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留守儿童论文范文2019

发布时间:

留守儿童论文范文2019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3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词: 关爱、帮助、责任正文: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何谓“留守儿童”呢?即父母在外务工,在外做生意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人们长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教学也是如此。我在此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一) 管理难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家庭教育不力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学习吃力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 “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留守儿童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一) 外强中干型 在坚强的外表下,他们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极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呵护,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与父母交流,但是没有。而老人们的教育方式,要么溺爱,要么无暇顾及。所以,他们更多的对老师有一种心理依恋。平时生活中的解不开的疙瘩,同学中的小矛盾,都愿意告诉老师。下课时愿意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坐坐。有时也会抱住老师的胳膊撒娇。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独处,希望能从同学相处中得到快乐。而一旦看到别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那颗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马上有了反应,伤心流泪、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厌学、仇恨父母。这类孩子的学习大多不够稳定,时好时坏,受情绪影响很大。

(二) 放任自流型 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较富裕。因而这些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比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毛病。小卖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上半周当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于是就靠借债过日子。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更是一团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天高皇帝远”你想管也“鞭长莫及”。于是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反正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打不得,骂不得,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架势,指一指,转一转,一旦老师稍有放松,便当起了“坐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养老院”,吃饱、喝足、混天黑。

(三) 天天向上型 这类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时间较短,靠出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的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还不算错的收入,积攒着辛苦换来的每一分钱。为的是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走自己没有文化的老路。这些孩子大多保留着农村孩子的淳朴和节俭,从不乱花钱,因为他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一直不错。不过,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喜静不喜闹,有的甚至还有点不合群。

三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方法

(一) 平等的爱,担负起“师长”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千万不能随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爱”。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融入心灵深处。”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和成长环境,出现在教师面前的形象也不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各不相同,教师应一碗水端平,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不能因为家长的身份、地位左右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就要对学生的角色定位,切实担负起“师长”的责任,善于走进每位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道德情感,不是私人情感,是出于教育人的需要。

(二) 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陶行知教导我们:“教育是叫人化人,化人者也能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留守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会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起天赋与个性。老师要用真情的爱,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每个留守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没有常识,也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了赏识而来人间的。”对一名后进的留守学生,老师只要对他们点滴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能让他体验成功和快乐。是啊,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老师不用暴力语言伤害学生,不抛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抛弃的。

(三) 真挚的爱,加大帮扶的力度师爱的职业收获是育人。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启发我: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真挚的爱。只有老师拿出真挚的爱,才能加大对留守学生帮扶的力度。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首先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以居住地集中为片进行登记,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动态档案,本着需要的原则,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帮助。其次是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力度。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与子女定期联系制度,要求家长每周要和子女电话联系至少一到两次,并经常进行书信交流。我还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一份成长记录袋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及思想等情况。留守儿童一旦有困难,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四) 无私的爱,搭起潜能的平台《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提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但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为留守学生搭起发挥他们潜能的平台。 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及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善于辨证地、发展地看待每一位留守学生,真正做到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幸福的童年。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关爱、帮助、责任

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何谓“留守儿童”呢?即父母在外务工,在外做生意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

人们长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教学也是如此。我在此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一) 管理难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家庭教育不力

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学习吃力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 “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

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留守儿童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一) 外强中干型

在坚强的外表下,他们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极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呵护,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与父母交流,但是没有。而老人们的教育方式,要么溺爱,要么无暇顾及。

所以,他们更多的对老师有一种心理依恋。平时生活中的解不开的疙瘩,同学中的小矛盾,都愿意告诉老师。下课时愿意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坐坐。有时也会抱住老师的胳膊撒娇。

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独处,希望能从同学相处中得到快乐。而一旦看到别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那颗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马上有了反应,伤心流泪、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厌学、仇恨父母。这类孩子的学习大多不够稳定,时好时坏,受情绪影响很大。

(二) 放任自流型

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较富裕。因而这些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比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毛病。小卖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上半周当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于是就靠借债过日子。

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更是一团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天高皇帝远”你想管也“鞭长莫及”。于是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反正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打不得,骂不得,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架势,指一指,转一转,一旦老师稍有放松,便当起了“坐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养老院”,吃饱、喝足、混天黑。

(三) 天天向上型

这类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时间较短,靠出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的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还不算错的收入,积攒着辛苦换来的每一分钱。为的是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走自己没有文化的老路。

这些孩子大多保留着农村孩子的淳朴和节俭,从不乱花钱,因为他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一直不错。不过,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喜静不喜闹,有的甚至还有点不合群。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如亲子教育的缺失、亲密度较低、不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教育上存在着内容狭窄、监护人与儿童交流不足、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留守儿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恶劣的住房条件、昂贵的借读费用、无安全保障等),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现状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

1.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另外,因为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久而久之,有些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厌恶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2.性格缺陷,任性、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常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因长辈的过分溺爱造成儿童的任性、自私的现象尤为突出。

3.人格发展呈不健全趋势,道德现危机。留守儿童大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他们主要负责孩子的吃喝问题,学习上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上也出现两种极端,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都会养成封闭的个性,古怪的性格,松懈对自己的要求,荒废自己的学业,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平时跟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过分的溺爱,使有的学生染上了爱吃零食的恶习。平日里,祖父母隔三差五的会给些零花钱够他们买些学习用品或早餐之用,慢慢的,随着欲望的增加,他要买更多的零食甚至是玩具,甚至还会出现偷偷拿祖父母的钱出去花的现象。

4.耐挫力差。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群体当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留守儿童在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阶段正是留守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而父母在此阶段并不能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缺乏,这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对事情的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个性及心理发展出现异常,有些甚至会因此逐渐走向极端。同时由于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留守儿童,毒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2.是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而非教”监护模式。老人的教育能力与正确教育方法的缺失,在老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不出现安全问题就是尽到了责任,因此在照顾孩子过程中,要么过分溺爱娇纵,要么粗暴放任自流,很少在情感上关心孩子。孩子与老人家彼此间过大的年龄差距也是与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3.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赋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即便是在教师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师资短缺,有的老师身兼数职,要教授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非常辛苦,已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心留守子女。

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二)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

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就餐方面的指导的挑战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

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的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

我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在春节时一起度过半个月。时间虽然很短,但我过得很开心,即便是晚上做梦,也涟漪般荡漾着愉快与舒心。对于我们留守儿童来说,过年就像一个如意结,把我和爸爸妈妈紧紧地系在一起。过年前几天,妈妈打电话说他们明天到家。刚听到这个喜讯,我高兴得合不拢嘴。到了第二天,看见父母那亲切的脸庞,我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妈妈说:“怎么了,见到我们不高兴?”我说:“不是,我是太高兴了。”我一边擦着眼泪,一边想:从这一刻起,我不再是留守儿童了。过年了,我穿着妈妈爸爸给我买的衣服,看着那贴在门板上的吹胡子瞪眼睛的门神,和擦得干干净净的玻璃,心情格外舒畅。随后几天,祭祖时焚香的香气,丰盛的年夜饭,铺天盖地的炮竹声,笑嘻嘻的拜年、道喜,以及纷飞雪花中耀眼的红灯笼------使这些寒冷的日子热烘烘闪着光亮,使平时的种种不快化为乌有,并使来年总是朦朦胧胧含着希望。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真像白驹过隙一般。很快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新的知识,还有父母的离别。报名后的第三天,父母就要走了,虽然我很舍不得,想把他们留下,但是我不能。我知道父母挣钱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们长大能有好出息。我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他们走的那一刻,我没有看他们,我怕我会控制不住自己哭出来,或者抱着他们不让走。我躲在门后,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不知不觉,已泪流满面。此刻,我又是留守儿童了。不过,我知道还有很多人会关心我,爸爸妈妈也会牵挂我。春节,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像抚慰心脾的融融暖阳,像柔和醇芳的美酒陈酿。过年时那快乐、和睦的气氛,如同冬天的麻辣烫火锅,品尝过后,口留余香。

