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藏族佛教期刊论文发表网

发布时间:

藏族佛教期刊论文发表网

以上是专业藏族文化网,请浏览一定能满足 。བཀྲ་ཤིས་བདེ་ལེགས། 扎西德勒

建议去下西宁和西藏,你会有更深的了解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南无阿弥陀佛。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不好意思喔,如果关于圣经的呢,倒可以提供给你!

藏族佛教期刊投稿网站

藏龙论坛是一本以藏传佛教为主的知识期刊,专门探讨藏传佛教相关的历史、文化、宗教、语言以及经学等内容。

1.1 该刊欢迎国内外同好投稿。来稿须交寄打印件(仅通过网上传送,恕不受理),稿件字数以6000-1万字为佳。来稿须在文首作200字内的“提要”,提供“主题词”3至5个。请留意本刊稿件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应改后重投。1.2 为保证学术公平,该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来稿务请将作者的姓名、职务、通讯地址等个人情况隐去,行文也应避免透露作者的身份。作者真实姓名、个人简介、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电话、电邮),请另文载明。1.3 审查通过的稿件,将由编辑部通知作者,并告知相关事项。电子文稿格式请务必按该刊稿件格式要求处理,否则会影响刊发。因该刊人力有限,稿件请自留底稿。1.4 地址: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部收(邮编610064)。请勿寄私人转交,以免遗失或延误。 1.5 若有需要,可注明科研基金项目名称、来源和编号。例: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汉藏佛教的亲缘关系——吐蕃僧诤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影响(06CZJ004)。被引文献的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三人或以下,照实着录;超过三人,则在第三个责任者后加“等”字;国外作者,姓在前,空格后再用缩写字母注名,名的缩写字母后不加缩写点。无责任者时,可注“佚名”或缺省。

大把的,你在google上用英文关键词搜索就可以了。现在JIABS(国际印度佛教研究期刊)也开放2005年之前的论文下载了,都是关于佛教研究的英文论文。而且很多是藏传佛教的。你可以按图索骥。这是JIABS的网站 这是JSTOR数据库里的资料 还有日本南山宗教研究所的网站里也提供论文下载。日文的和英文都有。哦,忘了说,豆瓣小组里也有”佛教文献“小组,也提供很多国外的学术研究论文下载的。

藏族佛教期刊投稿

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半年刊,国内外发行),由《中国佛学》编委会主编。它的宗旨是展现以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内容主要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综述、动态等。期刊始于1985年5月成立的中国佛学院学生会主办的不定期会刊。1992年初一度中断,1993年复刊。2010年第28期开始,正式更名为《中国佛学》,由中华书局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1.1 该刊欢迎国内外同好投稿。来稿须交寄打印件(仅通过网上传送,恕不受理),稿件字数以6000-1万字为佳。来稿须在文首作200字内的“提要”,提供“主题词”3至5个。请留意本刊稿件要求,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应改后重投。1.2 为保证学术公平,该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来稿务请将作者的姓名、职务、通讯地址等个人情况隐去,行文也应避免透露作者的身份。作者真实姓名、个人简介、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电话、电邮),请另文载明。1.3 审查通过的稿件,将由编辑部通知作者,并告知相关事项。电子文稿格式请务必按该刊稿件格式要求处理,否则会影响刊发。因该刊人力有限,稿件请自留底稿。1.4 地址:成都市九眼桥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研究》编辑部收(邮编610064)。请勿寄私人转交,以免遗失或延误。 1.5 若有需要,可注明科研基金项目名称、来源和编号。例: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汉藏佛教的亲缘关系——吐蕃僧诤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影响(06CZJ004)。被引文献的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三人或以下,照实着录;超过三人,则在第三个责任者后加“等”字;国外作者,姓在前,空格后再用缩写字母注名,名的缩写字母后不加缩写点。无责任者时,可注“佚名”或缺省。

