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论文写作与研究文秋芳

发布时间:

论文写作与研究文秋芳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如此类课题写的已经比较多了呢.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7]Harlen Seyfer, 吴古华199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穆诗雄200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文秋芳 2001.《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窑洞小学马雪红。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N].科学导报,2017-03-31C03.

[2]山东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学校李晓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学习兴趣[N].发展导报,2017-03-31029.

[3]忻州市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段锦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N].山西科技报,2017-04-21006.

[4]展宗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42.

[5]王雪蕾。巧用单词卡,为小学英语学习打造兴趣课堂[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4.

[6]柯尊燕。也谈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7]张盼静。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OL].学周刊,2016(05)。

[8]耿琦。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9:207.

[9]于春环。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1.

[10]闫琳。试论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5:9.

[11]张玉。小学一年级英语启蒙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64.

[12]曹智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35.

[13]于凤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135+133.

[14]孙学华。浅谈激发小学学困生英语语音学习兴趣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97-99.

[15]付燕芳。小学阶段保持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6]赵真。优化小学英语作业批改与布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17]靳永品。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1.

[18]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19]刘海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采用夸张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1.

[20]周江平。培养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21]李江。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1.

[22]袁耀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89]王纯清。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持续性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90]李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127.

[91]王娟宁。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7,03:254.

[92]李锦绣。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527.

[93]蒋满珊。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07,03:61-62.

[94]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95]张清云。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96]林琳。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培养英语学习兴趣[J].教书育人,2005,02:53.

[97]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试论几种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手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88-90.

[98]范丽萍。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4:3.

[99]蔡美莲。让英语学习兴趣常驻学困生心中--浅谈“三结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3.

[100]仲明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黑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体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3:115-116.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尚未弄清,但我们可以从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来找寻答案。一下是为您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全介绍人民大学对外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教授于50年代亲手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指导着本专业的建设。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研究等。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言研究和应用人才。本专业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85%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博士生导师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张卫国教授、李泉教授。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专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语言信息处理等。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和研究工作。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博士生导师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发表的主要论文:(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博士生导师劲 松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本科生:语音学硕士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专题博士生: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要著作《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发表论文:《北京话的口语语体》《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流行语新探》《漫谈“洋味”汉语》《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儿化的语素形位学》《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词的认知基础》《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嘉戎语上寨话》(与瞿霭堂合作)《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尖团音新议》《叠置式音变献疑》(与瞿霭堂合作)《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红云 博士生导师1、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吴红云教授(1963- ),女,出生于江西南昌,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1999-2000),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究学者(明尼苏达大学, 2008-09)。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爱丁堡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曾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成果奖”,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奖”。2、教授课程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导论、英语综合实践、英语泛读等。3、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英语写作。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2006-200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宏观理念和微观策略”2)2004-200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3)2005-2008: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2007-2008: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性研究”5、主要科研成果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著 200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3日“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二语写作元认

英语系每年招收英美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双语词典研究和美国研究等方向各类硕士研究生6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20-25人。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有:外国语文通论、20世纪文艺批评理论、翻译理论、西方语言学、语言学导论、论文研讨与论文写作、西方文化思想史、美国文学、英国文学、语言学研究方法、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话语分析、对比语言学、翻译导论,以及英美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美国研究等专题课程。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目前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有:英美文学与美国研究方向刘海平 教授 (美国戏剧、美国文学与文化)王守仁 教授 (20世纪英美小说)朱 刚 教授 (文学理论;美国文学与文化)杨金才 教授 (美国文艺复兴文学;英国文学)从 丛 副教授 (英美戏剧;莎士比亚)赵文书 副教授 (英美文学;亚裔文学)何成洲 副教授 (英美文学;美欧戏剧)江宁康副教授 (英美文学;美国文学与文化)姚 媛 副教授 (英美文学;加拿大文学与文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文秋芳 教授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法)丁言仁 教授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法)王海啸 教授 (大学外语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法)陈新仁 副教授 (语言学;语用学)王文宇 副教授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法)沈 蕾 副教授 (大学外语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法)任裕海 副教授 (英美语言与文化)翻译研究方向曹建新 教授 (翻译理论与实践)柯 平 教授 (翻译理论与实践)魏向清 副教授 (词典中心;翻译研究;语言学)刘华文 副教授 (词典中心;翻译研究;语言学)双语词典研究方向张柏然 教授(词典中心;翻译研究;词典编纂;英汉词典学理论)郭启新 副教授(词典中心;翻译研究;词典编纂;英汉词典学理论)博士研究生课程有英美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学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开设相应课程2-3门。博士生指导教师有:英美文学与美国研究方向刘海平 教授 (美国戏剧、美国文学与文化)王守仁 教授 (20世纪英美小说)朱 刚 教授 (文学理论;美国文学与文化)杨金才 教授 (美国文艺复兴文学;英国文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向文秋芳 教授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法)丁言仁 教授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教学法)翻译研究方向张柏然 教授 (词典中心;翻译研究;词典编纂;英汉词典学理论)另外,英语系还承担了南京大学全校非英语专业的博士生英语课程,形成了以英语论文写作、学术通信、国际学术会议和中西文化为主干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教学体系,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文秋芳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秋芳从第一章学到了应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语言学,语言结构,语言变化,语言功能,语言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写作技巧。秋芳还学到了如何利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来深入探讨语言,以及如何利用研究方法来构建论文框架,从而完成论文写作。