留守儿童的论文

关爱留守 儿童 ,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下面是我精心为您整理的关爱留守儿童800字 议论文 ,希望您喜欢!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篇1 留守儿童的心声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从一年级开始,爸妈就在外地打工,只有过 春节 才回来一次,平时我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昨天是我的生日,爷爷给我买了 蛋糕 ,奶奶做了一桌子美味佳肴。看着这些丰盛的饭菜和香甜的蛋糕,让大家保证是眼馋肚饱。可我却感觉少些什么,闷闷不乐。虽然,前天爸妈给我打电话提前祝我生日快乐,但我还是高兴不起来。我想:“一句生日快乐能体现那你们对我的祝福吗?你知道吗,我想你们想得是多么执迷。放学,在茫茫人群中我仿佛看到了你的身影,走近一看又消失了。我做梦都梦见全家人在一起和睦相处地吃了一顿团圆饭,睁眼一看全是幻觉。”如果这一切又一切地幻想变成现实那该多好啊!此时此刻,如果你们能坐在我身边,帮我点上生日蜡烛,唱着生日歌,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一边吃蛋糕,一边有说有笑那该多好啊!可是你们冷落了爷爷奶奶,更冷落了我,冷落了这个家……陈正想着,奶奶叫我许愿了,我急忙双手合十闭上眼睛,真诚的许了愿……随后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吹灭蜡烛,在一缕缕的轻烟中,我仿佛又看到爸妈的笑脸,听到了他们的祝福声。目前,像我这样的留守儿童何止一个。我班四十名学生,其中十多名是留守儿童。在外打工的爸妈们,你们是否想过,虽然你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挣来大把的钞票,给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但是,这都不能代替我对你们的思念。你们是否知道,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吗?不是金钱财务,不是优越的物资生活,而是你们的陪伴,关爱,温暖。当遇到困难时,有你们在身边帮助,让我们跨越万重荆棘,永远不成为迷途的羔羊。当取得成绩时,与你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每当看到家长牵着孩子的手出入超市、公园的时侯;每当看到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和孩子说再见的时候,我们这些留守儿童是多么的羡慕,又是多么的孤独。 当然,我们也清楚,当今的经济社会,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我我不你的。所以,我建议,在外打工的爸妈们,为了我们这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你们一人在外打工,一人在家陪伴我们,这岂不是两全其美吗? 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篇2 今天在班会课上,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留守儿童。” “你们知道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温和的问。教室顿时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老师见大家都知道,又补充说:“对,留守儿童就是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留下孩子在别人家生活,这就叫留守儿童。我们班上应该也有留守儿童,现在,请他们发表感想。”原以为,大家都争先恐后。没想到,他们个个像含苞欲放的花朵,害羞极了!没有一个敢上台演讲。老师、同学们都用掌声鼓励他们。终于,激发了邓子轩同学的勇气,第一个上台演讲:“我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妈妈照顾我,爸爸每天加班到很晚,十分辛苦,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成绩来报答爸爸妈妈。”邓子轩说得非常有感情,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送他回座位。接着,又有几个同学上台演讲,看着几位留守儿童说的有声有色,十分投入。另外几位留守同学鼓起了勇气,信心十足,昂首挺胸地走向了讲台,又一个个迎着我们的掌声返回座位。接着,老师笑盈盈的说:“这几位同学演讲的十分不错,老师很满意。 接下来,我要求不是留守儿童的同学写一篇《我最敬佩的留守儿童》。”大家的笔“沙-沙-沙”地动了起来,像风吹树叶的声音,好清脆!我仔细的想了想,,写谁呢?写习佳吧!她的爸爸妈妈虽在农村当农民,居住在叔叔家,况且是转学来的,但她的学习非常好,老师也经常表扬她!我认为,她能做到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还样样出众,是不错的!就拿我来说吧!妈妈为了更好的照顾我,放弃了在巴邱上班,到水边来受苦。爸爸也经常检查我的作业,督促我要好好学习。可我的成绩也不过如此,不是班上十分出众的学生。习佳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要向她学习! 这节班会课使我领悟到了很多,课上许多留守儿童说出了心里话!希望老师以后多和我们沟通,让我们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关爱留守儿童800字议论文篇3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的时候,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成长中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使学习与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随着暑假的临近,加强留守儿童安全和 教育 管理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在此我们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发出倡议: 热诚欢迎全体离退休老同志踊跃奉献爱心,共同携手帮助留守儿童,用我们自己的爱来为需要帮助的孩子点起一盏希望的灯,照亮他们的前程。我们倡议,献出您的爱,让留守儿童分享;献出您的爱,代外出的农民兄弟姐妹照管一下孩子。您可以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您可以帮助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重视 对子 女的教育,及时向他们宣传普及科学的 家庭教育 观念,先进的家教知识和 方法 ,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加强亲子间的交流和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您可以做特困留守儿童生活的资助者,帮助孩子们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也许您的点滴付出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也许您的一分关爱就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让我们大家都能牵手留守儿童,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志们,朋友们,赶快行动吧!有千万个留守儿童在期盼、在等待,等待您、等待我......

留守 儿童 是近年来农村地区特有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 教育 你有何研究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执教35年的教育生涯中,无论是担当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我都坚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学生成长的优良传统,关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只有心灵的对接,智慧的碰撞,才能创造绚丽多彩的人生。

关键词:走进心灵;关爱学生;留守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集体流转承包,农民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涌入城市,充当着新型劳动大军。同时,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暴自弃现象尤为突出,困难家庭的孩子自卑心理更是令人担忧,如何让他们消除心灵的阴影,走出逆境,是我执教期间一直坚持以真情打动真心,最终赢得了童心。

一、真情点亮留守儿童心灵的灯

去年冬天,我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有一天放学时下 大雪 ,天色很快就变黑了,班上的李晓丹同学和她弟弟焦急地在学校大门口等奶奶,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见奶奶的身影,外面寒风凛冽,两个孩子急得默默掉眼泪。正在这时,我备完课正准备下班,快走到大门口时,看到了他们俩焦急的样子,于是我上前问清了来龙去脉,安慰着他们说:“别急,奶奶今天肯定是有事情耽误了,不行我打车送你们俩回去!”于是我叫来了车子,送姐弟俩回家,十五分钟后,车子开到了山区的一个村庄,左弯右转到了她家门口。经过一番了解后得知,她奶奶准备骑电瓶三轮车接他们放学,但是下雪路面湿滑,不小心在一个拐弯处翻车了,奶奶右手也骨折了。两个孩子年龄小,生活也不能自理,父母又都在外地打工,一时也不能回家,照顾两个孩子的问题急坏了奶奶。为了不因奶奶骨折而耽误他们的学习,于是我以老党员身份主动向学校请求,结对帮扶这两个孩子。我以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两个孩子,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他们没有饭吃,我就到食堂给他们打饭,送到他们手中;没有菜吃,我就在自己的房间炒好,送到他们身边;生病了没有钱买药,我就从微薄工资中挤出药费,给他们买药,并督促他们按时喝药;没有衣服穿,我就回家把自己孩子的衣服拿过来给她们穿;平时我还经常为姐弟俩剪指甲、洗头发、洗衣服、辅导功课等。在我细致入微的关心下,姐弟俩不再生活发愁,一心扑在学习上,成绩进步明显。我看到这个结果,心里非常欣慰,小半年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同事也开玩笑地说:“你不光是一名好老师,而且还是一名优秀的爸妈!”

二、阳光总在雨后晴

我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而且在心灵上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山区,留守儿童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少。班上有一个叫王伟的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同学们送给他一个美名“王牌军”。而最近几次单元检测,成绩却直线下降,同学们嘲笑他是“王(完)蛋”。一向天真活泼的他,一下子变成另外的一个人,而且一连几天见到我,都是躲躲闪闪,上课也心不在焉,情绪反常。我想应该是有什么心事,或者解不开的疙瘩,于是我抽出时间对他家进行家访,以了解实际情况。原来小王伟的父母离异,他随着父亲生活,而父亲游手好闲、好赌贪吃,后来因赌博败光了家底而行窃,后来被公安局拘留,小小年纪的王伟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家寡人。这也就解释了他前些日子闷闷不乐、没有笑容的原因,这对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回到学校,我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找他促膝谈心,慢慢引导他、启迪他,后来他把我当成知心的朋友,说出了家庭的遭遇,我用“不怕老子穷,就怕儿子无智能”鼓励他,让他重拾生活的信心。我告诉他,经历其他孩子不曾经历的磨难,这也许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要学会坚强,学会懂事,学会长大,淡然面对生活困难,勇敢挑战生活困境,坚强战胜生活困苦,不断超越家庭影响、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超越同龄孩子。我还告诉他,一定要努力,学校、老师、亲戚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都在关注着你、支持着你、牵挂着你,我们都相信你一定可以走出阴影。经过我的一番鼓励,王伟对生活重拾了信心。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照顾他,在生活上,我尽可能关心他,让同学们喜欢他。老师和同学的爱让王伟感受到了大家对他的关心与关爱,慢慢地从痛苦中走出,渐渐地变得开朗起来,而且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王伟迎头赶上,同学们笑称“王牌军”又回来了。

三、合力撑起关爱的蓝天

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走亲戚和大家访活动,在活动中,我了解到更多的困难家庭和需要帮助的孩子。吕寒玉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父亲一次在外打工,不小心从屋顶摔下来,脊椎摔断,瘫痪在家,仅靠她母亲在集镇上做一点小买卖,以维持一家五口生计。这个女孩是不幸的,出生在不幸的家庭,经历了不幸的遭遇,过早地承受了太多生活中的不幸。当我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就主动为她们排忧就难,一方面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她家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扶持与帮助。在我的努力下,“南京博爱e家”爱心人士、钱宝网员工与吕寒玉结成了帮扶 对子 ,政府奖补金减免了她的学费。去年冬天吕寒玉共收到一次性资助8600多元,解了特困生家庭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一家人在党和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健康成长。特困生吕寒玉受助后,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释放,一下子变得开朗起来,乐意与老师交谈,快乐地与伙伴们玩耍; 学习态度 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听课注意力变得集中,课堂发言变得积极踊跃,作业书写工整,变得勤学好问;思想上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集体,乐意帮助他人,为他人做好事。吕寒玉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关爱贫困学生,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会向困难低头,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又代表着希望,大家共同的努力,为贫困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四、结语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需要上好每一堂课,更需要走进学生心灵,关爱每一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关爱每一名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病”,为特困生家庭雪中送炭,用爱心去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灵家园,成就学生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魏亚飞,郑秀云.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班主任留守儿童管理手记[J].中学教学参考,2011,(6):124-124.

