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思政课程相关文献论文

发布时间:

思政课程相关文献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摘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功能及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运用等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构成,其主要包括政治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政治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赵巧玲(1967- ),女,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

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对我国政治体系、大学生自身和我国政治 文化 都具有功能。 下面是我整理的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篇一 浅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摘 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连续性等鲜明的个性特征,且对我国政治体系、大学生自身和我国政治文化都具有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本质;特征;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理论是从个体和社会这两个视角进行研究的,从个体方面来看,政治社会化研究个体如何接受政治文化,逐步形成自己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即研究个体“政治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从社会方面来看,它研究社会如何传播政治文化。因此,对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个体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从社会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组织、群体对该社会的个体成员进行政治 教育 和灌输的过程,即统治阶级维护、改变以及创造其政治文化的过程。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是整个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说,政治社会化促进他们政治自我的形成,进一步使大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再到政治人(政治上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其次,从社会的角度讲[5],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国家政治教育和政治实践的高层次阶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灌输性,是一个国家政府实现政治目的的一种手段。再次,从个体与社会两方面来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即为国家的要求和大学生自主接受性的统一过程。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指负责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实践的反复的教育与训练,以及大学生内化政治文化的互动过程。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 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就是一定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其统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政治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使其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政治人和合格的社会公民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所要传播的并不是人类社会所需的普遍意义上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而是有关特定统治阶级的特定政治制度的信仰体系以及关系政治活动的政治运行模式的认识体系,因此任何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都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把人们当作政治控制的客体,其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控制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可现存的政治秩序,自觉服从资产阶级的统治。资本主义国家对大学生的政治文化教育包括:资本主义及其优越性的教育、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国民精神的教育—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做到了毫不动摇,从不含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主导文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的政治社会化,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社会化,高校的培养目标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就是国家主要通过高校坚实而有力地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的主导文化,教育大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政治修养,以抵制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侵袭,使其成为政治上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政治社会化与其他社会成员相比,既具有全体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共性,又具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整体性 大学生一进校就置身于较为正式的、系统的政治社会化 渠道 中,接受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直接的和间接的、明示的和暗示的政治教化。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向大学生灌输社会主义的主导政治文化,通过这种直接的政治教育方式规范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观。同时还举办形势政策教育和社情 报告 会、学术讲座,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联系,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政治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其次,大学生的政治生活是依托于一定的组织系统来开展的,如党支部、团组织、学生会等,这些组织对社会主导政治文化的灌输与传播起着支撑和强化作用。另外,大学校园内丰富的校园文化也处处渗透着政治教育的目的,对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他们既不是单向灌输,也不是纪律约束,而是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思想品德乃至生活方式的选择。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整体性特征。 (二)可塑性 “人的可塑性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人的先天结构、先验能力的特点,它实质上表现为一种主体塑造。”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一生的过程,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大都处在青年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他们的成长环境宽松,思想活跃,好奇心强,对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认同和接受的速度快,不易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具有探索和创新的特性。在政治化过程中,大学生表现出了特有的自主性和主体能动性,因此,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三)辐射性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承担的社会政治责任没有其他社会成员那样直接,他们对社会政治问题的关注角度、关注程度也与其他社会成员不同,对政治问题也有更多的探讨机会,并且这种探讨常伴有理论上的寻求。由于大学生群体有相似的居住环境、文化层次、社会兴趣,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群体归属感,同时还有独特的有别于主导文化的亚文化,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处于同学群体的较大影响下,易受到同学群体的相互感染。大学校园把大量分散的有知识的青年集中为群体,必然使大学生群体的政治影响扩大化,在群体感染下,属于大学生能接受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方式容易被迅速传递和相互强化,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改变和政治行为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 毕业 后,经过社会的实践锻炼,很快就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接班人,他们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方面,而且在政治素质及人格魅力等方面对社会和其他社会群体都会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具有极强和极大的社会辐射性。这种大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染及其对其他社会成员的辐射性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四)连续性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紧密的连续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集中实现形式,高校的每一项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常抓不懈的,高等学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播主导文化,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文明教育,以荣辱观为主线,主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纪律教育;职业文明教育,主要进行学习目的和 学习态度 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主义主流文明教育,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教育。 在大学几年里,整体性、可塑性、辐射性与连续性等特征有机的结合在每一个大学生具体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政治体系的功能 对社会本身,或者说对于统治阶级本身来说,社会成员或社会政治团体成员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该社会或政治团体的稳定与巩固,关系到它的存续。对于某一政治制度来说,如果人们对它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反对,它就失去了有效进行统治的权威性,人们就会产生政治不服从行为,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还存在各种政治斗争,我国仍然还是一个政治社会。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逐步扩大,高校招生人数在逐步增加,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如果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出了问题,就会关系到国家政治体系的有序性和政治发展的持续性问题,而有序性和持续性是政治稳定的本质特征。 通过调控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来塑造自己的合格接班人,促使大学生形成对社会有利的、稳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政治文化,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保证政治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稳定我国政治体系的功能。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大学生自身的功能 在政治社会里,人不仅是社会动物,而且也是“最名符其实的政治动物”。[3]每个社会成员,都同政治体系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生,应该主动关心和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才能体现 出国 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个体角度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对建立个体的本体感有好处。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形成恰当的本体感,他就会变成一个孤立的、怪癖的、人格有问题的人,或者说,他的人格发生了异化。”[4]如果大学生不能顺利完成政治社会化,就容易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不适应感或逆反心理,因此,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提高心理适应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健全政治人格,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培养出符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即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大学生,帮助大学生进入、适应和参与社会政治生活,使大学生适应角色的转移,大学生在对政治系统、系统内的各种参与角色、角色扮演者有较系统认识的基础上,促使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政治意识、政治认知和政治素养,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实现由自然人向政治人的转化,进而满足社会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需求。 (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功能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功能在其与政治文化的关系上体现在维持、变革、趋同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是时代主潮,以民主为核心理念的公民文化构成了民主政治的文化基础,培育公民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使之内化为全体人民共识的过程,这离不开一个大规模的深入持久的民主思想启蒙运动,因此有赖于一个有效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可分个体习得和社会传播两方面,培育公民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传播的主导方面,这在我国体现为政治教育,正是这种传播,才使已有的政治文化得以延续和维持,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就是向大学生传播和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理论和 方法 ,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维持我国政治文化的功能。这一功能的重要特征就是传递有关我国社会的政治价值、政治观点、政治信仰和政治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选择倾向性。其次,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变革政治文化的功能。政治文化本身并不是停止不动的东西,面对日益变化发展的政治体系,政治文化也相应地在不断变化之中,“每当政治现实有了某种历史变革或政治选择时,政治体系便会通过政治社会化变革政治文化。”最后,“政治社会化具有趋同政治文化的功能。从政治社会化的出发点来看,它具有促进政治文化趋同功能。由于社会的、地域的、语言的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政治文化体系中,形成不同结构的政治文化,即形形色色的亚政治文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促进诸多亚文化的趋同,也就是政治体系通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手段引导和促进各种与主导政治文化并存的亚文化向主导文化趋同,它趋同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和文化的创新。 参考文献:[1] 程颖.社会变革对青年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05期. [2] 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工作体系[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72页. [3] 陈会昌.德育忧思[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4] 马振清.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M].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作者简介: 邱平静(1972-),女,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讲师。 大学政治论文2000字论文篇二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摘 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主体、多环节、多领域的创新发展特点。因此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培养创新观念、组织创新队伍、健全创新机制、构建创新平台,以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发展。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文章 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育的重要环节,是解决为谁服务的人生观问题。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创新大学思想教育势在必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当今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各式各样的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未来社会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大学生这一群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身为青少年的大学生群体,比较易于吸收新鲜的事物以及观点,所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因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求清除大学生全面发展所有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具备创新精神的各种思想观念、培养机制等等进行变革。以下为具体原因: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参性和主体性。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并且使得大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这三种参与主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具有的职能均有所不同,它们之间互相依托,互相扶持,明显地表现出多参性和主体性。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为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使用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助新的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1]。进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时,角色不同、职责不同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需要协同合作、一起努力才能够使每一个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形成。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起到宏观调控以及支持的地位,对保障人才质量方面的各种体系要予以完善,建立健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项机制,或者提供多种服务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最多、获益最大的是大学学生,大学学生主要承担的任务有:从相关部门和人员那里接受各种教育以及服务;与其他参与主体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完善。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环节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包括目标、内容、手段、体系、评价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共生相互协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离不开这些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以及发展。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就是使每个环节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并且能够相互协调[2]。首先,要使每个环节的功能都得到最大发挥,就必须把每个环节自身所具有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令他们的功能和优点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全部发挥出来。然后通过建立健全协同机制,保障每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合作有了依据。其次,要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做到最大。使整体功能发挥出来,令整体表现出来的功能不是全部环节的功能总合而是在所有环节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质的变化。这要求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对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并建立健全一个既有利于每个环节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不同环节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领域性。 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等多个领域。对这些领域的内部和它们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创新对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首先,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模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育人模式,育人工作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有关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进来。这要求每个参与主体要协同创新,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进行全面支持。其次,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要把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中。大学学校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部门人员在采用方法时,要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考虑,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再次,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顺应时代发展也要满足大学生个性要求。坚持把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导向,把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大学生个性需求,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协调,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观念的创新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所有创新的前提是对于观念的创新。一直以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里,目标分歧、缺乏沟通等等问题存在于不同参与主体之间,这一因素对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造成阻碍。所以,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树立创新观念。 (二)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创新团队来保障。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各个参与主体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战略眼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队伍组建的重点在于提高各方创新能力、培养创新骨干,把那些具备创新精神的年轻干部以及优秀毕业生都吸收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团队中来。这样一支创新团队就得以建立,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 (三)完善的创新机制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依据。 对体制机制进行创新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谓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中,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以及作用方式。采用特定的运作手段,促进系统中所包含的子系统能够向互协调运行,从而使系统的整体性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机制的作用机理。建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机制,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运作方式和机制,以达到三种主要参与主体能够互相协调、促进并形成稳定有序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结构的目的。在这样健全完善的机制之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工作就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四)良好的创新平台是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给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载体。搭建创新平台不但能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水平提升上去,也能让各个参与主体在这个平台中锻炼自己、把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上去,这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就能更进一步。所以,要对校内外存在的各种资源进行统筹整理,搭建校内、校外创新平台,给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载体。例如,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当地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大学学校自身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创新资源、创新力量进行整合。使学校教育同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束语 当前,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以对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投以极大的重视,积极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找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以实现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理文.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 [2]董学军.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8) [3]王树国。加强协同创新,建设一流大学[J].大学: 学术版,2011,( 8)

