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自动导航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自动导航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论文常用参考文献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计算机论文常用参考文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刘韬,楼兴华.SQL Server2000 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丁宝康,董健全. 数据库实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5-170.

[3]孙强. 基于 的专题网站的研究与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2006.

[4]Michele Leroux your Apps and WCF services with Windows CardSpace. MSDN Magazine,April 2007.

[5]肖建编. 编程实例与技巧集粹.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

[6]巴兹拉等. 安全性高级编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Jesse C#中文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8]米切尔的等编著. 权威指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9]曾登高编著..NET 系统架构与开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0]Jeffrey Richter.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1]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1]周佩德.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2]刘炳文等.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数据库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13]李光明.Visual Basic 编程实例大制作〔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14]王兴晶,赵万军等.Visual Basic 软件项目开发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5]陈艳峰,高文姬等.Visual basic 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6]李红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7]周之英.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8]张红军,王红.Visual Basic 中文版高级应用与开发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1]孙卫琴,李洪成.《Tomcat 与 JSP Web 开发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1-205

[2]BruceEckel.《JSP编程思想》.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1-378

[3]FLANAGAN.《JSP技术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6月:1-465

[4]孙一林,彭波.《JSP数据库编程实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30-210

[5]LEE ANNE PHILLIPS.《巧学活用HTML4》.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1-319

[6]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32-300

[7]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1日:1-354

[8]孙涌.《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年8月:1-246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3-460

[10]Brown等.《JSP编程指南(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3月:1-268

[11]清宏计算机工作室.《JSP编程技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1-410

[12]朱红,司光亚.《JSP Web编程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9月:34-307

[13]赛奎春.《J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8月:23-

[14]刁仁宏.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1).

[15]张莉,王强.SQL Server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清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

[16]郭瑞军,李杰,初晓璐. 数据库开发实例精粹[M].西安:电子工业出 版社出版,2003.

[17]宋昕. 网络开发技术实用教程入门与提高[J].情报杂志,2005,(7).

[18]顼宇峰. Server 典型网站建设案例[M].清华: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1]米琦.基于多维变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汤文亮,曾祥元,曹义亲.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6)

[3]宋保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8

[4]熊俊俏,冯进维,罗帆.基于JN5139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5)

[5]祝勇.基于LS-SVC的传感网络链路质量评估机制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

[6]程春蕊,刘万军.高内聚低耦合软件架构的构建[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07)

[7]孙利民等编着.无线传感器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甄甫,刘民,董明宇.基于面向服务架构消息中间件的业务流程系统集成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5)

[9]陆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可靠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0]潘虎.煤矿安全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张杉.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12]魏宝玲.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施道路维护与监控[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13]吴中博,樊小泊,陈红.基于能量水平的多Sink节点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01)

[14]陈伟,吴健,胡正国.分布式监控组态系统实时数据传输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6(22)

[15]原羿,苏鸿根.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6)

[16]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07)

[17]张雪平.使用SecureCRT实现网络管理自动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1]江群斌.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安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翟凤航.组织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及实现[D].天津大学2012

[3]张兴起.基于VPX标准和多核DSP阵列的信息处理平台设计[D].天津大学2012

[4]王璐.基于1553B总线的综合航电数据加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2

[5]孙树和.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2

[6]郎桐.无源自组网络输电线路实时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4

[7]郭毅.部门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8]李灏.软件无线电平台上空时编码的实现和测量[D].天津大学2014

[9]谢国聪.基于.NET技术和多层架构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10]高宜文.基于Wi-Fi的智能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视频采集与处理平台的设计[D].天津大学2012

[11]毛延超.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多信道传输协议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2]夏梓峻.LED-AODV:基于链路预测的车辆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3]尹超.无线网络视频传输性能评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9

[14]童曦.基于.NET技术和多层架构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2014

[15]王广彧.基于历史轨迹预测的车辆自组织网络混合路由算法[D].天津大学2014

[16]王伟海.龙口矿业集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2

[17]贺明.基于NC-OFDM的与ZigBee共存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8]叶君骄.基于SAT的长距离无线mesh网络管理平台[D].天津大学2012

[19]张松.基于的长距离无线链路性能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0]钟武汨.基于压缩感知的空间无线频谱感知与重构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1]高明飞.北皂煤矿海域下开采水情在线监测应用系统[D].天津大学2012

[22]邹宇.基于卫星授时的长距离无线Mesh网络MAC协议ST-TDMA[D].天津大学2014

[23]王为睿.山东省龙口矿业集团6000m~3/h制氧工程DCS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3

[24]莫志德.基于Web应用的停车管理系统开发和设计[D].天津大学2013

[1](美)BruceMolay着,杨宗源,黄海涛译.Unix/Linux编程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姜毅,王兆青,曹丽.基于HTTP的实时信息传输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0)

[3]崔文婧.数字娱乐产业中流行文化对于电子游戏的'影响[D].北京服装学院2010

[4]刘晓晖.SAP系统中不同物料分类的创建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封炜.基于GPS/GIS/GSM的物流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赵胤.基于SAP的离散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李长斌.驼峰空压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8]闵国石.铁路工务作业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9]龚俊.基于Javamail技术的企业Email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朱骁勇.基于SCCM的软件分发管理与软件封装模板助手[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彭诚.基于GP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2]苏政华.离散制造型企业的SAP系统FICO模块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周昕毅.Linux集群运维平台用户权限管理及日志审计系统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徐朱平.SDP-21框架下项目管理在对日软件外包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5]刘进学.DeltaVDCS系统在丙烯均相聚合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6]李立平.基于数据挖掘的勘探随钻分析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7]王平.半自动闭塞控制信息数字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8]潘忠锐.铁路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9]黄怡君.银行业的存储虚拟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0]孙英.浅谈Flash与XML之间的通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5)

[1]刘韬,楼兴华.SQL Server2000 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丁宝康,董健全. 数据库实验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5-170.

[3]孙强. 基于 的专题网站的研究与设计. 东北师范大学,2006.

[4]Michele Leroux your Apps and WCF services with Windows CardSpace. MSDN Magazine,April 2007.

[5]肖建编. 编程实例与技巧集粹.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

[6]巴兹拉等. 安全性高级编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7]Jesse C#中文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8]米切尔的等编著. 权威指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9]曾登高编著..NET 系统架构与开发.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0]Jeffrey Richter.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11]张海藩. 软件工程导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9-10.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

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

5、节约论文篇幅。在科研论文中,作者引用或借鉴别人的方法和观点来佐证自己将要展开的论点等,如果把所涉及的内容全都写下来,有时候容易造成论文内容繁琐、重点不明。正确列出了所引的参考文献,论文中所需表述的内容凡已有文献所载者不必详述,只需标注参考文献号码即可解决.

专著著录格式

[序号] 著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 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Sun Jiaguang, Yang Changqing. Computer graph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in Chinese)

例:[2] Skolink M I. Radar handbook[M]. New York: McGraw-Hill, 1990

期刊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3] 李旭东,宗光华,毕树生,等.生物工程微操作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28(3):249~252

Li Xudong, Zong Guanghua, Bi Shusheng, et al. Research on global vision system for bioengineering-oriented micromanipulation robot system[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2,28(3):249~252(in Chinese)

论文集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416

例:[5]Odoni A R. The flow management problem in air traffic control[A]. In:Odoni A R, Szego G,eds. Flow Control of Congested Networks[C].Berlin: Springer-Verlag,~298

学位论文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

例:[6] 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整理了图像识别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由于图像在成像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图像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探讨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图像处理;图像识别;成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46-02

图像是客观景物在人脑中形成的影像,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源,它是通过各种观测系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具有直观性和易理解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疗卫生、军事等领域已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图像处理正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手段,比如人们可以借助于图像处理技术欣赏月球的景色、交通管理中的车牌照识别系统、机器人领域中的计算机视觉等,在这些应用中,都离不开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着重强调图像与图像之间进行的交换,主要目标是对图像进行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后期的图像识别大基础[1]。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但是由于获取的图像本事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1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的结果。图像处理可分为模拟图像处理和数字图像图像处理,而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这种处理大多数是依赖于软件实现的。其目的是去除干扰、噪声,将原始图像编程适于计算机进行特征提取的形式,主要包括图像采样、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编码与压缩和图像分割。

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数字图像数据提取的主要方式。数字图像主要借助于数字摄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经过采样数字化得到的图像,也包括一些动态图像,并可以将其转为数字图像,和文字、图形、声音一起存储在计算机内,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图像的提取是将一个图像变换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的第一步。

2)图像增强,图像在成像、采集、传输、复制等过程中图像的质量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退化,数字化后的图像视觉效果不是十分满意。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部分,使图像的主体结构更加明确,必须对图像进行改善,即图像增强。通过图像增强,以减少图像中的图像的噪声,改变原来图像的亮度、色彩分布、对比度等参数。图像增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图像的质量,使图像中的物体的轮廓更加清晰,细节更加明显。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增强后的图像更加赏欣悦目,为后期的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奠定基础。

