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研究现状论文

国际技术贸易的论文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研究.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在GATT/WTO的法律体系中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明文规定进口国可以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依据国家主权原则,制订更高标准,保护人类健康,枯竭资源( Human and health, exhaustive natural source)。但是由于规定不完善,易诱导绿色贸易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贸易的借口下,行贸易保护之实,制定严格复杂的检测和审批形成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在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和预防协议(SPM)中,人为设置障碍。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快研究建立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适应世界自由贸易环境。 关键词:标准化 自由贸易 双重性 一, 引言 1947年,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了关贸总协定,3作为重要国际组织,WTO在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世界自由贸易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所签的条约,尤其技术条约,已经成为规范贸易行为和制度世界性指导原则。但是这个多边贸易体制具有大国利益倾向,尤其是自由这个贸易中的实用主义依然存在,使WTO成为大国主导操纵一个场所。事实和历史证明:关贸总协定纠纷不断,原因之一便是自由贸易中的实用主义和大国主导操纵,科技标准化作用的双重性使然。有人说:WTO是一个“富国俱乐部(club of developed and rich states)”和“只保护富国利益(protection states' profit only)”4。 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作用建设,已经成为 "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亦有不利的一面,因此要扬长避短。一方面,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要适当搞一些自己的标准,以阻挡外国企业长驱直入,保护本民族利益。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要利用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给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和在WTO的过渡保护期内的条件,战略高度上重视标准化作用。 二,全球自由贸易环境下科技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WTO技术标准协议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趋势:5 (1)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因此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6(2)国际贸易壁垒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的贸易壁垒,其中主要包括对进口产品数量的限制,如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和贸易技术壁垒(3)贸易技术壁垒的核心是标准,贸易技术壁垒主要通过产品技术标准和制定技术法规,以及检验产品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法规的合格评定程序来实现,其核心是技术标准。 当今世界技术标准发展的另一种趋势是:技术标准与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乌拉圭回合之后,各国只能在GATT/WTO规定第20条的安全例外中和卫生与预防协议(SPM)、《TBT协定》中,人为设置障碍,这已经成为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组成部分。7 1993年,关贸总协定历经七年艰苦谈判,达成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WTO。贸易技术壁垒协定的宗旨是限制贸易技术壁垒,要求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但是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带来的利益并不对称。原因是发达国家实际上掌握着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可言,发达国家的产品能够长驱直入,而对于发达国家,这些标准则可以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口的铜墙铁壁。8 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密不可分,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捆绑现象屡见不鲜。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的新贸易壁垒,主要有技术性贸易壁垒、环境壁垒和社会壁垒。而新贸易壁垒又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文章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例,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所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出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随之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最后从企业、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对策。 贸易[飞诺网] 【关键词】WTO 纺织品服装 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的支柱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迅速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和国际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市场,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贸易[飞诺网] 然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面临着范围最广、最为严格的配额限制和比其他国家/地区更为严峻、苛刻的贸易障碍。随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技术性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的不断呈现导致新型贸易争端层出不穷。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贸易[飞诺网] 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亿美元,增幅高达。 贸易[飞诺网] 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和,其他国家为。 贸易[飞诺网] 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贸易[飞诺网] 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贸易[飞诺网] 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贸易[飞诺网] 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 贸易[飞诺网] 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贸易[飞诺网] 贸易[飞诺网] 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贸易[飞诺网] 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贸易[飞诺网] 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贸易[飞诺网] 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 贸易[飞诺网] 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 贸易[飞诺网] 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

我国加入WTO以后,困扰我国产品出口多年的关税、配额限制等贸易障碍有望消除。然而,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形式的贸易障碍却日益突显出来。绿色贸易壁垒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我们首先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准确把握绿色贸易壁垒性质、特点和成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在新形势下继续保持我国出口大国的优势地位。本文试图就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做几点探讨。 一、绿色贸易壁垒及其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系 (一)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简称绿色壁垒。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日趋扩大,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国际贸易研究方面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研究的文章频繁出现在各种刊物上,但是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其含义的认识却并不一致,甚至存在较大分歧。有些人把绿色贸易壁垒看作是一些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蓄意设置的贸易障碍。如有人认为:“所谓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的一种行为。”还有人认为:“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指工业化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以环境标准等一系列手段推行其新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构成障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措施。”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所谓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由限制进口的措施。”或者认为,“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主要指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由而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在他们的定义中,主要强调绿色贸易壁垒的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并不一定是蓄意设置的贸易障碍。 笔者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意见,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应该是: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我国国际贸易问题专家给出的更准确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 (二)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是出现在我国的一个新词汇。虽然这一词汇目前在我国已广为人知,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因而也没有权威的定义。在WTO的法律文本和相关的国际文献中也没有绿色贸易壁垒一词。在WTO的法律文本中,有关绿色壁垒的规定都包括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之中。因此严格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出口产品质量、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由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商品进入该国形成了壁垒。而绿色贸易壁垒是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合格评定上,在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方面所形成的贸易壁垒,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组成部分。 和技术性贸易壁垒一样,绿色贸易壁垒所涵盖的问题非常复杂,很难依据表面现象来推断事情的本质。因此,笔者在上文给出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是一种中性的概念。就绿色贸易壁垒本身来说,可能是正当的,也可能是不正当的。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是真正出于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目的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而不正当的绿色壁垒则是指以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名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在我国,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大多数人在论及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时,往往把它作为一个没有什么争议的通用概念来使用,但我们在分析和论证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时。应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及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与绿色贸易壁垒相对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概念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技术性贸易壁垒一词的正式出现,是在WTO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 20世纪70年代,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争端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关贸总协定通过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草案》,后经进一步修改和补充,正式定名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80年代后期,WTO各成员方又达成了名为《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国际多边协议。该协议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进一步扩展,把《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原则扩展到国际贸易中的动植物检疫领域之中。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宗旨是通过国际协商,尽可能地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该协议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部分明确指出:“各成员方应确保技术法规的制订、采纳或实施,不应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为此,技术法规对贸易的限制不应超过为实现合理目标所必需的范围,并考虑这些合理目标不实现将带来的风险。这些合理目标尤其包括:国家安全需要;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保护环境。”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的内容涉及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食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国际规则。其宗旨包括三个方面:(1)同意各成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但这些措施不能对情形相同的成员构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也不能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2)通过建立多边规则指导各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3)把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总之,《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特点和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目前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主要有环境标志、生态(或绿色)包装、环境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际或区域性环境保护公约。目前国际社会已制定了150多个环境与资源保护公约。如《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 2、国别环保法规。国别环保法规是指主要发达国家在空气污染防治、废弃物污染防治、化学品管理、农药管理、自然资源和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涉及许多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如食品农药残留标准、纺织品环境标准等。 3、绿色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由专门机构颁发的证明产品达到环境标准的一种图形标志。标志获得者可以把标志印在或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表示该产品不仅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使用后处理的各个环节都符合环保要求。 4、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是指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生或再利用,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如可再生回收再循环包装、多功能包装、以纸代塑包装等。 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是指对进口产品是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进行的检测。重点是对涉及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农药残留量、放射性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进行的检测。如美国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日本的《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等都对强制性检验检疫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绿色贸易壁垒涉及的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安全的问题,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耗减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环保消费心理普遍增强,绿色消费浪潮普遍兴起,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易获得各国公众的广泛支持。 2、绿色贸易壁垒的涵盖面广,限制进口的措施名目繁多。绿色贸易壁垒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还涉及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目前受其影响最大的主要是农产品、水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食品、纺织品、药品、建材、玩具等制成品。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绿色贸易壁垒涵盖了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消费直至废弃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 3、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有很强的扩散效应。有的专家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大于关税壁垒。