[2]彭江碧.心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

[3]胡艳丽,汪洋.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家园[J].决策,2011,(7).

作者:尹永平 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巨兴中心学校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3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关键词: 关爱、帮助、责任正文: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何谓“留守儿童”呢?即父母在外务工,在外做生意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人们长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教学也是如此。我在此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一) 管理难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家庭教育不力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学习吃力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 “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留守儿童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一) 外强中干型 在坚强的外表下,他们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极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呵护,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与父母交流,但是没有。而老人们的教育方式,要么溺爱,要么无暇顾及。所以,他们更多的对老师有一种心理依恋。平时生活中的解不开的疙瘩,同学中的小矛盾,都愿意告诉老师。下课时愿意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坐坐。有时也会抱住老师的胳膊撒娇。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独处,希望能从同学相处中得到快乐。而一旦看到别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那颗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马上有了反应,伤心流泪、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厌学、仇恨父母。这类孩子的学习大多不够稳定,时好时坏,受情绪影响很大。

(二) 放任自流型 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较富裕。因而这些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比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毛病。小卖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上半周当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于是就靠借债过日子。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更是一团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天高皇帝远”你想管也“鞭长莫及”。于是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反正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打不得,骂不得,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架势,指一指,转一转,一旦老师稍有放松,便当起了“坐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养老院”,吃饱、喝足、混天黑。

(三) 天天向上型 这类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时间较短,靠出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的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还不算错的收入,积攒着辛苦换来的每一分钱。为的是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走自己没有文化的老路。这些孩子大多保留着农村孩子的淳朴和节俭,从不乱花钱,因为他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一直不错。不过,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喜静不喜闹,有的甚至还有点不合群。

三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矫正方法

(一) 平等的爱,担负起“师长”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职业的、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无论所教的学生是优是劣,都应一视同仁,待之以爱千万不能随个人兴趣,利益来选择,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爱”。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融入心灵深处。”由于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和成长环境,出现在教师面前的形象也不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各不相同,教师应一碗水端平,坚持平等对待的原则,不能因为家长的身份、地位左右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就要对学生的角色定位,切实担负起“师长”的责任,善于走进每位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道德情感,不是私人情感,是出于教育人的需要。

(二) 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陶行知教导我们:“教育是叫人化人,化人者也能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关爱每一个学生,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同学,特别是那些留守学生。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在信任和理解中,学生才会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起天赋与个性。老师要用真情的爱,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让每个留守学生都能体味成功的愉悦。“没有常识,也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了赏识而来人间的。”对一名后进的留守学生,老师只要对他们点滴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就能让他体验成功和快乐。是啊,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老师不用暴力语言伤害学生,不抛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抛弃的。

(三) 真挚的爱,加大帮扶的力度师爱的职业收获是育人。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启发我: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需要老师真挚的爱。只有老师拿出真挚的爱,才能加大对留守学生帮扶的力度。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首先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以居住地集中为片进行登记,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动态档案,本着需要的原则,进行分类指导,给予帮助。其次是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力度。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建立留守儿童家长与子女定期联系制度,要求家长每周要和子女电话联系至少一到两次,并经常进行书信交流。我还为每位留守儿童准备一份成长记录袋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学习及思想等情况。留守儿童一旦有困难,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转化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四) 无私的爱,搭起潜能的平台《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提出:“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但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潜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提高留守儿童的自信心,为留守学生搭起发挥他们潜能的平台。 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及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善于辨证地、发展地看待每一位留守学生,真正做到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空间。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让我们大家共同携起手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无私的帮助,使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一样有健康、快乐、幸福的童年。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提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打工谋生,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不仅成为外出务工父母的一块心病,也大大增加了学校教育、班级管理的难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关爱、帮助、责任

当今,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如“留守儿童”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何谓“留守儿童”呢?即父母在外务工,在外做生意或父母离异家庭的子女。这些孩子都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现在,“留守儿童”的人数比例已占到农村学校学生人数的50%——60%,其数量之多,令人惊叹。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

人们长说“寻其病根,治其顽症”。教学也是如此。我在此就“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问题

(一) 管理难

由于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们只是抱着让他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的态度来管教他们。所以,这些孩子在家里处处受着宠溺,爷爷奶奶也都由着他们的性子而为。他们到了学校之后,受不了纪律的约束,大多数孩子便表现为纪律性差,自觉性差。如:上课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好贪玩……经常出现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现象。这给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 家庭教育不力

现今,在经济利益的驱驶及生活的压力下,许多农民外出打工,这也是造成儿童留守的重要原因。农村“留守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等老人抚养,而大多数老年人没有文化知识,对孩子进行不了学习上的辅导,加之近年来教材的变化也让部分有文化的老年人辅导起来感到吃力,因而对于家庭辅导他们也是力不从心。而教师又不能长期加班加点帮其辅导,这也就造成课后再辅导的难题。当然家庭教育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家庭课后辅导,真正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对孩子生活与做人常识的教育,同时,其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 学习吃力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差,加之家庭教育跟不上等因素,这些孩子均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回到家,爷爷奶奶又督导不力,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一紧一松的习惯。学校与家庭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收效甚微。我个人认为:要缓解这些“留守儿童”学习吃力的现状,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就是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应用参与教学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形成互动,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使他们逐渐改掉以前的厌学情绪,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他们有的还要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同伴的奚落(父母离异留在农村的孩子),时间久了,就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伤害和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因而对他们的教育就至关重要,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到位,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既宽松又不失紧张,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各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 “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

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我发现留守儿童具有这样的个性特征:

(一) 外强中干型

在坚强的外表下,他们有一颗脆弱的心,他们极易受到伤害,情绪不稳定。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呵护,渴望得到父母的教育,渴望自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与父母交流,但是没有。而老人们的教育方式,要么溺爱,要么无暇顾及。

所以,他们更多的对老师有一种心理依恋。平时生活中的解不开的疙瘩,同学中的小矛盾,都愿意告诉老师。下课时愿意到老师的办公室去坐坐。有时也会抱住老师的胳膊撒娇。

他们喜欢热闹,不喜欢独处,希望能从同学相处中得到快乐。而一旦看到别的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孩子时,他们那颗脆弱、敏感、易碎的心,马上有了反应,伤心流泪、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甚至厌学、仇恨父母。这类孩子的学习大多不够稳定,时好时坏,受情绪影响很大。

(二) 放任自流型

这类孩子的父母大多以做生意为主。他们的家庭相对于其他家庭来说较富裕。因而这些孩子的零花钱大多比较充裕,这便使他们养成了好吃懒做、乱花钱的毛病。小卖部中的食品、玩具是他们的最爱。他们上半周当大款大吃大喝,下半周便节衣缩食,甚至连生病、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于是就靠借债过日子。

这些孩子胸无大志,学习更是一团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天高皇帝远”你想管也“鞭长莫及”。于是他们便更加肆无忌惮,反正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打不得,骂不得,一副“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架势,指一指,转一转,一旦老师稍有放松,便当起了“坐家”,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养老院”,吃饱、喝足、混天黑。

(三) 天天向上型

这类孩子的家境一般,父母大多出外打工时间较短,靠出卖苦力或做小生意为生。他们的父母用勤劳和汗水换来还不算错的收入,积攒着辛苦换来的每一分钱。为的是能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走自己没有文化的老路。

这些孩子大多保留着农村孩子的淳朴和节俭,从不乱花钱,因为他们深知父母挣钱不易,所以,他们的成绩一直不错。不过,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喜静不喜闹,有的甚至还有点不合群。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和关爱,他们的特殊成长环境如亲子教育的缺失、亲密度较低、不良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教育上存在着内容狭窄、监护人与儿童交流不足、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可能健全,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留守儿童自身多方面的共同配合。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恶劣的住房条件、昂贵的借读费用、无安全保障等),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两地分隔的局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对策现状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现状

