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5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个难度很大,老子是圣人,无法评论!就写下对道德经的理解吧!
老子与道家现今讲“道”首先想到的是身穿道袍手持宝剑的道教道士形象。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略感兴趣,你就会想到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无论道教还是道家论起理论起源都绕不开《老子》,这部又名《道德经》的经典。而这部经典的作者就是东周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员”--老子。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生于公元前571年,长于孔子。孔子曾求道于老子,论语记载:“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汉初道家皆称”黄老“,黄帝与老子并称,共被世人推崇。魏晋玄学兴盛共推庄老,老子又与庄子站在时代的顶端。唐初帝王家以老子为祖先,老子被王室推崇备至,以入神坛。老子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其所著5000字《道德经》更是流传广泛。现代通行版本多源于魏晋时期著名玄学大家王弼所注版本。近年随着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的出土,给我们展现了更古老的《道德经》版本。虽细微处略有不同,但主体内容大致相仿。谈及老子思想,王弼《老子指略》言道:”《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崇本息末就是要从本源解决问题,从根本杜绝危害的发生。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实崇本的思想也被孔子所推崇”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由此也可见,先秦诸子虽各有所见,但很多思想还是互通有无的。老子为了”崇本“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比如”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或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再或“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等等。这种以退为进的处理方式确实从理论上可以杜绝“争”,“盗”,“心乱”,“争贤”,“轻死”等问题,但毕竟处理方式过于消极。不至天下无可救药的地步道家难得昌盛。南怀瑾先生谓道家为“药店”,正是因为道家这种崇本息末之极致的地步可以救世,可以在死地求生。东晋十六国五胡乱华之际,北方处于异族统治,民不聊生,但当时北方的世家大族没有以身殉国,而是自保以图强。外于异族周旋,内修自身,终于最后以盛唐再临华夏。抗日时期,面对强大的对手我党没有力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保全主力,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终于重创其根本,取得最后的胜利。可以说在特殊的环境下,崇本息末,有所保有所舍,是可以起到起死回生,力挽狂澜的所用的。限于篇幅和个人能力,只在这一点上管中窥豹。其书博大精深,若精读细读,一生未必可以致极。但仅略有所得,就可令人豁然开朗,有所顿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谈到国学,我们还有太多的道路要走。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开题报告主要是为了叙述论文的整体内容与框架构建,方便行文。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浅谈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
1课题论证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的两大世情小说《红楼梦》、《金瓶梅》。对他们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学术热点。被称为中国第1奇书的《金瓶梅》从106世纪末问世后,研究者1开始不是很多,但是随着中国学术的从古典向现代转型,随着小说价值观念的变革与更新。对《金瓶梅》的研究渐渐的由微入深,被学术界称为“金学”。并受到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如今的外文译本有英、法、德、意、拉丁、芬兰、俄、日、朝、越、蒙等10几多种文种。
对其做出了各方面的重大研究,并称其为中国通俗小说的发展史上1个伟大的创新。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并对其的创作时代、作者,及其所要暴露的社会矛盾和小说中所剖视扭曲的人性、悲剧性,性的描写,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的运用,并对其形成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有着10分明显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红楼梦》是《金瓶梅》的1个重大的突破。引起了众多的人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的兴趣,并形成了1种专门的学问——红学。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红楼梦》在国外有多种的译本:英、法、日等10几种语种的译本。并且国内外众多的评论者对其版本、作者,以及其的社会悲剧,人生悲剧,爱情悲剧,人物性格,个性化的文学语言,写实与诗化的融合,浑融1体的网状结构做出了大量的归纳和探究。然而,贾宝玉与西门庆作为是《红楼梦》和《金瓶梅》的两位男主人公。
国内外的众多评论者都对其2人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现实原型,性格内涵,性的体验,个人悲剧等都做出了归纳和探究。《红楼梦》作为是《金瓶梅》的1个延续、1个发展,它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有着1定的联系,对其2人的研究在今后应趋向于2人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的诠释及分析。
(2)现实意义
《金瓶梅》作为是中国的第1奇书,自问世以后,就为中国的世情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把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划分成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和家庭生活为题材描摹世态的及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用讽刺笔法来暴露社会的黑暗。而《红楼梦》在批判的继承了《金瓶梅》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经验后又有了重大的突破。成为了世情小说最伟大的作品。
在“54”文学革命者做出了新的评价,鲁迅等阐述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杰出成就后,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直到现在,《红楼梦》、《金瓶梅》仍是许多作家永远读不完、永远值得读的好书。
成为中国作家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的不可多得的借鉴品。然而,探讨两大名著的男主人公贾宝玉与西门庆的悲剧性,可以对两大名著中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悲剧更好的认识和了解,以供后人借鉴。从而启发后世的世情小说的创作,使今后的世情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悲剧性达到1个更高的巅峰。
2方案设计
(1)总论
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从《红楼梦》与《金瓶梅》题材类似的角度引出中心论点。
(2)分论
全文分3个部分
第1部分:阐述西门庆的悲剧性
西门庆1个市井无赖、流氓、淫棍,1个精明的商人,靠着他对金钱的占有肆意的挥霍、放纵,以自我为中心来实现他对欲望的放纵,及其通过金钱获得了强大的权利,随意的鄙弃人间,在此背后所体现出的社会的黑暗、腐朽。构成了其特有的社会悲剧、人类悲剧、男人的悲剧。
第2部分:阐述贾宝玉的悲剧性
贾宝玉1块晶莹剔透的宝玉1个显耀的贵族,他的个性、他的自我、他对女孩子的尊崇迫使他与封建传统相背道。他作为荣国府的唯1继承人,他肩负着荣国府的全部希望。但是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了“大逆不道的不肖子。”
第3部分:论证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伦理观与贾宝玉、西门庆的悲剧性
传统的价值观、传统的伦理观,在贾宝玉与西门庆的行为中被肆意的践踏,新兴的与传统的极大的对立,但是封建的旧势力是无比强大的,最终,贾宝玉是失败的,西门庆是失败的,形成1个永恒的悲剧。
(3)总论
总括全文,证实论点
篇二: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都需要想象,古今中外都有对想象精辟的论述。艺术的本质在于触摸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并予以审美的救赎,而想象就是强化艺术这一本质的最重要手段,想象是艺术成为艺术的重要原因。在想象的艺术审美境界中,想象的最关键的作用是开拓了人类自由精神翱翔的天宇,守望精神家园就成了想象秉承的使命。
人类的艺术审美活动,其实,也就是借助某种艺术媒介的诱引,在一个想象创造的幻觉世界中,或得以精神的抚慰,或得以人生的彻悟。艺术想象能够化无为有、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象和深邃美学的意境。唐人柳宗元《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如作者仅仅写出了具体物象美的画面,显然还不能算成功的诗,实际上这首诗的妙处,正在于作者通过具体的物象,通过想象抒发出作者自己的一种遗世而独立、孤高的情感,并由此表达了自己的人格和境界。柳宗元虽然长期谪居异地,但仍然不畏雨横风狂而泰然自若。所有这些都是此诗的言外之意、词外之情。其诗深层的情感内涵隐蔽于词外,隐蔽于言外,而有待于读者神与物游,去发现,去挖掘。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须臾也离不开形象的加工、意象的浓缩、情感的升华的。形象激起想象的风帆,意象鼓起想象的翅膀,想象又促使情感的升腾和变化,形象、意象、情感与想象交织在一起不断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股合力,推动着艺术创作活动顺利地向前进行。因此可以说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奇特的想象力,质言之,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本体精神。想象力始终灌注着创作主体的丰富情感,是在情感力量的催动下展现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并通过凝铸而成的形象和意象展示在作品中。
因此缺乏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然而,当我们厘定清新健康的文明坐标重新审视当下的艺术创作时,不难发现在艺术领域里想象力的日渐匮乏和作家艺术家对想象力的忘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工具理性的控制下,文学作品、电影、相声等艺术门类越来越远离必要的想象空间,失去诗性的审美质感与诗意智慧,这不仅彰显着作家艺术家在艺术思维上的苍白无力,暴露出作家艺术家对商业利益积极迎合的姿态,同时还表现出他们对心灵自由这一艺术理念的淡化与漠视。想象的思维特点有日渐程序化、单一化的趋势,因此,当下的.想象世界呈现出一片荒芜而苍凉的景象。
诚如一位评论家所说的,日益受制于理性的想象力,一方面,在无数概念的指导下,获得了精致的逻辑秩序,并有了新的流动方向,一方面又被概念所缠绕所束缚乃至被窒息了。缺乏想象力不仅使文学艺术变得索然无味毫无魅力可言,也使原本充满诗意的生活陷于一种彼此模仿的单调重复之中。无疑地,缺乏想象力,就会使我们的生命不但没有必要的更动和新鲜感,而且连最为日常的运作都显得特别慵懒乏味。一旦缺乏想象力,艺术作品的延展性和审美趣味就会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失去生命律动感。想象力之于艺术犹如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之于生命。事实上,想象力不仅是一种综合能力,更是一种生命意识,如果没有这个意识做前提,就没有旷世作品的出现和个性流派的诞生,更没有文学艺术的总体发展和欣欣向荣。
我国古代美学与文论一直都很重视想象,其理论资源非常丰富,对想象的阐述也采用了不同的理论话语与言说方式。先秦诸子中,老子和庄子是最富于想象智慧的大思想家,他们对道的描述与体悟就具有很鲜明的想象品格。老子认为,要认识那个不可名的道就要涤除玄览。这样的虚静状态实质上就是要在想象的世界里寻求与天地万物精神的交流,也就是内外兼忘、物我合一,也就是主体抛弃了一切有限的形式和偏执的观念,心纯志一地去遨游大道。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不可言的思想。庄子认为,书语意,都是有局限的,需要以道的显现和把握来说。庄子不直接说道而是以寓言来暗示、象征道。
与老子的涤除玄览的体道相似,庄子提出了心斋坐忘的理论,庄子在他的文章里广泛运用想象这一心灵工具。想象用庄子的哲学语言来言说,就是游坐忘虚静悬解丧我天籁守本守神。因而使得庄子的想象具有否定逻辑、否定语言、否定感觉经验、否定知识、否定理性等内涵,注重精神界的直觉体验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自我存在的纯粹意识的诗性关照和智慧性的提问。庄子的人生美学就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它包括庄子对美和美感的认识,更蕴涵着其体道过程中的一种心灵状态,是用审美化的思维方式来设计人类精神的栖息之所在,同时为个体生命寻求可能抵达这美妙精神家园的途径。
所以,庄子的想象论既不同于感性思维,也不同于理性思维,而是一种诗性思维,它一开始所具有的就是哲学睿智和诗意的品格,而不是仅仅作为一种认识的工具;它给予我们的并不是价值性的预设和前提,而是诗性智慧的开启与敞亮。西晋陆机的《文赋》即对创作构思中的艺术想象进行过形象的描绘: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南朝梁代刘勰更认为,想象就是主观神思与客观物境的有机交融,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文心雕龙?神思》)。
想象在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体系中,一开始就与西方有明显的不同,它不是心理的思维的范畴,而是把它提升为一种人类精神的最高审视形式,作为一种最高的探究现象和追问自我存在的思维方式与逻辑工具,具有诗意的品格。
对于当前文学艺术发展不景气的局面,致力于呼唤想象力的回归,是当今所有艺术创造者都应该首先思考的问题。优秀的艺术家总是以奇特的想象力密切地观察、分析、感悟着自己所身处的大千世界,揭示出生命的存在状态与本体精神。想象力的回归可以有效地遏制当下艺术创作的衰败颓废之势,增强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力,提升大众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水平。同样,想象力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外国理论家作家论形象思维[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4][德]康德著、李秋零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黑格尔.美学(第一卷)[C].商务印书馆,1979:357.
[6]高尔基.论文学技巧.论文学.[C].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317.
下面一文 愿有益于你! 试论《庄子》里的“道” ——读《庄子》 内容摘要: “道”是庄子思想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庄子的“道”是一种观念,是一种价值评价标准,是一种人格修养方式;庄子之“道”是高远广大无穷的一种境界,是包蕴天地的一种大聪明。 关键词 庄子 道 庄子是先秦思想家中最睿智、最强调个性自由、顺应自然、天人相合的先贤。在庄子思想中,“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整部《庄子》。庄子用“道”的概念解释自然、解释天人关系。本文作为《庄子》一书的读书报告,打算就庄子“道”的概念本身和庄子的自然之道、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作一些探讨。 一、庄子“道”的概念 庄子认为,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宇宙整体就是道,道亦即是宇宙大生命所散发的万物的生命。庄子说:“大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这就是说“道”是真实存在的,可以用心感受,但它无形,不可见,不可摸,也无法用语言表述。“道”先天地而生,由“道”生出天地;神和鬼也是“道”生出来的。在《天地》篇里,庄子进一步作了描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意思是“道”包容万物,浩瀚广大。道是渊深幽隐,清澈澄明的。在《知北游》里,庄子借几位寓言人物之口,议论什么是“道”。泰清问无穷:“你知道什么是道吗?”无穷说不知。又问无为,无为说我知道的“道”就是可以贵,可以贱,可以聚合,可以离散,就这么一点。旁边一位名叫无始的说:“道是听不见的,听见的就不是道了。道是不可见的,能见的就不是道了。道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能描述的就不是道了……”。 所以,在《庄子》一书中,“道”是万物生成的根源,也是万物兴衰的主宰,它无所不在。但是“道”又不是具有时空意义的某种实体。这一点正是“道”最神秘的地方和最玄妙之处,因为“道”如果是具有时空意义的某一实体,那么它必然可见、可闻、可触、可传,那么它必然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成为有限的东西。 庄子正是以这种磅礴大气,创造出一种超人的境界,用宇宙心胸去观照自然、社会和人本身。 二、自然之道 比庄子略早和与庄子同时代的许多哲人都用不同的语言描述、解释自然,但是庄子的描述和解释是最生动、最明智、最顺乎自然之性的。 《庄子天运》第一段文字用15个问句对天地日月及其万物的生成运转提出种种疑问:“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而推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耶?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耶?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在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这些问题很大、很抽象,它涉及宇宙本源和第一推动力从何而来?凡人忧食,智者忧天。庄子不但提出了这些问题,而且在著作中回答了这些问题。“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流动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还不得不佩服庄子超凡的智慧。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对宇宙天地的认识和今天科学家的解释有一些相近之处。“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 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显明的东西是从冥暗中生出来的,有形的东西是从无形中生出来的,精神是从大道中生出来的,形质是从精气中生出来的,万物都是依各别的类形互相产生的。至于天高地广,日月运行,万物昌盛,那是依天然之理自生自成的。庄子还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观点。他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曰: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庄子认为,气弥漫于宇宙,它以虚无的方式存在:“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人间世》)气又分阴阳,阴阳相对的两种气相互作用,天地的原始状态就发生变化,万物就产生出来。