社会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许余龙 2000 语义学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国俗语义研究 上海外教 吴友富 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俞如珍 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外教 李自俭 1999 现代修辞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1 辞格与词汇 上海外教 李国南 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 张美芳 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黄国文 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 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语言问题探索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生成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徐烈炯 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 上海外教 赵世开 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上海外教 缪锦安 2000 应用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涌泉 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教 胡壮麟 2000 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上海外教 冯志伟 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教 戚雨村 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 上海外教 程雨民 1998 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教 伍铁平 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外教 赵世开 2000 语言共性论 上海外教 程 工 2000 语义学教程 上海外教 李福印 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辰诞 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外教 丁言仁 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 上海外教 徐 强 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赵艳芳 2001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教 何兆熊 2000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外教 金立鑫 2000 英语词汇学研究 上海外教 汪榕培 2000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外教 彭宣维 2000 隐喻学研究 上海外教 束定芳 200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第二语言研究方法 上海外教 Selinger 2000 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教 Cook 2000 客观语言测试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口语语法 上海外教 Brazil 2000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实用文体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外教 Cook 2000 英语教学史 上海外教 Howatt 2000 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料库、检索与搭配 上海外教 Sindair 2000 语言测试实践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测试要略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习认知法 上海外教 Skehan 2000 语言与理解 上海外教 Brown 2000 文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Carter 2000 交际法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Johnson 2000 模糊语言 上海外教 Channell 2000 习语与习语特征 上海外教 Fernando 2000 语篇中的词汇模式 上海外教 Hoey 2000 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DeCarrio 2000 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 上海外教 Phillipson 2000 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英语会话 上海外教 Tzri 2000 语用学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Scovel 2000 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隐喻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外教 Low 2001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 上海外教 Connor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 上海外教 Hinkel 2001 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Lynch 200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Hornberger 2001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Nunan 2001 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 上海外教 Odlin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 上海外教 Chamot 2001 体裁分析:学术与科研英语 上海外教 Swales 2001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上海外教 Huckin 2001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外教 Lefevere 2001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Hatim 2001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上海外教 Nord 2001 语用学与翻译 上海外教 Hickey 2001 翻译问题探讨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 上海外教 Wilss 2001 翻译教程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上海外教 Steiner 2001 语篇与译者 上海外教 Mason 2001 翻译研究:综合法 上海外教 Hornby 2001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 上海外教 Toury 2001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上海外教 Nida 2001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外教 王克非 2000 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教 汪榕培 1997 翻译论丛 上海外教 耿龙明 1998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穆 雷 2000 实用翻译美学 上海外教 傅仲选 2000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上海外教 奈达 2000 译介学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顾嘉祖 2000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上海外教 陈福康 2000 语法隐喻理论研究 外研社 范文芳 2001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外研社 文秋芳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外研社 程琪龙 2001 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 外研社 语用与认识--关联理论研究 外研社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外研社 蒋祖康 2000 理论文体学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外研社 高一虹 1999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 外研社 刘润清 1991 语言的符号性 外研社 丁尔苏 2000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研社 毕继万 200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研社 胡文仲 2000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外研社 平 洪 2000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外研社 胡文仲 1999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 外研社 刘光准 1999 语言与文化论文集 外研社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研社 中国辞书学文集 外研社 2000 汉英篇章对比研究 外研社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外研社 文化与交际 外研社 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 外研社 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外研社 语言与文化 外研社 邓炎昌 2001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外研社 田惠刚 1998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与展望 外研社 许嘉璐 1998 语言要略 外研社 方 立 1999 语言学方法论 外研社 桂诗春 1998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研社 刘润清 1999 文化与语言 外研社 王福祥 2000 许国璋论语言 外研社 功能主义纵横谈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 外研社 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2000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外研社 Sapir 2001 普通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Saussure 2001 语言论 外研社 Bloomfiefd 2001 语言学综览 外研社 Aronoff 2001 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外研社 Beaugrande 2001 吉姆林英语语音教程 外研社 Cruttenden 2001 音系学通解 外研社 Gussenhouen 2001 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 外研社 Chen 2001 优选论 外研社 kaqer 2001 汉语形态学:语言认知研究法 外研社 Packard 2001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和参数到最简方案 外研社 Ouhalla 2001 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外研社 Ballin 2001 乔姆斯基:思想与理想 外研社 Smith 2001 语言知识及其本质、来源和使用 外研社 Chomsky 2001 当代语义理论指南 外研社 Lappin 2001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外研社 Sperber 2001 语用学引论 外研社 May 2001 语用学 外研社 Leuinsou 2001 言辞用法研究 外研社 Grice 2001 如何以言行事 外研社 Austin 2001 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 外研社 Searle 2001 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 外研社 Searle 2001 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 外研社 Aitchison 2001 语言学简史 外研社 Robins 2001 英语学习词典史 外研社 Cowie 2001 现代词典学入门 外研社 Bejoint 2001 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外研社 Leech 2001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Leech 2001 人类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Foley 2001 英语:全球通用语 外研社 Crystal 2001 社会语言学通览 外研社 Coulmas 2001 认知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Schmid 2001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外研社 Taylor 2001 英语的衔接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英语的功能分析:韩礼德模式 外研社 Bloor 2001 历史语言学导论 外研社 Lehmamm 2001 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 外研社 Baugh 2001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Bell 2001 儿童语言发展引论 外研社 Cohen 2001 语言学习与运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索 外研社 James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 外研社 Nunan 2001 第二语言课堂反思性教学 外研社 Richards 2001 ESL/EFL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 外研社 Reid 2001 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原则 外研社 Brown 2001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 外研社 Broen 2001 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研社 Hatch 2001 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 外研社 Brown 2001 外语学习与教学论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语言测试词典 外研社 Dauies 2001 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 外研社 Henning 2001 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 外研社 Bachman 2001 评估与测试:研究综述 外研社 Wood 2001 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外研社 Wray 2001 用语料库研究语言 外研社 Thomas 2001 语法化学说 外研社 Hopper 2001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 外研社 Crystal 2001 应用语言学百科辞典:语言教学手册 外研社 Johnson 2001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尚未弄清,但我们可以从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来找寻答案。一下是为您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全介绍人民大学对外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教授于50年代亲手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指导着本专业的建设。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研究等。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言研究和应用人才。本专业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85%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博士生导师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张卫国教授、李泉教授。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专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语言信息处理等。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和研究工作。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博士生导师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发表的主要论文:(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博士生导师劲 松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本科生:语音学硕士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专题博士生: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要著作《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发表论文:《北京话的口语语体》《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流行语新探》《漫谈“洋味”汉语》《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儿化的语素形位学》《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词的认知基础》《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嘉戎语上寨话》(与瞿霭堂合作)《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尖团音新议》《叠置式音变献疑》(与瞿霭堂合作)《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红云 博士生导师1、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吴红云教授(1963- ),女,出生于江西南昌,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1999-2000),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究学者(明尼苏达大学, 2008-09)。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爱丁堡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曾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成果奖”,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奖”。2、教授课程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导论、英语综合实践、英语泛读等。3、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英语写作。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2006-200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宏观理念和微观策略”2)2004-200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3)2005-2008: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2007-2008: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性研究”5、主要科研成果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著 200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3日“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二语写作元认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7]Harlen Seyfer, 吴古华199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穆诗雄200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文秋芳 2001.《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窑洞小学马雪红。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N].科学导报,2017-03-31C03.

