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现代自动识别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我整理了图像识别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图像识别技术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由于图像在成像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得图像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进一步探讨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图像处理;图像识别;成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46-02

图像是客观景物在人脑中形成的影像,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源,它是通过各种观测系统从客观世界中获得,具有直观性和易理解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医疗卫生、军事等领域已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图像处理正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手段,比如人们可以借助于图像处理技术欣赏月球的景色、交通管理中的车牌照识别系统、机器人领域中的计算机视觉等,在这些应用中,都离不开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图像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着重强调图像与图像之间进行的交换,主要目标是对图像进行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后期的图像识别大基础[1]。图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但是由于获取的图像本事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

1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image processing)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析,以达到所需的结果。图像处理可分为模拟图像处理和数字图像图像处理,而图像处理一般指数字图像处理。这种处理大多数是依赖于软件实现的。其目的是去除干扰、噪声,将原始图像编程适于计算机进行特征提取的形式,主要包括图像采样、图像增强、图像复原、图像编码与压缩和图像分割。

1)图像采集,图像采集是数字图像数据提取的主要方式。数字图像主要借助于数字摄像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经过采样数字化得到的图像,也包括一些动态图像,并可以将其转为数字图像,和文字、图形、声音一起存储在计算机内,显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图像的提取是将一个图像变换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的第一步。

2)图像增强,图像在成像、采集、传输、复制等过程中图像的质量或多或少会造成一定的退化,数字化后的图像视觉效果不是十分满意。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部分,使图像的主体结构更加明确,必须对图像进行改善,即图像增强。通过图像增强,以减少图像中的图像的噪声,改变原来图像的亮度、色彩分布、对比度等参数。图像增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图像的质量,使图像中的物体的轮廓更加清晰,细节更加明显。图像增强不考虑图像降质的原因,增强后的图像更加赏欣悦目,为后期的图像分析和图像理解奠定基础。

3)图像复原,图像复原也称图像恢复,由于在获取图像时环境噪声的影响、运动造成的图像模糊、光线的强弱等原因使得图像模糊,为了提取比较清晰的图像需要对图像进行恢复,图像恢复主要采用滤波方法,从降质的图像恢复原始图。图像复原的另一种特殊技术是图像重建,该技术是从物体横剖面的一组投影数据建立图像。

4)图像编码与压缩,数字图像的显著特点是数据量庞大,需要占用相当大的存储空间。但基于计算机的网络带宽和的大容量存储器无法进行数据图像的处理、存储、传输。为了能快速方便地在网络环境下传输图像或视频,那么必须对图像进行编码和压缩。目前,图像压缩编码已形成国际标准,如比较著名的静态图像压缩标准JPEG,该标准主要针对图像的分辨率、彩色图像和灰度图像,适用于网络传输的数码相片、彩色照片等方面。由于视频可以被看作是一幅幅不同的但有紧密相关的静态图像的时间序列,因此动态视频的单帧图像压缩可以应用静态图像的压缩标准。图像编码压缩技术可以减少图像的冗余数据量和存储器容量、提高图像传输速度、缩短处理时间。

5)图像分割技术,图像分割是把图像分成一些互不重叠而又具有各自特征的子区域,每一区域是像素的一个连续集,这里的特性可以是图像的颜色、形状、灰度和纹理等。图像分割根据目标与背景的先验知识将图像表示为物理上有意义的连通区域的集合。即对图像中的目标、背景进行标记、定位,然后把目标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目前,图像分割的方法主要有基于区域特征的分割方法、基于相关匹配的分割方法和基于边界特征的分割方法[2]。由于采集图像时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会是图像变的模糊、噪声干扰,使得图像分割是会遇到困难。在实际的图像中需根据景物条件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图像分割方法。图像分割为进一步的图像识别、分析和理解奠定了基础。

2 图像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是通过存储的信息(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进行比较实现对图像的识别[3]。前提是图像描述,描述是用数字或者符号表示图像或景物中各个目标的相关特征,甚至目标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的是目标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抽象表达。图像识别技术对图像中个性特征进行提取时,可以采用模板匹配模型。在某些具体的应用中,图像识别除了要给出被识别对象是什么物体外,还需要给出物体所处的位置和姿态以引导计算初工作。目前,图像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生物医学、卫星遥感、机器人视觉、货物检测、目标跟踪、自主车导航、公安、银行、交通、军事、电子商务和多媒体网络通信等。主要识别技术有: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中一种最实用、最可靠和价格便宜的识别手段,主要应用于身份验证。指纹识别是生物特征的一个部分,它具有不变性:一个人的指纹是终身不变的;唯一性:几乎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3]。一个指纹识别系统主要由指纹取像、预处理与特征提取、比对、数据库管理组成。目前,指纹识别技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如信用卡、医疗卡、考勤卡、储蓄卡、驾驶证、准考证等。

人脸识别 目前大多数人脸识别系统使用可见光或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可见光图像识别性能很容易受到光照变化的影响。在户外光照条件不均匀的情况下,其正确识别率会大大降低。而红外图像进行人脸识别时可以克服昏暗光照条件变化影响,但由于红外线不能穿透玻璃,如果待识别的对象戴有眼镜,那么在图像识别时,眼部信息全部丢失,将严重影响人脸识别的性能[4]。

文字识别

文字识别是将模式识别、文字处理、人工智能集与一体的新技术,可以自动地把文字和其他信息分离出来,通过智能识别后输入计算机,用于代替人工的输入。文字识别技术可以将纸质的文档转换为电子文档,如银行票据、文稿、各类公式和符号等自动录入,可以提供文字的处理效率,有助于查询、修改、保存和传播。文字识别方法主要有结构统计模式识别、结构模式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5]。由于文字的数量庞大、结构复杂、字体字形变化多样,使得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遇到一定的阻碍。

3 结束语

人类在识别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或复杂的环境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计算机来讲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是非常困难的[6]。在环境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图像识别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在复杂的环境下,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的图像分割算法之间的性能优越性比较没有特定的标准,以及算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图像识别的最终结果不十分精确等。

参考文献:

[1] 胡爱明,周孝宽.车牌图像的快速匹配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39(7):90—91.

[2] 胡学龙.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 范立南,韩晓微,张广渊.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 晓慧,刘志镜.基于脸部和步态特征融合的身份识别[J].计算机应用,2009,1(29):8.

[5] 陈良育,曾振柄,张问银.基于图形理解的汉子构型自动分析系统[J].计算机应用,2005,25(7):1629-1631.

[6] Sanderson C,Paliwal K Fusion and Person Verification Using Speech & Face Information[C].IDIAP-RR 02-33,Martigny,Swizerland,20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图像识别技术论文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王颖. 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57 条[1]刘筱霞,陈春霞. 现代电子标签及其印刷技术[J]. 包装工程, 2008,(05) . [2]程雪,周修理,李艳军. 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动物食品溯源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 . [3]石蕾,陈敏雅. RFID系统中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J]. 电脑开发与应用, 2008,(07) . [4]钱莹,凌云. RFID中间件设计研究[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8,(05) . [5]陈冲,徐志,何明华. 一种新的RFID防碰撞算法的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6]周永明. 一种改进的查询树射频识别防冲突新算法[J].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 [7]李辉,刘国栋,胡小云,高丽芳,沈烨,郑映钦. 电子标签技术在出口鳗鱼产品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06) . [8]蔡志刚. 集装箱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研究[J]. 港口装卸, 2005,(05) . [9]谢洁锐,胡月明,刘才兴,常薇. 基于无线传感器和RFID的农产品安全全程监控平台[J]. 中国农机化, 2007,(01) . [10]朱成,陈明,刘成智. Zigbee与RFID技术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 华夏医学, 2008,(03) .

仓库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光辉,王云涛,《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2005年。

[2]储雪俭,《仓库管理系统分析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3]李江,《仓库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四川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4]高慧娟,《实现“零库存”的仓库管理系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5]凌云,林华治《RFID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

[6]姜超峰,《仓储管理与技术应用前景》,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7]小敏浩,《浅谈物流中心仓储业的`自动化管理》,经济周刊, 2009年7月。

[8]林志华,《现代企业仓储管理新的要求》,市场周刊(新物流),2009年3月。

[9]伍爱群,《论零库存管理及其方法》,[期刊论文],2010年8期。

[10]郑东,《论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库存管理》,[期刊论文],2010年23期。

论文怎么自动识别参考文献

正规毕业论文查重是不包括参考文献的,参考文献并不在毕业论文查重范畴内。可是毕业论文查重并不能够识别全部的参考文献,只有符合格式的参考文献才会被毕业论文查重识别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且正确的时候,毕业论文查重才会将该部分参考文献排除出查。

认为查重要怎么样分辨与参考文献的话?根据它们两者共同选择的重要文献。或者是论文的结构不同

参考文献引用怎么自动生成

参考文献引用怎么自动生成,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参考文献的处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而且已经排好的参考文献顺序还会发生变化,下面我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参考文献引用怎么自动生成。

一、问题提出

你是否有这样的烦恼:

(1)几十条,甚至上百条的论文参考文献顺序变动了,需要手动输入和更新论文中每条引用的编号?