“阴阳错行,则天地大 ,于是乎有雷有霆,水中有火,乃焚大槐。”这是说,阴阳错乱,则天地大震,于是雷电交加,大槐树被雷电烧死。(《外物》)在《田子方》篇第四节,有孔子问道于老聃的寓言。庄子借老聃的口说:“至阴寒冷,至阳炎热,寒冷出于天,炎热出于地,两者相交融合就化生出万物及其万物运行的规律,却看不见阴阳的形象如何。在《则阳》篇,庄子又借少知和大公调两个寓言人物的对话,讲阴阳相生之理:少知问大公调说:“四方之内,六合之中,万物是从那里产生出来的?”大公调回答说:“阴阳相互作用,相消相长,四时循环,相生相杀……雌雄交合,所以万仪不绝。”这就是庄子气聚物生,实生于虚的思想。在《知北游》第四节中,舜问一位名叫丞的人:“道可以获得并拥有吗?”丞说:“连你的身体都不属于你,你怎么可能拥有道呢?”舜不解地说:“我的身体不是我的,那是谁的呢?”丞说: “你的身体不过是天地委付给你的形体;生命也不是你的,那是天地之阴阳之气交合在你身上;子孙也不是你所拥有的,那是受天地委托延续人世的。”这里又表现出庄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形和神都是天地赋予的。基于这种认识,庄子提出人的思想行为应顺应自然,这就和人定胜天的观念相对立了。 从以上论述可见庄子的自然之道是:宇宙的起始是混一的,有生于无,实生于虚,气为万物的基始,宇宙万物自生自存,万物运行自有成理。这和现代科学探测、考证、推测得出的宇宙知识相比,确有接近之处。 三、为政之道 庄子在《应帝王》篇第一段借寓言人物蒲衣子的口说:“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你现在知道了吗?有虞氏这个帝王不如泰氏这个帝王。有虞氏还标榜仁义拉拢人心,这样做虽然也能得到人心,但是还没有超脱外物的牵累。泰氏睡觉安适舒缓,醒着的时候逍遥自得,任人把自己称为马称为牛,他的智慧见识让人可信,他的德性修养让人觉得真实,他从不受外物的牵累。这就是庄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统治者形象,心胸舒泰,质朴纯真,没有权谋智巧,也不假借仁义去笼络人心。接着,庄子往下编故事说:有一天肩吾遇到了狂接舆,狂接舆听说肩吾向日中始学习了帝王之术,于是问:“日中始对你讲了些什么?”肩吾说:“日中始对我说,统治百姓的人,只要凭自己的好恶制定出法度,百姓哪有敢不听从的。”狂接舆听了后说:“这完全是自我欺的德性,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天下,就像要在大海中凿出一条河,要让蚊子负起一座大山。真正的圣治是治理百姓的心性,而不是约束他们的行动。应该让他们凭着自己的天性去行动,让他们干自己能干的事和想干的事。 庄子苦口婆心地告诫帝王们:“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是:放弃求名的心思,放弃智谋的策划,放弃专断的行为,放弃智巧的作为,去息心体会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界,感受自然的本性,不矜持不夸耀,使心境空明。至人的用心有如镜子,物来物去从不迎送,如实反映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损伤。庄子心目中的圣治是:“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手挠顾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谓圣治。”(《天地》) 庄子的理想国称为至德之世:“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在《马蹄》篇中,庄子又反复描绘他的理想国:至德之世,人民行为稳重,拙朴无心,山中没有路径通道,水中没有船只桥梁,万物众生,比邻而居,禽兽众多,草木滋长。禽兽可以牵着游玩,鹊鸟的窠巢也可以攀援上去窥望。……至德之世,人和鸟兽同居,和万物并聚,何从区分君子与小人呢?大家都不用智巧,本性就不至于离失,大家都不贪欲,所以都纯真朴实,所以就保住了人的本性。是圣人出来后急急地去求仁、求义、求乐,天下才混乱了。庄子用伯乐治马的故事猛烈尖锐地抨击政治权力对社会造成的灾害:伯乐说我善治马,于是用烙铁烧它,削它的蹄,剪它的毛,穿笼头使绊脚把它拴起来,编在马厩里,这样马被折磨死了十之二三。这还不算,伯乐又让马饿着渴着,还对它野蛮训练,迫使其奔跑,前面有紧勒笼头的祸患,后边有凌厉皮鞭相威协,马又被折磨死了大半……。这个故事无情地揭露了苛政扰民害民的实质。 四、为人之道 得,因此他们登高不怕,入水不溺,入火不热。他有了道,因此他是真人。真人,睡觉的时候不做梦,醒来之后不忧愁,他吃饭感觉不到滋味,他呼吸,深之又深,众人用喉咙呼吸,真人的气能贯穿到脚后根。因为他虚静内敛,引气贯脉,故呼吸自深。真人,不喜欢活着,不害怕死掉,静悄悄来到人世,静悄悄离开人世。他忘不掉生命的原始,却也不探求生命之所终。真人,内心未一,举止娴静,其额头宽广,他发怒就象秋天的风雨,他喜悦就象春天的阳光,他的喜怒哀乐就如四时季节的推移,莫不是自然而然的。” 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往往不是天生成就庄子称呼他心目中人格修养达到理想境界的人为:至人、神人、真人、圣人、德人、大人、天人、全人。其中用得最多的是至人、神人、真人、圣人。称谓不同,都代表了他理想人格的形象。 《庄子逍遥游》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神人形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这恐怕是最早、最形象、最美好的对神人的描绘,后来道家对天仙、地仙的描写,民间对神仙的描绘几乎莫不如此。庄子认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至人、神人、圣人都是人格修养最高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自我、功利、名声的概念和意识。在《大宗师》篇中,庄子写道:“真人就是真正的人,真人在弱小面前不横暴,在成功面前不张狂,做了错事不后悔,做了好事不自的,而是在世外高人的指点下修练成的。在《大宗师》第九章中,庄子借孔子和颜回之名编了个寓言,说颜回在孔子的指点下修道,不断进步,最后达到了“坐忘”的最高境界。颜回经过修练,高兴地向孔子说:我进步了,已经忘了礼乐。孔子说还不行。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练。颜回又高兴地对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已经忘记仁义了。孔子说不错,不过还不行。再过了一段时间,颜回经过了极为严格的修练之后找到孔子说:我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已经做到了遗忘了自己的肢体,抛开了自己的聪明,离弃了自身的肉体,已经完全没有了自我意识,和大道相通相融为一,达到了坐忘的境界。孔子听后惊叹不已,感叹到:和万物一体就没有偏私,参与万物的变化就不会偏执,你果真是贤人啊!我愿意追随在你的后边。 庄子认为人世间之所以灾难不断,根源就在于人不顺于自然之性,互相争执,作为太多,都觉得自己了不起,把自身看得很大、很重,看不到或者不承认人本身只不过是天地自然所包含的万物中的一类,更不愿承认单个的人在茫茫人海中不过是苍海一粟,是那样渺小不起眼。可人们对自身在天地宇宙中的地位却浑然不知,争相违抗自然之道,于是闹出很多烦恼与不幸。要解救人世的不幸,根本在于启发人消除种种心机杂念,使之合乎自然之性,达到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 庄子认为,世间一切矛盾的根源皆起于人的以我为中心,起于人的种种偏执和陈见;只要进入忘我境界,这些矛盾就会自然化解。庄子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庄子一方面看到了人生的有限和知识的无限,看到了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会弄得人非常疲困,但庄子并没有叫人毫无作为。庄子的观点是要人“缘督以为经”。庄子曾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杯水只能芥舟;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还说过只到郊野,带三餐干粮就足够,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如果走百里路就必须准备一宿的粮食。如果要到千里之外,就必须用三个月的时间来准备盘缠。庄子还用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社会的极端复杂如牛的筋骨盘结,同时用庖丁的娴熟表明牛可顺解,世事可以认知并处理遂顺。 庄子反对的是对任何事物过分的人为因素,过分地汲汲以求。庄子是不愿看到过分地人为损伤物性,损害人的身心。在庄子的哲学思想里,宇宙的运动是长流不息的,万物也在无声无息地变化,人是万物中的一类,自然也无可逃避地要参与变化。顺应天理、自然的这种变化,该生即生,该长即长,该老即老,该死即死,这是最快乐的。基于这种认识,庄子特别重视人的内在修养,而不在意外在形体是标致还是残缺。在《德充符》篇中,庄子着意描绘了一批形残而德全的德人,这些形残之人有的断足,有的无趾,有的跛脚,有的脚伛背缺嘴,有的脖子上生大瘤。由于他们都有过人的德性,因此形体上的残缺倒被人遗忘或忽略了,都成了庄子心目中的理想形象,和世俗之见完全不同。 结语 总之,庄子之“道”,无形无迹,千变万化而没有常规。它失天地生,是造化万物之源,万物自然的生死变化无不体现它的存在。对这个存在,人可用内心去体验参悟,但却无法描绘和言传。故得道之人,首得高远广大无穷之境界,表现出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万物相合的人格修养。这种人,治世则无为,无为则不扰民;处人则无争,无争则不伤人;养生则无执,无执则心静。当今之世,纷争四起,物欲横流,人或有为又偏执太甚,得先贤之境界,平淡人心,消解世道之争,或可有益。 参考文献 《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 中华书局 《庄子道论发微》 陶君 《道教论坛》 《试论庄子道的意象》 杨国强 韶关大学学报 《庄子“道”的哲学意义》 徐桂红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一、老子bai庄子思想的不同点1、道和人的关系du观点表明尽管人无法与zhi天、地dao、道相比,却有别于万物,具有万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庄子的思想却彰显人与万物的一致性,将人等同于物。人没有任何特殊性,与天地万物具有相同的起源和地位。2、处世哲学方面老子和庄子虽然都推崇道,在自然观、天道观方面有其共同点。然而两人对道延伸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却相去甚远。主张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同时老子强调要循着道法自然,推崇不争、谦和。而庄子提倡齐物论,在庄子的视界中,世间的一切差异都是相对的。3、老子与庄子不同的精神渴望道家的“道境”就是自由之境,老子庄子的道之于无的意识是最高的自由意识,将无视为道的根本特征正是出于对自由的追求。从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思想出发,可知道倒可以自由地化生万物。因此生命与道合一,这就是老子庄子所认为的生命最高境界--自由之境。但老子与庄子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有些差异。老子的道是指纯真质朴本性的实现;而庄子的所认为的则是高度的、绝对的自由。因此老子的生命哲学具有极强的现实性。而庄子更高地追求个体精神的自由和超脱。二、老子与庄子思想相同点1、老子庄子的朴素的自然人性论道是老子和庄子生命哲学的逻辑前提,也是生命追求的最高价值,与道融合即是生命最高价值的实现。在老庄思想中,道即是自然,生命对道的追求就是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然人性的破坏性越大,离人的自然本性越远。通过对老子庄子思想的比较可以看出,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其中“道”是老子庄子哲学的根据和基础。他们都认为生命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道。但同时老子与庄子的哲学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差异性,所以不能将老子庄子等同起来。2、“有生于无”是老子与庄子思想的核心“道” 是天地万物的法则。老子主张万物由道而生,只有顺其自然才是生存法则。老子的无为说法实际上是对人类在自然界所处的地位提出的一种质疑,是一种对人的行为方式的批判。道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万物的总根源,是因为道的“无为”。庄子在与老子不同的思路下得出了与老子相似的“有生于无”的结论。但老子的道旨在强调道的无形,庄子的道是说“有”都是从没有、存在都是从不存在那里演化来的。
老子作品:《道德经》,主要思想是“道”的思想;“无为而治”;辩证法。庄子作品:《庄子》,主要思想是“效法自然”。(2014·十堰)“无为而治”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以下是关于老子的作文,欢迎阅读。
老子的大气,是我们世人不能所为的。初看道德经,谈一点点浅陋的认识。
老子第第八十一章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近期无聊读了几本佛教和道教的书,我非常崇拜老子的大气的思想和道德,对佛教的思想,我到不敢苟同。从自己浅陋的认识中,体会到老子的道教,比较贴近现实。也可以说老子是古代的唯物主义者。
老子针对世人爱听好话,不辨真假。提出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警句。
老子教化世人,要以事实说话,不要只听花言巧语,不要卖弄学识,做一个胸有成竹的博学强识之人。
老子的道教,它不是讲对天、地、自然的崇拜,不是讲对图腾的崇拜,不是讲对神的崇拜。而是老子基于万物皆有阴阳观点,对错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用辩证法思想去阐述。你认为对的,也未必就对,你看是错的事情,换一个角度也未必就真错。
老子阴阳观点,有对立性,又有和谐统一性,既是现代哲学的对立,又是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规律统一。
以及“柔弱胜刚强”是老子的精神,道家不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自然性。
老子在第三十三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道德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名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老子死了,众多的人,都在学习和用以老子的道德经。到现在我们也真正体会了,老子的虽死犹存的学说。
老子的人生哲学、政治思想都是以自然为宗,他的宇宙论观念也以自然为法。因此我们若把老子的哲学,说成是“自然哲学”,那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的哲学观念是自然,老子思想的哲学法则也是自然。老子的思想体现在人生的哲学上时,就是无欲——无私、无为——无争,前者是修身的根本,后者是处事的原则,因为无欲所以能够知足,因为不争说以能够谦和。
知足者常乐,谦和者受益。愿我们都能学习老子的大气,老子的智慧。
老子是一种大格局
——灵遁者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被各种各样的色彩和形式所吸引。钱啊,名啊,利啊,权势啊等等这些东西,会围着你。很多人知道自己的心态很燥,但是深陷其中。
理由是人是社会性动物,现在的人都是这样的。我要往上走,往上爬。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准则,生活态度。我一直说没有敬畏之心,是我们现代人最大的原罪。
我有时候看看我自己,看看周围的人,看看网上的图片和信息,真的会觉得老子啊,庄子啊这些人活得才是真性情,真自然。
我们是该回到远古,去心对心的听听这些老者肺腑之言,听听他们的恬淡心态。找到这种智慧,普及这种智慧,我们这个社会,就不会有那么多嫉妒,有那么多不正常,有那么多神经病。
圣人从来没有走远,就在我们身边,如春风,如大山,如清泉。“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出子老子《道德经》,说的就是老子本身。他的五千言字,字字鎏金闪光。生命力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强大。
诗人臧克家也写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没有真正去生活的人,去好好观察生活的人,去思考自己,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人。记得上面的话,它本身就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指导。
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眼界有多远,格局就有多大。没有飞机,没有大炮,没有望远镜,更没有飞船。老子的格局是咋样。道德经第一句话就很清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大概翻译是这样的: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可以叫的出的名,就不是永恒存在名。无,是天地原始的称谓;有,是万物母体的名称。所以常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微妙;从常有中,去观察道的端倪。
这就是老子的格局,这就是老子对于世界的思考。他的格局不是吃饭,不是睡觉,不是一个村,不是一个县,也不是一个省。他的格局是宇宙,是道。
我们知道“道”是贯穿《道德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道德经》本身也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用我的话,可以这样说,道经就是世界观,德经就是方法论。
老子显然不是理科生,但他是生活的实践大家,大师。从朴素的事物中,总结出的道理,令我们现在的人都瞠目结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些句子如洪钟一样,响彻了2千多年。还会继续鸣响。
物理学上的真空不空,隔空传输不都是老子口里的话吗。所以说大道至简。老子很早就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了。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就是老子。他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
。” 所以说老子是最恬淡的人,他轻灵如水,是无人反驳的。他与自然一样,他有宇宙常心。这就是圣人。试问这样的人,会计较吗?会嫉妒吗?会贪财吗?会痛恨吗?
会的,因为他也是人。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他能理解,他能控制,他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用他的话说:无为而治,宠辱不惊。当代的我们真的要记住老子的这句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就是说别太把自己看的那么重。
上面说了,老子肯定不是理科生,由于生产力和理论知识的条件限制,老子肯定不清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以及物质世界具体的运动规律。
所以他也提出了一些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显然这是行不通的,也违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但是这点瑕疵是必然的。不影响老子是一个真性情,恬淡不争,洒脱无伪的圣人。
他还提出“以无为用,以有为利。”的思想。在当代社会,应该奉为生活心态的圭臬。所以他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对上面思想的最有力支撑。
人的强大,不是多学了多少技巧,语言,服饰,而是学会了包容,学会了宠辱不惊,这样就可以做到以无为做无不为。这样不断的进步,格局会小吗?别人还会不愿和你交朋友吗? 别人还会不愿意和你做生意吗? 弄巧成拙,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这些词不都是太“有为”了吗?
而现在的我们呢? 不正是这样的急躁吗? 能多挣点就多挣点,能捞一把就捞一把,不管不顾后面的人,甚至后代的人。
经济空前繁荣,空气质量,水土质量空前下降。不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生活态度的警示吗?
老子对于后代人的影响很深,很多地方都有老子的塑像。他被我们顶礼膜拜,这是好的。尊敬一个心怀宇宙的人,是好的。可以我们顶礼膜拜的时候,很多人是求财,求权,求精神病康复。
老子如果真的地下有知,只会摇摇头离开。 是啊,明明良言妙药就在那放着,你们还一天大喊:药在哪?幸福在哪?钱在哪?呜呼,哀哉!
