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五育融合研究论坛论文集

发布时间:

五育融合研究论坛论文集

一.选题依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蔡元培一九一二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的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新时期的五育指的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近期,《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坚持‘五育’并举”,在课程方面“增加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满足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以及“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二)本课题对已有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要做到这些,学校应依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整体规划、设计学校课程。在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在,“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有助于提升育人质量。我国教育一直在提倡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每一种教育教学,都会对学生各方面产生影响,各个教育之间往往也是相互渗透、相互连接的。经过多年的实践,“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的教育形式是让学生以学业成绩为目的,忽略过程中的方式与多种感观教育。在这种传统模式下,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方法,既能保证国家课程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又不耽误“五育”的渗透。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五育”融合结合校本化课程与社团活动实施。其优势在于:     1.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力。“五育”融合校本化实施的关键是注重国家课程资源、学校校本资源、学生生活经验的调用和自身活动体验的主动参与,正是由于融合后的目标明晰有序,才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余地,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实现满足学生持续发展、个性发展的需要。     2.有利于深化教师教学观的认同和完善,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特色学校,全面、均衡、优质、高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设师生教学共生的境界。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东阳完小全体教师及学生(二)总体框架     一直以来,国家课程是学校实行五育的主要载体,国家课程由国家统一开发,“五育”理念贯穿其中。学校和教师位于课程体系的最远端,只是国家课程的传授者和使用者。这些原因致使教师不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被动的执行课程计划,敷衍的贯穿“五育”理念。为了将“五育”融合校本化,我校教师和学生将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借助“生本+阳光课堂”改革的东风,专门制定东阳完小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指导方案,并结合我校“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将课堂活动和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开发,构建了六阳光课程体系:阳光文课程(语文主题学习,数学生本课堂)、阳光心课程(国学社团等)、阳光美课程(剪纸社团,艺术社团等)、阳光智课程(魔方社团,叠被社团等)、阳光动课程(试验田基地)、阳光体课程(乒乓球社团,足篮球社团等),做到有课程目标、有课程计划、有课程内容、有课程实施、有课程评价,确保学校“五育”活动课程化,以课程建设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型实践者,学生成为课程和活动的主人,成为校本化实施的最大受益者。有效地弥补“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变革的不足,为国家课程的扎实实施、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     我校践行生本教育思想,结合“五育”理念,以“阳光 绽放”为核心思想,以“办阳光教育 育花样少年”为办学宗旨,以创造具有东阳完小特色的“五育”融合阳光教育品牌为重点,依托课程改革和社团活动,探索成熟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主要目标   “五育”融合,在阳光教育品牌统领下,以深化阳光课堂改革,推进阳光课程校本化建设,强化教学精致管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打造特色学校为五大支点,全面、均衡、优质、高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探索成熟课程体系,指导师生把整合的资源双向交流、师生互动,满足学生持续发展、个性发展需要,树立新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思路方法     (一)基本思路     1.学校顶层设计了校本化实施系列方案。如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及人物打造校园文化,经典诵读、征文比赛、亲子诵读比赛、飞花令、国学才艺展示等活动扎实的开展起来,学国学,学礼仪,争做国学小名士,注重孩子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让每个孩子有信仰,讲诚信,有爱心,懂感恩,德才兼备,真真正正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阳光劳动课程,利用校内闲置的空地,开辟出了小葵花等实验田,让学生践行绿色种植实践活动,种植各种蔬菜,亲身参加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从劳动中获取直接的认识,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以实验田为载体,课程视角,素养立意,解“五难”,融“五育”,展未来,培养了学生克难攻艰的勇气和锐意创新的实践精神。基于校情,以生为本,因校制宜,善用资源,以一育融五育,助力儿童有滋有味地成长,为每一个五彩的生命奠基。     2.聚焦课堂改革,“五育”融合,发展核心素养,助推教学管理精致化。在准备阶段,学校制定了“生本+阳光”课堂教学改革等指导性系列方案,从过程、学科、学校、教研四个层面全方位系统化推进学校管理水平,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精致管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内涵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教师初步具备了“五育融合”的教学新基本功,既善于在自己的学科领域,也善于融合利用各育的育人资源,实现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教学方式。     3.“五育”融合不仅仅是学科资源与社团活动的融合,而是要德育并举,对学生进行文化、卫生、家庭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学校通过构建个人-小组-班级-年级-学校-家庭六维一体自主管理模式,制定了学生自主管理制度,成立了班级、学校自主管理组织,对班级、小组、学生采取积分制管理,定期评比最美班级、评选阳光之星-文之星、心之星、美之星、智之星、动之星、体之星。五育融合要轻评价,少利害,重鼓励,侧对话,悦成长,要注重化知识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化实践为奇妙。     (二)研究方法     通过对东阳完小学校、学生的现状分析和对研究思路的梳理,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将采用调查法、观察法、比较法、质量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成果展示法等诸多方法来研究。     (三)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10 月—2021 年11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正式开题。在这一阶段,收集相关资料,主要做好课题的论证和研究方案的撰写工作,撰写课题初期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1年12月—2022 年11月)。正常开展各方面活动,实施研究,阶段性总结分析,撰写课题中期成果报告。根据调查法、质量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得到的各种信息调整课程设计,举行各种活动。     第三阶段:改进、总结与结题阶段(2022年12月—2022年6月)。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开展“五育”融合的各项学科活动和社团活动,如价值引领,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课改论坛,与校际联研相结合。榜样示范,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等;继续使用融合后的校本化课程进行学科教学,同时音、体、美、信全面展开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的“五育效应”,形成成熟的校本化课程体系;最后整理材料、总结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 红顺视点]:五育融合理念如何落地8案例 一、跨学科融合 案例1、三类语言互相转换,互为载体、互启灵感,跨领域创新。 三类语言指的是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美术语言。一篇文学作品,可以尝试用音乐、美术语言表达;一幅名画可以让学生用文学语言去描述;一首名曲也可以让学生赏析。围绕同一主题活动,可以大胆探索让学生用自已喜欢方式如诗歌、舞蹈、图画表达自已心情、感悟等。案例2:跨学科上课、命题。 比如上语文老师把数学课本当说明文上,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数学课本。语文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理科学课的病句、缩句、扩句、找中心句、转换同意句、辩析词语等内容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工具性作用,当然换一种视角学习解读,学生兴趣大增,利于消化理解知识。又比如音美老师可以围绕同一主题共同上同一节课,互为因果,多元理解。还比如美术课让学生设计英语扑克牌,设计既是美术学习内容,同时又是英语学习学具。雨天体育室内课也可让学生玩英扑克,搞扑克大赛。出示数学题,让学生用英语作答。案例3:劳动基地内的跨学科学习。 比如选择了学校劳动基地正在盛开的油菜花为观察对象,科学老师现场介绍一棵油菜各部分名称,数学老师要求用多种方法计算、估算一畦油菜数量,美术教师帮学生画油菜花,劳技教师让学生尝试移裁油菜,并与科学老师一道帮助学生观察能否成活,语文老师让学生去描述油菜花并谈一谈活动感受。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层次、多学科整合的综合性学习。这样孩子就学会用多个学科视角去观察世界,用多种学科语言去表达世界。案例4:在农历天空中行走的五育融合课程研发与实践。 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每月围绕二个节气,语文关注作家笔中二十四节气,音美关注艺术中二十四节气,科学探索二十四节气成因,开展物候学观察,劳动及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与节令匹配一些田间劳动,数学开展统计与分析,也就是说围绕这个主题,各学科协作进行系统多学科探究,变学科逻辑教学为生活逻辑为主线学习,实现五育融合、共生。二、学科内模块融合 案例5:三类文体转换,让学生体验多角度表达,感悟三类文体异同。 三类文体指的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时也称诗歌、散文、小说)。围绕同一话题或主题让学生分别用三类文体去表达。也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议论文论点用记叙文形式呈现。当然将古诗改编成散文、现代诗也属此范筹。案例6:古诗词、国学经典、成语、现代名言警句互相转换。 比如围绕节俭让学生思考古诗词、国学经典、成语、名言警句各自如何表达。互为解释,互为助学。同学让学生打通四者关联,学会多元表达。三、活动融合 案例7:活动用品、分工众筹。 如可组织众筹野炊。野炊灶具、食品、菜类、调料可以小组为单位众筹;拾柴、支锅、添柴、摘莱、烹调等做饭项目也可以众筹。案例8: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先采取任务众筹再分享形式完成。 比如完成某小学生压发钱数量、用途调查报告,就可采用一些学生设计调查表,一些学生设计访谈提纲,一些学生去班级发放回收调查问卷,一些学生用软件去统计分析,一些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撰写倡议书,一些学生做交流分享课件,一些学生做主题发言。

