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南医大教授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南医大教授发表论文

韩剧《黑化律师》

徐教授写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内容很神秘,应该是揭露了什么大人物的秘密,所以剧中并没有透露论文内容。

朴昌浩一开始受到市长的委托调查论文的真相,他也因此被神秘人诬陷成为硕鼠而进了监狱。高美好在丈夫入狱后,来到了徐教授生前工作的医院工作,就是为了找出论文的下落。

韩在浩的老婆常年被他家暴,最后跟徐教授出轨了,她就是那个经常跟徐教授在湖边钓鱼约会的情人。徐教授死前将藏有论文的项链送给了她,看样子她一开始应该是不知道项链里面有论文的芯片的,徐教授遇害后她才发现论文的秘密。

一、南京医科大学王牌专业介绍 教学建设: 国家特色专业:护理学、口腔医学、康复治疗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学科建设: 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药理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二、南京医科大学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 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 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是江苏省属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9月,获准成为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与省政府共建医学院校。 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康达学院。拥有23所附属医院和50多所教学医院。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700多人,其中学校编制专任教师884人。有教授212人、副教授303人,有博士生导师730人、硕士生导师2405人(含附属医院)。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名,“*”特聘教授3名,“*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 位,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2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3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工程、人文医学、健康政策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学位授权点已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在全国54所参评高校中获评A+等级。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免疫学、社会科学总论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学校设有26个本科专业和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目前,在校生总数为1.7万多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研究生到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MSC)和自主学习中心以及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江苏省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健康江苏研究院以及省内唯一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江苏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成果奖4项,发表SCI论文9236篇,论文数量及论文影响因子均呈显著增长。2018年,我校获得29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数位居独立设置医科大学第1位。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 学校现已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建高校教学实验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主编6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得到8年最长认证周期。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以及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大学城,占地面积1300亩,是行政、教学和科研中心。五台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南麓,占地120亩,是临床教学和研究中心。学校馆藏图书文献资料丰富,拥有中文(外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全文电子期刊共一千多万册,是江苏省医学图书中心馆和高校文献保障系统医学文献中心。学校主办有11种学术期刊。

南京医科大学知名教授如下:

1、许勤:

现任护理学院院长。从教31年,主讲外科护理学、护理学导论、综合护理实践等本科生课程、高级护理实践等研究生课程共计6门,年课时数约124课时。主要从事围术期营养与肿瘤护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1项,省级教改课题4项。

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研究生教改成果奖1项。第五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1项。任江苏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委会委员。

先后获评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扬子江奖教金优秀奖,巾帼建功标兵;校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优秀指导老师,十佳研究生导师,省优硕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2、严斌:

现任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口腔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校数字化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从教23年,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口腔正畸学》课程负责人,主讲4门课程,坚持临床带教,年课时数约212学时。

长期从事数字化口腔医学相关研究,入选国际牙医师学院中国区院士、省“333工程”和“六大人才高峰”人才工程,兼任中华口腔医学会数字口腔医学专委会副主委、口腔正畸专委会常委和口腔医学教育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委会主委。

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改重点项目等课题1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

南京医大教授发表论文

没有退休苏洪英,女,主任医师,教授,放射科副主任,介入病房主任,博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擅长肿瘤及非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学历及培训情况1981 - 1986 中国医科大学 医疗系1990 - 1993 中国医科大学 硕士2004 - 2008 中国医科大学 博士主要工作经历1986.8 –1993.8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内科 心血管病有创诊断与介入治疗1993.6 - 1997.6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放射科诊断1997.6 –今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介入病房科研课题曾经参加过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主要包括: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静脉狭窄-梗阻性疾病综合性介入治疗应用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肺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先后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新技术及临床应用》,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门脉高压症及其并发症的综合性介入治疗》教育部科技成果三等奖,《静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综合性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中华医学科技贰等奖,《静脉狭窄-梗阻性病变综合性介入治疗的应用研究》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幅,参编著作2部。学术兼职: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学组委员,辽宁省介入医学会委员兼秘书,辽宁省介入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

