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

发布时间:

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论文集

发布的第十七期,第七届全国BIM学术会议由中国图学学会指导,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支持,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主办,两江新区企业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和同炎数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承办,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协办。据介绍,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对建筑行业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目前BIM应用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并不断向纵深发展。从2019年开始,重庆以推广应用BIM技术为主要着力点,改变传统建造方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提升的建筑智能化应用水平。今年5月,为加快推进重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重庆市住建委在重庆市范围内,在勘察、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单个或多个阶段)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中,开展了2021年度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工作。

第十四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

1) 郑振飞、陈宝春,钢筋混凝土无铰拱非线性平面有限元分析,工程力学,1988年第4期2) 陈宝春、郑振飞,空间曲杆结构的内力分析,全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三届全国城市桥梁会议论文集,1990年5月,天津大学出版社3) 陈宝春、郑振飞,拱桥非线性温差的应力分析,福州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4) 郑振飞、陈宝春,福建古桥的建筑艺术,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5) 陈宝春、郑振飞,弯桥计算方法的研究述评,福建交通科技,1992年第2期6) 陈宝春、蒋春方、郑振飞,多格式斜桥受力分析,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3期7) 郑振飞、陈宝春,拱桥极限状态设计理论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第4期8) 陈宝春、郭金琼,安溪凤城悬索桥设计探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4)9) 陈宝春、郭金琼、郑振飞,铭选大桥设计,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0) 陈宝春等,某钢管混凝土拱桥静载测试分析,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1) 陈宝春、张和秋、钱士唐,远行优先环交理论及其在紫阳分离式立交上的应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2) 陈宝春、吴明仁, PWS编索法在轻型悬索桥上的应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4)13) 陈宝春,肋板式钢筋混凝土悬索桥,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增刊)14)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综述, 桥梁建设,1997(2)15) 陈宝春、郭金琼、毛承忠等,316国道福建闽清石潭溪大桥优化设计,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97(5)16) 陈宝春、孙潮,石潭溪大桥施工受力分析, 中国公路学报, 11(4),1998年12月,pp:51-5717)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桥设计计算探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12月, 26(6),pp: 81-8518) 陈宝春、邹中权,兰溪大桥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设计,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3(4),1998年12月,)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刚架系杆拱设计,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199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 陈宝春、徐爱民,钢管混凝土拱肋截面温度场分析,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中国钢协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1999(3):86-9121) 刘玉擎、陈宝春、彦坂熙 等,コンクりート充填钢管ァーチ桥の非缐形地震応答特性,第25回地震工学研究発表会讲演论文集,) 刘玉擎、陈宝春、彦坂熙.中国における钢管コニケリート合成ァーチ桥ぉょび水平旋回架设工法の発展,桥梁と基础(日).1999(2)23) 陈宝春、陈友杰,钢管混凝土肋拱面内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工程力学,17(2),2000年, pp. 44—50(EI收录)24) CHEN Baochun, LIN Ying, XU Aimin, Analysis of the CFST Arch Bridge Temperature Inner Forc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SCCS Conference on Steel and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es, Los Angeles , March, 2000, pp. 239--24625) Chen Baochun, Chen Youjie, Experimental Study on Whole Process of CFST Rib Arch Bridge under In-plane Loads,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6th ASC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rch, 2000, Los Angeles, pp167--17226) 陈宝春、徐爱民、孙潮, 钢管混凝土拱桥温度内力计算时温差取值分析,中国公路学报, 13(2),2000年4月,pp. 52—56(EI收录)27) Baochun Chen, Shuisheng Chen, Yuqing Liu,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Natural Vibr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nti-seismic Behavior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s, Theories and Applying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th Experts), Yu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pp136-14628)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设计探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年:505—51229) 陈宝春、刘织、林涵斌,世界海底隧道工程进展与台湾海峡通道构想,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4),2000年8月:51-5530) 陈宝春、陈友杰、刘玉擎,钢管与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桥梁建设,2001(1),总第134期:17—2031) 陈宝春、孙潮、陈友杰,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公路交通科技,2001(2),pp24—28 ,32) 刘玉擎、陈宝春、彦阪熙,架构式合成タイドァーチ桥の构造特性ぉょび耐震性能,构造工学论文集,Vol. 47A,,PP:1475-148433) 刘玉擎、陈宝春、彦坂熙.中国における长大スパン复合バランスドァーチ桥,桥梁&都市Project(日).2001(4),, pp:40-4434) Chen Baochun, Chen Youjie, Liu Yuqiong, HYBRID ARCH BRIDGE OF STEEL TUBE AND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9-21, Sept. 2001, Paries France35) 吴庆雄,陈宝春,高桥和雄等,中国におけるコニケリート充填钢管合成ァーチ桥の建设の状况と技术の课题[J]. 桥梁と基础(日),2001(10):40-46,36) 陈宝春、王来永、陈水盛, 钢管混凝土悬臂短柱试验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9(6),2001年12月,pp: 98-10337)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问题研究[J],桥梁建设,2002(3),总第143期,55-5938) Baochun Chen,STATE OF THE ART REPORT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orts, August 28-31 2002, Tianjin, China, Science Press, 2002,Beijin: 759—765(ISTP收录)39) 陈宝春,欧智菁,王来永,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分析,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6),2002年12月,pp:838-84440) Chen Baochun,Hikosaka Hiroshi,Eccentricity Ratio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Eccentrically Loaded CFST Columns,Advances in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Advances In Structures--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and Aluminium, Sydney, Australia, 22-25 June 2003, A. A. Balkema Publisher, pp:973-978 (ISTP收录)41) 陈宝春、秦泽豹、 彦坂熙、陈友杰,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铁道学报,25(4),2003年8月,80-84(EI收录)42) 陈宝春、王来永、欧智菁、韩林海.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6),2003年12月,154-159(EI收录)43)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理论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36(12),2003年12月,pp:47-5744) Bao-Chun Chen,INSP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WULONGJIANG BRIDGE,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pection, Appraisal, Reparis & Maintenance of Structures, 18-19 December, 2003, Singapore, 41-4645) 陈宝春, 陈友杰, 王来永,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7(1),2004年1月,pp:24-2846) Chen Baochun,Hikosaka Hiroshi,Eccentricity Ratio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Eccentrically Loaded CFST Columns,Advances in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Advances In Structures--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and Aluminium, Sydney, Australia, 22-25 June 2003, A. A. Balkema Publisher, pp:973-978 (ISTP收录)47) 陈宝春、秦泽豹、 彦坂熙、陈友杰,钢管混凝土拱(单圆管)面内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铁道学报,25(4),2003年8月,80-84(EI收录)48) 陈宝春、王来永、欧智菁、韩林海.