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的探路者号携带着索杰纳号火星车,降落到了火星这颗红色的星球上。作为自海盗1号和海盗2号之后,又一个成功抵达火星的探测器,探路者为之后的火星任务铺平了道路。
原计划探路者号登陆车在火星运行一个月,索杰纳号探测出则仅仅运行一周。然而,这两个机器人都持续运行了3个月的时间,收集了大量有关火星大气、气候、地质以及土地内部的数据。
索杰纳
此后的20年中,美国宇航局其他8个机器人抵达火星,其中5个今天仍然在活跃着。这些机器人分别是:勇气号、机遇号、凤凰号着陆器(2008年5月抵达火星)、好奇号探测器(2012年8月抵达火星)、火星全球探勘者号、火星奥德赛号、火星侦察轨道器、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
勇气号
为了探路者号的火星登陆任务,美国宇航局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发明了25项新技术, 其中包括索杰纳机器人,先进电脑以及气囊着陆系统。这些技术在随后的任务中将勇气号和机遇号同样送到了火星表面。
气囊着陆系统
勇气号和机遇号于2004年1月份以相隔几周的时间登陆火星,主要任务是搜寻火星表面水的活动迹象。它们找到了很多相关证据,运行时间远远超过了规定的3个月。最终,勇气号于2010年3月同地球停止了沟通,而机遇号仍然在活跃着。
火星全球探勘者号、火星奥德赛号、火星侦察轨道器、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都是轨道探测器,它们分别于1997年9月、2001年10月、2006年3月和2014年9月抵达火星。其他两个发射于1990年代后期的探测器,分别是火星气候探测者号和火星极地着陆者,并没有成功抵达目的地。
如今,机遇号、好奇号、火星奥德赛号、火星侦察轨道器,以及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探测器,今天仍然在运行着。
美国共发射22次有关于火星探测器。
中国有火星探测器的2011年发射的萤火一号(11月9日,俄方宣布搭载有萤火一号的福布斯-土壤号火星探测器变轨失败)是该计划的首颗火星探测器。(试探由于当时中国并没有将火星探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2016年1月11日,中国正式批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并将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
2010年5月19日至21日,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年会主题是“交流合作,共享北斗”。 本届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科技部、国防科技工业局、交通部、教育部的有关司局,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和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北京大学和西安测绘研究所承办。孙家栋院士担任本次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从事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专家、代表共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内相关权威专家就卫星导航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做了特邀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导航新理论与新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与产业化等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年会还分别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设有两个国际交流会场,国内外卫星导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深度探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就和应用成果专题展览也同时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2011年5月18日至20日,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办。年会主题是“设计北斗的未来”。 华人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论坛(CPGPS)和上海国际导航产业科技发展论坛加入了第二届年会。第二届年会接待了国家有关部委、有关科研院所、企业集团、高校和学会协会领导、嘉宾共216位,参会人员共计1660人。共征集到来自143个单位的会议摘要730篇,会议论文633篇。年会收录论文582篇。第二届年会论文出版分为三种形式:电子版收录、会议文集(ISTP检索)295篇、推荐期刊发表(SCI、EI检索)111篇。共计31家媒体对本次年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有网络媒体对年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国内导航业内相关媒体《国际太空》,《卫星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导航天地》等也在随后对年会进行宣传和报道。中央电视台4套《今日关注》栏目对冉承其主任和杨元喜院士进行了30分钟的专访报道。中央电视台13套在19日《新闻30分》对年会进行了详细报道。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已受到社会各方高度的关注。为促进导航产业的发展,第二届年会特别设立应用产业化高端论坛板块,邀请了国家有关部门、国内外有关企业和研发机构,探讨卫星导航应用和产业化等相关热点问题。同时,为增进国际学术交流,在年会板块中设立各GNSS主管部门报告高端论坛,特别邀请了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领导和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中、美、俄、欧和日等国家和地区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官员,就卫星导航系统的计划、发展和政策进行研讨。大会建立了国际沟通的平台,从各GNSS主管部门系统最新情况介绍到知名专家特邀报告、再到特邀嘉宾交流互动,国内外官员和学者专家就GNSS政策、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以及其它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进行了全面沟通,建立了国际间交流、沟通、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第二届会议优秀论文集已经被世界三大检索中的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检索,部分优秀论文将推荐至EI、SCI相关检索期刊发表。 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2012年5月17-20日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成功召开,年会主题是“走向应用的北斗”,涵盖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等内容。 第三届年会接待了国家有关部委、有关科学院所、企业集团、高校和学会协会领导、嘉宾共300多位,参会人员共计2205人,比第二届增加了33%的参会人数。国外导航领域专家共有88人参加年会特邀报告和分会等学术研讨。共征集到来自144个单位的会议摘要956篇,会议论文602篇。第三届年会论文出版分为四种形式:电子版收录、会议文集(EI检索)189篇(国外Springer出版)、推荐期刊发表(《中国科学》《Advances in SpaceResearch》SCI检索)22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全文302篇摘要210篇。第三届年会各类报告共计599篇(GNSS主管部门报告、大会特邀报告、产业化论坛报告、分会特邀报告、分会口头报告、张贴报告等)。第三届年会展览展示,即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应用成果展的展览面积已经达到10000多平米,并且新增了北斗行业应用展、北斗车载应用产业联盟企业展和学科人才建设展。参展单位由36家增加到96家,由以展板为主展示,演变为实物成果展出。会议三天内观众共计约3500人。第三届年会科学普及情况:第三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征集作品数量达到815件,参赛作品按照华北区、东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北区和西南区的划分,分赛区组织评比,获奖师生参与了年会开幕式现场的颁奖典礼。此外科普方面还连续举办了“院士科普讲座”和“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为广泛宣传北斗卫星导航知识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央电视台等共计36家媒体参与了对第三届年会的宣传,各类报道共计507篇,信息转载量973万条。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年会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2012年5月19日19:00的《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第三届年会的情况。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2013年5月15-17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年会主题是“北斗应用——机遇与挑战”。 体现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推广和产业化阶段以来,面临的国际、国内的整体环境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应用、产业化、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副主席刘国治、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孙家栋院士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唐良智莅临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并作开幕致辞。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等共同发起的导航学术会议。年会组委会设在中国科学院卫星导航总体部,主要负责年会工作的策划、组织、管理和执行。四天的时间里,共有 2700 多位国内外卫星导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加了本次会议,通过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应用产业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分享卫星导航领域最新成果,共商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共谋卫星导航应用未来。国内外专家在卫星导航理论、技术、应用和标准化等方面,展示创新性成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际先进水平的首次亮相。