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拉莫德是一种新型抗炎药,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以4-氯-3-硝基苯甲醚(化合物2)为原料,在叔丁醇钾的催化下,与苯酚发生醚化反应生成4-苯氧基-3-硝基苯甲醚(化合物3);化合物3经硝基还原,生成4-苯氧基-3-氨基苯甲醚(化合物4);化合物4在吡啶中与甲磺酰氯发生甲磺酰化反应,生成4-苯氧基-3-甲磺酰胺基苯甲醚(化合物5);然后将三氯化铝与氨基乙腈盐酸盐溶于硝基苯中,再加入化合物5,持续不断通入饱和的氯化氢气体进行盖特曼-科赫反应,生成α-氨基-2-甲氧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乙酮盐酸盐(化合物6);化合物6经甲氧基水解得α-甲酰胺基-2-甲氧基-4-甲磺酰胺基-5-苯氧基苯乙酮(化合物7);最后化合物7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发生环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艾拉莫德(化合物1)。本课题研究了醚化反应中投料比、反应时间;还原反应中铁粉的用量、盐酸的用量;甲磺酰化反应中甲磺酰氯的用量、吡啶的用量等因素对产物得率的影响;探讨了盖特曼-科赫反应、氨基酰化反应、甲氧基水解和环化反应的合成方法和机理等。确定了较佳工艺条件:醚化反应中,4-氯-3-硝基苯甲醚/苯酚/叔丁醇钾的摩尔量为 ,在110℃下反应5h,收率为;还原反应中,每4g化合物3与3g还原铁粉和的4mol·L~(-1)的盐酸,在70℃下反应1h,收率为;在50mL吡啶中,每化合物4与甲磺酰氯,0℃~5℃下反应1h,收率为;目标产物艾拉莫德(化合物1)的总得率为。
邻羟基苯甲醚俗名愈创木酚。是一种治气管炎的药吧。
常用苯酚的氢氧化钠(苯酚钠)溶液和碘甲烷或硫酸二甲酯反应制的苯甲醚。
由苯甲酸和乙醇在硫酸催化下酯化制得
中文名:苯甲酸
英文名:Benzoic acid
别 称:安息香酸
制备方法:由甲苯氧化制备。
以甲苯液相空气氧化生产苯甲酸的工艺过程如图11-3所示。液相空气氧化以乙酸钴为催化剂,其用量为100~150μg/g。反应温度为150~170℃,压力为1MPa。甲苯、乙酸钴(2%水溶液)和空气连续的从氧化塔的底部进入。反应物的混合除了依靠空气的鼓泡外,还借助氧化塔中下部反应液的外循环冷却。从塔上部流出的氧化物中含有苯甲酸35%。反应中未转化的甲苯由汽提塔的顶部回收,与甲苯一起进入氯化塔再反应。精制的苯甲酸可由精馏塔的侧线出料收集。此法制取苯甲酸按消耗甲苯计算,收率可达97%~98%,产品纯度可达99%以上。
详细工艺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工业上常用甲苯、邻二甲苯或萘为原料制备苯甲酸,上述原料可从煤焦油或石油中获得。此外,由甲苯生产苯甲醛时可副产苯甲酸。
苯甲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有甲苯氯化法、邻苯二甲酸脱、羧法甲苯液相空气氧化法、次苄基三氯水解法及苯酐脱羧法。用邻苯二甲酸酐脱羧法所得最终产品不易精制,而且生产成本高,只在批量不大的医药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采用。甲苯氯化法的产品不适于应用于食品。
苯甲酸有工业用、食品用、医药用等不同规格。食品级应符合GB1901-80,含量在以上,熔点121-123℃,并对易氧化物、易碳化物、含氯化合物、灼烧残渣、重金属、砷含量等质量指标作了规定。
扩展资料:
应用领域:
主要用于抗真菌及消毒防腐,用于医药、染料载体、增塑剂、香料和食品防腐剂等的生产,也用于醇酸树脂涂料的性能改进,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农业化学品。
注意事项:
外用该品局部可能有轻度刺激。油膏剂不宜贮存于温度过高处。
1、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2、燃爆危险:该品可燃,具刺激性。
3、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甲酸
也可用苯甲酰氯和乙醇钠反应制得,产率通常较酸催化酯化反应的高。
最佳回答:酯化的速度的大小排序: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2,6-二甲基苯甲酸。原因是甲基是电子基团,导致羧基电离度降低,酸性弱。
找了一篇专利描述,不知道对你有没有些微帮助。
--------------------------------------------------------------------
一种利用固体核磁碳谱检测煤结构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97378
导航: X技术> 最新专利>测量装置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本发明涉及固体核磁碳谱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固体核磁碳谱检测煤结构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煤是一种由多种官能团、多种化学键组成的复杂有机大分子。了解煤大分子结构模型对认识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有重要意义。从煤有机分子的碳结构角度,可以揭示煤液化产物的碳结构变化,为推导煤液化反应机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对煤组成结构深入研究,与工艺性能相结合,能更好的指导工业生产,实现煤炭清洁高效的利用。
煤中只有少部分是可溶于各种溶剂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余的大部分是不能被溶解的大分子骨架结构。运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可以在对煤进行非破坏性研究情况下,直接检测煤样,得到煤碳结构参数。由于13C核天然丰度低,13C的NMR信号弱、探测灵敏度低,而且由于外磁场中核的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固体中化学位移各向异性,磁核之间的直接偶极相互作用引起了谱线增宽、不对称线型,分辨率下降情况。直到70年代中期,随着固体核磁交叉极化(CP)和魔角旋转(MAS)等技术发展,固体13C-NMR逐渐应用于煤的研究中。CP技术增强了稀核信号,提高灵敏度,解决碳原子的纵向弛豫时间(T1)太长的问题;而MAS技术则消除化学位移的各向异性;边带压制技术(TOSS)消除样品快速旋转时使得某些原子核的共振谱线产生较大的旋转边带。所以为了窄化谱线、增加灵敏度,得到高分辨率的固体13C-NMR图谱时通常联合使CP、MAS和TOSS等几种技术,这已成为当今研究煤分子结构的普遍方法。
80年代固体核磁技术在常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谱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偶极相移技术,可以区分质子化碳和非质子化碳,提供芳碳率、芳氢率及脂碳率等新的结构信息。到了90年代,利用常规固体技术和偶极相移技术结合谱图分段积分方法得到更为详细的碳结构参数,但是偶极相移技术操作较复杂,需要多次实验,耗时甚多。1996年Koh Kidena等人运用CP和SPE 13C-NMR测试PM煤碳结构,通过分峰拟合(拟合软件为MacAlice)的方法将碳信号分为11类含碳官能团信号,如表1所示。
表1 13C NMR中不同类型碳对应的化学位移
如今基于不同类型碳的不同化学位移归属,结合计算机辅助技术—分峰拟合技术能够直观、精细和快速的得到多种不同类型碳的含量,得到不同碳材料的结构参数。
由于13C CP/TOSS/MAS NMR中CP技术将丰核(1H)较大的自旋状态极化转移给较弱的稀核(13C),使稀核(13C)极化而迅速恢复平衡,缩短了测试时间,但在对氢去耦过程中增强了碳原子能量,使得碳谱谱线增强。简而言之,当分子内两个磁核之间空间位置相近时,对氢核去耦时达到饱和的氢核会将能量转移到碳核上,从而使得碳谱谱线增强,该现象称为碳核Overhause效应(NOE)。因此13C CP/TOSS/MAS NMR谱图中碳原子谱线的强度并不能定量的反映分子内不同化学环境下碳原子的相对数量,交叉极化实验中,接触时间的不足、射频场的不均匀性、NOE效应的存在都使得固体核磁定量不准确,与理论碳结构参数存在误差,不能准确进行碳材料的定量研究。液体核磁中运用门控去耦技术已消除了核Overhause效应,可以很好的进行碳结构定量。而固体核磁定量大多是通过对谱仪硬件的提升以及脉冲序列的巧妙设计,以达到定量效果,但还未见到快速、有效方便的定量方法。90年代Robert 等在研究中就表明CP技术的运用主要使季碳芳香碳的磁化比例比质子化碳低,所测得的芳香度要偏低。所以对于大量不带质子碳原子的高成熟煤样,如无烟煤测出的误差要相对小一些,而对于大量带质子碳原子的低阶煤中误差就比较大。所以煤结构分析中煤固体核磁碳结构参数定量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煤的组成结构模型一直是煤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煤结构方面,中国专利CN 104091504A蔺华林等人通过对煤样固体核磁表征以及对煤液化油气质联用分析构建了煤大分子模型。通过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表征煤的详细碳结构参数,能够为煤结构模型准确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获得固体核磁碳结构参数的准确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核Overhause效应等因素的存在,运用13C CP/TOSS/MAS NMR测试结果对碳材料直接分析,表征碳结构参数不够准确,测定的参数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修正煤中固体核磁碳谱测定碳结构参数的误差,得到相对准确的碳结构参数,提供了一种利用固体核磁碳谱检测煤结构参数的定量分析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模型化合物;
所述模型化合物包括一系列带脂肪侧链和/或含杂原子官能团的固体芳香化合物,各所述模型化合物的芳香度不同,所述芳香度为不饱和碳原子数与总碳原子数之比;
S2)测定各模型化合物的固体核磁碳谱;
S3)建立校正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的回归曲线方程;
根据不同类型碳原子位移归属和步骤S2测定的固体核磁碳谱,运用分峰拟合方法拟合得到各模型化合物的不同类型碳原子含量拟合值,求和分别计算出各模型化合物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X%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Y%;
再将各模型化合物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X%分别与各模型化合物的饱和碳原子含量理论值进行回归分析,获得饱和碳校正固体核磁测试误差的回归曲线方程(Ⅰ),
X’=f(X) (Ⅰ);
将各模型化合物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Y%分别与各模型化合物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理论值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不饱和碳校正固体核磁测试误差的回归曲线方程(Ⅱ),
Y’=f(Y) (Ⅱ);
其中X’、Y’分别为与X和Y对应的修正值;
S4)验证回归曲线方程准确性;
将已知结构的验证化合物按照步骤S2相同的测试条件测定固体核磁碳谱,所述验证化合物也为带脂肪侧链和/或含杂原子官能团的固体芳香化合物;同样通过分峰拟合得到验证化合物的不同类型碳原子含量拟合值,求和分别计算出验证化合物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X%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Y%,然后分别代入回归曲线方程(Ⅰ)和(Ⅱ)得到对应的修正值X’和Y’,再将修正值与验证化合物的理论值比较,验证回归曲线方程的准确性;若验证化合物的饱和碳原子含量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大于10%,说明准确性不高,重新调整模型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重复步骤S1~S3,直到验证化合物的饱和碳原子含量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小于10%;
S5)待测煤样碳结构参数的测定及修正;
