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西游记中文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西游记中文毕业论文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唐僧这个一向人们褒贬不一的人物的理解: 第一:耳朵软,没有主见。就等"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辩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晶晶。可既然悟空已说出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唐僧就应相信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一旁挑衅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软,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师傅,莫念!莫念!"听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岭,擒妖除怪,跟随唐僧一行吃尽了千辛万苦。而唐僧心里糊涂,不明真相,竟然过河拆桥。第二:言而无信。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写过一纸贬书,作凭证,不要悟空做自己的徒弟。还发过一段惊人的毒誓:"今后再要你,我就坠下地狱,不地超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当黄袍怪施法将唐僧变为老虎,悟空急忙迎救之时,唐僧的誓言又在哪里?唐僧只有感激、只有道谢,但内心更多的是羞愧与惊讶!迷途知返自然比执迷不悟要好得远。可是,"为人师表"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第四:固执,自作主张。以"盘丝洞七妖作法"为例。唐僧自作主张去化斋,徒弟们好言相劝,无奈唐僧十分固执,结果成了七个女妖的"上门午餐",唐僧这才含泪悔恨。可是唐僧啊!你为什么总是要做"事后诸葛亮"呢? 然后是孙悟空: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接下来是猪八戒: 最初的影响是好吃懒做,因为这个原因已经让孙悟空骂了又骂,同时也给师徒四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孙悟空被赶走的这些时候里,它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不过有的时候,它也挺聪明的。在去请孙悟空的路上,它用了激将法,这点是出乎我意料的。而且,它也很重义气,虽然平时孙悟空一直骂他,但在孙悟空被赶走时,它也落下了眼泪,不是吗? 最后是沙和尚: 老实,这是谈到他的第一印象,其他的就觉得没什么很特别的,相对于猪八戒来说,它更认真,愿意吃苦,毫无怨言。 观世音菩萨选了四个人,真是绝配,孙悟空一身本领,猪悟能敢于斗争,沙悟净憨厚沉稳,唐僧心地善良,师徒四人经历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成仙成佛,我真为他们高兴!

打那么多字不累吗,还是你用的别的办法?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大文学巨著。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天启《淮安府志》卷十六说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除《西游记》外,他还创作有长诗《二郎搜山图歌》和《禹鼎志》。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一卷、散文三卷,是吴承恩逝世后由丘度编订而成。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 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 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满意吧,给分哦,谢谢~!

《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 1522 —1566)时期,距今已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 ,《西游记》是吴承恩中年时期写成初稿,后来经过润饰而成的。他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 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石猴求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去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盗得定海神针,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议,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美猴王连败巨灵神、哪咤二将。孙悟空又被请上天管理蟠桃园。他偷吃了蟠桃,搅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盗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孙悟空与二郎神赌法斗战,不分胜负。太上老君用暗器击中孙悟空,猴王被擒。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孙悟空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如来派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陈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太宗认玄奘做御弟,赐号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孙悟空被带上观世音的紧箍,唐僧一念紧箍咒,悟空就头疼难忍。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伏白龙,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伏猪悟能八戒,猪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净,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逐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成老虎。八戒在白龙马的苦劝下,到花果山请转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人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要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妖。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却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师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协力,赶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几次斗智斗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扑灭了大火。比丘国王受白鹿变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了婴儿,打退妖邪。寿星赶来把白鹿收回。灭法国王发愿杀一万僧人,孙悟空施法术,把国王后妃及文武大臣头发尽行剃去,使国王回心向善,改灭法国为钦法国。在天竺本国,唐僧被月宫五兔变化的假公主抛彩球打中,欲招为驸马,悟空识破真相,会合太阴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灵山圣地,拜见佛祖,却因不曾送人事给阿傩、伽叶二尊者,只取得无字经。唐僧师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赠紫金钵做人事,才求得真经,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难还缺一难未满,在通天河又被老鼋把四人翻落河中,湿了经卷,至今《佛本行经》不全。唐三藏等把佛经送还大唐首都长安,真身又返回灵山。三藏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八戒受封净坛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加升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共享极乐。

