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论文参考文献相似比

发布时间:

湖南科技学院论文参考文献相似比

是的,应该改。论文参考文献相似比越高,表明引用的内容越多,也就意味着你有更多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如果参考文献相似度为0%或低于1%,则表明你的工作中使用了过多的引用以及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因此,建议你在保证原创性和独特性的前提下对参考文献进行修改以将其相似度提高到一定水平。

参考文献相似比:就是被系统认为用户的重复是在引用了参考文献,做出了标注的基础上进行引用的原话。

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就是用户的论文排除上面这一部分之后,剩下的被判定为抄袭的内容。

另外万方的库比较低建议去小酷论文进行中稿检测,一般准确率与学校差不多万方只能作为第一次检测使用。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复查的原则

Cnki的论文是整体上传的,格式可能会影响测试结果。最终的提交格式应提交测试,以尽量减少影响。3万字以上的论文可以忽略不计。

比较数据库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较数据库,数据库和其他的比较。有些书不在知识网络图书馆里,无法被发现。

论文上传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系统将对试卷进行分段检测,否则将自动对试卷进行分段检测。

不用的,没事

要改,这样的是有问题的

论文参考文献相似比0

很容易理解,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一般比较高,参考文献相似比,一般很低,很多时候都是0.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高指的就是你的论文重复的部分都是来源于你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相似比为零的意思就是忽略掉你在参考文献中重复的部分,其他地方重复率为零。另外,万方的库比较低,建议去 小酷论文 进行中稿检测,一般准确率与学校差不多。万方只能作为第一次检测使用。以上。

问题的关键是你参考的论文,也就是你大段COPY的论文你没有在参考文献中标出来

从论文评阅的实践来看:

参考文献相似比就是被系统认为你的重复是在引用了参考文献,做出了标注的基础上进行引用的原话。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就是,你的论文排除上面这一部分之后,剩下的,被判定为抄袭的内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开发行,2002年3月更名为《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7月,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学报由唐朝阔、陈松柏、杨金砖历任主编,现任主编为张京华。

1. 中英文对照标题、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中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码)、作者姓名、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2. 电子版文件请使用Word-2000编辑,文中图、表格和公式请用Office软件编辑。3. 基金项目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4.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实引方式在正文中标注,即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不要使用作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以避免造成标注混乱。

在《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学术交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研究》《长江学术》《长安学术》《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燕赵学术》《华夏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郭锡良、江蓝生、竺家宁、沈培等都曾或引用或给予较高的评价。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全文转载、摘评、引用为参考文献近四百次。2001年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汉语史、金文等方面的)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1期2.《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4.《<太平广记>中的范围副词“都、全、了”试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5.《“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学术交流》2002年4期6.《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7.《<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述评》,《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4期8.《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与中国学》(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2期9.《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10.《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11.《<朱子语类>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2期12.《<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 13.《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期14.《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2期15.《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16.《古代汉语中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论丛》2005年3期18.《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19.《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0.《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辨正》,《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5期21.《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22.《金文中的连词“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23.《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24.《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3期25.《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古籍研究》(2006·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7.《两周金文指代词“是”“兹”“之”用法之别》,《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28.《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2期29.《两周金文“及”字用法试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30.《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31.《李白诗歌中“何”字的运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32.《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6期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2008年1期34.《两周金文中的“偕同”义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35.《两周金文中的祈求义动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36.《两周金文宾语前置句简论》,《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37.《两周金文“暨”字用法释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38.《两周金文助动词释论》,《殷都学刊》2008年4期39.《两周金文介词“以”、“用”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5期40.《杜诗中“一”字的运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41.《两周金文中“雩”的词性和用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1期42.据金文补正《古代汉语》的若干注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2期43.《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44.《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北方论丛》2009年4期46.《殷周金文中的运动类动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4期47.《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7期48.《两周金文心理动词试论》,《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49.《先秦汉语叹词试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50.《两周金文语法札记(四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51.《两周金文叹词初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52.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53.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54. 《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55.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2期56. 《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57. 《殷周金文动词类释》,《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58. 《两周金文“承继”类动词试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6期59..《殷周金文虚词研究述要》,《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60.《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1期61.《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2月。62.《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 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cscd

