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的主题是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
扩展资料
《城南旧事》中表达乡愁有以下特点:
一、被女儿情结滋养的乡愁。驴打滚儿追忆了因家境窘迫到城里做奶妈的宋妈的故事,她忍受着骨肉分离的痛苦,而自己的孩子们也在无爱的贫苦中丧失。林海音的小说创作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主题,那就是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二、富有悲剧意蕴的乡愁。每段故事的结果,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离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三、乡愁的书写方式。而林海音的小说是纯粹的怀乡小说。
她淡化了家国神话的建构和时代风云的宏大叙事,透过自己作为女性的故乡经验,书写女性在乡土世界的生命成长;并以女性人生领域里大量琐碎而真实的日常生活题材,解构了以男性的家国情怀为代表的故乡叙事传统。这种情形决定了她笔下怀乡小说的书写乡愁的出发点。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是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城南旧事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
《城南旧事》成为台湾战后小说巨著,可以简单归纳出它写作特色: 1.就小说结构来看,它是由五个独立的短篇结合成一部完整的长篇。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时候,就曾在不同刊物上分别单独发表,但集合成书时(1960年初版),却是情节互相连贯,主题前后呼应的长篇。因此它在结构上是很别致的,既是短篇也是长篇小说。 2.就文类的特殊性来看,它既是小说又是散文。从其回忆“旧事”,自叙童年生活的性质笔触来看,多少具有散文的形式风格,但林海音也不反对别人将其列为“自传体的小说”。 3.就叙事观点来看,它透过小女孩“英子”一对童稚的眼睛看世界,从头至尾,由英子的第一人称观点循序发展,她既是懂懂的孩子,一个好奇的旁观者,又是叙述主体,经验着复杂的成人世界,并随之逐步成长。从这个角度,它也可以是一部主角经历人生磨难的成长小说。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作者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女性意识。英子虽然只是个孩子,但她是极聪敏的女孩,具有一双属于女性、敏于同情的眼睛,特别能看见那挣扎在性别压迫中难以翻身的女人。《城南旧事》四段中,女性故事占了三大段,三段中又正好包括了老中青三代不幸女人的三种典型。追寻她们不幸的源头,自然都与男人有直接关系,从这个方向来看,这部小说的精神,
城南旧事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纯真眼光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社会风貌,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
一、电影意境综述 意境一词多在中国古典诗、词、画等传统艺术中被提及,是指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意境不仅以自然景物的意象描述为主,也融入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美学情趣,且更侧重于主体的情感表达。艺术意境在情景交融中让人们领悟出无穷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乃至于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深层意蕴。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也继承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这种情感表述方式,电影中空镜头的运用营造的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之美,电影长镜头的纪实化拍设构建的是一种不施不设的自然美,通过影视镜头和画面凝聚的作品主题是一种有限到无限的超越之美。影视艺术融导演之情于声画之中,以综合艺术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建造艺术意境,来阐释某种无法言述的艺术意蕴。二、以《城南旧事》为例分析电影的意境 作为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吴贻弓深刻践行了他们这一代导演提出的“丢掉戏剧的拐杖”这一主张,打破以矛盾冲突为主的戏剧式电影模式,进行电影语言和风格的探索,以诗化的电影艺术语言进行历史叙述,表达人生哲理。《城南旧事》作为吴贻弓导演的代表作,全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实的历史感,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电影语言的完美结合,具备了第四代导演电影作品的“诗电影”特征,整部影片在意境的营造上独具匠心。本文以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为例,分析该影片的意境营造以其对于电影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1、文学式的分段叙事 影片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以时间顺序串联起小主人公林英子的童年故事,借以英子纯真的视角展示老北京城二十年代的整体面貌,也寄托了主人公淡淡的哀思和乡愁,传达一种人生处处是别离的意蕴。 散文式的叙事强调形散而神不散,作为散文式电影范本的《城南旧事》在叙事上采取串珠式的手法,讲述主人公英子从6岁到13岁之间的童年故事,影片中的三段故事分别是文学小说中的《惠安馆》、《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段故事中,英子与“疯子”秀贞相识,和妞儿成为伙伴,并帮助他们相认,最终妞儿与秀贞死于火车轨下,英子也随父母搬了家,告别了小学之前的童年和伙伴。第二段故事发生在小学时期,英子认识了为供弟弟上学的小偷,和他成为朋友,最终目送他被警察带走,英子也小学毕业。最后一段故事,导演将原著小说中《驴打滚》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两部分融合到一起,选择以父亲逝去、宋妈离开为结尾,英子目睹宋妈失去自己的孩子的悲痛,以及父亲生病去世,经历与亲人的不舍告别,而开始真正长大。 几段故事看似是独立发展,但每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都伴随着英子的童年别离和成长,共同表达“离别”这一主题意蕴。告别伙伴、告别不经世事的小学,告别亲人,告别愚而神圣的童年。整部影片对于离别和死亡的悲痛并没有刻意渲染,而是用缓慢的镜头和叙事节奏凝聚悲伤,既有生死无常的生命感慨,也有离愁别绪的无奈。 此外,独立的故事设置也从不同方面折射当时社会生活背景,进行平静地历史叙述,于个人小离愁之中展现国家大背景。这种处理有些虚淡甚至刻意隐藏,但却又在虚实之间让人忘却不得,愁云惨淡的社会现实从头至尾荣绕于观者心头,这也是已经营造的最常用手法,虚实结合,以虚显实,构建一种特别意境。比如,从影片开始就以英子的视角呈现父亲在家里招待学生,秀贞的丈夫被抓,北大学生在街上游行,母亲言语间的谨慎等,这些时代现状的处理不露痕迹,却有着一种内在张力。 2、无言胜有言的视听语言 意境源于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在影片中传达出重要的信息。比如,影片开头用空镜头呈现秋风中枯黄的野草、乌鸦,以及随着主人公的阐述,长城逐渐化出,镜头拉远,骆驼队走在城墙上,昏黄淡暗的北京城南在近景远景的交替中伴随送别歌出现,直接从视觉和听觉上将观众带入怀旧的、绵长的意境之中。 (1)长镜头营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 影片中导演运用大量长镜头来表现胡同里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心理变化,通过镜头的平缓摇移而非切换来营造一种不加修饰的、仿佛置身其中的意境。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相比,更强调叙事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达到了电影意境要求的自然真切,巧夺天工。 片中大量长镜头停留在秀贞回忆往事、宋妈失去孩子、英子告别小偷,这种大停顿叠加人物回忆,动静结合,虚实相映,营造“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产生一种内在张力,引人深思。在述说完身世之后,镜头停顿到妞儿与英子坐在屋里的场景,大远景逐渐拉远,长镜头渲染妞儿的悲惨身世,也营造某种悲悯氛围,使观众自然而然陷入思考,进而产生“移情”效果。而在目送小偷被抓走之后,英子坐在教室里上音乐课的场景中,镜头在英子脸上停顿,天真的眼睛盈满泪水,没有太多表情,也迟迟不愿开口唱歌,长镜头及特写镜头的使用,将小英子对于“什么是好人与坏人”的困惑,对于小偷朋友被抓走的愧疚、不情愿与不舍呈现的淋漓尽致。 (2)色彩呈现“发纤浓于简古,寄全味于淡泊”的意境 影片的色彩基调是怀旧风格的,没有强烈的色彩对比,城墙与胡同是暗淡的,人们着装是素淡的,这种色彩搭配真实呈现出北平二三十年代的灰暗惨淡的社会现状,为影片背后没有明说的社会背景营造一种心理氛围。