西游记毕业论文

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 毕业论文对很多没写过论文的同学来说,可是件难事。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一篇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西游记》不但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官场小说。然而,把它作为官场小说来研究的较之甚少。本文试就把《西游记》作为一部官场小说来论述,描写出了封建官场的虚伪与罪恶,以及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冷酷。 【关键词】西游记 官场 百态 前 言 熟读《西游记》之后,从原本的对僧徒四人以及众仙、妖的爱憎中超脱出来,隐约看到了它的另外一个牵着全文的脉络,那就是“官场”两字。 对《西游记》的研究,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对书中人物的研究,如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甚至是对各个神仙菩萨的研究,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有的专家学者说《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官场小说,之前我总是将信将疑,好端端的一部神魔小说,凭什么要硬生生地和官场扯上关系呢!偶尔浏览的几个专家的观点也觉得未免有点牵强附会。可是,当自己真正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时,以超脱普通的爱憎情感来重新细读《西游记》之后,隐隐约约中,也看出来书中所描绘的僧徒与神妖之间的关系确乎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自古以来,官场,就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又敬畏的地方,里面总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丰富的内容。同样,《西游记》也是如此,书中描写的神灵妖魔,与封建社会的愚昧迷信思想以及“家天下”的封建官场制度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且畏惧。 然而,官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曾经看到一本书中这样描述官场:官场没有裁判,谁叫得最响,谁就是歌唱家;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冠军。然而,叫得最响的,未必是唱得最好的;得了冠军的,未必是跑得最快的。官场永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不分春夏秋冬①。 这段关于对“官场”的定义,可谓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官场的本质。我曾经看过许多官场小说,里面都是赤裸裸地描述权钱、权色交易以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西游记》中的官场,却写得相当隐晦,在封建官僚的高压下,作者高明地把抨击封建官场制度转化为神魔之间的斗争,今人读《西游记》,只有通过透视,才能看出其中描写的官场百态。 作者是高明的,他的《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关系很简单,不外乎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与众多神仙、鬼怪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情节脉络也很清晰,就是写师徒四人如何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可就是在这如此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却透视出了另一种文化——官场文化。 官场是错综复杂的,百态横生。从《西游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官场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官员之间互相踢皮球与官官相护、贿赂与腐朽丛生、凡事都讲究后台靠山、关系网复杂以及官场中的怀恨报复等。 注:①选自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 编著的《官场文化》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第1页 一、踢皮球与官官相护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有时候碰到的妖怪太过邪乎,凭己之力无法降服,只好上天请道行更高的神仙帮忙。在请求援助的过程中,我们便有机会看到神仙们的另外一番面目:不是互相踢皮球就是互相包庇。这种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我们现在俗称为关系学,是官场上的一种关系学。有人这样给“关系”一个说法:看不透人情世故,做什么都不灵;深谙关系之道,方能处处游刃有余。 且看《西游记》书中这样的一个例子: 那人(乌鸡国王的魂灵)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三藏道:“陛下,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那人道:“师父啊,……夜游神……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从下划线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神界的政治关系,和人世间的政治关系是一样的,打官司,讲得是亲戚朋友的关系,自古衙门一个口,有理没钱莫进来,有钱没关系也免谈!官与官结亲,官与官是友,那些地位低下、没有人事的人要打官司,要想扳倒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谈何容易!只有两个字:没门! 这种情况不但在神界鬼界,人间照样也存在。在封建社会,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官场,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结识比自己官大的、地位高的人,并与之或称兄道弟,或沾亲染故,总会绞尽脑汁地攀上点关系,为自己的仕途铺好路子,甚至是一旦自己出了问题,上面也好有人担保庇护。这种现象,即为“官官相护”。平民百姓以及那些小官们被这些人侵害,莫想讨回公道,也无从告起,只能是忍气吞声,含冤饮泣。再看衡阳峪黑水河神的遭遇,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只见那下湾里走出一个老人,远远的跪下叫:“大圣,黑水河河神叩头。”行者道:“你莫是那棹船的妖邪,又来我么?”那老人磕头滴泪道:“大圣,我不是妖邪,我是这河内真神。那妖精旧年五月间,从西洋海趁大潮来于此处,就与小神交斗。奈我年迈身衰,敌他不过,把我坐的那衡阳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夺去住了,又伤了我许多水族。我却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状子,教我让与他住。我欲启奏上天,奈何神微职小,不能得见玉帝。今闻得大圣到此,特来参拜投生,万望大圣与我出力报冤!”(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弱势群体来说,如上面划线的语句,黑水河神伸冤无门,自身又无力报仇,结果往往是会寻找另一条出路:找个英雄替自己出气。于是乎,孙大圣便成为他伸冤昭雪的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可以寄托的希望。在封建社会,这种打抱不平的事常有发生,源头就是为官者的踢皮球或官官相护,不能为民排忧解难,使得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冤屈难申,只好另谋出路。英雄也就应运而生。正所谓官逼着民反,为官者不作为,只顾一己之私,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西游记》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官场的本质上来讲,这种踢皮球或官官相护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又不得罪于人,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想因为一点在他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明哲保身。我们再看书中这样一段情节: 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如来明明知道青牛是什么妖怪,与何人有关,可是他就偏偏不点破,只叫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如此看来,这个如来佛祖的城府是何等的深!他深谙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学,懂得领导之间要“官官相护”,不要互相拆台,更是不超越彼此的管辖范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清理门户也不需要由他来强出头,况且说不定人家是“故意”放青牛下界去考验唐僧师徒来着,何必为这事去得罪于人呢!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踢皮球”现象了。一个“皮球”, 一个有点刺头的皮球,踢来踢去,谁也不接招,谁也不想也不敢接招,从哪里来的,踢回哪里去,甚至是踢给别人,迂回包抄,往来反复,就是得不出一个结果,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上级安排任务踢皮球,下面出事情了踢皮球,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处理问题上踢皮球,谁也不想多干活,谁也不想自己吃亏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不因为自己多做了事情出了风头结果招来人家的嫉恨报复,却又得不到上级的赞许和提拔。 二、“潜规则”原来是“显规则” 曾经有一位官员这样定义“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把潜规则的本质揭露了出来。在封建社会,要想在官场上混,要想混出个名堂,不懂得一些“道道儿”是行不通的,是迂腐的表现。“道道儿”就是潜规则,不需要别人点破,但一定是彼此间心知肚明,无师自通。 在《西游记》中,也有不少故事情节反映了“潜规则”的存在。不过,有这么一个情节是这样写的: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二尊者开口便把话说得很白,伸手向唐僧要人事。然而唐僧师徒欲取真经,沿途跋涉,一路化缘而来,亦不受人家的赠送,哪里会有什么“人事”相送?阿傩、伽叶见捞不到好处,便把无字经蒙师徒四人。后来事情暴露,仍是厚着脸皮讨要“人事”,嘴里还振振有词:“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说得多么理直气壮!就连如来也如是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如此看来,在如来佛祖那里取真经,是有规矩的,不过这规矩并不是“潜规则”,而是成了名正言顺的“显规则”了。没好处费就想来讨要东西,只能是白纸相送,还谎称“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由此折射出的封建统治阶级蒙百姓的手段是多么的不要脸!伸手要贿赂,赤裸裸地刻画,绝妙的讽刺。 让“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的缘故也。 三、背景是保护伞 一个人在官场上混,混得如意不如意,前景能不能被看好,有没有出头,很大程度上得看这个人有没有背景,背景深不深,后台硬不硬。平步青云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落千丈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得归功于“背景”二字。 我说“背景”是一个人在官场上混的保护伞,是因为背景既可以保前程,也可以保性命。有了好背景,前途一片光明,提拔有望;有了好背景,出了问题也可以弄个“保外就医”,就算丢职也能保命。 在《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跟随唐三藏上西天取经途中,数次遭遇邪乎的妖怪,不得已到天竺请如来帮忙解决。我们暂且来看这两次孙悟空上西天请如来降魔的情节: ⑴、孙悟空遭遇大鹏精,如来如是说:“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大鹏金翅雕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我们来分析这个故事情节,大鹏金翅雕和如来有沾亲带故的渊源,所以即使这妖怪之前如何折磨欺侮唐僧师徒,仍然会得到赦免,得到法外开恩,甚至如来还说:“跟我去,有进益之功……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看看,这就是有背景的好处!犯了法,又如何?!!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另外一次请求如来帮忙的情节: ⑵、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六耳猕猴死于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同样是妖怪,同样是孙悟空对付不了而求救于如来,可是为什么六耳猕猴的命运和大鹏金翅雕的命运竟如此不同?一个犯了罪不但能够赦免,还能够“有进益之功,可以先祭汝口”;而另一个犯了罪,却只能就地正法,毫不足惜。 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就是有无背景的缘故。一个是如来的娘舅,一个是不入类的化外之猴,其命运当然会不同!大鹏金翅雕作难,如来是好言劝慰,许下诺言;而六耳猕猴作难呢,如来先是明知故问地询问观音谁真谁假,继而恼羞成怒地下令大伙动手,待妖精被悟空打死时,又假惺惺地不忍道:“善哉善哉!”面对这两种结果,旁人作何感想呢?就连孙悟空如此叛逆,也不多言语,返身继续保唐僧去了。 如来佛祖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法力无边。他所说的话就是圣旨,所作出的`决定人人都必须服从,心不服也得口服,没人敢反抗。这就是权力的好处,权力可以使一个人欲望膨胀,为所欲为。如来想赦免谁想打死谁,就在于他的一张嘴。正事有这等利害关系,谁不想拼了命和他结交攀关系呢!有了如来作背景做靠山,即使下界为妖害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神界犹如此,人间何以堪! 四、关于山神土地与妖怪 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来见……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行者道:“汝等乃是阴鬼之仙,有何钱钞?”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万望大圣与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灵。”(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回) 山神土地本是一方管理治安的官员,可是在《西游记》里,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旦一座山头有了妖魔入住,那这里的山神土地就一个个变得畏畏缩缩,不要说管治抵抗,就连上告的勇气都没有了,甚至是任由妖魔欺凌宰割,天天忍气吞声,颜面扫地,只一味地企盼有人来搭救。如上面材料中的山神土地,被红孩儿百般ling辱,连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虽说自身的力量不足与红孩儿抵抗,可是也不懂上天入地寻求帮助,只是愚昧地等待有人搭救。好不容易来了个孙悟空,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在我看来,作者在书中反复多次地安排这样的情节是有深意的。山神土地就好似人间的地方官员,妖魔鬼怪就犹如地方上的黑恶势力。有多少的地方官打黑除恶不力,不但没法保境安民,连自个儿也被那些黑恶势力的操纵了,任由恶魔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更有甚者,有些官员还助纣为虐,充当这些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不肯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害人毒瘤,采取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黑道横行,天天只盼望上级会派人来处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这样的态度,虽不似那些与之同流合污为虎作伥的官员,但这种“不作为”的为官态度照样也没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五、你犯我一尺,我犯你一丈 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目的是为了救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赡部洲的人民,是一种纯粹的义举。根据如来的说法,取经路上所有的妖怪,都是他们故意设置的,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诚心,也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难。然而,就是这样纯粹的义举,为了解救南瞻部洲的人民的动机,在我看来,却是一场政治,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报复。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 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甚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菩萨由于一己之仇,便要教一国之民受苦难。俗言一人做事一人当,乌鸡国王将菩萨浸入河水,理应由国王一人承担此罪过,可是,我佛慈悲,却教妖怪篡了国王的位,霸占了他的后宫,害了不知多少百姓!更有甚者,有天竺国凤仙郡一案: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玉帝因凤仙郡侯三年前的一次过失,触犯天颜,惩罚凤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结果呢?受苦的当然是黎民百姓,使得当地“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百姓有何罪?因为皇帝郡侯的过失,却要老百姓来承担痛苦,天理何在?就是这样残害百姓的作为,却还要美其名曰“考验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考验固然需要,却为何要搭上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其实不然,考验是假,报复是真。考验只是一个借口,报复一己之仇方才是目的。官场险恶,为了达到目的而玩弄手段权术,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此乃“权”之过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领导要惩治下属,总会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即使是莫须有罪名。在封建社会,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多了,统治者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处罚下属,完全没有法理可言,就像上面例子中的玉帝、菩萨,为了报私仇,便纵容自己的爪牙胡作非为,报的私仇之快,也陷百姓于苦难之中。 六、尾声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也是一部官场小说。冷眼看书中各色人物的乖张举止,影射的是封建官场的险恶,人世的炎凉,社会的腐朽。小说运用象征主义以及暗喻的手法,讽刺了为官者的虚伪与冷酷,口口声声说是救民於水火之中,仔细分析开来,却是为了一己的利益,才无故生端些是非出来而已。所以说,在官场上,神亦是鬼怪,鬼怪也可以是神。 一部《西游记》,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参考文献: [1] 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等。 《官场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2] 陆 钦。名家解读《西游记》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在神秘数字“四”的崇拜历史上,“四民”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西游记》的角色构成照顾到了以“四民”为主体的社会各个阶层,正如清人张书绅在《新说西游记总论》中所指出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无非一部《西游记》也。以一人读之,则是一人为一部《西游记》;以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各自读之,各自有一部《西游记》。”[5]这里从读者的角度说明了社会各阶层均能从《西游记》中感受到自身角色扮演的存在。唐僧师徒“四众”身份复杂,他们基本上是“半路出家的和尚”,一方面要扮演持规受戒的和尚角色,另一方面又在角色行为上流露出强烈的士农工商“四民”意识。众所周知,唐僧作为很有资历的和尚,其行为举止和言语规范虽然是佛教徒式的,但又无时无刻不在热衷于“士”角色的扮演,张锦池先生曾经指出:“唐僧对李世民的感恩情结,是种‘士为知己者死’,属士大夫的文化心态。”[6]在取经路上,他不时地流露出文士的雅兴。据统计,整部《西游记》共九次写到他吟诗,其中第六十四回写他在荆棘岭木仙庵与树妖木精和诗,显出了诗人气质。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角色还发挥着“以文制武”的文化功能。在我们的文化中,《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中的“二桃杀三士”最先投下了以文制武的悲剧阴影。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的谋略来限制武将的权利,形成了以文臣节制武将的统治氛围。直到明代,依然表现出“帝国政府重文轻武的风气”[7]。这就是武艺高强的孙悟空等三个高徒之所以依附于近乎窝囊的唐僧的文化背景。正是唐僧这种文弱士子角色扮演导致的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才使得整部《西游记》经常处在险象迭生的摇曳叙事中。猪八戒,这个被通天河和平顶山上的妖精称为“半路上出家的和尚”,其角色扮演的确打上了世俗社会“农”这一阶层人物精神气质的烙印。在《西游记》中,猪八戒虽然最先是以一个妖精的身份出场的,然而这妖精却与众不同,他是高老庄高老的上门女婿,高老对他的评价是:“一进门时,倒也勤谨:耕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昏去明来,其实也好。只是一件,有些会变嘴脸。”而猪八戒也对孙悟空变的假高翠莲说:“我得到了你家,虽是吃了些茶饭,却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替你家扫地通沟,搬砖运瓦,筑土打墙,耕田耙地,种麦插秧,创家立业。”这样,作者就把猪八戒写得颇像个农夫了。连他用的九齿钉钯那件兵器,也非常像件用来平整土地、施肥倒粪的农具。在取经路上,猪八戒经常因“恋家”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特别是孙悟空的嘲笑和戏弄。猪八戒作为“农”角色亮相于江湖舞台,不亚于“刘姥姥进大观园”,其尴尬样和滑稽相是可想而知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种不和谐做尽了妙趣横生的文章。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尽管在总体上自始至终扮演着豪侠角色,但是他的言语经常流露出商人的口气,他经常把“生意”、“买卖”等商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挂在嘴上,如小说写他初次见到猪八戒就暗笑道:“原来是这个买卖。”后来,小说不只一次地写他遇到强盗,心中总是暗笑道:“造化!造化!买卖上门了!”第三十七回写他遇到妖怪,又说:“照顾老孙一场生意。”第八十三回写他在与李天王打官司时,也声称:“老孙的买卖,原是这等做,一定先输后赢。”将商人的生意经都搬弄出来了。另外,孙悟空还善于从事物品交换,第三十四回写他机关算尽地用自身毫毛变的假葫芦来换取精细鬼、伶俐虫的两件宝贝。这种交换尽管带有欺诈性质,但是为了正义的事业,孙悟空还是懂得让贪便宜者吃亏这一经营之道的。况且,从为争名分大闹天宫白手起家,到被压到五行山下功亏一篑,孙大圣的角色扮演既显示了以工商业者为代表的市民阶层渴望民主、公平的强烈愿望,又表明他们试图打破固有封建秩序的艰难。孙悟空最终加入取经队伍,走上了取经的道路隐喻着商人阶层若想在封建社会里实现自我价值,最好的出路就是倚傍文士去建功立业。总之,在孙悟空身上,我们多多少少地能够嗅到一种商营者角色扮演的味道。“工”本来在“四民”中就显得默默无闻,他们在社会上只有埋头苦干的份儿,沙僧不正是这类角色的写照吗?在《西游记杂剧》中,沙僧被贬下界的流沙河,从事着“推沙受罪”的职业,这理应就是“工”者要干的苦差事。《西游记》写他自吹自己的法宝降妖杖是“鲁班制造工夫盖”,这就使之与工匠的祖师爷鲁班建立了某种特殊关系。总之,作者在组建“四众”这支取经队伍时是兼顾到古代社会“四民”各阶层的情况的。三、“四角”定制与取经队伍的巧妙搭配就审美结构而言,对《西游记》取经队伍“四众”构成具有决定影响的是中国古代戏剧以及说书等传统曲艺文学经久探索所形成的四大角色定制。“西游”故事虽然与其他章回小说一样都曾经经过了戏曲艺术表现阶段,但“三国”故事与“水浒”故事都是以个别片段的形式上演的,而“西游”故事则是整部被编写到戏剧文本中的,它有利于角色设计的通盘考虑。这样,戏剧家的“四大角色”设计经验必然影响到了《西游记》取经队伍的人员组成。也就是说,《西游记》里的“四众”形象具有鲜明的角色特征,他们纷纷以某种力学结构模式显示出特殊的审美张力,令人百读而难以释卷。中国古代戏剧的角色构成经过大浪淘沙逐渐形成了按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特点而分出的不同类型,这在元杂剧中被固定为“末、旦、净、杂”四大角色,在明清传奇戏以及后来的京剧中又演化为分工更加精细的“生、旦、净、丑”。面对复杂的社会人生,四大角色的设置,以不变应万变,在正、邪、内、外几种力量的组合碰撞,在男、女、庄重、滑稽诸种角色扮演中,产生了无数动人的故事。这种角色模式是人们根据丰富的审美经验经过万道工序提炼的。《西游记杂剧》作为现存惟一完整的“西游”杂剧,虽然在角色安排上没有明确给师徒四众挂上“旦、末、净、杂”的大牌,以至于使我们无从确认作者赋予人物的角色性质。但是,作为一部戏剧著作,各个戏剧角色所负载的功能还是很清楚的。《西游记杂剧》等戏剧的这种叙事力学结构必然渗透到小说《西游记》的角色设计之中,由此产生出未必是与“旦、末、净、杂”四大角色一一对应的人物形象系列组合,“四众”取经队伍的配备便应运而生。黄周星在《西游记》第八回附录的“回后评”中指出:从来戏场中,必有生、旦、净、丑。试以此书相提而论,以人物,则唐僧乃正生也,心猿当作大净,八戒当作丑,沙僧当作末;若以道理言,悟道者全凭此心为主,则心猿之大净,未尝不可为正生。唐僧慈善温柔,宛如妇人女子,则正生又未尝不可为老旦。”[3](P99)经过这番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充分感受到一种“戏”的味道,角色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冲突,特别是正统英雄悟空(相当于扮演正气凛然武士的大净)和喜剧英雄八戒(相当于扮演花脸的丑)之间的互动性冲突,构成了整部小说充满“戏”味的基础。于是,“四众”角色设计的张力就通过人们对“生、旦、净、丑”四大角色叙事功能的联想而充分展现出来了。同时,西游故事曾经以说书艺术的形式流传,作为《西游记》主要蓝本的《西游记平话》应当是这种说书艺术的最佳文本。从《西游记》中,我们隐隐约约感受到评书艺术“四梁八柱”角色设置经验的遗存。换句话说,说书艺术中的“四梁八柱”经验为师徒四众的“编制”设置再次提供了审美的基本构架。“四梁八柱”本来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指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造,这种构造为当年气派高雅的“四合院”整体建筑的稳固提供了保障。人们在总结评书艺术经验时,将“四梁八柱”这一术语引入。所谓的“四梁”,即指“书根、书领、书胆、书筋”,是故事的主要角色,“八柱”是陪衬、保梁的次要人物[8]。“书根”通常是一部书赖以把社会背景、历史使命体现出来的人物,应菩萨之约、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基本上起到了这一作用。有裨世道人心是唐僧作为“书根”出现的主要叙事功能,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教化,他可以满足听众和读者的道德和情感需要。从生理上看,唐僧身上充满了种种诱惑:由于吃了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恶魔们纷纷在取经路上拭目以待,随时挑起事端;由于他有男性的玉体美颜,女妖们也纷纷不顾廉耻地做好了截留的准备,一旦得手,就马上拉唐僧成亲,随时破坏取经大业。作者赋予唐僧这两方面的资质,从而使八十一难有了自圆其说的合理起因。就身份而言,“师父”的地位使之拥有家长式的最终决定权,他的一言一语似乎都体现了一种合乎常规的理念,都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别看他一路上满口都是圣经贤传之语,动辄念动咒语教训悟空,但这都是伦理社会长者角色扮演的风范。不过,唐僧良善的动机获得的却是代价惨重的恶果。在现实社会里,人们可能会对唐僧这样的“师父”望而生厌,但在艺术的天地里,假如唐僧明察秋毫,不是一位屡屡惹是生非的“师父”,西游故事也就不会波澜迭起。可见,唐僧作为“书根”的功能是非常强有力的。“书筋”就是情节和人物关系之间的针线人物,是使全书生色、跳动的角色,猪八戒就是这样一位充满喜剧色彩的艺术形象。相对于唐僧这一庄重严肃的角色而言,猪八戒生来就是一副滑稽相。他本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却错投猪胎,长成猪头大耳;来到高老庄,又强娶良女为妻;被悟空降伏后还恋恋不舍,取经路上几次要打退堂鼓。离开高老庄的猪八戒,本来已经走上了“人间正道”,却又不时地触发怀旧之情;本来从此可以认真修身养性,却仍然贪吃、贪睡、好色,恶习不改。作者在对人性缺陷的尽情嘲弄中生发出许多有滋有味的话题,从而使读者在开心解颐、尽情欢笑中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就此而言,猪八戒作为“书筋”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书领”是提领全书的统帅人物,那蹦蹦跳跳地冲锋在前的孙悟空堪当此角色。在《西游记》中,无处不可见孙悟空的身影,作为拥有“书领”性能的他,俨如当今电视剧中的领衔主演,每次从出场到收场都少不了他的份儿。妖魔找事,靠他处理;别人惹事,由他摆平——没有本领高强、智多见广的孙大圣,取经事业自然会寸步难行。可以说,西游故事的开合自如就寄托在这位发挥“书领”作用的猴行者身上。“书胆”乃是书中的正面形象,能够起到黏和人物的作用,这一角色自然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沙僧头上。在《西游记》中,沙僧可以说既无大功也无大过,扮演着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角色。相对而言,虽然他本领略差,但没有他看护师父和行李,两位师兄就无法主动出击;没有他压阵,唐僧就少了几分安全感;没有他多次从中调和,取经队伍内部就可能出现更多的纠纷。一心要成就正果的沙僧办事稳重而细心,决不会顾此失彼。如第五十七回写他把被打昏的师父安排停当才去寻找肇事者。又如第九十八回写取回的经书散落尘埃,三个徒弟中惟沙僧发现书中“并无半点字迹”。沙和尚性格还有务实识俗的一面,他信奉的是:“不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人。”当孙行者与红孩儿怪论亲时,他引用俗语“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提醒悟空不要轻举妄动。这说明,在取经队伍中,他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冗员,而是能够发挥“书胆”功能的最佳人选。当然,“四梁八柱”之说绝非只是就单个角色在说书中的功能和效果而言的,实际上,它包容量极大,涵盖着各个角色之间正反、刚柔、主次、庄谐等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进而使得《西游记》“师徒四众”的编制构成增添了更多的内在魅力。

