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使至塞上研究小论文

发布时间:

使至塞上研究小论文

“我乘着豪华的马车,在路上寂寞地走着。前方的路还有很长,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过了居延国,快了,快到了,到离国都很远的边塞上来,心情也不禁苍凉悲壮。自己是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来看望边士防将的,我又何时才能回去呢?”这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作者在这里运用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写出了心情的悲凉。作者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漠,什么都没有,不禁触景生情:自己也不就是在天空里漂浮不定的小草吗?不知道要去哪里。岑参说的好啊“平沙万里无人烟”,用在这里恰到好处,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和边疆战士的勇敢无畏。可以看出此时作者的心情是低沉的,然而紧接着峰笔一转“归雁入胡天”,作者又从低沉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大雁是一种候鸟,秋去春来,而作者把自己比喻成 “归雁”,说明自己是春天的使者,自己背负着神圣的使命,作者的心情也由此好转了许多,变成了一种豪迈之感。紧接着是一联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的黄昏,景色瑰丽,雄浑无边。作者看到孤烟直直的升起,太阳也将落到河里,心中又有了一种苍凉悲壮之感。但是在这里人们对“孤烟”,“落日”众说纷纭。对于“孤烟”的说法:第一就是大漠中的旋风;第二是草木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即烽火狼烟。在古代,没有通讯用的工具,这狼粪也就成为了烽火台中的“常客”。因为他所燃烧产生的烟雾是直直的,而且不受风的影响。假若是大漠中的旋风,诗人又为何会产生一种苍凉悲壮之感?所以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可靠。再者,对于“落日”的说法:第一种是在近处看见的太阳在黄河里映出的影子;第二种是远看的景象。黄河,大家知道,黄河的水是混浊的,在水中看不清太阳的影子;还有,如果作者在这里看看水中,再看看大漠上的孤烟,总觉得不协调,这时作者应该是双手背后,静观远处的孤烟、又大又圆的落日,这样才更能突出他的豪迈之感。这两句诗的写景,曹雪芹的评价尤其高,以至于用一章的篇幅,借香菱学诗的评价写出了自己对这首诗的看法,可见王维的才华。结尾“萧关逢后骑,都护在燕然”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边疆战士的关心与敬仰,也写出了作者的豪迈胸襟。让我们一起感受他的博大胸襟,感受他的文学才华,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继续领略他的风骚。

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学语文教材选录,大学中文教材再次选录。对这首诗的解读和欣赏,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例如,中学语文教学偏重诗歌艺术手法分析,对其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尤为关注,认为是情景交融,通过对大漠风光的描写,体现出诗人落寞孤寂的心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又如有人从制度角度来解读,认为此诗是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但事实上,要深度解析此诗,全面了解其中的情、境、事、理,还必须进一步深究。陈寅恪先生曾提出“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的文学研究方法。他强调,中国古诗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地点、人事。本文即以陈先生提出的三要素作为基本纲领来解析此诗。

先说时间。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夏,基本无异议。史载张九龄受周子谅事件影响,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左迁荆州都督府长史。王维至河西也与此事有关。故其离开长安的时间,当在本年四月。诗中“归雁入胡天”,是说天气转暖,大雁由南而北,也表明写作时间在夏初。

再说地点。诗歌中的地,包括写作地点和作品中所记的地名。《使至塞上》到底是写于何处,暂且不论。先看诗中所涉及的地名。该诗中的地名有“居延”“汉塞”“胡天”“大漠”“长河”“萧关”“燕然”,其中“胡天”“大漠”均为泛指,“长河”为黄河则是常识。这些都无需赘述。“属国过居延”句中的“居延”,是汉代的“属国”,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汉代张掖郡有居延县,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王维从长安至河西,不可能经过居延故城。此处无非是说,他所经之处曾是汉代属国居延国之境。汉塞,是指汉长城。《汉书·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破匈奴后,将其降者置于边地五郡故塞之外,也就是秦汉长城之外。长城是汉、胡的边界。诗中的汉塞,当指从新泉军至凉州的一段汉长城,是王维西行凉州的必经之地。新泉军属河西节度使所辖八军之一,位置在黄河乌兰渡口的西北岸,与东岸乌兰县相对。从新泉军至凉州应有驿道,当是王维必经之路。燕然是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汉代窦宪大破匈奴后,曾登此山刻石记功。班固曾撰《燕然山铭》,此石刻今已被发现。后世多以此典故来表达建功立业之愿望。王维到河西,显然不会经过此地,诗中的“都护在燕然”无非是借古事来说今情。

诗中最重要的一个地名是“萧关”。唐代萧关有两处,一是汉萧关,在原州治所平高县(今宁夏固原)东南30里。汉萧关在唐时已废弃,唐朝另设萧关新城,亦即唐萧关。萧关新城位于原州治所(今宁夏固原)以北180里,在蔚如川(今清水河)东岸,由此关可达灵州(今宁夏吴忠市)。诗中说“萧关逢侯骑”,那么,王维经过的萧关,是唐萧关还是汉萧关呢?这个问题,涉及王维到河西的路线。根据严耕望先生《唐代交通图考》所考,唐代长安至凉州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条是经由岐、陇、秦、渭、兰五州到达凉州,里程约2000里。另一条经由邠、泾、原、会四州到达凉州,路程约1800里。由于第二条线路在第一条的北边,故称第一条为南道,第二条为北道。汉萧关在北路原州城东南30里处。从诗歌来看,王维所走的路线当为北道。因为诗中所写的萧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事物都不在南道。诗人所取之北道,亦即从长安城出发,向西北行进,经邠州、泾州后到达原州。在原州由西北方向出,经石门关、河池到达会州治所会宁县(今甘肃靖远县),出会宁关,再沿黄河东岸北行,至乌兰渡口过河。此段为黄河河曲,河水西流。乌兰渡口常有渡船五十艘渡行人,是河曲最重要的渡口。乌兰渡口对面即新泉军。由此西行,经今腾格里沙漠南端至凉州(今甘肃武威)。王维取北道至凉州,所经之萧关为汉萧关,而非唐萧关。

在弄清楚王维至河西节度使的路线之后,再来看《使至塞上》的写作地点。很明显,诗歌不会作于萧关,因为汉萧关,亦即原州城东南30里处,距离会州(今甘肃靖远县,在黄河东岸)尚有390里,不可能见到大漠孤烟和长河落日的景象。有人说,此诗当作于居延塞,诗人登居延塞眺望,所见的长河不是黄河,而是今额济纳河(古称弱水),所见大漠则是浩瀚无际的巴丹吉林沙漠。按:弱水位于凉州西北数百里外,发源于祁连山,在甘州古城汇入张掖河。所以,这个说法是不可靠的。凉州古城濒临马城河,流入腾格里沙漠中的休屠泽和白亭海。这条河流在凉州城的西北方向,但亦非诗人必经之地。因此,诗歌的写作地点应是凉州。更进一步说,此诗是诗人到达凉州后的回忆之作。诗人的回忆由近至远,从“属国居延”的“汉塞”开始,到“大漠”,再到“长河”,最后是“萧关”。因此,“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并非同时所见之景,而是两种不同的时空景象。大漠孤烟,是诗人渡过黄河进入凉州境之后所见。长河落日,则是诗人在此前沿黄河东岸行进途中所见之景。之所以选择此四处来写,是因为这些地名和景象,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汉塞”和“萧关”,属汉代之事,具有深厚的历史沧桑感。“大漠”和“长河”,既有雄浑气象,又具有路途景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诗中的回忆与作者进入凉州的方向刚好相反。诗人从原州,亦即汉萧关所在地,西行至会州,再沿黄河东岸行进180里,到乌兰渡口,过河后到新泉军,沿汉长城(也就是诗中的“汉塞”),经腾格里沙漠南端至凉州。由此可以说《使至塞上》是王维至河西的纪行诗。