有关课程思政的论文范文

思政课论文范文如下:

司马光曾说过“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谦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小学开始,我们已接触思想品德课,然而讲的都是教我们“如何做”。

上中学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变得深入,除了小学讲的“如何做”,还讲清楚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后,思想品德课成为我人生路途上一位重要的老师,帮助我培养良好的人生品质。处于青春转折期的我,正是有了思想品德课,人生变得精彩起来。

一、青春萌动

青春期的到来,我们迎来了人生的春天,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可是青春往往只是昙花一现,羞涩、短暂而又美丽。年轻的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握青春?

青春就像刚点燃火焰的蜡烛,也像初升的朝阳,充满生机,活力勃发。青春的萌动,女孩的心理也在微妙变化:与父母的隔阂,对异性的向往与欣赏?

暧昧的种子似乎在生根发芽,但我们要增强自制力,在青春期的转折期,收起萌动的种子,不断地完善提升自己,顺利渡过青春期。因为早熟的果子苦涩,不该早早摘掉。

二、勇者无畏

青春的道路上等待我们的除了鲜花,还布满荆棘,挫折与困难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的一生总是与风浪同行,先哲的事迹与话语中,让我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量。

我们从小在父母的护翼下长大,缺乏“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及“粉身碎骨全不怕”的韧劲。思品课告诉我们:古往今来,成大事的人皆从挫折中磨练成才,经不起挫折的人只会在讪笑中被历史遗忘。“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副标题# 毛概时事政治论文篇二 关于“毛概”课实践教学策略分析和路径的思考 【摘 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一门政治素养较高,理论政策性较强,内容知识面较宽的一门大学生思政必修课。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主要是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本文从理论策略和实际途径这两个角度出发,对使该课程成为既能发挥育人作用又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进行了相应的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毛概 实践教学 策略 途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一门融思想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政治理论课。该课程的主要理念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够更好了解社会发展动向,更好把握住基本国情、党情和世情。那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市场经济化的今天,面对及其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如何提高本门课程的实效性就成为摆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深有体会,颇有感触,开展实践教学刻不容缓。作为两课教师,主要从理论策略和实际途径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和全方位的剖析。 理论策略 毛概课是一门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军事、党政等方面内容的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就需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政治修养及社会阅历等方面。但是,作为两课教师,往往只侧重于文史哲、政经法等专业方面的知识。由于受到学科知识领域的约束和限制,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某一学科知识的阐述,而忽视了其他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但是,对于“毛概”这门政治课,其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对于各方面的知识融汇贯通,向学生讲解要深入浅出,列举案例要恰如其分,结合实际要活灵活现。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才能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提高理论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提出的中国梦作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要想把握住其理论精髓和科学品质,两课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观点吃透、理解、消化,最终加以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熟读马列主义的经典文献著作。比如毛选1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选2卷《新民主主义论》、邓选2卷《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尤其要熟悉带有典型时代感的著作,比如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邓小平的《1992年南巡讲话全文》和的《“中国梦”系列讲话原文》,代表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从而指导全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这些内容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其次,要认真研究党在成长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带有标志性的重要历史文件和珍贵的历史资料文献,如邓小平《对起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共重要历史文献资料汇编》以及江泽民、胡锦涛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些重要讲话等。同时,还可以拓展其他的知识领域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所涉猎的相关理论著作等。通过大量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才能真正领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主要内容,准确理解理论发展的逻辑性、规律性、时代性,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挖掘,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2.增强政治修养,强化政治意识 “毛概”课不仅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理论课,而且还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时政课。理论学习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就是要运用到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以此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两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将最新、最快、最有价值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穿插到理论知识的讲解中,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效果更加适宜,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要多多关注一些与政治课相关的重大国际、国内外的时政事件。比如国际上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欧元区经济再度受挫、2014年台湾“九合一”地方选举,国民党失败等,国内更是关注重要的时政热点,尤其是以来,上任后所提出的最近的理论观点。比如“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时政动态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课堂、进头脑、进教材。一方面,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政治境界;另一方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提升人文内涵,加强社会实践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那么,教师的人文素养又从哪些方面得以体现,主要是教师要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充分参与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和实践活动,作为两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必须拓宽自身的知识视野。