(2)硬着头皮,逐条手动修改后,发现很多地方的引用编号与参考文献条目顺序号不一致。

这样子折腾下来,费时费力。

于是,问题就来了,大神们平时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二、如何解决

主要步骤有三:创建文献编号>>插入交叉引用>>自动更新域。

步骤一:定义参考文献的编号格式。

1、将每一条参考文献按段落格式排版,并选中之。

2、打开选项卡:“开始>>有序编号>>定义新编号格式(D)”。

3、在编号格式中,输入“[”和“]”,然后,在中间插入编号“1,2,3…”,对齐方式为左对齐,预览无误后确定。

添加编号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步骤二:插入交叉引用,并插入论文对应位置。

1、路径:在Word选项卡上,“插入>>交叉引用”。

2、目的:引用文档中设定的参考文献编号项。

3、方法:

〔1〕引用类型>>编号项,引用内容>>段落编号;

〔2〕选择需引用的编号项,并插入到论文对应位置。

步骤三:自动更新域,使得对应的文献编号同步变化。

当参考文献列表顺序发生变化时:

1、在论文中,选中引用的“编号项”,如编号项[4];

2、选中后,右键>>更新域(U),则对应的编号项将跟随参考文献列表变化。

是不是很简单?

试试吧!从此以后,你再也不用为参考文献条目发生变化而需要更新引用项而烦恼了。

打开需要排版的论文;

我们使用一篇参考文献尚未编号的论文为例,从头讲解引用的`自动生成过程。

我们首先对参考文献进行编号,编号的详细过程如图中所示;

然后,我们将光标放到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位置,在Word的“插入”模块中选择“交叉引用”;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引用的文献;

备注:这里的“插入超链接”选项可以勾掉。

点击“插入”按钮,就可以该位置已经正确的插入了引用;

当我们的参考文献编号发生变化时,比如之前第一篇参考文献变成了第三篇,我们只需要选择文中之前插入的引用,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引用就会自动更新啦!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论文,它参考的文献都会有进行标注的,会在文章的末尾,或者是文章的开端,为著名此论文,某些地方节选了哪里的文献,可以根据这条线,去查询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识别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面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科学逐渐运用于现代医疗领域、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它对基因遗传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是关乎生活的重要话题。本文从生物科学的应用、研究成果进展和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方面对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物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是对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认识自然的有利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和基因重组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使得现代的生物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医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码,解开生命的奥秘是基因破译的主要目的。目前,科学研究人员对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的制作工作已由相关的制作单位完成,这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很高的商业价值。2013年的1月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得出了小菜蛾的基因组图谱,科学家指出,将进一步与国内外人员合作交流,在小菜蛾基因组的研发完成后,将继续开展研究与抗药性和食性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为小菜蛾的有效防御、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生物模式经重要的动植物基因组将不断被揭露。细胞全能技术是一项快速纯合创造新品种的先进技术。21世纪后,生物的起源、原始细胞的产生和新生物的形式与改造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已经得到重大的发展。人类对生物生命本质的'认识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这对生物细胞全能技术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新品种作物的选育具有指导性因素。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依据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有: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高、不易被盗、便于携带等特点,容易和电脑配套使用,从而增强在使用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已广泛用于胜负、军队、银行等地。但生物识别技术中由于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20世纪以来,在生物科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已然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最伟大的事件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基因组学的突破性研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动植物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已对农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推进了转基因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的商业化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的动植物育种学催生了新型的分子育种学。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药品领域的开发对生物科学的运用已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生物技术制药受到了相对高度的重视,为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2013年7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亚洲癌症研究组织合作完成干细胞癌基因研究项目,这是继乙肝病毒整合机制研究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生物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对88例癌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些列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找到了肝细胞癌发生的两条关键性途径,从而为日后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不断突破。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公众认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出,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高校或科研组的科研项目加大人力财力的扶持,鼓励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技术专家投身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中,并为他们提供多学科的培训,使得多学科科学的发展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从而推进多领域的融合,促进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是科学应用研究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多种学科的融合发展,生物科学逐渐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层次、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由宏观逐步发展到微观的可操作性。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生物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突破,研究成果已遍布全世界,相信如此下去,将会赢得生物科学的巨大成果。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良性有利发展,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宜君,张淑萍,杨林等.民族高校生物科学类综合性、研究型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实验基地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8-22.

[2]郝建华,卢祥云,韩曜平等.应用型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14-16.

[3]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等.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4]李朝晖,周峰,华春等.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南京晓庄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5(5):66-68.

[5]叶辉,丁斐,王兆慧等.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南通大学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与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85-11887.

格式

(一)题目

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中国门禁网论坛上应该有或者直接登陆中国门禁网首页查寻

随着计算机 网络技术 的快速发展,其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在广度和深度上均在不断突破。然而,计算机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应用的安全性的风险也在逐渐扩大。 文章 首先分析了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应用现状,重点阐述了计算机网路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应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 措施 。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路安全;防范措施;计算机病毒

近年来,计算机网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们在享受计算机网路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却往往重视不够,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带来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研究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目的,笔者就计算机网路安全和防范进行了深入探讨。

1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即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确保数据信息在一个网络环境里的完整性、可使用性和保密性能够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含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逻辑安全,即指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方面的安全;第二,物理安全,即指系统设备及其相关的设施能够受到物理保护,不受破坏。当前,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路安全隐患也同时出现了阶梯式增长的态势。我国计算机网路技术起步较慢,但是发展速度惊人,网路监管不力、计算机病毒入侵等原因导致了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计算机网路安全出现故障,病毒入侵个人网路之后,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网路出现崩溃,个人隐私的泄露将导致个人安全出现潜在风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机关的计算机网路一旦被入侵后,国家机密文件将有可能被泄露和篡改,这给国家安全带来了极为恶劣的安全隐患。

2计算机网路安全的影响因素

黑客入侵

黑客入侵是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安全中威胁性最大的影响因素。计算机网路黑客发现计算机网路本身存在的漏洞后,机会迅速入侵至计算机网路系统中,使得计算机网路系统的数据资料被泄露甚至篡改。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黑客均带有较强的入侵目的性,以在不破坏计算机网路系统的前提下窃取所需的计算机数据信息,在黑客入侵计算机网路系统时,均会对其网路漏洞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手段入侵计算机数据库。黑客入侵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听过破译计算机网路数据,非常篡改计算机相关数据,严重时会破坏计算机网路从而导致整个计算机网路瘫痪无法运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第二针对计算机网路存在的漏洞采取入侵设备或者搭线等手段,窃取所需的计算机的机密数据和文件信息。

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是当前我国计算机网路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以原始轰炸式邮件对计算机网路造成的安全影响更为明显。相比于计算机病毒,垃圾邮件不具备其蔓延性特点,而相比于黑客入侵,则不具备其潜在性的显著特征。邮件具有公开性的特点,这为垃圾邮件存在的运行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土壤,垃圾邮件大多是在公开邮件中掺入垃圾邮件并将其发送至目的计算机网络中。通常而言,垃圾邮件具有较大的发送量,且具有可持续发送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用户被动接收,而当计算机用户接收并打开这些邮件后,其计算机网路系统则迅速面临着潜在威胁,导致计算机控制和运行受到入侵者的控制,最终导致个人机密数据和信息的泄露,给计算机使用者的个人安全和隐私带来了严重威胁。

病毒入侵

病毒入侵是当前我国最普通一种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影响因素。其运行原理为:通过以恶意程序为入侵载体,并利用代码表示进行迅速扩散,对整个计算机系统造成恶意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出现崩溃。病毒入侵虽然表面上的威胁性较小,但是软件安装之后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的整体程序代码,从而给其他软件的安全性带来潜在威胁。计算机病毒具有非常高的潜伏性,彻底清除极难实现,黑蜘蛛就是我们熟知的计算机网路病毒的典型代表。

3计算机网路安全的有效防范措施

为有效应对我国计算机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实例,可知当前网路安全的防范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安装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IP地址而开展的。其通过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分别进行有效设置,使得计算机可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拦截和过滤,这是计算机网路安全中的基础保护措施。因此,为应对计算机网路安全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使用者应在安全的计算机软件配置基础上,安装高级网路防火墙,减少计算机功能出现的漏洞,从而尽可能的提高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可靠性,此外,为实现网路防火墙对信息的有效过滤,防火墙应对由不安全访问导致的网路异常运行迅速进行拦截,从而确保整个计算机网路的安全性。

使用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当前,计算机网路加密技术给整个计算机网路系统提供了有效的隔离屏障,使得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网路加密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为: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在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解密。网络加密技术针对入侵者可以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即计算机网路一旦收到被恶意入侵的信号时,网路加密系统即会迅速对这些恶意攻击者进行驱除,从而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当前常用的计算机网路安全加密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私钥加密,即在原有的密匙基础上增加私人密匙,其不会受到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中均交易实现;第二,公钥加密,主要用于计算机网路使用较为密集的场所,运行速度相对较慢,主要包括加密密匙和解密密匙两种。

安装防病毒软件

计算机网路防病毒技术主要指的是针对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采用单机防病毒软件或者网络防病毒软件等形式进行计算机网路病毒的有效防护。其中,单机防病毒软件或者网络防病毒软件各有其侧重点,前者主要是分析不处于本地工作的两台计算机网路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送,对可能存在的病毒进行全面检查,清楚入侵的恶意病毒,而后者主要是针对网络访问中存在的网络自身病毒。当计算机网路处于访问环节时,网络病毒出现后,防毒软件一旦检测到之后,会即刻对其进行清除。实践 经验 表明,通过安装有效的防毒软件,并和其他防范措施进行结合,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路的保护效果。例如,甲和乙进行加密通信方式进行通信,甲采用加密密钥将信息进行加密后发送至B,而为确保信息在网路传输中的安全性,即可采取网路加密技术,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使得传统的数字签名也能在网络传输中得到应用。

使用正版软件

众所周知,正版软件价格较为昂贵,但是相较于盗版软件,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软件性能,对病毒的防御能力也较高。从根本上说,盗版软件是对正版软件的知识产权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违法行为,因此,为提高计算机网路安全,计算机用户应尽可能的使用正版软件。

