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黎家教授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黎家教授发表的论文

黎黍匀,男,广西人,中国著名营养专家。以思想深度研究营养学,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古代典籍、现代生化、医学临床、文化渊源等学科。出版有《胃肠决定健康》等书籍,发表大量营养学论文,编撰大型营养百科丛书《黍匀营养》系列三十卷,是中国营养界卓有成效的专家之一。黎黍匀,中国著名营养师。长期研究各个重点领域,最高年阅读量一千本,以“专心专业、无微不至”之理念成就丰盛业绩。至2008年,营养咨询经验多达五千多人,培养上千多营养爱好者,撰写临床营养作品论文十多篇、教材十几本、出版专著多部,科普演讲六百多场,受众六万多人。

创作方面包括论文和书籍、教材方面。 学术论文索引:[1] 黎黍匀.综合型病患者营养护理的确定方法[C].首届广西亚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53~55. [2] 黎黍匀.我国现代保健食品的综合分类[C].首届广西亚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77~79.[3] 黎黍匀.慢性病发病机理的初步探讨[J].蛇志,2007,19(1):88~89.[4] 黎黍匀.五维系统护理对亚健康人群中的运用[J].蛇志,2008,20(1):83~84.[5] 黎黍匀.关于手纹诊断指标数据化评估的初步探讨[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37~40.[6] 黎黍匀.关于人境破坏对健康带来危害的初步探索[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41~43.[7] 黎黍匀.非营养素对亚健康的防治作用[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143~145.[8] 黎黍匀.食物钾钠比例对亚健康防治的积极作用[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153~156.[9] 黎黍匀,古秋娥.我国民族健康产品发展问题与对策[C].2010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会刊,2010:67~74.[10] 黎黍匀,中国古典营养学的发展概述 [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10-1-1.[11] 黎黍匀,日本营养学的发展概述 [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09-12-3. [12] 黎黍匀,美国营养学的发展与趋势 [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09-11-23.[13] 黎黍匀,我国台湾现代营养学发展史[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10-3-7.[14] 黎黍匀,当代营养学思想发展趋势分析[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09-10-13. [15] 黎黍匀,朱照华.广西经典菜品工艺与营养价值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9-21.[16] 黎黍匀,科学研究原理与理论的实践特性[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12-4-29 .[17] 黎黍匀.当代营养学思想发展趋势分析[C].2012年亚健康与健康长寿学术报告会暨首届广西-东盟亚健康与健康养生文化论坛论文汇编,2012:83~87.[18] 岳珍,黎黍匀.宫寒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C].同上8~9.[19] 黎黍匀.历代中医养生与亚健康防治论[C].同上18~20.[20] Q Qian,黎黍匀.蓝莓水对慢性压力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C].同上:21~26.[21] 黎黍匀,古秋娥.关于营养与健康\亚健康及长寿关系的研究[C].同上:26~30.[22] 朱照华,黎黍匀.广西经典菜品工艺与营养价值分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5).[23] 黎黍匀.夫妻病的产生与原理初探[C].同[17]:82~83.[24] 潘琼阁,黎黍匀.钾的原理与作用分析[C].同上::87~91.[25] 黎黍匀.钠的结构及其营养价值分析[C].同上::92~94.[27] 黎黍匀.食物生命力指数的概念与作用[C].同上::94~100.[28] 黎黍匀,关孟华.中国古筝禅悟历代演变分析[C].同上:100~101.[29] 黎黍匀.论注重保健与疾病发生的关系[C].2013年广西学术活动月启动仪式暨广西专家论坛论文集,2013 .[30] 黎黍匀.《论语》修为精要与身心健康[C].2013年广西学术活动月启动仪式暨广西专家论坛论文集,2013 .[31]黎黍匀等.广西长寿乡规划及营养发展战略位置趋势研究[J].东方文化周刊,2014年10期 2005年01月《营养师概论》2005年03月《基础营养学》2005年06月《营养师实践技能》2005年12月《营养与疾病》 2007年07月《创造思维的本质》2007年08月《肠胃决定健康》2007年12月《卓越营养讲师》2008年01月《肠胃中心论》2008年3月 《美容营养学》2008年4月 《孕妇营养学》2008年5月 《厨师营养学》2008年5月 《健康管理教程》2008年6月 《实用营养师技能讲义》2008年7月 《运动营养师》2009年3月 《系统深层排毒》2009年5月 《规律决定健康》2009年6月 《五分钟学中医》2009年10月《白领健康手册》2010年10月《看图学营养》等等。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特别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那要怎么写好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苦难成就人生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经一番彻骨寒,哪能闻得梅花香;不经历一场风雨,怎能见到绚丽彩虹;不经历一番波折,怎能看到希望就在前方;不体会一种苦难,哪能获得鲜花与掌声?成功就像是冬日里的梅花一样,必须熬到冬天来了才会遇到它的花期,只有经受了寒冷的洗礼才会绽放它的花苞,只有挨住了风雪的袭击才会弥漫它的芳馨。

