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湖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湖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

0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大四毕业论

首先是要明确题目的,这个需要跟导师确认,接着就是查找文献,明确设计思路,功能模块等,这个很简单的

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近年来迅速发展并相对成熟,也已成为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工商管理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 要: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培养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首先,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次,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要求;再次,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最后,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工商管理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1998年,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调整,管理学从经济学科大类中独立出来,成为与经济学并驾齐驱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近年来迅速发展并相对成熟,业已成为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客观上要求工商管理类大学生要富有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何根据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成为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工商管理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 *** 叉学科,其培养目标定位在为工商企业培养具有数理分析能力、资讯科技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江文奇,2008。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决策咨询、计划、生产、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管理与分析工作,实践性较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要会经营管理,而且要懂工程技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熟练掌握沟通、交往、协调、组织、领导等多方面的实际管理和创新能力。

2.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构成

禹智潭、黄炳根2008提出工商管理类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智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基础知识包括外语知识、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创新意识包括思想能力、愿望能力、意志力和纠错能力;创新智力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资讯检索能力;创新方法运用能力包括综合法、分析法、比较法、演绎法和反问法的运用能力。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苏晓晋2007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内在因素指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外在因素包括教育观念、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此外,教育教学体制、校内外教育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也被认为是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教育制度为大学生的创新提供体制保障、创造有利条件,而且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激励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学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与考试制度。齐晶2007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社会传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创新教育环境三个方面。社会传统分为社会氛围和传统文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创新教育环境的影响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郑婧2007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素有:单一的教学方式、僵化的课程设定、落后的教育观念、薄弱的创新实践、传统的考核方式、亟待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曹颖颐2008认为,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包括创新学习能力、创新知识基础、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能和创新环境。

4.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思考

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类专业应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在国内外各类公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需要明确专业的培养要求

专业的培养要求包括了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要求。①知识结构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应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工商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了解工商管理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②能力结构要求,一方面应该培养学生熟悉工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的业务工作,掌握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程式、内容与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的工具应用能力,包括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并能以外语为沟通桥梁从事企业管理活动;具有熟练的电子计算机操作能力,能运用相关软体解决企业经营管理问题;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③素质要求,应该培养学生以社会责任为价值取向,诚信务实为根本,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正确的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等综合素质。

应该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实践

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对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进行修订与调整。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合理搭配、课内与课外学习一体化的课程设计思想,构建“两大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极大地提高其与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科学规划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素质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工具方法性知识、相关学科拓展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知识结构体现在普通共同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限选课四部分。应该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关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中实训、分阶段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校企合作、社会调研与毕业论文等形式来完成。

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应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与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系列改革,突出管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战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在课程内容改革中,一是深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平台建设,修订了课程的教学大纲;二是力求教学内容新颖,资讯量大。在系统介绍现有教材基本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扩充了大量辅助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课堂授课的内容,提高单位课时的教学资讯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及时引进最新研究成果,建立跟踪阅读制度,追踪前沿问题,将国际最新发展的管理理论引入教学,并在教学中融入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力求反映出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最高和最新水平;四是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专业主干课程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分层次设计教学实践的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园与社会相结合。

基金专案: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9,长春市科技局软科学专案“长春市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团队组建及胜任能力问题研究”11RY06。

参考文献:

[1]江文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软体导刊?教育技术,20088:17-19.

[2]禹智潭、黄炳根.工商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4:157-159.

[3]苏晓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与对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14-16.

[4]齐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7.

[5]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6]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作者简介:

孙丽辉1954-,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刘文超1983-,男,湖北黄冈人,吉林财经大学讲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服务营销、创业管理。

