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重庆邮电大学聂骏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重庆邮电大学聂骏发表论文

量子物理研究平台现代物理实验室 主任:龚云贵;副主任:陈希明、李清旭材料物理与信息显示实验室 主任:董会宁;副主任:周贤菊、李登峰系统科学研究平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中心 主任:朱伟;副主任:胡学刚、周平应用数学研究所 所长:王长有;副所长:邱东 截至2014年,数理学院研究方向包括:粒子物理与宇宙学、凝聚态理论、功能材料、计算物理学、非线性科学、微分方程及其应用、运筹学与控制论等。数理学院在科研管理方面下设三个研究所:应用物理研究所、现代物理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一个重庆市重点学科:理论物理;一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光信息材料实验室。研究领域及主要研究者◆粒子物理与宇宙学龚云贵、舒富文、陈希明、程剑锋、潘娜娜、张益、潘宇◆凝聚态理论段昌奎、马崇庚、赖昌◆功能材料董会宁、周贤菊、房然然、李丽、罗小兵、王珏◆计算物理学李清旭、李登峰、刘俊◆非线性科学周平、汪仲清、郑继明、张清华、刘显全、方长杰、邱东◆微分方程及其应用胡学刚、安世全、朱伟、王长有、田娅、邓志颖、胡晓红◆运筹学与控制论虞继敏、杨春德、蒲兴成、罗燕、陈六新、汪海玲 2012年11月23日上午,应我院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杨启贵教授来我院做了题为《简单系统的混沌复杂性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周平副院长主持,数理学院党政领导、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与会者同杨启贵教授就动力系统的定性理论、混沌理论、微分系统振动理论、分支理论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报告会之前,周平副院长向杨启贵教授详细的介绍了我院的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就系统科学和数学两个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同杨教授做了较全面的交流。 2012年8月4日,国际微分方程领域的知名专家, 美国Wayne州立大学Peiyong Wang教授应学院邀请,做了题为《Uniqueness and Non-Uniqueness of The Infinity Laplacian》的学术报告,我院部分教师听取了报告。在报告会上,Wang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 讲解了无穷拉普拉斯方程的唯一性及非唯一性等相关研究工作,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浓厚兴趣。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Wang教授进行了交流,Wang教授一一回答了与会专家的提问。 (更多学术交流请点击扩展阅读) 2011年科研工作总结2011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支持下,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数理学院在科研工作及学科建设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学校2011年度责任制考目标,现对学院科研工作总结如下:1、 项目情况本年度,经过学院领导的精心安排和在组织,在项目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获得国家级项目4项(包括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其中邱东博士获得的天元基金项目是我院第一个从数学口上获得资助的项目,实现了数学口项目上零的突破;重庆市教委项目7项,重庆市科委自然基金1项,重庆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2项,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6项,横向项目1项。项目合同总经费110.34万元。具体列表如下: 项目编号 课题名称 立项时间 合同经费 项目来源 项目负责人 教技司【2011】95号 近红外发光稀土杂化物的研究 2011.01 5 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 周贤菊 11175270 全息原理在宇宙学中的应用 2012.12 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龚云贵 111111 20060 纳米粒子中稀土离子f-d跃迁受包裹或均匀嵌入环境介质的影响 2011.01 8.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段昌奎 11126087 模糊微分理论研究 2012.0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邱东 KJ110509 变分布式投影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方长杰 KJ110523 暗能量与暗物质相互作用模型及观测限制研究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陈希明 KJ110501 分数阶微分方程(组)的定性理论及其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王长有 KJ110532 稀土无机-有机近红外发光杂化物的制备与检测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周贤菊 KJ110512 基于粒计算的图像认知理论与处理技术研究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张清华 KJ110515 关于非线性反应扩散方程解的几类问题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田娅 KJ110525 非线性分数阶微分动力系统复杂行为分析与控制 2011.01 2 重庆市教委项目 周平 CSTC,2011JJA50016 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2011.09 5 重庆市科委项目 周贤菊 A2011-46 CKN型奇异非线性椭圆方程的研究 2011.11 3 重庆邮电大学博士启动基金 邓志颖 A2011-27 f(r)引力模型观测限制的研究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潘宇 A2011-22 含有瑕点积分的数值计算方法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尹龙军 A2011-23 光电材料的局部结构性质的研究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王珏 A2011-24 模糊决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鲜思东 A2011-19 灰色马尔科夫链相关问题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2011.01 0.6 重庆邮电大学自然基金 张一进 基于电子支付平台网上电费缴纳实现方案的研究与实施 2011.01 8.5 重庆市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杨春德 2、 论文著作情况本年度数理学院教师共公开发表论文102篇,以重庆邮电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SCI、EI检索共54篇次,其中SCI:25篇,EI检索29篇。出版著作1部。3、 科研获奖情况本年度数理学院申报了1项重庆市科研奖励,主要是龚云贵院长前头申报的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截至2011年,已经顺利通过了初评,等待着最后的答辩,这一奖项的成功申报,展示了重庆邮电大学数理学院在重庆市理论物理领域的研究实力。4、 学术交流情况在学校的安排和支持下,数理学院2011年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在龚云贵院长的牵头带领下,成功举办了2011年引力、粒子与宇宙学研讨会,这是一场引力、粒子与宇宙学行业的盛宴,邀请了包括李惕、陆埮院士在内的多名海内外专家和学者前来研讨报告。同时,学院也积极推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促进学术交流,本年度共参与学术交流活动21场。5、科研团队和基地建设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数理学院一直在努力进取,2010年11月,我们成功申报了重庆市教委“理论物理”创新团队,获得30万的研究经费,这为学院的团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和保障。本年度在这项经费的支持下,学院团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团队成员以饱满的人情投身科学研究,为物理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物理学成功申报为重庆市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度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为了规范科研机构管理,学院积极配合学校贯彻实施《重庆邮电大学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对科研机构进行全面清理,规划调整。本年度在科技处的支持配合下,完成平台和内设机构的管理。数理学院负责了3个校级科研基地及1个院级科研基地的建设,学院高度重视,敦促每个科研机构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方案,对机构成员及仪器设备等制订管理办法,提出相应的激励管理机制,实实在在的建设好科研平台。