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法国与中国爱情观比较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法国与中国爱情观比较研究论文

我觉得法国人的爱情观和中国人的爱情观有很多的不同,法国人的爱情观更注重爱情,而中国人的爱情观被掺杂了很多物质。

简单来说,西方比较开放,看中对方的内在和灵魂,他们恋爱不看出生,身份,地位,考虑结婚的话会讲究门当户对,信仰,教派,越精明的人越看重。而中国旧社会讲究门当户对,现在时代不同,爱情观念也不同,很多人都放弃。

首先,受地域的差别,受各国的文化底蕴影响,还有就是性爱方面的差别

法国人的爱情观和中国人的爱情观有很多的不同法国人的爱情比较浪漫中国的爱情比较委婉。

中法价值观比较研究论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学者梁燕城访谈:太初有道、道(Logos)是信息的意思。神的话成为万有的根据,也成为万有的规律。当代的量子力学就非常奇妙地发现,万有事实上是根据很多信息的秩序组成。这主要是由戴维•玻姆(DavidBohm),著名的量子力学大师提出说:万有有一个看不见的秩序,叫“ImplicateOrder”,里面都是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造成我们看见的秩序,叫作“ExplicateOrder”。中文“道”这个字也有信息、语言的意思。老子那个时候非常奇妙地体会到,宇宙背后是有真理的信息存在。《庄子》里面提到:“夫道,有情有信”。从前后文里还可以看到,庄子心中的神是有位格的。这个传统一直到1911年,就是上帝是没有形像的。天坛里没有偶像,祈年殿里一个偶像都没有,里面只有一个牌子,叫“皇天上帝”。中国祖先本来就相信无形的上帝,老子、庄子事实上是继承这个传统而来。这正是《圣经》里的内容,上帝是个灵、而且恨恶世人崇拜偶像。在牛津的博德莱安图书馆里有一份手稿,作者名叫马斯——乌迪。他在这份手稿中宣称所谓胡夫的金字塔是埃及王苏里特叫人建造的,而这个苏里特是在大洪水前统治埃及的。根据其它文献记载,这位目光深远的苏里特王命令他的僧侣们,写下他们的全部常识,藏在金字塔里,给洪水后的人们留下必要的知识。《圣经》创世记前11章,关于人类早期共同史的记述,在中国古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印证:《周易》也神秘地说:七日来复,天行也;《圣经》说: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淮南子》上说:天下有四水,凡此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圣经》说:伊甸园里有四条河,流出珍珠玛瑙。《山海经》上说:当初有不死树和圣树,圣树又叫睿木,“食之令人圣智也”;《圣经》说:伊甸园中有生命树和智慧树。《尚书》和《国语》上说:人犯了罪,上帝命令重黎堵绝天路,上下不相来往;《圣经》说:人类始祖贪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并有基路伯和火焰之剑,阻断了人神通路。《老子》说:天地之母,万物之根,众妙之源,从无中生有,乃天地之始;《庄子》说: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圣经》说:太初有道,道就是上帝,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是人的光。一位伟大的学者在美国神学院读书时,发现《老子》与《圣经》有奇妙相通之处。老子的道,是自有永有者,造化养育者,超越者,启示者,生命者,公义者,拯救者,这七点很像上帝的属性。无神论者把道归于自然神,其实老子的道不乏人格特征,有信实、有恩德、有慈爱、有赏罚、能赦罪、能教化。更神奇的是,惜字如金的老子竟然着重笔墨描述一位道的化身圣人:自有永有者,造化养育者,超越者,启示者,生命者,公义者,拯救者。说他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恒,来普救世人。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成为世人认识大道的中介。圣人秉持大道本像,普天下的人都前往归向他,领受平安。他外表粗卑、内怀宝贝,能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最后,老子竟然暗示这位圣人要受辱受难,却作主作王,直到永远,是谁?查考世上所有的经典、教门的主子都对不上号,唯独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非常酷似。这2500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知道《圣经》中“道成肉身的耶稣”的呢? 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神圣的、跨越时空的谜团。老子说:道是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辞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干净呢? 所以,就是立为天子,身为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 不就是因为在道里面,寻求就能得着,有罪可得赦免吗? 所以道是天下最宝贵的啊!老子的笔墨中展示给人间的不正是《圣经》中上帝的天国、耶稣的救赎吗? 《尚书》、《诗经》都记载着:中国人来自上帝。早在老子古经中便记载旧约《圣经》预言中的“耶稣”。而且两千多年来,举凡太平盛世,竟无一不是遵循了老子之学说。顺天道治国的皇帝,囊括了仅有的几百年辉煌时代。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等。孔子倾注毕生心力宣扬敬天爱人的忠恕之道,当代多个皇帝均尊纯了老子“天道”的统治方式,那么老子的神学知识是那里来的呢?就目前世界不管任何一种教门的国家,他们的统治方式都在努力提高到上帝的道上来,这又是为什么?清皇康熙说:中国人的“上帝”就是真神,天不是物质的天。康熙亲临宣武教堂,题写了“敬天”和“万有真原”两副扁额,又作诗称颂耶稣:“功求十架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在《生命之宝》一文中,康熙明确表示:“天门久为初人闭,福路全是圣子通。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明分得永生。”古人老子、孔子、孟子对“道”的认识,已如此入神境界,实令人难以置信。其代表着中国的古人,代表着中国的文化。他的“道”影响着整个中国尽至世界的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可悲的是现今一辈自己不进去,却连急俗得到真知走进真理的下辈也挡在门口。而至今只能在未接触过这批“贵人”的最低层中找到蛛丝马迹:《广东新闻网》2011年10月21日10:12王华报道:10月13日晚,两岁女童小悦悦在佛山市某市场内被两辆车相继辗过,肇事车辆逃逸。18名路人陆续经过均对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孩子视而不见。让人想不到的是,最后伸出援手的竟然是一位俗世里被视为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捡垃圾的阿婆。期间,阿婆想向附近店主要块纸皮为孩子遮挡有些凉意的秋雨,亦被拒绝。 历史以来,司机驾车交通肇事撞伤了人,伤者都是理直气壮责令司机赔偿,司机都是礼亏连连道歉。可是现今被车撞伤者爬起来就逃,问曰何故?答:我怕又是高校大三的大学生药家鑫!老辈人们看到读书人都会夸耀说:“读书人讲句话都特别有道理,不像我们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开口就只知道讲女人、男人那一点东西”。可是现今算是文化的中国,耳朵听到的、眼睛看见的,千篇一律。都是男人、女人的那个“爱”。或者几个男的争一个老婆、或者几个女的争一个老公。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杀人的、放火的也是自家园子,通行无阻。现今的文化已经傻到随眼见到的都是胡编乱造,谎话连篇累牍,而真话却无处寻觅的朝代。当然聂耳、洗星海已经死了这是事实,但活着、真正有一定艺术水准、记录写实的近代作品也被挤到角落里,成了葱蒜。古人早已给后人作过警告,就汉字信息也明白罢着:一人二女则是“爽”字,不难发现一人两边颈上是4个“杀”字的头,按麻衣相法用语:即凶多没吉。你若认真地去看一下,也是斜着的罗马人死刑犯用的4个十字架;就国内而论,刚好是冲军犯人戴在头颈的一个枷(锁)。古人说:“万恶淫为首”,冲军路上小心“爽”死。60岁的粗人都知道,古人对这个字的造词指向是十分狭隘的,往往都只两个人、夜里床上才好轻声说的话,可怜的今天打开电视就能听到,“爽XX”、“XX爽”还作为光彩照人的时尚广告。什么话还讲不清楚、刚学说话的婴孩却先会“爽XX”!你若反对恐怕就得挨罚款,因为是国家批准当产品商标的。公安不辞辛苦天天在扫黄,而名牌的幼儿用、小儿科教片打开就听见“谈恋爱啦!” 2010年4月8日《杭州日报》B11版告诉人们:开发商的卖房广告:“卵巢寻找精子”、“如果你不能给她一个名分,那就送她一套房子”、手提红裙露出大腿的靓女画旁“要提,还要往上提”等雷人广告已经出现。60岁的人答不出的有关男女问题,现今6岁的孩童都能回答。不论看的、听的若不加上男的女的哪些事休想出版、上架。历史以来关于男、女哪些事,没有一个朝代能写得如此透彻、细腻,比现今更精粹了。若借着有把“靠椅”就是为了“机不可失”、调节一下精神,倒是情有可原,否则,哪中国的爱国人士该放声大哭了,它所折射的已不只是一付简单的中国画像。2009年8月6日《杭州日报》B7版文章:八岁儿子给他们女班长写情书;2007年3月9日《钱江晚报》A12版文章:11岁女孩遇害,谜底令人震惊,凶手今年12岁。文章说:11岁的小女孩就因为不接受12岁小男孩歪歪斜斜的“我爱你”三个字送了命。更可悲的是,党中央再三强调“社会和谐、人民稳定”的今天,“弱肉强食”斗争“进化论” 新、老剧本通行无阻,而历史悠久极力推行的孔子、孟子、老子优良传统的“天道”实体;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道德源头、中国文化背景;劝人为善、不要犯罪、否认地上“有神论”的《圣经》有关文章出版界成了一条不可碰的红线、上不了架。人啊! 一个失去了心灵的口头道德世界,用子弹是无法收服的。我国祖先文明建设靠的就是: 一直传到今天从未分离的“道德”二字,若没有了“道”还有什么“德”呢?