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湖南省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二广高速交汇于此,永州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办学条件优良。现有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4亿元,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78万余册。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内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素质精良。现有教职工882人,其中专任教师611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教师56人,副高职称教师163人,中级职称教师235人,博士18人、在读博士生28人,硕士29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12人,占专任教师比为51%。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有40余名教师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和100余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和讲学。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共主持国家级、省级各类立项课题60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国际威期刊SCI、EI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0余部,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各项科研奖励30余项。应用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先后有数十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其中有两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舜文化研究所”被确定为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柳宗元研究专栏”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百种特色栏目”。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现有14个教学院系、2个教学部,11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27个,面向全国29个省招生。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升本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建校36年来,先后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38000余人,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科技学院将发扬“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向上的风貌、开拓创新的作风,努力为“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而奋发进取。

2本院校,师范院校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学校所在地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566万元。全日制在校学生10898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现有教职工821人,其中专任教师51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110人,讲师128人,硕士、博士109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人。学校现有14个系(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10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24个,涵盖理、工、文、经、管、法、教7大门类。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30名教师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专业齐全,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湖南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地区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编辑本段师资力量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潇湘学者工程,大力加强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67%。有省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4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编辑本段学科专业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配置,重组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龙头,校园风景(11张)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等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计算数学、文艺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2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编辑本段招生就业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国家和学校选拔 第一教学楼优秀人才。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及家长、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政策、生源计划和录取结果均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同时,学校对高分考生、优秀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措施。凡高考成绩上各生源省省定重点本科线的考生被我校第一批录取到校的(艺术类专业除外),可任选专业,评优评奖优先考虑。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科技创新奖、学术科研奖、学科竞赛奖、社会实践奖等单项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1万元/人;另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品学奖等综合奖项。学校还设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等多层次奖励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始终,为各系配备了专职就业辅导员,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讲座,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校园活动剪影(20张)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与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制定了《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采取多项措施,从政策上、经济上支持和资助困难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编辑本段学生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构建服务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励近200项。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并在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编辑本段科技产业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35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编辑本段办学规模爱莲湖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固定资产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专业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化学 生物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技术学(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英语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音乐学 美术学(油画)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 工程管理 法学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 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 日语 广告学(广告策划) 美术学(国画)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市场营销 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育(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广播电视 新闻学(媒体策划与创意) 广告学(广告设计与制作) 美术学(水彩)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通信工程(通信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应用) 旅游管理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4年春省立七师校址从道县搬至永州市 邵逸夫楼零陵区杨梓塘社区,1971年创办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1976年成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1981年定名为零陵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现已成为一所集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一、初创阶段( 1971年5月—1981年7月) [一]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 1971年5月—1976年11月) 1970年12月,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委派工作组进驻原零陵师范学校,负责零陵地区师训班的筹备工作。1971年5月,筹备工作就绪,首届学生进校学习。师训班办在原零陵师范学校内,以原零陵师范学校的校舍为校舍,教师也以原零陵师范的教师为基础,规模很小。常兰勇、王新山、郭明正先后任主要领导。1971年5月至1976年7月,师训班共招收三届学员1110人;短期培训中学教师385人,设有政教、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个专业。 [二]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 1976年11月—1981年7月) 1976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属县团级建制,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委领导为主,零陵地委委托零陵地区教育局党委管理。零陵分院成立之初,与零陵师范学校共一套领导班子,党委书记为李九思,院长为刘坚一。学生实行“社来社去”。 1977年下学期,零陵分院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新生110名,学制3年。1979年5月,经零陵地委批准,零陵分院与零陵师范学校正式分家,零陵师范学校新建校址,原校址交给了零陵分院。 文化广场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阶段 [一]零陵师专的创立(1981年7月-1984年12月) 1981年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零陵师范专科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1]55号文件规定,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由省地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学校以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为基础建设,所需经费及基建项目投资均由省教育厅安排。 零陵师专成立后,张祖采任党委书记,刘坚一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赵国璋为副书记,李邦清、周祖盛、陈雁谷为副校长。 1984年1月,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张祖采,刘坚一仍分任党委书记、校长,唐朝阔、胡显词、周祖盛为副校长。 1981年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专业,82年增开了历史专业,学制均为三年。1983年下期,增设了干部专修科,学制两年。招生规模81年为357人,84年为420人。专任教师1981年为110人,其中讲师为25人;1984年为158人,其中有讲师42人。 零陵师专成立时,占地面积为 75亩,建筑总面积为1433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为4700平方米。到1984年下期,学校占地面积为200亩,建筑总面积为327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围8367平方米。 体育馆[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的改革(1985年1月-2000年3月) 1985年2月,陈宏能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胡显词任副校长。1987年1月胡显词改任纪委书记。1987年1月,湖南省委批准零陵师专由正处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1989年8月升格后的领导班子组成,周嗣海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徐达福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周云峰任副校长,胡显词任纪委书记。1991年12月唐朝阔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1月唐朝阔任校长。1993年7月,学校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管天球、佘国华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蒋璟萍任工会主席。1999年5月,蒋 璟 萍任党委副书记。 专任教师 1985年为146人,其中讲师43人;1990年为170人,其中副教授为34人,讲师为63人;1995年为208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47人,讲师90人;2000年为2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14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1985年为1340人,1990年为1470人,1995年位2252人,2000年为6128人。 这一阶段学校连续推行了四轮大的教育改革。 1985年-1989年实施的以强化职业技能为主的“三项”改革,荣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国家级特等奖,省级特等奖;1990-1993年实施的以改革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为中心的“综合改革”,获得了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3年-1997年实施的以培养两种素质毕业生为目的的“对接研究”,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7-2000年实施的 “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一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由于这四轮改革的成绩和影响,学校在90年代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综合教学楼[三]零陵师专向本科学校迈进( 2000年4月—2002年4月) 2000年4月,欧阳峣任党委书记,佘国华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管天球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璟萍任党委副书记,唐艳明、欧小松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 围绕“专升本”,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000年出台了1号文件,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当年引进高级人才10名,选送青年教师读博士、硕士9人,正高职称增加到13人,副高职称增加到101人,博士增加到9人,硕士增加到49人。2001年,学校有10名教师被评转和评定为正高职称,15名教师评定为副高职称。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制》,编辑出版了《我的创业之路》一书。 2001年5月,举办了创业文化艺术节。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由国家教育部立项,资助了10万元的科研经费。 三、 从零陵学院到湖南科技学院( 2002年5月至今)2002年1月,零陵师专申办零陵学院获得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们的全票通过;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零陵学院的通知》。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陵学院、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的通知》,规定零陵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体制。2004年7月,教育部同意零陵学院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10月零陵学院第一届班子成立。陈建民为学院党委书记,管天球为党委副书记、院长,谷明光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唐艳明、欧小松、邓楠为副院长。 升本以后,学校办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数11930人,其中普教本专科生8054人,成教本专科生3876人。在职教职员工766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教授29人、副教授123人、博士、硕士共107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9人。学校占地面积807334平方米,固定资产10687万元,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4100多万元。 2003年,开设了生物工程、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技术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2001年,化学辅修生物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专业。2003年,《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在全国10多家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进行首次统计排名,我校位居第90位,进入全国高校100强。2003年有两项教改课题分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新图书馆2003年学校新建和重新认定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油茶研究所、中国(永州)南方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素质教育研究所、有机催化合成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2003年,全校立项课题达127项,参与科研的人员达370多人,占了教师总数的80%。学校有3项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2项,学研产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受到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肯定。 80年代,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许多教师,新疆班的学生在零陵师专成长很快,回到新疆后成为了当地的骨干教师!编辑本段所授荣誉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 湖南科技学院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1.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 5.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7.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8.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9.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10.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1.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论文发表⑴相对坐标及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⑵高速加工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⑶ 高速铣削时生产成刀具路径的优化策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⑷ 耳机支架注射模设计,,模具技术⑸ MasterCAM软件在高速铣削加工中的应用,2006,1,机械工程师⑹ 浅谈球头铣刀加工曲面时刀具路径的优化, ,装备制造技术⑺典型支架注射模设计,,模具工业⑻ 高速加工及其润滑冷却形式,,润滑与密封⑼ 淬硬模具材料4Cr5MoSiV1高速铣削的试验研究,,工具技术科学研究⑴高速铣削淬硬模具型腔优化加工参数的试验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主持⑵基于变形控制的紫铜薄壁电极高速加工工艺研究,,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课题主持学术著作 ⑴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 中南大学出版社