而童年林英子,在落雪胡同的灰墙淡瓦间穿小红袄出现,与悲凉社会现实之间划了一条浅浅的线,以便英子用孩子的童真视角审视残酷的大人世界,又使得影片哀而不伤。(3)道具营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此外,导演通过道具(意象)运用建构意境场景。意境一词,更多时候是一种表意空间的词,是一种通过周围景物营造出的场景。归巢的乌鸦,骆驼颈上的铃铛,古老的城墙,淡灰的胡同,吱呀的老水井和摇晃的水车,京味的叫卖,聒噪的知了,胡同里懒样洋交谈的人,蓝天红叶,这些意象的结合,构建了一幅真实的二三十年代老北京风貌。同时,以纪事化手法来完成意境的构建,没有刻意的渲染和剪辑,平实琐碎的生活镜头,打水、买菜、吃饭、逛庙会、上课、玩耍,生活似乎周而复始,时间却不经意间流逝,现实化的表达给予观者强烈的真实感,也形成了影片的意境表达。 (4)音乐营造情感升华的意境 音乐在调动情绪和延伸想象空间上具有独特作用,电影的主题思想、情感基调大多通过背景音乐表达。本片的主题音乐是《骊歌》,长亭送别的歌词与离情别意的曲调和影片主题相呼应,并在主人公英子每次告别过去时响起,起到划分故事段落和推进情感高潮的作用。妞儿与秀贞离开时,英子搬家的路上响起了送别歌,英子若有所思,而在小偷被抓走后的课上,英子没有再跟老师一起唱送别歌,一直到父亲去世、宋妈离开,英子对于离别这件事的感受不断清晰,影片没有直白说明英子在种种离别中的痛苦,而是通过音乐缓缓呈现这种情感变化,以音乐营造别离哀伤之境。 此外,影片中背景音响的运用也在意境营造上起到一定作用。比如,雷雨夜里英子得知妞的身世,把她带到秀贞家认亲,妞与秀贞相认后死于火车轨下,该段雷声、雨声,火车轨声,汽笛声,叫喊声掺杂在一起,既表达英子对伙伴的不舍,又将儿童的天真善良与成长中的纠结困惑缓慢呈现在观者面前。(5)主观视角构建平实的人生五味之意境 影片运用主观叙述结构,从小主人公英子的视角出发进行故事讲述,以英子的主观感受来呈现二十年代老北京的人和事。在儿童视角下,即便沉重也是善良美好下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影片没有丑化任何一个人物形象,甚至是黑暗的社会现实也在英子的主观视角下被冲淡。 此外,导演以英子的视角提出很多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最终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比如,为什么骆驼挂铃铛,为什么要枪毙人,我是不是你亲生的,什么是好人和坏人,宋妈的孩子为什么不自己带,这一点的处理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用大段空白营造某种绵长却意蕴无穷的意境,似乎能回答,又好像给不出准确答案,留给观者无限的遐想和思考。3、重复蒙太奇建构的内在张力 一部电影作品大到影片的整体风格,小到每个镜头细节的表达都可以建构意境,《城南旧事》不仅整体上表达淡淡的人生何处无相遇,转眼天涯是路人的愁绪这一主题,在画面、音乐、剪辑、叙事等艺术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彼此相映,共同为这一主题构建整体意境。本部影片中,导演在重复蒙太奇的使用上有着独到之处。比如,井台打水的镜头,在影片中重复出现了四次,而每次的出现都几乎内容相同,似乎是平淡无奇的日子,但也记录着时间的流走。最后在妞儿和秀贞出事的那天,英子知道了妞儿的身世,水井依旧是那个水井,但是时间已经是夏天,聒噪的知了声和干涸的井槽营造一种异样的氛围,预示着妞儿和秀贞的悲剧。而林英子的眼睛在影片中也是多次重复,英子童真的眼睛贯穿着故事的始终,镜头从不同角度将英子眼里的懵懂、开心、好奇、疑惑、悲伤表现出来,呈现英子的善良真诚,机智勇敢,敏感多思的性格,也借由这双眼睛表达着全片的故事背景和情感。 除了以上两个意象的重复剪辑,影片中宋妈眼角的皱纹、学校放学的场景也都使用了这种艺术重复。在内部节奏上,影片中多次大停顿(比如,在呈现妞儿的身世、秀珍在封建礼教下的爱情、宋妈作为传统女性的宿命等)和多次送别歌响起,这些细节上的处理,都与影片整体想要表达的复杂情感相交织。三、总结 “不思量,自难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导演在影片开头就将离愁别绪、思乡之情以散文式的旁白呈现出来,为整部影片的怀旧意境做了铺垫,与结尾处红叶漫山,骊歌响起相呼应。电影台词的散文化处理和背景音乐的古典化编曲共同起到意境升华的作用。全片以平缓的镜头语言营造了一种诗意的散文诗式的怀旧气氛,呈现既愚笨而又神圣的童年,抒发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乡情,情感沉而不烈,浓而不腻,绵绵而不绝,哀淡而不悲伤。在影片的镜头和叙事上,自然真切,巧夺天工;在场景建构上,呈现出的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景非单纯的景,情非单纯的情;而在情感表达上,处理的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意境电影的经典作品,这也是《城南旧事》一直深入人心之处。 中国电影在意境的构造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因此更具东方古典韵味。作为综合艺术,电影通过丰富的意象选择、综合的艺术语言,建构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让观众从镜头中感受到画外之意,境外之情。而中国导演对于电影意境之美的追求和实践从最初的《渔光曲》到第四代导演的《城南旧事》,再到今天的《卧虎藏龙》也一直没有停止。
你好,我是学文的,对于你的疑惑我也有过,但老师说,做这样的论文要有一定的了解基础,做什么样的论文不重要,关键是做的好坏,也不能太偏,连指导老师都不是太懂得话就不好了。多问问知道老师或任课老师的意见吧。如果选择的对象是大家,那就要仔细阅读以前已经有的评论,不能重复前任的成果。或者从不同的角度,人文,心理,社会等角度写出新意,这样就能成一篇好文章
《城南旧事》读后感感想五年级作文400字通用10篇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读后感感想五年级作文4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有人不舍,有人悲伤,但如果把痛苦深埋心中,作为怀念又何尝不可呢?《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正是如此。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林海音就是主人公英子,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英子送走朋友小桂子后去往新家的那一段。她若有所思地静坐着。她心中对于朋友一定也是不舍的,但她表现出了她这个年纪缺少的沉着冷静。对于她来说,这件事情是能够埋在心中,作为回忆的难忘故事。
现在,我已经五年级了,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要与班上的同学分别了。回想起学校生活中的一件件故事和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还是十分不舍的。对于即将告别的小学生活,我觉得我应该像英子那样,把这一份份友谊深藏在心中,作为一份童年最美的回忆。
《城南旧事》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在北平的故事,书中有快乐、有心酸。但是这也能让我们长大。英子是在分别后逐渐长大,她不在是小孩子了。我也要像她一样,把分别的痛苦埋在心中,用新的姿态迎接辉煌的未来!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
林海音的原名是林含音。她生于1918年,去世于2001年。她原籍台湾,生于日本。她曾经担任过《世界日报》的实习记者成功主持了《联合报》副刊10年。她的代表作有《城南旧事》、《海藻与咸蛋》、《冬青树》、《晓日》等。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叫英子的小女孩,小英子在惠安馆认识了丢了孩子而精神失常的秀贞,胡同里的人都认为她是疯子,可小英子却不这么认为,她天天去找秀贞,接着又认识了妞儿,以后小英子每天早晨去找秀贞说话,下午和妞儿一起玩,晚上描红字。接着小英子上学了,讲了他们从一年级到毕业的许许多多的事。通过英子的双眼让我们看到了老北京城南区大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老北京人们的生活,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很想念在北京城南的景和物,也让我知道了生活就是由这些琐碎的事情所组成的,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一去不复返,但我们可以记住,在我们的童年所经历过的不管是美好的还是悲伤的事,让它成为美丽的回忆。
这学期一开始,念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一本作家林海音的著作《城南旧事》。