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老子没有生活在当代。生活在当代,说不定他比我们世俗,爱钱如命。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对于这种假设我们只能呵呵而笑。以我们的心度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竹林七贤等人,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生活不管你处在那个年代。脑袋还是架在肩膀上,人还是有两只手,两条腿。浩瀚的宇宙在中华上下5千年,只不过是一眨眼而已。圣人就在我们身边,不要说师道不存久也。
我在呜呼而鸣的时候,不光悲哀别人,也悲哀我自己。我也是俗人一枚。
老子是一种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下。”于我们来说太单调。我也是这么认为。如果谁让再回农村,像小时候那样住上半年,我是不愉快的,我是不习惯的。我怕我留恋大城市,我怕害怕农村太安静。
但是身在闹市中,心中常常有老子这些字,出现在眼前,与我们来说是大恩惠,大太阳。
世界的种种有规律,你可以利用的上,那么恭喜你。如果你利用不上,那就改变自己。竹林七贤中的人,不是一开始都那么放荡不羁,是因为报国无门,事业受阻,甚至不那样装,反而又生命危险。想想何苦呢,不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来的自然,来的舒服。
所以说老子是一种境界,就5000多字,去看看,去听听。不要人云亦云,说老子多好多好。你其实感受不到的。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
《道德经》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在研究它,但是没有人能真的完全读懂它。《道德经》为老子(李耳)所作,原文分上下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后将《道经》提前,合称《道德经》,也被称做《道德真经》、《五千言》等。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有世界的本源说、自然界的规律说、真理等等。至于它究竟是什么,老子认为道是天下万物的总源头,也是天下事物发展的一个总规律、总动力。老子强调道是永恒的、无限的,同时也是不可言说、我们的感官也无法感受的。老子讲得很明确,道是硬想出来的名字加上去的,说不清楚,只是为了方便,我勉强将它称之为道。但是,这个道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关于道的来历,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它比天地还早,可以为天下母,即天下事物的根本。道小到藏在每一个灰尘当中,又大到充盈于天地之间。自然界沧海桑田的变化、国家的兴衰存亡、人的生老病死,起作用的都是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对道近乎虔诚的膜拜,并对道进行了种种构想。有人说他提出道是源于对自然和规律的崇拜和信任,为了彻底摆脱时代的思想局限性而重新论道。通篇看似不言道,实则都是在他对道的预设中展开。
通读全书,就算无法精通,也可以对道家的道有一点点认识,老子在《道德经》里的每一句话都闪耀着思辨的光芒,尽显老子处世的智慧。
首先是其中体现的辩证法,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一定情况下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也,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先提出了他的观点,既然世间的事物都是转化的,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老子接着又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接着谈谈老子的另一个观点:不争。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不与人争方可无尤。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在这里强调,人不要有妄念,世间之事如果太圆满就会溢出去,要知道委屈也是一种保全,而且这种保全是我们实实在在可以达到的。
老子也有很多治国思想,是很有批判力的,比如第六十章他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就和烹饪小鱼一样,一直翻炒就把鱼弄碎了,应该尽量不干预,让它自己熟。这句话流传极广,深刻影响了几千年的政治家们,汉初的无为而治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在六十一章老子也提出来对大小国关系相处的观点: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老子认为在大国和小国相处要各取所需,互相忍让,当两者冲突时大国要礼让小国,只有这样,才能和谐相处。
现在我们谈一谈老子的另一个观点:平衡。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这句话是说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去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用有余的去补足不足的任务由谁来做呢?只有有道的人才愿意这么做,所以他们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成就而不居功,他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贤德,却在努力维持人类社会的平衡。
最后我们说说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个可以算是老子在政治上的终极追求了,在老子看来最好的国家应该是这样的:人民自给自足、丰衣足食,老死不相往来。这个观点颇遭人诟病,人们说它违背了人类的本性,没有实现的现实基础。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也可以对其合理性做出一些解释,读这段话我们应该先注意最后一句: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话告诉我们几个信息,首先是有不同的国家存在;第二他们虽然鸡犬相闻,但是他们之间没有战乱。我们首先假设有这样一个时代,各个国家相邻,但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安居乐业,而统治者也不会有冒犯他国的意图,就像陶渊明描述的《世外桃源》。然后再想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思想有没有合理性?其实人们之间的合作交流、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交流说到底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假如人们都可以完全自给自足,那么交流还有那么重要吗?我们之所以需要与人交流并且觉得它非常必要,是因为我们需要别人。老子为何要强调小国寡民?因为他觉得这种情况只有在小国寡民的情况下才容易实现。
老子之道,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短短五千文,却建构了上至帝王治国之术,下到平民修身法则。通过它你可以知宇宙之奥妙,识国家治理之大道,可以这么说:世间万千事,尽在《道德经》。
《老子》一书中对于“味”,这个关于中国艺术美特征的重要范畴,有三处论及:十二章中谈到“五味令人口爽”,三十五章中讲“道出言,淡无味”,又有六十三章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笔者认为这三点有着其内在的逻辑联系,“五味”是美的初级阶段,“道”的“淡无味”是美的至高境界,而“味无味”则是体道和审美的方式与过程。
一、“五味令人口爽”
所谓“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这里又代指丰美的食物。“爽”,伤,败坏。“口爽”,就是一种相当于口腔溃疡的病,这里比喻味觉差失。“五味令人口爽”就是说“丰美的饮食会使人味觉迟钝”。
“味”的最初产生由人的饮食感受而来,人品尝食物时身体会有或愉悦或难受等一些复杂的感性体验。如果食物甘美则人吃得“有滋有味”、“津津有味”,反之,味道不好则会食欲消减或丧失。“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味”对于人的精神愉悦与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美的产生来源于人类的精神愉悦,只有在人类感受到愉悦时,人才会认为那样事物是美的,无论是在听觉、视觉,还是在味觉方面。当“味”不再是物理性质的“味道”,而上升到了审美感受的层次时,它就是一种美,是美的体现。它的美的程度也是有阶次的,而“五味”是它最初级的表现。
“五味”,既单纯地指五种味道,又形容味道的多种多样,放在审美领域里,它指向的是那些绚烂的、多彩的、繁富的、奢华的艺术形式。它能带给人惊艳,令人眼花缭乱,迷狂不知所以,它的美是爆炸似的,但却是短暂的,当人清醒过来,它的美也消失了,愉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美的失落,和对形式的厌恶。“五味令人口爽”,老子想要指出的就是这样的道理,他不是抹煞美的形式,而是反对那种纵欲式享乐型的审美理念,他主张的是那种见素抱朴、怀秀其中的美,是“淡无味”的美。
二、“道出言,淡无味”
《老子》三十五章“道出言,淡无味,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老子认为,“道”说出来淡而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却用不完。其实,这里“视不足见,听不足闻”可以用老子在四十一章中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注解,这将更好地有助于我们理解“淡无味”的内涵。所谓“道隐无名”,“通道必简”,因此,“淡无味”,实际上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味”,一种“大味”、“真味”,它是恬淡的,虚静的,不可名状的存在,它似无却有,似寡却多,是美的最高境界。
“道出言,淡无味”,当人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时候,往往更能从简单的形式里获得更为宽广、丰富的涵义。在冲淡平和的艺术中,更能触及灵魂深邃的本质,了解到艺术的真谛所在。“恬淡无味”的境界,不是完全取消艺术的物质形式,而是在精神层面上达到浑然不觉其形式存在的程度。欣赏者在审美过程中,以有形化无形,超越外在,从而获得了内在的美感体验。这一审美追求对后世的诗画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意境”、“神韵”等挂钩,譬如说国画创作中的大片留白,看似寡淡,实则大有深味。诗画中最高的境界,不是在浓摸重彩的那部分,而是在随意朴素的那部分。大美无色。虚而似无,淡而无味,孕育着真正的道,真正的美。
三、“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作为,以“无事”的方式去做事,以“无味”去体味。这句话主要表明的是老子的人生观与治世处事的哲学,就是要顺应自然,恬淡处世。而它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审美领域,尤其是“味无味”,与审美活动的联系非常密切。
“味无味”,前一个“味”,是动词,玩味,体悟,即是对道、对美的特征的体验、感受和把握。它是主体把握对象的审美体验方式。中国古代艺术追求的“神韵”、“意境”等,由于其微妙复杂,必须依靠审美主体的深思揣味,通过“味”的方式才能真正理解把握审美对象内在丰厚的意蕴。
而“无味”,即前所论述的真味,恬淡之味。它作为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创作标准,是审美活动中的终极目标之一。它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感性的物质层面,而是成为了一种价值评判和标的。在美学、文艺学的领域里,它意在要求对象包含深韵,情旨悠远,耐人寻味。它所体现的美,不是轻浮的,短暂的,而是深厚的,长久的,让人在不断地咀嚼中不断地品验到真味,余味无穷,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味无味”,不仅是通过味的方式达到无味的境界,也是以无味的标准来体味。它既是一个审美过程,又是一种审美方式。在“味无味”的过程中,我们才能逐步领悟到美的真谛。通过“味无味”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创作出更多美的艺术。通过“味无味”,我们就能真正达到“大道”,做到“至美”。
老子,中国道家学说创始人。据《史记》记载,老子,楚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姓李,名耳,字聃。是周王朝的图书管理官员。传说孔子适周时,曾问礼于老子。他对老子评价是:鸟,我知其能飞,鱼,我知其能游,兽,我知其能走,至于龙,我不能知,其乘风而上天,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周王朝做为各诸侯国的宗主国,其文化典籍,在数量、质量上,不是一个小小的鲁国所能比拟的。所以可以想象,当孔子来到周王朝的图书馆,看到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资料时,他有可能象刘姥姥了进了大观园。而老子对于自已所管理的典籍资料比较精通。面对这个来自鲁国的“乡下人”,老子的学术素养,可能是孔子当时闻所未闻的。加上老子清净无为的谦和,老子风范,在求学的孔子眼里,确实是人中少见,所以孔子云:老子犹人中之龙邪?
也就是这个人中之龙的老子,相传是看不惯周**败,所以想出关归隐。这个关是一个什么关,我到没有注意,知道的朋友告我。这个关的关长,令尹子到也是一个有点见识的武人。你要走了,必顺留下一点东西给我。根据史料记载,令尹子也是强行向老子索要东西。和强盗们索要卖路钱差不多。根据我现在推想,老子是见周**败而出关,令尹子是周王朝的收费站的站长。他向老子索要过关费可能是自已责任,当然也有可能是出于为自子谋私利。但老了为管多年,只有一脑子的思想,一肚子的文字。当令尹子听说老子是国家管理图书馆的官员后,令尹子可能知道自已是碰到了一个没有多少油水可以榨取出穷官。但做出了一个让后来中国人都要谢谢的的举动。决定向老子要点思想,要点文字。所以他把老子带到一人房间里。又给了他可以载刻几千字的竹编。老子一写就写了几天时间。如果老子写出的是一大堆废话,令尹子可赔了大本了。但老子没有负令尹子信任。写了洋洋洒洒的五千言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
老子跨牛出关的形象刻在许多中国人心里,跨牛出关的老子去了什么地方?
老子真是如许多历史资料所说的,出关后就不知所终了吗?
中国历史都加进许多杜撰的神话。老子的一生活得清净无为,活得与世无争,所以以我们对于现社会的理解看,不会有什么风光会落到这类人头上。唯有让中国历史记住这个人的,就是他见周**败,出关隐退时,留下的,这五千余个光茫四射的文字。他本想找一个地方好好养老,却不想被令尹子强要过关费。但一生潦倒,唯有大脑里的一点思想,几个文学值点钱。令尹子,这个周王朝国家收费站的站长,估计也不会太清到什么地方去,他把手伸向这个当代,也是后世的文化大师。大师能给只有自已的思想和文字。然后老子就是这样完成了对中国的文化使命,在这样的布景下,他跨上青牛,走了。
后来人不甘心,所以他们有人说,老子出关化胡为僧,后来传到中国的佛教,就是被老子点化的结果。也有人说,老子出关,找到一个修行的好地方,他自已得道成仙。想象很多,不管什么结局,都比找到一个安静地方,又清净无为地死去的结果好、美。
不过十分可惜,据我分析,出关后的老子,是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清净无为地活了下半,又清净无为地死了。在庄子《养生主》第三,有一段文字,不知道有没有朋友注意到。我现在贴出来。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老子出关后,是老有所终,而不是不知所终。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原注:司马云:老子也)
第子云:“非夫子之友也?”
日:“然!”
“然吊焉若此,可乎?”
日:“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我入吊,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老子与孔子子同代,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479年,庄子出生于公元前369年-286年。也就是说老子与庄子生存时间相距不超过两百年。所以庄子《养生主》中记载应为可信。而且根据老子性格,出关之后,他应是想找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清净无为地活下去。而与世无争不等于隐姓埋名,对于当世的老子,也没有这个必要,他的大名几百年后,才被世人广知。而当世估计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世界上,还有一个大师,叫李聃。所以出关后的老子,不但没有埋名,他找到了一个清净地方后,还和一些文化上的朋友,有着交往,比如养生篇中所提到的秦失。从养生篇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信息,如老子,死时年龄应不太大,因为有老者哭之如子。古人七十就是高寿了,周王朝能活到七十的应更少,所以哭的老者,小于七十岁的可能性大,而即七十老者,哭之如子,老子死时,应只在五十到六十岁之间。
历史上有许多人知其生,不知其死,或者不知其生,也不知其死的文化人和英雄。我们今天能把他们结局考证出来,也是一件可以告慰死者的事。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14.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17.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於人,而贵食母。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23.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乐得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27.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35.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39.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如玉珞珞如石。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4.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4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49.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5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5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5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59.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60.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6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我不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78.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80.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议论文写作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学生在高考中得分的高低,还关系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议论文写作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辩证分析议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人生,它像是一杯香浓的咖啡,开始会有些苦涩,但总会苦尽甘来。
人生,它像是一艘漂流着的小船,开始会迷失方向,但总会漂回海岸。
人生,它像是一个不倒翁,开始总会摇摇晃晃,但却能笑对人生。
佛经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但如果不了解人生的意义又怎会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做人的乐趣呢?
佛经中的语录其实十分简单,但却意味深长。
笑对人生,再大的风浪也不怕。苏轼展示给我们的就是这样的精神风貌。苏轼的一生十分坎坷,仕途的不顺让苏轼的一生都活在奔波之中。一路的被贬,让苏轼也学会在逆境中笑对人生,体味人生的真谛。不信,你听听,“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在被贬的生活中,年迈的苏轼仍能对人生充满希望,也懂得笑着面对人生。
在坎坷的人生中,苏轼找到了自己的做人道理。笑着面对人生,任何困难都将烟消云散。
笑对人生,再大的挫折也不怕。贝多芬已经用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证明了。是啊!人的一生总是挫折与成功相伴。贝多芬小时候就耳聋,人生的考验却未让贝多芬低头。他反而能笑对人生,做出了影响后世的音乐。他能在“欢乐颂”中快乐地活着,在旋律中谱写着他美妙的人生。
在挫折的人生中,贝多芬找到了自己的做人道理。笑着面对人生,用音乐谱写他的人生。
笑对人生,再大的困难也不怕。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其中的深邃也体现着对人生的乐观精神,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鼓励着我们的话不也体现着这种辩证的人生观吗?人生的挫折无处不在,在幸福时可能隐藏着危机,在困难时可能隐含着成功的契机。所以,生活是充满着乐观与向上的。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之道吧。在多变的人生中,我们要学会寻找自己的做人之道。而笑对人生则是最佳之道。
人生,很漫长,需要我们去完成。人生,也很艰辛,需要我们去探索。如果笑着面对人生,笑着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人生会更有意义。
微笑面对你的人生吧!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时,常常涉及到许多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矛盾的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曾在1937年发表了矛盾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在这里将其概括,以便让大家更好的理解矛盾。
当然,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下什么是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矛盾并不陌生。但这并非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矛盾是两种事物之间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应关系。比如数学中的正数与负数,物理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是正数就不会是负数,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
我们先拿正与负为例,之所以说相互依存,是因为没有正数,负数不复存在。之所以相互对立,是因为一个数只要是正数就不可能是负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如此。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矛盾,只要认真寻找。我们研究矛盾是因为我们要追求真理和生存的智慧,使我们的思想深邃具有时代精神,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先进的思想武器。
我国古代两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如何处治了?”拾得日:“只有您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喜爱极了这句话,真是,当痛苦、误解、仇恨、冷漠等人生不幸包围我们时,我们不妨容忍。倘若我们以生命是一般逆风启航的航船,我们无法避免大风大浪和同一岸线航船的竞争,但我们可以调整方向。都说忍地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风浪过后必是碧波荡漾的妩媚风光。
容忍不是懦弱,不是退让,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隐形的坚强,一种积极的进取,一种平静的突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剐,忍让呈现了灵魂极为广阔的一面也展示了人格高尚的一面,更张扬了一种无声的风度。
大音稀声,大智若愚。没有谁能永远不幸,也没有谁能永远幸运。在生活中,有时忍者总是不得志,总是吃亏,这只是暂时的。暂时的得意并不能代表长久的风光,暂时的得利并不意味着长入的幸福。人生的辩证法总是由时间来证明,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我想说:忍者无敌。
“忍”是悬挂在心上面的一把锋利的刀。如果不处理好刃与心的距离,我们必然流血,受到伤害。而心是阻挡这种伤害的盾牌。刃与心保持一定的距离,世界就美好了,天地就变宽了。在忍者的心底,时间总会磨去刃的光芒。心多了一份广度,刃就少了一份亮度,心多了一层厚度,刃就薄了一层利度。