诗中涉及的人事较为复杂。王维到河西之前,在朝廷任右拾遗。王维因得到宰相张九龄识拔,开元二十三年(735)离开隐居的嵩山至东都洛阳任职。开元二十五年(737),监察御史周子谅上告新任宰相牛仙客无才,被流配瀼州至蓝田而死。张九龄因曾举荐周子谅,受此牵连而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王维亦曾得到张九龄赏识举荐,同样也受此事牵连而不得不离开京城。这里面,实际上涉及到党争问题。牛仙客、崔希逸、李林甫等人为一党,张九龄等人为另一党。牛仙客本为河西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736)秋改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同年十一月张九龄罢相,牛仙客入朝担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牛仙客离任后,接任者正是崔希逸。唐朝官员离任,往往需要举人自代。崔希逸接任河西节度使,应得到牛仙客的举荐。因此,王维被迫到河西,很有点借刀杀人的意思。不过,崔希逸本人尚属儒雅。他到河西之后,曾与吐蕃订立和平共处、互不侵犯之盟。《旧唐书·吐蕃传》记载,崔希逸“发使与乞力徐杀白狗为盟,各去守备”。而且,后来王维还直接参与到崔希逸的家事当中。王维曾为崔希逸第十五女出家而作《赞佛文》,又为崔希逸夫人李氏父亲亡后作《西方变画赞》。开元二十六年(738)五月,崔希逸离开河西时,王维与他一同离开。这些事情表明,王维出使河西的过程非常复杂,但崔希逸对他是颇为赏识的。

诗中涉及的另外一件事是崔希逸破吐蕃事。有学者认为王维此诗与崔希逸破吐蕃事无关。主要证据是《全唐文》收录的樊衡所撰《河西破蕃贼露布》,认为破吐蕃之战事发生于王维到河西之后,故与王维到河西的起因是无关的。也就是说,王维并非奉朝廷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到河西督查的。但经考证,此露布所载战事,发生于天宝元年(742),在开元二十五年(737)之后。根据两《唐书》玄宗本纪及《资治通鉴》所载,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崔希逸与吐蕃大战,取得全面胜利,斩获首级二千余。开元二十六年(738)五月,崔希逸离开河西转任河南尹,为失信于吐蕃而常抑郁痛苦,不久去世。王维此诗显然与此事有关,共有两处:其一是尾联“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汉窦宪大破匈奴,于燕然山勒碑记功。王维用此典,是称颂崔希逸同窦宪一样,大破吐蕃建功立业。这一联很直接也很好理解。其二是颈联中的首句“大漠孤烟直”。初看此句,不过是写景而已。但细读之下则发现并非如此简单。杜佑《通典》卷一五二记载:“每晨及夜平安,举火一;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为贼所捉。”也就是说,孤烟不仅仅是所见之景,在这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军事信号,孤烟即报平安。有诗为证,如杜甫《夕烽》“夕烽来不近,每日报平安”(《全唐诗》卷二二五);刘禹锡《令狐相公自太原屡示新诗,因以酬寄》“万里胡天无警急,一笼烽火报平安”(《全唐诗》卷三六);刘言史《赋蕃子牧马》“碛净山高见极边,孤烽引上一条烟”(《全唐诗》卷四六八)。故此句的真实含义是藉平安火来委婉地歌颂守边将士。王维此诗赞颂崔希逸是很明显的。

但王维到河西,是否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去监督军事呢?有学者根据《使至塞上》中的“使”字,以及《出塞作》中的自注“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认为王维是奉朝廷之命监察河西节度使。但事实上,王维是在崔希逸幕中担任节度判官。唐代以监察御史分使诸军以督查,是常有之事,也是监察御史的职责所在。但奉使监察而被留置幕中担任幕职的,却既无先例,亦无后例。王维在河西所作《双黄鹄歌送别》和《凉州赛神》二诗自注“时为节度判官,在凉州作”,明确说他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中担任节度判官。据《通典》卷三二“职官十四”所载,节度大使所置僚佐,长史、司马等是官名,副大使、副使、判官乃为使职。节度判官二人,分判仓、兵、骑、胄四曹事。又《通典》卷一九“职官一”说判官等“皆是诏除,而非正命”。“非正命”,意思是指判官非官名,而是使职。这就是《文苑英华》所载《使至塞上》首句“衔命辞天阙”的来源,即是说担任河西节度使判官是朝廷“诏除”的意思。王维诏除河西节度使判官,所带宪衔为“监察御史”。这个宪衔的作用主要有三点:一是由于节度判官是使职,无品级,宪衔即其所享俸禄的依据。《旧唐书》卷四三说“镇军司马、判官俸禄,同京官”,则王维在河西的俸禄,与其他在京城担任监察御史者是一样的。第二,宪衔还能起到官职迁转的作用。《旧唐书》卷十三《德宗纪》载贞元九年(793)十二月,制:“今后使府判官、副使、行军已下,使罢后,如是检校、试五品以上官,不合集于吏部选,任准罢使郎官、御史例,冬季奏闻。”这就说明,幕职所带宪衔和京衔,与职务迁转密切相关。王维离开河西后,转任殿中侍御史,当与此前所带“监察御史”的宪衔有一定关系。第三,军中带宪衔者,还有一个特殊作用,就是可以参与地方案件的审理。《旧唐书》卷十八下载宣宗大中四年(850)八月,刑部侍郎、御史中丞魏謩奏:“诸道州府百姓诣台诉事,多差御史推劾,臣恐烦劳州县……今诸道观察使幕中判官,少不下五六人,请于其中带宪衔者委令推劾。”意思是说,带“监察御史”宪衔的使府判官,有资格和权力参办地方案件。所以,王维《使至塞上》之“使”,并非奉朝廷使命去勘核崔希逸破吐蕃之事,而是由朝廷诏授,至河西节度使担任判官,并按当时制度授予“监察御史”的宪衔。