3)图像复原,图像复原也称图像恢复,由于在获取图像时环境噪声的影响、运动造成的图像模糊、光线的强弱等原因使得图像模糊,为了提取比较清晰的图像需要对图像进行恢复,图像恢复主要采用滤波方法,从降质的图像恢复原始图。图像复原的另一种特殊技术是图像重建,该技术是从物体横剖面的一组投影数据建立图像。

4)图像编码与压缩,数字图像的显著特点是数据量庞大,需要占用相当大的存储空间。但基于计算机的网络带宽和的大容量存储器无法进行数据图像的处理、存储、传输。为了能快速方便地在网络环境下传输图像或视频,那么必须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目前,图像压缩编码已形成国际标准,如比较著名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该标准主要针对图像的分辨率、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适用于网络传输的数码相片、彩色照片等方面。由于视频可以被看作是一幅幅不同的但有紧密相关的静态图像的时间序列,因此动态视频的单帧图像压缩可以应用静态图像的压缩标准。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以减少图像的冗余数据量和存储器容量、提高图像传输速度、缩短处理时间。

5)图像分割技术,图像分割是把图像分成一些互不重叠而又具有各自特征的子区域,每一区域是像素的一个连续集,这里的特性可以是图像的颜色、形状、灰度和纹理等。图像分割根据目标与背景的先验知识将图像表示为物理上有意义的连通区域的集合。即对图像中的目标、背景进行标记、定位,然后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目前,图像分割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区域特征的分割方法、基于相关匹配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界特征的分割方法[2]。由于采集图像时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会是图像变的模糊、噪声干扰,使得图像分割是会遇到困难。在实际的图像中需根据景物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图像分割为进一步的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2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是通过存储的信息(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比较实现对图像的识别[3]。前提是图像描述,描述是用数字或者符号表示图像或景物中各个目标的相关特征,甚至目标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的是目标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抽象表达。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中个性特征进行提取时,可以采用模板匹配模型。在某些具体的应用中,图像识别除了要给出被识别对象是什么物体外,还需要给出物体所处的位置和姿态以引导计算初工作。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卫星遥感、机器人视觉、货物检测、目标跟踪、自主车导航、公安、银行、交通、军事、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主要识别技术有: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一种最实用、最可靠和价格便宜的识别手段,主要应用于身份验证。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的一个部分,它具有不变性:一个人的指纹是终身不变的;唯一性:几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3]。一个指纹识别系统主要由指纹取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比对、数据库管理组成。目前,指纹识别技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如信用卡、医疗卡、考勤卡、储蓄卡、驾驶证、准考证等。

人脸识别 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系统使用可见光或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可见光图像识别性能很容易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在户外光照条件不均匀的情况下,其正确识别率会大大降低。而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克服昏暗光照条件变化影响,但由于红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如果待识别的对象戴有眼镜,那么在图像识别时,眼部信息全部丢失,将严重影响人脸识别的性能[4]。

文字识别

文字识别是将模式识别、文字处理、人工智能集与一体的新技术,可以自动地把文字和其他信息分离出来,通过智能识别后输入计算机,用于代替人工的输入。文字识别技术可以将纸质的文档转换为电子文档,如银行票据、文稿、各类公式和符号等自动录入,可以提供文字的处理效率,有助于查询、修改、保存和传播。文字识别方法主要有结构统计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5]。由于文字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字体字形变化多样,使得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遇到一定的阻碍。

3 结束语

人类在识别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或复杂的环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计算机来讲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是非常困难的[6]。在环境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图像识别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复杂的环境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的图像分割算法之间的性能优越性比较没有特定的标准,以及算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图像识别的最终结果不十分精确等。

参考文献:

[1] 胡爱明,周孝宽.车牌图像的快速匹配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7):90—91.

[2] 胡学龙.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 范立南,韩晓微,张广渊.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晓慧,刘志镜.基于脸部和步态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J].计算机应用,2009,1(29):8.

[5] 陈良育,曾振柄,张问银.基于图形理解的汉子构型自动分析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5,25(7):1629-1631.

[6] Sanderson C,Paliwal K Fusion and Person Verification Using Speech & Face Information[C].IDIAP-RR 02-33,Martigny,Swizerland,20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图像识别技术论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 条[1]刘筱霞,陈春霞. 现代电子标签及其印刷技术[J]. 包装工程, 2008,(05) . [2]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 . [3]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7) . [4]钱莹,凌云. RFID中间件设计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8,(05) . [5]陈冲,徐志,何明华.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6]周永明. 一种改进的查询树射频识别防冲突新算法[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7]李辉,刘国栋,胡小云,高丽芳,沈烨,郑映钦. 电子标签技术在出口鳗鱼产品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06) . [8]蔡志刚. 集装箱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研究[J]. 港口装卸, 2005,(05) . [9]谢洁锐,胡月明,刘才兴,常薇. 基于无线传感器和RFID的农产品安全全程监控平台[J]. 中国农机化, 2007,(01) . [10]朱成,陈明,刘成智. Zigbee与RFID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 华夏医学, 2008,(03) .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光辉,王云涛,《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2005年。

[2]储雪俭,《仓库管理系统分析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3]李江,《仓库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高慧娟,《实现“零库存”的仓库管理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5]凌云,林华治《RFID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

[6]姜超峰,《仓储管理与技术应用前景》,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7]小敏浩,《浅谈物流中心仓储业的`自动化管理》,经济周刊, 2009年7月。

[8]林志华,《现代企业仓储管理新的要求》,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年3月。

[9]伍爱群,《论零库存管理及其方法》,[期刊论文],2010年8期。

[10]郑东,《论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库存管理》,[期刊论文],2010年23期。

自动化技术导论论文题目

楼主是什么歇学习阶段呢,你擅长什么呢?

论文题目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关于自动化专业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自动化专业的论文题目选题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自动化 毕业 论文题目

1、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2、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现场总线与工厂底层自动化及信息集成技术

4、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5、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策略与思考

6、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

7、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与探讨

8、浅谈数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9、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0、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问题初探

11、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

12、基于组态软件的综合自动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3、生产线自动化及远程监控

14、地铁自动化控制相关系统的对比及应用

15、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

16、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报警技术应用研究

17、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分析

18、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

19、如何提高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20、动力部一降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及应用

21、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22、中心城市大型配电自动化设计方案与应用

23、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24、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的施工技术探讨

25、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探讨

26、铝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7、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28、浅谈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

29、铁路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研制

30、浅析集控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

32、新型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自描述功能的实现

33、天津城市核心区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与进展

34、配电自动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35、矿井主扇风机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

36、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37、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操作失误、服务失败及补救 措施

38、应用于拣选操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优化调度

39、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项目社会评估--以山东省为例

40、矿井自动化项目技术管理模式浅论

41、自动化仓储系统优化 方法 的研究

4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3、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4、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

45、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

46、基于调度策略的自动化仓库系统优化问题研究

47、配网自动化建设抵御呼伦贝尔寒冬

48、藁城新区水厂的自动化建设

49、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电压量传输新方式

50、以先进自动化技术确保中线调水畅通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

2、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 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探讨

4、 成品金电气自动控制称量与熔铸的研发与应用

5、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 探究加强企业电气控制线路的合理设计

7、 电动挖掘机在高原环境下的电气特性及系统设计

8、 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9、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10、 试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1、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

12、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3、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究

14、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5、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6、 浅析煤矿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17、 电气自动化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

18、 单片机在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19、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研究

20、 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21、 多功能舞台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2、 PLC技术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3、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铝电解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24、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讨

25、 PLC在选煤厂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与发展

26、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研究

27、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PLC的有效应用

28、 PLC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其在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的实践研究

29、 井下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分析

30、 矿井电气自动化系统优化分析研究

31、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初探

32、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33、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人工智能的运用

34、 面对人才需求的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3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论文题目

1、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探析

2、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5、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

6、电气工程的应用及其自动化分析

7、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不足与改善对策分析

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10、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11、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1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农村配电网的应用探析

1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探讨

14、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1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

1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18、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研究

19、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20、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实际应用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

2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 网络技术 的应用分析

24、刍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2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26、浅析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

27、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的应用初探

2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

29、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研究

30、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31、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2、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分析

33、试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3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3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36、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3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3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39、论如何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41、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

42、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

43、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44、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4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供热建设中的难点分析

46、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分析

4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探究

48、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分析

4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50、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分析

自动化专业的论文题目选题相关 文章 :

★ 自动化专业学术论文(2)

★ 机械类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电气工程自动化大专毕业论文

★ 自动化专业概论论文范文怎么写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参考论文(2)

★ 有关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 大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2)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 大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一)题名(Title,Topic)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三)摘要(Abstract)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四)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楼主大大要和你的文章内容适合哦