1.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必要的监督和关爱,学习主动性本来就低,再加上祖辈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其家庭作业往往很难得到及时辅导,普遍对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自信心普遍较低。另外,因为心理孤单以及对父母的思念,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集中于学习,久而久之,有些便会感到学习压力增大从而厌恶学习,导致成绩下滑,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

2.性格缺陷,任性、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常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后天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因长辈的过分溺爱造成儿童的任性、自私的现象尤为突出。

3.人格发展呈不健全趋势,道德现危机。留守儿童大都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一起生活,他们主要负责孩子的吃喝问题,学习上要么不管不问,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生活上也出现两种极端,要么过分溺爱,要么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都会养成封闭的个性,古怪的性格,松懈对自己的要求,荒废自己的学业,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平时跟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过分的溺爱,使有的学生染上了爱吃零食的恶习。平日里,祖父母隔三差五的会给些零花钱够他们买些学习用品或早餐之用,慢慢的,随着欲望的增加,他要买更多的零食甚至是玩具,甚至还会出现偷偷拿祖父母的钱出去花的现象。

4.耐挫力差。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群体当中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留守儿童在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往往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二、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小学阶段正是留守儿童成长发育的关键期,而父母在此阶段并不能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缺乏,这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对事情的认识、价值观上产生偏离,个性及心理发展出现异常,有些甚至会因此逐渐走向极端。同时由于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留守儿童,毒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2.是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而非教”监护模式。老人的教育能力与正确教育方法的缺失,在老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不出现安全问题就是尽到了责任,因此在照顾孩子过程中,要么过分溺爱娇纵,要么粗暴放任自流,很少在情感上关心孩子。孩子与老人家彼此间过大的年龄差距也是与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3.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赋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即便是在教师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也往往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师资短缺,有的老师身兼数职,要教授数学、历史、地理等多门课程,非常辛苦,已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心留守子女。

三、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监护人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在挣钱的同时,多想想孩子,不要无视孩子的存在,常回家看看,常和孩子谈谈,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

(二)教师要讲究科学方法,促进心理健康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辅导

家庭情况,父母亲务工地,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生行为、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详尽地记载,作为样本材料的对照依据。

2.开展留守儿童主题活动

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慢慢形成和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就餐方面的指导的挑战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

3.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

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

4.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和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心理和社会等专业人员要积极的关注。让我们行动起来,关心、关爱和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创造幸福安康和谐的社会。

留守儿童论文范文题目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留守儿童自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少年儿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一个新型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相比于非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形成、人际交往、价值观以及情绪认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状况。政府应当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责任,学校也应当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家长应当与孩子多多沟通,促进孩子与家人,社会和学校的互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农村中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外出打工、工作超过半年,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亲戚、祖辈、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融入,开始在城市中打工赚钱。但是,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生活条件等的限制,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把子女带在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农村,托长辈或者同辈人照应孩子,这就使得一种新型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出现。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2000万,而且这个数量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不会减少,甚至会进一步扩大。数量不断扩大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

1.性格缺陷

现如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太多自卑与内向。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它亲戚代为抚养,所以,孩子比较缺少父爱母爱,因此对孩子疼爱过度造成溺爱孩子,通常会为孩子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事实上,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就被剥夺了,而且,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降低了,长此以往下去,就使得孩子的性格特点趋向胆小、内向。另外,小孩子一般都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往往缺少安全感,和非留有儿童相比,这些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2.孩子的情绪和认知障碍

孩子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会有助于学生社会行为的发展,特别是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农村留守儿童,多是缺少亲子沟通的机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很少,由于缺少必要的沟通以及父母关爱,很多留守儿童都会出现心理障碍。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往往会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学习。据有关调查显示,不少留守儿童有焦虑倾向,有的留守儿童有被遗弃的感觉,有的留守儿童称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有些留守儿童往往不知道该向谁诉说困难和困惑。

3.人际交往障碍

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留守儿童都对学习的组织的集体活动都不是非常感兴趣,因此,也不愿意和同学一同参加各项活动,明显表现出不合群的现象。有人际交往障碍的孩子不喜欢和他人接触,比较喜欢独来独往,而且他们的性格有些孤僻,严重的可能会有自闭的倾向。长此以往产生了交往障碍;也有些留守儿童都是别人叫才会跟着参加集体活动,很内向,表现不积极;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比较喜欢且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1.政府要担负起关心留守儿童的责任

首先,政府必须要承担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重大责任。现如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帮助。这些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身心健康发展好坏都直接政府制定的措施有一定的联系。基于此种情况,各地区的政府要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逐渐的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此同时,也可以把此问题纳入到可持续发展工作中来,认真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留有儿童中比较贫困的孩子。在接收农村外来打工人员的地区政府,要尽量减少人口歧视,并且要尽量提高这些外来打工人员的收入,这样一来,这些外来打工能够承担的起孩子在城里上学的费用,而且,这样一来,这些孩子就可以留在自己父母的身边,从而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

2.学校应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学校作为教育育人的基地,应当特别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学校在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效果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城里的孩子和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情上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因此,学校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有效的措施,例如:规范要求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教育留守儿童要尽量使自律和其它相关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加以科学教育,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骤。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学校更要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样一来,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克服其父母不在家而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而帮助这些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此外,学校还可以考虑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明确了解学生的情况,开设亲情电话,能够让学生的家长方便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情况。

3.家长应当与孩子多多沟通

建立亲子沟通渠道,促进父母与孩子间更多的沟通。外出务工的家长往往与孩子缺少正常的沟通渠道,不能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感情交流及亲子互动。这样一来,严重的剥夺了农村留守儿童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而且,这同时也是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确保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的家长要在有意识和无意识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进而来弥补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的缺点。外出打工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和孩子的学校以及班主任多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学习情况等,有时还要抽时间到学校去看望孩子,在身心发展和学习上也可以进行必须的教育与引导;外出务工的父母与留守儿童多多沟通,尽量减少孩子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不同,让他们觉得自己父母就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关心着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宏翰,权方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李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

[3]丁同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与对策[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3).

[4]董自正.根据儿童心理特点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可能性[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更要从社会、家庭、学校、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讨当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

留守儿童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特别是近几年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长,而他们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他们的教育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我们要深入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城市打工,而孩子自己留在农村生活,他们或者是与父亲、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长辈亲人、朋友一起生活而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黄金时期,正因为留守,所以他们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无法享受到父母的引导与帮助,成长的过程中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呵护,使其在思想认识、价值观和心理发展上极易产生偏离和异常。[1]

在就学情况上,据统计当前在农村辍学的所有学生中留守儿童占73%,其中76%为女生,这些留守儿童辍学后大多随父母进城打工。

在学习情况上,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学习成绩”问题中,大多数留守儿童感到有困难,在“学习遇到困难谁帮助”问题上,留守儿童主要依靠老师同学,非留守儿童还可以依靠父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年龄稍大的孩子还要帮家里做家务,所以学习时间相对得不到保证,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影响。

在监护问题上,由于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管理制度等条件的限制,学校只是负责留守孩子在上课时间进行监管,课余时间监管只能由其临时监护人负责,而多数留守儿童的监管人都是(外)祖父母,他们多数文化水平很低且年事已高,只能在吃饱穿暖等生活上给予关怀,而对学习辅导上基本是空白,致使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监护。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由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引起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环境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因素共同导致的。

(一)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在我国长期存在着,正是这种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农民尽管离开了农村到城市打工,但户口依旧是农村的,各种的福利待遇不能与城市居民建立平等,尤其是与这种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相对应的义务教育制度也存在着严重的城乡不平等现象。[2]进城打工的农民要想其子女在打工城市上学,需要缴纳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尽管在有些城市设有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他们的升学问题由于不同地区中高考制度的限制也难以解决。其次,地方基层政府方面未给予留守儿童足够重视以及政策措施不力。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所以当地基层政府支持农民外出打工,而对留守儿童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问题上几乎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缺乏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再次,社会广大农民外出打工成风,读书不重要观念盛行。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错误的认为读书不重要。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也认为,如今的大学生毕业不包分配,昂贵的教育投入,毕业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外出打工挣钱。可见外出打工成风的环境以及读书不重要观念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二)家庭环境因素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教育方式与监管不当。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一般都是单亲、亲戚、祖父母,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也决定了单亲监护人一般都是母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作为主要劳动力的父亲不在家,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都由母亲一人承担,根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孩子,再加上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也帮不上忙,还有监护人是(外)祖父母,对孩子都存在溺爱倾向,在充分满足物质需求同时缺少在精神道德层面的引导和管束,这及其容易使孩子滋生不良习惯。同时,祖辈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代沟较深,很难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沟通。

第二,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相对欠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父母认为自身的文化水平低从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学校,孩子放学后的作业问题对部分父母来说都是有困难的,所以无形中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

第三,农村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由于农村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家庭子女普遍偏多,家庭经济负担重,为此,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但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情况受到影响。