比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研讨活动,通过这种学术交流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努力取得在知识领域的新突破。当然,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以此来不断进化自身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为关键是思政教师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责任心、感恩的心来回馈社会,比如社会上组织的“送温暖、献爱心”大型公益活动,都值得我们去付诸行动来做好学生的楷模,力争做一名有思想、有灵魂、有人格魅力的思政课教师。 实际路径 通过强化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得思政课教师从很大程度上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我。但是,政治理论课不是 “闭门造车”,它迫切需要与社会实践接轨。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其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互动式探究法 互动式探究法是“毛概”课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教师主体性的一种常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互动既包括课内的互动,也包括课外的互动和网上的互动。互动的方式包括课堂讨论、主题发言、专项引导、问题点评、案例分析、角色互换等。在诸多高校中都得到了两课教师的广泛采纳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很大程度上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抓住有利的学习时机,不断开挖自身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可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不但能够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思想交流和平等对话,不断提高学生的话语权、主动权和参与权,而且能够形成一种师生彼此尊重、爱戴、包容、理解、平等,课堂民主、活跃、热烈与和谐沟通的课堂气氛。因此,互动探究式教学法在“毛概”课堂教学中非常值得借鉴,对传统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式的作用。 2.音乐教学法 在“毛概”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图、文、音有机结合,起到声情并茂的作用。当然多媒体教学最显著的效果就是运用音乐教学法,就是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将一些学生喜爱且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音乐或歌曲有意识地穿插于课堂当中,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和亲和力,真正实现音乐育人的作用。比如在介绍毛泽东时播放摇滚歌曲《毛主席语录》、《东方红》、《北京的金山上》等革命红色歌曲;从这些歌曲中让学生能真正领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再比如讲到改革开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重大抉择的历史背景和缘由,这就为我们具体介绍改革开放作了内容上的铺垫。还有,我们在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章节时,首先以两首形成鲜明对比的经典歌曲来拉开这一章的序幕,比如国外著名的影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呼唤》以及国内脍炙人口的民族传统音乐《喜洋洋》,让学生从这两首歌曲中深受启迪,引发内心深层次的思考来关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3.演讲比赛法 演讲比赛法也是“毛概”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热烈赞赏。它是一种依据相关章节内容与社会时政动态紧密相连、与学生思想实际密切结合、在学生中提倡采取围绕某一具体主题而展开演讲比赛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介绍第八章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章节时,作为思政课教师,就可以动员学生围绕“和谐”二字展开,在取材方面学生可以以“和谐校园”、“和谐班级”、“和谐宿舍”、“和谐自身”等为主题结合自身的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在班级中开展生动有趣的演讲比赛活动。然后,教师对此进行适当的点评。通过实践教学的课堂尝试,在学生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反响。首先,它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克服了学生胆怯的心理,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表现自我的机会;其次,它提高了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增强了自身主人翁意识,敢于表现自我、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树立了一面精神旗帜。这些都为今后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 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体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作为一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思政课程,它是对大学生育人不可或缺的必修课程。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政治课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念,提高理论修养,丰富思想内涵。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这门课程更加丰富、生动,真正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的一门课程,这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卫红、虞尚元:《互动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第21期。 [2]胡移山:《提高“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个原则》,《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3]左明贵:《“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4]曲澎:《高校“概论”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 [5]楚凤梅:《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为例》,《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作者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看了“毛概时事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1. 2016时事政治论文范文 2. 2016毛概时事热点论文3篇 3. 2016关于医院的毛概时事热点论文 4. 关于高中时事政治的政治论文 5. 有关中国梦的3000字毛概论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谢谢你的阅读。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一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对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今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人才具备独创性、发明创造能力、想象力和创业精神等,要求高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了解本专业知识,而且要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国际背景。无论从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还是从实现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来看,都要求肩负培养高层次优秀人才重要使命的高等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不少大学生极度缺乏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马加爵事件”和“药家鑫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他们对人类的传统文化遗产知之甚少,缺乏社会所需要的情操道德和艺术气质。