正义价值的法学研究论文说明了正义这一价值追求在经济法价值体系中的特殊性。

正义价值的法学研究论文【1】

[摘要] 正义与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古典自然法学家直到当代风行的社会法学家,在各时代法学家的一步步诠释中,正义从法的一种必然内涵直到现在成为评价法律的一个标准和法律所要追求的一种价值。

[关键词] 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价值正义实质正义

在我国,对法的价值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法律”二字的形成及其被赋予的含义上。

我国传统的法的价值观可以说是从古代社会发产生之日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法的价值观念的总和。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确立以及资本主义法律理念的引进,使得法的自由价值观、平等价值观、等内容引起了法学家们的关注,并在研究中一步步确立了其地位。

经济法是与市场经济同步产生的,它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特殊价值取向。

一、经济法的正义价值的概念分析

在历史上,对于正义的理解非常丰富。

就像博登海默在他的著作里提到的一样“正义如同普罗米修斯的面孔一样变化无常,随时可能呈现不同的形状,并且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义”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为不同时代的思想家所信仰。

在它具有的价值序列中,自由、平等、安全曾先后被不同的思想家放置在价值序列的顶层。

对于经济法这一特殊的部门法而言,它调整对象的经济性及调整方法的强制性都决定了其价值基础的特殊性。

从这一点出发,笔者认为博登海默教授提出的对于正义的理解符合经济法的价值追求,即“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和主张,并与此同时促进生产进步和提高社会内聚性的成都―这是维持文明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就是正义的目标。”

二、正义――经济法价值体系的基础

古希腊有句著名的格言:“正义乃百德之总”。

这一格言形象地说明了正义这一价值追求的特殊地位。

的确,正义这一价值是一个可以涵盖指导其他价值追求的全局性的价值追求。

1.正义作为经济法价值基础的可能性

法的价值从哲学意义上分析一方面具有客观需要性,另一方面具有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或积极性。

具体到经济法这一特殊的法律部门中,经济法的存在也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它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宏观调控关系与市场规制关系,有很大部分是涉及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法中,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间接手段,其领域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竞争及生存环境。

笔者认为,从以上对于正义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正义内涵的广泛以及适时性,正义作为经济法价值体系的基础,其他价值在此基础上衍生、扩展但同时被其指导,这将是一种适合当代经济法发展的价值体系的设计。

2.正义作为经济法价值基础的必要性

在个人正义的理解中,有一种认为正义就是遵守法律。

古希腊智者色拉叙马霍斯在与苏格拉底辩论正义的含义问题时指出:“政府制定法律,违法者就有不正义之名。”他的隐含意思是,正义就是指人的行为遵守法律、符合法律这种状态。

从此引发,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被遵守的法律即是不正义的,那么行为的正义也无从谈起。

所以可见法律本身的正义的重要性。

这是保证个人正义的前提条件。

经济法的发展经历了战争经济法阶段、危机应付阶段以及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法阶段这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

在此阶段中,市场经济由自发的竞争发展到社会化条件下国家以经济法来协调维持。

从经济法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经济法社会性的特征,而经济法的价值作为经济法追求的目标,正义作为社会经济秩序的一种衡量标准,以其作为经济法的价值基础是无可厚非的.。

三、经济法正义价值内涵的延伸

1.由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

实质正义是与形式正义相对而言的,这里的形式正义的基本含义是指:对于相同的情况给于相同的对待。

现代形式正义观的代表人物为佩雷尔曼, 他试图从各种复杂的正义定义中抽象出一种可以适用于不同正义概念的定义公式,他认为“所谓的形式正义就是要求以同一方式对待人,就是同一基本范畴的人都应受到同等待遇的活动原则。”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强势团体、垄断等等这一切经济政治实体的存在造成了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实质不平等。

在现实条件下,形式正义本质上已成为一种不正义。

经济法作为对于民法的补充而出现,必须正视建立在对于19世纪社会经济条件判断基础上的平等性与互换性的丧失,由此带来的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变更。

实质正义强调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的人予以不同的法律调整。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要求根据特定时期的特定条件来确定经济法的任务,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利益和发展。

2.公平与效益的兼顾

罗尔斯把公平作为正义的首要要素和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任何一种理论、法律或是制度,不管怎么样有用和巧妙,但只要它是不正义的,就一定要被抛弃和消灭”但与此相对应的,效益也是法的价值目标之一。

在实践中,追求效率必然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但过分的追求公平也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效益。

效益是指减去投入后的有效产出。

在法的效益价值中,社会效益价值是与公平的追求同向的,即维护社会公正。

法的社会效益追求中,力求以法的形式为社会机构的运作创造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则,避免假公济私、效率低下。

但法的经济效益追求有时可能会损害公平。

但是并不是说效益与公平是完全对立的。

二者同作为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效率优先并不意味着不要公平,而是要在实现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证公平的实现。

综上所述,正义价值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有可能也很有必要成为经济法价值体系的基础,在全局上指导并且涵盖经济法的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252页

[2][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第5、6页

[3]卓泽渊著:《法的价值论》,法律出版社,第503页

[4]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2页

法的正义价值论文【2】

【摘 要】自从法产生以来,关于法的价值问题法学界从来没有停止过争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卢梭、孟德斯鸠至近代的罗尔斯都提出了自己对法的价值的追求与探索。

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阶级、私有制、国家产生的必然结果。

不论是雅典的城邦、古埃及、罗马,还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无一例外的都有自己自成体系的法律。

从法的发展历史来看,毫无疑问,法是有价值的,但究竟什么是法的价值,法又有哪些价值呢?这困扰着我们无数的法学研究者。

法的价值是法产生的动因,人类对法律不懈的探索究竟在追求什么?古往今来,人来一直在追求正义,希望受到正义的对待,社会公平,人人平等。

正义为什么一直受到人类的追捧,法的价值是否也在于实现正义。

【关键词】法的价值;正义价值;分配正义

“任何值得被称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法的价值体现法的精神,法的精神决定法的价值,进而影响立法,影响着整个法律体系的运行。

但凡民主文明讲究平等和谐的国家法律发达,对法的价值问题研究深入,成果丰硕。

而统治者根据自身好恶无视社会承受能力,肆意订立法律的国家,命运无不是被人民推翻或遭外敌入侵而覆灭。

法的价值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概念,也是法学研究不能回避的难题。

一、法的价值含义

价值是一个哲学范畴,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众多领域,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广泛使用价值。

国内法学界对价值定义时多从主客体的关系出发,既强调价值客体的属性,又认为不能忽视主体的需要,认为价值是客体的属性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关系。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许我们应该从更为朴实的角度来探讨“价值”,从而揭示价值的本质。

可以这样认为,“价值”是一种特定的关系背景下的事物的存在、属性、作用等。

法的价值依据价值的概念是指,与主体的需要、诉求具有相洽互适性的,从而受到主体的珍视、重视的事物的存在、属性或作用。

根据使用的情况不同,法的价值可以有以下三种含义。

第一,目的价值,指称法律在发挥其社会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保护和助长那些值得希冀、追求或美好的东西。

“法律的重要价值就是保护人权”,“程序法具有确保司法公正的价值”,等等。

在此种情形下,法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为对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的保护作用,是法对社会的作用,存在于法的自身之外。

第二,形式价值,指称法律自身所应当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质和属性。

如,法应该逻辑严谨,应当简明扼要,而不是自相矛盾、含混繁琐。

此种意义的法的价值更强调法的自身,形式上的法应该具有的被人们追求和珍惜的东西。

第三,评价标准,指称法律所包含的价值评价标准。

这更多的受到西方影响,是以法的价值平价标准去评价社会上与法有关的现象,如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二、法的首要价值