因为忍让,我们会受到嘲笑、讥讽、打击和误解;因为忍让我们却得到了乐观、豁达、信念和力量。失去了花瓣,得到了果实;失去了严寒,迎来了温暖;失去了成功,得到了教训。因为果实如不容忍花瓣凋零,就无法成熟;寒冬不容忍温暖就无法换来季节轮回;成功不容忍失败,就无法寻得突破和转折。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之一,“无为”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篇1 摘要: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关键词:道家;无为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精神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与“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是完全一致的。“无为”的精神境界就是“道法自然”的价值取向的直接体现。无为的本质就是顺应自然的变化,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不人为造作,达到“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四十八章),老子认为做学问要天天的增加知识,而体道则要天天削减私欲,损之又损,就达到无为、无为便可以无不为,如果不妄为,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是老子五千言讲的主要问题。天地万物是由道创生的,而道则要依法于最高的准则“自然”,人要依法地、天、道,便必须也依法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无为而无不为”,便是“自然”的体现。 在个人修炼上老子提倡自然“无为”。“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子》七章),老子认为“无为”便是无私,不争先,置身度外,因为无私,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二章》),“无为”便是事成后不占有,不自恃,不居功,因为不居功,其功劳不会失去。“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无为”就要功成身退,这是天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七十三章),“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八章),无为就是不争,不争便能取胜而又没有祸害。“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四十六章),“无为”就是知足,知止,这样便长满足,可以长久。“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十九章),“无为”就是没有自己的私心,以百姓心为心。 在治国安邦方面,老子用“无为”思想来诠释他的政治哲学。“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七十五章),老子说统治者为了满足私欲而做出祸害百姓,违反天道的行为,所以使百姓饥饿,国家难治。“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二十九章),是说统治者采取“有为”的原则去治理天下,所以只会失败。“无为”便是指去除私欲,顺着民心,顺着天道去处事的原则。“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成也,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老子》三十二章),治理天下的人,要是能遵守天道的无为,则万物将自宾从,自化育。“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无为”便是好静,无事,无欲,人民便会顺化,纯正,富足,纯扑。“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四十八章),“无为”便是无事,不制造逆民心,违天理的事端,无事才可以取天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无为”就是顺从、辅助自然的发展,而不敢干预。 老子把“道”区分为“天之道”和“人之道”,其中含有自然法则和人类法则相比较的意味。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所以,老子主张“人之道”应当效法“天之道”,复归于“不争”“不言”,“无私”“无为”的自然本性。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同样认为道有“天道”与“人道”之别,他明确地指出:“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这里,“无为”同样是指天然的意思,而“有为”则是指人为的意思。庄子经常用寓言和比喻来说明天然和人为。在他看来,牛马生就了四只脚,这就叫做天然;而用绳索套住马头,拴住牛鼻子,这就叫做人为。所以他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就是说,不要以人为去毁天然,不要以造作去灭性命,不要以有限之得去殉无穷之名。如此谨慎地持守下去而不要有所闪失,这就叫做回归本真。《庄子·应帝王》中有一则寓言:相传南海的大帝叫阚,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浑沌。阚和忽常常在浑沌之地相聚,浑沌非常友善地接待他们,阚与忽为了报答浑沌的恩德,见它没有七窍,便为他凿七窍。于是,他们每天凿出一窍,过了七天,七窍凿成了,而浑沌也死去了。寓言通过阚和忽出自好心而做了坏事,来强调天道自然无为,反对把人的意志强加给天地万物。 在庄子看来,人与天地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本性,然而世人往往违背其本性,偏要人为造作,卖弄机巧聪明,迷恋繁文缛节,追求浮躁虚华,不仅使物的真性丧失了,而且也使人自身所固有的自然的本性丧失殆尽。在此方面,《庄子·马蹄》一文阐述得最为详明。《马蹄》一文开门见山,从马的自然本性说起。马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吃草饮水,跷足而跃,这就是马的真性。等到后来出了个伯乐,他扬言:“我善于治理马。”于是给马烧烙印记,梳剪鬃毛,修刻蹄子,络套马头,然后用绳索把它们拴在一起,用栅栏把它们编在一起,这样一来,马就死了十之二三。再加上饿它、渴它,急速地驱使它,没完没了地调治它,前面有轭头、嚼子和缰绳的牵制,后面有皮鞭的威逼,这样整治下来,马就死了超过半数。伯乐治马,陶匠治土,木匠治木,他们所治之物不同,但他们利用智慧技艺进行人为造作的结果却相同,使得所治之物都丧失了自身的自然本性。在庄子看来,圣人、伯乐及工匠们都有各自不同的智慧和才能,而恰恰是这些智慧和才能造成了人和物自然本性的丧失。所以,庄子认为,工匠们的罪过就在于他们用机巧的手艺破坏了物的纯朴本性,把物变成了器皿;伯乐的罪过就在于他用纯熟的治马术泯灭了马的真性。而圣人的罪过就在于他毁弃了人的自然本性。从中我们可以体悟到道家一贯主张“绝圣弃智”的良苦用心。 《庄子·养生主》中的寓言“庖丁解牛”里为梁惠王宰牛的厨师,他手起刀落,一招一式,就像和着音乐节拍跳舞一样,而且游刃有余,干净利索。梁惠王连连称赞,不解其技艺为何如此高超。厨师讲了一大通道理,究其解牛秘诀只是八个字:“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也就是遵循事物内在的规律性。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的实质在于:反对违背人的本性和违背自然法则的肆意妄为。其宗旨在于,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我们可以看到,道家主张无为,始终是在努力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两种对立:一是现实社会中违背人性的纲常法度与人的自然本性的对立,二是凭借有限的知识妄自尊大的人与自在无为的大自然的对立。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庄子·大宗师》),是说不要以心智去违背自然之道,不要以人为的造作去帮助自然,乃至毁灭自然。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凭借那么一点点非常有限的片面的知识,仰仗着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现代科学技术,便自以为是世界的主宰。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满足日益膨胀的功名利禄的需要,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狂妄自大地扬言要征服自然,于是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直接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这都是违背自然之道、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必然结果,它与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恰恰相悖。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年版. [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4年版. 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篇2:《浅谈老子“无为”思想》 【摘要】“时势出思想”,“无为”作为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特殊的历史境遇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共同缔造而成的。“无为”本身看似不具可行性,但当将其提升到“无不为”的境界时,“无为”却时时处处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子;无为;无不为 “无为”成就了老子,撑起了道家。“为无为,则无不治”、“明白四达,能无为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一、“时势出思想” “无为”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时势造英雄”,时势也可以缔造出伟大的思想。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一时期“井田制”的公田制度已渐趋瓦解,随之出现的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田,打破了原先的经济秩序。这是老子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 春秋末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商业,土地就成为生产生活的唯一保障,那么“私田”的分配意味着什么?即:为了争夺土地无休止地发动频繁的战争,这可以作为“无为”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这是奴隶主的时代,阶级本质使统治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鱼肉百姓,以满足自身的奢侈生活,而使民不聊生,此为“无为”思想产生的政治环境。 此外个人生活经历对其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老子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受到的压榨最为严重。“不反抗,不奢求,逆来顺受”的劣根性得到了最直接的流露,生活境遇促成了其思想;另一方面老子丰富的知识储备、非凡的生活阅历也催生了其思想。 二、“无为”思想的可行性探究 “无为”:“无”否定副词,不、没有;“为”动词,做、干,两个字合并后的解释就是客观上的静止、不动、任其自由发展的意思。这是我们的理解,但是老子的“无为”是怎样的,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从社会学角度看是不可行的。“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生活中的很多需要是可以通过交换来实现的,这才是社会效率的体现。我们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苛求自给自足的境界。如此我们就会很自然的与其他的人、事、物打交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交往,即“为”。所以“无为”作为一种理想,并不具备可行性。 从人类学角度看,这同样是没有什么立论依据的。“存在就是合理”,人类的存在也就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从他的诞生开始就在社会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着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责任,即“为”。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理解它的不可行性。 既然“无为”是不可行的,那么老子的“无为”又该怎样去界定呢?我们通过通读原文可以找到很好的例证,老子的“无为”恰恰表达的是“无不为”、“有为”的意蕴。 “无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但其与“无不为”有辩证关系。一方面,“无为”为“无不为”提供了良好的心态基础。“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保持一种“无欲”、“无求”、“不争”的平和心理状态,“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真正做到不与之而不强取之,只有保持这样一种心态,才能在主观上获得逍遥自在的生活,同时也在客观上达到了“无不治”的主观诉求,正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也;另一方面,老子在把“无不为”设定为一个终极目标的时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把“无为”作为前提和限定性条件。 “无为”理解为“无不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他们分别为“无为”思想产生的初衷,产生的过程,产生的效果。 从“无为”思想产生过程来看,仍摆脱不了“有为”的束缚。在《老子》的第二章中就首先提出了“无为”。“无为”即“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是老子对“无为”的初步解释。“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唯,只有、只要;弗,否定副词,不的意思;居,占有、把持;是,代词,这,“有为”的代词;以,因此;不,否定副词;去,离开。整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不占有、不把持、不居功,这种“为”才会永远存在。以“无为”开头,却以“有为”作结:常无为而无不为。 从“无为”思想产生效果来看,老子的这一思想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多大效用,反倒是在以后的朝代里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汉高祖深知百姓对流离失所生活的恐惧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于是浩瀚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为”思想的第一次真正践行。此后的汉武帝、汉景帝以及后来的唐朝、清朝的各个皇帝都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三、“无为”思想的现代阐释和应用 留意一下我们的国家不难看出“无为”思想对国之大计的敦促作用,尤其是在惠民政策和 教育 方面。 在惠民政策方面,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90年代的国企改革,打开了企业自由发展的锁链。税费改革,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政策的实施,也意在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对此很多人会认为这种干预有悖于“无为”的不干涉,不参与,不占有,不把持的精神。这是对“无为”的曲解,真正的“无为”并不否定干预,而是强调这种干预要顺应民意,保证民生。“于有为中似无为”才是“为”的最高境界。 教育同样是这样的道理,教育是针对人进行的,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要尊重被教育者的心理诉求,而不是一味用固定的模式去加工所谓人才。正如一部名为《雾都孤儿》的小说中讲述的那样,孩童的成长是要“顺其自然”,这也契合了老子的“无为”。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个性的培养,小到具体的家庭,大到国家的 政策法规 ,都无不在为孩子的教育谋划着更为人性化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未来之路,都是在顺其“自然”天性而为之。这是老子思想在教育界的印证。 生活处处皆老子,生活时时皆老子。生活就是要以“无为”的心理境界行“无不为”之事,“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 【参考文献】 [1] 史向前.老子“无为”精神新探.安徽大学学报[J].1997(1) [2]陈代湘.老子“无为”思想另解.湘潭大学学报[J] 1996(1) 道家的无为思想论文篇3:《试谈道家“无为”思想》 【摘 要】“无为”思想是整个道家学术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从它出发,道家构建了其自身对于人生观、社会形态等多个方面的理论构建,对于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无为;道家;《老子》 作为中国古代最主要的思想流派之一,道家思想在中国 传统 文化 的整体构建和后世影响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围绕着“道”、“自然”、“无为”等这些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于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阐释解读,使得道家思想对于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和社会进程都发挥着重大影响。而在道家所包含的众多思想观点当中,“无为”又是其整个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于“无为”自身含义的解析及其所倡导的人生观、社会形态和当代影响等方面的论述,对道家的“无为”思想做出一次简要解读。 一、“无为”的具体含义 作为道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无为”的概念在相关的道家原著当中被多次提及,其中《老子》当中共有12处提到“无为”,如在第三章当中所出现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可以看到,这是一句对于“无为”的方式和功用的阐述,如果能够合理恰当地遵循“无为”的具体法则,就会达到天下无不治的理想状态,既然在道家的思想体系当中“无为”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又具备哪些具体含义呢? 从字面来看,“无为”是对于“为”的否定,而它所传递出来的表面意思似乎旨在要求人们不要有所作为,无所事事,但事实并非如如此。“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告诉人们在行事的过程当中要更多的遵循自然法则和事情的发展规律,尊重事物的本性,不要将个人的意志凌驾于自然规律之上,从而导致违背初始意愿的情况发生。 因此可以看出,“无为”思想实际上主要包括遵循自然法则和尊重行事规范两个方面,即崇尚天道与人道。对于崇尚天道,在《老子》当中就已经有“道法自然”,“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等叙述,重在要求人们尊重自然规律,维护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状态。而在崇尚人道方面,道家也提出了“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违也”的论述,即人类之间的相互活动也应该遵循行事规范,如同天道般自然无为。只有顺应了这种原则,将纷繁复杂的社会制度予以简化,才可以保持民风淳朴以到达维护社会平衡的目的。 二、“无为”所倡导的人生观 探讨“无为”所倡导的人生观,实际上就是研究这一思想对于社会中的个人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老子》第二十五章当中有这样的表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人道应当和天道相互统一,既然天道是自然无为的,那么人道也应该遵循事物的原有规律和发展趋势,避免人为的干扰和阻挠,从而达成人道的“无为”。这一观点无疑对人们的处世态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为“无为”应该顺应自然,所以更多的喻示人应该随遇而安。 “无为”倡导的人生观同样表现在“贵柔守弱”当中。在一般人的 思维方式 里,刚强和柔弱碰撞之时往往是前者战胜后者,而道家的思想则恰恰相反。《老子》第七十八章当中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总结 起来就是“柔弱胜刚强”。在老子看来,柔弱就是与天最相匹配的原则,也是人们在行事当中可以所处的最为有利的位置。柔弱不光体现在身体和精力之上,更多的可以运用到思维与行事当中。正是因为有了柔弱所蕴含的无穷生命力,所以才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当中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摆脱思维僵化、头脑束缚的困境,从而达到更加稳定的局面。 三、“无为”所倡导的社会形态 “无为”对于社会形态所造成的影响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老子所提倡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王国。而对于这一社会形态的相关内容在《老子》第八十章当中有这样的描述:“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可以看出,老子对于自己这种“小国寡民”的理想王国有着详尽的描述,在这种社会形态当中,人民安居乐业,民风简洁淳朴,社会的发展也顺应自然无为的理想。但是对于这一模式的设想,历来却伴随着不少争议。 不可否认,道家这种“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形态纵然有着自己的独特价值诉求,但结合实际,却是一种封闭且不符合实际的乌托邦式的王国。建立这种理想社会的基础是当时低下的生产力,贫乏的物质条件和简陋的生活方式,物质条件的极度匮乏必然导致资源的流动和分配不均,从而产生掠夺、等级分化等一系列社会现象,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这一社会形态有着天生的缺陷。但这并不代表着“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形态对于我们社会的形成演变没有指导意义。在价值指导层面,它仍然提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目标,引领者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这个层面来说,这种社会形态的产生依然对于我们曾经的社会形态的构建产生过重要影响。 四、“无为”思想对于当代所产生的影响 “无为”思想虽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典籍当中供人们学习,但时至今日,它的影响力以及所蕴藏的内涵对于我们当下社会依然会产生很多积极的意义。 在人类历史尤其是近两百年的发展当中,伴随着工业革命、电器革命、信息革命等一系列影响人类生存状态并且影响深远的事件的完成,我们的文明程度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相同的周期。今天,我们被巨大的物质文明所包围,在生活变得快捷高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世界当中,我们的物质文明变得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但在这种疯狂发展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却是以违背自然规律行事作为代价。随着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关系逐步被打破,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界所带来的惩罚和潜在危险也与日俱增。 如何解决这种背离事物客观发展规律所带来的矛盾。正如道家的“无为”思想所强调的那样,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不争”、“无为”,像水那样安于低下的地位,反而能够达到《老子》当中“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而如果“贵柔守弱”、“谦下不争”的思想能够深深根植于每一个人的思想当中,那么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目前这种尖锐的矛盾就能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目的。因此,“无为”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馥洁.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范曾.老庄心解[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1. 道教名言名句 2. 道家励志句子语录精选 3. 道教名言名句格言大全 4.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汇报 5. 道家经典语录翻译大全
[1].《老子它说》 南怀瑾著述 复旦大学出版社[2].《周易智慧——宇宙的模型》 谢宝笙 花城出版社(本文资料由福州徐林小姐提供)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猫捉老鼠作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次,小花猫看见了小老鼠跑进洞里了,便坐在洞前静静地等候着。一直等了很久,小老鼠都没有动静。小花猫眼珠一转,一条妙计从脑海中闪过。它走进房间找来了自己吃剩的食物,放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然后,小花猫躲到侧面。小老鼠慢慢地走过来,还不时的探头望望,发现小花猫早已不在这里,便大模大样的吃起了东西。
看来,它还是很警惕,吃一口四处张望一下,过了一会儿,小老鼠正吃得津津有味,小花猫轻轻的一步一步地靠进小老鼠,小老鼠突然发现小花猫,正准备逃,就在此时,小花猫猛的扑过来——小老鼠变成了小花猫的美餐。
一天,可爱的小猫多多在捉老鼠,可狡猾的老鼠一下子就钻进了洞,多多只好站在洞口外,一边耐心地等待,一边心想:“这次我一定要捉到你。”这时,老鼠悄悄地伸出头,多多急忙躲在旁边,等着老鼠出来。“哈哈!小猫不在这儿了,我可以放心地偷东西吃了,我现在可真是饿死了!”老鼠高兴地说。老鼠很快就钻出洞外,说时迟,那时快,多多眼疾手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两只利爪紧紧按住了老鼠。老鼠动弹不得,成了多多口中的美餐。多多得意地说:“我终于也可以捉到老鼠了!”
从此,家里的老鼠就越来越少了,多多成了最棒的猫。
有一天,一只小猫在玩一串佛珠。黑暗的墙角洞里两只老鼠看见了,以为猫从此念佛行善,不再吃它们了,于是便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和猫亲热。一只老鼠说道:“小猫大人,您在干什么?……”另一只老鼠也和猫拉关系……不料,那只小猫立刻丢掉佛珠,一下子扑了过来,逮住一只老鼠就嘶咬。吓得另一只老鼠一边跑一边喊:“老猫念了佛,咬起我们却更加狠了!”小猫一边跑一边说:“我已经吃掉了你的同伴,小老鼠,赶快束手就擒吧!”另一只老鼠迅速逃跑到洞中。小猫又拼命去追,可老鼠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哼,又让那只老鼠跑掉了!”小猫气急败坏心想:必须要想一个办法把老鼠引出来,然后再迅速抓获。可是怎么办呢?老鼠洞太小,我又钻不进去。小猫心想“:“那老鼠不是怕我的佛珠吗?我先把一根毛线点燃,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老鼠洞里;到时,那只老鼠一定会从另一个洞口出来,我再把佛珠放在老鼠要出来的洞口外面,我只需‘守株待兔’就行。”小猫说完就行动起来,它先把一根毛线点燃,放在老鼠洞口,然后把佛珠放在老鼠要逃出来的另一个洞口前面。小猫暗自窃喜:“一切布置妥当,就等老鼠出洞。哈哈!我就来一招——‘引蛇出洞’。”让小猫想不到的是,那只老鼠还在睡觉,过了一会,火苗燃烧着窗帘,老鼠闻到一股糊味,它慌忙跑出一看,啊?!洞中着火了,它发现另外那端有一个洞口,一边奔跑,一边仓惶逃遁……刚出洞口,被守候的小猫发现了,刚离火海,又入猫舌,小猫快速地抓住了老鼠,美美的享受了一顿饱餐!——“猫吃老鼠,天经地义。”
猫抓老鼠是猫的职责,老鼠自以为猫念佛行善,那是一厢情愿。老鼠使坏也终究难逃侥幸的命运。同样,作恶、坏蛋也终将没有好下场!