第十届金融研究论坛论文集

有个叫周昌发的律师。周昌发,中共党员,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文学学士,云南大学经济法学硕士,重庆大学经济法在读博士,1996年服从国家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开始小学教育工作;之后,“蜿蜒”到初中、中专、高中、大学享受教育各类学生带来的乐趣。2001年起尝试学法并逐渐“上瘾”,开始走上“学法、用法、习法”的征程。自从事律师工作以来,秉承“以精深的法律知识竭诚为当事人服务”的理念,办理了大量民事、刑事案件,涉及各类合同纠纷、民事损害赔偿纠纷、离婚、侵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各类诉讼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受到当事人的肯认与好评,为当事人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受聘担任公司、政府、个人法律顾问,在经济、金融、商事等法律事务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周昌发律师长期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学术成果丰硕,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云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一些法学论点被《中国法律年鉴》收录。近年来的代表性学术论文:1、“金融调控权若干问题探讨”,《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2期。2、“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国家调控”,《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3期。3、“论经济法公平价值在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弱化及其矫正”,《广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4、“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干预的法律思考——以美国为例展开”,载于“第十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论文集”。5、“中国经济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6、“论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法律对策”,载于“稳定与创新:后危机下的金融司法论坛论文集”。7、“论环境法对利益冲突的平衡”,《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8、“经济法视角下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载于“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9、“直面中国法律人才培养”,《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3辑。科研项目:参研2009年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及其法治化研究”参研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预防与遏制金融危机法律对策研究:以虚拟经济安全法制建设为视角”业务领域:金融、房地产法律事务;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常年法律顾问;民事诉讼代理;刑事辩护