若进一步推究,此诗尚能引起以下一些思考。

其一,王维的返程路线。王维至河西走的是北道,那么,他在开元二十六年(738)离开河西返回京城时走的是哪一条道呢?前文已述,北道要比南道少200里。但是南道相对来讲更平坦易行,所经之地亦较繁华,驿站也较多。从王维作于本年的诗歌来看,他同崔希逸一同返京所走的应是南道,也就是从凉州出发,经兰、渭、秦、陇、岐五州而至京城。此线最难行之处是陇坻,其关隘有三,即在陇、秦二州相邻处的大震关、安戎关和安夷关。这些关隘是重要军事据点,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也是边塞诗描写的对象。王维返程途中所作诗歌,如《陇西行》《陇头吟》《老将行》等,应是采用古题乐府“赋题”的方法,叙述路途中的所思所感。其中不乏回忆之作,如《陇西行》:“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而《陇头吟》中的“关西老将”和《老将行》中的“老将”,极可能表达的是对崔希逸的同情。因为崔希逸大破吐蕃之后,按理应是建立了莫大功勋,但实际上第二年他从河西节度使调至河南尹,与诗中所写“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及“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正好相应。当然,这些感叹的含义是丰富的,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哀叹,甚或是对张九龄罢相左迁荆州的伤感。

其二,王维至河西引致的创作变化。王维至河西以后的创作,现存作品不多。其中诗歌仅《使至塞上》《出塞作》《凉州郊外游望》《凉州赛神》《双黄鹄歌送别》《从军行》《陇西行》《陇头吟》几首。但是,这些诗歌与他之前任职右拾遗及隐居嵩山时所写有很大不同。这些诗作于边塞,既有与军情密切相关的作品,也有描写边地风俗人情之作。可以说,河西之行改变了王维的诗歌风格。这是就其个人而言的。如果就整个唐诗史来看,张九龄荆州之贬,不仅是唐代政治的分水岭,而且也是诗歌史的分水岭。王维走河西,是因曾得张九龄识拔。张九龄贬荆州,此前得其赏擢的很多青年才俊也同时被贬。例如,王维之外还有王昌龄等人。所以,可以说王维河西之行带来的诗风变化,只是张九龄荆州之贬事件引致诗歌变化的一个个案。实际上,张九龄、王昌龄、王维等人的诗风都受此影响而发生改变。

其三,王维诗歌的“盛唐正宗”地位问题。此问题钱志熙先生已作出深入的阐述。钱先生通过比较王维与同时代李、杜、高、岑等人的诗歌,认为王诗是盛唐正宗。其特点是王维自己所说的“弥工建安体”与“盛得江左风”。钱先生特别指出王诗上溯魏晋的一个最大的表现是化骈俪为散行,所举的例子就包括王维河西之行所作的一些诗歌。从体裁上来讲,《使至塞上》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但正如前文所分析的,此诗实际上是一首纪行诗,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叙事。从这个角度来讲,《使至塞上》也是王维“弥工建安体”的一首典型作品。

最后说一下王维的战争观念问题。唐玄宗在开元末“穷兵黩武”,特别是崔希逸破吐蕃,属于毁坏盟誓、背信弃义的行为。王维去河西之前,不可能不知此事。但他在《使至塞上》中表露出来的对守边将士的称颂,是否表明他认同此次军事行动呢?答案应是否定的。实际上,王维内心极其复杂,之所以称颂边将是因为他毕竟要在此幕中任职。从他之前学佛及嵩山隐居等行为,可以推测他是赞同和平守边策略的。这个想法,也体现在他再三同情崔希逸的诗歌中。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众所周知,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山水诗人,但遍览新鲜出炉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王维仅有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入选。王维也凭这首诗,开创了边塞诗的豪迈先河,尤其这首诗还彰显了他“诗中有画”的特点,本文以《使至塞上》为例,欣赏王维笔下绝妙的边塞风光,感受他画面美的诗歌特点。《使至塞上》是王维在开元二十五年出使边塞,慰问边关时所作。这是诗人第一次远离中原,深入边塞,领略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奇异边塞风光,对诗人来说,不仅是一次视觉盛筵,也给他心理上极大冲击,为此也开创了边塞诗的豪迈雄风,尽显盛唐风范。“单车欲_边,属国过居延”一句,平铺直叙,好像只是交代了远去边塞的目的地,但叙事中的粗笔勾勒,却让我们看到了漫漫边塞路上,诗人驾着一辆马车前行,恍惚间,似已到了居延城。直白朴素的语言,勾画出诗人在大漠中孤独前行的情景,就如一幅单调而又韵味十足的简笔画。自然是美丽的源泉,也是艺术的范本。颔联、颈联就借助诗人所见之景来表现诗歌的魅力,彰显了苏轼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草”“归雁”作比,说自己就像随风飘零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此时此刻,原来在繁华京城的王维,瞬间变得身不由己,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不由生出悲凉无力之感。再加上,春天本应姹紫嫣红,而胡天却只见“蓬草”“北雁”,诗人的去国离乡之感,就全部融入在这幅一幅荒凉寥落的写意画里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谓神来之笔,得到了历代诗话大家的一致赞赏。诗人用如椽之笔描绘了一幅雄奇壮阔的边塞风光图,叹赏之情溢于言表。细细品来,就如电影镜头由远到近,最后定格,整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远景镜头的“大漠孤烟”,这是诗人进入边塞的所见,浩瀚无边的大漠上,一柱挺拔的青烟直冲云霄。边疆沙漠,漫漫无边,所以用了一个“大”字,极显边塞的寥廓。长天尽头升腾起的一缕孤烟,增添了边塞的生气。一个“孤”字,突出了大漠景物的单调,紧跟一个“直”字,却又展现了坚毅劲拔之美,也成了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增添壮美之感,不由令人赞叹这幅边塞山水的寥廓。镜头慢慢拉近,最终定格在“长河落日圆”。时近黄昏,诗人遥望黄河,一轮落日垂在河面,异常浑圆。粼粼波光,映衬落日,是多么美妙的时刻啊!仅一个“圆”字,就准确的描绘了河上落日的奇观。特殊视角的选取,恍如红日出入“长”河,虚实之间,平添了吞吐日月的雄伟气势,整个画面显得雄奇瑰丽。广袤的大漠上,黄河横亘其间,就非用“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是感伤之物,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温暖之感。“圆”“直”二字,用语极其简单、平白,又泼洒出边塞的雄浑壮丽,写实又兼夸张性,形成了豪迈壮阔的诗境,升华成英雄本色的豪迈,鼓舞人心,无怪乎,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他自诩绘画才能超越了写诗。《使至塞上》这首诗,就把他的诗和画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作为画家的王维,他善用线条来“形天地万物”“贯山川之形神”。广袤的“大漠”是一“横”,又破之一“竖”——直直的“孤烟”,构成了一幅广阔的画面。当然,仅有直线的构图过于简单,再点染圆弧的落日,画面顿时丰富起来,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雄浑开阔的景象。“征蓬”“孤雁”“长河”“落日”,又给静态的大漠增添了动感。动静的结合,使这幅画充满了力量,让人惊讶于大漠无穷的魅力。再辅以丰富的色彩:漫漫的黄沙,蓬草的枯黄,夕阳的橘红,炊烟的灰白,河水的银波,色调斑斓,相得益彰。还有层次鲜明的构图,远处的落日,近处的炊烟;俯瞰大河,仰看炊烟;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天阔地广,意境幽远,留给人无穷的意味,也让人顿感豪气满怀,可谓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诗人到达萧关,恰逢骑兵,一问才知,“都护”在燕然前线。交代行程,了解边塞状况,信息量可谓极大,字斟句酌间,我们可以想见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情感变化。当得知距离目的地还很远,那里正是刻石记功的燕然山,诗人又不由一振,顿时豪情满怀,一派盛唐气象。典故的运用、情感的起伏、心灵的转折都融于一问一答中。简约的文字,平淡的叙事,读来却画面感十足,咀嚼再三,又深感余味不绝。整首诗,篇幅短小,却囊括了出使的孤单艰苦,塞外美景的壮阔绮丽,访问边塞的情况,字里行间还透射出诗人的孤寂和看到塞外奇景的开阔豪迈。读来充满诗情画意,尽显王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37年(开元三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一向器重诗人的宰相张九龄即于本年四月贬为荆州长史。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五、六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这又是从用字上说。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