所以,这些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德行和素养也随之淡化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当理想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浮躁不安,消极抑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会变得思想狭隘,不从大局出发考虑事情,有的人还不能正确辨别真、假、善、恶、美、丑,在人生轨道上迷失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和意志的培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篇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在我国全方位的改革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我们总结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当下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养成和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问题仍很突出,并直接影响到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水准。反观大学生客观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恰切的路径上还须作出更加务实的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途径 一、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努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强调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制定《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课程体系。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敏锐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可以说,从探索与努力的程度上、实施的内容体系上,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斐然;但从大学生实际行为表现上、思想政治教育效度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与进一步努力的领域。这主要体现在当下大学生自身的弱点上: 1.转型期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思想容易受到冲击,是非观念不强、判断标准不一、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易用个例否定理论、用少数现象解读政策,以发牢骚来发泄对社会、政治和生活的不满。 2.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表现为社会责任感淡化、社会功德和传统文化缺失。 3.西方伦理与传统道德产生冲突。西方文化的大量引进,冲击了大学生传统的道德观念。“快餐文化”、追求享受、交往开放等大量西方的观念被大学生所接收,在追逐西方现代观念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道德观念上的思想碰撞,造成大学生道德判断标准模糊。 二、可行性:大学生的主观兴趣与党的政策支撑 一种事物或一个问题所选择的路径是否可行,关键看受教育者主体的接受自觉程度;同时,还要看当下背景下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是 否提供政治保障与支撑。二者兼具,就势必确认了这一路径的可行性。 1.把握大学生高雅的主观兴趣 青春年少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是大学生的自然优势。除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憧憬外,他们还有着活跃的思想和广泛的兴趣。在《关于大学生兴趣爱好的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被调查大学生中喜欢看影视名片的占、喜欢听音乐的占50%、喜欢读文学作品的占。关于“这些兴趣爱好获得的明显收益”,选择“能陶冶性情”的占、选择“能丰富大学生活”的占、选择“能提升做人品位”的占、选择“能提高审美志趣”的占。这说明,大学生对于高雅的艺术品位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充分肯定的。 2.民族精神的理性回归 近年来,主流媒体有关国学的“百家讲坛”为国学的日渐升温营造了浓郁的舆论氛围。从读《论语》开始,一股强劲的国学热在中华大地掀起,特别是在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中逐渐奉为时尚。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而存在很多不和谐的音符,但一些优秀的理论对今天社会的发展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启迪作用。国学并非简单的文史哲,而是一门吸收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精华的深奥学问。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提高自身的国学修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国学重新回归。当前,大学生们也正是逐渐认识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才从思想深处乐于感悟国学中的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并使 这种人文情怀和民族精神渐渐走向理性回归。 三、当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功利性及其与形式上的脱离性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甚微。笔者认为,任何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的,只有在恰切的形式路径中探寻科学务实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教育效度的最大化。 1.整合时政教育资源 目前高校向大学生实施的“两课”是教育部统一下达的指令性的三门课程,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三门课程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重点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以及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如果单纯以这三门课程为指定内容,相继开设或并列授课,势必会因为其内容的抽象性、交叉性和政治功利性而导致大学生的厌学情绪并付诸厌学行动。如果以专题的形式,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就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政策,采取报告、解读、讨论等方式,在三门课程的内容框架内,充分整合时政教育资源,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最新的时政资讯,而且在动态的时政资源传递过程中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精神和学习热情,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开发儒学教育资源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国学中有着取之不尽的思想教育资源。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的僵硬模式,在充实“两课”内容、及时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的同时,将国学的精华融入其中,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正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3.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并非是由艺术教育径直指向德育的“两点”单线运动,而是通过艺术教育价值的全方位彰显,最终实现由审美到立美、立德和立人的“四点”相接的多维运动链条与理论构架。在艺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引领学生由感官的熏陶转化为内心对艺术的认识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辨荣辱;在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欣赏的同时,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潜能。 看了“大学生思政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大学生政治论文格式模板 2. 大学思想政治论文范文 3. 大一思想政治论文格式 4. 大学生思想政治论文 5. 2500字大学政治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课程思政的论文题目