崔巨集桥1978—,女,吉林四平人,吉林财经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王竑1981—,女,辽宁朝阳人,吉林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大学工商管理论文范文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怎么写?学术堂分三个部分来告诉你:一、选题思路1.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各二级学院(直属学部)应依据下列原则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核.(1)课题的选择应从各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注重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有利于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题的选择应尽可能来自或结合生产和社会工作的实际,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应尽可能结合科研、实验室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3)课题的选择应考虑到课题工作量大小和难易程度,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按时完成.(4)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与提高, 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造,有所创新.2. 下列情况的课题不宜安排做毕业设计论文(1)题目偏离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知识;(2)题目范围过窄、内容简单,达不到综合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要求;(3)学生难以胜任的高难度课题;(4)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法完成或不可能取得阶段性成果.3. 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每年要进行更新.4.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一般为一人一题,如课题需要两人或几人协作完成,须由指导教师提出,经专业系主任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有相对独立完 成的部分或不同的实现方法.5.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由教师提出,部分能力较强的文科类学生可参与 论文的选题.选题申报表中要对课题的来源、主要内容、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 工作要求及所具备的条件等做出简要的陈述.专业系主任应组织相应学科的教师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认真审议,二级学院(直属学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委员会要依据选题的原则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严格的审核.6. 对于学生在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也应按同样的申报、审批程序进行严格审查.7. 选题、审题工作应及早进行,一般应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前 一个学期末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必须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前确定.8. 审题工作完成后各专业系应根据已确定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及时做好学生 的课题落实工作.二、写作方式(一)主题的写法毕业设计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毕业设计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应在文中解释清楚.(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对一篇完整的论文概括.通过阅读毕业设计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设计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5.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三、注意事项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2、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比如一篇文章的题名是《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摘要的开头就不要再写:"为了……,对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的发生进行了研究".3、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按逻辑顺序来安排.句子之间要上下连贯,互相呼应.摘要慎用长句,句型应力求简单.每句话要表意明白,无空泛、笼统、含混之词,但摘要毕竟是一篇完整的短文,电报式的写法亦不足取.摘要不分段.4、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5、要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着作.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目前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论文发表⑴相对坐标及其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⑵高速加工及其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⑶ 高速铣削时生产成刀具路径的优化策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⑷ 耳机支架注射模设计,,模具技术⑸ MasterCAM软件在高速铣削加工中的应用,2006,1,机械工程师⑹ 浅谈球头铣刀加工曲面时刀具路径的优化, ,装备制造技术⑺典型支架注射模设计,,模具工业⑻ 高速加工及其润滑冷却形式,,润滑与密封⑼ 淬硬模具材料4Cr5MoSiV1高速铣削的试验研究,,工具技术科学研究⑴高速铣削淬硬模具型腔优化加工参数的试验研究,,湖南省教育厅立项,课题主持⑵基于变形控制的紫铜薄壁电极高速加工工艺研究,,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课题主持学术著作 ⑴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 , 中南大学出版社

