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国防专利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国防专利发表论文

张新玉 男,1972年5月出生,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7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热能与动力机械(内燃机)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6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特种发动机原理与应用、闭式循环柴油机动力装置、燃料电池动力装置等领域。主持"XXX艇主机排气消声器"等科研项目5项,主持"闭式循环柴油机"、"XXX柴油机设计"等"211"及预研项目2项,参与其他科研项目8项。获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获国防专利3项。主讲《内燃机结构》本科生课程和《特种发动机》研究生课程,主持1门省级精品课程,主持2项黑龙江省级新世纪教改立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获第二、三、四届校优秀主讲师。发表论文9篇,多篇被EI检索;在西北工业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内燃机结构教程》系列电子教材。任中国内燃机学会特种发动机分会委员,中国内燃机学会大功率内燃机分会减振与降噪专业委员会秘书。 张新玉,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1960年9月出生,现年47岁,陕西省淳化县人,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12月至1990年3月,先后担任淳化县秦庄乡、石桥乡、十里塬乡武部干事、武装部副部长,其间,1984年9月被录用为合同制干部,1986年9月转正定级;1990年3月至1995年6月任淳化县十里塬乡副乡长;1995年6月至2000年2月在淳化县卜家乡先后任党委副书记、乡长、党委书记兼乡长、党委书记(其间,1995年8月至1998年6月参加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年4月至2007年8月任淳化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2007年9月4日-----任淳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分管教育局、卫生局、科技局、广电中心、县志办等部门工作。联系档案局、科协、妇联、团委、工会、药监局、网络公司等部门工作。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学科研究方向:1、含能材料装药设计主要进行高能量密度材料、高能火药、压实火药、刚性装药、随行装药、各类密实装药以及缓蚀技术、底排技术、零梯度技术和内弹道模拟仿真等技术研究。2、含能材料组成及其性能主要研究含能材料热化学及其组成、结构与燃烧、能量、力学性能、安全等性能的关系。学术成就:1996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993年获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94年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先后获国防专利25件;由国防工业、中国科学技术、兵器工业等出版社出版“废弃火炸药处理与再利用”、“火药装药设计原理”、“火炸药科学技术”、“含能材料概论”等专著15部。发表论文100多篇。培养研究生100多名。研究内容、项目、经费等: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经费2850万元;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经费720万元;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经费1000万元;国防预研项目,经费500万元;国防型号项目和横向项目。2001年5月30日,王泽山院士被聘任为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一作者:宋丽娜、张伟、王颖;通讯作者:徐吉静教授 通讯单位:吉林大学

论文DOI:10.1038/s41467-020-15712-z

针对锂氧气电池存在的反应动力学缓慢而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者通常开发高效、稳定的正极催化剂来降低电池的充电极化电压提高反应动力。该工作将Co单原子固定于掺杂N的碳球壳载体上,用于锂氧气电池的高效催化反应,实验发现Li2O2形成和分解路线与LiO2在单原子催化剂的吸附能有关。研究明确指出,在放电过程中,原子级分散的活性位点能够诱导放电产物的均匀成核和外延生长,最终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放电产物。在充电过程中,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诱导充电反应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 得益于高分散的Co-N单原子催化剂的能级结构和电子结构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循环寿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基催化剂相比,达到600 mV充放电极化电压的降低和218天的长寿命循环。

锂氧气电池具有锂离子电池10倍以上的理论容量密度,被誉为颠覆性和革命性电池技术 。然而该电池还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受限于ORR和OER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电池的实际容量、倍率性能、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距产业化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而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提高电池反应动力和循环效率的迫切需要。原子级纳米晶具有最大化的原子利用效率和独特的结构特点,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纳米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为调控电化学反应过程提供了多种可能。在锂氧电池中,电解液中可溶性LiO2中间体能够调控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与分解路线。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生成路线与LiO2在催化剂的不同晶面上的吸附能有关。 因此,探究单原子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LiO2吸附能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调整低供体数电解质中过氧化锂形成与分解路径的新思路。这一新发现将为高能量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的锂氧电池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电催化剂,其独特的单分散结构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剂的优点于一身,拥有最大的金属利用率、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SACs的活性位点相对简单确定且易于调控,因而这种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得单原子催化剂成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催化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的材料平台。然而当单原子催化剂与锂空气电池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Co单原子嵌入的氮掺杂碳空心球(N-HP-Co)用于锂氧气电池的研究,并对其充放电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其结果表明,受益于N-HP-Co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及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降低了对LiO2的吸附能力,有效的改变了电池的反应路径,使得电池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高,大幅提升了电池性能。