1. 《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载《法律与社会》,1996年第1期。2. 《国际冒牌货贸易的法律问题》,载《经济与法》,1996年第8期,第22-25页。3. 《论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地位》,载《宁波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第112~120页。据该文修改成文的论文《论世界贸易组织的几个法律问题》,于1996年11月获华东政法学院“第三届韬奋学术节”优秀论文一等奖。4. 《论大陆架划界争议中的公平原则》,载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法学研究生》杂志,总第16期,第32~35页。5. 《浅谈国际贸易中冒牌货之法律问题》,载黑龙江省法学所主办《法学与实践》杂志,1996年第6期(总第72期),第15~18页。6. 《美国商业银行法的新发展》,载上海市法学会主办《上海法学研究》杂志,1996年第6期(总第89期)“外国法制”专栏,第45~47页。7. 《国际保理及其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法律问题》,载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学报《法学研究生》杂志,第19期(1996年冬季号),第54~60页。8. 《证券纠纷案件的新特点》,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22日。9. 《国外投资银行业:发展特点及其借鉴》,载国家对外经贸合作部主办《国际经济合作》杂志,1997年第2期(总第134期)“国际金融”专栏,第48~51页。10. 《“其士”内幕交易案审结,香港证监会以败诉告终》,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25日。11. 《海外官司获胜,国内债务难偿——海虹控股有关公告的情况分析》,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7月31日第1版。12. 《基础已经奠定,架构已经形成——析我国会计师从事证券业务有关法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3日。13. 《透支纠纷是非曲直可断定》,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6日。14. 《品牌不能乱喊价,无形资产评估必须依法进行》,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10日。15. 《陈年老帐怎么算,解放前“老股票权益申领须依法行事》,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15日。16. 《国有股权管理的配套法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0日,第1版。17. 《规范国有股东行为,推动股份公司发展》,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1日,第1版。18. 《亦喜亦忧谈质押——关于上市公司法人股股权质押的法律思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1日。19. 《谈香港加快处理内幕交易案》,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3日。20. 《国有股权益不容侵害》,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8月29日。21. 《连环纠纷尚未了,质押担保接踵来——析让人眼花缭乱的法人股“运作”》,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日。22. 《法律意识增强,行为更须规范——中国上市公司中报述评》,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16日23. 《遵守自律规范,推动市场发展——谈〈全国保险业公约〉的启示》,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0日。24. 《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力武器——谈新刑法实施对证券市场规范化建设的意义》,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25. 《贯彻罪行法定原则——析新刑法中有关“证券犯罪”的条款》,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26. 《如何认定证券犯罪》,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9月28日,第1版。27. 《纠纷初审结,分歧未消除——宁波华通500万股法人股股权争议双方均称将上诉》,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日。28. 《抓住机遇,难中求进——析我国国企改革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焦点》,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5日第1版。29. 《联交所规范公司运作不手软,21家上市公司被停牌》,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7日。30. 《既是稳定调节器,又是发展推动力——析投资基金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促进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2日,第1版。31. 《牵线搭桥,功不可没——谈证券商载我国证券市场上的积极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19日第1版。32. 《建章立规重治理——析我国部分省市规范股份公司运作的做法》,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20日第1版。33. 《有突破才有发展——谈上市公司业务突破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0月26日第1版。34. 《用好证券市场的“壳”资源——上市公司“换壳”对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2日,第1版。35. 《股份合作制不是过渡形式》,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7日。36. 《股权转让缘何日趋活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8日,第1版。37. 《积极探索股票案件审判工作》,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2日。38. 《健全法规,规范行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运作与转让的法律思考》,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3日。39. 《股权运作,规范现行——中国第一次规范上市公司股权运作研讨会综述》,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1月16日。40. 《企业投融资效率亟待提高》,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2月3日。41. 《股市投资须防盗》,载《上海证券报》1997年12月25日。42. 《引入投资银行机制,推动证券公司发展》,载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主管,对外开放办及特区办主办《开放潮》杂志,1998年第3期(总第27期)第36~37页。43. 《关于完善我国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思考》,载《上海投资》杂志,1998年第九期(总第123期)“法苑”专栏,第59~62页。44. 《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主业大转换透视》,载上海市国资委主办《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5期“财经广场”专栏,第17~21页。45. 《日益活跃的股权转让原因透析》,载《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5期,第22~24页。46. 《发展直接融资此其时矣――关于提高我国企业投融资效率的思考》,载《上海国资》杂志,1998年第10期“财经广场”专栏,第23~27页。47. 《期货公司越权平仓改单,法院判承担赔偿兼堂费》,载《香港商报》1998年11月20日B6版。48. 《期货市场国际规范的新发展》,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49. 《GLOBEX及其法律意义》,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50. 《国际期货市场法律规制的历程、现状和原则》,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51. 《英国期货市场的立法与自律监管》,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52. 《日本期货立法的特点》,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53. 《美国期货立法探析》,载《法制日报》1998年10月10日,第8版“国外法坛”专版。54. 《证券法对外资股市场的影响》,载《香港商报》1999年1月7日,第D1版。55. 《欧元:How do you do? 》,载《上海国资》杂志,1999年第1期第43~46页。56. 《透视香港创业板市场――高科技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新途径》,载《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4期“关注金融”专栏,第19~21页。57. 《中国大陆设立创业板市场的障碍与对策》,载办《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5期第35~37页。58. 《产业投资基金规范发展引人关注》,载《上海证券报》1999年10月19日。59. 《香港二板市场“特别快车”》,载《上海国资》,1999年第10期,第页。60. 《创业板,香港的“那斯达克”? 》,载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环球企业家》杂志1999年第11期。61. 《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载《开放潮》杂志,1999年第6期(总第36期),“特别栏目”“加入世贸组织:影响分析及前景展望”,第25~26页。62. 《中国证券市场直面入世冲击波》,载《上海国资》杂志,2000年第1期,第42~45页。63. 《发挥监督功能 规范市场运行——论证券新闻与证券法制的辩证关系》,载《中国记者》杂志,2000年第3期。64. 《中国信托业的创新与发展》,载《上海证券报》2001年3月26日第1版。65. 《信托业迎来发展新契机》,载《上海证券报》2001年3月26日。66. 《网上证券交易推动证券服务迈向更高层次》,与孙克任博士合作,载《上海国资》,2001年第2期,第40-42页。67. 《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及其影响》,与孙克任博士合作,载《上海国资》,2001年第7期,第27-30页。68. 《询价制是否带来市场博弈新格局》,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2月2日。69. 《法律环境堪成有利,信托公司直面外资参股》,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7日。70. 《信托业务创新有制度优势》,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7日。71. 《证券法修改应注意与公司法协调》,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9日第8版。72. 《2005:信托机构厉兵秣马》,载《上海证券报》2005年3月11日。73.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法律问题研究》,独著,10000字,上海经济法论坛2006年首届年会论文,大会宣读,2006年7月15日。74. 《构造我国金融期货法律体系》,独著,8000字,载《国际金融报》2006年8月17日第六版“论坛”专刊整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投资与证券》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第104-108页。75. 《国外证券税制发展特点及其借鉴》,独著,10000字,上海市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财税法学理论研讨会核心论文,2006年11月18日大会宣读;刊载于《东方财税法研究》(2007),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载第88-100页。76. 《论金融期货交易所及其独占权制度》,独著,4000字,载《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第45-47页。77. 《关于财经院校法学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承办“财经院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主题评论,2007年5月24-25日,山西太原。78. 《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十大法律问题研究》,载陈大钢主编《创新型国家与经济法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第122-134页。79. 《中国法律翻译的回顾与建议》,独著,13000字,上海市浦东新区翻译协会2009年年会暨第二届浦东翻译论坛—“翻译推动浦东法治化进程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Forum for Legal Transl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主题发言论文,2008年9月20日。80. 《金融法若干术语的英汉翻译与应用研究》,独著,12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60-67页。81. 《商事调解及其在金融纠纷解决中的应用》,独著,8000字,为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调解中心2009年商事调解员大会撰写的论文,2009年6月18-19日。82. 《金融监管及其国际化的法律问题》,独著,17000字,中国国际法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2009年6月20-21日于华东政法大学及上海银河宾馆。83.《研讨金融法治建设,普及金融法律知识》,独著,7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84.《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化法制环境研究》,独著,12000字,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城市金融法治论坛”学术论文,载中国法学会、同济大学《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中国城市金融法治论坛论文集》(上)第1-12页。85.《WTO体制下大中华经济区的法律问题》,独著,12000字,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86. 《关于我国财经类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考与建议——以上海金融学院产学研开放式合作与管理为视角的研究》,独著,18000字,被2010年全国高等财经教育分会举办了首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论坛”采用,编入其年刊《高等财经教育研究》,于2011年4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87.《关于浦东新区科普国际交流平台建设的思考与建议》,吴大器、丁海涛、张学森 合著,12000,载《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周昌发,中共党员,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文学学士,云南大学经济法学硕士,重庆大学经济法在读博士,1996年服从国家分配到偏远的农村开始小学教育工作;之后,“蜿蜒”到初中、中专、高中、大学享受教育各类学生带来的乐趣。2001年起尝试学法并逐渐“上瘾”,开始走上“学法、用法、习法”的征程。自从事律师工作以来,秉承“以精深的法律知识竭诚为当事人服务”的理念,办理了大量民事、刑事案件,涉及各类合同纠纷、民事损害赔偿纠纷、离婚、侵权纠纷、劳动争议纠纷等各类诉讼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受到当事人的肯认与好评,为当事人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受聘担任公司、政府、个人法律顾问,在经济、金融、商事等法律事务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周昌发律师长期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学术成果丰硕,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问题探索》、《云南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一些法学论点被《中国法律年鉴》收录。 近年来的代表性学术论文: 1、“金融调控权若干问题探讨”,《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2期。 2、“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国家调控”,《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3期。 3、“论经济法公平价值在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弱化及其矫正”,《广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4、“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干预的法律思考——以美国为例展开”,载于“第十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5、“中国经济法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6、“论金融风险控制与防范的法律对策”,载于“稳定与创新:后危机下的金融司法论坛论文集”。 7、“论环境法对利益冲突的平衡”,《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8、“经济法视角下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载于“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9、“直面中国法律人才培养”,《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3辑。 科研项目: 参研2009年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宏观调控及其法治化研究” 参研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预防与遏制金融危机法律对策研究:以虚拟经济安全法制建设为视角” 业务领域:金融、房地产法律事务;公司法律风险管理;常年法律顾问;民事诉讼代理;刑事辩护