报告题目:道不远人——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报告人:韩国栋报告时间:2022/10/06 15:00-16:30报告形式:数学学院A302 同步腾讯会议:834-216-874报告摘要: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等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覆盖面广的经典课程。本次报告,将从“为何要实施课程思政”、“数学课程思政从哪里入手”以及“思考与实践”三个方面,讲述在数学类课程中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初一政治论文题目

初中政治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我整理了初一政治论文题目,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德育的病象及诊治

1 12课外活动设计——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浅谈对学生的“爱心”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中小学班集体的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略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学校德育如何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

增强初中生自信心对策研究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

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两个案例

中学爱国情感教育初探

孔子德育目标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探索新思路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价值目标考究

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刍议

谈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的途径与方法

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误区与对策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试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德育新课程评价初探

中学生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德育中的指导作用

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研究

如何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加快德育教育改革

切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浅谈学校养成教育的累积效应

学校德育中的竞争意识培养

当前德育问题及改进——兼与中学教师谈德育工作的思路

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高等数学A-1》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提炼高等数学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爱国情怀等价值范式,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2.结合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贯彻数学精神,感受数学魅力,培养数学素养,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新时代学生“工匠精神”,借助高等数学课程具有“科学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引导学生坚守科学理念,强化数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品质。(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由极限的重要性,引出极限发展历程中众多数学家们的勤奋严谨,孜孜以求,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继承与发扬(思政)。启发学生激活旧知,探究发现问题——如何求解未定式极限?引入新知——“洛必达法则”求解未定式极限,从而使计算极限的方法更加完善(教学内容)。2.通过对“洛必达法则”梯次渐进的教学设计——“内容初识→经典解析→反思探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扬“极限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要精益求精,科学严谨(思政)。3.通过对极限算法的回顾与展望(教学),帮助学生意识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体验极限中所蕴含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思政)。二、课程思政案例内容(一)案例的引出(10分钟)课堂活动:请各位同学将以往求极限的方法写下来。由问题引出极限发展简史(科学精神,科学素养),以及未定式极限需求新的极限求解方案——洛必达法则。(二)案例内容(35分钟)1.案例形式:《极限发展简史》PPT+讲授2.案例内容概要中国古代的《墨经》中载有“穷,或有前,不容尺也”;《庄子·天下篇》中载有“一日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九章算术注》中载有刘徽开创的“割圆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这些都是中国的朴素的、直观的极限思想。而且刘徽对圆面积公式的证明,被公认为世界数学史上首次将极限思想和无穷小分割方法引入到数学证明中。古代数学因为历史发展的独特性,和西方数学风格迥异,之后在此基础上为近代数学奠定了发展根基,继而为现代数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3.案例思政目标:爱国情怀,科学素养,民族自豪感“极限”的教学单元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数学成就,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部分思政教学用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信心,了解祖先智慧,传承祖先文化和古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进而激励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三、分析讲解(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本讲课的内容是“洛必达法则”,知识性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利用洛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方法,进而使得求函数极限方法更加完善。课程思政与本讲课的契合点一在于通过极限发展史引入本讲课主题,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程思政与本讲课的契合点二在于对本讲课的知识点总结结合当下疫情中体现出的博爱和奉献精神,通过对极限算法的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意识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点滴积累,积少成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抗疫精神和情怀。(二)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1.案例导入讲授法与问题驱动法:通过数学史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理性精神、创新精神和数学家的集体人格。理性精神是数学的主要特征,数学是关于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通过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推理、逻辑与直觉等理性思维得到的,它既遵循形式逻辑,同时又离不开辩证逻辑与辩证思维。这种理性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典型代表,对大学生传达理性精神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必经之路。2.归纳讲授法:通过最后的知识总结,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境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树立较为正确的三观,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成爱,担负起建设祖国各项事业的责任,只有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长存不息。四、教学设计

