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语法研究现状自1898年《马氏文通》面世至今,汉语语法研究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和进步,从一开始的模仿到今天的自觉与成熟,从一开始着眼于语言共性到后来着眼于语言个性再到今天将共性与个性并重,汉语语法的研究发展到现在,无论是视野、队伍,还是方法、成果,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但是,与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有太多的例外和特殊。当我们努力揭示汉语语法原貌的时候,发现汉语在语法中还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和现象,汉语语法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一)本位问题“本位”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百年来的中心问题之一。《马氏文通》(1898)模仿拉丁语语法体系,接受词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语语法的规则,马建忠先生提出“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采用“字(word)”本位的语法体系。1924年,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则采用句成分本位的语法体系。黎锦熙先生是继马建忠先生之后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白话文语法最有成就的学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中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年重版序言中,黎锦熙先生又说:“《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做中心,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1982年,朱德熙先生在《中国语文》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提出了反对“句本位”的观点,他认为“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足够详细地描写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写清楚了”。同年的《语法讲义》和1985年出版的《语法答问》,都更加明确了先生“词组本位”的语法体系,对以后的中国汉语语法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94年,徐通锵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连续发表了《“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两篇论文,异军突起,提出了字本位的研究思路,他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就是一个音节关联一个概念,形成一个“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基础性结构格局。同年,邢福义先生在华中师大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枢说”,第二年(1995)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论文《小句中枢说》,第三年(1996出版《汉语语法学》,他在导言中明确提出“本书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认为小句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除了这些单本位的语法体系主张之外,还有复本位的语法体系。比如张志公的词和句复本位体系,还有马庆株提出的词和词组复本位体系,等等。(二)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语法单位的划界问题是本位问题的另一种表现。一般都认为汉语语法单位有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但是在对这些语法单位划界区分的过程中,会有归类两难的情况;因此,为了解释这些语法现象,也有其他关于汉语语法单位的认识。首先是关于叫“词素”还是叫“语素”的不同认识。“词素”和“语素”两个术语均是英语“morpheme”的汉译,起初译作“词素”,1958年吕叔湘先生根据朱德熙先生的建议改译为“语素”①。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词素”“语素”两个术语便普遍出现于研究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论著和相关的教材之中;70年代末以来的著述采用“语素”的越来越多,并出现了不少阐述选择理由的论著。其次,吕叔湘先生在区分短语和复合词时,把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单位叫做短语词。他认为在词和短语的划分上,语法原则和词汇原则有时候有矛盾;这种矛盾可以用“语法的词”和“词汇的词”这样不同的名称来解决;可是这种做法还不能办到,因此,在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而词汇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的“中间物”,可以称为“短语词”。②还有,句子可以分为单句和复句,构成复句的单位可以叫“小句”;如何进一步明确小句和单句之间的关系呢?