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6),2003年12月,154-159(EI收录)49)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计算理论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36(12),2003年12月,pp:47-5750) Bao-Chun Chen,INSPEC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WULONGJIANG BRIDGE,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pection, Appraisal, Reparis & Maintenance of Structures, 18-19 December, 2003, Singapore, 41-4651) 陈宝春, 陈友杰, 王来永,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研究,中国公路学报,17(1),2004年1月,pp:24-28(EI收录)52) 陈宝春,拱桥技术成就与展望,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朝华出版社,2004年,121-12553) 陈宝春、黄卿维、盛叶,体外索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发展,中外公路,24(2),2004年4月,34-3754) Bao-chun CHEN You-jie CHEN,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Truss Arch,Advances in Concrete and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CACS 2003, 17-19 September 2003, Xuzhou, China, pp:1367-137255) 陈宝春、杨亚林、孙潮,铝桥的应用与发展,世界桥梁,2004(2),2004年6月,68-7056) 陈宝春、黄福云、肖泽荣,钢管混凝土哑铃形短柱极限承载力的等效单圆管算法,公路交通科技,21(6),2004年6月:50-5357) 陈宝春,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拱肋刚度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4(3),2004年6月, pp:105-10958) 陈宝春、彭桂瀚,部分斜拉桥发展综述,华东公路,2004(3),2004年6月,89-9659) 陈宝春、秦泽豹, 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面内受力性能分析,铁道学报,26(4),2004年8月:87-92(EI收录)60) Baochun Chen, Recent Advances on Design Theory of CFST Arch Bridges, Metropolitan Habitats and Infrastructure--IABSE Symposium, Shanghai 2004, IABSE Reports, Vol. 88, 244-24561) 陈宝春 刘振宇 孙潮,半圆形钢拱的空间稳定性试验,中外公路,24(5),2004年10月,61-6562) Bao-chun Chen, You-jie Chen, Ze-bao Qin, Hiroshi Hikosaka,APPLICATIO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S AND STUDY ON ULTIMAT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rch Bridge IV, Advances in Assessment,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7-19, Novt. 2004, Barcelona, Spain, 38-5263) 陈宝春,黄玲,吴庆雄,波形钢腹板部分斜拉桥,世界桥梁,2004(4),2004年12月,5-864)陈宝春、肖泽荣,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拱肋灌注管内混凝土时的截面应力分析,中国公路学报,18(1),2005年1月,73-7665)陈宝春、黄福云、盛叶.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短柱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2(1),2005年2月,187-19466) 陈宝春、肖泽荣 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偏压构件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2(2),2005年4月,89-9567) 陈宝春,黄卿维, 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应用综述,公路,2005年7月,2005年第7期,45-5368)陈宝春、盛叶、韦建刚,钢管混凝土哑铃形梁受弯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2(4),2005年8月,119-12569) Chen Baochun,State-of-the-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 bridge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w Dimensions of Bridge (Keynote paper), 24-25 October 2005, Fuzhou, China, 13-2470) 陈宝春,林嘉阳,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拱空间受力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铁道学报,2005年第6期71)陈宝春,韦建刚,林英,管拱面内两点非对称加载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39(1),2006年第1期:43-4972)陈宝春 杨亚林,钢管混凝土上承式拱桥桥型分析,公路,2006年第2期,1-473)陈宝春,黄卿维,600m跨径混凝土拱桥的试设计研究,中外公路, 26(1),2006年第1期:80-8274)陈宝春,超大跨径混凝土拱桥的研究进展,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4月:198-20475)陈宝春韦建刚林嘉阳,钢管混凝土(单圆管)单肋拱空间受力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3(5),2006年5月,99-10676)Baochun Chen, WEN-Jin Huang,Recent Achievements in Bridge Engineering in China (Keynote report), Bridg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idges, Dubronvnik, Croatia, May 21-24, 2006, SECON HDGK, Dubronvnik, Croatia, 2006: 37-5677)Bao-chun Chen, Jing Gao, Huai-ying Zheng,Studies on Behaviors of CFST “Fly-bird-type”Arch Bridge, Bridge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idges, Dubronvnik, Croatia, May 21-24, 2006, SECON HDGK, Dubronvnik, Croatia, 2006: 205-21278)陈宝春,杨亚林,钢管混凝土拱桥调查与分析,世界桥梁,2006年第2期,2006年6月:73-7779)WU Qingxiong , TAKAHASHI Kazuo,CHEN Baochun , Using Cable Finite Elements to Analyze Parametric Vibrations of Stay Cables in Cable-stayed Bridges,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23(6), Aug20 2006:691-)Bao-Chun Chen,Future Trends on Super-Long Span Arch Bridges,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ISSEYE-9), Science Press, 18th—21th, Fuzhou: 1997-200281)CHEN Bao-chun, OU Zhi-jing, Analyses on Critical Load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Laced Columns Compressed Eccentrically, Proceedings of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 August 2006, Harbin, China, 111-11582)陈宝春,欧智菁,钢管混凝土格构柱长细比影响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7(4),2006年第4期:73-7983)欧智菁,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偏心受压面内极限承载力分析,建筑结构学报,27(4),2006年第4期:80-83(102)84)陈宝春,黄卿维,葡萄牙亨里克拱桥的设计与施工,世界桥梁,2006(3),2006年9月:1-485)陈宝春,韦建刚,林嘉阳,钢管混凝土拱空间受力性能分析,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5),2006年10月:732-73886)陈宝春,王远洋,黄卿维,波形钢腹板混凝土拱桥新桥型构思,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6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09-21687)陈宝春,张伟中,汤意,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无风撑拱桥的设计构思,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6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229-23488)陈宝春、秦泽豹, 钢管混凝土(单圆管)肋拱面内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等效梁柱法,铁道学报,2006年第6期89)陈宝春,高婧,吴庆雄,钢拱桥发展概况,钢拱桥发展论坛,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第30卷(增刊),2006年11月:22-3090)Wu Qingxiong, Takahashi Kazuo, Chen Baochun: Influence of Cable Loosening on Nonlinear Parametric Vibrations of Inclined Cabl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 February20 2007: 219-237 (SCI, EI收录)91)吴庆雄,陈宝春,桅杆结构的斜索面内固有振动计算的修正Irvine方程,工程力学,24(4),2007年4月,18-2392)Bao-chun CHEN, Jing GAO, Lin YE, Long-Span Concrete Arch Bridges in China, Concrete Structures-Stimulators of development, Concrete Structures-Stimulators of development, Proceedings of the fib Symposium Dubrovnik 2007, Croatia, May 20-23, 2007: 69-7693)陈宝春,黄文金, 圆管截面桁梁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8(3),2007年6月,31-3694)Bao-chun Chen, Design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Conference on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to Structural Design, 28-29 June 2007, Venice, Italy: 349-35795)陈宝春、欧智菁,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40(6),2007年6月:32-4196)陈宝春,韦建刚,管拱面内五点对称加载试验研究,工程力学2007年6月,24(6):73-7897)陈宝春,吴庆雄,王远洋,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箱拱地震响应分析,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7(3), 2007年6月:47-5398)陈宝春,钢管混凝土拱桥应用与研究最新进展,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II册),工程力学杂志社,2007年8月:395-39899)Bao-chun CHEN, An Overview of Concrete and CFST Arch Bridges in China (invited lecture), Proceedings of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2-14, Sept. 2007, Madeira, Portugal: 29--44100)Bao-chun CHEN, Yuan-yang WANG, Concrete Arch with Corrugated Web—A New Aprroach for Super-long Span Arch Bridge,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 12-14, Sept. 2007, Madeira, Portugal: 807-814

