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劳伦斯在过去35年里发表的论文。本目录并不详尽。ecent important referencesContributed Chapter 4 on Fats and Oils in the diet inEssentials of Human Nutr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n and Truswell ,(2012)Contributing author to “Avocado Oil’ in text book Gourmet and Health Promoting Specialty Oils, edited R.Moreau, AOCS press ,2008Contributing author to Olive and avocado Oil in the textbook, Green Vegetable Oil Processing, editor W.Farr and proctor, AOCS Press (2012)Processing Oils and Fats in New Zealand, Chapter in Handbook of Australasian Edible Oils, Page 214, Published by the Oils and Fats Specialist Group,(2007)The Composition of Titoki Oil Paper presented to the IUPAC Conference on the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 - Dunedin (1976)The Importance of Tallow to New Zealand Paper presented to Society of Chemistry and Industry UK (1979)Gas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Oils and FatsChemistry in New Zealand (1979)Oil from Deep Water Fish Species (Orange Roughy)J American Oil Chemist Association (1982)Industrial Aspects of Fat Nutrition in New Zealand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NZ Fats Conference Duromark (1983)A Chemical and Commercial Background to Evening Primrose OilChemistry in New Zealand, April (1984)Industrial Aspects of Fat Nutrition, Published in the Proceedings of Fats for the Future,Auckland (1983),contains a section on infant formulae.The Management of Frying FatsPaper presented to NZ Food Technology Conference (1985)Maize. Nutritious and VersatileFood Technology in New Zealand March (1987)Milk Fat: Product DevelopmentLipid Technology. Vol 1. No 1 August (1989)Tailored Food Ingredients from Milk FatPaper presented to Food Ingredients Conference London (1988)Linking Product Development with the MarketplaceFats for the Future (IUPAC) Ellis Horwood (1990)Section on infant formulae on page 245 of this text.Compares Human milk fat with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infant formulae.Handling and Processing Shark Livers for the Recovery of Squalene and Diacyl Glyceryl Ethers(Co-Author) DSIR Crop Research - Seafood Report No 1 (1990)Inflammable and Toxic Gases OffshoreIndustrial Fire Journal March (1993)Supplementary PublicationsNew Zealand Tallow as a Raw Material for Sever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Paper presented to NZIC Annual Conference (1977)Edible Fats and Oils in the New Zealand Food IndustryChapter of “Chemical Processes in New Zealand”Edited by J.E. Packer, NZIC (1978)Storage of Bakery Fats“Food Technology in New Zealand”, May 1984, P. 27Fats in Cake and Biscuit ManufacturePaper presented at a seminar, “Baking Ingredients, Processing and Products”Massey University, May 22nd-23rd (1984)A Guide to Deep Fat Frying for Abels Ltd 1984(Produced an authoritative booklet)Fats, Oils and Waxes: Functional Components of Cosmetic PreparationsL. Eyres and D.M. FentonPaper presented to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ocieties of Cosmetic ChemistsRotorua, 16 March 1985Tallow, the Ideal Frying Fat“Food Industry”, (1986)Food Ingredients - Composition, Utilisation and EffectivenessPaper presented at Foodtech 86, Auckland, 1986Paper Presented to Australian Cosmetic Conference on Orange Roughy OilSydney, 1986Career Choices for ChemistsAddress to 7th Form Students at University of Auckland (1987)Pork Nutrition and Innovative CuisineProfessor J.A. Birkbeck and Dr. L. EyresPaper presented to 22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Nutrition SocietyDunedin, 1987Market Development of Milk FatPaper presented to 3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Dairy ManagersPalmerston North 10-12th May 1988Chapter on Milkfat Innovation in, Fats for the Future, (1989) editor, R.C. Cambie, Ellis Horwood.IUPACIndustrial Fat Products - Downstream ProcessingPaper presented to the 5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Dairy ManagersPalmerston North, 13-16th June 1989Applications, Requir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ilkfats in the Food IndustryPaper presented to AFISC Seminar, Melbourne 1995Critical Issues and Solutions for the Edible Oils and Fats IndustryDavid Allen, Kurt Berger, L. Eyres, P. Barnes, F.D. Gunstone, M. Gurr and F.B. Padley“Prepared Foods”, June 1996, P. 36; and“Lipid Technology Newsletter”, December 1996Career Planning for Food TechnologistsAddress given to a seminar, Foodtech 98, October 1998Fear of FatPaper presented to a Crop and Food Symposium in Wellington (1999)Fear of FatThe NZ Food Journal 29 (4), P. 143 (1999)The Changing Diet of New ZealandersPaper presented to NZ Nutrition Society Annual Conference November 2000Avocado Oil - A New Edible Oil from AustralasiaLipid Technology (2001), P. 84-89Potential of Squalene as a Functional Lipid in Foods and CosmeticsLipid Technology (2002), P. 104-109Adventures with Lipids (2002)The J.C. Andrews Awards Address given to NZIFST Conference Palmerston NorthWhat is the Optimal Dietary Lipid Intake?Paper published June 2003 - Britannia Oils WebsiteAnchor - The Dairy Icon in New Zealand (2003)Paper presented at NZIFST ConferenceAdventures with Lipids, paper presented to NZIFST, JC Andrews award lecture (2002)Industry adoption of Nutritional Guidelines, Paper presented to CAPS conference, Dunedin (2011)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ScienceRecipient of J.C. Andrews award (NZIFST) 2002.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of Food New Zealand (Previously Food Technologist) and Lipid TechnologyPast President NZIFST (1989)Chaired fou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Oils and Fats - 1983-2010Chairman NZIC Oils and Fats Specialist Group (1983-2010)Chaired many seminars and courses over the last 30 yearsPresented a course in marketing for Diploma in Business, University of Auckland (1994-1995)MORST grant to attend Institute of Directors course 1998Member of Nutrition Foundation 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and Council (2000-Present)Retired Director of FSANZ (2004-2010)Managing Editor of Handbook of Australasian Edible Oils (2007)Member of Pick the tick panel for the Heart Foundation.
劳伦斯•布拉格和他父亲在191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后又合写了许多关于晶体结构的科学论文:《结晶状态》(1934年),《电学》(1936年),《矿物的原子结构》(1937年)。劳伦斯•布拉格后来的主要兴趣是应用X射线分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这项工作先是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进行,后来他在皇家研究所戴维-法拉第实验室时继续了这项研究。这项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确定了生命物质极其复杂的分子结构。劳伦斯•布拉格年仅25岁时就荣获了诺贝尔奖,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1965年12月在斯德哥尔摩特意举行了庆贺他获得诺贝尔奖五十周年典礼。亨利•布拉格和劳伦斯•布拉格在1913年—1914年的工作中创立了一个极重要和极有意义的科学分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如果说劳厄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从而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特性,那么,利用X射线系统地探测晶体结构,则应归功于布拉格父子。这项成果受到了科技界极大的关注,在他们成果发表之后的第三年即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就证明了这一点。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LawrenceBragg,1890年—1971年),英国物理学家,是著名物理学家威廉·亨利·布拉格的儿子,25岁时就获得诺贝尔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