建立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

为提高计算机网路安全,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相关网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不断完善,形成具有公众监督、行业自律和行政监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网路管理机制,不断加强计算机网路的通信安全,规范网路信息传播行为,尽可能的减少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传播。与此同时,通过采取不同形式为计算机使用者普及网路安全的基础知识,增强网路安全防范意识。

强化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

为加强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应积极构建安全有效的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首先,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度切实可行的责任机制。其次,针对重要信息,务必做好有效的防火措施,并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相结合,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路信息管理系统,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运行。

4结语

计算机网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和深度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计算机网路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极大的困扰着计算机客户。因此,不断研究计算机网路安全影响因素,通过采取安装网络防火墙、使用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安装防病毒软件、使用正版软件、建立计算机网路法制管理机制和强化计算机网路安全管理等有效措施,最大限度上确保计算机网路的安全高效运行。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技术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网络的便捷实用,尤其是因特网(Internet)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它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使我们从中受益。然而,我们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网络所对我们造成的破坏,对我们的信息所造成的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了一个严肃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因素或者恶意的攻击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确保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本文从计算机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的现状,以及防范的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安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这个定义包含物理安全、逻辑安全、 操作系统 安全、网络传输安全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理安全是指用来保护计算机硬件和存储介质的装置和工作程序。物理安全包括防盗、防火、防静电、防雷击和防电磁泄漏等内容。逻辑安全可理解为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的保密、完整和可用。操作 系统安全 指操作系统能区分用户,防止他们相互干扰,不允许一个用户修改由另一个账户产生的数据。网络传输安全则指用来保护计算机和联网资源不被非授权使用来认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以及各通信的可信赖性。如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就依赖并广泛采用通信安全服务。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不断更新、提高的课题。

1.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

主要有物理威胁、系统漏洞、身份鉴别威胁、线缆连接威胁和有害程序威胁等几类。物理威胁如偷窃、废物搜寻、间谍行为、身份识别错误等;系统漏洞如不安全服务、配置被更改、初始化不一致、乘虚而入等。身份鉴别威胁如算法考虑不周、内部泄漏口令、口令解除和口令圈套等;线缆连接威胁则有拨号进入、冒名顶替、窃听等;有害程序则主要是病毒、特洛伊木马、代码炸弹、错误的更新或下载。

2.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网络安全管理缺少认证,容易被其他人员滥用,人为造成网络安全隐患。

现有操作系统中设计的网络系统不规范、不合理、缺乏安全考虑,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网络漏洞,黑客很容易利用漏洞侵入系统,影响用户。

由于技术上的可实现性、经济上的可行性和操作上的可执行性,缺少对整个网络的安全防护性能作出科学、准确的分析评估与保障实施的安全策略。

计算机病毒会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信息严重破坏甚至被盗取,降低网络效率。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病毒活跃在计算机网络上,给我们的正常工作造成威胁。

黑客的攻击种类繁多,且许多攻击是致命的,攻击源集中,攻击手段灵活。尤其是黑客手段和计算机病毒技术结合日渐紧密,用病毒进入黑客无法到达的私有网络空间盗取机密信息或为黑客安装后门,攻击后果更为严重。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

1.加强内部网络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在网络上管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不仅关系到网络维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涉及网络的安全性。安装好的杀毒软件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安装到组织里的每一个NT服务器上,并可下载和散布到所有的目的机器上,由网络管理员集中设置和管理,它会与操作系统及 其它 安全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网络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并且自动提供最佳的网络病毒防御措施。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可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畅通。

2.网络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特殊网络互联设备。防火墙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允许,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

将防火墙技术和数据加密传输技术结合使用并发展,进行多方位的扫描监控、对后门 渠道 的管理、防止受病毒感染的软件和文件的传输等许多问题将得到妥善解决。未来防火墙技术会全面考虑网络的安全、操作系统的安全、应用程序的安全、用户的安全、数据的安全五者综合应用。在产品及其功能上,将摆脱目前 对子 网或内部网管理方式的依赖,向远程上网集中管理方式发展,并逐渐具备强大的病毒扫除功能;适应IP加密的需求,开发新型安全协议,建立专用网();推广单向防火墙;增强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预警功能;完善安全管理工具,特别是可疑活动的日志分析工具,这是新一代防火墙在编程技术上的革新。

3.安全加密技术。

安全加密技术由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组成,在网络安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

不对称加密,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其中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谁都可以用,称为“公开密钥”,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称为“秘密密钥”。

4.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集光学、传感技术、超声波扫描和计算机技术于一身的第三代身份验证技术,是一种更加便捷、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依靠人体的身体特征如指纹、声音、面孔、视网膜、掌纹、骨架等来进行身份验证的一种解决方案,由于人体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这一技术的安全系数较传统意义上的身份验证机制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指纹识别技术凭借其无可比拟的唯一性、稳定性、再生性而发展迅速。

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套成功的身份鉴别系统,也是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的主流之一。它通过相应设备获取指纹的数字图像存贮到计算机系统中,再通过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最后使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指纹特征进行匹配。时下,有关指纹自动识别的研究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随着指纹识别产品的不断开发和生产,未来该项技术的应用将进入民用市场,服务大众。

网络安全涉及技术、管理、使用等方方面面,不但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而且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而且,随着网络的发展,新的不安全威胁会不断出现,安全的技术也因此不断更新,只要有明晰的安全策略和完善的防范技术,必能完好、实时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确证性,确保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顾巧论,贾春福.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诗豪.计算机网络安全性研究[J].管理观察,2009.

试论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产品,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如网络数据窃密、病毒攻击、黑客侵袭等网络安全隐患影响着人们安全使用电脑,因此,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完善安全防护策略,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者与使用者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加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网络安全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安全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1-0164-01

计算机网络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以及网络体系日渐强大,计算机已经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来自互联网的网络安全威胁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安全因素,不管是在广域网中还是在局域网中,网络的安全问题都必须高度重视,诸多的安全因素威胁着人们的网络,网络犯罪、黑客攻击、病毒侵袭等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因素近年来迅速增长,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所以,加强安全防范,确保网络安全是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1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的经被广泛应用,但是,网络安全问题日趋严峻,计算机用户上网不同程度的攻击和破坏计算机数据问题经常发生,现如今,我国许多的金融机构也经常遇到网络安全问题,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网络安全问题也威胁着许多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企业重要数据的丢失和重要文件的丢失,给企业或者个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要采取有效地安全防范措施,以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2 网络安全面临的一些问题

病毒的侵袭

计算机病毒是指病毒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人为编制并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的破坏数据,导致计算机受病毒感染后,影响其使用功能,并造成网络瘫痪计算机病毒具有隐蔽性、传染性、寄生性、潜伏性、破坏性的特点。同时,计算机病毒又像生物病毒一样有独特的复制能力,病毒危害计算机的现象最为普遍,它是网络安全的头号大敌。它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并且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特别是网络传播的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破坏性更强,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传播后,不但会直接导致计算机使用者网络瘫痪,而且可以破坏计算机主板、硬盘、 显示器 等,是计算机使用者面临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所以,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确保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网络黑客攻击

网络黑客攻击主要是指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攻击者通过Internet网络,运用特殊技术非法访问计算机用户,登录到他人的网络服务器,破坏和攻击用户网络,在网络上,黑客的攻击动机决定其危害性;黑客的攻击手段有许多种,其中包括在Cookie中 种植 病毒、夹杂黑客代码、隐藏指令、制造缓冲区溢出、取得网站的控制权等,其中,黑客最常用的攻击手段是特洛伊木马程序技术。有些黑客攻击计算机用户只是出于好奇,目的是窥探用户的秘密,对计算机用户系统不进行破坏,有些黑客非法侵入计算机用户之后,恶意纂改用户目标网页和内容,想法设法攻击、报复计算机用户,迫使计算机用户网络瘫痪。还有一些黑客攻击计算机用户主要是为了窃取计算机系统中重要数据,或者毁坏、删除、纂改用户数据。这种黑客直接威胁到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计算机数据安全,损害集体和个人利益,如窃取国家机密、企业重要经济数据以及个人重要的信息,从事恶意攻击和破坏,进行网络勒索和,非法盗用他人银行账号密码,进而将他人网上银行存款提取。由此可见,网络黑客攻击破坏后果严重,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3 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

加强病毒防护以及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管理

计算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可以说无孔不入,预防计算机病毒是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首先:计算机使用单位中心机房服务器要部署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杀毒软件,并且要做好定期或不定期的自动在线升级,以避免计算机网络受病毒的侵袭;访问内、外网客户端要严格区分,做好机房设备的检查以及网络维护工作,对于各项重要数据要定期做好备份以及异地储存工作。在接受网络传输、邮件附件以及其他文件的时候,要在接受之前进行病毒扫描,扫描病毒可以使用常见的杀毒软件如:卡巴斯基,瑞星杀毒、360杀毒等。其次,加强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要制定严格的《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登记所有的移动存储介质,严格控制外来病毒的入侵以及内部利用网络发生泄密事件。计算机要设置密码长度不得少于8位的开机密码,并加强密码保护和管理。

防黑客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黑客攻击案例越来越多,黑客的攻击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同程度上危害和损失,其影响极其恶劣。因此,为了有效的预防黑客的攻击,人们采取了不同的预防措施和 方法 。首先,采用防火墙技术,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通过限制访问和对网络隔离有效避免黑客的攻击。其次,还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加密系统中所有数据,使之成为密文,结合权限管理,采用智能卡、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智能密码钥匙等,只有被授权者才能够了解其内容,即使攻击者截获数据,数据的内容也无法了解,这样可以有效保证系统信息资源的安全。防范信息被窃取,数据加密技术作用非常重大。还有,要注意对电脑进行全方位的漏洞扫描及修复,定期检查系统是否有漏洞,否则黑客借助于电脑漏洞就可能远程控制电脑,漏洞扫描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抵御外部网络黑客入侵也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安全与防范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我们要根据系统的安全需求制定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要结合各种安全技术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维护,经常查杀病毒,严防黑客侵入计算机网络,以保障网络安全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鲁立,龚涛.计算机网络安全.ISBN:9787111335054,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炜,许研.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ISBN:9787505893054,经济科学出版社,.