CN54-1013/Z,是国家级刊物。主管单位是中国佛教学会。

藏族佛教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1、《论宗教对古代城邦的作用》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宗教》1986年第 期全文复印)2、《关于历史上黄金时代理想及其历史观的类比考察》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对吐蕃宗教方位观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4、《藏传佛教对于死亡的伟大实践》(翻译)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5、《藏族乌龟神话及其神秘主义宇宙论散议》 《民族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第一作者)6、《关于如莱杰的身世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初探》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2期(第二作者)7、《藏族死亡观念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8、《神奇的藏密瑜伽——中阴静修法》(编译) 《气功与科学》1992年第4期9、《“旺支” 考》《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10、《藏族苯教神话及其象征思维概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11、《论宗教神灵系统的结构——一个宗教历史学的比较研究》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3/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学》1995年第2期全文转载)12、《关于黄金时代理想的再评价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13、《〈格萨尔王传〉中的三元象征观念解析》 《西藏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14、《玛桑格萨尔王及其相关氏族杂考》 《中国藏学》1996年第4期(获陕西省第5届(1998)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15、《锅、饮食、王权——〈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一段文字的文化学解读》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16、《印度教神秘主义及其宗教实践方式》《宗教学研究》1996年第4期17、《中国建木神话的体系及其渊源考——兼论与印度神话的关系》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18、《藏族传统史学的体系及其史学观念的总体特征》《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19、《论宇宙原生物解体神话的程式主题及其内在意蕴》 《西藏研究》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20、《适应与变迁——藏族传统文化观与现代文化观的矛盾及其解决方式》 (《中国藏学》1999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0年第4期全文复印转载 )21、《敦煌写本S.370(5)号残卷所涉及的吐蕃史的几个问题》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22、《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总体风格与特征》 《西藏研究》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2年第5期论点摘编)23、《藏族史学的起源与早期特色》 《西藏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24、《现代性与民族意识:关于西藏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改革性质的社会学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3/4期。(《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论点摘编)25、《盟誓文诰:吐蕃时期一种特殊的历史文书》《中国藏学》2002年第2期(《中国西藏》2003年第2期论点摘编)26、《西藏宗教与民间习俗中的象征主义人类学》《西藏研究》2003年第1期。27、《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西藏研究》2003年第3期。28、《俄木隆仁与古尔——关于藏族苯教思想源流与波斯的关系》《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29、《汉藏史学交流以及敦煌学术传统与吐蕃史学的关系》《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历史学》2004年第10期全文复印转载)30、《摩尼教二元论对藏族本教及纳西东巴教的影响》《西藏研究》2004年第4期31、西藏农村家庭中的宗教空间及神灵体系,《纪念柳升祺先生百年诞辰暨藏族历史文化论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12月。32 元明时期西藏综合体史书所反映的历史观念和笔法,《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33、试论苯教的宗教性质及与藏区民间宗教的关系,《西藏研究》,2006年第4期。古代西藏苯教制度化过程考析,《民族学报》(台湾),2006年,第25期。35、唐九宫算、藏族九宫历以及纳西族巴格图的比较研究,《中国藏学》,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36、唐卡绘画中的曼陀罗图式与西藏宗教造像学象征的渊源,《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37、文本话语与行为规范:西藏西藏宗教人物传记的史学史意义,《史学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宗教》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全文还收录于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由瞿林东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一书中)。38、西藏传说时代的“绝地天通”事件与苯教的制度化,《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39、藏族传统宗教中的灵魂观念与祖先崇拜,《西藏研究》,2007年第3期。西藏宗教中的替罪羊观念及侣贡杰布仪式,《宗教学研究》,2007年第4期。41、Textual discourses and behavior criterion: The histori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Tibetan biographies of the religious figure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Vol.3, Number2-June, 2008.42、从我国现当代藏族史学研究看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学术专栏”195页转载)。43、代洛囊达——西藏民间的还阳故事与相关文本,《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7期全文转载)。藏传佛教本地化及其早期特点,《西藏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45、藏区民间宗教信仰的地方组织及其社会性,《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46、敦煌吐蕃文献中的早期苯教神灵体系,《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47、藏区乡村和民间社会中的巫师,《世界宗教研究》(第一作者),2009年第3期。48、藏族苯教的驱魔仪式“垛”及其对民间的影响,《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9、西藏民间宗教中的“山神”——希达、念、赞神关系考析,《中国藏学》,2009年第3期。50、简论清代学者贡布嘉撰述的藏文史书《汉区佛教源流》的史料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9年第5期。51、语言中的神圣意义——维特根斯坦与福柯思想对现代宗教语言哲学的启示(第一作者),《西藏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藏传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自寂护论师传入大乘佛教及随瑜伽行自续派,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制服了外道(苯教),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过朗达玛灭佛的波折,佛教经过灭佛运动的破坏后重新振兴,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格鲁、觉囊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在宗喀巴大师创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中国藏传佛教开始於西元七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的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底公主(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後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後寂护大师返印,敦请莲华生大士由印度入藏,传入密宗,折服了原来盛行的苯教,佛教於是得到了弘扬。寂护与莲华生大士入藏之後,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存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赤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莲华生大师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吸取了许多西藏传有的传统与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与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独特的藏传佛教风格。当时唐朝禅师摩诃衍(Mahayana),藏文称其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扬禅宗,後与莲花戒辩论失败,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1]。因为西藏王室刻意压抑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使得汉传佛教无法进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圆满、大手印传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汉传佛教影响的痕迹。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公元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後来由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又得复甦。在朗达玛灭佛後,因经典散失,开始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而在朗达玛灭佛之後,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後由大译师仁钦桑波重兴的佛教为後弘期。此後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入侵军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著名的译师有马尔巴等人。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1042年),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後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裏,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喇嘛教传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时代,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见面殿下在蒙古传播的种子,蒙古源流说,俺答汗的从孙切尽皇台吉是第一位信仰喇嘛教的皇族,到十七世纪中几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喇嘛教