2011年配合学校科技处完成了第一年度的3个校级科研基地任务考核,并获得了两个优秀一个良好的好成绩。 (更多科研成果请点击扩展阅读)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篇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文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及现存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与 教学 方法 改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5-0132-0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及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课程。传感技术是自动检测系统,更是控制系统的前哨,它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现代科技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好的基础,也对学生综合运用所专业学知识有着关键的作用,自从2005年课程教学大纲调整以后,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自2005年起我校重新制定了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大纲,其中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由考试课调整为考查课,并将课时由64学时更改为32课时,通过几年的 教学 总结 出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 (一)教学内容多而散 课程内容多且散,涉及知识面广,有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力学等等,属于多学科渗透的一门课程,学生学习有难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更是有困难。 (二)典型应用性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属于典型的应用课程,要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并掌握它的使用,在此基础上掌握搭建检测系统的方法,单靠理论的学习必定是有差距的。而实验课时不充裕,实验条件也有限。 (三)学时越来越少 学校目前对学生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加大实践环节的因此对课程设置与课时作了调整,本课程课时被缩减至32课时。 (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 由于本课程被定为考查课,所以有相当一部份同学从 学习态度 上不太重视,没有投入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学习主动性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目前大部分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材多侧重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测量线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而对具体应用涉及较少,针对课程的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教学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必须做适当调整。根据学校对工科本科生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教学内容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 1、避免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以避繁就简的方式向学生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例如:用幻灯片演示使用酒精灯分别燃烧热电偶的两端,在两端存在温差的时候两电极间即出现电势差,无温差时电势差消失,通过这个实例讲解电势差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可以配以大家能够理解的简单的公式推导,而不把重心放在构成热电偶的温差电动势和接触电动势形成的公式推导上。 2、重点讲述传感器的实物应用。增加实际案例是学生能够对传感器的应用有更感性的认识。 3、适当补充传感器与系统互联的方法。在先期几种传感器的应用中加入传感器接入控制器的方式介绍,使其思考所学课程之间的关联,对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能更加深入的认识,建立起系统的概念。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克服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困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将教学内容讲解得更加生动、具体。 1、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方面可以省去教师用于黑板板书的大量时间,克服课时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的演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展示所学传感器的各种照片、复杂检测系统的原理图或线路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传感器,更容易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例如,学习光栅传感器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同学们理解莫尔条文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使用对媒体课件就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使同学们直观的明暗相间的莫尔条纹是什么样子,还可以以不同的速度使指示光栅在标尺光栅上进行移动,清晰的看出条纹移动的方向与光栅夹角及指示光栅移动方向的关系。学习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时,很多同学很难理解编码器的辨向问题,通过使用幻灯片展示编码器的内部结构,直接了解光栏板上刻缝、码盘及光电元件的位置关系后,同学们就能更容易的理解辨向码道、增量码道与零位码道形成脉冲的相位关系,佐以简单的辨向电路就可以使同学们更高效的学习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重视绪论,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很多教材的绪论写的比较简略,但我个人认为这不代表它不重要,特别是面对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课程的情况下,更要下大力气上好绪论这第一次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的实用价值。通过幻灯片演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同学们了解到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海洋预测等方面都有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更根据各种行业背景中需要检测的物理量,自动控制理论在实现过程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关键作用,使学生认识该课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校长年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训项目,在开设本课程时已有部分同学成功申请实训课题,一般本专业的同学还是围绕专业应用领域申请课题,其中大部分会涉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内容,所以也就他们正在进行的课题中使用传感器解决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更加直接的体会到本课程的关键作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主动性,克服考查课为本课程教学带来的部分阴影。 3、加大案例教学比重、侧重应用 根据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本课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传感器,对传感器技术问题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知晓传感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分析各类传感器的区别与联系,利用大量的具体案例分析传感器的应用特点。 例如,教材中在介绍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主要是从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测量电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的,缺乏实际应用案例。在教学中用幻灯片展示不同应用的实物图,譬如轮辐式的地中衡的称重传感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悬臂梁式的电子秤、人体称、扭力扳手等。