与会国内外专家围绕精密定轨与定位、兼容与互操作信号设计等前沿热点问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本届年会设置九个分会议题,共征集到627 篇论文,其中 181 篇进入 EI 检索文集,另有 287 篇被收录进年会电子文集。在第四届年会的高端论坛上,来自中、美、俄、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的主管部门官员,就卫星导航领域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了精彩的报告。此外,本届年会在继续安排了青年优秀论文评选和“北斗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基础上,新设置了年会优秀论文奖项,一批优秀后备人才涌现出来。第四届年会成果丰硕,不仅极大推动了北斗系统建设与技术发展,而且在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迈上新台阶,为北斗系统持续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作为年会组委会的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卫星导航总体部已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从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工作流程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和国际化,为年会逐渐成为开放交流的国际化平台做出了贡献。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是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学术交流中心主办,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高大科技任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及南京市人民政度共同支持的导航学术会议,会议已在“北”“上”“广”“汉”成功举办四届,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SNC 2014)已于2014年5月21-23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相关领导肯定了前四届年会所取得的成果,并对第五届年会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第五届年会在前四届年会的基础上再升华、再提高,奠定国内导航领域的领先地位,逐步将年会走向国际化。第五届年会定于2014年5月21日至23日在南京金陵会议中心召开,涵盖学术交流、高端论坛、展览展示和科学普及四大版块活动。预计第五届年会的注册参会人数将会超过2000人,注册参展单位将超过100家,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已受到社会各方高度的关注。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主题是“北斗应用—创新 融合 共享”,创新契合年会总旨,融合契合当代应用发展环境,共享契合国际发展趋势。第五届年会学术交流包括:大会特邀报告、分会特邀报告、分会报告、张贴报告等主要形式,邀请国内外专家对热门学术话题进行探讨,并设立九个分会场进行多方向分领域的学术交流。会议设置的九个议题共征集到来自240家单位的479篇全文,参与年会优秀论文评选,其中493篇论文参与青年优秀论文评选,经过层层选拔,最终40篇优秀论文将在“青优”终评中脱颖而出,另有9篇杰出论文将获得“年优”奖项。2014年组委会将继续与Springer合作,出版英文版EI检索论文集,计划收录论文170篇,此外,另有《CSNC2014电子文集》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所载论文被录入“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第五届“北斗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备受瞩目,大赛将从覆盖全国的六大赛区征集上百件优秀参赛作品,最终甄选出的优秀获奖者,将赴南京参加开幕式颁奖典礼。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高端论坛包括各GNSS主管部门报告、大会特邀报告和应用产业化论坛。其中各GNSS主管部门报告高端论坛,将特别邀请国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领导和卫星导航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各GNSS主管部门报告将邀请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介绍系统进展情况,探讨卫星导航系统政策、发展和国际合作。应用产业化高端论坛版块是上届年会的亮点,第五届年会继续设立本版块,邀请国家有关部门、国内外有关企业和研发机构,探讨卫星导航应用和产业化等相关热点问题,旨在促进导航产业的发展。另外展览展示方面,北斗行业应用成果展、示范应用展、北斗企业院所应用成果展,将体现第五届年会主题“北斗应用—创新 融合 共享”。 第六届年会已于2015年5月13-15日在中国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题是“开放 连通 共赢”,年会主题可以进一步阐释为“深度开放合作,全方位互连互通,打造共赢产业新生态。其中“开放”契合系统市场发展需求,“连通”契合当代应用发展环境,“共赢”契合时下国际发展趋势。会议共安排了高端论坛、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展览展示等四大板块及相关活动,充分交流全球卫星导航领域最新技术成果,深入探讨卫星导航应用模式和产业发展,集智共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大计。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高级顾问、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孙家栋院士在致辞中说,卫星导航在地理测绘、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精准农业、气象预报等各行业应用已完全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力,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近几年,卫星导航与信息数据相结合,从移动互联网到大数据、云计算再到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卫星导航数据获得的成本。如今,卫星导航正在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将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各个领域促进产业信息融合,实现卫星导航价值的驱动创新。年会还邀请了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官员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就卫星导航领域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作大会特邀报告,与会代表围绕北斗/GNSS应用,卫星导航信号体制及兼容与互操作,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卫星导航增强与完好性监测,北斗/GNSS用户终端,政策法规、标准及知识产权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年会同期举办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技术与成果展,并增设第一至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回顾展,全面展示年会举办五年来在卫星导航理论、技术、工程、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年会颁发了优秀论文奖、青年优秀论文奖和第六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等奖项。本届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支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家单位共同承办。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官员、卫星导航领域专家学者、卫星导航应用企业代表等2000余人参加会议。
中国航天》杂志简介1. 简介#《中国航天》#杂志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共同#主管#,航天信息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重大航天活动;提供#航天科技##最新信息#;介绍航天器、运载火箭和导弹研制、使用情况及航天相关各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论述航天技术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展望人类开拓天疆的广阔前景。2. 栏目设置《中国航天》杂志目前栏目设置:“中国报道”、“航天产业与国民经济”、“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载人航天”、“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空天瞭望”、“特别报道”等栏目。3. 期刊优势《中国航天》是一份大型综合性权威航天刊物,详细报道中国航天事业的#最新进展#,重点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以及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特别介绍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的动态;跟踪分析世界航天与导弹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与航天相关的科技产业走向。多次获得国家优秀期刊奖、国防优秀科技期刊奖和航天系统优秀科技期刊奖,现为国家双百期刊,目前已成为国内了解世界航天和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重要宣传窗口#。4. 发行范围及读者对象 《中国航天》杂志创刊于1987年,目前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发行网络,邮发和编辑部自办发行数量超过1万份。刊物发行范围广泛,读者范围在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电子、能源、交通、气象、环保、通信、网络、工控、安全、材料等行业领域中从事战略规划、动态研究、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的企事业单位的决策人、智囊团、管理者、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部分军队等。5. 广告适合刊登广告的客户:航天科技、科工集团公司研究院所、系统、分系统总体单位、卫星技术应用、特种材料及工艺、测控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类、GPS、传感器、罗盘、陀螺、导航、电子元器件、组件、电源、电装工具、特殊装备供应、软件设计、制造、检测设备。你看行不?
