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质野外生存论文

发布时间:

地质野外生存论文

你是借用还是原班,网上有的是亚

浅谈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Self-rescue and escape disaster survival)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往往造 成人身伤害和死亡, 加强对各种灾害事件的认识和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我 保护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保护生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 们走进原野,体味自然之美。掌握野外生活、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 力, 对挽救生命具有积极意义。 也许许多人认为日常生活中遇到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情不多, 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一次遭 遇到危险是不幸遇难还是逃生,有没有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的常识与直觉是惯技那因素之 一。在讨论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之前有一点必须强调:无论你是施救者还是被救者第一前提是保证施救者的安全。 者第一前提是保证施救者的安全。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施救者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那施救就没有意义,比方说:有人溺水,而你自己却不会游泳,下水 救人肯定不是最佳选择,一不小心人没救起来把自己搭进去。 因为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包括的范围极其广泛, 所以专门挑选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几率 或者说可能性比较大的几个方面稍微说一下。 我觉得日常生活中排在第一位的意外灾难当数火灾。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 年 1 据有关资料显示,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 至 6 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 73317 起(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 地下部分,下同) ,死亡 万元, 地下部分,下同) 死亡 656 人,受伤 271 人,直接财产损失 万元,与 , 去年同期相比, 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数字分别下降 2%、、和 16%。另外,发生刑事 、 、 和 。另外, 万元。 放火 577 起,死亡 58 人,受伤 18 人,直接财产损失 万元。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火灾的危害性是极其巨大的, 而这些火灾里面我认为杀伤力最大的就是住宅火灾, 因 为,住宅,一个我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住宅火灾呈逐年上升趋势,采取有力措施,预防住宅火灾的发生,刻不容缓。 很多人认为住宅楼没有什么可烧的,不会有什么危险,然而探究这些住宅火灾的原因, 大多是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生活小节引起的,而且同样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一、总结一些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总结一些火灾发生的原因,(一)、无资质装修队在住宅中埋藏隐患。 )、无资质装修队在住宅中埋藏隐患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住宅普遍搞起了装潢和装修, 在室内可燃物大大增 多的同时, 由于为数不少的没有资质的装修队伍滥竽充数, 致使装修设计中出现用电设计负 荷过低,电气线路截面过小,不能保证用电安全和远期负荷,各种线路配置不合理等严重问 题,给住宅中埋下了一些能够引发火宅的水、电、气线路潜在隐患。(二)、住宅电器设备和用电量陡增 )、住宅电器设备和用电量陡增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 困扰经济发展的供电不足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许 多城市从限制用电转为鼓励用电,新建住宅的分户电表已由过去的 3 至 5 安培陡增到 10 至 20 安培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住房消费已成为长期刺激我国经济发展 的增长点。新住宅的不断建成和使用,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关注新生活的质量,对电气的要 求越来越高, 人们已从简单照明用电类型转向改善居住环境用电类型。 空调已步入普通百姓 家庭,一户拥有两、三部空调也不罕见,电脑及一些大功率家用电器设备正逐步被百姓所接 受。与此同时,原先住宅电气设计及安装的缺陷也日益凸现出来,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越来越 多的不便。电气线路配置不合理,轻则引起频繁跳闸,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无法使用;重则引 发电气火灾及电击伤亡事故, 某些电器设备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集中使用时线路超负荷 或使用不当等因素也会引发火灾。目前住房消费领域住宅电气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房地产开发商对配电线路 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售房说明书都未给出住宅配电线路方面的详细资料。2、购买商 品房或装修居室后,消费者未得到住宅电气线路的布线图。3、住宅用电设计负荷过低,电 气线路截面过小,不能保证用电安全和远期负荷发展的要求。4、住宅内分支回路的数量过 少,使每回路所带的负荷增大。5、住宅中插座数量不足,导致居民大量使用插座板,充满 安全隐患。 (三)、气体燃料的普及使用。 )、气体燃料的普及使用。 气体燃料的普及使用这些一拧就来、一点就着的“自来火”,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起居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 贮存与输送这些气体燃料的管道和设备难免会发生损坏泄露, 加上各种人为的错误操作 因素导致发生火灾。 (四)、有些生活用品有易燃易爆性。 有些生活用品有易燃易爆性。例如,现在拥有汽车、摩托车的家庭日益增多,为了方便使用,人们往住在家里贮存少 量的汽油。又如气体喷雾杀虫剂、摩丝、发胶、气体打火机与充气罐、烈性白酒、油漆与调 和溶剂等。人们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危险性,一旦让汽油、油漆与调和溶 剂等物品暴露于空气中,挥发达到爆炸性混合气体浓度时,遇火星便会爆炸起火;把气体打 火机或充气罐、摩丝、杀虫剂等放置在高温环境中,如室内阳光曝晒处或炉火旁,它们就有 可能膨胀爆炸进而引起火灾。 (五)、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如各种原因的放火、玩火、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用火不慎,以及雷击、地震等。如 2003 年 11 月 3 日发生的衡阳大火,据楼内居民说,是一楼仓库用硫磺熏辣椒不慎造成的。此外,据统计显示,现在有不少火灾是流动人口造成的。他们因生计所需租用房屋或自建简 易房,其生活用火和用电的不规范及缺乏消防常识,导致火灾频发。 居民住宅的新特点是造成火灾发生重大损失的根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 居民住宅从整体布局到装饰装修都越来 越讲究,与过去的居民住宅相比较,现在的居民住宅有一些新的特点: 1、很多居民住宅为商住楼,一层甚至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公共娱乐场所,燃烧荷载 大,燃烧持久,对建筑破坏力强,容易造成建筑倒塌,导致人员伤亡。 2、现在的居民住宅防盗要求比过去高,多数防盗门是全封闭的,且较坚固,发生火灾 时,防盗门如果是锁着的,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防盗门通常无法开启和破拆,灭火人员无 法从门进入室内,灭火行动因此而会受阻。 3、居民住宅的室内装修档次比过去高,普遍有吊顶、墙裙和门套,室内燃烧荷载大,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在室内蔓延较快, 灭火人员到场时, 火灾通常已经进入发展和猛烈阶段。 4、现在居民住宅的窗户和阳台普遍采用铝金属和玻璃封闭,且多数家庭都安装有落地 窗帘,发生火灾时,窗户和阳台的铝合金受火烘烤易变形脱落,玻璃也易破碎,火势从窗户 和阳台向着火层以上的住宅蔓延更容易,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堵截措施, 极易形成立体燃 烧。 5、现在居民住宅的电气线路和燃气管道多采用暗敷,掩埋在墙体或木板夹层之中,发 生火灾时不易被发现, 且火灾通过电线和金属管道向上下层蔓延时, 灭火人员也容易忽视而 没有采取设防措施。 综上所述,能够导致住宅发生火灾的原因较多,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火灾光顾 住宅将在所难免。 尤其现在的住宅许多是三层以上的楼房或高层建筑, 一旦失火不仅自家遭 灾还会殃及四邻,危害甚大。二、居民住宅火灾的预防措施 由于居民住宅每家每户是独立的单元, 而且新建的居民住宅楼与楼之间有足够的安全间 距, 发生火灾时火灾通常在横向上不容易向其他住宅蔓延。 其蔓延的途径主要是在纵向上通 过阳台、窗户、电气线路和金属竖管向上、下层蔓延,且以向上蔓延为主。住宅火灾死伤人 员大多数是老人、 小孩等弱势人群, 这暴露出很多市民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常识, 平时用火、 用电、 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注意防火安全, 发生火灾不懂处置, 不懂及时疏散, 大多数人自防自救能力差。在消防队员无法救助的情况下,造成伤亡。 从这几点考虑,预防住宅火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把好住宅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关,切断住宅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途径。加强对住 宅消防设施的审查,硬件设施要完备。 其次,加快建设社区消防组织,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内,建立由居 委会、警务室、物业管理单位、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 并落实相关的巡查、培训、管理及警示制度。公安机关也拟把社区消防工作列入社区警务室 的职责范围。 最后, 进一步加强消防社会化, 加强消防知识宣传, 做到人人重视。 例如通过举行“119 消防日”活动, 居民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一点消防知识, 练一些自救本领, 发生火灾后, 也应当镇定自如,正确使用灭火和求生手段。社区要经常要求家庭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 电器设备,大人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接乱挂电线,电路熔断时切勿用钢、铁 丝代替。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柴垛要远离房屋。明火 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燃明寻找物品。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是否断电,煤气阀门 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家中不可存放超 过 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居民住宅火灾虽然是一般常见的火灾,但由于其处于人员集中地带,围观群众较多,一 旦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居民住宅火灾的预防和灭火工作有一定的艰巨性和复 杂性,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做好住宅火灾的预防刻不容缓。道路交通事故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 而排在第二位的当数交通事故, 题。2010 年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1 至 6 月份,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同 月份, 比口径统计, 人死亡、 比口径统计,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99282 起,造成 27270 人死亡、116982 人受伤, 亿元。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12%、和 。 、 、 和 。 其中,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15 起,同比增加 3 起。全国 共发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1694153 起,同比上升 。相比之 。火灾,我个人认为交通事故责任主要在于人,据世界卫生组织 2009 年 6 月中旬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 127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另有大约 5500 万人因交 通事故而受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交通事故致人死伤的人数在今 后 20 年中将增长 65%,远远高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 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起数从 1986 年的 29 万起上升到 2002 年的 77 万多起,年均增长 %。