简介: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 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创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七师,2002年由原零陵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所多科性教学型地方本科院校。 学院座落在中国二十强幸福城市、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永州又名零陵。《史记·五帝本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零陵之名从此著称于世,并成为出现于夏代以前且沿用至今的重要古地名之一。永州境内潇湘二水纵贯南北,五岭山脉横亘东西,湘桂高铁、洛湛铁路、泉南高速、二广高速、厦蓉高速纵横交错,零陵机场开通长沙、昆明、深圳等多条航线,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利。这里是舜帝道德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发祥地,孕育了柳宗元、怀素、周敦颐、何绍基、李达等文化名人。由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一本读不完的书”。 学院建有16个教学系部,38个普通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3954人,成人教育在校学生4431人。现有教职员工1080人,其中专任教师742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78人、副高职称192人,博士53人、硕士595人。现有省级学科带头人5人,“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7人。学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资料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亿元。 学院建有重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基地5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校级科研机构14个。近五年来,全校教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3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50余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柳宗元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韩国亚洲大学、美国弗洛斯堡州立大学、日本长崎外国语大学等近10所境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每年有10余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 近年来,学院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按照“树立精品意识,汇聚精英人才,强化精心育人,推行精细管理,培育精励校风,建设精美校园”的总体思路,努力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7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7万余名,其中79级优秀校友欧阳晓平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届校友辛勤工作,勇于创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新的姿态,求真务实,积极进取,为建设具有一定社会影响、较强办学实力、鲜明办学特色,致力于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专业齐全,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湖南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地区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编辑本段师资力量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潇湘学者工程,大力加强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67%。有省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4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编辑本段学科专业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配置,重组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龙头,校园风景(11张)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等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计算数学、文艺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2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编辑本段招生就业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国家和学校选拔 第一教学楼优秀人才。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及家长、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政策、生源计划和录取结果均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同时,学校对高分考生、优秀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措施。凡高考成绩上各生源省省定重点本科线的考生被我校第一批录取到校的(艺术类专业除外),可任选专业,评优评奖优先考虑。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科技创新奖、学术科研奖、学科竞赛奖、社会实践奖等单项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1万元/人;另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品学奖等综合奖项。学校还设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等多层次奖励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始终,为各系配备了专职就业辅导员,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讲座,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校园活动剪影(20张)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与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制定了《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采取多项措施,从政策上、经济上支持和资助困难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编辑本段学生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构建服务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励近200项。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并在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编辑本段科技产业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35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编辑本段办学规模爱莲湖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固定资产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专业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化学 生物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技术学(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英语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音乐学 美术学(油画)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 工程管理 法学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 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 日语 广告学(广告策划) 美术学(国画)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市场营销 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育(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广播电视 新闻学(媒体策划与创意) 广告学(广告设计与制作) 美术学(水彩)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通信工程(通信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应用) 旅游管理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4年春省立七师校址从道县搬至永州市 邵逸夫楼零陵区杨梓塘社区,1971年创办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1976年成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1981年定名为零陵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现已成为一所集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一、初创阶段( 1971年5月—1981年7月) [一]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 1971年5月—1976年11月) 1970年12月,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委派工作组进驻原零陵师范学校,负责零陵地区师训班的筹备工作。1971年5月,筹备工作就绪,首届学生进校学习。师训班办在原零陵师范学校内,以原零陵师范学校的校舍为校舍,教师也以原零陵师范的教师为基础,规模很小。常兰勇、王新山、郭明正先后任主要领导。1971年5月至1976年7月,师训班共招收三届学员1110人;短期培训中学教师385人,设有政教、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个专业。 [二]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 1976年11月—1981年7月) 1976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属县团级建制,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委领导为主,零陵地委委托零陵地区教育局党委管理。零陵分院成立之初,与零陵师范学校共一套领导班子,党委书记为李九思,院长为刘坚一。学生实行“社来社去”。 1977年下学期,零陵分院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新生110名,学制3年。1979年5月,经零陵地委批准,零陵分院与零陵师范学校正式分家,零陵师范学校新建校址,原校址交给了零陵分院。 文化广场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阶段 [一]零陵师专的创立(1981年7月-1984年12月) 1981年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零陵师范专科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1]55号文件规定,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由省地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学校以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为基础建设,所需经费及基建项目投资均由省教育厅安排。 零陵师专成立后,张祖采任党委书记,刘坚一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赵国璋为副书记,李邦清、周祖盛、陈雁谷为副校长。 1984年1月,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张祖采,刘坚一仍分任党委书记、校长,唐朝阔、胡显词、周祖盛为副校长。 1981年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专业,82年增开了历史专业,学制均为三年。1983年下期,增设了干部专修科,学制两年。招生规模81年为357人,84年为420人。专任教师1981年为110人,其中讲师为25人;1984年为158人,其中有讲师42人。 零陵师专成立时,占地面积为 75亩,建筑总面积为1433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为4700平方米。到1984年下期,学校占地面积为200亩,建筑总面积为327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围8367平方米。 体育馆[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的改革(1985年1月-2000年3月) 1985年2月,陈宏能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胡显词任副校长。1987年1月胡显词改任纪委书记。1987年1月,湖南省委批准零陵师专由正处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1989年8月升格后的领导班子组成,周嗣海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徐达福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周云峰任副校长,胡显词任纪委书记。1991年12月唐朝阔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1月唐朝阔任校长。1993年7月,学校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管天球、佘国华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蒋璟萍任工会主席。1999年5月,蒋 璟 萍任党委副书记。 专任教师 1985年为146人,其中讲师43人;1990年为170人,其中副教授为34人,讲师为63人;1995年为208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47人,讲师90人;2000年为2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14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1985年为1340人,1990年为1470人,1995年位2252人,2000年为6128人。 这一阶段学校连续推行了四轮大的教育改革。 1985年-1989年实施的以强化职业技能为主的“三项”改革,荣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国家级特等奖,省级特等奖;1990-1993年实施的以改革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为中心的“综合改革”,获得了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3年-1997年实施的以培养两种素质毕业生为目的的“对接研究”,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7-2000年实施的 “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一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由于这四轮改革的成绩和影响,学校在90年代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综合教学楼[三]零陵师专向本科学校迈进( 2000年4月—2002年4月) 2000年4月,欧阳峣任党委书记,佘国华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管天球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璟萍任党委副书记,唐艳明、欧小松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 围绕“专升本”,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000年出台了1号文件,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当年引进高级人才10名,选送青年教师读博士、硕士9人,正高职称增加到13人,副高职称增加到101人,博士增加到9人,硕士增加到49人。2001年,学校有10名教师被评转和评定为正高职称,15名教师评定为副高职称。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制》,编辑出版了《我的创业之路》一书。 2001年5月,举办了创业文化艺术节。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由国家教育部立项,资助了10万元的科研经费。 三、 从零陵学院到湖南科技学院( 2002年5月至今)2002年1月,零陵师专申办零陵学院获得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们的全票通过;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零陵学院的通知》。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陵学院、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的通知》,规定零陵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体制。2004年7月,教育部同意零陵学院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10月零陵学院第一届班子成立。陈建民为学院党委书记,管天球为党委副书记、院长,谷明光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唐艳明、欧小松、邓楠为副院长。 升本以后,学校办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数11930人,其中普教本专科生8054人,成教本专科生3876人。在职教职员工766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教授29人、副教授123人、博士、硕士共107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9人。学校占地面积807334平方米,固定资产10687万元,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4100多万元。 2003年,开设了生物工程、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技术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2001年,化学辅修生物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专业。2003年,《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在全国10多家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进行首次统计排名,我校位居第90位,进入全国高校100强。2003年有两项教改课题分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新图书馆2003年学校新建和重新认定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油茶研究所、中国(永州)南方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素质教育研究所、有机催化合成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2003年,全校立项课题达127项,参与科研的人员达370多人,占了教师总数的80%。学校有3项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2项,学研产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受到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肯定。 80年代,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许多教师,新疆班的学生在零陵师专成长很快,回到新疆后成为了当地的骨干教师!编辑本段所授荣誉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 湖南科技学院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1.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 5.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7.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8.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9.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10.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1.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一般是不可以挂读的,除非是当兵。