用了几天时间我把它读完了,真是感触多多,读到最后都快感动得哭了,觉得英子真是了不起。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发生的种种事情,林海音把她从小时候一直到六年级毕业发生的事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小事叙述,大事生动。我在读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谢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时,觉得自己仿佛就看到了坚强的英子。是呀!作者林海音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爸爸英年早逝,年幼的她除了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安慰妈妈。而且我从六年级毕业典礼上发现林海音是所有同学里考得最好的一个。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想很多:作者林海音把艰难刨除在外,勇敢地面对困难,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影响着弟弟妹妹,最终创造出一番成功的事业。她要照顾妈妈和弟弟妹妹,每天还有那么多的作业,她上一年级时候也不爱去上学,但是她最终还是来到成功的山峰上,看之前走过的点点滴滴,记录童年里发生的趣事,这本书真好看,你也来看吧!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城南旧事》的书,让一直是勇往直前的我勾起了儿时的回忆。
《城南旧事》是有5个小故事组成的中篇小说,作者林海音通过回忆童年往事,记述了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甚至一手创造的命运和平凡人物的悲欢离合。全书以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天真无邪的目光看待一个充满着幸福和悲伤的社会。
故事中的主人公瑛子也就是林海音,这是林海音儿时住在北京城南的故事,认识了所谓的“疯子”秀珍,秀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被她老公丢弃在了“惠安馆”门前,后来被人捡走,所以想孩子想的“疯”了。瑛子又认识了小伙伴“妞儿”,妞儿其实就是秀珍的孩子,被他“爸爸妈妈”捡到后又被不是亲生的爸爸妈妈虐待,因为有瑛子的引导,妞儿找到了自己的亲妈,随后离开了北京城,两个在北京城的最好的朋友都走了,瑛子生了一场大病昏迷了整整十天。爸爸妈妈带他到了新家——新帘子胡同。
童年的味道是各色各异的;童年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童年的声音是清脆悦耳的……让我们再次思念童年的时光,然后在迎接新的太阳吧!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他小时候在北平的童年往事,一段她儿时的生活。
这本书十分写实,这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确确实实的是真实存在的“旧事”,这一段“旧事”看似平淡无奇,但实质上它的内容中字里行间的蕴藏着情感,一个人对童年的怀念。
我们在这本书中会为秀贞与小桂子的遭遇,心疼,也会为这段离奇的故事而感到惊奇。我总是思考“贼”的遭遇:他是“好贼”?还是“坏贼”?而对于“爸爸的花儿谢了”这篇文章的描写,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会感到一个女孩的悲痛,一段布满泪水的往事以及一颗纯洁的心。
这本书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写的,更是以一颗纯洁的心的角度写的。这个孩子有董,又有不懂,不论生活中布满迷雾还是清清楚楚,她试图仍然试图了解所有的事物,他几乎成功了,她将所有的事情她自己的方式进行了了解,让我们体会到了她的真情实感。
现在,在信息量如此之大的世界中,我们是否作者一样抱着“看透迷雾”的心?是否试图了解一切?
林海音用她的《城南旧事》阐释了什么是好奇心,什么是纯洁的心,以及什么是一个孩子的世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这一首让人回忆离别的歌谣在《城南旧事》中响起——
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是美好而又平凡的,一个个文字都散发出温暖的气息。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冬阳童年骆驼队》,在这篇文章中,天真的英子也学着骆驼一样,唾沫沾在薄薄的唇边。“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做任何事都耐得住性子,要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也许骆驼就是因为不慌不忙的性格,才能耐得住长途的寂寞吧!生活中,我们不也要向骆驼学习嘛。
“叮呤呤——”下课了,我也开始想数学题了,一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可我还是毫无头绪。“啊”我有些不耐烦了,于是开始疯狂地咬笔根,可是越急越是想不出办法。而就在这时,我想起了骆驼,也想起了它们不慌不忙的性格。“呼——”我深吸一口气,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开始冷静地思考数量关系,分析题目意思。三分钟后我终于解决了这个大“BOSS”。
生活处处皆学问,书中自有黄金屋。《城南旧事》不仅教会我要冷静,还教会了我许多道理。来看看这本书吧,让我们平静下来,我相信你也会有所收获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发出耀眼的光茫;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受益匪浅。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一本这样的书,它使我懂得很多道理,这本书旧事《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她以一个孩子的心态来记录她得童年生活,在北京城南的一点一滴。
看完书后,古城的楼房、地上的落叶、各种老店的招牌,都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
读着《城南旧事》,我似乎走进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北京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我见到了与英子建立了深厚感情的人物:妞儿、秀贞、在草丛里的小偷、兰姨娘、德先叔,以及与英子朝夕相处的宋妈和因病去世的父亲。这一切的人物,都与英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筑成的。
当我读到英子和秀贞玩的时候,我真害怕秀贞会伤害英子。当英子知道妞儿是秀贞的女儿的时候,她不仅帮她们母女重逢,还把钻石表盒妈妈的金手镯送给她们当盘缠,让她们去找妞儿的父亲。此刻,我感到震惊,一个六岁的小女孩竟懂得爱,懂得友谊,懂得给予。
看完这本书,我知道英子的童年很快乐,很精彩,因为她有一颗纯真的心,正因为她拥有着一颗纯真的心,她得童年才如此快乐。这才是真正的无忧无虑!
合上这本是,我的心里飘出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不能散去。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全书生动得记叙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北京城南与小伙伴生活的故事。
这本书不愧是一本名著,它以林海音小时候英子的角度反映了北京城南当时的社会情况。它就像一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我通往人生的道路;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的心门;它就像一个路标,使我迷茫的心找到了方向。
在书中,年纪还小的英子遇到了许多人。冬阳童年骆驼队,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英子的小伙伴妞儿,漂亮爱笑的兰姨娘,父亲好友德先叔,还有朝夕相处的宋妈等,每个人都给我印象深刻。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惠安馆的秀贞。每个人都认为她是疯子,其实她也令人怜悯。当英子偷偷来到惠安馆,与秀贞交往时,我还担心秀贞会不会欺负英子,为英子捏了把汗。当我知道英子最亲密的小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小桂子时,心中不禁一阵震撼——母女终于重逢了!英子还把贵重的钻石表盒金手镯送给秀贞,我大为感动。
小小年纪的英子却十分懂事,令人们十分敬佩。我们的同年虽然无忧无虑,却没有英子般丰富多彩。只有让别人快乐,自己才会更快乐。这样才是真正的、没有遗憾的同年!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品。在上个世纪的老北京,不时响起小贩叫卖声的胡同、种着夹竹桃的四合院、屋里冒着热气的暖炉……书中的小主人英子被这些充满温情的事物包围着,又被慈祥而严厉的爸爸、操持着家务的妈妈、善良的宋妈等人宠爱着,再加上几乎每年都会新加一个的弟弟或妹妹……这样一大家子的生活故事仿佛一场韵味十足的大戏。
英子的童年趣事都体现在了《惠安馆》里。她的妈妈和宋妈都不让英子去惠安馆旁玩,甚至每当走到惠安馆门口时都会加快脚步:因为那儿有一个“疯子,”可英子还是经常背着她们去那儿了,并慢慢地于“疯子”秀贞成了朋友,明白了她并不是真疯,而是因为想念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小桂子而“疯”。英子发现与自己同龄的好伙伴——妞儿竟然是小桂子时,我也不禁大吃一惊,同时也感到高兴:大吃一惊是因为英子每天与妞儿玩,也就是与小桂子成为了好朋友;高兴是因为她们母女两团聚了。
小英子也乐于助人,会帮助有困难,被冤枉的人,还勇敢、善良……这些优点我们都要向她学习。