死亡人数由 5 万人上升到 万人, 年均增长 5%。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 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 9.1亿元。一、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 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人的因素。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 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 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 实; 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 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 差不齐。 那些驾驶能力较差、 遵守交通法律、 法规意识淡薄、 出事较多的机动车驾驶员被 “誉 为”“马路杀手”。椐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一般的交通事故原因中,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 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不到 5%,而 95%以上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其实,即使 在有关资料统计的 5%的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原因中,“车和路的原因” 仅仅是被动因素,因为人是车和路的创造者、使用者。人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中的最积极因 素,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俗称违章行为)主要表现有很多种,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 正) 第二十七条中列举的关于违反交通管理的违法行为有十一种之多,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 列举了近四十种之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列举了近三十种之多。 另据公安部统计数据 显示,2009 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是很严重 的。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 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 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车辆制动失灵、 制动不良、 机件失灵、 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 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 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 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 械隐患。 道路因素。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由 于我国是个近 13 亿人口的大国,截至 2009 年 6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为 亿辆。 其中包括:汽车 万辆、摩托车 万辆、挂车 万辆、上道路行驶的拖 拉机 万辆,其他机动车 万辆。截至 2007 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357.3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万公里。静态比例为:人均车辆约 辆,而人均道路只有 公里; 每辆车均道路占有量约为 公里; 且其中 90%的道路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和行人混杂。近几年机动车辆数字还在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 加。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 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因素。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 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 环境的影响。第一,交通量的影响。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 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 低。因此,在行车中,妥善掌握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第二,交通混杂程度 与行车速度的影响。 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 由于各种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 其动力性不同、行车速度相差很大,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我国的混合交通 和交通混杂程度严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交通信息特征的影响。汽车是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行驶的,行车过程中,驾驶员总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从不 断变化着的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并通过对他们的识别、分析、判断和选择,做出相应的反 应。第四,恶劣天气的影响。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特别是下半年全国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 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从根本上降 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 好预防工作。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 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 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证明, 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存 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 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要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做起,培养一支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 机动车驾驶员队伍。一是对驾驶员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 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 可以归纳到这个范围内。从驾驶员来说,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的驾驶员,就可 以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 育。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 并在中考、 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 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 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 具有高 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加强车辆维护, 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 目前, 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 驾驶员日常应勤 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近年来,各汽车 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 如车载防撞系统、 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视觉警报系统等。 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 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 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 , 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 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 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交通管理部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 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并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 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 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 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 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 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 向车辆发 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因此,作为驾驶员,应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技能和准备。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 应将改善交通环境, 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等作为道路安全保证的重要工 作之一,切实抓好抓实。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 尤其是进行行政处罚时能达到处罚教育的目 的。在实际状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违章肇事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行政执法机关对 违章者进行处罚让违章者承担的义务。这就给人一种错觉:我违章无所谓。甚至一些常违章 者还“习惯了”。如果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不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及处罚力度,不仅对违章者 达不到教育、 教训和强制其承担法律义务的目的, 而且是对社会治安的不负责任和对法律威 信的不尊重。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 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道路上发 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 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 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上述是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威胁到人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灾难极其预 防和和施救措施。 而且重申的一点是: 无论身为施救者还是被救者都必须把施救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施救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下面,就以人们的衣食住行为例加以说明: 1、 服饰与地理 首先,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其次,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第三,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2、 饮食与地理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3、 住房与地理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4、 出行与地理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生活能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当今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