劳伦斯·布拉格和他父亲在191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后又合写了许多关于晶体结构的科学论文:《结晶状态》(1934年),《电学》(1936年),《矿物的原子结构》(1937年)。
劳伦斯·布拉格后来的主要兴趣是应用X射线分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这项工作先是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进行,后来他在皇家研究所戴维-法拉第实验室时继续了这项研究。这项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确定了生命物质极其复杂的分子结构。
劳伦斯·布拉格年仅25岁时就荣获了诺贝尔奖,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1965年12月在斯德哥尔摩特意举行了庆贺他获得诺贝尔奖五十周年典礼。
亨利·布拉格和劳伦斯·布拉格在1913年—1914年的工作中创立了一个极重要和极有意义的科学分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如果说劳厄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从而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特性,那么,利用X射线系统地探测晶体结构,则应归功于布拉格父子。
这项成果受到了科技界极大的关注,在他们成果发表之后的第三年即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就证明了这一点。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和他的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通过对X射线谱的研究,提出晶体衍射理论,建立了布拉格公式,并改进了X射线分光计。父子二人共同获得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你想到DNA的时候,很可能你会想到著名的双螺旋,一个像软木螺丝一样优雅扭曲的梯形结构。
但是DNA并不总是以这种形式出现。在人类中,一种DNA的存在,特别是一条四股的遗传密码,多年来一直在科学家中引起争议。因为这个所谓的“I型”基因喜欢酸性环境(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创造但不自然出现在人体内),许多科学家认为它不可能存在于人类细胞中。在活人身上。今天(4月23日)发表在《自然化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第一个直接证据,证明它确实存在,而且它可能在调节我们的基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解开人类基因组:6个分子里程碑]
“在此之前,DNA可以[像这样折叠]是一种学术观点,但根本不知道它对生物学意味着什么,”资深研究作者、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金霍恩临床基因组学中心负责人马塞尔·丁格说。看着这些i-基序出现在活的人类细胞中“非常壮观,”他说,
来识别i-基序,丁格和他的团队设计了一种抗体——一种针对体内外来入侵者的蛋白质——来特别发现和锁定i-基序。他们用荧光染料标记这些抗体,然后在实验室将它们注射到人类细胞中。使用强大的显微镜,他们发现了一束微小的、发光的、绿点色的抗体,它们附着在难以捉摸的i-基序上,发表这篇论文最困难的部分是证明抗体只附着在i-基序上,而不附着在其他形状的DNA上。他们通过测试抗体是如何与其他形式的DNA相互作用的,例如经典的双螺旋结构和一种与i-基序相关的更好研究的结构,称为G4四链体。果然,抗体被证明是可靠的——它与其他两种形式都没有结合。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发现,”佐伊·沃勒说,他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化学生物学的高级讲师,没有参与这项研究这项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证据,证明这些DNA形式确实存在于体内,值得进一步研究。“KDSPE”“KDSPs”“KDSPE”在调节“KDSPs”中的作用真正吸引了团队,丁格告诉Live Science,不仅这些I-基序存在于活细胞中,而且这些绿灯亮起和熄灭,这意味着I基序折叠成存在,然后重复展开。特别是,研究人员发现,在特定的转录阶段,当DNA刚刚开始主动转录时,DNA以更高的速率折叠成i-基序,这一过程启动了将基因转化为蛋白质的过程。后来,DNA又恢复了原来的形态,i-基序消失了。丁格认为,这可能意味着i-基序在调控转录过程中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
事实上,这项研究支持了先前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的研究,即这些折叠发生在调控基因的区域。这些区域包括被认为在衰老过程中起作用的染色体末端“端粒”和被称为启动子的区域,启动子的任务是打开和关闭基因。
,但尽管知道这些折叠可能出现的一些区域,研究人员还不知道折叠控制的是哪些基因或发生了什么当你干扰细胞,使其无法形成这些结构时,
“有太多的基因组我们无法理解,可能有99%的基因组,”丁格说,“看到活细胞中的DNA像这样折叠”会使它变得更容易形成丁格说:“我们有可能解码基因组的这些部分,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事实上,这些奇怪的褶皱可能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细胞中。他还说,由于基因组与规则形状的DNA相比具有较少的折叠,因此与非折叠区域相比,靶向DNA的药物可能能够更特异地结合,例如,
这类药物可能有助于癌症治疗。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劳伦斯·赫利(Laurence Hurley)说,某些癌症治疗方法的一个问题是,它们在针对有问题的DNA片段时没有足够的选择性,这是一家设计治疗分子以针对4个像i-基序的DNA链的公司。相反,癌症药物也可能附着在DNA的其他部分,导致可能有害的副作用,赫尔利说,他不是新研究的一部分。
“我已经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像这样的论文出来,”赫尔利告诉现场科学这为围绕这些新结构的主要治疗努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消除了人们对这些结构是否真实和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怀疑。“KDSPE”KDSPs最初发表在活科学上。
在互联网时代,斯沃兹被支持者称为“罗宾汉”。和维基解密的阿桑奇一样,享有绿林好汉般的荣誉。或者说,他们都在用破坏性的方式做对的事情。据起诉书的指控,斯沃兹利用MIT(麻省理工学院)网络,伪造身份,侵入JSTOR论文数据库,总共下载480万篇论文,导致JSTOR一度瘫痪。由于他不断变换IP和MAC地址,躲过封锁,JSTOR无计可施,被迫禁止所有MIT用户访问,长达四天。斯沃兹是怎么想的呢?从他一贯的行为来看,应该是信息自由主义者的逻辑:这些论文本就应该属于公共领域,把属于公众的东西还给公众,不是合情合理的吗?在斯沃兹被捕后的第三天,一个用户名为Greg Maxwell的人,在海盗湾上传了一个BT下载种子,里面包含18,592篇来自JSTOR的论文,共计32.48GB。这位声援者说,“学术论文本应该允许自由获得,但是大多数论文都被像JSTOR这样的守门员,以高额收费的形式阻止传播。”斯沃兹不仅有程序员和黑客的行动声援,他更有广大的师友们助阵。著名法学家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和科幻作家科利·多克托罗(Cory Doctorow)是其中的代表。斯沃兹自杀后,莱斯格在其Tumblr主页上写了名为“检察官是施暴者”的文章。这位哈佛法学院的教授,言语中透着严谨和逻辑:“如果政府的指证是真的,那么斯沃兹确实做错了。如果不是法律上的错,至少也是道德上的错。他为之奋斗的事业,也一直是我的奋斗目标。但正如我尊重那些在这一点上不同意我的人一样,这些手段是我不支持的。”莱斯格接着追问,假如政府证实了这个案件,需要作出惩罚。但合适的惩罚是什么呢?他是一个恐怖分子吗?他是一个试图从偷窃的物品获益的破坏者吗?在莱斯格看来,政府一直试图以极端化的方式来为斯沃兹的行为定性。斯沃兹“盗窃”的“资产”价值“数百万美元”。这些措辞意味着他的目标是从犯罪中获利。但是,谁要是认为能够拿一堆学术论文赚钱,他要么就是疯子,要么就是在说谎。科利·多克托罗的文章要感性得多。这位知名科幻作家,在Boingboing网站上发表了长文“安息吧,斯沃兹”。他回忆起最初碰见斯沃兹时,这小子才14岁或15岁,多克托罗把他介绍给法学家莱斯格,斯沃兹开始参与知识共享(Creaive Commons)的技术团队,投身技术自由事业。多克托罗的描述或许更接近斯沃兹的痛苦根源:“他似乎总在寻找导师,而这些导师中几乎没有谁可以满足他心中那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让他痛苦和难受,这也是他往往高调、公开批评他的朋友和老师的根源。因为他的聪明、热心和友善,他也经常被人们原谅……我们都知道,斯沃兹不光对我们非常失望,这也同样反映了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失望。”或者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斯沃兹愿意用极端手段来完成他认定的理想。而这最终造成了悲剧。多克托罗说,在Reddit卖给《连线》/康泰纳士集团后,斯沃兹变成了一个全职的、不妥协的、不计后果而又让人愉快的捣蛋鬼。2008年,他以一己之力“解放”了20%的美国法律。PACER系统是一个让美国公众查找(公共领域的)法庭记录的系统,每次查询都要付费。斯沃茨编写了一个小程序,从PACER中下载了海量文档,约占整个数据库的20%,将之置入RECAP──这是一些活跃分子搭建的开放数据库,允许用户将自己购买的判例法放入自由/公共领域。这次行动显然是JSTOR事件的前奏。美国联邦政府痛恨此事,FBI开始调查。有一阵子,他似乎要缠上法律官司了,但他最终逃脱,并得意归来。斯沃兹还创立了一个名为Demand Progress的群体,用他的技术嗅觉、金钱和热情去参与公共政策的斗争。科技界抗议“禁止网络盗版法案”(SOPA)的胜利,这个群体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多克托罗在文中长篇引用了斯沃兹给他的一封信。当时,多克托罗正在为他的著名小说《小兄弟》(Little Brother)书写续集《家园》(Homeland)。斯沃兹以惊人的细节和想象力,为多克托罗的小说贡献了未来科技如何参与政治的场景:新一代的网络工具,让有信念的候选人通过技术击败了由金钱利益集团和掌权者控制的选举游戏。这是《黑客帝国》以及诸多赛博朋克和反乌托邦小说的常见主题。Neo用技术和暴力打破Matrix对真实世界的遮蔽,而斯沃兹则用入侵数据库、将公共物品还给人民,来反抗落伍的版权制度和既得利益。“在斯沃兹身上,政治洞见、技术能力和关于人和事的智慧实现了无与伦比的融合。我想他本可以让美国(世界)政治发生革命,他的遗产仍有可能产生这一作用。”多克托罗对斯沃兹的评价,竟然上升到如此的高度其实,莱斯格和多克托罗的文字透露了一个意思:有一项共同的事业,把他们和斯沃兹联系在一起。这项事业牵扯到知识产权、著作权法和一种新时代的自由理念。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是这一自由运动的阶段性成果。传统的著作权中有两种极端,一端是“保留所有权利”(All Rights Reserved),另一端则是“不保留任何权利”(即公共领域)。而知识共享协议,则试图在两者之间的广大灰色地带保有弹性,使得创作者可以“保留部分权利”。在知识共享协议下,创作者可选择署名、非商业性、禁止演绎等多种许可或者不同组合。这样就能既保证作品的传播,也可能保留其他某些权利。知识共享组织在2001年正式运行,莱斯格是创始人之一。而多克托罗则用自己的行动来支持这一理念。他的第一部小说《魔法王国的潦倒》(Down and Out In the Magic Kingdom)于2003年发表,在发布付费图书的同时,也发布了免费的电子版。但这不只是简单的免费,而是依托知识共享的协议,允许读者传播电子版,只要不用来赚钱。后来他又许可了此书的衍生产品。老头们让自己的作品进入版权的灰色地带,以保守和温和的方式促进版权制度的渐变,而年轻的斯沃兹却以激进的方式探路。在2008年的“游击队自由进入宣言(Guer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中,斯沃兹称,不论信息存储在何处,他们都将义不容辞地“获取信息,建立备份,并同全世界分享……是时候了,(我们)将走出阴影,并按照悠久的民间起义传统,表达对公共文化盗窃的抗议。”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次激进的革命。[5]
《代码》和《思想的未来》的作者是: 劳伦斯・莱斯格。劳伦斯·莱斯格的著作《代码》 问世便震动了学界和业界,被人称为“也许是迄今为止互联网领域最重要的书籍”。
好书是精神食粮。能使人振奋,给人启迪,耐人回味,引人入胜。
(一)译著1.[美]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Lessig):《思想的未来》(TheFutureofIdeas),李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244千字2.[美]劳伦斯·莱斯格(LawrenceLessig):《代码》(CodeandOtherLawsofCyberspace),李旭、姜丽楼、王文英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270千字,李旭译150千字并统稿(二)论文1.李旭:“网络著作权保护:在探索中前行”,《检察日报》2005年5月30日第3版,3200字2.李旭:“网络博客:法律给了多大自由”,《检察日报》2005年4月8日第5版,3000字3.李旭:“网上冲浪,当心侵害著作权”,《检察日报》2005年3月4日第5版,3200字4.李旭:“关于《合同法》中‘数据电文'条款的解释”,《互联网法律通讯》2005年2月,第1卷第9期,第10至17页5.李旭:“互联网常见行为方式的侵害著作权风险分析”,杜敬明、唐建国主编:《信息化与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87至294页6.李旭、李小武:“网络世界的法治”,高鸿钧等:《法治:理念与制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38至869页7.施天涛、李旭:“从‘选择披露'到‘公平披露'”,《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冬季号,第491至496页8.王保树、李旭:“清华法学院的发展与未来”,《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15至17页9.施天涛、李旭:“期货交易概念之法理甄别”,《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第66至74页获奖情况:清华大学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2005)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1)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2000)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9)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二等奖(1998)清华之友优秀青年教师一等奖(1997)