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

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为我们对比荣格心理学和藏传佛教的方法,点出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荣格心理学与藏传佛教

作者:拉德米拉•莫阿卡宁

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5

平装:32开148页

ISBN:9787510095696

定价:32.00

丛书:“世图心理”冰山系

外文:The Essence of Jung's Psychology and Tibetan Buddhism

编辑推荐

荣格、炼金术士、西藏的佛教徒是否已经找到了真理——自性、哲学石和开悟之路?如果他们所做的工作可以被了解,也可以用于实修,那么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具有普遍性的价值?

尽管藏传佛教深奥难解,而且秘不示人,但在本质上仍属于心理学和伦理体系。藏传佛教和荣格心理学,虽然有不同的起源,但是两者都用自己独有的语言和象征阐明了那个普适性的智慧。

作者简介

拉德米拉•莫阿卡宁(RadmilaMoacanin)出生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Belgrade)。曾在日内瓦、纽约和洛杉矶学习,获得了语言学文凭、联合国国际事务硕士学位、社会服务学硕士学位、心理学博士学位。她也是意大利的富布莱特学者。

莫阿卡宁博士曾在联合国常驻缅甸代表团、纽约大学医学中心、南加尼福尼亚医疗中心工作过。她是国家强化期刊项目(NationalIntensiveJournalProgram)的.顾问,曾经担任莫斯科心理学学院的客座讲师。现在,拉德米拉•莫阿卡宁住在洛杉矶,是一名心理治疗师,也是圣地亚哥大学综合研究的兼职教授;加州“写作冥想”休养所的管理者。她曾经周游世界,会六种语言。作者修习禅宗和藏传佛教超过三十年。

部分目录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佛教

藏传佛教/010

密宗——金刚乘/019

第二章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集体无意识/037

原型/039

自性/041

个性化/042

炼金术/045

共时性/050

第三章荣格心理学和藏传佛教的方法

治疗灵魂/054

从痛苦中解脱/062

灵性朋友和分析师/071

第四章原型象征

西藏死亡之书/084

曼荼罗/087

第五章关联、相同点和不同

介绍/091

意识和无意识/092

灵性转化/099

对立面联合/102

中道和中观学派/104

不好意思喔,如果关于圣经的呢,倒可以提供给你!

藏族佛教期刊论文发表

藏传佛教-论文-有免费的 也有收费的免费-藏传佛教论文: 畏兀儿与蒙古历史文化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高昌畏兀儿政权归顺蒙古。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的民间美术 摘 要 文章对西藏阿里古格藏传佛教后宏时期民间美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擦擦”脱模泥塑、“风高”旗、“玛尼”石刻、天花彩绘、建筑木雕等的发展历史脉络,表现内容、形式,种类、地域风格特色、审美内涵及其影响....藏传佛教在海内外 在雪域滋生、成长起来的藏传佛教,经过1300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今天已发展成为世界佛教中经久不衰的一个流派。它不仅具备系统的佛学理论,规范的修持方法,而且囊括了天文、地理、医学、历算、工艺、美术、语....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南无阿弥陀佛。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一、清宫藏传佛教建筑遗迹研究主编《清宫藏传佛教文物》图录,发表《故宫雨花阁探源》、《故宫六品佛楼梵华楼考——清代宫廷佛堂典型模式》、《中正殿与清宫藏传佛教》、《明成化对音写经浅探》等论文,论证了藏传佛教在明清宫廷中的深刻影响。二、金铜佛像研究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金铜佛(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藏传佛教造像》,发表《故宫藏传金铜佛像类型分析》、《藏传金铜佛像传统分类例证——故宫藏传佛像题记解读》等论文,对故宫的藏传金铜佛像作了产地的分区与分期断代研究,并对藏传金铜佛像的古代传统分类方法作了解读。 三、唐卡研究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藏传佛教唐卡》,发表《梵华楼护法神唐卡辨析》等论文,全面分析了故宫唐卡的来源、类别、艺术风格特点、图象学特征,总结了清宫唐卡作品的典型性,揭示了18世纪西藏唐卡艺术在内地传播发展的历史面貌。四、藏传佛教文物鉴定熟悉我国藏传佛教文物的总体情况,在文物鉴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96年作为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参加了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的一级品文物鉴定,负责佛教类文物鉴定。先后多次到西藏考察鉴定文物,了解西藏文物收藏情况。2002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派与朱家溍、史树青先生一起为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文物鉴定、定级。2003年受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委派赴香港澳门,鉴定追索被盗卖的承德文物,为挽回国家重大文物损失贡献了力量。

