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大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如何写议论文才能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创业型大学生是学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从注重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和健康的身心发展方面对大学生管理与教育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学生管理;规矩意识
目前,中国各高校招收学生多、师资力量紧缺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因而对学生放松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要培养一个既遵章守纪、严格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又拥有发散性思维、创新精神、健康人格、敢于探索的大学生必须从大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入手。应形成一种严格规范又不失宽松自由的管理方式,并注重身心健康教育。
一、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培养规矩意识
目前各大学基本都编制发放了《学生手册》给每一位大学生,并且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但多数学生往往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学生手册》的要求违反规定。如私拉电线违规用电、私自调换宿舍、超电压用电等,而有的老师因忙于学校事务不予管理,或者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学生产生“违反了制度也没事”的意识,从而造成了宿舍火灾无处逃生这类严重后果的发生。另外,很多大学生常在食堂、澡堂、银行等公共场所插队、找同学加塞、捎带等,都是违反规则、投机取巧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放眼世界,让我们看看日本大地震时民众、学生在灾难面前自觉有秩序地快速撤离,极大地减少了人员的二次伤亡,这是值得全人类学习的,更何况是一名大学生。大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将是带动全民族规矩意识提升到更高层次的重要阵地。
二、教师教学要严肃认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任意微小的行为习惯都将在学生的眼中放大升华,日复一日,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模板。有很多教师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甚至有的教师带病坚持完成课程,有的教师辅导学生耐心、细心不厌其烦,学生的每一个提问,教师都将相关问题解释清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孜孜不倦地教导。教师的敬业精神经常深深地感动学生,但也有极个别教师敷衍应付、耐心不足、过于抬高自我,授课时知识结构不紧密,变相讽刺挖苦,打击学生求知进取的积极性。从而给学生造成一种“混混也可以”的消极意识,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将成为人生道路的消极榜样。另外,当学生主动帮助教师整理实验设备、打扫卫生时多数教师会详细教导学生如何做到高标准、规范性操作,但也有少数教师或不管不问、摆姿态,或一味批评,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学生身上。这样的行为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学生在大学中尝试性的自我挑战、自我发展是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的,当出现错误倾向时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及时的批评和严格的要求是极其必要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也同样做到敬业。批评与表扬相结合。严格的要求促使学生更好地工作,成功的喜悦需要老师的表扬予以巩固,从而培养学生一种自信、自我肯定的精神意识。
三、在学生日常工作中培养追求一流的质量意识
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常从事的工作一是课后作业。老师在完成每天课程任务的同时布置定量的作业,巩固当堂课程知识,有的学生仔细认真地完成作业,而多数学生应付抄袭了事。笔者认为老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自我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一流的质量意识,对于作业应要求学生尽最大努力完成好。对不负责任,应付了事的学生要么扣减他们的期末考试分值,要么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二是学院开展的有关活动,如文明宿舍创建、课题竞赛等。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已闯入大学,比赛前期“走后门”、“人情分”等已造成了“小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学校各部门既要明确标准、严格按流程执行,又要通过比赛让学生知道如何改进自我。将失败原因总结进行公示,让每一个失败的人找到原因,从而在今后的活动中改进提高,培养学生追求一流的意识。三是日常行为活动。如定期打扫卫生,正常作息等这样看似细小的事情,其实能够充分反映学生是否拥有追求质量一流的意识。有的学生打扫卫生时边边角角打扫得彻底、干净,而有的学生弯不下身子,态度不端正、工作不认真,应付了事,只顾表面,不从深层本质解决问题,日复一日,积少成多,形成习惯就难以改正。人生命运的转折是由各种细微小事决定的,小事不认真何以成大事?何以成就自我的未来?
四、引导与约束相结合,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学校要严格管理,对学生自身行为加以约束,如禁止学生在公共场所抽烟,禁止公共场所男女过分亲密,禁止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进入公共场合参加集体活动要列队安静有秩序入场等,各方面的约束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使学生变成书呆子,而是为了更加有素质,养成文明的习惯。当今发达国家,多数是依靠文明的种子在和谐的阳光下长成参天大树的。同学间提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倡导做文明学生,从时间、地域、工作等方面实行全面管理,实施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管的原则,对学生行为加以约束。
可以实行学校、部门、班级三级检查制度,学生会负责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检查引导,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检查考核结果与学生每学期“争先创优”评比、“推优”、组织发展、就业推荐挂钩。宿舍管理中以安全稳定为基础,抓好日常管理、服务学生和宣传教育三方面工作。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校风校纪建设,加强学生公德意识,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以学生宿舍为中心的学生生活区,是学校除教室外学生最为集中、滞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学生思想交流、信息沟通的重要场所,它是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缩影,应大力开展“文明宿舍”创建活动,树立“创新型宿舍”、“学习型宿舍”等标杆,同时通过宣传日常行为规范、做合格市民等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养成教育,推进自我管理。
五、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健康心理教育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教育。通过开办学术报告、文化讲座、知识竞赛、名著导读、名作欣赏、焦点辩论、体育运动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娱乐性的有机统一,着力推出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注重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特长,鼓励学生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团结活泼、求实创新”的优良作风,倡导“尊师勤学、俭朴守纪”的良好学风。尤其是充分发挥学生艺术团、各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展示个性,繁荣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格调情操,使学生们在格调高雅、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和教育。
当今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主要是:一年级学生对新生活适应存在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兴趣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表现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问题;三、四年级表现为毕业答辩、论文、择业等问题,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问题等。为此,学校应该普遍测试、重点服务。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对待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重治疗到重预防,建立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建立学生基本宣传教育组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完善学生心理素质档案,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努力方向,提高自我调节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们预防、承受心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拥有一个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要经常性地开展健康心理讲座,尊重学生的信仰自由,但要正确引导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的关系,不要使有的学生陷入宗教信仰的极端思想,忽视现代科学发展,不尊重科学精神、不能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造成个别学生脱离现实、陷入空想,造成身心伤害。
总之,现代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推行“宽严结合”、“身心并重”、“规矩与个性”等辩证管理,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由现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同时也应该是社会需求、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论文摘要:本文阐释了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本质,旨在完善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理论,就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
论文关键字: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构成高等教育活动的三大主体。他们在学校组织活动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取决于它们所依赖的权力及其分配方式。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成员和高等教育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其主体性的发挥、展现取决于保证其主体地位的权力,这种权力表现在或受制于同管理者和教师的权力关系上。管理者的行政权力、教师的学术权力应为保障学生的权力、利益而存在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利益,延续自己的权力,尊重学生权力是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虽然人们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问题,但对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问题却关注不够。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不容忽视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人的受益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由于学生有成立作的参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主理论与实践逐渐从政治经济领域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其它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表现为教育民主化。正如杜威所说:“民主主义不仅是一种政府形式,它也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是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民主是教育的一个理想的标准”。卡斯韦尔在《民主与课程》中指出:“应向学校直接提供民主的组织和指导,如果要使学校成为一支社会的维护力量,就必须按民主的方式来组织学校”。教育民主化是国家鼓励各种教育关系的主体在平等的基础上民主参与教育教学及其活动,建立民主参与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以提高教育质量,发挥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程中的作用。教育民主化作为二战后发展形成的一种现代的教育思潮,逐渐为各国所接受,并通过教育立法加以确认。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享有平等的管理权力,参与学校内部的管理,通过这一手段最终实现自身的主体性发展。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管理正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始终未能按自身应有的权力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对大学生权利的一种忽视,同时也导致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第二,目前我国还缺乏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系统研究。理论上研究不充分会导致实践的不足,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学校管理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一种理念层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多是形式上的参与,常出现参与管理的内容少、程度浅、方式简单等问题,因此大学生究竟应在哪些领域参与管理,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参与管理,有哪些参与规范和保障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待于解决。
