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少年时就喜爱数学,觉得数学既有趣又较容易,并且喜欢独立思考,自主发展,常常“自己主动去看书,不是老师指定什么参考书才去看”。陈省身1927年进入南开大学数学系,该系的姜立夫教授对陈省身影响很大。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他还为姜立夫当助教。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成为中国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之一。在孙光远博士指导下,发表了第—篇研究论文,内容是关于射影微分几何的。1932年4月应邀来华讲学的汉堡大学教授布拉希克对陈省身影响也不小,使他确定了以微分几何为以后的研究方向。1934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同年,得到汉堡大学的奖学金,赴布拉希克所在的汉堡大学数学系留学。在布拉希克研究室他完成了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嘉当方法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从汉堡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巴黎。1936年至1937年间在法国几何学大师E·嘉当那里从事研究。E·嘉当每两个星期约陈省身去他家里谈一次,每次一小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师面对面的指导,使陈省身学到了老师的数学语言及思维方式,终身受益。陈省身数十年后回忆这段紧张而愉快的时光时说,“年轻人做学问应该去找这方面最好的人”。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当代数学家。1953年9月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教。1955年2月由当时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先生举荐,回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任助教。1957年10月,由于华罗庚教授的赏识,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73年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1981年3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1992年任《数学学报》主编。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他从小是个瘦弱、内向的孩子,却独独爱上了数学。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使他充满了幸福感。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陈景润 - 人物简介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生活(19张)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哥德巴赫是一个德国数学家,生于1690年,从1725年起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在彼得堡,哥德巴赫结识了大数学家欧拉,两人书信交往达30多年。他有一个著名的猜想,就是在和欧拉的通信中提出来的。这成为数学史上一则脍炙人口的佳话。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以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的精神,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最终,他的事业成功了。 华罗庚把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华罗庚把数学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上,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陈景润成了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深受人们的敬重。但他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情绪,而是把功劳都归于祖国和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的名利。 1977年的一天,陈景润收到一封国外来信,是国际数学家联合会主席写给他的,邀请他出席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有3000人参加,参加的都是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大会共指定了10位数学家作学术报告,陈景润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一位数学家而言,是极大的荣张圣蓉1948年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出生不久便随父母到台湾居住。她从小聪慧,喜爱读书,对数学情有独钟。张圣蓉中学毕业后考入著名的台湾大学数学系,1970年获学士学位。她不满足于此,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攻读数学博士学位。 誉,对提高陈景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有好处。 欧拉的故事当时,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一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其实,天上的星星数不清,是无限的。我们的肉眼可见的星星也有几千颗。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欧拉感到很奇怪:"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么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自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忘记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粗心了呢?他向老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涨红了脸,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师的心中顿时升起一股怒气,这不仅是因为一个才上学的孩子向老师问出了这样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主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小欧拉居然责怪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老师的心目中,这可是个严重的问题。在欧拉的年代,对上帝是绝对不能怀疑的,人们只能做思想的奴隶,绝对不允许自由思考。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一致",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失了。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么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也不用担心每头羊的领地会小于原来的计划。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听了没有理他。小欧拉急了,大声说,只有稍稍移动一下羊圈的桩子就行了。父亲听了直摇头,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父亲着急了,说:"那怎么成呢?那怎么成呢?这个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欧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然后,小欧拉很自信地对爸爸说:"现在,篱笆也够了,面积也够了。"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孩子比自己聪明,真会动脑筋,将来一定大有出息。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楼主,我只有一篇,超过二十字的。不过,二十字很少唉!刚刚打的那一点点字就已经超过二十字了!!!