航空遥感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调查中SPOT5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探讨王照利、黄生、张敏中、马胜利(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遥感计算中心,西安710048)本文发表于<陕西林业科技>2005 摘要: 目前,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应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本文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提取。探讨性地提出了适应于森林资源调查的SPOT5遥感数据处理方法。 关键词:SPOT5 遥感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处理DISCUSSION ON SPOT5 IMAGE DATA PROCESSING FOR FOREST INVENTORYWang Zhaoli, Huangsheng,Zhangminzhong,Ma Shengli(Northwest Institute for Forest Inventory, Planning &Design, Xi’an China 710048) Abstract: Now days,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multispectral SPOT5 image data are widely applied in forest inventory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T5 image and requirements of forest invent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s of ordering image data, ortho-rectification, image bands composition and image data fusion. The complete steps of image processing for forest inventory are words: SPOT5 image data,forest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 前言 卫星遥感影像具有空间宏观性、视角广、多分辨率(光谱和空间)、多时相、周期性、信息量丰富等特点,所以卫星遥感影像既可以提供森林资源的宏观空间分布信息又能提供局部的详细信息以及随时间、空间变化的信息等[1]。目前在林业领域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尺度层次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源监测、病虫害、火灾监测等方面。2002年5月法国SPOT地球观测卫星系列之5号卫星(即SPOT5星)发射。SPOT5遥感数据的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0米(短波红外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但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达到米。SPOT5遥感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分辨率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可靠的、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源。从性价比分析,在其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前比较昂贵的状况下,SPOT5遥感数据比较适宜应用于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调查,可大幅度的森林调查的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国SPOT5卫星数据已被大量地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尤其,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被作基本的森林资源信息源提取各类信息。针对于将多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遥感数据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鲜有报道。本文总结工作实践,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订购、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 1.SPOT5卫星遥感数据特点 SPOT卫星系统采用线性阵列传感器和推扫式扫描技术,具有旋转式平面镜可以进行倾斜观察获得倾斜图像和立体像对。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的椭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倾角 ,每天绕地球14圈多,重复覆盖周期26天[2]。由于有倾斜观测功能,使重复覆盖周期减少到2-3天。SPOT5卫星载有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G)、1台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和1台宽视域植被探测仪(VGT)。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的波段选择是总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HRG的波段设置(见表1)足以取得辨别作物和植被类型的最佳效果。本文主要探讨HRG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处理。 2.SPOT5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 SPOT5数据处理工作流程: 遥感数据的订购 订购数据时,用户需向数据代理商提供购买区域的四个角的大地坐标或者数据的景号(PATH/ROW)。特别应该注意数据订购时间和用户拿到数据之间有时间差,间隔时间长短因用户的要求、天气、卫星重复覆盖周期而异。相对于其他卫星数据,比较有利的一面是SPOT5卫星装置有旋转式平面镜可以进行倾斜观察,用户可向代理商申请红色编程提前得到调查区域的遥感数据,但要支付编程费。对于遥感数据的时相、云量、入射角、阴影量、是否购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等用户根据自己具体的工作需要向代理商提出限制要求。 根据我们对SPOT5遥感数据的使用,对于森林资源调查,北方9,10月份和11月初的遥感影像比较适宜。代理商向用户提供经过处理的不同级别的影像产品,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建议购买SPOT1A级产品,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处理,同时也可减少费用。 基础数据准备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精度DEM是进行SPOT5遥感数据高精度正射校正必需的基础地理数据。建议购买1:10000地形图和1:25000数字高程模型(DEM)。 将1:1万地形图扫描,扫描分辨率设置为300DPI。将扫描好的地形图进行几何精纠正,纠正精度控制在毫米内。从测绘部门购买的1:1万地形图为北京54坐标系3度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而1:万DEM为北京54坐标系6度分带投影。在数据准备时,将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通过换带转换转成和DEM一致的6度分带投影。 对于没有1:1万地形图的地区,建议使用差分GPS接收机采集地面控制点。 几何正射校正 正射校正过程应用了法国SPOT公司发行的GEOIMAGE软件。GEOIMAGE软件有针对SPOT5卫星数据开发的SPOT5物理模型。模型模块自动读取DEM信息。SPOT 物理模型可读取卫星在获取遥感数据的瞬间状态参数,这些参数存贮在数据的头文件中[3]。卫星状态参数包括:卫星成像瞬间的经纬度、高度、倾角等。卫星状态参数能够帮助提高几何校正的精度。 以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为基准,在影像图上找出和地形图上地物相匹配的明显地物作为地面控制点。在进行正射校正时,应先进行全色波段数据校正,然后以校正好的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进行多光谱数据校正。以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校正多光谱波段就比较容易校正,且能提高两者的匹配精度。地面控制点应分布均匀,影像的边缘部分布要有控制点分布,同时在不同的高程范围最好都有控制点。地面控制点的数量因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而定,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景60KmX60Km的SPOT5数据,一般地势平缓的地区20个左右控制点即可达到满意的结果,在高山区25个左右控制点就可使正射校正精度满足要求。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法。 辐射校正 用户购买的SPOT5的各级数据,数据提供商已经根据卫星的记录参数对遥感数据做了辐射校正,即消除了传感器自身引起的、大气辐射引起的辐射噪声。若果影像存在薄雾或地形高差较大引起的辐射误差情况,用户应进一步进行辐射校正处理。薄雾的简单消除原理是基于近红外波段不受大气辐射影响,清澈的水体或死阴影区的数值应为零。从各波段数据中减去近红外波段的水体或阴影的不为零值。地形起伏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公式: f (x,y)=g(x,y)/cosa,g(x,y)为坡度为a的倾斜面上的地物影像;f (x,y)为校正后的影像。由于坡度因子参与校正所以需要DEM支持。 波段组合 根据SPOT5数据波谱特征(表1),各波段分别记录反映了植被的不同特征方面:B4(SWIR)短波红外反映植物和土壤的含水量,利于植被水分状况和长势分析;B3(NIR)近红外波段对植被类别、密度、生长力、病虫害等的变化敏感;B2(RED)红光波段对植被的覆盖度、植被的生长状况敏感;B1(VIS)可见光波段对植物的叶绿素和叶绿素浓度敏感。经过比较分析和实际应用发现SPOT5的B3、B4、B2波段组合对植被类型的识别要优于B3、B2和B1的组合。但由于B4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使B342组合对植被空间几何细节表达没有B321组合清晰,例如林缘界线信息表达方面B321要优于B342。 影像数据融合 对于购买有高空间分辨率全色波段数据的用户,进行数据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影像数据融合能够综合不同波段、不同空间分辨率数据(层)的特征,融合后的数据具有更丰富、更可靠的信息[4]。 根据影像数据融合的水平阶段,影像融合分为: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三个层次。为了最大限度的从SPOT5遥感数据中提取森林植被信息,应进行像元级的数据融合,将米的全色波段和10米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融合得到的新数据既具有全色波段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又具有多光谱特征。像元级数据融合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数据融合的目的,即最大限度的突显森林植被信息,应选取B4、B3、B2和PAN波段,根据我们的试验Brovey 融合算法方法比较理想: 遥感影像地图 将融合好的数据按Rfused、Gfused、Bfused组合,叠加上行政界线、公里格网、坐标、比例尺等辅助信息,按1:1万地形图分幅生成1:1万纸质图作为外业手图。 3. 结果和讨论 几何精度 利用SPOT5物理模型,采用1:1万地形图和万DEM ,经过正射校正处理,可使影像的几何精度控制在2个像元内(<10米),达到1:1万制图标准要求。为以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提取林分调查因子、区划林班界线生成大比例尺的林相图、森林分布图提供了几何精度保障。 波段选择 对于没有全色波段的情况,SPOT5数据的B342组合有利于森林植被类型的识别。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区划中,林分类型信息提取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B342波段组合是小班区划和外业手图的最佳组合。 融合效果 融合数据技术使SPOT5遥感影像既具有全色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又拥有多光谱数据的光谱分辨率,丰富了遥感影像的信息量。采用Brovey算法使SPOT5遥感影像从色彩、纹理等方面增强了影像的可判读性,提高了小班因子正判率和林分小班的区划精度。 参考文献 1.周成虎,杨晓梅,骆剑承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3-4. 2.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 3.北京视宝卫星图像有限公司.《专业制图工作室GEOIMAGE用户指南》,2004,68-70. 4.Christine Pohl. Geometric Aspects of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for Topographic Map Updating in The Humid Tropics, ITC Publication, 1996,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来源: 李德仁 时间: 2005-08-11-23:09 浏览次数: 79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李德仁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79) 摘要:在20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短短的30年中,遥感和GIS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本文深入地论述了21世纪中遥感的6大发展趋势和GIS的5个发展特征。 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 中图法分类号:P208;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在20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1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 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猛发展。