人民至上初心使命论文参考文献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摆在首位,这个肯定是了,人民三分是比较好的,要不要把我也扯前面的

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体现党的本原和建党初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和魂。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告诉我们,政党是阶级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所以初心和使命要回答的命题是:“我是谁、从哪里来、为什么出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公仆之心。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鲜明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所以初心和使命要回答的命题是:“为了谁、往哪里走、为什么奋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和政治担当、科学理念和长远眼光、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既具有各自质的规定性,又呈现出初心凝成使命、使命承载初心的关联性。中国共产党因初心而生、为使命而行,崇高的使命始终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顽强奋斗的不竭动力。

在历史长河中,党的初心和使命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相依相随、形影不离,有机统一于党的事业“永远在路上”的实践中。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无论未来形势如何变化;

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铭记“我是谁、为了谁”“从哪里来、往哪里走”“为什么出发、为什么奋斗”这些基本命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她向世人庄严宣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4、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标识,具有深邃的理论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沉的实践基础,展示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和自信;表现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与时俱进、不懈奋斗的坚强决心和斗争精神。

扩展资料:

初心和使命是理性的,又是充满感情的。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一路走来近百年,无论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最深刻的理性认识、思想结晶,凝聚升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同时,作为最真挚的情感、最深沉的情怀,她凝聚和升华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凝聚和升华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赤子之心。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深入理解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放在首位。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都值得去尊重,去保护。我们的责任就是去保护每一个公民的生命。

邊塞詩研究论文

高适、岑参边塞诗虽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不同,两人的诗歌同中有异,各有千秋,高适的边塞诗具有现实主义的风格,岑参的边塞诗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高适的诗苍凉悲壮,岑参的诗雄奇瑰丽。唐代的边塞诗人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未曾到过边塞而写边塞题材的,如李昂、崔国辅。一类是曾经游历过边塞的,如崔颢。再一类就是曾在边塞居住和任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适和岑参都称得上是真正的边塞诗人,两人年轻时都曾游历过河朔的燕赵,壮年时又双双到边塞从军。� 就唐代的边塞诗来说,高、岑齐名,风格也相近。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但是高适的诗,悲壮之中透着雄浑;岑参的诗,悲壮之中带着峭拔。高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岑参去边塞,多少有些被动不得已的因素,到边塞后,才开始写边塞题材的作品,诗篇越来越多;高适去边塞是积极主动的,他写边塞诗,始于早年的河朔之游,到他任封丘县尉以及河西陇右节度幕府掌书记时,诗作慢慢减少了,而到他任淮南节度使后,诗作就几乎没有了。史称高适年五十始为诗,其实恰好相反。因为高适写诗,是想借此沽名钓誉,到他五十岁入幕以后,诗的作用已经不大了。相比之下,岑参的诗中融进了更多的心血和真情。� 高适的诗颇有古风,句中有许多的人生感慨,表面看来似乎更具有可读性。而岑参的诗则更多地包蕴了六朝以来近体诗的成就,想象丰富,格律多变,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诗学诗艺的特色。高适近之于儒,岑参近之于道。高适注重人生实践,岑参则在诗歌艺术史上占据极高的地位。他们二人,既有阅历和诗风上的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性情和具体诗歌特色上的差异。就其差异而言,二者又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 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一、思想、题材上的不同。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二、艺术风格同中有异,表现手法各具特色。高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深沉,质朴浑实;岑参诗雄浑悲壮中显得雄放,洒脱。高适常用对比、反衬的手法,语言刚健质朴、精炼准确;岑参则好比喻和夸张,语言新奇自如,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摘要】 边塞诗派是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盛唐过后,唐代宗大历时期的著名诗歌流派“大历十才子”诗派也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他们的边塞诗与盛唐边塞诗派的边塞诗有同有异:其同在于两者均有边塞景色的描写及胸臆愁懑之情的抒发。其异之一在于盛唐时期蓬勃的时代精神造就了盛唐边塞诗中瑰丽雄奇的西域风景画,“大历十才子”边塞诗中的边地风物则少了盛唐逸气多了感伤色彩;之二在于盛唐边塞诗中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愁而不惨、悲而不凄,而“大历十才子”笔下的乡思之情则凄惨愁郁、幽怨绝望。【关键词】 大历十才子; 盛唐边塞诗派; 边塞诗;

2022活塞杆研究论文

论文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 文章 才有学术价值,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或过于偏狭,也毫无价值可言。关于工科方面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工科方面的 毕业 论文题目选题方向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电气自动化专业论文题目参考

1、130吨小型冷库设计与控制

2、专用可编程控制器的研制

3、基于VPVT控制算法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

4、基于四卷筒电气差动的抓斗卸船机控制系统研究

5、高速全伺服热收缩膜包装机的电气自动化设计

6、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7、成套电气控制柜总装课程实训课题设计研究

8、醋酸乙烯项目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设计与实现

9、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

10、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及纳入DCS应用的研究

11、火电厂电气监控中主控单元的研究

12、现场总线应用于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13、110kV变电所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分析

14、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探讨

15、电控及自动化设备可靠性试验 方法 研究

16、发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的探讨

17、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

18、巷道堆垛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分析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20、厚板厂冷矫直机区域全自动控制功能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措施

22、酰氯尾气吸收项目的仪电自动化设计

23、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4、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发展问题探讨

25、基于课程群及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探索

26、浅谈综合机械化在煤矿开采上的应用

27、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28、火电厂厂用电监控系统的应用

29、发电厂电气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方式研究

30、探析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31、基于低压电器的电气工程继电器自动化应用研究

32、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33、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34、水电站自动化控制与应用

35、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应用分析

36、沈海电厂200MW机组励磁系统及自动化装置改造分析

37、电厂电气监控系统初探

38、楼宇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39、高职自动化类专业的PLC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40、电器自动化调试系统探究

41、应用型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42、浅谈电力自动化节能设计技术

43、大型设备或构件高空从室外向室内吊装工艺

44、高职电气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45、提高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46、探讨电气的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融合运用