一天晚上,饥饿的小猫——咪咪幸运地发现了一个老鼠洞,它想:我可以饱餐一顿啦!于是,咪咪守在洞旁,静静地等待着老鼠的出现。
过了一会儿,洞里传出了动静,咪咪急忙悄悄地退进墙角。忽然,一只又肥又大的老鼠从洞里伸出脑袋,东张西望了一阵,见没有任何危险,就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向粮仓走去。
说时迟,那时快,咪咪“噌”的一声蹿出去,把老鼠死死地按在地上,老鼠连连求饶,可咪咪不听,把老鼠抓起来一口吞下去,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回想起那件事,不禁觉得我有些可笑。
坐在书房的我脑中一片空白,心思早已不在作业上,突然一阵电话铃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一会儿,妈妈便对我说:“我出去办一会儿事,你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我一下来了精神,端正写字姿势。
“奋笔疾书”,随着“咚”的一声,整个房子都安静了,也该是我出动的时候了,来到窗户面前,确定敌情已经解决,打开电脑开关,可以开始我的网上漫游了,登录qq,对话框一下子闪出很多条信息,一个个打开查看,打开我的农场,开始我的网上种植,顺便瞧瞧其它人的农场有没有收获,“嘀嘀”原来是有好友找我了,网上漫游的时间总是短暂飞快的,不经意间一个小时就过去了,这时突然听见楼梯口有了上楼的脚步声,顿时大脑一片空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部关闭,关掉电源插头,重新“埋头”写作业,不一会儿才发现没有声音了,唉,原来是楼下的,虚惊一场,算了,既然已经关了就关了吧,看tv也不错。
于是开始了我的电视之旅,调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可一边看电视一边不忘洞察敌情,一旦发现敌方情况,立即要行动,而一连好几次总是徒劳一场,而到后来干脆就放松警惕,正当我看到兴头上时突然发现门锁响了,慌忙跑回书房,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此时妈妈已经站在门口了,“你在哪儿干什么?”妈妈一脸严肃的问,“我···我拿东西的。”妈妈二话没说,精致走哦到电视机前,一摸···,后果可想而知,一顿唠叨劈头盖脸地砸了下来,而这时才发现我的作业空白如洗,而上学的时间也到了,唉,两边都捞了个空。
看来我和妈妈玩了个猫捉老鼠,最后,当然老鼠被擒了。
今天,我们在操场上做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
大家围成一个圈当“围墙”,一名同学当“猫”,四名同学当“老鼠”,在圈内摆四个铁球当“粮仓”,四个垒球当“粮食”。最后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插四根标杆当老夹就偷鼠的“家”。如果老鼠偷到“粮食”,必须把“粮食”在腿中间跳回自己的“家”。途中要是被“猫”抓住,得把“粮食”还给“猫”。如果“老鼠”把“粮食”光,“猫”就要受到出节目的惩罚。
我第一个当“猫”,游戏开始了,我生怕“粮食”被偷走,警惕地注视着“老鼠”。一会儿东边的“老鼠”来了,想跑到我后面去偷,我转身去抓。西边那只也来偷,我又转身赶快抓。我顾了南边顾不了北边,一会儿就被偷走了五袋“粮食”。
过了一会儿,四只“老鼠”同时向我走来,我心跳得厉害。我想:得给它们点颜色看看。于是我拳打脚踢吓跑了一只,可万万没有想到它跑到我后面偷。我闪电般地转身去抓,前边的“老鼠”偷了一袋“粮食”跑了。南边那只又拿了一袋,我赶快去抓,不小心踩在“粮食”上,摔了一个嘴啃地。尽管我手忙脚乱,“粮食”还是被偷光了。同学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我想下一次一定要接受教训,想办法守住“粮食”,做一个忠于职守的“猫”。
今天,我和田蕴妹妹、田姨叔在妹妹家开心地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
游戏开始了。只见一只凶猛的饿猫张牙舞看爪地向我们扑来,我们围着桌子一会儿向右逃,一会儿向左逃。过了一会儿,饿猫发现,这样追我们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捉不到我们,“它”灵机一动,搬来了许多椅子堵在了桌子和墙壁之间的空隙,让我们几只老鼠不能从那里穿过去,然后又来追我们。为了求生,我们连忙向外逃去,饿猫又挡住了外面,我们只好往另一条绝路逃。眼看就要被捉住了,我急中生智,冲上去与饿猫周旋,另一只老鼠立刻明白了我的意思,向另一边逃走了。我和饿猫周旋了一会儿,为了尽快摆脱他,我做了一个假动作,让饿猫扑错了地方,趁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冲出了包围圈。
饿猫气急败坏地吼道:“刚才是低估你们了,我看你们已经没力气了,哈哈,该看我表演了,接招‘飞猫暴风抓’”。话音刚落,饿猫便化作了一阵疾风向我们扑来,幸好我眼疾手快,用尽全身力气住左一闪才躲过了一劫,可另一只同伴却被逼向了绝路,紧急关头,那只老鼠用力向右扒到了墙上,饿猫扑了个空,反而撞到了他拿来堵塞通道的椅子上,“鲜血”直流,我们哈哈大笑。突然,饿猫以光速向另一只小老鼠扑去,那只老鼠猝不及防,被抓住了,原来这全是饿猫设的诡计啊!为了解救同伴,我连忙喊道:“上班时间到了,该上班罗!”饿猫看了看钟,突然放下小老鼠,背着包向外面狂奔而去……同伴获救了!
今天真开心啊!
从前,猫和老鼠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住在一棵树里。猫住在树顶上,捉鸟吃,;老鼠住在树底下,挖番薯吃。
到了冬天,猫以前只顾吃,没准备冬天的粮食,老鼠却准备了一仓库的粮食。猫饥饿难忍,就想到去偷老鼠的粮食,他趁老鼠睡着的时候,偷了一大袋番薯。老鼠醒来了,发现仓库里的番薯少了一大半,就想:我的番薯怎么少了一大半?会不会是我吃了那?后来,猫只要捉少了鸟,就去偷老鼠的番薯吃,老鼠也越来越奇怪:我又没吃番薯,怎么番薯越来越少呢?会不会有人趁我睡着的时候偷了我的番薯?这天,老鼠像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但他没有睡着,它在等待那个小偷,“小偷”来了,那个小偷居然是猫,老鼠大吃一惊:自己的好朋友居然偷自己的东西!于是,老鼠便要惩罚猫。他拿了一大袋番薯,在里面放了毒药,准备送给猫。到了猫家里,猫见了番薯,便狼吞虎咽吃起来,过了一会儿,猫昏过去了,老鼠便给猫挖坟墓,因为老鼠放少了毒药,猫过了不久就醒了,他看到老鼠,便一把抓过去,老鼠躲闪不及,尾巴被给猫抓了一大截。所以我们看到老鼠的尾巴是很短的。
从此以后,猫以后见到老鼠就要把他吃了。
今天上午,我很开心地和伙伴们一起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的'名字叫“猫捉老鼠”。
游戏开始了,我们决定黑白猜谁当猫。“黑白猜!”哈哈,这次不是我,是王思睿!我们赶紧靠墙,还向王思睿做鬼脸。咦!一眨眼的工夫,她怎么就不见了,我们悄悄地找她,“糟糕!”我想:“是谁呀,这么大声的喊糟糕。”回头一看,原来,王思睿捉住了谢子昕,我本来以为王思睿到别的地方去找我们了,原来,这是她的诡计,竟然在背后偷袭我们。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虽然课间活动只有十分钟,但是,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今天下午上作文课时,老师让我们玩了一个游戏——猫捉老鼠。当大家听到这个消息时都议论纷纷,而我则十分兴奋。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同学们先选出两个人,一个当猫,一个当老鼠,然后其余的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猫和鼠站在圈里。游戏开始了,猫要追着老鼠跑,在两圈之内猫没抓到老鼠就输了,抓到老鼠就赢了,输的人要抽签决定家下来他要做的事。最后,猫和老鼠要选出下一任的猫和鼠。
来到楼下,我们大家围成了一个大圈,并选出了猫和老鼠,猫是雷易,而老鼠则是吴声宇。
游戏开始了,倪老师一声令下,两个人跑了起来,老鼠的嘴里还不断发出“吱吱吱……”的叫声,好像在说:“笨猫,现在都改革了,俺们哪怕你呀?”跑了一半,吴声宇见雷易快追上来了,便停住了脚步和雷易玩起了游戏。不过,他显然玩不过雷易,一下子就被雷易抓住了。“哈哈哈……”大家捧腹大笑。吴声宇走到倪老师前面,抽了一张小纸条,拿给倪老师看,只听倪老师大声说:“背一名同学跑两圈。”“吴声宇会被谁呢?”“背最胖的何杨溢!”大家议论纷纷。只见吴声宇精挑细选,走到了最轻的赖锐韬面前问道:“我可以背你吗?”小赖子点了点头。吴声宇蹲了下来,说道:“来,跳上来吧。”吴声宇背起小赖子一路小跑,看起来一点都不吃力。在背的过程中,我听见吴声宇小声说:“抓紧我,别摔下去。”跑完两圈,他轻轻地把小赖子放到地上。接着他们选出了一猫一鼠。
后来选到了黄语菲,可黄语菲辜负女生所望——输了。黄语菲抽到了:唱一首你喜欢的歌。于是黄语菲选了《虫儿飞》这首歌。黄语菲的声音有些空灵,所以唱起这首歌来很好听。只听这歌声时而轻柔优雅,有时又像蜻蜓点水般轻盈:“……”我仿佛看到了: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好像在流泪似的。丛林里的萤火虫提着小灯在树叶中穿梭、飞舞……
接下来,我也被选中了。我是猫,徐秋雨是老鼠。说起来,当时我还真有点紧张。“预备,开始!”我飞快的跑了起来,不过我和徐秋雨之间还有一米左右的距离。跑了一圈,她突然停了下来,我一把抓住了她,只见她满脸疑惑,奇怪的对我说:“我都到终点了你抓我有什么用?”“要跑两圈!”于是她就莫名其妙的输了。
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我懂得了要认真听别人讲话,否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1. 猫和老鼠的作文200字要老战胜猫的过程
从前,猫和老鼠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住在一棵树里。猫住在树顶上,捉鸟吃,;老鼠住在树底下,挖番薯吃。到了冬天,猫以前只顾吃,没准备冬天的粮食,老鼠却准备了一仓库的粮食。猫饥饿难忍,就想到去偷老鼠的粮食,他趁老鼠睡着的时候,偷了一大袋番薯。老鼠醒来了,发现仓库里的番薯少了一大半,就想:我的番薯怎么少了一大半?会不会是我吃了那?后来,猫只要捉少了鸟,就去偷老鼠的番薯吃,老鼠也越来越奇怪:我又没吃番薯,怎么番薯越来越少呢?会不会有人趁我睡着的时候偷了我的番薯?这天,老鼠像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但他没有睡着,它在等待那个小偷,“小偷”来了,那个小偷居然是猫,老鼠大吃一惊:自己的好朋友居然偷自己的东西!于是,老鼠便要惩罚猫。他拿了一大袋番薯,在里面放了毒药,准备送给猫。到了猫家里,猫见了番薯,便狼吞虎咽吃起来,过了一会儿,猫昏过去了,老鼠便给猫挖坟墓,因为老鼠放少了毒药,猫过了不久就醒了,他看到老鼠,便一把抓过去,老鼠躲闪不及,尾巴被给猫抓了一大截。所以我们看到老鼠的尾巴是很短的。从此以后,猫以后见到老鼠就要把他吃了。
2. 作文续写猫和老鼠
猫儿捉到一抄只老鼠,它用脚爪把袭老鼠按在地上,准备吃掉。 老鼠说:“猫大王呀,我佩服你。你的确是个英雄,我能为英雄献身,供你充饥,死也无怨。不过,我和一般老鼠不同,我是一个音乐家,请允许我在死前唱一支歌。”猫儿惊异说:“啊!你是音乐家,会唱歌?”“是呀,我有非常优美的歌喉,我忠于我的事业,请大王允许我死前唱一支歌,我要为你唱一支〈英雄的赞歌〉。这样,我死也甘心了。” 猫儿想,又能听唱歌,又能吃鼠肉,何乐而不为?便说:“好,你唱吧!我倒要听听你的歌唱得怎样。”“你把我按在地上,我怎么能唱?请让我站起来唱。”猫儿不答应。 老鼠又说:“猫大王,你是伟大的英雄。我已在你手掌之中,还怕我这个小小的老鼠逃走不成?”猫儿想:哼,料你也不敢逃。便说:“好,我允许你站起来唱歌。” 猫儿一放开脚爪,老鼠乘机一窜,便逃进鼠洞里去了。 猫儿赶紧扑过去,却扑了一个空。
3. 童话作文:猫和老鼠450
[童话作文猫和老鼠做朋友]从前有只猫一心想和老鼠做朋友,老鼠见猫那么诚心想和自己做朋友,就答应了,童话作文 猫和老鼠做朋友。一天老鼠偷了一罐油,老说:“我们留起来,做冬天的食物吧。”猫说:“我们把它放在教堂里吧,那比较安全。”老鼠同意了。有一天,猫的嘴馋了,对老鼠说:“我大姐姐养了个儿子要我去做干爹,你在这看家。”老鼠说:“早去早回啊。”猫跑到教堂把猪油的皮吃了,然后逛了半天,回到家已经精疲力竭了。老鼠问:“你给干儿子取了什么名字?”猫说:“去了皮。”老鼠想:这个名字取得好奇怪啊。过了几天,猫的嘴又馋了,说:“我的二姐姐生了个儿子要我去做干爹,你在家里看家我去去就回,小学四年级作文《童话作文 猫和老鼠做朋友》。”猫又跑到教堂把猪油吃了一半……回到家老鼠又问:“你给干儿子取了什么名字?”猫说:“去了一半。”老鼠觉得这个名字取得比上一次奇怪。再过了几天,猫又对老鼠说:“我的三姐姐生了一个儿子要我去做干爹。”老鼠又说:“早去早回。”猫又跑到教堂,把猪油吃光了,然后又逛了半天。回到家,老鼠说:“你的运气真好,总有人请你做干爹,说吧这次你给干儿子取了什么名字?”猫说:“一扫光。”老鼠惊讶的想:这个名字比前两个取得更奇怪了。从此再也没有人请猫做干爹了。冬天到了,老鼠对猫说:“冬天到了,我们去吃猪油吧。”猫和老鼠一起来到了猪油罐里的猪油全没了。老鼠这才明白,说:“原来用去做干爹的理由吃了猪油,第一次你吃了皮,第二次你吃了一半,第三次……猫说:“不要再说了,再说我就吃了你。”可是老鼠已经说出了第三次吃个精光了。猫一怒之下把老鼠吃了。 四年级:付佳瑜
4. 讲故事的英语作文以My favourite cartoon 写猫和老鼠
My favorite cartoon is Tom and Jerry . The cartoon is about a never-ending rivalry beeen a cat (Tom) and a mouse (Jerry) . Tom hardly succeeds in catching Jerry, mainly because of Jerry's luck . However, they still can make peace with each other in some cases . Tom is a Blue Cat , it has a warm home to stay and enough food to eat . But Tom still wants to catch Jerry . Jerry is the mouse that lives together with Tom . Though they have lived together for many years , they still can't stop fighting. We can sense the happiness from Tom and Jerry . I like Tom and Jerry best .