鲁道夫·尤利乌斯·埃马努埃尔·克劳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1822年1月2日-1888年8月24日),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他重新陈述了尼古拉·卡诺的定律(又被称为卡诺循环),把热理论推至一个更真实更健全的基础。他最重要的论文于1850年发表,该论文是关于热的力学理论的,其中首次明确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他还于1855年引进了熵的概念。 克劳修斯生于波美拉尼亚省的克斯林市,在他父亲的学校开始接受教育。几年之后,他去了什切青市就读文理中学,1844年从柏林大学毕业,他在大学学习的是数学和物理,同学中有海因里希·马格努斯(Heinrich Magnus)、约翰·彼得·狄利克雷及雅各·施泰纳(Jakob Steiner),也跟兰克学习过历史。1847年,他完成对地球大气的光学研究从哈雷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之后当上了德国皇家炮兵工科学院的物理学教授及柏林大学的无俸讲师。1855年至1867年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教授,其后移居至维尔茨堡,两年后的1869年又移居波恩。1870年克劳修斯在普法战争中组织了一支救伤队,在战争中受了伤,持久伤残,因此被授予铁十字勋章。他的妻子阿德莱德·丽姆普兰姆(Adelheid Rimpham)于1875年难产而死,留下他独力抚养六个孩子。但他仍继续教学,只是从此研究时间就少了。克劳修斯于波恩去世。 克劳修斯在他关于光折射的博士论文中提出,我们白天看见蓝天空,日出及日落时看见各种红天空(以及其他一些现象),都是由光的折射和反射导致的。以后,瑞利勋爵提出这其实是由光的散射所导致的,但无论如何,克劳修斯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比之前的相关研究要数学化得多。他最有名的论文《论热的移动力及可能由此得出的热定律》(Über die bewegende Kraft der Wärme)于1850年发表,其中涉及到热的力学理论。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卡诺的定律与能量守恒的概念不一致,克劳修斯重新陈述了两条热力学定律以克服这个矛盾(第三定律由瓦尔特·能斯特于1906年至1912年间发表)。这篇论文使得他的科学事业开始起飞。克劳修斯在1857年改进了奥古斯特·克罗尼格(August Krönig)非常简单的气体运动模型,引进了分子的平移、旋转及振动运动,对分子运动论领域作出了贡献。在同一份研究中他还引进了一粒子的平均自由径概念。克劳修斯从热力学中推论出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这个关系是一种描述两态之间相变的方式,例如固态及液态,最初由埃米勒·克拉伯隆于1834年发表。
什么是所谓的“熵增定律”?它揭示了宇宙最终归宿,万物终将死亡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熵增定论确实决定了宇宙最终的结局。也就是无可避免的灭亡,在这么结论刚被发现的时候,引起了无数科学家的绝望和悲叹。
熵增定律被爱因斯坦称之为第一定律。它是由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定律,他引入熵的概念来描述不可逆过程,即热量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是不可逆的。克劳修斯曾发表过一篇关于热力学的论文,第一次明确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1865年,他还提出了熵的概念,克劳修斯证明了在任何孤立系统中,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或者说自然的自发过程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这就是熵增加原理。
也正是因为熵增定律,宇宙中的事物才走向了消亡。人类会衰老死亡;恒星会因燃料耗尽而“死亡”,成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而行星,会被恒星生命结束时变成的红巨星吞噬;甚至黑洞,也将持续蒸发,直至最终爆炸而消亡。
最让人绝望的是,根据熵增定律推导,我们的宇宙会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宇宙万物最终都逃不过熵增的“腐蚀”。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衰变,即使是太阳,也会在未来的日子里耗尽所有能量,走向毁灭。举例来说,地球,正是因为太阳给地球提供了巨大的能量,地球上的的生物才能存在。一旦太阳失去光芒,这充满生机的地球也就只有一个结局:变成一个没有任何生物的死寂星球。
熵增定律也被一些科学家称为最让人绝望的定律,如果一切终将消逝,那我们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但后来的科学家通过模拟发现,在无序系统中,是有可能恢复成相同的状态的。也就是说可能在我们消逝之后的无数年中,我们会重新出现在新的宇宙中。
1.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辛勤地播种,插秧,汗水滴入干涸的大地,孕育着深秋的芬芳。“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的他们,只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尽管劳作让自己疲乏不堪,但一想到秋天的丰收之景,他们心中就多了几分坚定,几分信心。他们只想用现在的劳动,换取秋天的收获。在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教师办公室里,老师正孜孜不倦地教导着学生们,他们眼中充满着关心。老师,用一支支粉笔写下了至理箴言。多少个夜晚,他们奋笔疾书,写着教案,制作着课件,任凭血丝爬上了双眼,他们依旧守在灯下桌前。爱生如子的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着知识,甚至在课外也利用休闲时间给学生辅导。如果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那么老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未来。
实验室里,科技工作者们在灯下进行着科学研究。也许,他们一辈子都将默默无闻,但他们从未放弃,努力在科研方面协同攻关,争创佳绩。一张张图纸绘不尽艰辛,一台台计算机算不完劳苦。他们刻苦钻研,寻求着更多的真理,探求更多的奥秘。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他们呕心沥血;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书写了一个个不平凡,他们无愧于祖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不信,请看:
金秋时节,庄稼得到了大丰收,喜悦伴随着每一个人,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莘莘学子,果然不负老师的期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蛟龙探海”,“嫦娥奔月”,早已不是传说,而是科技发展上的一块块里程碑!中华大地上,每一个成就,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劳动,不仅使我们收获到了快乐,更体会到不同意义;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劳动,让中国梦不再遥远。
劳动最甜,让我们用劳动,创造最美的中国梦!
2.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我玩累了,正躺在沙发里喝牛奶,妈妈轻轻对我说:“你幺爸最近在小区附近开垦了一块庄稼地,你要不要去挖一挖、撒撒种?”我一听,惊奇地从沙发上蹦了起来:村庄可以种地,城市也能种地。新鲜!新鲜!好新鲜!我要去种地,我要去劳动。看着我兴趣盎然,大人们乐了。他们立刻纷纷起身,都说好久没有亲近大自然了,一块儿去踩踩地气。我赶紧带着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跟着大人们浩浩荡荡向田野出发。
来到楼下,扛上工具,出了小区,我们一路欢呼雀跃。没想到穿过几幢高高低低的楼房,我们真的就走进了一片藏在围墙里的田园。放眼望去,这片田园里面有高高的白菜籽,有果实累累的豌豆,有正在结果的胡豆,还有数不完的昆虫和小鸟正在忙碌。可能人们知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道理,所以没让这块地白白空闲着。那我们要挖的地在哪里呢?我们穿过几块碎石堆,拨开零星杂草丛,披荆斩棘去寻地。“这就是我家的金地良田。”幺爸得意洋洋地说。顺着他伸手一指的方向看去,一个不大显眼的角落果然还有一小块荒地。这块平平整整的地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地周围茂盛的杂草自然成了栅栏。嗯!这块地还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冲在前面的我赶紧领了个大锄头,撸起袖子准备挖地。没想到一举,唉哟哟——沉!太沉了!我扛着这个大家伙才走几步,热汗就滚滚而来,但是既然来了肯定要好好感受感受劳动的滋味。我大力一锄头下去,棕褐色的土地出现了一条大裂缝,一个大家伙插在土里,又用脚一蹬,再用力一跷,一大坨土就“散”了。爸爸说,开荒开荒就是从野草当中新开辟一块田地出来种庄稼,开荒第一步就是松土。但就是松土也不简单,有时候用力过大,锄头插得太深,跷又跷不出来,等到抽锄头抽到腰酸背疼时,它才终于出来;有时候盲目一锄下去,“嘣!”的一声儿,火星儿直冒,锄头的利尖立刻成了“卷式铁刃”,原来击打在石头上了!
当夕阳收回最后一丝光芒,我们终于把那小块地的土给松完了,计划是下次过来种蔬菜浇水。望着平平整整的土地,一想到进入仲秋,可能鱼虾肥、五谷香,蔬菜成熟多漂亮!我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腰酸背疼全给忘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劳动能创造幸福,幸福就在于人类的劳动中。回到家,我给爸爸说:“劳动真快乐,下周我还来挖!”
3.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劳动的内容和方法,对劳动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它可以让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到本身的乐趣。乐趣是美感,美感首先是由生产劳动本身引起的。最熟悉的例子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女活泼轻盈的动作,愉悦欢快的心情告诉读者,他们简直陶醉在采莲的劳动过程中。
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劳动者自己快乐,还写出了劳动的旁观者的愉悦。也许正是因为诗人一家的劳动感染了客人中的“白发翁媪”,美好了低小茅檐,青青溪草,诗人才有了这首诗。
这些事例也证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劳动者在劳动中除了产生乐趣与美感,也会产生怨愤和不平。如“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翻译成白话就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中奔波劳作。”透露出劳动者内心的不满,甚至是愤怒。“愤怒出诗人”,愤怒是由于劳动分配不公引起的。
有良知的诗人看到劳动者辛劳的场面,了解到分配不公的惨状,情绪波动也会激发悲悯情怀,进而产生创作灵感。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穿着单薄的炭农,已经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疲惫了;为了多卖几个钱,“心忧炭贱愿天寒”,心中矛盾而且纠结。炭贱还有价,收入少也是收入;遇到太监,立马变得一无所有。白居易是最接近劳动者的,是劳动者成就了伟大的诗人。
关于先有爱情,还是先有爱情诗?王蒙在一次讲座时说,先有爱情诗,因为他七八岁就了读爱情诗。在先有劳动还是先有劳动的诗这个问题上,我是认为,先有劳动。
劳动出诗人。因为人民的劳动,才有了数不胜数的流传到今的文艺作品。追根溯源,我们就会与艺术家们并肩站在劳动的枝头一起微笑。
4.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史密斯说过:"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是知也,吾镌记于心。把你的生命都投入到劳动中去吧,这样你就可以得到成就与满足;把你的时间都倾注到劳动中去吧,这样你就可以寻到真知与灼见;把你的行动都使用到劳动中去吧,这样你就可以悟得美好与朴实。
生命因为劳动,可变得非凡,拾得质朴。日月劬劳,亘古留香。当你扛起锄头来到田垄,刨土而置种,翻土而水浇,让生命非凡于此氤氩,便是一种成就感发生于心,令人欣慰。土壤需要以耕种来培育,所以时时来看,日日来培,担其受风雨之阻而陨,遭雷电之惊而蔫。于是引细雨润之,施农肥助之,或些日不看,任其生长,或终年顾一,免其受灾。待其成熟,拾之入筐,便有满足感自心而出,便有慰籍感由体而绕。此时,我们便寻得质朴生活,觅得非凡人生。感纯净生活于此,非劳动之所助哉?
匠心因为劳动,可觅得真知,寻得灼见。连云入阙,风烟注劳。当手艺人拿起手中刀,于平凡之木镌刻生花,细细而斟,蚊蚊而刻,让甄品于此而出,便有一种沉淀感发生于心,令人瞩目。雕刻木雕的匠人往往年过六旬,华发已白尘事已看,只为心中初愿,入山林,居小舍,淡泊人间烟火。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寻其所想之木,思其所忆之形,然后入定。常心中有形,刻一樽而逾百日,细致入微,精雕细琢,内心平静。他们仿佛已与手中木合而为一,知其所想,顺其而琢,于是一路顺利,直指终极。待雕刻毕,微微笑耳,然后继寻。此时,他的内心已同木雕般甄入淡泊,更无一缕浮躁。觉平淡人生于此,非劳动之所助乎?