47、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浅析

48、水电厂电气工程自动化监控 系统安全 防护探讨

49、提高中职PLC课程教学效果的策略

50、火车站警戒线监控系统设计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论文题目

1、基于振镜扫描的激光微焊接技术研究

2、摩擦叠焊试验装置及焊接工艺研究

3、核电厂检修局部干法自动水下焊接技术研究

4、汽车白车身零部件激光三维切割与搭接焊研究

5、基于Agent及FEA的焊接加工过程协同设计系统研究

6、大厚板高强钢双面双弧焊新工艺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

7、海底管道铺设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

8、轨道客车用SUS301L奥氏体不锈钢激光叠焊技术研究

9、机器人双丝共熔池脉冲MAG高速焊及协同控制模式熔滴过渡行为研究

10、基于视觉及电弧传感技术的机器人GTAW三维焊缝实时跟踪控制技术研究

11、中厚板复杂轨迹焊缝跟踪的关键技术研究

12、送置焊剂片链超窄间隙电弧焊接方法研究

13、镍直缝管焊接成型设备与工艺

14、飞机油箱搅拌摩擦焊缝超声特征成像方法研究

15、基于激光加工技术的激光熔锡焊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

16、管道窄焊缝摆动电弧跟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基于磁控传感器的窄间隙CO_2气体保护焊跟踪方法的研究

18、铝合金中厚板窄间隙激光焊接技术研究

19、管道闪光对焊在线监测系统及焊接工艺研究

20、机器人管板自动焊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1、重大装备结构模块螺柱焊焊接工艺的优化

22、专业集群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

23、机器人焊接自动跟踪及FPGA控制器的研究

24、钢/铝异种金属激光深熔焊接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25、激光焊缝视觉测量系统研究

26、船舶船体建造中焊接质量控制的研究

27、管桩端板多工位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

28、环盘类零件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系统设计与仿真

29、马鞍型焊缝焊接机器人机构设计与仿真

30、工艺管道自动焊工作站研发及工艺推广应用

31、45钢-40Cr钢传动轴激光焊接工艺研究

32、基于移动及Windows平台的焊接技术研究所OA系统研发

33、金属网带机器人等离子弧焊自动化生产线及工艺参数研究

34、膜式壁焊机的设计与相关技术研究

35、四轴激光焊接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36、汽车减震器活塞杆激光焊接专用设备的设计与研制

37、小型压力容器MAG单面焊双面成形技术研究

38、基于线结构光的管体直焊缝焊接质量控制算法研究

39、基于汽车座椅调角器激光远程焊接系统设计及工艺研究

40、光纤激光柔性焊接装备研发及TA15钛合金焊接工艺研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措施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工科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选题方向相关文章: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2)

★ 工科毕业论文范文

★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毕业设计论文怎么写(2)

★ 工科硕士开题报告范文

大学毕业论文格式及字体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 对论文的总结和展望

浅谈柴油机电控技术 摘要:介绍了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控制原理和应用特点及高压共轨技术的 工作原理、研究方向、应用前景。 关键词:柴油机,电子控制,高压共轨技术 1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 以来,英国卢卡斯公司、德国博世公司、奔驰汽车公司、美国通 用的底特律柴油机公司、康明斯公司、卡特彼勒公司、日本五十 铃汽车公司及小松制作所等都竞相开发新产品并投放市场,以满 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 由于柴油机具备高扭矩、高寿命、低油耗、低排放等特 点,柴油机成为解决汽车及工程机械能源问题最现实和最可靠的手段。因此柴油机的使用 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同时对柴油机的动力性能、经 济性能、控制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依靠 传统的机械控制喷油系统已无法满足上述要求,也难以实现喷油量、喷油压力和喷射正时完全按最佳工况运转的要求。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成本、体积等各方面都能满足柴油机进 行电子控制的要求,并且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很容易实现。 实际上,柴油机排气中CO和HC比汽油机少得多,NOX排放量与汽油机相近,只是排气微 粒较多,这与柴油机燃烧机理有关。柴油机是一种非均质燃烧, 可燃混合气形成时间很短,而且可燃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交错 在一起。通过分析柴油机喷油规律得到:喷入燃料的雾化质量、 汽缸内气体的流动以及燃烧室形状等均直接影响燃烧过程的进展 以及有害排放物的生成。提高喷油压力和柴油雾化效果、使用预 喷射、分段喷射等可以有效的改善排放。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柴油机的现状已与以往大不 相同。现代先进的柴油机一般采用电控喷射、高压共轨、涡轮增压中冷等技术,在重量、噪音、烟 度等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汽油机的水平。随着国际上日 益严格的排放控制标准 (如欧洲Ⅳ、Ⅴ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油机都面临着严 峻的挑战,解决的办法之一是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的技术。现在,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应用率已达到60%以上。 何谓电喷柴油机 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及排放的柴油机即为电喷柴油机。 电喷柴油喷射系统由传感器、ECU(计算机)和执行机构三部分 组成。其任务是对喷油系统进行电子控制,实现对喷油量以 及喷油定时随运行工况的实时控制。采用转速、油门踏板位 置、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油温度、冷却水温度等 传感器,将实时检测的参数同时输入计算机(ECU),与已储存 的设定参数值或参数图谱(MAP图)进行比较,经过处理计算按 照最佳值或计算后的目标值把指令送到执行器。执行器根据 ECU指令控制喷油量(供油齿条位置或电磁阀关闭持续时间)和 喷油正时(正时控制阀开闭或电磁阀关闭始点),同时对废气再 循环阀、预热塞等执行机构进行控制,使柴油机运行状态达 到最佳。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的喷射压力 为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柴油喷射压力从10MPa提高到200MPa。如此高的喷射压力可明显改善柴油和空气的混合质量,缩短着火延迟期,使燃烧更 迅速、更彻底,并且控制燃烧温度,从而降低废气排放。 独立的喷射压力控制 传统柴油机的供油系统的喷射压力与柴油机的转速负荷有 关。这种特性对于低转速、部分负荷条件下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 不利。若供油系统具有不依赖转速和负荷的喷射压力控制能力, 就可选择最合适的喷射压力使喷射持续期、着火延迟期最佳,使 柴油 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废气排放最低而经济性最优。 改善柴油机燃油经济性 用户对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非常关注。高喷射压力、独立的 喷射压力控制、小喷孔、高平均喷油压力等措施都能降低燃油消 耗率,从而提高了柴油机的燃油使用经济性。 独立的燃油喷射正时控制 喷射正时直接影响到柴油机活塞上止点前喷入汽缸的油量, 决定着汽缸的峰值爆发压力和最高温度。高的汽缸压力和温度可 以改善燃油使用经济性,但导致NOX增加。而不依赖于转速和负 荷的喷射正时控制能力,是在燃油消耗率和排放之间实现最佳平 衡的关键措施。 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 预喷射可以降低颗粒排放,又不增加NOX排放,还可改善柴 油机冷启动性能、降低冷态工况下白烟的排放,降低噪声,改 善低速扭矩。但是预喷射量、预喷射与主喷射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不同工况下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具有可变的预喷射控制能力对柴油机的性能和排放十分有利。 最小油量的控制能力 供油系统具有高喷射压力的能力与柴油机怠速所需要的 小油量控制能力发生矛盾。当供油系统具有预喷射能力后将 会使控制小油量的能力进一步降低。由于工程机械用柴油机 的工况很复杂,怠速工况经常出现,而电喷柴油机容易实现最 小油量控制。 快速断油能力 喷射结束时必须快速断油,如果不能快速断油,在低压力 下喷射的柴油就会因燃烧不充分而冒黑烟,增加HC排放。电 喷柴油机喷油器上采用的高速电磁开关阀很容易实现快速断 油。 降低驱动扭矩冲击载荷 燃油喷射系统在很高的压力下工作,既增加了驱动系统 所需要的平均扭矩,也加大了冲击载荷。燃油喷射系统对驱 动系统平稳加载和卸载的能力,是一种衡量喷射系统的标准。 而电喷柴油机技术中的高压共轨技术则大大降低了驱动扭矩 冲击载荷。 2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的目的及优点 目的 优化动力性、改善燃油使用经济性、控制排放,使柴油机从 怠速至额定转速范围内均能获得最佳工作状况,防止可能发生的 危险运行状况,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优点 具有多功能的自动调节性能 工程机械用柴油机的运转工况是多变的,而且对油耗、排放 和可靠性等要求较高。自动控制技术应用于柴油机的调节系统正 好可以实现多功能的自动调节,从而保证柴油机动力性、燃料使 用经济性、可靠性和操作方便性等性能充分发挥。 减轻质量、缩小尺寸、提高柴油机的紧凑性 对于现代高速柴油机而言,由于驱动喷油泵的扭矩较大,要 设计一个紧凑和可靠的供油提前自动调节器很复杂,而且在柴油 机总体布置上也比较困难。采用自动控制技术解决供油提前角自 动调节问题,不仅可以容易地解决上述难题,而且提高了柴油机 的紧凑性。 部件安装连接方便,提高了维修性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相关部件尺寸减小(特别是燃油供给系 统),安装部位免受空间位置的约束,连接简便,有利于柴油机 日常维护及修理。 扩展了故障诊断、联络等功能 采用自动控制系统,可方便地与微型计算机相连,很容易实 现柴油机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功能,柴油机运行及检测数据的存 储与传递等问题也迎刃而解,便于科学管理和使用。 使柴油机的动力输出和负荷得到更精确的匹配 随着工程机械制造技术高速发展,为了提高自行式工程机械 的作业效能,采用了电喷柴油机,电控自动变速器等自动控制装置,使自行式工程机械在作业 时,能随着负荷的变化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动力输出、动力传 递,柴油机的动力输出和负荷得到更精确的匹配,充分发挥工程 机械作业效能。