说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叫做冯·诺依曼,曾经参加过原子弹的制造,构筑了现代计算机的架构,进行了第一次可靠的现代数值气象预报。他也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记忆力超群,可以一字不差地张口引用15年前度过的《大英百科全书》或《双城记》,同时他的心算能力也很厉害,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更进一步地了解他。
因为冯·诺依曼记忆力很强,可以记住不少数学公式和数学常数,所以对数学问题比一般人要算的快。有一家研究机构为了看诺伊曼能算多快,把一个职员使用计算器花费大半天才能算出来的问题交给了他。
然后冯·诺依曼就开始心算,算到了一半,那个职员就提示冯·诺依曼,冯·诺依曼继续算,然后突然很惊诧地说,你说得对!后来人家告诉冯·诺依曼,那位职员其实算了整整一个晚上,但冯·诺依曼只花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是冯·诺依曼最著名的故事了,有这样一个问题,两地相距三十二千米,两端分别有人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他们的车速都是每小时十六千米,中间有一只苍蝇,以时速二十四公里从其中一人自行车前轮匀速飞行,遇到另一人车轮时,掉头返回,然后往复运动,直到二人自行车相碰,把苍蝇夹扁。
计算这道题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复杂,就是把苍蝇来回飞行的距离分别相加,因为两人越骑越近,所以这就变成了一道计算无穷数列的题目,不少人都会这样计算。
第二种简单,直接把苍蝇飞行时速乘以飞行时间就行了,飞行时间怎么算呢?因为二人只需要骑行16千米就能相碰,所以只需要一个小时就会把苍蝇夹扁,而苍蝇只能飞1个小时,所以苍蝇时速24公里乘以一小时,答案就是24公里。
冯·诺依曼听过后,稍微思考了下,就报出答案24公里。提问者很失望,就说:你之前是不是听过这个方法啊?冯·诺依曼很奇怪,有什么巧招?难道不是把无穷数列相加吗?
有趣的是,冯·诺依曼的心算和记忆力这样强大,但是对于人名和人脸却记不住,但冯·诺依曼很善良,他即使把人家的名字和长相都忘记了,可是对于来访的每位客人,他都会陪他们在房间里走一圈,相互聊些有趣的事情。
但这样有趣并且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人,却英年早逝,与1957年在美国去世,享年54岁。我们如今在使用计算机,看天气预报时,一定要记得背后是这些数学家和科学家的贡献,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1、王登民
王登民,男,汉族,1956年3月生于山东博兴。自幼酷爱书法,从师于中国书画院院长赵白瓮先生,后精心临摹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之手笔,曾先后在省、地、市级举办的书画展中获奖,被山东电视台《大家名家》栏目作以专题报道。
2、苏章田
苏章田,男,山东惠民人,1969年6月出生,2001年由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至今。从小爱好书画。硬笔书法、毛笔书法曾先后在全市、全国、全军均获得过奖项,并在部队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览。
3、毛学校
毛学校,原名学孝,字敬之,号三青堂主人。1946年生于山东广饶,曾任滨州市小清河管理局局长,书记等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书协会员,滨州市书协顾问,滨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河三角洲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蒲湖诗词》、《黄河三角洲诗词》主编。
4、王奎强
王奎强,男,生于1958年12月。现任邹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八十年代初开始学习书法。1997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并参展;1997年作品入选由文化部艺术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举办的世界华人书画展,作品被广东麦科特集团荣誉收藏。
5、刘志强
刘志强,男,1976年出生于山东博兴人。书法风格以自然、真情、纯朴的特点受到大家的喜爱。系滨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来源:山东滨州书法网-书家名录