[3]满昌勇,计算机网络基础.ISBN:9787302216834,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02月.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推荐:

1. 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及防范的论文

2.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论文

3.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摘要

4. 关于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论文

5.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6. 浅谈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策略

7.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射频识别技术论文的参考文献

你好,我这边到万方和中国知网找了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需要下载下来的话请hi我1运营商多种手机操作系统共存的利弊分析 [期刊论文] 《移动通信》 ISTIC -2010年6期-何廷润 文章论述了运营商研发手机操作系统,在争夺移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和实现深度定制、掌控终端产业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三大运营商都推出自有手机操作系统后,在泛在网异构接入、研发难度和投入以及用户转网等方面的负面...关键词:运营商 手机操作系统 移动互联网 深度定制 泛在网2基于VB的手机菜单个性化修改的研究与实现 [期刊论文]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ISTIC PKU -2009年11期-汪琴,斯桃枝,Wang Qin,Si Taozhi 定制手机菜单需要改动手机操作系统,手工完成将涉及若干专用软件并作复杂的十六进制计算.以三星手机AGERE操作系统为例,分析其导出后的操作系统S3文件代码行的结构及UTF-8编码构成,给出基于VB的手机菜单个性化修改应用程...关键词:手机操作系统 S3文件 Unicode UTF-8编码 VB编程3基于Symbian OS的智能手机录音器的开发 [学位论文] 徐盛南, 2009 -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 目前,智能手机作为新的商务和娱乐工具,其附加功能越来越多,而智能手机多媒体应用,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功能之一,因其方便携带,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被众多用户推崇而迅速崛起。手机录音器作为手机多媒体应用的基本功能之...关键词:智能手机 录音器 手机操作系统 文件存储 存储路径 录音文件 模块设计4基于LBS的实时交通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学位论文] 贾扬洋, 2009 - 河南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车辆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的大城市面临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问题,交通的拥挤不仅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加重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实时交通路况信息系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 Service,LBS)集...关键词:交通信息系统 实时系统 位置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 交通路况 手机操作系统 智能手机下载全文 5"和欣"手机操作系统平台上CEM体系的研究 [期刊论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ISTIC PKU -2009年7期-李捷,陈榕,LI Jie,CHEN Rong CAR技术是面向构件的编程模型."和欣"是基于构件的操作系统,对CAR有全面的支持.为了管理CAR的执行环境,给应用构件提供一个抽象层,设计了CEM(CARexocutgmanager).通过对CEM的整体框架和它的各个子系统的详细的研究和设计...关键词:和欣 构件程序集运行时 CAR执行管理器 安全 模块下载全文 6移动时代到来盘点2010年最出色的手机操作系统 [期刊论文] 《网络与信息》 -2010年2期-Panx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以及移动设备已经逐渐成为2010年个人电子消费品发展的主旋律.而作为手机上至关重要的操作系统,每个手机厂商都开始逐渐重视起来.关键词:7封闭式手机系统上中间件软件抽象层的设计 [期刊论文] 《计算机系统应用》 ISTIC -2009年4期-方军,金瓯 本文提出一种架构在封闭式手机系统之上的中间件.中间件屏蔽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应用软件无需再为不同手机平台开发不同版本,从而提高应用软件的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本文首先分析了已有的中间件,其次论述了基于封闭式...关键词:功能手机 封闭式手机操作系统 中间件 软件抽象层8基于Symbian OS的OCR通用应用程序框架设计与实现 [学位论文] 李嘉昱, 2008 - 北京邮电大学:软件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Symbian操作系统的OCR通用应用程序框架的设计与实现。Symbian OS作为当前主要手机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而Series 60平台又是该操作系统上最流行的手机平台。由于手机的便携性和摄像头功能的普遍性,使得...关键词:OCR通用应用程序 手机操作系统 客户端插件9基于Windows Mobile的DM协议实现 [学位论文] 叶达峰, 2007 - 浙江大学:软件工程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手机不只是充当电话的功能的移动电话,越来越多的应用集成到手机中,手机也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人们几乎可以象使用电脑一样使用手机。但是,手机不同于电脑,往往一个新的手机需要正确的配置参数才可...关键词:移动终端 手机操作系统 无线网络 DM协议 OMA组织 Windows Mobile10基于Symbian OS短信智能过滤设计与实现 [期刊论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ISTIC PKU -2007年5期-冯松,欧阳鑫,黄青松,FENG Song,OUYANG Xin,HUANG Qing-song 分析了目前短信过滤2种方式的局限性,论述了对已知号码运用黑白名单过滤和对未知号码运用有害信息特征库扫描短信内容的方法,采用面向对象和组件化的思想,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在基于Symbian OS手机的短信智能过滤系统.论文...关键词:手机操作系统 垃圾短信 消息服务器 过滤引擎11手机操作系统安全策略模型研究与应用 [学位论文] 谢华, 2007 - 河海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 自从出现嵌入式操作系统以来,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一直都是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应用的热点之一。虽然技术在逐步进步,但是因为安全性认识的匮乏,以及重视程度的不足,手机等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安全隐患一直存在,更具...关键词: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全 安全策略模型 Java安全 手机12当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及其比较分析 [期刊论文] 《甘肃科技纵横》 -2008年5期-李芙蓉 手机发展至今,其概念已经远远超过了接打电话这个范畴,随着科技的发展,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出现了,而支持它的就是手机操作系统,它能够支持第三方软件,将手机功能发挥到极致.关键词:智能手机 手机操作系统13基于Linux的智能手机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学位论文] 孙廉焘, 2008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智能手机平台包括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服务中间件、图形用户界面引擎、应用程序框架和软件开发包。 下一代智能手机平台的发展趋势是服务化、网络化和开放化。 本平台基于Linux等开源软件设计,具备完全的开放性,支持多...关键词:智能手机 手机操作系统 服务中间件 图形用户界面 软件开发 开源软件14移动流媒体应用开发 [学位论文] 郑昊, 2006 - 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 流媒体技术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存放到网络服务器上,移动终端用户能够边下载边观看,而不需要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移动流媒体是传统流媒体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关键词:移动流媒体 媒体播放器 手机操作系统 编码算法15Symbian操作系统下手机病毒免疫技术研究 [期刊论文]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6年11期-刘磊,刘克胜,Liu Lei,Liu Kesheng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以及手机病毒采用的的方法及其局限性,最后针对一个新发现的手机病毒进行了特例分析,并对手机用户防病毒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symbian手机操作系统 手机病毒 病毒免疫16基于手机OMAP5910内核的UHF RFID阅读器的设计与实现 [期刊论文]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ISTIC PKU -2010年4期-魏威,张平川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根据现代手机的射频系统覆盖频率已经达到900~2400 MHz UHF频段、主流逻辑控制部分核心为中央处理器ARM925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C55X双核结构的开放多媒体处理平台OMAP5910,...关键词:射频识别 手机 无源电子标签 便携 阅读器 UHF特高频17操作系统背后暗藏手机项目软硬兼施微软吹响反击号角 [期刊论文] 《IT时代周刊》 -2010年7期-王冰睿 这是被微软誉为"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 在日前落幕的2010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微软的全新手机操作系统Windnws Phone 7正式登场.而微软刻意选在大会第一天隆重召开发布会,其CEO史蒂夫·鲍尔默亲自到场主持...关键词:18做手机操作系统的领导者——访Symbian公司中国市场总监卢竞 [期刊论文] 《现代电信科技》 -2008年1期- 近日,Google联合30多家终端商、芯片商等发起成立的开放手机联盟在业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使得一直以来就竞争激烈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再添变数.Symbian长期以来都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占据领先的地位,在互联网与电信逐渐融合...关键词:19基于Android平台的即时通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学位论文] 罗伟, 2009 - 湖南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随着移动通信与Internet的飞速发展及相互融合,GPRS使无线网络高速接入到Internet成为现实,移动用户从而可以享受到Internet提供的服务。即时通讯是基于互联网协议的应用程序,它能够使应用不同设备的用户进行通信,随着手...关键词:无线网络 网络服务 即时通讯 网络架构20Symbian操作系统下手机病毒免疫技术研究 [会议论文] 刘磊,刘克胜,2006 -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第十三届信息化理论学术研讨会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操作系统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机病毒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手机病毒的种类和数目也越来越多,手机病毒免疫技术也就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首先简单介绍了手机病毒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接着结合目前一...关键词:手机操作系统 手机病毒 病毒免疫21微软发布手机系统Windows Phone 7 [期刊论文] 《网络与信息》 -2010年3期- 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今年2月在全球移动通信大展上发布了公司最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7.微软称,公司将通过最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7,将旗下Xbox LIVE游戏、Zune音乐与独特的视频体...22Android:"安致"移动信息处理的未来? [期刊论文] 《电子产品世界》 ISTIC -2010年3期-李健 Android作为一种全新手机操作系统,从出现开始就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不同角度的介绍,希望让读者对这个新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Android Google 智能手机 操作系统 移动信息处理23手机操作系统上演派系争斗微软谷歌抢占市场份额各揣玄机 [期刊论文] 《IT时代周刊》 -2009年23期-廖榛 手机操作系统界正在上演一出派系纷争的大戏. 10月初,微软发布了业界期待已久的Windows Mobik ,新系统不仅完善了用户交互界面,而且改善了导航系统.24谷歌手机开启移动商务宏图 [期刊论文] 《中国商贸》 PKU -2010年3期-庄奇 谷歌于2010年1月6日发布了首款手机产品Nexus One,采用最新版本的谷歌手机操作系统、1GHz处理器、英寸WVGA分辨率OLED屏幕.谷歌此举意在抢占日益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以巩固和扩大自己在网络搜索和网络广告...25中移动发飙试水手机操作系统群雄并起老牌巨头市场大缩水 [期刊论文] 《IT时代周刊》 -2009年2期-杜舟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日渐火爆,手机操作系统的争夺战也越演越烈. 日前,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透露,中国移动研发的自有手机操作平台(OMS)2009年将正式商用,这是一款类似谷歌Andmid的操作系统.这已经在联想移动身上得...26智能手机在Symbian OS S60平台下的应用开发 [学位论文] 蒋媛, 2009 - 成都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目前,智能手机发展非常迅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之所以称之为智能手机,就是因为这种手机象PC一样,具有操作系统,能够安装运行软件。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主要有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微软的Windows Mobile系统和Linux系统。诺...关键词:智能手机 Symbian操作系统 Symbian OS 文件流存储 XML解析27基于Linux的智能手机软件平台 [期刊论文] 《机电工程》 ISTIC -2009年12期-童孟军,颜雷鸣,TONG Meng-jun,YAN Lei-ming 为了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手机软件平台,提出了一个基于Linux的开放手机操作系统和采用Java技术的手机软件平台.平台共分4层:最底层是操作系统层,实现对嵌入式Linux内核的移植、剪裁;第2层是系统服务层,通信协议栈...关键词:Linux 智能手机 Java虚拟机28手机操作系统的未来:开源? [期刊论文] 《通讯世界》 -2009年7期-许翠苹 开源vs专有当前,在移动市场,大体有两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开源的和专有的. 专有系统如果是操作系统是专有的,那么就意味着其研发公司对其持有全部的所有权以及控制权.如果想使用,需要收费授权,一般而言,大致每使用一次...29Windows Mobile Standard中文输入法设计实现 [期刊论文]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ISTIC PKU -2010年5期-朱晓旭,钱培德,ZHU Xiao-xu,QIAN Pei-de Windows Mobile Standard是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但其中的汉字输入法少,用户选择余地小.首先比较了Windows Mobile Standard中文输入法与桌面Windows中文输入法的异同,分析了Windows Mobile Standard的输入接口,然后...关键词:智能手机 Windows Mobile Standard 中文输入法 码本 smart phone Windows Mobile Standard Input Method Editor(IME) reference30Windows Mobile平台反病毒技术研究 [学位论文] 王磊, 2009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密码学 手机安全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深切感触到信息安全问题真正涉及到了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与此同时,因为Windows Mobile手机操作系统高的市场占有率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研究和开发基于Windows Mobile手机操作系统的反病毒软件具...关键词:手机安全 Windows Mobile平台 反病毒技术