5. 猫和老鼠是天敌后成了生死与共的朋友作文400字
“看拳,轰轰轰!”“看剑,霹雳啪啦霹雳啪啦!”你瞧!猫和老鼠这对天敌又在打专架了。就这样猫和属老鼠整整打了五天五夜,这时它们已是头破血流,满身伤痕。猫想:我抓老鼠是我的本性,但是,老鼠整天偷东西,在屋子里乱窜,还干坏事,是我的敌人,也是人们的敌人,我应该好好的感化感化它。于是,猫对老鼠说“老鼠兄弟,我们整天这样打来打去也不是个办法。你看我那么勤劳,整天抓老鼠,而你呢!天天干坏事,怪不得我们猫要抓你呢!从今天开始,你不要干坏事了,做我们大家的朋友吧!”在猫的帮助教育下,老鼠渐渐地改掉了干坏事、偷东西等坏习惯。有一天,猫不小心把主人家的酱油瓶打破了,老鼠赶紧跑过来帮助猫把碎玻璃片扫干净,然后把地拖干净。主人回来后表扬了它们俩个。终于,老鼠和猫这对天敌成为了一对好朋友。
6. 关于猫和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的作文
“呼呼~”啊!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一年的时间就过了。在这一年中我又长大了不少。在这一年中,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有一件我一直没齿难忘,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天气非常的热,我和妈妈出去逛街,被太阳晒得好热啊!我缠着妈妈,要妈妈给我买一支冰棍,妈妈买了两支,我吃完就把棍子直接扔在了地上。突然,我听到了一个小弟弟在叫我,我转过身看见是一个小弟弟就没理他,继续走路。小弟弟还不死心的叫着“姐姐,姐姐。”他跑到我的面前,说:“姐姐,你掉东西了。”他把棍子摆在手上让我看。 我依然没理他,他又跑到我面前说;“姐姐,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说了,不能乱扔垃圾的。”我听了惭愧的低下头,唉,我长这么大既然比这个这么小的小弟弟教训! 我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7. 《猫和老鼠》精彩片段作文 400字 _______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猫是老鼠的天敌,猫只要看见老鼠,就会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把老鼠抓住吃掉。可现在,就是这样的一对冤家,居然会签定了《和平条约》。 一天早晨,猫族中赫赫有名的“捕鼠大王”汤姆在门口悠闲的一边散步,一边做着“饭前操”。突然,它发现了正津津有味地偷吃的小老鼠杰瑞。汤姆心想:如果我把这只老鼠捉到主人面前,她一定会夸我,并且会奖励我更多的食物。于是,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向杰瑞冲了过去。 机灵的杰瑞马上发现了这一情况,熟练的放下正在偷吃的食物向自己的家跑去。汤姆当然不会把它放跑。于是,汤姆一边死死的追住不放,一边大声地向杰瑞吼道:“你这可恶的小老鼠,竟敢在我家偷吃东西,等我捉到你一定把你撕个稀巴烂。不过,你如果现在停下来束手就擒,我兴许还能饶你一命。”汤姆只是为了耍耍威风才说这话,没想到杰瑞竟真的停了下来,并稳稳当当地站在它面前。汤姆吃了一惊,又马上回过神来在心里暗骂杰瑞是个大笨蛋,同时伸出手想尽快抓住杰瑞。但聪明的杰瑞在汤姆伸手抓它的一瞬间,灵活地躲过汤姆的手,顺着汤姆的胳膊爬上了它的头,在狠狠踩了汤姆头几下后跳到了旁边的柜子上,又转过头对着被它踩倒在地的汤姆说:“你还真拿我当傻瓜呀?告诉你,我才不会乖乖的叫你捉呢!”说完,他向汤姆做了个鬼脸,又转身向柜子一端跑了过去。 但他很快就后悔了,因为柜子的那边没有路了,这时汤姆也跳上了柜子,挡住了杰瑞的退路,正龇着牙向它一步步逼来。杰瑞吓得差点晕了过去。虽然柜子离地面的距离不是很高,可对于小小的杰瑞来说,摔下去很可能会再也站不起来了!汤姆好像有了必胜的把握,一边把杰瑞逼到尽头,一边露出那锋利得发光的牙齿奸诈地笑着。突然,汤姆纵身一跃,向杰瑞扑了过去。望着跳在半空中的汤姆,杰瑞高兴了起来,它抓住这个机会从汤姆身下钻去,跑到柜子中间后回头看汤姆。汤姆没想到杰瑞会使这一招,而它一点也没有办法控制失去平衡的自己。只听“扑咚”一声,汤姆摔下了柜子,还把柜子旁边的一些东西摔碎了,就连它自己摔的也不轻……汤姆的主人闻声赶了过来,看到这一切时,气得两眼冒火、头顶冒烟。她狠狠地把汤姆揍了一顿,还罚它一天不准吃饭。看着伤痕累累的汤姆,杰瑞一边狂笑不止,一边向汤姆吐舌头。气得汤姆咬牙切齿的盯着杰瑞,可什么办法也没有,只得垂头丧气的走出去。 从那天起,汤姆对小小的杰瑞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惧,甚至有时候看见杰瑞偷吃东西也不去理它。没有了汤姆的干扰,老鼠杰瑞更加放肆了,竟把汤姆喝奶用的小盆偷走了,还招来了它的几只老鼠亲戚。它们把汤姆主人家冰箱里的东西都吃光了。终于有一天,汤姆再也忍无可忍,它想我再也不能坐视不管了,于是发誓要把这些可恶的老鼠赶出去。 这天,汤姆在杰瑞的老鼠洞口抓住了杰瑞的妹妹杰丽。它把杰丽钉在窗户上,用大喇叭对着杰瑞的洞口喊到:“可恶的臭老鼠们给我听着:你们中的一个老鼠已经被我抓了起来,要想它平安无事就快带着行李滚出去吧!”洞里的老鼠听后马上炸开了锅,有的说:我们快走吧,我可不想被抓住;有的附和着说就是、就是,再不走杰丽也会被它吃掉的……这时有个身强力壮的老鼠一拍胸脯说:“怕什么,有我呢,大不了跟它出去拼了……”老鼠们都纷纷议论,只有杰瑞在低头想着什么。突然,他喊了一声,大家一下安静了下来,他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它们,它们一个劲叫好。 第二天一早,老鼠们都按计划藏好,杰瑞则大摇大摆的向正在看管杰丽的汤姆走去。汤姆看到杰瑞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怎么样?决定搬出去了吗?”杰瑞向杰丽使了个眼色,然后对汤姆说:“不如我们来赛跑吧!比谁先跑到厨房。如果你赢了,我们马上搬出去。”汤姆很快答应了。杰瑞喊了一声开始,两人就风一般的跑了出去。杰瑞和汤姆两人开始跑的不相上下,可到了第一个拐角处杰瑞超过了汤姆,这时杰瑞吹了一声口哨,它的弟弟马上从花瓶后跑了出来,剪断了事先做好的绳子,天花板上嗖的一声掉下来把扫帚,正打中跑来的汤姆。汤姆一下摔在了地上,可又一个翻身爬了起来,去追跑在前面的杰瑞。就这样又过了两个拐角,老鼠们用同样的方法打倒了汤姆。等跑到厨房时,汤姆已是猫和老鼠传奇
8. 关于猫和老鼠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的作文
猫 和 老 鼠 一天夜抄里,一只袭老鼠来到了酒罐口上,它一不小心掉进了酒罐里。忽然,走来了一只猫,猫也来到了酒罐旁边,老鼠赶忙说:“救救我!”猫说:“你能让我吃你吗?”老鼠转动了一下眼睛,想了想说:“好啊。”于是猫把自己的爪子伸给了老鼠,老鼠得救了,爬了上来。当猫准备吃老鼠的时候,老鼠说:“你还是先别吃我,我全身都是酒,如果你现在把我吃了,你会醉的,要不先把我烤干了再吃也不迟。”猫于是就把老鼠拿到火边烤,一边烤,猫用爪子一边压在老鼠的尾巴上,以防它逃跑。等到猫渐渐睡着了以后,爪子也慢慢松开了,老鼠一下子跑回了洞里。猫醒过来问老鼠:“你不是答应让我吃吗?”老鼠说:“那是我在酒罐里说的醉话,不能算数的。”
9. 猫和老鼠故事的续写 三年级作文怎么写
猫和老鼠续写 有一天,老鼠想:“猫的体格比我大得多,胃口也比我大得多。到时候它喝得多我喝的少,那就太不合算了。”这样想着,老鼠眼珠滴流一转,有了一个好主意。 这天晚上,夜已经很深了。老鼠趴到猫的卧室门缝一听,“呼呼,嗯——”猫睡得正香。老鼠悄悄地关好了门,径直来到了大庙里。 它把坛子背到了背上东瞅瞅,西望望,小心翼翼地向家走去。办路上,因为坛子太重了老鼠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真想把坛子放下来,可是没有找到能安全放下的地方,怕把坛子打碎,只好咬着呀,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突然,一个黑影从天而降,吓得老鼠身体本能地一缩,差点把坛子打碎。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片大树叶,真是虚惊一场。这样,老鼠一路谨慎,终于回到了家。它怕被猫发现,把坛子藏到了房子后面的深草丛里。 第二天,猫对老鼠说:“我今天决定要去山的那边去旅行了,你和我一同去吧。”老鼠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说:“你放心去吧,我留下来看家。”猫走了。 老鼠把自己地亲戚朋友都招呼过来,开了一个盛大的party。每张桌子上都摆着一盘油,满屋子都飘满了油香,每只老鼠都有一个舞伴它们跳着恰恰,跳着牛仔舞。并推举这只老鼠当它们的大王。 一个星期过去了,猫旅行回来。看到满屋都是碎盘子,还有那只空坛子。猫明白了一切。从此以后,猫见到老鼠就咬。老鼠呢,只能躲在阴暗潮湿的地下了。
10. 猫和老鼠的作文
猫和老鼠 从前,猫和老鼠是一对很好的好朋友,有一天,他们捡到了一桶油,很高兴,于是一起把油搬回了家,老鼠对猫说:“兄弟,我嘴馋,就把油放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吧,别放在家里。”猫说:“恩,有道理,等到冬天再搬回来吃。”然后他们把油搬到了离家十几里的庙里。 突然有一天,老鼠馋油吃了,于是就想找个借口去庙吃油,想了许久,才想出一个办法,就对猫说:“老兄,我表妹生病了,我要去看望他,你留在家守家可以吗?”“可以啊!”猫爽快的说。老鼠心想:呵呵,猫兄啊,你心地太好了,我们老鼠家族最擅长东西吃都不知道,唉! 老鼠到了庙里,把油桶盖开开,把油的表面舔了,就回去。猫看到老鼠回来了,就说:“兄弟,你表妹得了什么病啊?”“唉!脱了一层皮”老鼠把准备好的台词背了。猫信以为真。 第二天,老鼠又嘴馋了,他跟猫说:“兄弟,我去看看我表妹好了没。”“这……好吧,我守家,早点回来,我还有事呢!”猫说。老鼠到了庙里,一口气把油舔了一半,就回家了。猫看见了,就问:“病情怎么样?”“唉,瘦了整整一圈啊!”“这不算什么,我生病的时候都瘦了三圈啊!” 第三天,老鼠馋性爆发,跟猫说:“兄弟,我再去看看表妹怎么了,可以吗?”猫似乎发现什么了,满脸疑惑的说:“你不是去偷油吃把?”“当然不是”老鼠假装镇定说“那可以。”猫还是放走了老鼠。老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跑向庙去,把油舔了个精光。回去了。猫看见了,说:“怎么不买些康乃馨去呢?”老鼠沮丧的说:“买什么买啊!死都死了。”“啊!不是把,真为她感到可惜。”“是啊!呜呜呜……”老鼠哭了。 临近冬天,猫对老鼠说:“我们俩去吧那桶油抬来把。”“好啊!”老鼠似乎忘记了他偷油的事。到了庙里,猫看见油桶里没油了,想起来了老鼠说的话“脱了一层皮,瘦了一圈……”于是愤怒地看着老鼠,老鼠看见猫这个样子“呼”的一下跑了。 从此以后,猫看见老鼠就咬,老鼠看见猫就心虚地跑了。
壁虎(1)在美丽的岛国日本,我看见了许多神奇可爱的小动物,让我来介绍一种我最喜欢的小动物壁虎吧! 壁虎是我在日本国际大学附近的石墙上发现的。一天,我用小树枝漫无目的地扒着石墙上的绿草,等候落在后面的妈妈。突然,草丛里窜出一条像小蛇一样的动物,一眨眼就不见了。我吓坏了,“啊”地一声,我扔掉树枝,飞快地向妈妈跑去。 妈妈带我回到石墙边,我们小心谨慎地观察着草丛,我再也不敢打草惊蛇了。不一会儿,我惊喜地发现,石墙上有三只奇怪的小蛇,奇怪的是它们都长着四肢!它们长着像毒蛇一样的三角形头,眼睛比米粒还小,又细又长的尾巴像鞭子一样。我淘气地用一根长长的细树枝去碰它们,它的尾巴左扭右扭,眨眼间就钻到墙缝里去了。 妈妈告诉我,这些小动物其实不是蛇,是壁虎。我很好奇,为什么壁虎这个奇怪的名字后面有个虎字呢?老虎吃人,壁虎不会咬人吧? 过了几天,我和妈妈去国际大学上网,我用Google查出了许多关于壁虎的文献,文献上讲:壁虎属于壁虎科,喜欢夜间出来,吃小虫子,对人类无害。它们的脚上有许多吸盘,可以在光滑的墙上爬行。 更让我惊奇的是,壁虎还会分身术呢。壁虎的尾巴断了,还可以长出来,这种现象叫再生。壁虎是一个弱小的动物,尾巴就成了它的护身符。当它遇到敌人的攻击时,它的肌肉就剧烈收缩,使尾巴断落。刚断落的尾巴由于神经没有死,不停地动弹,敌人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块尾巴上,壁虎就趁机逃跑了。壁虎就是用这种分身术来保护自己的。 知道了丰富多彩的知识,我们满意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路过我的日本小学,我惊喜地发现了两只彩色的壁虎,我兴奋极了,连忙叫爸爸妈妈来看。它们长着金灿灿的头和前肢,长着蓝蓝的尾巴和后肢,美丽极了。爸爸给它们照了几张照片,我想,要是我能养两只彩色的壁虎该多好啊! 壁虎这么弱小,还会分身术,真了不起呀!(2)我家的小狗 我家有只活泼的小狗,它长着雪白雪白的毛,只有额头上是淡褐色的,它有又尖又长的嘴巴,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又红又湿的鼻子,三角形的耳朵,明亮的大眼睛,就像一位白雪公主,美丽极了。我给小狗起了个名字,叫:欢欢。 欢欢的性格和名字一样,非常的欢快、活泼,每当我放学回到家,欢欢就会一下子冲出来,在我的双脚之间来回的磨蹭来,磨蹭去,甚至朝我扑过来,要我抱。之后,妈妈就找了个我们不用的小桌子,把欢欢放上去,快放学了,欢欢就坐在桌子上,抬头遥望着学校的大门,那双忧郁的眼神,好像在说:“小主人,你什么时候才放学?我在家里等着你回来陪我玩呢!”放学了,同学们列队走出校门,欢欢就一个人一个人的看着,看啊看,仿佛在找谁是我的小主人,当它看到了我,欢欢只能摇着尾巴,,四只小脚不停的跺来跺去,非常兴奋,好像在说:“小主人,你总算回来了,我等你等了大半天了!”可惜它在桌子上,不能扑过来和我玩了。 现在,欢欢长大了,比原来更加的活泼了,每次拿扫把扫地或拿拖把拖地,就会扑过来,紧咬不放,还把头东甩西甩,争强好胜,我们怎么拉也拉不出来,以前有一把扫把被小狗咬烂了;现在我们把扫把提得高高的,小狗见了,就想跳起来咬,当他跳的那一瞬间,我们惊呆了,没想到小狗能跳得这么高,真是太厉害了。还有呢!爸爸把一条棉绳子(循环的),挂在墙上,小狗看见了,轻轻一跳,一口咬着了,一直往下拉,棉绳一会儿向上一回向下,可好玩了! (3)淘气的小猫 叔叔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它身穿雪白的衣服,尖尖的耳朵,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绿宝石,尾巴长长的,神气极了。 一天,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线球,觉得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拨毛线球,毛线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像在想:“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线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小猫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毛线球追着追着就没了呢?小猫抖抖爪子,看着一地的毛线,无可奈何地走了。 小松鼠 (4)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回家看见两只可爱的小松鼠。他们那玲珑的小面孔镶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和三角形的小耳朵。他俩全身黑黑的,,但有几条白色花纹。他俩一个叫奇奇,一个叫菁菁。 小松鼠吃饭时很有趣,他们总是上半身坐着,把食物拿在手中,送近嘴中。吃玉米时,他们可是手脚并用把玉米粒拿下来一粒一粒慢慢吃,还只吃肉不吃皮。并且他们这吃一点那吃一点,真是猴子搬包谷的写照。小松鼠睡觉时就更有趣了,他们一个像小狗一样躺着一个像小刺猬一样卷着。你走过去只要发出一点声音他们便会立即醒来。“他们警惕性真高!”我总是这样对妈妈说。妈妈总是回答说“因为大自然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小松鼠如果不提高警惕那就会被吃掉的。”“那小松鼠不是不能睡好觉?真是好可怜!”妈妈总是淡淡一笑。 不久以后,因为我的失误菁菁悄悄的跑了。只留下了奇奇。他每天都蹲在那儿吃得也非常少,就呆呆的等在那儿。“真希望菁菁能回来!”“你知道为什么菁菁会跑?”妈妈笑着问我。“因为我的大意。”“错了,是因为菁菁需要自由,想要自由。” 几天过后,我轻轻拉开笼门。奇奇逗留了一会儿就跑了。妈妈走过来看着我,我笑着说:“奇奇也需要自由。” 蜘蛛(5)蜘蛛吐丝在他的生命中除了捕猎以外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那就是生命的延续。 非洲有一种红蜘蛛用粘粘的蛛丝严严实实的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诞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子,小蜘蛛一只只爬出来。这些小蜘蛛一出生就要吃东西。母蜘蛛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脱皮。这时母蜘蛛用她的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趴在小蜘蛛上面。饥饿的小蜘蛛骚动着争先恐后的爬到母蜘蛛的身上,开始有点犹豫,可不知哪只小蜘蛛先咬下一口,母亲的皮被咬破了,其他的兄弟姐妹闻到血腥味,纷纷咬象母亲。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入母亲的身体。母亲一动不动,任凭一百余个儿女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液体,一次又一次把他们喂饱。母蜘蛛的身体,足够让小蜘蛛吃上四天。四天后,小蜘蛛长大又长大了一些,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母蜘蛛不但喂饱了自己的儿女而且他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的捕猎天性。母蜘蛛心甘情愿的充当了儿女的第一个猎物。儿女在吃母亲的过程中学会了捕猎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人们知道母蜘蛛吃掉雄性蜘蛛,也说她是‘黑寡妇’。但人们不知道母蜘蛛吃雄性蜘蛛不仅是为了给自身补充营养而且是为了即将要出生的小蜘蛛。我想雄性蜘蛛和母蜘蛛都知道这一点,他们是为了儿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母蜘蛛吃掉雄性蜘蛛时又是何尝的痛苦。 