野外生存技巧论文建立合适的营地,保持高度干燥,避免山谷和路径的水可能流向你,因为它们可以在一分钟内淹没低洼地区。选择一个远离自然危险的营地,包括预防在深夜可能坠落的岩石。学习如何利用你的自然环境来告诉你黑天是什么时候,就像太阳和地平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给你估计日落时间。把你的手放在一个地方,这样太阳就放在指针上,计算太阳和地平线之间有多少个手指。每个手指大约等于15分钟。即使它不是很准确,但如果你需要计划你白天的时间并找到过夜的地方,这个做法非常关键的。在野外你需要寻找干净的水。当涉及到可疑的水时,基本上是在地面上的任何东西,比如水坑和溪流,如果不小心水可以伤害你。你最好的选择是沸腾的水,这是杀死病原体的100%。雨水、雪和露水是清洁水的可靠来源,你可以很容易地收集它们。你也可以从藤蔓或仙人掌中挤出水分。为了利用这种纯净的水源,将一个透明的塑料袋放在一个枝叶上,当你在当天晚些时候回来时,水会凝结在袋子里面,可以随时饮用。如果你碰巧被困在一条水流中,不管它是一个小瀑布还是一个水下强水流的低水坝,最重要的是要记住不要惊慌。卷起,掉落到底部,然后向下游移动。让自己跳水是非常困难的选择,但也许在当时这是你安全脱险的唯一方法。夜间辨别方向,需要找到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大熊座中七颗明亮的星,形状有如勺子,因容易辨认,故作为辨别其他星的用途。当身处北半球,只要找到北斗七星,就可找到北极星,因北极星长期固定位于天北极的位置,故用作辨认北方的指标。寻找北极星的方法是,先寻找北斗七星,从北斗七星的斗口(即天枢和天璇)方向,向上延长5倍就可以找到北极星。其实若在晚上每隔一个小时观察一下北斗七星,你会发现它不断慢慢围绕北极星自东向西转。而北极星则一点也不动,永远处在北方,夜间行路、航海,只要认清北极星,就能指示北方的方向了。有时候,当你受到伤害,你希望得到拯救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你求救信号,使救援人员可以找到你。信号火是最好的办法,把它放在露天看能见的山顶或空旷处,一旦火点燃,产生浓烟,飞机也可以看到。虽然火不是绝对重要的,但它是拥有的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它可以让你保持温暖,做饭,煮沸的水,烘干你的衣服,并在夜间有光源让你感到安全,还可以求救。当在荒野旅途中,一定要携带火器,比如火石和火柴以及打火机等。然而,有时你也需要学会能够在没有这些工具的情况下生火。学习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如雨雪、晨雾等天气下生火。大多数荒野地区有许多天然食物来源,从植物到昆虫到鱼类。食物来源会因地点不同而不同,理想情况下,你会改变饮食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不同营养素。