简介: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 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七师,2002年由原零陵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学院座落在中国二十强幸福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永州又名零陵。《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境内潇湘二水纵贯南北,五岭山脉横亘东西,湘桂高铁、洛湛铁路、泉南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纵横交错,零陵机场开通长沙、昆明、深圳等多条航线,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利。这里是舜帝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发祥地,孕育了柳宗元、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等文化名人。由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一本读不完的书”。 学院建有16个教学系部,38个普通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3954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4431人。现有教职员工1080人,其中专任教师742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78人、副高职称192人,博士53人、硕士595人。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7人。学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资料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亿元。 学院建有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基地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校级科研机构14个。近五年来,全校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50余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柳宗元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韩国亚洲大学、美国弗洛斯堡州立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等近10所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每年有10余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 近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按照“树立精品意识,汇聚精英人才,强化精心育人,推行精细管理,培育精励校风,建设精美校园”的总体思路,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7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7万余名,其中79级优秀校友欧阳晓平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届校友辛勤工作,勇于创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新的姿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为建设具有一定社会影响、较强办学实力、鲜明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专业齐全,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湖南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地区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编辑本段师资力量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潇湘学者工程,大力加强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67%。有省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4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编辑本段学科专业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配置,重组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龙头,校园风景(11张)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等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计算数学、文艺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2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编辑本段招生就业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国家和学校选拔 第一教学楼优秀人才。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及家长、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政策、生源计划和录取结果均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同时,学校对高分考生、优秀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措施。凡高考成绩上各生源省省定重点本科线的考生被我校第一批录取到校的(艺术类专业除外),可任选专业,评优评奖优先考虑。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科技创新奖、学术科研奖、学科竞赛奖、社会实践奖等单项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1万元/人;另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品学奖等综合奖项。学校还设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等多层次奖励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始终,为各系配备了专职就业辅导员,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讲座,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校园活动剪影(20张)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与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制定了《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采取多项措施,从政策上、经济上支持和资助困难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编辑本段学生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构建服务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励近200项。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并在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编辑本段科技产业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35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编辑本段办学规模爱莲湖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固定资产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专业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化学 生物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技术学(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英语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音乐学 美术学(油画)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 工程管理 法学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 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 日语 广告学(广告策划) 美术学(国画)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市场营销 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育(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广播电视 新闻学(媒体策划与创意) 广告学(广告设计与制作) 美术学(水彩)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通信工程(通信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应用) 旅游管理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4年春省立七师校址从道县搬至永州市 邵逸夫楼零陵区杨梓塘社区,1971年创办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1976年成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1981年定名为零陵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现已成为一所集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一、初创阶段( 1971年5月—1981年7月) [一]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 1971年5月—1976年11月) 1970年12月,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委派工作组进驻原零陵师范学校,负责零陵地区师训班的筹备工作。1971年5月,筹备工作就绪,首届学生进校学习。师训班办在原零陵师范学校内,以原零陵师范学校的校舍为校舍,教师也以原零陵师范的教师为基础,规模很小。常兰勇、王新山、郭明正先后任主要领导。1971年5月至1976年7月,师训班共招收三届学员1110人;短期培训中学教师385人,设有政教、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个专业。 [二]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 1976年11月—1981年7月) 1976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属县团级建制,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委领导为主,零陵地委委托零陵地区教育局党委管理。零陵分院成立之初,与零陵师范学校共一套领导班子,党委书记为李九思,院长为刘坚一。学生实行“社来社去”。 