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汪尔康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汪尔康发表的论文

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少年时代即随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蔡元培任校长的孔德中学,16岁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钱三强毕业后,担任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严济慈所长的助理。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试验室做研究生,导师是居里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中国的居里夫妇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48年夏天,钱三强怀着迎接解放的心情,回到战乱中的祖国。他回国不久就遇到1949年1月的北平和平解放,他在兴奋中骑着自行车赶到长安街汇入欢庆的人群。随后,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派人找到他,希望他随解放区的代表团赴法国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中共中央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拨出5万美元,要他帮助订购有关原子能方面的仪器和资料。看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在新中国尚未建立时就有这种发展科学事业的远见,钱三强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国外归来后,他于开国大典当天还应邀登上了天门。 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1960年,中央决定完全靠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后,已兼任二机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他像当年居里夫妇培养自己那样,倾注全部心血培养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在“两弹一星”的攻坚战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核专家,并在这一领域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发展速度。人们后来不仅称颂钱三强对极为复杂的各个科技领域和人才使用协调有方,也认为他领导的原子能研究所是“满门忠烈”的科技大本营。 晚年的钱三强身体日衰,仍担任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他一直关心中国核事业的发展,强调不仅要服务于军用还要供民用。1992年,他因病去世,终年79岁。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三强追授了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了这位科学泰斗的巨大贡献。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逝世。 钱 三 强 名字的由来 钱三强出生在1913年。起初他父亲钱玄同给他起的名字叫钱秉穹,但为什么以后改名叫钱三强呢?这得从头说起。 钱三强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钱玄同,不满4岁就开始天天站在祖父的书桌前认字背书。青年时代,他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学习。回国后,先在一些著名的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到北京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他由于接受了章太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思想影响,竭力主张推翻清朝统治。随后他又与陈独秀、李大钊、严复、胡适等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教授一起,投入了“新文化”运动,是进步刊物《新青年》的积极支持者和轮流编辑。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钱三强,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为培养钱三强,在他7岁时,父亲送他进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孔德是法国哲学家的姓)。 孔德学校是一所开明的新式学校。学校除抓德、智、体三育外,还强调美育与劳动,对音乐、图画、劳作课也很重视。而且孔德学校师资力量较强、阵容整齐,老师们的水平足以胜任高中教学工作。可以说,钱三强童年时代得到的教育条件,是得天独厚的。 钱三强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老帅的教育,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一个兴趣广泛的学生,对音乐、体育、美术,钱三强都有两下。刚进初中,年方13岁,就成了班上“山猫”篮球队的队员,在比赛中,他的拼搏精神和集体意识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一次,一个体质不如钱三强的比较瘦弱的同学给钱三强写信,信中自称 “大弱”,而称当时还叫“秉穹”的他为“三强”。这封孩子们之间互称绰号的调皮信,恰巧被秉穹的父亲钱玄同看见了。 “你的同学为什么叫你‘三强’呀?”钱玄同风趣地问道。 “他叫我‘三强’,是因为我排行老三,喜欢运动,身体强壮,故就称我为 ‘三强’。”秉穹认真地回答了父亲的询问。 钱玄同先生一听,连声叫好。他说:“我看这个名字起得好,但不能光是身体强壮, ‘三强’可以解释为立志争取德、智、体都进步。” 在父亲的肯定下,从此,“钱秉穹”就正式改名为“钱三强”了。 人生转折点 1929年,钱三强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学理科预科,同时还听本科的课程。吴有训教授的近代物理学、萨本栋教授的电磁学吸引着钱三强。两位学者的博学及严谨的治学精神也深深教育着钱三强。 科学的发展,给变化万千的世界增添了色彩。三强决定学习物理,报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求读在吴有训教授门下。清华大学享誉国内外,培养出一代代优秀学子、国家的栋材。校内充满浓厚的学术空气,教学严谨,学风端正,激励着三强以顽强的精神,刻苦攻读。他以吴有训教授的作风为楷模,吴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与教学方法滋润着三强的心田。 1936年钱三强以毕业论文90分的优异成绩毕业。经吴有训教授的推荐,钱三强大学毕业后,便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慈济所长的手下做一名助理员,从事分子光谱方面的研究工作。钱三强能在这样的高师手下工作,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刚刚开始工作,严老师交给他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和管理图书。钱三强不因工作的繁杂细小而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每项工作,把图书馆管理得井井有序,受到大家称赞。人家照相,他就帮助冲洗、放大,还用照相底版做分析研究工作。渐渐地钱三强能够独立地、熟练地进行照相底片的分析,并掌握了照相技术。 一个周末的下午,同学们都离开了实验室,只剩下钱三强一个人留在那里做分子光带分析。从南京开会回来的严老师进了实验室,看钱三强仍在聚经会神地工作,又看了看分析的数据结果,与国外的资料数据大致相同,心中无比高兴。他更加喜欢这位年轻人了。 一天,钱三强在图书馆查资料,严教授匆匆走来对他说:“你会法语吗?”钱三强说:“初中学过。”“还记得吗?”“忘了不少,查查字典能查资料。” “那好,我考考你。”严教授说着,便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法文杂志:“你念一段,再翻译过来。”钱三强按着老师的话去做了。严老师很满意地说:“还行嘛。”这时才告诉他:“中法教育基金会,要招考公费留学生,你把手中的工作整理一下,用主要精力准备迎接考试吧!” 钱三强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个好机会,他从心里感激自己的老师。时间紧迫,10年没有读的法语,要尽快捡起。钱三强下定决心,要克服困难,认真地准备应考。考试完不久,严老师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你考取了,考得不错。” 钱三强收拾行李,就要离开生他养他的土地,就要离开重病在身的父亲,离开关心他抚育他的老师,他依依不舍。芦沟桥事变爆发,国难当头,又增加了他心头的沉重。他犹豫不决,不忍离开自己的故土。父亲忍着离别的痛苦劝导他:“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你学的东西会对祖国有用。报效祖国,造福社会,路程远得很哩!男儿立志,不能只顾近忧啊!” 1937年8月的一天,一艘远洋客轮载着钱三强,离开了上海港,驶向了波涛汹涌的大海。 出洋求学 人的一生有几个11年?然而,钱三强的这11年,是收获巨大的11年,是决定他一生的11年,也是他难忘的11年。 1937年9月,钱三强在导师严教授的引荐下,来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该实验室是居里夫人创建的,居里夫人谢世后,由锕的发现者德比爱纳教授任主任。但是实际上是居里夫人的大女儿伊莱纳主持。 伊莱纳·约里奥—居里夫人就是钱三强的导师。伊莱纳像她的慈母居里夫人一样,潜心于科学研究,忘我勤奋,作风严谨,品格高尚,待人谦和、热忱。在这样一个导师的教导下学习,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钱三强的住处距实验室较远。每天,天蒙蒙亮,钱三强就起床,匆匆吃点东西,赶乘地铁,到实验室,一直很晚才回住处。每天坚持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学习,钱三强并不觉得辛苦与单调,反而感到特别的充实愉快。 钱三强在实验室里主要是做“物理”工作,而放射源是要用化学方法制备的。因此,他很希望兼作“化学”工作。 一天,约里奥—居里夫人问钱三强:“钱先生,那位化学师你不是认识吗?如果你回国做放射源,就需要学会‘化学’工作,你就去和她学学吧!” 钱三强心里十分高兴,他想导师为我想得多么周到!于是欣然答应了。 化学师葛勤黛夫人是一位有名望的科学技术专家。她放手让钱三强独立做钋的放射源。钱三强一丝不苟仿效着化学师的方法开始工作。化学师每隔一段时间便过来询问指导。接着,又连续让他做了4个放射样品。做完后,化学师帮助钱三强测完放射源的强度,并告诉钱三强:“成了,3个基本一样,1个略微差一点,但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化学师的评价,对钱三强的工作做了肯定。而他的勤奋与好学,又赢得了化学师和同伴们的信任,同时也使他获得了真诚的合作。这一来就大大拓宽了他的科学研究领域。不久,他写出30多篇科研论文。 