其原因除了上述理由外,主要在于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在国家之间传播迅速。只要有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采用了某项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其他国家就会纷纷效仿,使该项绿色贸易壁垒措施迅速扩散到许多国家,对全球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4、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需要以雄厚的科技实力为后盾,因此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借此,他们可以尽可能把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使其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合法化。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科技力量相对落后,因而难以对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日益增大 绿色贸易壁垒是近年来对我国产品出口产生影响最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之一。我国出口产品相当大一部分是以初级加工、低附加价值产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较大。 以农产品为例。从2002年前8个月的情况看,入世前普遍预期我国出口前景较好的农产品,如蔬菜、水果、畜产品等,大多遭遇进口国比较严厉的绿色壁垒的限制,出口退货、受阻的问题远远超出预期。2002年1至5月份,我国对欧盟的农产品出口同比减少了%。2002年初,欧盟以食品安全为由,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封关。据农业部信息中心统计,受欧盟全面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的影响,使我国对欧盟的畜产品出口降幅达%。欧盟此举还引起了挪威、匈牙利等国相继对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出口封关,日、韩、沙特等国也相继提高了对动物源性食品检验标准,致使我国同类产品对亚洲和非洲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2002 年1至5份月,我国畜产品累计出口亿美元,同比下降12%。 除农产品外,我国其他出口产品遭受国外绿色壁垒阻拦的情况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和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因此而蒙受的损失达170亿美元。 三、绿色贸易壁垒存在并愈演愈烈的原因 如上所述,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目的是为了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和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而不是支持各国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如果各成员能够严格遵守协议,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会愈演愈烈。但事实上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不仅没有被消除,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原因与上述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上述两个协议的约束力有很大关系。 WTO协议基本上是原则性的规定,其用语有时颇为含糊,一些提法含义不够明确,使绿色贸易壁垒措施的合法性和隐蔽性歧视较难界定,因而易被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如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导言部分提出:“不应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措施,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又如在《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第3条“协调统一”中规定:“如果某种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所产生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保护程度,比以有关国际标准、原则或建议为依据制定的措施所提供的保护程度高,而且有科学依据,则成员方可加以引用或保留。” 但是,协议中并没有对“其认为适当的程度”给予明确的界定,而且允许成员方采用“比以国际标准、原则或建议为依据制定的措施所提供的保护程度”更高的措施,这实际上是默认WTO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定技术性措施的标准,从而给发达国家实施过高过严的技术性措施提供了很大空间。 从近年来上述两项协议的执行情况来看,许多发达国家并没有像他们承诺的那样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反而凭借其优势地位,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技术标准,采用高灵敏度的检验检疫技术,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设置了很大障碍。这些限制进口的措施,究竟有多少属于正当的贸易壁垒,有多少属于不正当的贸易壁垒,目前还很难做出定论。这也使发展中国家难以通过WTO的贸易争端处理规则和程序来解决绿色贸易壁垒问题。 四、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面对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我国应采取何种态度? 有一种意见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愈演愈烈,说明WTO协议的某些条款是有缺陷的。由于这些条款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很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所滥用。绿色贸易壁垒大多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单方面的贸易限制,破坏了国际贸易的平等关系。因此,他们主张WTO中的发展中国家成员应加强协调和合作,在WTO的新一轮谈判中更多地争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强化WTO协议中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差别待遇的相关规定的约束力。这种意见从原则上来说,无疑是正确的。但无论是修正WTO的协议条款,还是更多地争取发展中国家的权益,都不是近期内可以较快得到解决的。我们应从更高的视角、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应对绿色壁垒。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绿色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对绿色贸易壁垒绝不能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而应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地看到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意义。 我们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上的一股强大的潮流,各国政府的环境保护措施必然会反映到对外贸易上来。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国外进口的产品不设防。从保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出发,对进口产品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国内市场是每个国家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贯彻环境保护原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对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反映了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重视,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因此,要消除进口国对我国产品的歧视和限制,关键还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顺应全球日益高涨的环境保护要求,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看,绿色贸易壁垒的愈演愈烈也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真实写照。如果我们只是停留于愤怒和抱怨,而不以积极的态度做出回应,大幅度地提高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不仅会在发达国家市场受排挤,也会在许多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面前感到力不从心,也就难以继续保持我国产品出口大国的优势地位。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积极态度,已经反映在我国政府的方针政策上。我国在WTO执行协议条款上已经做出了承诺:入世后,中国将遵守WTO关于技术性措施的所有法律法规,包括产品覆盖范围、国际标准、指导原则和建议。不仅要确保我国的技术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符合协议的要求,而且要对其他成员方的技术法规、标准提出我们的意见,充分享受我们在WTO的权利并履行我们应尽的义务。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地位的迅速提高,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加上与主要工业国的贸易不平衡状况日益加剧等,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增多。目前,我国出口日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和牵制,出口产品受到国外名目繁多、形式多样的贸易措施限制,特别是非传统贸易壁垒的制约在加大。美、欧等贸易大国还采取了许多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和自由贸易精神的不合理限制措施,变换各种方式,制造和滥用贸易壁垒。目前,在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制约作用迅速上升;贸易救济措施仍是影响出口的重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问题成为出口的新制约因素。从我国对进口产品实施贸易救济情况看,为了抵御进口产品的不公平竞争,我国依据世贸组织基本精神和规则,积极完善各类贸易救济制度,对某些进口产品实施了贸易救济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秩序。但总体看,在我国进口贸易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非关税措施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国对外反倾销立案数量与进口的增长还有差距;一些贸易救济措施的启动在不同产业间造成不合理的“分配效应”;在技术性贸易措施、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尚缺乏足够的手段。贸易摩擦的蔓延和升级,威胁着我国的出口贸易环境,不仅给出口持续发展带来重大威胁,而且对宏观调控和对外政治外交关系造成严重干扰,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当前形势看,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出口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贸易平均增速和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增长水平,与一些国家的双边贸易失衡状况恐将难以得到完全解决。由此,我国出口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遭遇贸易救济措施及贸易壁垒也难以避免,各种贸易争端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我国企业将因此增加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面对更多的冲击和挑战。今后,我们要以充分准备来应对所遭遇到的贸易壁垒及其引发的具体案件。

绿色贸易壁垒论文研究现状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二、 1、 2、 3、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开题报告范文 ·英语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会计开题报告

希望对你有帮助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作者:张 静字号大小: 小 中 大〔内容摘要〕 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现状,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关 键 词〕 绿色贸易壁垒;特点;影响;策略分析〔作者简介〕 张静,石家庄市北郊监狱财务科科员,会计师出自:《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16期 作者:张静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限制逐步放松,我国出口农产品所遇到的传统关税壁垒门槛也逐步降低了,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近年来,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自身的产业和市场,以安全、卫生和环保标准为主要内容实行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设置障碍。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素质不高、农业外贸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也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创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现状,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为农产品出口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非关税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因素及特点1.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1)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国际贸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为保护全球以及本国的环境,各国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3)广大公众,尤其在发达国家,环境意识日益提高。(4)发达国家力图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2.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更具合理性。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依据的,更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需求,更容易获得进口国政府的支持,也更顺应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需要。(2)形式更具合法性。绿色贸易壁垒是以国际公约、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等为实施的依据和基础。(3)保护对象更具广泛性。凡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都将是绿色贸易壁垒所要保护的对象。(4)保护动机更具虚伪性。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了人们保护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心理,扯起了保护健康和人类环境的大旗,“名正言顺”的实行贸易保护。它们对别国的产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阻止进入其本国市场,但与此同时,又将本国一些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投产。(5)实施效果更具歧视性。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而发达国家往往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凭借其自身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提出过高标准,渐渐把发展的不平衡导入国际贸易领域,引致更多的不平衡。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1.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正面影响:(1)可促使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提高质量认证标准。一般来讲,国外一些国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提高环境认证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基准标准的食品法典(CAC),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而且基本垄断了CAC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欧盟早在2002年1月就以此法典为由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的进口。在遭受如此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当痛定思痛,以CAC为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提高质量认证水平,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增强向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等的出口。(2)有助于我国加快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贸易壁垒让我们切实认识到了绿色天然无害农产品的优势。于是,为生产出更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绿色产品,开拓崭新的国际市场、争创更多的外汇收入,我国需加快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据最新资料显示,新疆已被国家列为首个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区;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新疆的单位和企业已有3个。其中,博湖县博斯腾湖150万亩大湖区水产养殖区的面积超过浙江千岛湖有机水产养殖区,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水产养殖区。目前,有机食品生产正在新疆迅速发展起来,哈密、温宿、玛纳斯、精河、尼勒克等14个县市正积极组织相关工作。自治区环保局也在编制规划,确立新疆有机食品强区的建设目标。(3)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通过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并成功跨越的贸易过程,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正确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如今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在绿色贸易壁垒的障碍前,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去正视它,不畏缩也不藐视,各企业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必可成功突破绿色贸易壁垒。2.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1)对市场准入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为符合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出口商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但这种投入短期内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将形成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也就不难理解了。这种市场排外将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2)对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影响。我国在环保和防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上,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模糊认识和观念淡薄上。