都是象征的 手法。一个想象代表一种势力。。

西游记毕业论文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1西游记读后感优秀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书架上的《西游记》,爱不释手,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原著一共一百回。这是一部神话小说,这本书主要讲了唐僧去西天取经,先后分别收了三个徒弟和一匹白龙马。这一路上,他们求取芭蕉扇、翻过火焰山、三打白骨精……历经了千难万险,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的阻挠,终于取到了真经成了仙的故事。

书中有四个主人公,分别是: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济世为怀的唐僧;生性豁达的沙僧。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独来独往,无拘无束,而且对他师父非常忠诚,对兄弟也很义气!一路上,降妖全靠他,他敢作敢当,也十分机灵可爱。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却不求回报,我也要学习孙悟空这种优良的品质!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我应该像故事中的师徒四人一样,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正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执着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相信未来的一天,我也能够取得那传说中那属于自己的“真经”!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妇孺皆知的作品。今年暑假,我拜读了这部作品,书中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令我流连忘返。

本书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什么精神使得师徒四人最终修成正果呢?没错,是坚持!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战胜白骨精吗?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智取芭蕉扇吗?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在比丘国救出婴儿吗?如果他们没有坚持不懈,能智取红孩儿吗?师徒四人明白,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就拿我来说吧,在我五岁的时候,学过书法的妈妈的一手好字让我赞叹不已,于是我心血来潮,报名参加了书法班的学习。可想练就一手好字哪有那么容易啊,我每天都要闻着臭烘烘的墨汁,练习后还要搓洗脏兮兮的手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这时,书桌上的《西游记》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想到了《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了多少艰难险阻,但是他们依然坚持不懈,最终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我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碰到一点困难就知难而退,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我恍然大悟,打消了退缩的念头。于是,我加倍努力,认真练习书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终于写了一手好字,圆了我的书法梦。

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总会想到唐僧师徒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他们,成为我成长路上的好伙伴;是他们,给了我勇气;是他们,给了我力量;是他们,让我学会了坚持!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的神魔小说,作者写了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遇到了九九八十一个磨难,而他们却齐心协力,一起克服了这九九八十一个磨难,到西天去取得了真经,受到了如来佛和玉皇大帝、太上老君还有其他神仙的称赞。

唐僧,一心向佛,心地的善良,很有礼貌,看见别人有困难就上去帮助,他不贪财,不好吃,也不好色,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他有一个唯一的缺点,就是在妖精使的诡计中分不清是非,在三打白骨精时,那三个人明明就是白骨精变的,孙悟空好心帮他打跑,他却把孙悟空赶走,在真假美猴王中,孙悟空好心救了他,他却也把孙悟空赶走。

孙悟空,他有一根既可以变大,又可以变小的如意金箍棒,他的本领高超,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这双火眼金睛绝不放过每一个妖魔,所有的神仙都打不过他,只有如来佛祖把他压下了五行山。

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被玉帝扁下凡间,他贪财,贪吃和好色,他遇到困难时,有点点退缩,他憨憨笨笨,有点可爱,孙悟空就叫他是“呆子”。

沙和尚,心地善良,勤劳勇敢,一路上一直不辞劳苦的挑着大家西行的担子,并一直忠心耿耿的保护着唐僧,绝不让他受一点伤害。

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的故事非常有趣,也非常让我感动,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这种精神。

很小的时候,我便在大人们的口中知道了四大名著之一的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第一次还是在电视上看到了1986版的《西游记》。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角色还属六小龄童扮演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机智勇敢,敢作敢当。终于在这个寒假,我有了这样一个机会,来细细品味这本名著。

翻开这本书,仔细阅读文章,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唐僧与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翻山越岭,一路降妖伏魔,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爱打抱不平的孙悟空,懒惰又贪吃的猪八戒,心地善良但人妖不分的唐玄奘……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属《三打白骨精》这篇文章,这主要讲了一个叫白骨精的妖精为了吃唐僧肉,长生不老而接连三次变成妇女,老婆婆,老公公去他们接近他们。但孙悟空用“火眼金睛”识破了白骨精的诡计,并一一打死了他们,但是唐玄奘却误解了孙悟空……读后我十分佩服孙悟空的'敢作敢当,敢爱敢恨,机智勇敢,坚决抵制恶势力,却十分痛恨唐僧的是非不分。

虽然这是虚拟的故事,但是这本书却带给我很多很多的启迪。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孙悟空的这些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正直,坚决不向社会中的那些邪恶的势力低头,且能够明辨事物的是非对错,为这个社会做出我们应该做出的贡献!