为了使钱三强有更多的学习机会,约里奥—居里夫人又提议,让钱三强到其丈夫约里奥先生主持的法兰西学院的原子核化学研究所学习,并允许他一段时间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到那里工作。 在约里奥先生实验室工作,不仅向先生学到科学技术,还学到他的科学思想、科学道德。这使钱三强受益终生。 1939年1月的一天,约里奥教授让钱三强看一张照片,原来这是一张用云雾室拍下的铀受中子轰击后产生裂变的碎片的照片。这是当时第一张直接显示裂变现象的照片,是十分珍贵的。 不久,约里奥—居里夫人又邀请钱三强和她合作证明核裂变理论。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钱三强很快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 1940年钱三强获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钱三强是幸运者,能在两位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教诲下学习、工作,使他很快进入了科学研究的前沿,还使他亲眼目睹了人类一次伟大的科学发现——核裂变。 1946年春,钱三强与他的同行合作,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这一发现不仅反映了铀核特点,而且使人类能进一步探讨核裂变的普遍性。导师约里奥骄傲地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实验室的第一个重要的工作。”为此,1946年底,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 报国习切 11年的勤奋使钱三强获得了最高的奖赏,也赢得了留法中国人中学术水平最高的地位。在这样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下,他却要回国。 1948年,钱三强找到了中共驻欧洲的负责人刘宁一,提出要求回国的心愿。刘宁一鼓励他,“回国大有作为。” 钱三强也把自己要回国的打算告诉了导师约里奥。听了学生的要求,身为法国共产党员的约里奥满意地说:“要是我,也会作出这样的决定。”钱三强又去向约里奥的夫人话别。约里奥—居里夫人语重心长地说:“我俩经常讲,要为科学服务,科学要为人民服务,希望你把这两句话带回去吧!” 导师的话,成为他一生的座右铭。 钱三强临行前,两位导师在自己的花园里为钱三强夫妇饯行。 1948年5月钱三强和他的夫人何泽慧,抱着刚半岁的女儿,带着丰硕的科研成果,带着导师的重托和法国同行的深情厚意,离开了巴黎回国。还随身带着一份珍贵的文件,这就是导师给钱三强在法国学习与工作的鉴定。 鉴定是这样写的:“钱先生表现出科研人员所具有的特殊素质,在我们共事期间,他的这些素质又进一步得到加强。他已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有些是非常重要的。他心智敏慧,对科学既有满腔热忱,又有首创精神。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们实验室学习并在我们领导下工作的同一代科学家中,他是最优秀的。我们曾委托他领导几批研究人员,他用自己的才华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困难的任务,并受他的法国和外国学生的爱戴。”“我们的国家对于钱先生的才干业已承认,并先后赋予他重任,先是任命他为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接着又聘任他为研究导师。他同时也是法兰西科学奖的获得者。”“钱先生还是一位优秀的组织者。他具备了研究组织工作的领导者所特有的精神、科学和技术素质。” 1948年夏,钱三强带着法国朋友的友谊和祖国人民的殷切期望,回到了阔别了11年的祖国,迈上了新的里程。 为了祖国 1949年3月的一天,钱三强忽然接到一个通知,他要作为代表到巴黎出席保卫世界和平大会。钱三强想:这次去巴黎开会如果能遇到约里奥—居里老师,请他代为订购一些原子核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以及图书资料该有多好。钱三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代表团联系人提出,需要约20万美元。4天后,钱三强接到电话,请他到中南海。 在中南海,等候钱三强的是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他热情接待了钱三强,并说:“三强,你的想法很好,中央研究过了,决定给予支持。清查了一下国库,还有一部分美金,先拨5万美元供你使用……”听了李部长的话,钱三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埋怨自己太书生气。战争还没有结束,城市要建设,农村要发展,国家经济困难……哪有那么多外汇呢? 不久,钱三强拿到了为发展原子核科学事业的美元现钞,心中万分激动、兴奋。他深深地晓得这美元是经历了火与血的战乱,是刚刚从潮湿的库洞中取出来的,是来之不易的。 拿着这沉甸甸的美元,钱三强思绪万千,深深感到科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后,钱三强先后担任了副所长、所长职务。 1955年1月14日,钱三强和地质学家李四光应周总理召见来到了总理办公室。周总理听取了李四光介绍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情况,又听取了钱三强介绍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状况。周总理全神贯注地听完后,提出了有关问题。最后告诉钱三强和李四光,回去好好准备,明天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要听取这方面情况,可以带些铀矿和简单的仪器,做现场演示。 第二天,钱三强和李四光来到中南海的一间会议室,里面已经坐着许多熟悉的领导人,有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等。这是一次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开始了,毛主席开宗明义:“今天,我们做小学生,就原子能问题,请你们来上课。” 李四光先讲了铀矿资源以及与原子能的关系。钱三强汇报了几个主要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况和我国这几年做的工作,并做了演示。大家看着实验,会场十分活跃。主席点上了一支烟,开始做总结: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到更多的铀矿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基础,创造了一定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不来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 会后,大家用饭,毛主席举起酒杯站起来大声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 1959年6月26日苏共中央来信,拒绝提供原子弹的有关资料及教学模型。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终止了两国签定的新技术协定,撤走了全部专家,还讽刺:“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只能守着一堆废钢铁。” 讽刺变动成了动力,愤怒化作力量。中国科技工作者没有被吓倒。“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成了中国人民的誓言。钱三强作为原子核物理专家,和无数科学工作者一样,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组织起数万名科学工作者及技术工人,向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进军。 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周光召在国外召集数十名海外专家、学子,联名请求回国参战。他们归国后先后参与主持了理论的研究与实验研究工作。 为了研究一种扩散分离膜,由钱三强领导成立了攻关小组,经过4年的努力研究成功,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4个能制造扩散分离膜的国家。同时成功地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计算机,成功地承担了第一颗原子弹内爆分析和计算工作。 在原子弹的整个研制过程中,浸透了钱三强的智慧与心血。他不仅为原子弹的研制做出了贡献,也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呕心呖血,为培养我国原子能科技队伍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钱学森 钱学森,中国现代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市人,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钱学森生前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一、生平简介 钱学森(1911~X)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二、科学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⑧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⑨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三、趣闻轶事 ①魂系中华赤子心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95年10月8日从美国回到广州时,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他的夫人和两位幼儿。 钱学森于1935年8月,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的。回国前,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 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来了。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过了5天就是我国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钱学森夫妇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在一起欢度这一佳节,他们边赏月边倾诉情怀,深为祖国的新生而欢欣,并对祖国的美好前景充满着憧憬。就在此时,钱学森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愿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 正当此时,朝鲜大地燃起了战争的烽火。作为挑起这场战争的美帝国主义,在它的国内,正在掀起一股疯狂反共的政治逆流,几乎每天都发生对大学和其他机构的人员进行审查和威胁性审查的事件。这股逆流毫无例外,也波及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由于学院马列主义小组书记威因鲍姆被捕,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怀疑落到钱学森的身上。