正基于此,我国长期忽视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放松对农产品安全和防范污染标准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加之我国农户经营分散、农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各类卫生检疫指标方面有着不少漏洞和急需改进之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期内堵住漏洞解决问题也并非易事,因此在贸易壁垒的铜墙铁壁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得不被动面临大调整。四、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障碍。面对日益严峻的西方诸多传统经济强国及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寻找到适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1.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分析。(1)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现在我们都已明白,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农产品本身质量要求密不可分。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农业生产依旧以传统的畜牧耕种方式为主,只求产量不求质量。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往往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据查,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但我国只有~;而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而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针对这种局面,我认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必须苦心修炼自身“内功”,在农业生产的环保问题和技术问题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从本质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就可以通过本身质量的提高从正面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真正做到不再畏惧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2)增加农产品检测项目,提高测试标准。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多次提出“有机食品”“自然食品”以及“生态食品”等概念,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要求更加严格。例如,欧盟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销售,其中涉及中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0余种,这意味着欧盟此项禁令将对我国水果、蔬菜等多种农产品构成新的壁垒。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实施严格的卫生安全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卫生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生物菌群、寄生虫以及天然毒素等各方面的内容,达到较高测试标准。同时,在检验检疫方面,企业应改变内检和外检分开的传统检验检疫模式,改变以往只注重最终产品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还应加强对加工型农产品的来源地实施有效监控,从源头上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环节。通过这些检测方案的合理实施和有效监督,从而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检疫标准,使农产品在走出国门前就先适应绿色贸易壁垒的严格要求。2.政府应采取的策略分析。(1)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带头倡导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通过充分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相配套的绿色农业技术,如绿色良种、生物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建立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从而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发展轨道。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带动绿色生态食品的发展。我国入世以来,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至今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同时,随着政府加大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我国生态示范区自本世纪初以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2)提高全民绿色和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也将日益增大。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传媒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增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以此来主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参考文献:1.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3年版。2.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3.孟建国:《绿色壁垒条件下出口贸易问题分析》,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曾凡银:《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5.王小兰:“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载《农村经济》2004年第6期。

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环境保护浪潮滥用环境保护条约、法律和规则的产物.它以其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环境标志、认证体系阻碍着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市场准入,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违背了WTO规则,影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要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一方面要充分利用GATT/WTO规则赋予的权利,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纠纷;另一方面政府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环保水平,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企业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取得相关的环保认证、环保标志.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分析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和贸易保护政策的出台,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1种全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已悄然登上国际大舞台,这就是渐受瞩目的"绿色壁垒".这种合法的绿色壁垒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绿色壁垒,有效地保护本国市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我们对绿色壁垒的理论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绿色壁垒的含义及其性质 绿色壁垒的含义所谓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1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物,植物健康或安全甚至生命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在进口时受到1定的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市场和环境的目的.可见,绿色壁垒是指1些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从原材料生产流程,加工工艺,包装标签,卫生安全,技术标准到环境保护等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了绿色技术标准,绿色产品包装和标签,卫生和检疫规定,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市场准入制度等. 绿色壁垒的性质关于绿色壁垒的性质,我们应当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绿色壁垒有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实施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动机.如"2恶英"污染事件中,我国政府对部分进口的奶粉进行了封存,禁止其继续进口,此举纯粹是为了保护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相反,如果进口国是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抬高本国环境保护标准实际上是为了构筑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那么这种绿色壁垒无疑就是不正当的.实施不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其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其1,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未能遵守WTO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其2,对国内产品和国外产品实行双重标准,从而违反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正是由于发达国家动辄设置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排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从而掩盖模糊了绿色壁垒固有的,正当的,合理的1面.绿色壁垒的特点绿色贸易壁垒也叫环境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1,"绿色壁垒"有1定的合理性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关心生活质量,对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商品和服务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性.绿色壁垒正是符合公众这1环保消费心理而变换手法以保护本国工业与市场.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保护世界资源和人类健康,使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合理性.2,"绿色壁垒"具有形式上的合法化因环境保护而导致的各式各样的绿色壁垒都是在合法的外衣下进行的.绿色壁垒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公开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的,以1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依据和基础,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目前国际上已签订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更是大力推行环保立法,为绿色壁垒提供法律支持.但这种形式上的合法性并不能掩盖其不合法的本质,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3,"绿色壁垒"具有内容上的广泛性绿色壁垒其保护内容十分广泛.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国际社会组织颁布了很多保护性公约,保护的内容涉及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流体,从流体到大气.这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工业制成品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绿色保护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挑战性.4,"绿色壁垒"具有实施的强制性绿色壁垒以1系列国际国内立法为依据,因此在实施时具有强制性.西方发达国家由于环保运动开展较早,已经从行政,立法,经济等方面形成了1整套行之有效的环保规范.在从事国际贸易过程中,必须遵守1国法律,条例和法规,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在实施时往往能很快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5,"绿色壁垒"具有隐藏性绿色壁垒借助环境保护之名,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之中,成为进口国拒绝外国产品的"尚方宝剑".绿色壁垒和其他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相比,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等分歧,不易产生摩擦.它把贸易保护的视线转移到保护人类健康和动植物安全上,加之各种检验标准和检测技术较为复杂,出口国不易发现其贸易保护本质,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具有更大的隐蔽性[3].6,"绿色壁垒"具有贸易上的歧视性许多由绿色壁垒而引起的贸易争端,都是因为设置这类壁垒的进口国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而引起的.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常认为尽管绿色壁垒属于贸易保护措施,但由于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因而,只要在对国内外同种产品都实施同1环保标准的限制时,就视为做到了贸易政策的"公正,公平".然而,在现阶段以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去要求发展中国家,显然是极端不合理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落后国家贸易上的歧视.7,"绿色壁垒"具有存在的动态性绿色壁垒并不是1成不变的,而是不停的在变化着.随着进口国家的技术进步,居民对于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标准不断向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出口商应该不断绝进行技术改革,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还要及时掌握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以便及早做出反应.8,"绿色壁垒"具有时效性绿色壁垒只能在某1定时间内有效,实施者不可能永久性地把某1特定出口商的产品挡在国门之外.如果出口商的产品达不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要求,其产品被拒之门外,当出口商经过1段时间的技术改造和采取1系列的绿色措施,其产品的环境标准和其他技术1旦达到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时,进口国原来对该产品的绿色壁垒就不复存在了,所以针对某1产品所实施的绿色壁垒有1定的时效性.绿色壁垒成因分折"绿色壁垒"是上个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在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进1步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1体化进程的加快,关税壁垒和各种传统非关税壁垒有越来越减弱或消除的可能,绿色壁垒逐渐取代关税和出口配额,许可证制等非关税壁垒,成为1种新型的贸易壁垒.由于绿色壁垒独特的双重作用:既可保护环境,也可保护国内产品和市场,所以他已经成为在国际贸易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1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并且竞相被发达国家采用.其成因主要体现在之下几个方面: 1,全球环保意识提高由于上世纪世界环境灾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人们的危机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如图)类别每分钟每年损失耕地40公顷2100万公顷损失森林21公顷11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11公顷600万公顷泥沙流入大海万吨250亿吨污水流入江河大海85万吨4500亿吨人类因环境然而丧生28人1500万人资料来源:《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2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给人仍敲响了警钟,人类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从危机中觉醒.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第1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提出我们"只有1个地球",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人类环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这次会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第1个里程碑.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环境问题再次得到公众的关注,出现了环境保护的第2次浪潮.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峰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国际社会在3次环境大会之后已经签署了200多条多边协议,其中约有20多个包含与贸易有关的内容,主要目的是使用贸易限制措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随着环境问题认人类1般行为上升为社会,经济领域关注的热点,贸易与环境也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日渐频繁的,广泛的国际经济交往中,严重的环境污染超越了国与国中的地理界限,对全人类的生存前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成为1种不可阻挡的全球性的发展潮流.各国政府对包括贸易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加强,这为绿色壁垒的产生创造了实现的条件.2,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作用的减弱导致世界各国采用新的壁垒手段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贸易保护主义成为自由贸易的阻碍,为此关贸总协定开始了以削减关税为目的的多边谈判.20世纪90年优以来,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WTO的建立,要求将许多进口关税再削减1/3以上,并要求成员国减少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作为主要贸易壁垒形式的关税逐步降低,同时传统的非关税也逐步拆除.自由贸易原则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了进1步的加强.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优势,通过国际,国内立法,制订1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绿色壁垒,这种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将会长期存在,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武器.3,绿色消费市场具有诱人的超额利润当今保护环境成为全世界的强烈呼声.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要求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呼声也不断高涨,全世界联合行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们对产品的内在和外在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价值行为及消费心理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无污染的"绿色包装","健康食品"在市场走俏.市场上兴起了"绿色消费"的热潮,尤其在发达国家,由重视物质价值转向以强调非物质价值为特点的绿色价值观,绿色观念深人人心.