将待测煤样按照步骤S2中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固体核磁碳谱测试,同样通过分峰拟合得到待测煤样的不同类型碳原子含量拟合值,求和分别计算出待测煤样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X%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Y%,然后分别代入回归方程(Ⅰ)和(Ⅱ)得到待测煤样对应的修正值X’和Y’,再根据X’和待测煤样的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根据Y’和待测煤样的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上述修正值即为修正后的待测煤样碳结构参数。
所述饱和碳原子含量指饱和碳原子(本文中又称脂肪碳)在总的碳原子中的占比,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指不饱和碳原子(本文中又称芳香碳)在总的碳原子中的占比,下同。
优选的,所述模型化合物选自苯系、萘系和蒽菲系化合物中的至少三种化合物,各化合物纯度大于98%,其中芳香度最低的为30~40%,最高的为90~95%。
优选的,所述模型化合物包括:3,4-二甲基苯甲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萘乙酸、2-甲基萘和9-甲基蒽。
优选的,所述验证化合物也选自苯系、萘系和蒽菲系化合物。
优选的,所述验证化合物为9,10-二甲基蒽。
优选的,步骤S2、S4和S5中,模型化合物、验证化合物及待测煤样在测定固体核磁碳谱前,粉碎研磨至80目以下并在65℃下真空干燥24h。
优选的,步骤S2、S4和S5中,固体核磁碳谱测试条件为:脉冲序列为CP/TOSS,13C共振频率与仪器相匹配,交叉极化接触时间为1~5ms,循环延迟时间为1~10s,魔角转速为3~7k Hz,转子外径为4~7mm。
优选的,步骤S3中,选用Origin软件进行模型化合物非性回归分析,曲线的相关系数R2大于后得到相应的回归曲线方程。
本发明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中,回归曲线方程(Ⅰ)和(Ⅱ)均为非线性二次函数,通式如下:
X’=a1+b1X+c1X2
Y’=a2+b2Y+c2Y2
式中:a1,b1,c1,a2,b2,c2为曲线回归系数。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以一系列带脂肪侧链和/或含杂原子官能团的苯系、萘系和蒽菲系化合物作为模型化合物,通过测定模型化合物的固体核磁碳谱,确定不同模型化合物碳结构参数误差,将模型化合物碳谱分峰拟合的脂肪碳和芳香碳拟合值与样品碳结构的理论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脂肪碳和芳香碳的校正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回归曲线方程,同时再运用已知结构的模型化合物验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通过对不同模型化合物的固体核磁测定及回归分析,利用回归曲线方程对待测煤样的拟合参数进行修正,可有效解决固体核磁碳谱测试中碳结构参数的误差,实现固体核磁碳谱定量分析。本发明的所述方法为13C CP/TOSS/MAS NMR技术与非线性回归方程相结合,能够快速方便的获得相对准确的不同类型碳结构参数,为煤中碳结构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参数修正方法。应用所述方法能够相对准确的测定煤结构参数,从而可以从有机碳角度更好的了解煤的结构和性质,为煤结构的解析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对煤的高效转化和利用起指导作用。
所述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煤中碳结构的分析,同样适用于油页岩矿产类含碳固体物质及生物质类含碳固体物质中的固体核磁碳谱的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模型化合物脂肪碳拟合值与理论值回归曲线图;
图2为不同模型化合物芳香碳拟合值与理论值回归曲线图;
图3为淖毛湖褐煤的分峰拟合图;
图4为小龙潭褐煤的分峰拟合图;
图5为黑山次烟煤的分峰拟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新疆淖毛湖褐煤(NMH)碳结构参数的分析
S1)样品及预处理
待测煤样:新疆淖毛湖褐煤。
模型化合物:3,4-二甲基苯甲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萘乙酸、2-甲基萘、9-甲基蒽;如表2所示,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芳香度最低为%,9-甲基蒽的芳香度最高为%,其余的间于两者之间。
验证化合物:9,10-二甲基蒽,芳香度为%。
预处理:将上述待测煤样、模型化合物和验证化合物分别粉碎研磨至80目以下,煤样在65℃下真空干燥24h,干燥、均匀稳定的样品能保证样品在高速旋转或受到强电磁辐射时不爆炸。
S2)测定各模型化合物的固体核磁碳谱
分别将约150mg研磨均匀后的3,4-二甲基苯甲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萘乙酸、2-甲基萘、9-甲基蒽分别装入4mm ZrO2转子中,在BrukerAVANCEIII5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上选用脉冲序列为CP/TOSS进行固体核磁碳谱测试,选用4mm固体高分辨率魔角旋转探头。测试条件为:13C共振频率,交叉极化接触时间为1ms,循环延迟时间为3s,魔角转速为 Hz,转速为5600r/s。
S3)建立校正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的回归曲线方程
根据表1所示的不同类型碳位移归属和步骤S2测定的固体核磁碳谱,运用分峰拟合方法拟合得到各模型化合物的各个类型碳原子含量的拟合值(X3%,Xa%,X2%,X1+X*%,XO%,YH%,YB%,YS%,YO%,YCC1%,YCC2%),求和分别计算出各模型化合物的脂肪碳含量拟合值X%和芳香碳含量拟合值Y%,
X=X3+Xa+X2+X1+X*+XO,Y=YH+YB+YS+YO+YCC1+YCC2。
将各模型化合物的芳香碳和脂肪碳的拟合值与其理论值进行误差比较,结果见表2所示。
表2不同模型化合物碳结构理论值与实测值误差
由表2可知,通过上述常规的测定固定核磁碳谱以及分峰拟合的方法测得的碳结构拟合值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原因就是由于核Overhause效应等因素使得芳香碳和脂肪碳谱线强度增量不一致。
将步骤S2)中分峰拟合得到的各模型化合物的脂肪碳和芳香碳含量拟合值与各模型化合物的脂肪碳和芳香碳含量理论值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图1和图2,相应的,得到脂肪碳校正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
X’=(R2=,n=2) (Ⅰa)
以及芳香碳校正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
Y’=(R2=,n=2) (Ⅱa)
式中X’、Y’分别为与X和Y对应的修正值。
脂肪碳的理论值与拟合值以及芳香碳的理论值和拟合值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2=;换言之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可以用响应非线性二次函数进行修正。。
S4)回归曲线方程准确性验证
将9,10-二甲基蒽按照步骤S2中相同的测试条件测定固体核磁碳谱,分峰拟合得到9,10-二甲基蒽的不同类型碳原子含量拟合值,求和分别计算出9,10-二甲基蒽的饱和碳原子含量和饱和不碳原子含量的拟合值X和Y,然后分别代入回归曲线方程(Ⅰa)和(Ⅱa)得到的X’和Y’为修正值,将9,10-二甲基蒽的饱和碳原子含量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修正前后的拟合值与理论值比较,结果见表3,修正后脂肪碳和芳香碳与其理论值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故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很好的修正固体核磁碳谱测试中的脂肪碳和芳香碳含量误差,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构参数。
表3 9,10-二甲基蒽中碳结构实测值和理论值误差
S5)淖毛湖褐煤(NMH)结构参数的测定及修正
将淖毛湖褐煤煤样按照步骤S2中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固体核磁碳谱测试,同样通过分峰拟合得到淖毛湖褐煤煤样的不同类型碳原子含量拟合值,求和分别计算出淖毛湖褐煤煤样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X%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Y%,然后分别代入回归方程(Ⅰa)和(Ⅱa)得到淖毛湖褐煤煤样对应的修正值X’和Y’,再根据X’和淖毛湖褐煤煤样的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结果见表4,根据Y’和待测煤样的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结果见表5。
表4修正前后淖毛湖褐煤不同类型脂肪碳分布
表5修正前后淖毛湖褐煤不同类型芳香碳分布
同时对煤样作元素分析,元素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以H/C作为对比参数,煤结构中氢原子以脂肪氢和芳香氢的形式存在,其中脂肪氢部分包括甲基、次甲基以及亚甲基形式,而芳香氢中则主要以质子化氢以及羧基中的氢存在,不考虑酚类,则煤的H/C原子比可根据公式估算:H/C=(YH+(1-Y)×)/100。修正前后淖毛湖褐煤H/C原子比及芳香度(芳香碳含量)见表6。
表6修正前后淖毛湖褐煤H/C及芳香度
由表6可知,运用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对NMH煤修正后的不同结构参数估算的H/C原子比与元素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对NMH煤的不同类型碳结构参数修正可靠,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修正后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碳结构参数。
实施例2小龙潭褐煤(XLT)碳结构参数的分析
按照实施例1的分析步骤对小龙潭褐煤进行分析
步骤S5中,将小龙潭褐煤煤样按照步骤S2中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固体核磁碳谱测试,同样通过分峰拟合得到小龙潭褐煤煤样的不同类型碳原子含量拟合值,求和分别计算出小龙潭褐煤煤样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X%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Y%,然后分别代入回归方程(Ⅰa)和(Ⅱa)得到小龙潭褐煤煤样对应的修正值X’和Y’,再根据X’和小龙潭褐煤煤样的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结果见表7,根据Y’和小龙潭褐煤煤样的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结果见表8。
表7修正前后小龙潭煤不同类型脂肪碳分布
表8修正前后小龙潭煤不同类型芳香碳分布
同样对小龙潭褐煤进行元素分析,元素分析结果以及修正前后小龙潭煤的H/C原子比及芳香度(芳香碳含量)见表9。
表9修正前后小龙潭煤H/C及芳香度
由表9可知,运用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对XLT煤修正后的不同结构参数估算的H/C原子比与元素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对XLT煤的不同类型碳结构参数修正可靠,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修正后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碳结构参数。
实施例3黑山次烟煤(HS)碳结构参数的分析
按照实施例1的分析步骤对黑山次烟煤进行分析