二、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本质研究
(一)主体教育管理观
“主体教育管理观是一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教育观。这种教育管理观,不仅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问题,要求教育管理有助于他们主体性的发挥,而且还要承认管理者、施教者的`主体地位,使教育活动、教育事业更有生命力,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主体教育管理观着眼于培养受教育者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认为受教育者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强调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品质,使受教育者能够正确认识外界、认识自身、认识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既立足自身发展的现实,又超越自身发展现状的价值追求与自我教育能力。
(二)管理的交互主体性
交互主体性就是互为主体性或共主体性,这是一种主——主关系,即从一切有关管理活动的参与者的相互承认到建立起对对方的共同关系、共同态度和识见。相互性的基础是相互性认同,它导致了一种普遍的反应关系,即内在共同性。管理的交互主体性,即是指一个管理主体与另一个作为主体的对象是相互作用、互为主体的。管理的交互主体性范畴,实际上是力图从哲学层面上概括出管理活动和管理的伦理关系在形式、内容和规则方面的超个体的、稳定的特点。从管理的交互主体性要求出发,管理活动是结成一定的管理关系的主体的共同活动,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一个复合系统,既包括管理组织内部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又包括与管理活动相关的社会、公众、政府、顾客和其他组织等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它们之间的诸多相互作用关系。
(三)大学生的权力
传统观点认为,高校内部的权力主要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高校内部各种活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作用的发挥,在高校内部管理中,这种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的二元权力结构,主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二者冲突的协调上。然而,在高等学校中,主要有三大活动群体: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他们在高校组织活动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他们所依赖的权力及其分配方式。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要成员和高等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主体性的发挥、展现取决于保证其主体地位的权力。所谓大学生权力,是指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高校内部事务管理以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大学生是高校内部管理的必要成员,大学生的权力是高校权力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应与教师和管理者共同参与高校内部管理,这样能够减少高校内部管理的摩擦与内耗,加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将学生视为被教育、被管理的对象,很少去考虑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高校也逐渐开始让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但是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必然会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上的欠缺。从管理者方面来看,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将学生视为被管理的对象,科层制下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大部分的管理者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一个主体,只是依据一些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来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处于高校管理的边缘,其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自然都得不到有效发挥。参与必须扎根于整个教育组织、高校管理者和学生的行为和心灵中,从学生方面来看,许多学生一直存在依赖思想,依赖父母、依赖教师,缺乏自主的观念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想,自然也就缺乏参与管理的意识。
其次,参与的内容与程度上的欠缺。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多时参与学校的职能工作,主要表现在参与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图书馆管理等,这些大多是与学生个体日常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方面。但是,在学校发展目标的规划、学校定位的选择、改革发展的决策等方面缺乏学生的参与,即使有的高校允许学生参与学校领导决策,也只是停留在决策的初始阶段或只是形式上的参与。
再次,参与的组织机构与制度上的欠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长期以来处于多层管理、多种体制之下,管理制度和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交叉冲突的现象,就机构来说就有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机构,这些机构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往往在管理上容易出现步调不一致的现象。学生会作为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组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学生会的工作效能不高,很多实际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同学们的正当权益得不到表达和保障;另一方面,学生会容易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学生干部往往从中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和自身利益,使得高校学生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二)原因分析
首先,从决策主体构成来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决策主体过于单一化。目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决策仍然是一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紧密联系得权力过于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下形成的决策模式,决策主体过于单一,学校内部管理决策权往往过多集中在少数学校高层领导手中,教师和学生所拥有的决策权微乎其微。高校内部单一的教育管理决策主体几乎包揽了学校内部管理决策过程的一切环节,缺乏民主参与,导致学校内部管理决策在制定高校发展目标、处理与高校外部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出现许多问题。
其次,从价值取向来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为从属社会的教育管理观占主导地位。从属社会的教育管理观注重教育的社会属性,注重教育价值的社会取向,它认为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和学生都要实行严格管理,在这种教育管理观的影响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学校的管理,而缺乏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性。“这种教育管理观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驯服工具”。
四、有效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
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任何教育主体的时间活动都是一定思想观念的表现,高校管理者思想观念的转变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在传统的高校管理中,管理者认为高校的权力主要分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高校管理者和教师正好划分这两种权力,而学生作为高校存在的一大权力主体竟被排斥在高校权力结构之外,学生处于高校管理的边缘,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高校管理者应从观念上接受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增强积极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大学生要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是真正的参与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非客体或者旁观者。大学生应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能更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引入利益相关人参与高校管理
政府、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社区以及社会公众等都与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大学是一个利益相关人组织,大学的各项决策都要尽量考虑所有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一大主体,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最大、最直接的利益相关人,因此,高校管理者在决策时应考虑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决策机构,董事会包括各类利益相关人的董事,形成利益相关人参与高校决策的共同决策模式,学生可以按一定人数比例,参与到这种共同决策模式中,这样高校的决策可以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三)完善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体制
从参与学校管理机构来看,学生处、团委等机构应尽量在学生管理方面统一规范制度,达到步调一致,尤其是学生会,应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会是高校中一个比较完善、有相当影响力的学生组织,高校在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外,在财力上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高校也应给予他们一定的权力和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参与学校管理制度来看,高校应建立与教代会相对应的学代会制度,使之成为与教代会同等重要的学校民主管理的新形式。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且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认识并支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学籍管理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欢迎浏览。