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黎介寿院士黎介寿院士,男,汉族,著名普通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年10月生,中国湖南省浏阳人。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获学士学位。现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学院副院长与科学委员会主任,解放军普通外科科研究所所长,解放军专科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青岛大学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解放军第二、第三军医大学教授、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联系导师。是国际外科学会国家级会员,欧洲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会员,欧洲消化道外科学会会员,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创伤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军区总医院肾病研究所——黎磊石院士黎磊石院士,国际著名肾脏病专家。湖南长沙人。1926年10月26日出生。1948 年毕业于国立中正医学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副院长、教授。1990~1997年任国际肾脏病学会理事,是中华肾脏病学会及亚太地区肾脏病学会创始人之一。他首创IgA肾病分型治疗,革新肾活检免疫病理技术,创造了斜角进针法,成功率达99.7% ;他发明了雷公藤治疗肾炎,大黄素治疗尿毒症,在肾脏病领域所进行的传统医学现代化工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国际上首创霉酚酸酯及普乐可复治疗狼疮性肾炎;倡导持续性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危重病例,成功地创造了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脂蛋白肾病。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项,均为第一作者,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和二等奖九项,发表论文700多篇,主编专著12部。2003年被授予国际肾脏病学会终身荣誉会员的称号。 1994年首批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医药卫生部常委,并于1998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南京军区总医院肾病研究所——刘志红,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红院士,肾脏病内科学专家。1958年12月26日出生。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1993-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现任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首席科学家,南京中医学大学名誉教授。 她在医疗和科研中贡献突出,发表论著250篇,SCI收录8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四项。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成绩突出。发现大黄酸是一种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良药。获中国及美国专利,立项为86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开发。研究了多种肾脏病的相关基因多态性及功能变化与临床表型,预后的关联以及肾脏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规律。在IgA肾病的研究中发现肠粘膜免疫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提出临床分型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对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有独特的研究,经验在国际上推广。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求是杰出青年工程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青年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中央军委记一等功。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大教授发表论文

来自光明日报。近日,南京大学的两名院士增选候选人就一篇论文是否涉嫌造假产生对质并引起轩然大波。南大教授王牧通过博文实名举报同事闻海虎发表在英国刊物《自然—通讯》上的论文数据造假,并为避嫌,主动退出院士增选。被举报者闻海虎22日也发表博文作出回应,称王牧故意使用大量错误数据,举报内容失实。目前,中科院院士局正在进行调查,学校和英国刊物《自然—通讯》也在分别着手调查。 23日,记者就此事采访南京大学。校方表示,学校一贯重视学风建设,已高度关注此事,王牧和闻海虎两位教授都是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是科学容不得半点造假,“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南京大学几代人的传统,学校希望两位以及所有科研工作者都能集中精力进行科学研究,沉下心、不浮躁。 据了解,今年51岁的王牧先后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晶体生长系统和电结晶系统中的若干界面生长形态及其生成机制等,获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今年49岁的闻海虎先后在安徽大学、中科院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10年起到南京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是高温超导机理,超导体磁通物理,非常规电子态材料中的新现象,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近日,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张利剑教授课题组与德国乌尔姆大学 (Universität Ulm)Martin B. Plenio教授课题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刘子文博士和澳大利亚悉尼 科技 大学俞能昆教授合作的成果"Experimental Quantification of Coherence of a Tunable Quantum Detector"发表于 《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5, 060404 (2020), DOI: 10.1103/PhysRevLett.125.060404)。该工作从量子资源理论的角度出发,对量子探测器利用量子资源的能力进行了研究,首次在实验中量化了一类量子探测器--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在不同配置下对相干性这一量子资源的利用能力。 图1. 量化探测器相干性的实验原理图 量子探测器的结构和应用场景比经典探测器更为复杂,因而用来量化经典探测器性能的参数,如探测效率、噪声强度等,无法全面描述量子探测器的性能,而应该从量子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量化量子探测器性能的新方法。量子相干性是量子技术超越传统设备性能的基本资源,而实现此优势的先决条件是测量设备可以有效提取量子态和量子操作中的相干性。基于最近发表的量子操作相干性的资源理论,研究团队将其推广并用来定量研究量子探测器提取相干性的能力,并针对一类重要的量子探测器—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探测量子相干性的能力进行研究,利用量子探测器层析(quantum detector tomography)实验重构该探测器的测量算符,进而计算探测器的相干性。通过对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在不同配置下相干性的实验标定,研究团队得到导致该量子探测器探测相干性能力变化的因素,对将来进一步使用这类探测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同时该工作首次以资源理论的角度对量子测量进行了实验研究,为准确评估量子测量设备的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2. 不同本地振荡器和干涉对比度下可调弱场零差探测器的相干值变化趋势。 量子相干性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学和量子生物学等量子技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量子相干性作为一种资源的定量评估引起了广泛兴趣,并有大量工作针对相干性的产生和调控展开研究。但是要将量子相干性应用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仅仅产生和调控相干性是不足够的,我们还必须能够探测相干性,而本工作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从而完善了量子相干性的研究框架,将量子相干性的应用进一步推广。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徐慧超,许飞翔和乌尔姆大学博士研究生Thomas Theurer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Dario Egloff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张利剑教授和Martin B. Plenio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该研究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306202,2017YFA03037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以及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大力支持。论文链接:

导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我相信是有造假的,有些导师人品确实有问题,导师骚扰女学生,不潜规则不给毕业这些都有。主要是现在导师权利很大,申请经费由不是很难。

杨金才,文学博士,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当代外国文学》主编。长期从事英美文学、美国研究、比较文学、现当代西方文论的教学与研究。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希腊、瑞典和奥地利等国家学习、访问研究,曾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研究生(1996-1998)、澳中理事会研究基金访问学者(2002)、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亚联董研究基金访问研究员(2000)和Starr研究基金访问研究员(2004)。已经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专著2部,兼任美国国际麦尔维尔研究会会员、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英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现当代西方文论、英美文学、比较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等。

南京南大副教授发表论文

首先南大核心论文发表对文章质量要求极高,其中整个文章的字符数要在六千字符以上,而且文章重复率不能太高,抄袭率一般在5%左右,每本南大核心期刊对文章要求都不一样,所以在投稿的时候要提前查一下具体的收稿要求,或者直接咨询我们线上老师帮你挑选最合适的期刊发表,能节省不少时间。其次南大核心论文发表对作者的资质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是要求博士或副教授以上的,如果有基金项目一定要把这些附在文章上,这些都是对自己资质的佐证。因为南大核心级别比较高,所以对作者资质要求比较高,如果资质不符合,文章再好也不行。南大核心期刊发表难度比较高,小编建议大家找我们专业老师指导指导,我们有内部投稿渠道,可以帮你快速发表,保证通过率。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 王达、王强华课题组 经过长达五年的 探索 ,终于找到了破解过掺铜氧超导体中电子「丢失」之谜的关键: 氧空位 。由于该顶角氧空位的存在,会使得电子感受到一种各向异性散射率,从而很自然的解释几年前超流密度和光电导的「反常」实验结果,即电子并没有「丢失」,而只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隐藏」了起来。日前,相关研究成果以 “Anisotropic Scattering Caused by Apical Oxygen Vacancies in Thin Films of Overdoped High-Temperature Cuprate Superconductors”为题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137001 (2022)】。

该论文的 第一作者为王达副教授,通讯作者为王达副教授和王强华教授,其他作者包括徐俊奇硕士生和张海军教授。 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也得到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在2016年,人们在过掺铜氧超导体LSCO中发现低温下超流密度的变化正比于温度,即

而零温超流密度本身正比于超导转变温度,即

【I. Bozovic et al., Nature 536, 309 (2016)】。这两个关系共存在当时看来是与BCS理论相矛盾的,被称为「超导电子丢失」之谜【J. Zaanen, Nature 536, 282 (2016)】。而随后在2018年,人们又对光电导进行了测量,发现即使在正常态,光电导谱权重也会随着掺杂而下降,即正常电子也会「丢失」【F. Mahmood et al., Phys. Rev. Lett. 122, 027003 (2019)】。 这两个奇怪的实验结果就对过掺铜氧超导体符合BCS理论这样一个物理图像提出了挑战。

经过长期的 探索 ,王达副教授和王强华教授发现,只要正确的处理顶角氧空位所带来的各向异性散射率

就可以调和上述所有的矛盾。 这在物理上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由于散射率在超导节点处降为零,因此低温下超流密度随温度的线性变化行为不发生改变;而该无序的存在可以同时压制

这又与各向同性散射

的效应类似。这样就同时解释了超流密度实验中所得到的两个看似矛盾的线性关系。另一方面,计入各向异性散射

也可以对正常态的光电导实验数据进行更好的拟合,从而使得正常电子的谱权重不再「丢失」。在材料计算方面, 张海军教授 和其课题组的 徐俊奇硕士生 通过第一性原理的计算,也给出了支持LSCO中顶角氧空位的结论。