[2]山东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学校李晓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学习兴趣[N].发展导报,2017-03-31029.

[3]忻州市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段锦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N].山西科技报,2017-04-21006.

[4]展宗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42.

[5]王雪蕾。巧用单词卡,为小学英语学习打造兴趣课堂[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4.

[6]柯尊燕。也谈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7]张盼静。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OL].学周刊,2016(05)。

[8]耿琦。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9:207.

[9]于春环。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1.

[10]闫琳。试论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5:9.

[11]张玉。小学一年级英语启蒙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64.

[12]曹智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35.

[13]于凤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135+133.

[14]孙学华。浅谈激发小学学困生英语语音学习兴趣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97-99.

[15]付燕芳。小学阶段保持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6]赵真。优化小学英语作业批改与布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17]靳永品。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1.

[18]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19]刘海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采用夸张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1.

[20]周江平。培养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21]李江。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1.

[22]袁耀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89]王纯清。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持续性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90]李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127.

[91]王娟宁。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7,03:254.

[92]李锦绣。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527.

[93]蒋满珊。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07,03:61-62.

[94]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95]张清云。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96]林琳。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培养英语学习兴趣[J].教书育人,2005,02:53.

[97]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试论几种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手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88-90.

[98]范丽萍。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4:3.

[99]蔡美莲。让英语学习兴趣常驻学困生心中--浅谈“三结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3.

[100]仲明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黑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体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3:115-116.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文秋芳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ppt