河南师范大学简介河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长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北依巍巍太行,南滨滚滚黄河,位于京广、太荷铁路交汇处的豫北名城新乡市,坐落在广袤的牧野大地、美丽的卫水之滨。其前身是始建于1923年的原河南大学理学院和创建于1951年的平原师范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院系调整,学校先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第二师范学院、新乡师范学院。1985年始称河南师范大学。 八十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师范大学以振兴中国教育事业为已任,坚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设有17个学院,48个本科专业(50个方向),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了理学、工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农学和教育学9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13个研究所、1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并设有省部共建细胞分化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河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和河南省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生物标本馆。学校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91万册,中外文期刊和电子文献60000余种。全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6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3人(每年来校工作3至6个月),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10个(已批准上岗5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56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25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2人,2001年至今省级骨干教师47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2人,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工程项目获得者6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2人;各类在校学生26000余人。 河南师范大学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近年来,又涌现出王键吉、鲁公儒、徐存拴、杨亚东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专家、学者。河南师范大学以"厚德博学、止于至善"为校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 河南师范大学以校风淳、教风正、学风浓享誉省内外。近年来,本科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上线人数一直是招生计划的4倍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考研录取率一路走高,各专业平均已达到1/3左右;应届硕士研究生50%以上考取博士研究生。 河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730多项,已通过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180多项。近五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53项,出版各类教材、学术著作4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900余篇。物理化学、理论物理、细胞分化调控、生物工程、药物合成、环境科学、基础数学、科学计量学、中原历史文献学和河南动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河南师范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收录的数量,自1994年至2001年高校大规模并校之前一直居全国高校前50位,其中1995年曾名列第29位;2002年以来一直居全国高校前70位。SCI论文引证在全国排序自1995年以来一直居前45位,最高位次为第32位。 河南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国的40多所院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派出300余位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进行学术交流。诺贝尔奖获得者柏诺兹、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汪尔康、吴祖泽、沈韫芬等10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还常年聘有美、英、德、日等国的外籍专家来校任教 。八十年沧桑砺洗,蕴积涵育,一代代师大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治学、甘于奉献,办学效益显著。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属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中,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生的政治表现和业务能力优良率均居河南省属高校前列。作为河南省人才培养的摇篮,建国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他们当中有的成为教书育人的典型,有的成为科学研究的带头人,有的成为发展经济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绩卓著的党政工作者。他们以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学校曾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工会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分配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教务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16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好党组织”、“河南省文明学校”、 “河南省高校校风校纪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普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新的世纪里,河南师范大学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整合办学资源,突出学科特色,提高综合实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教育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把河南师范大学建设成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千秋基业,教育为本。托中原文化之底蕴,乘改革开放之东风,河南师范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昂首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正式名字就是河南师范大学,我们这里没有叫河南省师范大学的学校,你说的应该就是河南师范大学,官方网址:

汪尔康,1933年5月4日,出生于古城镇江,是我国电分析化学家、分析化学家。他在中国最先用极谱法研究络合物的电极过程和均相动力学,率先在我国开展了油/水界面电化学、液上色谱电化学研究,首次提出循环电流扫描法研究油/水界面电化学,具有世界先进水平。1937年,日本侵略军占领镇江后,汪尔康的父亲是电报局的电报员,誓言不为侵略者做事,毅然离开了电报局,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到了入学年龄的汪尔康,因经济困顿无法到学堂读书。求知欲特强的汪尔康,时常到距家不远的“镇江立人学堂”外面,偷偷听先生讲课。汪尔康强烈的欲望、家境的贫寒,感动了“镇江立人学堂”的教书先生,学堂决定破例允许汪尔康入学,让他做些扫地、打水、擦桌椅等杂活的劳动,以换取旁听资格,汪尔康终于成为了学堂一名学生。抗战胜利后,父亲恢复了工作,他凭着天赋和刻苦,考入镇江新苏中学初中。汪尔康未满16岁时,就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上海沪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52年,汪尔康大学毕业,在很多同学都留在南方的大趋势下,年仅19岁的汪尔康,来到条件艰苦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此踏上60多年的科研之路。1955年,汪尔康被派往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学习深造,师从著名分析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海洛夫斯基教授,主攻当时新兴的、中国科技界少有人问津的极谱学。在当时极谱这个崭新的领域,他立志要做出贡献,报效祖国。1959年,汪尔康获得了化学副博士学位,婉言谢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回国。回国后,汪尔康把目光聚焦在电分析仪器的研发上,开始了他攀登科学高峰的新里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汪尔康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其分析灵敏度和稳定性均达当时国际的领先水平。80年代后又首创多功能新极谱仪,并获得国家新产品金龙奖。他先后研制成功经典极谱仪、各类示波极谱仪、方波极谱仪、示波/方波极谱仪、脉冲极谱仪、循环伏安仪、电位溶出伏安仪、四电极系统循环伏安仪、线性电流扫描伏安仪和水质检测仪等。与此同时,汪尔康创建线性电流扫描法研究液/液界面的方法、仪器,发展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提出离子转移理论的新见解,为国际同行所公认,获得了199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汪尔康是“七五”、“八五”、“九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是分析化学方面重大、重点项目的参加者和负责人。在这期间,汪尔康发表论文450多篇。上个世纪末,汪尔康胸怀中国当走在世界前列的崇高理想,开展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的研发。1982年起,汪尔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1983年当选为吉林省劳动模范。1986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当选为中共“十四大”代表。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汪尔康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50多名,博士后13名。学生中有5人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等奖,3人的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人获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中科院优秀导师。

在康奈尔发表的论文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篇学术出版论文中提到了“通灵实验”的过程:参与测试的能“预见未来”的通灵者要求现写出一连串的单词,这些关键词将在之后第二个列表中出现,在第二列表公布之前,他们实际上已经知道了将来会发生什么。很显然这样的测试是严格进行的,目的是证明测试人员能否预见未来,用回忆推测单词的方式验证他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这篇论文被刊登在《性格与心理学》期刊上,并引发了许多心里学家的质疑,他们不相信这样的结果。赫特福德郡大学的心里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与伦敦大学的心里学家克里斯多夫弗兰奇(Christopher French)针对论文中的结果,设置了50个测试人员参与的反驳性的实验。怀斯曼在原始研究记录中提到:“这就如同你研究一个测验,而你却亲身经历了,并且在事后再去研究它,这样你就对这样的测验就有了一个更好的应对措施”,这就是我们对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结果感到惊讶的原因。我们在反驳性实验中并没有发现有说服力的“通灵证据”,但他们的实验结果也可能是统计上的巧合。对于“通灵现象”的解释有时候会得到一些误传,虽然真实情况尚未得知,至少科学上还未找到有力的证据以支持“通灵现象”。在初始的测试研究中,达里尔·贝姆的测试人员看到48个英文单词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接着他们被要求尽可能多地写出所记忆的单词。然后对其中的24个单词进行随机抽样并再次出现,参与测试的人员被要求重复第一个步骤。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达里尔·贝姆发现参与测试的人员可预测出即将出现的单词,这暗示了预测未来的能力。达里尔·贝姆将他的研究和方法公布,并鼓励其他的研究人员重复他的研究结果,实验中所涉及的电脑随机抽样程序也被上传到网上。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达里尔·贝姆认为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虽然基于电脑的随机抽样已经被设计成减轻误差或者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但他也建议研究人员要保持怀疑的态度,避免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实验结果。这并不意味着实验结果是通过独立调查进行验证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参与实验的测试者就有一个变量,应该在设计实验时予以考虑。心里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验证性实验中发现了论文中“通灵实验”的一些问题,相关的期刊也决定刊登出反驳性实验的研究结果,但怀斯曼认为“通灵实验”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面对惊人震惊的结果,对重复性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场关于“通灵实验”预测未来的实验论战也揭示了科学家平时是如何开展研究的,以及学术期刊在刊登研究结果上的出版过程,即使我们不相信预测未来是真实存在的,但问题本身以及探讨问题的过程却是很值得借鉴的。

1924年,年轻的印度学者玻色撰写了一篇论文,用完全不同于经典电动力学的统计方法,导出了普朗克黑体辐射公式。他将论文寄给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期望得到后者认同。爱因斯坦马上认识到该文的价值,立即将其译成德文发表。随后,爱因斯坦又将玻色的方法推广应用到单原子理想气体,并预言这些原子当它们之间的距离足够近、热运动速度足够慢时将会发生相变,变成一种新的物质状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处在这种状态的气体原子,其总自旋一定为整数,即为玻色子。当温度足够低时,这些原本各自独立的气体原子会变成一群“统一行动”的原子,即“凝聚”在一个相同的能量最低的量子态,形成一个新的宏观物质状态。爱因斯坦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物理学家的普遍关注。经过70多年的努力,直到1995年,才由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耳德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 的康奈尔和韦曼以及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克特勒先后在实验中真正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应当指出,要获得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就必须将单原子气体冷却到绝对零度之上一百亿分之一摄氏度,这是十分困难的。大约在1990年,韦曼应用朱棣文等人发展起来的激光冷却和原子阱囚禁技术拟定了一个在碱原子中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实验方案:先在磁光阱中用激光冷却碱原子,然后再应用射频“蒸发”冷却除掉在磁阱中那些速度快的原子以达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所必需的低温。美国JILA小组的康奈尔和韦曼采用上述方案使铷原子系统的温度降低至170nK,并通过在样品上加上足够快的旋转磁场来避免阱中心原子的丢失,终于在1995年6月成功地实现了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几乎同时,美国MIT普里特查德(D.E.Pritchard)小组的克特勒用类似的方法实现了钠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由于他通过聚焦在阱中心的强大激光束来阻止原子的丢失,得到了包含更多原子数的凝聚物,使得测量这些凝聚物的性质成为可能。在这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所做的开创性实验之后,又有20多个研究小组获得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物。但是,在这个研究领域,这三位诺贝尔奖得主所在的研究小组始终保持着他们的领先地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一批批有志青年外出留洋学习,以求救国之策。他们学成回国后许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社会进步做出诸多贡献。那么当年,他们在海外所作的学位论文和潜心研究的是些啥课题呢?因为这是诸位先贤事业起步时的一重要台阶,相信这是许多人,特别是今天校园里众多师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注:本文仅讨论当年文史类留洋学生的学位论文)