论文链接:

--南京大学新闻网

暨南大学教授发表论文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蒋述卓,男,1955年生,广西灌阳人。文艺批评家,学者。文学博士。1988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现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等。《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民族艺术》等杂志编委。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广东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长等。已出版的学术著作有《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山水美与宗教》、《宗教艺术论》、《在文化的观照下》、《中国山水诗史》(合作)、《中国山水文化》(合作)、《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史》(合作)、《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合作)、《传媒时代的文学存在方式》(主编)、《文学批评教程》(主编),文学评论集《诗词小札》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艺批评文章逾百篇。论文《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术上提倡将文学放到文化背景中去观照与研究,并倡导文学批评的第三种批评——文化诗学批评。在古代文论研究方面有较独到的贡献。此外还写作散文,发表过《戒台读松》、《生命是一部分》、《不饮而醉》等30余篇散文,并对散文发展的趋势发表过文章。已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近百名,曾获暨南大学十佳教师称号,暨南大学八五期间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广东省高教厅遴选为“千、百、十”工程省级青年学术带头人。曾获中国首届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二等奖,全国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评论类),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编辑本段学历1977年考入广西师大中文系,毕业后考取同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198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留校任教。1985年9月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教授。1988年6月毕业获博士学位后分配到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先后担任过暨南大学学报副主编、主编、文学院副院长、院长。1995年底起担任暨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底兼任党委副书记,2000年2月起任党委书记、副校长。暨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为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编辑本段学术兼职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文学研究》、《民族艺术》等杂志编委;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党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编辑本段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宗教与艺关系、文学与文化关系的研究。编辑本段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中国古典文学文艺理论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硕士生课程:文艺学专题研究创作理论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专题研究文艺文化学博士生课程:比较诗学中外文论文学与文化当代文化个案研究重要讲座(含电视讲座)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新时期创作理论的嬗变佛教与中国美学新世纪文化转型与文化走向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编辑本段承担课题文化诗学:文学批评的跨文化视野与现代化进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5.2万,2001-20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东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对策,广东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万,2002-2004文化诗学:文学批评的东方视野,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项目,4.2万,2000-2002城市公民文化素质与现代审美意识培养,广东省“九五”社科规划项目,1.2万,1996-2000城市公民文化素质与现代人格培养,国家教委专项任务项目,1. 5万,1997-2000大学潜在课程及其人才培养,教育部高教学会项目,0.8万,2001-2004广州市天河区文化产业规划及对策,广东省科委研究项目,5.0万,2002-2004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20万元,2005-2008现代文艺建构中的中国古代文论 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十五”发展规划项目 10万元,2005-2008媒体时代的文艺存在方式 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 2万元,2005-2008编辑本段主要著作学术著作(含与人合著、主编)《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1993年再版《中国山水诗史》(合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山水美与宗教》,稻禾出版社(台北),1992《中国山水文化》(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在文化的观照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资料汇编•文气编》(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宗教艺术论》,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宋代文艺理论集成》(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宗教文艺与审美创造》,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禅诗三百首赏析》(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文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城市的想象与呈现》(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批评的文化之路》(主编),中国社会科[1]学出版社,2003《宗教艺术论》(图片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宗教艺术与审美创造》(增订本),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跨文化视野与现代化进程》(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20世纪中国古典文论学术研究史》(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广东文化产业发展与对策研究》(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发表学术论文逾百篇。编辑本段主要论文代表性论文1.将古代文论放到中国文化背景下去考察研究,《文艺理论研究》1986-32.宗教与山水结合的历史文化考察,《文艺研究》1986-53.从文学本体论出发看中国文学的发展(合作),《新华文摘》1987-104.试论汉魏两晋中国对印度佛教的接受,《福建论坛》1987-45.齐梁浮艳文风与佛教,《华东师大学报》1988-16.北朝质朴文风与佛教,《文艺理论研究》1988-47.支遁与山水文学的兴起,《学术月刊》1988-68.佛经翻译理论与中古文学、美学思想,《文艺研究》1988-69.佛教故事与中古志怪小说,《文学遗产》1989-110.