步骤S5中,将黑山次烟煤煤样按照步骤S2中相同的测试条件进行固体核磁碳谱测试,同样通过分峰拟合得到黑山次烟煤煤样的不同类型碳原子含量拟合值,求和分别计算出黑山次烟煤煤样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X%和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Y%,然后分别代入回归方程(Ⅰa)和(Ⅱa)得到黑山次烟煤煤样对应的修正值X’和Y’,再根据X’和黑山次烟煤煤样的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结果见表10,根据Y’和黑山次烟煤煤样的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拟合值等比例计算出各个类型的不饱和碳原子含量的修正值,结果见表11。
表10修正前后黑山次烟煤不同类型脂肪碳分布
表11修正前后黑山次烟煤不同类型芳香碳分布
同样对黑山次烟煤煤进行元素分析,元素分析结果以及修正前后黑山次烟煤的H/C原子比及芳香度(芳香碳含量)见表12。
表12修正前后黑山次烟煤H/C及芳香度
由表12可知,运用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对HS煤修正后的不同结构参数估算的H/C原子比与元素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对HS煤的不同类型碳结构参数修正可靠,非线性回归曲线方程修正后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碳结构参数。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测定不同模型化合物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将不同模型化合物碳谱分峰拟合的脂肪碳和芳香碳测试值与样品碳结构的理论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脂肪碳和芳香碳的校正固体核磁碳谱测试误差的回归曲线方程,同时再运用已知结构的模型化合物验证回归方程的准确性;通过对不同模型化合物的固体核磁测定及回归分析,解决了由于核Overhause效应等因素引起的碳结构参数的误差,13C CP/TOSS/MAS NMR技术与回归曲线方程相结合能够快速方便的获得相对准确的不同类型碳结构参数,为煤碳结构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参数修正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更正,应是二甲氧基苯甲酸,昨天查了资料,用硫酸二甲酯故今天决定放弃。多谢大家。
2-甲基苯甲酸无臭。2-甲基苯甲酸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白色结晶粉未,熔点173-177℃,医药中间体。邻甲基苯甲酸是一种化学品,分子式是C8H8O2,用于农药、医药及有机化工原料的合成,是生产除草剂稻无草的主要原料。
苯甲酸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别名: 安息香酸 分子式 C7H6O2;C6H5COOH 外观与性状 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具有苯或甲醛的臭味 分子量: 蒸汽压: ℃ 闪点:121℃ 熔点: ℃ 沸点:℃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 密度: 相对密度(水=1);相对密度(空气=1) 稳定性: 稳定 主要用途: 用作制药和染料的中间体,用于制取增塑剂和香料等,也作为钢铁设备的防锈剂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2530mg/kg(大鼠经口);2370mg/kg(小鼠经口);500mg/kg(人经口);人经口6mg/kg最低中毒量,可有皮肤损害。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气相色谱法《食品中添加剂的分析方法》马家骧等译 气相色谱法(GB/,食品)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面具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氮。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苯甲酸 苯甲酰是食品行业通用的防腐剂,据科学报道,目前影响我们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是食品腐败和微生物的繁殖,正是由于食品中使用了防腐剂,而使我们避免了更多食品中的不安全因素。面粉中添加了增白剂最终转化成的苯甲酸不超过60ppm,我国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卫生使用标准》中规定,苯甲酸在酱油、醋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000ppm,葡萄酒中为800ppm,碳酸饮料中为200ppm。关于过氧化苯甲酰对人体造成致癌的一些传说,不知源于何处,是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 苯甲酸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由微生物的活动而引起的食品变质。根据卫生部调查统计,认为食品中危害最大的是微生物污染和营养不均衡,其危害要比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大10万倍。所以,食品防腐剂是许多食品不可缺少的合法添加剂,是食品卫生安全的卫士,是许多食品不可缺少的食品添加剂。 表1① 苯甲酸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添加剂名称 食品 最大使用量/(mg/kg) 苯甲酸 碳酸饮料 低盐酱菜、酱类、蜜饯 酱油、食醋、果酱(不包括罐头)、果汁(味)型饮料、果汁(味)冰 葡萄酒、果酒、饮糖 食品工业用塑料桶装浓缩果蔬汁 预调酒 苯甲酸没有慢毒性,以含苯甲酸0,和1%的食品饲料喂养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连续8周,通过对其子代(二、三和四代)的观察和形态解剖测定其慢毒性,结果表明小鼠子代的生长、繁殖和形态上没有异常的改变。其他一些试验也表明苯甲酸无蓄积性、致癌、致突变和抗原作用。 苯甲酸的ADI值为0-5mg/kg②, LD50为2530mg/kg (大鼠,经口),GRAS(FDA,§),苯甲酸在动物体内会很快降解,75-80%的苯甲酸可在6h内排出,10-14h内完全排出体外。苯甲酸在动物体内的降解途径如图1所示③。苯甲酸的大部(90%)主要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其余的则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1-苯甲酰葡萄醛酸。
羧基直接与苯环碳原子相连接的最简单的芳香酸。分子式 C6H5COOH。又称安息香酸。以游离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例如,在安息香胶内以游离酸和苄酯的形式存在;在一些植物的叶和茎皮中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在香精油中以甲酯或苄酯的形式存在;在马尿中以其衍生物马尿酸的形式存在。 苯甲酸及其钠盐可用作乳胶、牙膏、果酱或其他食品的抑菌剂,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苯甲酸为无色、无味片状晶体。 熔点 ℃,沸点249℃,相对密度(15/4℃)。在100℃时迅速升华,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 ,吸入后易引起咳嗽 。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 、酰卤、 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最初苯甲酸是由安息香胶干馏或碱水水解制得,也可由马尿酸水解制得。工业上苯甲酸是在钴、锰等催化剂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甲苯制得;或由邻苯二甲酸酐水解脱羧制得。 健康危害: 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蒸气对上呼吸道、眼和皮肤产生刺激。本品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害性。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
苯甲酸钠 Sodium benzoate 又称 :安息香酸钠。 CAS:532-32-1 产品规格:工业级、食品级 [分子式]:C7H5NaO2 [性状]:白色颗粒或结晶性粉末。无气味,有甜涩味。 [用途]:化学分析用试剂;用于医药工业和植物遗传研究 苯甲酸又称为安息香酸,故苯甲酸钠又称安息香酸钠。苯甲酸在常温下难溶于水,在空气(特别是热空气)中微挥发,有吸湿性,大约常温下;但溶于热水;也溶于乙醇、氯仿和非挥发性油。而苯甲酸钠在都使用苯甲酸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性状和防腐性能都差不多。我简单介绍一下苯甲酸钠:苯甲酸钠大多为白色颗粒,无臭或微带安息香气味,味微甜,有收敛性;易溶于水(常温)左右,PH在8左右;苯甲酸钠也是酸性防腐剂,在碱性介质中无杀菌、抑菌作用;其防腐最佳PH是,在时5%的溶液杀菌效果也不是很好。苯甲酸钠亲油性较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体内电离酸化细胞内的碱储,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阻止乙酰辅酶A缩合反应,从而起到食品防腐的目的 物化性质(Physical Properties) 1、含量:≥;2、外观:合格;3、水不溶物:;4、碱度:合格;5、氯化物:;6、硫酸盐:;7、铁:;苯甲酸钠防腐剂。据了解,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根据GB2760—1996国家卫生标准规定,在水作品加工中不得使用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是用于内服液体药剂的防腐剂,有防止变质发酸、延长保质期的效果,用量过多会对人体肝脏产生危害,甚至致癌. “苏丹红”事件发生后,各种食品添加剂随之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而被频频“曝光”。根据我国 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在肉制品中,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不得检出。但是有些报道,如“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在肉制品中是强制禁止使用的,因为有毒”,“苯甲酸含有苯,苯是致癌物质”等等,这些报道是否准确科学?本文通过介绍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理化性质、防腐机理、毒性试验及其在人体内的解毒机理,以及国外对这两种防腐剂的使用情况,旨在为探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能否在肉制品中添加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目前,我国食品防腐剂主要采用苯甲酸钠及山梨酸钾,由于苯甲酸钠价格便宜,被食品企业广泛使用。 物理化学性质(万素英,1998;凌关庭,2003): 苯甲酸(Benzoic Acid) 分子式:C6H5COOH 又称安息香酸,无嗅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广泛用作食品防腐剂,天然存在于酸果蔓、梅干、肉桂、丁香中,是一种芳香族酸,还可以作为香料添加。未离解酸具有抗菌活性,在PH值-范围内,呈最佳活性。毒理学依据:LD 大鼠口服 2530mg.kg-1(bw)50GRAS FDA-21CFR 0-5mg.kg-1(bw)(本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苯甲酸钠(Sodium Benzoate)分子式:CH COONa结构式: 是苯甲酸的钠盐,无嗅或略带安息香气味,在酸性食品中能部分转为有活性的苯甲酸,防腐机理同苯甲酸。由于比苯甲酸更易溶于水,而且在空气中稳定,抑制酵母菌和细菌的作用强,因此比苯甲酸更常用。毒理学依据:LD 大鼠口服 4070 mg.kg -1 (bw) 50GRAS FDA-21CFR 184.23,181.733 ADI 0-5 mg.kg -1 (bw)(本甲酸及其盐的总量,以苯甲酸计)(FAO/WHO,1994) 防腐作用机理:苯甲酸类防腐剂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未离解的苯甲酸亲油性强,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霉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细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进入细胞内的苯甲酸分子,酸化细胞内的储碱,抑制微生物细胞内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起到防腐作用(侯振建,2004)。 