如图所示:地区积极选购绿色商品的消费者比重美国>=20%英国>=20%德国(西部)50%图表来源:香港商机网由于绿色消费的兴起,国际上出现了环保产品,环保科技和环保服务构成的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绿色环保产品对广大商家来说,极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绿色产品市场是1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它形成的同时也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世界各国都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纷纷采取诸如绿色壁垒等措施,限制产品进口以抢夺市场份额,获取巨额利润.4,绿色政治在发达国家盛行发达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是通过大肆开发掠夺自然资源来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的,就是目?�窍�牡淖试醇芭欧诺?3废"也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这种以损害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之路越来越受到人们抵制.出于弥补其政治形象的目的,加上环保组织的言论和行动已直接影响到各国政府政策的制定,发达国家顺应国内消费者对环保的要求,以取悦民心.由于世界各国政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某些政治家利用环保捞取政治资本和经济实利,这就为在国际贸易中实施严格的环境措施,为绿色壁垒提供了可能.5,各国环境标准差异及国际公约的规则不健全发达国家从7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环保工业,其环保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底,整个社会环保意识低下,有关的环保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1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或生产方法和过程很难符合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这给"绿色壁垒"的产生提供了合法的条件.如:ISO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适应国际贸易需求制定的国际质量保证标准,环境管理系统ISO14000更是将环境因素纳人品质管理中,将品质观念予以升华.为保护国内市场,实现所谓的"公平,自由贸易",有必要筑起绿色壁垒这堵墙,将不符合其环境标准的别国产品拒之门外或加征环境进口附加税.这样1来,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更为恶化,更加难以走出贫穷——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的怪圈[8].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其影响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选择性增强,对商品和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商品的卫生,安全,环境指标的要求更加严格,这使绿色贸易壁垒问题更加突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形势我国入世后意味着我国经济将从?扇胧澜缇�?体化轨道.入世之前,关税,数量限制等是影响我国农业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而入世后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包装,标志和卫生及环保等要求构成了新的贸易壁垒,这种壁垒更隐蔽,更难对付.2001年中国约有70亿多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2年以来更呈现增加趋势.绿色贸易壁垒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我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而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案例逐渐增多,给我国外贸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国家近年对我国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事件韩国韩国1直都将中国视为1个检疫区,1旦发现中国某个地区存在韩国禁止入内的动植物疫病或虫害,则中国非疫区生产的同类产品也将被禁止.2001年6月,韩国从中国个别企业产品检测出禽流感病原体为由,对中国相关性产品作了临时禁止进口措施,同年11月底,虽然有条件解禁,但由于简易程序过于严格和繁琐,中国家禽肉产品对韩国出口仍面临很大困难.2002年1月,在事先未通报的条件下,韩国对中国出口的枸杞子,干萝卜丝,萝卜根,当归等十1种产品实施2氧化硫精密检验;2002年7月前,韩国对18种鲜活鱼实行"先检验,通关",致使中国对韩国水产品出口受阻.俄联邦2002年3月15日俄罗斯农业部又以中国有关部门没有能按照先?�酱锍傻男�槁�闶抟郊觳榈囊�笪�?宣布俄罗斯禁止从中国进口1切猪肉,牛肉和禽肉1度给中国肌肉出口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加拿大在2001年年底欧盟宣布中国蜂蜜和水产品氯霉素超标后,加拿大采取行动,严格限制中国蜂蜜进口.英国2002年1月30日,欧盟委员会发出禁止进口包括蜂蜜在内的部分中国动物源产品的.接着欧盟又提出比以往更苛刻的氯霉素残留限量,要求蜂蜜中氯霉素检出量不超过,比原先严格了100倍.英国食品标准局也紧接着在市场抽查中查出中国蜜蜂含有氯霉素残留,建议零售商店禁止销售所有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蜜.沙特阿伯2002年4月和9月,沙特阿拉伯以中国蜂蜜和海产品氯霉素超标为由,两次禁止进口中国海产品和蜂蜜.美国1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禽肉,水产品,蜂蜜等均实施了绿色壁垒.基于以上严峻的形势,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实施农产品绿色壁垒的主要出口国家和遭遇绿色壁垒的重点农产品进行认识.对我国实施农产品绿色壁垒的主要国家近年来我国已经遭遇的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属于既成现实.目前已经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的国家仍是未来对我国实施农产品贸易绿色壁垒的高概率国家.据统计,主要包括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阿拉伯联合国酋长国,韩国,墨西哥,荷兰,沙特阿拉伯,俄联邦和菲律宾.这是由我国农产品出口国家的地域分布来看的.2001年和2002年,我国对亚,欧,北美洲农产品出口总额为亿美元,主要的国家区域分布情况如图:国家(地区)名称出口总额(亿美元)占总额百分比日本韩国东盟欧盟美国(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由上可知,我国农产品主要出口对象是欧,亚等1些发达国?蛘呤切滦说墓ひ祷��?而这些国家都有严格的环境标准.根据我国的现状,许多出口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制定的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于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将限制在1个较小的范围之内,甚至使我国产品出口范围逐步缩小,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遭受了严重的打击.近年来这些国家不断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1,日本对我国禽肉出口实施绿色壁垒在我国禽肉出口地区结构中,日本占重要地位,出口日本的禽肉数量1般占我国禽肉出口总量的3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60%.但是从2001年7月份日本和韩国对我国禽肉实行进口限制以后,日本政府又于2001年12月27日宣布,由于在中国产鸡肉中检测出?窭嗵赜械?新城病"病毒,要求中国方面不要向日本出口有关农场及周围50公里以内地区出产的肌肉产品,对中国鸡肉再次实行进口限制.2002年初,日本鸡肉生产协会又向农林水产省递交了关于中国家禽检疫制度的调查报告,并查阅了农林水产省去年进口鸡肉发生的1系列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总结报告,对农林水产省不对冰鲜鸡肉进行精密检查提出了质疑,要求日本政府对井口中国的冻鸡产品采取更为严格的监测措施.同时开始对中国冻鸡肉内脏器官实施精密检查.给我国的肌肉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6].2,面对欧盟较为严格的绿色壁垒,我国蜂蜜出口难度加大我国是世界上蜂蜜产量的第1大国.全国现有蜂群数量约700万群,年产蜂蜜20万吨左右,直接或间接从事蜂产品生产,经营的就业人口数百万.我国蜂蜜出口量常年占据世界第1的位置,年出口约10万吨,占世界年贸易量的40%左右,年创汇近1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而在2002年初,欧盟以我国动物源性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为由,全面禁止中国蜂蜜进入欧洲市场,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产品出口.其中对欧盟出口占我国蜂蜜全球出口总量的40%左右,使2002年我国蜂蜜出口跌至万吨,创汇约为779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0%.此外欧盟对我国蜂蜜产品实施卫生监控计划,对4环素,链霉素,磺胺,螨克等和杀虫剂提出严格限量要求,这是我国面临了?�从械奶粽?遭遇绿色壁垒的重点农产品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大都分步在亚,欧等发达地区或者是1些新兴的工业国家,进出口数额相当大(如图所示)2001—2002中国对日?┎�方�诔隹诤霞?表1)进口(美元)出口(美元)各类产品出口比重(%)活动物1 782 .15肉及使用杂碎1 124 291520 283 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6 406 7241 139 762 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802 893117 831 其他动物产品53 252230 522 活植物,茎,根,插花,簇叶711 86628 971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241 1091535 206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果皮32 670214 214 咖啡,查,马黛茶及调味香精939 343278 121 谷物61 990165 333 合计12 156 4614 236 523 —2002中国对荷兰农产品进口出口合计(表2)进口(美元)出口(美元)各类产品出口比重(%)活动物2 557 .36肉及使用杂碎14 398 25462 126 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128 97610 629 乳,蛋,蜂蜜,其他食用动物产品9 482 028958 727 其他动物产品1 999 51578 468 110 活植物,茎,根,插花,簇叶35 675 69413 548 894 食用蔬菜,根及块茎79 62897 675 食用水果及坚果;甜瓜等水果果皮5 47124 978 864 咖啡,查,马黛茶及调味香精19 5729 324 010 谷物04 235 180 合计64 346 153303 039 资料来源:中国农产品贸易壁垒研究.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据上述资料显示我国的蔬菜,水产品,肉类产品和水果是进出口量最大的农产品,是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农产品.而这些产品恰恰是最容易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产品种类.近年来,由于我国出口农产品贸易额增加,许多国家为了限制他国的农产品出口,保护自己的农业生产,对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采取了1系列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1,我国蔬菜出口面临着日本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的蔬菜出口占据重要位置,我国的蔬?瓿隹诙畛�?5亿美元,而且蔬菜的出口额迅速增长,引起了有关进口国,特别是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的重视.因此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实施了1些歧视乡的做法.日本政府对我国菠菜制定了严格与其他蔬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人为造成了冷冻菠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较多的现象.在日本政府规定的农药残限量标准中,对菜类的规定是不超过,而对根茎类产品,如对日本本国大量生产的萝卜规定的限量标准却高达3ppm,相差300卑之多.对其他1些日本国内产量较大的蔬菜限量标准也远高于菠菜.为了使绿色贸易壁垒名正言顺的纳入法制化轨道,日本还通过并且实施了《食品卫生法》.可见进口国家已经启动了"特殊保障措施"限制我国蔬菜的出口.2,水产品出口——面临欧美不断增高的绿色壁垒2000年我国的水产品出口贸易高达万吨,贸易额亿美元,其中出口量万吨,出口额亿美元,首次超过畜产品,列农产品出口第1位.近年来,随着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加高,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2001年12月,在德国声称从进口中国的冷冻虾中检测到氯霉素以后,在整个欧洲掀起1股抵制包括水产在内的中国动物源产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欧盟兽医委员会,决定对中国的动物来源食品和动物饲料进口实施禁令.按实物及数量计算,这项禁令主要涉及的产品主要有蜂蜜,兔肉,甲壳类动物,家禽和小河虾和对虾.受欧盟的影响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从2002年春天开始对从中国进口的小河虾和龙虾进行抽样检查,扣留了大约200万磅的龙虾和小河虾.而且对中国还增收了反倾销税.3,我国的牛羊肉出口2000年,由于欧洲国家出现了疯牛病的蔓延,而我国的牛羊肉在国际市场上仅仅具有很好的价格竞争优势,虽然面临着欧洲市场的真空但是由于农药残留,疾病等问题,被欧洲市场拒之门外.出口受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严重限制.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由于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农产品的生产,使用,消费和处理与环境中存在着直接的极为密切的关系,绿色壁垒必然对农产品产生重大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的性质决定了他对国际贸易影响作用.正当的绿色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和必然要求.不正当的绿色壁垒将会阻碍或制约国际贸易的顺利发展.目前我国与经贸有关的环保法规与标准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对我国而言,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既有有利的1面,又有不利的因素.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我国是1个发展中国家,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和方法,包装贮运,组成成分及性能等存在诸多方面的不利于环保的因素.而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保护浪潮,贸易与环境领域的争论以及绿色壁垒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挑战.但也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1,绿色壁垒能刺激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产品创新意识随着绿色壁垒的不断发展,实施国家范围的不断扩大,技术指标要求日益严格,出口企业面临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有压力定会有动力,有动力必然会产生创新思想.为?芙�牍�适谐〔⒃诠�适谐≈姓疚冉鸥?农产品出口企业面对市场行情的变化,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旧的生产理念,寻求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例如,在我国肉鸡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后,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在2001年与美国最大的肉鸡加工企业合作,研制成19多种熟肉制品,1改往日生鲜品的出口,以熟肉制品代替生鲜品出口,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了产品的升级,而且避开了苛刻的检疫限.2002年山东诸城外贸集团出口量达5万吨.在农产品出口量较大的浙江杭州,1些企业从生产,出口禽肉转向专门生产羽毛羽绒及其制品;农产品出口企业根据当前资源,大力开发"非食品类农产品"的出口,从"吃的"转向"用的",不仅可从肉禽身上"拔出"羽绒制品,而且可把竹笋变成竹制品,从大豆中"抽出"纤维制品等.这些与食品安全无关的农产品既满足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又绕开了国外绿色壁垒,同时还是农产品出口的新的增长点.从这点来说,绿色壁垒能激励企业创新,企业自身的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4].2,绿色壁垒调动了出口企业对环境质量竞争的意识绿色壁垒各项措施的实施,不仅使人们改变环境与企业的发展无关的观念,确立环境保护既关系到人们生存,也将制约企业发展未来的观念;使厂商转变环保投资与企业效益相矛盾的观念,推动环保设计和清洁生产,实施绿色包装.在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即产品的包装,品牌及服务等)同时,还要加上1个环境竞争力.面对条件苛刻的绿色壁垒的各项措施,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定会在产品研发,生产,包装,运输等方面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农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3,绿色壁垒能创造先动优势多种统计数据表明,世界需求正向环境友善产品转移,很多商家已经开发出环保产品,并获得了价格加价和开辟了新的市场领域.我国入世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当抢先1步开发出绿色新产品,捷足先登占领市场,无形中将据有市场领先者的许多竞争优势.例如: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果蔬在业内率先创建了〈农作物绿色有机栽培模式〉标准,以"5个统1"为核心的绿色栽培模式,使超大果蔬能顺通过各种严格检测,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14].当然,1个国家的产品要获得先动优势,必须要正确预