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0km)、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太空飞船(200—300km)、航天飞机(240—350km)、探空火箭(200—1000km),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Ikonos Ⅱ的1m,进一步提高到Quckbird(快鸟)的,高光谱分辨率已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在轨的美国EO-1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220个波段,EOS AM-1(Terra)和EOS PM-1(Aqua)卫星上的MODIS具有36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可以以1—3d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INSAR和D-INSAR,特别是双天线INSAR进行高精度三位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SAR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例如,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SAR,美国国防部则要发射一系列短波SAR,实现干涉重访问间隔为8d、3d和1d,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0m、5m和2m。我国在机载和星载SAR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五”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的高分辨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 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 确定影像目标的实地位置(三维坐标),解决影像目标在哪儿(Where)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已成功用于生产的全自动化GPS空中三角测量的基础上,利用DGPS和INS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可形成航空/航天影像传感器的位置与姿态的自动测量和稳定装置(POS),从而可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在航空摄影条件下的精度可达到dm级,在卫星遥感的条件下,其精度可达到m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改变目前摄影测量和遥感的作业流程,从而实现实时测图和实时数据库更新。若与高精度激光扫描仪集成,可实现实时三维测量(LIDAR),自动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并可推算出数字高程模型(DEM)。 美国NASA在1994年和1997年两次将航天激光测高仪(SLA)安装在航天飞机上,企图建立基于SLA的全球控制点数据库,激光点大小为100m,间隔为750m,每秒10个脉冲;随后又提出了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计划,已于2002年12月19日将该卫星IICESat(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发射上天。该卫星装有激光测距系统、GPS接收机和恒星跟踪姿态测定系统。GLAS发射近红外光(1064nm)和可见绿光(532nm)的短脉冲(4ns)。激光脉冲频率为40次/s,激光点大小实地为70m,间隔为170m,其高程精度要明显高于SRTM,可望达到m级。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要在2015年之前使星载LIDAR的激光测高精度达到dm和cm级。 法国利用设在全球的54个站点向卫星发射信号,通过测定多普勒频移,以精确解求卫星的空间坐标,具有极高的精度。测定距地球1300km的Topex/Poseidon卫星的高度,精度达到±3cm。用来测定SPOT 4卫星的轨道,3个坐标方向达到±5cm精度,对于SPOT 5和Envisat,可望达到±1m精度。若忽略SPOT 5传感器的角元素,直接进行无地面控制的正射像片制作,精度可达到±15m,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安全和西部开发的需求。 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更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从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地物目标,解决它的属性和语义(What)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另一大任务。在已取得影像匹配成果的基础上,影像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影像融合技术,基于统计和基于结构的目标识别与分类,处理的对象既包括高分辨率影像,也更加注重高光谱影像。随着遥感数据量的增大,数据融合和信息融合技术逐渐成熟。压缩倍率高、速度快的影像数据压缩方法也已商业化。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利用多时像影像数据自动发现地表覆盖的变化趋向实时化 利用遥感影像自动进行变化监测(What change)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过去人工方法投入大,周期长。随着各类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大量新的影像数据源的出现,实时自动化监测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自动变化监测研究包括利用新旧影像(DOM)的对比、新影像与旧数字地图(DLS)的对比来自动发现变化和更新数据库。目前的变化监测是先将新影像与旧影像(或数字地图)进行配准,然后再提取变化目标,这在精度、速度与自动化处理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把配准与变化监测同步的整体处理[1]。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影像目标三维重建与变化监测一起进行,实现三维变化监测和自动更新。进一步的发展则是利用智能传感器,将数据处理在轨完成,发送回来的直接为信息,而不一定为影像数据。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和“数字文化遗产”中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数字地球”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进下形成的。1999年12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后,我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和“数字省市”的建设,2001年国家测绘局完成了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总体战略研究。在已完成1∶100万和1∶25万全国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2001年全国各省市测绘局开始1∶5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在这个数据量达11TB的巨型数据库中,摄影测量与遥感将用来建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和CP(控制点数据库)。如果要建立全国1m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其数据量将达到60TB。如果整个“数字地球”均达到1m分辨率,其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本世纪内可望建成这一分辨率的数字地球。 “数字文化遗产”是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涉及到近景成像、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近景成像和近景三位量测方面,有室内各种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仪器,还可以直接由视频摄像机的系列图像获取目标场三维重建信息。它们所获取的数据经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后,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形成文化遗迹的三维仿真,而且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将历史文化在时间隧道中再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复原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走向实用 从遥感科学的本质讲,通过对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4大圈层)的遥感,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地物目标的几何与物理特性,所以需要通过全定量化遥感方法进行反演。几何方程式是有显式表示的数学方程,而物理方程一直是隐式。目前的遥感解译与目标识别并没有通过物理方程反演,而是采用了基于灰度或加上一定知识的统计、结构和纹理的影像分析方法。但随着对成像机理、地物波谱反射特征、大气模型、气溶胶的研究深入和数据积累,多角度、多传感器、高光谱及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相信在21世纪,估计几何与物理方程式的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逐步由理论研究走向实用化,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将迈上新的台阶。只有实现了遥感定量化,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 2 GIS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空间数据库趋向图形、影像和DEM三库一体化和面向对象[2] GIS发展曾经历过栅格、矢量两个不同数据结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飞快增长和数字地球、数码城市的需求,形成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三库(图形矢量库、影像栅格库和DEM格网库)一体化的数据结构。这样的数据库结构使GIS的发展更加趋向自然化、逼真化,更加贴近用户。以面向应用的GIS软件为前台,以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8i,9i等)为后台数据库管理,成为当前GIS技术的主流趋势。 空间数据表达趋向多比例尺、多尺度、动态多位和实时三维可视化 在传统的GIS中,空间数据是以二维形式存储并挂接相应的属性数据。目前,空间数据表达的趋势是基于金字塔和LOD(level of detail)技术的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在不同尺度表示时可自动显示出相应比例尺或相应分辨率的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集的跨度要比传统地图的比例尺大,在显示不同比例尺数据时,可采用LOD或地图综合技术。真三维GIS的空间数据要存储三维坐标。动态GIS在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已有较好的应用,真四维的时空GIS将有望从理论研究转入实用阶段。基于三库一体化的时空3D可视化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能再PC机上实现GIS环境下的三维建筑物室外室内漫游、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剖面分析和阴影分析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真三维GIS将使人们在现实空间外,可以同时拥有一个Cyber空间。 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智能化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发现更多的有用知识 GIS是以应用导向的空间信息技术,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是GIS的高水平应用,它需要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知识的获取是专家系统中最困难的任务。随着各种类型数据库的建立,从数据库中挖掘知识成为当今计算机界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课题。从GIS空间数据库中发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支持遥感图像解译,以解决“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的问题。反过来,从属性数据库中挖掘的知识又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等一些列空间分析的功能[3]。尽管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这一命题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随着数据库的快速增大和对数据挖掘工具的深入研究,其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通过Web服务器和WAP服务器的互联网和移动GIS将推进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的研究及地学信息服务事业 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的大容量和高速化,GIS已成为在网络上的分布式异构系统。许多不同单位、不同组织维护管理的既独立又互联互用的联邦数据库,将可提供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需要。因此,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federal databases & interoperability)问题成为当前国际GIS联合研究的一个热点。互操作意味着数据库中数据的直接共享,GIS规律功能模块的互操作与共享,以及多点之间的相同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已显示出明显的成效。未来的GIS用户将可能在网络上缴纳为其需要所选用数据和软件功能模块的使用费,而不必购买这个数据库和整套的GIS软硬件,这些成果产生的直接效果是GIS应用将走向地学信息服务。 目前已兴起的LBS和ML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变化趋势。它引起的革命性变化使GIS将走出研究院所和政府机关,成为全社会人人具备的信息服务工具。我国目前已有2亿个手机用户,若每人每月为MLS支付10元费用,全国一年的产值将达到240亿。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地学信息将能随时随地为任何人和任何事情进行4A服务(geo-in-formation for anyone and anything at anywhere and anytime)。 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有望在本世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 笔者曾扼要地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7大理论问题[4]:(1)地球空间信息的基准,包括几何基准、物理基准和时间基准;(2)地球空间信息标准,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存储与交换标准、空间数据精度与质量标准、空间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标准、空间信息的安全