如果说彻骨的寒冷是梅花必须经历的考验,那么苦难就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经之路。一个人只有在困境中迷茫过,在深渊里绝望过,在黑暗里挣扎过,他才会懂得成功的不易,明白人生的艰难,体谅世道的辛酸。与此同时,一个人只有走过荆棘之路,度过坎坷难关,熬过风雨席卷,扛过挫折失败,他才会变得无惧无畏,才会走得义无反顾。

众所周知,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必定经历过很多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楚,体验过很对平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辛酸,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变得那么的通透,那么的理智,那么的坚强,那么的伟大。

就像贝多芬一样,他不仅用苦难成就了自己的音乐梦,更是把整个世界的音乐推向了高潮,让自己的作品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认可。就如同霍金一般,他不仅用苦难演绎了自己的英雄梦,更是为人类解开了很多未知的宇宙奥秘,让人类在空间研究,时间探秘,宇宙探索的征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就宛如司马迁一样,他不仅用苦难书写了自己的生命史诗,更是在绝境当中为我们留下了亘古通今的《史记》,让世人所敬仰,让同胞所震撼,让后人所受其益,让世代所受其利。

纵观古今,在苦难中成就自我,在逆境中成就人生的英雄人物真可谓数不胜数,可是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一味羡慕别人的人生,一味慨叹别人的壮举,相反,我们应该以史为镜,以人为鉴,做一个坚强坚毅的人,做一个无惧无畏的'人,做一个不怂不怯的人,做一个通透明理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苦难成就人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苦难中活出精彩,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罗曼·罗兰说过:“生命是建立在痛苦之上的,整个生活贯穿着痛苦。”纵观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他们的人生都是充满了苦难,但他们却都在逆境中体现了坚韧不拔的品格,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他的人生就是一种磨砺。在六十六年的人生历程中他两次被贬屡遭诬陷。更是在史称“乌台诗案”中,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晚年更是过起了悲惨的流放生活,最终悲愤离开人世。即使如此命运多舛,也没有掩盖他的艺术才华。谁能想到,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都是在被贬时期所写的呢?

艺术没有国界,苦难也没有国界。在法国,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他也同样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人都遭受过的恶斗和不幸。幼年时他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多余的人。

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他长大以后立志要从事清苦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整天在一间阁楼里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贫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寒风嗖嗖。他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他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18小时,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尽管他一生是在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但却没影响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毫无疑问,他就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最高人,并且与列夫·托尔斯泰并称现实主义文学划时代的大师。

苦难各有不同,但是能战胜它书写出同样精彩人生的不只有巴尔扎克,还有他——中国科普作家高士其。他在外国留学时,有一次做实验,一个装有培养脑炎过滤性病毒的瓶子破裂了,病毒侵入了他的小脑,从此留下了身体致残的祸根。他忍受着病毒的折磨,学完了芝加哥大学细菌学的全部博士课程。回国以后,他拖着半瘫的身子,到达延安工作。

后来他病情恶化,说话和行动都十分困难,连睁、合眼都需要别人帮助。但他仍然以惊人的吃苦精神进行创作,先后写成100多万字的作品。有人问他苦不苦,他笑着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

没错!苦难的来临就是一场战争的开始,只有打败它,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如果此时你正在经受磨难,请不要畏惧它,要相信,苦难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人的一生中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喜,有乐,有悲。正如苏东坡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会是平平坦坦,没有一点坎坷的,而正是这些苦难成就了人生。

《让小学生受益一生的100个名人成才故事》第二辑的导语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蚌对他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很痛,它又圆又重,让我很苦恼。”它的同伴得意地回答道:“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安然无恙。”这时,一只螃蟹正好经过,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整无缺的海蚌说道:“是的,你的确完整无缺,安然无恙,但你要知道,让你的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价值连城的美丽的珍珠。”的确,没有经历过痛苦和磨难的蚌,怎么可能酿造出光洁美丽的珍珠呢?

苦难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年轻的梁晓声被迫到木材加工厂去抬木头。极度的劳累使他患了病,但他仍然坚持晚上阅读写作,即使外面下着冰霜。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复旦大学的教授看了他的文章后,觉得他很有文学天赋,把他推荐给了复旦大学。他的努力像冬天的种子,虽然暂时不会发芽,看不到希望,可一旦春天到来,就会破土而出,并赢得璀璨而芬芳的未来。

苦难是成功的垫脚石。他是一个黑人男孩,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父亲早年离他而去,只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是个只会打零工的女人,每个月只能拿到不足30美元的工钱。

班主任让同学们捐钱,他拿着自己捡垃圾换来的三块钱,激动地等待老师叫他的名字。可是,老师却没有叫到他的名字。他大为不解,于是便向老师问个究竟,没想到,老师却厉声说道:“我们这次募捐正是为了帮助像你这样的穷人,这位同学,如果你爸爸出得起5元钱的课外活动费,你就不用领救济金了……”那天以后,他再也没有踏进这所学校半步。三十年光阴一晃而过,这位名叫狄克·格里戈的男孩成了美国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他说:“经由这盆冷水的冲刷,我的梦想将会更明朗,信念将会更加笃定。”

读着一个个名人成才的故事,我感慨万分,不仅为自己的软弱而惭愧。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被大人宠得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却还是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怪老师作业多,怨爸妈不会辅导。受不得半点委屈,经不起一点打击,动不动就哭鼻子,遇到点困难就退缩或者干脆放弃。如此下去,今后怎么面对生活,怎么立足于社会?

