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球物理学报是中文核心吗

发布时间:

地球物理学报是中文核心吗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不是核心期刊刊名: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主办: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江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1672-7940CN: 42-1694/TV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创刊时间:2004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如果你想发表论文,我可以帮你。核心期刊、国家级、省级期刊都可以。

顶,读完博士后,回头看,除了那些高档一些的EI\SCI可能有些难度,其他全都那样的,有些装得有些品味吧,其实垃圾,不过不赞成的是,创新难度大,不能要求全部社会的人都去搞创新,不现实,生活本就这样,平淡而已,真正的,上至所谓的伟人,下至黎民百姓,都要生活,不能太苛求,哈哈。

《地球》杂志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杂志。国际期刊号:ISSN 1000-405X 国内期刊号CN11-1467/P 邮发代号2-253。 《地球》以传达“我们拥有一个地球”理念为办刊宗旨,用大众的语言解读人文地球科学,它将一如既往地观察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用更多笔墨探讨与公众刊益相关的科学类话题,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调查和解释,为求探讨科谜团,为普及地学知识作出积极贡献,帮助读者从中体会到科学为日常处知带来的智慧。栏目设置有《专题报道》、《科技博览》、《文化传播》、《教育探讨》、《管理研究》、《环保技术》、《地质科学》、《植物科研》《矿产资源》《交通科技》等。

《地质科学》、《第四纪研究》、《地球物理学报》、《岩石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学前缘>、《中国沙漠》、《地球科学》、《地球化学》、《地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震学报》、《干旱区研究》、《古地理学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地震地质》、《地球与环境》、《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地球信息科学》、《西北地震学报》……

地球物理学进展是核心期刊

天文学类核心期刊:  天文学报 天文学进展测绘学类核心期刊: 测绘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测绘科学 测绘通报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遥感学报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地球信息科学(改名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震地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地震 中国地震 地震研究 地球物理学进展 西北地震学报 水文地理学类核心期刊: 地理学报 地理研究 地理科学 人文地理 地理科学进展

进展一年有6期,通常是在双月的20号左右刊出,进展的审稿周期通常2-5个月不等,即使中了也要等着出版,通常从投稿到见刊要10-12个月,只有在你最终返修稿提交后,编辑才会告诉你你的论文会在哪一期见刊。

地球物理学报、地球物理学进展、地震学报、中国地震、地震地质、地震、地震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物探与化探、石油物探、测井技术、石油勘探与开发、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空间科学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作者中心

已公开发表论文43篇,合作出版专著6部。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4篇。近年发表论文有:&#91;1&#93; 张春山、吴满路、张业成.2003.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展望.自然灾害学报,, ,P96-102.&#91;2&#93; 张春山、张业成、马寅生、胡景江、高庆昭. 2003.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与区划.地球学报, ,P155-160.&#91;3&#93; 张春山、张业成、吴满路.2003.南北地震带南段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地质力学学报, ,P21-30.&#91;4&#93; 张春山、张业成、马寅生.2003.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地质力学学报, ,P143-153.&#91;5&#93; 张春山、张业成、张立海.2004.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力学学报, ;#91;6&#93; 张春山、吴满路、廖椿庭、马寅生、区明益.2005.青海格尔木-五道梁地区现今地应力测量结果及其构造分析.《地球学报》, 第26卷,第2期,P183-186.&#91;7&#93;张春山、张业成、马寅生、廖椿庭、吴满路、张立海. 2006.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要素权值计算方法及应用.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P84-88.&#91;8&#93; 张春山、南青民、廖椿庭、谭成轩、吴满路、马寅生.2007. 黄河上游地区地应力状态与地质灾害关系探讨. 地质力学学报,,P270-277.&#91;9&#93; 张春山、吴满路、廖椿庭、马寅生、区明益. 2007.西藏羊八井-康马地区现今地应力测量结果与应力状态分析. 《地球物理学报》, (2):517-522.&#91;10&#93; 张春山、李国俊、张业成、马寅生.2006. 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地质力学学报, ,;#91;11&#93; 张春山、吴树仁、马寅生、谭成轩、张永双.2006. 拟建胶莱运河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与环境问题探讨. 海洋地质动态,,P1-6.&#91;12&#93; Chunting Liao, Chunshan Zhang, Manlu Wu, Yingsheng Ma, and Mingyi . Stress change near the Kunlun fault before and after the Kunlun earthquak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91;13&#93; 吴满路、张春山、廖椿庭、区明益.2005.风火山隧道地应力测量及工程稳定性分析.《地球学报》, ,P71-74.&#91;14&#93; 张业成、张春山、张立海.2003. 自然变异与灾害过程的社会学研究.地学前缘,特刊,P265-271。&#91;15&#93; 吴满路、张春山、廖椿庭、马寅生、区明益.2005.青藏高原腹地现今地应力测量与应力状态研究. 《地球物理学报》, 第26卷,第2期,P183-186.&#91;16&#93; 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2004. 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地质力学学报, ;#91;17&#93;马寅生、施炜、张岳桥、杨农、张春山、张会平..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玛曲段活动特征及其东延.《地质通报》,24(1):30-35.