选择格瑞德挖掘机厂家实习,如果您有能力,要针对要点,重点了解,去描写

我校机电系机械专业的一篇论文: 【论文摘要】 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横梁运动形式已知有三种,即升降翻转运动,升降平移运动,直接升降运动。三种运动都是由曲柄滑块机构实现的。由于在前两种运动中横梁必须通过一拐点,因而其滑块变异为导轮,而直接升降运动,既可使用滑块,也可使用导轮。曲柄由减速机经减速齿轮获得转。曲柄的固定支点为机架,运动支点与主连杆下端活销连接,主连杆上端与横梁端轴活销连接。曲柄转动时,经由主连杆推动横梁端轴沿既定的轨迹运动。三种运动形式中,前两种运动的轨迹基本相同,但辅助运动不同,而第三种只是前两种运动的一部分。由此,在硫化机开模到终点时,横梁处于三种不同的状态。因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硫化机。 一、升降翻转型运动 据文献介绍,升降翻转运动形式分为: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单槽杠杆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其中最常用也最简单的是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单槽杠杆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在大规格B型定型硫化机如1900B,2160B等机型上曾经使用过,但已逐渐被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取代。而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运动在国内的定型硫化机上尚未见使用。本文介绍的升降翻转型运动就是直接导向的升降翻转型运动。梁端轴外的主导轮和副连杆上的副导轮,直接讨论横梁端轴的运动。 横梁的运动轨道由一竖直开式主导槽和与其相接且夹角小于90°的开式导轨组成。为保持横梁运动的平稳性并实现横梁的自转,还有一个与开式主导槽平行的闭式副导槽。开模时,横梁端轴在开式主导槽中上升,与横梁固定连接的副连杆 下 端中心轴在闭式副导槽中同步上升,此时横梁做平动。当横梁端轴离开竖直开式主导槽进入开式导轨后,横梁端轴的运动轨迹便不再与闭式副导槽平行。此时,在主连杆和副连杆的共同作用下,横梁端轴在开式主导轨上边移动边自转。在横梁运动极限位置,主连杆两活销中心连线与曲柄支点中心连线重合。实际运动中,一般不会到达极限位置。 Φ=α+β 其中α为副连杆与横梁竖直中心线间的夹角 β=arcSin 上式中,h,l是由横梁本身结构决定的,它们也决定了α的值。由此式可知,横梁的翻转角度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结构。在其结构确定之后,与硫化机的开模长度有关。开模到极限时,其翻转角度达到最大值。 直到二十世纪末,几乎所有的B型定型硫化机都使用升降翻转运动。这是由B型硫化机的特点和它的适用范围决定的。首先,B型中心机构在装胎和卸胎时,胶囊都是完全拉直的,这使得上环升得很高。其次,早期使用的硫化机的抓胎爪都是长式的,而且当时的轮胎主要是斜交胎,其生胎高度也较大。为了将生胎顺利地装入下模,中心机构上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使用升降翻转的运动形式,在完全开模的状态下,中心机构上方是完全敞开的,使装胎,卸胎操作十分方便。再次,我们知道,轮胎硫化后,与硫化模型间的粘着力是很大的。其值不仅与轮胎和模型间的接触面积成正比,而且随着接触面积的增大,单位面积的粘着力也随着增大。这就使得大型轮胎如载重轮胎,工程轮胎等的粘着力非常之大,从而极大地增加了脱模的难度,甚至将轮胎拉伤。为了减小粘着力,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往模型上喷洒隔离剂(硅油与水的混合液)。而要进行这种操作,只有在上模翻转一定的角度之后才便于进行。 一般地说,规格在1525以上的定型硫化机应该有自动喷洒隔离剂装置。国外企业对此比较重视,国内企业似乎不太在意。 几乎所有的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调模机构都使用螺纹副结构。在保持良好润滑的条件下,这种结构调整方便、可靠,承载能力也较大。但螺纹副较其它配合的间隙偏大。尤其是调模机构受硫化室高温的影响,其螺纹副的间隙较常温下使用的又偏大。硫化机开模合模时,螺蚊副由竖直状态转入接近水平状态或反过来由近水平状态转入垂直状态时,其间隙的分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硫化机不断地开模、合模,这种间隙分布的变化周而复始地进行。很显然,它不但影响运动的平穩性,也损害了螺纹副的配合精度,进而影响上下模间,上模和中心机构间的同轴度。在使用活络模时,横梁翻转后,活络模操纵缸的活塞杆压向一侧。活塞杆与活络模的上胎侧模连接,又会影响模型的精度和寿命,还会影响活塞杆与缸的配合,甚至引起缸的泄漏。 二、升降平移型运动 采用升降平移运动形式时,横梁端轴的运动轨迹与采用升降翻转运动形式基本相同。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副导槽是一个中心线与横梁端轴中心运动轨迹完全相同的封闭式导槽。因而在横梁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其端轴中心轨迹与副连杆轴中心的轨迹完全相同。横梁保持平动。图2为其机构运动简图。 不考虑装胎机构固定在横梁前面的结构,与升降翻转型运动一样,完全开模时,中心机构上方也是完全敞开的。由于横梁没有翻转,调模机构的螺纹副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与升降翻转型运动相比,它不但提高了运动的平稳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开合模的重复精度,更容易保证上下模型及其与中心机构间的同轴度,也改善了模型尤其是活络模型及其操纵缸的使用条件。 到二十世纪末,如同所有的机械传动式B型定型硫化机都使用升降翻转运动一样,B型以外的所有机型,如A型、AB型、C型等,则全都采用升降平移运动。这是因为A型、AB型、C型等机型一般都只用于硫化中小型轮胎,通常不需要喷洒隔离剂。尤其对于硫化中小型子午线轮胎,使用升降平移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轮胎的硫化质量。 根据前面的论述,大型B型硫化机由于需要喷洒隔离剂而采用升降翻转运动是合理的。而所有的B型硫化机包括硫化小胎的1030B型硫化机也使用升降翻转运动则有些让人费解。能让人接受的解释只能是为了設备的标准化、系列化,便于管理。 三、直接升降型运动 直接升降型运动实际上只是升降翻转和升降平移运动的一部分。它借鉴液压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运动方式,横梁只在中心机构的正上方升降。很显然,直接升降型运动较前两种运动形式更简捷,也更容易实现。同时由于横梁只在一个方向做上下运动,其运动精度也得以大大提高。 在升降翻转和升降平移运动中,曲柄绕固定支点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整个传动装置做正反转运动。而直接升降型运动,曲柄旋转一周,横梁便完成一个升降周期,传动装置无须反转。 采用直接升降型运动,横梁的最大升降高度等于两倍的曲柄长度。由于设备体度的限制,曲柄不可能做的很长,因而开模的高度就非常有限。它不适用于B型硫化机,只能用于A型、AB型、C型等硫化机中硫化乘用子午胎、轿车子午胎。 直接升降的运动形式,使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的精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当前,在液压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还不普及的条件下,它可以部分地代替液压硫化机用以硫化高等级小型子午胎。 综上所述,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三种运动形式的应用应该这样划分:硫化大型轮胎的B型硫化机(一般为1525B以上规格),使用升降翻转运动;一般的B型硫化机,使用升降平移运动;B型以外的其它类型硫化机,尤其是用于硫化子午线轮胎的,优先采用直接升降运动,不能使用的,用升降平移运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轮胎硫化技术也将不断发展。如果能取消往上模喷洒隔离剂的工序,则可以予言,升降翻转运动将从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运动中消失。那时,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将只有升降平移和直接升降两种运动形式。所有的B型硫化机都使用升降平移运动,其它类型的硫化机则两种运动形式兼而用之。若是这样,则机械传动式轮胎定型硫化机的运动精度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塞来昔布研究论文