杨清华郭鸿洲张雍张学勤赵福岳

(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

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信息丰富、色彩鲜艳而被广泛应用于农林、水利、地学、环境等部门,对地质找矿、环境治理和国土资源调查等方面均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本次研究以此作为主要的信息源。

研究区位于新疆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83636′~87°25′,北纬46°07′~47°04′。区内地形高差大、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给常规地质工作开展带来困难,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在该区矿产的快速勘查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航空遥感资料,我们在该区进行了1:60000彩红外航空摄影,所获取的航空遥感资料可以满足地质找矿的需要。

一、区域地质遥感特征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古生界奥陶系、志留系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灰岩和页岩;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中、基性火山沉积岩,凝灰质砂岩,细砂岩和灰岩;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陆相碎屑岩;新生界第三系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第四系亚砂土和砂砾石层。

(二)侵入岩

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期超基性和基性侵入岩。超基性侵入岩带主要分布于和布克赛尔谷地南缘,长达120km,地表以蚀变蛇绿岩套出现;基性岩主要分布于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区域性大断裂带上,地表为蚀变辉绿岩;华力西中期有两次岩浆侵入活动,第一次主要为辉长岩、辉绿岩、闪长岩,第二次主要为闪长岩、花岗岩。本期侵入岩主要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麓、谢米斯台山和吾尔喀什尔山;华力西晚期侵入则为花岗岩和花岗斑岩,分布于华力西中期岩浆岩出露地带。

(三)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环形构造。

1.褶皱构造

区内褶皱构造发育,其中规模较大的有萨吾尔山复向斜、托乎皆料山口复背斜、塔尔巴哈台复向斜和巴尔鲁克—谢米斯台复背斜。

2.断裂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根据断裂构造的规模、性质及其与金、铜矿相关性,认为区内存在的主要断裂有:老风口—和丰林场大断裂(F1)、塔尔巴哈台—洪古勒楞大断裂(F2)、塔尔巴哈台山南麓大断裂(F3)、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大断裂(F4)、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巴斯大断裂(F5)、达尔布特大断裂(F6)等六条区域性大断裂(图1)。

图1西准噶尔地区区域构造示意

F1—老风口—和丰林场大断裂;F2—塔尔巴哈台—洪古勒楞大断裂;F3—塔尔巴哈台山南麓大断裂;F4—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大断裂;F5—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巴斯大断裂;F6—达尔布特大断裂

3.环形构造

从遥感图像上共解译出22个环形构造,按成因可分为隐伏岩体(5个)、火山机构(2个)、构造环(20个)三类。这些环形影像大多与化探异常及矿(化)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关系密切。

二、典型矿床遥感影像特征分析

研究区内典型的金属矿产主要为金、铜矿。现将已知的扎合哈尔盖吐金矿和萨里德尔干特克铜矿的遥感特征分述如下。

(一)扎合哈尔盖吐金矿

该金矿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和丰林场北部,即萨吾尔山南麓。矿区分布的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其岩性为海陆交互相中粗粒凝灰质砂岩、含炭质粉砂岩、粉沙质泥岩、含砾石英砂岩,夹灰岩透镜体。矿区内侵入岩主要为岩株状闪长岩,在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上呈灰白色,并呈东西向展布,其长度为、宽度为400~600m。根据影像分析认为该闪长岩岩体有三次侵入岩相,经过野外验证发现其主体为中粗粒闪长岩,后两次均为中细粒闪长岩。

已知金矿体赋存于NNW向断裂破碎带所穿过的闪长岩体地段,该破碎带在闪长岩体地段分布长度为1000m、宽度为800m,带内岩石具有明显的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并可见蜂巢状褐铁矿铁帽,在遥感图像上呈淡黄色。破碎带南侧的凝灰质砂岩中也见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及氧化铁染现象。

金矿体以含金闪长玢岩脉存在于破碎带所穿过的闪长岩体分布地段,在破碎带中共圈出两条含金岩脉,含金岩脉长350~450m,宽11~14m,金的边界品位大于,最高品位为。

目前,经研究发现金矿床集中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麓,而金矿(化)点则主要分布于谢米斯台山和吾尔喀什尔山。

(二)萨里德尔干特克铜矿床

该铜矿位于和布克赛尔蒙古族自治县沙尔布尔提山西隅,在构造上位于破火山机构中,所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凝灰岩、安山岩,次为角砾状凝灰岩、角砾岩、集块岩。在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上沿东西方向有二组环形影像显示,每一组环形影像均有多个环形构造套合在一起。这些现象反映了该火山机构有两个喷发中心,具有多次喷发旋回。

在上述二组环形影像的南北两侧线性影像特征比较清楚,并且在线、环交切部位有白色线状体影像异常。经野外调查发现这些白色线状体是破碎带中含铜石英脉在图像上的反映,破碎带中的安山岩、凝灰岩片理化强烈,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熔结凝灰岩、安山岩。在断裂破碎带中强烈片理化地段浸染状铜矿化现象更加明显,并可见含铜石英脉。矿化与安山玢岩、闪长玢岩关系比较密切,其围岩常伴有青磐岩化、碳酸盐化。

该矿区地表共圈出7条铜矿体,矿体长70~350m、宽2~5m,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质量分数大于90%),次为蓝铜矿、辉铜矿,铜质量分数为~。已知铜矿主要分布于萨吾尔山南麓和谢米斯台山地带。

三、航空彩红外遥感技术找矿方法研究

研究中主要利用航空彩红外遥感图像信息丰富的特点,确立了若干个以金、铜矿为主的不同遥感找矿方法,在缩小找矿范围及圈定找矿有利地段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断裂构造分析法

断裂构造分析法是一种间接的找矿方法,主要在区内主控矿构造、导矿和储矿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控矿和成矿断裂构造解译,并认为在构造交汇部位及其附近成矿条件优越。

(二)岩体控矿分析方法

岩体控矿分析方法也是一种间接找矿方法,利用遥感图像能够有效地圈定岩体边界及其分布范围,通过区内主要控矿和载矿岩体的进一步分析,寻找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及其蚀变带。

(三)类比法

类比法是遥感常用的找矿方法,主要通过已知矿床、矿(化)点的遥感解译和分析,提取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作为找矿标志,并将其与周边地区进行类比分析,寻找新的矿化目标。

(四)遥感及多变量找矿评序法

该方法首先将所提取出的有效控矿与成矿因素作为变量,然后再根据这些变量在不同地区成矿中的作用大小进行赋值和加权分析,并确定出找矿有利地段的方法,这是一种半定量化的方法。主要变量有矿化蚀变遥感影像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包括:异常规模、异常浓集分带性、异常重合度、元素异常组合4个变量)、地球物理异常、控矿地层、侵入岩、矿床及矿化特征、线性和环形构造。

(五)遥感找矿模式法

遥感找矿模式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找矿方法,通过分析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成矿规律及其影像特征,建立遥感找矿模式,以便预测成矿有利地带。

四、遥感找矿信息提取

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对金、铜矿产的形成极为有利。为了科学地圈定出找矿有利地段,对研究区内与成矿有关的地层、岩体、构造、矿化蚀变等在遥感图像上的影像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达到从遥感图像中对上述信息进行直接提取的目的。

(一)地层控矿信息

研究区内与金、铜矿床、矿(化)点有关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金矿集中分布于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和下石炭统黑山头组,由于上述地层具有较强的硅化,在遥感图像上呈浅红色。在上述地层断裂带发育地段,因黄铁钾矾化、褐铁矿化比较强烈,在遥感图像上呈黄褐色或褐色;铜矿则集中分布于志留系中基性火山岩或火山机构中,并与火山机构中的石英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关系密切,在遥感图像上呈浅灰色或浅黄色。

(二)侵入岩控矿信息

研究区侵入岩十分发育,其出露面积约占全区的30%。主要为中性、酸性及碱性侵入岩。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较少,主要沿大断裂带有规律分布。

侵入岩的广泛发育为金、铜矿等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区内金矿与基性侵入岩关系甚密,而铜矿则与超基性侵入岩相伴。这说明研究区金、铜矿与地壳深部岩浆侵入活动有着内在的联系。

(三)构造控矿信息

研究区地壳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在遥感图像上有多组方向的断裂构造显示,区域性断裂构造极其明显,一般都具有多期次活动性,并控制了地层、侵入岩、火山喷发及矿产分布。矿产一般与区域性大断裂平行或与其微角度相交的次一级断裂相伴。萨吾尔山南侧的金矿、沙尔布尔提山铜矿皆位于北西向洪古勒楞大断裂一线,控矿断裂为NWW向的次级断裂,且与大断裂相伴出现。达尔布特大断裂呈北东向展布,其北侧的铬矿及众多的金矿均位于与其平行展布的次级断裂带上。由此可知:区内导矿构造为大断裂(呈NWW或NE向),容矿构造则为前者派生的次级断裂(呈近EW向)。

研究区内环形构造与成矿关系也甚为密切,如:扎合哈尔金矿、松树沟金矿皆位于隐伏岩体所显示的环形构造与北西西向断裂构造交切部位。

(四)矿化蚀变遥感影像信息

研究区谢米斯台山和黑山头地区岩石的矿化蚀变现象在遥感图像上有明显影像特征反映,其中硅化多呈白、灰白色;褐铁矿化呈褐黄色、棕红色,并以密集的脉状体有规律展布;黄铁钾矾化多呈浅黄色片状分布。通过矿化蚀变遥感影像信息的直接提取,为找矿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明确目标。

五、遥感找矿有利地段预测

在遥感找矿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地球化学资料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依据化探异常面积、浓度、浓集分带性、元素组合及重合性等特征的综合评价,并通过野外验证和取样分析最终确定以下3个找矿有利地段。

(一)和丰林场—黑山头金矿找矿有利地段

该地段位于研究区北部萨吾尔山,呈长条状东西向展布,面积为9735km2。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早古生代岛弧的弧后区、晚古生代的岛弧区。据板块构造理论分析,认为本区是金、铜矿最有前景地段。