滨州有很多书法家,滨州有个书法家协会你自己看看吧 望采纳滨州书法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族书法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由各级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活动组织,工作者组成的专业组织,是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惠民地区的书法活动起步较晚,1979年5月,张振国调入艺术馆后,书法活动才有了专人负责。 1981年4月,乍启典、张振国、高景林、于奉华、高钟亭、孙立泉、高冠英、张雷白、郭连贻和宋勉之的书法作品,王善杰、付殿伦的篆刻作品共12幅,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书法展览”,书体有行、楷、隶。 1982年5月,地直书法学习小组在地区艺术馆成立,每半月活动一次,有党的干部及书法爱好者30余人参加,有张振国具体负责。它的成立,有力的推动了地直书法活动。同年7月,《印章的残破》(王善杰文),张德一(地委办公室副主任),乍启典、张雷白、高钟亭副主席,燕德奎任秘书长,付维良、张振国任副秘书长。书协山东分会发了贺信。我省著名书法家陈左黄、朱学达和陈梗桥等赠了墨宝。于年底,由地区书协和地区文化局主办《惠民地区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展出作品170幅,是我区第一次大规模的专题书法展览。 随后,县级成立书法协会的有博兴(1983年3月9日)、邹平(1983年6月6日)、惠民(1984年8月28日)、滨县(1984年8月29日)等县,地区书法负责人都到会祝贺,书协的建立有力的推动了全区书法活动的开始。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1年5月9日,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文艺路线,坚持党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继承和发扬中国书法艺术传统。在普及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关心和支持群众性书法活动,开展对会员的协调、服务和业务指导,开展理论学术研究;举办书法展览,组织书法作品的创作与评选,团结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不断壮大书法事业,并开展对外交流,促进发展与合作,切实做好党和政府联合书法家、书法工作者以及书法爱好者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山东省书法篆刻协会理事会也于1981年7月15日在济南山东宾馆举行,之后并举行了山东省书法巡回展,惠民地区的乍启典、高钟亭、郭连贻、王善杰、于奉华入展。在会上乍启典先生被选为第一届省书协理事。相继,我区高钟亭(惠民县)、于奉华(高青县)、张振国(地直)、张道宽(地直)被吸收为第一批省会员。随着1982年6月24日,在济南山东省书协邹振亚先生传达中国书协成立盛况及会议精神,惠民地区也积极响应,于1982年9月成立惠民地区书协筹备小组,成员有刘之申、王笑宗、张德一、乍启典、燕德奎、谢克立、吴秀月、张振国。并于1982年11月15日惠民地区书法家协会正式成立。同时产生了第一届领导机构名单。 (附名单) 主席:刘之申 副主席:张德一、王笑宗、高钟亭、张雷白 常务理事:高雁雪、付维良、吴秀月、燕德奎、张振国、谢克立、姚国安 秘书长:燕德奎 副秘书长:张振国 理事: 地直:李式楷、张道宽、赵紫林、敬玉堂、薛信堂、谢克立、綦讲训、张庆瑞、曹锦章、高景林、陈季楠、张少锋、于顺清、邢天才、金淑敏 滨县:张鸿庆 惠民:高钟亭、王善杰、孙利泉、俎承涛、薛世然 利津:张志俊、于汝仁 沾化:柴保丰、丁泽卿 阳信:张延俊、屈天牧 无棣:丁树堂、姚文广、阚明锋 邹平:郭连贻、孟昭进、张选之、王泽俊 高青:于奉华、王增修 桓台:张斌、郑春甫、王炎勃 博兴:张雷白、初文英、张丙辛、范树兰 广饶:蒋方塘、芦安耀 垦利:陈丕玉、刘宝林 东营:王杰、牛俊玉 书协成立后,由主席刘之申主持会议,报送了第二批山东省书协会员:郭连贻、高景林、王善杰、卞葆彤。在省书协传达中国书协会议精神后,其中“注意吸收老干部参加书协”以来,我区又报批第三批省书协会员刘之申(行署副专员)、贾学舜(博兴县委副书记)。 1983年5月,随在惠民地区专社(供销社)院内展览馆举办了书协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区书法展,展出作品300余幅。1983年6月,乍启典、卞葆彤的书法作品参加全省第二届书法展览。同年10月,由地区书协同地区文化局主办第一个个人画展——《乍启典书画展》,共展出美术、书法作品100余幅,并到各县及华东石油学院展出。 1984年3月,由博兴县文化局、政协等单位主办,地区书协赞助的《张雷白书画展》到地区展出,展出山水、人物和书法作品100余幅。 1985年9月,书协油印小报《书苑》创办,内设书法动态、书论探讨等栏目,由于各种原因,共出版过两期。截止1985年我区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会员10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8人。 1987年5月,第二届惠民地区书法展览在专社院内再次举办,展出了来自各县市作品300余幅。 书协还着重开展培训活动,培养青年书法队伍,1984年7月,由团地委、地区职教办、地区文化局、地区书协等单位联合在滨州市第三中学举办了大型书法辅导班,地直青年共70余人(其中陈杰、李亮、张国强接受了培训辅导)。