一方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一所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职业教育社共建的省属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另一方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先后与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印度国际信息学院(IIIT)、日本町田职业专科学校、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和泰国实大学等中国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2006—2009年先后有38名毕业生赴印度、爱尔兰和法国与该校合作的高校留学深造。

同时,《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学报》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内部交流期刊,是反映该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刊物,注重学术性、科学性、独创性和新颖性,突出轻工特色。

湖南科技学院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通知格式

进行论文答辩前要做好通知学生的准备工作,这可以让同学们事先有个好的准备。

各院系:

根据本学期教学工作以及本科毕业生有关工作的安排,全校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必须在6月10日前完成。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毕业论文结题答辩申请

凡通过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的学生,务必在教务系统上提交结题答辩申请,上传毕业论文(保密项目除外),校内毕业论文导师和院系审核,在校外做毕业论文的须通过院系审核。教务系统毕业论文结题答辩申请开放时间截止到5月30日。

二、答辩材料清单

填写、打印由导师签署意见的结题答辩申请表;

毕业论文纸质版;

实验型毕业论文的原始实验记录本。(*实验型毕业论文若无原始实验记录本的不予答辩)。凡在校外做毕业论文的学生如无法提交实验记录原件的,可提交复印件,但必须有导师签字对实验记录真实性和评价的`书面说明。如果有的单位连复印件都不给提供,则需提供说明材料导师签字,单位盖章后带回学校交院系教学办备查;

三、答辩组织分组

各院系应在答辩前一周对全体答辩学生进行分组,要特别关注本院到院外做毕业论文的学生,提醒学生及时网上申报、选择答辩单位。

四、答辩要求

各院系应按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条例》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补充要求》的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完成答辩工作。各答辩组要由不少于3位中级职称以上相关专业教师,答辩组组长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组成。学生成绩的优秀率不超过答辩学生人数的40%。各单位按做毕业论文学生数的5% 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各院系答辩结束后立即将院系推荐的校优名单在系统上确认提交,学校将对推荐校优的毕业论文进行查重,凡查重率超过20%的将取消校优评选资格。

五、毕业论文格式、封面要求、装订及材料存档

学生应严格按照《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统一封面的通知》执行。论文必须用A4纸打印(或复印)、统一封面颜色装订成册。装订数量由院系确定,要求院系必须保存一册(务必做到,下半年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

每个学生的纸质材料包括结题答辩申请表、原始实验记录本和毕业论文纸质版。推荐为校优的学生毕业论文提交学校的材料必须完整无误以便上报学校档案馆存档。

2017届毕业生毕业在即,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经学校研究决定,现对2017届毕业生毕业前夕总补考及毕业论文答辩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安排

1.补考时间

2017年5月22-25日。

2.考试组织

(1)《大学体育》课程补考由体育学院组织,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补考由考试中心统一组织。

二、有关事项

1.本次补考为2017届毕业生在读期间的最后一次补考,请各学院及时通知有补考科目的毕业生,指定专人负责并做好通知记录;请有补考的毕业生主动与学院联系,落实具体考试安排,不要错过考试机会,学生缺席补考的,自行负责。

2.请各学院需补考的毕业生做好复习备考,勿存侥幸之心。毕业总补考考场纪律要求与期末考试一样,实行全程视频监控。

3.请各学院做好毕业生补考名单和科目的统计以及汇总工作,妥善安排,确保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应补考科目的补考。

4.本次补考需缴纳20元/科的补考费,请补考考生在补考前将补考费交各教学学院教务办。未办理交费手续的考生,其补考成绩不予登录。

5.补考考生凭身份证、学生证入场参加考试,严禁代人考试的行为。

6.请各学院于5月4日(星期四)前将本学院专业课补考科目及人数、具体人员名单的打印稿和电子稿交考试中心。

7.请各学院于5月27日(星期六)前将学生毕业总补考成绩报考试中心审核登录。

8.各学院要按照学校考试工作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考务工作,并按规定组织阅卷、评分和成绩上报。

三、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本科学生毕业和授予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有些学院已经做了答辩或预答辩,在我们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为了确保质量,请各学院做好以下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工作:

1.答辩环节: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由各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于5月15日-19日做好毕业论文答辩工作,按专业成立若干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参加,并主持答辩小组的工作。答辩秘书负责记录学生的答辩过程,答辩会记要内容要详细具体,要将问题和回答详细记录下来,所有参与人签名必须是亲笔签名。“答辩小组意见”一栏,必须给出具体的意见和评定成绩等级,而不能只写“通过”,且负责人必须亲笔签名。

2.文字重复率:各学院对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设计)应用“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系统检测结果认定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30%不得进行答辩。答辩结束后,教务处将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毕业论文(设计)再次进行查重,如发现还有毕业论文(设计)文字复制比≥30%以上的院,将影响年终教学管理考核。