他是博士生导师,研究的领域比较多,特别是有限元计算有很多国际合作项目。至于桥梁方向,主持了一项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一个简介万水,男,出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为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学会会员,南京交通运输协会理事。2001- 2006年7次赴丹麦技术大学做客座访问教授,从事计算力学理论研究。研究方向: 1.计算固体力学 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结构有限元分析和应用工作。对桥梁结构力学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解决工程中出现的结构力学问题,为新型组合结构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进行了有限元的网格生成和求解器的编程工作。进行了结构的温度场、热应力和弹塑性力学特性的分析。开展了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系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数学物理方程的FE单元子程序自动生成。进行了纺织物及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开展了纺织结构神经导管的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2001~2003在丹麦技术大学(DTU)做高级访问学者期间,从事断裂力学和弹塑性材料、粘弹和粘塑性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的研究。 2.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开展了结构-流体耦合作用问题,流体-弹性圆柱腔体耦合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利用ALE法进行了液体大晃动的液-固耦合问题研究。开展了浮桥-流体耦合作用理论、浮基多体动力学和多浮体动力学的研究。2003~2005年,与丹麦技术大学(DTU)合作,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研究。2002~2003年,与丹麦气象研究所(DMI)进行合作,进行丹麦海域水动力学有限元建模的研究。2004~2006年,与丹麦气象研究所进行合作,进行物理海洋学和海浪预报的研究工作。 3. 桥梁结构分析与设计 进行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力学特性的研究,主持完成了与之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在桥梁工程中的推广工作。2003完成的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结构分析、设计与试验,研究成果于2004年获河南省交通科技进步1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3等奖。2004开展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足尺梁设计建造和载荷试验工作,开展了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实桥化技术的研究。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力学特性的研究成果于2004年获河南省交通科技进步1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3等奖。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Generation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Electric of Southeast (1) of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perfectly - plastic structures by a series of linear-elastic (2) Element Program Generator and the Apply in Engineering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02,Korea,2002. 4.有限元程序自动生成技术及其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东南大学学报(社哲版.高教专辑)2002,(1). 5.波形钢腹板预应力组合箱梁的受力特性试验研究.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17(3). 6.利用有限元确定理想塑性材料厚壁管的极限承载能力.中国首届城市与工业安全国际会议论文集.中国南京,2003. 7.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4,21(7). 8.复合材料桥面板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公路交通科技.2004,21(8). 9.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特点分析与试验研究(EI收录).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8(5). Element Program Generator and the Apply in Engineering (EI收录).Journal of Ship (3) on Collapse Load Carrying Capacity of Elasto- plastic Structures (EI收录).Journal of Ship Mechanics. 2004,8(6). of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Perfectly -plastic Structures by a Series of Linear- elastic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Mechanics and Computation, Cape Town, South . Study and Desig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ox-girder with Corrugated Steel Webs. IABSE Symposium 2004 Meteropolitan Habitats and , . 桥面板结构特点与实例(EI收录).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29(1). 15.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设计和施工方法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 16.波形钢腹板PC连续箱梁人行桥设计与建造.第十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力学(增刊).2005. Finite Element Program of Navier-Stokes Equation by Means of FEP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 Navier-Stokes Equation by a Mixed Interpolation Method. Journal of Southeast . Finite Element Program Generator to Solve Navier-Stokes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EPMESC X, CHINA,2006. 20.波形钢腹板PC箱梁桥的结构特点与施工.第十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力学(增刊),2006. 21.桥梁景观CAD技术研究.公路交通技术.2001,(3). 22.混凝土箱梁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公路.2001,(9). Research on Bi-prestressed Concrete Full-span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eel and '01 in Busan, . 24.斜拉桥景观三维模型生成技术研究(EI收录).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6(3) 25.钢桥面铺装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公路交通技术.2002,(4) 26.双预应力混凝土足尺梁的试验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6(5) 27.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结构特点及实例分析(EI收录).公路交通科技.2002,19(3) 28.波形钢腹板剪切曲屈分析及其几何尺寸设计.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工程力学(增刊),2002. Delaunay Tetra-hedronal Meshing Coupled with Advancing Front Method Journal of Southeast (2) Grid Method for Analysi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EI收录).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2003,19(1) of the Thermoelastic Properties of Knitted Structural Composites Using FEM (EI收录).Journal of Southeast (3) 32.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的结构设计.华东公路.2003,(3) 33.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EI收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8(1) 34.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空间有限元分析.土木工程学报. 2004,37(9) 35.纳米铜润滑油耐磨性能的实验研究.云南大学学报. 2005,3(3A) 36.具有桁架和全腹板组合体系的新建撒丁高架桥.世界桥梁.2005,(2) 37.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人行桥-长征桥的有限元分析.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4) 38.波形钢腹板PC箱梁人行桥的设计与施工.施工技术.2006,35(3) 39.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应用与研究进展.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1) 40.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在我国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湖南交通科技.2006,(4) 41.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设计和施工方法研究.中外公路.(2) Simul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Weft Knitted Fabrics for Composites Reinforcement Journal of Ship .(6) Analogy for Dynamic Analysis of Liquid Sloshing Journal of Southeast (2)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Nonlinear Sloshing Problems Based on the Fluid Velocity Potential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003,20(1) 45.波形钢腹板箱梁的扭转与畸变分析及试验研究.桥梁建设.2003,(6) 46.剪切变形对波形钢腹板箱梁挠度的影响.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2,2(4) 47.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在对称加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的试验研究(EI收录).中国公路学报. 2003,16(2) 48.波形钢腹板箱梁横隔板间距的研究.公路交通科技. 2004,21(10) 49.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试验研究 (EI收录).中国公路学报.2004,17(4) 50.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偏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EI收录).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2) 51.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试验全过程分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17(2) 52.波形钢腹板PC组合连续箱梁人行桥设计介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17(3) Calculation Mode for Composite Box Girder with Corrugated WedsIABSE Symposium 2004 Meteropolitan Habitats and Infrastructure. Shanghai, . 54.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的建造.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3) 55.波形钢腹板PC连续箱梁桥的施工.山东交通学院学报(增刊).2005. 56.程序自动生成技术在先进传热研究中的应用.第三届全国工程计算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57.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箱梁截面变形的拟平截面假定及其应用研究.工程力学 2005.(5) 58.泼河大桥的波形钢腹板PC箱梁施工.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3)