徐涵秋. 新型Landsat8卫星影像的反射率和地表温度反演. 地球物理学报, 2015, 58(3): 741-747, SCI, EI.徐涵秋, 林中立, 潘卫华. 单通道算法地表温度反演的若干问题讨论——以Landsat系列数据为例.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 40(4): 487-492, EI.徐涵秋, 唐菲. 新一代Landsat系列卫星:Landsat 8遥感影像新增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生态学报, 2013, 33(11), 3249-3257,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刊物.Xu Hanqiu. Dynamic of soil exposureintensity and its effect on thermal environment Journalof Climatology, Hanqiu. Rule-based impervious surface mapping using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Hanqiu. Assessment of consistency in forest-dominated vegetation observations between ASTER and Landsat ETM+ images in subtropical coastal areas of southeastern China,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Hanqiu. Analysis of impervious surface and its impact on urban heat environment using the Normalized Difference Impervious Surface Index (NDISI).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2010, 76(5), 557-565,SCI、 Hanqiu, DING Feng and WEN Xiaole. Urban expansion and heat island dynamics in the Quanzhou region,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09, 2(2), 74-79,SCI、 Hanqiu, LIN Dongfeng, Tang Fei. The impact of impervious surface development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a subtropical city: Xiamen, Journal of Climatology, Hanqiu. A new index for delineating built-up land features in satellite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8, 29(14), 4269-4276,SCI、 Hanqiu. Extraction of urban built-up land features from Landsat imagery using a thematic-oriented index combination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 2007, 73(12), 1381-1392,SCI、 Hanqiu. Modification of Normalis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 to enhance open water features in remotely sensed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6, 27(14), 3025–3033,SCI、EI (ESI 前1%高引论文,列大陆学者3S领域引用最高的100篇论文之一).XU Hanqiu. Evaluation of two absolute radiometric normalization algorithms for pre-processing of Landsat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6, 17(2), 146-150, Hanqiu and CHEN Benqing. Remote sensing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and its changes in Xiamen City of S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4, 16(2), 276-281,SCI, Hanqiu. Assessment of the SFIM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4, 14(1), 48-56, Hanqiu. An assessment of land use changes in Fuqing County of China using remote sensing Geographical Science, 2002, 12(2), 126-135, Hanqiu, WANG Xiaoqin and XIAO Guirong. A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ntegrated study on urbanization with its impact on arable lands: Fuq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 2000, 11(4), 301-315,SCI、EI, 并被CSA (剑桥科学文摘) 推荐为遥感应用热点研究的25篇文献之一.XU Hanqiu, MacCarthy I. Markov chain analysis of vertical facies sequences using a computer software package (SAVFS): Courtmacsherry Formation (Tournaisian), southern & Geosciences, 1998, 24(2), 131-139, 国际IAMG主办刊物,SCI、EI(SAVFS软件被IAMG收入其官方网站).徐涵秋, 张铁军. ASTER与Landsat ETM+植被指数的交互比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7), 1902-1907, 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刊物,SCI.(2014年“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期刊顶尖论文”) 徐涵秋. 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遥感评价指数.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655-662,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刊物,EI.