水库论坛文章合集

水库论坛的作者写了很多文章,但小说只有一部,用作者的话是十几年心血的作品。 《拜金女郎》这部十几年心血的作品加上后记不过聊聊五章,比起动不动就一千章的网络作品真的很是可怜。 看完之后,有了这篇文章的思考。用字数去衡量文章的质量显然并不公平,近几年网络文学走向同质化、平庸化,让闹书荒的网虫都回看经典了。被《活着》和《人间失格》洗礼后,读读水库论坛的文章,世界观被升级了,对《拜金女郎》的喜爱也越发的深。 这篇文章的《后记》讲了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后面还提了和作家孔二狗一段故事。孔二狗作为作者的房客,在租房的穷困日子里写下成名作《黑道风云二十年》,成名后出版商让他再写一部新作,写的《炒楼客小曾》非常平庸。 用水库论坛作者的话来解答:因为作品来源于生活,十几年的感情,才能触入笔尖,当他宣泄完了,灵感也就完了 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创作出来的,说的残酷一点是在残酷的生活中做出来的。 无论生活在平庸中、还是生活在平凡中,都是生活在没有情绪的时间了。 世界上大概99%的是生活在平凡中的人,接受当下的生活,活的不那么辛苦,也不是那么的快乐,就那么活着,到死。 大家出世的时候往往是时局动乱的时候,中华文明两个时期大师争鸣,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是民国时期。 在战乱中,在生死间,由不得你去思考,由不得你情绪不爆炸。 人动了情,帝王可为美人弃江山,愤青可为祖国洒热血,而文人可以写下伟大的作品。 读书二十载,有太多故事实在极端的环境下创作出来的,那些在极端环境中的挣扎感动了我很多次。 心中最早的一个作者,是在民国时期,也许就在当时的上海,也许在日本的某个城市以写作为生,三个月没有收入了,靠借债为生,天天在饥饿中写作,而作品大都被退稿。没想到最后传下来的作品竟是讲那段苦难的日子,你读的时候好像作者是个打了麻药的医生,亲手划开自己的皮肤,给你看里面的伤口。 最近类似人物是《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四十多岁抛家弃子,在巴黎追求自己的艺术生活,本就身无分文,没有作者到来,就要饿死在旅馆里。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但一有钱除了房租和酒就用来买画画的材料。我很惊讶那段儿时的画家梦如何在囚禁了而是几年后突破牢笼,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的支撑他的生活,这到底有多大的感情啊! 例子太多,经典的还有《西游记》和《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但我们能接受好作品,却无人愿意体验作品背后的生活。 有人说残酷的生活把那些作者都扭曲了,在现实面前他们扭曲的灵魂中包裹着无尽的冤屈于愤慨,这些情绪在笔下宣泄成了感动无数人的作品。 文学作品中少见的非喜、非怒、非哀、非乐的代表是《追忆似水流年》和《瓦尔登湖》。我原本以为这两部作品是没有情绪的,如今细细品来里面是有情绪的,很浓很浓,只是那分思念和那份安然不知道用哪个词来形容。 中国近代文学也有这么一部类似的作品,有一个很好形容的词,《茶经》,用茶的味道形容它最好不过。这股味道,有佛家禅的气息,很好闻。 想到如此,越发理解为何那么讨厌语文课,讨厌命题作文。 硬写很累,尤其是敏感的人,有时是煎熬,这种煎熬和不会答题是两回事。 两年前写了一部网络小说,开头的七八章写的很容易,后来越写越卡,越写越煎熬,最后硬着头皮写了十万字,结果坚持的全勤奖没有,生活也乱的不像样子,就停了。 有些人是话痨,比如水库的欧神,他们天生就喜欢表达,一肚子有用的、没用的话,说不完,所以他们就能很轻易的在网络上写写写。 这两年我写的日记和笔记也该有二三十万字了吧,可我依然很吝啬在网上发表。 有时候不想说话,也不像写东西,如今我写东西很随性,感觉来了,欲望来了就写,想到哪写到哪,因为不准备拿出去显摆,所以也很轻松。 写的越多,越想把网络上留下的不成熟的作品毁尸灭迹,最后因为懒,就算了。 那些靠写作为生的人后想以次赚零花钱的人提的建议是找到一个领域,然后去专精。 有些人精于鸡汤,有些人精于废话,有些人复制,我常常觉得学这些人毫无意义。 昨天我看了看有那些征稿启示,最后又是发现毫无兴趣。那些启示和语文的命题作文没什么区别。 最后想了想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写哪些,也许我最想写的是思考,是科幻奇幻小说。 也许就像欧神想了十年写了四章《拜金女郎》,我想了也很久了,等我闲下来,要好好写。

我下载了破竹APP,在“破竹号”栏目里面有,不但有文章全集,还有真人语音朗读。感兴趣的可以各在大应用商店都下载试试,苹果和安卓都有,免费的。「破竹」,要打造的是地产财经界的'得到'。由不动产新媒体「米宅团队」孵化出品,大量资深主编如米公子、拾叶、葫芦娃、、三万、A先生、米小妹、抱朴、大白等悉数入驻,为你扫清不动产配置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破竹」是你了解房产知识信息最好的窗口。在这里:花少量的时间,用最大的效率,帮你完成不动产知识升级。破竹早知道、破竹号、大咖专栏、破竹问答,都可以为你提供买房的各种信息和资讯服务。

房产投资。水库文集讲的内容是房产投资,水库是2013年开始活跃的一个论坛,发起人欧成效,人称“欧神”,致力于把买房这件事变成体系化可操作的致富行为。

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

论坛类的肯定不属于啊

(一)城市社区中的国家与社会 《从“去单位化”到“去社区化”——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的“结”与“解”》,发表于《学术论坛》(CSSCI),2011年第6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 《“朝向底层”与“深度在场”——转型社会的社会学立场及其底层关怀》,发表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CSSCI),2011年第3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 《“行动者”的缺席抑或复归——街区邻里政治研究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方法论自觉》,发表于《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7期,约16000字,独立作者;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10期; 《街区邻里政治的动员路径与二重维度——以社区居委会为中心的分析》,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4期,约14000字,独立作者;被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数据库全文收录; 《从“公民参与”到“群众参与”——转型期城市社区参与的范式转换与实践逻辑》,发表于《浙江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1期,约14000字,第二作者;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08年第10期;被《山西日报》(2008-07-21)C1版论点摘编;被《鹰潭日报》(2008-06-10)A3版“论苑”论点摘编; 《转型时期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的重建》,发表于《东南学术》(CSSCI、中文核心),2006年第5期,约12000字,第二作者; 《城市基层社区社会资本:伦理型塑与转型重建》,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CSSCI扩展版),2006年第6期,约12000字,第二作者;被《新华文摘》论点摘编,2006年第16期; 《制度变迁与社区公共物品生产——从单位制到社区制》,发表于《城市发展研究》(CSSCI、中文核心),2006年第5期,约14000字,第二作者; 《老人群体与社区照顾》,发表于《广西社会科学》(中文核心),2006年第4期,10000字,第二作者; (二)慈善、公益与公民社会想象 《解开中国慈善的道德枷锁—从“恻隐之心”到“公共责任”的价值跃迁》,《中州学刊》(CSSCI),2013年第10期,独立作者; 《回归国家责任——公益慈善之资源动员及群众参与的新传统》,发表于《深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5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工作》全文转载,2011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文摘》部分转载,2011年第1期; 《慈善资源动员与权力边界意识:国家的视角》,发表于《东南学术》(CSSCI),2010年第4期,约14000字,独立作者; 《从“中国经验”到“中国模式”——慈善救助之文化逻辑、经验局限与发展走向》,发表于《福建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 《反思与前瞻——中国社会慈善救助发展六十年》,发表于《学术论坛》(CSSCI),2009年第12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工作》全文转载,2010年第5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学文摘》转载,2010年第2期;入选《吉林大学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发展慈善事业不能迷信“公民社会”》,发表于《中国社会报》,2010年12月10日,约3000字,独立作者; 《以制度创新突破慈善“发展瓶颈”》,发表于《中国社会报》,2010年9月10日,约3000字,独立作者; 《构建中国慈善发展模式的三个结合点》,发表于《中国社会报》,2010年7月30日,约3000字,独立作者; 《从“崇公抑私”到“尚公重私”——中国公私观转型视界中公民精神的培育》,发表于《道德与文明》(CSSCI),2009年第2期,约12000字,第二作者;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2009年第7期;被《当代社科视野》部分转载(约1200字),2009年第6期;被《羊城晚报》(2009-06-14)A08版“学界观澜之诸子百家”论点摘编;获得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三)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一个中心”与“三种主义”——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再出发》,发表于《中州学刊》(CSSCI),2011年第3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 《“和而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分殊与经验会通》,发表于《中州学刊》(CSSCI),2010年第6期,约12000字,独立作者;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社会工作》全文转载,2011年第3期; (四)其他研究成果 《制度化维稳与情境化维权——国企工会在工人劳动保护中的角色冲突》获得吉林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一等奖,入选《吉林大学第四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约8000字,独立作者; 《两岸环境风险与社会抗争比较分析—对台湾反核运动、吉化“中毒”、厦门、大连反PX事件的调查研究》,入选《2011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成果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约16000字,独立作者; 《生活方式失范: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互构中的犯罪研究》,发表于《犯罪与生活方式》(第1季),张旭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约13000字,第一作者;