为此,笔者就专门此查阅了相关材料,想从中发现当年这些学人选择研究课题时,是否有什么共同之处?其中是否有特别之处?在作一番了解后,发现这话题还蛮意思的。其结果与事前预想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般以为,出国留学青年,自然是应该睁大眼睛把西域先进文化和思想理念学回来。其实不然,至少有部分日后成为人文学科领域大学者的朋友,其当年在海外留学时所专注的学术方向和其最后的专业论文选题,恰恰关注的仍在“中国”。

如著名学者钱钟书,当年他是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钱钟书在今天人们眼里,可谓是学贯中西的楷模。而他当时的学士论文题目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

冰心女士,她是在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完成她的硕士论文。她的论文选题是个让国人多熟到滚瓜烂熟的话题:有关中国宋朝词人“李清照”(注:其硕士学位论文标题是《李易安女士(宋代·李清照)词的翻译和编辑》。

1923年春,冰心是在读燕京大学时,由英文老师鲍贵思(Grace Boynton)决定给予其美国威尔斯利大学两年奖学金——每年800美金的学·宿·膳费,供其攻读硕士学位。冰心1923年8月乘船赴美就读。(注:当年司徒雷登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燕京大学和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是‘姐妹学校’)

相对冰心笔墨下“李清照”所为人熟知,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在赫赫有名的法国巴黎大学所作博士论文,则绝对是个“冷门”。

王力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广西诸多方言中之一偏门,论文题目是《博白方音实验录》。这个论题会让多少有点语言学知识的人想起香港吴宇森在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电影《风语者》:影片中的“那伐鹤人密码机”,即二战中美军“人体密码机”。

那伐鹤人语言对普通人群而言就对之宛如天方夜谭。而广西方言中有一支:博白方言。博白方言中又有地老话和新民话两支,属粤方言桂南系的次方言,与汉族普通话差别甚大。而王力自己则出生在广西博白,这样说下来诸位是不是感觉非常绕?

图为1931年,王力自费留学法国巴黎,在他读书头两年,其费用全由父亲供给,每月100盾荷币。之后,王力就自己翻译法国的著名文艺作品来解决留法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他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是论述“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论文提交伦敦大学专门考试委员会,其答辩过程被费孝通日后笑谈为是“完全走的形式”:考官只有一个:罗斯爵士。考试地点是其博士导师马林诺夫斯基家里,过程是喝酒。这篇论文后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

图片说明 费孝通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是“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之名提交伦敦大学专门考试委员会。此论文后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

大名鼎鼎的学者胡适,当年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他的博士论文,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胡先生昔日留洋读书的故事是相当精彩和丰富,且待日后再细说·····

图片说明 胡适先生总是如此潇洒。从这张照片里你我都能读出些其当年物质生活品质的许多信息·····

与此相近的是人文历史学者冯友兰,他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他的学位论文,内容也是有关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损易论》。

对此,有同样留学海外经历的鲁迅先生曾不无讽刺地评论说:“有的中国学生在国外用老子与庄子谋得了博士头衔,令洋人大吃一惊;然而其回国后讲的却是康德、黑格尔。”

可别以为,鲁迅讽刺的“有的中国学生在国外用老子与庄子谋得了博士头衔·····”是随便一说。这里且让我们用一真实事例来证明之。

说起乔冠华,可能大家不会陌生,他是延安时期参加革命,上世纪70年代曾担任我外交部门要职。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是早年党内真正的留洋博士。乔冠华当年是在德国蒂宾根大学(国内也有译“图宾根大学”)(Eberhard-karls-universitat zuTubingen)读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正是研究“庄子”的。

当年,其博士论文发表后几乎没被人关注。之后多年间的德国汉学家也少提及他的博士论文。现据有关学者称,查得他这篇46页的论文是1937年由德国符登堡州的一家URACH印刷厂印刷的。上面记录他博士学位的口试时间是1937年2月18日。他的德国导师后来说,他在匆匆写完他的“所谓”博士论文,交给导师后就投身于他所热心的“抗日救国活动”中去了。

乔冠华在他的论文中认为“ 庄子并非一个体系的创造者,他从来没有有意地创立什么体系”。所以,他总是用比喻和形象的方式来说明,多以对话的方式来概括自己的特点。他的魅力是其对于生活的态度,在这里我们也必然把他看作是一位诗人。这就是此篇论文的主要观点。

图片说明 这是1952年,马寅初先生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一国际会议上的照片。

或许,今天的我们仅从上述有限事例中难以得出和当年鲁迅先生相同的观点。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认识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研究的深度,远不及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度。时至今日,我们对西方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认识和了解还有待好好继续努力。

康奈尔大学上发表论文

arXiv不算正式发表,在学术圈内也不被认为是正式发表。

因为arXiv只是个提交论文预印本(preprint)的平台,而且里面的论文都没有经过同行评审(peer review),所以文章质量参差不齐。比较有名的计算机检索数据库DBLP数据库可以检索arXiv里的文章,DBLP把arXiv归类为非正式发表(informal publication)。

扩展资料

预印本服务

1、arXiv

该数据库收录有自 1991 年以来的 631,898 篇预印本文献,除此之外,还包括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Institute of Physics 等12种电子期刊全文,但不包括非学术性信息,如新闻或政策性文章等。用户可通过学科、标题、作者或关键词检索所需文献。

2、RePEc

目前该库包括工作论文237,000篇,期刊文章344,000 篇,软件1,600种,图书或部分章节2,700 种,以及16,200 位作者与出版物、10,700 个研究机构的联系信息。