用生动的动画显示不同应用下的传感器的反应,例如,进行常用传感器热电偶的学习时,展示各种类型热电偶的实物照片,补充热电偶安装的方式,以换热站控制系统为案例,分析热电偶在温度测量上的应用,重点讲解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及与控制系统互连问题。在介绍光电池传感器时补充用于控制的干手器、用于检测的光电式数字转速表及照度表的应用案例,通过案例是同学们对传感器应用的认识更加深入。 4、利用学校的科研实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学生自二年级起可以开始申请科研实训项目,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本课程在学生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已有部分同学参加了科研实训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譬如智能车项目、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等实训项目中都包含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上课前教师了解这些项目,就可以就实际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提升学习的兴趣。另外可以在学习的同时启发同学们集思广益,与实验中心老师联系,联合二年级同学进行传感器的设计制作,或者进入专业实验室进行传感器应用方面的实训实验,鼓励同学申报的科研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与总结,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了适当的改革。调整的教学内容重点更突出,侧重应用,补充了丰富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与科研实训的相结合,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加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实践能力。从近几年的网上评教结果来看,所做的教学调整与改革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向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 教育 ,2010,(21):85-86. [2]陈静.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教育装备,2011,(15):94-95. [3]周祥才,孟飞.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12):91-92. [4]张齐,华亮,吴晓.“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7):42-4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论文篇二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传统授课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应用层面的培养。针对此问题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一套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工程思维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设。本课程侧重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的传授,重知识,轻技能;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分析 笔者在独立学院讲授“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已有四年,最开始沿用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差异,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方案不太符合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该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其中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数学推导,而传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普遍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大篇幅讲解传感器的原理,进行数学公式推导,相比而言传感器的应用通常只是通过一个实例简单介绍,导致最后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地知道该传感器的结构,而不知道如何用,在哪里用。 2.教学模式单一 该课程传统上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将现成的结论、公式和定理告诉学生,学生不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也很严重。 3.教学实验安排不合理 传统的实验课程安排,验证性实验比例高达80%,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少,缺少实训、实践环节。然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在学生 毕业 时达到企业对技术水平与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二、适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案改革 传统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方案能够培养研究型人才,但却无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潜心研习,并反复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可以改革的方面。 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工程思维 本课程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传统的教学要讲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本人则认为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讲授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即可,涉及大额数学公式可以选择重要的进行讲解,其他则可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让学生课余自学。同时应该重点讲解该传感器的工程应用实例;另一方面要结合最新实际工程讲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型工程学习思维。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方法,无论学生是否接受,直接把要讲的内容全部讲述给学生,而这也违背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应该应用工程案例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要从不同行业提取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精简以后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系统观,让学生明白这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与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理论等课程相融合的,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4.实验环节改革 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理论、概念的感性认识。以往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大部分为原理性、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学习积极性,很少有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现问题,实验效果极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模式化的教育,笔者将实验内容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调整为设计开发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客观条件在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拓性实验项目以及设计综合性实验。 5.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的学习成果反馈机制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必要手段,目前该课程都是通过课程作业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可以采用每一个章节布置一道设计型题目,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查阅资料,并在一定知识广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题目中用到的内容,进而从更深的层面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深度、广度相结合的效果。 