【全球三大宇航防务公司2021年航天发展研究(三)】
波音公司2021年航天发展研究
文 | 张京男
本文刊登于《卫星与网络》杂志2022年4期
2021年,波音公司在航天领域的发展虽然并未完全扭转颓势,但在登月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等重要系统工程项目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美国重返月球和载人航天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运载火箭
波音公司作为NASA“阿尔忒弥斯”(Artemis)重返月球计划SLS火箭的主承包商,研制了火箭的芯级、上面级和航电设备。
(一)SLS火箭芯级静态点火测试
2021年,首个执行发射任务的SLS火箭的芯级完成了2次静态点火测试。为开展点火测试,波音公司组建了一个测试团队,成员是来自全国各地、公司内外的熟练航空电子设备、液压、推进系统、地面电子设备和测试的专家。包括:波音公司、NASA和Aerojet Rocketdyne公司等,拥有从火箭、航天飞机、卫星发射到测试的技术优势。
1、第一次
2021年1月,NASA、波音公司和Aerojet Rocketdyne公司在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Stennis Space Center)B-2试验台对参与SLS火箭首飞的芯级进行了首次点火测试。芯级的燃料加注和增压过程中,4台由Aerojet Rocketdyne公司制造的RS-25发动机完成了秒点火测试,而收集火箭重要数据最少需要大约4分钟,实际飞行中需要工作8分钟。
波音公司表示,为了确保该芯级的安全,特意将测试参数设计得比较保守且仅适用于地面测试,以避免对芯级产生不必要风险,从而较早地触发了发动机关闭,但点火后芯级状态良好。该团队分析了测试数据,清理和修复了发动机,对芯级的热保护系统进行了小的修理,对之前保守的控制逻辑参数进行了更新,还修复了故障的电线束。该电线束导致出现了芯级4号发动机故障信息,但这仅是一个仪表问题,并没有影响发动机工作。
该芯级点火测试获得了芯级和发动机在更长工作时间内主推进系统和推力矢量控制系统的数据。本次主要测试及操作内容包括:转变为由芯级飞行计算机和“绿色运行”测试软件操作的自动发射序列;完成最后倒计时序列,就像发射倒计时;给燃料贮箱加压,向发动机输送推进剂,演示芯级主要推进系统性能;以109%的功率启动发动机;操纵推力矢量控制系统来转动发动机。
2021年1月16日,用于Artemis 1任务的芯级的燃料加注和加压测试,4台RS-25发动机点火工作1分钟后关机
2021年1月16日,在密西西比州圣路易斯湾附近的NASA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进行的一项预定的热火测试中,波音公司为NASA首枚SLS火箭建造的芯级被看到在B-2试验台上。在测试过程中,水从试验台流出,产生巨大的蒸汽云。
2、第二次
2021年3月,波音公司为NASA研制的SLS火箭芯级在NASA斯坦尼斯航天中心完成了第二次点火测试。测试数据证明芯级运行正常,可用于飞行,数据用于为飞行任务提供支持。此次测试中,发动机点火工作了秒,即8分19秒。测试后,该芯级被送往NASA位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与“猎户座”载人飞船、临时低温上面级和固体火箭助推器进行集成,用于执行Artemis 1载人绕月任务,为后续载人任务做准备。
2021年3月18日,NASA在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Stennis Space Center)进行首枚太空发射系统火箭核心阶段的热火测试,蒸汽从B-2试验台下滚滚而出
3、B-2试验台
B-2试验台高米,由米长的钢筋混凝土固定在地面上,自“阿波罗”计划(Apollo)时期以来开始使用,经现代化改装加固后,用于2021年1月的SLS火箭芯级的点火测试。此前用于美国“土星”系列火箭和“德尔塔4”火箭和航天飞机的测试。当前,B-2试验台支架及其灭火和燃料系统已经被翻新,以处理更大更重SLS火箭芯级。
SLS火箭测试工作启动之前, B-2试验台钢铁已生锈并且设施设备过于陈旧。为SLS火箭测试,NASA对B-2试验台进行改造主要有:高压工业水厂每分钟可向B-2输送126万升水,比原来的系统每分钟增加了94635升;为了吊装SLS火箭芯级,B-2支架上的主吊杆起重机已经延长了米,额定负载增加了177吨,该芯级比早期的“土星5”火箭级更大、更重;辅助移动提升系统和临时接入平台可以进入芯级的整个外壳。
(二)芯级研制与交付
1.首枚SLS火箭芯级研制
2021年,波音公司向NASA交付了SLS火箭芯级,芯级高65米,重吨。4月,SLS火箭芯级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一艘驳船上卸载,并转移到火箭组装大楼。65米长的芯一级将与1个临时低温上级、2个固体火箭助推器、1个运载火箭级适配器和1艘“猎户座”飞船组成。各团队将准备SLS发射猎户座飞船,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绕月球飞行。临时低温上级由波音公司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联合研制。6月,SLS火箭芯级被送入肯尼迪航天中心(KSC)运载火箭组装大楼(VAB)的移动发射台。
首枚SLS火箭的芯级
2021年4月21日,位于斯坦尼斯航天中心的SLS火箭芯级
SLS火箭的芯一级抵达肯尼迪航天中心
2.喷涂泡沫保护SLS火箭
在2021年研制工艺中,波音公司将火箭热保护系统(TPS)应用于SLS火箭芯二级,比芯一级操作更快。SLS火箭表面黄色到橙色的涂层是TPS,即喷雾泡沫。在准备和发射的极端环境中,它用于承受万加仑液氢和液氧推进剂的温度,温度分别为-423华氏度和-297华氏度。整个芯二级喷涂过程经历了100分钟。对芯二级贮箱圆顶采用了自动化喷涂,此前由于圆顶的复杂几何形状,需要人工喷涂。经历点火测试的芯一级性能稳定,4台发动机点火工作时部分TPS区域被大火烧蚀,后续会进行翻新。
波音公司使用3D投影技术进行泡沫修剪,以获得更精确和更高质量的应用。通过工艺改进,热保护泡沫都定制了3D打印模具,可喷涂于之前芯级上无法喷涂的小部件,如发动机和箱间段。模具被安装在复杂外形周围,并充满灌注泡沫,在浇注泡沫固化后取出模具。仍有区域需要手工喷涂,如芯级各部分之间的法兰接口。在3D打印制造工艺下,制造出了300多模具,可以做出复杂的几何形状。
SLS火箭采用的泡沫是一种轻质的聚氨酯泡沫材料,足够坚固,能保护火箭的硬件,且足够灵活,能在极端温度下保持其保护密封,未来仍会不断改进。波音公司正在为SLS火箭使用第3代泡沫材料,并开始验证第4代。
3.首枚SLS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对接
2021年9月,SLS火箭完成了2项主要测试:脐带释放和收回测试(URRT),以及使用“猎户座”质量模拟器进行的综合模态测试。脐带缆连接着将火箭芯级、上面级连接至发射塔的电气和流体接口,发射前必须实现无缝释放和收回。4个脐带连接至芯级、级间段、液氧贮箱和液氢贮箱,此外还有2个稳定器固定在前裙上。URRT测试验证了操作时序和功能。波音公司支持测试前后的检查,然后帮助分析数据。SLS火箭还进行了综合模态测试,以确定火箭的全部频率和振动范围,以便飞行软件和导航系统能够在发射和上升过程中安全引导火箭。