内容摘要: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服务贸易壁垒的研究论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作者:张 静字号大小: 小 中 大〔内容摘要〕 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现状,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关 键 词〕 绿色贸易壁垒;特点;影响;策略分析〔作者简介〕 张静,石家庄市北郊监狱财务科科员,会计师出自:《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16期 作者:张静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限制逐步放松,我国出口农产品所遇到的传统关税壁垒门槛也逐步降低了,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近年来,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自身的产业和市场,以安全、卫生和环保标准为主要内容实行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设置障碍。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素质不高、农业外贸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也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创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现状,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为农产品出口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非关税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因素及特点1.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1)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国际贸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为保护全球以及本国的环境,各国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3)广大公众,尤其在发达国家,环境意识日益提高。(4)发达国家力图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2.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更具合理性。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依据的,更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需求,更容易获得进口国政府的支持,也更顺应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需要。(2)形式更具合法性。绿色贸易壁垒是以国际公约、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等为实施的依据和基础。(3)保护对象更具广泛性。凡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都将是绿色贸易壁垒所要保护的对象。(4)保护动机更具虚伪性。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了人们保护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心理,扯起了保护健康和人类环境的大旗,“名正言顺”的实行贸易保护。它们对别国的产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阻止进入其本国市场,但与此同时,又将本国一些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投产。(5)实施效果更具歧视性。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而发达国家往往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凭借其自身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提出过高标准,渐渐把发展的不平衡导入国际贸易领域,引致更多的不平衡。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1.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正面影响:(1)可促使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提高质量认证标准。一般来讲,国外一些国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提高环境认证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基准标准的食品法典(CAC),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而且基本垄断了CAC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欧盟早在2002年1月就以此法典为由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的进口。在遭受如此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当痛定思痛,以CAC为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提高质量认证水平,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增强向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等的出口。(2)有助于我国加快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贸易壁垒让我们切实认识到了绿色天然无害农产品的优势。于是,为生产出更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绿色产品,开拓崭新的国际市场、争创更多的外汇收入,我国需加快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据最新资料显示,新疆已被国家列为首个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区;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新疆的单位和企业已有3个。其中,博湖县博斯腾湖150万亩大湖区水产养殖区的面积超过浙江千岛湖有机水产养殖区,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水产养殖区。目前,有机食品生产正在新疆迅速发展起来,哈密、温宿、玛纳斯、精河、尼勒克等14个县市正积极组织相关工作。自治区环保局也在编制规划,确立新疆有机食品强区的建设目标。(3)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通过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并成功跨越的贸易过程,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正确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如今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在绿色贸易壁垒的障碍前,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去正视它,不畏缩也不藐视,各企业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必可成功突破绿色贸易壁垒。2.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1)对市场准入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为符合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出口商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但这种投入短期内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将形成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也就不难理解了。这种市场排外将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2)对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影响。我国在环保和防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上,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模糊认识和观念淡薄上。正基于此,我国长期忽视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放松对农产品安全和防范污染标准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加之我国农户经营分散、农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各类卫生检疫指标方面有着不少漏洞和急需改进之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期内堵住漏洞解决问题也并非易事,因此在贸易壁垒的铜墙铁壁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得不被动面临大调整。四、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障碍。面对日益严峻的西方诸多传统经济强国及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寻找到适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1.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分析。(1)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现在我们都已明白,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农产品本身质量要求密不可分。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农业生产依旧以传统的畜牧耕种方式为主,只求产量不求质量。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往往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据查,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但我国只有~;而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而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针对这种局面,我认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必须苦心修炼自身“内功”,在农业生产的环保问题和技术问题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从本质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就可以通过本身质量的提高从正面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真正做到不再畏惧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2)增加农产品检测项目,提高测试标准。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多次提出“有机食品”“自然食品”以及“生态食品”等概念,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要求更加严格。例如,欧盟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销售,其中涉及中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0余种,这意味着欧盟此项禁令将对我国水果、蔬菜等多种农产品构成新的壁垒。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实施严格的卫生安全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卫生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生物菌群、寄生虫以及天然毒素等各方面的内容,达到较高测试标准。同时,在检验检疫方面,企业应改变内检和外检分开的传统检验检疫模式,改变以往只注重最终产品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还应加强对加工型农产品的来源地实施有效监控,从源头上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环节。通过这些检测方案的合理实施和有效监督,从而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检疫标准,使农产品在走出国门前就先适应绿色贸易壁垒的严格要求。2.政府应采取的策略分析。(1)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带头倡导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通过充分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相配套的绿色农业技术,如绿色良种、生物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建立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从而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发展轨道。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带动绿色生态食品的发展。我国入世以来,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至今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同时,随着政府加大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我国生态示范区自本世纪初以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2)提高全民绿色和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也将日益增大。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传媒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增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以此来主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参考文献:1.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3年版。2.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3.孟建国:《绿色壁垒条件下出口贸易问题分析》,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曾凡银:《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5.王小兰:“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载《农村经济》2004年第6期。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即一国政府制定并采取的阻碍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的措施,既包括政策措施,也包括法律措施。由于服务贸易在跨国界移动时是以人员、资本、服务产品、信息等的流动表现出来的,一般不进行海关登记,故利用关税和配额等边境措施保护本国的服务业不受外来冲击未必有效。相反,限制外国服务者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变成了主要的保护手段,并成为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特点 服务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当今国际服务贸易进行的基本方式,即(1)人员流动,指自然人到别国境内提供服务,如建筑承包、劳务输出等;(2)实体存在,指通过在别国境内建立机构提供服务,如开办百货商店、律师事务所等;(3)消费者移动,指在本国境内向外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最典型的如旅游业;(4)过境贸易,指服务提供者从其本国境内向在另一国境内的消费者直接提供服务,如电讯服务,以及借助于电讯手段实现的跨国的咨询、信息、金融、设计等。以这四种方式从事的经营活动即为“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所定义的服务贸易。如果说货物贸易主要是凝结的劳动跨越国境流动,那么,服务贸易则基本上是以劳动的提供者(或购买者)跨越国境实现的;与此相适应,服务贸易的政策壁垒必将与货物贸易的有所不同。 概括起来,服务贸易壁垒有以下几方面主要特点:(1)以国内政策为主;(2)较多对“人”(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资格与活动的限制;(3)由国内各个不同部门掌握制定、庞杂繁复,缺乏统一协调;(4)灵活隐蔽,选择性强,保护力强;(5)除了商业贸易的利益外,还强调国家的安全与主权利益等作为政策目标。 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分类 由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很难作精确的分类,故通常从阻碍服务贸易的要素,即人员、资本、服务产品、信息在国际市场上流动的角度对其划分: 1.资本移动的壁垒。主要涉及的是商业存在问题,即东道国是否允许外国企业在本国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2.人员移动的壁垒。主要涉及各国移民限制的法律。由于各国移民法及工作许可,专业许可的规定不同,限制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同。 3.服务产品移动的壁垒。涉及市场准入的限制,即东道国允许外国服务者进入本国市场的程序。这类限制常规定服务供给的最高限度,当外国服务者提供的服务超过限度时,完全阻止外国服务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只使用本国服务。 4.信息移动的壁垒。由于信息传递模式涉及国家主权、垄断经营和国家公用电信网、私人秘密等敏感性问题,因此各国普遍存在各种限制,如技术标准、网络进入、价格与设备的供应、数据处理及复制、储存、使用和传送、补贴、税收与外汇控制和政府产业控制政策等限制或歧视性措施。而这些措施还不只阻碍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因信息流动又是金融、旅游、运输、仓储、建筑、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者提供服务的先决条件,故其同时制约着其他服务贸易的进行。 5.经营的限制。这是通过对外国服务实体在本国的活动权限进行规定,以限制其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甚至干预其具体的经营决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逐步推进,以开业权限制等为表现形式的绝对的进入壁垒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而对具体经营权限的限制则既体现了适度的对外开放,又往往能有的放矢地削弱外国服务经营者在本国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因此,这将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壁垒形式。并且,这还是一种“可调性”较强的壁垒,各种经营限制的内容及限制的程度、方式等均可依本国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推进的要求而不断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利用GATS跨越国际服务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壁垒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阻滞作用日渐明显,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力争通过签订双边和多边条约来达到开放服务市场,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的,特别是1991年12月签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英文简称GATS),为服务贸易国际化、自由化及法制化奠定了基础. 第一,GATS提出了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即每一成员方给予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立即无条件地以不低于这样的待遇给予其他任何成员方相同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因此,可考虑对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多设立一些服务部门,以换取这些国家服务市场对我国市场准入程度与条件更宽松一些。可利用GATS所确定的发展中国家逐步参与的原则,即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情况给予相应的灵活性,以达到使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的目的,以及最惠国待遇原则的几种例外与豁免。 第二,为使各国逐步放宽服务市场开放的领域,加深市场开放的程度,最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GATS提出了市场准入原则,即一成员方给予其他成员方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低于其在承担义务的计划表中确定的期限、限制和条件。而且GATS还规定各国在其做出市场准入承诺的服务部门中,除非在其承担义务的具体承诺表中列出外,不能维持或采用数量配额、垄断和专营服务提供者方式;数量配额和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制服务交易或资产的总金额;采用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的方式限定服务交易的总数和以数量单位表示的服务提供的总产出量;采用数量配额或要求测定经济需求方式限制某一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为提供某一具体服务而需要雇佣的自然人的总数等不合理措施。 第三,为确保服务领域的贸易机会不被一些国家的歧视性措施,如当地含量要求,非关税壁垒等所阻碍,GATS提出了国民待遇原则,即一成员方对于来自任何其他成员方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在法律、规章和管理等方面给予的待遇不低于该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所享受的待遇。这对我国各服务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时也尤为重要。 第四,为谋求国际服务贸易的公平竞争,GATS确定了透明度原则,即每个成员方必须把影响协定实施的法律、法规、行政使命及其他决定、规则和习惯做法,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做出的,还是由非政府有权制定规章的机构做出的,都应在生效前予以公布。而且,成员方须公布其签字参加的所有有关影响服务贸易的其他国际协定。对已公布的有关规定、法律等的修改,也应及时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对于其它任一成员方提出的有关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和决定通用措施和国际条约方面的特殊资料要求,应及时给予答复。同时,每个成员方都应设立一个或数个咨询机构,根据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要求,向其提供特殊资料,并履行通知义务。鉴于此,我们可通过健全服务业管理协会或商会,及时从WTO秘书处和其他成员方设立的咨询机构处收集他国服务业管理法规,行政命令和决定,从而为我国的服务业跨国经营提供直接的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第五,在服务贸易中,由于服务的质量取决于服务提供者的学历、职称、经验和技术水平,所以GATS为避免成员方在这些任职条件上附加限制,构成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障碍,要求各成员方相互予以承认对方国家就教育程度、经验、符合资格条件所颁发的许可证及证明,并最终按国际统一准则加以合作。这对我国具有劳动力成本竞争优势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积极要求其他国家对我开放服务市场的同时,应和有关国家签订协议,承认我们的技术职称、学历和其他任职条件,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获得市场准入机会,取得相应的服务报酬。 OK?