社会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对比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许余龙 2000 语义学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王 寅 2001 国俗语义研究 上海外教 吴友富 1999 当代西方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俞如珍 2000 英汉修辞比较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 上海外教 胡曙中 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李瑞华 2000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外教 李自俭 1999 现代修辞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1 辞格与词汇 上海外教 李国南 2001 中国英汉翻译教材研究(1949-1998) 上海外教 张美芳 2001 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黄国文 2001 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现代语言学丛书 上海外教 新编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桂诗春 2000 语言问题探索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生成语法理论 上海外教 徐烈炯 2000 美国语言学简史 上海外教 赵世开 1999 汉语的语义结构和补语形式 上海外教 缪锦安 2000 应用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涌泉 2000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教 胡壮麟 2000 神经语言学 上海外教 王德春 2000 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 上海外教 冯志伟 1996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教 戚雨村 2000 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 上海外教 王宗炎 2000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 上海外教 程雨民 1998 模糊语言学 上海外教 伍铁平 2000 汉英对比语法论集 上海外教 赵世开 2000 语言共性论 上海外教 程 工 2000 语义学教程 上海外教 李福印 2000 教学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刘辰诞 2000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外教 丁言仁 2001 交际法英语教学和考试评估 上海外教 徐 强 200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外教 朱永生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 上海外教 赵艳芳 2001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外教 何兆熊 2000 语法的多视角研究 上海外教 金立鑫 2000 英语词汇学研究 上海外教 汪榕培 2000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 上海外教 彭宣维 2000 隐喻学研究 上海外教 束定芳 200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第二语言研究方法 上海外教 Selinger 2000 话语与文学 上海外教 Cook 2000 客观语言测试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口语语法 上海外教 Brazil 2000 第二语言习得概论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实用文体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应用语言学的原理与实践 上海外教 Cook 2000 英语教学史 上海外教 Howatt 2000 语言教学交际法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料库、检索与搭配 上海外教 Sindair 2000 语言测试实践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测试要略 上海外教 Bachman 2000 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面面观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语言教学的问题与可选策略 上海外教 Stern 2000 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习认知法 上海外教 Skehan 2000 语言与理解 上海外教 Brown 2000 文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Carter 2000 交际法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Johnson 2000 模糊语言 上海外教 Channell 2000 习语与习语特征 上海外教 Fernando 2000 语篇中的词汇模式 上海外教 Hoey 2000 词汇短语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DeCarrio 2000 语言领域的帝国主义 上海外教 Phillipson 2000 第二语言学习的条件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英语会话 上海外教 Tzri 2000 语用学 上海外教 Yule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Kramsch 2000 语言学 上海外教 Widdowson 2000 第二语言习得 上海外教 Ellis 2000 心理语言学 上海外教 Scovel 2000 社会语言学 上海外教 Spolsky 2000 隐喻的研究与应用 上海外教 Low 2001 对比修辞:第二语言写作的跨文化层面 上海外教 Connor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 上海外教 Hinkel 2001 语言课程评估:理论与实践 上海外教 Lynch 2001 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上海外教 Hornberger 2001 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Nunan 2001 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 上海外教 Odlin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 上海外教 Chamot 2001 体裁分析:学术与科研英语 上海外教 Swales 2001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 上海外教 Huckin 2001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 上海外教 Lefevere 2001 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 上海外教 Hatim 2001 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 上海外教 Nord 2001 语用学与翻译 上海外教 Hickey 2001 翻译问题探讨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翻译学——问题与方法 上海外教 Wilss 2001 翻译教程 上海外教 Newmark 2001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上海外教 Steiner 2001 语篇与译者 上海外教 Mason 2001 翻译研究:综合法 上海外教 Hornby 2001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 上海外教 Toury 2001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 上海外教 Nida 2001 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外教 王克非 2000 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教 汪榕培 1997 翻译论丛 上海外教 耿龙明 1998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外教 穆 雷 2000 实用翻译美学 上海外教 傅仲选 2000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上海外教 奈达 2000 译介学 上海外教 谢天振 2000 语言与文化 上海外教 顾嘉祖 2000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版) 上海外教 陈福康 2000 语法隐喻理论研究 外研社 范文芳 2001 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外研社 文秋芳 2001 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外研社 程琪龙 2001 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 外研社 语用与认识--关联理论研究 外研社 20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外研社 蒋祖康 2000 理论文体学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 外研社 高一虹 1999 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修订版) 外研社 刘润清 1991 语言的符号性 外研社 丁尔苏 2000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外研社 毕继万 200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研社 胡文仲 2000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 外研社 平 洪 2000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 外研社 胡文仲 1999 俄汉语言文化习俗探讨 外研社 刘光准 1999 语言与文化论文集 外研社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研社 中国辞书学文集 外研社 2000 汉英篇章对比研究 外研社 论新开端:文学与翻译研究集 外研社 文化与交际 外研社 许国璋先生纪念文集 外研社 陶渊明诗歌英译比较研究 外研社 语言与文化 外研社 邓炎昌 2001 中西人际称谓系统 外研社 田惠刚 1998 中国语言学的现状与展望 外研社 许嘉璐 1998 语言要略 外研社 方 立 1999 语言学方法论 外研社 桂诗春 1998 西方语言学流派 外研社 刘润清 1999 文化与语言 外研社 王福祥 2000 许国璋论语言 外研社 功能主义纵横谈 外研社 胡壮麟 2000 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 外研社 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2000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外研社 Sapir 2001 普通语言学教程 外研社 Saussure 2001 语言论 外研社 Bloomfiefd 2001 语言学综览 外研社 Aronoff 2001 语言学理论:对基要原著的语篇研究 外研社 Beaugrande 2001 吉姆林英语语音教程 外研社 Cruttenden 2001 音系学通解 外研社 Gussenhouen 2001 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模式 外研社 Chen 2001 优选论 外研社 kaqer 2001 汉语形态学:语言认知研究法 外研社 Packard 2001 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和参数到最简方案 外研社 Ouhalla 2001 当代句法理论通览 外研社 Ballin 2001 乔姆斯基:思想与理想 外研社 Smith 2001 语言知识及其本质、来源和使用 外研社 Chomsky 2001 当代语义理论指南 外研社 Lappin 2001 关联性:交际与认知 外研社 Sperber 2001 语用学引论 外研社 May 2001 语用学 外研社 Leuinsou 2001 言辞用法研究 外研社 Grice 2001 如何以言行事 外研社 Austin 2001 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 外研社 Searle 2001 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 外研社 Searle 2001 言语的萌发:语言起源与进化 外研社 Aitchison 2001 语言学简史 外研社 Robins 2001 英语学习词典史 外研社 Cowie 2001 现代词典学入门 外研社 Bejoint 2001 英诗学习指南:语言学的分析方法 外研社 Leech 2001 小说文体论:英语小说的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Leech 2001 人类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Foley 2001 英语:全球通用语 外研社 Crystal 2001 社会语言学通览 外研社 Coulmas 2001 认知语言学入门 外研社 Schmid 2001 语言的范畴化:语言学理论中的类典型 外研社 Taylor 2001 英语的衔接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 外研社 Halliday 2001 英语的功能分析:韩礼德模式 外研社 Bloor 2001 历史语言学导论 外研社 Lehmamm 2001 英语史:从古代英语到标准英语 外研社 Baugh 2001 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 外研社 Bell 2001 儿童语言发展引论 外研社 Cohen 2001 语言学习与运用中的错误:错误分析探索 外研社 James 2001 第二语言教与学 外研社 Nunan 2001 第二语言课堂反思性教学 外研社 Richards 2001 ESL/EFL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 外研社 Reid 2001 语言学习与教学的原则 外研社 Brown 2001 根据原理教学:交互式语言教学 外研社 Broen 2001 词汇、语义学和语言教育 外研社 Hatch 2001 语言教学大纲要素:课程设计系统法 外研社 Brown 2001 外语学习与教学论 外研社 Johnson 2001 语言测试词典 外研社 Dauies 2001 语言测试指南:发展、评估与研究 外研社 Henning 2001 第二语言习得与语言测试研究的接口 外研社 Bachman 2001 评估与测试:研究综述 外研社 Wood 2001 语言学课题:语言研究实用指南 外研社 Wray 2001 用语料库研究语言 外研社 Thomas 2001 语法化学说 外研社 Hopper 2001 剑桥语言百科全书 外研社 Crystal 2001 应用语言学百科辞典:语言教学手册 外研社 Johnson 2001