野外生存论文题目

浅谈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Self-rescue and escape disaster survival)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突如其来的各种灾害往往造 成人身伤害和死亡, 加强对各种灾害事件的认识和掌握基本的自救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我 保护意识和能力,可以有效地保护生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越来越多的人 们走进原野,体味自然之美。掌握野外生活、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 力, 对挽救生命具有积极意义。 也许许多人认为日常生活中遇到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情不多, 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一次遭 遇到危险是不幸遇难还是逃生,有没有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的常识与直觉是惯技那因素之 一。在讨论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之前有一点必须强调:无论你是施救者还是被救者第一前提是保证施救者的安全。 者第一前提是保证施救者的安全。我想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如果施救者连自己的安全都保证不了,那施救就没有意义,比方说:有人溺水,而你自己却不会游泳,下水 救人肯定不是最佳选择,一不小心人没救起来把自己搭进去。 因为生存自救与灾难逃生包括的范围极其广泛, 所以专门挑选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几率 或者说可能性比较大的几个方面稍微说一下。 我觉得日常生活中排在第一位的意外灾难当数火灾。据有关资料显示,2010 年 1 据有关资料显示,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 至 6 月份全国共发生火灾 73317 起(指统计月,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 地下部分,下同) ,死亡 万元, 地下部分,下同) 死亡 656 人,受伤 271 人,直接财产损失 万元,与 , 去年同期相比, 去年同期相比,四项数字分别下降 2%、、和 16%。另外,发生刑事 、 、 和 。另外, 万元。 放火 577 起,死亡 58 人,受伤 18 人,直接财产损失 万元。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火灾的危害性是极其巨大的, 而这些火灾里面我认为杀伤力最大的就是住宅火灾, 因 为,住宅,一个我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一旦发生什么事情,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住宅火灾呈逐年上升趋势,采取有力措施,预防住宅火灾的发生,刻不容缓。 很多人认为住宅楼没有什么可烧的,不会有什么危险,然而探究这些住宅火灾的原因, 大多是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生活小节引起的,而且同样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一、总结一些火灾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总结一些火灾发生的原因,(一)、无资质装修队在住宅中埋藏隐患。 )、无资质装修队在住宅中埋藏隐患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民住宅普遍搞起了装潢和装修, 在室内可燃物大大增 多的同时, 由于为数不少的没有资质的装修队伍滥竽充数, 致使装修设计中出现用电设计负 荷过低,电气线路截面过小,不能保证用电安全和远期负荷,各种线路配置不合理等严重问 题,给住宅中埋下了一些能够引发火宅的水、电、气线路潜在隐患。(二)、住宅电器设备和用电量陡增 )、住宅电器设备和用电量陡增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 困扰经济发展的供电不足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许 多城市从限制用电转为鼓励用电,新建住宅的分户电表已由过去的 3 至 5 安培陡增到 10 至 20 安培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住房消费已成为长期刺激我国经济发展 的增长点。新住宅的不断建成和使用,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更关注新生活的质量,对电气的要 求越来越高, 人们已从简单照明用电类型转向改善居住环境用电类型。 空调已步入普通百姓 家庭,一户拥有两、三部空调也不罕见,电脑及一些大功率家用电器设备正逐步被百姓所接 受。与此同时,原先住宅电气设计及安装的缺陷也日益凸现出来,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越来越 多的不便。电气线路配置不合理,轻则引起频繁跳闸,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无法使用;重则引 发电气火灾及电击伤亡事故, 某些电器设备本身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集中使用时线路超负荷 或使用不当等因素也会引发火灾。目前住房消费领域住宅电气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房地产开发商对配电线路 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售房说明书都未给出住宅配电线路方面的详细资料。2、购买商 品房或装修居室后,消费者未得到住宅电气线路的布线图。3、住宅用电设计负荷过低,电 气线路截面过小,不能保证用电安全和远期负荷发展的要求。4、住宅内分支回路的数量过 少,使每回路所带的负荷增大。5、住宅中插座数量不足,导致居民大量使用插座板,充满 安全隐患。 (三)、气体燃料的普及使用。 )、气体燃料的普及使用。 气体燃料的普及使用这些一拧就来、一点就着的“自来火”,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起居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 移, 贮存与输送这些气体燃料的管道和设备难免会发生损坏泄露, 加上各种人为的错误操作 因素导致发生火灾。 (四)、有些生活用品有易燃易爆性。 有些生活用品有易燃易爆性。例如,现在拥有汽车、摩托车的家庭日益增多,为了方便使用,人们往住在家里贮存少 量的汽油。又如气体喷雾杀虫剂、摩丝、发胶、气体打火机与充气罐、烈性白酒、油漆与调 和溶剂等。人们在使用这些物品时,往往忽视了它们的危险性,一旦让汽油、油漆与调和溶 剂等物品暴露于空气中,挥发达到爆炸性混合气体浓度时,遇火星便会爆炸起火;把气体打 火机或充气罐、摩丝、杀虫剂等放置在高温环境中,如室内阳光曝晒处或炉火旁,它们就有 可能膨胀爆炸进而引起火灾。 (五)、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各种人为和自然的因素 如各种原因的放火、玩火、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用火不慎,以及雷击、地震等。如 2003 年 11 月 3 日发生的衡阳大火,据楼内居民说,是一楼仓库用硫磺熏辣椒不慎造成的。此外,据统计显示,现在有不少火灾是流动人口造成的。他们因生计所需租用房屋或自建简 易房,其生活用火和用电的不规范及缺乏消防常识,导致火灾频发。 居民住宅的新特点是造成火灾发生重大损失的根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条件的不断提高, 居民住宅从整体布局到装饰装修都越来 越讲究,与过去的居民住宅相比较,现在的居民住宅有一些新的特点: 1、很多居民住宅为商住楼,一层甚至地下一层为商业用房、公共娱乐场所,燃烧荷载 大,燃烧持久,对建筑破坏力强,容易造成建筑倒塌,导致人员伤亡。 2、现在的居民住宅防盗要求比过去高,多数防盗门是全封闭的,且较坚固,发生火灾 时,防盗门如果是锁着的,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防盗门通常无法开启和破拆,灭火人员无 法从门进入室内,灭火行动因此而会受阻。 3、居民住宅的室内装修档次比过去高,普遍有吊顶、墙裙和门套,室内燃烧荷载大,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在室内蔓延较快, 灭火人员到场时, 火灾通常已经进入发展和猛烈阶段。 4、现在居民住宅的窗户和阳台普遍采用铝金属和玻璃封闭,且多数家庭都安装有落地 窗帘,发生火灾时,窗户和阳台的铝合金受火烘烤易变形脱落,玻璃也易破碎,火势从窗户 和阳台向着火层以上的住宅蔓延更容易, 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堵截措施, 极易形成立体燃 烧。 5、现在居民住宅的电气线路和燃气管道多采用暗敷,掩埋在墙体或木板夹层之中,发 生火灾时不易被发现, 且火灾通过电线和金属管道向上下层蔓延时, 灭火人员也容易忽视而 没有采取设防措施。 综上所述,能够导致住宅发生火灾的原因较多,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火灾光顾 住宅将在所难免。 尤其现在的住宅许多是三层以上的楼房或高层建筑, 一旦失火不仅自家遭 灾还会殃及四邻,危害甚大。二、居民住宅火灾的预防措施 由于居民住宅每家每户是独立的单元, 而且新建的居民住宅楼与楼之间有足够的安全间 距, 发生火灾时火灾通常在横向上不容易向其他住宅蔓延。 