《西游记》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他根据唐朝和尚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改编的,把原本枯燥无味的取经故事写得出神入化,生动有趣!我觉得在四大名著中它是最生动、最活泼、最引人入胜的一部。它令人百看不厌,读起来又过瘾又有趣。当我每次翻看西游记,虽然是一样的故事情节、一样的神化世界,但每次给我的感觉总是不一样的。

《西游记》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就是那威风凛凛,能上天入地的齐天大圣了。他勇敢、机智,火眼睛睛,法力无边,天不怕地不怕,降妖除魔,一个筋头就飞出十万八千里,有迷惑妖怪的七十二变,最重要的是他有一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二十斤的利器,可大可小,能伸能缩的如意兵器—“金箍捧”。唐玄奘虽然心存善念,可是非常无能,经常被妖怪抓走,连累徒弟,还经常是非不分搭救妖怪变成的坏人,冤枉悟空,念紧箍咒逼悟空走。八戒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懒猪,他好吃懒做,贪生怕死,常常会被妖怪迷恋,一点出息也没有。沙僧的特点是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什么苦都能扛。

我最喜欢的就是真假孙悟空打斗的情节,连师父唐僧也分辨不出。唐僧想悟空会七十二变,只要我说什么,随便变出来就是真的。唐僧喊了一声“公鸡”。两个大圣一下子都变成了头戴红鸡冠的公鸡,连唐僧都无法分辨。两个大圣又打到了背阴山上,阴君想尽了办法还是难辨真假,他们的武艺也不分上下。后来他们又打到如来佛祖那里。如来笑着说:“这个假悟空能知前后世,善百般变化,乃是一只六耳猕猴所变。”如来用一个巨大的金体罩住了它,这才制服了假大圣。

同学们,书中这样精彩的情节还有很多很多,还等什么,你也赶快买一本《西游记》来阅读吧!

《西游记》这部电视剧我很喜欢看。每次放暑假都会有频道播放,每次我总是尽可能看。妈妈告诉我它是根据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拍摄的,虽然电视演的很不错,可是还没有书中写的精彩。因此,我就特别想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原版的都是文言文,我看不懂,妈妈就专门买了小学版的给我看。现在,我终于把它看完了。

这本书里写了唐僧如何不远万里带着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的事情。作者吴承恩凭借自己的想象塑造了“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等一些生动有趣的形象。孙悟空神奇的千变万化,明察秋毫的火眼金睛,令妖怪心惊胆战,他那高强的本领让我佩服不已;他受了委屈却仍对师傅的忠心耿耿让我又实在感动。猪八戒的憨厚老实令人感到可爱,可他有时的不坚定贪吃贪睡又让我觉得生气。沙悟净遇事沉着冷静,对师傅忠心耿耿,对师兄言听计从,鼎力相助。他好似一头勤勤恳恳的老牛般任劳任怨。看着书中的每一个字,欣赏着每一个精彩的打斗场面,都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

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一路上的风餐露宿,艰难险阻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怎能撑得下来?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它还给了我一个启示: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了目标就要勇于追求,不管一路上有多少风吹雨打,都要坚持下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如果半途而废将会一事无成。

孙悟空是从花果山顶上的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有一天,一位老猴子说谁能跳到水帘洞里去,谁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毫不犹豫地跳了进去,顺理成章地成了花果山的猴王。石猴聪明机灵,生性好动。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叫“灵台方寸山,斜月山星洞”的地方,认识了菩提老祖。祖师正在讲经,讲得天花乱坠,那些徒子徒孙们个个榆木脑袋,毫无反应,只有悟空听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菩提老祖一高兴,就收他为入室弟子,并给他取名叫孙悟空。孙悟空勤奋好学,在菩提老祖的点化下,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学会了飞,学会了一个跟斗就是十万八千里。是呀,学习是公平的,只要勤奋努力,石猴也能功成名就,更何况是我们人呢?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上课好动说再见,做一位爱学习的好孩子。

孙悟空也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唐僧救了它,它便一心一意护送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他历尽磨难,却从不退缩,舍身救师父也毫无怨言。最后他们终于到了西天,修成了正果。石猴也懂感恩,我会吗?父母给了我生命,为了挣钱供我吃穿每日早起晚休,妈妈的照顾更是细致入微,他们只希望我能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而我却经常因为不认真、不仔细,和班级前三名擦肩而过,我真是太不懂事了。今后我一定要向孙悟空学习,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用最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关爱。

《西游记》真是一本好书,它让我懂得了“天才出于勤奋”,也让我明白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今年寒假,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它是一篇古典神话小说,作者是明代的小说家吴承恩所写。这本书中的故事曲折精彩,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主要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因为他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一路上他降妖除魔,立下汗马功劳。他那种不怕困难,机智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敬佩。所以,我很喜欢他。

猪八戒,他虽然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他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问题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但他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时,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沙僧,是一个忠诚老实的人。他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也没有非分之想。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任劳任怨,对师傅也很忠心。

最后就是唐僧了,他崇信佛法,心地善良。由于过于善良、盲目信任他人,有时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但他在取经的过程中从不懈怠动摇,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屈服,凭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取得了真经。

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也正是因为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成功。这让我们明白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的道理。

读完《西游记》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这是我再次读完了《西游记》,感觉真是百看不厌。就是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许多儿童的喜爱,小时侯,我都是看动画片,但此刻不一样了,我不仅仅会看书和读书,我学会看书时思考问题。

《西游记》这部经典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家喻户晓了。书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唐僧师徒取经途中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作,它被列入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故事从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到如来赐真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降妖伏魔,扶善除恶,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再恰当可是了。

这本书让我看见了古灵精怪、足智多谋的孙悟空;感情真切但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心地善良、任劳任怨的沙僧;最终是一心向佛、善良待人的唐僧。

我们要像孙悟空一样机智勇敢,像猪八戒一样不缺善心,像沙和尚一样老实憨厚,像唐僧一样心地善良。

所以我联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像取经一样,一路上布满荆棘,我们要像唐僧、孙悟空和沙和尚学习,一路披荆斩棘才能取得生活的真经。不能像猪八戒一样好吃懒做,做任何事情马马虎虎,那样你只能一事无成。

感激吴承恩,用他那超凡的想像力为我们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一个充满离奇、曲折、梦幻的梦。

一提起《西游记》,那忠厚老实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老实本分的沙和尚,相信你们一定不陌生。他们师徒四人,一次次出发,一次次遇险,跟妖魔斗智斗勇的一幕幕场景仍记忆犹新。

今年暑假,我带着对《西游记》的无比喜爱之情,走进它,又有了新的收获。

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师徒四人,虽然性格截然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西天取真经。他们勇闯火焰山,三打白骨精,火烧盘丝洞……面对困难没有退缩,想方设法战胜妖魔,最终取得真经。

想想自己的生活,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记得二年级口算比赛,我口算速度最慢,在暑假里,我每天练口算,经过不断练习,终于能在5分钟内完成100题口算。三年级学习骑独轮车,一天,一周,半个月都还没有学会,但我没有放弃,跌倒了,爬起来,再骑,再跌,再骑,最后,我竟然能参加县里艺术节比赛,而且获得了一等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读完《西游记》,仿佛自己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猴哥,他能修成正果,离不开这紧箍咒。我的成长也离不开它。

我在“花果山”“水帘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课堂上开小差,摸小动作,那是常有的事儿,一提起做作业就愁眉不展。老师谆谆教导,爸妈苦口婆心。

早上去学校,首先上交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上课期间,口渴了想喝水,最好等到下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按时,保质完成;在学校不能穿奇装异服,不能留怪异发型;不许乱丢垃圾;自习课不能随便说话……这不正是唐僧在念紧箍咒吗?

现在,我终于明白只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只有做事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才能成功!

中国,一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历史渊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就散发着独特的书香气质。雅致含蓄的宋词,别有一番风韵,元曲随时通俗,可读起来却是朗朗上口。更为熟悉的唐诗,便不用我多说,更是祖国闪闪发光的瑰宝。而《西游记》却与众不同。

《西游记》,自大我幼时,便不断的接触。看电视、读书,都已是习以为常,所以每个情节都熟悉地不能再熟悉了,便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品这一杯“浓浓的茶”。不知何时,我再次翻开了那本书,“看”到了那熟悉的面孔,顿时,却有无比多的感触……

——走进那个奇妙的神话神话世界。

“哈哈!真有意思!”“呜呜呜!真可怜!”读完了,我才觉得奇怪,为什么我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变化而变化呢?为什么我完全入迷,连爸爸喊我也不知道呢?这一个又一个一个谜团包围着我,好奇心告诉我也许只有不断地阅读才可能找到答案。我拼命地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可就是达不到那个效果,我迷茫了。

——找到答案,发现根本原因。

那这两本差不多的神话故事对比,显然,吴承恩的生动、形象。他把人物的动作、神态用肢体语言描绘的栩栩如生,就如身临其境。以物喻人,以景衬情。衬托出人物的那一份悲、喜、哀、怒和那一份独特的个性与以事物来完美结合,从而达到使读者入迷。有时还融景与情,叫人情不自禁替主人公喜怒哀乐。

——受到启发。

就如高尔基所言: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辈子。全书不论是华美流畅的语言描写,还是个性鲜活的人物塑造,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真不愧是世界文学的瑰宝。我想:吴承恩能写出如此好的作品必定是读了许多的书,才能有如此成就。这也似乎在激励的着我,好好学习,回报祖国!