冰雪压就寒梅的坚强之美,电闪雷鸣造就松的挺拔之美,苦难痛苦造就人生的光辉伟大。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痛苦,怎能成就伟大。“黎明前就是黑暗”,让我们带着勇气与毅力面对一切痛苦,去争取彩虹般绚烂的人生吧。

有一句话说得好:“坚金励乃利,玉琢器乃成”。金子经过磨打,冶炼后方显坚利,玉经打磨后,清晰透明。不论人还是人以外的事物,只有经过磨难,才会变得刚强,我正是拥有了这样一方磨难之剑。

破茧成蝶,说明磨难是事物的升华,正是磨难造就了蝴蝶的飞翔之美!

风雪中那清白、纯洁、无瑕的梅花,说明磨难是造就坚韧和芳香的使者。

蝶飘逸的飞翔,梅风雪中的芳香都是艰难困苦磨炼出来的。人也是这样,只有经历磨难才能进步。

雄鹰何惧长空比翼,战舰哪怕波涛汹涌;骏马飞越崇山峻岭,壮士踏破峥嵘岁月!

纵观古今中外,成就大业者无不经受过磨难的考验。

不论是克服耳聋的贝多芬,还是辛苦一生写出《轮椅上的梦》、《海边诊所》、《生命的追问》等的张海迪,还是身残着书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由此看来,磨难不但不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反而是通往成功顶峰的阶梯,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面对磨难!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我想这是对磨难最好的诠释吧!

经历磨难的人生才会坚韧刚强,亮丽多彩,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一方磨难之剑吧!正确地面对磨难,这样,你的人生将会丰富多彩!

戴黎明教授发表论文

1961年10月,戴黎明生于瑞安塘下镇。初中时,化学老师黄迪金穿插故事性的生动的上课方式,吸引了戴黎明,在他的眼中,Fe+CuS04==FeS04+Cu此类的化学方程式不再显得枯燥,也不需要死记硬背。随之而来,戴黎明成了偏科生,理科特别好。“由于学校课程安排不正规,两年的高中生活形同虚度。”在塘下中学完成2年制学业后,戴黎明成了高考落榜生,然而他并不气馁,依然选择继续求学。1978年,他参加了瑞安中学的高复班,埋头苦读,刻苦学习。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下,他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一次期中考试,因为家里有事,不能参加数学考试,数学老师黄吉光老师就将考卷让他带回去,并嘱咐他像考试那样,在家里完成。老师的信任,给戴黎明增加不少信心。同时,在化学老师曹振旦循循善诱的教导下,当年高考难度相当大的化学考试犹如拦路虎,碎了不少人的高考梦,而戴黎明却考出了瑞安第二的高分。197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 大学临近毕业,戴黎明忙着他的毕业论文。当时深受从美国进修回来的导师袁惠根的影响,戴黎明选择了在国内尚未深入研究的新塑料品种——“高抗冲聚苯乙烯”,从选题到完成,单塑料实体研究就花了2个来月。该篇毕业论文完成后,导师袁惠根发现还有许多可深挖之处,便指导戴黎明深入研究,并做了另一篇相关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化工专业杂志上。“一般的聚乙烯抗冲强度不是很好,要是混点橡胶,却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做毕业论文期间,不仅培养了他独立科研的能力,也为今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橡胶含量不同,合成的品种也不同,其抗冲能力也有强弱,戴黎明在实验室里渡过了大学最后的3、4个月时间,每天的生活里充满了含量、性能等问题。橡胶分散不均,量没控制好,经过上百次的试验,终于做出了令人满意的“作品”。戴黎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学校与浙江省化工研究所共同向戴黎明伸出了橄榄枝,经过深思熟虑以及参考导师袁惠根的建议,他最终选择了在科研方面条件较好的浙江省化工研究所。 1985以后,戴黎明自费出国留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三年半时间内,戴黎明有幸得到原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约翰·怀特的教导,顺利完成博士学位。“那时一心一意做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是当时的一大成果。”在塑料中加入橡胶成分,可把原本不导电的塑料做成可导电,可以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业,减少成本、减轻重量,随之而来的是减少燃耗。1988年,有文章报道该类橡胶经碘掺杂后导电率极大提高,这一发现引起极大的轰动,《自然》期刊对此作过主题报道,但其导电机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得到阐明。1992年,戴黎明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该类橡胶导电的机理是碘的先加成、后消除反应在聚二烯类高分子链上产生了共轭结构,而不是碘掺杂引起的超键作用。以此为基础,他利用聚丁二烯的特性,选择性地加成碘和消除碘化氢,通过微光刻技术,成功地在聚丁二烯橡胶薄膜上刻画出可导电的微米级线条宽度的图形。这一简单和有选择性地在聚合物薄膜上形成稳定的导电图形的方法,对发展新型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开发新型的印刷线路板、集成电路及光电贮存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长期从事功能性高分子以及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戴黎明在碳纳米管的合成组装、导电高分子、发光高分子、含C60的新型高分子光电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特别是在阵列型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现为该研究领域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之一。“碳纳米管的定向可控生长和排列是碳纳米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前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主要利用多孔模板来实现。”2001年,戴黎明不需要使用模板,仅通过热解特定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成功地制备了大面积高度定向的碳纳米管阵列膜。利用电化学方法,戴黎明还实现了导电聚合物在每一根阵列型碳纳米管管壁上的沉积,获得了阵列型导电聚合物—碳纳米管同轴纳米线。经过申请,他的以上创新性成果获得了六项国际专利。 简介戴黎明老师 ,杭州育才中学初三生化备课组长,现担任初三(7)、初三(8)班的生化老师。他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年,忠诚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是他的一贯作风。在教育工作岗位上荣获过市级、区级、校级多种荣誉,2011年1月被评为杭州育才中学首届年度人物。这是领导和全体教师对他工作的最大的肯定。戴老师工作作风严谨、踏实肯干、任劳任怨,在育才工作的四年中一直把关初三生化教学,工作成绩突出,所担任的班级科学成绩在每年的中考中名列杭州市前列。戴黎明老师专业知识扎实、广博,在教学工作中站得高、看得远,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拓展知识,使育才的优秀学生更能适应不断创新的中考试题,每年中考中科学优秀率都较高。 热爱学生、关爱学生,视学生为子女,既教知识又育人品。这是戴黎明老师最大的优点,为人和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很高,喜欢上戴老师的课,在课堂教学中他一直践行自己的风格:幽默风趣,充满激情,所以他的课总能牢牢地吸引着学生。他始终真诚地关心每一个学生,与他们交朋友,课后耐心细致的辅导他们,赢得了学生的高度信赖和家长的一致好评,也换来了这几年他所带班级优异的科学成绩。他常说: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是他的最大的骄傲和自豪,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成就的取得是他最大的满足。为人师表,诚恳待人,同事关系融洽,作为生化组组长,以身作则,团结同事,组内真诚合作,带头在前,关心帮助年轻教师,在业务上精心指导,培养出了多位徒弟。在事业上有一定成就的他,正在寻找新的突破,开创新的局面。戴黎明老师心中一直有一个奋斗目标:把育才中学的科学组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科学组,使它成为杭州育才中学又一张靓丽的金名片。 荣誉他于1987年被评为浙江省临海市优秀校长、1990年被评为浙江省临海市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一等奖、1995年被评为台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3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3—2004学年度被评为西湖区中小学优秀班主任、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西湖区教育系统工会积极分子、2007年被评为第十七届“优秀西湖园丁”、2010年9月被评为杭州育才中学月度人物、2010年1月被评为杭州育才中学首届年度人物。