试论佛教美学思想,《云南社会科学》1990-211.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中国社会科学》1991-212.佛教对艺术真实论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1991-113.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中的悲剧意识,《华东师大学报》1991-514.佛教心性学说对古代文艺心理学的影响,《学术研究》1992-115.古代诗论中的以诗论禅,《广西师大学报》1992-116.说“飞动”,《文学遗产》1992-517.宗教艺术的涵义,《文艺研究》1992-618.试论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文艺理论研究》1992-619.禅宗与艺术独创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120.应当建立文学史研究的“文化史派”,《江海学刊》1994-321.走近岭南——论广东文学的文化走向及其评价,《岭南文报》1994-6-2022.自然在宗教中的地位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1994-123.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暨南学报》1994-424.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前景展望,《中国比较文学》1995-125.南朝崇佛文学略论,《原学》第2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226.论洛夫中、后期诗歌的禅意走向及其实验意义,《现代中文文学评论》(香港)第4期,1995年12月27.说“文气”,《中国文学研究》1995-428.中国书法理论中的山水喻象与人文精神,《东方文化》1995-329.中华文艺理论的人文精神,《开放时代》1995-3、430.走文化诗学之路——关于第三种批评的构想,《当代人》1995-431.批评理论的方向与希望,《作品》1995-632.文学情缘与艺术才气大展示——评《香港当代文学精品》长、中、短篇小说卷,《香港文学》1995-633.艺术想象与宗教想象,《文艺理论研究》1996-134.《经律异相》对梁陈隋唐小说的影响,《中国比较文学》1996-435.八十年代古典文论研究略评,《文学遗产》1996-336.宗教艺术的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民族艺术》1996-237.禅与自然,《东方文化》1996-338.禅悟与艺术想象,《广东社会科学》1996-539.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文学评论》1997-540.论本土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的冲突与融合,《今日东方》(香港)1997-141.草色遥看——我所知道的美国华人新移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1997-442.解放思想,认真反思,开拓创新,《文学评论》1998-343.关于文化艺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文艺研究》1998-444.中西艺术真实观的异与同,《社会科学家》1998-545.论史铁生作品的宗教意识,《南方文坛》1999-146.大学理念与现代化,《暨南学报》1999-647.对话:理论精神与操作原则(合作),《文学评论》2000-148.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研究的进程与前景《文艺研究》2000-149.新人文精神与21世纪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合作),《文学评论》2001-450.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典文论的文化学研究的成就(合作),《文学遗产》2001-451.21世纪文艺学发展与中国现代人格建设(合作),《文艺理论研究》2001-152.城市文学:21世纪文学空间的新展望,《中国文学研究》2001-453.走 向 现 代 :中 国 文 艺 学(合作),《人民日报》2001-5-254.禅与艺术的澄明,台湾南华大学《两岸当代禅学论文集》2000-555.对 中 国 文 学 批 评 方 法 及 其 古 代文 论 研 究 方 法 的 反 思(合作),《中山大学学报》2001-256.论城市文学研究的方向(合作),《学术研究》2001-357.城市与文学关系初探(合作),《广东社会科学》2001-158.中国古典文论表达的东方特性,《光明日报》2001-8-159.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西比较文论研究评述,(合作)《学术季刊》2001-460.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合作)《华南师大学报》2001-561.玄学和文学的两次对话,(合作)《光明日报》2001-12-1962.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评述,(合作)《福州大学学报》2002-163.当代艺术生产对都市人审美意识的培养(合作),《求是》2002-164.都市文学研究现状鸟瞰,(合作)《社会科学报》2002-765.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暨南学报》2002-266.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合作)《中国比较文学》2003-267.论中国古代诗学的原创意识,《文艺研究》2003-268.广场文化:城市文化的新资源,《广东社会科学》2003-469.批评的专业化与批评的品格,《文艺理论研究》2003-570.论王元化“综合研究法”的文化诗学意义,(合作)《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671.不断走向现代形态的文学社会学,(合作)《文艺争鸣》2004-372.新世纪古典文学研究态势,《光明日报》2005年3月25日73.现实关怀、底层意识与新人文精神,《文艺争鸣》2005-374.佛经传译的跨文化交流模式,(合作)《文艺研究》2005-475.消费时代文学的意义,《文学评论》2005-676.多维视野中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77.消费时代文学的自身调整与建构,《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78.传承与延续:叩问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学术月刊》2006年第6期教学论文华侨高校境外与海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合作),《高教探索》2003-2素质教育与高校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深化改革,《中国大学教学》2003-5论大学潜在课程教育的作用与影响(合作),《东南大学学报》2004-1建构侨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暨南高教研究》2005年第2期编辑本段荣誉与奖励曾获全国首届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全国首届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994《中国山水文化》(合著),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8《宗教艺术论》,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学术著作二等奖,1999.7《宗教艺术论》,广东省第五届优秀图书奖三等奖,1999.11《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的融合》,广东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1999.10社科成果综合评价“广东省第二届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2000“千百十工程”科研成果,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优秀奖,2001《城市文学:21世纪文学空间的新展望 》,广东省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01《试论原始宗教艺术的产生》,新时期20年优秀文学理论论文奖(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2001《新人文精神与21世纪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广东省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广东省作家协会)2003《文化视野中的文艺存在》,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奖),2005教育部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年