(三)学校环境因素

一方面是农村教育系统对留守儿童重视程度不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上存在缺陷,性格多孤僻,学习成绩不佳,而学校为了升学率,成绩较好的学生成为他们主要培养对象,对于成绩欠佳的农村留守儿童则放弃教育管理,从而导致孩子们的逆反心理甚至逃学、辍学。另一方面则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办学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缺少研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失学、辍学现象严重。[3]此外,农村学校图书馆、体育馆等不齐全,学生放学后自由散漫活动,多去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由此会产生诸多留守儿童问题。

(四)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因素

儿童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留守儿童正处于这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可塑性很强,加之留守儿童尚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其容易受外界干扰和侵害,被坏人引入歧途,从而造成学习上散漫,在学校里出现打架斗殴、迟到早退、违纪等一系列问题。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首先,社会环境方面,面对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农村外出打工成风等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政府应从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村教育资本的投入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建立适时的社会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兴建务工子女学校、加大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使务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

其次,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父母外出打工时尽量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或父母其中一人留在家里,以保证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如果是(外)祖父母监管,一定要对留守儿童严格要求,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父母也应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以及时掌握孩子的一切状况。

最后,要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基层政府要大力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吧、游戏厅等的规范管理,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要努力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学校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积极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沟通以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马瑞娟,王秀丽.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对策[J].警官文苑,2010(3)

[2]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3]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学.2011

[4]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

[5]何智明,杜学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成因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流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还存在问题,要解决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必须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070-01

1 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教育水平低下,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河南省农村,很多地方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无论是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是很薄弱的。一些农村的中小学里甚至只有最基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音乐、美术、计算机、体育等方面的授课老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只有几个老师,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功课,老师的教学负担十分沉重,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多加关注留守儿童,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关怀,对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单一

家庭教育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或至少有一方长期外出,减少了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不利。而且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内容过于单一,基本没有美术、音乐等有助于其全面发展方面的教育内容。只有少数老人教孙辈一些简单的手工、儿歌或是讲一些民间故事,很多故事还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差,自律性差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管理的疏忽,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得不到重视,因而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以河南省为例,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8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留守儿童大多年龄较小,缺乏自律意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诱惑缺乏抵抗能力,成绩越来越差,又会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孤立,使他们感到自卑,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贫穷地区,这些地方师资力量缺乏,学校除了常规管理之外,很难对数量众多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其次,教师育人缺少关爱。教育部对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少之又少,学校的发展缺少资金上的支持,甚至拖欠教师工资,这就直接导致老师的教学热情减退,很难全心全意地去教学,教育质量也会随之下降。

家庭方面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留守儿童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甚至对父母产生误解和怨恨。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新的家庭环境基本分为隔代监护、上代监护、无人监护三类。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自身情况以及监护人的教育能力、经济能力等因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频出问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身方面

首先,自信心不足。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长期下去,问题压在心中得不到解决,因而较非留守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其次,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难以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自我约束能力差,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留守儿童容易产生道德行为偏差。

3 解决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完善社会政策,动员多方力量

要强化政府职能,将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文件,使农村留守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出台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如加快户籍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减免学杂费、书本费等。要充分发挥妇联等组织的作用。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亲情与关爱,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使社会各界都更加了解留守儿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

提高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氛围

学校应该多吸纳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创造积极的条件,为老师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鼓励老师在提高文化水平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此外,还要加强老师和留守儿童之间的沟通,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给留守儿童多作指导,在生活上也应多加关心,在情感上多加激励。老师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加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强化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环境

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不重视,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没有用,觉得还不如让子女早点打工赚钱。针对这些家长的教育观念的偏差,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其次,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在选择监护人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果自己子女自律性较好则可以交由祖辈监管,如果自律性差的,应安排在孩子心中有影响力、有威信的其他亲属作监护人。选择其他亲朋好友作监护人的,应选择那些有一定教育能力,同时家庭负担相对较小的。

加强自身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感

首先要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让一些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作演讲,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唤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校应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笃运.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N].中国教育,2008-7-19(3).

[2]徐宏升.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75.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论文篇二

《浅谈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农村的绝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然而这些农民工的子女们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而留在了农村读书。近几年来,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现。然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涉及到一系列问题,其中教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做了相应研究,以减轻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压力,帮助农民工解决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及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

一、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社会中一群特殊群体,在社会中引起了的重视日益凸显,这个特殊群体至多以引起社会中诸多问题,源于其群体成员均为儿童。在儿童成长正需要父母陪伴教育的时期,其父母却到城市务工。虽然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在城市务工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但在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孩子本身的个人成长都是无限隐患。

现在儿童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在社会成熟的影响下,儿童的认知及思维潜力都是无限的,儿童接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将来发展,并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有序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由于父母的监护不到位,教育不到位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关乎我们社会的未来的发展,其中最凸显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家庭环境及家庭的完成性,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孩子处于长期分离状态,造成了孩子长期处于被孤儿状态,这样一定会给孩子带来自闭胆小、情感沟通不畅、消极冷漠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1、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较消极。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家庭的不完整行给孩子带来孤独及不安全感,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是其他情感多不能替代,这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情感态度,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情感完整。

2、农村留守儿童的认知程度上存在偏差。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认知偏差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留守儿童的认知偏差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并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

3、农村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研究表明,农村留守经历对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有不良影响,容易使他们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具体表现为对人冷漠,人际信任度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人交往退缩畏惧、自卑孤独或目中无人,常常游离于群体之外[2]。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

1、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孩子出生后,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第一位老师就是父母。在孩子的启蒙阶段,父母是给孩子树立权威性的最好时间,这个权威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这期间对孩子的性格、品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作用,如果只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的儿童会对父母产生怨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对这一点的认知度也不高,有些父母也会一味的以为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于自己无关。有些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管,不了解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成了问题学生,就是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2、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是留给其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教育,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隔代人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比较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有些就是想管教也无能为力。这样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农村留守儿童与隔代老人代沟差距较大,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欠缺。农村学校的教师大多配备的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对于科学教书育人的理念甚是缺乏,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更是效果不佳。而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这一特殊群体没有从家庭背景、心理状况等方面深层次的分析,造成对整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当,管理方法不当,因此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加强,甚至难以管理,此时教师对学生失去信心,放任不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扭转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在学校上学期间,学校应承担起与留守儿童沟通并疏导他们的作用。父母不在身边带给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种良好的心理弹性也会减弱父母外出打工带来的不利影响[3]。

2、农村学校可设立寄宿部。农村留守儿童大都是父母不在身边,与隔代老人难以沟通和倾诉其所想,所以建立寄宿制的学校可增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学校教师又可随时看管。国外研究发现,更换看护者、寄养方式等会改变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质量[4]。

3、社会各界应做好爱护留守儿童的工作。政府应在农村加大小学及初中的建设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大量收取并做工作予以家长让其孩子住校,在父母外出务工期间切实为他们解决儿童生活及学习上的问题。鼓励每一位农村留守儿童努力学习,让其感受社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2]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3]叶曼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7-69