自从我读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有了一种想法,我也想像孙悟空一样能拥有七十二变的本领,假如我拥有孙悟空的能力,我就脱胎换骨,那时候,只要有人遇到危险,我就拔刀相助,只要有人遇到困难,我就推波助澜,帮他一把。只要他感到悲伤,我就给他快乐……

在《西游记》里,我认识了斩妖除魔、英勇善战的孙行者,好听懒做、打不过就逃的猪八戒,一心向佛、深熟水性的沙悟净和肉眼凡胎、心慈手软的唐僧,这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灵山,取得真经,成功了。

在她们取经的路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就好比三打白骨精,因为孙悟空打死了妖精变的一家三口,唐僧不但念了紧箍咒,还想把孙悟空逐出师门,可是,沙僧来劝阻,猪八戒十分恨孙悟空,于是就来投诉孙悟空,结果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在经历下一难的时候,唐僧、沙僧、猪八戒全都被抓,这是,唐僧才后悔赶走了孙悟空。这都是因为唐僧有眼无珠,太慈悲了,这才上了妖精的当,使他们进了虎口。

他们被妖精抓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猪八戒贪图美色。猪八戒还十分照顾自己,在遇到牛精的时候,孙悟空给他们画了一个圈,然后自己化斋去了,那时候,那边很冷,猪八戒为了不让自己受冷,就以别让师傅着凉,让他们走出避魔圈,拿了妖怪的衣服,让他们穿上,结果,被妖怪算计了。最后全靠孙悟空才把他们救出来。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没有向孙悟空一样拥有七十二变,能够无所不能,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必须脚踏实地的辛勤劳动,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己的梦想。

我写完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在未来,科学家一定能研究出来拥有七十二变的装备!我坚信,人类只要揣怀梦想,不断创新,相信再艰难的路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步伐!

《西游记》是一本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还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和多部电视剧。它以精彩的插图,引人入胜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读者。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我以为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四个形态各异的主人公。

孙悟空他的法号是“行者”,他是一个神通广大、敢作敢当、胆大包天的人物。他曾自封为“齐天大圣”,趁众神仙没注意偷吃了仙丹、蟠桃、御酒……被如来困在五行山下,后来经唐僧搭救,成了唐僧的大徒弟,一路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取经路漫长又遥远,一路上他带领其他几位师弟与妖怪斗智斗勇,经过九九八十一种磨难才顺利取得真经,修得正果。

唐僧心地善良,一心向佛,不为女色而动,不为金钱地位所诱……是一个忠诚的佛教信徒。

沙悟净它原是天上的卷帘大将,他勤勤恳恳,忠厚老实,一心跟随师父取到真经,他的决心和态度令我感动不已。

猪八戒它的法名是“猪悟能”,他原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后因调戏嫦娥,被谴下了人间。又因投猪胎,他原来英俊的身材、脸型变得丑陋无比。他好色好吃,贪玩贪财。不过,在我眼中他也是蛮可爱的!

感谢《西游记》,陪我度过了这一个快乐的寒假,使我这个寒假不再孤单、不再无聊。

“白龙马,头朝西,驮着唐玄奘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耳熟能详的旋律让这部经典家喻户晓,而我的整个暑假也都浸润在这部经典里。师徒四人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灵山取经,途径九九八十一难,遭遇各种强险,着实让人胆战心惊。

而在这部著作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大闹天宫。莫名的被孙悟空顽劣不羁的性格所吸引,他机智又诙谐好闹,同时正义大胆,在一个强权的天庭里,作为弼马温的他,竟然敢斗玉皇大帝。而正因为他的勇敢而大无畏,注定了一生的不平凡,当他遇见唐僧的时候,故事变得深远而又意义,因为是那是取经,是正果。

一路上降服妖魔,造福百姓。师徒四人的取经路,我想不仅仅是充满坎坷的,更是充满正能量。回过头去看,这一路的成功是离不开各位师徒的团结协作,而勇敢的孙悟空理所当然是一路上的大咖,更是我生活中的偶像。

事实上我个是胆小懦弱的孩子,虽然我特别讨厌自己的性格,但却无法突破。就像现在我开始做牙齿矫正,在矫正前需要拔出两颗牙齿,我只去了一次,就觉得自己忍受不了,哭哭闹闹的在诊所里,尽管老爸一再的安慰,也无济于事。

沉默的气氛,一直僵持到回家为止。一张臭脸,吓的老妈都不敢多问什么。

书桌上,《西游记》一直安静的躺在那里。封面上,俏皮的猴哥诡异的笑着,似乎在小看我。“亲爱的自己,我是否也要勇敢一次呢?”豁出去了,不就是再拔一颗牙么,有什么好怕的。

直至我觉得西游记给我启示,在我的生活里才开始蔓延。我希望,是更多的正能量,教会我勇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乱熟,我也一样,再一次拿出那本在暑假上已经微微发黄的《西游记》,爱不释手,倒一杯香茗,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读了《西游记》,里面的师徒四人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文章里面讲述了师徒四人在路上的艰苦,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孙悟空可是《西游记》里面的主角啊!他有着无穷的本领,神通广大,非常了不起。他有着大英雄的气势,

机智勇敢。而他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斗,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妖魔。

猪八戒好吃,好占小便宜,还好色。和孙悟空比起来啊,真是差远了,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心里只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事还爱撒个谎,可是他笨拙的最有说不好,很容易就被孙悟空知道了。唐僧,虽然说他没有孙悟空那么高超的本领,但是他品德端正,会念真经。

这四个人,形象不一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术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取回了真经,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书中写的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让我们想到了他们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再想想我的半途而废,不禁感到惭愧。只要我能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至要尽力做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对我来说,也是成功啊!因为我做到了最后,坚持了下来!

篇一:西游记读后感

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最近,老师又让我们看《西游记》这本书,这让我不禁有点厌倦,因为已经看了很多遍了,再看也没意思了。周末没什么事干,我便静下心来,坐在家里拿起《西游记》开始仔细看。我把《西游记》一书认真地看了一会,这时才让我真正领略到《西游记》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我便对它又充满了兴趣。

《西游记》主要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的 故事 。

在整部《西游记》中,最吸引人们的就是那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孙悟空。他不仅会七十二变,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分辨人或妖,所以,他最善于降妖捉怪了;但是,如果没有善于水性的沙僧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虽然贪财好色,但力大无比的他也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最终经历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取得真经。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要学习孙悟空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虽然我没有孙悟空那般神通,但是我要学习他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被假的现象所蒙蔽了双眼。

《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办成任何一件大事,都不是容易的,是靠我们的不断努力和团结一心,去获取成功的!

读了《西游记》后,也让我知道了:不要因为这本书看过很多遍,就对它产生厌倦,就可以不用再此反复的读它。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没错,读的次数越多,就会获得越多的知识。每次读同一本书都是不一样的,每次读它都会发现新知识,所以,我们要反复的读一本书。

《西游记》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啊!

篇二:西游记读后感

每个人对西游记都有不同的看法,读完之后我也有不同的感受。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吴承恩历经7年之久创作的不朽之作。我看到孙悟空嫉恶如仇,乐观,不畏艰险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途中九九八十一难忠心耿耿,寸步不离;不论路途险恶,不屈不闹,敢于斗争;机智聪明,救出师徒。

还有猪八戒的憨厚无不令人神往。自信的精神使我敬佩,曾经为不可一世的天蓬元帅,只因贪恋嫦娥被贬下凡。错走轮回成猪性。 但他仍然不失自信,依然一路抬头挺胸。高昂的走着。虽然好吃懒惰,一脸恶象。但当他的大师兄有难又拔刀而出。知错能改无不是我们现需要学习的精神。

沙和尚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后被唐僧师徒收服、淳朴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他不象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象猪八戒那样好吃懒做、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虽然个性不鲜明的他戏份不多,但他是《西游记》里不能缺少的人物。

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小说中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虽然《西游记》已经很老了,可是我相信它的魅力会经久不衰,因为这师徒四人,实在各有妙处,很吸引人。

篇三:西游记读后感

和《三国演义》一样,《西游记》也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记得小时候,每年寒暑假,都能看到电视剧《西游记》的身影,很小的时候,就几乎看遍了每一集,甚至很多集都看了很多遍,但是这个暑假,我还是静下心来又看了一遍书,发现感受并不是完全相同。

说起《西游记》我想,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不陌生。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贪吃贪睡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僧,有异性吸引力的唐僧,会吐火的红孩儿,脾气暴躁的牛魔王,善解人意的观音菩萨,威风凛凛额托塔李天王,脚踏风火轮的哪咂,一个个被刻画得惟妙惟肖的人物,在我的眼前,上演着一步步好戏。

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为徒,他们师徒四人,齐心协力,一路上斩妖除魔,历尽千辛万苦,踏过千山万水,终于到达了西天,取得了真经。一路上打打杀杀,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从中,我看到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武功高超的孙大圣。孙悟空武功高强,神通广大,身手敏捷,正义大胆,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是我羡慕不已。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妖怪们都怕它。沙师弟虽然不怎么抢风头,但我却很喜欢他,他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不仅是师傅的好徒弟,也是徒弟们的好搭档,一路上都是他扛行李,从不喊累。

西天之路,长途漫漫。师徒四人就是靠着这一份坚持,这一份团结,这一份勇敢,这一份顽强,才取得真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事一开始总是十分艰难,但只要树立勇气和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人生中有许许多多的挫折和困难,从中我们要认识到不要第一次遇到挫折就放弃,而是应该坚强、勇敢地面对挫折,绝对不能气馁,这种精神正是我所需要学习的。

篇四: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每当读起这本书时,总是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节。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唐僧一心向佛,十分善良,连一只小蚂蚁都不肯杀死;孙悟空正义勇敢,本领高超,什么妖魔鬼怪都不怕;猪八戒的贪吃贪睡和沙僧老实本分,十分善良。

沙僧一个在故事中不起眼,但是他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放弃妖怪的身份开始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后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本分事,平常心,自在人”。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是个让故事充满着快乐气氛的人物,它憨厚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但是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有了它让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活灵活现。

说起孙悟空,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能七十二变,有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可大可小金箍棒,一路斩妖除魔,保护师傅,“不优麒麟辖,不优凤凰管,又不优人间王位所拘束”,它大闹天宫,闯龙宫,降服小白龙、激战黄风怪、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智取紫金铃、盘丝洞救师、擒拿玉兔精……面对师傅的误解和紧箍咒,仍旧保护师傅,坚持正义,经过八十一难,最终功德圆满。孙悟空不怕困难、敢作敢为的精神让我刻骨铭心。

这本人物鲜明、栩栩如生的西游记里,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也让我们明白了很多,我的感悟也很多,让我爱不释手,有就拿起来看看,总会有不同的感受。 “人心齐,泰山移”,这有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就像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拉绳子,才能取胜!