其蔓延的途径主要是在纵向上通 过阳台、窗户、电气线路和金属竖管向上、下层蔓延,且以向上蔓延为主。住宅火灾死伤人 员大多数是老人、 小孩等弱势人群, 这暴露出很多市民仍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常识, 平时用火、 用电、 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注意防火安全, 发生火灾不懂处置, 不懂及时疏散, 大多数人自防自救能力差。在消防队员无法救助的情况下,造成伤亡。 从这几点考虑,预防住宅火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把好住宅的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关,切断住宅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途径。加强对住 宅消防设施的审查,硬件设施要完备。 其次,加快建设社区消防组织,推进社区消防建设,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内,建立由居 委会、警务室、物业管理单位、驻区单位和社区居民代表参加的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建立 并落实相关的巡查、培训、管理及警示制度。公安机关也拟把社区消防工作列入社区警务室 的职责范围。 最后, 进一步加强消防社会化, 加强消防知识宣传, 做到人人重视。 例如通过举行“119 消防日”活动, 居民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学一点消防知识, 练一些自救本领, 发生火灾后, 也应当镇定自如,正确使用灭火和求生手段。社区要经常要求家庭教育孩子不玩火,不玩弄 电器设备,大人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接乱挂电线,电路熔断时切勿用钢、铁 丝代替。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柴垛要远离房屋。明火 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燃明寻找物品。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是否断电,煤气阀门 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家中不可存放超 过 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居民住宅火灾虽然是一般常见的火灾,但由于其处于人员集中地带,围观群众较多,一 旦处置不当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居民住宅火灾的预防和灭火工作有一定的艰巨性和复 杂性,这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做好住宅火灾的预防刻不容缓。道路交通事故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 而排在第二位的当数交通事故, 题。2010 年上半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1 至 6 月份,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同 月份, 比口径统计, 人死亡、 比口径统计,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99282 起,造成 27270 人死亡、116982 人受伤, 亿元。 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 亿元。同比分别下降 、12%、和 。 、 、 和 。 其中,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15 起,同比增加 3 起。全国 共发生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道路交通事故 1694153 起,同比上升 。相比之 。火灾,我个人认为交通事故责任主要在于人,据世界卫生组织 2009 年 6 月中旬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 127 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另有大约 5500 万人因交 通事故而受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交通事故致人死伤的人数在今 后 20 年中将增长 65%,远远高于艾滋病、疟疾等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 交通事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根据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统计,交通事故起数从 1986 年的 29 万起上升到 2002 年的 77 万多起,年均增长 %。死亡人数由 5 万人上升到 万人, 年均增长 5%。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万起,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 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 9.1亿元。一、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交通事故是在特定的交通环境影响下,由于人、车、路、环境诸要素配合失调偶然发 生的。因此,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最主要的是分析人、车、路、环境对交通事故形成的影响。 人的因素。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活跃的因素。在人—车—路—交通环境构成的体系中, 车辆由人驾驶,道路由人使用,交通环境要有人的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速发 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不仅单位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而且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 实; 相应的情况就是非职业机动车驾驶员队伍迅速扩大, 使机动车驾驶员的整体素质更加参 差不齐。 那些驾驶能力较差、 遵守交通法律、 法规意识淡薄、 出事较多的机动车驾驶员被 “誉 为”“马路杀手”。椐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一般的交通事故原因中,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 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不到 5%,而 95%以上的原因是由于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其实,即使 在有关资料统计的 5%的由于车和路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原因中,“车和路的原因” 仅仅是被动因素,因为人是车和路的创造者、使用者。人作为道路交通参与者中的最积极因 素,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俗称违章行为)主要表现有很多种,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 正) 第二十七条中列举的关于违反交通管理的违法行为有十一种之多, 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 列举了近四十种之多,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列举了近三十种之多。 另据公安部统计数据 显示,2009 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可见低素质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参与道路交通运行中对人们正常的生活构成的伤害是很严重 的。因此,对交通安全的研究应对人以足够的重视。 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 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车辆制动失灵、 制动不良、 机件失灵、 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 超载、货物绑扎不牢固等,都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据我国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中 可知,制动系和转向系故障是车辆因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现有运行车辆中有 50%左右属于机构失调、带病运行,特别是个体车辆和挂靠车辆更为严重。这些都构成了交通事故的机 械隐患。 道路因素。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由 于我国是个近 13 亿人口的大国,截至 2009 年 6 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约为 亿辆。 