《学籍管理系统软件计算机应用 》
一、引言: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是一个 教育 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 内容 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随着 科学 技术的不断提高, 计算 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 社会 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 应用 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是 企业 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在下面的各章中我将以开发学生档案管理系统为例,谈谈其开发过程和所涉及到的 问题 及解决 方法 。
二、系统功能
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校中档案的管理水平还停留在纸介质的基础上,这样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 时代 的 发展 ,因为它浪费了许多人力和物力,在信息时代这种传统的管理方法必然被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管理所取代。
我作为一个计算机应用的本科生,希望可以在这方面有所贡献。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希望能用我三年的所学编制出一个实用的程序来帮助中小学进行更有效的学籍管理。归纳起来,功能大约有以下几点:1.学生信息的录入。不同地域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不择地点、不择时间地自主上传自己的基本档案(不合要求的档案可以由管理员及时清除)。
2.学生信息的查询。学生的档案信息发在网上可以让全班、全校的人来查询。使用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学期,年级,班级,姓名,学号等)的查询,查看自己需要的学生信息。
3.学生信息的修改。通过 网络 在任何地方,档案管理人员均可随时对转入、转出的学生进行添加和删除,实现了信息的动态管理。
好处为:
1. 可以存储历届的学生档案,安全、高效;
2. 只需一到二名档案录入员即可 操作系统 ,节省大量人力;
3. 可以迅速查到所需信息。
三.ASP的简单认识
ASP的全称是:Active Server Pages,是在服务器端脚本编译环境,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ASP可以与HTML页、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组合创建交互的Web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ASP应用程序很容易开发和修改。所以笔者推荐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繁忙的情况,使用ASP来制作适应教学的交互性强的动态网页是非常适合的。
以下罗列了 Active Server Pages 所独具的一些特点:
1.使用 VBScript ,JScript 等简单易用的脚本语言,结合 HTML 代码,即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的编写。
2.无须编译,容易编写,调试方便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使用普通的文本编辑器,如 Windows 的记事本,或在FRONTPAGE等流行软件中都可进行编辑设计。
4.与浏览器无关 (Browser Independence)。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 HTML 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 ASP 网页的内容。 ASP所使用的脚本语言 (VBScript、Jscript) 均在 WEB 服务器端执行,用户端的浏览器不要求能够执行这些脚本语言。
5. ASP 能与任何 ActiveX scripting 语言相容。除了可使用 VBScript 或 JScript 语言来设计外,还通过 plug-in 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如:REXX、Perl、Tc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脚本程序的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 物件。
Server Pages 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而可以避免所写的源程序被他人直接剽窃,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7.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控制产生客户端的脚本。
Server Components(ActiveX 服务器元件 ) 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 Visual Basic 、 Java 、 Visual C++ 、 COBOL 等编程语言来编写你所需要的 ActiveX Server Component 。
由此可见,将ASP技术用于教育任务繁重的教师建设网站是最适合的。
由于笔者本文主题是讲解用ASP技术实现网上 作文 的自动化管理的过,其目的在于由一件具体事例的完成过程来抛砖引玉,使更多的教师懂得怎样在学校网站应用 现代 网络技术 实现网络自动化管理。所以对于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不作过多铺垫,下仅列出本文所需基础知识:
1. 懂得基本的HTML语言。
2. 懂得基本的VBScript 或JScript语言。
3. 有数据库操作基础,最少会一种数据库(如最简单的Microsoft Access)
四.网上学生学籍管理实现的目标
主要是对学生信息(如学号、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进行管理。本模块又分为五个子模块:
(1)录入学生信息
(2)查询学生信息
(3)修改/删除学生信息
其中,学生信息查询不需登录即可使用,其他模块则需要先登录后才能使用。
五.网上学籍自动化管理实现的几个ASP文件简介
从本节开始我们逐渐深入地探讨如何用ASP技术实现以上目标。实现网上学籍的自动化管理和BBS、在线论坛等的建立机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在数据库的建立或管理方法方面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以下笔者以范例的方式来 分析 利用ASP技术来实现的方法。整个自动化管理机制大致可由如下几个ASP文件和一个数据库文件来组成,它们的大至功能如下。
(1) 进入本栏目后的第一显示页,显示本软件总体功能,提供多种对学生档案的管理方式,以及用户的注册。
(2)用于用户的注册。
《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研究 》
摘 要:本文对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学生成绩管理、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管理、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及一些数据的统计与管理等功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 管理系统 系统分析 数据库设计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的不断提高,办公方式、方法和手段已经由手工时代逐步向自动化办公发展。作为走在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学校,学籍管理的无纸化、网络化是学校决策科学化、数字化和管理现代化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开创学籍管理工作新局面必须走到道路。
学籍是指一个学生属于某个学校的合法身份或者资格的标记,是记录学生姓名等信息的册子,也是认定为某所学校学生的唯一依据。学生参加正规升学考试被学校正式录取后,按指定时间到学校办理入学、缴费、报到手续。由学校统一注册教育部学籍管理系统,获得学籍,它标志该学生以成为了学校中的一员。学籍管理系统是指学校对学生所获得的学籍资格进行管理的系统。
2 系统分析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为学校解决学籍管理工作繁杂且准确性差的问题。彻底代替以往人工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学籍管理效率和信息准确性,快捷方便地对学生学籍信息进行操作,节省学校经费开支。加快赶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主要是对针对学生的学籍和成绩两大方面进行管理,为学校学籍、成绩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学籍和成绩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提供更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查询个人考试成绩提供快捷方便的途径。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几点功能:
(1)对用户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低,操作快捷方便。系统容易安装和方便维护;
(2)保证数据库管理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能够实现与教务管理系统对接,满足学校管理要求。
(3)支持B/S模式,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登录系统。
(4)由于系统涉及到个人隐私信息,需提高系统的保密性,根据各类不同的用户类别划分权限,设置用户帐户和密码。
(5)对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需对某些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考虑到记录较多,逐一查找非常费劲,应在进行修改和删除操作前利用查找功能,筛选出用户需要操作的相近记录,然后再从查找出的记录中选择需修改或删除的记录进行操作。
(6)学生学籍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此功能与对学生成绩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操作要求一致,应先查找,然后再进行其他操作。
(7)学生学籍信息的录入。可以手动录入也可以从其他文件(excel或dbf)导入,但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3 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管理,包含对密码的更改、数据字典(指年级、民族等字典项目)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用户管理,包含对用户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成绩管理,包含对成绩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课程管理,包含对课程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学生管理,包含对学生信息的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等。
对上面功能分析后进行集合,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分块。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所示:
4 数据库设计
学生信息:包含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生源地、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系别、专业、班级、入学年份、政治面貌、身份证号、学生状态等;
用户信息:包含用户名、密码、用户姓名等;
成绩信息:包含学生姓名、学号、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考试方式、考试成绩、正考或补考等;
课程信息:包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课程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课程学分、课程描述、考试方式、教师编号、教师姓名等;
数据字典:在增删改查过程中,能选择的就要使用列表框选择,以达到统一完整的目的。包括的数据项有使用标识、用户类型、入学年份、省份、政治面貌、民族、考试性质、学生状态。
5 详细设计
系统管理
登陆系统:起始页面为登陆页面,点击“登陆”按钮,若用户名、密码不匹配,则系统提示错误重新填写。若正确,则进入主功能页面。
修改密码:进入后列表显示所有课程信息,每个条目包含编号、名称、学分、学时、教师、是否使用等信息。
数据字典维护:数据字典维护功能可以进入系统数字字典维护页面,该页面可以对系统各处引用到的字典进行维护,包含学生的年级、在校状态、性别、政治面貌、班级等。
用户管理
学生管理:进入后列表显示所有学生个人信息,如学号、姓名、性别、系别、班级、专业、出生年月、家庭地址、联系电话、民族、政治面貌、学生状态等信息。
教师管理:进入该项功能后用表格形式所有教师信息显示出来,每个条目包含编号、姓名、是否使用等信息。
课程管理
进入后列表显示所有课程信息,每个条目包含编号、名称、学分、学时、教师、是否使用等信息。
成绩管理
进入后列表显示所有成绩信息,每个条目包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班级、考试类型、考试成绩、操作等信息。
6 结束语
学籍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而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就是用于管理这个数据信息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于学校的管理者和学生都至关重要,应为用户提供快捷的录入、修改和查询功能,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游,黄滨,田贵荣.基于WEB模式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2006.