琐事因为劳动,可弃其凡俗,留其美好。凡尘既往,当以劳焕。许多人常因鸡毛蒜皮的小
事而囿于生活之桎梏,须知以劳动为剑,可破其囹圄,黯其狂傲,涤其咒怨,遂寻美好。我们以劳动为墨,以琐事为笔,可书尽韶光;我们以劳动为诗,以琐事为曲,可唱罢悲欢;我们以劳动为宣纸,以琐事为翰墨,可画完风尘。扫地时心平,擦桌时心净,洗碗时心悠,煮饭时心静。皆为劳动之所赐,岂怨劳动之所冗?当感之怀之,念之留之,思之忆之,用之眷之。
5.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在我上一年级的一个周末,早早地把作业写完了,没什么事干,就来到爷爷的小花园里逛逛,虽称“花园”可其实是一块地上放了许多盆栽与花罢了。
大的与笑得互相簇拥、衬托,好看极了。雪藤见了我,摆摆手;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花见了我,妖妖身子;吊兰见了我,挑起了无。正在我陶醉之际,爷爷不知不觉地来到我的身后:“去给他们浇浇水吧。”我开心极了:“好呀,好呀!”我拿起一根水管,把它的一头拧在水龙头上,自己拿着另一头,冲进了小花园。
我一拧开水龙头,哗啦,哗啦……水往外冒,拿着水管的我兴奋了,拿起“机关枪”不断扫射,那些花儿草儿只好“委屈”一下喽,它们扮演了敌人的角色。啪啪啪,哗哗哗,哈哈哈,我的脚踩在地上的“啪啪”声,浇水的“哗哗”声,再加上我欢乐的“哈哈”声组成了“三重奏”。
花儿,草儿,盆栽,好像也被我感染了,于是花儿格外眼里,草儿格外嫩绿,盆栽格外茁壮。正当我劳动得开心是,爷爷吧水龙头关了,慈祥地说:“再浇水,植物都被淹死了。”
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呵呵。”
爷爷又说:“你是不是该吧落叶扫一下呢?”我如梦初醒:”哦,对呀!“我连忙拿起扫把扫地。过了一会,我满头大汗,但望着整洁的小花园,我的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当叶子最后一滴水珠滚下来时,我的随笔录也写完了:今天我浇了花,知道了劳动虽不是轻松的事,但它也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劳动是幸福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与辉煌的必经之路。想摆脱困境,你就去劳动;想创造未来,你就去劳动;想寻找快乐,你就去劳动;想实现梦想,你就去劳动。诚实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也彰显了劳动的光荣!
6.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自从老师宣布后,我们就等呀盼呀,终于等到星期五,熬过了第一节课,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天而降,当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甚至,有的同学一蹦三尺高。
同学们洗完手,一一回到自己的座位,此时老师已经把饺子馅和饺子皮准备好了,不等老师说,同学们都已经包了起来。我在家里经常包饺子,熟能生巧,我不一会儿就包了十几个,同时,我向旁边小组瞅了一眼,便暗自洋洋得意:想超过我们呀!门都没有!一会,我们便把饺子皮包完了。“叮玲玲叮玲玲”,第一节就这样消失了。
我走向旁边的几个小组转了一转,真有趣!包的饺子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包子形,有的是元 宝形,有的是月牙形,还有的是不规则的形状,就连他自己都说不出是什么东西,而老师包的饺子跟我们包的饺子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包的饺子不管是什么形状,都总是睡着的,好像一头懒猪似的,整天都躺在猪窝里睡懒觉,而老师包的饺子是站立着的,好像一位在战场上的冲锋战士,让人看了,觉得非常有精神。
煮饺子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我把饺子一个一个的放进锅中,煮了几分钟,还不见饺子好,心里一阵着急,可又拿它没办法,只好等。终于,饺子浮了起来,我迫不及待的把饺子盛了起来,嗯,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同时,我也把调料调好了,此时,我的口水已经馋涎欲滴了,我顾不了很烫,刚吃完第一个第二个就已经下肚子了,让你想吃个不停,就像一句俗语说的“猪八戒吃人生果狼吞虎咽”,真是美味佳肴啊!我看了看坐在我旁边的同学,瞧她那狼狈劲儿,嘴巴周围都沾满灰色的“胡子”。
老师,我突然想起老师一直在为我们煮饺子,看见一锅又一锅香喷喷的饺子送入我们的嘴,她们何尝不想吃呢?但是,她们没有把一丝一毫想品尝一口的劲显露出来,于是,我走向前去问老师:“老师,你们也吃一点吧。”可她们的回答却是:“你们吃吧!你们吃够了我们再吃也不迟。”此时,我想起了一句话:老师就像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次活动,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饺子,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既是艰苦的,又是快乐的。
7.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山坡上的梨花坠着头向五月微笑,无垠的麦地,催出热烈的诗情,迸发激情的五月。春雨,丝丝密密斜织着,一丝一缕击敲着心坎,打湿了沉寂的思绪,心湖中荡起层层涟漪,激情的五月,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五月,漫步在落英缤纷的田野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豁然开朗。农民们喜气洋洋的忙着春耕春种,他们微曲的腰像拉满的弓,双手扶犁,躬身前行,双腿因负重而不能直立行走,但他们每一步迈的却很踏实,步伐矫健。在他们的身后,一垅一垅的梯田在不断加宽,孕育着播种的希望。这如诗般健美的劳动场面,瞬间定格在我的脑海,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
农民,他们有着可贵的精神,他们那双粗糙且布满茧花的双手,写满了对生活的挚爱;沧桑的脸颊,暗示着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守候着期盼,收获着劳动的喜悦;憔悴的面容刻画出他们涟漪的泪行,伴随着每个凄风苦雨的日子,正如他们倔强的性格,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永不悔改。
农民,他们在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动,却任劳任怨;他们早出晚归,忙的疲惫不堪,但也不亦乐乎,痛并快乐着;他们整日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却也时常灿烂的微笑着,笑对生活。
五月都市的街道,响起了清洁工哗哗扫地的声音,迎面吹来一股凉爽的风,这风,催来城市的文明之花,催长着清洁工的劳动成果。尽收满眼的美景,在随风飘飞的音符下,大街小巷传来了收垃圾车播放的曲子。
行人的目光停留在清洁工清扫街道的背影,大家不再为清洁工的地位卑微而看不起他们;行人的眼睛开始注意洁净的路面,看着清洁工把城市打扮得亮丽多彩,心里很是舒坦,不由地向他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在这个充满真情的五月里,让我们为劳动者写下闪光的字眼“劳动最光荣”,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劳动者致敬,并送上我们最真诚的祝愿;让我们高歌一曲劳动赞歌,唱出我们浪漫的情怀,唱出劳动者的心声,唱响五月的热情。
8.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八点钟要到了,陆陆续续地来了些客人,他们有的吃面,有的吃粉丝,有的吃水饺,每个人还多喝一碗汤,姑姑差不多要洗一天十几个客人,一人两个碗的碗数,还要负责店面的清洁,家中的锁事,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加上今天是五一,人更是多。看到这里,我决定帮姑姑一天,做一天的早餐店的小小服务生。
首先,我要收拾碗筷。我先把客人吃的碗筷收拾好,放到洗碗池里,按大小叠好,再把桌子抹干净,迎接下一位客人的光临。我走进走出,忙前忙后,忙到了十点多,终于客人都走了。我就把桌子收起来。接着,我要帮手洗碗。我和姑姑蹲到洗手池旁,打开水龙头准备洗碗。望着两三叠厚厚的碗,不禁大惊失色道:“姑姑,怎么有这么多的碗呀!”姑姑笑了笑,说道:“客人多碗就多呀,你现在知道挣钱不容易了吧!今天是劳动节,就让我们在劳动节中好好劳动吧!”
说干就干,我和姑姑分工起来,她洗碗,我用水滤净。经过我俩的努力,终于洗好了碗。一个上午过去了,我在下午还得尽上我这个小店员的最后一个义务,那就是拖店面的地板。这可难不倒我,因为拖地是我的强项。我二话不说,拿起拖把,沾上水拧干后就不动声色地拖了起来。
姑姑的店面虽不大,但杂物却比较多,总是挡住拖把,所以我左拖右甩根本行不通。我只好搬开杂物,一点一点地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成功也终于在一场汗流浃背后迎来。傍晚就要来临,我们要回家了。姑姑给我买了一条雪糕以作感谢。品尝着冰凉的雪糕,我回想着刚刚的劳动。
“五一”劳动节就在我的劳动中过去了,我认为这个五一让我明白了劳动的可贵,也让我在五一里学会了劳动。让我们劳动在“五一”吧!
9.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五一长假,我回到了江滨农场,参加了家里开荒地的秋收。这次秋收,让我受益匪浅,久久不能忘怀。
今天上午,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虽然已是金秋时节,但是也有些热。我告诉妈妈我想去开荒地劳动的请求,妈妈马上就同意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向开荒地走去,开荒地离家很远,光是走到开荒地,我就累得不行了。
终于到了开荒地,它是一块大约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20米的长方形,种植了玉米、土豆和一些应季的蔬菜。爸爸先用镰刀把玉米杆子砍倒,我和妈妈负责掰掉玉米棒和扒掉玉米棒外层的皮。开始干活了,原以为这活很轻松,真是没想到居然那么难干,我呼呼喘气,在表面上装作轻松,其实心里早就不想干了。干了一会,我就开始偷懒了,掰的也不认真了,扒玉米的皮也扒的不干净了。
妈妈看到了,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任春宇,如果你真想体验劳动的乐趣,就应当认认真真的干,否则,就不干。其实这种活也不一定非要你干,爸爸妈妈之所以让你干,是想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你懂得社会存在竞争、生存需要劳动的道理。”听了这些话,我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烧。是啊,既然我已经自己要求来干的,就应该把它干好。我马上认真的干了起来,比以前认真多了,终于,我们把玉米都收到了家里,我又和妈妈把玉米剥了粒,一个劳动的上午结束了。
下午,似乎更热了,但这丝毫不能打退我的热情,我和爸爸去开荒地刨土豆,爸爸先用镐头把地刨开,我就把土豆捡起来放到袋子里,这个活要比上午轻松,但是我没有松懈,用妈妈上午说的话鼓励自己,干得非常好。
晚上我吃的菜是自己辛苦一天的劳动成果,虽然和其他菜一样,但我吃的又香又甜。
我已经完成劳动体验,这次劳动体验,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懂得了爸爸妈妈干活的辛苦,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我会把认真的习惯用到学习中去。
10.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干什么活儿呢?是扫地、擦玻璃、还是……唉呀!猜不中的,听从老师吩咐吧。我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大门口两侧的“卫士”——柳树下,原来王老师是让我们用白灰美化大门口两侧的几棵柳树。
我们仔细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只见老师把一些白灰放在盆里,再倒入半盆水,并用一个小棍搅了搅。然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两棵,剩下的由我们来美化。“嘿,这还不简单!”看了老师的示范,我心里暗暗地想。
说干就干,我们照着老师的样子,把“笤帚”当刷子,蘸了一下白灰水,从树干红漆标记处开始,沿着树干向下刷。可我的“刷子”老不听话,你让它向左,它偏向右,老是摇摇晃晃的,我的身上很快被溅了好多白点儿。这时,我才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不简单)!