现在我们正处在美好的童年时光,我们要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件事和每个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这句耐人寻味的优美佳句出现在书中,又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一次又一次不断地闪现。
林海音笔下北京城南旧事的童年美好时光。《城南旧事》里一个个淡淡的文字,照映着英子的生活,英子在童年里有爱她的宋妈,乐观的兰姨娘,善良的秀贞……悠悠地讲述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动听的叙述中,英子抒发了对童年的情感,和对人间真善美乐的渴望与真情,即写得童真又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往事,美好如初,那些童年往事又在记忆中浮现……
《城南旧事》中含着怀念旧情的情谊,难以忘怀。它以一种自然和平静的色彩展现,那是不着痕的手法精心地表现出来,无法隐藏的真情。书中的一切都像那滔滔流水的江水,韵含着童年的记忆,那样有些不平常,缓缓流过的春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过逝的时光……景,物,人,事,情,完全是美好的结合体呀!又恰似一首淡雅而优美的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我又捧起书,英子的童年往事依旧在我的脑海中以文字形式一排又一排浮现。
你可以导到知网去搜索相关论文看看,看看别人论文的参考文献,会有启发和收获的。
我看完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它的作者是林海音,在这本书里叫做英子。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奶妈—宋妈、惠安馆的疯子—秀贞、英子的好朋友—妞儿、德先叔、兰姨娘等等。我最感兴趣的一篇是兰姨娘,林海音用自己的笔把兰姨娘写的颇有趣味。 我在这一篇文章中看出来,英子是非常聪明的。她为了不让兰姨娘跟爸爸好,就撮合她跟德先叔好。英子先发现爸爸对兰姨娘有了好感,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好方法。英子借兰姨娘跟她说德先叔的事情的时候,她就对兰姨娘说德先叔的那好这好。然后,英子又让德先叔对兰姨娘引起注意。英子又跟兰姨娘说德先叔夸她,说她像他的一个同班同学。之后,英子整天守着兰姨娘,不让她跟爸爸有一点的机会待在一起。兰姨娘给英子做的西瓜灯,终于做完了,英子吃完晚饭后,和兰姨娘、宋妈、二妹一起去逛莲花灯。走之前,英子跑到德先叔的屋里说:“我跟兰姨娘去逛莲花灯,您去不去?我们在京华印书馆大楼底下等您。说完英子就走了。 街上到处都是人,英子和兰姨娘跟宋妈、二妹走散了。英子牵着兰姨娘的手走到京华印书馆大楼。英子看看这,看看那也没有看到德先叔。她很失望,刚刚走到京华印书馆大楼下她就看到了德先叔。后来,兰姨娘和德先叔带英子去了三贝子花园。英子看到兰姨娘和德先叔好上了,她很高兴。想回家告诉妈妈,可是妈妈又给英子添了一个小妹妹。宋妈不让英子进去,英子后来等到第二天才见到妈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妈妈。最后,兰姨娘跟德先叔走了。英子的计划成功了,可是她又开始舍不得兰姨娘了。兰姨娘跟德先叔还是走了,英子的爸爸却不大高兴。 同学们,在林海音写的后续中,有一句话我记忆深刻。就是:读者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在每一个故事中,最后的结局都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最后都离我而去。是呀!先是秀贞和妞儿,然后是兰姨娘,小偷,最后是宋妈和她的爸爸。
《围城》比喻艺术手法分析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围城》比喻艺术手法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
《围城》一书中的比喻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凝聚智慧,自从20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一直都是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这些像珍珠一般的比喻为《围城》增添了更为绚丽的色彩。文章从《围城》比喻的新奇性、讽刺幽默性、知识性及博喻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围城》中的巧比妙喻,共同感受其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 :
钱钟书;比喻;艺术;《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于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一经问世,便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文坛上掀起了千层巨浪。据统计,在《围城》这部23万余字的小说中,所用的比喻竟达700多处。[1]诗评家李元洛说:“钱钟书是一位运用比喻的高手,在小说《围城》和他的学术著作中,那精彩的层出不穷的比喻累累然如贯珠子,粲粲然若繁花。”[2]由此可见,钱钟书对比喻恰到好处的运用是《围城》这部小说成功的一大因素。据此,本论文试从《围城》比喻的新奇性、讽刺幽默性、知识性及博喻这几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比喻艺术。
一、《围城》比喻的新奇性
比喻的生命在于相似点,一般的比喻,本体和喻体往往处在相近的环境中,两者的相似点十分明显,在阅读时,读者极易产生一种认同感,这种类型的比喻便是采用了“化陌生为熟悉”①的手法,然而钱钟书却不按常理出牌,他采用的是“化熟悉为陌生”的比喻路径,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围城》中很明显地感觉出来。钱钟书所写的比喻句,在让比喻中的本体与喻体相吻合的同时,又将本体与喻体的距离拉开,起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在思维上产生一种跳跃性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新奇之美。钱钟书在《七缀集读<拉奥孔>》中对比喻的真髓进行了这样的阐述:“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夸饰以不能为能,譬喻以不同类为类,理无二致,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3]在看小说时,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钱钟书所运用的那些比喻,有很大一部分比喻他们的本体和喻体这两个事物联系很少,差别很大,乍一眼看去,一时之间很难看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之处,但是当你回味一番,就会有恍然大悟之感,而后不禁赞叹其新奇精妙。这样的例子在文中比比皆是,就比如小说中对于“鲍小姐”的描写,钱钟书这样写道:
她只穿绯红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露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肉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真理”。(P5)
在我初读《围城》时,看到这段对鲍小姐的经典描写――绯红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露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这不正是现今夏日街头那些漂亮女孩的经典装束嘛!而在当时这样的装束却是“熟食铺子”、“局部真理”了。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鲍小姐的描写,钱钟书用了两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用“熟食铺子”来喻指鲍小姐的形体,“熟食铺子”去过菜场的人应该都知道,那是卖一些卤的鸡、鸭、鹅等熟食的店铺,钱钟书把鲍小姐裸露在外的形体比作熟食铺子,这两者的相似度可以说非常的高,我们一看就能理解作者设喻的目的。而第二个比喻作者写得就比较新奇,比较耐人寻味,他运用的是“真理”这个抽象的概念。鲍小姐裸露的形体和真理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赤裸裸”的,但是鲍小姐又不是真的一丝不挂,所以又将鲍小姐进一步阐释为“局部真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肉感而又浅薄,放荡不羁的女性形象。这样的比喻可谓惟妙惟肖,又令人忍俊不禁。这种比喻,将一个抽象的事物来比喻一个具体的形象,化形象为抽象,将真理与人的肉体结合在一起,崇高与低俗碰撞出新奇之喻。
这样新奇的比喻还有很多,比如“那时候苏小姐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现在呢,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P11)“方鸿渐给鲍小姐一眼看的自尊心像泄尽气的橡皮车胎。”(P19)“无数的雨线飞蛾见火似的匆忙扑向这光圈里来。”(P142)“按捺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水,勃勃地掀动壶盖。”(P179)这些比喻讲求的都是新奇。爱情和衣服、自尊心和橡皮车胎、雨线和飞蛾、好奇心和开水,这些看起来都是些毫不相干的东西,但是钱钟书却能将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加入自己独到的见解,将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读来很有新奇之感。