该地段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萨吾尔山组和石炭系黑山头组的海相火山碎屑岩,由化探资料可知金元素主要赋存于黑山头组,次为萨吾尔山组。侵入岩有华力西中期第一次侵入的岩株状超基性岩和角闪辉长岩,第二次侵入的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第三次侵入的花岗岩、钾质花岗岩。

经遥感解译发现区内线性、环形构造十分发育,洪古勒楞区域性大断裂出露于本地段南部,该断裂自西向东由北西西向渐变为北东向展布,呈向南突出的弧形,区域性糜棱岩带特征明显,与其伴生的次级断裂构造极为发育。老风口—和丰林场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出露于本地段中部,其西侧与之平行的次级断裂十分发育。环形构造有4个,依据物探资料分析,认为有隐伏的中-基性侵入岩体存在。

通过野外检查证实,有4处金矿点正在开采,这些金矿点均位于断裂破碎带上,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同时,在洪古勒楞区域性大断裂上还新发现了一处含金破碎蚀变带,其长度为150m、宽度为20m,呈NWW(285°)方向展布,带内黄铁钾矾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及碳酸盐化等蚀变现象明显。

本预测区地层含矿性良好,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尤其基性侵入岩比较发育,控矿构造条件优越,有已知金矿(化)点存在,并且金元素化探异常明显,表明该预测区是找金矿的最有利地段。

(二)额敏县玉什哈拉苏金、铜矿找矿有利地段

该找矿有利地段位于吾尔喀什尔山西部,属谢米斯台金、铜、银多金属矿成矿带。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晚古生代岩浆岛弧带,侵入岩和火山岩发育。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侵入岩主要为加里东中期的岩枝状辉长岩,华力西中期的岩枝状闪长岩,以及华力西晚期的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

经遥感图像解译发现区内构造复杂,线性、环形构造非常发育。本地段南部有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巴斯区域性大断裂,近东西向次级断裂发育并控制着侵入岩岩枝的延伸方向。和布克赛尔—巴合却拉区域性大断裂则出露于本地段的东部,显示有多次性活动特点,与其平行的北东向次级断裂发育。在上述两条区域性大断裂交汇部位侵入岩极为发育,在遥感图像上蚀变带和4个环形构造的影像特征很明显。

本地段金、铜元素化探异常比较集中,异常主要沿大断裂分布,具备有利的成矿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在结勒也门野外检查验证时,发现数条近东西向的破碎矿化蚀变带,其中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褐铁矿化蚀变比较强烈。在破碎蚀变带中还发现两条含金石英脉,其长度为20m、宽度为~,金的品位为~,铜的品位为~。该地段可作为找矿靶区进行深入工作。

(三)谢米斯台山—和什托洛盖金矿找矿有利地段

该找矿有利地段位于谢米斯台山中部及其以东地带,呈长条状东西向分布,面积约8586km2。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晚古生代岩浆岛弧带,中酸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十分发育。侵入岩主要有加里东中期超基性岩,华力西中期橄榄辉长岩、闪长岩,华力西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岩。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中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下石炭统和布克河组、下二叠统卡拉岗组。该地段金元素化探异常呈片状分布,且异常浓度分带性明显。

通过遥感解译发现,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且影像信息明显。其中巴音布拉特—孟布拉克大断裂东段出露于本区东部,该断裂对侵入岩体形态、展布方向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而且近东西向、北东向及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也比较发育,在遥感图像上菱块状形态特征明显。

在该找矿有利地段西部毛敦特萨拉沟进行野外验证时,发现一个矿化破碎蚀变带,其长度为70m、宽度为50m,走向为NE(60°),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铁钾矾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该部位金元素化探异常面积大,同时与铜元素异常形态吻合性较好。在遥感图像上有白色脉状体断续分布。

在该找矿有利地段东部萨勒肯坦乌散进行野外验证时,发现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与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的外接触带岩石破碎、矿化蚀变特征明显,其长度为200m、其宽度为50m,主要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并见有孔雀石化。在近岩体处有长10m、宽2m的黄铁矿化、角岩化蚀变带,其中黄铁矿晶粒为,并呈细脉浸染状。样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破碎带中金的质量分数为220×10-9。

六、结论及建议

利用航空彩红外遥感技术在西准噶尔地质找矿应用研究中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区内已知矿床或矿(化)点遥感影像特征,利用地质、物化探、遥感多源信息综合分析方法提出以金、铜矿为主的多种找矿信息。

(1)中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火山岩系为金矿的赋矿地层,而铜矿多赋存于志留系基性火山碎屑岩中。

(2)金矿与中基性—基性侵入岩关系密切,而铜矿多与超基性侵入岩有关。

(3)区域性大断裂是区内主要导矿构造,而所派生的次级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多赋存金、铜及多金属矿。环形构造也是寻找金、铜矿的重要标志之一。

(4)地球化学场中Au、Ag、As、Cu、Pb、Zn等元素的规模大、强度高、元素组合性好、浓度分带性明显的异常可作为寻找金、铜及多金属矿的直接标志。

(5)在物探重力异常梯度带内磁异常剧烈变化地段多伴有金、铜矿。

2.通过航空遥感图像的解译,建立了矿化蚀变遥感影像模式,其中金、铜矿化石英脉主要呈白色、灰白色;褐铁矿化、黄铁钾矾化呈褐红色、棕红色。应用上述影像标志在结勒也门发现有两条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含金、铜矿化石英脉,一条长为1000m、宽为2m的细小石英脉群,Au的最高品位为质量分数为;另一条长为2000m、宽为10~15m的石英脉群,Au的最高品位为质量分数为。

3.利用遥感图像对区域地质构造进行了探讨,划分出岛弧区、弧前区、弧后区的空间分布范围,分析其相应的沉积建造、构造演化规律、成矿特征。

4.利用遥感图像对西准噶尔地区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认为在研究区存在活动大陆边缘演化阶段和火山作用阶段的成矿作用,岛弧带以金、铜矿为主,弧后区以铜、铅、锌及多金属矿为主。利用上述规律首次发现较大规模的金、铜矿化体。

5.针对研究区工作程度低的特点,重点应用航空彩红外遥感技术找矿方法的优势,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

参考文献

1.新疆地质矿产局.1∶200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图及说明书.1993

2.新疆地质矿产局.西准噶尔地区1∶20万地质矿产图及说明书.1961

THE APPLICATION OF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TO THE MINERAL EXPLORATION IN WEST JUNGGAR,XINJIANG

Yang Qinghua,Guo Hongzhou,Zhang Yong,Zhang Xueqin,Zhao Fuyue

(Aero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Sensing Center,Beijing 100083)

AbStract

A remote sensing research on mineral exploration was done by using airborne color-infrared images,Landsat TM data,and geophysical as well as geochemical data obtained in west Junggar,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strata,structures,rocks and mineral alterations related to copper and gold ores was extracted by analyzing character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for some well-know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metallogenic regularity,some geological,remote sensing,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factors which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ore deposits were classification and sieving of mineral anomalies were made with the help of these selected factors for this prospect areas and targets were analysis for one of these areas shows that gold grade is as high as copper content is about 5%.It is proved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at airborn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 is quite effective in the prospecting for gold and copper in this region.