开始,我们刷得特别有劲儿,个个汗流浃背,可是刷了一会儿,我们就累得不想动了,个个无精打采。我想到老师平时常教导我们: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便鼓励同伴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大家又提起精神,刷了起来……我抬头瞅了一眼李明,哈哈,我不禁笑出声来,李明已经成了“白头翁”了。他也抬头看了看我,说我的脸上也已经黄白相间了。
劳动结束了,我们的脸上、衣服、裤子上沾满了小白点儿,个个成了戏剧里的“小丑”。再看看个个“卫士”,正穿着我们送她的洁白的裙子,洋洋得意呢。“啊,今天可累坏了!”我情不自禁地说。他们回话:“是呀,衣服这么脏了,又该挨妈妈批评了。”这时,王老师走来了,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高兴地竖起大拇指:“你们可真能干!”我们甭提有多自豪了。
这次劳动令我难忘,因为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柳树的健康,同时美化了校园的环境。
劳动最光荣胡锦涛总书记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中提到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务劳为耻”,可见劳动对每个人成长的意义非常重大。马克思也说过: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作为我们小学生就应当从小就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读完《知荣明耻、从我做起》这本书后,被毛主席自己种“责任田”、巴甫洛夫植树以及陈仁老伯植树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一位国家领导人能够在自己工作的百忙之中,忙里偷闲亲手开荒种田;一位曾经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俄国著名生理学家,打小就喜欢劳动——植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爷爷还能一如既往得植树造林进行劳动。看到这里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我就会唱那首《劳动最光荣》的歌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播下了从小爱劳动的种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自己整理书包,从来没叫妈妈代劳过。平时在家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我觉得体力劳动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可以获得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甚至可以在劳动中学到一些在课本中永远也学不到的知识。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的周围还有好多的孩子不喜欢劳动。作为我们独生子女的这一代,从小被大人们宠着,很多人在家里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在学校里也一样,明明轮到做值日,有的人就会耍小聪明偷偷溜掉。就连每天整理书包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都要由他们的爸妈来代劳了。怎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这不仅有我们自己的原因,大多数是由大人们造成的。当我们要做的时候,他们就会说:孩子,你现在只要好好读书,这种事就不要做了,等长大了再去学吧!久而久之,养成了我们不爱劳动的坏习惯。其实应该让我们动起手来,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比如:洗袜子、拖地、整理房间之类的事,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书中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让我们懂得如果成功地去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让幸福本身找到我们。牢牢记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是的,劳动才是最光荣的。
大学生劳动论文1500字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劳动论文15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爱劳动是中华文化的出色传统式,连绵迄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农户脸朝黄土背望天的辛勤工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文人墨客隐者与当然亲近的烂漫劳动者;“夜来城边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是卖碳生意人的心酸劳动者。不论是哪一种劳动者,全是宝贵的,也是可亲可敬的。
但是在大家的身边,有的同学们不理解劳动者,常常要说“大家学习培训那么忙,劳动者太占时间了!”没有错,大家的同学们平常课程很忙,学习压力较为大,但这不是不报名参加劳动者的托词。学习培训和劳动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面关联,在学习之余分配适度的劳动者是必需的。假如以学习培训忙为托词,一味抵触劳动者,便会变成一个总是学习培训的“填鸭式教育”儿,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常生活,一旦离去爸爸妈妈便会和妈宝男一样。不容易做一顿饭食,不容易洗一件衣服,不容易梳理自身的屋子,不容易打线自身的日常生活,那样的连日常生活都不可以自立的优秀人才,到底是愈多愈好吗?一屋不扫,缘何扫天地?因此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抽出来时间来给自己或是为家中为院校劳动者,这自身便是一种工作能力的反映。
此外有的同学们不肯劳动者,她们常说“科技创新这么快,劳动者的事,之后能够交到人工智能技术啊!”“劳动者那么苦,那么累,干啥非要自身干?点钱让他人去搞好了”。实际上,如今高新科技发展了,各种各样智能机器人应用为之,能替代人们的一部分劳动者。富人能够掏钱,让他人去劳动者替代自身受这一份皮和肉之苦。而我说起,不报名参加劳动者的你看起来免遭了皮和肉之苦,实际上错过乃至丢弃了大量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你的不劳动者,可能错过了“亲自动手,衣食无忧”的信心引以为豪,可能错过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当以劳其筋骨,劳其筋骨”的精神实质磨炼,可能错过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悠闲自在悠闲,可能错过了“鼓足干劲鼓足干劲”的雄心壮志。你的一时的懒散,务必给你丧失的这种精神实质实际意义上的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而付钱。由于,爱劳动自身便是一种精神实质的反映。
也有一些同学们不尊重他人的劳动者,例如课堂教学上不专心致志认真听讲,入睡讲小话;班里随意吐痰,乱丢垃圾;饭堂里剩菜剩饭,浪费粮食。这种状况从源头上而言,便是由于没有亲自参加劳动者进而感受不上劳动所得的得来不易。设想,一个方知备好一堂课要花好多个钟头乃至十几个钟头来查看材料赏读文字编写教学设计的老师,他在听别的教师相近的授课的时候会犯困讲小话吗?一个起早贪黑一扫把一扫把清扫大马路环境卫生的环卫工人,他懂得往地面上扔一张碎纸吗?一个在炎日下曝晒和风里来雨里去犁田种田的农户,他会懂得丢掉小半碗没吃了的谷物吗?都不容易,更是她们参加了在其中的劳动者,明白了成效的得来不易,因此才会分外爱惜。因此学生们,仅有深层次劳动者当中,感受在其中的酸辛,才会爱惜劳动所得。而爱惜劳动所得自身,便是一种社会道德的反映。
复兴中学的学生们,使我们爱劳动,人人有责吧,从自身的身旁琐事学起吧。干好每一次寝室和课室的轮值,为自己做一顿爽口的饭食,洗干净自身的每一件衣服,报名参加校园里每一次义务劳动,搞好每一次校园内青年志愿者……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即然观念存有于劳动者当中,人就需要靠劳动者而存活”,劳动的价值不仅在造就化学物质当中,更能让我们产生观念和精神实质的盛宴。因此,学生们,劳动者有这般大的风采和功效,大家有没有什么托词呢?还怕吃啥苦受哪些累呢?仍在迟疑,等什么?
劳动的成长就像一部史诗,记录人类成长的历史,闪烁着先辈的智慧和征服自然的意志;劳动的结果就像一首赞歌,谱写人类进步的乐章,歌颂着先辈的勤劳和勇往直前的美德。秉承先辈的意志和美德,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劳动本身就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去提倡、去赞美、去歌颂。因为,劳动者最美,劳动最光荣。
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假如结束了劳动,不要说一年,就是几个礼拜也要消亡。
米尔说,所有现存的东西都是劳动创造的果实。
是的,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人类的祖先就是因为学会使用了劳动工具,才会蜕变成为今天社会秩序的主宰;是的,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中华民族正是通过日织月累的劳动积累,才让“嫦娥”上了天,才让“蛟龙”下了海,才能洗刷近代外敌入侵的百年耻辱,才能在也门撤侨当中从容自如。荣光,伴随劳动而容光焕发,光荣,劳动当之无愧。
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我们都认为他最美、最真、最光荣。而糟蹋劳动成果、鄙视劳动行为、给劳动划上“三、六、九等”贵贱,甚至“坐吃山空”、“好吃懒做”、“不劳而获”都是可耻的。
没有辛勤的春播,就没有丰硕的秋收,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抗。读书也是一种劳动,一种不断积累知识和技巧,让自己不断变强变大将来能够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多贡献的脑力劳动。只要你今天付出汗水,明天走上社会你就能收获更多成果。如果你今天浪费光阴、虚度年华,明天你只能收获“竹篮打水一场空”,唯有“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今天如果你什么都不种,当你真正步入“寒冬腊月”的年纪,唯有饿死。
没有一砖一瓦的堆积,何来高楼大厦的仰视,这是生活常识,需要认清。劳动创造的价值也许随着生活的结构会有大小之分,但劳动本身没有贵贱之分,所以对劳动,我们无须敬畏,而对所有劳动者,我们都要敬爱。试想,“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我们要敬爱农民伯伯;没有清洁工日夜打扫,何来城市干净整洁,我们要敬爱环卫工作者;没有老师教会你的一笔一划,又何来你们将来的“清华北大”,等等。既然内心要敬爱,就要在行动上珍惜,不要糟蹋粮食、破坏环境卫生、上课一心二用,毕竟,他们的劳动是光荣的,他们的汗水需要更漂亮的“开花结果”来肯定。
没有参与社会劳动,你终将退化,甚至被淘汰,这是历史教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参与社会的劳动改造,怎么能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不适应,又何谈光荣地“为人民服务”。记得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古时有一个年轻人,从小不学无术,深得父母溺爱,直至成年,生活还不能自理。有一次,父母需要出远门,怕他独自在家饿死,于是在他脖子上挂了一圈面饼,但是最后他饿死了。父母回来一看,原来他把挂在脖子前面的吃了,而后面的他吃不到。这就是一个从来没有劳动经验的人的结果。在我们的学校,也有些同学家境比较好,在家里也视为掌上明珠,但我希望你们还是要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己,唯有自己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鸠占鹊巢”说的是不劳而获的故事,被大家唾弃,是个贬义词。“好逸恶劳”说的是贪图享受,鄙夷劳动的意思,被大家不耻,也是贬义词。既然我们对于这种行为有如此明确的认识和感情色彩,我们坐在教室里,就不要玩手机,挥霍父母的血汗;我们走在大街上,就不要乱丢垃圾,糟蹋他人的劳动成果。相反,劳动是幸福的,是快乐的,也是光荣的,我们要刻苦耕耘自己的书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和收获。
总之,我劳动,我光荣;我尊重劳动,我拥戴光荣;我努力劳动,我就收获光荣。今天,我们站在历史巨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我们骄傲。这种骄傲的荣光,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继续传承,这种光荣也必将激励我们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更加自爱、自重、自律、自我奋发向上。
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劳动关系和劳动经济法的发展规律,对研究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源作为劳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挥了助推经济发展驱动器的作用,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能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发展壮大。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潜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向更大空间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分配不妥当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投入资本的数量是相对稳固的,劳动数量却是不断变化的。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往往减少劳动力的数量,一人顶多岗的现象。但是,这种薪酬一定劳动量不断增加的企业行为,会大大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再加上精力有限,为了完成大量任务,难免出现错误,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诸多的麻烦。