二、《围城》比喻的讽刺幽默性
当代著名作家谌容说:“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文学艺术中也不能没有幽默。生活中缺少了幽默,索然无味。文学艺术中缺少了幽默那就更糟。”《围城》是一部素有“中国现代《儒林外史》”之称的小说,它继承与发扬了《儒林外史》那种“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风格。[4]《围城》中的比喻,在讽刺幽默的语句之下,暗藏着很多深刻的哲理意味,在人们为这些讽刺频频发笑之时,同样也领悟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小说中有写道:“讲师升副教授容易,副教授升教授难上加难。我在华阳大学的时候,他们有这么一比,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丫头收房做姨太太,是很普通――至少在以前很普通的事;姨太太要扶正做大太太,那是干犯纲常名教,做不得的。前清不是有副对么?‘为如夫人洗足;赐同进士出身。’有位我们系里的同事,也是个副教授,把它改了一句:‘替如夫人挣气;等副教授出头。’”(P250)
这是汪处厚在听到方鸿渐说高松年并没有确切答复他是否升做教授时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情况通过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我们先来看下这段话的本体,“讲师”、“教授”、“副教授”这些都是学校里教师的职称,而喻体是“丫头”、“夫人”、“如夫人”这些都是中国封建时期一夫多妻制的产物。这两者放在一起,前者代表的是尊贵高尚的社会知识分子,而后者可谓是一种低贱卑俗的喻体,这样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丫头”做“姨太太”很普通,喻指“讲师”升为“如夫人”是很常见的。“姨太太要扶正做大太太,那是干犯纲常名教,做不得的'。”,表明“副教授”变成“教授”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副教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永无出头之日。通过钱钟书的笔墨,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社会,副教授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存在,既升不了官也降不了职。在现今大学的教育制度下,教师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学一步一步地评上更高的职称,但在当时这个教育事业不受重视的时代,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很多具有博才的大家们在当时的处境很艰难,他们得不到重用,更得不到重视。同样的,我们也能够从中体会到即使是在学院这样看起来及其清净的地方,同样存在着各种明争暗斗。 在学校中,“讲师”、“教授”与“副教授”他们关系的融洽只是浮于表面,在背后是一种尔虞我诈的冷漠关系,在这场事关个人名利得失的斗争中,多少学者殁落于此。这样的比喻,在让人倍感幽默之时,又给人以苦涩之感,让人回味。[5]
《围城》的讽刺,不仅仅有对当时那些不堪的社会现象的讽刺,还有对身处污浊社会之中的那些可鄙可笑的可怜人的犀利的讽刺。例如文中赵辛楣和方鸿渐在争辩时对校长高松年的评论: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给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的新标识。(P208)
这句比喻句可谓非常经典,钱钟书将高松年的劣根性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高松年的虚伪本为人所不识,但随着官位的上升,地位的拔高,他的缺点就像爬上高处的猴子将他的红屁股暴露在众人眼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松年的虚伪是一直以来都是存在着的,不是他当了校长之后才有的,而是当了校长之后才更加透彻地显露出来,为人所识。这句话讽刺和嘲弄了这位善于玩弄权术、背信弃义的伪君子在爬上校长地位后所显示的恶劣本性。
三、《围城》比喻的知识性及博喻
众所周知,钱钟书是一位博学大师,其次才是一位作家。夏志清教授曾称钱钟书是“(中国)当代第一博学鸿儒”。一位博学鸿儒的作品,其知识性一定非常丰富。在《围城》里,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觉察到钱钟书的博学多才。[6]在小说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比喻句都有涉及例如中国官场行为、孔孟之道等等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以各类典故,更将大文豪苏东坡、哲学家柏拉图、圣人孔子、亚圣孟子等中外著名人物引入书中。同时,钱钟书笔下的比喻句还大量涉及了中西文化素养方面的知识,让他的比喻更具有耀眼的艺术魅力。
先来看下下面这句话: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P9)
这句话出现在小说的开头,这是方鸿渐在为自己的文凭大费脑筋的时候说的。这句话中出现了“亚当”、“夏娃”等词,很明显这是引用了《圣经》旧约中失乐园这一篇章所讲述的故事。这句话将“一纸文凭”与 “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作比,一针见血地点明了这一张文凭发挥着“树叶”的功用,将方鸿渐内心的羞丑都遮蔽起来。紧接着,方鸿渐又利用自己从“哲学系” 学得知识,为自己的假的文凭开脱:“撒谎欺有时并非不道德。柏拉图《理想国》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圣如孔子,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孟子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P10)这段话提到了很多中西文化知识,不仅将柏拉图、孔子、孟子等一些古今中外非常有名的哲学家引入比喻句中,还涉及了清朝的捐官和英国换爵的事件,凸显了知识性及博喻的特征。
《围城》中精彩的比喻还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比喻更是比比皆是。无论是比喻的新奇,幽默还是知识性,在给我们带来幽默与欢笑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从而为《围城》增添了一重别样的色彩,让无数学者为之叹服。
注释:
①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形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比喻的本体对接受者来说是陌生的,是异质经验的认知,因而要用一个对接受者而言较为熟悉的喻体,通过使接收者同质的认知经验达到其对本体概念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黄维梁.《与钱钟书论譬喻》.香港明报月刊,1983年,第172期.
[2]朱志宏.试论《围城》的比喻艺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3]钱钟书.七缀集(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版.
[5]阮学云.浅析《围城》比喻艺术,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6]夏志清.重会钱钟书纪实》,1979年,第6期.
《围城》的情爱关系与人性弱点 司马长风先生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把《围城》说成“地地道道是一部爱情小说”,这种理解显然没有全面地概括《围城》的主题。不过,《围城》又的确是一部揭示了独特的爱情哲理的小说。谈《围城》,不能不谈爱情,说《围城》,不能不探讨《围城》的恋爱、婚姻故事为人类的情爱秘密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一部《围城》,几乎所有的男女人物都或深或浅地涉及情爱领域。方鸿渐先生在回国的邮轮上就与鲍小姐闹了场不太光彩的“露水姻缘”。到了上海后,在苏文纨小姐的客厅里,方鸿渐又“被迫”卷入了由苏小姐策划、苏小姐主演、赵辛楣先生担纲表演的一场争风吃醋的“三角恋爱”。这场“三角恋”其后又迅速地扩展为“多角恋爱”:方鸿渐爱上了由苏文纨领出的唐晓芙,而苏文纨的另一个追求者、后来成为苏文纨丈夫的诗人曹元朗也登场加盟,共同表演了一场轰轰烈烈但最后又作鸟兽散的多角情场恩怨的轻喜剧。在闭塞的三闾大学,那位扼要是“一张红嘴,十个尖而长的红指甲”的汪太太不甘寂寞,充当媒人,组织赵辛楣、方鸿渐与范小姐、刘小姐相亲,结果媒人反而与赵辛楣卷入了一场“桃色新闻”,连带高松年校长“受累”,暴露了汪太太的暗恋。当然,此间最成功的一次恋爱是方鸿渐与孙柔嘉相恋。孙小姐“处心积虑”地设下了一个爱情陷阱,方鸿渐也因“一念温柔”糊里糊涂地成了孙柔嘉的爱情俘虏。赴三闾大学的路上,李梅亭与苏州女人不乏暧昧故事,到了三闾大学后,陆子潇以“教授的情书”向孙柔嘉求爱,而范小姐则借借书向赵辛楣示好。