清华教授发表论文的专家

清华大学许庆彦老师组很好。许庆彦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航空发动机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建模与仿真的系统深入研究,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多尺度模拟软件系统。该获奖项目对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定向凝固过程开展了宏、微观多尺度耦合建模,既能模拟宏观的温度场、溶质场,以及介观晶粒度,近能模拟枝晶的生长。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涡轮叶片的制造,是国内航空发动机单晶涡轮叶片研制中首次应用的国产软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跨国公司的软件垄断,显著提升了我国单晶涡轮叶片的制备技术水平,为先进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你说的是杨燕绥吧。杨燕绥,女,1953年出生,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出版过14部专著和译著,在《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是中国社会保障领域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之一。

61岁的杨教授不仅是数学系教授,还精通三门外语,健身数十年。凭借着严谨的教学,杨晓京很早以前就是清华的名人。

清华大学,杨晓京被称为“发论文狂魔”,是清华大学所有教授里,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者之一,在数量上能与之相比的,大概只有清华现任校长邱勇。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1月,杨晓京总共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88篇,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名列2002年度中国数学专业SCI论文发表篇数并列第一名。

此外,据了解,他还是国内外多种数学期刊的审稿人和编委。

据称,课堂上的杨晓京严肃高冷,不闲聊但喜欢讲冷笑话,然而笑点奇特——因为冷笑话都是和函数相关,那种只有学霸才能听懂的“数学冷笑话”。全程板书,从不用PPT,对学生严厉负责,很受学生欣赏的老师。

作为一名“资深清华人”,杨晓京始终牢记清华的“体育精神”。几十年如一日的健身,令这位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的老师,依然有着比一般年轻人更强壮的体质。

肯定好呀,张宁老师是清华大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研工组组长,博士,IEEE 高级会员。 共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在Google Scholar中被引用1200余篇次,H指数为17。作为负责人主持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0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横向项目多项。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奖银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发明创新大赛银奖,中国百篇最具影响的国内学术论文奖。

黎曼发表的论文

黎曼(1826~1866),1826年9月17日,黎曼生于德国北部汉诺威的布雷塞伦茨村,父亲是一个乡村的穷苦牧师。他六岁开始上学,14岁进入大学预科学习,19岁按其父亲的意愿进入哥廷根大学攻读哲学和神学,以便将来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牧师。