10月,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装配大楼,携带上面级和航电设备的首枚SLS火箭芯级,在顶部安装了“猎户座”适配器和“猎户座”飞船。其中“猎户座”适配器吊装至临时低温推进级(ICPS)之上,整体高度达到了98米。波音公司还完成了SLS火箭的设计认证审查(DCR),在团队准备发射期间检查所有测试数据、报告和验证,以确保安全的操作条件和可靠性。
位于佛罗里达州的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猎户座”飞船吊装于SLS火箭顶部
4.其它芯级研制
2021年,波音公司在Michoud组装了Artemis 2任务SLS火箭芯级的液氧贮箱和级间段,并开始准备安装前裙。波音公司还在Artemis 2任务SLS火箭芯级的下半部分工作,包括安装发动机,并对液氢贮箱进行热保护喷涂,并准备最后的组装。当前波音公司研制的用于SLS火箭的5枚芯级每个都将承担独特的飞行任务,相应的每种设备的安装操作也不相同,包括计算机、电池、线路和仪表、推进剂管路和其他系统的集成。
8月,联合发射联盟(United Launch Alliance)公司将第2个临时低温推进级(ICPS)从阿拉巴马州迪凯特(Decatur)的工厂运送到佛罗里达州的设施进行集成,后续将交付NASA。Artemis 2任务的SLS火箭在新奥尔良的“米丘德”(Michoud)组装工厂进行集成。ULA和波音公司在ULA的迪凯特工厂研制了第3个ICPS。同时,波音公司正在研制SLS火箭的第2枚、第3枚和第4枚芯级,以及 探索 上级(EUS)取代前期的ICPS,从而研制出后续任务使用的SLS Block 1B火箭。
Artemis 2任务的SLS火箭芯级发动机与部件对接
Artemis 2任务的火箭临时低温推进级(ICPS)抵达卡纳维拉尔角的太空军站
Artemis 2任务芯二级液氧贮箱
(三)后续工作
Artemis 1任务之后,会进行首次载人的Artemis 2任务。位于新奥尔良的Michoud组装工厂为Artemis 2和Artemis 3任务制造SLS火箭芯级,通过摩擦搅拌工艺为Artemis 3任务的焊接SLS火箭芯级结构。Artemis 3任务将使首位女性宇航员和下一位男性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波音公司研制的 探索 上面段(EUS)已在Michoud投入生产,用于Artemis计划的远期发射任务。波音公司还在设计研制后续SLS火箭使用的 探索 上面级。
首次SLS火箭发射中,除了无人乘坐的“猎户座”飞船,ICPS还将部署10个次级有效载荷,“猎户座”绕月飞行后,会返回地球并溅落海上。SLS火箭未来将向土星的卫星土卫二发射探测器,对其间歇泉进行采样,并在其表面放置科学探测器。SLS火箭还可以用于行星防御,比如可以将大质量物体送到目标,实施动能推动、表面爆炸或者重力牵引,最终重定向威胁地球的小行星。另外,NASA正在论证使用带有 探索 上面段(EUS)的SLS火箭用于2033年也即下一个火星冲日年完成1次火星飞掠任务。
二、载人飞船
(一)安装并测试飞船的NASA对接系统(NDS)外壳
2021年1月,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组装工厂,CST-100“星际飞船”(Starliner)上安装并测试了一个新的NASA对接系统(NDS)外壳。NDS由波音公司设计研制,是一种标准化的对接系统,可使2个航天器可靠对接并自动形成一个短隧道,以便宇航员可以在2个航天器之间移动。新的外壳将为自动对接系统在重返大气层期间提供额外的保护。在重返大气层期间,太空舱将面临约1650度的温度,然后在美国西部5个着陆点之一着陆。NDS最初是为一次性使用而设计的,然而,增加再入大气层的外壳后,可多次执行任务。
发射时,NDS外壳位于乘员舱的半球形“上升外壳”之下,在“上升外壳”丢弃后的入轨操作时会暴露在外面。它作为飞船顶部的一个舱口,在与国际空间站上波音制造的国际对接适配器对接时打开,在脱离对接后关闭。NDS外壳于2020年12月安装在未来进行第2次试飞的CST-100飞船上,即“轨道飞行试验-2”(OFT-2)飞船。
NASA对接系统(NDS)外壳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商业载人和货物处理设施进行功能测试
(二)载人着陆点安置
鉴于安全考虑,未来宇航员乘坐“星际飞船”着陆时,要求陆上回收小组必须在大约1小时内将宇航员从太空舱中撤离飞船。“星际飞船”飞船设计为陆地着陆,在美国西部有5个着陆点,其中2个在新墨西哥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各有1处。2021年,任务安全工作组与犹他大学 健康 中心协调犹他州着陆点,亚利桑那大学附属学术医院班纳-图森大学医学中心协调亚利桑那州着陆点,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协调加州着陆点。大多数着陆点都非常偏远,在24小时内很可能经历极端的温度变化和对人有严重伤害的野生动物。
(三)系统安全验证与演练
2021年1月,波音公司完成了“星际飞船”飞行软件的重新认证,并对未来的任务修改或升级进行了正式审核。通过一系列测试,确认更新后的飞船软件符合设计规范,并在软件集成实验室内进行了数百个案例的静态和动态测试,从单个命令验证到使用核心软件的全面端到端任务场景。
5月,波音公司和NASA在波音公司位于休斯顿的航电设备和软件集成实验室(ASIL),使用飞行硬件和飞行软件的最终版本对“星际飞船”第2次试飞任务进行了持续5天的端到端任务模拟演练,包括完整的发射前、对接、分离和着陆操作。在NASA约翰逊航天中心的飞行控制室里的任务操作小组使用实际的飞行程序指挥了此次演练。演练从发射前26小时开始,并持续至飞船对接国际空间站、站上操作、32小时的电源启动程序,然后脱离、着陆并关闭电源。此次演练让软件与最高保真度的硬件和任务控制器在回路中运行,最大程度接近真实飞行。
目前,“星际飞船”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试飞停靠在国际空间站2个可用的端口,但有可能被“载人龙”飞船、“货运龙”飞船、或者“载人龙”商用飞船占用。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未来执行“轨道飞行试验-2”(OFT-2)任务的CST-100飞船船员舱进行重量和重心测试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巴里·威尔莫和迈克·芬克通过与模拟器连接的宇航员显示器,在实验室内部监控发射过程每一个动态
(四)人体测量测试设备准备第二次飞行
2021年6月,波音公司的人体测量测试设备“罗西火箭人”安装在“星际飞船”,准备第二次试飞。
“罗西火箭人”是一个重约82千克测试设备,整个体征位于人体身高和体重的中位数,曾在“星际飞船”首次试飞中提供了数百个关于宇航员飞行中承重的数据,“罗西火箭人”的第二次飞行用于保持飞船上升、对接、分离和着陆过程中的重心。之前连接到它的15个传感器的航天器数据捕获端口将被用于收集沿座椅托盘放置的传感器的数据,以描述所有4个座位的运动特征。
在“星际飞船”和“宇宙神5”火箭集成之前,由乘员舱和服务舱组成的星际飞船将被装载到肯尼迪航天中心商业乘员和货物处理设施的重量和重心机上测试,以确保飞船上的“罗西火箭人”和货物的保持平衡。
未来,“星际飞船”在成功完成第二次试飞后,将首次搭载宇航员飞行。
“罗西火箭人”绑在指挥官的座位上
三、卫星系统
(一)5G卫星研制
2021年2月,位于美国加州埃尔塞贡多的波音卫星系统工厂共有16颗商用卫星正处于不同的开发阶段。其中,包括波音公司为卫星运营商SES公司设计、测试和制造的SES-20卫星和SES-21卫星,两者均采用小型平台702SP。2022年,这2颗卫星将搭载同1枚火箭发射进入地球静止轨道,清理300兆赫的C波段通信,在整个美国实现5G通信。