教师有高景林、林传谱、张振国、解均等担任,共12天,为我区培养书法人才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学习班上还给获得省书法展三等奖的作者卞葆彤同志颁发了证书。1985年5月,邀请淄博市青年书法家蒋正和、曹子玉来惠民地区工人文化室为青年书法者讲学辅导等,历时四天,我市篆刻家王善杰先生也为学员进行篆刻知识培训。通过书协不断举办各项活动,书协队伍也随之壮大,截止1990年11月27日,全区书协会员已达112人(除82年垦利、利津、广饶划为东营市,83年桓台县划为淄博市)。 1984年,崔国明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85年12月,吴松远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88年,董吉增、赵雪松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88年12月30日,召开了第二届全区会员代表产生了第二届领导机构,并二届一次理事会选举产生,张德一(地区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被当选为书协主席。 (附名单) 名誉主席:刘之申、董凤基 顾 问:王笑宗、贾学舜、高钟亭、张雷白 主 席:张德一 副 主 席:尹致中、张武魁、燕德奎、乍启典 常务理事:(以姓氏笔画为序)于奉华、尹致中、卞葆彤、王善杰、王德庆、乍启典、邢天才、杨再文、张德一、张振国、张道宽、张武魁、郭蒸晨、高景林、谢克立、敬玉堂、綦讲训、燕德奎 秘 书 长:高景林 副秘书长:刘武奎、袁希臣 理 事:(以姓氏笔画为序)丁树堂、于奉华、尹致中、卞葆彤、王善杰、王泽俊、王培栋、王德庆、乍启典、邢天才、刘武奎、孙利泉、杨再文、张洪庆、张武魁、张德一、张道宽、张振国、吴松远、李式楷、范树兰、屈天牧、郭蒸晨、展庆芳、柴宝丰、袁希臣、姚文广、高景林、曹子祥、谢克立、敬玉堂、解均、綦讲训、燕德奎、薛信堂 1990年4月,高景林被吸收为中国书协会员。 1990年,闫中原、张国强、薛信堂、郭毅军、张吉月、王德庆、丁泽卿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91年,陈杰、孙树勋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92年,张振国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1995年8月,郭洪亮、刘立华、张国华、徐景琳、张延龙、孟宪平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96年,卞葆彤被吸收为中国书协会员。 1996年,纪德修、王洪昌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94年7月,第二届书法会员代表大会在地区邮电局五楼举行,孙树勋(行署秘书长)被当选为书协主席。 (附名单) 名誉主席:李 戈 刘之申 杨再文 乍启典 邢天才 张德一 顾 问:王笑宗 高钟亭 郭连贻 贾学舜 主 席:孙树勋 常务副主席:肖振峰 副 主 席:尹致中 张武魁 董吉增 盂宪平 高景林 卞葆彤 秘 书 长:高景林(兼) 副秘书长:张振国 王善杰 闫中原 吴松远 陈杰 王居泉 常务理事:孙树勋 肖振峰 尹致中 张武魁 董吉增 孟宪平 高景林 卞葆彤 张振国 王善杰 闫中原 吴松远 陈 杰 王居泉 敬玉堂 张道宽 成乃长 綦讲训 赵雪松 谢克立 王德庆 郭蒸晨 理 事:孙树勋 肖振峰 尹致中 张武魁 孟宪平 高景林 张振国 闫中原 吴松远 陈 杰 王居泉 敬玉堂 张道宽 成乃长 綦讲训 展庆芳 王培栋 袁希臣 李式楷 吴世昌 张昭俭 赵雪松 解 均 亮 张国强 郭 林 赵守礼 王善杰 谢克立 薛信堂 郭毅军 刘武魁 曹子样 张廷俊 杨宝珩 盂德玉 王德庆 崔国明 李文曾 卞葆彤 舒高福 张恒乐 徐景林 王泽俊 郭蒸晨 作品创作评审委员会: 主 任:肖振峰 副主任:高景林 王善杰 委 员:张振国 闫中原 吴松远 赵雪松 解 均 陈 杰 张道宽 1997年4月陈杰、韩启超去省书协参加骨干培训班培训。 1997年7月,乔云、侯晓钟、杨公海、王殿襄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1997年,郭洪亮被吸收为中国书协会员。 1998年5月28日,陈杰从滨州画院调入滨州市文联书法家协会驻会,自此,书协有了专业书法工作者。书协鉴于当前的状况,从实际出发,挖掘发现中青年创作队伍是首要任务,6月份,即向全区征稿,举办“首届滨州地区中青年书法展”,在对全区广泛发动宣传和征集。该展于10月9日在滨州天河商务场开幕,选出了优秀作品10幅,发现了许多新人,检阅队伍营造我区书法向高层迈进的气氛。遂后分别在各县进行了巡回展,同时出版《滨州地区书法作品选》。1998年10月,我区书法作者刘立华等六人分别参加了第五期、第六期“山东省书法骨干培训班”。为了加强中青年培养,8月10月分别二次邀请著名青年书法家于明泉进行培训,使作者水平不断提高。8月1日在滨州清怡宾馆召开了书协会议,增补书协领导班子。 