虽然NSAID已被临床广泛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治疗,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人们才发现此类药物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阻断前列腺素生成,而发挥药理作用的。这一发现者英国药理学家John Vane也因此获得了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1991年,科学家们证实,人体内有两种不同的COX存在。COX-2在组织损伤后产生的,它介导合成的前列腺素导致机体发热、炎症和疼痛产生。而COX-1则维持细胞正常活性,具有保护胃肠黏膜、维持肾功能、维持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传统NSAID同时抑制两种COX,胃肠道不良反应多。1998年,首个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西乐葆)诞生。1998年12月,西乐葆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此后又获得了2岁以上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疼痛和原发性痛经的适应症。2001年1月,西乐葆获得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批准上市。2004年,全球第二个选择性COX-2抑制剂罗非昔布因心血管不良事件在美国撤市。2005年FDA召开顾问委员会会议评估NSAID心血管安全性。FDA认为,多数证据表明常规应用塞来昔布,或对高龄患者应用塞来昔布,心血管风险与非特异NSAIDs相似。顾问委员会以31:1的投票结果支持塞来昔布继续使用。2010年,柳叶刀杂志发表CONDOR研究结果,在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比较塞来昔布与传统NSAID双氯芬酸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消化道安全性。揭示双氯芬酸加奥美拉唑组具有临床意义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塞来昔布组的4倍。为塞来昔布消化道安全性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证据支持。

一般情况:当塞来昔布与有抑制P450 2C9 作用的药物同时服用时,会产生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体外的研究提示:塞来昔布不是细胞色素P450 2C9,2C19 或 3A4 的抑制剂。临床研究发现:塞来昔布与氟康唑和锂之间有潜在明显药物相互作用。来自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经验提示:与速尿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抑制剂有潜在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塞来昔布在体内与优降糖,酮康唑,甲氨喋呤,苯妥英和甲苯磺丁脲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未发现有重要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通常:塞来昔布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 2C9 代谢。当塞来昔布与有抑制2C9 作用的药物同时服用时应加注意。体外研究表明:尽管塞来昔布不是P450 2D6 的底物但是其的抑制剂。所以其在体内有可能与需要经P450 2D6 代谢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有报道提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减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的抗高血压作用。在同时服用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和塞来昔布胶囊的患者中要考虑这种药物相互作用。速尿: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显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一些患者中会降低速尿和噻嗪类利尿药物的促尿钠排泄作用。这与肾脏的前列腺素合成被抑制有关。阿司匹林:本品可以和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合用。然而与单独使用本品相比,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时胃肠道的溃疡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增加(见[临床试验]-特别研究- CLASS,[注意事项]- 警告–胃肠道(GI))影响 –消化道溃疡、出血和穿孔的风险和警告-心血管影响)。由于缺乏对血小板的作用,本品不能替代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的治疗。氟康唑:同时服用氟康唑200mg 每日一次,塞来昔布的血药浓度升高两倍。这是由于塞来昔布经P450 2C9的代谢被抑制(见[药物代谢动力学]-代谢)。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患者应给予本品最低的推荐剂量。锂: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研究表明:同时服用锂450mg 每日两次和本品200mg 每日两次的受试者中,锂稳态血浆浓度较单用锂的受试者升高了约17%。对接受锂治疗的患者在开始使用和停用本品时,须密切观察。甲氨喋呤:在一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用甲氨喋呤的交叉设计的研究中,塞来昔布胶囊对甲氨喋呤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华法林:接受华法林或其它类似药物治疗的患者,特别在开始服用本品的数天内或改变其剂量时,因为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性增高,要监测患者的抗凝血活性。在一组每日服用2-5mg 华法林的健康受试者中研究了塞来昔布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在这些受试者中,通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证明塞来昔布不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据上市后用药经验的报道:合用塞来昔布和华法林的患者中(主要是老年人)会有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导致出血事件发生。

专利法意义上的 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要求保护的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尽管创造性要求具有两个条件,即,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但是,由于“显著的进步”较易评价,所以,对大多数发明专利申请而言,创造性的判断,更多的时候是在评价发明是否具有 “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关于“突出的实质性特点”,一般采用“三步法”进行评判。

可是,从目前接到的审查意见通知书来看,笔者认为,审查员对 “三步法”的运用有时过于简单和机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虽然分布于不同对比文件中的技术特征“组合”在一起覆盖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但是,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了启示以形成这种“组合”,进而解决要求保护的发明所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而要客观回答这一问题,首要的问题是,确定何为现有技术的启示。