(一)法的三种基本价值形态

1. 正义。

“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在社会生活中,正义有多种不同的含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正义;“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是一种正义;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自由、平等、博爱”也被视为一种正义。

决定法的价值中的正义,是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

社会基本结构指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决定由社会合作生产的利益划分方式。

“一个社会体系的正义,本质上依赖于如何分配基本的权利义务,依赖于在社会的不同阶层中存在着的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这对于个人生活的影响具有根本性。

作为社会主要制度,社会基本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基本前景即他们可能希望达到的状态和成就。

对法律的正义价值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说,法的正义价值在于保障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让人们享有正义的权利承担正义的义务,正义地分配社会财富、经济机会和社会条件。

2. 秩序。

学界不乏关于法律秩序的诊释。

“ 制度论” 和“ 结果说” 是西方学人对法律秩序的两种重要界说。

“ 制度论” 把法律秩序等同于法、法制或法的体系。

“ 结果说” 则视法律秩序为法作用于社会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果。

法律秩序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由实体性的制度和观念化的意志所合成的社会状态。

实体性的制度是说法律秩序是以法的形式存在的社会规则,为实现这些规则还存在着一定的物质设施如法庭、监狱、警察等等。

法律秩序价值也是法的其他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环节。

法的价值诚然远不止确认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

但所有法的其他价值都离不开秩序价值。

任何法都会体现一定的社会秩序、利益、正义,但一定的利益、正义的确立和实现,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秩序的确立和实现。

3. 自由。

个体可以是自由的、独立的,但仍然是全人类整体的一分子;不但每个人的自由能依据普遍的自由规范而与他人的自由相协调,而且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个人自由主要表现在人格独立、人格尊严、抉择自由、自我实现等方面。

人是社会中的人,自由的实现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律保障人的自由,便成为法的重要价值形态之一。

(二)正义乃为法的首要价值

“法的目的价值构成了法律制度所追求的社会目的,反应着法律创制和实施的宗旨,它是关于社会关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的权威性蓝图,也是关于权利义务的分配格局应当怎样的权威性宣告,无疑法的目的价值是整个法的价值体系的基础……”法的目的价值是法产生的动力也是法实施的宗旨,形式价值和评价标准都是为一定的目的价值服务的。

而在法的目的价值中,秩序,自由,正义是其基本的价值形态。

所谓基本是指法的目的价值最重要,最根本的价值目标。

然而由于人类生活需求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便产生了发的价值冲突。

即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满足人类众多不同的价值追求时产生的竞合状态。

秩序与自由的冲突,正义与秩序的冲突,秩序与自由的冲突常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而这也是困扰立法者法学家的难题。

这时便需要法律的协调整合。

法的价值都是值得希求和珍视的美好之物,如何协调整合法的价值冲突谋求价值总量最大化呢? 首先应该坚持兼顾协调的原则,因为法的价值都是值得希求和珍视的美好之物,应该最大限度地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避免、化解或弱化价值冲突。

然而,当协调兼顾已无法达到化解价值冲突时应遵循“两善相权取其重”的标准。

而正义价值则是我们应该首要保护的价值,是法的首要价值。

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正义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的命题。

可以说,自由与秩序是手段价值,是实现正义的手段,正义才是法律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

“法律或成例就是正义的一种衍生物”“要使事物合乎正义,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的一个中道的权衡”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和重要美德,亦是衡量法律之善的首要尺度。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正义一直是引导法律产生、完善和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法的诸价值之中,法律与正义价值的关系最为密切,亦是法的价值理论体系中的核心论题。

人们在论及法律或对法律制度进行评价时最常使用的是“正义”这一词汇,以至于法律的其他道德品质都显得那么不甚重要或突出。

正义在法的诸价值之中具有优先性地位,法律的有效性亦取决于法律自身的正义程度,对正义价值的追求亦是法律产生的社会根基和根本前提。

正义是法的首要价值,法律需要正义价值之引导,亦必须体现正义之精神。

正义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和价值准则十分广泛而深刻地存在社会生活之中,并一直引导并推动着法的生成、发展和不断完善。

一般来说,符合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或价值准则即是正义的。

反之,不正义则是指不符合或者违背人们普遍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

三、法的正义价值的两种基本形态

(一)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正义价值的两种基本形态,即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分配正义是根据接受者的功绩来分发荣誉和奖励。

即正义等于平等。

“相等的人分享了不相等的事物,不相等的人反而分配到了相等的事物,就是不正义。”分配正义是关于对权力、产品等社会资源在社会主体间进行正常配置的规则设计,满足主题生存的基本需要。

可以说分配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保障分配正义要求在立法等领域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合理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使人人各得其所,各取所取,从而实现社会的正义。

(二)矫正正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矫正正义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造成了损害,使其遭受到了损失时,就应该从损害方的好处中拿出来一些,加到蒙受损失的人那里,以补偿其损失。

从现代社会来看,矫正正义是针对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动荡与矛盾而设计的救济性措施。

与分配正义相比,矫正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是对失衡的分配正义进行纠错从而实现实体正义,矫正正义主要体现在司法中。

(三)分配正义的法律体现

分配正义解决的是社会资源的计划与分配问题,因而需要通过资源分配方案、模式等形式表现出来,而法律文本因其强制性、稳定性则成为分配正义实现的主要工具。

而另一方面,法律的终极价值就是实现正义,正义体现在法律的权利义务分配方面。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没权利的义务”,法律在权利与义务方面坚持了对等原则,是分配正义的体现。

权利是法律赋予人满足其利益的手段,义务是承担者负担的不利益。

法律在给公民分配权利义务时也应坚持分配正义,而这又具体体现在三个基本原则中,贡献原则、平等原则和不平等原则,分别对应不同性质的权利义务。

第一,平等原则。

每个人不论贡献如何,都应该完全平等地分有基本权利(人权)。

这就是权利与义务分配的“ 平等原则”。

这个原则不妨简化为六个字:平等分配人权。

平等分配人权就是按基本需要分配人权。

这一方面是因为人权就是满足每个人的基本需要的权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每个人的基本需要是完全一样的、完全相同、完全平等的。

按基本需要分配人权实际上又等于按需要分配人权。

诚然,按基本需要分配权利与按需分配权利根本不同。

但是,人权与权利不同。

人权仅仅能满足人的基本需要,而不可能满足人的非基本需要。

因此,按需分配人权与按基本需要分配人权是同一概念;正如按需分配食品与按生理需要分配食品是同一概念一样。

第二,贡献原则。

如所周知,应该按照贡献分配权利,即按一个人给予社会和他人的利益(贡献)来分配社会和他人必须且应该给予他的利益(权利)。

这就是权利与义务分配的“贡献原则”:按照贡献分配权利,按照权利分配义务。

但是按照贡献分配权利,并不意味着贡献越多权利也越多,相反权利应少于贡献,与贡献相等的是索取。

权利是一种强制的索取,如果权利与贡献相等必会导致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

因此,贡献应多于权利多于义务。

这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分配正义。

第三,不平等原则。

每个人因其贡献(才能和品德)不平等而应分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和非基本义务。

但是,在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中,获利多者如果较多地利用了社会合作,便应该补偿给获利少者以相应的权利。

获利越少者,对社会合作的利用往往便越少,因而所得到的补偿权利便应该越多。

于是,获利最少者,所得到的补偿权利便应该最多。

这就是权利与义务分配的“ 不平等原则”。

这个原则表明,社会应该不平等地分配每个人的非基本权利,因为每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非基本贡献是不相等的:能力较强、品德较高的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便较大,因而应该分有较大的权利;能力较弱,品德较低的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便较小,因而应该分有较小的权利。

不同社会制度下法的价值内涵侧重各有不同,但从总体而言,正义、秩序、自由三者构成了法的价值的基本内容。

而正义是法的首要价值,不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下,对正义的追求法从来没有停止过。

参考文献

[1]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3] 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2-65.