由于从小酷爱数学,黎曼在学习哲学和神学的同时也听些数学课。当时的哥廷根大学是世界数学的中心之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如高斯、韦伯、斯特尔都在校执教。黎曼被这里的数学教学和数学研究的气氛所感染,决定放弃神学,专攻数学。

1847年,黎曼转到柏林大学学习,成为雅可比、狄利克莱、施泰纳、艾森斯坦的学生。1849年重回哥丁很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成为高斯晚年的学生。

1851年,黎曼获得数学博士学位;1854年被聘为哥廷根大学的编外讲师;1857年晋升为副教授;1859年接替去世的狄利克雷被聘为教授。

因长年的贫困和劳累,黎曼在1862年婚后不到一个月就开始患胸膜炎和肺结核,其后四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意大利治病疗养。1866年7月20日病逝于意大利,终年39岁。

黎曼是世界数学史上最具独创精神的数学家之一。黎曼的著作不多,但却异常深刻,极富于对概念的创造与想象。黎曼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数学的众多领域作了许多奠基性、创造性的工作,为世界数学建立了丰功伟绩。

黎曼是复变函数论的奠基人

19世纪数学最独特的创造是复变函数理论的创立,它是18世纪人们对复数及复函数理论研究的延续。1850年以前,柯西、雅可比、高斯、阿贝尔、维尔斯特拉斯已对单值解析函数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而对于多值函数仅有柯西和皮瑟有些孤立的结论。

1851年,黎曼在高斯的指导下完成题为《单复变函数的一般理论的基础》的博士论文,后来又在《数学杂志》上发表了四篇重要文章,对其博士论文中思想的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一方面总结前人关于单值解析函数的成果,并用新的工具予以处理,同时创立多值解析函数的理论基础,并由此为几个不同方向的进展铺平了道路。

柯西、黎曼和维尔斯特拉斯是公认的复变函数论的主要奠基人,而且后来证明在处理复函数理论的方法上黎曼的方法是本质的,柯西和黎曼的思想被融合起来,维尔斯特拉斯的思想可以从柯西—黎曼的观点推导出来。

在黎曼对多值函数的处理中,最关键的是他引入了被后人称“黎曼面”的概念。通过黎曼面给多值函数以几何直观,且在黎曼面上表示的多值函数是单值的。他在黎曼面上引入支点、横剖线、定义连通性,开展对函数性质的研究获得一系列成果。

经黎曼处理的复函数,单值函数是多值函数的待例,他把单值函数的一些已知结论推广到多值函数中,尤其他按连通性对函数分类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拓扑学的初期发展。他研究了阿贝尔函数和阿贝尔积分及阿贝尔积分的反演,得到著名的黎曼—罗赫定理,首创的双有理变换构成19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代数几何的主要内容。

黎曼为完善其博士论文,在结束时给出其函数论在保形映射的几个应用,将高斯在1825年关于平面到平面的保形映射的结论推广到任意黎曼面上,并在文字的结尾给出著名的黎曼映射定理。

黎曼几何的创始人

黎曼对数学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几何方面,他开创的高维抽象几何的研究,处理几何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几何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他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后来以其名字命名的几何体系,对现代几何乃至数学和科学各分支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54年,黎曼为了取得哥廷根大学编外讲师的资格,对全体教员作了一次演讲,该演讲在其逝世后的两年(1868年)以《关于作为几何学基础的假设》为题出版。演讲中,他对所有已知的几何,包括刚刚诞生的非欧几何之一的双曲几何作了纵贯古今的概要,并提出一种新的几何体系,后人称为黎曼几何。

为竞争巴黎科学院的奖金,黎曼在1861年写了一篇关于热传导的文章,这篇文章后来被称为他的“巴黎之作”。文中对他1854年的文章作了技术性的加工,进一步阐明其几何思想。该文在他死后收集在1876年他的《文集》中。

黎曼主要研究几何空间的局部性质,他采用的是微分几何的途径,这同在欧几里得几何中或者在高斯、波尔约和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中把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是对立的。黎曼摆脱高斯等前人把几何对象局限在三维欧几里得空间的曲线和曲面的束缚,从维度出发,建立了更一般的抽象几何空间。

黎曼引入流形和微分流形的概念,把维空间称为一个流形,维流形中的一个点可以用个可变参数的一组特定值来表示,而所有这些点的全体构成流形本身,这个可变参数称为流形的坐标,而且是可微分的,当坐标连续变化时,对应的点就遍历这个流形。

黎曼仿照传统的微分几何定义流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流形上的曲线、曲线之间的夹角。并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展开对维流形几何性质的研究。在维流形上他也定义类似于高斯在研究一般曲面时刻划曲面弯曲程度的曲率。他证明他在维流形上维数等于三时,欧几里得空间的情形与高斯等人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因而黎曼几何是传统微分几何的推广。