徐涵秋. 遥感监测地表裸露度动态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农业工程学报,2012, 28(23): 98-106.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刊物,EI.徐涵秋. 基于城市地表参数变化的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生态学报,2011, 30(14), 3890-3901,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刊物.徐涵秋.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盆地区近35年来地表裸土变化的遥感时空分析. 生态学报, 2013, 33(10), 2946-2953. 中国生态学会主办刊物徐涵秋, 何慧, 黄绍霖.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水土流失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热环境效应. 生态学报, 2013,33(10), 2954-2963. 中国生态学会主办刊物徐涵秋. 近30年来福州盆地中心的城市扩展进程. 地理科学, 2011, 31(3), 351-357,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徐涵秋, 张铁军, 李春华. ASTER与Landsat ETM+热红外传感器数据的比较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 36(8), 936-940+1007, 武汉大学主办,EI.徐涵秋. 城市不透水面与相关城市生态要素关系的定量分析. 生态学报, 2009, 29(5), 2456-2462,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刊物.徐涵秋.一种快速提取不透水面的新型遥感指数.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8, 33(11), 1150-1153, 武汉大学主办,EI.徐涵秋. 基于影像的Landsat TM/ETM+数据正规化技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32(1), 62-66, 武汉大学主办刊物,EI.徐涵秋. 福州市城市热岛三维分布图, 载: 遥感见证——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立20年卫星遥感图集, p. 2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徐涵秋. 环厦门海域水色变化的多光谱多时相遥感分析. 环境科学学报, 2006, 26(7), 1209-1218,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刊物.徐涵秋. 利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 提取水体信息的研究. 遥感学报, 2005, 9(5), 589-595, 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办刊物 (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遥感学报》年均引用次数第1名).徐涵秋. 基于压缩数据维的城市建筑用地遥感信息提取.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2005, 10(2), 223-229, 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办刊物.徐涵秋. Landsat 7 ETM+影像的融合和自动分类研究. 遥感学报, 2005, 9(2), 186-194,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办刊物.徐涵秋. 基于谱间特征和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 地理研究, 2005, 24(2), 311-320,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刊物.徐涵秋. 基于SFIM算法的融合影像分类研究. 武汉大学学报 (信息科学版), 2004, 29(10), 920-923, 武汉大学主办刊物.徐涵秋, 陈本清. 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象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 18(3), 129-133, 中科院遥感联合中心等主办刊物.(年均引用次数列该刊第3位)徐涵秋. 爱尔兰的高等教育, 载: 理论与实践,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唐菲, 徐涵秋. 旧城改造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的遥感研究. 地理科学, 2011, 31(10), 1228-1234,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吴学文, 徐涵秋. 一种基于水平集方法提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主要道路信息的算法. 宇航学报, 2010, 31(5), 1495-1502, 中国宇航学会主办刊物,EI.张铁军, 徐涵秋. 基于MNDWI水体指数的ASTER与ETM+影像交互比较研究. 宇航学报, 2010, 31(4), 中国宇航学会主办刊物,EI.李春华, 徐涵秋, 陈荔聪. ASTER和Landsat-7ETM+两种多光谱传感器影像的交互对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9), 中国光学学会主办刊物,SCI、EI.李婉晖, 徐涵秋.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二类水体光学活性物质估算: 以晋江下游河段为例. 环境科学, 2009, 30(4),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刊物.孙小丹, 徐涵秋. 一种利用多光谱双向检测和多尺度角特征验证的角提取方法.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9, 34(10), 1231-1235, 武汉大学主办,EI.孙小丹, 徐涵秋. 农用地遥感影像信息的角提取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10), 135-141,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EI.温小乐, 徐涵秋. 基于多源同步数据的闽江下游悬浮物定量遥感. 环境科学, 2008, 29(9), 2441-2447,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刊物,EI.