物联网技术在可循环经济中的应用分析

循环经济在中国发展迅速,并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再利用”以及“可控化”是其中的两个原则。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物联网技术在可循环经济中的应用分析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可循环经济已经跟不上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这就需要与当今的科技进行有效的结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领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何将物联网技术科学、合理、高效地应用到可循环经济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对循环经济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从汽车废弃回收利用的现状出发,以汽车的可循环经济网络为例,具体地论述了在可循环经济下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对其中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概括。

关键词: 可循环经济;物联网技术;应用

随着传感器、信息技术、网络、射频识别RFID、移动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TheInternetofThings,IOT)应运而生。物联网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KevinAshton教授在1991年首次提出[1]。物联网技术是当前社会的主流应用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扩展以及革新。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物联网被认为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领域,使网络技术与社会经济结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以循环经济为主要视角,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出发,以汽车行业为例,论述物联网技术在产品的生产、消费、回收的循环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可循环经济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概述

循环经济最早在Boulding的“宇宙飞船经济”中被提及,其具体定义最早由Pearce提出。20世纪末,循环经济的理念被系统地引入中国学术界。循环经济在中国发展迅速,并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将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再利用”以及“可控化”是其中的两个原则。相比较传统的经济模式,可循环经济更加符合我国国情。传统的经济模式让我国的物产资源以及环境承受能力都日渐衰落,而可循环经济模式的兴起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可循环经济不仅是已贯彻落实的基本国策,更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物联网是一个潜在的内循环系统。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循环经济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3]。物联网主要借助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相关的信息传感设备,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将需要进行鉴别的物体同互联网进行连接,从真正意义上对物体进行鉴别、跟踪以及管理等,并且将这些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网络[4]。这

样的结合实现了物品与网络的链接,更方便基础设施与互联网交换信息,将智能化更好地带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其追踪、识别、定位等都是其具体的体现。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庞大的平台上实现物品信息的自动采集并达到信息的共享。

在产品的生产完成阶段,产品会贴上储存有EPC编码的电子标签,这个电子标签将会一直跟随该产品整个运行的生命周期,而其标签就如产品标志,可以通过物联网对其进行跟踪查询。在物联网技术运用之前,物理的基础设施是和网络基础设施分别开来的,其物件、建筑物等实体与数据库、计算机并无关联,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让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扩展出了一个新的高科技领域。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充分地运用到了信息产业,包括信息服务、信息软件等方面。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可循环模式下的经济涵盖了生产、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其中除生产环节之外的后续环节为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中提供了可能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起,我们每年几乎以100万辆汽车的速度在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将迎来回收汽车数量的高峰期,汽车报废后的钢铁、有机金属以及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新型材料、各种金属合金、橡胶、玻璃和聚合物等化学原料都需要得到合理利用。可见,在汽车失去了商品价值后,自身的报废材料亦有巨大的价值。废旧的汽车作为资源的载体,与自身产品很难剥离出来。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运作模式让资源与产品自身分割开来,这种新型运作模式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可循环经济中,建立出完整的智能化互联网系统。

2面向可循环经济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汽车的可循环经济网络

汽车的可循环经济网络是将汽车整体作为一个网络节点,将汽车所属的所有零件安装智能节点,并且将物联网技术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建立与汽车相关的制造商、服务商、车主、网络运营商等相关单位共存的系统。其具体的应用主要有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回收环节。

生产环节

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营造智能生产系统,即在非人力的情况下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制造运作。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所有的原材料以及生产的半成品或者成品可以在整个生产线上进行追踪识别,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的速率,提高生产效益。在智能的生产系统下,为每一个原材料配备一个独立的EPC编码,这个EPC编码所储存的原材料信息以及后续对材料信息的添加、更改都会一直伴随原材料的整个使用生命周期。

为了实现物品之间的读写交互,在原材料入库、出库或者加工以及回收等阶段都要相匹配地安装读卡器、设置传感器。原材料上所携带的自身EPC编码可以将原材料的信息通过代码的形式用读写器进行读取,然后利用发射器以及无线网络的传送将其代码发射到RFID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部,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将原材料的具体详细信息储存在本地的信息服务器中,并且可以通过对象名解析服务对原材料的代码进行统一资源标识。

通过网络在RFID信息服务器中获得其代码所记载的原材料的具体信息以及自身属性,相关工程人员在制作环节就可以通过网络对原材料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在生产环节采用EPC技术不仅可以在数量众多的零件中找到所需要的零件,还有助于工程管理人员掌握生产线流程信息,及时解决补货、缺货等问题,确保整个生产流水线工作稳定、高效地进行。

销售环节

当前车载智能系统被广泛运用,而车载智能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物联网技术。车载智能系统作为汽车的灵魂系统,一方面要对信息进行记录以及处理,另一方面担负着Intel网、移动经营网络、汽车服务商等网络信息实时交互的工作。

车载智能系统包含不同的功能模块:首先是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可以对车况实时监控并且记录车体的实时信息以及车主的驾驶系统,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对汽车的零件数据实时记录,为回收环节提供精确的数据。其次是车主服务模块,这一模块是车载智能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应用。

车主服务模块为车主在驾车中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让车主更加体验到人性化驾驶的乐趣。该模块设置了自动导航、自动泊车、车站信息查询等功能。最后是智能应急模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预知并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车载智能系统中的智能应急模块对突发情况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也可以设置多重应急模块,例如防盗追踪、安全保障、远程控制等。

回收环节

车载智能系统的回收环节主要依靠EPC所记录的数据。在智能回收环节中可以随时查录任何重要零部件的信息,比如使用寿命、质地、产地等。回收系统通过查录到的EPC信息,可以将汽车的零件进行精确的分类,并且掌握是否可回收、可利用或者可报废等情况。智能化系统具有将车体的数据信息同汽车智能回收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相互分享以及沟通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协助汽车拆卸行业从人力进行零件分类转化成工业自动化运行的模式,既可以使分类精确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地的Savant系统对当地的废旧、废弃车辆零部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将这些及时更新的数据传输到汽车产业物联网中的EPC信息服务器以及对象名解析服务器中,这样相关联的企业以及汽车用户就可以通过Internet了解到汽车重要零部件的各项信息,进而可以增强对这些汽车部件的利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重要零部件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智能车载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获取更为精准、及时的报废汽车的车辆信息,并且根据报废汽车上的零件信息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当然,操作人员也可以根据零部件的信息来确定该零件的功能及其实用信息。

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下,车载智能系统不仅可以将汽车回收业进行高度整合,也可以对废旧资源进行合理的循环应用,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面向可循环经济的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