黎曼发展了高斯关于一张曲面本身就是一个空间的几何思想,开展对维流形内蕴性质的研究。黎曼的研究导致另一种非欧几何——椭圆几何学的诞生。

在黎曼看来,有三种不同的几何学。它们的差别在于通过给定一点做关于定直线所作平行线的条数。如果只能作一条平行线,即为熟知的欧几里得几何学;如果一条都不能作,则为椭圆几何学;如果存在一组平行线,就得到第三种几何学,即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黎曼因此继罗巴切夫斯基以后发展了空间的理论,使得一千多年来关于欧几里得平行公理的讨论宣告结束。他断言,客观空间是一种特殊的流形,预见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流形的存在性。这些逐渐被后人一一予以证实。

由于黎曼考虑的对象是任意维数的几何空间,对复杂的客观空间有更深层的实用价值。所以在高维几何中,由于多变量微分的复杂性,黎曼采取了一些异于前人的手段使表述更简洁,并最终导致张量、外微分及联络等现代几何工具的诞生。爱因斯坦就是成功地以黎曼几何为工具,才将广义相对论几何化。现在,黎曼几何已成为现代理论物理必备的数学基础。

对微积分理论的创造性贡献

黎曼除对几何和复变函数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以外,还以其对19世纪初兴起的完善微积分理论的杰出贡献载入史册。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数学界开始关心数学最庞大的分支——微积分在概念和证明中表现出的不严密性。波尔查诺、柯西、阿贝尔、狄利克莱进而到维尔斯特拉斯,都以全力的投入到分析的严密化工作中。黎曼由于在柏林大学从师狄利克莱研究数学,且对柯西和阿贝尔的工作有深入的了解,因而对微积分理论有其独到的见解。

1854年黎曼为取得哥廷根大学编外讲师的资格,需要他递交一篇反映他学术水平的论文。他交出的是《关于利用三角级数表示一个函数的可能性的》文章。这是一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杰作,对完善分析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

柯西曾证明连续函数必定是可积的,黎曼指出可积函数不一定是连续的。关于连续与可微性的关系上,柯西和他那个时代的几乎所有的数学家都相信,而且在后来50年中许多教科书都“证明”连续函数一定是可微的。黎曼给出了一个连续而不可微的著名反例,最终讲清连续与可微的关系。

黎曼建立了如现在微积分教科书所讲的黎曼积分的概念,给出了这种积分存在的必要充分条件。

黎曼用自己独特的方法研究傅立叶级数,推广了保证博里叶展开式成立的狄利克莱条件,即关于三角级数收敛的黎曼条件,得出关于三角级数收敛、可积的一系列定理。他还证明:可以把任一条件收敛的级数的项适当重排,使新级数收敛于任何指定的和或者发散。

解析数论的跨世纪成果

19世纪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由狄利克莱开创的解析方法和解析成果的导入,而黎曼开创了用复数解析函数研究数论问题的先例,取得跨世纪的成果。

1859年,黎曼发表了《在给定大小之下的素数个数》的论文。这是一篇不到十页的内容极其深到的论文,他将素数的分布的问题归结为函数的问题,现在称为黎曼函数。黎曼证明了函数的一些重要性质,并简要地断言了其它的性质而未予证明。

在黎曼死后的一百多年中,世界上许多最优秀的数学家尽了最大的努力想证明他的这些断言,并在作出这些努力的过程中为分析创立了新的内容丰富的新分支。如今,除了他的一个断言外,其余都按黎曼所期望的那样得到了解决。

那个未解决的问题现称为“黎曼猜想”,即:在带形区域中的一切零点都位于去这条线上(希尔伯特23个问题中的第8个问题),这个问题迄今没有人证明。对于某些其它的域,布尔巴基学派的成员已证明相应的黎曼猜想。数论中很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这个猜想的解决。黎曼的这一工作既是对解析数论理论的贡献,也极大地丰富了复变函数论的内容。

组合拓扑的开拓者

在黎曼博士论文发表以前,已有一些组合拓扑的零散结果,其中著名的如欧拉关于闭凸多面体的顶点、棱、面数关系的欧拉定理。还有一些看起来简单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这些促使了人们对组合拓扑学(当时被人们称为位置几何学或位置分析学)的研究。但拓扑研究的最大推动力来自黎曼的复变函数论的工作。

黎曼在1851年他的博士论文中,以及在他的阿贝尔函数的研究里都强调说,要研究函数,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位置分析学的一些定理。按现代拓扑学术语来说,黎曼事实上已经对闭曲面按亏格分类。值得提到的是,在其学位论文中,他说到某些函数的全体组成(空间点的)连通闭区域的思想是最早的泛函思想。

比萨大学的数学教授贝蒂曾在意大利与黎曼相会,黎曼由于当时病魔缠身,自身已无能力继续发展其思想,把方法传授给了贝蒂。贝蒂把黎曼面的拓扑分类推广到高维图形的连通性,并在拓扑学的其他领域作出杰出的贡献。黎曼是当之无愧的组合拓扑的先期开拓者。

代数几何的开源贡献

19世纪后半叶,人们对黎曼研究阿贝尔积分和阿贝尔函数所创造的双有理变换的方法产生极大的兴趣。当时他们把代数不变量和双有理变换的研究称为代数几何。

黎曼在1857年的论文中认为,所有能彼此双有理变换的方程(或曲面)属于同一类,它们有相同的亏格。黎曼把常量的个数叫做“类模数”,常量在双有理变换下是不变量。“类模数”的概念是现在“参模”的特殊情况,研究参模上的结构是现代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著名的代数几何学家克莱布什后来到哥廷根大学担任数学教授,他进一步熟悉了黎曼的工作,并对黎曼的工作给予新的发展。虽然黎曼英年早逝,但世人公认,研究曲线的双有理变换的第一个大的步骤是由黎曼的工作引起的。