邢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说,便提出了语法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小句的观点。③此外,郭锐老师根据话语片段在话语组织中表现出的相互区别的本质特征将汉语语法单位分为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语素和语素组,第二层级是词和词组第三层级是小句和小句组,第四层级是句子。④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何划界、如何定义、如何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研究的问题。本文要讨论的纠葛现象便源于此。(三)语法现象归类问题如果说划界是自上而下的研究,那么归类就是自下而上的分析。每一个语法单位的细化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分类。比如语素,一般有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之分,在成词与不成词之间,就回到了词和语素划界的问题。在诸多汉语语法区分归类的问题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过的三次大规模的讨论,一次是词类区分问题,一次是主宾语问题,还有一次是单复句的划分问题。传统的语法研究都是从词类开始的,但是因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所以划分词类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汉语的词能不能分类、以什么标准分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词类系统,对那些多功能的词应该怎样处理这样几个方面。高名凯先生就认为汉语的①吕叔湘.语言和语言学[J].语文学习.1958(2)②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③邢福义.小句中枢说[J].中国语文,1995(6)④郭锐.汉语语法单位及其相互关系[J].汉语学习,1996(1)实词不能分类。①张斌、胡裕树二位老师则认为汉语有词类的分别,而且主张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做具体的分析,区分词类不能离开结构去谈意义。②周祖谟先生主张按照词的句法作用和词法特点来划分词类,并对兼类词的识别问题提出了重要看法。③到目前为止,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意义、形态、语法功能——已经取得了共识,大家对兼类词也有了一致的看法;但实词和虚词应该如何划分副词是虚词还是实词,实词有哪些小类、如何看待区别词,叹词和拟声词又应该如何归类等问题,都未能有统一的认识。汉语的主语和宾语问题的讨论从1955年7月到1956年4月,历时近一年讨论的焦点是究竟从结构形式出发确定主语宾语,还是从意义出发确定主语宾语。最终肯定了形式与意义统一的原则,周祖谟、张志公、胡裕树、张斌、曹伯韩各位先生都表达了相同或相似的看法:确定主语和宾语的范围必须同时顾及结构和意义。④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专门谈到:“从语义方面看,名词和动词之间,也就是事物和动作之间,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关系,绝不限于施事和受事;主语和宾语不是相互对待的两种成分,主语是对谓语而言宾语是对动语而言的。但是就句法成分来看,宾语和补语如何区分,状语的构成材料的多样性的认识,也都依然存在复杂情况”。至于单复句问题最直接的分歧就是汉语到底需不需要有单复句之分,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区分,但是到现在为止都还存在不同的声音。单复句应该有区分,但又没有明确界限;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直在继续。其他语法现象的归类,在短语的结构类、句类、句型、句式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归类不清是因为界限不清,界限不清是因为语法现象情况复杂。所以现代汉语语法中便有了种种纠葛。二、什么是现代汉语语法纠葛这里所说的纠葛,主要就是指相邻的两个语法单位、或同一语法单位的不同类别之间界限模糊,总有一些语法现象在归属上存在归类两难的复杂情况。“纠葛”一词出现于语言研究领域,可见于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1981),他在书中第三章就提出“形音义的纠葛”,以说明存在于字中形音义的错综复杂的情形。在语法研究领域中,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纠①高名凯.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J].中国语文,1953(10)②文炼,胡附.谈词的分类[J].中国语文,1954.③中国语文编辑部编.划分词类的标准[J].汉语的词类问题[C].北京:中华书局,1956.④吕冀平等.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M].北京:中华书局,1956.葛现象做出了或多或少、或点或面的描述和解释,只是没有叫做“纠葛”而已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说,“由于汉语缺乏发达的形态,许多语法现象就是渐变而不是顿变,在语法分析上就容易遇到各种‘中间状态’。”这里的中间状态就是本文所讨论的“归类两难”的表现之一。黎千驹先生于2005年在《云梦学刊》第26卷第1期上发表论文《论现代汉语语法单位及词类的模糊性》,将语义学中的模糊性概念带进了语法研究,指出语法单位及词类划界中存在的“中间状态”,明确指出语法单位和词类在划分中的模糊性。