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高敏.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Flege(1987).A critical period for learning to pronounce foreign language .Applied .

[3] [意大利]蒙台梭利.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吴牧之.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双语教育网,2004.

[5] [美国]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强海燕,赵琳,西格尔.幼儿英语浸入式教育活动[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9] 哈默,田贵森.怎样教英语[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2002.

[10] 边静.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学习中的运用[M].宿州学院学报,.

[11] 孟云.幼儿园双语教育研究—基于昆明市幼儿园英语教育调查[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

[12] 狄飞.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 [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1.

[13] 颜晓芳.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4] 仲伟秀.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8.

[15] Jack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 Longman press,1985.

[16] John Lybolt,Catherine pre—school Language[M].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2003.

[17]Harlen Seyfer, 吴古华199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8]穆诗雄200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文秋芳 2001.《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青海省民和县李二堡镇窑洞小学马雪红。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N].科学导报,2017-03-31C03.

[2]山东高密市咸家工业区学校李晓华。如何提高小学英语的学习兴趣[N].发展导报,2017-03-31029.

[3]忻州市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段锦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N].山西科技报,2017-04-21006.

[4]展宗艳。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142.

[5]王雪蕾。巧用单词卡,为小学英语学习打造兴趣课堂[A].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智慧型教师培养体系建构模式学术会议二等奖论文集[C].吉林市东方智慧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16:4.

[6]柯尊燕。也谈农村小学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7]张盼静。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OL].学周刊,2016(05)。

[8]耿琦。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6,09:207.

[9]于春环。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11.

[10]闫琳。试论浅谈农村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15:9.

[11]张玉。小学一年级英语启蒙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J].西部素质教育,2016,13:164.

[12]曹智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235.

[13]于凤英。小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8:135+133.

[14]孙学华。浅谈激发小学学困生英语语音学习兴趣的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97-99.

[15]付燕芳。小学阶段保持农民工子女英语学习兴趣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16]赵真。优化小学英语作业批改与布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17]靳永品。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1.

[18]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19]刘海英。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采用夸张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三卷)[C].:,2007:1.

[20]周江平。培养小学英语课堂学习兴趣[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2.

[21]李江。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1.

[22]袁耀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1.

[1]霍叶敏.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有效布置之我见[J].学周刊,2016,11:197-198.

[2]陈庆华,魏茂玲.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1:123-124+127.

[3]毛新.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管窥[J].华夏教师,2016,02:65.

[4]汪慧.小学英语课堂提问艺术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3:106-107.

[5]高建霞.小学英语课堂创新教学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3.

[6]赵玉鑫.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反思[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108.

[7]季娟.小学英语课堂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重构[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3:55-56.

[8]刘娜.情感因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6,01:49-51.

[9]吕硕.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6,30:182-183.

[10]沈青.小学英语形象联想教学法的实施[J].基础教育研究,2016,10:67.

[11]金文雅.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29:103.

[12]程方.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的模式构建[J].校园英语,2016,10:135.

[13]张春燕.新课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6,10:202.

[14]李安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16,12:90.

[15]王朝梅.小学英语歌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校园英语,2016,12:107-108.

[16]张敏.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盲区”的突破[J].疯狂英语(教学版),2016,03:105-106.

[17]黄琳.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8:129.

[18]韩立霞.小学英语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04:33.

[19]王赫微.小学英语课堂分级阅读教学应用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4:95.