国内贸易壁垒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随着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贸易壁垒”逐渐形成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阻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旨在降低绿色贸易壁垒对现行我国农业的不利影响并推动我国农业朝着可持续性的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农产品 出口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阻碍随着整个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国际间的农产品贸易已成为各类环保规则及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一个例子就是WTO框架下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及《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人畜食物免遭污染物、毒素、添加剂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所携疾病的损害。这些例外条款赋予成员国根据本国环保水平制定对本国产品和进口品同时生效的环保标准的权力。这些制度层面的变化客观地支持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各世贸组织成员为保护环境和国民健康,对进出口商品制定的技术、安全和卫生标准。但须遵循两个原则:非歧视性原则;对发展中国家成员设立这些措施时应予特殊考虑。在此基础上,世贸组织对于“正当绿色贸易壁垒”予以肯定。然而,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且对所谓“正当绿色贸易壁垒”并无规范和公正的评判标准,这一权力不可避免地被许多进口国滥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到最后的消费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对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一般说来,绿色贸易壁垒只对发展中国家起作用。发达国的经济基础好、技术水平高、环保意识强,环保标准比较严格,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在短期内无法与发达国相比。为了竞争的需要,发达国家常常制定过分苛刻的环保标准。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利用世贸组织协议下允许的游戏规则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的不公平竞争手段。其结果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能顺利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往往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被拒之于发达国家之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环保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方法及过程、包装贮运、产品成分及性能等与先进国家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是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2002年我国约有包括农产品在内的价值74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绿色贸易壁垒受阻。以养蜂业为例,我国是世界蜂业大国,蜂蜜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今年年初,欧盟以我国蜂蜜所含氯霉素等抗生素超标为由,中止进口中国蜂蜜。欧盟国家的许多商场陆续将中国产蜂蜜撤下柜台,停止出售;已运抵欧盟国家的中国蜂蜜被执行退运。欧盟甚至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另外,中国成为受到美国“绿色贸易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的许多农产品实施了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严重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合理应对国际贸易中日益苛刻的绿色贸易壁垒,是走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困境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我国农产品出口受绿色壁垒阻碍的成因分析客观地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所陷绿色贸易壁垒困境,其原因来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竞争压力下产生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我们自身。外部因素世贸组织中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协议和规则,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存在诸多漏洞,争端解决机制不完善,例外规则滋生机会主义行为。如关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规定就比较模糊。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把这些并不完善的规则当作制定歧视性政策的依据,为限制进口的手段带上合理合法的面具。在WTO目前的框架下,缺乏应有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的协调沟通机制,一旦出现某种变化,进口国往往无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遭受巨大损失。如青岛海关2002年1至3月被退运冻鸡吨,就是因为进口国实行了新的检疫标准。内部因素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在现有的19278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农产品外贸体制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国有外贸公司进出口专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但我国农产品出口还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体制。通常的做法是,拥有进出口权的贸易公司通过收购或者事先签订的订单从农村获得货源,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和包装,然后出口。其弊端是生产与出口主体分离,负责生产的管不到出口,负责出口的也难以参与生产。这种分离造成了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性,致使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的滋生。缺乏服务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的中介组织,造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无法及时获取、传递和扩散。经常出现某家企业在遭遇绿色壁垒后的一段较长时间内,国内其他企业重蹈覆辙的现象。如2002年欧盟禁止进口我国动物源性食品,由于信息不畅,企业各自为战,以至接二连三地遭遇退运,损失惨重。土地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一项产权制度安排,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其弊端也逐步显示出来。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就是其生产分散性。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生产方式缺乏协调统一性。如造成病虫害防治的不同步性,导致防治的不彻底,从而增加农药喷洒的次数和数量,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存量超标。缺乏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农业投入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标准的绿色环保产品。农产品生产的税收和财政制度不完善。如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常用方式是直接把补贴款交到农民手里,其实施效果与目的产生了偏差。对农户来说,人均分得少量的补贴款并不能对其生产带来多大的支持,农户更缺乏的是技术,更急需的是市场。因此,在税收和财政补贴上,应该向从事农业一体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及中间组织倾斜,向绿色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户倾斜,对从事农业技术研究和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的机构给予财政支持。目前我国对农业科研投入和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很少。据统计,1996年我国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的1/10,也不及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的1/3,大大低于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对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产品生产缺乏金融支持。二元经济下的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导致大量资金通过金融系统流出农业部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推算,1979-2000年,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金融资金净流出量为10334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净流出8722亿元,邮政储蓄净流出1612亿元。从事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缺乏抵押资产,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就直接融资来看,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从事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的风险资金也没有退出的渠道,限制了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资金投入。跨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政策建议以上笔者从国际贸易规则、环保标准、外贸体制、中间组织、农业土地制度及财政金融制度等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关税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针对内因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轨道。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我国入世后,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建立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改革农产品外贸体制,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出口企业能够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标准。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农产品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它们反映企业的要求和问题,收集企业所需的信息,使之成为农产品出口绿色标准、技术成果等相关信息交流和发布的平台。此外中介组织还应协调行业内企业之间关系,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商,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良服务。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包括重新构造农地产权制度,明晰土地产权;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以及金融支持来增加农业投入。完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对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绿色农业经营企业、绿色农业技术开发单位增加财政补贴并实行税收减免;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对其进行信贷支持;鼓励和扶持有潜力的绿色农业经营企业通过二板市场上市,从资本市场获取资金支持。针对外因按照世贸组织《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迅速设立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建立和完善国内环保贸易法律体制。同时,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新体系。引入ISO14000系列国际环境标准,以规范企业等组织行为,达到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绿色贸易规则的制订及建立同外国贸易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政府应积极开展“环境外交”,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家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谈判。在国际的多边贸易组织中,充分发挥贸易大国的作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国际环保标准,或者在一些国际标准中附加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积极与他国交涉协商,争取建立有效的双边或多边的非正式协调沟通机制,使我国可以及早获得进口国的新环保标准,及时通报相关企业和出口商采取补救措施,并且估计本国所受影响程度以及达到新标准的能力的速度,与进口国进行协商谈判,争取有利于我国的实施标准和时间安排。 参考资料:1.陈泉生.可持续发展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2.王学真.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6)3.夏英祝.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农业经济问题,2003(3)4.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3(1)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0904班 姓名:罗滨 学号:20094410414 浅谈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措施 论文摘要:绿色贸易壁垒能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产品的环境保护水平,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但在环保大潮的冲击下,一些贸易企业会由于产品不符合要求而面临出口困境。本文以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此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 2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主要原因 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各国为使本国的幼稚产业得到发展,夕阳产业减缓衰退,使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获取超额利润,都没有放弃过贸易保护。但是,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 各种绿色组织的存在及其政治影响 早在70年代,美国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的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因此,许多政党开始把环境保护政策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使环境问题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和贸易领域。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受到国内有关产品生产商的压力,一同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 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进行环境保护的能力和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环境标准的不同,导致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标准问题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规定和实施非常严格,但对其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而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借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作用。 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约束力 贸易和环境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国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以求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因此,虽经过许多探讨和谈判,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此产生的有关贸易规则含义较宽,含糊,甚至处于两可之间。并且这些规定的弹性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的含义非常不明确,例如,“武断”、“不合理”、“变相限制”、“所必须的措施”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各缔约方以环境保护为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3 针对绿色贸易和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发达国家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不但不会削弱,反而还会加强。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通过各种手段,建立我国的绿色保障机制