篇五:西游记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明代著名作家吴承恩所写的名著,全书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塑造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等人物。

孙悟空

孙悟空在书中第一个出场,被作者写成了神仙般的人物,他先是作了山大王,又取了金箍棒,大闹水晶宫,逼得龙王上天告了状,又打败了天兵天将,还大闹天宫。虽然有神仙的法力,却是个魔头,无恶不作、为害一方。后来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等了唐僧五百年,也反省了五百年,被救后已经不再是一个魔头,而是一名惩恶扬善的佛。后来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斩妖降魔,使唐僧西天取经获得成功。这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改变了孙悟空的思想和心态,使他从恶魔变成了佛?答案只有一个词:良知。良知改变了他的心态。良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改变一切。雨果说过:“最高级的法律是良知。”用酷刑惩罚罪犯,还不如让他自我反省,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孙悟空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猪八戒

猪八戒给人一种懒惰的感觉:贪吃、好睡。其实,猪的本性就是懒的。虽然猪八戒是投胎转世,但是他既然这辈子为猪,就应该具有猪的性格。孙悟空看上去一路上都在耍猪八戒,其实是为了帮助他改掉懒惰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孙悟空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没有得到实际效果,反而使猪八戒经常被妖魔鬼怪抓去,误

了大事。但是,这并不等于说猪八戒懒惰的性格是好的。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特别是在孙悟空不在的时候,猪八戒总是因为懒惰使唐僧被妖精抓走,甚至包括他自己。所以说,在因为自己的毛病(或其他方面)导致失败时,要尽量改掉它,不要指望别人帮助自己,其他人也不要去掺和,否则可能弄巧成拙,酿出大祸。这是猪八戒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

唐僧

唐僧在《西游记》中给人一种傻傻的感觉,对妖魔鬼怪特别仁慈,对自己的徒弟特别狠,尤其是在《三打白骨精》中特别明显,这也跟他的性格有关,但是,这也说明了唐僧对外委屈求全,对内残酷迫害,虽然唐僧有可能不名事理,但是这最起码的道理,他不应该不懂。这也揭示了当时封建王朝统治的黑暗以及老百姓生活的苦难。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600字5篇相关 文章 :

★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600字5篇

★ 西游记读后感范文精选600字5篇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5篇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5篇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左右5篇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满分作文六篇

★ 五年级下册《西游记》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作文5篇

★ 西游记读后感600字五篇作文

小说《西游记》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

导读: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下面是我整理的小说《西游记》读后感范文1000字3篇,欢迎阅读!

一天,闲着无聊的我在书柜中随意翻找着,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是明代作家吴承恩,便拿出来随手翻翻。因为我已经看电视无数遍了,谁想到这一翻就一发不可收拾了,里面那精彩的故事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西游记》是一本科幻小说,主要记叙了孙悟空师徒四人历尽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佛教真经的故事。

在《西游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不仅武功盖世,能腾云驾雾,来去无踪,我最敬佩的还是他知恩图报,宽宏大量的高尚品质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想孙悟空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五百年前他大闹天空后被如来佛压在了五行山下,唐三藏只是撕去了符咒,让孙悟空重获自由罢了。就这点微不足道的恩情,他竟用自己的一生来回报。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途中,他斩妖除魔,明察秋毫,为了唐僧有时竟舍命相救,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啊!而我呢?整天在家“呼风唤雨”,爸妈给我的恩情,我又是怎么回报的呢?有时爸妈稍微批评我几句,我就生气顶嘴,和孙悟空比起来差太远了。想到这我就惭愧的低下了头,同时对孙悟空这种知恩图报的精神敬佩不已,我暗暗发誓要向他学习!

孙悟空知恩图报的精神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他宽宏大量的精神更是至高无尚的。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在取经途中,孙悟空多次为师父排忧解难,唐僧却毫不领情,直说孙悟空无故伤人性命,多次把他逐出师门,但孙悟空不计前嫌,一次次宽容师父,定要坚守在师父身边。就拿“三打白骨精”那回来讲吧。白骨精三次化作人形来迷惑唐僧,唐僧是肉眼凡胎,不知她是妖精。对于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不禁勃然大怒:“你这泼猴,多次伤人性命,既然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今后我不再是你师父,你也不再是我的徒儿,你走吧!”说完,便头也不回德上马离开了。孙悟空被逼无奈,虽然回了花果山,但他没有因此怨恨唐僧,当他听到师父有难之时,毅然挺身而出,把“快下锅”的师父救了上来,这才化险为夷。孙悟空可真是宽宏大量啊!再想想自己,小肚鸡肠,一点也不能包容别人,稍有不慎就对他人指手画脚或生气离开。记得上次前排的同学向我借块橡皮用用,我犹豫再三才把刚买的新橡皮递给他。谁知他没有接稳,橡皮掉在地上弄脏了。我大发雷霆,对他又吼又叫,还小题大作的叫他赔。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悔莫及,为了一块小小橡皮就断送了我们的友谊,真是太不应该了!

读完《西游记》,我明白了要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学会感恩一切,包容一切。如果人人都是如此,世界便会永久和平美好。

吴承恩先生写的小说《西游记》,我们耳熟能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生动有趣的文字,个性鲜明的人物,使我记忆犹新,从小就对它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今天,我又一次翻开《西游记》,武功高强、正义大胆的孙悟空;贪吃贪睡、好色好财的猪八戒;任劳任怨、心地善良的沙和尚;意志坚强、诚心向佛的唐玄奘;勤劳勇敢、忠心耿耿的白龙马……精彩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也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合上书本,我不禁感叹:唐僧师徒四人,真是艰难啊!一步一步地走完了十万八千里。路上是多么辛苦,九九八十一难,大家都受尽了煎熬!

其实,我们学习也像取经,有些人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懒惰,对任何事情都是草草了事,没有一点儿耐心。有的人像唐僧,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唐僧遇到过那么多困难,但从来没有气馁过,从未打消过取得真经的念头。我们有的同学也是,遇到难解的题目毫不畏惧,一定要不断地演算,哪怕到最后算不出来,也要找老师弄懂为止。有的人像沙和尚,诚恳老实,对任何事都不敷衍了事,总是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有的人像孙悟空,活泼好动,足智多谋,特别聪明,对学习有很强的兴趣,回到家,总是把当天所学的复习一遍,把没有学的预习一遍。如果大家都像唐僧、沙和尚和孙悟空一样,有对学习有坚定的决心,就会像他们一样,“取得真经”。

看着师徒四人的坚定不拔,想想我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是自形惭愧。

6岁那年,瞅着别人如小鸟般在溜冰场上“飞翔”,我也禁不住动了心,非缠着妈妈要买一双溜冰鞋。妈妈拗不过我,便说:只要你学会了滑冰,我就给你买。”“好!一言为定!”不过,当我摔了几脚后,就气呼呼地把溜冰鞋给扔到垃圾桶里去了。瞧着别人溜冰时轻盈矫健的身影,我也只有望“鞋”兴叹啦!可唐僧师徒呢?一十四年后才取得真经,一路上遇到了多少妖魔鬼怪、艰难险阻也没有放弃。这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唐僧四人都有缺点,孙悟空的毛躁,猪悟能的懒惰,沙悟净的沉默,唐玄奘的懦弱。可是他们却带着各自的缺点取到了真经,并修成了正果。这说明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取长补短、团结他人,就能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取完真经,修成正果!

不少成人喜欢看武侠小说;不少成人喜欢看科幻小说;不少成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但绝少有成人喜欢看神话小说中的杰出作品《西游记》。

儿童富于幻想,故儿童喜欢神话、童话、科幻、武侠;成人承载着生活的沉重负担,成人又往往不堪生活的.重负,故成人亟需放松,成人更需要看武侠、科幻、神话。

生活,不会永远沉重,但也决不会永远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生活中不时会有惊涛骇浪,那么在挫折面前我们是选择逃避还是勇敢地面对?想不想“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果不甘于当生活中的庸者,在千斤重压下的我们就需要学会调节。调节的方法有很多,节假日外出踏青或旅游;闲暇时听听舒缓的音乐;朋友聚聚会聊聊天,等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看书,看书既可以达到放松休息的初衷,又可以在不知不觉间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修养。而看神话小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消闲方式。

人都或多或少拥有想象力,人或者会拒绝平庸,向往成功,而现实生活中又不可能事事顺利,不可能人人都逃离平凡,所以人又往往习惯于平凡,流于平庸。但每当夜深人静时,每当做完手头的工作时,每当静下心来时,每当看到别人辉煌时,不经意间会唤醒自己沉睡的灵魂,故人又常常在头脑中幻想自己成功,飞檐走壁,呼风唤雨,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无疑,神话是很适合人的这样一种心境的。

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成年人一般都不喜欢看《西游记》。

《西游记》写到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到了极至,大闹天宫后就没啥看头了,这是看过《西游记》的不少人持有的观点。确实,大闹天宫前的孙悟空何等潇洒,何等自由自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想干啥就干啥,上天入地,任逍遥,阎王老子在他面前都不敢喘大气,一根金箍棒打得十万天兵天将淅沥哗啦,这也极大地满足了人的补偿心理。大闹天宫后的孙悟空就不行了。自从跟了只会念念阿弥陀佛紧箍咒的唐僧后,几个小妖怪都能把原本神通广大的大圣搅的头痛不已。这也太叫人伤心了。一个敢于向恶势力宣战的造反者就这样被驯化了,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可以容忍的。对于这样一种结局读者却无能为力,于是只好逃避,只好选择不看,作无声的抗议。

但人可以逃避一时,却决不可以逃避一世。人不能永远活在幻想中,人在需要的时候就必须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教诲。我们不能回避历史上和现实中绝大多数反抗者都不能坚持到底的事实。我们同样不能回避《西游记》。