其中包括:汽车 万辆、摩托车 万辆、挂车 万辆、上道路行驶的拖 拉机 万辆,其他机动车 万辆。截至 2007 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 357.3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万公里。静态比例为:人均车辆约 辆,而人均道路只有 公里; 每辆车均道路占有量约为 公里; 且其中 90%的道路属于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和行人混杂。近几年机动车辆数字还在急剧增加,道路超负荷承载,致使交通事故逐年增 加。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 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因素。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与者 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 环境的影响。第一,交通量的影响。在影响驾驶员行车的诸多交通因素中,交通量的影响起 着主导作用。交通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紧张程度,也影响着交通事故率的高 低。因此,在行车中,妥善掌握行车速度是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环节。第二,交通混杂程度 与行车速度的影响。 我国的道路多为双车道混合式交通, 由于各种机动车在一条道路上行驶, 其动力性不同、行车速度相差很大,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差异更大。我国的混合交通 和交通混杂程度严重是交通事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交通信息特征的影响。汽车是 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行驶的,行车过程中,驾驶员总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等从不 断变化着的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并通过对他们的识别、分析、判断和选择,做出相应的反 应。第四,恶劣天气的影响。据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恶劣天气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特别是下半年全国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发 生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同比上升 %。二、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人、车、路、环境四个要素是解决道路交通事故高发问题的关键环节。要从根本上降 低和防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行车安全,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 好预防工作。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 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 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 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证明, 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存 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讲,要从预防和 减少交通违法行为做起,要从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做起,培养一支遵纪守法、技术过硬的 机动车驾驶员队伍。一是对驾驶员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学习交通法规;学习机动车的新 技术、新操作技能、机械理论,包括对驾驶员定期进行的理论考核、操纵考核和车辆审验都 可以归纳到这个范围内。从驾驶员来说,具有良好的思想、心理、技术素质的驾驶员,就可 以减少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内容主要分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 育。教育部门要坚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从孩子抓起,将之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 并在中考、 高考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利用一切新闻媒介和宣传手段对全社会进行交通 安全教育和对交通法规的宣传, 加强和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的观念。 具有高 度安全意识和懂得交通法规的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也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加强车辆维护, 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良好的车辆技术性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物质基础。 目前, 除了要建立完善的汽车安全检测制度和基于检测的车辆维修制度外, 驾驶员日常应勤 于保养、维护车辆,出车前应彻底检查转向系和制动系,认真做好车辆的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杜绝带病车上路行驶,严把车辆技术性能关。近年来,各汽车 制造厂陆续推出了各种新型安全装置, 如车载防撞系统、 打瞌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报警系统、 轮胎气压过低警报系统、 视觉警报系统等。 这些安全装置的应用使车辆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 能对驾驶员及乘客提供安全保障。 完善道路安全设施,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严格按照(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 整改不符合要求的交通标志、 , 标线以及各种交通安全设施; 改善和提高道路通行环境, 夜间易出事的路段应增设“凸起路标”和照明设备。交通管理部门应运用高科技手段及时查 处违章车辆,排除事故隐患,并按有关法规从严管理。在事故多发路段,以及在桥梁、急转 弯、立交桥、匝道等路面复杂,积水地点设置警告牌。在雨、雾、雪天等灾害气候条件下应 制定交通管制预案,合理控制交通流量,疏导好车辆通行;在城市道路,应实现人车分流, 进行合理的交通渠化,科学的控制道路的进、出口;在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路段,可 以通过限制交通流量的方法来保证交通安全, 同时路段的管理者在流量调整阶段, 向车辆发 布分流信息,提供最佳绕行路线。因此,作为驾驶员,应提高应对恶劣天气的技能和准备。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 应将改善交通环境, 设置合适的交通标志等作为道路安全保证的重要工 作之一,切实抓好抓实。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 尤其是进行行政处罚时能达到处罚教育的目 的。在实际状况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违章肇事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行政执法机关对 违章者进行处罚让违章者承担的义务。这就给人一种错觉:我违章无所谓。甚至一些常违章 者还“习惯了”。如果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不加强依法行政的力度及处罚力度,不仅对违章者 达不到教育、 教训和强制其承担法律义务的目的, 而且是对社会治安的不负责任和对法律威 信的不尊重。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 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道路上发 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 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 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上述是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威胁到人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灾难极其预 防和和施救措施。 而且重申的一点是: 无论身为施救者还是被救者都必须把施救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施救者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题目“野外生存之我见 ”字数;2000手写老师发纸了