[2] 黄宏志,许光.基于Web的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
[3] 曹威.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科技信息.2010.
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论文推荐:
1.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2.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3. 学生管理系统论文
4. 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5. 浅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6.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7.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
8.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论文
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和价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小学教育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提供管理上的辅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探究》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著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小学教育的管理水平,为此,从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校园环境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素质教育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和价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小学教育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提供管理上的辅助。
一、创新管理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小学教育管理可分为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部分,但是现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管理都还存在着权威式、统一式的落后管理模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为此,可从两个角度来创新管理理念,对于教师管理者,要能够创造一个公平、自由的发展环境,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其次是优化教师队伍,让教师提高班级管理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修养,更好地教书育人。对于学生管理来说,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给予足够宽松的环境,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学生管理中千万不可束缚学生的思想发展,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开发其创造力,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援。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包含了学习环境、卫生环境和管理环境等,良好的环境是一切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为此,在管理中要注意班级学风建设、教师队伍风气整顿、教学条件设施管理等,这些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心态。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校园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环境管理也要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从管理层和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教育理念和管理相结合
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硬道理,能够为管理指明方向,为此,学校要注意吸引管理人才,结合学校实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另外,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原则,将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最后是明确办学理念,制订操作性和实施性较强的管理计划。总之,创新教育理念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谢秀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的背景下,加强小学生教育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班级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学习理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当下,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教学问题的困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教学的质量,成为当下社会与教育部门所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1合作学习理论下的小学班级管理措施
实现课堂互动化
实现“课堂互动化”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互动化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合作学习理论,对小学班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以小组的形式在班里内开展学习问题与实践问题的讨论,构建班级管理负责人,通过分层讨论与探究,在学生的互动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与学习兴趣。汕头市某小学在实行“课堂互动化”这一全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早读时间,以学习委员作为岗位负责人,在班里中实行分组,针对昨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然后由班主任对探讨结果予以评价,并且对解决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通过这种互动交流的模式有效完善了该校小学班级的管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优化学生成就动机
在小学班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的鼓励与赞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因此,在针对当下小学教学质量进行改善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成就动机,成为教学优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就动机越高,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针对这一问题,相应的在办理管理过程中为学生营造更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感受到更大的成功可能性,以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上海市某小学在优化学生成就动机的过程中利用“利益共同体”这一全新的管理机制,有效改善了该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以语文课程为重点改革对象,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对每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例如作文竞赛一等奖、诗歌朗诵比赛获得优胜、期中考试成绩获得提高等。通过对每个小组予以学习动机的制定,充分激励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提供了正确方向。
强化学习目标管理
在合作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班级内进行目标管理的强化,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互进互助,共同解决问题。基于班级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的强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小组制定相应的目标,以构建目标向导为主要研究方向,让学生在集体学习的大环境中有效树立自身的学习目标与班级的共同目标。淮安市某小学在强化学习目标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优秀班级的评选活动,在校内发起了合作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组,再对每组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制定,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独立解决学习问题,活动实施过程中还相应的评选出了多位学习组长,让小组长对每组学生的问题研究质量进行正确评估,以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文问题解决能力与目标管理能力,为该校今后的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学习质量保障,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往往不会重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与“应试教育”极大的扼杀了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对我国当下的小学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发展阻碍,因此,在针对我国小学教学问题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是正确有效的问题解决手段。长沙市某小学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该校所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了相应改善,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为主要改善目标,施行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全新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校通过将合作学习与自主管理有效结合,施行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通过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有效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同时,该校在实际教学中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制订符合个体学生的独立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各个阶段的综合学习。该校还开展了学生风采展示的专项活动,将学生自身能力进行展示与发掘,通过将自主管理进行放大的方式,有效改善了以教师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使该校教学在合作学习理念的引导下,满足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
2合作学习理论下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
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上至关重要的引导者,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对学生起到了监督作用,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实现了学生间的相互监督与相互鼓励,为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与自我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学生群体相互交流与督促的过程中,使学生更加自觉的遵守办理管理制度,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
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在合作学习理论实际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自相应的学习任务,在问题探究与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身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与提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学生群体间进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 做好班主任工作高玉仙;汪新坤;科学大众2007-06-20
2、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浅析陈婷丽;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5-05
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情绪与理性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的“理性”问题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老师的“理性”
老师作为一类群体、一类职业,其“理性”因素在学生管理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老师来说,受到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多规范、规章、制度的约束,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有“理性”,使各方面达到规范状态,不能超越老师应有底线。同时,老师应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与个人修养,使自身素质有一个更高水准。当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应运用“理性”管理,将各方面问题协调好,保证管理更有艺术和智慧。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涉及学生的“理性”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阶段,受到年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由许多特性。小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在学校他的角色是一名学生,因此学生不仅要有孩子的本性,还要有学生的样子,这是教育的要求。在学校,学生受到学校、老师的规范和约束,应保证行为的合理性、合规性,这就是学生的“理性”。若一味强调学生的个性,那么就会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那么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会乱作一团。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理性”的转换
小学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老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通过解决问题,做好“情绪”与“理性”的合理转换,是小学班级管理的基础。小学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既要充满爱心,又要严肃有力,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班级管理良性循环,才能使小学生得到培养。通过情绪化理性和理性化情绪指导,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确保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得顺利。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情绪化的理性
在小学班级管理的“理性”方面,若只严格执行规范、条例,缺少弹性空间,就会使学生的活动受到局限,这是管理中的弊病。要是老师一味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会把学生培养成没有主见、没有观点的“生物”,对小学班级管理来说是悲哀的。因此,小学班级管理中,要在理性基础上进行调试,形成一种情绪化理性管理。在理性管理的指导下,增加一些艺术性和智慧性,对学生进行授权,使学生得到尊重。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选出班干部,发挥班干部班级管理的作用。二是保证每位学生有事干。要求每位学生参与到班级日常管理中,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义务。三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得到锻炼,丰富体验和感受。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理性化的情绪