苯甲酸是一种广谱抗微生物试剂,对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作用效果很好,在允许最大使用范围内,在pH值4.5以下,对各种菌都有。 毒性和安全性: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绝对安全使用,世界各国对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适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要受法规法律的制约。在国际上被公认的食品添加剂安全性指标有LD 、50GRAS 和 ADI(凌关庭,2003)LD (大鼠,经口)是判断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常50用指标,也是任何食品添加剂都必须进行的毒理学评价中的第一个阶段急性毒性试验指标,LD越大表明其毒性越小,在食品使用时其安全性越高, 根据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标准》(1994)的毒性划分规定,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属于实际无毒类,而肉制品中常用作发色剂的亚硝酸钠LD为 220 mg.kg-1,属于中等毒类。 GRAS 是美国 FDA 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指标。 根据FDA的规定,苯甲酸(FDA,§ 184.1021,2000 )被列为一般公认的安全类食品添加剂(GRAS)。ADI(Acceptable Daily Intakes)值为每日人体每千克体重允许摄入的毫克数,数值是由FAO/WHO(1994)规定的,苯甲酸在食品中的使用量为0.2-1g/kg。只要按照国标规定的添加量使用是不会有安全问题的。 人体解毒机理:在食品中添加少量苯甲酸时,对人体并无毒害。世界各国多年来的应用和毒性试验表明,如按0.06g/kg添加,苯甲酸均无蓄积性、致癌、致畸、致突变和抗原等作用。苯甲酸在体内能很快被吸收,苯甲酸会与甘氨酸结合形成马尿酸(甘氨酸苯甲酰),如图 1 所示,其余的会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形成1-苯甲酰葡萄糖醛酸。75-80%的苯甲酸在6h内从人体排出,10-14h后可以全部从体内排出(FAO,1974),这种解毒作用使苯甲酸不会在体内蓄积。应该指出的是,猫对苯甲酸比较敏感,生产宠物食品时,应该加以注意。用含有2.39%苯甲酸的肉喂猫,28只猫中有17只表现神经过敏、兴奋、失去平衡和视力(FAO, 1974) 2.关于在肉制品加工中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 钠的讨论 在欧洲和澳大利亚,苯甲酸和苯甲酸钠是可以出现于肉制品中的,但并不推荐儿童消费(E210,E211)。在加拿大,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可以用于带包装的鱼肉和肉制品中。在印度,苯甲酸钠被认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接近天然添加剂,可以在肉制品中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但在许多国家,如日本、美国等,苯甲酸和苯甲酸钠未被允许在肉制品中使用。在日本,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而且在进口食品也有些限制(凌关庭,2003)。 根据美国 FAO 规定,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可以用于速冻鱼条、鱼块、鱼馅制品,但并没有把肉制品列入使用范围。此外,在以上所列允许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国家中,这两种添加剂也不作为肉制品推荐使用的防腐剂。 在国内,一些关于肉制品科学和加工工艺的文献中,也提到可以采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孔保华,2003; 葛长荣,2002)。2004年在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一次交流大会上,有企业提出“关于修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建议”,建议受到与会者的重视 (化工, 2004)。因为过氧化苯甲酰在面粉中最终会形成苯甲酸,于是国内有些企业对甲酸和苯甲酸钠禁止在肉制品中使用也提出了质疑,引起了争论。 那么究竟有没有必要修改《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扩大其使用范围呢?首先,从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防腐作用机理知道,苯甲酸类防腐剂是以其未离解的分子发生作用的,而食品的pH值对苯甲酸在食品中未离解的百分比含量影响很大,即食品的pH值对苯甲酸类防腐效果影响很大。从表1看出,在相同的酸性下,不同添加剂作用不同,pH值为 5 时,苯甲酸未解离分子是山梨酸的 1/3,即在 pH 值为 5 的食品中,山梨酸的抑菌效果是苯甲酸的3倍(侯振建,2004)。但在 pH 值为 4 以下时,效果相差并不大,因此苯甲酸类防腐剂一般用于软饮料、果酱、泡菜等酸性食品中。而肉制品pH 值一般为 5.3-6.5,即使是发酵肉制品,如意大利色拉米肠和德式色拉米肠,pH值也只在4.7-5.3之间(孔保华,2003),苯甲酸的防腐效果也受到限制。因此,除了在发酵肉制品中有部分效果,苯甲酸在一般肉制品中很难起防腐作用。 其次,我们比较一下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和山梨酸的毒性,表2 是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LD 、ADI、我国国标规定的最大使用量以及价格比较。可以看出,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的毒性比苯甲酸小,防腐效果比苯甲酸钠好,更加安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优势是在空气中比较稳定,成本较低。但在密封状态下,山梨酸和山梨酸钾也很稳定,山梨酸钾的热稳定性比较好,分解温度高达270℃。由于食品添加剂的添加量很小,并不会明显增加肉制品产品成本。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逐渐采用山梨酸和山梨酸钾替代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另外,苯甲酸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低,如果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局部有苯甲酸结晶析出,导致局部产品添加剂超标(侯振建,2004)。苯甲酸还与氯化钙有拮抗作用,与氯化钠、异丁酸、葡萄糖酸、半胱氨酸盐等也有类似作用(葛长荣,2002)。苯甲酸添加后还会使食品产生涩味,甚至会破坏肉制品的风味。因此并不提倡肉制品加工中使用苯甲酸和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添加。 事实上,添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并不是肉制品唯一的防腐方法。使用天然防腐剂,如采用Nisin、壳聚糖、香辛料提取物等,也能够达到抑菌保鲜作用,也是肉制品工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还可以通过改善加工条件,改进食品包装,对产品热处理或辐照杀菌、进行低温储藏等等来实现肉制品的防腐保鲜目的。归根到底,最为重要的还是加强卫生管理,从源头减少污染。 3.结语 添加食品防腐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存期、方便加工和保全营养成分。只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品种范围和使用量进行添加苯甲酸和苯甲酸钠,都是允许的,也是安全的。诚然,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法律规定上也有些欠缺,作为食品科学工作者面对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空前关注或企业追求利益的压力,应该本着负责的科学的态度进行论证,而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曲解食品防腐剂,误导公众,导致公众对现代食品工业失去信心甚至产生恐慌。如果那样的话,将会使食品工业的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陷入被动8、重金属(以Pb计):
对氨基苯酚的制备发布日期:2020/3/26 8:24:04概述对氨基苯酚,中文别名:4-氨基苯酚、4-氨基-1-羟基苯,外文名称:4-Aminophenol,简称PAP,是广泛用于医药、染料、抗氧剂、感光材料的重要有机中间体。对氨基苯酚亦称"对羟基苯胺",是目前在我国应用较广泛的一种精细有机化工中间体,在染料工业上用于合成弱酸性黄6G、弱酸性嫩黄5G、硫化深蓝3R、硫化蓝CV、硫化艳绿GB、硫化红棕B3R、硫化还原黑CLG等。在医药工业上对氨基苯酚用于合成扑热息痛、安妥明等。也用于制备显影剂、抗氧剂和石油添加剂等产品。合成方法[1] 对氨基苯酚最早由Baeyer 和 Caro 在1874 年由锡粉还原对硝基苯酚而制得。由于对氨基苯酚用途广泛, 国内外有关合成研究报道很多, 现按原料路线将对氨基苯酚的合成方法概述如下:方法一:对硝基苯酚法1.铁粉还原法[2]对硝基苯酚经铁屑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生成对氨基苯酚粗品,再经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渍,过滤干燥而得到成品,具体反应式为:原料消耗见表1。此法生产PAP的收率较高,为。但是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同时,每生产1t产品需要排放2t多铁泥及大量废水,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此法在多数国家已经被淘汰,而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在使用该工艺。1992年化工部决定停止扩大该法生产。2.催化加氢法该法一般以 P t/C、Pd/C 作催化剂,在大约 ~ Pa,70~ 90℃加氢还原对硝基苯酚制备PAP粗品。由于催化剂昂贵、 回收困难、生产成本高,国内未见有工业化生产报道。3.电解还原法该方法是在10%~30% H2SO4 水溶液、电解密度~ /dm2、40~70℃、T iO2/T i 电极、T i阴极旋转条件下进行的。产率70%左右。 该法目前未见有工业化报道。方法二:苯酚法1.苯酚亚硝化法苯酚在 0~5℃与亚硝酸钠和硫酸作用, 生成对亚硝基苯酚, 再经还原、 酸析, 可得 PA P。该法操作条件苛刻, 环境污染严重, 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2.苯酚偶合法苯胺与亚硝酸钠和盐酸在低温 (0~5℃) 反应, 制得重氮盐, 后者和苯酚偶联生成偶氮化合物。偶氮化合物再经还原生成 PAP 和苯胺, 其中还原偶氮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还原法、电解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等。方法三:对苯二酚氨化法用脂肪族醚作溶剂, 在惰性气体存在下, 对苯二酚与氨水反应, 制得 PAP。 该法不仅工艺要求严格, 反应条件苛刻, 生产成本也较高, 限制了工业生产。方法四:对苯二胺水解法对苯二胺的氢卤酸盐在 150~ 350℃下加热水解可得 PAP 和对苯二酚。方法五:对硝基氯化苯法该法以对硝基氯化苯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对氨基苯酚钠, 再经酸化和还原制得PAP。 该法为国内生产 PAP 的主要方法。 但污染严重, 生产过程长,总收率较低, 产品质量不稳定。方法六:硝基苯法以硝基苯为原料制取PAP, 原料易得, 工艺途径多, 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 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制备方法可分为三种: 金属还原法、 电解还原法和催化加氢还原法。 