1998年,韩秀贞、杨宝珩、边茂田、张立波、付殿文、王奎强、韩启超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附名单) 名誉主席:王宗廉 杨再文 乍启典 邢天才 张德一 蔡玉昌 张武魁 尹致中 李建业 顾 问:高钟亭 郭连贻 贾学舜 宋勉之 主 席:孙树勋 常务副主席:肖振峰 副 主 席:董吉增 孟宪平 高景林 卞葆彤 张振国 王洪昌 纪德修 成乃长 王善杰 秘 书 长:陈 杰 副 秘 书 长:闫中原 吴松远 赵雪松 李象润 王奎强 韩启超 尹致中、张武魁同志不再担任书协副主席职务; 高景林同志不再兼任书协秘书长职务; 王善杰、王居泉同志不再担任书协副秘书长职务。 增加了青年力量,制定了书协目标。会上孙树勋主席提出了今后的任务:(一)班子建设,加强书协力量;(二)精诚团结,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三)加快人才培养,努力提高我区书法水平。(四)继往开来,努力改变我区书法事业落后局面。 8月书协主席孙树勋、名誉主席乍启典、副主席王善杰、秘书长陈杰等其他会员为长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举办受灾义卖捐赠活动,所得7000元,全部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出。年底,陈杰被评选为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 1999年,市书协及各县书协振奋精神,发现、培养书法人才,丰富书法活动,扩大对外交流。在抓好书法活动的同时,参加“三下乡”活动,书协组织张德一、高景林、陈杰等多名会员到惠民、滨州市张集乡敬老院等写春联,写书法作品。元月31日,举办“书法骨干培训班”,12月4、5日邀请省书法家吴耀先生来讲授书法课。 4月29日在滨州颐园举办“滨州地区首届中青年优秀书法作品展”,旨在夯实基础,继承发扬传统书法艺术,并规定每两年一届。 为了加深对外交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书协主动与德州书协、淄博书协商定三方联展巡回展。7月28日首展滨州开幕,继而8月15日在德州举办,8月28日在淄博闭幕。这次联展反响强烈,在山东省书协工作会议总结中,被省书协领导誉为“开创了地市间书法交流的先河”。 1999年有努力必定有收获,主要成绩:市王奎强同志获得我市书法第一个大奖“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大展”(中国书协主办)全国奖,赵雪松入展;于江的论文《寻找未来的历史——数字化社会与书法发展之悬想》为国展一类论文。以及全国、全省各类大展均有作者获奖参展。 1999年,高辉东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2000年,主要宗旨:“重点做好中青年队伍建设和骨干力量创作,一点带面,逐渐局部影响全部,努力营造更高的社会气氛”。组织会员文化下乡,到滨化集团等地企业服务。特别是由山东省书协主办的“滨州地区书法赴省展”,集中展示了我区创作水平和书法整体实力。《书法导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并进行滨州汇报展。7月16日,备战“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展”重点作者进行培训和作品观摩。于12月26日,又组织11人的书法骨干作者一起去北京进行了参观学习。 元月23日,召开“99年度滨州地区书协庆功会”,奖励99年度取得重要成绩的书法作者,届时邀请地委宣传部、文联等领导及书协名誉主席、顾问,书协班子领导参加。 2000年3月书协增补于江为书协副秘书长。 2000年7月,我市(已地区改市)农民老书法家郭连贻先生(邹平县碑楼村),经书协推荐,被中国书协《中国书法》刊物第七期“现代名家”栏目专题介绍刊出,后被选为山东省文史馆官员。 2000年8月,高景林同志从滨州师专调入市文联任副主席。 2000年10月,展庆芳、孙凤强、朱秀利、张志彬、张家会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2001年,主要宗旨:营造学术气氛,鼓励创作热情,壮大中青年书法队伍。陈杰、赵雪松、刘立华到滨城区多村联合成立的“海天书画社”进行指导点评,并与市电视台联合电视专题片《刘凤远与他的海天书画社》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4月28日市书协又邀请著名书法家于明泉到惠民县为广大书法作者举办书法讲座。3月,为了加强书法理论水平,提高文化修养,书协邀请省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梗桥先生来滨州学术讲座,大家受益匪浅。6月16日,“滨州市第二届书法临帖展”在滨州人民剧院举行。之后书协又配合完成了“建党80周年滨州市美术、书法、摄影展”及与东营“黄河三角洲锦秋书画展”等。 2月,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暨表彰会在市政协会议厅举行,会议由市书协副主席王洪昌主持,首先陈杰总结了2001年工作,谈了2002年工作计划,各县区书协负责同志也谈了各县书协工作情况。 2月24日,“滨州市书协2000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会”在市政协会议室举行,参会有书协领导班子、受表彰作者和区县书协领导30余人。1、总结2000年工作成绩及制定2001年工作计划。2、给13位优秀作者颁发了奖金。3、市电视台专门为优秀作者录制播放了书法专题片——《滨州书坛中青年》。