苦参、人参及其与藜芦合用对大鼠肝P450酶活力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这3种中药与藜芦配伍合用后均不同程度的抑制了P450酶含量和主要的药物代谢酶CYP3A及CYP2E1的酶活力。提示可能正是由于3种中药与藜芦配伍后对药物代谢酶的抑制作用减缓了剧毒中药藜芦中相关物质的代谢.致毒性增加,产生了不期望的中药毒性【l 。4 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代谢的研究除了深入研究单一成分的代谢外。首先应加强有效部位、单味药材和中药复方的代谢研究,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全面的阐明中药的药效作用机制;其次,应该深入开展中药基于代谢酶的配伍规律的研究,阐明中药复方中各单味药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中药复方的解毒机制。总之,随着中药代谢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合作。必将揭示中药的代谢规律、中药的配伍规律和解毒机制等,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创新药物的发现以及指导临床用药作出贡献。

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提供一些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 1、胶囊的制剂工艺研究 2、分散片的制剂工艺研究 3、注射液制剂工艺的改进 4、几个质的提取和转化 5、口服液制剂工艺研究 6、颗粒剂制剂工艺研究 7、片剂制剂工艺研究 8、栓剂制剂工艺研究 9、片剂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10、胶囊的质量标准的研究 11、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12、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13、栓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14、中药成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研究 15、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 16、紫外分光度法测定制剂的含量 17、HPLC法测定制剂的含量 18、药品标准中制剂测定方法的改进 19、某药物的生产工艺的改进 20、某药物的合成工艺的改进 21、制剂的药效研究 22、制剂的剌激性研究 23、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24、医院处方调剂的改进 25、医院药品管理的改进 26药物生物转化生产新工艺探索 27、酶促反应生产药物工艺路线探索 28、BTC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29、新药开发药效学研究 30、新药毒性研究 麻烦采纳,谢谢!

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论文

刘会灵,曹建新,越橘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5),905-911;程桂广,刘会灵,王煜丹,顾承真,徐琳琳,曹建新,雀舌茶营养成分分析,营养学报,2010,32(2),201-202;程桂广,王煜丹,曹建新,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21,516-520程桂广,王煜丹,曹建新等. 苦竹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综合开发利用.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9, 34: 146-149徐琳琳、曹建新 ,朝鲜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08期, pp 1135-1140, 2012 ,ISTP,未标注 期刊论文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论文题目能吸引读者浏览全文,提高文章的被关注度。下面是药学论文题目,欢迎阅读参考!

药学论文题目【1】

1. 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2. 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3. 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 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5. 绿色化学。

6. 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7. 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8. 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9. 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10. 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11. 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2. 仙人掌研究概况。

13. 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4. 猪毛菜的研究现状。

15. 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16. 菠菜的研究进展。

17. 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8. 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9. 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 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2】

1.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活性的研究

2.硫杂杯芳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抑制剂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药学论文题目大全【3】

1.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 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3. 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4. 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5. 某医院调查报告

6. 某药厂调查报告

7. 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8. 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9.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0. 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11. 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12. 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13. 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14. 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15. 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16. 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17. 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18. 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19. 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20. 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