其主要反应机理均为硝基苯被氢化生成苯基羟胺, 然后进行Bam berger 重排制得 PA P。1.金属还原法该法是在稀硫酸中, 用铝粉或镁粉等金属粉末将硝基苯一步还原为 PAP。 金属还原法开发较早, 国内外专利和文献均有报道, 收率在 60%~70% 之间。该法工艺简单, 但金属消耗量大, 且存在回收利用等后处理问题, 因此难于大规模生产。2.电解还原法该法是温度在80~90℃, 以 20%~ 30% 硫酸作介质, 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通过电解, 使置于阴极上的硝基苯还原生成 PAP。 影响因素主要有电极材料、电解液的组成、 电压和电流密度的控制等。 采用隔膜式电解槽, 通入氮气保护, 可防止 PA P 氧化和减少氧化偶氮苯的产生, 据报道 T iO2/T i 作电极效果最好。该法操作简单、 流程短、 产品纯度高、 污染小、 成本低。 目前, 国外大规模工业生产大多采用此法。 国内上海华东化工学院、 天津化工学院、 北京大学对此工艺均进行了研究。 此法对反应器的设计及工艺条件控制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且能耗较高。3.催化加氢还原法该法是在合适的催化剂及酸性介质中, 将硝基苯还原生成中间产物羟基苯胺后, 再重排成 PAP。该法是国外70年代新技术。英国Harting Chemicals 公司、 美国Mallin Chrodt公司相继采用该法投产。 日本三井东压精细化学品公司、 国内北京医科大学、 天津大学、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都进行了该工艺的研究开发, 但国内未见有成功的工业化报道。对氨基苯酚的生产工艺大多是采用稀硫酸 (浓度为15%~40% )来保持反应的pH值, 以P t、 Pd为催化剂, 活性炭为载体, 加入适当表面活性剂, 在 70~110℃、0~1MPa下反应。 反应结束后, 未反应的硝基苯, 可使催化剂悬浮, 分出水相经处理可得到PAP。 影响该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温度、 酸溶液的组成及压力。近年来, 国内外在催化剂选择及组成、 提高反应收率方面做了大量研究。 在催化剂组成方面, N orm an等发现 P t~Ru/C 作催化剂, 可防止硝基苯过度加氢并提高反应选择性[13]。 采用 nP t∶nPd= 20的 P t~Pd合金催化剂中, 具有高活性与选择性。当Pt~Ru/C 催化剂中P t∶R u= 5∶1时, PAP收率可达80% , 此外,还有文献报道采用 PtS/C 及MoS2/C 作催化剂。催化剂的载体亦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一大因素。一般选择活性炭和氧化铝, 后者有利于贵金属的回收。实验表明, 采用一定的工艺制作的高分子载体催化剂,反应 500 h不失活, 具有极强的竞争力。Henke采用多次加入硝基苯的办法, 生成对氨基酚和苯胺的摩尔比为 3∶1。L ain tze 等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有机酸 (如甲酸), 收率和选择性均有提高。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有利于水相和有机相充分接触, 加快反应速度。 此外, 加入二甲亚砜、硫醚等也有抑制副产物苯胺生成的作用。总之, 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 PAP, 具有污染少、能量消耗低的优点, 因此最具工业化价值。生产应用1.在医药工业中,PAP主要用来合成N-乙酰对氨基酚,是治疗感冒的解热镇痛剂,还可以用来合成阿的平、扑热息痛、安妥酮、维生素B、复合烟酰胺等;2.在橡胶工业中, 可合成 40/ONA、 4020、 4030 等对苯二胺类防老剂;3.在染料工业中, 可合成发用染料4-氨基-2-硝基苯酚, 以及硫化染料、苯酸啶酚,是合成偶氮及硫化染料中间体 5-氨基水杨酸的原料;还可以用于生产照相显影液米土尔 (M eto l) ,也可以直接用作抗氧剂和石油制品添加剂。参考文献[1] 高洪, 袁华. 对氨基苯酚的合成及应用述评[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00, 17(2):1-2.[2] 周诗彪, 熊华高, 张维庆, etal. 对氨基苯酚合成工艺探讨[J]. 广东化工, 2009, 36(10):50-51.分享免责申明推荐新闻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提纯方法2022/12/07二乙二醇的性质及毒性2022/12/07辛酸铑的制备2022/12/072,2,6-三甲基-4H-1,3-二英-4-酮的合成与应用转化2022/12/07醋酸镍的性质与应用转化2022/12/07六氟磷酸四乙氰铜的合成与危害2022/12/074-氨基苯酚生产厂家及价格列表4-氨基苯酚¥询价湖北启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2/12/07对氨基苯酚¥询价武汉弘德悦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2022/12/07对氨基苯酚¥100河北克拉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2/12/07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4-氨基苯酚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
[1]. Sun, M.; Sheng, .; Zhang, L.; Liu, .; Xia, .; Mu, .; Wang, .; Yu, .; Qi, R.; Yu, Tao.; Yang, M. An MEC-MFC-coupled system for bio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cetate.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8, 42, 8095-8100. IF=[2]. Sun, M.; Zhang, L.; Sheng, .; Liu, .; Xia, .; Mu, .; Wang, .; Yu, .. Theexternal electric field manipulates anode biofilm catalytic activity in microbial fuel cells.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S410. IF=[3]. Sun, M.; Mu, .; Chen, .; Sheng, .; Liu .; Chen, .; Zhao, Y.; Wang, .; Yu,.; Wei, L.; Ma, F. Microbe-assisted sulfide oxidation in the anode of a microbial fue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43, 3372-3377.[4]. Sun, M.; Sheng, .; Mu, .; Liu, .; Chen, ; Yu, . Manipulating the hydrogenproduction from acetate in an MEC-MFC-coupled system.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09, 191, 338-343. IF=[5]. Sun, M.; Mu, .; Sheng, .; Liu, .; Zhang, L.; Xia, .; Wang, .; Tong, .; Yu,.. Effects of a transient external voltage application on the bioanode performance of microbialfuel cells. Electrochimica Acta. 2010, 55, 3048-3054. IF=[6]. Sun, M.; Mu, .; Sheng, .; Shen, N.; Zhang, L.; Tong, .; Wang, .; Yu, .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propionate in a biocatalyzed system with in situ utiliz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generated from a microbial fuel cell. 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 2010, 64, 378-382. IF=[7]. Sun, M.; Tong, .; Sheng, .; Chen, .; Zhang, F.; Mu, .; Wang, .; Zeng, .; Liu, .; Yu, .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rom sulfide oxidation in a microbial fuel cell.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0, 26, 470-476. IF=[8]. Sun, M.; Zhang, F.; Tong, .; Sheng, .; Chen, Y. Z.; Zhao, Y.; Chen, .; Zhou, .; Liu, G.; Tian, .; Yu, . A gold-sputtered carbon paper as an anode for improv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rom a microbial fuel cell inoculated with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0, 26, 338-343.[9]. Yuan, .; Sun, M.; Sheng, .; Li, Y.; Li, .; Yao, .; Yu, . Identification of keyconstituents and structure of the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xcreted by Bacillus megaterium TF10 for their flocculation capac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45, 1152-1157. (共同第一作者)[10]. Yao, .; Sun, M.; Wang, .; Deng, . Degrad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with hydrogenperoxide catalyzed by enzymes from Serratia marcescens AB90027. Water Research. 2006, 40, 3091-3098. IF=[11]. Ni, .; Fang, F.; Xie, .; Sun, M.; Sheng, .; Li, .; Yu, . Characterization of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produced by mixed microorganisms in activated sludge with gel-permeating chromatography,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 and kinetic modeling. Water Research, 2009, 43, 1350-1358.[12]. Liu, .; Sheng, .; Sun, M.; Zang, .; Li, .; Tong, .; Dong, F.; Lam, .; Yu, . Enhanced reductive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 in a microbial fuel cell through cathode modification with redox mediators. Applied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11, 89, 201-208.[13]. Li, .; Sheng, .; Liu, .; Cai, .; Sun, M.; Xiao, X.; Wang, .; Tong, .; Dong, F.; Yu, . Impact of a static magnetic field on the electricity production of Shewanella-inoculated microbial fuel cell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1, 26, 3987-3992.