[4]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中西方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因此在 教育 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1:《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摘 要: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进一步适应当今世界的要求,我国教育也应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从而完善自身。 关键词:教育 理念差异 中西方 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能力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存在质疑。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西方教育都有所长有所短,通过对比,找到对方的精华部分进行学习与改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明智之举。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析。 一、中西方课堂 教学 方法 的差异 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西方教育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得成功,所以西方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除了课堂气氛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外,中美两国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差别。中国老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知识。我们对于老师的评定也是:“传道”,“授业”,“解惑”,和“学高为师”等等这样的字眼。可见在中国教育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但是美国老师希望教给学生的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知识本身。基于不同的目的,教学的方法也截然不同。中国的课堂,老师以教授知识为主,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然而,在美国课堂上,老师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是以学生或学习者为主导的课堂。老师并不是课堂上讲话最多的人,老师只是提供话题和引导讨论的人。学生是课堂上发言和参与讨论的主体。[1]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往往像朋友一般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对于学生的疑问,经常一指图书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积极发言,学以致用。教学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老师或者学校对于学生评价的不同。中国老师看重的是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美国老师看重的是一个学生是否具有不同于他人的观点。[2] 二、中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异 中国目前的境况是:人们狂热地追求学历,把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孩子从一进学校就被鼓励要刻苦学习,导致竞争激烈,负担加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发展”的理念,他们的基础教育不会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的确,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由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如何去更好的学会创造。在中国,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方式是教师们追寻的目标。而在美国,问题本身并不重要,一个问题往往被反复讨论,并寻找出不同意见来进行比较。所有这些不同,究其根本在于中美两国教育理念的不同。在中国教育理念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去问任何一个美国教育者,他们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评性思维。麻省国际学院的院长,布兰达芬博士,一个从事教育工作36年有余,曾担任过高中老师,校长,大学校长的教育家,在多次与笔者的交流中讲到:美国教育从学生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到大学 毕业 ,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 三、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差异 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种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作准备。而我国的教育重视 文化 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 自然科学知识 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综合上述,我认为中西方教育各有特色,各有短长,我们应该站在自我超越的立场上,反观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的精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深入进行教育改革,以更好地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培养出更多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魏少敏;现代学习理论及中西方教育差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周慧;中西教育观之比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李朝春;教育观念创新与创造性课堂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 ; 2000年 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2:《中西方传统 家庭教育 差异及其借鉴意义》 【摘 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异同 前言: 家庭教育是人生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人社会化的第一个阵地。家庭教育在家庭文化传承,在个人甚至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也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国传统家庭教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维系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天下之本在于家,家齐则民安。中国自古以来,无论是豪门官僚还是庶民百姓,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为了处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维护家庭的和平稳定,需要特别重视家教,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传统家庭教育在形成中国人的个性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传统家庭教育之真谛,在于用传统美德、民族精神教育其子弟,诸如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国家、尽职尽责、重义轻利、不畏强暴、热爱和平、同情弱小、诚实忠厚、克己节俭、待人以礼、注重节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古人积累的这些优良而成功的家教思想和方法,有几点尤其可为今天的家教提供有益的借鉴: 1、传统家教注重德才兼备。传统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子做人,其次才是教子做事。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尊德性而道学问”,强调知识授受的道德化,从而使知识授受与道德教化合二为一,在教学中培养道德,在道德训练中学习经典,品德教育,教子女如何做人,是传统家教最突出的特点。传统家庭教育把对家庭成员的道德教化作为其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父慈子孝、君义臣忠、兄友弟恭与贤妻良母的观念至为深入,把道德实践范围扩大到社会生活领域。 2、引导教育子女为自己的长远利益考虑。诸葛亮告诫他的外甥、儿子要立志,要“淡泊明志”,“志当存高远”。嵇康在《家戒》中说“人无志,非人也”。司马光指出了为子孙积攒钱财的害处,他认为如果为子孙积财,使子孙只知有利、不知有义,那么积财只会招来子孙游手好闲、不知上进。这种鼓励子孙自立、自强,劝说父母不要为子女积攒钱财的家庭教育传统,在有识之士中间,颇为流行。 3、传统家庭教育强调慈爱与威严并重。韩非对此有一个 总结 ,他说:“慈母有败子”,这个“慈”当然不是一般的慈爱,而是一种溺爱,溺爱会毁掉子女。颜之推总结了家庭教育的 经验 ,认为亲子之间应该有严肃的一面,也应该有慈爱的一面,两者皆不可少。他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4、身教重于言教,教在不言之中。特别强调父、兄在遵守道德等方面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同时尽到教育子女、训导子女的责任。曾子杀猪的 故事 ,所讲的就是曾子以履行自己的诺言为榜样,教育儿子要诚实守信,不得妄语。在中华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此类重视身教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西方家庭教育 1、让孩子学会独立。大部分西方家长认为孩子具有自我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孩子自己动手并从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甚至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许多国家的家长都很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例如在美国,孩子从幼儿阶段就在不断认识劳动的价值。孩子要自己动手 修理 、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送报扫落叶铲雪等活计。 2、给孩子自由。西方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因此对孩子是否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人。而孩子一旦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成功也是自然而然的。反观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使孩子学习好,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学习之外的事情孩子可以什么都不做。这样孩子得不到锻炼,从学校走出来就缺乏最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其实孩子是树,阳光、水和空气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给孩子自由,让他自由生长,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3、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西方家长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但是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家长很可能对孩子的探索活动用“胡闹”“乱来”“不可能”等类似的话否定掉,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此外,亲近自然,重视慈善事业,相信每个人都可以“Make a difference”等等西方的理念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当然,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如:都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都重视孩子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都能够与孩子经常沟通等等。总之,家庭教育要注意与孩子之间的平等,要尊重、信任、宽容、鼓励孩子,要重视感情交流并且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 儿童 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教育本身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Charlotte, Mason, 2004. The Home Education Handbook of Charlotte Mason [M]. Beijing: Development Press of China. [2]Haim, Ginott, 2002. Parent-Child Conversations [M].Beijing:Jinghua Press. [3]Karl,Welter, Welter's Educational Law[M].Beijing:Jinghua Press. [4]Tin, Jennifer, 2005. Lock John's Family Education [M].Beijing:Xinhua Publishing House. [5]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____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齐欣,赵田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7]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曾仕强.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9]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 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3:《浅谈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摘要】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地域差异以及文化差异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西方学校教育制度的差异培养出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人。从发展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及因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固守规范。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教育观念;哲学根源 社会的竞争,知识和智能的较量已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中西方教育存在诸多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教育目的的差异。而教育目的的差异又是源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中西方学校教育观念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的不同,因此中西方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着有很大的差异: (一)教育宗旨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 文章 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既而来为政治服务的。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 想象力 ,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首先是知识观差异。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死记硬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是师生关系差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师生关系方面,历来是注重“尊师敬长”,教师的权威地位在每位学生的心中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学生只是听命、服从于老师。而西方教育则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如果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主导”地位,那么学生则占“主体”地位,在这里教师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尊重。 (四)教育内容上的差异 傅斯年认为,由于中国与西方的社会结构(性质)不同,所以形成了中、西方教育内容上的不同。中国是一个政治型的国家,其教育内容首先是为政权、为政治服务的。这就形成了中国的教育重视人文学科而轻视科学技术的传统。而欧美等西方国家以工商立国,加之它们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抽象思辨的民族 思维方式 ,它们的教育内容也就以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为主。 二、通过以上中西方差异的分析引发出的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的差异,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首先是对西方教育思想加以“扬长弃短” 中西方教育思想渊源上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19世纪末我国自开始学习西方教育制度以来,已经反反复复对西方的不同国家、不同教育思想进行学习和借鉴,以用来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引进和学习国外教育经验时,常有“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在其他国家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国家移植过来后或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以致效果甚微或无效,究其原因在于中西方两种文明的教育思想在根源上即存在差异。因此,这在学习西方的教育理论时给了我们启示,我们在移植时必须要考虑它在中国这块土壤基础上的生长环境,我们既不能被中国国情束缚思维,也不能比葫芦画瓢、盲目引进西方教育思想,而是要在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教育背景的基础上对西方的教育理论加以“扬长弃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正是我们以史为鉴的目的。 其次是中西方两种教育观念的优化结合 纵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种种差异,我们应该更清醒的认识一下我国的传统教育,与西方国家的教育相比,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反之而言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许多弊端。而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两者的反差是何等的巨大,现在我国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已经相当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将在儿童中占绝大多数。独生子女的长处是情感及教育占优势、智能与体格发育较好、知识面广等;同样也有任性、自私、孤僻、高傲、不合群、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等短处。而做家长的也往往对他们存在着过分注意、过分顾虑、过高期望、过于关怀等心理的和行为的特点。鉴于独生子女及其家长的这些特点,我觉得更有必要借鉴以上西方教育的积极方面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加以取舍,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具有时代特征、更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优教育方案,这样中国的未来才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P112-115 [2]傅斯年:傅斯年全集[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P6 [3]吴林富:中国教育管理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P6、225 猜你喜欢: 1. 论中西方的教育论文 2. 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3. 中美教育差异浅析论文 4. 中西教育差异论文 5. 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中国与印度生活比较研究论文