(二)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不科学
在劳动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企业的总要生产要素,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就以劳动力的投入和产出为依据。劳动力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的不断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人力资源的评价,不仅要尽量增加劳动力产出,而且还要设定合理的范围,根据需要扩充劳动力队伍,再加上增强劳动力素质来协助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
(三)资本和人力资源替换不规范
通常情况下,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替代更多的劳动力。另一种是通过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完成生产规模扩大的要求。可见,资本和人力资源存在相互替换的关系。劳动者的数量和薪酬金额,与企业的资本投入成正比,无论增加劳动这的数量还是提高劳动者的薪酬水平,都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投入所以,企业要根据生产实际需求,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数量,实现人力资源和资本的科学置换。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并未深入研究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两者之间的规律和平衡点。往往是为了减少资本投入,大量裁员。当生产需要大量人员时,就会大规模扩招劳动力。这种随意、不规范的劳动力和资本替换关系,难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从劳动经济学出发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企业可以通过会计计算方式,分析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合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出发,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这种方案是系统性的方案,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和评价性,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企业将劳动力的薪酬设定为一固定标准,对劳动力进行收益和费用的计算,从而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费用的大小。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就需要增加劳动力的数量,相反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就需要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这样科学计算,合理规划,才能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招聘标准和培训制度相结合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来看,企业除了要严格把控前期的招聘门槛,还要强化员工入职后的后期培训。大力挖掘自身条件优秀的潜力员工,争取通过投入较少的资本,为企业提升经济效益贡献力量。
(三)制定科学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劳动经济学任务,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可以帮助企业持续稳定提升经济效益。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详细调研员工的工作量、工作效率,以及对工作的忠诚度,从而制定不同的.奖励层次,最大程度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人力资源的长久性和有效性,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的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高度重视。通过分析人力资源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坚持以劳动经济学为指导,加强在优化配置、招聘培训结合、制定科学规划等措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媛.试论基于劳动经济学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J].时代金融,2015,09:184-187
[2]王金辉.从劳动经济学角度解剖人力资源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26:193-194
一、劳动密集型企业薪酬管理策略
(一)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劳动密集型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对于不同部门和层次的管理人员,从理念、技术等多个方面展开培训,进而不断提升企业人类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制定薪酬管理计划。
(二)实施技能薪资管理
我国的众多农民工已经成为了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主要的员工队伍,农民工的去和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这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必须要做好针对他们的薪酬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劳工短缺的背景之下。换句话说,薪酬管理工作必须要注重引导员工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让员工能够主动的参与培训。和这一战略相协调的应该是技能薪资体系的构建,也就是说基本薪酬体系或者浮动薪酬的设计都必须要结合员工自身工作能力的高低来进行确定,从而更好的激励和鼓励员工。
(三)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在用工荒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与员工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合理、科学的设计薪酬结构。薪酬结构应更能体现岗位差异及绩效考核,即增加浮动激励部分的薪酬,同时细划薪酬等级,在内部各类、各级职位地薪酬水准上,要适当拉开距离,真正体现按能力分配、按技能、按绩效分配和奖优罚劣地原则,以此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采取弹性福利的措施
要结合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采取弹性福利。弹性福利也可以称之为自助式的福利,是企业员工结合自身需求去选择福利项目。我们可以这样进行比喻:一个人拿着钱在自助餐厅里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现阶段,很多的一线员工已经开始注重岗位所能够提供的“非物质因素”,特别是80后90后的新一代求职者,这些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他们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障以及其他各方面的诉求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他们也更加重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所以企业必须要结合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弹性福利。
二、薪酬设计方案举例
第一,基本工资的设计。设计的根据首先应该是员工现阶段的基本薪酬状况,其次是按照行业内标杆企业的薪酬水平。如果企业采取的是领先策略,那么就可以根据行业内标杆企业薪酬水平进行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第二,员工工龄津贴的设计。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其员工的流动性要比普通企业大得多,设置工龄津贴的主要作用就是对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和激励,同时也会提高员工的离职成本。例如说工龄津贴可以采取分段制度和总额控制,前5年之内每年提高100元,从第六年到第十年每年提高50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员工流动期一般是在前一两年,超过5年之后一般都会稳定下来。第三,福利的设计。在过去已有薪酬的基础之上再设置弹性福利。结合企业员工的工龄以及实际的需求来进行设计:首先是针对员工工龄来进行福利设计,例如说在企业中工作年满3年可以享受7天带薪休假,工作年满5年或者以上企业给予一定的旅游津贴等;其次是对优秀员工的福利设计,根据员工岗位以及对企业的贡献和各项考核指标,对优秀员工给予晋升机会、再深造名额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的减免福利;最后是自助餐式的福利设计,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给员工列出福利“菜单”,这样员工可以朝着自己希望获得的福利的方向去努力,进而满足企业中各个层次员工的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薪酬管理不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薪酬管理的战略方向、薪酬管理的理论原则等;而它的艺术性则通常体现在不同的薪酬结构组合以及不同的薪酬制度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激励作用。因此在劳工短缺背景之下劳动密集型企业薪酬管理工作必须要深入的对其各个组成结构进行研究,不断完善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薪酬方案,从而更好的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吃懒做为耻。劳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锻炼身体。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热爱劳动的作文800字议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俗话说:“劳动是美德的保卫者”。没错,劳动是中华大家庭的一种传统美德,跟孝齐名。从古代大禹治水到当今的三峡工程,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用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璀璨华夏文明。
有一些人偷懒,不爱劳动,比如我们身边有些现象:有一些完全不爱扫地,有人叫那些人扫地,他们就说:“不可以用人工智能吗?”叫他们洗个碗吧,他们却找出种种借口和理由。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没打扫完地就提前离开,因为她说要去看爷爷,那一天,那个同学也许认为高枕无忧,其实,更大的批评隐藏在她的后面。夜晚,她渐渐地吃饱喝足了,大摇大摆地回家关起灯睡着了。第二天,她来到学校,进了教室,过了一会儿,x老师进来了,有一个人告诉x老师那个同学昨天偷懒没有扫地,那个同学立马找借口说:“我昨天是要提前去看爷爷。”因为她知道,要被罚扫地一个星期。x老师亲切地对她说,劳动能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有利于培养任务意识、责任感和义务感。劳动能培养孩子关心老师,关爱他人,不是只会享受别人的服务,也能主动为他人服务,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最后她低下了头,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觉接受被罚扫地一个星期。
爸爸是个爱劳动的模范。有一次爸爸对我说:“休息的时候,你可以干点家务活。”爸爸说到做到,有一次,爸爸吃完饭,自己拿着碗来到厨房里洗,而我吃完饭却把碗扔给妈妈,自己拿着平板电脑玩了起来。后来,爸爸知道了,叫我过来,先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又狠狠地对我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感触很深,于是,我以后都不敢偷懒了,开始自己主动地做家务了。在劳动中,我感觉到很快乐,也感觉到自己开始长大了。
无论科技多么发达,劳动依然是快乐之源,幸福之本!我们的成绩,靠的是我们的手,而不是我们的嘴巴。
莫格索尔曾说过:“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者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隆。” 如果没有人热爱劳动,没有人去劳动,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的祖国。
古今中外有多少热爱劳动的人,如果没有詹天佑的劳动,哪有京张铁路的完美竣工,哪里有中国人的扬眉吐气?没有袁隆平的劳动,哪有今日丰产的水稻,哪里有今日的从温饱追小康?没有李素丽的劳动,哪有乘客放心的神情,满意的微笑?巍巍长城,诉说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葱葱绿林,感怀奉献者的劳动消减了漫天飞扬的黄沙;高楼大厦,映照出建筑工人、技术员圣洁的灵魂。是劳动使荒凉的世界变得多彩,是劳动将漫漫沙漠变绿洲,是劳动将建筑的美轮美奂之歌传唱千古。
大家都觉得生命在于运动,而我觉得生命在于劳动。家长们经常对我们说要热爱劳动,因为劳动可以锻炼我们的体格,有时候还能够为我们带来欢乐。小时候的我是一个讨厌劳动的孩子,觉得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妈妈发现了,有一天她对我说:“今天我要带你去老家的农场看一看。”
我很疑惑:“为什么呢?”