1.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写作教学研究”(10BYY035)。2014年6月结项,等级为“良”2. 中国外语教育基金第五批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ZGWYJYJJ2010A30)。2012年结项,等级为“优”3.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规律及特征(NCET-05-0654)” 2006-2009年4. 国家985项目创新基地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研究(985HUST-12)” 2005-2007年5.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文本特征和写作方式的系统研究” 2004-2006年6.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高校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及效果研究”(X020),2003-2005年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英语写作特征及写作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2003d010),2003-2005年8. 教育部全国教育考试“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外语听力考试标准及评分误差控制研究()” ,2002-2004年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中国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及其外在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 (01JA740019), 2001-2003年10. 国家留学基金委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的实验研究” ,2001-2002年11.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教改项目“英语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研究” ,2001-2003年12.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重点建设基地重点项目“大学生外语学习动机模式研究”,2001-2003年13.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课题“外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 ,2001-2002年 1. 2009年12月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 2006年1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计划3. 2002年12月获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4. 2001年12月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5. 1995年10月获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教学质量二等奖6. 1997年4月获华中理工大学青年学术论文交流一等奖7. 1996年12月获南京大学笹川良一奖学金一等奖8. 1997年10月获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一等奖 1. 学术写作中文本借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现代外语》2014年第4期2. 国外二语学术写作研究趋势及其启示,《外语教学》2014年第2期3.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话语的文本借用策略特征,《外语教学》2014第6期4. 二语学术写作中的引用特征及与写作质量的关系,《外语电化教学》2014第5期5. 词汇呈现方式对英语词汇学习影响的实证研究,《外语界》2014年第2期6. 二语学术写作引用研究述评,《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14第5期7. 《抄袭、知识产权与二语写作教学》评介,《语言教育》2014年第3期8. Writer’s Block and Writing Apprehens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China. , 2014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North Arizona University9. 2013中国英语教学研讨会:特邀会前工作坊“外语教学定量分析”。 — 华中师范大学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ing Processes of College EFL Writers in China and Writing Proficiency: From Multiple Data Sources. —, 2013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Shandong University11. 国外第二语言学术写作研究述评 ,《中国二语习得研究》,2013年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48-56812. 二语写作流利性研究趋势,《现代外语》,2013年第3期,315-32213. 二语写作流利性指标的效度——一项基于文本特征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6期。14. 英语学术写作中作者显现度研究综述,《外语教育》,pp. 31-37。2012年11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5. 流利性与二语写作质量和二语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济南:山东大学,2012年10月12-14日16.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du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中国应用语言学》2012年第3期, 365-38017. Application of Topic Knowledge in Graduate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2012年9月收录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战菊主编的《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大学生英语写作话题知识运用特点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第3期,29-3519. 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中国外语教育》2011年第4期,62-7020. 《第二语言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方法》导读――第二语言研究问卷调查法的特点及应用。2011年10月,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i-xxvii21. External Knowledge Applic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in EFL Academic Writing in the Context of China,第16届应用语言学国际大会,2011年8月24-28日。22. 二语学术写作教学研究特点及发展趋势,首届中国二语习研究高层论坛,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6月25-26日23. 内容知识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英语写作中的运用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1期2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Knowledge Application in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EFL Academic Writing,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究会,2010年9月25至26日吉林大学25. 学术写作中的外在知识资源使用研究,第四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4月23-25日苏州大学26.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写作焦虑测试报告及其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外语界》2010年第2期27. 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28. 二语写作准确性结构效度研究(第2作者)《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第2期29.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Man Li, Xiaoqing Qin. AAAL 2010 Annual Conference Atlanta, March 6 - 9 201030.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7月)31.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课外自主英语学习——一项针对态度与行为的调查报告(第2作者)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2009年第4期32. An Empirical Study of Success and Failure Attributions of EFL Learners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第2作者). Asian EFL Journal, 2009, Volume 11. Issue 333. 大学生外语写作焦虑调查及对写作教学的启示(第2作者),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第4期34.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选题特点《外语教育》2008年12月35. 第二语言写作过程研究现状。2008年9月26-27日“第六届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北师大)36. Motivation for Writing and Writing Strategy in EFL Writing Process 。2008年3月22-23日“第六届亚太地区二语习得研究论坛暨第三届中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学术研讨会”(北外)37. 跨文化语用交际策略(第3作者),《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第三期38.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hinese tertiary English learners. (Co-authored with Li Jie. Pp. 146-170).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39.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Co-authored with Mu Jinyun. Pp 790-804). 中国英语教学(四)In ELT in China (4) eds. By Hu Wenzhong & Wen Qiufa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年5月)40. 《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展规律与特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41. 《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42. 《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研究方法与应用》(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5月)43. 国外二语学习者作文书面反馈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44.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研究的现状,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 (2006年5月)45.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收入戴炜栋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二语习得研究》(2006年5月)46.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Tertiary-Level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co-author with Li Jie). 2006. RELC Journal (Vol. 37, 1)47. 《外语教育》(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48. 成功英语学习者特征分析,2005年12月《外语教育》第5期49. 英语专业大学生句法复杂性的发展特征研究。2005年11月12-13日第二届全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南京)50. 非英语专业生英语写作策略意识调查,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51. 浅析英语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差异,2004年12月《外语教育》第4期5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英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53.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Non-English Major Students.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Li Jie54.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ESL Writing of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T in China, Beijing (May 21-25, 2004) co-author with Mu Jinyun55. The relation of learning styles to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n empirical study (co-author with Li Jie). 2003. Hong Kong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8, 1:17-3256. Internal structure of EFL motivation at the tertiary level in China. In Hu Wenzhong (ed.) 2003, ELT in China 2001----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T in China, pp. 593-624.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胡文仲主编《中国英语教学(三)》2001年北京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57. 《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58. 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59. 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使用情况,《外语教育》2003年第3卷60.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特点,收入文秋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61.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之探讨,收入马登阁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4月有《探索与创新》(全国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论坛论文集)6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63. 大学生外语学习归因倾向及其对归因现象的理解,《现代外语》2002年第1期64. 动机理论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外语研究》2002年第3期65.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特色探讨《外语教育》2002年第2卷66.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第二作者),2001年05期67. 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1998年第1期68. 第二语言习得中认知方式的研究现状,《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69. 通过互动发展研究生创造性运用英语的能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第2期70. 外语学习策略与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71. 英译汉教学中还原法的灵活运用,《中国翻译》1996年第4期7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4期73. 论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74. 论普遍语法与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75.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76. 论萨丕尔--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77. 论索绪尔的语言社会性,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78. 通向外语教学的理想目标--外语的直觉性掌握,1997年2月陕西旅游出版社《语言·文学·外语教学》79. 与动词同源的边缘介词,《英语学习》1996年第6期80. 与比较相关的几种英语句式的理解和翻译,《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4期81. 动词转化的临界连词,《高等函授学报》1995年第2期82. 研究生应试中英译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1995年第2期83. 《语言·文学·外语教学》 (主编) 陕西旅游出版社 1997年2月84. 《考研特别快车——英语》(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85.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语法·词汇·完形填空》(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86. 《考研英语全面突破—英译汉》(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