3.质量:学生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要对指导教师意见及建议成绩、评阅教师意见及建议成绩、论文水平和质量、学生答辩情况等进行充分讨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按照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评定成绩。所有成绩评定不能打印或盖章,一律要手写。

4.格式:论文(设计)的字数、格式、文字表述、标点符号、图表设计、数据处理、照片张贴、标本配述、中外文摘要、参考资料的附录和注释等,应符合《湖南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的相关规定。必须将所有的原始材料装订成册,具体顺序为论文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书、中期检查、评审表、答辩记录表、论文正文。必须统一用A4纸、左侧装订,不能用活页夹。对于格式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通过答辩。

5.总结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学院、各专业要认真总结,就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选题指导、能力水平、论文质量、成绩评定、写作规范、论文答辩等几个方面写出总结材料,并在5月27日前进教务系统录入论文(设计)成绩。各学院在6月1日至6月2日将毕业论文材料和放入档案的材料(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和答辩记录表)盖好公章后(盖学校的公章时间为5月22号-26号),一并交教务处实践管理科。

请各学院迅速传达和贯彻落实好本通知精神,严肃考纪考风,严把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关。

查重帮论文查重提醒您,论文写作完毕之后最好借助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检测,才能更好的修改论文。

毕业论文致谢词200字

写论文时总少不了要写论文致谢,它给论文作者提供了一个表达谢意的机会,一起来写一份论文致谢吧。但是论文致谢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论文致谢词2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毕业论文致谢词1

首先感谢学校为作者提供了深造的机会,在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各位老师悉心教导,使作者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学会了独立处理问题的本领。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作者的导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在学习、工作和思想上都给予了作者莫大的帮助和鼓励,在此,对唐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老师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忘我的工作作风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

最后,衷心的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作者的老师和朋友。并向参与此次答辩的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毕业论文致谢词2

在这里我要我对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曹步青老师以及在测试阶段提供机器和意见的同学表示我诚至的谢意。曹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综合素质提高不少,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一种很大的帮助。

暨毕业论文答辩之际,我要忠心感谢湖南科技大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各位老师大学四年来对我的辛勤培养和悉心教育,是科大提供了学习机会,是各位老师传授了我专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最后,再一次感谢我的恩师!感谢我的母校!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心!愿我校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毕业论文致谢词3

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扩充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知识的能力,使我从多方面提升了自身能力。这些中除了知识方面的,我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

在整个写论文的过程中,前期搜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我逐步了解到了单片机及USB的相关技术特点,并明确了前进方向。虽然在后期遇到很多困难,我都努力去克服,最终得到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各项综合的很大提升。

这其中,我得到了多方面的帮助。有导师的细心指导,同学的帮助关心以及在论文中借鉴的前人的部分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4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拜年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意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毕业论文致谢词5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到论文的撰写编排整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的热情帮助。

我首先要感谢张玉清老师,是他将我领入了信息安全的大门,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在这近二年的时间里,他对我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和教育。使我能够不断地学习提高,而且这些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本论文的主要素材。同时,张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是我以后学习和工作的榜样。还要再次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致谢词6

感谢两年来各位孜孜不倦对我们倾囊相授的老师,感谢学院领导和各位老师在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丽霞教授,感谢她为我翻译项目报告的细心指导,也感谢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对我进行无私的帮助,让我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次翻译项目和这篇翻译报告。

感谢所有与我度过这两年时光的同学。虽然两年时光转瞬即逝,但是我将会永远记得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

最后要感谢我的亲人和朋友们,感谢他们永远无条件的关爱与支持,让我有勇气和信心在求知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毕业论文致谢词7

感谢在大学四年中各位老师的指导,尤其是我的导师任海兰教授,现在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这也标志着大学的学习阶段即将告一段落。

感谢在过去的四年中,陪我一起在邮科院走过的所有朋友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的热心人们。

感谢在我生活最缺乏光彩的时候陪伴我一起走过的未名网友,感谢带给我无数欢乐的通信0704男同胞们,在一些方面提点过我的郭连波老师,张金桃老师和卢文婷老师,感谢一直支持我的赵明璐学姐,感谢那么些个人们:YX,Venky,Nan,Yang……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我的所有力量来自于你们。

毕业论文致谢词8

本文是在xx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x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同时,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了关于微生物发酵方面的知识,实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师姐对我实验以及论文写作的指导,她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还要感谢同学对我的无私帮助,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同时实验室的老师也时常帮助我,在此我也衷心的感谢他。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9

时光匆匆,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也即将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导师,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与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导师程老师。程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以及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影响深远。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程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程卫红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然后我还要感谢邮科院和我的母校——xxx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四年来对我的悉心培养。

最后我还要十分感谢四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老师与同学们,感谢老师与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因为他们使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感动。

衷心的祝福每一位给予我帮助的人,谢谢。

毕业论文致谢词10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向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的有益的推荐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忙,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