面向可循环经济的物联网技术有五大关键性的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其实质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以射频信号智能地识别目标对象,同时取得有关的数据信息,而且全程自动化,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尤其不受环境的限制。RFID技术不仅可以对静止物体进行识别,还可以对一些高速运行的目标对象进行准确识别,操作也极为快捷方便。物联网理想的状态是对全球范围内的目标对象实现信息的监控、共享。

(2)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皮肤、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外界变化的器官,接收的是外界温度、光、电、湿度等变化的信号,将变化信号信息应用于网络系统中,为数据的分析、采集、传输提供具体、可靠的数据支持。从传统传感器到智能传感器,再到嵌入式Web传感器的研发,传感器逐渐开始朝着微型化以及信息化等方向发展和进步[5]。

其中,传感单元(由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功能模块组成)、处理单元(包括CPU、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通信单元(由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以及电源是组成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节点的几个基本单元。

在一个健全的传感器网络中,智能节点基本上出现在目标对象上及周边,同时智能节点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互相协作。利用互联网络可以把搜集的区域信息传送到远程控制管理中心,比如车载智能软件系统;反之,远程管理中心亦可以对网络节点进行远程控制检测。

(3)GPS定位系统。

在车载智能系统中,车载GPS接收机通过接受卫星发来的数据以及坐标经纬度,将车辆的无线MODEM以GSM短信方式由GSM公司实时传到监控中心,并最终在电子地图中显示出来,由此可对车位的目标有更为精确的定位,以便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在车辆遇到突发情况时,车载报警模块会发出报警信息,智能系统直接将现场的具体报警信息及时传送到总控制台。

(4)智能技术。

通过在目标对象中植入相关智能系统,使目标对象能够与用户之间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交流。

(5)纳米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子元器件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将纳米技术应用到物联网中,可以使更加微型化的物体进行数据的交互与连接。

3结语

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大到科技航天,小到车载导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对可再生资源缺乏合理利用。可循环经济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中是应对当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杨,李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9-25.

[2]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204-208.

[3]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5):1023-1029.

[4]燕妮.浅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IT论坛,2013(19):81.

[5]杨忠敏.物联网时代:传感器将迎来黄金十年[J].中国公安安全,2014(6):160-168.

副标题# 关于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技术,对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作出了初步判断,以其为有关物流企业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提出努力方向。 关键词:物流 信息技术 应用 构成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 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 在现代物流核心活动的各个层次中,高效率的物流活动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支持。从物流设备的自动化到物流进程优化乃至整个供应链各项资源的可视化,信息技术成为贯穿所有物流活动的关键要素。 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定单、发票、物流信息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它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信息,用一种公认的标准格式,实现各有关部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包含数据标准化(报文)、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硬件)、通信网络三个构成要素。以往由于通过VAN进行通讯的成本高及制定和满足EDI标准较为困难,造成EDI成本较高,只有大企业因得益于规模经济能从利用EDI中得到利益。近年来,Internet的迅速普及,为物流信息活动提供了快速、简便、廉价的通讯方式,为EDI发展带来了生机,大大提高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提高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2、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条形码技术具有制作简单、信息收集速度快、准确率高、信息量大、成本低和条码设备方便易用等优点,从生产到销售的流通转移过程中,条形码技术起到了准确识别物品信息和快速跟踪物品历程的重要作用,它是整个物流信息管理的基础。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的数据采集、快速响应、运输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目前常用的几种条形码包括EAN条形码、UPC条形码、39条形码、交插25条形码和EAN128条形码。 3、无线电射频技术(RFID)。无线电射频技术是利用无线电波对记录媒体进行读写,射频识别的距离可达几十厘米至几米,且根据读写的方式,可以输入数千字节的信息,同时,还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仓库的双通道通讯选择指示、仓库循环点数核实和标签打印(如线路标签)和阅读包裹上的ZIP码。它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由于RFID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近年来,便携式数据终端(PDT)的应用就是利用射频技术将PDT存储器中的数据随时传送到主计算机,可以方便地获取客户产品清单、发票、发运标签、该地所存产品代码和数量等。 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对具有地理特征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以一个空间信息为主线,将其他各种与其有关的空间位置信息结合起来,整合成综合性的地理信息资料库,通过应用软件将相关信息以文字、数字、图表、声音、图形或配以地图的形式,提供给规划者及决策者使用。GIS应用于物流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功能来完善物流分析技术。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出利用GIS为物流分析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径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设施定位模型等。 5、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机对对象进行动态定位的系统。GPS能对静态、动态对象进行动态空间信息的获取,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的限制反馈空间信息。在物流领域运用GPS技术,用户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货物状态,包括运输货物车辆所在的位置、货物名称、数量、重量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了监控的“透明度”,降低了货物空载率,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而且有利于顾客通过掌握更多的物流信息,以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三、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中国物流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化物流被业内人士称为“企业管理的又一次革命”,因为其在集中采购、集中库存、运输优化等方面的作用,较其他形式的物流业占据有绝对优势,物流信息化就是降低成本和节约时间。将电子信息技术: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AP)与互联网技术(Web)等集成一体,应用于物流管理信息技术领域,构筑专业化物流管理系统,减少物流黑洞,是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竞争力,缩短与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之间差距的可行方法。运用这种先进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理念,借鉴国际跨国企业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建立即时、整合、精简的物流作业流程,才能帮助我国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及满足企业客户需求,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沈昕.信息技术与企业物流管理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1期。 看了“关于物流信息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结合物流信息技术论文 2. 关于物流毕业论文范文 3. 什么是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 4.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2017届物流管理论文题目

图书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科技发展,图书馆依靠过去的运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下面是新技术在图书馆中运用研究论文,可以加深我们队图书馆的认识。

摘要: 简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原理,重点描述RFID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包括自助借还设备、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智能分拣系统、智能书架管理等方面。借助于RFID可以实现流程优化,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加速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

关键词: RFID;图书馆;应用

一、1RFID技术原理

(一)定义。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通信链路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传输,利用空间电磁感应或者电磁传播来进行通信,从而实现目标鉴别与跟踪。并且RFID的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工作。RFID系统包括RFID标签和RFID阅读器两个部分。

(二)工作原理。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将RFID标签粘贴、在被识别对象上。图书馆以普通书籍(包括图书、期刊、过刊过报)和光盘为RFID芯片加工主要介质,首先对这些介质通过馆员工作站等RFID阅读器进行芯片写入数据过程,抽取本馆业务系统对应数据,再通过RFID管理程序与业务系统联合,读者在自助借还时通过内嵌RFID阅读器感知芯片内容,实时反馈回业务系统,从而完成交互工作。

二、应用实例

(一)自助借还设备。读者通过此类自助借还设备完成借阅功能,可采用借阅证,二代身份证或手工输入证号+密码方式登录,直接将书籍放置在借阅区,根据提示即可完成。利用RFID技术摆脱了以往磁条借阅需将书脊紧贴机器的限制,使用简单快速。同样可以实现续借功能和借阅查询功能。

(二)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读者通过此类设备24小时实现自助还书,无需持卡进入馆区。设备读取RFID信息实时操作,根据还回图书对芯片信息进行采集,系统比对后通过传送带进入分拣系统,分拣系统根据规则进行二次分类。设备解决了图书馆闭馆时读者无法还书的问题,任一时段均可还书,使图书馆的服务时间真正达到了7*24小时不间断停歇。

(三)RFID芯片定位、顺架及盘点管理。通过RFID对书籍的芯片读写,对传统书架进行层架标的读写,馆员可通过RFID的点选器实现图书的定位,每日顺架功能和日常的盘点清理。读者可在OPAC(公共图书检索平台)上或者查询图书的`具体架位,直接到相应架位取书。此项功能摆脱了以往需根据图书分类法人工查架的繁琐,方便了馆员和读者。

(四)RFID图书智能分拣系统。通过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在后台根据分拣规则,对还回图书通过RFID的感应节点,区分出外馆图书、预约图书和本馆图书,再对本馆图书通过分类规则,细化到相应类别。分拣规则可根据业务需要扩充流水线。对于图书需分细类,可极大的减轻馆员日常分类的繁琐工作,在机器分拣后即可上架。预约图书和外馆图书也可直接放置到相应架位,从而解决了人工分拣图书的问题。

(五)24小时街区图书馆

24小时街区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延伸服务,现已进入各社区、街道,读者可在家门口即可实现图书的借书、还书功能,还可以提出预约请求,RFID机械设备对图书进行抽取归架,利用冗余算法和感应器的智能定位,快速取书。街区图书馆现已大量投入使用。

三、发展方向

(一)RFID芯片图书的发布。日前全球第一本“有芯”图书的发布实现了图书唯一代码在出版销售各个环节的适用与数据交换,不仅强化了图书的防盗版能力,更提高了物流运转效率。这一趋势加强了图书馆的采编和馆藏管理,可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在出版阶段即可实时获取新书资源,针对本馆资源进行丰富完善。未来更多带有芯片的图书出版,使图书馆可避免了加工环节,专注于对数据的实力应用。

(二)RFID智能书架。作为RFID技术的进一步拓展,智能书架是架上图书定位管理系统,支持ISO15693协议标签识别,支持单节书架最大宽度100cm,并支持多节书架并列应用,通过书架分层标签扫描,可完成馆藏图书清点、图书查询定位、错架统计等功能。利用智能书架管理可摆脱了馆员手工定位、顺架等工作。

(三)RFID馆际物流定位系统(RFID-GIS)。区域图书馆集群系统的出现,一卡通用、通借通还馆际流通模式的开展,RFID技术在馆际物流方面也初步应用。通过对芯片的采集,各图书馆可查阅全系统内图书的状况,实时获取状态和所在地点、实际架位,还可调阅在途中的物流运转情况,可深入动态分析馆际馆藏变化趋势和读者变化趋势,实现了物流网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联合。

(四)RFID技术与移动互联设备的结合。随着移动互联网络3G的建立,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手机、笔记本等便携设备获取图书馆的讲座、沙龙和数字资源等信息。RFID技术可通过在图书馆及其附近区域部置传感器,把通信模块跟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做一个标准化处理,未来各种各样的传感器都可以通过标准化模块上传到信息搜集平台。目标人群一旦进入区域,即可在各种移动终端上实时接收到信息,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动态。

四、结语

物流网的各种技术层出不穷,RFID在图书馆实现相对快捷,操作性强,因而在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深受图书馆员和读者欢迎。RFID技术不只是简单的条码代用品。它的系统化运用可能对图书馆的整个工作流程产生革命性影响,进而引发新的业务流程重组,使图书馆得到发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各馆对RFID的技术不断改进。在具体使用过程中,RFID技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亟待解决。作为数字化进程的一大发展,图书馆对RFID设备、芯片和实现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寄望新技术能达到完善、丰富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张璟,张楠.RFID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8).