苏炳添在暨南大学当教授

苏炳添在暨南大学当教授。苏炳添大学就是就读于暨南大学,后来他在毕业之后2018年就被聘为暨南大学的教授了。该校的不少体育学子都对此感到非常兴奋,毕竟能够成为他的学生,而且苏炳添还会授课。

苏炳添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运动员,而且他每年的成绩还在不断刷新。他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跑步了,并且一直坚持下来,在大学期间,也依然在努力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后来他还进入了奥运会,拿下了不少令人赞叹的成绩。短跑对于运动员来说,就是非常极限的运动,因为他是在不断挑战自身的身体极限。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更别说苏炳添在这基础上,还在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

从小时候开始,他就一直在参加各种省级、市级的跑步比赛,也在其中拿到了非常好的成绩。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也没有懈怠半分,在这过程中还不断提升实力。所以在各种国际赛事上,他才能给够拿下冠军。成为暨南大学的教授,对于他自身的运动时,也有一定的帮助,并且他还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文,对运动员自身的能力,以及外在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苏炳添在短跑上的个人见地,对于普通人和运动员而言,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他本人更是非常有爱心的,会参加各种慈善活动,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发扬体育精神。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导师简介蔡铭泽蔡铭泽,湖南岳阳人,中共党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首批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学史论结合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新闻传播学》2部专著、参撰专著4部,主编教材1部。目前承担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课题2项。他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新闻传播学原理、当代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新闻法制学的研究,均有较高水准。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新闻学会副会长。2001年11月,被推选为国家“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其专著《中国国民党党报历史研究》获海内外新闻学术界好评。李异平李异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传播学博士,具有多方面的学术潜力,她对东南亚、美国、英国等地的新闻事业发展史多有涉猎。谭天谭天教授、高级记者、电视编导,长期在媒体工作并有大量作品获奖,研究领域涉及:电视策划、电视新闻、纪录片、广电产业、网络媒体等,发表学术论文约30篇,其中中国电视呼唤名记者获首届全国优秀电视论文一等奖,著有我国第一部电视策划学(获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专著二等奖)。董天策董天策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新闻理论、大众传播、媒介文化等方向的教学与研究,指导新闻学新闻理论方向、传播学大众传播方向两个学科方向的研究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娱乐类节目在思想道德与文化建设中作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90年代中国报业发展趋势研究”,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与改革创新问题研究”,发表新闻、传播及文学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多部,主要有:传播学导论、中国报业的产业化运作、网络新闻传播学、公关理论导引、仁智的乐趣:山水泉石,参加编写了新闻传播百科全书、科技新闻理论与写作、都市新闻传播学、网络传播概论、新闻春秋——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论文集等著作。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建雄曾建雄,新闻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实务与理论、报业经营管理等。主持完成过多项科研课题,并取得相应成果:已出版专著、编著、教材各一部,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专著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新闻传播类二等奖;2001年被授予省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荣誉称号;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与改革创新问题研究。刘家林刘家林教授,以治中国新闻史、广告史见长。合作撰写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被列为全国通用教材,所著中外广告通史填补了学术空白。对近、现代新闻史专题,及我国著名报人成舍我的生平业绩等,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曾应邀去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作短期学术访问。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工作)、副院长。林如鹏林如鹏教授,硕士生导师,传播学博士。2002年1月开始定为学校一级“千百十工程”重点培养对象。林如鹏教授,长于新闻采访和新闻评论的教学和研究,同时兼及新闻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他现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在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同时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著有新闻采访学、科教新闻采访与写作(合作),参撰国家级教材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主持多项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主要社会兼职有广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广州市穗版报刊审读委员、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曾被表彰为国务院侨办所属学校“优秀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暨南大学“园丁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