[3]肖勇刚,杨翠屏.非线性Winkler地基上矩形薄板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15. (EI)[4]肖勇刚,陈超,胡丽湘.桥墩形式对曲线形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5.[5]肖勇刚,高芳.基于荷载试验的服役刚构桥安全性评估.公路与汽运,2015.[6]肖勇刚,邢雯芳.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弹性稳定性分析.中外公路,2014.[7]肖勇刚,周泽箭.高墩大跨连续刚构弯桥结构动力分析.交通科学与工程,2014.[8]肖勇刚,袁彦磊.粘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矩形中厚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4[9]肖勇刚,胡丽湘.基于荷载试验的预应力空心板桥承载能力分析.公路与汽运,2014.[10]肖勇刚,邓舒文.大跨径钢桁梁斜拉桥主梁线形敏感性分析.公路与汽运,2014.[11]肖勇刚,刘港,陈海锋.悬索桥索塔安全控制计算的一种新方法.中外公路,2013 .[12]肖勇刚,钱进,钱长照.桥墩受车船撞击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 on nonlinear dynamics behavior of stay cables under rain-wihd induced vibration in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restoring force and the Coulomb force comprehensively. Sustainable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2012. (EI)[14] of concrete strength decline on high piers nonlinear stahility.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vil,Architectura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ICCAHE 2012)2012. (EI)[15]肖勇刚,黄炎,谢鹏.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研究.中外公路,2012.[16]肖勇刚,刘蓉钧.粘弹性地基上考虑耦合效应四边自由矩形薄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分析.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17]肖勇刚,胡慧.非线性弹性地基上具有传力杆的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 Vibration Analysis for Disconnected Thin Rectangular Plate With Four Free Edges on Nonlinear Elastic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1. (EI)[19]肖勇刚,熊蓉.索的损伤对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公路与汽运,2011.[20]肖勇刚,李国安.高墩连续刚构桥最大悬臂稳定性分析.公路与汽运,2011.[21]牛凯,肖勇刚,杨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湖南交通科技,2011.[22]肖勇刚,牛凯.大跨度钢管砼拱桥结构稳定性分析.公路与汽运,2011.[23]Yonggang Xiao,Free Vibration analysis of thin rectangular cracked plate with four free edges on nonlinear elastic foundation. Structural integrity and materials ageing in extreme conditions,2010. (EI)[24]肖勇刚,许准.独塔混合梁不对称索斜拉桥非线性动力特性有限元分析.公路与汽运,2010.[25]肖勇刚,钟加峰.非线性弹性地基上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工程力学,2009. (EI)[26]肖勇刚,刘智.温度效应对独塔钢混梁斜拉桥的静力特性影响.公路与汽运,2009.[27]罗纪彬,肖勇刚,钱长照.移动车辆荷载作用下含裂纹梁的非线性动力特性分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8]Yonggang Xiao,Yimimg Fu. Bifurcation and chaos of the rectangular moderate thickness cracked plates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 subjected to periodic load. CHAOS SOLITONS & FARCTALS,2008.(SCI)[29]郭艳梅,肖勇刚,吴坤平.非线性弹性地基上矩形板的弯曲问题.公路与汽运,2007.[30]肖勇刚,朱素红.车桥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振动与冲击,2007. (EI)[31]肖勇刚,吴坤平.悬索桥成桥主缆线形计算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2] Vibration foe Moderate Thickness Plate with Dowels on Elastic Foundation,Fracture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s ,2007(ISTP)[33]Yonggang Xiao,Yimimg and chaos of the rectangular moderate thickness cracked plates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 KEY ENGINEERING . (EI)[34]肖勇刚,傅衣铭.弹性地基上间断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应用力学学报,2006. (EI)[35]肖勇刚,朱素红.双参数地基上弹性矩形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36]胡柏学,颜东煌,管国东,肖勇刚.基于ANSYS的先简支后连续桥型支座处桥面开裂受力分析.中南公路工程,2006.[37]肖勇刚,傅衣铭.弹性地基上间断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振动.振动工程学报,2006. (EI)[38]肖勇刚,傅衣铭.弹性地基上间断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振动.振动工程学报,2006. (EI)[39], . Nonlinear dynamic analysis of cracked main beam of bridge under moving vehicle.Fracture Mechanics and Applications, 2006.(ISTP)[40]李传习,王雷,刘光栋,肖勇刚.悬索桥索鞍位置的分离计算法.中国公路学报,2005. (EI)[41]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含裂纹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振动分析.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42]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NONLINEAR VIBRATION FOR MODERATE THICKNESS RECTANGULAR CRACKED PLATES INCLUDING COUPLED EFFECT OF ELASTIC FOUND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2005. (SCI、EI)[43]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时含裂纹中厚矩形板的自由振动分析.工程力学,2005. (EI)[44]Yonggang Xiao,Yimimg and chaos of the moderate thickness rectangular plates on an elastic foundation. Advances in Vibration Engineering,2005.[45]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的矩形中厚板的非线性静力分析.工程力学,2004. (EI)[46]肖勇刚,傅衣铭,查旭东.考虑地基耦合效应时中厚矩形板的非线性自由振动分析.力学季刊,2004.[47]肖勇刚.地基反应模量对弹性基支中厚板弯曲特性的影响.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48]李传习,杨文爽,肖勇刚.单跨缆索吊装系统悬索计算探讨.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49]何湘宁,肖勇刚,徐飞鸿,郭爱斌.多参数双曲线模型预测桩基极限承载力.公路与汽运,2003.[50]喻小明,肖勇刚,李学罡.大挠度板非线性分析的循环迭代加权余量法.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2.[51]肖勇刚,陈昌萍,肖俊宇.截锥薄壳的非线性参数振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0.[52]肖勇刚,肖俊宇,陈昌萍.单轴转动截锥中厚壳的非线性动力分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53]雷正保,钟志华,罗云飞,肖勇刚.相似薄壳结构动力响应的外推及精度.第一届国际汽车交通安全研讨会论文集,2000.[54]肖勇刚,龙述尧,蒯行成.用边界单元法解摩擦型弹性接触问题.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六、所获学术荣誉及学术影响1.“佛陈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系杆更换工程技术研究”,2003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总体水平处于中等。