1993年,邢福义先生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论文《汉语复句与单句的对立和纠结》,指出:“长期以来,人们为现代汉语的单复句界限问题所困扰,企图找到把二者一刀两断的标准。”在《语法研究入门·复句》(2003)中也说到“客观世界中,甲事物和乙事物往往没有绝对明确的界限。事实上,复句与单句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纠结。”这里,邢先生把这种单复句之间难以划分清楚界限的问题叫做“纠结”。莫超老师在1999年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上的《汉语语法单位教学的难点及其相应的办法》一文中也提到“汉语语法单位一般认为又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在相邻语法单位之间总有一些‘两属’的语言现象,在最复杂的语法单位——句子中更是存在着难以理顺的定义纠结。”“中间状态”、“语法单位的模糊性”以及“纠结”,与本文所要讨论的现代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一样,都是指各级语法单位之间出现的归类两难现象。划界也好归类也罢,其实是一回事。正如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中所说“摆问题自然摆的是实质性问题,纯粹名称问题不去纠缠,比如‘量词’‘单位词’、‘单位名词’,就不值得争论。”但是当名称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影响时,“也有不纯粹是名称问题的名称问题,比如‘短语’、‘词组’和‘结构’”,就需要摆出来说清楚一些了。三、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纠葛现象产生的原因汉语语法之所以存在纠葛现象,究其根本,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状况,二是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第一,汉语语法研究状况导致汉语语法纠葛。众所周知,汉语语法学是在西方研究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氏文通》模仿拉丁语的语法体系,《新著国语文法》模仿英语语法体系,两位作者均以西方语法为蓝本给汉语语法浇铸了一层外壳。虽然之后的专家学者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这层外壳并不与汉语语法本身相贴合,但也只能是以这个并不合适的外壳为坐标,不断地探索汉语语法的特点,做着进一步的修补工作,让这个外壳尽可能地和汉语语法更贴合一些。因此,无论是语法体系还是名称术语,都对《马氏文通》有着相当的保留和继承。当汉语语法的特点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学者们便开始不断地对某些名称的内涵和外延做出进一步的调整。传统认识的影响和汉语语法现实之间产生了差异,语素、字、词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复杂,短语和句子之间也存在纠缠不清的现象,这就产生了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纠葛。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从相关语法单位的定义中也能够看出纠葛成因,因为许多概念都是相互定义的。比如说到副词,一般都说大部分副词是用作状语的而说到状语,又说状语可以由副词充当。这种状态也会造成汉语语法单位之间的纠葛。第二,汉语语法的特点。关于汉语语法的特点,大家提出的观点和进行的讨论已经很多了。最基本的特点有二,一是汉语是单音节语,二是汉语没有形态(说缺乏形态更为恰当)。在进一步细化研究之后,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汉语语法特点主要有: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汉语语法最主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汉语中量词和语气词的使用非常丰富。除此之外,汉语语法的特点还应包括:结构独特、灵活多变注重意合。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1.缺乏形态。这是汉语最基本的语法特点,在三十年代就已逐渐明确。准确地说是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所以汉语主要依靠语序和虚词,所以划分词类就显得十分复杂,所以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产生纠葛。2.结构独特。和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主要表现在主谓结构和动补结构的独特性上。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加进去语气词,可以停顿,比如“他上学了——他啊,上学了”。主谓结构可以作谓语,构成主谓谓语句。动补结构的独特性主要表现为谓语中心的后边跟着的不都是宾语,这和西方①朱德熙.语法答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②龚千炎.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J].语法研究入门[M].商务印书馆,2003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而且汉语语法里补语类型众多,许多时候和宾语一起出现或是与宾语的形式相同,给人带来困扰。其他比如存现句,方位短语做主语,而施事却出现在宾语位置上;再如兼语句和连谓句,谓语出现多个谓词性成分。这些都是汉语语法所特有的现象。3.灵活多变。