毕业论文致谢词11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我的导师致以最真诚的谢意!在论文的选题立意、资料查询、开题、理论分析、研究以及最后的审稿、定稿等方面的每个环节,张导师还有其他老师,给予我细致入微的指导和帮助,对此我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向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致以深深的谢意,在学习的时间里,家人、朋友及同事的关怀和支持是我努力学习的动力,也使我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不辜负中原工学院和各位老师的希望和培养。

毕业论文致谢词12

衷心感谢我的恩师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博士三年里,他给予了我生活上、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也许是我十年大学生活里,唯一知道我名字的老师,也感谢他在承担100多个学生的指导任务下还能给我精心的指导。恩师对我的指导和影响之大,怎样言说都表达不尽,自己取得的点滴成绩无不凝聚着恩师的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都让我永志不忘,深刻影响着我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衷心感谢学院其他老师给予我的帮助。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学院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于1980年创刊,1998年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公开发行,2002年3月更名为《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7月,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学报由唐朝阔、陈松柏、杨金砖历任主编,现任主编为张京华。

1. 中英文对照标题、中英文摘要(不超过300字)、关键词(不得少于3个)、中英文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码)、作者姓名、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2. 电子版文件请使用Word-2000编辑,文中图、表格和公式请用Office软件编辑。3. 基金项目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基金项目:项目名称(项目编号)4.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T7714-2005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实引方式在正文中标注,即在正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序号,与文后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不要使用作者年制标注参考文献,以避免造成标注混乱。

在《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学术交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研究》《长江学术》《长安学术》《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燕赵学术》《华夏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郭锡良、江蓝生、竺家宁、沈培等都曾或引用或给予较高的评价。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全文转载、摘评、引用为参考文献近四百次。2001年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汉语史、金文等方面的)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1期2.《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4.《<太平广记>中的范围副词“都、全、了”试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5.《“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学术交流》2002年4期6.《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7.《<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述评》,《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4期8.《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与中国学》(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2期9.《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10.《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11.《<朱子语类>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2期12.《<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 13.《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期14.《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2期15.《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16.《古代汉语中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论丛》2005年3期18.《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19.《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0.《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辨正》,《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5期21.《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22.《金文中的连词“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23.《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24.《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3期25.《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古籍研究》(2006·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7.《两周金文指代词“是”“兹”“之”用法之别》,《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28.《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2期29.《两周金文“及”字用法试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30.《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31.《李白诗歌中“何”字的运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32.《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6期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2008年1期34.《两周金文中的“偕同”义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35.《两周金文中的祈求义动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36.《两周金文宾语前置句简论》,《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37.《两周金文“暨”字用法释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38.《两周金文助动词释论》,《殷都学刊》2008年4期39.《两周金文介词“以”、“用”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5期40.《杜诗中“一”字的运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41.《两周金文中“雩”的词性和用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1期42.据金文补正《古代汉语》的若干注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2期43.《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44.《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北方论丛》2009年4期46.《殷周金文中的运动类动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4期47.《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7期48.《两周金文心理动词试论》,《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49.《先秦汉语叹词试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50.《两周金文语法札记(四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51.《两周金文叹词初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52.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53.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54. 《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55.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2期56. 《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57. 《殷周金文动词类释》,《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58. 《两周金文“承继”类动词试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6期59..《殷周金文虚词研究述要》,《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60.《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1期61.《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2月。62.《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 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是cscd

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在湖南省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二广高速交汇于此,永州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办学条件优良。现有占地面积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4亿元,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78万余册。学校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校内环境优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师资结构合理,教师素质精良。现有教职工882人,其中专任教师611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称教师56人,副高职称教师163人,中级职称教师235人,博士18人、在读博士生28人,硕士294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12人,占专任教师比为51%。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有40余名教师先后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和100余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和讲学。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来,我校教师共主持国家级、省级各类立项课题60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国际威期刊SCI、EI收录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0余部,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各项科研奖励30余项。应用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先后有数十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其中有两项填补国内空白,2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高等教育研究成果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舜文化研究所”被确定为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柳宗元研究专栏”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百种特色栏目”。学校学科专业齐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现有14个教学院系、2个教学部,11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25个、专科专业27个,面向全国29个省招生。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升本以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先后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两次。近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建校36年来,先后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人才38000余人,为湖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科技学院将发扬“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发向上的风貌、开拓创新的作风,努力为“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而奋发进取。