▲图一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过程。

单原子催化剂由于活性位点均匀性的提高以及配位环境的高度可控性,在许多催化反应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将单原子Co催化剂应用于锂氧气电池中,来探究对Li2O2形成与分解反应路径的影响。我们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二氧化硅作为模板,盐酸多巴胺作为碳源,并在900 °C的氮气氛围内热解。

▲图二 单原子催化剂的特性表征。a, b) 样品的SEM图像(a:1微米;b:200纳米);c) 样品的TEM图像(主图:200纳米;插图:10纳米);d) 样品的EDX元素分析(50纳米);e, f) 样品的HAADF-STEM图像(e:50纳米;f:2纳米);g)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XRD图像;h) 样品的N 1s XPS光谱;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氮气吸附曲线。

▲图三 单原子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分析。a) 样品的XANES光谱;b) 样品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c, d)样品在k和R空间的EXAFS拟合曲线。

N掺杂的碳球壳作为载体是锚定Co单原子的关键步骤。高角度环形暗场球差电镜(HAADF)、能量色散谱(EDX)元素映像图表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测试等关键性表征技术证实了单原子Co的成功制备和CoN4高活性位点的存在。

▲图四 单原子催化剂的放电机理研究。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曲线;b)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CV曲线;c)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倍率性能;d, e, f)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产物的SEM图像及相应的XRD谱图(500纳米);h, 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机理图。

受益于N-HP-Co SACs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电极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升,加快了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速率,大幅提升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在相同的电流密度和容量下,N-HP-Co SACs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因而更有利于生成纳米片状的Li2O2,并通过“外延生长方式”进一步组装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Li2O2。这种特殊的放电机制有利于打破电荷传输限制和放电产物电化学绝缘的本质。

▲图五 单原子催化剂的充电特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充电阶段的紫外可见光谱图;b) 样品的充电机理图;c-h) 样品及对比材料上的不同结构对LiO2的吸附能。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CoN4单位点催化剂的充电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复杂的配位环境可以显著改变中心金属原子CoN4对LiO2*的吸附能力,从而调控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看出,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有利于提高LiO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诱导充电反应过程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因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图六 锂空气电池的循环稳定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循环性能;b-e)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放电产物的SEM图像(b, d:1微米;c, e:500纳米);f, g)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的放电产物的XPS光谱。

单原子催化的锂空气电池可以有效的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并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充分验证了催化剂对放电产物的精准调控对稳定电池体系的重要作用。

▲图七 单原子催化剂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a) 样品在全圈循环后的XPS光谱;b)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EDX光谱(200纳米);c)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XANES光谱;d)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

N-HP-Co 在50次的循环过程中,Co的单原子结构依然被保留。Co单原子在碳载体上的固有稳定性使它们在电化学反应中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这一显著的优势与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为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锂氧电池反应路线的可调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受到草莓生长过程的启发,采用二氧化硅为模板,原位聚合生成氮掺杂的Co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单原子催化的本质特征,低配位环境和单原子与碳球壳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精准的调控锂氧气电池中放电产物的生成与分解路线。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单原子催化剂不仅能够调控放电产物的形貌,同时增加了放电容量,避免了过多的副反应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电催化性能。该研究提出的单原子催化正极的概念、设计、制备及催化机制,将为锂空气电池领域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开创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Yao, W. T. et al. Tuning Li2O2 formation routes by facet engineering of MnO2 cathode catalysts. J. Am. Chem. Soc.,2019,141,12832-12838.