本文针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传统研究型大学的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四年的教学积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环节、教学评价及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套改革的方法和 措施 。本方案以实际工程应用实例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讲解,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重视实验环节,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平,甘媛.“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曹良玉,赵堂春.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3]李玉华,胡雪梅.传感器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Ⅱ技术与市场.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本学科是信产部和重庆市的重点学科。拥有三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泛在网络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世界500强企业--思科公司(CISCO)共建“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建立“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网络化控制理论与技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开发技术等。近年来承担了三十余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参加制定的“EPA标准”成为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作为核心成员制定的工业无线标准“WIA-PA”成为国际工业无线领域三大注流标准之一;作为国际工业无线标准ISA 100的投票成员和ISA WCI工作组成员,承担ISA 100.11a协议栈的开发和ISA 100标准的测试验证工作。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线性系统理论、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本学科是重庆市的重点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二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传感器网络研究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英国ESSEX大学、德国Hamberg大学等共建“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建有“物联网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智能传感技术与测控装置、传感器网络与智能测控系统等。近年来承担了近三十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省部级重点项目,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项。其中,在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前沿,标准制定与国际同步。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应用、SoC与FPGA技术及其应用等。 本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互派交换学生。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复杂系统理论与方法、混沌系统理论与控制、基于RFID的共享式物流信息系统等。近年来承担了二十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础研究项目,在Chaos,Solitons and Fract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等国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80篇,被SCI/EI检索60篇,SCI中他引100余次,获重庆市自然科学奖3项。其中“智能系统分析与控制中的关键问题研究”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大系统控制理论、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等。 本学科拥有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二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等良好的科研平台,与韩国大学共建的“中韩(重庆)嵌入式软件和系统研发中心”获得韩国政府研究经费的持续支持,并选派优秀学生免费到韩国学习;与英国ESSEX大学、德国Hamberg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等共建“中欧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电系统控制与汽车电子技术、智能系统及机器人、检测技术与智能传感器等。近年来得到了8项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的资助,其中与长安集团联合申请的核高基重大专项—“汽车电子控制器嵌入式软件平台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总经费达2亿元。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SCI/EI/ISTP检索70余篇),申请或获发明专利授权12项。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优化理论与最优控制、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控制、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智能传感器技术等。 依托重庆市高校汽车电子与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能仪表及控制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工业通信技术研发中心、四联-重邮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车载网络设计工具(CANOE)、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开发与测试工具(MC Fieldbus ToolKit)、电磁兼容测试系统、高低温交变测试系统等工程化设计开发与产品测试平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包括:1、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工业无线测控系统和传感器网络等。2、智能仪表:智能变送器、生物检测仪表、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等。3、汽车电子:汽车ECU测试标定工具、汽车ABS电子控制单元、汽车车身电控模块、重型燃气发动机控制器、汽车组合仪表等。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传感器技术、机电系统控制理论及应用、MEMS技术及应用、多总线集成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工业无线与传感器网络、电子产品制造。 本学科是重庆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单位和重庆市经委企业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单位,建有重庆市高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重点实验室、重庆邮电大学企业信息化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物流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基地,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向包括:1、系统论及其在物流中的应用:①以物流系统为对象,运用系统论、优化理论等方法建立物流系统的仿真模型,按时限和成本等指标优化物流配送系统的方法与技术,对物流系统提出准确、及时、高效、低成本的优化方案,并进行技术实现;②制订基于RFID的汽车生产线物流管理相关标准,建立RFID技术研发与测试平台,建设基于RFID的共享式物流信息化业务处理平台。2、企业信息化技术:主要包括ERP系统、商业智能(BI)分析、综合信息系统、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信息安全等内容。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运筹学、系统工程、现代工业工程学、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及管理、工程管理概论、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等。