黎曼在数学物理、微分方程等其他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黎曼不但对纯数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也十分关心物理及数学与物理世界的关系,他写了一些关于热、光、磁、气体理论、流体力学及声学方面的有关论文。他是对冲击波作数学处理的第一个人,他试图将引力与光统一起来,并研究人耳的数学结构。他将物理问题抽象出的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进行定论研究得到一系列丰硕成果。

黎曼在1857年的论文《对可用高斯级数表示的函数的理论的补充》,及同年写的一个没有发表而后收集在其全集中的一个片断中,他处理了超几何微分方程和讨论带代数系数的阶线性微分方程。这是关于微分方程奇点理论的重要文献。

19世纪后半期,许多数学家花了很多精力研究黎曼问题,然而都失败了,直到1905年希尔伯特和Kellogg借助当时已经发展了的积分方程理论,才第一次给出完全解。

黎曼在常微分方程理论中自守函数的研究上也有建树,在他的1858~1859年关于超几何级数的讲义和1867年发表的关于极小正曲面的一篇遗著中,他建立了为研究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而引进的自守函数理论,即现在通称的黎曼——许瓦兹定理。

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论和应用上,黎曼在1858年~1859年论文中,创造性的提出解波动方程初值问题的新方法,简化了许多物理问题的难度;他还推广了格林定理;对关于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的狄里克莱原理作了杰出的工作……

黎曼在物理学中使用的偏微分方程的讲义,后来由韦伯以《数学物理的微分方程》编辑出版,这是一本历史名著。

不过,黎曼的创造性工作当时未能得到数学界的一致公认,一方面由于他的思想过于深邃,当时人们难以理解,如无自由移动概念非常曲率的黎曼空间就很难为人接受,直到广义相对论出现才平息了指责;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的部分工作不够严谨,如在论证黎曼映射定理和黎曼—罗赫定理时,滥用了狄利克雷原理,曾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黎曼的工作直接影响了19世纪后半期的数学发展,许多杰出的数学家重新论证黎曼断言过的定理,在黎曼思想的影响下数学许多分支取得了辉煌成就。

1846年,黎曼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此期间他去听了一些数学讲座,包括高斯关于最小二乘法的讲座。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他改学数学。在大学期间有两年去柏林大学就读 ,受到 C.G.J.雅可比和P.G.L.狄利克雷的影响。1847年春,黎曼转到柏林大学,投入雅戈比、狄利克雷和Steiner门下。两年后他回到哥廷根。