中国汽车轮胎反倾销胜诉轮胎业将面对反倾销【世贸人才网:国际贸易商务人才门户 更新时间: 2006-08-28 】 【打印】【关闭】 中国汽车轮胎反倾销中国首次告捷,第一次拿到零税率。近日我国四家轮胎企业在南非的反倾销应诉中获得前所未有的胜利,第一次拿到零税率。此次胜诉对中国汽车轮胎企业意义重大。由于中国出口轮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迅速提高,触动了大型跨国集团的利益,加上中国汽车轮胎出口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出口轮胎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等多方面因素,已有多个国家对我国轮胎反倾销。出口道路接连被堵死,中国汽车轮胎企业把希望寄托在了非洲市场,非洲市场潜力大,需求高,是我国轮胎企业下一步出口的重点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应诉成功,为我国企业接下来的反倾销应诉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首先,行业协会出面,代表全行业整体抗辩,这是成功的关键。轮胎行业协会表示,据调查,我国轮胎对南非市场的冲击并不大,南非轮胎企业的利润一直很高,且每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这证明我国企业并没有对其形成损害,南非方面非常重视中国行业协会的这些意见。 其次,南非的实地核查过程比较公平、公正,我国企业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南非方面也都能接受。据介绍,南非当地的汽车产业饱受跨国轮胎巨头的成本垄断,也非常支持给予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南非轮胎生产商协会只有普利司通、 固特异、邓禄普、大陆四家会员,这四家公司出售的轮胎价格非常高,南非汽车企业普遍无法承受,南非汽车业非常欢迎中国轮胎进入南非,以打破市场被巨头垄断的局面。 再次,企业的积极应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1年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等国先后对中国汽车轮胎提出反倾销调查,中国企业均遭遇惨败。最初立案的国家,我国企业完全没有应诉,结果只能完全退出该国市场。但是在近几次轮胎反倾销应诉中,企业态度转变很快,应诉十分积极。这种积极的态度将使得中国轮胎企业对国外的反倾销“大棒”无所畏惧,勇敢争取自己的合理权益。链接:中国轮胎行业出口将面对非关税壁垒和反倾销中国汽车轮胎国际贸易始于1952年,早期轮胎出口品种主要是以斜交结构为主的载重轮胎、轻载轮胎、农业轮胎等发展至今,已形成斜交、子午两大结构的载重轮胎、轻载轮胎、轿车轮胎、工程工业轮胎、农业轮胎等5大系列1600多个出口品种,出口地也从最初集中在东南亚、中东、非洲逐步扩大到北美、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汽车轮胎出口保持较高增长,中国于2003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轮胎生产国和出口国。据海关总署统计,2005年1至9月,中国各类轮胎累计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7%。 中国汽车轮胎出口目前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出口量增长快。近几年,中国汽车轮胎出口量年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各大企业出口增长明显:2005年上半年,杭州中策橡胶公司出口轮胎万条,同比增长;华南轮胎公司出口万条,同比增长;韩泰轮胎公司出口万条,同比增长;玲珑轮胎公司出口万条,同比增长;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北美、欧洲市场销量增加了133%,在中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的销量也迅速增长,增幅超过了200%。 第二,子午胎尤其是全钢子午胎出口增幅大。2001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免征子午胎10%消费税、取消轮胎项目行政审批等优惠政策,重点鼓励其发展。随着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步伐的加快,全钢子午胎出口已连年呈2位数增长,轮胎出口结构有了较大改变。然而与国际市场轮胎85%的子午化率相比,中国子午胎目前占出口总量的近40%,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中国汽车轮胎的出口绝大多数是加工贸易,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占轮胎出口金额的80%,中国轮胎行业不仅属于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还具有出口依赖型、加工贸易型等特点。 最后,近年来,中国轮胎出口增长迅速,招致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轮胎生产出口企业面临严峻挑战。2001年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等国相继对中国出口的轮胎提起反倾销调查,同时,美国等部分国家开始设置更为严格的轮胎进口技术标准。 二、WTO之后的冲击 中国加入WTO时承诺,进口轮胎以2000年为基准期,每年递增15%;同时,国家还承诺进口轮胎关税在5年内由现行的30%降到10%左右。2003年进口轮胎关税实际为,2004年1月1日中国取消汽车轮胎进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对汽车轮胎进口关税税率下调了3个百分点,导致口岸轮胎进口激增。轮胎关税的不断下降,使进口轮胎价格不断降低,有些和国内轮胎的价格已十分接近,对国内轮胎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 规格品种上看,出口轮胎以客货车胎为主,约占2/3,在出口轮胎中1/3为子午胎结构,2/3为斜交胎结构;进口轮胎基本上是子午胎,以中高档轿车子午胎为主,约占2/3。 从产品质量上看,在出口客、货运轮胎中,无论是全钢载重子午胎还是尼龙斜交载重胎,质量都具备竞争力,而小车胎一般适用于中低档乘用车和客货两用车;进口轮胎中的中高档轿车子午胎质量好,高速行驶时有较好的均衡性,但是客、货运轮胎则不太适应国内的使用条件和要求。 从产品价格上看,粗略计算,2003年进口轮胎平均每条美元;出口轮胎平均每条美元,前者是后者的倍,与进口轮胎相比,中国出口轮胎价格明显偏低,不利于轮胎企业长远发展。 三、困难不容小视 目前,我们必须正视,中国的轮胎出口面临着诸如原材料大幅涨价、出口市场无序竞争、国内产能超速增长,过剩问题严重,巨大的出口竞争压力等诸多困难,而中国轮胎出口最大的阻碍恐怕是严格的非关税壁垒以及反倾销问题。 2007年6月1日,美国决定实施新的轮胎测试标准,其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参数比现行标准更加严格,达不到新测试标准的轮胎将不能进入美国市场,已进入美国市场的不符合新标准的轮胎也将被召回。欧盟则提出“未来化学品政策战略白皮书”,如果出口产品达不到欧盟白皮书所规定的清洁环保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就不能进入欧盟市场。 此外,反倾销也是中国轮胎出口企业面临的极为严重的问题。反倾销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出口轮胎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迅速提高,触动了大型跨国集团的利益;轮胎出口企业恶性竞争,竞相压价;出口轮胎存有安全质量问题;出口轮胎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中国大规模的出口已经引起了多个国家的警惕:2001年以来,委内瑞拉、秘鲁、埃及、土耳其、南非等国先后对中国轮胎提出反倾销调查,其中埃及认定中国出口轮胎存在倾销行为,于2002年6月起对中国出口轮胎征收67%至195%的反倾销关税;秘鲁决定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出口轮胎征收反倾销惩罚关税;土耳其政府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轮胎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从2005年3月10日起征收33%的临时反倾销税。近日,墨西哥、印度也对中国出口的轮胎发起了反倾销调查,而澳大利亚也正准备行动。中国轮胎行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最高、次数最多的行业之一。由此可见,中国出口轮胎遭遇国外反倾销因素大增,严重影响到中国轮胎出口的正常发展。 四、突破壁垒需自强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必须树立和落实对外贸易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加快轮胎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转向树立品牌、提升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方向上来,增强出口产品竞争能力。价格提升应以质量提升为前提,国内轮胎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倡导发展诸如低滚动阻力轮胎、环保型轮胎等,加大生产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高品质轮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必须创立自主品牌,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国内企业今后要树立鲜明的品牌建设意识,学习运用先进的国际营销理念,不仅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而且要加大广告宣传投入和市场营销力度,尽快把一批名优产品和品牌推向国际市场,以名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在市场竞争中必须培育有实力的竞争主体。对于中国轮胎企业存在的市场集中度低、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通过联合、改组等形式,培育几个能与世界轮胎巨头抗衡的大型企业。重点企业可利用技术优势到国外投资和合作建厂,防范国外反倾销风险。 有效应对贸易壁垒,进出口商会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和行业协调作用,要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为企业经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对国外出现的反倾销调查,及早组织企业应诉,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为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开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2005年下半年组织企业对南美轮胎市场进行了考察,发现市场潜力巨大,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南美遭遇反倾销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在不断改善传统市场出口增长方式,巩固自身地位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拓新市场也是扩大出口、促使效益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绿色贸易壁垒研究毕业论文

1.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出口 2.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之我见 3. 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 4. 贸易大国形象与非贸易强国之实质 --------浅析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 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之异同 6. 论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7. 浅谈行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 8. 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9. 个性化需求与定制市场需求 10. 企业目标市场选择问题探讨 11. 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2. 营销队伍的建设现状与对策 13. 中国轿车消费市场的分析 14.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5. 我国人民币汇率取向的对策和建议 16.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7. 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18. 人民币汇率保持持续稳定的必要性 19.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缺陷及改革方向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21. 论述我国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22.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 23. 中国储备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压力 24. 对外开放度的计量与模型构造 25. 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研究 26. 建设中国跨国公司相关问题研究 27. 中外(美、日本、欧盟)贸易争端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式探讨 28. 中国对外反倾销机制的完善 29. 中国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30. 长三角经济合作模式探讨 31. 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开放型服务业的发展 32. 内外贸一体化研究 33. 循环经济相关问题研究 34. 长三角地区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相关问题研究 35.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 36. 有关反倾销及其他贸易壁垒的问题 37. 涉及国际贸易纠纷的问题 38. 人民币汇率问题 39.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 40.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1.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42.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及其启示 43. 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经验分析 44. 美元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45.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和我国企业的对策 46.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影响和启示 47.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48. SA8000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中国对策思考 49.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问题跟踪研究 50. 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 51. 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2.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 53. 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问题研究 54. 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问题研究 55. 规范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研究 56. 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57.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58. 外商在江苏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59.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 60. 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及对中国的政策含义研究 61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62本土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63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广东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对策 广东企业反倾销对策研究 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广东省零售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发展战略 广东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广东省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广东省手机企业出口策略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广东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港功能定位研究 惠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惠州市电子行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惠州市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市区域外向型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惠州数码产业的集群化研究 绿色壁垒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的产品出口研究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以及对策 粤港物流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农产品贸易前景分析 中泰柑橘产业比较研究 珠三角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中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民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0904班 姓名:罗滨 学号:20094410414 浅谈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环境保护 措施 论文摘要:绿色贸易壁垒能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产品的环境保护水平,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但在环保大潮的冲击下,一些贸易企业会由于产品不符合要求而面临出口困境。本文以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绿色贸易壁垒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要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1 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 中国的国际贸易问题专家对此的定义是:“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分系统。” 2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主要原因 世界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价值观念的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 各国为使本国的幼稚产业得到发展,夕阳产业减缓衰退,使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获取超额利润,都没有放弃过贸易保护。但是,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 各种绿色组织的存在及其政治影响 早在70年代,美国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的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因此,许多政党开始把环境保护政策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使环境问题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和贸易领域。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受到国内有关产品生产商的压力,一同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各国环境标准的差异 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进行环境保护的能力和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各种环境问题在不同的国家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由此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环境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协调。环境标准的不同,导致企业环保费用内在化的成本不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而生产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标准问题就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问题。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虽然发达国家环境标准的规定和实施非常严格,但对其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而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却产生巨大的冲击。因此为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发达国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借口,从而达到贸易保护的作用。 现行国际贸易规则和协定不完善、缺乏约束力 贸易和环境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十分敏感的问题。长期以来各国从各自的经济利益出发,以求在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标准方面取得有利的地位。因此,虽经过许多探讨和谈判,但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此产生的有关贸易规则含义较宽,含糊,甚至处于两可之间。并且这些规定的弹性较大,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的含义非常不明确,例如,“武断”、“不合理”、“变相限制”、“所必须的措施”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为各缔约方以环境保护为名,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提供了合法的借口。 3 针对绿色贸易和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发达国家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不但不会削弱,反而还会加强。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通过各种手段,建立我国的绿色保障机制