叫姐姐撒··姐姐帮伱哈

中国就是富有的

中国和印度比较! 中印比较之争最近一段煞是热闹,甚至造成了不小的国际影响。例如亚洲发展银行的首席经济师伊夫扎尔·阿里就开口预测印度经济大约到2020年赶上中国。他的理由是:印度经济在2003年第四季度达到了\%的高增长,成为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期\%的增长率。而且印度经济在未来10年将爆炸性增长。至于印度人,则更是有炫耀其成就和将其国民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对手”上的趋势。 但这样的比较真的有意义么?下面笔者就将两国在若干方面的数字做一番对比,目的是希望能够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中国值得比、应该比、甚至被迫比、尽管现在还没法比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 消费领域 移动电话 印度:2003年底拥有2800万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1800万。 中国:2003年底拥有亿移动电话用户,其中2003年全年新增6000万。 个人电脑 印度:2003年印度人只买了230万台PC。 中国:2003年中国人买了1300万台。 Internet用户 印度:1600万。 中国:7800万。 宽带用户 中国:1700万。 印度:查不出来,估计是还没有产业化。当年中国的三线建设被形容为镶嵌式发展,以致围墙内外可以出现航天时代与原始社会的差别(如西昌卫星城)。而印度这个所谓的世界IT第二大国的信息化,看来也是完全没有民众基础的空中楼阁——10亿没有被互联网网罗的人民和25万IT员工。 工业领域 钢铁(反映工业基础最重要的指标) 印度:2003年的钢铁产量不足2800万吨(甚至比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1978年还要少)。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亿吨的钢铁并且另外进口了3500吨来满足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乙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衡量一个国家化工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印度:约60万吨/年,不仅在世界、也名落亚洲排行榜的孙山之外。 中国:约500万吨/年,世界第5位,亚洲第3位。 水泥(另一项反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指标) 中国:世界上55\%的水泥由中国生产,2003年产量为亿吨。 印度:无可奉告。只有两个相关数据:印度只有不到10\%的路面被水泥或柏油硬化了,只有不到3\%的房子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借用化学概念,两种原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化合物分子。印度这个国家主要还是处于水和泥分开的原始状态,他们之间还没有反应条件。 石油(命脉资源丰富程度和工业发达程度指标) 印度:2003年生产了大约3600万吨石油,并且即将面临资源枯竭危机。 中国:2003年生产了大约亿吨石油,同年进口了大约1亿吨。 汽车 印度:号称100万辆,估计是把人力、畜力之外的三个轮子以上的车全都算上了。 中国:420万辆,2004年预计仍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 高速公路 中国:中国的高速公路(最少4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或120公里/小时)在2003年末达到了万公里,并且以每年近5000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印度:2003年才开始对它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进行规划设计。 铁路 印度:6万多公里,世界第二位。但印度全国的铁路体系并不统一,有宽轨和窄轨之分。同时,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很多地方还靠李玉和时代的举灯摇旗来指挥。 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超过70\%的国土是高原和山地,其中的成昆铁路、青藏铁路等均可以作为铁路建设博物馆,更有“磁悬浮”这种高精尖。 粮食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积排名第一的国家,耕地面积约亿公顷,比中国多得多。2003年生产亿吨粮食,人均粮食只有480斤/年。 中国:不管天气如何,通常每年生产至少4亿吨粮食,人均粮食达到650斤/年。 经济成分 中国:农业占GDP15\%,工业占52\%,制造业占35\%,服务业占33\%(2001年数据)。 印度:农业占GDP24\%,工业占27\%,制造业占16\%,服务业占48\%(2001年数据)。 中国2003年工业增长\%,印度增长8\%。 以上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如果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要注意增长的质量和代价,印度的首要任务则是不顾一切恶补工业化。 科技实力 说到科技,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国的超级计算机,因为印度号称世界第二大IT大国,因此这应该算是其强项。 中国国产的超级计算机名列世界第14位,而印度现在使用的最快的只排第105位,而且还是IBM生产的,印度的国产货排第258位。中国联想公司今年生产了一台超超级计算机,世界排名第4。 国际贸易 中国:2003年总额达到8400亿美元(出口大于进口)。 印度:2003年总额为1540亿美元(出口740亿,进口800亿,出口小于进口)。 这是中国货(当然还只是廉价品,所以被戏称为一亿条中国裤子换一架美国飞机)横扫世界,而中国人想见到印度货不亲自到西天(天竺)“取经”是取不来的原因。 社会发展领域 中国有13亿人,印度的人口也已突破10亿,并有望在40年内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上世纪80年代,两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不相上下。但到了2000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字,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是3920美元,比印度高70\%。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90年代以年均9\%的速度增长,而印度只有\%。这种差别导致了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在10年内增长140\%,而另一个国家只增长50\%。 请看下面来自CIA(美国中情局)2003年的资料: 印度的婴儿死亡率:‰。 中国的婴儿死亡率:‰。 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 在中国很少存在家庭歧视。女性有平等的权利。中国的少数民族经常比汉族人享有更多的优惠权利。在印度呢?有种姓制度,有付不起嫁妆被烧死的新娘,却从未听说“妻管炎”。 现在的国际媒体上充斥着太多这样的论调:印度的未来比中国好,印度比中国更有潜力……但是,印度怎么样、中国怎么样大家可从前面的数字看出来。目前,就我国和印度的军力来看,我国在陆军方面占据绝对性优势,无论从战斗力还是武器系统,印度至今还不会完整的制造一辆具有实战意义的坦克,据说连榴弹炮都要从欧洲进口,这一点上,我国有一套综合的武器研发系统,我们陆军出陆航团外的其他东西基本全是国产,而且相对与世界来讲,虽称不上第一,也也绝对不弱; 空军方面,印度目前有S-33和幻影2000-5,这些据说又准备购买美国的F/A-18E/F超级大黄蜂,以及预警飞机等等,从表面上来看,印度的这些装备可能比我国的J-10,J-11及苏式飞机强悍,但真的打起丈来,他空军未必是我国的对手,还是因为我们有整套的系统和保障系统,而他们没有; 海军方面,虽然印度现在拥有一艘航母,但实际的作战意义不大,目前在俄罗斯正在改装的航母完成后,才具备真正的实战效果,但我想我国也不是停滞不前的;驱逐舰护卫舰方面就不讲了,我国的115/116和170/171及054都批量生产了,印度基本还是靠进口,潜艇方面不用我多说了,差的太远; 导弹方面~~中国的导弹技术估计只在美俄两国之后; 综合起来,印度虽然有大量的先进常规武器(俄国,欧洲,美国),但都是从各个国家进口,战争开始后受约制性比较强,而且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作战体系,印度军人和我国的军人相比(战斗力,素质)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还是中国强一些。