[14]. Chen, .; Zhao, Y.; Qiu, .; Chun, J.; Lu, R.; Sun, M.; Liu, .; Sheng, .; Yu, .; Chen, J.; Li, .; Liu, G.; Tian, .; Xiong, Y. An innovative miniature microbial fuel cell fabricated using photolithography.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2011, 26, 2841-2846.[15]. Wang, .; Wang, .; Ren, .; Ye, .; Li, .; Yuan, .; Sun, M.; Sheng, .; Yu, .; Wang, . pH dependence of structure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microbial EP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46, 737-744.[16]. 孙敏, 姚日生*, 尤亚华, 邓胜松, 高文霞. 粘质沙雷氏菌酶促过氧化氢降解对氨基苯酚的研究. 环境化学.2006, 25 (2), 141-144.[17]. 孙敏, 姚日生*, 高文霞. 异丁香酚的生物转化及香兰素的合成. 生物加工过程. 2006, 4 (2), 33-36.[18]. 孙敏, 姚日生*, 黄辉, 何红波, 王春玲. 粘质沙雷氏菌催化H2O2降解对苯二酚的研究. 第二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集2005, 886.[19]. 姚日生*, 孙敏, 王磊, 邓胜松. 羟基和氨基苯类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与代谢. 化工学报. 2006, 57 (2), 367-370.[20]. 邓胜松, 孙敏, 陈季敏, 姚日生*, 王磊. 粘质沙雷氏菌酶促催化H2O2 降解对苯二酚的产酶条件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9 (6), 683-686.
亚硝化法制备对氨基苯酚的缺点,该法操作条件苛刻, 环境污染严重, 不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1 Reutov,.;Ptitsina,.;Hu,Hongwen 由二芳基碘盐合成有机汞化合物 苏科学院报告 122(5) 825 19582 Reutov,.;Smolina,.;Hu,Hongwen 用ΥΓHg标记的二某汞与二对氯苯之间的同位素交换反应 苏联科学院通报 (3) 559 19593 高济宇,王德粉,胡宏纹 1,6-二酮的成环反应 南京大学学报 (1) 69 19594 胡宏纹,余学海 ARBUZOV 反应的一种新模型 南京大学学报 133 19625 .;Hu,Hongwen,Beletskaja,.;Smolina,. だ-溴汞化苯乙酸乙酯与ΥΓHg标记的溴化 苯基汞之间的同位素交换动力学研究,(苏联)物理化学 3 2424 19626 胡宏纹,王德粉等 丁烯二酸三乙基锡酯的共聚 高分子通讯 5(2) 19637 吴养洁 陈镇东,胡宏纹 芳基汞化物的性质研究 Ⅰ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 化学化工版 (试刊) 6 529 19658 吴养洁 陈镇东,王行方,胡宏纹 芳基汞化物的性质研究 Ⅱ 郑州大学学报 1 19 19659 吴养洁 陈镇东,司九敏,胡宏纹 芳基汞化物的性质研究 Ⅲ 郑州大学学报 1 15 196610 蔡松傅 丁贤民,陶嘉琳,胡宏纹 合成芳基磷酸的新方法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 62 197811 胡宏纹,倪九祥,高济宇 芳香族有机汞化合物的合成 化学学报 37(1) 9 197912 吴养洁 陈镇东,张宪平,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郑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48 198013 王德粉,胡宏纹,张进琪 有色冠醚的合成 化学学报 39(1) 909 198114 吴养洁,陈镇东,张宪平,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Ⅶ 有机化学 5 331 198215 陈伟兴,王毅军,陶明,胡宏纹 双戊二酮钴催化作用的研究 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 849 198216 施耀曾 朱惠祥,蒋燕灏,孙祥桢,胡宏纹 左旋甲基多巴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 853 198217 胡宏纹,张壮予 多齿配体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4(6) 727 198318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含活性基团的冠醚的合成 科学通报 (11) 664 198319 陈镇东,吴养洁,张宪平,陈荣峰,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Ⅵ 化学学报 41(1) 57 198320 胡宏纹 陆国元 甲基冠醚的合成 有机化学 (5) 345 198321 胡宏纹 陈伟兴 宁光跃 孔伟雄 N-苯基-N'-异丙基苯二胺-1,4-的新合成法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245 198322 张进琪 黄德培,王德粉,胡宏纹 有色冠醚的固体络合物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 592 198323 邰子厚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选择性膜迁移-冠醚二酯酸纤维素膜的离子选择透过性 膜分离科学与技术 3(1) 37 198324 沈孟长 罗勤慧,诸葛卸梅,戴安邦,陆国元,胡宏纹 冠醚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4(1) 135 198325 罗勤慧 沈孟长,诸葛卸梅,戴安邦,陆国元,胡宏纹 冠醚配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Ⅲ 化学学报 41(10) 877 198326 朱春生 王德粉,程绍尊,胡宏纹 含三嗪环的双冠醚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5(5) 669 198427 黄德培 朱春生,张进琪,王德粉,胡宏纹 含三嗪环双冠醚钾、铊电极的研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5(5) 641 198428 黄德培 张进琪,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双冠醚 PVC膜钾电极的研究 化学学报 42 101 198429 黄德培 朱春生,张进琪,雷恒毅,王德粉,胡宏纹 双冠醚 PVC膜铊(Ⅰ)电极的研制 分析化学 (12) 89 198430 王德粉 张进琪,谢 川,朱春生,胡宏纹 有色冠醚的研究 Ⅱ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 250 198431 胡宏纹 陆国元,冯先旗 甲基冠醚的合成 Ⅱ 南京大学学报 (化学专刊) 174 198432 陈镇东 吴养洁,张宪平,苏全用,尹孟平,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Ⅷ 化学学报 42 792 198433 罗勤慧 沈孟长,王志林,陆国元,胡宏纹,戴安邦 冠醚配合物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Ⅳ 化学学报 42 861 198434 张 伟 黄嘉栋,胡宏纹 对钠离子有选择性的中性载体 无机化学 1 91 198535 张 伟 胡宏纹 对钠离子有选择性的中性载体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1(4) 662 198536 王德粉 蒋培华,胡宏纹 2'-羟基-1',3'-苯撑二亚甲基冠醚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6(1) 45 198537 沈孟长 罗勤慧,王志林,陆国元,胡宏纹 冠醚配合物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6(4) 285 198538 游效曾 胡宏纹,徐 正,胡跃飞等 2-甲氧基-5-氯-1,3-亚苯二甲醛与邻氨基苯酚生成的双 Schiff碱的结构 有机化学 (2) 131 198539 潘佐华 卫新城,邰美城,吴养洁,陈镇东,王玉兰,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Ⅹ 化学学报 43 801 198540 邱玉珠 张 正,胡宏纹 苯乙腈类化合物的缓蚀性能研究 中国腐蚀与防腐学报 5(1) 198541 金祥林 唐有琪,吴养洁,安浩云,胡宏纹 苯并-15-冠-5的配位性能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6(12) 1057 198542 赵焘南 蒋燕灏,荣露珊,杨际虹,蒋 琴,朱春生,王德?,胡宏纹 双冠醚的快原子轰击质谱 化学学报 44 830 198643 朱春生 王德粉,胡宏纹 含三嗪环的双冠醚 Ⅱ 无机化学 2(4) 66 198644 胡宏纹 沙 坚,傅和亮,陈伟兴 低价钛盐还原反应的研究 Ⅰ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2(4) 739 198645 陈镇东 张富民,胡宏纹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Ⅺ 河南科学 (3,4) 41 198646 曲 筠 唐雯霞,胡宏纹等 顺式-1,3-环己二胺合铂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癌作用 应用化学 3(3) 25 198647 胡跃飞,胡宏纹 多齿配体的合成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7,132 198648 胡跃飞 胡宏纹 4-取代-2,6-二(羟甲基)苯酚的选择性氧化 化学学报 45 613 198749 胡宏纹 潘 毅,徐建华 Meerwein芳基化反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8(9) 819 198750 胡跃飞 胡宏纹 8-羟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有机化学 (3) 227 198751 徐建华 谭鲁石,胡宏纹 Li2PdCl4-CuCl催化的芳基重氯氟硼酸盐与丙烯酸及其甲酯的反应有机化学 (6) 452 198752 胡跃飞 许 红,胡宏纹 铜 (Ⅱ)离子影响下醚链的裂解 无机化学 3(2) 91 198753 胡宏纹 王千杰 二芳基汞的合成 无机化学 3(3) 78 198754 张壮予 胡宏纹,高济宇 芳基碘化物在[聚(苯乙烯)联吡啶]钯(O)催化下的乙烯基化反应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China),1,29-34,1987〉 分子催化 1(2) 65 198755 赵焘南 蒋燕灏,杨际虹,胡宏纹等 N-苯乙烯基糖精的质谱研究 化学学报 45 964 198756 束家有 沈 浩,李师鹊,胡宏纹 高分子冠醚聚合物对水溶液中微量稀土元素分离富集的研究 稀土 (5) 5-9 198757 于佩凤 胡宏纹 由二酰基过氧制备氯化烃基汞 化学研究 (2) 7 198758 王德粉 孙小强,王登进,胡宏纹 双冠醚的研究 Ⅰ 希夫碱型双冠醚的合成及性质 有机化学 (3) 219 198759 王德粉 孙小强,黄嘉栋,胡宏纹 希夫碱型和仲胺型双冠醚 用双冠醚作载体的PVC膜钾离子选择性电极 化学学报 45 92 198760 樊玉国 杨光弟,黄嘉栋,游效曾,胡宏纹等 N,N'-(4,6-二硝基-1,3-亚苯基)双(4'-氨基苯并-15-冠-5)和硫氰酸钾配合物的合成与结 构 中国科学 (B辑),(12) 1247 198761 胡宏纹 陈伟兴,陶 明,高济宇 だ-卤代酮在银粉作用下的反应 化学学报 45 204 198762 高济宇 胡宏纹,陈伟兴,步修仁,沙 坚 低价钛盐还原反应的研究 Ⅱ 无机化学 3(1) 83 198763 邱玉珠 张 正,金国新,胡宏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Ⅱ 中国腐蚀与防腐学报 7(3) 219 198764 孙玉善 彭启强,孙汉章,梁卫民,李学德,胡宏纹 海洋资源的化学 Ⅸ 用于海水提钾的一种新型有机富集剂 海洋学报 9(3) 330 