藏传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虽然藏传佛教中并没有小乘佛教传承,但是说一切有部及经量部对藏传佛教的形成,仍有很深远的影响。藏传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自寂护论师传入大乘佛教及随瑜伽行自续派,莲花生大师来到西藏,制服了外道(苯教),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础,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过朗达玛灭佛的波折,佛教经过灭佛运动的破坏后重新振兴,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格鲁、觉囊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在宗喀巴大师创格鲁派,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後,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中国藏传佛教开始於西元七世纪中叶。当时西藏的松赞干布藏王,在他的两个妻子,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毗俱底公主(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共同的影响下皈依了佛教。他派遣大臣端美三菩提等十六人到印度学习梵文和佛经,回来後创造了藏语文字并开始翻译了一些佛经,到了八世纪中叶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及弟子莲花戒入藏,逐渐奠定藏传佛教的基础,但此时仍有许多人反对。後寂护大师返印,敦请莲华生大士由印度入藏,传入密宗,折服了原来盛行的苯教,佛教於是得到了弘扬。寂护与莲华生大士入藏之後,首先建立了桑耶寺,度僧出家,成立僧伽,并请译师从梵文翻译大批佛典,同时也从汉文翻译一些佛经,据现存的登嘎尔目录(布敦认为是赤松德赞王府所编),当时译出的大小显密经律论有738种(内从汉文转译的32种),故当时佛教流传是很兴盛的。莲华生大师另一个重要的贡献,是他吸取了许多西藏传有的传统与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与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独特的藏传佛教风格。当时唐朝禅师摩诃衍(Mahayana),藏文称其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扬禅宗,後与莲花戒辩论失败,赤松德赞下令不得再修顿门法[1]。因为西藏王室刻意压抑汉传佛教的影响力,使得汉传佛教无法进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圆满、大手印传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汉传佛教影响的痕迹。在九世纪中叶,西藏佛教曾一度遭到破坏,即朗达玛灭佛,曾有一段时间(公元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後来由西康地区再度传入,藏传佛教又得复甦。在朗达玛灭佛後,因经典散失,开始有人发掘编辑旧有保留的佛经,称为伏藏,根据前弘期旧译经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称为宁玛派,又称旧派。而在朗达玛灭佛之後,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译的经典,称新译。西藏史上称朗达玛灭法之前为前弘期,之後由大译师仁钦桑波重兴的佛教为後弘期。此後印度的佛教学者,特别是遭遇变乱时期的那烂陀寺、超岩寺等的学者,(印度比哈尔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庙在1203年被入侵军全部毁坏),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经,传译事业因而兴盛,著名的译师有马尔巴等人。十一世纪时有孟加拉佛教大师阿底峡尊者入藏(1042年),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传播中观应成派大义,同时藏族比丘仁钦桑波(宝贤)等翻译了很多的经论。印度传入西藏的佛学,主要的称五大部,就是『因明』,『戒律』,『俱舍』,『中观』,『现观庄严论』。藏文大藏经(包括《甘珠尔》和《丹珠尔》)近六千部中绝大多数是直接由梵文翻译的,少数是从汉文转译的,因此,印度後期佛教的论著丰富保存在藏文大藏经裏,尤其是因明、声明、医方明等论著数量庞大,这些译著都非常重要。喇嘛教传播的另一高潮是在明神宗时代,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见面殿下在蒙古传播的种子,蒙古源流说,俺答汗的从孙切尽皇台吉是第一位信仰喇嘛教的皇族,到十七世纪中几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喇嘛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