通过SES-20和SES-21卫星,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将清理主要运营频谱,推动美国5G无线运营商业务。这也是FCC“5G FAST”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是一项促进美国5G行业领导地位的综合性战略。
同时,波音公司还在为SES公司研制11颗中地球轨道(MEO)卫星,建成SES公司高度为8000千米的下一代MEO轨道 星座 。O3b mPOWER系统推出后,能够向电信、海事、航空和能源以及世界各地的政府和机构提供50 Mbps到每秒几吉比特速度的连接服务。第一批O3b mPOWER卫星已推迟至2022年发射。
(二)波音公司获准开展受保护战术卫星(PTS)下一步研制工作
2021年4月,波音公司和诺格公司各自承担的受保护战术卫星(PTS)通信项目获准进入下一阶段研制工作,完成设计、建造、测试,并于2024年将2个有效载荷搭载于军事卫星或商业卫星发射入轨进行在轨演示和操作。
PTS项目的后续研制工作将继续全面而公开的竞标。PTS原型作为下一代安全通信卫星的方案选项,未来十年可补充或替换现有的用于高密级通信的先进极高频(AEHF)卫星。
美国太空军太空和导弹系统中心曾在2020年2月和3月分别授予波音公司、洛马公司和诺格公司亿美元、亿美元和亿美元的合同,为PTS项目设计有效载荷原型。
获得合同后,三家承包商的项目设计接受全面评估,包括有效载荷性能、可扩展性、模块化、可稳定性、成本、进度和风险,并2021年3月完成了评估。
(三)FCC批准了波音公司的147颗卫星V波段 星座
2021年11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波音公司2017年3月提交的V波段 星座 申请,允许波音公司开发和运行147颗非地球静止轨道(NGSO)宽带卫星。2017年与波音公司同期提交NGSO申请的还有SpaceX、OneWeb等公司,波音公司是这批申请中最后一家得到FCC结论的公司。
按照监管规定,各家需要在6年内将一半的计划卫星发射入轨, 星座 其余卫星可以在9年内部署完成。波音公司的 星座 包括132颗轨道高度为1056千米的近地轨道卫星,其余卫星位于27355 44221千米之间,将为全球的住宅、商业、机构、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波音公司专长于研制地球静止轨道(GEO)大型卫星。为了加强NGSO卫星的研制能力,波音公司在2018年收购了小型卫星专业公司千禧空间系统公司(Millennium Space Systems),以加强在该领域竞争力。
与SpaceX公司“星链”卫星的Ka波段和Ku波段相比,波音公司使用的更高频率的V波段宽带网速更快,但降雨可能会减干扰V波段信号传输。除了允许波音公司在V波段提供卫星服务外,FCC的批准波音公司在部分V波段建立星间链路。然而,FCC驳回了波音公司在Ka波段和V波段其他部分建立星间链路的请求,以避免出现潜在的在轨通信问题。
(四)获得GPS卫星未来10年在轨运行保障合同
2021年12月,美国太空军授予波音公司1份价值亿美元的合同,未来10年为GPS-2F卫星在轨运行提供支持。美国目前在轨服役的31颗GPS卫星中有12颗是GPS-2F卫星。GPS-2F卫星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发射,取代了1990年至1997年期间发射的GPS-2A卫星。2010年,美国空军选择洛马公司研制下一代的GPS-3卫星。GPS-2F卫星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2年,从美国军事和商业卫星在轨运行经验来看,GPS-2F卫星的使用寿命预计将超过设计寿命数年。
四、国际空间站
2021年,波音公司研制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国际空间站。
6月,波音公司研制的2块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发射入轨进入国际空间站,并通过站上宇航员3次太空行走完成了安装。旧的太阳能电池板不会被移除了仍将继续使用。
新型太阳能电池板长米,宽米,尺寸是旧板的一半,但产生的电能是旧板的2倍。到2023年,国际空间站还会再增加4块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均由波音公司光谱实验室(Spectrolab)研制。在每次小时的太空行走中,任务控制中心的NASA飞行控制人员直接与宇航员协作,并得到国际空间站上米长的机械臂和移动运输装置的协助。该装置能够沿着国际空间站的桁架移动,专门用于将放置设备。
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发射时紧密地卷起来,由1个无需重型电动机就能自行展开的结构支撑,可利用自身的能量展开,并且其尺寸小,进入轨道后可由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放置好,宇航员可通过太空行走将其带至国际空间站桁架的远端进行安装。
这些电池板会受到微流星体碎片撞击和宇宙射线,每天还能承受16次500度的温度变化。当6块新型太阳能电池板都完成安装后,国际空间站发电总功率将增至215千瓦,总供电量提升20%到30%,可支持更多的科学实验、技术研究、更多宇航员生存以及近地轨道的商业需求。
2021年早些时候,NASA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一个安装结构,为波音公司的新太阳能电池板做准备
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国际空间站
“货运龙”飞船发射前装载的2个新型太阳能电池板
五、总结分析
(一)SLS运载火箭研制进展显著,已具备首飞能力以支撑美国重返月球计划
SLS运载火箭研制项目是波音公司当前承担的规模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项目,是波音公司航天系统能力建设与发展的重点。2021年,SLS运载火箭在翻新后的B-2试验台上完成了2次芯级的静态点火测试,充分验证了系统工作性能,达到预期目标,并且与“猎户座”飞船完成了对接,后续将进一步开展全系统测试。2021年之前,波音公司研制SLS火箭的进度相对较慢,NASA经费投入非常巨大,已超100亿美元,但由于工程研制进度较慢,导致首飞时间多次推迟。
随着美国载人重返月球时间节点的临近,波音公司与NASA加大了研制力度,共同推进工程进度,截至2021年,SLS运载火箭自身基本达到了发射准备状态,具备了在2022年上半年执行首次无人试飞的能力。
(二)载人飞船经过持续测试与优化,已具备再次无人试飞能力以支撑美国载人航天能力
“星际飞船”在2019年的无人首飞中因飞行控制系统故障,导致未能对接国际空间站。直到2021年底,NASA与波音公司一直在持续测试并排除故障,同时对飞船系统进行了局部升级。
“星际飞船”的全系统软件模拟演练、飞船着陆点安置、飞船对接系统等均顺利推进,预计在2022年能够完成继2019年之后的第二次无人试飞,若试飞顺利的话便可快速转入载人飞行对接国际空间站。
“星际飞船”是波音公司拥有的仅将于SLS运载火箭的第二大航天系统工程项目,在进度落后于SpaceX公司“载人龙”飞船的情况下,能否顺利完成第2次无人试飞将决定波音公司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前景。