重庆邮电大学论文发表要求

重庆邮电大学毕业论文不需要见导师,重庆邮电大学毕业论文答辩规则如下:

3月1日至3月20日各学院完成本学院博士、硕士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学位申请人资格审查。

根据疫情防控实际情况,各学院可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开展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并做好视频、语音、现场记录等资料备存工作,博士学位申请人须通过预答辩后方可进行博士论文评审报名。

学位论文评审申请及查重、查非。

3月30日至4月1日校级盲评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评审申请,4月2日至4月7日院级盲评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评审申请,导师及学院在对应时间范围内完成审核;学位论文查重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博士学位论文查非分为院校两级组织,硕士学位论文查非由各学院组织,覆盖面为100%。

以上内容参考:重庆邮电大学—关于2020年春季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安排的

重邮通信本科毕业论文8000字一般来说,一篇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就在5000—8000字之间,当然不同的学校可能要求有所出入,还是要以学校要求为准。

重庆邮电大学期刊社投稿

是。《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献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核心期刊。

重邮基本不会拒稿,但会多次让你修改,我的文章历经4个月,前后改动3次中了。

重庆大学电池期刊投稿

朋友你好,两个期刊都很好,水平都很高,在哪一家发表都很有说服力。朋友,两个期刊投稿好投,好不好发表不一定。因为很学术方面的论文都不一定很好发表的。不过,自己写的好一定没问题,抱着必须的自信试试很重要。祝你成功!

TM 电工技术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 5. 电池6. 电源技术7. 高电压技术8. 电工电能新技术9. 中国电力 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 电力自动化设备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15. 微特电机16. 电化学17. 电机与控制学报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 变压器20. 微电机21. 电气传动22. 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学报 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 26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1.电子学报 2. 半导体学报3. 通信学报4. 电波科学学报5.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6.光电子、激光 7. 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 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 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 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 36. 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 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以上都是电力杂志,你可以选择投稿。至于稿费吗,我想每一家都会有的。

请问一下现代传播的准确投稿邮箱是什么?收到了录用通知要交版面费担心是.

1、来稿均要求有中英文的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的邮政编码、摘要(篇幅为100-300字)、关键词(3-8个)。2、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学历、学位、职称、职务及主要著作(论文)等。另外,请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3、各类参考文献,均要求统一按标准的编写格式排列于文末,具体情况如下:(1)中文专著、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标识: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刊P.其他文献Z)(2)中文期刊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号).(3)中文报纸文章的编写格式:[序导]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次).(4)外文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与中文文献的格式相比,译著、译文的编写格式中多了[原作者国别]和中文译者,具体如下:[序号][原作者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类型].中文译者. 中文本的出版社所在地名:中文出版社或中文报刊名,出版年、或年卷期号或出版年月日(版次)。(5)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的编写格式: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主要题名.[100].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重庆大学电气一区论文发表

发了。1、黄帅重庆大学博士发表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0余篇。2、主编教材1本,参编教材2本,授权专利1项。3、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互联网+、挑战杯、技能竞赛等比赛,获省级银奖1项,并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发表论文在任何一本高水平的SCI期刊上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是一区的SCI期刊也不例外。一区SCI期刊代表着该期刊的影响因子较高,发表的文章质量和学术水平都较高,因此它们一般会对投稿的要求较为严格,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所以发表文章在这类期刊上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能力和实验技能,并且需要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发表文章在一区SCI期刊上确实比较困难,需要具备非常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要在一区SCI期刊上发表文章,需要对该期刊的投稿要求、审稿流程和编辑政策进行深入了解,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研究主题,撰写高质量的论文,并且有耐心和恒心不断修改和改进,最终才能有机会成功发表。

您好,2022年重庆大学电气研究生毕业要求包括:1. 学习课程:学生需要完成电气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其他专业课程,达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要求。2. 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完成科研实践,提交科研报告,并参加科研论文答辩。3. 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完成学位论文,并参加学位论文答辩。4. 其他要求:学生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其他要求,如英语考试、计算机考试等。总之,2022年重庆大学电气研究生毕业要求包括完成学习课程、科研实践、学位论文以及其他要求,以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