[2]邓攀.试论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利弊[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43-44.

[3]蔡孟欣.图书馆RFID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

生物识别技术的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科学论文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探究和发展,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成为21世纪以来人类关注的重点话题,其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面貌。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生物科学逐渐运用于现代医疗领域、农学领域和工业领域,它对基因遗传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是关乎生活的重要话题。本文从生物科学的应用、研究成果进展和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三方面对生物科学的发展与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生物科学;科学技术;发展;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科学是对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认识自然的有利工具。20世纪50年代以来,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和基因重组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发展,使得现代的生物技术逐渐趋于成熟。生物科学的发展对医学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重视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一、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发展

(一)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破译基因的遗传码,解开生命的奥秘是基因破译的主要目的。目前,科学研究人员对遗传图、物理图和转录图的制作工作已由相关的制作单位完成,这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很高的商业价值。2013年的1月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小菜蛾基因组,历时三年的研究,终于得出了小菜蛾的基因组图谱,科学家指出,将进一步与国内外人员合作交流,在小菜蛾基因组的研发完成后,将继续开展研究与抗药性和食性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为小菜蛾的有效防御、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细胞全能技术的实施与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生物模式经重要的动植物基因组将不断被揭露。细胞全能技术是一项快速纯合创造新品种的先进技术。21世纪后,生物的起源、原始细胞的产生和新生物的形式与改造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我国已经得到重大的发展。人类对生物生命本质的'认识将会进一步的提高,这对生物细胞全能技术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发展都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新品种作物的选育具有指导性因素。

(三)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依据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而进行识别的一种技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包括有: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声音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高、不易被盗、便于携带等特点,容易和电脑配套使用,从而增强在使用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已广泛用于胜负、军队、银行等地。但生物识别技术中由于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

二、生物科学的应用

(一)农业领域的生物科学技术

20世纪以来,在生物科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已然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最伟大的事件之一。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基因组学的突破性研究推动了生物技术进入迅猛发展的阶段。动植物和微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已对农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农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同时,抗病虫、除草剂的使用推进了转基因棉花、玉米、花生、大豆等的商业化发展。现代分子生物学与传统的动植物育种学催生了新型的分子育种学。

(二)生物科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药品领域的开发对生物科学的运用已达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改革开放后,生物技术制药受到了相对高度的重视,为生物高新技术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因此,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达到国际水平。2013年7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亚洲癌症研究组织合作完成干细胞癌基因研究项目,这是继乙肝病毒整合机制研究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生物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对88例癌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一些列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突变,找到了肝细胞癌发生的两条关键性途径,从而为日后肝细胞癌治疗法的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生物科学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不断突破。我国的生物科学技术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公众认可。在工业化和商业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技术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出,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众多挑战。我国的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高校或科研组的科研项目加大人力财力的扶持,鼓励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技术专家投身于生物科学的研究中,并为他们提供多学科的培训,使得多学科科学的发展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从而推进多领域的融合,促进现代社会生物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是科学应用研究的源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多种学科的融合发展,生物科学逐渐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层次、多方面的科学技术,由宏观逐步发展到微观的可操作性。生物科学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赢得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生物技术在发展中不断突破,研究成果已遍布全世界,相信如此下去,将会赢得生物科学的巨大成果。加大生物科学技术的研究进程,促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良性有利发展,以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宜君,张淑萍,杨林等.民族高校生物科学类综合性、研究型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实验基地为个案[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8-22.

[2]郝建华,卢祥云,韩曜平等.应用型本科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以常熟理工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14-16.

[3]赵格日乐图,苏亚拉图,哈斯巴根等.生物科学专业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5):148-151.

[4]李朝晖,周峰,华春等.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以南京晓庄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5(5):66-68.

[5]叶辉,丁斐,王兆慧等.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探索――以南通大学生物科学特色专业与生物学重点学科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85-11887.

格式

(一)题目

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

(九)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摘要或提要

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中国门禁网论坛上应该有或者直接登陆中国门禁网首页查寻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安全防护已成为企业生产中计算机应用系统重要基础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及防御对策

摘要: 文章 首先分析了引发计算机使用安全问题的原因,分别从硬件缺陷与软件系统漏洞两方面来进行。其次重点探讨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以及日常使用中的风险防御 方法 ,能够帮助减少计算机设备的运行隐患,使用者更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网络环境;软件安全

1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分析

硬件方面的安全问题分析

第一,芯片陷阱。计算机设备在网络环境中运行时,自身硬件系统中存在的隐患会增大病毒入侵的几率。常见的硬件问题是芯片中存在的漏洞,使用这种芯片的计算机设备自身不具备风险防范能力,虽然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但一旦接入到网络端口中,黑客攻击便有迹可循。借助芯片中存在漏洞,进入到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中,盗取个人信息,严重者还会借助这一漏洞对用户计算机设备进行攻击,引发使用阶段的稳定性。第二,电磁泄露。同样是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文件,但与芯片漏洞不同,该种方法是通过捕捉电磁传递信号来实现的。黑客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盗取,截取到的磁波信号也会通过程序对内容进行翻译,这样黑客便实现了侵入用户计算机设备的目的。计算机维护人员对这种安全隐患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由于入侵原理比较复杂,通过对磁波加密能够避免安全隐患问题发生。但现存问题是这一安全防护 渠道 并没有得到重视,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第三,硬件故障。网络系统中计算机最先受到攻击的是软件系统,随着病毒入侵范围逐渐扩大,也会威胁到硬件系统的安全。如果计算机硬件中自身存在漏洞或者损坏,安全隐患发生的几率更大,在硬件中,存储了大量数据信息,计算机与网络端口连接时也是通过搜索查找信息来实现的。硬件故障不但会影响到使用安全,同时上网速度也会有明显的减慢,不能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与软件系统中存在的漏洞相比较,硬件问题更难修复,通常需要进行更换处理,已经损坏的硬件如果继续使用,会影响到计算机功能实现。

软件方面的安全问题分析

第一,窃听。明确硬件中常见的问题后,软件 系统安全 隐患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针对设备使用期间的特征来进行。一旦软件系统出现漏洞,传输中的信息会受到黑客攻击,信息被第三方窃取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工作人员也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软件问题在设备使用阶段最为常见,也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第二,病毒。在网络环境中运行的计算机设备,对安全隐患类型进行划分时,病毒所占的比重最大。病毒也分多种类型,常见的是对存储文件进行破坏,一旦损坏很难恢复。还有对用户重要账号密码进行盗取,造成使用者的经济损失。第三,网络钓鱼。所谓的网路钓鱼就是一些网络黑手,通过制作一些色情或者是仿冒的网站来获取网民的相关信包,直接造成网民信息的泄露,严重地还会让网民为此付出严重的经济代价。第四,伪装和篡改。对于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中的伪装来说,主要是一些非法人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设备来伪装成合法的用户,然后对计算机或者是账户的相关权限进行盗取。所谓的篡改主要是对计算机中的各类信息进行篡改,另外,资料的完整性也会受到严重地影响,甚至严重地影响到资料信息的安全性。第五,垃圾邮件泛滥破坏网络环境。垃圾邮件一般是指未经过用户许可强行发送到用户邮箱中的电子邮件。垃圾邮件的泛滥已经使Internet网络不堪重负。在网络中大量垃圾邮件的传播,侵犯了收件人隐私权和个人信箱的空问,占用了网络带宽,造成服务器拥塞,严重影响网络中信息的传输能力。

2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的防御对策探究

加固技术。提升计算机设备使用安全性,需要对重要文件进行加固,减少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加固技术还会针对使用期间的端口连接来进行。硬件加固是保护使用安全的有效条件,根据使用期间常常会发生故障的部位来进行,线路损坏会影响到网络的传播速度,造成损坏的原因多数是因为线路老化,对表面进行防腐涂刷,并且保持使用环境干燥,可以减少故障发生的几率。现场工作人员更要加强对线路安全的管理,硬件安全得到保障后工作效率会有明显的提升。

加密技术。设置防火墙,并对文件进行加密,能够避免病毒的侵入。计算机的操作人员也可以设立单独的密码,只有知道密码的人可以使用该设备,这样增大了安全性,同时也能避免设备中存储的重要资料被他人盗取。加密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的提升了设备运行安全性,可以与加固技术结合使用,并不会影响到计算机设备其他功能的实现。