徐吉静,1981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单县,现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多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锂(钠、钾、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锂空气(硫、二氧化碳)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外场(光、力、磁、热)辅助能量储存与转化新体系。近5年共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Nat.Commun.3篇、Nat.Energy 1篇、Angew.Chem.Int.Ed. 2篇、Adv.Mater.3篇、Energy Environ.Sci.1篇、ACS Nano 1篇、ACS Cent.Sci.1篇。迄今为止,论文被他引4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60次,12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研究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作为亮点报道。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10项。曾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吉林省青年 科技 奖(2018年)和吉林大学学术带头人(2018年)等奖项或荣誉。

国防专利已发表的论文

1、发表文章如果只是已接收,待发表,或者你发的文章的公开日(公开日以CNKI给出的日期为准,外文期刊,以期刊给出的published on line日期为准)晚于你的专利之申请日或者与你的专利申请日同日,则你发的文章并不影响你的专利的新颖性或者创造性,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发的文章与你的专利不冲突。,你的文章不属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你的文章不能影响你的专利的新颖性或创造性(新颖性、创造性定义见专利法第22条第2、3款)。 2、如果你的文章的公开日早于你的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不包括同日的情况),则你的文章能够影响你的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此时,除非你能在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继续进行改进,以满足、新颖性、创造性的要求,否则,你本人的文章会成为评价你专利的现有技术。你的专利会因为不符合专利法22条2款,或者不符合专利法22条3款被驳回。关于专利技术(包括产品或者方法)的文章可以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发表的时间必须晚于专利的申请日(含申请日当天),否则的话,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会被破坏。

▲第一作者:宋丽娜、张伟、王颖;通讯作者:徐吉静教授 通讯单位:吉林大学

论文DOI:10.1038/s41467-020-15712-z

针对锂氧气电池存在的反应动力学缓慢而导致能量转换效率低的问题,研究者通常开发高效、稳定的正极催化剂来降低电池的充电极化电压提高反应动力。该工作将Co单原子固定于掺杂N的碳球壳载体上,用于锂氧气电池的高效催化反应,实验发现Li2O2形成和分解路线与LiO2在单原子催化剂的吸附能有关。研究明确指出,在放电过程中,原子级分散的活性位点能够诱导放电产物的均匀成核和外延生长,最终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放电产物。在充电过程中,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诱导充电反应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 得益于高分散的Co-N单原子催化剂的能级结构和电子结构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充电效率和循环寿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基催化剂相比,达到600 mV充放电极化电压的降低和218天的长寿命循环。

锂氧气电池具有锂离子电池10倍以上的理论容量密度,被誉为颠覆性和革命性电池技术 。然而该电池还处于研发的初级阶段,受限于ORR和OER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缓慢,电池的实际容量、倍率性能、能量效率和循环寿命距产业化应用还有很大差距。因而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提高电池反应动力和循环效率的迫切需要。原子级纳米晶具有最大化的原子利用效率和独特的结构特点,往往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纳米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为调控电化学反应过程提供了多种可能。在锂氧电池中,电解液中可溶性LiO2中间体能够调控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与分解路线。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生成路线与LiO2在催化剂的不同晶面上的吸附能有关。 因此,探究单原子催化剂的尺寸效应对LiO2吸附能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调整低供体数电解质中过氧化锂形成与分解路径的新思路。这一新发现将为高能量效率和长循环寿命的锂氧电池的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

单原子催化剂(SAC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电催化剂,其独特的单分散结构集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剂的优点于一身,拥有最大的金属利用率、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同时,SACs的活性位点相对简单确定且易于调控,因而这种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使得单原子催化剂成为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催化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的材料平台。然而当单原子催化剂与锂空气电池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Co单原子嵌入的氮掺杂碳空心球(N-HP-Co)用于锂氧气电池的研究,并对其充放电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其结果表明,受益于N-HP-Co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及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降低了对LiO2的吸附能力,有效的改变了电池的反应路径,使得电池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高,大幅提升了电池性能。

▲图一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过程。

单原子催化剂由于活性位点均匀性的提高以及配位环境的高度可控性,在许多催化反应中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因此将单原子Co催化剂应用于锂氧气电池中,来探究对Li2O2形成与分解反应路径的影响。我们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以二氧化硅作为模板,盐酸多巴胺作为碳源,并在900 °C的氮气氛围内热解。

▲图二 单原子催化剂的特性表征。a, b) 样品的SEM图像(a:1微米;b:200纳米);c) 样品的TEM图像(主图:200纳米;插图:10纳米);d) 样品的EDX元素分析(50纳米);e, f) 样品的HAADF-STEM图像(e:50纳米;f:2纳米);g)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XRD图像;h) 样品的N 1s XPS光谱;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氮气吸附曲线。