就是那位爱情逃亡者赵辛楣的爱情后来也有了着落,他爱上了一位因为两门功课不及格而愿意跟他结婚的女大学生。至于那位后来堕落成携带私货“走单帮”的苏文纨小姐结婚后对赵辛楣反而亲密起来,似有藕断丝连的嫌疑。总之,《围城》确实是处处展现了人类不同类型的情爱景观,有三角恋、多角恋,有初恋、暗恋、婚外恋,有纯情之恋,更有矫情之恋。《围城》惟缺心心相印、令海枯石烂的生死之恋。 《围城》这部小说没有出现古典的、浪漫的生死恋并非偶然。仔细考察《围城》中的男女情爱关系,不难发现,作者除了为特别偏爱的方鸿渐、唐晓芙的“纯情之恋”设置了一些浪漫情节和细节外,其余的男女情爱关系皆有“煞风景”的矫情之处。 《围城》中男女恋情的“煞风景”处,通常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干扰,而是来自于男女双方情感的无法同步所导致的矫情或造情。这在主人公方鸿渐系列情爱遭遇中表现得特别突出。那位令方鸿渐“失望、遭欺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厉害”的鲍小姐的无情自不必说,他们的一夜情导致的被轮船上的侍者阿刘的敲诈也似乎“罪有应得”,不应算做纯粹的“煞风景”。而方鸿渐与苏文纨博士的恋爱从开头便注定了方鸿渐的尴尬处境。方鸿渐找到苏文纨的府上,“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这个动机虽然“不纯”,倒也说明方鸿渐主动接近苏文纨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获得苏文纨的爱情。不料,苏文纨“误读”了方鸿渐的来意,在方鸿渐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转移到唐晓芙身上的时候,苏文纨虽然也有所察觉,却表现得格外执拗:在月夜的苏家后花园内,苏文纨小姐躲在外国话里命令方鸿渐吻她,方鸿渐没法推避,象征性地送吻后欲快快摆脱,苏小姐道:“我偏不放你走——好,让你走,明天见。”“苏小姐看鸿渐脸上的表情,以为他情感冲动得厉害,要失掉自主力,所以不敢留他了。鸿渐一溜烟跑出门,还相信刚才唇上的吻,轻松得很,不能作为自己爱她的证据。好像接吻也等于体格的检验,要有一定斤两,才算合格似的。”这样一个极有浪漫情调的月夜,如果男女主人公在此时此景互诉衷情,那么情与景便是同步、对称的,是属于极有诗意的描述。不料,方、苏两位男女主人公的心事却南辕北辙,这就构成了一个不对称的“煞风景”的幽默情景。男女主人公内心的不同步、不一致使得苏文纨的热情和主动实际上都“落空”了。单单“落空”还不要紧,因为“落空”了的爱情有许多时候是以悲剧的形式出现的,只有情感表达“落空”了,而表达爱情的当事人还蒙在鼓里,还是那么一厢情愿地沉溺在自己创造出来的爱情幻象中,这才显得可笑。假设方鸿渐一发现“情况”不对,就“把话说清楚”,告诉苏文纨自己心有所归,那么,双方的情感轨迹就都清楚了,就没有多少幽默的效果。因为把话说“白”了,当事人的言行与各自的内心感情很快就趋于统一,两人都处于“知情”的状态中,苏文纨这个人物就会以理智行事,而不会显得那么“痴”、那么矫情了。所以,月夜下那“没有斤两”的吻之所以显得滑稽可笑,归根结底是爱情盲动者苏文纨的言行和想法(苏文纨命令方鸿渐吻她,而且以为方鸿渐冲动得厉害)与她所处的“真实”的爱情格局(方鸿渐并不爱苏文纨却不得不敷衍她)反差太大。幻想与现实脱节当事人却还糊涂,甚至还在强化他或她的幻想,才导致了这种喜剧性的幽默情景。 《围城》中善于矫情或造情的可不止苏博士一人。三闾大学那位智商显然不是太高的范小姐也是位善矫情的角色。为了获得赵辛楣的爱,她开始动脑筋了:“就有一件事,她决不下。她听说女人恋爱经验愈多,对男人的魔力愈大;又听说男人只肯娶一颗心还是童贞纯洁的女人。假如赵辛楣求爱,自己二者之间,何去何从呢?请客前一天,她福至心灵,想出一个两面兼顾的态度,表示有好多人发狂地爱过自己,但是自己并未爱过谁,所以这一次还是初恋。”接着,范小姐便将一个伪造好了的带有求爱信息的作者签名的剧本借给赵辛楣一阅。 范小姐的这种做派太公开太招摇,属于傻大姐一类的人物。她的矫情“矫”得很皮相很肤浅,是那种被人一眼望穿的假模假式。要论《围城》中在男女情感方面最工于情感心计的,当要首推孙柔嘉,因为孙柔嘉才是创造爱情谣言并利用爱情谣言的高手: “人家更要说闲话了。” 孙小姐依然低了头低了声音。 鸿渐不安,假装坦然道:“随他们去说,只要你不在乎,我是不怕的。” “不知道什么混蛋——我疑心就是陆子潇——写匿名信给爸爸,造——造你跟我的谣言,爸爸写信来问——” 这可怜楚楚的模样加上已经有陆子潇给孙柔嘉写“情书”的“劣迹”在前,孙柔嘉在早些时候便向方鸿渐发出了“方先生,你肯教教我么?”的柔声请求,方鸿渐也非常认真地为孙小姐设计了一个“退信”方案。此时焉能不信孙小姐的“委屈”?孙小姐便是充分调动了“闲话”的积极因素,虚拟出一种庸俗力量的压力,来达到与方鸿渐“同仇敌忾”的亲密。事实也证明陆子潇和李梅亭的存在,只会更快地缩小了孙、方距离,造成“自家人”的亲密感。巧借“外力”达到爱情的“出奇制胜”,这正是聪明的孙小姐的过人之处,也是“造情”艺术的超水平的发挥。 《围城》的诸多笔墨放在围绕着方鸿渐的恋爱和婚姻的叙述上。钱钟书先生在此部小说中心理刻画得最详细、最微妙的恐怕就是方鸿渐与四个女人的情感纠葛。评论家可以分析《围城》的多重哲理意蕴,一般读者将《围城》作为一部爱情小说来阅读也未尝不可。但欣赏《围城》中不同环境中的男女情爱发生过程的心理变化,却无奈地发现《围城》中的爱情不是那么“唯美”,即不是用恋爱男女的情投意合、山盟海誓的“诗意恋爱”来打动读者。《围城》太少恋爱男女的柔情蜜意、心心相印,《围城》的作者习惯于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国经典的恋爱意象涂抹上一层嘲讽的色彩。《围城》是部爱情小说,但这部爱情小说的男女主人公的直接抒发爱情中的“纯情话”是少而又少,大概只有方鸿渐拒绝了苏文纨之后给唐晓芙那封求爱信算是例外。就是这一封信,方鸿渐的情话也是“东躲西藏”,避免明确示爱的唐突。这部小说说的都是男女间的情事,但小说中除了男女间相互吸引的好感外,更多的是关于男女间的嫉妒、做作、猜疑、欺、挑剔、厌恶乃至于背叛。《围城》虽然不像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那样在极其特殊的情境中创造出一个充满“荒凉感”末世爱情时空,《围城》中的男女爱情不像张爱玲的小说那样被外力“逼”到一个临界状态,比如《倾城之恋》中香港沦陷时候的绝对特殊战乱环境,比如《金锁记》中那位虐待狂曹七巧对年轻人爱情幸福的折磨和扑杀,《围城》中的年轻男女恋爱环境几乎排除了任何外来的侵害或压力,可以说《围城》中的男女恋情都是他们自己“惹的祸”。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围城》中即使出现情敌,也都是伪情敌,属于威胁不大的“情敌”。比如,《围城》中最有名的方鸿渐和赵辛楣的情敌关系竟然是伪情敌关系,他们爱的不是同一个女人。但女博士苏文纨则兴高采烈地希望赵辛楣、方鸿渐能以情敌相待。她是想利用赵辛楣的存在,激起方鸿渐爱的勇气,让赵、方二人斗法比武抢自己。苏文纨虽然偏爱方鸿渐,但她同样重视赵辛楣这个“情敌”角色的存在,因为赵辛楣是她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爱情筹码。如果方鸿渐对她有意,那么一个具体的情敌乃是爱情生活中最有效的催化剂,这也是苏文纨博士特别做作、特别矫情的地方。前文已经提到过的陆子潇也是一个伪情敌。孙柔嘉不爱陆子潇,但她最充分地利用陆子潇虚构了一封对她的爱情生活非常关键的“匿名信”。情敌这种角色在《围城》中不是真实的竞争对手,反而是男女之间的情感算计或曰情感博弈的工具,“爱情”的成与不成关键在于男女人物是否摸透了对方的情感轨迹,并且恰到好处地利用适宜的环境和时机捕捉到“爱情”。 《围城》中的男女之爱的发生发展多是男女双方直接“较量”的结果,而非外力的威胁、强迫和鼓励。《围城》的作者大概就是要让读者看清楚,在没有外力的干预下,男女作为独立的个体将在情场上有一番怎样的表演。人的智慧,人的高贵,人的懦弱,人的卑下又是在情感围城的内外有一番怎样的令人炫目的演出。《围城》是将笔触直指人性在“常态恋爱”中的各个侧面,特别是人性中在恋爱生活中不那么高贵、不那么可爱的一面。《围城》描述的是人性的弱点在恋爱、婚姻生活中是怎样地作祟。 在中国现代文学涉及青年男女恋情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凡出现青年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多是由外力的因素构成:阶级门第之间的无形门槛、封建恶势力的摧残、包办婚姻的悲剧,或是因为祖国不够强大导致海外恋情的受屈。比如巴金先生的《家》,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悲剧便是外在的邪恶力量导致的。让青春的美毁灭于无价值的落后的强势的力量之手,这无疑将大大激发人们摧毁封建制度的决心和勇气。美好的爱情与不良的外在环境的抗争是中国现代文学书写青春爱情的一个重要模式。这种爱情书写模式常常通过对不良环境的无情揭露、鞭挞和对青春爱情的颂扬来表现主题。而《围城》对爱情的书写则更偏重于对人的自身特性的展示。方鸿渐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在《围城》中可谓每况愈下,到了《围城》的结束,方鸿渐的经济生活已经走向了困顿,但《围城》并没有将阶级地位或经济状况作为影响爱情婚姻生活的决定性因素。《围城》中个个人物明显都有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特征,《围城》中也不乏所谓高等阶层的势利眼,但《围城》又不是太突出阶级或阶层属性在爱情生活中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小说前半部分中以苏文纨小姐的客厅为核心展开的爱情游戏,那简直是一场“爱情真空游戏”,作者是将人物放置在一完全排除了外界干扰的“真空”中让各个人物登场施展他们的爱情本领。方鸿渐寄宿在前岳丈家里,唐晓芙是一个父母对其没有约束的现代少女,赵辛楣是个来去潇洒的公子哥儿,苏文纨更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宽敞的恋爱空间。