西游记毕业论文设计

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 毕业论文对很多没写过论文的同学来说,可是件难事。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一篇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西游记》不但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官场小说。然而,把它作为官场小说来研究的较之甚少。本文试就把《西游记》作为一部官场小说来论述,描写出了封建官场的虚伪与罪恶,以及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冷酷。 【关键词】西游记 官场 百态 前 言 熟读《西游记》之后,从原本的对僧徒四人以及众仙、妖的爱憎中超脱出来,隐约看到了它的另外一个牵着全文的脉络,那就是“官场”两字。 对《西游记》的研究,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对书中人物的研究,如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甚至是对各个神仙菩萨的研究,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有的专家学者说《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官场小说,之前我总是将信将疑,好端端的一部神魔小说,凭什么要硬生生地和官场扯上关系呢!偶尔浏览的几个专家的观点也觉得未免有点牵强附会。可是,当自己真正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时,以超脱普通的爱憎情感来重新细读《西游记》之后,隐隐约约中,也看出来书中所描绘的僧徒与神妖之间的关系确乎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自古以来,官场,就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又敬畏的地方,里面总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丰富的内容。同样,《西游记》也是如此,书中描写的神灵妖魔,与封建社会的愚昧迷信思想以及“家天下”的封建官场制度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且畏惧。 然而,官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曾经看到一本书中这样描述官场:官场没有裁判,谁叫得最响,谁就是歌唱家;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冠军。然而,叫得最响的,未必是唱得最好的;得了冠军的,未必是跑得最快的。官场永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不分春夏秋冬①。 这段关于对“官场”的定义,可谓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官场的本质。我曾经看过许多官场小说,里面都是赤裸裸地描述权钱、权色交易以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西游记》中的官场,却写得相当隐晦,在封建官僚的高压下,作者高明地把抨击封建官场制度转化为神魔之间的斗争,今人读《西游记》,只有通过透视,才能看出其中描写的官场百态。 作者是高明的,他的《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关系很简单,不外乎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与众多神仙、鬼怪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情节脉络也很清晰,就是写师徒四人如何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可就是在这如此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却透视出了另一种文化——官场文化。 官场是错综复杂的,百态横生。从《西游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官场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官员之间互相踢皮球与官官相护、贿赂与腐朽丛生、凡事都讲究后台靠山、关系网复杂以及官场中的怀恨报复等。 注:①选自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 编著的《官场文化》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第1页 一、踢皮球与官官相护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有时候碰到的妖怪太过邪乎,凭己之力无法降服,只好上天请道行更高的神仙帮忙。在请求援助的过程中,我们便有机会看到神仙们的另外一番面目:不是互相踢皮球就是互相包庇。这种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我们现在俗称为关系学,是官场上的一种关系学。有人这样给“关系”一个说法:看不透人情世故,做什么都不灵;深谙关系之道,方能处处游刃有余。 且看《西游记》书中这样的一个例子: 那人(乌鸡国王的魂灵)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三藏道:“陛下,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那人道:“师父啊,……夜游神……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从下划线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神界的政治关系,和人世间的政治关系是一样的,打官司,讲得是亲戚朋友的关系,自古衙门一个口,有理没钱莫进来,有钱没关系也免谈!官与官结亲,官与官是友,那些地位低下、没有人事的人要打官司,要想扳倒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谈何容易!只有两个字:没门! 这种情况不但在神界鬼界,人间照样也存在。在封建社会,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官场,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结识比自己官大的、地位高的人,并与之或称兄道弟,或沾亲染故,总会绞尽脑汁地攀上点关系,为自己的仕途铺好路子,甚至是一旦自己出了问题,上面也好有人担保庇护。这种现象,即为“官官相护”。平民百姓以及那些小官们被这些人侵害,莫想讨回公道,也无从告起,只能是忍气吞声,含冤饮泣。再看衡阳峪黑水河神的遭遇,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只见那下湾里走出一个老人,远远的跪下叫:“大圣,黑水河河神叩头。”行者道:“你莫是那棹船的妖邪,又来我么?”那老人磕头滴泪道:“大圣,我不是妖邪,我是这河内真神。那妖精旧年五月间,从西洋海趁大潮来于此处,就与小神交斗。奈我年迈身衰,敌他不过,把我坐的那衡阳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夺去住了,又伤了我许多水族。我却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状子,教我让与他住。我欲启奏上天,奈何神微职小,不能得见玉帝。今闻得大圣到此,特来参拜投生,万望大圣与我出力报冤!”(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弱势群体来说,如上面划线的语句,黑水河神伸冤无门,自身又无力报仇,结果往往是会寻找另一条出路:找个英雄替自己出气。于是乎,孙大圣便成为他伸冤昭雪的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可以寄托的希望。在封建社会,这种打抱不平的事常有发生,源头就是为官者的踢皮球或官官相护,不能为民排忧解难,使得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冤屈难申,只好另谋出路。英雄也就应运而生。正所谓官逼着民反,为官者不作为,只顾一己之私,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西游记》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官场的本质上来讲,这种踢皮球或官官相护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又不得罪于人,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想因为一点在他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明哲保身。我们再看书中这样一段情节: 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如来明明知道青牛是什么妖怪,与何人有关,可是他就偏偏不点破,只叫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如此看来,这个如来佛祖的城府是何等的深!他深谙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学,懂得领导之间要“官官相护”,不要互相拆台,更是不超越彼此的管辖范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清理门户也不需要由他来强出头,况且说不定人家是“故意”放青牛下界去考验唐僧师徒来着,何必为这事去得罪于人呢!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踢皮球”现象了。一个“皮球”, 一个有点刺头的皮球,踢来踢去,谁也不接招,谁也不想也不敢接招,从哪里来的,踢回哪里去,甚至是踢给别人,迂回包抄,往来反复,就是得不出一个结果,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上级安排任务踢皮球,下面出事情了踢皮球,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处理问题上踢皮球,谁也不想多干活,谁也不想自己吃亏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不因为自己多做了事情出了风头结果招来人家的嫉恨报复,却又得不到上级的赞许和提拔。 二、“潜规则”原来是“显规则” 曾经有一位官员这样定义“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把潜规则的本质揭露了出来。在封建社会,要想在官场上混,要想混出个名堂,不懂得一些“道道儿”是行不通的,是迂腐的表现。“道道儿”就是潜规则,不需要别人点破,但一定是彼此间心知肚明,无师自通。 在《西游记》中,也有不少故事情节反映了“潜规则”的存在。不过,有这么一个情节是这样写的: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二尊者开口便把话说得很白,伸手向唐僧要人事。然而唐僧师徒欲取真经,沿途跋涉,一路化缘而来,亦不受人家的赠送,哪里会有什么“人事”相送?阿傩、伽叶见捞不到好处,便把无字经蒙师徒四人。后来事情暴露,仍是厚着脸皮讨要“人事”,嘴里还振振有词:“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说得多么理直气壮!就连如来也如是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如此看来,在如来佛祖那里取真经,是有规矩的,不过这规矩并不是“潜规则”,而是成了名正言顺的“显规则”了。没好处费就想来讨要东西,只能是白纸相送,还谎称“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由此折射出的封建统治阶级蒙百姓的手段是多么的不要脸!伸手要贿赂,赤裸裸地刻画,绝妙的讽刺。 让“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的缘故也。 三、背景是保护伞 一个人在官场上混,混得如意不如意,前景能不能被看好,有没有出头,很大程度上得看这个人有没有背景,背景深不深,后台硬不硬。平步青云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落千丈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得归功于“背景”二字。 我说“背景”是一个人在官场上混的保护伞,是因为背景既可以保前程,也可以保性命。有了好背景,前途一片光明,提拔有望;有了好背景,出了问题也可以弄个“保外就医”,就算丢职也能保命。 在《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跟随唐三藏上西天取经途中,数次遭遇邪乎的妖怪,不得已到天竺请如来帮忙解决。我们暂且来看这两次孙悟空上西天请如来降魔的情节: ⑴、孙悟空遭遇大鹏精,如来如是说:“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大鹏金翅雕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我们来分析这个故事情节,大鹏金翅雕和如来有沾亲带故的渊源,所以即使这妖怪之前如何折磨欺侮唐僧师徒,仍然会得到赦免,得到法外开恩,甚至如来还说:“跟我去,有进益之功……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看看,这就是有背景的好处!犯了法,又如何?!!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另外一次请求如来帮忙的情节: ⑵、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六耳猕猴死于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同样是妖怪,同样是孙悟空对付不了而求救于如来,可是为什么六耳猕猴的命运和大鹏金翅雕的命运竟如此不同?一个犯了罪不但能够赦免,还能够“有进益之功,可以先祭汝口”;而另一个犯了罪,却只能就地正法,毫不足惜。 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就是有无背景的缘故。一个是如来的娘舅,一个是不入类的化外之猴,其命运当然会不同!大鹏金翅雕作难,如来是好言劝慰,许下诺言;而六耳猕猴作难呢,如来先是明知故问地询问观音谁真谁假,继而恼羞成怒地下令大伙动手,待妖精被悟空打死时,又假惺惺地不忍道:“善哉善哉!”面对这两种结果,旁人作何感想呢?就连孙悟空如此叛逆,也不多言语,返身继续保唐僧去了。 如来佛祖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法力无边。他所说的话就是圣旨,所作出的`决定人人都必须服从,心不服也得口服,没人敢反抗。这就是权力的好处,权力可以使一个人欲望膨胀,为所欲为。如来想赦免谁想打死谁,就在于他的一张嘴。正事有这等利害关系,谁不想拼了命和他结交攀关系呢!有了如来作背景做靠山,即使下界为妖害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神界犹如此,人间何以堪! 四、关于山神土地与妖怪 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来见……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行者道:“汝等乃是阴鬼之仙,有何钱钞?”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万望大圣与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灵。”(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回) 山神土地本是一方管理治安的官员,可是在《西游记》里,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旦一座山头有了妖魔入住,那这里的山神土地就一个个变得畏畏缩缩,不要说管治抵抗,就连上告的勇气都没有了,甚至是任由妖魔欺凌宰割,天天忍气吞声,颜面扫地,只一味地企盼有人来搭救。如上面材料中的山神土地,被红孩儿百般ling辱,连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虽说自身的力量不足与红孩儿抵抗,可是也不懂上天入地寻求帮助,只是愚昧地等待有人搭救。好不容易来了个孙悟空,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在我看来,作者在书中反复多次地安排这样的情节是有深意的。山神土地就好似人间的地方官员,妖魔鬼怪就犹如地方上的黑恶势力。有多少的地方官打黑除恶不力,不但没法保境安民,连自个儿也被那些黑恶势力的操纵了,任由恶魔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更有甚者,有些官员还助纣为虐,充当这些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不肯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害人毒瘤,采取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黑道横行,天天只盼望上级会派人来处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这样的态度,虽不似那些与之同流合污为虎作伥的官员,但这种“不作为”的为官态度照样也没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五、你犯我一尺,我犯你一丈 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目的是为了救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赡部洲的人民,是一种纯粹的义举。根据如来的说法,取经路上所有的妖怪,都是他们故意设置的,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诚心,也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难。然而,就是这样纯粹的义举,为了解救南瞻部洲的人民的动机,在我看来,却是一场政治,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报复。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 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甚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菩萨由于一己之仇,便要教一国之民受苦难。俗言一人做事一人当,乌鸡国王将菩萨浸入河水,理应由国王一人承担此罪过,可是,我佛慈悲,却教妖怪篡了国王的位,霸占了他的后宫,害了不知多少百姓!更有甚者,有天竺国凤仙郡一案: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玉帝因凤仙郡侯三年前的一次过失,触犯天颜,惩罚凤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结果呢?受苦的当然是黎民百姓,使得当地“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百姓有何罪?因为皇帝郡侯的过失,却要老百姓来承担痛苦,天理何在?就是这样残害百姓的作为,却还要美其名曰“考验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考验固然需要,却为何要搭上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其实不然,考验是假,报复是真。考验只是一个借口,报复一己之仇方才是目的。官场险恶,为了达到目的而玩弄手段权术,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此乃“权”之过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领导要惩治下属,总会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即使是莫须有罪名。在封建社会,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多了,统治者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处罚下属,完全没有法理可言,就像上面例子中的玉帝、菩萨,为了报私仇,便纵容自己的爪牙胡作非为,报的私仇之快,也陷百姓于苦难之中。 六、尾声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也是一部官场小说。冷眼看书中各色人物的乖张举止,影射的是封建官场的险恶,人世的炎凉,社会的腐朽。小说运用象征主义以及暗喻的手法,讽刺了为官者的虚伪与冷酷,口口声声说是救民於水火之中,仔细分析开来,却是为了一己的利益,才无故生端些是非出来而已。所以说,在官场上,神亦是鬼怪,鬼怪也可以是神。 一部《西游记》,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参考文献: [1] 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等。 《官场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2] 陆 钦。名家解读《西游记》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我的毕业论文是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你要的话就留个邮箱 我发给你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容易,在网上搜一下。

英语系毕业论文西游记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可分为以下几个学科方向

英语是全球化时代绝大多数国际型活动的首选工作语言。作为公认的使用最普遍的国际通用语言或全球通用语,英语被广泛地运用于会议、期刊和图书出版、新闻传播等方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英语专业论文选题可分为以下几个学科方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 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

二、 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三、 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

四、 英美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

五、 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什么题目最好写?