全国第三届碑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三大鉴定家与书画鉴定学》 (与郑奇合作,《荣宝斋》2001年第3期)2.《阮元与兰亭序》 (《东南文化》2001年第7期)3.《阮元与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 (《美术与设计》2002年第2期)4.《经学与阮元书学思想的渊源》 (《书法研究》2003年第2期)5.《阮元与淳化阁帖》 (《上海文博》2003年第3期)6.《集王圣教序临习谈》 (《书法》2003年第10期)7.《阮元与浙派印人交游考》 (《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2003年)8.《阮元金石书法年表》 (《书法研究》2004年第1期)9.《从包世臣历下笔谭论其书法批评观》 (《书画世界》2005年9月)10.《以复古为解放:阮元“二论”的内涵》 (《碑学与康有为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11.《从包世臣国朝书品论其书法批评观》 (《美术与设计》2006年第4期)12.《论包世臣书法流派及其现象》 (《全国第七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2006年)13.《论包世臣书法流派及其现象》 (《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学刊》,2007年第3期)14.《激进与变异——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第六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年)15.《包世臣书学思想对晚近书坛影响不同论》 (《美术与设计》2008年第3期)16.《包世臣书法分期及其风格述评》 (《书画世界》2008年9月)17.《清人与瘗鹤铭》 (《收藏》2008年第7期)18.《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明清书法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7月)19.《包世臣的科举生活与学术思想》 (《荣宝斋》2009年第3期)20.《激进与变异——论包世臣书学思想的两面性》 (《中国书法》2009年第7期)21.《论高二适的手札书风》 (《中国书画》2009年第8期)22.《由包世臣个案论及清代书法史的重新审视》 (《中国书法名城》创刊号,2009年)23.《清人与瘗鹤铭》 (《瘗鹤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年)24.《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上)》 (《荣宝斋》2010年第1期)25.《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下)》 (《荣宝斋》2010年第2期)26.《论董其昌的创造性临帖观》 (《中国书法》2010年第3期)27.《怀宁与安吴》 (《近现代江淮书风研究》,2010年)28.《论阮元金石学研究的新视域》 (《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29.《包世臣书法技法论批评》 (《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技法、创作、教育卷),2010年)30.《论清代北碑与南帖结合的书法创作模式》 (《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0年)31.《共性和个性——高等书法教育中规律性和特殊性问题探讨》 (《2010杭州国际高等书法教育论坛论文集》,2010年)32.《论阮元金石学研究的新视域》 (《荣宝斋》2011年第2期)33.《滚雪球》 (《中国书法》2011年第2期)34.《邓石如与梅镠交谊之考辨——兼论包世臣<完白山人传>的失实之处》 (《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论文集》2011年)35.《创作随想录》 (《中国书画》2011年第8期)36.《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 (《第三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2011年)37.《金农与渴笔八分》 (《读者欣赏》(理论版)2011年11月下)38.《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上) (《荣宝斋》2012年第2期)39.《吴熙载印学观与包世臣交游之关系》(下) (《荣宝斋》2012年第4期)40.《以金石涉书法:阮元金石学研究的贯通》 (《中国书法》2012年第3期)41.《游幕与刻印:陈鸿寿在阮元幕府之游历与篆刻考述》 (《明清篆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年)42.《由〈木方墨迹〉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荣宝斋》2013年第5期)43.《阮元书法金石交游考》(上) (《荣宝斋》2013年第8期)44.《阮元书法金石交游考》(下) (《荣宝斋》2013年第9期)45.《清风白云间》 (《中国大书法》2013年夏)46.《邓石如与梁巘、梅镠交谊之考辨》 (《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年)47.《吉金乐石 积古论今:阮元金石学著作二论》 (《荣宝斋》2014年第6期)48.《阮元书法历程及其风格考论》 (《纪念阮元诞辰2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49.《〈云庄印话〉与清代扬州印坛》 (《第四届孤山证印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论文集》,2014年)50.《从“二论”看阮元的书学思想》 (《大雅芸台:阮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51.《阮元书法历程及其风格考论》 (《中国书法》2015年第10期)52.《碑行:康有为手稿的书学解读》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学术文集》,2015年)53.《二十世纪中叶的扬州印坛及其现象——以蔡易庵、孙龙父、桑宝松为中心》 (《西泠印社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年;又载《西泠艺丛》2016年第1期)54.《印史碎片——建国至文革十七年的扬州篆刻》 (《中国书法》2016年第1期)55.《包世臣〈国朝书品〉与清代碑学品评的转折》 (《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3期) 1.《中国书法史》 (与黄惇等合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2.《中国绘画本体学》 (参与撰稿,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3.《中国书法家全集·伊秉绶陈鸿寿》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4.《包世臣书学批评》 (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5.《经典碑帖导学教程·西狭颂》 (古吴轩出版社2007年)6.《从临摹到创作·董其昌》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白蕉论艺》 (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8.《书之妙道》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9.《书法鉴赏》 (与黄惇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0.《阮元书学研究》 (荣宝斋出版社2012年)11.《篆刻临摹丛谱》 (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 (点校,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