雅可比、狄利克莱、施泰纳、艾森斯坦、高斯

在数学史上,高斯与黎曼是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这两位伟大的数学家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德国人;都在哥廷根大学教过书;同为几何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都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以他们姓氏命名的数学概念都有几十个等等。    学数学的人大多都知道他们是师徒,高斯是黎曼的博士论文导师。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对这师徒二人谁更厉害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法,下面大家可以评一评这俩师徒谁更牛。    说到高斯,大家马上想起来的很可能是在他童年时巧算1+2+3+···+100的事迹,童年时的高斯就如此了得,一般来说长大之后那还得了。他成年之后的神迹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回答,他确实是不同凡响,1796年高斯19岁,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方法, 解决了自欧几里德以来近2000年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同年,高斯发表并证明了二次互反律,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一生曾用八种方法证明,称之为“黄金律”。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论文,获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的博士学位,年仅22岁,这一时代伟大的数学序幕才刚刚拉开。      在这里应该谈谈非欧几何学,非欧几何是19世纪数学的一个伟大发现,它是由鲍耶、罗巴切夫斯基所独立发现,但从后来高斯的数学日记来看,伟大的高斯早在他两位几十年之前就已经独自发现了非欧几何,当时的他年仅19岁,够吓人吧!现在很多人19岁才刚进大学吧!高斯当时就明白了这种几何是正确的,但考虑到数学界很可能不能接受而未将他的研究发表,仅仅是记入了他的数学日记中。多进行研究少发表论文从此成为高斯的一大习惯,他的很多研究成果都未发表而仅仅只是记录在他的数学日记中。在以后多年的研究生涯中,高斯的研究几乎遍及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数论、复分析、微分几何、代数学等等,当然还有他所钟爱的物理学。在这里不一一叙述,高斯因此获得了“数学王子”的美誉,也与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为数学史上四大数学家。    相比之下,黎曼就没有他老师那么多的故事与神迹,他1826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牧师家庭,上中小学时并没有展露出多少数学才能,但有一次不得不提及,上中学时,黎曼向一位老师借了一本数学著作,那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勒让德800多页的名著《数论》,仅仅一个星期后黎曼便将此书归还,并向那位借他书的老师说:“这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我已经掌握了它”,那位老师不大相信的问了他书中所讲的几个困难之处,黎曼竟都能够对答如流,那老师默然。应该说这是有关黎曼青少年时期很少的神迹记载之一,他这一时期的其他事迹很少见于记载。    1845年19岁的黎曼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和神学。在此期间他也去听了一些数学讲座,包括高斯关于最小二乘法的讲座等。在得到父亲的允许后,他改学数学。在大学期间有两年去柏林大学就读 ,受到雅克比和狄利克雷的影响。1851年,黎曼在高斯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时年25岁,博士论文有关复变函数的基础问题,得到了对学术极为苛刻的高斯的少有的热情称赞,因此论文黎曼成为了复变函数论的奠基人之一。    学数学的人未必对黎曼很了解,但大多都知道有一门伟大的学问叫做黎曼几何,这开始于黎曼1854年在哥廷根大学发表的题为《论作为几何学基础的假设》的演说,由此创立了黎曼几何学。黎曼将曲面本身看成一个独立的几何实体,而不是把它仅仅看作欧几里得空间中的一个几何实体。1915年,爱因斯坦运用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工具创立了新的引力理论——广义相对论。应该说对于广义相对论的创立,黎曼功不可没。数学界公认,黎曼几何是黎曼对数学的最大贡献,由此黎曼成为了近现代最伟大的几何学家,没有之一。      1859年,黎曼发表了著名论文《不超过已知数的素数个数》,在此文中黎曼首先提出了用复变函数论,特别是用ζ函数研究数论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从而开创了解析数论的新时期,并在这篇论文中提出了让很多大数学家望而却步的黎曼猜想。除了复变函数、黎曼几何、解析数论的研究外,黎曼对实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等领域亦有重大贡献,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还是一位物理学家,他对引力与电和磁的关系的研究在物理学中有一定推动作用。       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早已感到对这两位数学巨匠很难分出高下,好吧!让我们来看看同为德国人的数学大师克莱因对他们的评价。    关于高斯:他时常不发表他最美的结果,会有什么原因使他在达到目标前的一瞬间出现了这种奇异的停顿?可能的原因要在一种沮丧中去寻找,他在自己最成功的工作中常陷入某种沮丧而不能自拔......。对过于紧张的多产,他的首创精神和意志力量终于不胜其才,对于像他这样早熟而又热情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思汹涌激荡终于使他心力交瘁。    关于黎曼:黎曼的直觉确实是光辉耀目,他那无所不包的天才超越了他的所有同时代人。不论在哪个地方,只要他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他都会从头开始,从不让自己被传统引入歧途。黎曼的羞怯甚至是笨拙的举止常遭到同事们的嘲笑,他时常神情忧郁,哀伤地回应这些攻击。他与周围的世界完全隔绝,过着一种无比丰富的内心生活。我们从黎曼身上看到了一个典型的亲切的天才:从外表看,他是平静的,而且有点古怪;但从内心看,则是充满了活力和力量。     读完此文的你对这两位数学巨匠又会有怎样的评价呢?

中国科学家教授论文发表

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矿物同位素分馏系数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岩石成因同位素示踪和化学地球动力学、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部分论文已经被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SCI刊物引用达620余次(ISI论文引用排名榜中国地球科学家第3位)。有关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系数的计算公式和结果被写入美国出版的地球化学教科书《Principles of Geochemistr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位素体系平衡的地质年代学和动力学效应”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扬子板块俯冲的壳幔地球化学循环”等。2014年6月,汤森路透发布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榜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民盟省委主委郑永飞入选地球科学榜单。据了解,高被引论文是指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他引频次在所属领域同一年度发表的论文中排名前1%的论文。汤森路透分析评估了21个大学科领域内2002-2012年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将各学科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选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全球共有3000多位研究人员入选榜单。中国共有143位研究人员入选榜单。

各大科学杂志和本科教授推荐的投稿处。我们就是。投稿采纳得学分

女科学家郇真论文登上数学顶刊,之所以她会在学术界引发轰动是因为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位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在数学顶刊上发文的中国内地学者。

这位中国女科学家郇真到底有多牛

相信很多学术界的人士对于华中科技大学副研究员郇真的论文登上数学顶刊Acta Mathematica这则消息一定不会陌生吧,这位中国的女科学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苏步青院士之后第二位以独立作者的身份在数学顶刊Acta Mathematica上发布论文的中国内地学者。

作为国际公认最具有权威性的数学期刊之一的Acta Mathematica,能够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论文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情,而郇真作为一位有着多年数学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能够在数学顶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这足以证明她自身的优秀。

对学术多年的执着成就了现在的郇真

郇真论文登上数学顶刊之后,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在华中科大数学中心官网上的资料中显示,郇真200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9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这样看来她的读博之路长达8年之久,就是秉承这这种对学术的认真、坚持与热爱,才成就了现在的郇真。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非常不理解郇真他们在做的事情,他们的付出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从其他人的角度上看,会觉得很奇怪,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抱着对学术的热爱,没有按照主流的想法去走学术之路,而是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最终获得了成功。

郇真教授本次登上数学顶刊的论文是她自己独立完成的,除了日常的科研以外,她还在带教本科生和研究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