幼儿园留守儿童论文

随着我国学习年龄的提前,幼儿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热门,各种启蒙辅导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幼儿教育主要包括识字教学、幼儿数学、幼儿英语、幼儿音乐舞蹈等,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幼儿教育论文题目,供广大师生参考。1、浅谈幼儿识字教学2、电子白板助力“趣”动幼儿识字3、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4、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育5、用愉快教学法开启幼儿识字大门6、幼儿教育时期识字阅读策略谈7、幼儿识字教学方法新探8、幼儿识字教学原则及方法的研究9、“审美与快乐”式幼儿音乐教育初探10、“线上幼儿园”网络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11、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个案分析12、3-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促进研究13、4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箱庭干预个案研究14、城乡一体幼儿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应用研究15、初探儿童行为实录的观察与评价16、创设中等职业幼儿教师女生群体积极心理磁场力的途径17、促进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研究18、单亲幼儿心理问题探析及教育对策19、电子白板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的作用研究20、动态课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21、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22、儿童环境教育应该是人格素养教育--美国儿童环境教育一斑23、儿童自我调节水平的发展与培养--养育科学的视角24、父母的教育态度影响幼儿的性格25、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26、隔代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研究27、关于从幼儿阶段开始建立学生心理成长档案的思考28、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29、关注离异家庭幼儿的心理补偿教育30、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促进3-6岁弱势幼儿群体心理发展的策略31、积极心理学视野下3~6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32、基于儿童心理行为的幼儿园建筑设计研究33、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3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35、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调查研究36、家庭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的引导37、家长育儿教育对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影响38、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研究39、解读幼儿入园焦虑--基于人格心理学视角40、借助童话故事优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41、林区幼儿教师心理压力问题及应对方式研究42、民办幼儿园突发事件对教师心理影响的调查43、农村留守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原因分析44、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现状与对策45、浅谈白板教学让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46、浅谈创编幼儿舞蹈的方法47、浅谈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的关系48、浅谈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学习效率49、浅谈数字化资源在师幼互动中的运用50、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保育工作51、浅谈音乐教育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52、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几个因素53、浅谈幼儿的行为和心理特征54、浅谈幼儿舞蹈的指导方法55、浅谈幼儿舞蹈教育对幼儿成长的作用56、浅谈幼儿舞蹈培养的两种模式57、浅谈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58、浅谈幼儿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59、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60、浅谈怎样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维护61、浅析多媒体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意义62、浅析二孩家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63、浅析沙盘游戏疗法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64、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65、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66、如何将信息技术适时引入幼儿教学活动中67、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自由的心理空间68、如何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发展69、上海校外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任性表现及其疏导70、师生对话交流质量与幼儿心理状态理解能力的发展71、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72、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运用中的利与弊73、谈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74、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75、提高幼儿识字兴趣的APP设计探讨76、庭教养方式及父母情绪智力与幼儿情商相关性调查研究77、微课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调查研究78、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79、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80、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探索81、小议宁波高桥幼儿园健康环境设计82、新课程视角下幼儿音乐教学例析83、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初探8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幼儿园活动85、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86、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语言创新活动初探8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88、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软件交互设计研究89、音乐--调节小班幼儿情绪的良方90、用信息技术之匙开启幼儿教育精彩之门91、游戏型课件在幼儿活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92、幼儿道德教育因科技更生动93、幼儿告状行为之解析与应对策略94、幼儿教师的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95、幼儿教育多媒体课件制作初探96、幼儿教育教学中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义探索97、幼儿教育信息化素养的现代化创新思考98、幼儿社会退缩的师源性成因及其干预99、幼儿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100、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新理念10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10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探索10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谈104、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05、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数字化游戏运用模式的探讨106、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探究107、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108、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的情感表达109、幼儿园小班电子绘本教学研究110、幼儿园游戏化主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利弊分析111、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网络资源的利用112、幼儿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心理咨询研究113、幼儿自私行为的成因及对策114、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115、寓教于乐--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的趣味性探究116、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117、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118、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创意能力的探究119、运用微课教学提高幼儿能力12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进行幼儿教育教学12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幼儿语言表达技能122、运用音乐活动增强幼儿入园适应性的对策123、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124、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125、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26、中国传统音乐融入幼儿音乐教育课程的思考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以上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编推荐幼儿教育论文题目相关文章:学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秀幼儿英语论文题目2016年学前教育论文题目大全幼儿园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幼教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下一代的终生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也有着重大意义。但当前的农村学前教育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篇一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究》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前教育的普及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规模和管理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使得农村学前教育在普及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约。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是相关研究者面临的重要难题,只有进一步理清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学思路,解决农村教育经费问题,改善师资团队等,才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探究

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大力普及农村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幼儿获得基本的学前教育机会,不仅是目前我国普及学前教育的难点问题,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经费、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制约,难以满足农村幼儿受到平等教育的需求。只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满足广大农村幼儿家长的期望。

一、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的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保障儿童教育,提高儿童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只有充分保障幼儿阶段的学前教育,打好幼儿成长的基础,才能使得儿童在未来成长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成为保障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学前教育阶段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各个感官,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它涉及到社会规范、心理发展以及阅读和观察能力等。先天因素虽然对儿童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后天的培养是大脑发育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在外界环境刺激下能够直接影响到儿童大脑各个功能的完善发育。相关研究表明,儿童阶段是大脑思维的重要发展时期,一到七岁这几年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智力,如果没有完善的学前教育基础,将直接影响到儿童今后的健康发展。为农村儿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重视学前教育问题已经在党代会上提出,学前教育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受到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组织形式等的制约,很难满足农村儿童受教育的需求。因此,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紧迫性任务,只有充分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才能解决农村教育问题,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为农村儿童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的建设。

二、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

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学前教育还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学前教育阶段的经费并不属于国家统筹管理,无法纳入财政统筹中,又由于农村特殊条件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经费的获得,无法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的管理,国家也只是要求经办单位对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扶持,并没有规定政府部门给予多少比例的经费支出来专门供给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因此,仅仅靠办园单位的收费和部分专项补助,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要。另外,由于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这也就影响到办园单位的具体收费标准无法统一,有些县区域收费太低,很多乡镇还要承担巨大的办学责任,再加上农村教育附加费的逐渐取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匮乏,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学前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大多都是中专或者是职高学历,幼儿园教师缺乏专业的教育体验,在职期间也没有太多的学习培训机会,这就直接导致学前教育师资总体素质偏低。教师对幼儿的心理特征、基本教育技能等了解并不深刻,认为仅仅是看好孩子,不让孩子受伤就可以了,但是随着我国整体国民水平的提高,幼儿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学前教育来开发儿童的智力,拓展儿童的思维,让儿童掌握基本的语言和学习技能。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还无法达到专业幼教的水平,其教学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都亟待提高。又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过低,很多教师没有正式编制,享受不到应该享有的待遇水平,这就使得近年来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农村教学中,直接影响到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此外,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结构设置也缺乏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

根据调查显示,某地区教师队伍中幼儿教师中仅有百分之三十多的教师为高级职称,有百分之六十多的教师未评定职称,而未评定教师中农村幼儿教师占到百分之九十多的比例。农村教师团队中很多是民办教师,还有一些为大龄教师,教师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缺乏合理的教师梯队结构,也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

任何阶段学校教育的开展都需要在严格的管理制度制约下,近年来,我国各种民办幼儿园逐渐发展起来,但是这些民办幼儿园缺乏规范制度,乡镇政府对于幼儿园登记流程处于走过场现象,很多不具备条件的承办者也进行了注册,很多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以盈利为目的,存在乱收费的现象,包括收取试卷费、管理员费用等,这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同样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由于幼儿园承办者并没有完整的办园资格和条件,其教师资格、办园质量以及评估等方面都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各地区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没有严格制度的制约下,加上政府监督不到位,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导致乡镇幼儿园办学系统存在很多违规现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前教育的发展。

此外,学前教育重在发展幼儿的智能,开发幼儿的大脑,但是目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时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方法过于小学化,这就严重影响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导致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受到一定的影响。三、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措施

(一)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由于受到经费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教育的实施。因此,我国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应当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为农村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确保幼儿园可以持续的发展。我国应当将学前教育列入到国家义务教育范围中,以便于扩充经费的来源渠道。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制度,相关地位政府部门应当将学前教育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将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村办园中,扶持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普及;在部分贫困地区,国家可以通过直接拨款的方式,在地方政府的统筹管理下,确保农村学前教育享受到公平的资金渠道;相关区域政府还可以通过发放幼儿教育津贴的方式来重点扶持贫困地区的家庭,让这些家庭的孩子能够公平的享受到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对符合贫困条件的家庭进行学费减免、税收优惠等,用这种方式来扩大贫困家庭儿童的教育公平性,给予他们受教育的机会。

(二)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优秀的教师团队能够改善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只有加强农村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师资团队的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师资培养投入,对农村学前教育教师进行经费补贴,制定奖励措施,确保办学经费,增加师资收入,解决农村教师工资低的问题,加大政策鼓励制度,吸引更多地专业教育者和优秀毕业生加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中。建立完善的在岗教师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保障体系,增强幼儿教师的责任心和整体素质,通过拓展幼师培训渠道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改善目前我国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

(三)建立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只有加强教育管理,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学前教育普及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增强自身的管理意识,根据当地的发展水平,社会状况等来制定规范的学前教育发展计划和目标,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达到教育目标,各个部门的相关人员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配合教育部门来共同落实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工作。乡镇政府要派遣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学前教育的各项工作,对学前教育的登记注册、收费标准等进行严格的把关,对没有登记的幼儿园要监督其尽快完成登记。严格管理已经登记注册的幼儿园,相关监管人员要根据文件要求来严格评估幼儿园办学条件,杜绝乱收费现象的存在,保证各项资金都能够有效运用到提高办学质量上。通过建立完善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当不断扩展办学规模,由于农村人口密度大,一些大点的村落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以独立办园,附近的小村配合进行联合办园,这样有利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集中,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需求,便于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四)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

学前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启蒙性的特点,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点,从幼儿身心发展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学前教育分为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内容都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来强化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区域活动,例如,在教室里设置音乐区、绘画区、阅读区和游戏区等,通过不同区域的课堂设置来增强课堂的兴趣氛围,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在交往选择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空间。通过区域活动,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一些社会热门话题与幼儿进行交流,利用幼儿的方式来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兴趣,提高儿童的思维发展能力。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开展动手操作游戏,让学生投掷小球,搬运木块等,设计情商游戏,让幼儿配合买卖东西、分水果等。还可以设计一些扮演社会角色的游戏,例如扮演医生、教师等人,让学生理解不同职业的责任,增加学生对不同职业的认知程度,提高学生的分辨和感知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作为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领域工作者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师资力量、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佳宏,尹春杰.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课例开发引论[J].基础教育研究,2010(24).