1994年9月隶书作品对联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7年5月19日隶书行书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8年6月草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1999年3月行书、草书作品发表于《书法之友》。2000年9月行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报》。2001年5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杂志。2001年10月行书作品发表于《书法报》。2002年3月行书作品发表于《大众日报·书画版》。2004年6月数幅作品发表于《韩中书艺文化交流展作品集》。2005年7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行书作品发表于《美术报》。2007年4月楷书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原《书法杂志》) 1999年第三期《书法之友》。1997年5月19日《中国书画报》。2001年第五期《书法》杂志。2003年第1期《书法世界》(原《书法之友》)。2001年10月《书法报》。2002年3月《大众日报·书画版》。2005年7月《中国书画报》。2006年4月《美术报》。2007年4月《东方艺术》(原《书法杂志》) 1998年12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获山东省文化厅主办的第三届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2000年8月《建立视觉化大美术观念的书法教学体系和模式》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书法教育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2008年论文《朗朗如玉山上行——轮蒋维崧金文书法艺术》获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2009年论文《明末清初山左集古碑刻研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 1994年8月《略论中国传统的书法意象批评》入选中国青年理论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书法史学美学研讨会。1997年9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入选浙江文化厅举办的沙孟海书学研讨会。1998年11月《“学院派”书法创作及其现代性》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青年理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1999年5月《传统书法批评与当代书法创作观念》(署名孟庆星)《当代书法创作散议》(署名王凌云)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论文征集。(二类论文)2000年7月《论展厅书法创作及其他》入选山东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山东省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2007年10月《“现代性”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转型》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2011年7月《邓石如、包世臣与晚清湖广碑学书风》入选“邓石如暨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 1995年6月《楷书中笔画的几种交接方式》,《书法导报》。1996年2月《走向本位的书法创作--试析“学院派”书法创作思潮兴起的原因》,《现代书画家报》。1997年9月《中国近现代书法演化倾向反思》入编杭州大学出版社《沙孟海书学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3月《“学院派”书法创作研讨会综述》,《书法报》。1998年5月《新的支点--再谈“学院派”书法创作》,《书法报》。1998年11月《“学院派”书法创作及其现代性》入编天津美术出版社《第三届全国“书法学”暨书法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11月《展览应走向法律化、民主化》(署名海隅),《书法报》。1998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主编的《93——96中国书法篆刻年鉴》(天津美术出版社)若干条目的编写。1999年3月《论展厅书法创作及其他》,《书法报》。1999年5月《展览背后的浮躁》,《中国书画报》。2000年9月《披着袈裟的士人--王元军〈怀素评传〉述评》,《书法导报》。2000年9月《王铎为苏京书写的两件作品考》,《书法导报》。2000年4月《相摩相荡 氤氲化醇--马世晓大草创作思想》,《书法之友》。2000年10月《与王元军博士关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对话》,《美术报》。2004年12月,《依类象形 触类通意》,《书法导报》。2005年第10期《朗朗如玉山上行--蒋维崧金文书法艺术探析》(与于明铨合撰),《书法》。2005年12月28日《〈集古录〉成书过程与名实关系考》,《书法导报》。2006年第1期山东青年书法家协会《青年书坛》。2006第1期《浅议中国书法的“法”与“意”》,《美术大观》(中国核心期刊)。2006年4月29日《中国水墨精神感言》,《美术报》。2006第6期《欧阳修理性批判精神与北宋尚意书风思潮的形成》,山东艺术学院《齐鲁艺苑》。2007年第1期《清初山东张在辛家族印人与齐鲁印派关系考论》,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2007年第2期《云是鹤家乡--马世晓大草艺术与当代书法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国家中文核心期刊)。2007年第2期《张在辛〈篆印心法〉及其印学思想》,《书法》。2007年底4期《现代视觉理性启蒙:略论传统书法批评的转型》,《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月18日《视觉理性与当代书法批评的现代转型》。2007年10月24日《视觉化与当代书法批评的困境》,《书法导报》。2007年11月7日《现代视觉理性启蒙:略论传统书法批评的现代转型》(续),《书法导报》。2008年5月14日《也谈邢侗归里致仕的原因》,《书法报》。2008年7月30日《蚂蚁爪子》,《书法报》。2008年第三期《欧阳修朋党思想与北宋尚意书法演进之关系》,《书法赏评》。2008年第六期《晚明地域文化认同与“南董北邢”》,《书法》。2009年《碑帖雕刻家与明末清初山左篆刻》,《印学研究》第一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009年7月1日《苗培红——小手枪换成大手笔》,《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10日,《郭伟楷书说》,《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10日,《精雅古朴气韵足》,《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22日,《李松——魏碑出新的“行者”》, 《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7月29日,《金鉴才——别样的钱塘风雅》,《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09年8月5日,《穆棣——理具才情 感亦有格》,2009年7月29日,《书法报》(当代五体·楷书十家系列批评之一)。2010年第一期《小品书法论》,《书法》。2010年4月14、21日《晚明清初山左集古碑刻考论》,《书法导报》。2010年,《张贞、张在辛、张在戊、张在乙父子年谱》(约2万字),《印学研究》第二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2010年,《清初山东张在辛家族印人与齐鲁印派关系考论》,刊于赖非主编《山东文艺评论丛书·书法评论卷》。济南:明天出版社2010年7月版,页132——139。2010年,《从大学书法专业考查课的三个层次看该课程内容的设置》2010年12月,《邢侗书学思想研究》,刊于《请循其本——2009年金陵国际书法创作研讨会论文集》,出版社2010年版,页187——200。2010年7月14日,《邢侗书学思想内涵研究》,《书法报》。2010年12月8日,《手卷书法谈》(答《书法报》记者问),《书法报》。2011年1月19日《谈高等书法教育》(《书法报》“高等书法教育大家谈”)2011年3月23日《谈高等书法教育》(《书法报》“高等书法教育大家谈”)2011年第2期《书法家的职业化与书法创作的形式化》,《书法》页47“书法家的职业化与书法创作的形式化六人谈”。2011年第3期,《米芾行书》,《书法》页60—61。2011年4月·下,《邢侗与明末清初山左集古碑刻考论》(约万字)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东方艺术》。本文遵守CC-BY-SA 和GFDL协议