198765 施耀曾 潘 友,胡宏纹 不对称诱导 Ⅰ 手性铵盐催化下芳醛与氯仿的加成反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8(1) 41 198766 施耀曾 潘 友,吕 龙,陆婉芳,胡宏纹 不对称诱导 Ⅱ 相转移催化下苯甲醛与氯仿、手性铵的反应 有机化学 (5) 350 198767 Tsiyu [Poly(styryl)phenanthroline]palladium and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in vin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with organic halides Reactive Polymers,9 240 198868 陈伟兴 席尚忠,胡宏纹 在三乙酸锰引发下芳烃与ぢ-二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无机化学 4(1) 77 198869 陈伟兴 步修仁,沙 坚,胡宏纹,高济宇 低价钛盐还原反应的研究 Ⅲ 无机化学 4(2) 50 198870 陆国元 王德粉,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Ⅲ 无机化学 4(4) 91 198871 胡宏纹 冯先旗 芳基丙酮酸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966 198872 陈伟兴 傅和亮,尚 芸,胡宏纹 双戊二铜合钴催化作用下的研究 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2) 201 198873 王德粉 都恒华,王登进,孙小强,胡宏纹 双冠醚研究 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9 (4) 317 198874 施耀曾 蒋卫平,陆婉芳,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Ⅳ 有机化学 8(5) 474 198875 Han Yinlin 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aminomethyl aryl Keto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etrahedron Letters,30(39) 5285 198976 Wang Defen Sun Xiaoqiang,Hu Hongwen,et al. Bis crown ethers Ⅵ. The first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of Schiff base type bis kengo-15-crown-5 and potassium picrate Polyhedron,8(16) 2051 198977 苟少华 胡宏纹 芳基碘化物在[聚(4-乙烯基吡啶)]钯(O)催化下的乙烯基化反应 分子催化 3(2) 165 198978 胡宏纹 于佩风 だ-氯汞代乙醛与芳基重氮盐的反应 无机化学学报 5(4) 81 198979 鲁天保 胡宏纹 [2+2]大环 Schiff碱的非模极法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1) 64 198980 杨际虹 赵焘南,蒋燕灏,胡宏纹,张壮予,潘 毅 N-2-苯乙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及衍生物的质谱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4) 728 198981 王德粉 蒋立健,龚 雁,胡宏纹 制备二氮杂冠醚和三氮杂冠醚的新方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2) 148 198982 陆国元 王德分,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8) 812 198983 史 坚 陆国元,郭为,王德粉,胡宏纹 八种冠醚固定液的 McReynolds常数的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16) 647 198984 陆国元 王德?,赵晓林,胡宏纹 腺型双冠醚对碱金属的配位性能 无机化学学报 5(4) 72 198985 冯友建 张 正,胡宏纹 取代芳乙酸酯型拟除虫菊酯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2) 295 198986 朱宏剑 冯今明,唐雯霞,胡宏纹等 顺式-1,3-环戊二胺合铂类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癌活性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5(2) 314 198987 施耀曾 石农原,孙祥祯,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0(4) 426 198988 施耀曾 石农原,蒋卫平,范富龙,陆婉芳,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Ⅴ 有机化学 9(3) 254 198989 蒋卫平 施耀曾,陆婉芳,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Ⅵ 有机化学 9(4) 340 198990 李 伟 施耀曾,孙祥祯,范富龙,胡宏纹 手性诱导的甲基多巴不对称合成 有机化学 9(4) 363 198991 施耀曾 蒋卫平,陆婉芳,王丰玲,胡宏纹 2-取代-4(5)-烷氧基咪唑的合成 有机化学 9(5) 467 198992 施耀曾 石农原,孙祥桢,胡宏纹等 苯亚甲氨基乙酯及 N-2氧羰基亚甲基苯甲亚氨酸乙酯的 'H和 C NMR的研究 波谱学杂志 6(3) 304 198993 吴美玉 雍忠根,施耀曾,蒋卫平,胡宏纹 3(4)-取代苯亚甲氨酸酯中取代效应的C NMR研究 波谱学杂志 6(4) 423 198994 Zhan Hu Hongwen,Kao Tsiyu [Poly(styryl)phenanthroline]palladium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Heck aryla tion using iodobenzene Reactive Polymers 12 229 199095 Han Ying 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nes using sodium diformylamides as a modie- fied Gabriel Reagent Synthesis,(2) 122 199096 Han Ying 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aminomethyl Ketones (だ-aminoketones) Synthesis,(7) 615 199097 Pan Yi 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Amino-functionalized silica-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eck olefina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62 297 199098 束家有 鲁 立,何 思,朱高华,胡宏纹 酚醛型冠醚聚合物对稀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离子交换与吸附 6(3) 195 199099 黄为钧 周砚珠,谈 夫,胡跃飞,胡宏纹 8-羟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 DSC研究 化学物理学报 3(6) 443 1990100 王德粉 王登进,胡宏纹 双冠醚研究 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3) 266 1990101 陆国元 王德粉,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Ⅰ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6(2) 348 1990102 陆国元 王德粉,王登进,孙小强,胡宏纹 希夫碱型双冠醚的合成及其性质 化学试剂 12(1) 1 1990103 朱春生 陆国元,朱惠祥,王德粉,胡宏纹 含喹恶啉环的双冠醚的合成及其配位性能 化学试剂 12(4) 207 1990104 陆国元 蒋 琴,韩宗仁,汤 斌,张文彬,王德粉,胡宏纹 双酚 A型聚冠醚的合成与性能 有机化学 10(1) 26 1990105 陆国元,王德粉,胡宏纹 含嘧啶环的双冠醚 Ⅳ 化学研究与应用 2(1) 71 1990 106 陆国元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纹 含三嗪环的双冠醚 Ⅲ 化学试剂 12(5) 263 1990107 王登进 王德粉,孙小强,胡宏纹 双冠醚的研究 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1(7) 672 1990108 张 正 邱玉珠,杭超,胡宏纹 2,6-二取代苯乙酮腙在 PPA存在下的成环反应 有机化学 10(1) 66 1990109 施耀曾 李伟,孙祥桢,胡宏纹 不对称诱导 Ⅲ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6(4) 667 1990110 Giyu A Facile approach to 2-arylethylamin-es via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21(22) 3563 1990111 Hu Yuefe,Hu Hongwen A novel selective oxidation of 5-substituted-2-hydroxy-3-hydroxymethylbenzaldehyde. Synthesis,(4) 325 1991112 YI,Hu Hongwen,Kao Giyu A Facile approach to arylacetald-ehydes via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esis,(7) 539 1991113 Han Yinlin,Lu Tianbao,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diamino oligoethylene glycols and amino polyethylene glycols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21(1) 79 1991114 Han Yinlin,Hu Hongwen,etc.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ethyl (Z)-だ-for- mylamino-ぢ-arylarylat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9(1) 60 1991115 Hu Hongwen,Wei Xudong,Li Cun,etc.