[2]殷艳娟.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5).

[3]杨瑾.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方法初探[J].教育科研论坛,2004(04).

[4]张丽.浅析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9).

[5]邓俊超,郭礼智.农村幼儿园混龄课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1).

作者简介:赵艳杰(),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研究生,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幼儿园课程。

农村学前教育论文参考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现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量增加,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由于户籍问题,他们无法将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只能留在家里。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学前教育阶段。而学前教育阶段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和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父母关爱的缺失和各种教育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越来越引起关注。因此,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的分析,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

在这种农村人员大量流动,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态势下,孩子被留守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在建设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时代下,我国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是关乎国民基本教育问题的要素。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以教育为本,在学前教育这个教育初始阶段,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们的教育质量不容忽视。下面,我们先从各个方面对留守儿童这一概念的界定入手,来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状况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是指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留在农村由祖辈或亲友照看的3-6岁儿童的教育,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正规的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3-6岁的留守儿童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大部分没有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留守儿童”一词的来源留守儿童的现象一般只在中国被提及,也是中国近年出现的一个严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打不风为夫妻一同外出,因为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把孩子留在家里。这种现象在80年代由我国一位学者提出,称这批留守在家里的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总体规模扩大、农村留守儿童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学龄前儿童规模快速膨胀。

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0-5岁)达2342万,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占,比2005年的学龄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757万,增幅达。学龄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膨胀,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减少,大龄留守儿童规模明显收缩。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部分中西部省份留守儿童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需引起重视6-11岁和12-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比例分别为和,表明他们绝大部分正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学龄儿童义务教育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长期滞后,造成农村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学前教育不受重视,经费严重匮乏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措施,都在努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环境。然而,长期以来家长观念的陈旧,政府职能部门的忽视,积重难返。农村旧的教育观念仍然存在,有些父母认为学前教育不影响孩子的教育,而祖辈们根本没有学前教育的意识,部分幼儿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的学前教育也仅仅停留在看护或简单的拼音、识字和算术的知识传授上。学前教育经费严重匮乏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已落后于现今社会需求,各级政府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投资力度不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教育投入资金运行效率也较低。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关心关怀他们的健康成长。各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举措,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关爱活动,扎实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针对此次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强化父母法定监护责任,探索有偿代理监护制度,填补留守儿童监护缺位。逐步修订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以及与户籍管理相联系的住房、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政策法规,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能够平等享有公共服务资源。农村留守问题作为现阶段的重大社会问题,应纳入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总体部署,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出台免税、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

学前教育对一个人成长发展至关重要,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应特别关注这一儿童群体的成长发展。进一步加大城乡托幼机构建设,增加公立托幼机构的规模,使更多的留守流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降低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同时建立多种灵活简便的托幼机构,加强对其规范管理。为农民工子女入园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对困难流动儿童给予入园补贴。

参考文献:

1向冬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叶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刘继强;杜学元;留守儿童初级社会化中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修国先;“留守学生”问题浅析[J];内江科技;2007年02期

5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留守儿童论文答辩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如果以此为喻,校长在带领学校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就总是在寻找合适的“支点”和“杠杆”,施加一定大小和方向的力,从而实现“撬动”学校发展的目的。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些关键的事件往往就能成为校长借力的“支点”和“杠杆”。再换个角度,如果借用系统学的观点,学校还是一个“耗散结构”——需要在外界的“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才能保持有序的结构。因此,学校在自身的主题文化建设框架下,调配一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来支撑其发展的过程,就成为了一项“系统工程”,有计划地利用、甚至创造一系列的“关键事件”,进而构成“能量流”或“物质流”,则可以成为一种助力学校有序发展的“事件策略”。 一块“失落”的石碑 2016年8月24日,我“空降”到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担任校长。西亭初中是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虽有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但一直没有形成有自己明确表述和标识的学校文化体系。又因为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生源数量逐年减少,且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农子女占比越来越高。刚刚到西亭初中的我分析认为,要给学校发展注入优秀基因,第一件要紧的事情便是梳理办学历史、建构学校文化,比如校训的确立。为此,我开始了深入的教师访谈和历史寻根。 老师们讲得最多的便是少年时期曾在西亭小镇求学生活过的清末状元张謇和他题写的《西亭东桥铭》碑。张謇之兄在修葺扩建祖居之时,遵照他们父亲的遗愿,把故乡小镇上的木桥改建为石桥。因为当时小镇的西边也有石桥,所以此桥被称为东桥。张謇为此题写《西亭东桥铭》,刻碑置于桥畔。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后来西亭镇区改建,拆除东桥时发现了《西亭东桥铭》碑石。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做一块大青石板,被供销社抬去作为做西亭脆饼时掼糖用的平台,后来有人发现竟然是张謇写的《西亭东桥铭》碑。石碑被重新发现后,经与当地政府协商迁入西亭初中校园内保存至今。 老师们讲得最多的还有西亭初中曾经辉煌的办学历史。在通州教育历史上,与第八次课程改革几乎同时发生的还有一件较大的事情——普通高中办民办初中。后来有人统计,凡是同一个镇上既有高中学校又有初中学校的,初中学校几乎都被高中学校的民办初中给“吃光了”,西亭初中却成了几乎唯一的例外!虽然如今的西亭初中因为城镇化推进的社会趋势而面临一定的困境,但当年在西亭高中这所老牌四星级高中民办初中的挤压下还能存活至今,只要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这一条理由反推,就能想象西亭初中当年强大的生存能力! 关于校训的征集,大家建议从张謇的文集中去寻找,依据是《西亭东桥铭》碑以及张謇与西亭的历史渊源。我赞同大家的思路,但也明确建议——“校训”还要能体现西亭初中过去六十年的自身办学积淀。经过反复的斟酌和筛选,大家从张謇的“忠实不欺、力求精进”中选取“精进”二字作为校训,也完全能够传承、表达西亭初中过去六十年的办学历史。同时,还根据学校现状提出“建设精致、现代、开放的精进学堂”总体目标,具体包括“精进管理、精进课堂、精进课程、精进教室、精进服务,力求实现师生的精进人生。”又因为西亭初中是江苏省陶行知研究实验学校,“知行合一、力求精进”便也成了学校精神的精要表述。 至此,因为一块曾经“失落”的石碑,引发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相遇,西亭初中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主题文化建设方向——“精进行知”。 葫芦科艺“立项”了 2019年5月24日,江苏省教育厅网站的一则公示,让西亭初中人着实高兴了好一阵!西亭初中申报的《葫芦科艺课程的开发建设》成功通过了“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工程”评审,被确定为江苏省2019年内涵建设项目。其实,“葫芦科艺”原来不叫“葫芦科艺”,而叫“东桥瓢语”;“东桥瓢语”原来也不叫“东桥瓢语”,而叫“江海大地上的鬼城瓢画”。说来,又是话长…… 为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我在学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特别是将初一年级的社团活动纳入课表中,每周五下午第一、二课分类走班。因为时间得到保证,走班社团搞得有声有色。只是,迫于学校的经费限制,也囿于西亭初中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孩子们的兴趣培养主要集中在“低成本、易上手”的项目上。为拓展社团活动的内容,我也积极地向专家、学者请教,比如在一次美术教学交流活动之后,我请市、区两级的研训员帮我出主意。在得知我校美术教师叶春老家在重庆的信息后,研训员建议叶老师可以尝试将巴渝文化和江海文化的元素进行有机整合,或许能够找到新的出路。 就这样,“祖籍”重庆丰都的“鬼城瓢画”走进了西亭初中的美术课堂。但是叶老师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南通人不喜欢“鬼”;另一个是瓢太贵。体育组的翟老师,给起了个新名字——东桥瓢影,“东桥”源自张謇题写的那块碑,而一个“影”字倒也雅到极致;后来叶老师又从淘宝上“淘”到了作画用瓢的替代品——纸瓢,至此两个问题得以解决。瓢是用葫芦做的,带孩子们在纸瓢上画了一段时间后,叶老师又开始和孩子们在葫芦上作画、烙画。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较大的数量需求面前,葫芦也挺贵! 一次,北师大的邝红军博士路过南通,我邀他来校。在听我介绍学生在葫芦上作画的事情后,便问我“为什么不种一片葫芦?”好一个“为什么不种一片葫芦?”是啊!作为生物老师我可以带学生在校园里种一片葫芦呀!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就可让学生认真“参与”了,思路也由此打开。记得那天晚上,忽如其来的灵感让我兴奋得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我便找生物、化学、物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老师们商量,一个串联多学科的校本课程逐渐清晰。“一个孩子,在西亭初中三年时间,能够自己种植一棵葫芦,能利用葫芦开展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够制作出一支葫芦丝乐器,或能在上面雕刻、作画,或能用这支葫芦丝吹奏出一首曲子……” 显然“东桥瓢影”已经不足以囊括葫芦课程的方方面面了,于是大家又开动脑筋,起名为“东桥瓢语”。后来,在资料查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校都在做画葫芦、吹葫芦的事情,只是像我们这样以系统建构的“课程的形式”并不多见。再后来又遇到南通的顾志刚校长,他建议给“东桥瓢语”起个更通俗易懂的“大名”——葫芦科艺。其实,课程组织包括两个维度,即“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垂直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比如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水平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在横向水平关系上组织起来。以“葫芦”为载体的“葫芦科艺”课程即在横向维度上把纵向维度的各种课程要素有机整合起来,而成为了“以美育人”统领下的综合实践课程。 一所学校六个课题 曾有人问,校长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比较集中的回答,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西亭初中还确实需要教师的专业成长,可是面对平均年龄超过45周岁的教师队伍,该怎样才能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我刚到西亭初中的时候就做过教师队伍的盘点,其实西亭初中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学校六十多人的教师队伍,有十几位高级教师,也有几位区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尽管和大校、名校相比这样的优秀人才比例实在捉襟见肘,但好歹也是我的支撑力量啊!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动力,一个是源自内心的渴求,是为内因,这类情形只需提供平台和帮扶就可以了。另一个是源自外界的引导,是为外因,需要外界的“催化”。自从实行岗位竞聘以来,许多教师在职称晋升方面因名额限制而出现了渠道不畅的情形,但通州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另辟蹊径,大力拓宽了名优教师的评审通道,并且给予一定的优秀人才津贴,以资鼓励。第二通道的开辟,让我找到了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藉此,我锁定了45岁以下的教师群体,和他们学习优秀人才评审的条件,帮他们进行对比分析——需要哪些荣誉、论文、公开课、讲座、竞赛等等。发现,在各条指标当中,课题研究是老师们最缺的短板。2016年8月时,全校只有一项区级课题和我带来的十二五省规划课题《事件策略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从选题、申报、评审、立项、几年研究、结题等,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需要从长计议。为迎接十三五2018年度课题增补申报,我结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及条件、教师的关注视角及特长、课题申报的学术规范及热点,邀请专家和老师们多次座谈,碰撞、提炼和聚焦,组织大家分别从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三个层面展开“冲刺”,居然成功获批省重点自筹两项、市立项两项和区级一项。至此,在原“事件策略”课题结题后,西亭初中现在共承担省、市、区各两项共六项规划课题,研究内容涵盖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学生成长等领域。如此情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区所有学校中都算名列前茅了。 课题申报成功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已经骑在“老虎”背上的几十位教师已经没有了退路,课题是要中期评估、最后还要结题论证的,课题研究是需要扎根到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实践中去的。接下来的时间,我只需要适时督促老师们的研究进度、并为他们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提供指导和帮助了。其实,组织大家申报课题直接而言是为优秀人才评审做准备,完成课题的同时还能获得作为研究成果的论文;间接而言则是引导教师以研究者的视角参与了课堂改革和课程建设;归根到底是实现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并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发展。 “事件策略”的本质意蕴 记得在一次校长培训班的结业论文答辩中,一位教授问我,“现在有一所新建的学校,从全国各地招聘了足够的名优教师,生源也不成问题。请问,怎样才能让这所学校最快、最好地运作起来?”我的回答是运用“事件策略”开展学校主题文化建设。西亭初中涵盖了学校管理、课堂改革、课程建设、师生成长、后勤服务等多个维度的“精进行知”主题文化建设,就是以校训“精进”为核心,以“知行合一、精进树人”为追求的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简言之,学校主题文化建设,就是系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明确发展目标和推进时序,围绕学校文化的核心指向,通过一系列的主题事件如榜样引领、活动开展等,实现学校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于形和内化于心。 乘“事”而上是事件策略的“本体论”。 什么是事件策略?简言之,就是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积极运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各种“事件”、甚至创设原本并不存在的“事件”,借助“事件”来推动文化建设最终实现学校发展的策略。西亭初中“精进行知”主题文化建设方向的确定,是因为确定了校训“精进”,而校训“精进”最初的源头是《西亭东桥铭》碑。一人、一事、一物都可以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事件”资源,这里的“事件”,就如同杠杆原理中的支点,支点找好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顺“事”而为是事件策略的“方法论”。 所有的事情,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依据。事件策略强调顺应事情发展的本来规律,也或者说顺“事”而为其实就是顺“势”而为。从西亭初中“葫芦科艺”课程建设的起源、发展和初步成型的过程可以看出,事情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的积累、调整,才可能得到最终想要的结果。从引进鬼城瓢画到纸瓢作画,从买一批葫芦到种一片葫芦,从单一的美术学科到涵盖生物、物理、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综合课程,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螺旋上升过程。 因“事”利导是事件策略的“实践论”。 如果放到学校主题文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中考察,事件策略还起到了“任务驱动”的作用。西亭初中鼓励、引导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参与课题研究,正是巧妙运用了课题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推动作用。这与“耗散结构”中维持系统秩序的“物质流”或“能量流”非常相似。“为了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正是课题研究这一“人为创造”的“事件”不断驱动着教师向前奔跑,从而实现了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目的。 讲到这里,不难发现为了学校能够持续向前发展,学校主题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事件策略”的运用。 本文发表于《师道》2019年09月(上半月)