小学班级管理中,一味运用情绪进行管理,会使管理走向极端。因此,应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提倡“全员参与”的形式,保证班级宏观调控,形成一套自律管理模式。老师单纯依靠情绪管理,会对学生造成极大危害,小学生自身具备的天性对教育来说是十分可贵的。所以,小学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在保持一颗爱心的基础上,采取严格的方式方法,形成理性化情绪,对学生加以约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包含管理智慧。小学老师通过对小学生“情绪”与“理性”的把握,不仅增加管理中的艺术,而且提升管理中的温暖,使班级管理中的“情绪”与“管理”得以转换,以此实现教育本质。因此,使小学生学习、老师教育、班级管理到达应有境界。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析朱蕾;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10-20
初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军人物,在管理工作上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下面是我整理了,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走向学生自主管理 中学班主任缺位现象的探析 班主任时间管理行为研究 专业发展视角下的学校班主任管理研究 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其参加课外活动积极性的影响 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研究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首席班主任制:农村中学班主任管理的创新 自主管理:促进班主任成长的有效途径 高职班主任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班集体的形成与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一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的研究 中小学班主任冲突管理研究 浅析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对农村普通高中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中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呼市城区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乌海市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小学高年级小组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问题探究 中学班主任专业发展及学校管理促进对策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班主任管理风格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 高三班主任压力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 论中学班级和谐管理 中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普通高中班级管理柔性化改革策略研究 基于B/S模式的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基于NLP提高中学班主任影响力的策略研究 中学班级德育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资讯远端查询服务的教务管理系统 高职院校三评资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资讯管理系统 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交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大学生成长记录袋 初中班主任管理论文 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摘要: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教书育人本是职责所在,但是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教书育人都需要方法。而在所有的教学阶段中,初中的班级管理是最需要掌握度、掌握方法的一个阶段,文章中针对初中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来阐述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管理方法 0引言 初中班级管理是很让老师们头疼的一件事,因为这个时期的学生们既不会像小学生那样乖巧的听话,也不会像高中生那样懂得为三年后的大学努力,初中的孩子们处在青春期,各种叛逆,各种不羁全都在这个时期爆发,那么对于初中这群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做呢?用什么办法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受班主任的管理呢?我们下边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1初中生心理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到了初中时期,其思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及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也得到了发展,依赖性逐渐减少,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同时还存在着容易固执、偏激、孤独及产生闭锁心理等负面的因素,容易在行动方面出现轻率或者优柔寡断的情况。在这一时期学生已经由原有的对外界情况的迎合转变为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初中生需要一定的引导才能健康的成长。 2初中班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我国初中生班主任班务管理的现状来看,班务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公平现象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通常情况下,班主任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三类,而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也会针对这三个不同的分类对学生进行管理。这种在班务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管理不公平的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班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发挥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在班主任的班务管理中还存在着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的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多且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对班务管理缺乏计划性,必然会给班务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在班务管理中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坚持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班务管理。 总之,对于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来说,需要克服的管理困难较多,也较复杂,因而班主任应坚持其自身在班务管理中所具有的核心作用,从而真正的实现班务管理的目标。 3改善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班主任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班主任必须加大力度学习专业知识,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处理学生问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其次,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当遇到学生违反校规等逆反行为时,班主任一定要冷静处理,绝对不能武断,忌用激烈的言词批评学生。再次,班主任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初中阶段是他们思想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班主任要发挥好引领和培养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教育学生遵守法规,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 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经历着生理和心理双重高速的成长。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自我意识、成人意识都在飞速得膨胀,在此情形下,很容易滋生叛逆的心理。摆脱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是他们的主流思想,梦想着独立,梦想着自由,梦想着全面地自我解放。然而客观上存在的生理和心智上的不成熟,以及个人能力方面的严重缺失,则无法令他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一段时间以后,在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会逐渐出现心理矛盾,从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他们的内心反而变得十分脆弱。在充分了解和细致分析他们这些心理特点以后,班主任就要开始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班主任要以理解和宽容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犯的一些错误,这不仅能够减少学生对接受批评的牴触情绪,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犯下的错误。同时,班主任教育学生要多采取鼓励的方式,多多地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则,班主任还要在多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方面下功夫,为了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健康的心理环境,班主任可以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来多创造与学生之间交流机会。学生有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对于其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好处的。 家校结合,常家访 家访本是班主任的常规工作之一,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恐怕大多数班主任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客观上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诸如学生来源广、家离学校远而散、怕家长不配合、担心路难走、遇不著家长而浪费时间等等。其实,做家访工作可以根据不同的家访物件而采用比较灵活的方法。住家远的,可以采用问卷或打电话或赶集天交谈的方式;住家近的,可以直接约定时间登门拜访。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其好处不言而喻。作为初中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很有必要,切不可将该项工作视为可有可无。家访工作到位了,班主任工作就会得到家长们的广泛支援,很多工作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谓是多少疑难事,尽付笑谈中。 4掌握好管理方法和艺术 在班级的具体管理中,初中班主任要掌握好管理的方法和艺术。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学会关爱学生。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要用不同方法对待,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既要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又要关爱中等及学习落后的学生,做好管理和教育工作。其次,要做到奖惩分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引导学生懂得关爱。关爱永远是这个时代的主题,懂得关爱也是教育的另一种教学模式。初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懂得关爱,关爱自己也关爱同学和这个大集体,每个学生都如此,班级自然会形成一股动力,推动全面发展。 5结语 初中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军人物,在管理工作上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要以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为目标,更要以培养思想积极健康的学生为重任。 参考文献: [1]杨雪梅.浅谈如何当好初中班主任[J].科技资讯,2010***34*** [2]叶福香.初中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J].成功***教育***,2010***12*** [3]郝翠霞.浅谈如何做好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中学生课堂管理问题分析
中学生与小学生心理上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然的尊敬和服从心理,而中学生渴望在社会、学校中获得与成年人同样受尊重的地位,这样更容易产生课堂管理问题。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学生课堂管理问题分析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快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种心理体验在课堂上部分地表现为问题行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用爱心和智慧解决课堂问题行为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关键词 : 课堂管理 问题行为 教学策略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较小学阶段他们在心理上有了新的变化,内心充满着多种矛盾,如冲动与理智的矛盾,活泼好奇与紧张压抑的矛盾,封闭自己与渴望交往的矛盾,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等等。他们在这一阶段对教师的信任度减弱,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这种心理呈现在课堂上表现为试图挑战老师,干扰课堂,故意刁难老师。有的大声喧哗,课堂上吃零食、开小差;有的上课迟到,不带课本,不听课,随意走动,故意大笑,甚至打架;有的故意挑刺,问一些和上课主题相悖的问题或者无关的细节。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可避免地影响教学氛围,严重降低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在认清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坚守“传道”的职责,以包含关怀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
本文试图通过反思笔者有限的教学经验,为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提出些策略性的建议:
一、扬长避短策略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阶段学生正处在心理的“过渡期”,一方面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对身边的人或事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们没有稳定的内部心理,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因此,面对学生的刁难行为,教师首先要挖掘行为人本身积极的方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可度,进而劝其规避不良行为,即扬长避短策略。如笔者在执教初中语文《爱莲说》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肯定莲花品质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问:“老师,报道说莲藕含毒素,那我们为什么还去赞美它?”这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表现比较不认真,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有的时候还会和老师唱反调。如果从固有的印象来看,比较传统的教师可能会认为这是与课文无关的问题,会影响教师的引导思路。这是学生“没事找事”,故意刁难自己,让自己下不了台。由于授课时间限制,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而忽略或匆匆带过这个问题,达到让课堂回到“正轨”的目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也错过一个让学生深入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甚至爱上语文的机会。