其中,工作论文类似研究报告或预印本,可免费访问全文;期刊可检索和浏览到论文题录文摘信息,有的可以免费下载全文,商业期刊则需要订购权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印本

arXiv.org,这个不能发中文论文,而且2009后发英文论文也很困难。无名研究者只能挂主流杂志发表过的文章,arXiv.org拒绝非主流杂志比如GALILEAN ELECTRODYNAMICS和PHYSICS ESSAYS等的论文。可能因为名气搞大了,万一你有个大成果抢先欧美研究人员发表在上面了,以后你就是第一发现者了,那是他们不愿意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后来出现很多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论文也往那儿投,arXiv.org推崇主流观点,不欢迎任何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东西。中国研究者对现在欧美所谓SCITOP期刊和预印服务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开创性的论文提交给那些期刊或预印服务,作用仅仅是启发他们的研究人员抢先写出论文发表,你的论文必然被退回来。这不仅仅因为学术上的小利益,更重要的是科学意识形态称霸世界的政治大利益。arXiv.org原本是挂尚未发表的论文的预印服务器,2009后就升级成为欧美霸权的重要意识形态工具之一了。中科院极力推崇欧美TOP期刊,分什么一、二、三、四区,或因对国际政治斗争认识水平过低所致,抑或欧美培养的学术汉奸推波助澜。我读过nature和pr系列某个领域的大量文章,nature基本上不讲究计算论证,只讲究报道猎奇科学事件,比如欧或美宇航员在太空中邂逅一对外星人夫妻正在造人这一类的事件,要求像写文学作品那样写得很优雅,prl很多数学计算是完全错误的。考古方面我无发言权,与理论物理相关的我可以负责任告诉你,作为中国研究人员,如果你写什么光子纠缠量子通信那样有可能消耗很大国力而实际上属于纯粹胡扯的非开创性文章,nature和science或arXiv有可能发表。

arxiv上的论文一般是用作发表手稿或者预出版的论文,标准符合康奈尔大学学术要求即可。

arxiv是一个提供学术文章在线发表的服务器,领域涵盖物理学、数学、非线性科学、计算机科学、定量生命科学、计量金融学和统计学。发表arXiv的论文不需要通过审核,因此被用作发表手稿或者预出版的论文,提交到arXiv的文章必须符合康奈尔大学学术标准。

arXiv(X依希腊文的χ发音,读音如英语的archive)是一个收集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数理经济学的论文预印本的网站,成立于1991年8月14日。

同行评价:

arXiv(3)尽管arXiv上的文章未经同行评审,但在2004年起采行了一套“认可”系统。在这套系统下,作者首先要得到认可,这种认可可能来自另一位具认可资格者的背书,或者依照某些内部规定而自动授予。

来自著名学术机关的作者通常会自动得到认可。包括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布赖恩·约瑟夫森在内的十九位科学家曾抗议他们的部分文章被arXiv管理者退回,而其它文章则被强迫更改分类,依其见解,原因出在研究主题的争议性,或者是文章抵触了弦理论的正统观点。

由于arXiv上的文章多半都会投稿到学术期刊,作者对文章多半保持严谨态度。少部分文章则一直保持预印本的形式,其中包括一些极具影响力的作品,例如格里戈里·佩雷尔曼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arXiv上的民间科学家作品为数不多,通常被归入诸如“一般数学”(General Mathematics)等项下。

如今挺好的,不过网络消息,媒体消息,小道消息,都没有任何她的新闻。

发表论文对康奈尔录取

申请专业的学生IBT必须达到100,而且学校对单项标准非常严格:Writing-20;Listening -15;Reading - 20;Speaking – 22。

1、Ph.D.

项目

专业设置Ph.D. in Communication2、专业分析传播专业的博士学位课程以研究为主,这个program的人数不多,注重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在学术方面发展兴趣。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以社会学为理论基础之上的传播学实证性研究。大多数博士学位的申请者都具有硕士学位,本科生只可以申请硕士或是申请硕博连读课程。进入博士学位课程之后最初学习的是基础的理论课程和基本的研究方法,在得到导师的认可之后才可以开始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每个PhD学生最少有四个论文指导老师,要求其中至少三个是传播专业的,剩余的可以在学校其他专业的老师中选择与自己的研究课题有关的老师。毕业之后学生一般能够在高校任教或是做研究,也可以选择咨询公司,或是一些政府和私人机构进行相应的传播政策研究。

康奈尔大学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其研究生申请条件如下:学术要求:申请者需要拥有本科学位或同等学历,学术成绩优异,GPA通常要求在3.0以上。同时,需要提供托福或雅思成绩,以证明英语水平达到要求。专业要求:不同专业对申请者的要求不同,需要参考所申请专业的具体要求。一般来说,需要提供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和研究经验。推荐信:需要提供至少三封推荐信,推荐人需要是申请者的教师或者研究导师,推荐信需要详细描述申请者的学术能力、研究经历和个人素质。个人陈述:需要提交一份个人陈述,说明申请者的研究兴趣、研究计划和职业规划等。研究经历:需要提供相关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如发表的论文、参与的项目等,以证明申请者的研究能力和潜力。以上是康奈尔大学研究生申请的一般要求,具体要求可能会因专业和学院而有所不同。申请者需要仔细阅读所申请专业和学院的要求,并按照要求准备申请材料。留学以自己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使用方法:把你的GPA、语言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匹配出与你成绩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可以依据自己的条件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留学案例,了解一下与自己情况类似的人,他/她们都去了哪些院校,作为自己选择院校的参考。

美国的留学申请,需要大家根据目标的要求确认自己要满足的要求,然后整理申请的材料,确认可以顺利的入学。下面就由带来康奈尔大学本科申请条件及建议。

申请条件

考试要求:

所有国际学生必须符合与学校的第一年或转学申请者相同的考试要求。不能用IB、A -level或其他国际证书的完成或提交而抵消SAT或ACT和SAT科目考试的要求。

托福和雅思考试要求

英语为非母语的国际新生和转学申请者必须提交托福或雅思成绩。

推荐最低分数为:托福网考100分,机考600分;雅思7分

托福/雅思考试政策免除:

如果申请者在旧式SAT考试中的批判性阅读部分达到至少670分或者新版SAT阅读考试分数达到至少35分,并且申请者最近四年的高中或大学是在美国国内读的,或者在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读的,那么国际申请者的托福或雅思要求就可以忽略不计。你可以要求托福免考。请注意,对于那些在非英语国家读英语学校的学生,康奈尔大学不会免掉其托福/雅思考试要求。

申请书建议:

· 学校想要了解你至少3年的中学记录,其中列出了你学习的科目和每门课程的成绩。州内或国家考试或其他外部考试也应包括在内(GCSE、香港中学文凭、ICSE等)。如果,你将在完成学业时参加(a - levels、高级中学证书、 I.B.)等省级、国家或其他委员会的考试,请让负责你中学报告的学校工作人员把预测的分数也写进去。