恋爱中的人爱请客就请客,喜欢聚会就聚会。作者便是设计了这么一个“真空状态”的“封闭式爱情试验室”,让男女主人公在没有干扰的状态下施展他们的恋爱才能。结果呢,这些恋爱中的人或患得患失,或试探揣测,或怯懦躲避,或迂回进攻,或造情矫情,或嫉妒中伤。老练的苏文纨,天真的唐晓芙,骄傲的赵辛楣,有点迂又很有点小聪明的方鸿渐,都在操练着爱情的纵横捭阖之术。人性的弱点借着这群在“真空”中恋爱的人们的种种表现,也被推到了最醒目的位置上。 可以说,《围城》写爱情,写的不是如何反抗外界压力而获得所追求的爱情,《围城》写爱情,是借着种种类型的爱情故事,来展览人性的种种弱点。人这被称为万物之灵的动物,原来就是在处理他们自己的婚恋这“自家事”的时候,都有那么多的自相矛盾,都有那么多难以沟通的感情和无法达成交流的信息。写人性的弱点,对人的非积极一面的批判,对人性中种种“顽疾”的讽刺和批评,乃是《围城》最独特之意义所在。美国学者夏志清先生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围城》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此间的无法沟通的小说。”真是一语中的。 《围城》利用种种爱情关系的描述来达到对人性弱点的批判,用讽刺的笔锋放大人在爱情生活中的种种不那么美好的一面,虽不是完全的“审丑”,却入木三分地通过各种情形中“爱的谎言”来刻画了人的不完善不那么可爱的一个侧面。但《围城》作者对人性的弱点的态度却不是消极的,因为作者让读者看到了这“爱的谎言”、这爱的矫情和造情的可笑和可怜,让读者在笑声中发现人性的短处,这便是一种非常积极的高姿态的批判和矫正。《围城》让人在幽默的阅读氛围中领悟到人的自身的弱点,而不是放纵读者去赏玩人的弱点。《围城》不同于鸳鸯蝴蝶派那类纯粹以恋爱供读者赏玩的通俗小说之处,就在于作者是站在一个中西文化的汇合处,以一个睿智的学者作家的目光来打量人的弱点,从而达到批判的锋利和深入。
围城诶,好像挺难,辛苦了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中国的饮食是极为丰富的,而在我的家乡——广东省梅州市是世界闻名遐迩的客都,在客家地区“鸡”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众多食物之一。之所以酷爱鸡,是因为客家人把“鸡”与“吉”读成同音,取其“万事鸡(吉)当头之意,当切成一块块的的鸡肉盛在盘子里摆在餐桌上时,那鸡头一定向着德高望重的长者。而长辈们也喜爱把两个鸡翅分别夹给年轻的新婚夫妇,寓指他们俩人一定能在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里比翼双飞。把鸡尾努力劝说给孩子吃,是寓指他们以后做事能善始善终。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热情好客、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鸡不仅寓吃于乐,又寓教于吃,因此在宴席上人们总能见到它的身影。客家人心灵手巧,能把鸡做成多种风味的名菜,如白切鸡、盐鸡、猪肚鸡、清蒸鸡……它们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也特别高。而这些食物中,我又格外钟爱盐鸡。要想品尝到名副其实、原汁原味的盐鸡,那就得很讲究它的制做方法。制做中首先要把盐炒热,再将精心挑选的优质鸡肉细心地用草纸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然后将它放在盛满热盐的锅里掩埋好,最后加热把鸡烤熟。烤熟后的盐鸡色泽金黄,不仅清香可口,而且还十分温补,保准你食欲大开。各位帅男靓妹看见了也不由自主地顾不上什么绅士、淑女风度,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盐鸡如今已享有盛名,它不仅深受客家人的喜爱,世界各地的食客也慕名前来品尝,一饱口福,我真为客家人的心灵手巧感到骄傲、自豪。朋友们,梅州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热情好客的客家儿女伸开双臂随时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来梅州观光旅行。
玉田-泥人泥人是玉田的一种艺术,捏泥人更是,我早就想试一试捏泥人的感受,这不,我的愿望就实现了,跟着快乐作文举行的“巧手捏泥人,红心赞家乡”活动去捏泥人喽。 玉田泥人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玉田县因“玉田泥塑”而获得了“中国民间泥塑艺术之乡”的美誉,2008年“玉田泥塑”被国家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被快乐作文的老师召唤到旭升公园,老师和我们说:“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捏泥人。”我一听到这句话,激动地小心脏都要跳出来了,因为,我早就听说,玉田的一大文化艺术——捏泥人了。首先,王老师推上来了个未完成的超大公鸡,从左面看,这只公鸡栩栩如生,王老师说:“大家请看,这就是我的未完成的作品,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一会儿我会教你们怎么捏大公鸡的。 开始了,陈老师说:“你们先别拿出泥,今天风大!会干的。”刚要拿出泥的我,只要不情愿地放进塑料袋里。“大家看这儿。”王老师说:“拿出三分之一的泥,搓成圆柱体再把它做成‘V’字形,再把下面弄平,再用虎口把‘V’字形做成‘Y’字形,把Y的左面做成一比较细长的,做出脖子,再往上挤出脑袋。大家先做到这儿试一试。”我按照王老师说的做,果然做好了,再看一下旁边的刘明磊,他做得更好,完全比不上他的,我只好修改一下。做好了,不过要干了,我只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水往上撒一点。王老师又开始讲了,这会他讲一步,我做一步,过了一会儿,我做好了,大家也陆续做好了,看着我完成的作品,我非常开心。 玉田泥塑,作为我国乡土工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倍受青睐,作为一名玉田人,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
东方民间艺术之宫――佛山祖庙佛山市张槎中学 初一(1)班 杨凤欣在佛山众多旅游景点之中,我觉得祖庙算是历史悠久,风景怡人的好景区了.祖庙在佛山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句话说,没有到过 庙就没有到过佛山.今天,我真有幸能到祖庙去参观参观.旅途之际,我一直怀着兴奋而急迫的心情,根本无心去欣赏窗边的美景,因为我整个人都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之中."你们知道祖庙为什叫'祖庙'呢 "老师刚一到目的地叫问我们了.他们七嘴八舌的乱说一通.可我却在一旁目不转睛的看着祖庙正门,"真宏伟!"我不禁脱口而出."其实很简单,因为居佛山诸庙之首,故称祖庙.你们现在明了吧!""哦!原来如此!"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道.接着老师又领着我们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的祖庙了."祖庙始件建于北宋元丰年,即1078―1085年间.原……"导游滔滔不绝地说着.我们便陆续来到了万福台的正前方,同学们顿时口瞪木呆.因为这实在是太金碧辉煌了.只见台前有宽阔的石铺场地.东西两侧有两层式长廊,这都是供民众和乡绅富户观剧之用的.据我所知,万福台始建于清初顺治十五年,是华南地区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古戏台.导游又向我们绘声绘色地说了起来:"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万福台对粤剧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我们都听得很入神.原来万福台在祖庙最南端,是一座专供粤剧演出的大戏台.我的心头不禁这样想:"曾有多少戏班在这演出过,曾有多少辉煌的表演在这诞生......"我在导游那儿听说:粤剧起源于佛山,每年六七月份,在外演出的各戏班都返回佛山,解散旧班,重组新班.依照惯例,新戏班的头 演出必在祖庙的万福台进行.这时我更领略到万福台的重要地位.不一会儿,老师才"开金口":"此建筑为歇山卷棚顶,台面宽三开间.前后台用金漆木雕隔板分开,隔板两侧设门供演员出入.隔板正中的上部雕刻福禄寿三星;下部雕刻戏曲故事"曹操大宴铜雀台"的场面;左右分别雕刻降龙,伏虎二罗汉.这些金漆木雕刀工洗练,技艺娴熟,笔法粗矿."只见她望了望我们,有说道:"现在你们清楚,了解了吧 ""了解了!!"我们都点头回答着.接着,我们又不停脚步地观赏了气宇轩昂的灵应牌楼,碧水涟涟的锦香池,苍老而富丽的灵应祠……不过庙内的建筑最使我叹为观止.尤其是那装饰工艺精巧华丽,一点也不俗气,更让我神游其中.祖庙,你令我领略到你的风采,留给我难以忘怀的回忆!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广告创意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优秀的富有创意的招贴设计在视觉传达的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招贴设计的特征,并结合对自己作品的评析,着重探讨了创意在招贴创作中的重要性。招贴是广告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公共广告媒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招贴,又称海报、宣传画,是一种张贴在公共场合,传递信息,以达到宣传目的的印刷广告形式。