第七届钢铁年会论文集期刊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因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各刊不尽相同,投稿前作者应注意杂志稿约的有关规定,至少得先看看有关期刊发表的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如何标注的,以了解有关期刊的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以免出错。许多作者投递的稿件书写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与杂志所要求的不同。

坦率地讲,编辑和审稿专家也是人,工作中多少也有感情因素。如果拿到手中的是一篇书写格式不合要求的文章,别的暂且不论,就书写格式不规范这一条,就足以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让编辑做出退稿的决定。

就算最后没有被退稿,此类稿件较书写格式规范的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实作者犯的是一个很低级的错误,让编辑很自然地联想到,该作者不太尊重期刊,还有期刊的编辑以及审稿专家。

因此,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注意期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稍稍留意即可。

分四步走:1 下载endnote软件2 在google学术中找到文献的endnote格式3 用ecnnote打开4 双击endnote软件中的文献,查看信息这样就可以找到参考文献的页码了!

名称是《向好人看齐、与善良同行》。陕钢集团改革案例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刊发在《冶金企业文化》杂志2021年第1期,陕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海峰在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样本: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发布会作经验交流的照片登上封面,成果文章发布在封底。刊发了杨海峰《向好人看齐、与善良同行》的精神文明建设论述,并配发《走近陕钢好人》书籍介绍。

第三届中国供热学术年会论文集

1疏松桂主编.英汉自动化词汇.科学出版社,1985.2疏松桂主编.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88.3疏松桂著.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科学出版社,1991.4疏松桂.感应电动机平滑调速的展望.自动化,1958,1卷1期.5疏松桂等.直流同步随动系统的理论分析.数学学报,1960,11卷1期.6疏松桂.多台电轴系统的稳定性及非线性振荡问题.数学学报,1960,11卷2期7疏松桂.核弹头杀伤效果的评论.国外核武器动态增刊,1977,第1期.8疏松桂.核弹头对软目标杀伤效果的评论.国外核武器动态增刊,1978,第4期9疏松桂.核弹头对线目标杀伤效果的评论.国外核武器动态增刊,1979,第1期.10疏松桂.备用复式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预计及期应用.自动化学报,1979,5卷2期.11疏松桂.最可靠控制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学报,1980,6卷1期.12ShuSonggui,The Analysis and Synthesis for the Reliability of a Cascade Safety System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ontro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Proceedings of the Bilateralmeeting on Control Systems,1982.13Shu Song gui and GaoJinling,A Universal Hearistic Method for SoIving the Redundancy Optimization Problems,ProceedingsnofChina-JapanReliabilitySymmposium(chinesePart),Shanghai,China,1987.14疏松桂等.天文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1988.15疏松桂.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问题.第一届中国可靠性理论与工程应用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西安,1988.16ShuSong-gui,A Precision Method for Optimization the Relability of a Reduhdant Contro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ProceedingofIEEEInternationConferenceonSystemsEngineering,Dayton,OhioU.S.A.Aug,1989.17疏松桂.计算机综合制造系统(CIMS)可靠性及生产率的预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论文集.西安,1989.18疏松桂.带有缓冲库的CIMS分析及其可靠性的研究.自动化学报,1992,18卷1期.19疏松桂等.级联生产线的可靠性分析.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三届中国学术年会论文集1991.20ShuSongguiandYaoZengqi,The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stage Repairable CIMS with Finite Buffers,ProceedingsofIFACSymposiumonLargeScaleSystems:TheoryandApplications,Beijing,China,1992.