先后在《Basin Research》、《中国科学》等杂志发表第一作者论文41篇,出版专著6部(均为第一作者)。学术论文:[1]邹才能,杨智,崔景伟,朱如凯,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吴松涛,林森虎,王岚,白斌,姚泾利. 页岩油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发展对策[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01:14-26.[2]邹才能,张国生,杨智,陶士振,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冉启全,李登华,王志平. 非常规油气概念、特征、潜力及技术——兼论非常规油气地质学[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04:385-399+454.[3]邹才能,朱如凯,白斌,杨智,吴松涛,苏玲,董大忠,李新景.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J]. 岩石学报,2011,06:1857-1864.[4]邹才能,侯连华,陶士振,袁选俊,朱如凯,张响响,李富恒,庞正炼. 新疆北部石炭系大型火山岩风化体结构与地层油气成藏机制[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11:1613-1626.[5]邹才能,徐春春,汪泽成,胡素云,杨光,李军,杨雨,杨威. 四川盆地台缘带礁滩大气区地质特征与形成条件[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06:641-651.[6]邹才能,董大忠,杨桦,王玉满,黄金亮,王淑芳,付成信. 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勘探实践[J]. 天然气工业,2011,12:26-39+125.[7]邹才能,杨智,陶士振,李伟,吴松涛,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王岚,高晓辉,贾进华,郭秋麟,白斌.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01:13-26.[8]邹才能,朱如凯,吴松涛,杨智,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杨华,徐春春,李登华,白斌,王岚.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J]. 石油学报,2012,02:173-187.[9]邹才能,陶士振,杨智,袁选俊,朱如凯,侯连华,贾进华,王岚,吴松涛,白斌,高晓辉,杨春.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与研究新进展[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04:312-322.[10]邹才能,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朱如凯,高晓辉,杨春. 非常规油气纳米孔储层特征及连续油气聚集机理[A].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2011:1.[11]邹才能, 侯连华, 王京红, 等. 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评价预测方法研究-以新疆北部石炭系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2): 388-400.[12]Zou, CN, Zhang, XY, Luo, P, et al. Shallow-lacustrine sand-rich deltaic depositional cycl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Upper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J], China. Basin Research, 2010, 22 (1): 108-125.[13]Zou Caineng, Zhu Rukai, Zhao Wenzhi, et al.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Volcanic Hydrocarbon Reservoirs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s i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0, 84(1):194-206.[14]邹才能, 董大忠, 王社教, 等. 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6): 641-653.[15]邹才能, 张光亚, 陶士振, 等.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2): 129-145.[16]邹才能, 徐春春, 李伟, 等. 川东石炭系大型岩性地层气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J]. 石油学报, 2010, 31(1): 18-24.[17]邹才能, 李启明, 邬光辉, 等.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基本特征与勘探方向[J].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4): 450-453.[18]邹才能, 陶士振, 张响响, 等. 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J].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9, 39(11): 1607-1624.[19]邹才能, 陶士振, 朱如凯, 等.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3): 307-319.[20]邹才能, 陶士振, 袁选俊, 等. “连续型”油气藏及其在全球的重要性:成藏、分布与评价[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6): 669-682.[21]邹才能, 陶士振, 袁选俊, 等.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J]. 石油学报, 2009, 30(3): 324-331.[22]邹才能, 赵政璋, 杨华, 等. 陆相湖盆深水砂质碎屑流成因机制与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J].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65-1075.[23]邹才能, 陶士振, 周慧, 等.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5): 526-540.[24]邹才能, 赵文智, 张兴阳, 等.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J]. 地质学报, 2008, 82(6): 813-825.[25]邹才能, 赵文智, 贾承造, 等. 中国沉积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形成与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3): 257-271.[26]邹才能, 陶士振. 大油气区的内涵、分类、形成和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34(1): 5-12.[27]邹才能, 陶士振. 海相碳酸盐岩大中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J]. 科学通报, 2007, 52(增刊): 32-39.[28]邹才能, 陶士振, 张有瑜. 松辽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年代研究及其勘探意义[J]. 科学通报, 2007, 52(19): 2319-2329.[29]邹才能, 陶士振. 中国大气区和大气田的地质特征[J]. 中国科学, 2007, 37(增刊Ⅱ): 12-28.[30]邹才能, 侯连华, 匡立春, 等. 准噶尔盆地西缘二叠-三叠系扇控成岩储集相成因机理[J]. 地质科学, 2007, 42(3): 587-601.[31]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下岩性地层圈闭/油藏类型与分布规律—以松辽盆地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为例[J]. 地质科学, 2006, 41(4): 711-719.[32]邹才能, 陶士振, 谷志东. 中国低丰度大型岩性油气田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J]. 地质学报, 2006, 80(11): 1739-1751.[33]邹才能、陶士振、薛叔浩, “相控论”的内涵及其勘探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32(6): 7-12.[34]邹才能,贾承造,赵文智,等. 松辽盆地南部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动力和分布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4): 125-130.[35]邹才能, 李 明, 赵文智, 等. 松辽南部构造—岩性油气藏识别技术及应用[J]. 石油学报, 2004, 25(3): 32-35.[36]邹才能, 薛叔浩, 赵文智, 等. 松辽盆地南部白垩系泉头组—嫩江组沉积层序特征与地层—岩性油气藏形成条件[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31(2): 14-17.[37]邹才能, 王兆云, 徐冠军, 等.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J]. 沉积学报, 2004, 22(4): 700-706.[38]邹才能, 赵文智, 龙道江. 吐鲁番盆地侏罗系煤系原油的基本性质及油源对比[J]. 石油学报, 1993年1期.[39]邹才能, 常承永, 刘济民. 科学探索井及其意义[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2, 19(6): 104-108.[40]邹才能, 赵文智, 龙道江. 吐鲁番—哈密盆地烃源岩的母质类型与热演化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2, 19(2): 10-18.[41]邹才能, 赵文智, 龙道江. 吐鲁番—哈密盆地有机质热演化特征与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1, (5): 209-216.(截止到2013年11月)出版物:《油气勘探开发实用地震新技术》,2002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作者《陆相层序地层学工业化分析技术》,2004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作者《大油气区形成与分布》,2009年,科学出版社,第1作者《岩性地层油气藏》,2010年,石油工业出版社,第1作者《非常规油气地质》,2011年,地质出版社,第1作者《非常规油气地质(第二版)》,2013年,地质出版社,第1作者(截止到2013年11月)