汉语句子内部的次序比较灵活,可以改变其内部次序而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比如:a.我还没有看这本书。这本书我还没有看。我这本书还没有看。b.一面锦旗挂在墙上。有一面锦旗挂在墙上。墙上挂着一面锦旗。c.仪仗队好威武啊!好威武啊,仪仗队!短语也可以改变语序,意思不变。比如:a.方言调查——调查方言b.又大又圆——又圆又大c.很好——好得很但更多的是意思发生了改变,比如:a.内容丰富——丰富内容b.后面的小孩——小孩的后面c.好商量——商量好d.语法传统——传统语法意思不变,所以句式选择丰富多样,“一样话可以百样说”;意思变化,所以汉语表达充满睿智,言外之意,随形而动,比如“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变与不变之间,就产生了语法现象的纠葛。4.注重意合。汉语注重意合,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语言中词与词、句与句的组合经常是凭借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1946)中说“复合句里既有两个以上的句子形式,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以意会的,叫做‘意合法’,例如,‘你死了,我当和尚。’”在汉语口语中,许多词语可以省略。(1)当上下文和情景确定时,名词、代词可以省略。比如:a.“高兴了吧?”“是啊,谢谢啦!”b.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2)有时,“是”、“有”、“在”这几个动词可以省略。比如:a.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b.老太太已经80岁了。c.书啊,桌上呢。(3)特别是意合法的使用,省略掉虚词。比如:a.买不起别买。b.没戴眼镜看不见。c.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意合之后的语法形式不再具有所属语法单位的典型性。有的区别不大,比如“她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个女儿”,主语承前省略,依然是一个复句;有的区别明显,比如“窗外一副繁华的街景”,省略掉了“是”,谓语从谓词性短语变成了名词性短语;还有的就为语法的研究带来了困扰,比如“没戴眼镜看不见”省略了表示原因的关联词,从形式上看是单句,从逻辑语义上看则是复句,于是就造成了语法现象的纠葛。第二章语素,语素和词之间的纠葛现象一、语素和词素在现代汉语语法学中,有一个与英语“morpheme”概念大体相当的概念,这个概念在建立之初被叫做“字”,后来随着国外语言学理论的译介,被叫做“词素”或者“语素”。这两个术语均是对“morpheme”的汉译。探讨究竟是“语素”还是“词素”,不仅仅是两个不同术语的问题,而且表现出大家对这样一个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本身的范围和功能认识的不同,这对于进一步区分语素和词是非常重要的。“morpheme”一词出自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最早被译作“形素”,后起译名是“词素”;在“词素”流行的同时,“语素”这个名称出现了,朱德熙先生和
一、 个人介绍
大家好,本人目前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南京师范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是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A-,实力是相当不错。我的本科院校就读于安徽省一所重点百年师范院校,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一直以来对于文学甚是喜爱,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也是一直都有的打算。
二、 择校原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在成立于1952年的原中文系的基础上,于1997年11月17日建立的。文学院下设5个系:中国语言文学系、文献与信息学系、编辑出版与高级文秘系、电影电视系、语言科学与技术系。2003年9月在校本科生1242人。2011年有7个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包括:文科基地班、高级文秘、图书编辑、语言信息处理、古典文献;戏剧影视文学包括:影视编导与播音主持、影视创作与评论。
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下辖10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9月在校博士生114人,硕士生451人,教育硕士163人,博士后24人,共计752人。现有教师84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6人,讲师23人,助教4人,未定3人;博导18人,硕导31人。
复习时间线安排
基础阶段:九月份之前
巩固阶段:九月、十月
冲刺、押题阶段:十一、十二月
关于复试时间线的小建议
在九月份之前把所有的课本都过一遍,巩固好基础;从九月份开始就要集中背诵。
三、 专业课备考
专二在19年突然由之前的一道题变成了两道题,之后题型就稳定下来了。个人觉得专二不用特别专门去复习,还是在复习专一现当代部分的时候,打牢基础,多看一些作品和论文。至于如何行文,安排文章结构都可以在短期内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因此打好基础是最重要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视基础!重视基础!重视基础!我身边也有很多人包括自己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买很多版本的参考书,资料和论文,但是最后其实都没有看,而且会因为资料太多没看变得很焦虑。资料在精不在多,先学好指定教材,学有余力再去扩展。比如《新文学史》上下两册我第一年就看了有三四遍。