希望对你有帮助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作者:张 静字号大小: 小 中 大〔内容摘要〕 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出发,结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现状,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关 键 词〕 绿色贸易壁垒;特点;影响;策略分析〔作者简介〕 张静,石家庄市北郊监狱财务科科员,会计师出自:《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16期 作者:张静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产品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关税和市场准入方面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限制逐步放松,我国出口农产品所遇到的传统关税壁垒门槛也逐步降低了,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不断增长。但近年来,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自身的产业和市场,以安全、卫生和环保标准为主要内容实行绿色贸易壁垒政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设置障碍。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者素质不高、农业外贸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也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些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创汇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积极探索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合我国国情的客观现状,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为农产品出口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和措施,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指那些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非关税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因素及特点1.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1)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国际贸易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为保护全球以及本国的环境,各国政府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3)广大公众,尤其在发达国家,环境意识日益提高。(4)发达国家力图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等。2.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特点:(1)内容更具合理性。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依据的,更符合大众消费者的需求,更容易获得进口国政府的支持,也更顺应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的需要。(2)形式更具合法性。绿色贸易壁垒是以国际公约、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等为实施的依据和基础。(3)保护对象更具广泛性。凡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都将是绿色贸易壁垒所要保护的对象。(4)保护动机更具虚伪性。西方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抓住了人们保护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的心理,扯起了保护健康和人类环境的大旗,“名正言顺”的实行贸易保护。它们对别国的产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阻止进入其本国市场,但与此同时,又将本国一些污染生态环境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投产。(5)实施效果更具歧视性。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而发达国家往往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凭借其自身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提出过高标准,渐渐把发展的不平衡导入国际贸易领域,引致更多的不平衡。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1.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正面影响:(1)可促使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提高质量认证标准。一般来讲,国外一些国家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市场准入制度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提高环境认证标准,加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作为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基准标准的食品法典(CAC),目前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而且基本垄断了CAC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欧盟早在2002年1月就以此法典为由宣布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产品的进口。在遭受如此严重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当痛定思痛,以CAC为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加大力度切实提高质量认证水平,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增强向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等的出口。(2)有助于我国加快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贸易壁垒让我们切实认识到了绿色天然无害农产品的优势。于是,为生产出更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绿色产品,开拓崭新的国际市场、争创更多的外汇收入,我国需加快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据最新资料显示,新疆已被国家列为首个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区;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新疆的单位和企业已有3个。其中,博湖县博斯腾湖150万亩大湖区水产养殖区的面积超过浙江千岛湖有机水产养殖区,成为中国最大的有机水产养殖区。目前,有机食品生产正在新疆迅速发展起来,哈密、温宿、玛纳斯、精河、尼勒克等14个县市正积极组织相关工作。自治区环保局也在编制规划,确立新疆有机食品强区的建设目标。(3)有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通过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并成功跨越的贸易过程,可以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真正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正确竖立绿色外贸的成功信心。遭遇绿色贸易壁垒如今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在绿色贸易壁垒的障碍前,只有用正确的态度去正视它,不畏缩也不藐视,各企业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必可成功突破绿色贸易壁垒。2.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1)对市场准入的影响。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80%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为符合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我国出口商需要投入额外的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但这种投入短期内又无法立竿见影,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将形成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也就不难理解了。这种市场排外将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2)对出口农产品结构的影响。我国在环保和防污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治理力度和管理水平上,更多的体现在思想意识上的模糊认识和观念淡薄上。正基于此,我国长期忽视绿色农业和绿色食品的发展,放松对农产品安全和防范污染标准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加之我国农户经营分散、农产品质量控制难度较高,从而使我国农产品在农药残留等各类卫生检疫指标方面有着不少漏洞和急需改进之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在短期内堵住漏洞解决问题也并非易事,因此在贸易壁垒的铜墙铁壁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得不被动面临大调整。四、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产品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的非关税障碍。面对日益严峻的西方诸多传统经济强国及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寻找到适合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农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有效策略和方法。1.企业应采取的策略分析。(1)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科学技术含量。现在我们都已明白,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与农产品本身质量要求密不可分。但由于我国经济和科技的落后,农业生产依旧以传统的畜牧耕种方式为主,只求产量不求质量。生产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含量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往往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据查,世界上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但我国只有~;而且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目前农业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大多数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而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针对这种局面,我认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必须苦心修炼自身“内功”,在农业生产的环保问题和技术问题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从本质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样,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就可以通过本身质量的提高从正面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真正做到不再畏惧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增强在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2)增加农产品检测项目,提高测试标准。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多次提出“有机食品”“自然食品”以及“生态食品”等概念,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含量要求更加严格。例如,欧盟从2005年1月1日开始正式禁止320种农药在欧盟销售,其中涉及中国的农药产品多达60余种,这意味着欧盟此项禁令将对我国水果、蔬菜等多种农产品构成新的壁垒。因此,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推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实施严格的卫生安全标准,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体系,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卫生检测项目,包括农药残留、生物菌群、寄生虫以及天然毒素等各方面的内容,达到较高测试标准。同时,在检验检疫方面,企业应改变内检和外检分开的传统检验检疫模式,改变以往只注重最终产品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还应加强对加工型农产品的来源地实施有效监控,从源头上杜绝一切可能出现的不合格环节。通过这些检测方案的合理实施和有效监督,从而达到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检疫标准,使农产品在走出国门前就先适应绿色贸易壁垒的严格要求。2.政府应采取的策略分析。(1)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带头倡导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应起主导作用,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实施收缩战略,对符合环保潮流,采用新型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的生产进行大力扶持。通过充分利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态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相配套的绿色农业技术,如绿色良种、生物及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建立绿色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从而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将农业生产导入绿色农业的发展轨道。政府和相关部门不仅要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积极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要采取措施鼓励发展生态农业,促进生态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带动绿色生态食品的发展。我国入世以来,在绿色农产品生产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绿色生态食品生产总量达到1000多万吨,基地4000多万亩,产值100多亿元,这些绿色食品的出口至今还没有被退回的案例。同时,随着政府加大生态农业的推广力度,我国生态示范区自本世纪初以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2)提高全民绿色和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也将日益增大。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传媒宣传和教育力度,尤其是要增强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国内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融入到每一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中,以此来主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参考文献:1.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3年版。2.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3.孟建国:《绿色壁垒条件下出口贸易问题分析》,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曾凡银:《绿色壁垒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5.王小兰:“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载《农村经济》2004年第6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