[20]张琪.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43.

[21]李爱平.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变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79-80.

[22]陈金业.构建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初探[J].学周刊,2016,21:229-230.

[23]盛敏.小学英语各板块预习模式的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8:73-74.

[24]梁君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71.

[89]王纯清。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持续性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90]李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学习兴趣[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07:127.

[91]王娟宁。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西部(下半月),2007,03:254.

[92]李锦绣。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4:527.

[93]蒋满珊。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07,03:61-62.

[94]王雪莹。浅谈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第二卷[C].:,2007:1.

[95]张清云。小学英语课堂导入艺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6.

[96]林琳。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培养英语学习兴趣[J].教书育人,2005,02:53.

[97]王雁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试论几种活跃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手段[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6:88-90.

[98]范丽萍。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A].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4:3.

[99]蔡美莲。让英语学习兴趣常驻学困生心中--浅谈“三结合”对小学英语学困生的影响及对策[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3.

[100]仲明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黑龙江省小学英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体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03:115-116.

[1]费巧莲.激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5:72.

[2]李征娅.舞台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06:78-80.

[3]李莉.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6,09:272-274.

[4]李彦子.浅谈小学英语课堂变革[J].亚太教育,2016,01:40.

[5]何轶君.PBL模式对小学英语自我效能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1:110-111.

[6]王东芳.如何让“动”成为小学英语课堂的主旋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2:68.

[7]韩笑.绿色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02:244.

[8]宋丽敏.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未来课堂探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20-121.

[9]杨进.小学英语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01:20-23.

[10]刘妲治.小学英语开展对话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267-268.

[11]路亚涵.浅谈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创造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6,01:228-229.

[12]完玛草.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79.

[13]王秀国.小学英语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66.

[14]王思佳.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1:101+112.

[15]刘思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3:56-57.

[16]王凤英.浅谈小学英语两级分化的成因以及改进方法[J].才智,2016,04:193.

[17]沈丽萍.浅谈小学低年级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1:63.

[18]岳凌云.小学英语口语有效教学的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6,03:85.

[19]周海玲.浅谈小学英语教材插图资源的有效开发[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98.

[20]卢林,张传福.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学周刊,2016,10:146-147.

人民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生导师目前还尚未弄清,但我们可以从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来找寻答案。一下是为您提供的: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点全介绍人民大学对外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本专业由老一辈著名教育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教授于50年代亲手创建,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著名语言学家胡明扬先生曾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指导着本专业的建设。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学理论研究、句法语义研究、音系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研究等。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独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语言研究和应用人才。本专业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85%具有博士学位。目前博士生导师有贺阳教授、劲松教授、张卫国教授、李泉教授。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言研究方法、语法学、语义学、音系学、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专题、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语言信息处理等。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级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教育和科研机构从事语言文字的应用、教学和研究工作。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贺阳 博士生导师贺阳,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攻读普通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胡明扬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北京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研究的领域包括北京话、现代汉语语法和语言接触,先后参与和主持的研究项目有“北京话研究”、“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现代汉语句法问题考察”、“间接语言接触的个案调查与理论研究”、“汉语国际推广研究”等。讲授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有: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语法学、汉语句法语义研究、语言研究方法等。发表的主要论文:(1)《北京牛街地区回民话中的借词》(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话调查》(3)《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合作)(4)《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5)《北京话的语气词“哈”字》(6)《程度副词+有+名”试析》(7)《汉语完句成分试探》(8)《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的考察》(9)《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10)《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11)《形名兼类的计量考察》(12)《动趋式“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其句法表现》(13)《从现代汉语介词中的欧化现象看间接语言接触》(14)《现代汉语数量词中的若干欧化语法现象》(15)《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劲松 博士生导师劲 松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获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教授课程本科生:语音学硕士生: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专题博士生: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1、当代北京话及普通话规范问题,侧重研究北京话和普通话的语音现象,如语调、轻声、儿化韵等。2、语言学理论研究,侧重于音系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主要著作《马学良学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名家学述》(与瞿霭堂合作),《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现代汉语轻声动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社会语言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发表论文:《北京话的口语语体》《北京话的语气和语调》《北京话语调的实验探索》(与贺阳合作)《北京话的字调和语调-兼论汉藏语言的声调》(与瞿霭堂合作)《论汉藏语言的类型和共性》(与瞿霭堂合作),《论普通话的性质和存在形式》《双语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问题》《流行语新探》《漫谈“洋味”汉语》《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与瞿霭堂合作)《双语学习中目的语对基础语的影响》《儿化的语素形位学》《被字句的偏误与规范》《中介语“僵化”的语言学意义》《词的认知基础》《儿化词变化和变异的社会调查研究》《常州话前高元音的舌尖化》《嘉戎语上寨话》(与瞿霭堂合作)《嘉戎语藏语借词的时空特征》《尖团音新议》《叠置式音变献疑》(与瞿霭堂合作)《儿词缀的意义和功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吴红云 博士生导师1、基本资料、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社会职务、奖励、荣誉称号吴红云教授(1963- ),女,出生于江西南昌,语言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1999-2000),美国富布莱特项目研究学者(明尼苏达大学, 2008-09)。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文学院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爱丁堡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曾先后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现代外语》最佳论文奖”、“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论文成果奖”,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获奖选手指导教师奖”。2、教授课程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学导论、英语综合实践、英语泛读等。3、主要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英语写作。4、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1)2006-2007: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英语学习宏观理念和微观策略”2)2004-2007: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3)2005-2008: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4)2007-2008: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北京市公共场所英语标识规范性研究”5、主要科研成果1) 《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著 2006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注重英语学习的内在规律”《光明日报》2008年2月13日“时间限制对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教学活动条件下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二语写作元认