FDI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迅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5%。1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总出口不足9%,到2002年其份额已占到一半。在某些高科技产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占手机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6%。2000-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大约有2/3投到了制造业部门。相反,在印度,FDI推动印度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信息产业外)。流入印度制造业的FDI主要是寻求市场型投资。90年代由FDI产生的出口只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到现在,FDI占印度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估计也不足10%。2000-2001年,中国大部分FDI都流入了大范围的制造业。而在印度,多数FDI流向了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行业。表 中国和印度部分FDI指标比较,1990,2000-2002年项目国家12002FDI流入量(100万美元)中国3,48740,77246,84652,700印度3794,0296,1315,518FDI储量中国24762348346395192447892印度1,96129,87636,00741,525FDI流入增长率(年度%)中国印度储量占GDP比重(%)中国印度流入量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中国..印度..人均FDI流入量(美元)中国印度总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中国..印度(10亿美元)a中国3881,印度311463484502实际GDP增长率(%)中国印度来源:UNCTAD, FDI/TNC 数据库,a当前值如何解释两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影响FDI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海外关系网。基本因素在影响FDI流入的经济基本因素方面,中国比印度具备更优越的条件。中国的GDP总值和人均GDP都高于印度,对于寻求市场型FDI来说,中国的市场更具吸引力。中国的教育程度也比印度高,劳动力技术水平更娴熟,对于寻求效率型投资者来说,中国也比印度更具吸引力。此外,中国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更具竞争力,特别是沿海地区。然而,印度在技术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国民的英语水平也更高。通过分析两国吸收的FDI的组成成份,可以发现两国具有的不同的竞争优势。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国际跨国公司的参与,如宏基、爱立信、通用电气、日立、现代、英特尔、LG、微软、神达、摩托罗拉、NEC、诺基亚、飞利浦、三星、索尼、台积电、东芝和其他大型跨国公司,使得中国成为硬件设计和制造中心。而印度专攻于IT服务业、呼叫中心、企业后勤业务(back-office operations),以及R&D。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本国消费者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需求正在增加,如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汽车、住房和休闲产业。国内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吸收了大批寻求市场型的投资者,同时也促进了从事制造业辅助服务的本土公司的发展。中国对待FDI的态度和政策,以及FDI审批手续也足以说明为什么中国在吸引FDI方面更出色。中国比印度更具“商业导向性”,拥有更多的“FDI友好型”政策。中国的FDI审批手续更简便、决策更迅速。中国的劳动法更灵活,企业用工环境更佳、企业进入市场与退出市场的手续更简便。最近,在对企业环境进行调查中发现,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机会、和FDI政策方面比印度更具吸引力。印度在政治环境、税收和融资方面的得分高于中国。2002年对跨国公司投资计划调查中发现,中国第一次取代美国成为FDI首选的目的地,而印度只排在第15位。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的调查也表明,中国在FDI政策框架、市场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投资回报率、劳动法规和税收方面都优于印度。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印两国在FDI方面的不同表现也与两国FDI自由化时机、自由化进程、自由化内容,以及发展战略上的不同有关。中国于1979年对FDI开放市场,并逐渐地实现了投资体制自由化。印度开放的时间比中国要早很多,但直到1991年才采取了全面的步骤实行投资自由化。两国吸引的FDI类型不同,追求的工业发展战略也不同。印度长期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政策,并依赖国内资源和国内企业推动这一战略,其只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才鼓励FDI流入。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后,采取的是渐进的自由化方式,并强迫外资企业采取合资形式,同时还限制FDI进入某些特定领域,但中国赋予FDI(而非国内企业)许多优惠条件,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的FDI。上述政策不仅吸引到大量的FDI,也导致迂回资金(中国国内企业把资金转入香港,然后再投资回中国,以逃避政策限制或获得给予外国投资者的特殊优惠条件)的出现。在印度,迂回资金(主要是通过毛里求斯)很少,而且主要是为了避税。由于中国国内市场不完善,并且在外包、管理、本土投入品中存在问题,导致在中国运作的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过于内化”。所以,制造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中,有部分FDI是对中国市场环境不健全做出的“次优选择”。印度的情况有一些不同。企业家精神在印度国内的企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外,由于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已经具备,同时对FDI的限制政策一直沿续到90年代,在印度的跨国公司通常采取“外化”的生产模式(如授权经营和其他契约性安排)。即使在实行了广泛的FDI自由化政策后,“内化”模式也没能成为主导模式。在信息技术产业,向印度私人企业采购零部件,这种做法的效率更高,印度国内有众多合格的分包商。2001年入世后,中国实行了对FDI更加有利的政策。随着中国服务业进一步自由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例如,2004年中国将允许外国独资企业进入租赁业、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2005年允许进入广告业和联运业,2006年允许进入保险代理业,2007年允许进入货物运输业。中国已经开放了零售业市场,并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大型零售企业和超市的投资,如欧尚、家乐福、Diary Farm、伊藤洋华堂、吉之岛、万客隆、麦德龙、普尔斯马特、7-11便利店和沃尔马。印度政府正在计划向FDI开放更多的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持股上限。为了确定吸引更多FDI流入的方式,印度计划委员会于2001年8月成立了FDI指导委员会,并且学习中国的模式,成立了经济特区。在促进贸易和吸引FDI方面,中国的经济特区比印度的出口加工区更加成功。海外关系网除了经济和政策因素外,另一个足以说明中国能吸引大量FDI的因素是:对于海外华人企业和个人来说中国是其投资目的地,特别是亚洲的华人。海外华人商业网络巨大,且能向中国大陆大量投资,而印度海外商业网和其向印度投资的规模都很小。这是为什么呢?海外华人数量众多,更具企业家精神,重视与中国国内亲属的关系,并且有兴趣和财力在中国投资,此外当其向中国投资时,他们往往受到贵宾的待遇。而海外印度人数量较少,且多为专业人士,而且与中国人不同,印度人不经常与国内亲属联络,也缺乏向印度投资的财力。中国和印度都是跨国公司转移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候选国,跨国公司是促进中国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印度,跨国公司主要集中于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通信产业,几乎所有的美欧大型信息技术企业都在印度设有机构,而且多数位于班加罗尔,例如美国运通、英国航空公司、美国大型保险金融集团Conseco、戴尔计算机和GE Capital公司都把其后勤业务放到了印度。其他公司,如亚马逊和花旗银行,也向印度本国企业和驻印度的外国企业外包其服务业务。外国公司控制着印度的呼叫中心业务,其占印度此行业年营业额15亿美元的60%。作为投资首选地,中国境内的投资者的信心正在增强,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0%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37%的财富500强企业向印度外包其业务。尽管印度相关政策环境得到了改善,但跨国公司的投资兴趣依然冷淡,也有一些例外,如信息和通信产业。如果中国和印度能在其发展中协调FDI所发挥的作用,两国在吸引FDI流入方面前景十分乐观。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潜力,技术型的劳动力资源及低工资成本,都仍将是其吸引FDI流入的主要动力。中国将继续吸引大量的FDI流入,印度则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印度的政策继续得到改善、政府承诺把吸引FDI作为其主要目标,在充满活力的国内企业的支持下,流入印度的FDI将开始增加。

中国动漫比较研究论文

虽然我不像承认事实,但是确实是日本动漫好,中国的大部分都是低龄化或者抄袭的

首先一个是,行内人都知道,中国的动画人、漫画人的技术水准并不差。第二个是,中国ACG行业的投资环境恶劣。——这是发挥技术水准和进一步开发技术水准的局限条件。第三个是,上面很多人提到的审核机制的问题。众所周知,连电影业这个文化产业中相当庞大的一个产业领域也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分级审核机制,动漫产业可说是离这一天还远得很,而这对动漫产品的创作比起电影而言影响更大。——这是开拓创作水准的局限条件。第四个也是上面很多朋友提到的,传统观念问题,动画即儿童文艺的观点即是上面第三点所提问题的诱因又同时是其结果。第五个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尽管早年中国本土的动画、漫画产品别具一格,但随着政治与历史的原因、经过时间的变迁,就商品这层意义而言,逐渐没落为非常低劣的等级,更不必提文化意义。而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动漫爱好者大多是因喜日本的动漫产品而喜欢上动漫的,在找不到好的国产产品的大环境中、以及日本的动漫产品始终保持着在一定时间内较难超越的大前提下,绝大部分的国内动漫爱好者并不对国产的前景看好,甚至越发的自以为是的认为中国的动漫行业完蛋了,并且越发的畸形的认为这就是事实(如上面多位的悲观甚至说是偏颇的发言就是例子)——这并不是责怪,而是现实,并无所谓对错,只是现今状况确是如此,令观众、读者这么想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是,这引发了一个可怕的现象,那就是“母语嫌恶”:简单的概括一下就是——就算本土真的出现了一部在各方面意义上而言都相当值得赞叹的作品,因为它是本土的,你就觉得它很烂。看到这里很多人也许想问,母语嫌恶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回答是:这是提炼“很多人看不惯小说中的角色都是中国人”这一现象而来的,广义而言,还有像是“只看外国小说、电影而不看国内小说、电影”的现象等等,上面所说的“因为是本土的所以是烂的”则是更广义而言的一种表现。而在第五点中,归根结底我想说的是,母语嫌恶也是另一种“传统观念问题”,这和上面所说的第四点是同样的、是需要加以引导的,当然这应该从创作者自身先找问题,但是对于观众和读者的一定引导也绝对是必要的。第六点是,媒体协作。现今的文化产业营销已不再是各自为营的时代,媒体协作才能为各个文化产业同时带来创收,单纯靠漫画、轻小说、动画、同人音乐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开拓疆土不如协作起来,这样才能利用有效的资金与操作来制作一部成功的动漫商品——而这点相信大家也都清楚,于是很多人就会问,那既然如此,干嘛不来协作一下试试看呢?答案是,解决第六点需要解决上面所说的全部五个大问题,而这五个大问题的每一个又都是解决的如此艰难。