既然是关于留守的问题,就离不开父母为了一些东西外出(通常情况下是农民工挣钱不得已而为之),所以答辩的焦点肯定是离不开:1、要不要外出?2、是钱重要还是孩子重要?3、不外出能不能挣到钱?4、外出挣钱的时候能不能带着孩子?5、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是要做些什么?

年来,在小学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事实。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成了当前教育变革的一项新课题。新大纲也要求: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指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提问题也正体现了大纲的精神。在义务教材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我结合教材训练重点尝试把阅读课上成学法指导课,把教学重点由“使学生读懂文章”转移到“使学生学会读懂文章”的方法上来,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收到较好效果。下面就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做以下简要阐述。一.读文题时提问题。文题,犹如人的眉眼,是文章最精采、最醒目之处,它那精练的文字有着无比深刻的蕴含。课文的题目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精炼的概括,有些题目每字每词都有它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就抓住“飞夺”这两个词,指导学生提问。学生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有价值的几个问题:为什么在“夺”的前面加上“飞”这个词?为什么不用“强夺”或“抢夺”而用“飞夺”呢?我认为这个“飞”一定有它的作用等。这样仔细推敲之后,再要学生带着问题去反复读课文,学生对“飞夺”真实生动的写照体会得淋漓尽致,使学生掌握看课题提问的方法。再在其它课文的学习中不断训练、巩固,逐步养成审题提问的习惯,并使这种本领不断地有所提高。二.围绕重点段中的重点词句提问题。所谓重点词句,指的是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内容的词语、句子,它于课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对于把握全篇课文十分重要。像《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均属此类词句。《草船借箭》通篇都是围绕诸葛亮“神机妙算”展开的,理解了一个“诸葛亮是怎样‘神机妙算’”,也就是把握了理解全篇课文的关键。同样,《詹天佑》的全篇文字都是围绕“杰出的工程师”展开的。“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等文字是对“杰出”、“爱国”的最好诠释。从这些重点词句提问题,也就是把握全篇的线路。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和中心句提问题。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例子”,无疑这二类文章占多,一类以事情发展写的文章,一类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或说明的问题写的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具体说就是按照“起因 经过 结果”这个顺序写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掌握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提问题的学法是:1.弄懂文章的起因 经过 结果。2.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做了后果如何?3.思一思:重点部分有几层意思?具体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学生提出了: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他是怎样舍身的?舍身结果怎样?在“怎样舍身”重点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的写人文章的知识对董存瑞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进行刨根问底的提问。第二类文章我们是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提问题,学法是:1.找出一段话的中心句。2.根据中心句的意思提问题。如《太阳》第二段,第一句话: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密切。学生发问:太阳为什么和我们关系密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四.回读课文时提问题。本着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我们在回读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再提问。如是记事的文章,学生可提:作者着重写了哪几方面的事;反映(或说明)了什么问题等。写人文章,学生可问:写的什么人;写了这个人物哪些表现;怎么会有这些表现;说明(或反映)了什么。将这些问题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学“一边读书,一边提问题”的实验,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教师示范指导 优秀生带路 中下游学生逐步上路。提问也经历了:多而杂 有价值 一一创造性。根据实验,一般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边读边提问。问题的质量逐步趋向有价值、有深度、有创意。学生逐步学到一套思维提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朝着促进“反三”这个目标精练地讲。由此可知“一边读书,一边提问”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一种创造,也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教师也就成了“善教者也”

关注小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比如说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方面。或者选择你熟悉,有感触的领域。自己选题目,要相关资料可以找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