这里着重讲我第二年的复习情况。因为我第一年进入了复试,因此我的学习状态是保持到三月底的,中间工作了两个月,七月份正式开始学习。由于第一年文学基础考得不好,所以我很注重专业课的学习。我把南师大老师近几年发表的一些论文都打印出来了,同时增加了作品的阅读。前期也是自学,但是觉得复习效果没那么好。纠结很久之后,在九月,每天狂刷视频补课,后来大纲出来后外国文学部分换教材,也是一度焦头烂额。专业课部分我不建议自己做笔记,太浪费时间。真题部分也是,南师大的真题很复杂,题量巨大,我第一年尝试做过一次,没有做完后来放弃了。南师大的题大多比较稳,直接背知识点即可。关于丁帆版本文学史的问题我想补充一点,这本书和传统的文学史不太一样,时间线索不是很清晰,可以用钱理群的《三十年》来构建你的框架,然后填充丁帆文学史的细节。另外就是丁版的语言可能比较难懂,建议多读一些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感受力。
对于我们专业来说,最后冲刺阶段和政治一样就是疯狂背背背啦。不过在最后的阶段,背书的时候千万不要什么都背,一定要挑重点。因为在这个阶段你的背诵任务是很重的,尤其是政治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如果实在背不完,可以投下巧,根据真题风格排除一些不会考的考点,当然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这里推荐两本复试的资料,一本是刘俊老师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另外一本是丁帆老师的《中国乡土小说史论》。
611 汉语综合: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第2版;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 上下册)黄伯荣 廖序东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董志翘、杨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803 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版。
古代汉语。古汉重在积累与归纳。首先,两个参考书的通论部分一定要自己整理好,也就是王力的《古代汉语》和董志翘的《古代汉语》。在整理的时候呢,可以按照董志翘版本的古代汉语来整理,也就是它的章节内容,即文字音韵训诂。但是古汉还要注意一些课外内容的归纳,比如音韵部分要注意一些著名学者的论断,典型的有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等。
另外,要在平时积累一些汉字的小篆写法,考试的时候可能会考到。对于王力的《古代汉语》而言,一二册的所有文选要滚瓜烂熟,包括里面的字词意思、词类活用等等(可以买一本董志翘的古代汉语练习册配合使用),第三册里的汉代文言也要看一看,包括史记、汉书等等。一二册的常用词一定要烂熟于心,特别是一些同义词辨析,例如征、侵、伐、袭的区别。有时间的话,最好是要熟悉一些文字学和训诂学的内容,南师古汉更偏向这一块,比如“四体二用”近年来就考了好几次。
现代汉语。这一部分呢,其实复习的思路要比古代汉语更清晰。因为基本上考点都在《现代汉语通论》这本书上。基本上按照这本书上的内容一点点复习,然后背诵就可以了。基本上书中的内容涵盖了考试的要点。不过也不能放过黄廖版《现代汉语》。作为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有很多知识点是所有考汉语言文字学的学校都会涉及到的,也需要从都到尾过一遍。
语言学纲要。主要的参考书救赎《语言学概论》一本书,书上的章节划分已经很清晰了。复习的时候建议就按照书上的章节来复习和总结,但是建议补充一些语言学史的内容(历时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转化生成语言学这几个比较重要)
四、 政治备考
我们文科生完全可以把政治放在八月底开始,甚至九月份。我在八月底的时候选择徐涛老师的基础课、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每天花一个小时倍速看知识点讲解的课程,这个阶段不用管时政,听完一章做点基础题。另外不太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看肖秀荣的精讲精练。
最开始做精讲精练和1000题,每天看一章精讲精练然后做一章配套的题,有时候因为专业课挤压了时间可能会推一推,但是暑假这两个月是可以把精讲精练过一遍且将1000题的选择题部分做完的,如果进度比较快,甚至可以把十年的真题做完并分析一遍。需要注意的是1000题做第一遍的时候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因为1000题最好做2-3遍。做完第一遍之后我开始做第二遍,这次我选择每天看两章精讲精练并做两章1000题,大概一个月可以做完第二遍。第三遍的话就只用做错题,速度会更快一点。补充一点,我每次分析完1000题都会把错题抄在一个错题本上后期拿来背,有点费时间,看个人学习方法。
当你把1000题做完三遍左右,各个老师的模拟题就开始出了。我做了肖四肖八,腿4+1,徐涛8,米6米3,王吉三套卷等,加上其他的一共做了50套左右。除了必做的肖四肖八,此处强烈米鹏的6套卷和三套卷,编得很用心,题的质量也很好。大题部分我没有用肖四,背的米鹏的《魔笛十六题》,并不比肖4押的题少。
后面到十一月底、十二月份全面开背,这个时候所有考研政治老师都会有压题,肖四肖八,徐涛八套卷,四套卷,米鹏3套卷等。
我就抽饭后时间背的政治大题,肖四肖八一定要特别认真对待,大题也要自己思考写写知识点。此外空闲时间看看时事政治,很多老师在这个时候会有一个全年时事政治汇总。我看的是肖秀荣老师的时政汇总搭配着视频,过一遍就可以,主要做到发生的时事政治了然于胸,重点掌握时事运用到题目中如何解答。
大概时间安排是这样:
8月看肖秀荣精讲精练(建议配套徐涛视频)+做肖秀荣1000题第一遍。
9-10月重点难点章节再刷视频+自己总结重要知识点+1000题第二遍同时复习错题。