▲图三 单原子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分析。a) 样品的XANES光谱;b) 样品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c, d)样品在k和R空间的EXAFS拟合曲线。

N掺杂的碳球壳作为载体是锚定Co单原子的关键步骤。高角度环形暗场球差电镜(HAADF)、能量色散谱(EDX)元素映像图表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测试等关键性表征技术证实了单原子Co的成功制备和CoN4高活性位点的存在。

▲图四 单原子催化剂的放电机理研究。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曲线;b)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CV曲线;c)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倍率性能;d, e, f)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产物的SEM图像及相应的XRD谱图(500纳米);h, i)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放电机理图。

受益于N-HP-Co SACs最大化暴露的CoN4单原子活性位点在碳球壳上的均匀分布,电极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得到极大提升,加快了放电产物Li2O2的形成速率,大幅提升了电池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在相同的电流密度和容量下,N-HP-Co SACs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因而更有利于生成纳米片状的Li2O2,并通过“外延生长方式”进一步组装形成有利的纳米花状Li2O2。这种特殊的放电机制有利于打破电荷传输限制和放电产物电化学绝缘的本质。

▲图五 单原子催化剂的充电特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充电阶段的紫外可见光谱图;b) 样品的充电机理图;c-h) 样品及对比材料上的不同结构对LiO2的吸附能。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CoN4单位点催化剂的充电机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复杂的配位环境可以显著改变中心金属原子CoN4对LiO2*的吸附能力,从而调控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看出,CoN4活性中心对放电中间体LiO2弱的吸附能,有利于提高LiO2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诱导充电反应过程由两电子路径向单电子路径转变。因而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

▲图六 锂空气电池的循环稳定性。a) 样品及对比材料的循环性能;b-e)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放电产物的SEM图像(b, d:1微米;c, e:500纳米);f, g) 样品及对比材料在不同循环过程中的放电产物的XPS光谱。

单原子催化的锂空气电池可以有效的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并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充分验证了催化剂对放电产物的精准调控对稳定电池体系的重要作用。

▲图七 单原子催化剂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a) 样品在全圈循环后的XPS光谱;b)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EDX光谱(200纳米);c)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XANES光谱;d) 样品在多圈循环后的傅里叶转换的Co-K边光谱。

N-HP-Co 在50次的循环过程中,Co的单原子结构依然被保留。Co单原子在碳载体上的固有稳定性使它们在电化学反应中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这一显著的优势与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为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锂氧电池反应路线的可调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受到草莓生长过程的启发,采用二氧化硅为模板,原位聚合生成氮掺杂的Co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单原子催化的本质特征,低配位环境和单原子与碳球壳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精准的调控锂氧气电池中放电产物的生成与分解路线。与同等含量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单原子催化剂不仅能够调控放电产物的形貌,同时增加了放电容量,避免了过多的副反应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电池的电催化性能。该研究提出的单原子催化正极的概念、设计、制备及催化机制,将为锂空气电池领域新型催化剂的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开创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Yao, W. T. et al. Tuning Li2O2 formation routes by facet engineering of MnO2 cathode catalysts. J. Am. Chem. Soc.,2019,141,12832-12838.

徐吉静,1981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单县,现任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光学晶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多孔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锂(钠、钾、锌)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及器件,锂空气(硫、二氧化碳)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外场(光、力、磁、热)辅助能量储存与转化新体系。近5年共发表SCI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Nat.Commun.3篇、Nat.Energy 1篇、Angew.Chem.Int.Ed. 2篇、Adv.Mater.3篇、Energy Environ.Sci.1篇、ACS Nano 1篇、ACS Cent.Sci.1篇。迄今为止,论文被他引400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360次,12篇论文入选ESI高引论文,研究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作为亮点报道。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国防专利10项。曾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019年)、吉林省青年 科技 奖(2018年)和吉林大学学术带头人(2018年)等奖项或荣誉。

一般是最好先申请专利。

“要么发表,要么消亡”——这是促使研究人员尽快发表研究成果的准则。但这里必须清楚,如果在申请专利之前公布一项发明的细节,这就完全阻止了该项创新获得专利的机会。如果创新不受专利保护,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复制。

不同国家的专利法各不相同,而且都有其特定的管辖权。例如,美国法律允许发明人从发表之日算起,在12个月内申请专利。

但要想在科研界发展,还必须提交和发表论文,并获得资助。那么如何找到通往成功的金桥呢?您可以试试下面的技巧:

国防专利申请后发表论文

可以的,论文只要有新观点提出就可以了。专利强调新颖性、实用性、严格性的三性,先写论文再申请专利不可取。

1、你专利已经申请了,所以你再就这个主题发表任何文章,都不会影响该专利的新颖性的2、专利一般公布的只是技术方案,论文的话一般除了技术方案,还有试验数据什么的,所以完全可以发表论文的,没什么影响3、针对这个情况,其实影响专利的新颖性的只有在申请日之前发表的文章,所以以后你完全可以把申请专利和发表论文同步开展,因为论文从投稿到发表是有很长的周期的,你只要赶在论文被发表前,把专利申请上就行了

专利申请后发表论文不会破坏专利的新颖性,因此可以发表论文。一定不能在论文发表后申请专利。

国防专利可以发表论文吗

可以专利只是介绍技术方案你还可以就此方案展开进行论文研讨,介绍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及相关测试数据什么的

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专利申请应在发表论文之前全球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美国《Science》杂志在2017年8月11日刊发了一篇名为“The dual frontier: Patented inventions and prior scientific advance”的文章,由于人们不了解前沿科学的进展对市场发明的推动支持程度,文章作者对480万份美国专利和3200万篇科技论文对比发现,大部分学术论文都会导致后续的专利发明,而专利都可追溯到对应的论文。其中,生物医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联系尤为密切。可见专利技术发明与科技论文发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名科研工作者或者一个科研团队,该如何处理专利申请和科技论文发表的关系呢?笔者曾接触过一位教授,欲把大学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申请专利,技术方案非常先进,达到的效果也非常好,已经与企业联系准备量产,为了使自己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能掌控主动权,使自己的智力成果能够获取合理收益并得到司法保障,也为了使产品获得国内市场的技术垄断优势,想凭此研究成果来申请专利。但接触过程中却令人遗憾地发现,他早前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中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公开了此设备设计的原理、结构和构造,直接破坏了他要申请的专利的新颖性,导致该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起来非常困难,因为要写得相对于他自己发表的论文更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话,就需要在论文公开的设计基础上增加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技术特征,而该论文已经非常详尽地公开了设备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几乎无法再增加技术特征,即便勉强写好提交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得授权也很困难。由于先发表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这个顺序安排失误,导致这么好的技术构思因发明人自己的原因而难以申请专利,使得发明人的智力成果在向产业化转化过程中遇到了本可避免的法律问题,这实在是值得科研工作者引以为鉴。由此可见,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专利申请前发表论文对专利申请具有负面影响,但申请专利并不影响申请后论文的发表,从专利新颖性的角度考虑,慎重选择论文发表的时间,确保论文发表的时间要在专利申请之后,至少是专利局告知的申请日之后,即申请专利在先,论文发表在后才是权宜之计,因为这样做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不受影响,也使科研论文成果得到著作权和专利权的双重保护。02论文和专利的区别?申请发明专利的重点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发表科研论文的目的在于知识传播和分享。两者在撰写上有不少类似之处。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部分为背景技术介绍,要求专利发明人对背景技术及其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科研论文第一步部分和发明专利申请书很类似,也是介绍前人的研究工作及不足之处,引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二部分为发明的技术方案。这部分和论文的方法(method)比较类似,但不同之处居多。这部分要求发明人用文字和公式阐述发明的技术方案,不能用图表。即使发明的技术方案用图表更容易说明问题,发明人也必须把图表内容转换成文字。尤其是涉及到复杂装置的技术方案,用文字表述需要特殊技巧。论文的方法部分则没有多少限制,论文撰写人可以选择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明白的论文撰写方式,可以有详细的公式推导和图表。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三部分为实施例和发明专利附图。这部分要求发明人必须结合发明专利附图说明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这部分和论文的实验结果部分类似,但差别很大。发明专利实施例为实现发明技术方案的一个或多个例子,很多论文的主体部分就相当于一个实施例。发明专利申请书的第四部分为发明的技术效果,这部分和论文的结论部分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说明发明的技术效果一两句话就行了,也不需要基于严格的逻辑推理。而论文的结论部分则是基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推理,可靠性高。发明专利由专利审查员审查,重点判断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现有文献有无重复之处。科研论文由同行审稿,重点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准确。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一般为2年(今后有望缩短),科研论文的发表周期一般在1年之内。科研论文发表后的收获是同行的引用和评价。发明专利的收获依赖于专利的实施和转让。发明专利的重中之重是权利要求书的撰写,这部分关系到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和保护力度。好的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书可以实施大面积保护,让竞争对手无从下手。科研论文则希望在论文基础上开展的研究越多越好,这与发明专利的排他性目标背道而驰