4、各县书协负责人做了工作汇报。最后,书协主席孙树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肯定中青年的书法成绩,今年的工作还是主要抓好中青年的培养与建设工作,不骄不躁,向好的兄弟市学习,多开展书法交流活动,把我市的书法事业推上新的台阶”。 2001年,王奎强、赵雪松、朱秀利、张国华被吸收为中国书协会员。 2001年3月,王安、夏文超、李亮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2002年9月陈杰去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进修学习一年。 2002年赵荣辉、吴新利、于江、梁德超、魏景芳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2003年,备战全国书法大展,强化书法精品意识,成绩突出。特别是中国书协主办的“首届兰亭奖书法大展”(书法最高奖),我市在全国同等市中名列第一。卞葆彤、张延龙获“创作奖”二人(全省四人),韩启超获提名奖(一人),赵雪松、王奎强、刘立华入展(三人)。在中国书协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杏花村汾酒家集团全国电视大奖赛”中,卞葆彤获楷书金奖一人,陈杰、韩启超二人入展。张延龙又获“全国第二行草展”二等奖,王奎强、张国华入展。 书协主席孙树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鼓励大家,努力做好新的一年各项工作,特别强调怎样在中国首届书法兰亭奖书法展中取得好成绩,为滨州争光。 元月25日,滨州市书协在市政协会议室召开了“2002年工作总结暨表彰会”会议由市文联副主席、书协副主席高景林主持;文联主席罗福兰同志首先代表文联对书协去年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书协的工作给予肯定。 书协秘书长陈杰向书协领导友与会人员汇报了2002年工作及2003年工作计划”。 表彰了去年在全国及省书协获得主要成绩的作者,并给他们颁发了奖金。 各县书协领导进行了工作汇报。 获奖作者卞葆彤等同志分别畅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和学习经验。 市政协副主席、书协主席孙树勋发表了讲话。他首先肯定了书协去年的工作。同时指出要认真找差距,与自己差距,与好作者找差距,与兄弟书协找差距;总结经验,开拓进取,号召广大书法工作者在创作同时努力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与时俱进,奋力拼搏,戒骄戒躁;要倡导积极参加各级书协活动,强化服务,强化精品,多讲奉献。 最后,大会宣读了市文联关于增补裴建华、张秀亭同志为名誉主席;刘启盛同志为书协副主席的决定。 同年,卞葆彤被中国书协选为中国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 12月又在滨州人民剧院举办了“第三届滨州市书法临帖展”。 陈杰、韩启超、张延龙、刘立华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2003年,石至厚、王开杰被吸收为省书协会员。 2004年,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由抓重点,趋向普及。 4月,为鼓励重点作者在全国大展中再创佳绩,书协邀请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培训中心主任刘文华先生来滨州,与30余作者汇聚邹平进行作品点评与讲座。我市主要作者卞葆彤、陈杰、刘立华也分别到全市六县为重点作者指导。6月份完成了文联交给的“新滨州颂全市书法大展”征集展览工作。8月组织完成了“滨州市优秀青年书画展”的组织展览工作。9、10月完成了与“滨州•青岛书画巡回展”等展览任务。 主要展览成绩:卞葆彤、陈杰、王奎强、韩启超作品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以及 于谋勇获中国书协主办的“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奖。赵雪松获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五届楹联大展”自撰联奖等,及其他全国全省均有入展。 今年,高景林、卞葆彤被选为山东省书协理事。陈杰被当选为山东省青年书协副主席。赵雪松、韩启超当选为理事。于江、刘立华增补为理事。 2月,“滨州市书协2003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会”在市政协会议室召开。秘书长陈杰首先做了2003年的工作汇报,以及2004年的工作计划。各县区书协负责人也分别汇报了一年来的情况工作和2004年工作计划。市文联杜贞年主席对书协工作高度评价,并希望书协要“扩大知名度,出精品,出新人,抓好普及”工作。 最后,市书协孙树勋主席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对2003年各项工作的做了肯定,并对2004年工作具体强调: (1)强化学习与培训,抓基础,强骨干,出精品,继续发扬书协队伍团结的风尚,同时提高整个队伍的政治素质。 (2)坚持服务于社会,抓好普及工作,搞好传帮带作用。 (3)继续贴近我市的中心工作,开展系列业务活动。 (4)鼓励作者参加全国、全省书协组织的各项展览活动,努力完成文联交给的任务。 (5)出版《黄河三角洲书法群落》重点作者作品集。 会间,对2003年度的优秀作者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奖金。 2005年,再创佳绩,在省内外收到赞誉,扩大影响,打造“黄河三角洲书法群落”这一品牌。 元月九日,“滨州市2004年度工作总结暨表彰会”在市政协会议室举行。①书协秘书长陈杰首先汇报了“2004年的工作总结及2005年工作计划”。②各县书协负责人分别做了工作汇报。③市文联杜贞年主席讲话指出,2004年书协工作比去年有了一大进步,鼓励大家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两个走向,三个贴近,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并对书协的工作给予了肯定。④对2004年中在全国全省展览入展,获奖的书法作者给予表彰奖励。⑤最后,书协主席孙树勋做了总结讲话:同意总结汇报和2005年工作计划。对取得优异成绩书法作者表示祝贺。回顾几年的书协特点:一是我们有着较强团结的领导集体。二是有一个年轻的中青年队伍,能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三是由于注意了社会服务,所以得到了社会支持,优秀作者起到模范带动作用。 4月,书协秘书长陈杰、副秘书长赵雪松、王奎强、韩启超应邀前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给部队官兵进行书法指导和交流,“东方航天城”进行了报道。 4月27日,书协与银座购物广场联合主办了“银座情—滨州市优秀书法展”。 5月27日,为了打造书协品牌,书协主办了《黄河三角洲书法群落》作品集等首发式及八人(郭连贻、卞葆彤、陈杰、赵雪松、王奎强、韩启超、刘立华、于江)书法展在滨州美术馆举行。此书品集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由中国书法专业性刊物《书法杂志》免费为八位作者进行专辑介绍(共18页)。 7月9日,为加强市书协组织建设,不断壮大队伍,“滨州市书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在市民政宾馆举行,大会新聘任了顾问。对常务副主席、副主席、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人员重新调整或增补。在会上明确提出——“团结奋斗,和谐争光”的新要求。 (附名单) 名誉主席:杨再文 乍启典 张德一 张武魁 李建业 裴建华 张秀亭 董吉增 赵继明 顾 问:郭连贻 贾学舜 张振国 王善杰 纪德修 王洪昌 展庆芳 张道宽 王希海 杨宝珩 徐景琳 主 席:孙树勋 常务副主席:高景林 副 主 席:孟宪平 卞葆彤 边茂田 刘启盛 陈 杰 赵雪松 王奎强 韩启超 于 江 秘 书 长:陈 杰 (兼) 主席团委员:闫中原 吴松远 李象润 王沛发 张延龙 刘立华 郭洪亮 安志良 副秘书长:李 亮 张家会 王爱国 张志彬 张国华 姜红军 杨光忠 马秀歧 于谋勇 张国强 吴新利 高辉东 王艺军 常务理事:(按姓氏笔画) 万寿堂 于 江 于谋勇 马洪涛 马秀歧 卞葆彤 王奎强 王沛发 王爱国 王艺军 边茂田 孙树勋 乔 云 刘启盛 刘立华 李 亮 李荣川 安志良 朱秀利 闫中原 李象润 张延龙 张家会 张立波 张国强 张国华 张志彬 吴松远 吴新利 陈 杰 孟宪平 杨光忠 苗建新 赵雪松 郭洪亮 姜红军 韩启超 高景林 崔 波 解 均 理 事:(按姓氏笔画) 万寿堂 于 江 于谋勇 马洪涛 马秀歧 卞 涛 卞葆彤 王奎强 王沛发 王爱国 王艺军 王青松 王开杰 边茂田 孙树勋 孙凤强 石秀东 乔 云 刘启盛 刘立华 刘凤远 李 亮 李凤强 安志良 李象润 李开舜 李荣川 闫中原 吕春雨 朱秀利 张廷龙 张家会 张立波 张国强 张国华 张志彬 陈 杰 陈景云 张成良 吴松远 吴新利 陈建中 苗建新 孟宪平 吴 泼 姜红军 赵雪松 杨光忠 徐春文 郭洪亮 赵荣辉 高景林 高辉东 郭毅军 梁德超 崔 波 祝广信 解 均 韩启超 6月5、10日,陈杰与刘立华应滨城区书协和海天书画社的邀请,分别为他们的会员进行了书法讲座和作品指导。7月下旬,赵雪松、韩启超应邀参加书法网和共青团承德市委举办的“全国著名青年书画家承德爱心采风创作活动”。 9月,市书协配合完成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滨州市书画展”的工作。 主要成绩:山东省书协为表彰近几年来,对省书法事业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作者。2月3日,在济南丽天大酒店举办了表彰大会。我市书协获得佳绩:滨州市书协、邹平县书协、博兴县书协荣获“书法组织奖”(全省共8个集体获奖),卞葆彤、张延龙荣获“书法突出贡献奖(全省共4人获奖),赵雪松荣获“书法创作贡献奖”(全省共15人获奖)。 卞葆彤在中国美术馆主办的“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全国共56人)中,2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展出并收藏。