蜘蛛与蜘蛛之间有着动物界罕见的伟大的爱。 小公鸡(6)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小白猪(7) 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 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小猪刚来我家时总惹人生气。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的缘故,它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翻越猪圈往外跑,可是大门插得死死的,怎么也不能超越第二道防线跑出去。过了一两天,它们也就老实了,找个水窝,用嘴拱啊拱,然后躺在里面,还不停地弄得泥水飞溅,当然小白猪也就变成小泥猪了。家中的人不管它们在院子里如何折腾,只要它们不往外跑,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 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孔雀(8)每当听到“金孔雀,展翅飞,七彩花衣映朝辉……”的歌词时,我真想看看孔雀。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4月26日,老师带我们到动物园去,我真高兴! 说来可真巧,同学们用花手帕在空中摆来摆去,孔雀真的开屏了。只见一只花孔雀把尾巴抖得哗哗响,那漂亮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又像透亮的珍珠撒在它身上,非常美丽。尾巴一开屏,鲜艳夺目,五光十色,使人眼花缭乱。那些像桃形的花纹,外面一圈是灰色的,第二圈是浅蓝色的,最后一圈是宝石蓝的,还带点暗红色的,真漂亮。它可神气了,昂着头,挺着胸脯,来回转着,炫耀自己的美丽。 另一只白孔雀毫不示弱,连忙散开像一把白纱伞似的尾巴,上面还有淡淡的花纹。顿时,那只花孔雀不转了,两只孔雀面对面站着,一动不动,原来它们在比美。花孔雀抖抖头上的翎毛,又抖抖美丽的尾巴。白孔雀也抖了抖头上的翎毛和美丽的尾巴。比得正得意时,一只雌孔雀在食盆里吃起了食物。花孔雀在一旁围着食盆打转转,急得直跺脚,白孔雀好像胜利了似的,满意地合上了它那美丽的尾巴。它跳上枝头,蓬松的尾巴在阳光下异常好看。 我们一进动物园,立即来到孔雀馆,大家都被一只只美丽的孔雀吸引住了。 孔雀头上有几根彩色的翎毛,一抖起来,那翎毛轻轻颤动,惹人喜爱。它有一对凤眼,尖尖的嘴,细长的脖子,上面长着像鱼鳞花纹一样的羽毛。这些羽毛蓝里透绿,油光油光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显得更加美丽。 老师带我们离开了孔雀馆,但我对孔雀的印象很深。晚上,我梦见一只白色的孔雀飞到我的身旁,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那美丽的尾巴…… 猫 (9)猫是人们宠爱的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能捉老鼠,博得主人的欢心。 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 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人们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人们给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 猫吃的是杂食,最爱鱼和瘦肉,倘若扔一个水果或蔬菜之类的给它,它只是嗅一嗅便走开了。 猫的脚掌生有肥厚而柔软的肉垫,走路悄然无声,不致惊跑鼠类。脚趾末端生有锐利的钩爪,可以随意伸缩。这使它不但能在平地上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老鼠被迫得丧魂落魄,很少能逃脱厄运。 猫的牙齿尖锐如锥,舌面粗糙,有许多倒刺。一旦逮住老鼠,猫爪抓刺,猫齿撕咬,顷刻之间,作恶多端的老鼠就开肠破肚,血肉狼藉。 猫的这些身体结构特征,使它具备了捕鼠的各种优越条件。俗话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才是好猫。会捉老鼠的猫是不大叫的。当它发现鼠踪,立刻伏下,耐心等待出击时机。当老鼠靠近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去,一下子把老鼠咬住。 猫还有随身携带的探测器--胡须。别小看猫的漂亮胡须,很灵敏,一般等于自身胸围的最大长度,所以,猫是否能深入洞穴,只要胡须量一量洞口就知道。 猫还有一个绝招:骨头软,能在半空自觉翻身,所以,即使它在高楼失足,也摔不死,总是四足先落地,晃晃脑袋,耸耸身子,舔舔脚掌,伸个懒腰,又若无其事地踱开了方步。 猫是老鼠的天敌,之所以有高强的捕鼠本领。首先是因为有一双特殊的眼睛,瞳孔能随光线的强弱而收缩或放大。在强光下瞳孔缩成一道细缝;黑暗里,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即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难逃脱。 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声音的来处,哪怕是极细微的声音,也能及时辨出。 最惹人喜爱的,就是脱奶以后的“童猫”。它们极不安分,好奇心特别强。你瞧,一团毛绒朝小猫滚过来,它大概以为是个“怪物”,倏地一跳,躲得远远的,毛绒团停住了。 小猫趴下死死盯着,好一会儿,见线团没有动静,就悄悄地移步向前,“咪呜--”叫了一声。线团还是一动不动。这时候,小猫再也耐不住,壮着胆子靠拢线团,围着转了几圈,而后伸出前爪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当它明白线团并不存在危险时,便毫无顾忌地玩起来,一会儿用鼻子嗅嗅,一会儿叼着“胜利品”,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像母鸡生了鸡蛋会“咯咯”叫那样,逮住老鼠的猫会发出“呜----”的叫声,表示快乐,显示胜利。猫,应该得到人们保护和宠爱。 忽然,小猫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标:放在叔叔书桌上的一瓶墨水。小猫跳上书桌,一边绕着墨水瓶转来转去,一边目不转睛盯着墨水瓶,好像在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它好奇地用爪子碰了碰墨水瓶,墨水瓶移动了一点。小猫觉得还不过瘾,就扑了上去。“砰”地一声,墨水到处流淌。小猫觉得大事不妙,吓得“喵”地一声,撒腿就跑。叔叔刚好看见了,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小猫真淘气啊! 螃蟹(10)前几天,爸爸带回了几只可爱的螃蟹。 螃蟹有我半个巴掌大,外壳除了腹部以外都呈青绿色,好像披着一件翠绿的罩衣。它那硬梆梆的身子,活像穿了一身盔甲。看,那一对粗壮的蟹钳,似乎摆起“拳击”的架势。呀,那八条步足,每条都由七个小节组成,像八条细长的“七节棍”。尖端的一节呈爪状,其余各节的形状如扁棒或短柱形。步足上还长着一些细毛,给这副威风的模样,添上了几分气势。 别看它样子笨拙,活动起来可灵活了。螃蟹是横着走路的,走起路来像个横冲直撞的醉汉,难怪有句歌谣:“横冲直撞真糟糕”呢!那些家伙还作起了自己的“热身运动”。有的竟当起了“运动员”,学起了“举重”,大钳子一张一合。它们的运动“细胞”可真够活跃的。 更有趣的是它们觅食的样子。我们把食物丢进盆里,一只“馋猫”用它那八条步足灵活地抬起、落下,沙沙作响。它用蟹钳当筷子美食了一餐。 尤为让我喜爱的是那只碗口大的螃蟹。呵,它正吐着泡沫,瞪着眼睛,举着“大钳”好像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着和“侵犯者”厮打。我用小竹棍一捅它的壳,它将“大钳”往水里一搅便逃走了。 螃蟹真可爱! 注:没时间了,找了些词句参考一下!!!!!描写动物的句子; 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小白兔吃饱了的时候,就仨一群俩一伙地在沙地上跑来跑去,像一个个小雪球在滚动。 小花猫的脑袋圆圆的,顶着一对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绿眼睛瞪得像两盏小绿灯。 小猫“咪咪”的那一双大耳朵,一天到晚都直竖着,哪个地方有声音,马上往那边转,活像一架有特殊性能的雷达。 这只花猫的全身是白底黑斑,远看上去,像一团雪白的棉花点上了几滴墨汁。 小猫鼻子下面有一张人字形的嘴巴,两旁有6根白色的胡须,常常一扇一扇的,挺神气。猫的胡子非常硬,像钢针一样,能量出洞口的尺寸。 小黑猫长长的尾巴像小鞭子似的,左右摇摆。 小猫有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小花猫早上起来先伸一下懒腰,然后再坐起来,用两只前爪在舌尖上舔一点唾沫,像人一样地洗着脸,再用舌头不停地舔着自己的毛皮,直到有一点光亮为止。 那条小狗一身金黄色的毛,闪闪发亮,像刚刚擦过油似的。 这只天真可爱的卷毛狮子狗,小黑尾巴一摆动起来,像个滚动的小绒球。 那条小黑狗,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般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像4朵梅花;那条撅着的小尾巴,总是悠闲不停地摇摆着。 那黑狗不吼不叫,像一个很有身分的武士,威严、老练,一动不动蹲在那里,雄纠纠张开胸脯上绒样的长毛。 狗的叫声不像猫的咪咪声那样有气无力,也不像老虎的叫声那样恐怖,而是中气十足,使人听起来有雄壮干脆的感觉。 这匹枣红马,长长的鬃毛披散着,跑起来,四只蹄子像不沾地似的。 这匹高头大马,浑身的每个部分都搭配得那么得当,每块肌肉都显示出力量,让人一看就觉得那么柔和,那么健美。 刹那间,“千里雪”平稳地腾到空中,简直像滑翔一般地飞过了深沟,轻轻地落在对岸,继续前奔。 小毛驴是那样惹人喜爱,黑眼珠滴滴溜溜乱转,撒起欢儿来像一只小鹿。 “呱哒、呱哒、呱哒……”驴蹄声均匀而单调,像墙上那面挂钟的砣在摇摆。那头骡子仰着头,皮笼头上的红缨,像是秋雨里一朵艳红的鸡冠花。 这些奶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 这条牛的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大,两只弯角青里透亮,特别是那一身黄毛,像绸子一样光亮。 那黑牛性子暴烈、凶恶,两眼大如乒乓球,红如火焰,头上两只尖角,利如锋刃。 雪白的羊群撒在碧绿的草原上,像花、像云、像圣洁的哈达。 草原上游荡的羊群像是一堆堆滚动的白银。 暴风雪越来越猛,刮得羊群像棉花团似的滚动着。 一峰峰骆驼,在大漠的孤烟中慢慢移动着身影,像小舟在大海里航行,乘着风,迎着浪。骆驼的眼睫毛是双重的,当风起沙扬的时候,双重的眼睫毛像卫士似的,将沙挡住,不使它吹进眼里。 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刚劲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小燕子又黑又亮的羽毛像是抹了油,白肚皮就像是穿着一件白衬衣。 燕子飞行的时候,漂亮极了。那狭长的翅膀,那分叉的尾巴,都像由最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没有一个姿势不美。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燕子的巢很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里面铺着柔软的羽毛、干草及细软的杂屑等物。燕群有时如掠天长剑,横空刺去;时而又如战斗机群,俯冲而来,在停宿处周围的空中飞翔着,回荡着。 白鹭无论是飞行,还是漫步,向来是从容不迫,姿态优雅斯文,好像一位披着白纱的斯文少女。 白鹭全身羽毛雪白,一群群不停在树枝上,真像是绿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 上空,两只麻雀,一前一后,逆风飞翔,小小的身姿,勇猛、矫健,活像两架微型的驱逐机,在强劲的气浪中以不同的姿态上下翻滚。 一群麻雀在夕照中飞翔,像朵朵随风散落的火焰。 鹦鹉的嘴就像一把拔鞋钉的钳子,能夹破种子硬壳。 小鹦鹉尾巴又细又长,上半截是绿色的,下半截是黑色的。因为它从头顶到翅膀上的羽毛有一条一条的黑斑,像老虎身上的花纹,所以又叫“虎皮鹦鹉”。 这种鹦鹉全身羽毛雪白,只是双翅略显金黄色,头上生着金黄灿烂的羽冠。在激动时,它头上的羽冠呈扇形竖立起来,好像是盛开的鲜花,因此得名“大葵花鹦鹉”。 鹦鹉的脖子上有一圈米黄色的绒毛,像是戴着美丽的脖套。 这只鹦鹉羽毛呈黄、蓝、绿3种颜色,油亮亮的像是穿了一件丝绒小袄。 有时一群黄鹂“呼”地扇翅腾起,星星点点,仿佛是节日里绽开在天空中的鲜黄色的礼花,艳丽悦目。 黄鹂的巢十分精致,多筑在高大的阔叶树上,形如深杯,悬挂在树梢的水平方向树枝上,如同摇篮一样,然而却十分坚固。 黄鹂的叫声如行云流水极为动听,犹如西洋乐器中的黑管吹奏,音调美妙多变,平时常作“嘎枣嘎枣嘎”的单声;有时是中等速度的“快枣来枣买枣山枣药噢”;有时又是连珠般的“快来坐飞机枣”;有时还能发出尖厉的似老猫的“啊枣儿枣”的叫唤声。 白肩雕飞翔时,常缓慢地鼓动着双翼在空中滑翔,有时借助山谷中上升的气流长时间双翼不动地滑翔,远远看去,很像巡航的飞机。 雕选准了最佳的扑击角度,在天空突然收敛翅膀,身体像片落叶一样悄然无声地飘向了目标。 黑鹰平展着宽阔的两翼在空中翱翔,简直像一架小型飞机。 猎鹰扑棱着一对大翅膀,箭似的追上了野兔,它盯住兔子,突然间,像一块石头似的砸了下去。 突然,苍鹰发现一只正啄食草根的野鸡,便将身子一抖,像一颗炮弹一样射将下去。 秃鹫常常喜欢兀自孤独在伫立在悬崖上,一动也不动;有时略略抖动一下硕大的身躯,动作也显得有些笨拙。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座山雕”的称号。 秃鹫站在地上有半人多高,远远望去就像披着黑色斗篷的小孩儿。 一对画眉,翅膀抖动着,灵巧的小头转动着,显出十分得意而陶醉的样子。那婉转的歌声,像银铃似的在林中荡漾。 不论是在萧瑟秋风的树下,还是在冬天野外的路旁,喜鹊迎面飞来,生机勃勃,欢欣活跃,令人感到振奋。 喜鹊是高明的建筑师,它的巢建在高大乔木的枝上,是用多杈的枯树枝筑成的,远看是个圆球形,结构很讲究,巢顶部有个用树枝搭成的盖子,巢口开在侧面。 海鸥闪电般从云端俯冲下来,在接近水面的一刹那,突然像羽毛一样轻盈地飘落。 海鸥在空中一发现水中的游鱼和软体动物,便立刻扇动翅膀,像蝴蝶一样轻盈地飘落到水面上。 海鸥洁白、矫健,展现着一种美和力的光彩,给这茫茫的海天平添一派生气。 这海燕,一会儿低低地掠过海面,擦着浪峰;一会儿像箭似的腾上半空,飞进那黑烟似的乌云里;一会儿又从云层里钻出来,像闪电般掠过天空。 海燕叫喊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最早起来的是云雀,它们迎着朝阳飞上蓝天,扑着火亮的翅膀,向地上洒着金豆子般的歌声。 山顶上有两只上下翻飞的云雀,它们一会儿翅膀贴着岩壁,一会儿蹿向高天,叽叽喳喳,像在庆贺什么喜事。 云雀素有“草原歌手”的美称。它们的鸣声虽然极其复杂,但每种叫声的尾音常是带有卷音的“滴溜儿枣”声。 云雀飞行的本领十分高强,起飞时能像旱地拔葱似的冲天而起,飞到一定高度时还能像直升飞机那样悬停在空中,“滴溜儿枣、滴溜儿枣”鸣叫一会儿,再直上云天。 啄木鸟的头圆圆的,嘴长长的,尾巴像把刷子,还穿了一身五颜六色的衣裳。 吸木鸟有像听诊器一样的钢嘴,通过敲树作声,它能准确地判断并寻捕蛀虫。 啄木鸟那又直又硬的长嘴,像把凿子似的,敲打着树干,“笃笃”地像敲打着指挥鼓。 每到春天,原野上便到处都可听到杜鹃“布谷、布谷”的阵阵啼鸣,像是在催人不误农时,及早春播,真不愧是“春的信使”。 百灵能学芙蓉鸟鸣、燕子叫、麻雀鼓噪、雏鸡啾啾觅食等十多种鸟的叫声,学得惟妙惟肖。甚至还能模仿猫叫、犬吠和婴儿哭,由此赢得百灵的美名。 最佳百灵鸟能把成套的各种动物叫声连起来,一套换着一套,连续叫换十多套。能这样“配套成龙”地鸣唱的百灵,才能算是“能歌者”。 百灵鸟的鸣声嘹亮宽广,音韵婉转多变,飞时直唱入云,歌声好像是从云霄里冲出来似的,因而它又叫告天子。