招贴设计以它独特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公共场合,远距离就能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具有时效性强、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创意是招贴设计的灵魂,彰显个性的构思,出奇制胜的表现,能够使招贴作品具有生命力。创意,是指通过创造性思维、联想、构思,创造出能够表现主题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艺术化心理过程,是主题概念化、视觉化的思维过程和实际操作过程。创意依附与主题,主题通过创意来表现。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学院院长: (签名) 年 月 日学生姓名:____ 专业:_______ 指导教师:___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_____广告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二00 年 月说 明1、 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2、 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3、 此表一式二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4、 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院(系)领导审查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5、 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他专业类不少于15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6、 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1000字。研究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创意”的核心是其思维过程的创新,所以创意思维的革新将是广告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广告是由创意与媒体两部分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广告的灵魂,也是解决广告成功与否的最根本元素。有效的广告创意,在作品表现上可以增强广告的表现美感、艺术性、真实性;在效果上可增强广告的说服力。所以广告创意决定了广告的品质和效果,也是广告成败的关键。广告创意虽然在广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学术界研究上没有得到重视,在业界运用上也有其盲点。研究目的和意义:目的:现今艺术设计教育中,电脑在绘图和影像处理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缩短了设计的时间,学生在校学习时,许多学生往往在追求电脑特效时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却不知怎样利用电脑特效帮助完成创意设计,不能将电脑表现与设计理论相结合,在设计理论运用时显得较为浅显。因为设计的许多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身,并不在电脑的软件操作技能。个人想法是藉多元式的教学方法帮助设计理论的理解,将实验性引入设计教育。意义:就广告设计之目的而言,是为了更好的推广产品。然而创意的最终结果则是表现在具体的产品上,它不仅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也影响着产品及品牌生命周期的长短,可见广告的创意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学生进行设计时,并未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作上,多是个人意识的呈现,而知识、经验的不足也致使其创意无法表现出来。其实,每个人都有创造的能力,都有好的创意想法,只是未能将它激发出来而已,要如何激发创意并保留创意,一直都是相当被重视的议题。当前,全球经济的变革,广告自身的价值开始受到人们怀疑,在此要如何提升广告的作用,提升品牌竞争能力,重视广告是否有其创意点,也有赖于广告人的创意激发。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创意思维的迁移性,是对所研究的设计对象进行界定并展开意念创造时,从逻辑中断到思想飞跃的思维过程中跨越推理的质变过程。(一)迁移性的心理分析人的意识活动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反映活动,而是复杂的综合的反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具有显现的、可控制的显意识反映形式之外,还有潜在的、不可控制的潜意识反映形式。所谓潜意识,就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前控制的反映形式。现代心理学通过人脑的各种不同的潜意识信息的电反应(诱发电位)实验表明.人脑中的潜意识活动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在接收、加工、储存、处理信息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二)迁移性的思维反映设计思维的迁移性来源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启迪于意外客观信息的激发,得益于创新智慧之光的闪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思维意识会因潜意识长时间、多方面的周密思考而处于饱和的受激状态,这时外因的触发或思绪的牵动极有可能孕育出新观点、新视野、新方案,形成灵感闪现,直觉顿悟或想象构思。在设计思维过程中,如果能冲破原有经验的束缚,摆脱定势思维的影响,则会进发出意想不到的新创意。如新型罐头开启器的设计就冲破了撬、启分离的传统开启观念,利用旋钮带动齿轮与刀片磨合,使罐盖和罐体切割分离。研究方法、手段:了解常态思维与非常态思维要先从逻辑思维入手。若将创意思维二元化, 那么将分为两种,一是常态的创意思维;二是非常态的创意思维。1.常态:指的是事物经常性、固定性的正常状态。常态较多地反映了事物的必然性、内在的客观规律、联系和本质的东西。所以可以说常态的创意思维是从固定不变的事实出发,创作出与现实社会相呼应的结论,这是一种将事实再现的创意思维;2.非常态:是事物非正常条件下特有的、非固定性的反常状态。非常态也是事物的一种形态和一种存在形式,它更多地反映了事物的多样性、偶然性、突发性,能够增添生活的趣味性,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所以可以说非常态的创意思维认为再现现实性的事物和就事论事都是无意义的,要打破一切现存的东西,所以它是一种不认同事实和现状的创意思维。非常态思维,在广告中发挥强而有力的功效,包括:非常态以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加深了广告的艺术价值;非常态创意广告的讯息设计以反传统的奇异性吸引受众主动投入辨识广告图像中的主题,并参与主题间空隙的诠释,以建构完整的广告讯息,同时也在解读阶段获得娱悦(Mick, 1986);隐喻根植于类似(analogy、similitude),是以一非常态概念取代另一常态概念,亦可说是将一概念或意义由一脉络转换至另一脉络,或是将抽象的概念视觉具体化,所以非常态广告适合应用在需要更新概念的产品,以受众所熟悉的载体,来认识是“似曾相识” 的产品,有助于是理解与记忆。综上所述非常态创意思维对广告有很大的助益。既然非常态思维对广告如此重要,那么非常态与广告之灵魂创意又有何关系?在创意思维方面,创意就是勇于挑战现状、改变思考的方向、颠覆既有的法则引。而非常态的重要特色在于打破思考上的常规,以反传统的方式,嘲讽现状,因此以创意思考观点来看,也同样具有非常态思维的特性。由上述可得知非常态与创意在本质及思考方面有着密切关联。非常态思维,在哲学、美学与当代思潮等均具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将“广告创意”置入意识经验的辩证思考中,并从非常态思维反思广告创意并进行设计创作。另外,本研究试探性的将“非常态概念”引入设计创意中,为今后的设计思维研究拓宽了视野。更从当代对非常态思维的理解中吸取思考与创作的养分,以广告作品为例重新诠释广告创意,为广告设计相关学科与业界注入一股多维的思维泉源。
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的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3)大致的进度安排;(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6)经费概算;(7)预期研究结果;(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学 生:一、 选题意义1、 理论意义2、 现实意义二、 论文综述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3、 国内研究的综述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三、 论文提纲前言、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