当学生发问的时候,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我们应该肯定这位学生勇于发问的态度。他提出一个经过思考存在疑惑的问题,可以意识到学生对这堂课有参与感和责任感。他意识到这是“我”的课堂,而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他把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调动思维。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让学生深入文本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时,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用阳性强化疗法逐步地建立学生对思考、对提问、对学习的兴趣,将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长久如此,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课堂。
二、出其不意策略
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很丰富,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会有羞耻感、自卑感,感性十足,容易被主观情感支配,也容易被外界诱惑,同时他们也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的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运用正面思想教育的方式。尤其对于经常刁难老师的学生,过多的'正面教育可能会增强其抵触心理,更容易引起师生间的正面冲突。此时,教师可采取出其不意的教育策略,即以学生意想不到的方式对其所犯的老错误进行侧面教育。如一位老师在教授《观潮》一课时,在帮助学生理解 “人声鼎沸”一词的含义之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感知词语的意义,老师请平时经常在课堂上大声讲话的两位学生坐在班级中间,其他同学模拟“人声鼎沸”的现场(即请同学们都踮起脚尖,激动的议论大潮来了),然后15秒以后,问问两位学生的感受,幽默地告诉学生,平时他们俩人就足以让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感受到人声鼎沸的效果。学生们哄堂大笑,两位学生在害羞过后也了解到上课讲话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带来的困扰。教师用这种方式侧面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主动认真改善。
三、转移兴趣策略
经常刁难老师的学生,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老师同学们的注意,另一方面是试图维护自身的独立性,以上位者自居的方式抵消长辈、老师对他们带来的威胁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认识到,学生这一行为其本身就存在注意力方向偏颇的问题,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可运用转移兴趣的教育策略,即采取语言或其他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地从不恰当的方面转到正确的方面来。如中学生在课间可能会下棋、玩手机游戏。短暂的十分钟过去后,他们可能还依依不舍,不肯放下手机,还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
那么这时候,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比如教师刚好在上新课,那么就用精彩的导入来吸引学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文本上;也可直接让学生齐读课文,或者让还在玩游戏的学生站起来朗读课文;在学生不经意走神的时候,教师也可适当地利用板书,让学生重新跟上思路。当然,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好学情。不应把课程内容设置得过难或过于简单。借助文本特征,将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到对文本的探索中来。由于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学生进入上课状态的时候就应该把重要内容先讲完,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记忆课程重点内容。教师授课的节奏要适中,太快的节奏学生跟不上,太慢的节奏学生容易开小差,这些都不利于教学。
四、角色转换策略
中学生与小学生心理上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小学生对教师有着天然的尊敬和服从心理,而中学生渴望在社会、学校中获得与成年人同样受尊重的地位。出于叛逆心理,学生有时会故意在课堂上喧哗,或和老师对着干,不配合教师授课。对于这些现象,教师要正确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变化,那么教师也应该转换自己的身份。
不止是领导方式要更加民主,也要把自己的心态从一个包办的家长转化成能带给学生积极影响的兄长或知心朋友。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不一定都是和教学内容或教师有关。学生有时候是带着情绪来上课的,如果情绪出现时间较短,学生很快就能自我调适,那么教师不必去干预。反之,学生在连续两节课以上都带着不良情绪来上课,这时候教师就要试着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并积极调解学生,让他能够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对于在班级表现过分活跃、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教师要对症下药,分析学生是否想要获得关注。如果是自我表现欲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分配其一些小任务,比如担任课代表,或者组织一场讨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注意措辞,学生往往能敏锐地从教师的语气或眼神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在意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也是青春期少年的主要特征。过于敏感的学生,甚至会因为教师不经意的行为而降低自我评价,影响学习热情。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中,常常会有教师缺乏同理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处理学生问题,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带有压制性、打击性、讽刺性、武断性等言语损害学生人格尊严,损伤学生心理健康。学生在遭受多次打击之后,难过、失望、不满,最后就放弃了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或热情,甚至对学校都会有厌烦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学生,多肯定学生的发光点,以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对应的是学生青春期激烈的心理冲突。教师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关爱学生,要意识到这些行为形成时间比较短,在积极的干预下容易改变。与这些问题对应的教育策略也很多。但无论何种问题都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个体特征进行教育。对课堂行为问题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过度敏感。教师自顾自地教,不及时处理课堂行为问题,会让课堂纪律更加无序。
无序的课堂纪律让教学效率低下,从而教师也无法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而教师过于紧张敏感,对课堂问题行为反应过大,感觉自己的尊严被冒犯从而大发脾气滥用处罚,也会降低自身威信,在学生心里留下过于情绪化的印象,从而不利于课堂管理,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导致课堂行为问题更加严重。不管面对哪种学生,我们都要爱学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知生爱生,有教无类”的主张;而后,孟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博爱观”;直至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呼吁“爱满天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爱,是对深沉的爱”。因此,面对课堂问题行为,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师应循序渐进,充满爱心和耐心,综合运用多种策略,帮助我们的学生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让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苗庆峰.如何应对问题学生与学生问题[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2]卞金祥.用特色吸引学生——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本研究以高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依据国内外研究者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在课堂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模式,结合已有常见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方法与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采用“引导、鼓励与监督”、“自主发展与创设积极合作环境”、“合作分组、建立积极相互信赖关系”和“交流协作与探索发现”等策略,将研究性学习、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课堂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在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活动的可接受性程度及其教育目标达成程度来验证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并试图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管理训练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本论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就研究性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已有研究成果做出了详细综述;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并对整个行动研究进行了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工具的设计、研究的信度、效度和推广度、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课堂中学生自我管理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进而探讨和拟定了具体的行动研究方案;第五部分是行动研究的实施,包括研究性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课堂相整合的教学设计,在研究性学习中进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教学实施,后访谈与问卷分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论等;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反思,对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模式——阶段式-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模式,以及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原则,以期能够得到更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推广。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加强和改善中小学学校管理探讨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广泛实施,学校管理如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就成了校长思考的问题。文章浅析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环境诸因素在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学校管理 和谐校园 在全国加强中小学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倡议提出:“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严格管理,消除隐患,依靠各界,搞好共建,依法治教,文明兴校,知荣明耻,共建和谐。”这充分表达了广大师生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 一、加强和改善中校学校的管理工作,校长是关键 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说明校长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经营者,也是学校的领导者。一位真正好的学校校长,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正确的领导意识。这是学校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中小学校长要学会领导,善于领导,并加强领导意识的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同事关系。在学校中,机构与机构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事之间,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这就需要领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协调工作,把一切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当前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这种领导体制,校长要真正发挥这种领导体制的威力,只有在工作中重视协调,善于协调,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全体人员在愉悦的环境中,上下一心,形成一种合力,献计献策,共同把事情做好。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1.学校是一个培养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场合,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客体主要是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2.校长作为学校的独立法人代表,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治校”的管理意识,能够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有效保障作用。 3.面对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学校的管理者应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新生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应具有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素质。在学校管理中,应采用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标新立异,思前人之未所思,做前人之未所做,将创新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 4.中小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状态。主动迎接社会挑战,争取外部系统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内外部环境。 二、“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的职责”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和改善中小学校管理的又一关键 学校管理工作的效果依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要通过各种途径,强化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只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学校管理工作的“合力”,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要提高广大教师素质,包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观念的强化,必要的德育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的武装,德育渗透的技能技巧的掌握等,以加强和改善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者应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价值激励取向,鼓励教师参与校务管理与决策,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自觉地将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及对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转化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校管理中,教师不仅是学校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加者、管理的主体,具有管理者、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管理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使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关系和谐,构建和谐校园,以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是使学校管理决策付诸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班主任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班集体的形成和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灵魂,是班集体的创造者,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时间最长,距离最近的人,又是对学生影响最深、作用最大的人,也是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与窗口。