野外生存之我见,从认识,评价,收获,感想几个方面谈一谈

野外生存之我见

地理野外考察论文格式

一、选题:小题大做,不宜大题小作;注意操作性,可行性,创新性;依靠可以依靠的力量 论文文题:一再在10--30个字 作者姓名:标题下退一行居中排列,两字的姓名中间空一格 范围内,尽量不用副标题。 或称提要,即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论作一简明的概述,有的还涉及所研究的条件、方法和意义等。由于文字数量所限,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摘要字数,少则几十字至百余字,多则也不超过300~400字,并附英文摘要。(右退二格,用黑体字) 这是为存贮信息和文献检索所必需的。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其设置数量一般为2~4个,每个词均为专业名词(或词组),一词在6个字之内(格式同上) 正文:不用书写“正文”两字,向下退一行撰写 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嘻嘻嘻.加油吧

“地理论文”和“初中地理论文”的架势都不小,初中地理老师的论文和初中生的地理论文也不一样,不晓得你是求学生层次的还是老师层次的哈。作为“地理论文”它们在文体上差不多------都属于【说明文】体。建议你就自己熟悉的河流去写一篇说明文。格式如下:1、河流的名称;2、源流概况:源地,流经地域,流向何处;3、河流的水文情况:水量,汛期,含沙量,冰期等等4、水利利用情况与你的建议5、流域内的环境状况与水忧患,【最好有自己的建议】当然你还可以选择一个地理小区域去做介绍,格式为:这个小区域的:1、位置和范围;2、主要地形地貌;3、气候环境和小气候;4、河流水系;5、物产与居民;6、交通与区域地理优势;7、你对这个区域社会发展【利用优势,发展经济】的建议。文无定法,上面的“格式”没有必要太讲究,把你知道的说清楚就行。

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外国地质权威期刊

国外著名土木工程相关期刊列表(SCI/EI)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推荐表序号 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名称(SCI、EI检索源)1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 ACI Journal of Materials3 ACI Structural Journal4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5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6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ISSN: 0008-36747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8 Computational Mechanics9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10 Computers and Geotechnics ISSN: 0266-352X11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2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13 Communications in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4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15 Earthquake Spectrum16 Engineering Geology17 Engineering Analysis with Boundary Elements18 Engineering Structures19 Geotechnique ISSN:0016-850520 Ground Engineering21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ISSN: 0734-743X23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ISSN: 0363-906124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2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ISSN: 1365-16092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2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s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Geotechnical Structures30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SME31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 ASCE32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SCE33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Engineering, ASCE34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35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SCE36 Journal of Geodynamics ISSN: 0264-370737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SCE ISSN: 1019-24138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39 Journal of Steel & Composite Structures40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SCE41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Wind and Structures42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43 Preced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Bailing and Bridge Structures44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 System Safety ISSN: 0951-832045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ISSN: 0723-263246 Shock and Vibration ISSN: 1070-962247 Soils and Foundations ISSN: 0038-080648 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49 Structural Engineers50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51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52 Thin-walled Structures53 The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54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55 Wind and Structur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56 Finite Elements in Analysis and Design注:1.以上是否被SCI、EI检索期刊为准。2.除以上学术期刊外,学科认为是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且被SCI、EI检索,专家组可认定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