认证技术。该种技术是针对黑客病毒篡改网络端口来进行的,在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时,需要通过认证环节,如果访问者信息异常,系统也会将这一状况进行反馈,提升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常见的认账方式是通过在计算机内安装控件来实现的,能够确定规范的访问形式。数字签名又称之为电子签名,主要是将数字签名当作报文发送给接收者。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通过安全可靠的方法向相关部门提交资金的公钥,从而获取证书,进一步用户便具备公开此项证书的合法权益。对于需要用户公钥的人,均能够获取此项证书,并且通过相关合法协议的签订,从而使公钥的有效性得到证实。对于数字证书来说,将交易各方的身份信息逐一标识出来,进一步提供出验证各身份的方法,如此一来用户便能够使用这些方法对对方的身份进行有效验证。

杜绝垃圾邮件。垃圾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又一个公害。为了防止垃圾邮件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邮件地址,避免在网上随意登记和使用邮件地址,预防垃圾邮件骚扰。其次使用Outlook—Express和Faxmail中的邮件管理功能,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设置,将垃圾文件拒之门外。目前许多邮箱都具有自动回复功能,使用不当垃圾文件就有了可乘之机,所以劝告用户谨慎使用邮箱的自动回复功能。另外对邮箱中的不明或可疑邮件最好不要打开,更不能回复,这样也能有效避免垃圾文件的骚扰和破坏。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制定 岗位职责 ,实施网络系统的安全标准,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好重要数据随时备份和加密,严禁重要数据泄露,定期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用户健康上网意识,防患于未然。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计算机安全面临诸多常见问题。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正常运行,同时保证人们生活及工作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对计算机安全常见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 措施 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比如采取加固技术、加密技术及认证技术等。

3结论

除了诸多先进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构建系统化的计算机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做到提前预警,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杨常建,王进周,米荣芳.计算机安全面临常见问题及防御对策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2012(7).

[2]丁晨皓.计算机安全面临常见问题及防御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5(3).

计算机安全技术保护策略

摘要:网络普及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现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得知有些安全工作有待提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1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面的安全问题

XP、Vista、window7、window8等 操作系统 是计算机网络必不可少的一个平台,但是这些系统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使不法分子会对计算机进行非法访问,从而窃取用户的重要信息或者直接将带有病毒的代码植入到系统中,导致系统的破坏或者瘫痪,对用户造成严重的损失。

计算机病毒、木马对网络安全的威胁

现在处于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上网,利用网络进行各种事情。网络的这种开放性,给黑客进攻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使木马和病毒对计算机进行侵害。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网络和硬件设备进行传播,它的破坏性在于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和硬盘,在计算机系统中自由复制,对系统造成损害。病毒主要是通过论坛或者电子邮件等进行网络传播,由局域网感染到整个网络。光盘、软盘、U盘等存贮设备是计算机病毒硬件传播的主要途径。现在的病毒,木马具有很大的伪装性,它通过各种媒体载体欺用户,只要用户点击了,程序就会自动下载并且安装,更有甚者,被病毒入侵的程序会读取用户的联系人,给他们发送病毒或者欺性的信息,引起一连串的破坏。

用户身份存在安全隐患

人们使用网络时通常需要账户和密码,而这些账户和密码的设定都是由自己设定的,无论是网络密码,还是登录密码或者是支付密码,都需要用户谨慎的操作,设置密码的时候尽量选用复杂的不易被人解除的密码,这样才能减少重要信息向外泄露的可能性。很多黑客就是通过伪造用户的身份,窃取或者篡改重要的信息资源。

2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实状况

网络犯罪普遍

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可以看到到处都有电脑,几乎人人都是通过电脑和外界进行着联系,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是电脑专家,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去使用电脑,同时这也代表着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网络进行犯罪,如窃取他人的重要信息,对他人造成问题或者损失。

计算机用户缺乏网络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对于每个人来说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每个人都应该有保护自己计算机内的信息不被他人盗取,所以在平时联网做各种事情的时候,应该有安全方面的意识或措施;二是,每个人除了保证自己的网络安全外,还应该确保自己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更不要想着去窃取别人的重要信息。

黑客攻击技术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黑客攻击的对象,他们更趋向于有商业价值的用户,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伪装成各种方式进行病毒植入,从而窃取用户的重要信息,获得利益。

3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措施

计算机网络物理方面的安全措施

首先,应该保证网络线路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保证周围的环境不会因为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原因对网络造成干扰或者破坏;其次,计算机的硬盘或者设备在质量上应该是良好的,不能因为质量不合格而造成信息的泄露或者损坏。

技术

(虚拟专网)技术的核心是隧道技术,它将网络数据进行加密,通过虚拟的通道把信息传递到另一端,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提高计算的入侵检测技术,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硬件和软件安全,防火墙的设置主要就是通过设置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来保驾护航的。防火墙的工作原理就是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保证信息的安全,设定好哪些是可以访问的信息,哪些是可以需要提示的信息,哪些是直接拦截掉的信息。计算机正常的操作系统,当出现与设置情况不同的时候,计算机就会自动拦截并提醒用户,检测是否有入侵行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是保证用户正常使用的前提,也是用户财产安全的根本保障。

做好计算机病毒防范和防治工作

计算机病毒就是根据软件自身的缺陷编写出来的,这种病毒具有更为先进的编程,且更不易被人识别与制止,病毒一旦植入计算机,就像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复制病毒,对计算机造成很大的干扰和破坏,不能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计算机病毒存在很大的威胁性,对它的防范工作必须做到万无一失。一般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三步病毒进行处理:预防、检测、消除。最常用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措施就是安装杀毒软件,当软件发现病毒时,第一时间就对它进行查杀,在病毒还没有植入到计算机软件,对系统造成伤害时,就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常见的病毒防治方法有加值总和法(CheckSUM)、移植检查法和疫苗程序法。加值总和法就是将查出来具有病毒的原文件用没有病毒的备份文件进行替换,将源程序中中病毒的识别码改正,生成新的识别码。采用工作站防病毒芯片和StationLock网络防毒方法。

对漏洞进行扫描

每个系统无论花费了多少财力和安全技术,都不可能完全的没有攻击之处,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4结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计算机用户的安全,为了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安全意识,坚持文明上网。

引用:

[1]蔡艳.社交网络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2]张昆,胡文涛,郭鑫.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

计算机安全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以及 网络技术 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逐渐的广泛,从而更好的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像漏洞、病毒的存在,不仅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同时也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此本文就计算机安全技术,结合安全的指标和安全防护的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

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也逐渐增加,主要来自人员的操作、系统的漏洞、病毒的存在以及防火墙设计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计算机的信息不被保密和完整;对此合理的利用防火墙、加密技术、密钥技术以及生物识别技术等,从而更好的保证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应用,保证社会群众的财产利益不受侵犯。

一、计算机安全的标准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标准主要是指信息的完整性,尤其是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输时,传输的速度、质量以及完整都应该不被延迟和破坏;其次是信息必须是可用的,同时用户在使用信息时,必须是进过授权且保密的;而用户在使用信息时,该信息都是由授权机构及时进行操控的。最后当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的情况下,会为网络事故提供一系列的依据;对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1、操作系统。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研发,以及技术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对于系统操作的安全却忽视,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系统漏洞,从而直接影响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但是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加,也相继的设计出了防火墙等安全程序,但是由于影响操作系统的安全因素有很多,一但安全防护程序自身存在漏洞,导致其不能发挥很好的安全防护作用。

2、病毒。网络病毒主要是指在计算机程序中,编制特殊的指令;这个指令不仅会破坏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库,同时也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复制。而目前长常见的指令,主要是指一系列的非法人侵的代码,通过计算机系统的漏洞进行攻击,但是这些病毒常常是隐蔽不被发现,且传播快速快破坏程度大,一旦结合黑客技术,对于计算机会起到控制和破坏的作用。

3、操作问题。虽然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手必备的上网工具,但是对于计算机技术灵活操作的用户却非常得少,一旦用户的失误操作,会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加上用户对于防护技术应用的意识缺乏,导致计算机很容易受到病毒或是木马的侵害,直接威胁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生命财产的安全。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置于外部与内部网络之间的网络安全体系,防火墙的安装,可以有效的检查数据包,并根据自身检查的结果,有效的提醒用户及时的进行过滤和清理,给自身的计算机系统加以保护。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研发,对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交易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而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与非对称两种,其中对称加密技术,主要是指基于口令,将加密与解密运算提供想相同的密钥;而非对称加密技术,也是以口令为基础,但是加密与解密预算所使用的密钥不同,同时解密密钥也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而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3、智能卡技术。挂技术与密钥技术相似,同时也是基于密钥方式的一种按群操作程序;该用户的智能卡被赋予了指定的口令之后,当用户使用该只能卡时,输人的口令与网络服务器上的密码相同,从而用户在利用网络技术时,对以用户的信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此技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数据加密技术并不能适合于所有的服务器,或是操作得系统使用。

4、生物识别技术。其生物识别技术,起初是机械密钥的使用发展,然后是数字密钥的应用和发展,最后经过优化发展到了生物识别技术,它是利用人体独特的身体特征,在利用网络系统操作时,对于其进行身份验证;尤其是指纹识别、声音识别等身体特征验证,是有效的通过外设,获得身体体征的数字图像,然后再输人到计算机系统中,当用户进行系统操作时,就会对于信息以及数据库等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我国生物识别技术,已经从指纹发展到了视网膜、骨架等身份识别技术,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

四、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分析,发现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防护,主要是对于病毒、木马、漏洞以及黑客技术的预防,对此结合计算机网络完全的标准,合理的利用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智能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与此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通过灵活的应用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正确操作计算机系统是非常必要的,从而更好的保证自身的财产利益不受到侵害。

参考文献

[1]杨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1:108一109

[2]胡丹琼.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科技信息,2014,巧:214.

[3]吴俨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初探[J].无线互联科技,2012,:1124一25.

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毕业论文推荐:

1.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2.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3. 计算机安全毕业论文

4.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范毕业论文

5.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浅析网络安全技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