2本院校,师范院校

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永州市。学校所在地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学校现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566万元。全日制在校学生10898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现有教职工821人,其中专任教师51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7人,副教授110人,讲师128人,硕士、博士109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人。学校现有14个系(部),1个继续教育学院,10个研究所,全日制本科专业24个,涵盖理、工、文、经、管、法、教7大门类。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30名教师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南科技学院前身为零陵师专,建于1971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学科专业齐全,现在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0616人,其中本科生10185人、专科生431人;成人教育学生2910人,其中函授生2592人、脱产生318人。湖南科技学院(简称湖南科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南永州地区的最高学府。 学校坐落在素有“锦绣潇湘”之称,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瑶文化、柳文化、女书文化、稻作文化、理学发源地的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竹城”--永州。学校位于永州市区,毗邻两广,境内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永蓝高速公路、永连公路、207国道和322国道交汇于此,永州零陵机场航线通达国内主要城市,水、陆、空交通便利。编辑本段师资力量湖南科技学院学校坚持“人才兴校”发展战略,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实施潇湘学者工程,大力加强高层次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和教学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现有专任教师71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5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80余人,占专任教师比达到67%。有省青年骨干教师40余人,新世纪121人才、省级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0余人。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有40余人到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访学进修,有20余位外籍学者、近100名国内著名专家来校任教或讲学。编辑本段学科专业近几年来,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学校积极调整学科专业配置,重组学科专业资源,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理、工为龙头,校园风景(11张)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建有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等2个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中国古代文学、有机化学、理论物理、计算数学、文艺学、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2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化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专业,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编辑本段招生就业学校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国家和学校选拔 第一教学楼优秀人才。招生工作接受考生及家长、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招生政策、生源计划和录取结果均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布。同时,学校对高分考生、优秀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措施。凡高考成绩上各生源省省定重点本科线的考生被我校第一批录取到校的(艺术类专业除外),可任选专业,评优评奖优先考虑。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湖南省特困优秀大学生奖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科技创新奖、学术科研奖、学科竞赛奖、社会实践奖等单项奖励,最高奖励金额达1万元/人;另设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品学奖等综合奖项。学校还设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等多层次奖励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将就业教育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始终,为各系配备了专职就业辅导员,将就业指导课纳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教育讲座,着力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校园活动剪影(20张)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就业基地,与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制定了《关于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办法》,采取多项措施,从政策上、经济上支持和资助困难毕业生就业。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编辑本段学生管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努力构建服务型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体系,全面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各级各类竞赛中共获奖励近200项。学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并在教育部2008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编辑本段科技产业学校积极推进应用科学、教育科学和地方文化研究,教职工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有较大提高。近几年来,学校共获得省级以上立项课题350余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转载1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200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进学研产结合,科技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油茶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改委立项资助,红薯乙醇燃料生产研发和油茶高产应用集成示范项目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立项,生物质能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被评为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编辑本段办学规模爱莲湖学校现占地面积1300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80余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固定资产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2002年以来,学校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湖南省教育厅重点教改课题等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共15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学校高等教育研究所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教育科学研究已跻身全国高校70强。教师出版著作46部,编写教材39部;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11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46篇;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湖南科技学院学报》为中国人文社科百强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湖南科技学院专业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工程 化学 生物技术 国际经济与贸易 教育技术学(教育软件开发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英语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媒体传播) 音乐学 美术学(油画) 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技术) 通信工程(通信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应用) 工程管理 法学 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 汉语言文学(涉外高级文秘) 日语 广告学(广告策划) 美术学(国画) 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市场营销 思想政治教育 体育教育(师范) 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 广播电视 新闻学(媒体策划与创意) 广告学(广告设计与制作) 美术学(水彩)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通信工程(通信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应用) 旅游管理 学校历来重视教学质量,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校领导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会议、全国理工类本科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青年普通话演讲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校正按照既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地方多科性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编辑本段历史沿革湖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1年,前身为湖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54年春省立七师校址从道县搬至永州市 邵逸夫楼零陵区杨梓塘社区,1971年创办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1976年成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1981年定名为零陵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零陵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现已成为一所集理、工、文、法、经济、管理、教育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一、初创阶段( 1971年5月—1981年7月) [一]零陵地区师资培训班( 1971年5月—1976年11月) 1970年12月,零陵地区革命委员会委派工作组进驻原零陵师范学校,负责零陵地区师训班的筹备工作。