专利申请注意事项

专利申请前,最好进行检索,以便确定哪些发明内容属于"现有技术"。如果待申请的内容在检索到的专利文献或者其他公开出版物上已有记载,则有可能影响申请的授权前景。此外,即使没有文献记载,如果他人能够确定这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也会导致专利申请被驳回。

总结:专利申请是一件比较严肃的问题,涉及到个人或者团队的劳动成果归属权,所以申请前应更多的了解情况,做到申请专利时能较快的通过,并取得证书。

可以了 只要申请以后,您就拥有专利所属了,您就可以做相应宣传了。

专利如何防止重复发表论文

论文降重重复率的方法很多,顺利通过论文查重需要掌握一定论文降重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快速搞定论文降重,搞定毕业论文查重最重要的是论文降重,降重好了才能顺利通过论文查重。

目前论文降重方法分两种:人工降重和机器降重。人工降重是根本,机器降重是辅助,对于降重小白可以使用机器降重作为参考,结合人工降重才能保证质量。记住一点,机器是人工的辅助,不能依靠机器降重,两者相结合才能保证效果。

人工降重方法:

1、变换表达。先理解原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词语替换,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同义词替换,效果更好。

3、变换句式,通过拆分合并语句的方式进行修改,把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

4、图片法,针对专业性太强不好修改的语句或段落(比如计算机代码,法律条款,原理理论等),可以适当把文字写在图片上展现,但是这种方法不宜用的太多。知网查重系统不太合适,可以识别图片,公式,表格,其他查重系统可以适当使用。

5、翻译法,用百度翻译或谷歌翻译,中文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日语或其他语种,再从日语翻译成中文,这种看似不错,还得需要人工润色,感觉效果还是鸡肋,适当用用也无妨。

机器降重方法:

论文降重软件只是辅助手段,最后还得人工润色一下,完全降重有效的没有。

PaperBye论文查重系统里有自动降重功能,可以作为你查重后修改参考的一种辅助手段。

在降低论文重复率的过程中,不要过于急躁,“怎么还没降下来呢?”“如何改得更多更好呢?”降低重复率这件事情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一旦论文有高重复率出现,你就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是一场持久战。论文查重系统都是直接对比整篇论文,如果引用的一大段一大段都没有划分段落层次,那么重复率肯定会很高。如果能把小段分割开来,增加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很可能几十个字的小段都查不出来。论文查重系统收录的文献,大部分都是曾经发表的期刊杂志论文、毕业论文,还有网络上发表的论文,但是很多书籍都是数据库很难收录到的,所以多参考书籍,少上网找资料。删去不必要的文字,把不影响核心技术思想的,不重要的文字删去,或用自己的语言文化表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论文的重复率。外文译成的论文重复率很低,但是要注意语言应该流畅,逻辑应该细致。不要寄希望于标注了参考相关文献,有的同学标注了参考文献,于是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添加引用了,结果发现重复率过60%,那时候真的是哭了,把论文改的乱七八糟的,只要文字重复率达到系统设定阀值就会被判定为抄袭。

降低论文查重率的方法:

论文查重机理是以模糊算法,分段检测,相同或相似作为重复依据(检测阈值大约为5%,段落中重复内容低于5%,不会被标红),而表格则是采用相似相重原则,所以这决定了我们再降重方式上的有所不同。其实很多方法已经被说的很多了,但是不管什么方法,不变的核心的就是:看起来和之前重复的文字已经不像了。所以其实降重是对文字应用水平有一定要求的。下面分享几种有效的论文降重方法!