中国廉政研究论坛论文集

大学生廉洁 教育 活动的开展对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然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研究》 摘 要: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已然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文章 主要对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从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以及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预防腐败体系的必要环节等三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结合实际问题,对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式进行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廉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素质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082-02 以来,在的领导下,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大学生是具有高素质的群体,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能够使廉洁的思想真正进入到课堂当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廉洁思想,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 经验 ,对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学生廉洁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是预防腐败体系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需要,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廉洁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形成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1]。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加深学生对法制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全面型人才[2]。 (二)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 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群体,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能够使廉洁的思想真正进入到课堂当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具备一定的廉洁思想,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预防腐败体系的必要环节 反腐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党和国家的努力,同时也需要群众的共同努力,使反腐、廉洁的思想能够真正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目中,才能够实现全面反腐,构建和谐、稳定而廉洁的社会新风尚[3]。大学生廉洁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廉洁的思想和作风渗透到校园当中,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说,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预防腐败体系的必要环节,需要加以重视。 (四)大学生廉洁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需要 大学时代是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廉洁教育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 教学 方法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4],营造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的和谐氛围,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学习、消化廉洁 文化 ,提高廉洁意识,并为将其内化为自己人生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铺平了道路。一个具有良好廉洁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大学生,既能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 爱岗敬业 坚持不懈勇于奉献,又能够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开展方式 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通过让廉洁教育走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让廉洁教育渗透于大学生 社会实践 活动当中以及让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信息互动平台等方式来开展。 (一)让廉洁教育走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新形式背景下,学校可以借助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将廉洁教育渗透于其中,使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廉洁的重要性,形成一定的廉洁思想[5]。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教学方式,通过生动、直观的方式,将廉洁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当中,在充分激发大学生廉洁教育学习内容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升廉洁教育教学的效果,使高校廉洁教育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廉洁教育的过程当中,首先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廉洁的内容或者真实案例[6]。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最新发生的反腐消息,比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徐建一是自以来,继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之后落马的第二位央企‘一把手’,更是车企落马高管中职位最高者。”这些时事 热点 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组织学生对这篇内容进行评论,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发表每一个学生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 总结 ,使学生能够对廉洁产生一定的深刻认识,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二)让廉洁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 大学生正处于学生时代向社会工作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学生廉洁意识的培养需要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在新形势下,学校可以借助一定的实践活动,将廉洁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廉洁教育的认识,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廉洁思想。 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及性格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廉洁教育主题活动,组织学生从具体的事物开始做起,比如学校可以举办以“廉洁在我心”为主题的书画活动、 故事 大会、 辩论 大会等等。同时,学校也可以构建校园内的服务平台、爱心平台以及锻炼平台等等,鼓励学生自愿成为志愿者,为其他同学服务,在服务的过程当中,形成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让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信息互动平台 大学生富有一定的正义感,加之有效的廉洁教育活动,能够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批判精神,加强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力度,在监督他人廉洁问题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廉洁,构建廉洁而和谐的社会,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能够真正融入于大学生的心目中,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中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将会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腐败体系构建。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新形势背景下,学校可以借助网络等信息传播平台,发布廉洁教育的相关内容,让廉洁教育能够融入大学生生活信息互动平台当中,构建全面的廉洁教育体制。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廉洁网站或者专栏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网络中了解有关廉洁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在网络中,与同学或者其他人进行沟通和互动,各自抒发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另外,学校可以聘请大学生作为网络廉洁教育的宣传者,进行积极的宣传,使廉洁教育能够真正渗透于大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当中[7]。 三、结语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中的中坚力量,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将会直接影响社会未来的反腐败体系构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推动社会和谐的重要表现,也是预防腐败体系的必要环节,对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可以通过让廉洁教育走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让廉洁教育渗透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以及让廉洁教育融入大学生生活信息互动平台等方式来开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廉洁,在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超颖,赵家琪.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大学生廉洁教育的载体探析――以广西南宁市7所本科院校为例[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6):145-146. [2]杨贺元,刘兆娟.论高校廉洁教育文化基地模式建构――以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党建课题研究成果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04-107. [3]冯刚.抓好贯彻落实着眼提升质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在2013年全国部分高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J].思想教育研究,2013(3):214-216. [4]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教思政[2007]4号)[Z].2007(3). [5]李斌雄,吴丽波.如何促进当代大学生廉洁、廉政素质和廉洁价值观的发展――基于武汉地区高校学生廉洁、廉政素质的调查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4):156-157. [6]杨睿宇,武金陵,徐相莉,王蕙.探索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举措――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商界论坛,2013(7):167-168. [7]沈赤,王莺,于响生.“廉洁教育进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绍兴文理学院为例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2(5):105-108.