1971年5月,筹备工作就绪,首届学生进校学习。师训班办在原零陵师范学校内,以原零陵师范学校的校舍为校舍,教师也以原零陵师范的教师为基础,规模很小。常兰勇、王新山、郭明正先后任主要领导。1971年5月至1976年7月,师训班共招收三届学员1110人;短期培训中学教师385人,设有政教、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6个专业。 [二]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 1976年11月—1981年7月) 1976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建立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属县团级建制,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以地委领导为主,零陵地委委托零陵地区教育局党委管理。零陵分院成立之初,与零陵师范学校共一套领导班子,党委书记为李九思,院长为刘坚一。学生实行“社来社去”。 1977年下学期,零陵分院招收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首届新生110名,学制3年。1979年5月,经零陵地委批准,零陵分院与零陵师范学校正式分家,零陵师范学校新建校址,原校址交给了零陵分院。 文化广场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阶段 [一]零陵师专的创立(1981年7月-1984年12月) 1981年7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零陵师范专科学校。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981]55号文件规定,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由省地双重领导,以省为主。学校以湖南师范学院零陵分院为基础建设,所需经费及基建项目投资均由省教育厅安排。 零陵师专成立后,张祖采任党委书记,刘坚一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赵国璋为副书记,李邦清、周祖盛、陈雁谷为副校长。 1984年1月,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张祖采,刘坚一仍分任党委书记、校长,唐朝阔、胡显词、周祖盛为副校长。 1981年学校开设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5个专业,82年增开了历史专业,学制均为三年。1983年下期,增设了干部专修科,学制两年。招生规模81年为357人,84年为420人。专任教师1981年为110人,其中讲师为25人;1984年为158人,其中有讲师42人。 零陵师专成立时,占地面积为 75亩,建筑总面积为1433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为4700平方米。到1984年下期,学校占地面积为200亩,建筑总面积为32796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总面积围8367平方米。 体育馆[二]零陵师范专科学校的改革(1985年1月-2000年3月) 1985年2月,陈宏能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胡显词任副校长。1987年1月胡显词改任纪委书记。1987年1月,湖南省委批准零陵师专由正处级建制升格为副厅级建制,1989年8月升格后的领导班子组成,周嗣海任党委书记,罗尔康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杜方智、徐达福任党委副书记,唐朝阔、黄裕民、周云峰任副校长,胡显词任纪委书记。1991年12月唐朝阔任党委副书记,1992年1月唐朝阔任校长。1993年7月,学校更名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4月管天球、佘国华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蒋璟萍任工会主席。1999年5月,蒋 璟 萍任党委副书记。 专任教师 1985年为146人,其中讲师43人;1990年为170人,其中副教授为34人,讲师为63人;1995年为208人,其中正高3人,副高47人,讲师90人;2000年为2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114人。全日制普通专科在校学生1985年为1340人,1990年为1470人,1995年位2252人,2000年为6128人。 这一阶段学校连续推行了四轮大的教育改革。 1985年-1989年实施的以强化职业技能为主的“三项”改革,荣获198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国家级特等奖,省级特等奖;1990-1993年实施的以改革农村中学教师培养模式为中心的“综合改革”,获得了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3年-1997年实施的以培养两种素质毕业生为目的的“对接研究”,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1997-2000年实施的 “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一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省级一等奖,二项成果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由于这四轮改革的成绩和影响,学校在90年代被誉为“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综合教学楼[三]零陵师专向本科学校迈进( 2000年4月—2002年4月) 2000年4月,欧阳峣任党委书记,佘国华任党委副书记兼校长,管天球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璟萍任党委副书记,唐艳明、欧小松任副校长,陈雄一任纪委书记。 围绕“专升本”,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2000年出台了1号文件,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力度,当年引进高级人才10名,选送青年教师读博士、硕士9人,正高职称增加到13人,副高职称增加到101人,博士增加到9人,硕士增加到49人。2001年,学校有10名教师被评转和评定为正高职称,15名教师评定为副高职称。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颁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意见》、《大学生创业教育责任制》,编辑出版了《我的创业之路》一书。 2001年5月,举办了创业文化艺术节。教改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与途径》,由国家教育部立项,资助了10万元的科研经费。 三、 从零陵学院到湖南科技学院( 2002年5月至今)2002年1月,零陵师专申办零陵学院获得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们的全票通过;2002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同意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零陵学院的通知》。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陵学院、邵阳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怀化学院的通知》,规定零陵学院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管为主的体制。2004年7月,教育部同意零陵学院更名为湖南科技学院。2002年10月零陵学院第一届班子成立。陈建民为学院党委书记,管天球为党委副书记、院长,谷明光为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唐艳明、欧小松、邓楠为副院长。 升本以后,学校办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9月,学校在校学生数11930人,其中普教本专科生8054人,成教本专科生3876人。在职教职员工766人,其中,专任教师498人,教授29人、副教授123人、博士、硕士共107人、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7人、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9人。学校占地面积807334平方米,固定资产10687万元,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4100多万元。 2003年,开设了生物工程、艺术设计、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技术学、法学、汉语言文学、市场营销、英语、音乐学、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2001年,化学辅修生物专业被确定为省重点专业。2003年,《语文教学论》、《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被定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2003年,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社在全国10多家国家级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教育研究论文进行首次统计排名,我校位居第90位,进入全国高校100强。2003年有两项教改课题分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 新图书馆2003年学校新建和重新认定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油茶研究所、中国(永州)南方农村经济发展研究所、素质教育研究所、有机催化合成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机构。2003年,全校立项课题达127项,参与科研的人员达370多人,占了教师总数的80%。学校有3项应用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2项,学研产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受到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肯定。 80年代,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了许多教师,新疆班的学生在零陵师专成长很快,回到新疆后成为了当地的骨干教师!编辑本段所授荣誉学校紧紧把握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 湖南科技学院平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加强建设,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办学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学校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被列为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 1.五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4.全国五四红旗创建单位 5.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 6.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 7.湖南省文明单位 湖南省文明高校 8.湖南省高等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9.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10.湖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11.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