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 美国的克雷数学研究所于2000年5月24日在巴黎宣布了众多数学家评选的结果:对七个“千禧年数学难题”的每一个悬赏一百万美元。 “千年大奖问题”公布以来,在世界数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这些问题都是关于数学基本理论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产生巨大推动。认识和研究“千年大奖问题”已成为世界数学界的热点。不少国家的数学家正在组织联合攻关。可以预期,“千年大奖问题”将会改变新世纪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卡儿,(1596-1650)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科学的理论和模型,提出了数学为基础,以演绎为核心的方法论,对后世的哲学。数学和自然科Х⒄蛊鸬搅司薮蟮淖饔谩? 笛卡儿分析了几何学和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几何学》确定了笛卡儿在数学史上的地位,《几何学》提出了解析几何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思格斯把它称为数学的转折点,以后人类进入变量数学阶段。 笛卡儿还改进了韦达的符号记法,他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创造了“=”,“”等符号,延用至今。 笛卡儿在物理学,生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韦 达 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 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主要著有《分析法入门》、《论方程的识别与修正》、《分析五章》、《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等,由于他贡献卓著,成为十六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高斯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也是黑土文化的独特代表,近年来其作品和生活经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为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于呼兰河畔的呼兰城中,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31年短暂的人生,却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夜空,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与世间百态,在悠远醇厚的乡思中审视历史和人性。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被誉为抗战父子的“先声”和“号角”,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氛围中展现了新的视角。独具匠心、风格别致的《呼兰河传》体现了萧红深邃的思想内涵,诠释了作家“为人类写作”的理想。《马伯乐》展示了萧红卓越的幽默和讽刺的才华,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无人比肩。《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等散文作品感性而灵动,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
1931年秋,萧红逃离了家庭,在荆棘遍布的旅途中漂泊,执着地追寻自由和真爱,也开始了她文学创作的历程。此后十年间,由于日本侵华战火蔓延和局势的动荡,萧红不得不流亡迁徙。她曾在哈尔滨、青岛、上海、武汉、西安、重庆、香港等20多个城市停留,看到了战火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到了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也结识了许多中外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对她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139 浏览 3 回答
126 浏览 7 回答
105 浏览 2 回答
326 浏览 2 回答
119 浏览 2 回答
335 浏览 2 回答
173 浏览 7 回答
239 浏览 2 回答
316 浏览 6 回答
266 浏览 1 回答
358 浏览 2 回答
285 浏览 4 回答
354 浏览 1 回答
127 浏览 7 回答
249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