1977年下学期,零陵分院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新生110名,学制3年。1979年5月,经零陵地委批准,零陵分院与零陵师范学校正式分家,零陵师范学校新建校址,原校址交给了零陵分院。 文化广场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阶段 [一]零陵师专的创立(1981年7月-1984年12月) 1981年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零陵师范专科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1]55号文件规定,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由省地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学校以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为基础建设,所需经费及基建项目投资均由省教育厅安排。 零陵师专成立后,张祖采任党委书记,刘坚一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赵国璋为副书记,李邦清、周祖盛、陈雁谷为副校长。 1984年1月,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张祖采,刘坚一仍分任党委书记、校长,唐朝阔、胡显词、周祖盛为副校长。 1981年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专业,82年增开了历史专业,学制均为三年。1983年下期,增设了干部专修科,学制两年。招生规模81年为357人,84年为420人。专任教师1981年为110人,其中讲师为25人;1984年为158人,其中有讲师42人。 零陵师专成立时,占地面积为 75亩,建筑总面积为1433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为4700平方米。到1984年下期,学校占地面积为200亩,建筑总面积为327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围8367平方米。 体育馆[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的改革(1985年1月-2000年3月) 1985年2月,陈宏能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胡显词任副校长。1987年1月胡显词改任纪委书记。1987年1月,湖南省委批准零陵师专由正处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1989年8月升格后的领导班子组成,周嗣海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徐达福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周云峰任副校长,胡显词任纪委书记。1991年12月唐朝阔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1月唐朝阔任校长。1993年7月,学校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管天球、佘国华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蒋璟萍任工会主席。1999年5月,蒋 璟 萍任党委副书记。 专任教师 1985年为146人,其中讲师43人;1990年为170人,其中副教授为34人,讲师为63人;1995年为208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47人,讲师90人;2000年为2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14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1985年为1340人,1990年为1470人,1995年位2252人,2000年为6128人。 这一阶段学校连续推行了四轮大的教育改革。 1985年-1989年实施的以强化职业技能为主的“三项”改革,荣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国家级特等奖,省级特等奖;1990-1993年实施的以改革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为中心的“综合改革”,获得了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3年-1997年实施的以培养两种素质毕业生为目的的“对接研究”,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7-2000年实施的 “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一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由于这四轮改革的成绩和影响,学校在90年代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综合教学楼[三]零陵师专向本科学校迈进( 2000年4月—2002年4月) 2000年4月,欧阳峣任党委书记,佘国华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管天球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璟萍任党委副书记,唐艳明、欧小松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 围绕“专升本”,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000年出台了1号文件,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当年引进高级人才10名,选送青年教师读博士、硕士9人,正高职称增加到13人,副高职称增加到101人,博士增加到9人,硕士增加到49人。2001年,学校有10名教师被评转和评定为正高职称,15名教师评定为副高职称。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制》,编辑出版了《我的创业之路》一书。 2001年5月,举办了创业文化艺术节。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由国家教育部立项,资助了10万元的科研经费。 三、 从零陵学院到湖南科技学院( 2002年5月至今)2002年1月,零陵师专申办零陵学院获得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们的全票通过;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零陵学院的通知》。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陵学院、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的通知》,规定零陵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体制。2004年7月,教育部同意零陵学院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10月零陵学院第一届班子成立。陈建民为学院党委书记,管天球为党委副书记、院长,谷明光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唐艳明、欧小松、邓楠为副院长。 升本以后,学校办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数11930人,其中普教本专科生8054人,成教本专科生3876人。在职教职员工766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教授29人、副教授123人、博士、硕士共107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9人。学校占地面积807334平方米,固定资产10687万元,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4100多万元。 2003年,开设了生物工程、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技术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2001年,化学辅修生物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专业。2003年,《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在全国10多家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进行首次统计排名,我校位居第90位,进入全国高校100强。2003年有两项教改课题分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新图书馆2003年学校新建和重新认定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油茶研究所、中国(永州)南方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素质教育研究所、有机催化合成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2003年,全校立项课题达127项,参与科研的人员达370多人,占了教师总数的80%。学校有3项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2项,学研产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受到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肯定。 80年代,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许多教师,新疆班的学生在零陵师专成长很快,回到新疆后成为了当地的骨干教师!编辑本段所授荣誉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 湖南科技学院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1.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 5.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7.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8.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9.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10.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1.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一般是不可以挂读的,除非是当兵。

一方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另一方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先后与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印度国际信息学院(IIIT)、日本町田职业专科学校、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和泰国实大学等中国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2006—2009年先后有38名毕业生赴印度、爱尔兰和法国与该校合作的高校留学深造。

同时,《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学报》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内部交流期刊,是反映该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注重学术性、科学性、独创性和新颖性,突出轻工特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