秋景与秋词的研究论文

秋词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忆王孙》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注释]1.忆王孙:词牌名,单调31字。2.王孙:泛指公子哥儿,这里指自己的恋人。3.杜宇:即杜鹃。相传古蜀杜宇号望帝,让位后隐化为杜鹃。啼声哀切。[评析]这是一首写女子伤离别的词。作者李重元共作有四首《忆王孙》,分别题作“春词”、“夏词”、“秋词”、“冬词”。此是第一篇,当为李重元所作。本词抒写春日盼归的意绪,并不刻画具体事件和感情波澜,只用主人公望中所见的一连串意象:萋萋芳草、楼外柳色、杜鹃哀鸣、雨打梨花,表达一种浓郁的感伤意味。尾句出现一种封闭的态势,令人感到窒息而苦闷。柳外楼高空断魂,杜于声声不忍闻。“楼高”独居,楼外是成荫的绿柳,是特别惹人思念远方亲友的“情物”。“空”即是孤寂的伤感,更是失望的哀叹,可见她又望了又望,从初春及暮春。该也有“悔教夫婿觅封侯”般的怨恨吧。“杜字”句既加兴了气氛的悲凉,更表现了盼归未归、欲归难归的“杜鹃啼血”的悲哀。这首词纯取春日景物,采取比衬的手法,刻划出思妇的闺怨之情,收到极佳的艺术效果。读这样的词,应当回味大于思索,联想重于分析,如此才能得到比字面意义更多的东西。首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因见芳草而忆及王孙。以下写因忆而登楼眺望,望之不见,故凄凄魂断,表达一种浓郁的感伤意味。本词可说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小令。黄蓼园注:“末句比兴深元,言有尽而意无穷”(《蓼园词选》)。"[作者介绍]李重元,生平事迹不详,《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

秋 词 刘禹锡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鉴赏 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虽然因为参加政治革新活动同样遭受打击,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大的多。刘禹锡贬到朗州,今天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二首》) 悲秋,从来就是诗人的职业病,他却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天高气爽的秋天使人心胸开阔,更有诗意。同时,他的自我表现欲也比较强,爱显示自己。晚年与白居易登上一座高塔时,还得意洋洋地唱着:“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同乐天登栖灵寺塔》)站在塔顶上大声说笑,他居然以此为乐。 刘禹锡也研究哲学,也笃信禅宗,但效果与柳宗元不一样,在怎样用于立身处世这一点上,他也得到了踏踏实实的好处,他能通过哲学的深思,把生活中的愁恨化解为一种具有历史深度的感悟。这样,他就能从有限的时空跳出来,在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心理平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秋词(其一)译文及注释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字词解释: 1、悲寂寥:悲叹萧条。 2、春朝:春天。 3、排:推开。 4、碧霄:青天。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秋词(其一)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秋词(其一)教学帮助 (一)学习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背景,理解诗的大意。2。通读这首诗,让学生脑海中浮出画面。3.背诵这首诗。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下面的词语。 1. 寂寥:寂静;空旷。 2. 春潮:初春。这里可译作春天.3. 排云上:冲云直上。排:推开;冲出。4. 便:就;于是。 5. 碧霄:蓝天。 (三)内容分析: 1. 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2. 理解诗的大意。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四句28个字。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一开头就直言千古悲秋的老调,毫不隐讳。 “我言秋日胜春朝”,同千古悲调相反,诗人却赞美秋天胜过春天,并以第一人称表明态度,显示诗人同腐朽势力绝不妥协的韧劲儿。 “晴空一鹤排云上”,“晴空”二字即描绘出秋高气爽的秋天的特色,是春天多风沙、有春寒所不能比的。在诗人被贬的背景下,一只孤鹤直冲云霄,博击长空,作者的用意不言自明。这一意向是全诗的精华。难道我们就没有感到诗人那种被贬、压抑的情感自然随着仙鹤飞向云天,展翅飞翔!诗人那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坚定信念已是“便引诗情到碧霄”了。 这是一只奋争的孤鹤,它不苟生于沼泽湖泊之间,偏要博击长空,一展雄姿。显然,独立寒秋,傲然腾空的孤鹤,是诗人理想的化身,也只有这样的鹤,才敢说“秋日胜春朝”。 3. 理解诗的立意。 “悲秋”是古代诗歌的传统主题,并且有许多名篇佳作。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开创新意,写出了一个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秋天来。这与诗人写作这首诗的背景和性格是分不开的。诗人把悲凉的秋天看得比春天还美,诗的立意不仅新颖,而且深刻,表现了诗人独有的精神和独到的见地。