· 所有成绩单和证书都必须是官方的,必须翻译成英语。如果你上过不止一所学校,你应该要求每一所学校提供一份单独的成绩单。

· 在没有提交申请之前不要发送补充文件。

· 请不要用塑料袋或多个信封寄送材料,也不要以任何方式将申请材料绑在一起。申请书内不能有冗长的附件文档。如果你已经完成了一个特殊的项目,提交一份一页纸的总结和老师或其他项目负责人的推荐信。请勿邮寄个别奖项或荣誉的复印件。这些个人成就应该总结在一页纸上。

· 虽然有些学院和大学在申请时要求提供财务报表或证明,但康奈尔大学在申请过程中并不要求提供这些信息。请不要将此信息与你的申请一起发送。如果你被康奈尔大学录取,到时学校会要求你提供这些信息。

申请建议

在申请截止时间之前,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完成申请书和补充信息;

确保自己在网上认真浏览了申请的学院信息。在写大学论文时,对想要进入的学院有足够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论文和你申请的专业领域多下点功夫。招生委员会想要知道康奈尔大学符合你的学术兴趣,你也适合你正在申请的那个学院;

提前告知你的咨询顾问和老师你想要申请康奈尔大学;

如果邮寄材料,页面可能会分开,所以在每一页上都写上你的全名和出生日期。对于有很多页的情况,请使用回形针(不要装订);

在所有申请材料上仔细输入你的电子邮箱;

确保经常查看邮件里的重要信息,并且确保你的设置可以接收到康奈尔大学的邮件;

完成申请之后,留有备份;

按照提交申请后收到的电子邮件指示来创建你的在线申请状态帐户;

在线提交申请时,要确保申请书和补充材料全部提交成功;

如果你申请的是设计方面的专业,一定要仔细检查信息,提交必要的作品集和补充材料。

未来发展

· 职业服务每年要进行8000场面试

· 390个企业进行了校内面试,在2016-2017学年有134个企业参加了招聘活动或招聘会

· 2017届毕业生分别进入了1080个企业

· 83%的毕业生在六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者开始读研

· 17%的毕业生进入服务行业,包括和平队和美国教师

· 全球有250000名校友

康奈尔大学工程管理研究生专业的申请要求:1.硕士申请者需发表2篇论文,博士要求6篇论文;2.无论是硕士申请还是博士申请均需参加康奈尔大学组织的理论考试及口语水平测试;3.博士申请还需参加转向的综合能力资格考试;康奈尔大学在1985年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并致力于研究在管理视野下的技术问题以及工程视野下的管理决策。即工程师们在技术环境下侧重于管理能力的培养。康奈尔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科学管理学、项目管理、决策与危机分析、技术信息、金融与会计、系统分析以及组织行为学等。M.S.(Master of Science)学制两年,要求申请者学士学位毕业或同等学力,工程专业背景,如环境方向的工程专业。物理专业的学生也可申请。PH.D.Program学制3~5年,硕士学历或同等学力,相关领域研究者优先考虑。

论文发表到康奈尔大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一批批有志青年外出留洋学习,以求救国之策。他们学成回国后许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社会进步做出诸多贡献。那么当年,他们在海外所作的学位论文和潜心研究的是些啥课题呢?因为这是诸位先贤事业起步时的一重要台阶,相信这是许多人,特别是今天校园里众多师生所感兴趣的话题。(注:本文仅讨论当年文史类留洋学生的学位论文)

为此,笔者就专门此查阅了相关材料,想从中发现当年这些学人选择研究课题时,是否有什么共同之处?其中是否有特别之处?在作一番了解后,发现这话题还蛮意思的。其结果与事前预想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般以为,出国留学青年,自然是应该睁大眼睛把西域先进文化和思想理念学回来。其实不然,至少有部分日后成为人文学科领域大学者的朋友,其当年在海外留学时所专注的学术方向和其最后的专业论文选题,恰恰关注的仍在“中国”。

如著名学者钱钟书,当年他是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钱钟书在今天人们眼里,可谓是学贯中西的楷模。而他当时的学士论文题目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

冰心女士,她是在美国威尔斯利大学完成她的硕士论文。她的论文选题是个让国人多熟到滚瓜烂熟的话题:有关中国宋朝词人“李清照”(注:其硕士学位论文标题是《李易安女士(宋代·李清照)词的翻译和编辑》。

1923年春,冰心是在读燕京大学时,由英文老师鲍贵思(Grace Boynton)决定给予其美国威尔斯利大学两年奖学金——每年800美金的学·宿·膳费,供其攻读硕士学位。冰心1923年8月乘船赴美就读。(注:当年司徒雷登时任燕京大学校长,燕京大学和威尔斯利女子大学是‘姐妹学校’)

相对冰心笔墨下“李清照”所为人熟知,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在赫赫有名的法国巴黎大学所作博士论文,则绝对是个“冷门”。

王力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广西诸多方言中之一偏门,论文题目是《博白方音实验录》。这个论题会让多少有点语言学知识的人想起香港吴宇森在美国好莱坞拍摄的电影《风语者》:影片中的“那伐鹤人密码机”,即二战中美军“人体密码机”。

那伐鹤人语言对普通人群而言就对之宛如天方夜谭。而广西方言中有一支:博白方言。博白方言中又有地老话和新民话两支,属粤方言桂南系的次方言,与汉族普通话差别甚大。而王力自己则出生在广西博白,这样说下来诸位是不是感觉非常绕?

图为1931年,王力自费留学法国巴黎,在他读书头两年,其费用全由父亲供给,每月100盾荷币。之后,王力就自己翻译法国的著名文艺作品来解决留法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他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是论述“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论文提交伦敦大学专门考试委员会,其答辩过程被费孝通日后笑谈为是“完全走的形式”:考官只有一个:罗斯爵士。考试地点是其博士导师马林诺夫斯基家里,过程是喝酒。这篇论文后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

图片说明 费孝通在英国伦敦大学的博士论文是“一个中国农村的经济生活”之名提交伦敦大学专门考试委员会。此论文后以《江村经济》为名出版。

大名鼎鼎的学者胡适,当年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做他的博士论文,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胡先生昔日留洋读书的故事是相当精彩和丰富,且待日后再细说·····

图片说明 胡适先生总是如此潇洒。从这张照片里你我都能读出些其当年物质生活品质的许多信息·····

与此相近的是人文历史学者冯友兰,他是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他的学位论文,内容也是有关中国古典哲学的《天人损易论》。