“让你体验劳动的快乐啊!”妈妈说完,拉着我上车了。
经过了5个小时的等待,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远远望去,一片绿悠悠的稻田,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隐隐约约能看到几个农民。妈妈说:“等会儿我们去那边帮助。”妈妈指了指那边,一开始我是抗拒的,但在妈妈百般劝说下,我答应了。我们换好了衣服,就开始帮助,我小心翼翼地将一根根稻田插进水中,结果倒了,一位农民伯伯对我说:“小朋友,要像这样子,用力一点儿,不然插不好的!”他又给我示范了一遍,我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给插好了一根,我很有成就感,我又继续插了几根。我虽然满头大汗、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回去了。从此以后,我就知道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要热爱劳动,要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学会用劳动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热爱劳动吧!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因为繁重的学习负担,有人抱怨劳动耽误时间;因为便捷的人工智能,有人会说劳动可有可无;因为充裕的经济条件,有人自以为金钱可以万能。其实不然,劳动是财富的源头,是幸福的活水,是生命的底色。人生在世,必修劳动。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如是说。劳动乃财富之源头。依然记得多年前的那个寒冬深夜,我饥肠辘辘,遂决定出街觅食。走遍大街,跑遍小巷,毫无斩获,败兴至极。山重水复之时,一家点着灯火的街边摊正热气腾腾。点餐,暴食,满足,闲聊。店主说,别人太累而打烊,我坚持所以挣钱。现在,他早拥有了自己的店面,却还是营业到深夜。想必,他深知劳动乃财富之源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岂止不匮,且会丰裕。我们少年,亦当用自己的双手去赢得财富。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先秦哲人如是说。劳动乃幸福之活水。有些同学可能对此不解,劳神非力,动来动去,有何幸福?人工智能、花钱省事,不好么?其实,投之以劳动,报之以幸福。当你因为成绩而烦乱不堪时,收拾完书桌你会看到海阔天空的纯净;当你因为人际而闷闷不乐时,打扫完教室你会感到团结协作的温暖;当你因为家长唠叨而叛逆冲动时,整理好课本你会听到宁静无声的幸福。曾经有位朋友告诉我,她心情郁闷时,用力地洗一盆衣服便会释然平静。乍听有趣,再思信然。劳动转移负能量,给人成就感,而人工智能与花钱省事难以做到。我们少年,亦该知劳动中有幸福。
“只问耕耘,无问西东”,长辈如是说。劳动乃生命之底色。马克思讲,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试想,你是否可以无所事事?时间一久,必然疯掉。小孩摆弄玩具,学生研究模型,老人伺候菜园,都是对劳动的潜意识追求。古稀之年的任正非说,他不想退休,工作已是一种习惯。我们少年,亦需劳动不止生命不息。
蓦然想起大仲马的忠告,人类的全部智慧是等待和希望。我以为,还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劳动。大儿溪东锄豆,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劳动是我们的必修课,请别选修!
1.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田野里,农民伯伯正辛勤地播种,插秧,汗水滴入干涸的大地,孕育着深秋的芬芳。“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的他们,只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尽管劳作让自己疲乏不堪,但一想到秋天的丰收之景,他们心中就多了几分坚定,几分信心。他们只想用现在的劳动,换取秋天的收获。在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教师办公室里,老师正孜孜不倦地教导着学生们,他们眼中充满着关心。老师,用一支支粉笔写下了至理箴言。多少个夜晚,他们奋笔疾书,写着教案,制作着课件,任凭血丝爬上了双眼,他们依旧守在灯下桌前。爱生如子的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讲授着知识,甚至在课外也利用休闲时间给学生辅导。如果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那么老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未来。
实验室里,科技工作者们在灯下进行着科学研究。也许,他们一辈子都将默默无闻,但他们从未放弃,努力在科研方面协同攻关,争创佳绩。一张张图纸绘不尽艰辛,一台台计算机算不完劳苦。他们刻苦钻研,寻求着更多的真理,探求更多的奥秘。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他们呕心沥血;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书写了一个个不平凡,他们无愧于祖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不信,请看:
金秋时节,庄稼得到了大丰收,喜悦伴随着每一个人,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莘莘学子,果然不负老师的期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蛟龙探海”,“嫦娥奔月”,早已不是传说,而是科技发展上的一块块里程碑!中华大地上,每一个成就,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劳动,不仅使我们收获到了快乐,更体会到不同意义;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劳动,让中国梦不再遥远。
劳动最甜,让我们用劳动,创造最美的中国梦!
2.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我玩累了,正躺在沙发里喝牛奶,妈妈轻轻对我说:“你幺爸最近在小区附近开垦了一块庄稼地,你要不要去挖一挖、撒撒种?”我一听,惊奇地从沙发上蹦了起来:村庄可以种地,城市也能种地。新鲜!新鲜!好新鲜!我要去种地,我要去劳动。看着我兴趣盎然,大人们乐了。他们立刻纷纷起身,都说好久没有亲近大自然了,一块儿去踩踩地气。我赶紧带着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地跟着大人们浩浩荡荡向田野出发。
来到楼下,扛上工具,出了小区,我们一路欢呼雀跃。没想到穿过几幢高高低低的楼房,我们真的就走进了一片藏在围墙里的田园。放眼望去,这片田园里面有高高的白菜籽,有果实累累的豌豆,有正在结果的胡豆,还有数不完的昆虫和小鸟正在忙碌。可能人们知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道理,所以没让这块地白白空闲着。那我们要挖的地在哪里呢?我们穿过几块碎石堆,拨开零星杂草丛,披荆斩棘去寻地。“这就是我家的金地良田。”幺爸得意洋洋地说。顺着他伸手一指的方向看去,一个不大显眼的角落果然还有一小块荒地。这块平平整整的地突然出现在我们眼前,地周围茂盛的杂草自然成了栅栏。嗯!这块地还散发着泥土的芳香。
冲在前面的我赶紧领了个大锄头,撸起袖子准备挖地。没想到一举,唉哟哟——沉!太沉了!我扛着这个大家伙才走几步,热汗就滚滚而来,但是既然来了肯定要好好感受感受劳动的滋味。我大力一锄头下去,棕褐色的土地出现了一条大裂缝,一个大家伙插在土里,又用脚一蹬,再用力一跷,一大坨土就“散”了。爸爸说,开荒开荒就是从野草当中新开辟一块田地出来种庄稼,开荒第一步就是松土。但就是松土也不简单,有时候用力过大,锄头插得太深,跷又跷不出来,等到抽锄头抽到腰酸背疼时,它才终于出来;有时候盲目一锄下去,“嘣!”的一声儿,火星儿直冒,锄头的利尖立刻成了“卷式铁刃”,原来击打在石头上了!
当夕阳收回最后一丝光芒,我们终于把那小块地的土给松完了,计划是下次过来种蔬菜浇水。望着平平整整的土地,一想到进入仲秋,可能鱼虾肥、五谷香,蔬菜成熟多漂亮!我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腰酸背疼全给忘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劳动能创造幸福,幸福就在于人类的劳动中。回到家,我给爸爸说:“劳动真快乐,下周我还来挖!”
3.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劳动的内容和方法,对劳动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它可以让劳动者在劳动中感受到本身的乐趣。乐趣是美感,美感首先是由生产劳动本身引起的。最熟悉的例子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女活泼轻盈的动作,愉悦欢快的心情告诉读者,他们简直陶醉在采莲的劳动过程中。
辛弃疾在《清平乐·村居》里写道:“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劳动者自己快乐,还写出了劳动的旁观者的愉悦。也许正是因为诗人一家的劳动感染了客人中的“白发翁媪”,美好了低小茅檐,青青溪草,诗人才有了这首诗。
这些事例也证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劳动者在劳动中除了产生乐趣与美感,也会产生怨愤和不平。如“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翻译成白话就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中奔波劳作。”透露出劳动者内心的不满,甚至是愤怒。“愤怒出诗人”,愤怒是由于劳动分配不公引起的。
有良知的诗人看到劳动者辛劳的场面,了解到分配不公的惨状,情绪波动也会激发悲悯情怀,进而产生创作灵感。比如白居易的《卖炭翁》,穿着单薄的炭农,已经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疲惫了;为了多卖几个钱,“心忧炭贱愿天寒”,心中矛盾而且纠结。炭贱还有价,收入少也是收入;遇到太监,立马变得一无所有。白居易是最接近劳动者的,是劳动者成就了伟大的诗人。
关于先有爱情,还是先有爱情诗?王蒙在一次讲座时说,先有爱情诗,因为他七八岁就了读爱情诗。在先有劳动还是先有劳动的诗这个问题上,我是认为,先有劳动。
劳动出诗人。因为人民的劳动,才有了数不胜数的流传到今的文艺作品。追根溯源,我们就会与艺术家们并肩站在劳动的枝头一起微笑。
4.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史密斯说过:"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是知也,吾镌记于心。把你的生命都投入到劳动中去吧,这样你就可以得到成就与满足;把你的时间都倾注到劳动中去吧,这样你就可以寻到真知与灼见;把你的行动都使用到劳动中去吧,这样你就可以悟得美好与朴实。
生命因为劳动,可变得非凡,拾得质朴。日月劬劳,亘古留香。当你扛起锄头来到田垄,刨土而置种,翻土而水浇,让生命非凡于此氤氩,便是一种成就感发生于心,令人欣慰。土壤需要以耕种来培育,所以时时来看,日日来培,担其受风雨之阻而陨,遭雷电之惊而蔫。于是引细雨润之,施农肥助之,或些日不看,任其生长,或终年顾一,免其受灾。待其成熟,拾之入筐,便有满足感自心而出,便有慰籍感由体而绕。此时,我们便寻得质朴生活,觅得非凡人生。感纯净生活于此,非劳动之所助哉?
匠心因为劳动,可觅得真知,寻得灼见。连云入阙,风烟注劳。当手艺人拿起手中刀,于平凡之木镌刻生花,细细而斟,蚊蚊而刻,让甄品于此而出,便有一种沉淀感发生于心,令人瞩目。雕刻木雕的匠人往往年过六旬,华发已白尘事已看,只为心中初愿,入山林,居小舍,淡泊人间烟火。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寻其所想之木,思其所忆之形,然后入定。常心中有形,刻一樽而逾百日,细致入微,精雕细琢,内心平静。他们仿佛已与手中木合而为一,知其所想,顺其而琢,于是一路顺利,直指终极。待雕刻毕,微微笑耳,然后继寻。此时,他的内心已同木雕般甄入淡泊,更无一缕浮躁。觉平淡人生于此,非劳动之所助乎?
琐事因为劳动,可弃其凡俗,留其美好。凡尘既往,当以劳焕。许多人常因鸡毛蒜皮的小
事而囿于生活之桎梏,须知以劳动为剑,可破其囹圄,黯其狂傲,涤其咒怨,遂寻美好。我们以劳动为墨,以琐事为笔,可书尽韶光;我们以劳动为诗,以琐事为曲,可唱罢悲欢;我们以劳动为宣纸,以琐事为翰墨,可画完风尘。扫地时心平,擦桌时心净,洗碗时心悠,煮饭时心静。皆为劳动之所赐,岂怨劳动之所冗?当感之怀之,念之留之,思之忆之,用之眷之。
5.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在我上一年级的一个周末,早早地把作业写完了,没什么事干,就来到爷爷的小花园里逛逛,虽称“花园”可其实是一块地上放了许多盆栽与花罢了。
大的与笑得互相簇拥、衬托,好看极了。雪藤见了我,摆摆手;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花见了我,妖妖身子;吊兰见了我,挑起了无。正在我陶醉之际,爷爷不知不觉地来到我的身后:“去给他们浇浇水吧。”我开心极了:“好呀,好呀!”我拿起一根水管,把它的一头拧在水龙头上,自己拿着另一头,冲进了小花园。
我一拧开水龙头,哗啦,哗啦……水往外冒,拿着水管的我兴奋了,拿起“机关枪”不断扫射,那些花儿草儿只好“委屈”一下喽,它们扮演了敌人的角色。啪啪啪,哗哗哗,哈哈哈,我的脚踩在地上的“啪啪”声,浇水的“哗哗”声,再加上我欢乐的“哈哈”声组成了“三重奏”。
花儿,草儿,盆栽,好像也被我感染了,于是花儿格外眼里,草儿格外嫩绿,盆栽格外茁壮。正当我劳动得开心是,爷爷吧水龙头关了,慈祥地说:“再浇水,植物都被淹死了。”
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呵呵。”
爷爷又说:“你是不是该吧落叶扫一下呢?”我如梦初醒:”哦,对呀!“我连忙拿起扫把扫地。过了一会,我满头大汗,但望着整洁的小花园,我的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当叶子最后一滴水珠滚下来时,我的随笔录也写完了:今天我浇了花,知道了劳动虽不是轻松的事,但它也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劳动是幸福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与辉煌的必经之路。想摆脱困境,你就去劳动;想创造未来,你就去劳动;想寻找快乐,你就去劳动;想实现梦想,你就去劳动。诚实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世界,也彰显了劳动的光荣!