是不是这个啊 天净沙·秋 名称: 〔越调〕天净沙·秋 作者: 白朴 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6后),字太素,号兰谷,原籍隩(yù)州(今山西曲沃县)人,后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诗词俱佳,尤工于曲,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称元曲四大家。著有杂剧十六种,今存三种:《梧桐雨》、《东墙记》、《墙头马上》。诗文有《天籁集》。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元曲 栏目关键词: 元曲三百首 体裁: 散曲 年代: 元 内容介绍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①,轻烟老树寒鸦②,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注释〕 ①残霞:晚霞。 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赏析〕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论文研究与写作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研究性论文是指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研究性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研究性论文写作基本方法如下:

1、论文的基本要求

⑴论文应有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关键是真实性。提出新观点、发现新规律、找出新方法。

⑵论文应有明确的目的,以研究的客观实验或观察的材料或数据为依据,以这些实际材料进行准确的科学总结,得出正确结果。结果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上升为理论,即论文的结论,达到研究的预期目的,论文才能结束。

⑶论文应有文学性:论文应通顺易懂;内容简明、准确;阐述问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用词要规范标准;图表应清楚正确。总之论文的撰写是一个把研究的结果与目的溶在一起的思维过程,作者应具有一定的文学水平、表达能力、写作技巧,才能写出一篇较好的论文。

2、论文的格式

(一)前置部分

(1)、题目 (2)、作者 (3)、关键词 (4)、摘要 (5)、前言

(二)正文部分

(6)、材料与方法 (7)、结果 (8)、讨论 (9)、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摘

(三)外文部分

(12)、题目 (13)、作者 (14)、Key words(关键词) (15)、Abstract(摘要)

上述为常见的格式,但各种杂志目的要求不同,而格式的前后次序、作者简介、文字多少、文献限量等也各有不同。投稿前应先看看该杂志征稿启事,并参考该杂志发表的论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此外,还可根据论文的内容,灵活地拟定。只要把观点说清楚,材料组织恰当,有利于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即可,如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在写观察的总结性结果时,可按下述格式撰写论文。

(1)、题目 (2)、作者 (3)、前言 (4)、材料(对象)与方法(包括诊断依据、治疗方法) (5)、结果 (6)、讨论 (7)、参考文献

外文等看看所投的杂志要求与否来决定。

研究性论文写作 基本原则

★架构要清晰,表述要清楚,逻辑要合理,证据要客观,态度要严谨,尊重他人的贡献.

★设置研究标准,学术八股文,很明确的表达问题,研究方法要设置良好并很好的实施,数据假设要合理、有用, 促进知识.

★建议要精确、易懂、有说服力、语气恰当.

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二、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们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中,甚至于我们自己从事课题研究时,不禁让我们思考一系列有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我们探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完成论文本身的写作,还是完成一个研究过程?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果论文写作应该反映一个研究过程,那么研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以我个人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中总结的一些有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共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Research Cycle)。用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

Facts—Theory—Speculation

事实——理论——猜想

上述从“事实”到“理论”,再进行“猜想”就构成了一般研究的思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既要侧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也同时在研究中要有质疑和猜想的勇气。而这一思路并不是一个终极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猜想和质疑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理论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Thought Process)。通常被认为符合科学规律,而且是合理有效的逻辑思维方法为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应该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另外,从知识管理角度看研究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将实践中的带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的系统规律性的显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共享才能对具体的实践产生普遍的影响。研究者除了承担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研究的结论之外,还要将这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大家去分享。不能进行传播和与人分享的任何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撰写论文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和总结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对实践产生影响。我们强调,论文的写作不是想法(idea)的说明,也不仅是过程的表述。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验证某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研究的路径(Approaches)是我们对某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或者角度。研究通常有两个路径(Approaches):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一般使用标准的度量方法,或者通过观察对现象进行描述,主要用来总结是什么情况(what is the case)。通常研究者用这种研究路径去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理论。规范研究(Normative Study):是解决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建立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Model)来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者也会用这种路径去建立理论规范。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的路径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而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支持和依据;后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路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着分析(Analytical)过程,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Explaining why the case is as it is),而分析过程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支持。

然而,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问题更多的是从分析技术上来区别的[3]。因为,任何的研究过程都要涉及数据的收集,而数据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定量的。我们不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立起来。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也需要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对于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在探索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4]。

因此,定性分析方法是对用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其他非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则是对用数量所描述的内容,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一项研究中,往往要同时涉及到这两种分析方法[5]。定性分析是用来定义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点(the what),而定量分析是用来衡量程度或多少(the 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从定义、类推、模型或者比喻等角度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定量分析则假定概念的成立,并对其进行数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统计方法,用以揭示所研究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基本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方差分析、离散情况等。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交叉分析、相关度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定量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强调,是因为定量分析的过程和定量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优势是对理论进行验证(Theory Testing),而不是创建理论(Theory Generation)。当然,相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由于人的因素存在,其各种变量的可控性被遭到质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准试验法(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步骤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

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于“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

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

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

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料或材料的技术要求、数量、来源以及制备方法等诸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要列出所用试剂的有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要避免使用商业名称,通常应使用通用化学名称。实验方法应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但不要机械地按通常以年、月的次序进行描述,而应该将各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描述。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论文这一部分提供的信息,可以生复文中的试验及其结果,并即达到“再现性”或“可重复性”、“确证性”的要求。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与素养的人,容易将这一部分写成实验报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