思政课程论文题目

政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以实现其利益和目标的社会现象。 我整理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关于政治论文题目 中学德育 教育 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德育课创新教学浅谈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关于政治论文的 范文 关于和谐政治的思考 摘 要: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和谐政治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没有政治上的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谐政治的建设。本文从和谐政治的含义、内容、价值追求、路径选择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和谐 和谐政治 思考 和谐政治既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自古以来,政治就是用来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和获取和谐与稳定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构建和谐政治。 一、和谐政治的含义及内容 政治和谐是指在政治文明的框架内谋求政治目标的实现,以及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和谐状态。和谐政治建设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政治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和谐。 (一)党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政党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要和谐。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各民主党派代表特殊阶层、群体的特殊利益,二者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要坚持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既能保证听取和尊重多数人的意见,又能兼顾少数人的意见和要求。 (二)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要和谐 首先要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赋予地方权力的必要性。同时,中央必须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法律、方针、政策,才能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行使,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要适度分权,既要加强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要在中央集中领导之下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兼顾地方利益,地方要正确运用国家赋予的权力,调节好本地区的经济活动。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国家权力是统一的,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一切国家机关活动的中心。我国中央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各国家机关按职权范围行使职责,不能逾越权限,否则就要越权或滥用权力。 二、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 (一)高度发展的公民 文化 公民文化是一种参与型、摒弃等级特权的,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自由的政治文化,它标志着人类由自然状态走向自觉状态,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的强制。它强调公民通过公共领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发展公民文化就是塑造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的新型的政治人的过程,使个体成为充满主体意识的公民。公民视自己为政治主体,在任何层次上都可以对政治体系进行评价和批评,只有当政治文化将传统的臣民变成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才能厚植根柢。 (二)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各国的政治民主形态也就不同,但民主政治文化又具有普遍性,我国只有在人类全部文明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吸收一切有益成果,把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作为构建和谐政治的价值追求,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民主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民主政府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由其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的政府,它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建设高度发展的民主文化,才能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高度发展的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而存在的一种进步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是指法律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的水平的总和,也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而主张人治者却认为国之治乱,其原因不在于法律而在于统治者贤能与否。法治的唯一特征就是法律成为裁决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一切人无论其社会地位的高低,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法治文化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以法治为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治的和谐。 三、和谐政治的路径选择 (一)公民意识的培育 公民意识是政治发展的推动力,公民素质的提高实际上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而政治社会化又是培养合格政治人的过程。现在,我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民主国家的要求还相距甚远,而现代公民政治意识的培养又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加强现代公民意识的教育是适应我国民主法治建设需要的,只有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民主政治社会化所需要的、具有民主意识的合格公民,才能使公民积极地参与各种具体的民主政治活动之中,这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够真正地实现。 (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我国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及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地推进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向前发展。这证明了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加强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依法治国与政治法治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它要求国家的各项活动都要依法进行。法治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一个政府能引导社会树立宪政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就能培养起人民对政府的忠诚度,政府的合法性也将大大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工作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要以民主为核心,推进政治建设法治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和谐,进而达到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294. [2][美]戴维・伊斯顿.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2. [3]胡锦涛2006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M].半月谈,2007,(13). 看了“关于政治论文题目怎么写”的人还看: 1. 政治论文题目 2. 关于新闻的政治论文题目 3. 政府与政治论文题目 4. 关于创新的政治论文题目 5. 初中政治论文范文题目

写政治小论文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需要,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各方面的能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中学生政治论文题目,一起来看看吧。

略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

学校德育如何面对社会多元价值观

增强初中生自信心对策研究

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实效

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心理低谷两个案例

中学爱国情感教育初探

孔子德育目标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探索新思路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接轨的几点尝试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价值目标考究

生命哲学视野中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刍议

谈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的途径与方法

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论班级文化的功能与建设

浅谈对学生的“爱心”教育

浅谈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中小学班集体的情感教育

充分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环境、误区与对策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试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心育艺术

德育新课程评价初探

中学生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在德育中的指导作用

初中生自我意识培养的方法研究

如何加强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加快德育教育改革 切实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三贴近”原则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论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

利用心理规律进行人格教育

数字化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流行歌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德育的病象及诊治

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浅谈学校养成教育的累积效应 学校德育中的竞争意识培养

当前德育问题及改进——兼与中学教师谈德育工作的思路 日本中小学德育的体验教育及其启示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中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及对策

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未成年人理想教育要遵循其自身规律

德育的几种有效途径

构建生活化德育课程

浅议培养学生的感恩与责任意识

关于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强化中学德育教育 培育学生健康心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由“破窗效应”洞悉中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政治课进行德育的尝试 弘扬与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培养