自己进百度去查啊!!!!~~~~~~

森林资源调查中SPOT5遥感图像处理方法探讨王照利、黄生、张敏中、马胜利(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规划设计院,遥感计算中心,西安710048)本文发表于<陕西林业科技>2005 摘要:目前,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应用到森林资源调查中。本文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处理和信息提取。探讨性地提出了适应于森林资源调查的SPOT5遥感数据处理方法。关键词:SPOT5 遥感数据,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处理DISCUSSION ON SPOT5 IMAGE DATA PROCESSING FOR FOREST INVENTORYWang Zhaoli, Huangsheng,Zhangminzhong,Ma Shengli(Northwest Institute for Forest Inventory, Planning &Design, Xi’an China 710048)Abstract: Now days,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and multispectral SPOT5 image data are widely applied in forest inventory in Chin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T5 image and requirements of forest invent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ing procedures of ordering image data, ortho-rectification, image bands composition and image data fusion. The complete steps of image processing for forest inventory are words: SPOT5 image data,forest inventory, data processing前言卫星遥感影像具有空间宏观性、视角广、多分辨率(光谱和空间)、多时相、周期性、信息量丰富等特点,所以卫星遥感影像既可以提供森林资源的宏观空间分布信息又能提供局部的详细信息以及随时间、空间变化的信息等[1]。目前在林业领域卫星遥感数据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尺度层次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源监测、病虫害、火灾监测等方面。2002年5月法国SPOT地球观测卫星系列之5号卫星(即SPOT5星)发射。SPOT5遥感数据的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10米(短波红外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但全色波段空间分辨率达到米。SPOT5遥感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分辨率为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丰富的、可靠的、高精度的基础数据源。从性价比分析,在其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目前比较昂贵的状况下,SPOT5遥感数据比较适宜应用于大面积的森林资源调查,可大幅度的森林调查的减少外业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我国SPOT5卫星数据已被大量地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工作中,尤其,是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被作基本的森林资源信息源提取各类信息。针对于将多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遥感数据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鲜有报道。本文总结工作实践,结合SPOT5遥感数据的特点,根据森林资源调查的需要,从遥感数据的订购、正射校正、波段组合、融合处理和数据变换处理等方面探讨了SPOT5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1.SPOT5卫星遥感数据特点SPOT卫星系统采用线性阵列传感器和推扫式扫描技术,具有旋转式平面镜可以进行倾斜观察获得倾斜图像和立体像对。采用与太阳同步的近极地的椭圆形轨道,轨道高度约832Km,轨道倾角 ,每天绕地球14圈多,重复覆盖周期26天[2]。由于有倾斜观测功能,使重复覆盖周期减少到2-3天。SPOT5卫星载有2台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HRG)、1台高分辨率立体成像装置(HRS)和1台宽视域植被探测仪(VGT)。高分辨率几何成像仪的波段选择是总结了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HRG的波段设置(见表1)足以取得辨别作物和植被类型的最佳效果。本文主要探讨HRG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处理。2.SPOT5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SPOT5数据处理工作流程: 遥感数据的订购订购数据时,用户需向数据代理商提供购买区域的四个角的大地坐标或者数据的景号(PATH/ROW)。特别应该注意数据订购时间和用户拿到数据之间有时间差,间隔时间长短因用户的要求、天气、卫星重复覆盖周期而异。相对于其他卫星数据,比较有利的一面是SPOT5卫星装置有旋转式平面镜可以进行倾斜观察,用户可向代理商申请红色编程提前得到调查区域的遥感数据,但要支付编程费。对于遥感数据的时相、云量、入射角、阴影量、是否购买高空间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等用户根据自己具体的工作需要向代理商提出限制要求。根据我们对SPOT5遥感数据的使用,对于森林资源调查,北方9,10月份和11月初的遥感影像比较适宜。代理商向用户提供经过处理的不同级别的影像产品,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建议购买SPOT1A级产品,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进行处理,同时也可减少费用。 基础数据准备大比例尺地形图和高精度DEM是进行SPOT5遥感数据高精度正射校正必需的基础地理数据。建议购买1:10000地形图和1:25000数字高程模型(DEM)。将1:1万地形图扫描,扫描分辨率设置为300DPI。将扫描好的地形图进行几何精纠正,纠正精度控制在毫米内。从测绘部门购买的1:1万地形图为北京54坐标系3度分带高斯克吕格投影,而1:万DEM为北京54坐标系6度分带投影。在数据准备时,将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通过换带转换转成和DEM一致的6度分带投影。对于没有1:1万地形图的地区,建议使用差分GPS接收机采集地面控制点。几何正射校正正射校正过程应用了法国SPOT公司发行的GEOIMAGE软件。GEOIMAGE软件有针对SPOT5卫星数据开发的SPOT5物理模型。模型模块自动读取DEM信息。SPOT 物理模型可读取卫星在获取遥感数据的瞬间状态参数,这些参数存贮在数据的头文件中[3]。卫星状态参数包括:卫星成像瞬间的经纬度、高度、倾角等。卫星状态参数能够帮助提高几何校正的精度。以校正好的1:1万地形图为基准,在影像图上找出和地形图上地物相匹配的明显地物作为地面控制点。在进行正射校正时,应先进行全色波段数据校正,然后以校正好的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进行多光谱数据校正。以全色波段数据为基准校正多光谱波段就比较容易校正,且能提高两者的匹配精度。地面控制点应分布均匀,影像的边缘部分布要有控制点分布,同时在不同的高程范围最好都有控制点。地面控制点的数量因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而定,根据我们的经验,一景60KmX60Km的SPOT5数据,一般地势平缓的地区20个左右控制点即可达到满意的结果,在高山区25个左右控制点就可使正射校正精度满足要求。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法。 辐射校正用户购买的SPOT5的各级数据,数据提供商已经根据卫星的记录参数对遥感数据做了辐射校正,即消除了传感器自身引起的、大气辐射引起的辐射噪声。若果影像存在薄雾或地形高差较大引起的辐射误差情况,用户应进一步进行辐射校正处理。薄雾的简单消除原理是基于近红外波段不受大气辐射影响,清澈的水体或死阴影区的数值应为零。从各波段数据中减去近红外波段的水体或阴影的不为零值。地形起伏引起的辐射误差校正公式: f (x,y)=g(x,y)/cosa,g(x,y)为坡度为a的倾斜面上的地物影像;f (x,y)为校正后的影像。由于坡度因子参与校正所以需要DEM支持。 波段组合根据SPOT5数据波谱特征(表1),各波段分别记录反映了植被的不同特征方面:B4(SWIR)短波红外反映植物和土壤的含水量,利于植被水分状况和长势分析;B3(NIR)近红外波段对植被类别、密度、生长力、病虫害等的变化敏感;B2(RED)红光波段对植被的覆盖度、植被的生长状况敏感;B1(VIS)可见光波段对植物的叶绿素和叶绿素浓度敏感。经过比较分析和实际应用发现SPOT5的B3、B4、B2波段组合对植被类型的识别要优于B3、B2和B1的组合。但由于B4波段的空间分辨率为20米,使B342组合对植被空间几何细节表达没有B321组合清晰,例如林缘界线信息表达方面B321要优于B342。 影像数据融合对于购买有高空间分辨率全色波段数据的用户,进行数据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影像数据融合能够综合不同波段、不同空间分辨率数据(层)的特征,融合后的数据具有更丰富、更可靠的信息[4]。 根据影像数据融合的水平阶段,影像融合分为: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三个层次。为了最大限度的从SPOT5遥感数据中提取森林植被信息,应进行像元级的数据融合,将米的全色波段和10米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融合得到的新数据既具有全色波段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又具有多光谱特征。像元级数据融合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数据融合的目的,即最大限度的突显森林植被信息,应选取B4、B3、B2和PAN波段,根据我们的试验Brovey 融合算法方法比较理想:遥感影像地图将融合好的数据按Rfused、Gfused、Bfused组合,叠加上行政界线、公里格网、坐标、比例尺等辅助信息,按1:1万地形图分幅生成1:1万纸质图作为外业手图。3. 结果和讨论 几何精度利用SPOT5物理模型,采用1:1万地形图和万DEM ,经过正射校正处理,可使影像的几何精度控制在2个像元内(<10米),达到1:1万制图标准要求。为以遥感影像为基础信息源提取林分调查因子、区划林班界线生成大比例尺的林相图、森林分布图提供了几何精度保障。 波段选择对于没有全色波段的情况,SPOT5数据的B342组合有利于森林植被类型的识别。在应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区划中,林分类型信息提取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B342波段组合是小班区划和外业手图的最佳组合。 融合效果融合数据技术使SPOT5遥感影像既具有全色波段的高空间分辨率又拥有多光谱数据的光谱分辨率,丰富了遥感影像的信息量。采用Brovey算法使SPOT5遥感影像从色彩、纹理等方面增强了影像的可判读性,提高了小班因子正判率和林分小班的区划精度。参考文献1.周成虎,杨晓梅,骆剑承等.《遥感影像地学理解与分析》,科学出版社,北京,2001,.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北京,.北京视宝卫星图像有限公司.《专业制图工作室GEOIMAGE用户指南》,2004,.Christine Pohl. Geometric Aspects of Multisensor Image Fusion for Topographic Map Updating in The Humid Tropics, ITC Publication, 1996,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来源: 李德仁 时间: 2005-08-11-23:09 浏览次数: 79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李德仁(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瑜路129号,430079)摘要:在20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通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短短的30年中,遥感和GIS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体。本文深入地论述了21世纪中遥感的6大发展趋势和GIS的5个发展特征。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中图法分类号:P208;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在20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1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猛发展。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0km)、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太空飞船(200—300km)、航天飞机(240—350km)、探空火箭(200—1000km),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Ikonos Ⅱ的1m,进一步提高到Quckbird(快鸟)的,高光谱分辨率已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在轨的美国EO-1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220个波段,EOS AM-1(Terra)和EOS PM-1(Aqua)卫星上的MODIS具有36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可以以1—3d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INSAR和D-INSAR,特别是双天线INSAR进行高精度三位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SAR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例如,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SAR,美国国防部则要发射一系列短波SAR,实现干涉重访问间隔为8d、3d和1d,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0m、5m和2m。