1 科技成果奖励情况[1]中国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2]新型高抗挤套管与复合管柱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3]定向井、丛式井技术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990[4]中国近海高水垂比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5]新型高抗挤套管(TP130TT)与复合管柱技术,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6]实钻地层正交各向异性的评估方法,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7]井口脉冲振动固井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8]实钻地层钻井特性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9]浅层稠油热采井套管设计、完井工具的研制及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10]高温高压气井油套管柱密封性及安全性研究,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11]南海西江边际油田大位移井开发技术,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2003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大港低渗块状砂岩油藏水平井钻井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13]复杂工况下钻柱安全性关键因素研究,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2009[14]授权发明专利16件[15]登记软件著作权12项2 第一作者发表的部分论著 [1]Modeling & Simulation in Drilling and Completion for Oil & Science Press,Duluth,USA,2012 [2]复杂结构井优化设计与钻完井控制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3]油气井管柱力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4]井眼轨迹控制.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5]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6]油气钻探新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7]Displacement and Hydraulic Calculation of the SMD System in Ultra-deep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8]The Post-Buckling Behavior of A Tubular String in An Inclined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3[9]Research into Magnetic Guidance Technology for Directional Drilling in SAGD Horizontal Science, 2013[10]无隔水管深水钻井作业管柱的力学分析.科技导报,2012[11]On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Prediction of the Down-hole Drag & Torque in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ERD).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2[12]New Method for Predicting Casing Wear in Horizontal Drilling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13]On a Method of Prediction of the Annular Pressure Buildup in Deepwater Wells for Oil & Gas.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2[14]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nsitivity to Loads and Strength of Casing under Complica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15]On Appropriately Matching the Bottomhole Pendulum Assembly with the Anisotropic Drill Bit, to Control the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2[16]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gradation of TP110TS tube steel in high H2S corrosive , Materials & Continua, 2011[17]Study of a Mechanism for Well Deviation in Air Drilling and Its Control.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18]Evaluation Method for Anisotropic Dr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by Using Acoustic Wave Waves,InTech,2011,ISBN 978-953-307-572-3[19]海洋石油大位移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世界石油工业,2010[20]Prediction of Casing Wear in Extended-Reach Drilling. Petroleum Science, 2010[21]Limit analysis of extended reach drilling in South China Sea. Petroleum Science, 2009[22]地层自然造斜特性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石油学报,2008[23]Study and experiment on the vibration characters of BHA. SPE114634,2008[24]煤层气多分支井身结构设计模型研究. 石油学报,2007[25]南海流花超大位移井摩阻/扭矩及导向钻井分析.石油钻采工艺,2006[26]Experimental study of rock drill-ability anisotropy by acoustic velocity. Petroleum Science, 2006[27]易斜地层防斜打快钻井理论与技术探讨. 石油钻探技术,2005[28]南海西江大位移井钻完井工艺分析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4[29]南海西江大位移井定向控制技术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4[30]南海西江大位移井钻头选型技术研究.石油钻采工艺,2004[31]钻井科技发展的历史回顾回顾、现状分析与建议.石油科技论坛,2004[32]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ubing Behavior in HPHT Wells,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 Engineering,2004[33]油气钻井技术展望.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含盐膏层井复合管柱优化设计技术.石油钻探技术,2003[35]Buckling Behavior of Pipes in Oil & Gas Wells.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2[36]Inversion Method of the Formation May 2001[37]水平井管柱屈曲与摩阻分析.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38]On Instability of Wellbore & Its 2000[39]套管载荷分析与强度设计软件研究.石油钻采工艺, 1999[40]油气钻井中井眼系统的不稳定性与控制问题//高德利等:中国科协第46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1]地下资源勘探开发与钻井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2]An analysis of helical buckling of long tubulars in horizontal [43]谈谈定向井井壁稳定性问题. 石油钻采工艺,1997[44]油气勘探开发中的若干工程问题//高德利等:中国科协第2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45]钻柱涡动特性分析.石油钻采工艺,1996[46]井眼轨迹控制问题的力学分析方法.石油学报,1996[47]钻压防斜技术的实践与理论探讨.石油钻采工艺,1995[48]Predicting and Scanning of Wellbore Trajectory in Horizontal Well Using Advanced 29982, 1995[49]石油钻井底部钻具组合大挠度三维分析.应用力学学报,1995[50]钻头和地层各向异性钻井特性的一种表达方法.石油学报,1994[51]邻井距离扫描计算与绘图原理.石油钻采工艺,1994[52]谈谈石油钻柱失效问题.石油钻采工艺,1994[53]典型导向钻具组合的力学分析方法.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3[54]地层各向异性的评估方法.石油学报,1993 [55]下部钻具组合大挠度问题的权余法分析.石油学报, 1992[56]石油钻井底部钻具组合平面纵横弯曲大挠度分析.工程力学,1992[57]钻头各向异性钻井特性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石油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58]带弯接头井下动力钻具组合的造斜特性.石油钻探技术,1991[59]正交各向异性地层对井斜的影响.石油学报,1990[60]典型地层的各向异性钻井特性.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61]A mechanical analysis of BHA behavior in a horizontal well with the Method of Wghted China-Canada Heavy Oil Symposium,1990[62]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的三维宏观分析.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63]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的新模型.石油钻采工艺, 1989[64]井眼轨迹控制的多功能微机程序.石油钻采工艺,1989[65]弹性钻柱两个特殊点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华东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66]受内压异厚度截锥~圆柱组合薄壳的塑性极限分析.机械强度,1986

1、怎样开展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 1992 煤炭工程师 №1. 独著2、对预测煤与瓦斯突出的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探讨 1993 煤炭工程师 №5 第一作者3、WTC瓦斯突出参数仪及其应用 1994 煤炭工程师 №4 第1作者4、对煤巷掘进工作面放炮后瓦斯涌出预测指标的探讨 1996 煤炭工程师 №4 独著5、对钻屑瓦斯解吸指标预测突出敏感性的探讨 1997 煤矿安全 №10 独著6、中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研究及发展 1998.国际采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独著7、中国煤矿瓦斯抽放技术研究及发展 国际采矿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第2作者8、煤与瓦斯突出非接触式预测技术的研究 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独著9、我国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对策探讨 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 第1作者10、我国煤矿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科协第31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报告文集 独著11、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方向探讨 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理论战略探讨 矿大出版社 独著12、煤层气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体化研究,中国科技奖励,2008-9,第一作者 13、中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现状及其预防的对策建议,矿业安全与环保,,第一作者 14、突出矿井实现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途径探讨, ,煤炭科学技术,独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