地质类核心期刊表 1. 地质论评 2. 地质学报 3. 地球科学 4. 地学前缘 5. 岩石学报 6. 沉积学报 7. 地球化学 8. 矿床地质 9. 地质科学 10. 第四纪研究 11. 地球学报 12. 矿物学报 13. 地质地球化学 14. 地质科技情报 15. 地质与勘探 16. 现代地质 17.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地球科学进展 19. 中国区域地质(并入:中国地质) 20. 高校地质学报 21.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2. 地层学杂志 23. 古生物学报 24. 矿物岩石 25.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6. 岩石矿物学杂志 2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 中国岩溶 《世界地质》季刊

地球,很重要。

国外SCI收录期刊主要有:1. AAPG BULLETIN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通报》美国2. BULLETIN OF CANADIAN PETROLEUM GEOLOGY 《加拿大石油地质学通报》加拿大3.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FUELS AND OILS 《燃料与石油化学和工艺学》美国4.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中国5. GEOARABIA 《中东石油地球科学杂志》巴林6. HYDROCARBON PROCESSING 《烃加工》美国7. INTERNATIONAL GA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国际天然气工程与管理》英国8. JOURNAL 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加拿大石油技术杂志》加拿大9. 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 《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英国10. JOURNAL OF PETROLEUM GEOLOGY 《石油地质学杂志》英国11.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石油科学和石油工程杂志》荷兰12. JOURNAL OF THE JAPAN PETROLEUM INSTITUTE 《日本石油学会志》日本13. OIL & GAS JOURNAL 《石油与天然气杂志》美国14. OIL & G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UE DE L INSTITUT FRANCAIS DU PETROLE 《石油、天然气的科学与技术;法国石油研究所杂志》法国15. OIL GAS-EUROPEAN MAGAZINE 《欧洲石油气杂志》德国16. OIL SHALE 《油页岩》爱沙尼亚17. PETROLEUM CHEMISTRY 《石油化学》美国18. PETROLEUM GEOSCIENCE 《石油地质科学》英国19. PETROLEUM SCIENCE 《石油科学》德国20.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石油科学与技术》美国21. PETROPHYSICS 《岩石物理学》美国22. SPE DRILLING & COMPLETION 《石油工程师协会钻井与完井》美国23. SPE J OURNAL 《石油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24. SPE PRODUCTION & OPERATIONS 《石油工程师协会生产和操作》美国25. SPE RESERVOIR EVALUATION & ENGINEERING 《石油工程师协会油藏评估与工程》美国26. VISION TECNOLOGICA 《技术视野》委内瑞拉

研究生论文野外数据造假

结论错误的多的是,谨慎推测别人作假(最好不要认为别人作假),所以一定要批判性得看文章。所以记得有一句话:理论物理的人都认为自己的结论可信,但别人不信。实验物理的工作别人都相信,唯有自己不信。一般来说感兴趣的重复下实验或推导。重复不出来就要找原因,仪器不如人,还是水平不如人,还是没看懂。要认为文章有作假一定要慎之又慎,万分谨慎。在我审查文章时,我们必须认定作者的实验数据没有作假。这是要求。至于逻辑漏洞导致的文章结论错误就很多了,不过多看了终能分辨出来。关于逻辑漏洞,会导致文章的结论错误,不是作假,也无关道德。科学的进步本来就是在争论中得出正确结论。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凭借忽略次要因素,和猜想来建立模型。那么模型不正确的可能性很高。历史上的大牛们也经常犯错,比如泡利就一直不相信杨-李的弱宇称不守恒一样一样。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当实验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正确的结论就会呼之欲出。最后,作假非常恶劣,作假必须严惩,但必须有足够的证据。科研上一开始的新现象大都是偶然所得,重复性不好很正常。重复性好那不是科学,是工程。

后果如下:

一、学术数据伪造:

1、在造假的基础上得出的研究数据,无论有多合理多缜密,都免不了被发现的命运。几率多大,看运气了。

2、这种级别的学术不端是非常难以察觉的,就算被发现后舍恩声称自己计算失误也可以蒙混过关,外界很难认定他有严重的主观捏造行为。但从这时开始,这些不好的数据处理习惯就已经为以后更严重的学术欺诈行为埋下了祸端。

3、学术造假非常容易被发现,因为现在的查重软件是非常多的,很容易就可以收集到重复的信息,像学术方面的论文只要重复率超过一定比例,就可以认定为学术造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干这种事情,否则就是身败名裂。

二、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