谈“以人为本”教育磁场的构建

世界新格局下学校国防教育模式的构建

为加强中小学德育创造有利条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贴近未成年人

努力开创我省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局面

注重理解、宽容与心理健康——解读新守则新规范

忠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资优生德育研究价值与实践探索

建立“三位一体”工作格局 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取向的嬗变

青少年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道德的知行统一

浅谈中学开展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采纳呀!!!!!!!!!采纳呀!!!!!!!!!教育的根本——思想政治,题目是简单点儿,不过应该比较大好写吧,开题报告我只有广告专业的,不过基本格式都是先写方向几条,再选一个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2. 思想政治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 3. 幼儿德育教育探索 4. 分层递进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5. 初中思想政治教法浅谈 6. 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7.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8. 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9. 对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10. 略论班级的人性化管理 11.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 12. 谈谈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 13. 浅谈农村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4.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 15. 强化德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 16. 浅谈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 17. 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8. 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9. 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塑造学生优良人格 20.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21. 中学生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 12 232. 朱熹自我教育思想探析 233. 儒家心性修养论及对当代德育的启示 2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道德问题研究 235. 试论商业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 23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 237.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精要与现代公关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构 23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239. 东西方传统道德的近现代转型特色与启示 240.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同理想 241. 敬业精神的价值及其培育—一对当代中国敬业精神的理性思考 24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243. 论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44. 试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中的信任缺失与信任重建 245.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 246. 计算机网络道德建设探索 247. 关于网络时代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变化的研究 248. 转型期中国城市公民文化建设研究 249.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 250. 网络道德:问题与出路 251. 论义利观的重建与道德教育改革13 252. 当前我国婚姻现状分析及其道德建设 253. 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向自律性转化的途径及价值评价 254. 敬德与敬业精神建设研究 255. 关于现阶段加强和改善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 256. 城市社区居民道德建设实证研究 257.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道德教育模式的转变 258.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导向 259. 道德教育与人生自由简论 260. 论现阶段我国公民意识的培养 261. 论绿色文明及其教育 262. 论市场经济领域内的道德建设——李嘉图经济伦理思想谈起 263. 论道德信仰与重建 264. 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 26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道德建设研究 26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问题研究 267. 网络时代道德问题的分析与建设 268.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教育 269.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困境及和重塑 270. 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在社会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 271. 丰盈人性:当代道德教育的应然追求 272. “以德治国”视野中的思想道德建设研究14 273. 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74. 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灵魂 275. 试论社会公正与以德化民 276.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及现代意义 277. 论WTO框架下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278. 我国竞争立法的现状与完善 279. 论反不当竞争法的价值取向 280.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现途径 281.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与完善 282. 论消费者权益的国家保护 283. 婚姻的伦理本质 284. 论婚姻家庭制度的立法价值取向 285. 论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 286. 论我国婚姻法的伦理精神 287. 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288. 法定夫妻财产制的立法选择 289. 对我国现行婚姻登记制度的评价 290. 监护制度研究 291. 对缺席判决离婚问题的研究 292. 精神病人在离婚案件中的诉讼地位问题研究 293. 论离婚损害赔偿法律制度 294. 人口老龄化的立法思考15 295. 论家庭暴力中的"冷暴力" 296. 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婚姻家庭制度 297. 与婚姻关系有关的利害关系人的介定 298. 论违反结婚形式要件的法律后果 299. 论夫妻共同财产 300. 论离婚损害赔偿 301. 论夫妻忠实义务与隐私权冲突的法律协调 302. 女权主义与婚姻家庭立法 303. 婚姻仪式的价值研究 304. 夫妻间的相互债权债务关系问题研究 305. 论人大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 306. 正确行使公民的自由与权利 307. 试论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308. 试论行政强制措施 309. 试论我国国家赔偿法的特色 310. 试论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 31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312. 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313. 判例与中国法制建设 314. 市场经济与法制观念 315. 论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与职能 316. 论民法中的推定制度16 317. 试论中国对国际法的贡献 318. 论国际经济法制及其发展方向 319. 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法观念的更新 320. 论我国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楼上,我的回答还好吧!!!我的答案来自:********************************************************************************************************望采纳!!!!O(∩_∩)O谢谢!!!!

思想政治课程论文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精选论文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把所有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要。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把课堂变成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给教学课堂注入活力。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推动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的实现

初中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可以极大地推动政治课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教学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国情与现实社会,使得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使其具备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中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案例教学法在优化运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课程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力求达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极大地推动了初中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2、调动初中学生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思想政治课内容较为枯燥,理论性较强,需要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由于政治知识枯燥乏味,案例教学法的优化运用将知识融入到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分析,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法使理论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收获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参的热情,调动初中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3、培养初中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实际相接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培养初中生从实际出发,认识的发展离不开实践。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实事案例,把学生带入了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理想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二、运用案例教学法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案例教学要切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仔细筛选,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最后要回归教学目标。此外,案例的难易也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案例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在案例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也要针对学生,正是这种鲜明的针对性,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2、参与性原则

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更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因而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程的教学。案例教学中学,只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有效的互动以及讨论,才能实现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3、启发性原则

通过案例情景及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因而案例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性。进行案例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视野,把思维推向纵深。教师只有坚持启发与引导并进,才有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实现教学的目标。

4、难易适中原则

选择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案例不能过于简单明了,更不能晦涩冷僻,应该使案例与学生接受能力相符,对学生的知识的扩展起推动作用。将案例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难度难易适中的案例使所有人都能够有理可循,增加了学生的参与乐趣。

三、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1、端正初中政治课教师的认识与理念

教师是案例教学法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认识,才能合理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要引导初中政治课教师认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端正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运用过程中泛滥使用的问题,要优化运用初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不能孤立片面的看待案例教学法作用,要将案例教学法放在具体的场景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好提高教学质量。

2、提升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和技能

部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和技能上还存在不足,教师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技能,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要着力提高教师坚定的政治信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才能确保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其次,着力培养教驾驭案例教学法的胜任力。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案例知识,还要掌握大量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否则无法驾驭政治课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的教师要不断地转换角色,教师要掌握好这些角色技巧,确保案例教学的讨论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3、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的意识

思想政治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没有学生的配合,起不到任何的教学效果。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在优化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学生有效参与案例的意识。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当今,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会,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在案例教学的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及时的帮助,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摘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功能及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运用等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构成,其主要包括政治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政治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赵巧玲(1967- ),女,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