1、替换词法

这个方法听起来简单但是也是需要技巧的,需要摸清规律。比如哪些词可替换,哪些词不能替换?在什么位置使用替换词最为合适首先关键词是一定不能动的,关键词一变,论文的主题也就变了,所以我们需要在非关键词上做手脚。在去除关键词位置后,句子中的其它位置的选取十分重要,位置是否得当会决定降重的结果是否有效。替换位置最好是选取以句子开端为第一个字开始算至少保证每隔7个字使用一次替换词,当然在有关键词的句子中则需更短。

举例:

改前:专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广大教育研配搜究迟岁者发现,在学习中越是专心的学生拥有越高的学习成绩,而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时间很长却因为分心于课本上的其它内容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锁定关键词:专心、学习效率。下面我们采用替换词法对这两句话进行修改。

改后:专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数据表明,在学习中更加专心的学生往往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有一些学生即便学习时间较长但是常常因为分心于书中与知识点无关的内容而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可以看出关键词是没有被替换的,但是将其他部分词汇已经被替换,这就在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基础上大大降低了重复率。但是光使用这一方法是不够的,替换词方式的单一使用只能降低部分重复。

2、换语态。

这一方法用在英文论文里也是相当有效的其实这个方法也比较容易,也就句子中主被动语态的互换。这一方法在中文文章里使用得不是很平凡。我在这里简单举个例子,大家稍微理解一下就好:

改前:数据研究表明,服用 Swisse睡眠片可以有效缓解码者睁年轻人的失眠症状。

改为:数据分析发现,服用 Swisse品牌的睡眠片可以使年轻人的失眠得到有效缓解。

3、调换句子顺序。

这一方法与第二点的区别在于不变动句子的语态对句子的顺序进行调换。这一方法是降低重复率比较有效的手段。

举例:

改前:影响睡眠的因素有焦虑、压力、兴奋等,其中当代青年产生更多嫌散睡前的焦虑情绪。

改为:在压力、兴奋、焦虑等对睡眠产生影响的几个因素中,睡前产生更多的焦虑情绪是影响当代青年睡眠的主要因素。

以上3个方法我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每个例子都只采用了单一技巧,且尽量减少对文字的增减,所以看起来比较死板,并且效果不够好。

那么怎样才能使重复率降到最低甚指丛至是0%呢?这就需要运用第四种方法了

4、复述。

这个方法的核心要领就是将文章的重复地方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一遍,使其“神在形变”,用这个方法时必须至少同时关注重复句的前后两句,将其糅合、转换。这是比较难的技巧,更加耗时耗力,但是这是最有用的方法,运用此方法时也必须将前面三个方法进行穿插使用。

举例:

改前:广告人员认为,只有让受众反复接触同一则广告,他们才有可能记住广告所传播的信息。但同时,广告人员又认为,过多的接触同一则广告也会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导致厌恶该广告及产品的心理状态。

改为:广告人员认为,要让受众记住某个广告中所传播的内容信息就必须要让受众反复接触该条广告,但是当受众者接触同一条广告过多时又会产生厌恶与逆反心理。

这就是复述,似乎还是这句话,又不像,但意思一样。总之降重并不难,主要在于对文字的把控,对其灵活处理。在文字的增加和减少上也要灵活。

5、图片表格替换

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基于避开查重系统的检培逗历测识别,对于文章中的某些名词,数据段落适当的进行表格化,或者现有表格图片化,实际操作过程中原有表格的行列要进行互换。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复率。

6、借助智能降重软件

软件运算与人类思维的优势是“专注度高”和“检索量大”,当我们理解了诸多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不能很好的运用。蝌蚪论文智能降重软件得益于庞大的数据资源与比对修改指令,系统可以自动根据库中数据对文章标红部分进行有差别修改降重,效率极高。

降重完成后注意要亲自全文检查,结合以上方法进行手动调整稍加润色,这样效果会更好!

举例:

第一次降重:从30%降到12%,然后全文检查调整;

第二次降重:从12%降到8%,全文检查调整,基本合格,提交知网7%。

7、人工降重

此方法用于临近最终交稿时间,重复率实在无法达标的情况下,可以迅速降低论文重复率。但是一定要寻找正规专业的降重机构。

完毕!

各个学校查的系统不是一样的,很多 学校是用“知网”查的,不同的系统收录的文章和书籍数量也不同。其实不是很难, 只要把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重说一遍就可以的,最好用万方论文检测一遍,标红的内容代表你的论文完全抄袭了,然后把这些标红的内容,自己理解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就可以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