试析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的协调机制高校作为思想的宝库、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的中心和社会精神的先导,其地位决定了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有利于净化校园文化,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有效遏制和清除各种腐败现象;有利于优化校园环境,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为确保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健康、有效地运作,研究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的协调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一、当前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不协调因素的表现当前,廉洁文化教育正在被高校人所理解和重视,一些卓有成效的教育举措正在各高校展开,但是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难点和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狭窄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与丰富的校园文化内涵不协调一些高校师生往往将“廉洁文化”等同于“廉政文化”,认为廉洁教育是政府官员反腐倡廉的问题,似乎对学校师生来讲“官员生病,百姓吃药”的现象,因此在认同上产生种种偏差。实际上,廉洁文化不同于廉政文化,远远超出“官德”文化的范畴,它是社会及社会成员对廉洁行为和廉洁价值观的一种普遍的认同、接受和弘扬;它要求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并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廉洁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体现在:一是行使公共权力者的行为思想上,如:克己奉公、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薄名利,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更有共产主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品格等等;二是表现在高校成员对廉洁价值的识别、判断、价值取向上。进而帮助人们自觉形成良好的廉洁文化修养和生活方式;三是表现在高校人对学校规章、制度与国家制度、法律的对连接以及其运行效果上,也就是亚文化对于主流文化的响应。如果单单从廉洁从政的角度去要求高校人,就显得与身边的校园文化建设渐行渐远。2.单一的廉洁文化教育层次与高校复杂的人员组成不协调目前高校的廉洁教育的实施,往往追求活动规模,动辄全校师生参加,似乎显得很重视,但同时是以牺牲教育效果为代价的。如一些学生与职工一起观看了腐败案件的分析录像,没有得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反而对一些行贿的细节津津乐道,过早受到社会阴暗面的影响。高校是较为复杂的一种组织形式。在行政管理呈现出科层机构的纵向结构,同时存在着学术权威和学术研究的横向结构。在主体对象上存在着教师队伍、管理人员、学生三大群体。由于目的与工作的不同,三大群体在生存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尽相同,必须考虑到生存环境的不同,各自实施切合实际的教育方式。高校人员按工作性质和承担的任务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党政干部(科级以上干部),二是教师、科研人员和一般职工,三是各类学生(成教生、本专科生、研究生)。与此相适应,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亦分为三个层次,对高校党政干部(科级以上干部)进行廉洁文化教育,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宗旨,以廉洁勤政为主要内容,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为重点,在党政干部中形成廉洁奉公、清风正气的文化认识模式和行为模式;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和一般管理人员肩负着培养人才、服务学生的目的,要以职业道德为主要内容,以岗位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为重点,形成廉洁从教、奉公尽职、开拓创新的良好风气;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对他们进行廉洁文化教育,要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目的,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为主要内容,不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3.纪检部门的“单打独斗”与廉洁文化教育整体推进的要求不协调廉洁教育的实施主体常常被认为是纪委一个部门的事情,甚至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廉洁教育实施的整体合力尚未体现出来。廉洁教育要结合对大学生进行的“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有机融合,廉洁教育内容在大学生“法律基础”“思想品德”等思政课程中要进一步体现。目前廉洁教育的实施往往显得特例独行,没有一定的制度去长期规范,广大教职工、学生的主动接受的程度还要继续提高。由于当前很多高校处于多校区运行的管理模式,还要注意到各校区的文化氛围的差异,注意平衡不同学院的教育实施的方式。4.高校内部实施步调滞后与全社会对廉洁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协调在学校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已成为全球的共识。2003年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廉洁文化纳入“中小学和大学课程在内的公共教育”的内容。在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廉洁文化教育高度重视,指出:“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廉洁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着力抓好青少年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为落实《实施纲要》和《意见》的精神,教育部在全社会启动实施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的活动。当前多数高校已经有意识地在师生中开展了廉洁文化教育,但是还停留在一种临时性的活动,如何长久地将廉洁文化教育制度化,并融入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如何采取形式多样、措施有力、影响深远的教育举措还值得高校人深思。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作为社会廉洁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就是按照党中央对社会廉洁文化教育的总体要求对高校进行系统的廉洁知识、廉洁精神、廉洁价值观的教育,使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敬廉崇洁”的共同理念和行为模式。在全校范围的教育活动,要做到必须协调两方面的运行结构,使得在贯彻落实上做到全员动员。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中协调机制的实施在高校建立健全廉洁教育协调机制,对于化解具体实施中存在种种不协调因素显得十分重要。1.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协调机制的运行在廉洁教育的实施中,要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为依托,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其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校领导体制下,党委对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文化教育的实施是第一责任单位。党委班子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教育的组织、安排,并将此项工作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各二级党委承担学校的具体工作,切实将廉洁文化教育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统一的组织领导体现的是管理职能,能够有效规避一些单位和个人观望、被动的心理状态,督促各级单位将廉洁教育与学校中心工作密切配合一起实施。二是明确工作分工。明确的分工是多部门进行竞争、合作的基础。党委办公室负责统筹各二级党委的教育活动,督促各党委加强对学院教师开展经常性的廉洁教育、组织提醒教育等;纪委办公室根据新形势,结合学校特点负责制订每学年或每学期的活动的主要内容,并负责对廉洁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巡视和考核,并重点做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工作。宣传部负责将廉洁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职工牢固树立廉洁奉公、岗位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不断探索廉洁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有效方法,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协调发展。团委应有意识地把廉洁教育纳入社团活动中,开展廉洁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题报告会、参观廉政教育图片展。财务处负责廉洁教育专项资金的列支、保障和落实。三是实行多部门的联席会制度。针对廉洁教育的具体实施,高校可以依托多部门参与的联系会议形式进行开展。由分管廉洁教育的党委副书记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一般来说,由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宣传部、团委、财务处组成联席会议机构,统筹全校的廉洁教育的实施,遇到一个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需要以学校名义进行的活动,可以利用联席会议进行统一处理,也使学校与社会部门的合作成为可能。2.协调机制作用发挥的原则笔者认为,针对廉洁教育的实施,协调机制要在明确分工、协调进度、解决冲突三个问题上发挥作用。明确分工就是职责明确,职能部门承担的任务要明确,避免相互推诿。纪委在制订廉洁教育的计划时,同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单位,甚至落实到具体人员。协调进度就是要形成大学校园的一个整体合力,从整体上推进工作,不留死角,不拖后腿,党委办公室可以发挥统筹安排的作用。在各部门实施中难免遇到冲突或困难,职能部门要切实协助解决帮助基层单位遇到的实际困难,重大问题可以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议讨论形成决议。协调作用的发挥,要注重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对于教师或干部的管理群体来说,应该认为绝大多数是有着“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出发点的,对于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时期,应当以正面事例和正面说理来浸润学生的思想;二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廉洁教育切忌急功近利的误区,要充分体现渐进性和层次性,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上,要逐步递进,潜移默化,在长期的参与和教育中渗透;三是坚持整体协作的原则。廉洁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多方参与,形成合力。不仅校内的组织实施需要协调的体现,而且需要在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下,将高校廉洁教育纳入社会廉政文化的总体部署中去。三、高校廉洁教育协调机制的保障1.廉洁氛围的营造当今的高校校园信息发达、人们思想活跃,主体意识普遍增强,与社会交流途径的增多,教育的效果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有合适的内外部环境来保证。在校园的学习工作中,努力倡导高雅文化,做到寓教于乐,让师生处处感受到廉洁氛围的熏陶,使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洁教育,并实现自我教育。邀请学生家庭、职工家属配合学校开展廉洁文化的主题活动,让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的生活环境中得到舆论的支持。2.相关制度的保障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它的功能是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序的活动。要将廉洁教育实施的认识,提高到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高度来认识。对于学校各级党委的实施廉洁教育的情况,可以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的检查来加以督促。将实施情况与年终的部门党建考核、领导的责任制落实考核相结合。加强廉洁教育,要建章立制,制订廉洁教育的具体目标、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要制定好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保廉制度,如学校与二级单位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在基本建设中的“廉政合同”与施工合同相配套的双合同制;制定好创造和谐工作环境的管理制度,如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制定好对违纪师生的惩戒制度,如处分条例、办法。通过长期规范的制度约束和管理,使师生员工习惯成自然,努力营造公正、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3.赢得外部环境的支持高校廉洁教育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在学校组织动员的基础之上,要主动与上级和属地的检察院、纪委加强联系,借助司法机关、纪律检查机关的专业优势,进一步指导学校廉洁教育工作的开展。学校可以探索与司法机关共同开展廉洁教育的新模式,如建立共建基地,邀请有关专家在学校开展廉洁教育讲座、组织师生主动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开展廉洁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主动将校园的廉洁教育纳入社会整体廉政建设的体系中。□