笔者想谈一下自已对现有技术的启示的理解。笔者认为,现有技术的启示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要求保护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二、要求保护的发明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每一个区别技术特征是否被另外一个(或分别被多个)现有技术公开?且二者作用相同?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现有技术的启示包括“发现技术问题”的启示以及“寻找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的启示。二者都应该是判断一项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所应当考虑的因素;二者同等重要,不应偏颇。

但是,在现有的审查实践中,审查员更多的是拼凑技术特征以覆盖要求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而评价创造性,而忽略了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要求保护的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对特定情况下“发现技术问题的启示”在创造性判断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涉案专利申请号: 权利要求1和2:

1、一种溶出度增加的塞来昔布固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塞来昔布固体组合物由塞来昔布、分散促进剂和碱性化合物组成,其中塞来昔布、分散促进剂和碱性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00:5~95:~;所述的塞来昔布固体组合物的D90在5~20µm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塞来昔布固体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塞来昔布固体组合物是通过将塞来昔布、分散促进剂和碱性化合物共同研磨得到的粉末。

针对权利要求1,审查员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用了两篇对比文件,对比文件1(CN103263385A)和对比文件2(提高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溶出度的方法研究进展)来评价其创造性。

审查员认为,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塞来昔布混悬液,其由至少一种药物颗粒构成,其中有效药物为塞来昔布,其颗粒的有效平均粒径为200-3000纳米,该混悬液至少含有一种表面稳定剂,该注射剂可以以下述封装形式存在:该注射剂的颗粒以干燥粉末的状态存放于容器中,而调配混悬液的溶液则存放于另外的容器中,两者于注射前混合成注射用混悬液,并且对比文件1公开了所述制剂大幅提高了塞来昔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由此,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技术特征是:(1)前者明确了塞来昔布、分散促进剂和碱性化合物的质量比以及塞来昔布固体组合物的D90;(2)前者明确了所述固体组合物由塞来昔布、分散促进剂和碱性化合物组成;(3)前者明确了塞来昔布固体组合物具有增加的溶出度。

同时,审查员又认为,对于区别(1)中所述质量比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所述的D90范围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颗粒的有效平均粒径为200-3000纳米”的基础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的;对于区别(2),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可以将该注射剂的干燥粉末状颗粒与调配混悬液的溶液分别存放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所述制剂中的所有固体组分均以干燥粉末的状态存放于容器中,使用前再与注射用水混合;对于区别(3),在对比文件1公开了“所述制剂大幅提高了塞来昔布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的基础上,其具有增加的溶出度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审查员认为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以获得本申请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并且,对于权利要求2,审查员认为对比文件2公开了药物与赋形剂共同研磨后制粒、压片,可改善药物的溶出度。以罗望子果仁粉作赋形剂与药物塞来昔布按1:4的比例共同研磨,塞来昔布的溶出度明显提高。由于对比文件1中采用的气流粉碎结合高压匀质的粉碎方法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因为为了解决生产成本,在对比文件2公开了采用共同研磨的方法可以改善塞来昔布等药物的溶出度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粉碎工艺替换成共同研磨法,其技术效果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预期的。因此,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然而,笔者在仔细分析对比文件1的过程中,发现:

对比文件1明确指出“然而,常规的药物粉碎方法很难将塞来昔布的颗粒减小至5微米以下,更无法有效控制粒径的大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比文件1“利用气流粉碎对塞来昔布进行预加工,使塞来昔布的原料药从针状变为颗粒状微粉,降低塞来昔布的吸附性,改善其流动性。随后,通过加入表面稳定剂把气流粉碎后的塞来昔布调配成可用于高压均质的混悬液,然后再利用高压均质把塞来昔布制备成纳米混悬液”。

可见,对比文件1给出的技术启示是:“常规的药物粉碎方法很难将塞来昔布的颗粒减小至5微米以下,更无法有效控制粒径的大小。因此,在制备塞来昔布纳米混悬液时, 需先利用气流粉碎对塞来昔布进行预加工,使塞来昔布的原料药从针状变为颗粒状微粉,然后加入表面稳定剂将气流粉碎后的塞来昔布调配成可用于高压均质的混悬液,再利用高压均质进一步减小塞来昔布的粒径。 ”

而对比文件2得“共研磨”只是将药物与赋形剂一起研磨,显然属于对比文件1所说的“常规的药物粉碎方法”。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已经明确给出“常规的药物粉碎方法很难将塞来昔布的颗粒减小至5微米以下”的技术启示下,根本不会想到采用“共研磨”这种常规的药物粉碎方法来减小塞来昔布的颗粒,况且对比文件1的最终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长效纳米释放注射剂,“共研磨”这种常规的药物粉碎方法根本就无法实现其最终目的。显然,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之间没有结合的技术启示。将对比文件1的粉碎工艺替换成对比文件2的共同研磨法,不仅不会使对比文件1的技术效果锦上添花,相反,更为严重的是,该粉碎工艺的替换将使对比文件1本来可以实现的技术效果难以实现。

故而,最终归结到现有技术启示方面,笔者有理由认为,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后,没有动机改进对比文件1的技术方案(将粉碎工艺替换成共同研磨),在保证解决对比文件1本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解决溶出度的问题,即没有动机将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进行结合。

换句话说,现有技术不仅没有给出将对比文件2披露的技术特征应用于最接近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中,以解决对比文件1的所存在缺陷的技术启示;而且,相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得到的技术教导恰恰是不能将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2结合,因为二者的结合将导致对比文件1要解决技术问题无法实现,更不用谈将对比文件1的技术手段进行替换以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了。

分析到这,笔者在一通答复中,将权利要求2与权利要求1进行了合并,提交了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和意见陈述,审查员接受了笔者的意见,在第二次审查意见中仅指出了一点其它的形式缺陷,笔者作了修改后就授权了。

在此, 笔者想结合该申请,进一步谈一下对“三步法”的理解。

《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二部分第四章第关于创造性的判断方法为三步法:(1)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确定发明的区别技术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3)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

关于本申请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与审查员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笔者意见分歧最主要在于对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理解。

(1)对于第二步,“确定发明的区别技术特征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审查指南》规定:“在审查中,应当客观分析并确定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首先应当分析要求保护的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有哪些区别特征,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确定本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发明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指为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而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技术任务。”

(2)对于第三步,“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审查指南》规定要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和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判断过程中,要确定的是现有技术整体上是否存在某种技术启示,即现有技术中是否给出将上述区别特征应用到该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其存在的技术问题(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启示,这种启示会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面对所述技术问题时,有动机改进该最接 近的现有技术并获得要求保护的发明。

具体到本发明权利要求1,从对比文件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出发,根本不可能需要解决溶出度的问题(二者的技术效果不可兼得,获得一个技术效果,必然牺牲另外一个技术效果)。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可能有动机改变对比文件1的技术方案以获取权利要求1的技术手段。

笔者认为,在判断一项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时,应该全面考虑现有技术的启示,这其中,既包含提出技术问题的启示和提出技术方案的启示,二者不可以偏颇。否则,对于很多因创造性不被授权的发明而言,将有失公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