对此,有同样留学海外经历的鲁迅先生曾不无讽刺地评论说:“有的中国学生在国外用老子与庄子谋得了博士头衔,令洋人大吃一惊;然而其回国后讲的却是康德、黑格尔。”

可别以为,鲁迅讽刺的“有的中国学生在国外用老子与庄子谋得了博士头衔·····”是随便一说。这里且让我们用一真实事例来证明之。

说起乔冠华,可能大家不会陌生,他是延安时期参加革命,上世纪70年代曾担任我外交部门要职。但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他是早年党内真正的留洋博士。乔冠华当年是在德国蒂宾根大学(国内也有译“图宾根大学”)(Eberhard-karls-universitat zuTubingen)读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正是研究“庄子”的。

当年,其博士论文发表后几乎没被人关注。之后多年间的德国汉学家也少提及他的博士论文。现据有关学者称,查得他这篇46页的论文是1937年由德国符登堡州的一家URACH印刷厂印刷的。上面记录他博士学位的口试时间是1937年2月18日。他的德国导师后来说,他在匆匆写完他的“所谓”博士论文,交给导师后就投身于他所热心的“抗日救国活动”中去了。

乔冠华在他的论文中认为“ 庄子并非一个体系的创造者,他从来没有有意地创立什么体系”。所以,他总是用比喻和形象的方式来说明,多以对话的方式来概括自己的特点。他的魅力是其对于生活的态度,在这里我们也必然把他看作是一位诗人。这就是此篇论文的主要观点。

图片说明 这是1952年,马寅初先生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一国际会议上的照片。

或许,今天的我们仅从上述有限事例中难以得出和当年鲁迅先生相同的观点。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认识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研究的深度,远不及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度。时至今日,我们对西方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认识和了解还有待好好继续努力。

为什么土卫6上面有液态海洋,它是怎么样形成的?

在我们美丽的太阳系里,土星是一颗十分迷人的星球,它属于巨气体行星,直径超过地球的9倍,质量几乎是地球的100倍,围绕着土星赤道的扁盘是著名的土星环。陪伴着土星的是几十颗已知的卫星,以及土星环里几百个小卫星,其中,最大的卫星是土卫六,又名泰坦(Titan,一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它比水星还要大,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带有浓密大气层的卫星。

土卫六是一个十分特别的世界,它是太阳系第二大的卫星,直径5152千米,密度是1.9克/立方厘米,暗示了其内部结构为岩石和冰晶。土卫六的温度大约为90K,表面压力比地球高50%,大气中是致密的氮气和甲烷。

2005-1,卡西尼号宇宙飞船携带的惠更斯号土卫六着陆器成功地完成了大气层内减速和降落伞辅助着陆,成为第一个在外层行星表面着陆的探测器。惠更斯号拍摄到土卫六神秘世界的河流状水渠系统、海岸线和暗色冲积平原的照片,这些可以用甲烷、乙烷、丙烷的海洋湖泊加以解释。着陆器在土卫六表面正常工作了90分钟,拍摄了奇怪的外星地貌,还测量了压强、温度和化学成分。

惠更斯号拍摄的土卫六表面图像与火星表面图像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与地球表面也有些许相似,但图像中的“岩石”并不是硅酸盐组成的,而是水或碳氢化合物冰的团块,冲刷河道和海岸的则是液态的碳氢化合物(烃类),而不是液态水。

图:显示的是Ligeia Mare,土卫六上已知的第二大液态个体(body of liquid),它充满了乙烷、甲烷等液态烃,位于土卫六的北极地区。该图根据卡西尼号的数据制作。Credits: NASA/JPL-Caltech/ASI/Cornell

最近,基于卡西尼号数据的论文又显示了土卫六一个新的重要特征:就像地球上的海洋表面处于一个我们称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一样,土卫六的海洋表面也处于一个平均高度。论文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通讯(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作者来自康奈尔大学。

通过使用现已完成的卡西尼号的数据集,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们花费了大约1y的时间,创建了土卫六的全球地形图,揭示了土卫六一些新特征,包括高度不超过700米的新的山峰,它也显示土卫六的表面比先前认为的更加扁平。

论文指出,土卫六的三个海洋有一个共同的等势面,意味着它们形成了海平面。要么是因为碳氢化合物在海洋之间的地下流动,要么是因为连接海洋的海峡能够允许足够的液体通过。

图:除了地球之外,土卫六是太阳系唯一的表面上有稳定液体的世界。 其湖泊中的液体主要是甲烷和乙烷。Credits: NASA/JPL-Caltech/ASI/USGS

这个最新研究,显示了地球和土卫六之间显著的相似之处,它认为,海拔高度是重要的,因为土卫六液态系统的个体之间似乎在地表之下是互相连接的,就像地球一样以一个类似含水层系统的形式连在一起。碳氢化合物似乎在土卫六的地表下流动,类似于水流经地球的地下多孔岩石或砾石的方式,因此附近的湖泊相互沟通,共享一个共同的液位。

新华社北京1月13日新媒体专电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1月4日报道,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高处的一个天文台,天文学家们重新分析了宇宙中最古老的光线。辅以一些宇宙几何知识,他们的观测结果表明,宇宙有137.7亿年的 历史 ——误差约为4000万年。 目前有两篇关于该发现的论文发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与他人合写了其中一篇。这为天体物理学界正在进行的辩论增添了新变数。 报道称,这一新估算结果利用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阿塔卡马宇宙学望远镜(ACT)收集的数据,与宇宙标准模型以及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号探测器对同一光线的测量结果相符。“普朗克”号探测器曾在2009年到2013年间测量了“大爆炸”的遗留物。 该研究论文发表在英国《宇宙学与天体粒子物理学学报》上。 论文的主要作者是史蒂夫·崔(音)。他是康奈尔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下属康奈尔天体物理学与行星科学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 据报道,2019年,一个测量星系运行的研究团队计算出,宇宙比“普朗克”号探测器幕后团队推测的要年轻许多。这种差异表明可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宇宙模型,且引得人们担心其中一组测量结果可能是错误的。 美国弗拉蒂伦研究所计算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西莫内·阿约拉说:“现在,我们给出的答案与‘普朗克’号探测器和ACT的意见一致。这证明这些复杂的测量结果是可靠的。”他是上述两篇论文其中一篇的第一作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