作为英专毕业学姐,我认为翻译实践报告最好写,因为翻译一篇文章的论文只需要自己好好翻就行,不需要出门做实践调查问卷。

附: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Suggested Topics of Graduation Papers for English Majors)

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

2. 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

3. 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

4.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t and Pilgrim’s Progress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

5. 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

6. A Study of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本土文学的研究

7. A Study of Student-Centere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

8. 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Sports Terms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

9. A Study of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

10. About the Breaking of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Great Gatsby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碎

11. Abou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2. About Transform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13. Application of English Idioms in Daily Life 英语习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4. Body Language Difference in Mean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15. Characterization in Charles Dickens’ Novels 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16. Choice of Correct Words in Translation在翻译中如何准确选词

17. Comment on Bernard Shaw’s Dramatic Art 评肖伯纳的戏剧艺术

18. Comparing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二语习得与母语的比较研究

19. Cross-culture Failures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区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习惯表达法

21. Cultural Factor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翻译的文化因素局限性

22. Develop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3. Dialectics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辩证法

24. Differences between Audio-lingual Method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

25. Effects of Learner’s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

26.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中心

27. Error Analysis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分析研究

28.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Foreign Affairs 外事用语中的委婉表达

29. Features of Network English 网络英语的特点

30. Food Culture in America and China 中美饮食文化比较

31. How to Appreciate English Pros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Ways 如何欣赏英语散文——传统与现代方法比较

32. Humor and Sati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幽默与讽刺

33. Influence of Mark Twain’s Works in China 马克吐温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34.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nglish Vocabulary 科学技术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5. Inform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信息论与翻译

36. Inter-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英汉谚语的互译

37. Jane Austen and the Heroin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丝丁和《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

38. Lexical Gap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ter-Translation 英汉互译的词义差异

39.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braham Lincoln’s Addresses 论林肯演说词的语言特征

40.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siness Contracts 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41.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42. Linguistic Taboo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谈汉英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43. Logical Fallacies in English Writing 英文写作中的逻辑谬误

44. Metaphoric Expressions in Poem … 论《…》诗中的暗喻

45. Methods and Procedure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方法及过程

46. Needs Analysis of Language Learners 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47. On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论第二语言学习的态度及动机

48. On Charles Dickens Style in … 论狄更斯的《…》中的语言风格

49. On . Eliot’s Mythological Consciousness 论艾略特的神话意识

50. On Teacher-Learner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51. On the Character of Shylock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52. On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议翻译标准

53. On the Development of Jane Eyre’s Character 论简爱的性格发展

54. On the Feasibilit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China 谈交际法在中国的可行性

55. On the Function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论英语歧义的功能

56. On the Humour of Mark Twain 马克吐温的幽默观

57. On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Theory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

58. On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谈英语的学习策略

59.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语言特点

60. O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 (1874-1963) 评议弗罗斯特的诗歌

61. On the Poetry of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85) 评议沃兹沃斯的诗歌

62. On the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on 浅议翻译原则

63. On the Relations of Basic Language Skills 基本语言技能的关系

64.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peeches by Elder and Younger Bush 论老布什、小布什语言风格的异同

65. On the Style of Wi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的文体分析

66. On the Tragedy of Loman’s Famil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推销员之死》中罗曼一家的悲剧

67. On the Vividness and Images in Poem … 论《…》诗文的生动性与比喻

68.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蔑视女性的词汇和表达法

69. On the Writing /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 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翻译

70. On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Terms 论计算机的术语翻译

71. O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72.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Names and Names of Export Commodities 论商标、出口商品名称的翻译

73. On Winston Churchill’s Prose Writing 评邱吉尔的散文写作

74. Parallelism in English英语中的排比现象

75. Personality Factors to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个性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76. Points of View and the Mode of Discourse in Vanity Fair 论《名利场》的观点及言语方式

77. Politeness and Indirect Speech Acts 礼貌与间接言语行为

78.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79.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中国中学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

80. Relations of Speed and Understandabilit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中速度与理解性之间的关系

81. Relationship between … Theory and Language Research 论…理论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82. Relationship of Age to 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论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83. Rhetorical and Narrative Devices in A Farewell to Arms 《永别了,武器》的修辞与描写手法

84. Scarlet and Black in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中的红与黑

85. Semantic Analysis of Nominalisation in EST 科技英语名词化语义分析

86. 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论英语中的性别现象及性别歧视

87.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s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

88. Social Contex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外语教学中的社会语境

89. Study of “Hemingway Style” 论“海明威风格”

90. Symbolism in Idiomatic Expressions 论习语中的象征手法

91.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谈商务英语写作的句法特征

92. Syntax in 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弥尔顿的《失乐园》的句法探讨

93. Techniques of Theme Produc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主题的表现手法

94.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chniques in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交际法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9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Language Vocabulary 计算机语言词汇的特点

96. 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actors in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97. The E/C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暗喻的英汉翻译

98. The Function of Grammar in English Study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99. The Influence of L1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00. The Influence of Wars on American Literature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01. The Linguistic Charms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魅力

102. The Negation in Translation 论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

103. The Role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语法规则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104. The Significance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sting 外语测试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05. The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 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106.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专有名词的翻译

107.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108. The Use of Nouns in English 英语中名词的使用

109. The Ways of Expressing Emphatic Ideas in English 英语中强调语气的表达方式

110. Thomas Hardy and hi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哈代和他的《苔丝》

111. 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in EST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论科技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112.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Idioms and Slangs 成语、俚语的翻译技巧

113.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Proverbs, Loanwords and Colloquialisms 谚语、外来语和俗语的翻译技巧

一、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二、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三、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四、英美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五、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2. 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3. 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4.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 t and Pilgrim’s Progress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5. 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

英文论文写作也是先做出摘要引言,然后提出一些理论,最后通过一定的论点查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提出问题是依据现状来说,解决问题需要解决你提出的问题,这是论文的一个核心,在致谢方面,需要特别注重一下就行了,那么英文论文中研究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英文论文中研究方法有哪些?外语教学和科研中的两大研究方法(一)定性方法 (Qualitative approach)定性研究的基本情况:1. 研究者调查之前没有带什么框框;2. 研究者可以作为局外人观察要研究的现象,让一切事情让本来的规律去发生,发展,研究者不加控制和干扰;3. 研究者也可以参与到所调查的活动之中或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活动;4. 在一般性的调查之后,可以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 (case study); 5. 所采取的方法是综合法和归纳法,最后成果多是描述性的或在描述过程中揭示一定的规律(即提出假设或结论) .英文论文(二)定量方法 (Quantitative approach)通过一连串的数字,表格,图标来说明问题,如《广告语言中的语用预设》 ,陈新仁 ,1998分类: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 :人口普查实验方法 (experimental method) :交际教学法比翻译法好定量研究的基本情况:1.定量法通常是从假设出发,事先有个看法;2.定量法往往是要控制和操纵变量的;3.定量强调研究的客观性,远离数据,远离当事人,是局外人的视角;4.所得数据信度高,具有可重复性;5.所得结论具有普遍性。(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比较定性方法 定量方法现象学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观点1. 强调亲身参与活动而获得经验;2. 只有通过个人主观经验才能认识人类行为;3. 了解就是移情;4. 依赖定性数据。1. 强调用实验方法来获取数据;2. 只有摆脱主观状态才能了解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3. 了解要保持距离;4. 依赖定性数据。综合法 分析法1. 从部分到整体;2. 整体观;3. 面向内部结构;4. 了解过程;5. 假设一种动态现时。1. 从整体到部分;2. 成分观;3. 面向外部结构;4. 了解结果;5. 假设一种静态现实。归纳法 演绎法1. 以观察材料为出发点;2. 事先没有形成看法;3. 探索性的,扩展性的,描述性的;4. 可以生成假设;5. 成果,描述或假设。1. 以假设为出发点;2. 事先进行预示;3. 简约性的,推断性的,验证性的;4. 假设检验;5. 成果,理论。自然观察 操纵和控制1. 观察面广,但较分散;2. 变量不加控制,有利于了解变量的复杂关系,但也容易顾此失彼;3. 注意内容,但容易忽视形式;4. 主观,但解释力强;(四)定性研究和统计研究中的调查手段1.观察 (observation): participant and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ot knowing what is not known and structured observation 访谈 (interview): open, structured and semi-open interview2. 笔记和日记 (log): detail is everything; chronological order3. 录音和录像4 . 口 头 自 陈 (verbal reporting): 边 想 边 说 (think aloud), 内 省 (introspection) , 回 忆(retrospection)5. 问卷 (questionnaire): open, closed and semi-closed(五)实验研究真正的实验研究:研究者对自变量的控制;对被试者的随机抽样外 语 研 究 中 的 研 究 只 能 是 准 实 验 研 究 (quasi-experimental research) 和 前 实 验 研 究(pre-experimental research) 准实验研究交际法比传统的翻译法好Objectives: 交际法比翻译法好Subjects: 两组(班)学生,各种条件(年龄,性别等)都是等值的,尤其是成绩也差不多。Instruments : Procedure: 前测,分别教学一段时间,后测Results and discussion

四大名著的毕业论文是最好写的,因为角度很多,视角也不少。比较麻烦的就是因为研究的人多,论文也多,要经过原创性检测的时候很麻烦。所以建议你只看名著,对于自己喜欢、疑惑或者和你擅长领域相关的东西着手,写论文,不要去搜别人的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