教育部周济部长指出:“班主任专业化”,要求将班主任工作从“副业”变成“主业”。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校的管理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管理认为人具有广泛的创造性与自主性,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角,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信任的基础之上。人本管理与传统的以技术为本,以资本为本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强调以人的个性为中心的管理,而不是简单地以人为中心。这是一种敬畏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尊重员工的行为主体性,认为员工只有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感兴趣的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强调个体行为主体权、强调人格独立、为组织的每一个成员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促使员工在充分认识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得到发展。 管理的对象是人,应该由人出发,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人本管理的核心是“给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提供充分的空间,使得个体充分施展才能,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配合,将组织中的成员培养成技术加管理型人才”。中小学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特殊社会组织,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学校管理中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先“理”后“管”,关注师生需要,把师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极大地激发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除加强对师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还要加强对教学环境的改善。学校管理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管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选择、运用要讲辩证法,要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以人为本的“参与+规范”的策略。因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质与重点是人的管理。要想实现管理的绩效,就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将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参与+规范”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是用参与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用规范来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 “当前,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加强学校管理,共建和谐校园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就是努力把一所中小学校建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切实保障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看了“关于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学校管理论文 2. 关于小学学校管理论文 3. 小学校长学校管理论文 4. 学校教育管理浅谈论文 5. 高校管理论文
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和价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小学教育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提供管理上的辅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探究》
摘 要: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著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小学教育的管理水平,为此,从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和校园环境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素质教育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和价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为小学教育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提供管理上的辅助。
一、创新管理模式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小学教育管理可分为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部分,但是现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管理都还存在着权威式、统一式的落后管理模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为此,可从两个角度来创新管理理念,对于教师管理者,要能够创造一个公平、自由的发展环境,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其次是优化教师队伍,让教师提高班级管理的理念,提高自身的修养,更好地教书育人。对于学生管理来说,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给予足够宽松的环境,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学生管理中千万不可束缚学生的思想发展,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开发其创造力,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都要给予鼓励和支援。
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管理是小学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环境包含了学习环境、卫生环境和管理环境等,良好的环境是一切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为此,在管理中要注意班级学风建设、教师队伍风气整顿、教学条件设施管理等,这些环境都会影响学生的心态。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校园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校的环境管理也要和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从管理层和教师队伍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三、教育理念和管理相结合
创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硬道理,能够为管理指明方向,为此,学校要注意吸引管理人才,结合学校实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另外,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原则,将素质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中。最后是明确办学理念,制订操作性和实施性较强的管理计划。总之,创新教育理念对于学校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谢秀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摘要: 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关键内容,在小学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与教学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通过对教师与学生的管理,能够从侧面反映小学整体环境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小学的发展。本文以小学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的作用为切入点,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关键词: 小学学校;教育管理;教学管理
小学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时期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是获得学生学习有效性与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教育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可分为教育管理与教学管理,通过对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管理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促进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1教育教学管理在小学中的作用
教育管理是对教育者进行的管理,包括教育者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与身体素质,由教育管理者通过组织协调教育队伍,发挥教育者的能力,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活动。通过教育管理,能够很好地考察教师的基本能力与专业素质,更好地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为教学课堂的效益提高奠定基础。教学管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的管理活动,通过对管理者的管理增强学生对于学校纪律、课堂纪律与生活纪律的主观意识,不断促进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开展学习活动,促进课堂氛围与校园文化的和谐。对小学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课堂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育教学管理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学生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性与积极性。其次,教育教学管理能够提高教师的素质与对教学的重视。当前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不到位造成的教学有效性弱已经是教学中的重要问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能够较好地促进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认识,在提高教学课堂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最后,教育教学管理能够促进校园文化与校园氛围的和谐。教育教学管理对校园中的两类主体进行思想意识与行为的管理,这对校园氛围的和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利于整个校园环境的稳定发展,并能够在良性循环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2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优化措施
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较其他时期更有难度,由于小学生在思维意识与能力上还未成熟,不可控性大,因此给管理增加了难度,且小学教学难度较低,也容易使教师松懈。因此针对小学时期的教育教学管理,需要优化管理方式与模式,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第一,增强思想意识。教育教学管理在不同主体的意识层面上有相同的要求,教师要增强教学意识,学生要增强学习意识。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上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予学生学习与认识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意识上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育教学管理对于不同主体的思想意识的增强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要增强教师的意识,可以开展教师间的座谈会、讲座,以这种方式加强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认识。要增强学生的意识,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严格纪律要求与校园准则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增强专业意识。教育教学管理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受到严格的管理,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目的来开展教学,学生也能够充分认识到课堂知识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上还不完善,对个人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或许还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师配合,不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以多样化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个人能力提升的认识。例如,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积极发言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汲取课堂知识,不断增强学习意识。通过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与学生在自身能力上能够得到提高,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第三,管理措施的规范化。教育教学管理在行为上需要加以规范,管理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但也需要以规范化为基础,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实施流程中,应该规范流程,以科学的制度准则与实施方法开展管理活动。通过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达到管理目的,还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效果,为小学的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3结语
当前在小学中进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在流程与管理的有效性上都还有一定的缺失,基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管理中,要不断增强管理对象的思想意识与专业意识,并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化与科学性,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美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初探[J].学周刊,2012(19).
[2]…甘泽敏.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问题研究[J].中华少年,2016(9).
[3]…王淑荣,田涛.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5).
[4]…陈君.略论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
[5]…张曼红.小学教育教学中互联网资源的应用与完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2015(08).