我家的小狗 我家有只活泼的小狗,它长着雪白雪白的毛,只有额头上是淡褐色的,它有又尖又长的嘴巴,锋利的牙齿和爪子,又红又湿的鼻子,三角形的耳朵,明亮的大眼睛,就像一位白雪公主,美丽极了。我给小狗起了个名字,叫:欢欢。 欢欢的性格和名字一样,非常的欢快、活泼,每当我放学回到家,欢欢就会一下子冲出来,在我的双脚之间来回的磨蹭来,磨蹭去,甚至朝我扑过来,要我抱。之后,妈妈就找了个我们不用的小桌子,把欢欢放上去,快放学了,欢欢就坐在桌子上,抬头遥望着学校的大门,那双忧郁的眼神,好像在说:“小主人,你什么时候才放学?我在家里等着你回来陪我玩呢!”放学了,同学们列队走出校门,欢欢就一个人一个人的看着,看啊看,仿佛在找谁是我的小主人,当它看到了我,欢欢只能摇着尾巴,,四只小脚不停的跺来跺去,非常兴奋,好像在说:“小主人,你总算回来了,我等你等了大半天了!”可惜它在桌子上,不能扑过来和我玩了。 现在,欢欢长大了,比原来更加的活泼了,每次拿扫把扫地或拿拖把拖地,就会扑过来,紧咬不放,还把头东甩西甩,争强好胜,我们怎么拉也拉不出来,以前有一把扫把被小狗咬烂了;现在我们把扫把提得高高的,小狗见了,就想跳起来咬,当他跳的那一瞬间,我们惊呆了,没想到小狗能跳得这么高,真是太厉害了。还有呢!爸爸把一条棉绳子(循环的),挂在墙上,小狗看见了,轻轻一跳,一口咬着了,一直往下拉,棉绳一会儿向上一回向下,可好玩了! (3)淘气的小猫 叔叔家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它身穿雪白的衣服,尖尖的耳朵,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绿宝石,尾巴长长的,神气极了。 一天,小猫看见地上有个毛线球,觉得很新奇。于是,它伸出爪子轻拨毛线球,毛线球就滚了起来,小猫越玩越带劲。看小猫那认真的表情,好像在想:“看你往哪里跑,我一定要抓住你!”小猫紧追不舍,最后,毛线球越滚越小,散成了一堆线。小猫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毛线球追着追着就没了呢?小猫抖抖爪子,看着一地的毛线,无可奈何地走了。 小松鼠 (4) 今天,我高高兴兴地回家看见两只可爱的小松鼠。他们那玲珑的小面孔镶着一双圆溜溜的小眼睛和三角形的小耳朵。他俩全身黑黑的,,但有几条白色花纹。他俩一个叫奇奇,一个叫菁菁。 小松鼠吃饭时很有趣,他们总是上半身坐着,把食物拿在手中,送近嘴中。吃玉米时,他们可是手脚并用把玉米粒拿下来一粒一粒慢慢吃,还只吃肉不吃皮。并且他们这吃一点那吃一点,真是猴子搬包谷的写照。小松鼠睡觉时就更有趣了,他们一个像小狗一样躺着一个像小刺猬一样卷着。你走过去只要发出一点声音他们便会立即醒来。“他们警惕性真高!”我总是这样对妈妈说。妈妈总是回答说“因为大自然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小松鼠如果不提高警惕那就会被吃掉的。”“那小松鼠不是不能睡好觉?真是好可怜!”妈妈总是淡淡一笑。 不久以后,因为我的失误菁菁悄悄的跑了。只留下了奇奇。他每天都蹲在那儿吃得也非常少,就呆呆的等在那儿。“真希望菁菁能回来!”“你知道为什么菁菁会跑?”妈妈笑着问我。“因为我的大意。”“错了,是因为菁菁需要自由,想要自由。” 几天过后,我轻轻拉开笼门。奇奇逗留了一会儿就跑了。妈妈走过来看着我,我笑着说:“奇奇也需要自由。” 蜘蛛(5)蜘蛛吐丝在他的生命中除了捕猎以外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那就是生命的延续。 非洲有一种红蜘蛛用粘粘的蛛丝严严实实的裹成一个卵包。母蜘蛛整日守护着卵包,等待着小蜘蛛的诞生。大约一个月后,卵包裂开了一个小口子,小蜘蛛一只只爬出来。这些小蜘蛛一出生就要吃东西。母蜘蛛产下十几粒食物团,足够小蜘蛛吃三天。三天后,小蜘蛛长大了许多,就开始第一次脱皮。这时母蜘蛛用她的蛛线把小蜘蛛聚拢在一起,然后趴在小蜘蛛上面。饥饿的小蜘蛛骚动着争先恐后的爬到母蜘蛛的身上,开始有点犹豫,可不知哪只小蜘蛛先咬下一口,母亲的皮被咬破了,其他的兄弟姐妹闻到血腥味,纷纷咬象母亲。一会儿,母亲的身体就被儿女爬满,每个儿女都有一根尖锐的吸管上百根吸管刺穿母亲的表皮,捅入母亲的身体。母亲一动不动,任凭一百余个儿女吮吸着自己体内的液体,一次又一次把他们喂饱。母蜘蛛的身体,足够让小蜘蛛吃上四天。四天后,小蜘蛛长大又长大了一些,而母蜘蛛已经被吃光了。母蜘蛛不但喂饱了自己的儿女而且他用自己的汁液唤醒了儿女的捕猎天性。母蜘蛛心甘情愿的充当了儿女的第一个猎物。儿女在吃母亲的过程中学会了捕猎只有这样,小蜘蛛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人们知道母蜘蛛吃掉雄性蜘蛛,也说她是‘黑寡妇’。但人们不知道母蜘蛛吃雄性蜘蛛不仅是为了给自身补充营养而且是为了即将要出生的小蜘蛛。我想雄性蜘蛛和母蜘蛛都知道这一点,他们是为了儿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当母蜘蛛吃掉雄性蜘蛛时又是何尝的痛苦。 蜘蛛与蜘蛛之间有着动物界罕见的伟大的爱。 小公鸡(6) 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 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 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 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 小白猪(7) 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 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 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 小猪刚来我家时总惹人生气。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的缘故,它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翻越猪圈往外跑,可是大门插得死死的,怎么也不能超越第二道防线跑出去。过了一两天,它们也就老实了,找个水窝,用嘴拱啊拱,然后躺在里面,还不停地弄得泥水飞溅,当然小白猪也就变成小泥猪了。家中的人不管它们在院子里如何折腾,只要它们不往外跑,就谢天谢地了。 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 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孔雀(8)每当听到“金孔雀,展翅飞,七彩花衣映朝辉……”的歌词时,我真想看看孔雀。盼望的一天终于来到了。4月26日,老师带我们到动物园去,我真高兴! 说来可真巧,同学们用花手帕在空中摆来摆去,孔雀真的开屏了。只见一只花孔雀把尾巴抖得哗哗响,那漂亮的尾巴就像仙女手中的彩扇,慢慢散开,又像透亮的珍珠撒在它身上,非常美丽。尾巴一开屏,鲜艳夺目,五光十色,使人眼花缭乱。那些像桃形的花纹,外面一圈是灰色的,第二圈是浅蓝色的,最后一圈是宝石蓝的,还带点暗红色的,真漂亮。它可神气了,昂着头,挺着胸脯,来回转着,炫耀自己的美丽。 另一只白孔雀毫不示弱,连忙散开像一把白纱伞似的尾巴,上面还有淡淡的花纹。顿时,那只花孔雀不转了,两只孔雀面对面站着,一动不动,原来它们在比美。花孔雀抖抖头上的翎毛,又抖抖美丽的尾巴。白孔雀也抖了抖头上的翎毛和美丽的尾巴。比得正得意时,一只雌孔雀在食盆里吃起了食物。花孔雀在一旁围着食盆打转转,急得直跺脚,白孔雀好像胜利了似的,满意地合上了它那美丽的尾巴。它跳上枝头,蓬松的尾巴在阳光下异常好看。 我们一进动物园,立即来到孔雀馆,大家都被一只只美丽的孔雀吸引住了。 孔雀头上有几根彩色的翎毛,一抖起来,那翎毛轻轻颤动,惹人喜爱。它有一对凤眼,尖尖的嘴,细长的脖子,上面长着像鱼鳞花纹一样的羽毛。这些羽毛蓝里透绿,油光油光的,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显得更加美丽。 老师带我们离开了孔雀馆,但我对孔雀的印象很深。晚上,我梦见一只白色的孔雀飞到我的身旁,我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它那美丽的尾巴…… 猫 (9)猫是人们宠爱的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能捉老鼠,博得主人的欢心。 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 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人们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人们给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 猫吃的是杂食,最爱鱼和瘦肉,倘若扔一个水果或蔬菜之类的给它,它只是嗅一嗅便走开了。 猫的脚掌生有肥厚而柔软的肉垫,走路悄然无声,不致惊跑鼠类。脚趾末端生有锐利的钩爪,可以随意伸缩。这使它不但能在平地上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老鼠被迫得丧魂落魄,很少能逃脱厄运。 猫的牙齿尖锐如锥,舌面粗糙,有许多倒刺。一旦逮住老鼠,猫爪抓刺,猫齿撕咬,顷刻之间,作恶多端的老鼠就开肠破肚,血肉狼藉。 猫的这些身体结构特征,使它具备了捕鼠的各种优越条件。俗话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才是好猫。会捉老鼠的猫是不大叫的。当它发现鼠踪,立刻伏下,耐心等待出击时机。当老鼠靠近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去,一下子把老鼠咬住。 猫还有随身携带的探测器--胡须。别小看猫的漂亮胡须,很灵敏,一般等于自身胸围的最大长度,所以,猫是否能深入洞穴,只要胡须量一量洞口就知道。 猫还有一个绝招:骨头软,能在半空自觉翻身,所以,即使它在高楼失足,也摔不死,总是四足先落地,晃晃脑袋,耸耸身子,舔舔脚掌,伸个懒腰,又若无其事地踱开了方步。 猫是老鼠的天敌,之所以有高强的捕鼠本领。首先是因为有一双特殊的眼睛,瞳孔能随光线的强弱而收缩或放大。在强光下瞳孔缩成一道细缝;黑暗里,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即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难逃脱。 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声音的来处,哪怕是极细微的声音,也能及时辨出。 最惹人喜爱的,就是脱奶以后的“童猫”。它们极不安分,好奇心特别强。你瞧,一团毛绒朝小猫滚过来,它大概以为是个“怪物”,倏地一跳,躲得远远的,毛绒团停住了。 小猫趴下死死盯着,好一会儿,见线团没有动静,就悄悄地移步向前,“咪呜--”叫了一声。线团还是一动不动。这时候,小猫再也耐不住,壮着胆子靠拢线团,围着转了几圈,而后伸出前爪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当它明白线团并不存在危险时,便毫无顾忌地玩起来,一会儿用鼻子嗅嗅,一会儿叼着“胜利品”,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像母鸡生了鸡蛋会“咯咯”叫那样,逮住老鼠的猫会发出“呜----”的叫声,表示快乐,显示胜利。猫,应该得到人们保护和宠爱。 忽然,小猫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它又找到了玩耍的新目标:放在叔叔书桌上的一瓶墨水。小猫跳上书桌,一边绕着墨水瓶转来转去,一边目不转睛盯着墨水瓶,好像在想:这是什么玩意儿?它好奇地用爪子碰了碰墨水瓶,墨水瓶移动了一点。小猫觉得还不过瘾,就扑了上去。“砰”地一声,墨水到处流淌。小猫觉得大事不妙,吓得“喵”地一声,撒腿就跑。叔叔刚好看见了,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小猫真淘气啊! 螃蟹(10)前几天,爸爸带回了几只可爱的螃蟹。 螃蟹有我半个巴掌大,外壳除了腹部以外都呈青绿色,好像披着一件翠绿的罩衣。它那硬梆梆的身子,活像穿了一身盔甲。看,那一对粗壮的蟹钳,似乎摆起“拳击”的架势。呀,那八条步足,每条都由七个小节组成,像八条细长的“七节棍”。尖端的一节呈爪状,其余各节的形状如扁棒或短柱形。步足上还长着一些细毛,给这副威风的模样,添上了几分气势。 别看它样子笨拙,活动起来可灵活了。螃蟹是横着走路的,走起路来像个横冲直撞的醉汉,难怪有句歌谣:“横冲直撞真糟糕”呢!那些家伙还作起了自己的“热身运动”。有的竟当起了“运动员”,学起了“举重”,大钳子一张一合。它们的运动“细胞”可真够活跃的。 更有趣的是它们觅食的样子。我们把食物丢进盆里,一只“馋猫”用它那八条步足灵活地抬起、落下,沙沙作响。它用蟹钳当筷子美食了一餐。 尤为让我喜爱的是那只碗口大的螃蟹。呵,它正吐着泡沫,瞪着眼睛,举着“大钳”好像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着和“侵犯者”厮打。我用小竹棍一捅它的壳,它将“大钳”往水里一搅便逃走了。 螃蟹真可爱! 注:没时间了,找了些词句参考一下!!!!!描写动物的句子; 兔子的耳朵又大又长,只要听见一点轻微的声音,就会“唰”地一下竖起来,灵巧地四面转动,寻找声音发出的地方,直到声音没有了,才恢复常态。 小白兔吃饱了的时候,就仨一群俩一伙地在沙地上跑来跑去,像一个个小雪球在滚动。 小花猫的脑袋圆圆的,顶着一对尖尖的小耳朵,那大大的绿眼睛瞪得像两盏小绿灯。 小猫“咪咪”的那一双大耳朵,一天到晚都直竖着,哪个地方有声音,马上往那边转,活像一架有特殊性能的雷达。 这只花猫的全身是白底黑斑,远看上去,像一团雪白的棉花点上了几滴墨汁。 小猫鼻子下面有一张人字形的嘴巴,两旁有6根白色的胡须,常常一扇一扇的,挺神气。猫的胡子非常硬,像钢针一样,能量出洞口的尺寸。 小黑猫长长的尾巴像小鞭子似的,左右摇摆。 小猫有一对透亮灵活的大眼睛,黑黑的瞳仁还会变:早晨,像枣核;中午,就成了细线;夜里,却变成两只绿灯泡,圆溜溜的,闪闪发光。 小花猫早上起来先伸一下懒腰,然后再坐起来,用两只前爪在舌尖上舔一点唾沫,像人一样地洗着脸,再用舌头不停地舔着自己的毛皮,直到有一点光亮为止。 那条小狗一身金黄色的毛,闪闪发亮,像刚刚擦过油似的。 这只天真可爱的卷毛狮子狗,小黑尾巴一摆动起来,像个滚动的小绒球。 那条小黑狗,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般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像4朵梅花;那条撅着的小尾巴,总是悠闲不停地摇摆着。 那黑狗不吼不叫,像一个很有身分的武士,威严、老练,一动不动蹲在那里,雄纠纠张开胸脯上绒样的长毛。 狗的叫声不像猫的咪咪声那样有气无力,也不像老虎的叫声那样恐怖,而是中气十足,使人听起来有雄壮干脆的感觉。 这匹枣红马,长长的鬃毛披散着,跑起来,四只蹄子像不沾地似的。 这匹高头大马,浑身的每个部分都搭配得那么得当,每块肌肉都显示出力量,让人一看就觉得那么柔和,那么健美。 刹那间,“千里雪”平稳地腾到空中,简直像滑翔一般地飞过了深沟,轻轻地落在对岸,继续前奔。 小毛驴是那样惹人喜爱,黑眼珠滴滴溜溜乱转,撒起欢儿来像一只小鹿。 “呱哒、呱哒、呱哒……”驴蹄声均匀而单调,像墙上那面挂钟的砣在摇摆。那头骡子仰着头,皮笼头上的红缨,像是秋雨里一朵艳红的鸡冠花。 这些奶牛,身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好像穿着花棉袄。 这条牛的两只眼睛像铜铃一样大,两只弯角青里透亮,特别是那一身黄毛,像绸子一样光亮。 那黑牛性子暴烈、凶恶,两眼大如乒乓球,红如火焰,头上两只尖角,利如锋刃。 雪白的羊群撒在碧绿的草原上,像花、像云、像圣洁的哈达。 草原上游荡的羊群像是一堆堆滚动的白银。 暴风雪越来越猛,刮得羊群像棉花团似的滚动着。 一峰峰骆驼,在大漠的孤烟中慢慢移动着身影,像小舟在大海里航行,乘着风,迎着浪。骆驼的眼睫毛是双重的,当风起沙扬的时候,双重的眼睫毛像卫士似的,将沙挡住,不使它吹进眼里。 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剪刀似的尾巴,一对刚劲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小燕子又黑又亮的羽毛像是抹了油,白肚皮就像是穿着一件白衬衣。 燕子飞行的时候,漂亮极了。那狭长的翅膀,那分叉的尾巴,都像由最高明的画家画出来的,没有一个姿势不美。 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这多么像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燕子的巢很像半个饭碗,上面的口敞着,里面铺着柔软的羽毛、干草及细软的杂屑等物。燕群有时如掠天长剑,横空刺去;时而又如战斗机群,俯冲而来,在停宿处周围的空中飞翔着,回荡着。 白鹭无论是飞行,还是漫步,向来是从容不迫,姿态优雅斯文,好像一位披着白纱的斯文少女。 白鹭全身羽毛雪白,一群群不停在树枝上,真像是绿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 上空,两只麻雀,一前一后,逆风飞翔,小小的身姿,勇猛、矫健,活像两架微型的驱逐机,在强劲的气浪中以不同的姿态上下翻滚。 一群麻雀在夕照中飞翔,像朵朵随风散落的火焰。 鹦鹉的嘴就像一把拔鞋钉的钳子,能夹破种子硬壳。 小鹦鹉尾巴又细又长,上半截是绿色的,下半截是黑色的。因为它从头顶到翅膀上的羽毛有一条一条的黑斑,像老虎身上的花纹,所以又叫“虎皮鹦鹉”。 这种鹦鹉全身羽毛雪白,只是双翅略显金黄色,头上生着金黄灿烂的羽冠。在激动时,它头上的羽冠呈扇形竖立起来,好像是盛开的鲜花,因此得名“大葵花鹦鹉”。 鹦鹉的脖子上有一圈米黄色的绒毛,像是戴着美丽的脖套。 这只鹦鹉羽毛呈黄、蓝、绿3种颜色,油亮亮的像是穿了一件丝绒小袄。 有时一群黄鹂“呼”地扇翅腾起,星星点点,仿佛是节日里绽开在天空中的鲜黄色的礼花,艳丽悦目。 黄鹂的巢十分精致,多筑在高大的阔叶树上,形如深杯,悬挂在树梢的水平方向树枝上,如同摇篮一样,然而却十分坚固。 黄鹂的叫声如行云流水极为动听,犹如西洋乐器中的黑管吹奏,音调美妙多变,平时常作“嘎枣嘎枣嘎”的单声;有时是中等速度的“快枣来枣买枣山枣药噢”;有时又是连珠般的“快来坐飞机枣”;有时还能发出尖厉的似老猫的“啊枣儿枣”的叫唤声。 白肩雕飞翔时,常缓慢地鼓动着双翼在空中滑翔,有时借助山谷中上升的气流长时间双翼不动地滑翔,远远看去,很像巡航的飞机。 雕选准了最佳的扑击角度,在天空突然收敛翅膀,身体像片落叶一样悄然无声地飘向了目标。 黑鹰平展着宽阔的两翼在空中翱翔,简直像一架小型飞机。 猎鹰扑棱着一对大翅膀,箭似的追上了野兔,它盯住兔子,突然间,像一块石头似的砸了下去。 突然,苍鹰发现一只正啄食草根的野鸡,便将身子一抖,像一颗炮弹一样射将下去。 秃鹫常常喜欢兀自孤独在伫立在悬崖上,一动也不动;有时略略抖动一下硕大的身躯,动作也显得有些笨拙。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座山雕”的称号。 秃鹫站在地上有半人多高,远远望去就像披着黑色斗篷的小孩儿。 一对画眉,翅膀抖动着,灵巧的小头转动着,显出十分得意而陶醉的样子。那婉转的歌声,像银铃似的在林中荡漾。 不论是在萧瑟秋风的树下,还是在冬天野外的路旁,喜鹊迎面飞来,生机勃勃,欢欣活跃,令人感到振奋。 喜鹊是高明的建筑师,它的巢建在高大乔木的枝上,是用多杈的枯树枝筑成的,远看是个圆球形,结构很讲究,巢顶部有个用树枝搭成的盖子,巢口开在侧面。 海鸥闪电般从云端俯冲下来,在接近水面的一刹那,突然像羽毛一样轻盈地飘落。 海鸥在空中一发现水中的游鱼和软体动物,便立刻扇动翅膀,像蝴蝶一样轻盈地飘落到水面上。 海鸥洁白、矫健,展现着一种美和力的光彩,给这茫茫的海天平添一派生气。 这海燕,一会儿低低地掠过海面,擦着浪峰;一会儿像箭似的腾上半空,飞进那黑烟似的乌云里;一会儿又从云层里钻出来,像闪电般掠过天空。 海燕叫喊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刮起波浪的飞沫。 最早起来的是云雀,它们迎着朝阳飞上蓝天,扑着火亮的翅膀,向地上洒着金豆子般的歌声。 山顶上有两只上下翻飞的云雀,它们一会儿翅膀贴着岩壁,一会儿蹿向高天,叽叽喳喳,像在庆贺什么喜事。 云雀素有“草原歌手”的美称。它们的鸣声虽然极其复杂,但每种叫声的尾音常是带有卷音的“滴溜儿枣”声。 云雀飞行的本领十分高强,起飞时能像旱地拔葱似的冲天而起,飞到一定高度时还能像直升飞机那样悬停在空中,“滴溜儿枣、滴溜儿枣”鸣叫一会儿,再直上云天。 啄木鸟的头圆圆的,嘴长长的,尾巴像把刷子,还穿了一身五颜六色的衣裳。 吸木鸟有像听诊器一样的钢嘴,通过敲树作声,它能准确地判断并寻捕蛀虫。 啄木鸟那又直又硬的长嘴,像把凿子似的,敲打着树干,“笃笃”地像敲打着指挥鼓。 每到春天,原野上便到处都可听到杜鹃“布谷、布谷”的阵阵啼鸣,像是在催人不误农时,及早春播,真不愧是“春的信使”。 百灵能学芙蓉鸟鸣、燕子叫、麻雀鼓噪、雏鸡啾啾觅食等十多种鸟的叫声,学得惟妙惟肖。甚至还能模仿猫叫、犬吠和婴儿哭,由此赢得百灵的美名。 最佳百灵鸟能把成套的各种动物叫声连起来,一套换着一套,连续叫换十多套。能这样“配套成龙”地鸣唱的百灵,才能算是“能歌者”。 百灵鸟的鸣声嘹亮宽广,音韵婉转多变,飞时直唱入云,歌声好像是从云霄里冲出来似的,因而它又叫告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