我国在机载和星载SAR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五”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的高分辨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 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确定影像目标的实地位置(三维坐标),解决影像目标在哪儿(Where)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已成功用于生产的全自动化GPS空中三角测量的基础上,利用DGPS和INS惯性导航系统的组合,可形成航空/航天影像传感器的位置与姿态的自动测量和稳定装置(POS),从而可实现定点摄影成像和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对地直接定位。在航空摄影条件下的精度可达到dm级,在卫星遥感的条件下,其精度可达到m级。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改变目前摄影测量和遥感的作业流程,从而实现实时测图和实时数据库更新。若与高精度激光扫描仪集成,可实现实时三维测量(LIDAR),自动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SM),并可推算出数字高程模型(DEM)。美国NASA在1994年和1997年两次将航天激光测高仪(SLA)安装在航天飞机上,企图建立基于SLA的全球控制点数据库,激光点大小为100m,间隔为750m,每秒10个脉冲;随后又提出了地学激光测高系统(GLAS)计划,已于2002年12月19日将该卫星IICESat(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发射上天。该卫星装有激光测距系统、GPS接收机和恒星跟踪姿态测定系统。GLAS发射近红外光(1064nm)和可见绿光(532nm)的短脉冲(4ns)。激光脉冲频率为40次/s,激光点大小实地为70m,间隔为170m,其高程精度要明显高于SRTM,可望达到m级。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要在2015年之前使星载LIDAR的激光测高精度达到dm和cm级。法国利用设在全球的54个站点向卫星发射信号,通过测定多普勒频移,以精确解求卫星的空间坐标,具有极高的精度。测定距地球1300km的Topex/Poseidon卫星的高度,精度达到±3cm。用来测定SPOT 4卫星的轨道,3个坐标方向达到±5cm精度,对于SPOT 5和Envisat,可望达到±1m精度。若忽略SPOT 5传感器的角元素,直接进行无地面控制的正射像片制作,精度可达到±15m,完全可以满足国家安全和西部开发的需求。 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更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从影像数据中自动提取地物目标,解决它的属性和语义(What)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另一大任务。在已取得影像匹配成果的基础上,影像目标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集中在影像融合技术,基于统计和基于结构的目标识别与分类,处理的对象既包括高分辨率影像,也更加注重高光谱影像。随着遥感数据量的增大,数据融合和信息融合技术逐渐成熟。压缩倍率高、速度快的影像数据压缩方法也已商业化。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果。 利用多时像影像数据自动发现地表覆盖的变化趋向实时化利用遥感影像自动进行变化监测(What change)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过去人工方法投入大,周期长。随着各类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和大量新的影像数据源的出现,实时自动化监测已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自动变化监测研究包括利用新旧影像(DOM)的对比、新影像与旧数字地图(DLS)的对比来自动发现变化和更新数据库。目前的变化监测是先将新影像与旧影像(或数字地图)进行配准,然后再提取变化目标,这在精度、速度与自动化处理方面都有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把配准与变化监测同步的整体处理[1]。最理想的方法是将影像目标三维重建与变化监测一起进行,实现三维变化监测和自动更新。进一步的发展则是利用智能传感器,将数据处理在轨完成,发送回来的直接为信息,而不一定为影像数据。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和“数字文化遗产”中正在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数字地球”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进下形成的。1999年12月在北京成功地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后,我国正积极推进“数字中国”和“数字省市”的建设,2001年国家测绘局完成了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总体战略研究。在已完成1∶100万和1∶25万全国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2001年全国各省市测绘局开始1∶5万空间数据库的建库工作。在这个数据量达11TB的巨型数据库中,摄影测量与遥感将用来建设DOM(数字正射影像)、DEM(数字高程模型)、DLG(数字线划图)和CP(控制点数据库)。如果要建立全国1m分辨率影像数据库,其数据量将达到60TB。如果整个“数字地球”均达到1m分辨率,其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本世纪内可望建成这一分辨率的数字地球。“数字文化遗产”是目前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关心的一个问题,涉及到近景成像、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近景成像和近景三位量测方面,有室内各种三维激光扫描与成像仪器,还可以直接由视频摄像机的系列图像获取目标场三维重建信息。它们所获取的数据经过计算机自动处理后,可以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形成文化遗迹的三维仿真,而且可以按照时间序列,将历史文化在时间隧道中再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复原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走向实用从遥感科学的本质讲,通过对地球表层(包括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4大圈层)的遥感,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有关地物目标的几何与物理特性,所以需要通过全定量化遥感方法进行反演。几何方程式是有显式表示的数学方程,而物理方程一直是隐式。目前的遥感解译与目标识别并没有通过物理方程反演,而是采用了基于灰度或加上一定知识的统计、结构和纹理的影像分析方法。但随着对成像机理、地物波谱反射特征、大气模型、气溶胶的研究深入和数据积累,多角度、多传感器、高光谱及雷达卫星遥感技术的成熟,相信在21世纪,估计几何与物理方程式的全定量化遥感方法将逐步由理论研究走向实用化,遥感基础理论研究将迈上新的台阶。只有实现了遥感定量化,才可能真正实现自动化和实时化。2 GIS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空间数据库趋向图形、影像和DEM三库一体化和面向对象[2]GIS发展曾经历过栅格、矢量两个不同数据结构发展阶段,目前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飞快增长和数字地球、数码城市的需求,形成了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三库(图形矢量库、影像栅格库和DEM格网库)一体化的数据结构。这样的数据库结构使GIS的发展更加趋向自然化、逼真化,更加贴近用户。以面向应用的GIS软件为前台,以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 8i,9i等)为后台数据库管理,成为当前GIS技术的主流趋势。 空间数据表达趋向多比例尺、多尺度、动态多位和实时三维可视化在传统的GIS中,空间数据是以二维形式存储并挂接相应的属性数据。目前,空间数据表达的趋势是基于金字塔和LOD(level of detail)技术的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在不同尺度表示时可自动显示出相应比例尺或相应分辨率的数据,多比例尺数据集的跨度要比传统地图的比例尺大,在显示不同比例尺数据时,可采用LOD或地图综合技术。真三维GIS的空间数据要存储三维坐标。动态GIS在土地变更调查、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已有较好的应用,真四维的时空GIS将有望从理论研究转入实用阶段。基于三库一体化的时空3D可视化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能再PC机上实现GIS环境下的三维建筑物室外室内漫游、信息查询、空间分析、剖面分析和阴影分析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真三维GIS将使人们在现实空间外,可以同时拥有一个Cyber空间。 空间分析和辅助决策智能化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从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中发现更多的有用知识GIS是以应用导向的空间信息技术,空间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是GIS的高水平应用,它需要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知识的获取是专家系统中最困难的任务。随着各种类型数据库的建立,从数据库中挖掘知识成为当今计算机界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课题。从GIS空间数据库中发现的知识可以有效的支持遥感图像解译,以解决“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的问题。反过来,从属性数据库中挖掘的知识又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等一些列空间分析的功能[3]。尽管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这一命题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随着数据库的快速增大和对数据挖掘工具的深入研究,其应用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通过Web服务器和WAP服务器的互联网和移动GIS将推进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的研究及地学信息服务事业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有线和无线网)的大容量和高速化,GIS已成为在网络上的分布式异构系统。许多不同单位、不同组织维护管理的既独立又互联互用的联邦数据库,将可提供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需要。因此,联邦数据库和互操作(federal databases & interoperability)问题成为当前国际GIS联合研究的一个热点。互操作意味着数据库中数据的直接共享,GIS规律功能模块的互操作与共享,以及多点之间的相同工作,这方面的研究已显示出明显的成效。未来的GIS用户将可能在网络上缴纳为其需要所选用数据和软件功能模块的使用费,而不必购买这个数据库和整套的GIS软硬件,这些成果产生的直接效果是GIS应用将走向地学信息服务。目前已兴起的LBS和MLS,即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突出地反映了这种变化趋势。它引起的革命性变化使GIS将走出研究院所和政府机关,成为全社会人人具备的信息服务工具。我国目前已有2亿个手机用户,若每人每月为MLS支付10元费用,全国一年的产值将达到240亿。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地学信息将能随时随地为任何人和任何事情进行4A服务(geo-in-formation for anyone and anything at anywhere and anytime)。 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有望在本世纪形成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笔者曾扼要地叙述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7大理论问题[4]:(1)地球空间信息的基准,包括几何基准、物理基准和时间基准;(2)地球空间信息标准,包括空间数据采集、存储与交换标准、空间数据精度与质量标准、空间信息的分类与代码标准、空间信息的安全

航海技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论文的参考文献中常常会出现引用各种规划的情况,其参考格式如下所示。

第一种参考形式: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但中国船级社规范没有编号,因此变通后参考方式如下所示:

[1]智能船舶规范[S].北京:中国船级社,2020.

第二种参考形式:

经过检索发现中国船级社的规范皆通过北京的人民交通出版社进行印刷出版,因此可以以出版物类型进行参考,参考格式如下所示: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具体的,参考形式为:

[1]中国船级社. 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2012) [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

该种方式在公开发表的论文(《海上风电安装船结构强度分析》)中有被采纳过。如下图

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著作,是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参考文献要放在论文正文之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的要求1.在正文写作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中括号表示,如[1],[2],[3],[4],[5]…,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英文句号“.”结束。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3.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 (期号).(3)论文集:〔序号]作者. 题(篇)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