11月背诵政治知识点和形势与政策+刷政治真题(2遍)+做各种模拟题。
12月做模拟题+背肖四+腿姐考研课程
最后要提到,如果想要得高分必须拿下选择题,得选择题者得天下。我认为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打好基础知识点+多做题目,然后针对错题反复“复盘”,包括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五、 英语备考
一、背单词
单词的背诵肯定是越早开始越好,这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要注意提高背单词的效率,不要每天花过多的时间去背,那样是不利于其他科目学习的,每天花1-2个小时即可。
大家如果在背诵过程中,总是背完就忘,这个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需要进行不断地重复记忆来巩固,主要方式有:① 把单词书再重复第二遍、第三遍,我们要多看多背几遍;② 在做考研真题时把相关单词标记出,利用语境再进行记忆。
二、做真题
做真题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都需要做,毕竟英语二真题太少,是完全不够做的。我们前期可以先做英语一真题,就当练手,虽然英语一整体难度要比英语二高,但是两套试卷都有相通之处,尤其是完型与阅读部分。阅读的部分也要尝试进行翻译,发现自己错误的地方一定要及时修正。
三、我的时间规划
①4月份—6月份:跟着网课学习词根词缀和长难句分析,记单词和猜单词的能力有所提高。
②7月份—9月份:做历年真题中的阅读部分。把各类典型的长难句和高频词汇总结出来,便于之后的复习。我直接做的真题,没有做预测卷之类的非官方试题,我觉得参考价值不大,前期可以用英语一的真题练手。
③10月份—11月中旬:做历年真题中完形填空和翻译部分。顺带检验自己单词和长难句知识的掌握情况。
④11月下旬—12月份:背诵近十年的满分作文,自己整理出一套模板。临近考试,再把近三年的真题刷一遍。
考研是一个信息战,搜集到了好的考研资料和方法能够让你在考研路上顺风顺水。要善于利用网络上的信息。没事的时候呢大家可以在一些了论坛里找找学姐学长的考研经验,比如知乎啊、b站啊,这些上面都有很多的资料。关于心态方面呢,其实大家不用紧张,大部分的考生和你们一样,都没有那么好的基础,大家都是站在一个起跑线上的竞争者。考研还是一个持久战,大家不要在乎一时的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长时间持续的学习,只要你是在学习,那就没用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和归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复习事半功倍。
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以上是我去年考研复习时的一些方法以及经验教训,希望可以为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思路,少走弯路,一战成硕。慢慢考研路最重要的是充分准备和不懈坚持。在长达一年的复习过程中,调整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盲目的与他人比较,做好你自己、坚定的走下去就好了。在复习过程中,或许会经历知识点枯燥、难以理解、背不掉书、耐不住寂寞等等失意与挫折,但永远不要忘记你考研的初衷,不经意间你已经走到最后,所有的委屈孤独都会被成功的幸福所替代。
祝大家考研成功~
徐通锵、叶蜚声在《语言学纲要》中对语言的分类有孤立语,还有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1、孤立语。它又被称为分析语,特点是多是根词、复合词,少形态变化和附加语素,很少派生词,几乎没有只表示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词与词的关系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孤立语主要包括汉藏语系中的汉语、苗语、越南语、缅甸语等。2、黏着语。它是一种语言的语法类型,主要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语法意义主要由加在词根的词缀来表示的,词缀分为前缀、中缀、后缀,常见的有前缀、后缀。日本语(包括琉球语)、朝鲜语(韩语)、乌拉尔诸语言、南印度的达罗毗荼诸语言及非洲尼日尔-刚果诸语言,都是典型的黏着语。3、屈折语。它是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之一种。黏着语亦为有词形变化的综合语,但屈折语和黏着语之间的区别在于屈折语的词素趋向连在一起,较为难以分割,意即屈折语的一个词缀经常同时表达多种意思,而黏着语的一个词缀一般倾向于只表达单一种的意思。不过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界限很多时候并不明显,因此可将黏着语和屈折语之间的关系视为一个连续体,而很多语言则落于“完全的”黏着语和“高度的”屈折语之间。4、复综语。又叫编插语、复综语、相抱语、抱合语、嵌合语、嵌复语、多重综合语。它是按类型分类法分类语言的一种。特点是把主语、宾语和其它语法项结合到动词词干上,以构成一个单独的词,但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属这类语言的包括因纽特语、莫霍克语、古爱努语、切罗基语、楚科奇语以及北美及西伯利亚的多种语言。
226 浏览 3 回答
122 浏览 5 回答
87 浏览 2 回答
243 浏览 3 回答
271 浏览 4 回答
159 浏览 4 回答
300 浏览 6 回答
212 浏览 3 回答
220 浏览 4 回答
169 浏览 2 回答
277 浏览 3 回答
184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5 回答
315 浏览 5 回答
180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