寰球地理是核心期刊吗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色彩较浓、主要以中国为主环球内容则偏向旅游,主要以国外为主

不是核心期刊--期刊级别: 国家级期刊

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半月刊)创刊于1959年,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地理教学》志在引领我国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份地理教育类刊物,它必须和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与中学地理教师的发展需求紧密...

地学吧,很好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该刊的文章和图片经常被中央及地方媒体转载。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收藏价值,国内外很多家图书馆已经把该刊作为重点收藏期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关地理的杂志。因该社隶属中国科学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专家学者作为该社顾问,同时还有许多战斗在科考第一线的工作者与杂志社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环球人文地理》杂志(学术版)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南大学和21世纪人才报合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国内第一本以全球为视野、专门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文地理科学的中文学术精品期刊。侧重不同,风格有异,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中国国家地理》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中文核心吗

地大是实行计划制度,即公费或者自费,大概2/3的公费名额,其他自费,根据研究生入学成绩,一次性划分三年公费或自费。矿大实行奖学金制度,总共三等,最少三等7000/年,也就够学费了,一等二等分别会多出5000和3000可以作为生活费,但是名额特别少。另外地大每人每月学校会发生活费,但是矿大没有。

《地球》杂志是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由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学会科普委员会主办的杂志。国际期刊号:ISSN 1000-405X 国内期刊号CN11-1467/P 邮发代号2-253。 《地球》以传达“我们拥有一个地球”理念为办刊宗旨,用大众的语言解读人文地球科学,它将一如既往地观察当代科学发展成果,用更多笔墨探讨与公众刊益相关的科学类话题,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调查和解释,为求探讨科谜团,为普及地学知识作出积极贡献,帮助读者从中体会到科学为日常处知带来的智慧。栏目设置有《专题报道》、《科技博览》、《文化传播》、《教育探讨》、《管理研究》、《环保技术》、《地质科学》、《植物科研》《矿产资源》《交通科技》等。

不是,是一个国家级期刊,论文发表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原上草论文了解。

那得问你们学校评奖学金的单位怎么认定的。《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已于2018年9月6日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即中文核心期刊!《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