张瑞全 活动内容: 一、目的:调查研究中外动画的不同二、方式:上网调查三、过程:(1)先上网查找资料,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一; (2)下载一些中国与外国较著名的动画片来观看,再做比较,得出结论二; (3) 把研究得出的结论一和结论二进行比较,得出结果。 四、收获: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动画片和外国动画片,无论是在画面的精美程度,故事的新颖程度,还是制作技术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课题活动记录表课题题目: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活动时间2008年5月18日 第 二 次 活动地点:校园内 参加活动成员:陈春、冯蕾 活动内容: 四、目的:了解同学们对中外动画片的了解程度;五、方式:问卷调查六、过程:(1)通过所搜查到的资料制作问卷; (2)发放问卷并收回问卷; (3) 整理并统计成数据。 四、收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观看动画片的人约在13~17岁,平时都很喜欢看动画片,一般是国外出品的,喜欢看日本出品的占多数。在他们严重,中国与外国动画片有很大差距,虽然差距正在居间缩小,但大家认为至少要20年后才能赶上国外动漫作品。主要问题出现在制作方面和剧情老套等方面。 课题活动记录表课题题目: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活动时间2008年5月22日 第 三 次 活动地点:校园内 参加活动成员:宁奕锋、谭永嘉 活动内容: 七、目的:以采访的形式了解学生在这个课题方面的一些见解;八、方式:访问九、过程:(1)讨论设计出一些与本课题有关的问题; (2)选择决定要采访的人; (3) 开始采访。 四、收获:在同一个问题上,学生与老师的回答见解相差并不远,把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很好地完成了采访工作。 课题活动访谈课题题目: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访问者(学生):宁奕锋、谭永嘉 访问日期:2008年5月22日 被访问者:陈少芳 工作单位: 职务:学生 专长: 地点:学校 方式:面对面 访谈记录 问:您对于当今国外动画片不断入侵中国时常形成的文化侵略有什么看法?答:我们应该从正确的态度、理智的思想,去接受它们,从中找出我们自己的缺点,再加以改进。凭我们的实力去超越它们。 问:您觉得国产动画片有哪点需要改进的?答:我觉得应改变下观点,开放一些,在创作上要有新鲜感。 访谈时间: 15分钟 课题活动访谈课题题目: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访问者(学生):宁奕锋、谭永嘉 访问日期:2008年5月23日 被访问者:陈川云(美术老师) 工作单位:海口市第十四中学 职务:美术教师 专长:绘画 地点:学校 方式:面对面访谈 访谈记录 问:您对于当今国外动画片不断入侵中国时常形成的文化侵略有什么看法?答:我认为对于国外动画片,我们不是加以抵制,而是要去学习它们的长处。 现在国际是多元化的,我们除了接受还要学习,这样才有机会赶超。 问:您觉得国产动画片有哪点需要改进的?答:我认为还是技术问题需要改进,目前我过的动画片没法和好莱坞动画片相比。应该多挖掘民族文化,这样更显出我们中国的特色。再一个是缺少包装,我们应该把它包装得更精致些,这样会更吸引观众的目光。 访谈时间: 20分钟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姓 名 宁奕锋 课题名称 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班级 高一(3班) 呼~总算是吧任务做完了,好辛苦。做组长就是辛苦,要干的事情总是一件接一件,还要时不时去关心一下各组员们的工作进程并给予点意见。通过这次的活动到是让我深深体会了做为一个团队的头头的辛苦与成就。同学也发现了自己原来也很在行领导的。访问工作过程中不断的失败带来不断的动力,使我与谭永嘉的工作不断的完善。“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说得没错,少了这组员,我根本就没有什么作为,所以一定要做到团结。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姓 名 孔碧瑛 课题名称 中外动画片比较研究 班级 高一(3班) 参与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收益非浅。我们这小组研究的是中外动画片比较。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入了解了中外动画片的差距主要在于制作和剧情方面。也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友谊更加浓厚了。从中,还锻炼了自己,让我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没有做不到的事