(三)中小卫星研制与 星座 部署项目成为卫星系统领域发展重点
目前,全球大卫星系统研制业务普遍减少,中小卫星业务增多,波音公司采取了与洛马公司相似的策略,即在自身具有中小卫星平台的同时,收购研制小卫星平台的公司。
波音公司正在通过已有702SP小型卫星平台研制SES-20卫星和SES-21卫星,通过702X中型卫星平台研制O3b mPOWER卫星,而2018年收购的小型卫星专业公司千禧空间系统公司将在该领域进一步支撑波音公司研制更多类型的微小卫星,研制新申请下来的147颗V波段低轨宽带卫星。
波音公司作为传统大型卫星的系统集成商,在全球微小卫星和低轨卫星的趋势下,正在转变其发展思路,预计未来将产出更多中小卫星或微小卫星。
《世界电信》不是《现代电信科技》是的 经济学非中心期刊: 1、《世界电信》 2、《经济界》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中心期刊表 1 电子学报 2 中国激光 3 通讯学报 4 光学学报 5 半导体学报 6 电子迷信学刊 7 电信迷信 8 微电子学 9 强激光与粒子束 10 固体电子学研讨与停顿 11 半导体技术 12 激光杂志 13 无线电通讯技术 14 电讯技术 15 激光技术 16 半导体光电 17 通讯技术与开展 18 电声技术 19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 激光与红外 21 现代雷达 22 红外技术 23 光通讯技术 24 微波与卫星通讯 25 无线电工程 26 微波学报 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8 运用激光 29 红外与激光技术 30 航天电子对立 31 现代电信科技 32 电子元件与资料 33 压电与声光 34 电子技术运用 35 光通讯研讨 36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目前区分中心期刊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中文中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心期刊的认定 对国际出版的期刊中中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际比拟威望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音讯研讨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演讲》(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演讲》)。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公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辨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宣布论文量等项目的。《引证演讲》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演讲的形式是对这些期刊停止多项目的的统计与剖析,其中最主要的是按类停止“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任务研讨会别离编辑出版的《中文中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活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2000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迷信和自然迷信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中心期刊的认定经过五项目的剖析评价。 《引证演讲》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准绳和《要目总览》中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中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整一致。目前大部分学校在科研效果认定中对对《引证演讲》和《要目总览》所公布的中心期刊都予以供认。 在《引证演讲》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中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都定为中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此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辨别注以“+”(71种)或“&”(28种)。 第三种是中国迷信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迷信院文献情报中心树立的, 分为中心库和扩展库。中心库的根源期刊经过严厉的评选,是各学科范畴中具有威望性和代表性的中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效果认定中把中国迷信引文数据库中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中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迷信中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迷信院文献音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独自树立的中心期刊库,在科研效果认定中均认定为中心期刊。 y≡ⅷc恣l揣w→Шifq〃u匹iv
☆《星星》诗刊 投稿地址:610012 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论坛投稿: ☆《诗刊》半月刊 投稿地址:100026 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 上半月或下半月编辑部一起收 ☆《诗歌月刊》 投稿地址:230001 安徽合肥市大钟楼邮局518信箱 编辑部收 网上投稿: ☆《时代作家报》 关注实力作家诗人,长期策划出版各类文艺作品集。 通信地址:北京25支局037信箱 邮编:100025 咨询电话: 电子信箱: ☆大型民刊《伯乐》 伯乐期刊长期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并策划出版图书。) 投稿地址:100025 北京25支局033信箱*伯乐文学编辑部 收 电子信箱: 语言通道:010-65157362 65761589 伯乐文学论坛: ☆ 《国际汉语诗坛》 投稿地址: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 张智收 ☆《独立》民刊 投稿地址:615300 四川普格县农机厂内发星工作室 发星收 ☆《新诗界》季刊 投稿地址:100089 北京市8938信箱 李青松收 ☆《守望》民刊 电话联系:0313-3039481 投稿地址:075100 河北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收 ☆《爆炸》民刊 投稿地址: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 张杰收 论坛投稿:
星星诗刊杂志投稿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更好。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一、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3、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二、星星诗刊是一本文学类的期刊,该刊物是半月刊,上半月和下半月征收的稿件类型是不一样的。上半月专发诗歌原创作品,下半月专发诗歌理论。系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国家重点社科期刊奖。
三、《星星诗刊》是诗刊。旨在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发现人才,推出诗坛新人,陶冶人们的美好情操。坚持以全面推进郑州新诗的繁荣作为办刊宗旨,发表了一批又一批的不同艺术风格的优秀诗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不同创作流派的优秀诗人,形成了鲜明的诗歌品质和诗歌特色。
lz可以来天使领域浮云殿,天使是一个权威投稿平台,里面各色约稿函涵盖面广,要求约稿函有标注,字数要求也有明细,有大神专门探路,版主组搜索织探路队辨别真假,约稿函有编辑联系信息,和编辑沟通不费力。而且天使有专门的投稿指南,探路成果,专门的入门攻略可供阅读。浮云殿短篇约稿,约稿涵盖面广,文章各类型都有涉及,杂志,报刊都有。 回望筑长篇约稿,内地台湾都有,还涉及晋江,纵横,起点,红袖之类的网站写稿。ps:诗刊一般都是杂志篇首或是栏目,没有特有的刊物,所以亲可以去浮云找找,上至青年文学,下至疯狂作文(这个排位是由稿费和上稿难度决定的)都收诗歌的,邮箱太多,就先贴两个吧。青年文学:邮箱:疯狂作文:投稿邮箱:
到杂志的网站上注册账号后,就可以投稿了在星星诗社论坛注册后,有一个帖子“关于投稿,再次重申一遍”,作者是熊胜荣,你看一下。点击他的名字还可以看到他的基本资料,上面有他的邮箱,向他咨询一下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应用化工》 仅仅是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不是 中文核心期刊,算是普通国家级期刊。应该不难发的中文核心 比较难发
不是中文核心,是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扩展版
难度倒不是很大,
毕竟只是科技核心,
不会有中文核心那种难度的。
不是的,。,
柯尔柏,德国有机化学家,人工合成了醋酸。1818年9月27日,柯尔柏生于戈丁根附近。1838-1842年在戈丁根大学维勒指导下学习化学,当过本生的助手。1851年接替本生教授职位。1865年起任莱比锡大学教授直至逝世。1843年,用二硫化碳氯化得到四氯化碳。1844年,由氯、水、四氯化碳在光作用下合成三氯醋酸,纠正了贝采利乌斯把三氯醋酸称为氯化碳草酸的错误。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支持了维勒由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实验。 1848年与富兰克林把乙腈碱性水解得到醋酸,后来发展成氰水解合成有机酸的一般方法。把脂肪酸钾电解,脱羧后两烃基偶合成烷烃。他编著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很有特色。人们称他为卓越的思想家和刻薄的批评家,对同时代的研究进行尖锐的批评、态度不诚恳、措辞不妥。
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德语:Adolph Wilhelm Hermann Kolbe,又译柯尔伯、柯尔贝、科尔被,1818年9月27日-1884年11月25日),德国化学家。生平科尔贝生于汉诺威王国格丁根附近的艾利豪森,是一名新教牧师的长子。13岁时,他进入格丁根中学学习,并借住在一名教授家中。6年后,他获得毕业证书并于1838年春天进入格丁根大学学习化学,师从弗里德里希·维勒。1842年,他进入马尔堡大学,成为罗伯特·威廉·本生的一名助手,并于 1843年获得博士学位。1845年,他成为莱昂·普莱费尔的助理,并结识了爱德华·弗兰克兰德。1847年他开始参与编写由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维勒与约翰·克里斯蒂安·泼根多夫主编的《纯粹与应用化学词典》,同时还编写了一些重要的教科书。1851年,科尔贝接替本生成为马尔堡大学教授,并于1865年前往莱比锡大学。1853年,他与威廉·冯·巴德勒本少将的女儿夏洛特结婚。直至他的妻子于1876年过世,他们共度过了23年的美满婚姻,并育有四子。他于1884年在莱比锡死于心脏病。研究工作 虽然维勒已于1828年成功合成了尿素,但直到19世纪40年代,许多化学家仍相信有机化合物只能以生物经“生命力”合成得到。科尔贝坚持有机物可由无机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合成并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在1843至1845年间用二硫化碳通过几步合成了乙酸证明了这一观点。通过修改自由基理论,他对奠定结构化学的基础做出了贡献。他还预测了仲醇与叔醇的存在,这一猜想不久就由合成证明了。他研究了脂肪酸和其他有机羧酸盐电解生成烃的反应,这一反应被称为柯尔贝电解。他提出了一种合成水杨酸的反应,被称作科尔贝-施密特反应,这一反应被广泛用于阿司匹林的合成。还有一种合成腈的反应被称作科尔贝腈合成反应。科尔贝最早使用“合成”(synthesis)这个词表示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合成。他与爱德华·弗兰克兰德一同发现腈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相应的羧酸。争议 1870年到1884年间,作为《应用化学杂志》(Journal für praktische Chemie)的编辑,科尔贝严厉地评价其他人的工作,有人怀疑他是否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他不能容忍他视为投机的现代结构理论,并试图通过他的著作从他视为祸害的这一理论中把自己心爱的化学挽救出来。他拒绝接受结构化学,特别是凯库勒提出的苯环结构,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的不对称碳原子理论,以及阿道夫·冯·拜尔对化学命名法的改革,并在《应用化学杂志》上发表谩骂文章。他的一些言语表明了他与结构化学之间的矛盾:“……拜尔是一名出色的实验化学家,但他是一个经验主义者,缺乏判断力与能力,他对他的实验的解释表明他缺乏对科学准则的基本了解……”科尔贝激烈的言辞损害了他的声誉并对他死后的评价造成了不公正的影响。出生1818年9月27日(1818-09-27)出生地德国格丁根附近的艾利豪森逝世1884年11月27日 (66岁)逝世地莱比锡, 德国研究领域有机化学著名成就柯尔贝电解,科尔贝-施密特反应科尔贝腈合成反应国籍德国居住地德国/英国母校马尔堡大学博士导师罗伯特·威廉·本生弗里德里希·维勒博士学生彼得·格里斯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扎伊采夫西奥多·库尔提斯恩斯特·奥托·贝克曼卡尔·格雷贝康士坦丁·法尔伯奥斯卡·劳米科莱·门舒金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雅可布�9�9佛尔哈德路德维格·蒙德亚历山大·克伦·布朗麦克斯韦·辛普森费特里克·古特里