时间是一种最特殊、最稀有的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
摘要:时间是一种最特殊、最稀有的资源,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均等的。时间管理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本文结合调查情况,分析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不可变性、无贮存性、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做好时间管理,就能享受工作和学习,能掌握每一天,就能掌握一生。时间管理作为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科学运用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如何管理时间是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及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掌握的能力。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
2014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说出无数人的心声,也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向当代大学生们提出了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的问题,我们经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时间意识缺、计划效率低、管理能力差”的问题。
一是时间意识缺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时间是效率、是金钱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但是时间管理观念在大学生中却十分淡薄。从调查的情况看,48%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意识,21%的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缺乏,31%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一般。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在课堂设置、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有了很大改变。由中学时代“老师看着学、家长管着学”的状态,转入相对宽松学习环境的大学时期,经历了紧张奋斗的中学学习生活,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84%大学生对时间管理很茫然,存在着“新环境不适应不会学、新方法不适应不愿学”的问题,对时间管理意识缺乏,不会安排时间、不会管理利用时间。
二是计划效率偏低。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每天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早晚自习课,有隔天要交的作业,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已由老师给安排好了,找不到太多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进入大学后,开夜车、赶作业、写论文、准备考试,这些事情似乎稀松平常。大学生时间管理计划性弱,时间监控感不够高,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较低。
三是时间管理能力差。由于学校很少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系统、明确的指导、训练,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大学生忽视了时间利用率、零碎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利用。通过调查,在零碎时间的利用方面,仅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而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大学生拖延是大量时间被浪费的主要原因,许多同学习惯于“等待情绪”,也就是花费很长时间以“进入状态”,却不知状态是干出来而非等出来的。大学时期临时突发事情较多,大学生要经得起“诱惑”。比如你准备看书的时候有人找你打网球,你准备写论文时有人找你吃饭,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对策
时间管理的正确涵义是对时间进行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不应该只有唯一的答案,并以管理的强度和深度为基线展开,内容包括认识时间管理、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应用时间管理技巧,克服内外因引起的时间浪费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抓好。
第一,增强时间意识,提高时间管理紧迫感
鲁迅先生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优秀的人才特别珍惜时间,因为,他们的时间太值钱了。比如郎咸平教授,他去做一场演讲2小时,可以收出场费20万元。充分证明了,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成就来自持续的行动,没有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邓拓曾经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要将时间当作最宝贵的财富,用这笔财富进行一项项人生投资,通过充实完善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要从实现人生价值来,看加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从科技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看加强时间管理的紧迫性;从学好本领、提高综合素质看珍惜时间的迫切性。大学时期是最宝贵的4年,必须认清这个道理,因为“花儿开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第二,增加专题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时间管理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进行时间管理。但更需要时间管理的是学校,因为作为单个学生如果没有时间管理概念也可以学习,但作为学校需要时间概念是个整体,学校要靠所有教职工及学生效率的配合才能产生最大效益和价值。所以,学校增加专题课程十分必要。目前,一些高校基本上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可将大学生时间管理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的专题进行讲授,使大学生明确时间使用目的意义,珍惜大学时期时光,并指导大学生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时间管理表,按计划进行时间安排,减少对时间的浪费。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大学生要想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第三,增强管理技巧,提高个人时间利用率
成功等于目标,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想要实现的目标。经济学非常讲究成本,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的观念,要算好账。要增强管理技巧,在设立目标时,要坚持两个原则。即要事优先原则;一时一事的原则。必须有4至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些详细的计划,关键是依照计划进行。大学生要根据个人习惯和生活节奏,把最难办的事情放在自己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的时间去做,而把一般性任务,放在精力一般时间段去做。这样,才能分辨轻重缓急,有序有章地做事情,提高时间利用率。
有人说,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即使不用脑子,也要花费时间。因此,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核心因素,一个没有时间不再称为人,而一个死去的人也无法拥有时间。法国音乐家贝多芬说:“我的一切成就都取决我对时间的珍惜。”有计划地使用时间,不会计划时间的人,等于计划失败。大学生应将要做事情根据优先程度分先后顺序,80%的事情只需20%的努力,而20%的事情是值得做的,应享有优先权。因此,要善于区分20%的有价值的事情,根据大小分配时间。同时,也要具有灵活性,只将时间的50%计划好,其余50%属于灵活时间,用来应付各种干扰和无法预期的事情。也要遵循每个人生物钟,一天里学习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就将优先办的事放在最佳时间里。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范文
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创业管理论文,欢迎参考!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分析
(一)创业精神的缺乏
创业精神是指创业者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又包含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心理基础和道德品质。创业理性认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出发点与内驱力,是创业思维和创业行为的前提,是人进行创业活动的能动性源泉和创业动力。创业心理基础一方面是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态,另一方面是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承担责任、直面现实的勇气,包括自信心、与人合作、情绪情感、意志等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和条件。创业道德品质包括企业运营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经营准则,是企业社会公德的必备要素。但现在的“90后”“00后”多是独生子女,依赖心理较重,自主性和适应性差,缺乏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风险意识和挫折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很容易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放弃努力,缺乏创业精神。
(二)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欠缺
要成功创业必须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国家政策法规等相关知识,但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下,专业培养目标是塑造“专才”而非“通才“”全才”,学生难以全面涉猎相关课程,更不要说系统性地了解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如财务、管理、法律等。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创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能力。但由于在校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有限,能力培养途径不多,导致学生难以在大学阶段完成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在进入创业阶段后往往屡遭碰壁。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教育的现实价值
(一)指导创业定向,培养创业精神
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创业素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精神,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来发现。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中,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评估过程,能够使学生认清自己,扬长避短,将创业理念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相结合,对自己的创业发展方向做进一步设计、规划,使未来的创业奋斗目标更加明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立足于个人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并依据现实规划未来。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在学生创业遇困时助学生一臂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还能在学生创业成功之后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有规划地运营企业。
(二)补充学生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入了企业常采用的战略分析法——SWOT分析,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估时,立足于个人实际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个人的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并制定相应对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更能够根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展开创业规划和准备,最终实现创业目标。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在校期间,学生可以制定分阶段的、详细准确的创业成长目标。大一,重点考虑提高自身的创业心理素质和创业综合能力。学习上,应将重心放在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方法的养成上,通过设定目标—达成目标—评估目标的方法,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重视书本以外的团体性活动能力的培养,例如参加社团、竞选干部等。大二,重心仍应放在“学”上,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和技能应重点学好,同时还应积极学习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如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大三,开始进入实践,重在“练”。通过参加各类创业大赛,锻炼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模拟实践检验“学”的水平,同时积累“练”的经验。
三、职业生涯规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途径
(一)建立全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理念
创业并不是学生临近毕业,开始就业阶段才着手进行的,而是应在学生入学之初甚至最早萌发创业想法时,就需要开始进行指导。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人群中大约只有5%左右的人会做出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结束时,没做出职业生涯规划的95%的人所创造的资产价值,远不如这5%的人所创造的价值多。这提示我们,要让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全程、系统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职业规划方法,对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则需要依托职业生涯规划,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有机融合。创业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培养上应以跨学科课程设置为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客观审视个人创业的基础,理性规划创业蓝图。同时,将创业理念、创业方法等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拓宽创业思路、筹划创业步骤,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二)完善培训师资
现阶段高校创业培训教师多由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老师担任,理论经验丰富而实战经验欠缺。要对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老师不但需要丰富的创业理论,还要具有扎实的创业实践技能。因此,在高校广泛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今天,应为创业培训教师提供合适的场地、资金扶持、政策倾斜等,鼓励这部分教师进行创业实践,并通过他们的实践修正、指导学生的创业理论。还可通过选聘成功创业校友、相关政府部门人员、企业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向学生讲授创业技巧、创业须知、国家相关创业政策等,帮助学生了解创业,分享成功经验,规避风险。
(三)加强实践孵化,扶持创业
创业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同样强调实践。因此,在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坚持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动性和潜力。学校应重视创业孵化,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依托校企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通过创业园,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锻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巩固实践应用;同时,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并通过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等,重点孵化一批创业项目,培养创业人才,形成创业氛围。
当你没有按时登录,出现系统对你关闭的情况时,你只能向系统后台管理员申请从后台进行调整,这个一般应该是向教务处申请。
因为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里面的各个时间节点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因此,一旦错过时间节点,该系统就会自动关闭,无法进行后续的任务。
大学生毕业生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1、系统的详细使用方法,请查阅相应的《系统操作手册》。由教务员转发给指导教师和学生,也可进系统在通知公告中直接下载。
2、从2020届起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全程使用知网系统操作,完成后无需提交纸质版材料。整个流程包括从申报课题到学院答辩委员会审核意见均在知网系统中操作完成。
3、不强制要求中期报告和中期检查环节。各学院可根据专业特点,提出各自的要求。
4、教师对学生论文(设计)的指导记录,包括QQ、微信或邮件等材料,由学生截图,在知网系统的指导记录模块批量上传,教师审核,供学院或督导、专家查阅。指导记录提交次数由学院制定,原则上不少于3次。
5、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可由教务员联系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知网工作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