谈到日式动漫产品,那得先从漫画说起。日本的漫画从开始以来一直就是专门在周刊上连载的,在这里很多对日本动漫不甚了解的人就会问:“周刊是什么?”——所谓周刊,就是一周出一次的杂志,而一个月一次的叫月刊,至于大家每天都能看的那个就是日报(-_-!)。初此之外还有一些经常附带一起发卖的“副刊”以及不定期发售的“专刊”、“特刊”。目前日本最有人气的漫画周刊是《少年周刊JUMP》,比如《ONE PIECE》、《火影忍者》这些现今异常火爆超人气作品就是在该周刊上连载的。记得我们小时候看的《七龙珠》之类的漫画,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只是当我们接触的时候,他们在周刊上都连载已经接近尾声或者结束,单行本都发行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才感觉比较快。。。至于现在很多人老感觉出的慢,那也是因为现在的日式动漫作品相比当初能更快的被中国动漫迷们所接受,这和作者本人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当然,日本出名的“拖神”:富坚义博——这个连网点都不加甚至都敢拿原草稿图上缴了事的懒虫自然要排除在外。除开上面所说的一些漫画刊物外,日本商家也会定期发售一些漫画单行本,这也是为那些漫画爱好收藏者所提供的,不过只有那些在周刊上连载获得非常好的人气且必须已经连载了一定数量的漫画才会被制作成这样的单行本发行。在日本,任何漫画的第一本单行本都是在该漫画已经连载一到两年之后的事情了——中国大陆上那种小本漫画则书是直接从日本动漫杂刊上COPY下来的,因此在画质和纸张上与正统的日式单行本相差甚远~目前的日本市场上人气TV动画大片清一色都是从热门漫画改编而来的,所以动画公司制订新的动画策划方案时也会详细的调查那些漫画的刊载量以及人气指数,而只有当这样的漫画单行本发行的非常畅销时才会被做成动画。 一般来说,新出的动画片是“绝对”不可能在日本的免费电视台上播放的,想看的话只能去那些收费动画频道观看。目前全日本境内的免费电视台加起来也不到20个,上面能看到的除开很古老的电视剧、N年前的老动画外就是新闻了——就连一般的娱乐性文艺节目都很难看到更新。除开在电视台播放外,一些人气非常大的动画也会被动画公司制作成录像带和DVD在外面零售。现在的日本影音市场主要是录像带,而不像中国主要是CD,当然了,随着SONY的PSⅡ大卖以来,现在日本市场上的动画DVD份量也大幅度增长,始终从保存和画质上来说,DVD都要比录象带强很多——难怪要SONY被颁发了个“DVD影业最高贡献奖”。。。-_-!一些人在买日本动画片时都经常会发现在外包装上写有“TV版”“OVA版”“剧场版”这样字样。“TV版”不言而寓了,也就是上面所说的那种曾在电视台节目中播放过的动画再被商家做成影音产品拿出来卖;“OVA版”是专门以成型的影音产品单独在市场上销售,这种类型动画一般是不会在日本的电视台节目中播放,当然这要除开一些TV版中的纪念性特辑和专辑;而“剧场版”则是那些只能通过去电影院才能一睹真容的高素质动画,而只有人气排到顶级的“TV版”动画,才会经常性的出剧场版(比如《名侦探CONAN》、《犬夜叉》、《ONE PIECE》)。现在日本各大影院最火的卡通是宫崎骏的《哈鲁的移动城》和《火影忍者》的最新剧场版(《雪姬忍法帖》)。“剧场版”动画一般是在日本各大影院初期放映,在放映半年时间以后才会再出录像带和DVD。当然了,在家观看时的视听享受始终没有在电影院里来的更震撼些~~接下来再谈谈一些人比较关注的日式动画制作方式,不过先还是从中国目前的动画制作讲起,给这样一个反面教材的理由也是为了能给那些有志“为中国动画事业做贡献的人”或多或少的参考价值,目前中国无论是制作卡通还是电视剧、电影都是前期一次性把钱投进去,然后再一口气拍完,接着就可以在大幅度广告宣传下一股脑的在电视台进行轰炸式播放,虽然这样能让观众们看得很爽,但是在这却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资金!!!假设现在一个制片公司有1000万资金,那么一次性投入进行全部拍摄一部影片的话,能全部用上的也当然只有这1000万可以花,不过这还不算制作时需要的一部分周转资金以及片子制作完成后的广告投入(PS:广告上砸钱可是不便宜的了),甚至还有额外的“隐形消费”——比如动画制作设备的维护费、动画制作参与人员每天的工资福利、动画配音人员的片酬。当然,就算上面的那些都不考虑进来,我想这部作品充其量也就1000万以内吧。。。我们可以算一笔小账,假设制作一部日式40分钟的正统纯2D动画,按一秒12桢计算,除开片头片尾比较固定的动画外,光近30分钟的内容就起码需要21600幅图,虽然现在制作动画用的都是背景移动技术(切不说中国本土能找出几家设备齐全也完全熟悉操作的纯动画制作公司)。目前,实际上图片数目可以相对减少了2/5,那就劝当一半算,这起码也还剩得10000来幅图。一幅图假设只支付画工70-100元(这是中国普通美院2年级学生的收费标准),一集动画片光是图片就起码需要资金70—100万。10集就是700—1000万,投资1000万刚够10来集动画片的图片钱。怎么办?看来只能为了节约成本,降低图片的质量了,这样的降低也铁定对整部动画的综合质量产生巨大影响——2D动画中图片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于是这样的动画片就铁定“垃圾”下来了。比如央视的那个《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其图片成本我估计铁定不会超过一幅10元钱,也许5元就可以打发2张了吧~~~这就是为什么当年那部《宝莲灯》前面还能勉强看,但越到后面画质就越垃圾的原因:拍到一半,没钱了。。。同样,电视剧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砸钱砸的冤枉些——清一色的钱几乎全扔到明星的片酬、待遇以及广告上了。。。中国的2D动画都尚且如此,所以更谈不上指望中国大陆哪家动画公司愿意花更多的价钱去做“纯”3D动画了——《蓝猫》那种1秒里都没得3桢计算的2D贴图,再加上一张被渲染的空间“背景”贴图,这就是所谓的“大型纯3D”动画巨片???我看是“巨”吧~~~真正3D的CG动画,光一份已经渲染的完成图在国内的成本最起码就是800-1000的价格,如果要完全制成一部1个半小时的剧场版动画,就比如SQUARE那部《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吧,我相信明天就可以在报纸上看到上海电影厂的动画制作高层负责人跳黄浦江的头版头条了~~与中国的制作方式相比,日本动画采用的是一周一集的制作播放方式,一方面来说,是因为动画可能改编自目前市场上非常火的漫画作品,因此有必要给漫画的原作者留更多时间继续后面创作,当然这其实只是小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商业中经济效益起作用。还是和上面同样的1000万,日本动画公司可能只制作1集(可能只拿出300万制作,700万周转),但论质量,这绝对要比中国1000万的10来集(也许是20集、30集甚至更多)要好得多,而一周之内,动画制作公司又可以从电视台、周边产业迅速收回第一集的成本,接着马上制作第二集。于是,日本的动画只要有人气的,越往后越精彩,这不但对动画公司来说可以使经济效益随之增高,最关键的是动画本身的素质也因为动画公司资金的增多而投放量加大,这样越后的动画素质也越棒,观众也会越来越多——《火影忍者》、《犬夜叉》都是这样的。当然了,这其中也不乏那些动画作品没有预计的市场大,于是停止拍摄或是草草结尾的,但是相对中国这种一次性将投入资金挂空的局面始终可以降低最大程度损失。。。综上,一周出一集,是日本动漫产业的经济流程所决定的,漫画行业如此,动画行业也一样。虽然每集动画都让观众看得很不过瘾甚至拖戏拖让人想“自杀”,但在动漫作品这种需要巨大的开销做保障的商业活动中,这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经济运作制度,因为很少有哪家动画公司能一次将全部资金用于投资一部动画的全部生产资金,就算有哪家动画公司能负担的起这样的财力,如果不能保证动画的卖座率以及实际经济效益的回报率,压根不会有人这样做,就是“比尔*盖次”也不会因钱多的没处花而犯这傻。因此,连载模式的制作是提升动画质量的最强有力武器。目前的中国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中国的动画水准充其量也只能是《蓝猫》这档次了,当然了,拿这个来国内那些“民工群”也算得上合适。。。如果你是真的想看档次好点的动漫作品,你就不要抱怨小日本动作咋那么慢,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嘛。但要是你刻意执着动漫的制作速度,那我劝你还是去看《蓝猫》,一天一集,还不用满动漫网站中到处找下载点,全中文发音连中文字幕和翻译都不用,每日中央台准时必播,你瞧,多利索啊!现在中国的动漫行业缺的就是“产业系统化”,不过这对目前的中国大陆市场来说也不是一两天能实现了的。当然,产业化也并非没有失败的例子在先。说到动漫的产业化在这里不得不提下美国的动漫产业,至少对目前中国大陆大部分高年龄段人士来说(家长、老师、政府的文化官员等等),我相信他们可能只知道《怪物史来克》而连《新世纪辅音战士EVA》闻所未闻。比动漫产业化起步以及发展,美国的确是早于日本的,至少上世纪前、中期的年代就是《迪斯尼》的系列作品风靡了全世界。然而,对比一下日美二者,不难看出,他们走的是两种不同的产业路线。美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步入现代文明远远早于日本,因此美国在产业同时追求艺术的呼声也比较高。因此美国的漫画产业除了商业价值外,对艺术的追求也非常显而易见,这也就是为什么迪斯尼一年只出一部大片,但却片片精品的原因。相对的,日本的文明进程较短,加上国家文化限制,导致日本对漫画的经济效益追求更加看重。日本人绝不会因为某个漫画“经典”而为他拍片,很多十分有内涵的东西并未制作成动画或者制作了一半之后就夭折。日本的动漫公司有时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原著的恶性篡改也多如牛毛。垃圾剧场版动画更是层出不穷。真正追求艺术的,只剩下了没什么权利的那一小撮作者了,不过就这样的一群人,能坚持到最后的估计不是那些有实力呼风唤雨的大牌作者就是路边街头上饿死的一个乞丐。。。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简单,美国的动漫作品是由制片人和导演主导,走的是好莱坞的电影路线。而日本的动漫作品则是完全由动漫公司主导,走的是日本特色的纯商业利益路线。于是日美动漫产业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也并不奇怪。。的确,日本动漫赚的钱要比美国的多得多,但是要是比起艺术性经典性,排除剧情之外,日本有几部象样的剧场版动画能拿出来和迪斯尼、时代、华纳相比?还好,日本还有宫崎骏和押井守,因此还有那么几个象样分量的片子支撑台面。话说回来,到底日美动漫到底谁强谁弱?这的确还是一个问号。不过这都要比目前的中国动漫“行”业要好的多,因为尚无法产业化的中国动漫除了能在国内大打“科学教育”的旗子打发那些“爱国民工”外,真的是口袋“羞涩”的拿不出象样东西让外国人看看~~没错,产业是根据市场的需要而出现的,但是只要有人就会有需要。市场是开发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没有产业,永远不会有市场。。。

土耳其与中国发展比较研究论文

中土两国是传统友好国家,近年来两国关系持续发展。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和土耳其关系的信息:1、经贸合作:短短十年之内,中国和土耳其经济贸易关系发展迅速。目前中土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了110亿美元。2、人文交流:目前,中国和土耳其之间的人文交流日益加强。许多土耳其年轻人都在中国留学学习,同时中国也派遣不少的学生和教师赴土耳其。3、区域安全:中东地区在地缘政治上十分复杂,但中国一直致力于与有关国家建立和平、友好、稳定的关系。近年来,两国在地区安全等问题上的合作也逐渐加强。4、潜在合作领域:当前,中土之间除了经济合作外,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合作抱负,例如陆路和海路的联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军事和科技合作等领域。

2019年,土耳其的GDP为7537亿美元,人均超9100美元,而同时期,中国的GDP是亿美元,人均10551美元。因此从经济上来说,土耳其不管是总量还是人均,均落后于中国,而且不管是土耳其还是中国,都还是发展中国家,离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土耳其近年来GDP增速缓慢甚至停滞,而中国相对于土耳其发展则快得多,因此中国在未来,很可能要和土耳其经济水平拉开很大差距,因此从经济上来说,是中国更为出色,更为发达。但如果比较具体地点,则较难比较,因为中国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比如甘肃贫困地区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差距是很大的,如果拿中国较为落后的地区与土耳其比较,土耳其则可能占据优势。

中国不论经济 文化 还是政治 中国比土耳其都要发达哦!~

生产总量中国:26000亿土:3500亿。面积中:960万土:78万人口中:13亿土:7041万人均中:2042美圆土:5087美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