中华优秀传统与廉政文化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i] 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一、志在“立志”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毛泽东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高兴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ii] 在毛泽东看来,关心“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心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不能说,毛泽东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读孔夫子的书,崇拜过曾国藩。他相信过一种理论,即“意志本源论”,意志与精神之间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决定,又反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生活、工作与行动,成为力量之泉。离开意志,人成为软骨动物,失去方向与动力。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将孔子的话与毛泽东的回忆联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说:毛泽东在立志这个问题上确实受过孔子的影响呢?《郭沫若传记》有以下一段记载:一九四六年“皖南事变”中被非法逮捕的叶挺出狱,前后关押达五年零两个月。当天晚上,沫若去红岩村看望叶挺,两人热烈拥抱,淌着热泪纵声欢笑。叶挺第一句话就说:“沫若,记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叶挺最喜欢的两句话,当他初任新四军军长的时候,郭沫若与他同住在汉口太和街,曾应他的索求,把这两句话写成一幅中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正出自孔子的《论语》。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iii]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 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有道说:“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晚年改错,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半世辛劳付之东流。[iv]传统告诉我们,保护晚节,是基本的立志,节志晚全,是“底线”的要求。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方志敏的一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最好注脚。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v][4]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人都有良知,这种良知与生俱来,愈是到了后来,被私欲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去。他主张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通过知行合一的工夫至于“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复与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立志的思想里程。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总之,在立志这个问题上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什么是志?怎样立志?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可贵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不用,那就是“资源浪费”了。二、畏的哲学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下面我们来说“畏”的哲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本来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人有多胆地有多少产”。总的说来是无畏。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真可以“无所畏惧”吗?也不是。从宗教学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有三个宗教区,这就是基督教区、佛教区与伊斯兰教区。立一个宗教,就是立一个可以值得畏惧的东西,叫你去怕,用这个来维系社会与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后入地狱。信佛教的人就怕如来佛,怕一个生死报应。伊斯兰教不像其他两个教有偶像崇拜,庙宇中不设偶像,就是告诉你安拉无处不在,有个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运,让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怕字。共产党人不信神,革命时代讲“无法无天”,说的是大无畏的精神。这是当时历史条件所规定的。然而,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当我们的党已经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时候,就要在心中立个怕字,有个“天”字,这个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陈毅有一首诗,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惧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怕字,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党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是很有深刻的含义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许多事情我们是头一回遇到,这就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是自我修养而言,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记住,一失足将酿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区别还是为公还是为私。为一个公字,要敢字在前,为一个私字要慎字当头。有了这样的自觉,就可以建立起来廉洁的党风,就使我们的干部走在河边不湿鞋。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有了这个规矩,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精神自由。[vi]畏是一个哲学,这哲学是中国传统提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强调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说到天命。他说:“五十知天命”(《论语》:《为政》)。他将命与“天”联系起来,而强调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是“天”是宇宙人间的绝对主宰,是人间伦理的终极根据。天将给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认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间之上还有一个客观意志的存在,那么这个绝对意志就是“天”,具体说来是“天意”,是“天命”,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苍意志。“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越说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学。”这虽是笑话,也蛮有道理,由此可见哲学之难懂。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上面这些话是台湾一个学者叫南怀瑾说的。有的说得不对,有的说得还有道理。其实我们不妨将天命理解为“规律”,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理解为民意,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意志、舆论与心愿;可以理解为全球化的世界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即所谓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愿与“命令”。一个人在做腐败的事情的时候就要有所畏惧,因为他已经在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个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一怕字在心里放着,就会出大问题。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个放,就是放任,就是无所顾忌。当一个人拿着人民给的权利,肆无忌惮地去做营私的买卖,必然召来人民的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波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一时来看,贪污腐败可以得到满足贪鄙的心理,然而等着他的是火光烧屋、波涛覆舟,引来灭顶之灾。古代有君权神授的说法,实际上现在是“政权民授”。我们手里有了权,这权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驾着一条船,心里哪一天,没有了人民的“天”,水随时都有“覆舟”的可能,这怕不怕呢?想通了这些,我们的干部就保得住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vii]孔子又说到“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第三“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圣人”,也就是历史上的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写的,从书本上学习,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有了这个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问题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时候往往特别的贪财。这就是说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龄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特别做到如履薄冰,将一个畏字,一个戒字放在心上。许多贪官落马,走上不归之路,就是心中少一个畏字。至少是这个畏字没有对他产生最大的威慑力量。以下是关于成克杰走向死路的一个心理记录:“在成克杰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块地最终以低价改批给银兴公司。不久后的一天,当周坤将一提包钱递到成克杰手里时,打开拉链后成克杰着实吓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钱推了回去”,“那一晚,满屋都是钞票的墨香,成克杰和李平头枕着钱,脚踏着钱,身子压着钱,通晚睡在钱床上真可谓过足了‘钱瘾’,而钱带来的不都是快乐,据李平后来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种恐惧感’”。然而无论是成克杰的“吓一跳”与他的情妇的“有种恐惧感”,都没有让他们在的道路上站住脚。对他们来说只是出现片刻的犹豫金钱的诱惑力还是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深渊。[viii]从一个畏字引出一个戒字还引出“慎独”的概念。《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义如同人们的性命是不可有一刻离开的。假如这“道义”是可以离开的,那也就不成其为道义了。所以君子找到自己信仰的真理,会将它如生命一样珍视,每时每刻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行动的准则,时时生怕违背了它,怀着戒慎与恐惧心情。这里又要知道“不睹”与“不闻”是什么意思。这是说道义、真理作为一个意识思想有的时候看不到与听不到,处在“隐”与“微”的状态。然而就是这样,君子对道义与真理要格外留意,不可以有丝毫的麻痹。用今天的话来说,人常处在两种状态之下。一种状态是有人监督与提醒,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什么不应该做。这个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这样的时候,你是一人独处,离开了受监督与提醒的环境,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道义与真理不彰不显,处于“隐微”的状态,那就全靠你自己了,这就是慎独。[ix][8]三、知耻与道德建设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了他们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啊。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重温毛泽东的这句话,使我们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知耻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有学者出了一本论述日本文化的书,书名叫《菊花与刀》。书中她定义西方文化是罪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耻”的文化。西方人那里对罪有特别的敏感性,基督教文化教育他们,人天生有罪的,这就是原罪。此后的人生中又添加了新的罪。罪的积累将把人带入地狱。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对耻的畏惧却远远超过对罪的恐惧。耻辱作为一种精神紧张,严厉地约束着日本人一生的思考与行动。笔者在日本留学生活时也注意到,当一个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难当的不是罪恶引起的内责,而是罪行带来的耻辱。可以看到,一个政府官吏发生重大错失,耻辱会让他走上自杀道路。警视厅将一个贪污犯押上刑车,都要在他的头上蒙上黑套,并一定将他的领带卸去,原因也是为防止他自杀免辱。死是令人可怕的,而羞耻可足以让人去死,可见耻给人带来的压力有多重,所产生的精神威慑力有多大。这又使启发,规范一个社会秩序的有两个东西,其一是刑法,其二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规范。耻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经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刑律。其与法律刑制一起担当着社会秩序的管理工作。其所起到的社会约束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刑律与法制。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前者是物质法制,后者是精神法制。前者是表层法制,后者是深层法制。耻的文化与东方传统中的伦理理念,就是这样的精神法制与深层法制。前面举的多是日本的例子,其实关于耻的文化,是从中国传播到日本的。关于耻的文化中国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论语》说:“行己有耻”。孔子这里说的是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丧失了耻辱心,一个人就到了药石难救的地步。他还说:“知耻近乎勇”,是说知道什么是耻辱,这样的精神自觉会给人带来勇气。胜己者,胜人。人最大的勇气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孔子说是“知耻”的结果。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陷阱,人们的性格上有许多弱点。中国佛教说:人身上都缠着三条毒蛇,这就是好女色——痴、想权位——嗔、爱金钱——贪。许多人被这三条毒蛇缠死的。怎样才能从三条毒蛇的缠绕中解救出来呢?没有其他方法,就是需要自己解救自己的勇气,而这勇气是从“知耻”的道理中来的。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这也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什么的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这也是说纠正上的风俗,要从之耻做起,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羞耻之心,社会就会有希望,许多新事物、新风尚的推行就会变得容易得多。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又告诉我们,必须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民众,首先是干部懂到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要像做启蒙工作一样地去做知耻的教育工作。耻字从耳,“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力度还要加大,要让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与此有悖的思想论点都要扫除干净,诸如“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搞活经济”等谬论都会使腐败分子对自己的作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让这样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败将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理想。以上我们重点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与“知耻”。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仅此而已,其如大海,选择以上几点开展讨论,仅是瀚海拾贝。也不是说中国文化传统对廉政文化建设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诸思想,只是作者认为这三个思想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以此举一反三,直至对中国优秀传统取得深切体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将其作为封建余孽,批判有余,承传不够。我们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优秀成分复兴光大,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有益资材。假如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这样的新认识,假如我们真觉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果真对廉政文化建设有所助益,那么相信中国廉政文化乃至中国新世纪新文化建设将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

广工的路过,同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