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ain adduct of benzaldoxime dehydrodimer and styren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9(5) 85 1991116 Chen Jij Du Zhengmin,Shi Yaozeng,Hu Hongwen A novel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だ,だ-disubstituted だ-aminoacid Chinese Chemicial Letters,2(3) 193 1991117 Shi Yaoz Rong Yajing,Jiang Weiping,Lu Wanfang,Hu Hongwen Reaction of ethyl N-cyano-methylbenzenecarboxidate with aliphatic aldehydes under the solid-liqui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 Chinese Chemicial Letters,2(3) 213 1991118 Wang Defen Ge Yuhua,Hu Hongwen,etc. The structure and binding properties of Bibracchial Lariat Ether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10)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eity, 685 1991119 韩应琳,胡宏纹等 N,N-二甲酰基-@-氨基苯乙酮与芳醛的羟醛缩合反应及 3-羟基-2-甲酰氨基-1,3-二苯基-1- 丙酮的晶体结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2) 202 1991120 韩应琳 胡宏纹 芳基丙酮酸及其乙酯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5) 617 1991121 孙小强 王德粉,王登进,胡宏纹 双冠醚研究 Ⅷ 无机化学学报 7(1) 58 1991122 刘 育 童林荟,孙小强,王德粉,胡宏纹 双冠醚配位作用的热力学性质 化学学报 49 220 1991123 陆国元 王德粉,赵晓林,胡宏纹 甲基冠醚的合成 Ⅲ 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7(2) 409 1991124 邱玉珠 杭 超,张 正,胡宏纹 2-(三甲氧基苯基)色胺盐酸盐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3) 332 1991125 周晓明 施耀曾,杜争鸣,胡宏纹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3) 336 1991126 施耀曾 周晓明,杜争鸣,胡宏纹 2,5-呱嗪二酮的羧基化烷基化反应 有机化学 11(1) 78 1991127 戎娅青 施耀曾,陆婉芳,杜争鸣,胡宏纹 N-2氧羰基亚甲基甲亚氨酸乙酯与脂肪醛的反应 有机化学 11 170 1991128 Hu Hong-wne,Chen Xiao-chun,Cui Wen-ge Recation of dibenzoylperoxide With だ-mercurated だ-oxo·Compounds ., 4(3) 665 1991129 Hu Hongwen,Cui Wenge,Chen Xiaochun Recation of diphenacylmercury with arenediazonium chlorides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dichloride ., 4(3) 669 1991130 林中祥,胡宏纹 莰烯和长叶烯的间接W-酰化 林产化学与工业 11(3) 209 1991131 束家有,胡宏纹,王德粉 2,6-二羟甲基酚类与苯并冠醚缩聚合成酚醛型冠醚聚合物 功能高分子学报 4(3) 1991132 林中祥 胡宏纹 二聚莰烯和二聚长叶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5(1) 54 1991133 束家有 胡宏纹 冠醚共缩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2(7) 1991134 Chen Xiaochun,Wang Defen,Wang Denjing,Hu Hongwen Bis-crown ethers Ⅸ Univ.,7(4) 256 1991135 Wang Yong,Pan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Arylation of camphene with arenediazonium salt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acetate Synthesis,(10) 967 1991136 Han Yinlin,Hu Hongwen C-alkylation of だ-acylaminoketones,A versatile synthesis of だ-alkyl-だ-aminoketones 251 1991137 Zhang Li-tao,Lu Tian-bao,Hu Hongwen,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5-nitro-2,6-bis[(4'-benzo-15-crown-5)amino] pyridine potassium picrate. Jiegou Huaxue,10(3) 167 1991138 Hu Hongwen,Yu Peifeng Preparation of alkyl-and arylmercuric chlorieds by the reaction of acyl Peroxides with diethoxyphosphenyl-mercuric chloride ., 4(3) 672 1991139 王德粉,张进琪,胡宏纹 有色冠醚的合成 化学学报 39(9) 909-915 1981140 Ge Yuhua,Wang Defen,Hu Hongwen et al., Bibracchial Lariat ethers Ⅰ. Chem. Res. Chin. Univ., 8(1), 48-52 1992141 Wang Defen,Ge Yuhua,Hu Hongwen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N,N-bis(2-methoxy-1-naphthylmethyl)-4,13-diaza-18-crown-6 potassium iodide. Jiegou Huaxue, 11(1), 61-64 1992142 Wei Xudong,Hu Yuefei,Li Tingsheng,Hu Hongwen, A facile preparation of 1,2,3-triaroyllidolizines. Synth. Commun., 22(14), 2103-2109 1992143 Wei Xudong,Fang Jin,Hu Yuefei,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3,5-diarylisooxazoles. Synthesis, 11/12, 1205-1206 1992144 Hu Yuefei,Hu Hongwen, A versatile oxidizing agent: Tetrakis-pyridino- cobalt(Ⅱ) dichromates. ., 22(10), 1491-1496 1992145 Hu Hongwen,Wei Xudong et al., The structure of benzaldoxime and m-chlo- ro-benzaldoxime dehydrodimers wite styrene, ., 10, 278-284 1992146 Wei Xudong,Hu Hongwen et al., Dehydrodimers of arylaldoxime--a convini- ent source of iminoxy radicals. ., 10(4) 344-349 1992147 Pan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Vinylation of alkyl halide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catalyst. ., 22(14), 2016-2029 1992148 李廷盛,胡宏纹 含冠醚环的查尔酮的合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8(4),663 1992149 Wei Xudong,Zhang Zhuangyu,Li TingSheng,Hu Hongwen, The reaction of dip- olarphile with arenealdoxime dehydrodimers. Heteroatom Chem., 3(5/6), 603-609 1992150 Wei Xudong,Hu Hongwen,Yu Kaibei,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1,2,3-tribenzoylindolizine. Jiegou Huaxue, 12(1), 26-28 1993151 李廷盛,魏旭东,胡宏纹, 含黄酮结构的冠醚的合成 化学通报 6, 35-36 1993152 Zhang Litao,Lu Tianbao,Hu Hongwen et al., The first crystal structure of bis(crown ether) compound that forms an intramolecular sandwich complex with rubidium picrate. ., 1,107-110 1993153 Zhong Zheqi,Qiu Yuzhu,Hu Hongwen, et al., A new and facile synthesis of 1-H-indazoles. ., Perkin Trans.Ⅰ, 1279-1280 1993154 Wei Xudong,Hu Yuefei,Hu Hongwen, A facile one-step synthesis of aromatic indolizunes by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pyridinum and related heteroaromatic ylides with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 Perkin , 2487-2489 1993155 Zhu Changchen, Wei Xudong, Hu Hongwen, et al., A facil synthesis of indolizines by 1,3-dipolar cyrloaddition of pyridinium and related heteroaromatic ylides with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TPCD. Chem. Res. ., 10(20), 93-101 1994156 王德粉,胡宏纹等, 含硫套索冠醚的合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5(8), 1159-1162 1994157 Wang Defen,Xiang Hai,HuHongwen,et al., The first b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of a bibrancchial lariat ether. Trans., 3325-3328 1994158 Dai Wenning,Wang Dfen,Hu Hongwen, Synthesis of ''''-dimethyl-4',4'''-diphentl-2,2'-6',2'',6'',2''',6''',2''''-quinquepyridine and its binuclear double helicalcomplex. (1),69-72 1994159 Liao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The vinylation of 4-iodobenzocrown ether catalyzed by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 25(4), 595-601 1995160 Zhong Zhenqiu,Qiu Yuzhu,Zhang Zhen,Hu Hongwen, A novel synthesis of 3-phenyl -1 H-indazol derivatives. Chin. Chem. Lett.,6(1), 13-16 1995161 Pan Yi,Zhang Zhuangyu,HuHongwen,Vinylation of benzylic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Synthesis, 1995(3), 245-249162 Zeng Pengju,Hu Yuefei,Hu Hongwen, A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N-(2-substituted 1-cyanoethy)acetamides. (8), 1167-1172 1995163 Zeng Penju,Hu Yuefei,Hu Hongwen, Aconvenient redution of N-(2-substituted-1-cyanomethyl) acetamides with NaTeH. . 1997 27(5), Zhang Xuechun,Cao Weili, Wei Xudong,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1-acyl indolizines by 1,3-dipoler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of pyridi-nium ylides and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or ketones in presence of TPCD. Synth, Commun. 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