《应用化学》创刊于 1983 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向国内、国外公开发行的化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中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互相关联和渗透,涉及的专业面广。《应用化学》主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先生担任,编委会由61位科学家组成(包括20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4位国外专家), 审稿队伍由全国各个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上千名专家、教授、研究员组成。 办刊宗旨: 服务。期刊栏目 : ( 全部采用网上投稿方式 )综合评述 : 结合应用前景和本人工作, 评述当前化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研究论文 : 报道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应用化学》设下列栏目 :综合评述 : 结合应用前景和本人工作, 评述当前化学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研究论文 : 报道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摘要必须写出主要数据结果和结论。研究简报 : 报道阶段性的创新研究成果。全文限 2 ~ 3 印刷页 , 中英文摘要必须写出主要数据结果和结论。研究快报 : 扼要报道研究工作最新成果和具有明显应用前景的新方法、新技术等。全文限 1~2印刷页,附中、英文摘要,并注明本工作的创新性。 《应用化学》 27卷 (2010年) 投稿简则《应用化学》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报类期刊。《应用化学》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办, 科学出版社出版。来稿需论点明确,数据翔实,使用的单位符号及物理量应符合新版国标 GB3100 3102-92 《量和单位》的各项规定。 来稿不许一稿两投,如有侵权事宜作者自负。● 题目 : 应突出主题,概括性强,题目字数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每篇稿件应附 3~8 个 ( 中、英文 ) 关键词。注明文章的中国图书馆分类号。 作者:写明工作单位全称、城市和邮政编码。 以 * 号注明通讯联系人。 第 1 页底脚注明基金资助项目类别及批准号,写明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 E-mail 及研究方向。● 实验部分: 试剂和主要仪器需注明来源、规格和型号; 实验方法有实质性改进时应写明改进处, 如系作者创新, 可详述, 以便他人重演。如按前人方法所做只注明所依据的文献。● 表和图: 使用三线表; 制图须坐标标记完整, 实验点清楚。照片清晰, 物理量的数值以量和单位符号比形式表达。电镜照片的放大标尺直接画 ( 贴 ) 在图内右下角。图、表的题目、表栏目和注释均用中英文对照形式表述。图和照片总数一般不超过 6 幅。● 中、英文摘要:主题突出,能反映全文主要创新内容,研究目的,给出主要结果和数据,具有相对独立性。● 参考文献:文献须核对无误 , 请勿引用非公开出版刊物。 文献著录格式,按 GB/T 3179-92 规定书写。 如 :1 Snyder L R,Kirkland J J,Auths(著). GAO Chao(高潮),CHEN Xin-Min(陈新民)Trans(译). YANG Ming-Biao( 杨明彪 )Proof(校).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quid Chromatography(现代液相色谱法导论)[M],2nd Edn(第2版). Beijing(北京):Chemical Industry Press( 化学工业出版社 ), 1988:162 MO Zhi-Shen(莫志深). //WU Ren-Jie(吴人洁)Chief-Edr(主编). Application of 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 in High Polymers(现代分析技术在高聚物中的应用)[ M] ,(第5章). Shanghai(上海):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 Barnard A,Saponjic Z,Tiede D,Rajh T, Curtiss L.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eies[C], Reviews on Advanced Materials Science,2005(10):214 ZHANG Qi-Sheng(张其胜),ZHOU Quan-Guo(周全国),CHENG Yan-Xiang(程延祥),MA Dong-Ge(马东阁) ,WANG Li-Xiang(王利祥). Chinese J Appl Chem(应用化学)[ ] ,2006, 23(5):5705 ZHOU Guang-Yuan(周光远), JIN Guo-Xin(金国新), HUANG Bao-Tong(黄葆同). Symposium on Metallocene Catalyzed Polymerization and Reaction Engineering(茂金属催化聚合及聚合反应工程研讨会)[C], Hangzhou(杭州), 1998:56 WANG Bing-Quan(王炳全). Doctoral Dissertation([博士学位论文]). Changchun(长春):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20007 ZHANG Hong-Jie(张洪杰), SUN Run-Guang(孙润光), YANG Kui-Yue(杨魁跃), NI Jian-Zan(倪嘉缵). CN 96 118 [P],2001投稿时要求作者同时提供单位证明信(可通过邮寄或网上传递彩色扫描件)。稿件经专家及本刊编辑委员会审定,一般 4 个月内通知作者审理结果。正式录用的稿件在4个月内发表,出版前交版面费。不采用的稿件,原稿不退,退稿用网上方式通知。寄给作者修改的稿件, 需要经网上传回原稿、修改稿及修改说明。修改稿超过规定时间不寄回且无说明的, 按自动退稿处理。已付排的稿件一般不允许做大的改动, 文责自负,编辑部对稿件有删改权。稿件一经刊载, 酌致稿酬, 并赠送当期《应用化学》1 册。刊出的文稿所付稿酬,包含文稿内容上网和入编各种光盘版的报酬,不再另付。 如作者不同意,可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