6.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自从老师宣布后,我们就等呀盼呀,终于等到星期五,熬过了第一节课,激动人心的时刻从天而降,当主持人宣布活动正式开始,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甚至,有的同学一蹦三尺高。
同学们洗完手,一一回到自己的座位,此时老师已经把饺子馅和饺子皮准备好了,不等老师说,同学们都已经包了起来。我在家里经常包饺子,熟能生巧,我不一会儿就包了十几个,同时,我向旁边小组瞅了一眼,便暗自洋洋得意:想超过我们呀!门都没有!一会,我们便把饺子皮包完了。“叮玲玲叮玲玲”,第一节就这样消失了。
我走向旁边的几个小组转了一转,真有趣!包的饺子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是包子形,有的是元 宝形,有的是月牙形,还有的是不规则的形状,就连他自己都说不出是什么东西,而老师包的饺子跟我们包的饺子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们包的饺子不管是什么形状,都总是睡着的,好像一头懒猪似的,整天都躺在猪窝里睡懒觉,而老师包的饺子是站立着的,好像一位在战场上的冲锋战士,让人看了,觉得非常有精神。
煮饺子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我把饺子一个一个的放进锅中,煮了几分钟,还不见饺子好,心里一阵着急,可又拿它没办法,只好等。终于,饺子浮了起来,我迫不及待的把饺子盛了起来,嗯,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同时,我也把调料调好了,此时,我的口水已经馋涎欲滴了,我顾不了很烫,刚吃完第一个第二个就已经下肚子了,让你想吃个不停,就像一句俗语说的“猪八戒吃人生果狼吞虎咽”,真是美味佳肴啊!我看了看坐在我旁边的同学,瞧她那狼狈劲儿,嘴巴周围都沾满灰色的“胡子”。
老师,我突然想起老师一直在为我们煮饺子,看见一锅又一锅香喷喷的饺子送入我们的嘴,她们何尝不想吃呢?但是,她们没有把一丝一毫想品尝一口的劲显露出来,于是,我走向前去问老师:“老师,你们也吃一点吧。”可她们的回答却是:“你们吃吧!你们吃够了我们再吃也不迟。”此时,我想起了一句话:老师就像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次活动,我不仅吃到了美味的饺子,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劳动既是艰苦的,又是快乐的。
7.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山坡上的梨花坠着头向五月微笑,无垠的麦地,催出热烈的诗情,迸发激情的五月。春雨,丝丝密密斜织着,一丝一缕击敲着心坎,打湿了沉寂的思绪,心湖中荡起层层涟漪,激情的五月,放飞青春,放飞梦想。
五月,漫步在落英缤纷的田野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情豁然开朗。农民们喜气洋洋的忙着春耕春种,他们微曲的腰像拉满的弓,双手扶犁,躬身前行,双腿因负重而不能直立行走,但他们每一步迈的却很踏实,步伐矫健。在他们的身后,一垅一垅的梯田在不断加宽,孕育着播种的希望。这如诗般健美的劳动场面,瞬间定格在我的脑海,成为我记忆中的永恒。
农民,他们有着可贵的精神,他们那双粗糙且布满茧花的双手,写满了对生活的挚爱;沧桑的脸颊,暗示着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守候着期盼,收获着劳动的喜悦;憔悴的面容刻画出他们涟漪的泪行,伴随着每个凄风苦雨的日子,正如他们倔强的性格,对生活的执着追求永不悔改。
农民,他们在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动,却任劳任怨;他们早出晚归,忙的疲惫不堪,但也不亦乐乎,痛并快乐着;他们整日为了生活忙忙碌碌,却也时常灿烂的微笑着,笑对生活。
五月都市的街道,响起了清洁工哗哗扫地的声音,迎面吹来一股凉爽的风,这风,催来城市的文明之花,催长着清洁工的劳动成果。尽收满眼的美景,在随风飘飞的音符下,大街小巷传来了收垃圾车播放的曲子。
行人的目光停留在清洁工清扫街道的背影,大家不再为清洁工的地位卑微而看不起他们;行人的眼睛开始注意洁净的路面,看着清洁工把城市打扮得亮丽多彩,心里很是舒坦,不由地向他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在这个充满真情的五月里,让我们为劳动者写下闪光的字眼“劳动最光荣”,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劳动者致敬,并送上我们最真诚的祝愿;让我们高歌一曲劳动赞歌,唱出我们浪漫的情怀,唱出劳动者的心声,唱响五月的热情。
8.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八点钟要到了,陆陆续续地来了些客人,他们有的吃面,有的吃粉丝,有的吃水饺,每个人还多喝一碗汤,姑姑差不多要洗一天十几个客人,一人两个碗的碗数,还要负责店面的清洁,家中的锁事,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加上今天是五一,人更是多。看到这里,我决定帮姑姑一天,做一天的早餐店的小小服务生。
首先,我要收拾碗筷。我先把客人吃的碗筷收拾好,放到洗碗池里,按大小叠好,再把桌子抹干净,迎接下一位客人的光临。我走进走出,忙前忙后,忙到了十点多,终于客人都走了。我就把桌子收起来。接着,我要帮手洗碗。我和姑姑蹲到洗手池旁,打开水龙头准备洗碗。望着两三叠厚厚的碗,不禁大惊失色道:“姑姑,怎么有这么多的碗呀!”姑姑笑了笑,说道:“客人多碗就多呀,你现在知道挣钱不容易了吧!今天是劳动节,就让我们在劳动节中好好劳动吧!”
说干就干,我和姑姑分工起来,她洗碗,我用水滤净。经过我俩的努力,终于洗好了碗。一个上午过去了,我在下午还得尽上我这个小店员的最后一个义务,那就是拖店面的地板。这可难不倒我,因为拖地是我的强项。我二话不说,拿起拖把,沾上水拧干后就不动声色地拖了起来。
姑姑的店面虽不大,但杂物却比较多,总是挡住拖把,所以我左拖右甩根本行不通。我只好搬开杂物,一点一点地拖。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成功也终于在一场汗流浃背后迎来。傍晚就要来临,我们要回家了。姑姑给我买了一条雪糕以作感谢。品尝着冰凉的雪糕,我回想着刚刚的劳动。
“五一”劳动节就在我的劳动中过去了,我认为这个五一让我明白了劳动的可贵,也让我在五一里学会了劳动。让我们劳动在“五一”吧!
9.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五一长假,我回到了江滨农场,参加了家里开荒地的秋收。这次秋收,让我受益匪浅,久久不能忘怀。
今天上午,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虽然已是金秋时节,但是也有些热。我告诉妈妈我想去开荒地劳动的请求,妈妈马上就同意了。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向开荒地走去,开荒地离家很远,光是走到开荒地,我就累得不行了。
终于到了开荒地,它是一块大约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20米的长方形,种植了玉米、土豆和一些应季的蔬菜。爸爸先用镰刀把玉米杆子砍倒,我和妈妈负责掰掉玉米棒和扒掉玉米棒外层的皮。开始干活了,原以为这活很轻松,真是没想到居然那么难干,我呼呼喘气,在表面上装作轻松,其实心里早就不想干了。干了一会,我就开始偷懒了,掰的也不认真了,扒玉米的皮也扒的不干净了。
妈妈看到了,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任春宇,如果你真想体验劳动的乐趣,就应当认认真真的干,否则,就不干。其实这种活也不一定非要你干,爸爸妈妈之所以让你干,是想给你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你懂得社会存在竞争、生存需要劳动的道理。”听了这些话,我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烧。是啊,既然我已经自己要求来干的,就应该把它干好。我马上认真的干了起来,比以前认真多了,终于,我们把玉米都收到了家里,我又和妈妈把玉米剥了粒,一个劳动的上午结束了。
下午,似乎更热了,但这丝毫不能打退我的热情,我和爸爸去开荒地刨土豆,爸爸先用镐头把地刨开,我就把土豆捡起来放到袋子里,这个活要比上午轻松,但是我没有松懈,用妈妈上午说的话鼓励自己,干得非常好。
晚上我吃的菜是自己辛苦一天的劳动成果,虽然和其他菜一样,但我吃的又香又甜。
我已经完成劳动体验,这次劳动体验,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懂得了爸爸妈妈干活的辛苦,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我会把认真的习惯用到学习中去。
10.关于劳动的议论文800字高中
干什么活儿呢?是扫地、擦玻璃、还是……唉呀!猜不中的,听从老师吩咐吧。我们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大门口两侧的“卫士”——柳树下,原来王老师是让我们用白灰美化大门口两侧的几棵柳树。
我们仔细地看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只见老师把一些白灰放在盆里,再倒入半盆水,并用一个小棍搅了搅。然后,老师给我们示范了两棵,剩下的由我们来美化。“嘿,这还不简单!”看了老师的示范,我心里暗暗地想。
说干就干,我们照着老师的样子,把“笤帚”当刷子,蘸了一下白灰水,从树干红漆标记处开始,沿着树干向下刷。可我的“刷子”老不听话,你让它向左,它偏向右,老是摇摇晃晃的,我的身上很快被溅了好多白点儿。这时,我才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不简单)!
开始,我们刷得特别有劲儿,个个汗流浃背,可是刷了一会儿,我们就累得不想动了,个个无精打采。我想到老师平时常教导我们:坚持就是胜利。于是,我便鼓励同伴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大家又提起精神,刷了起来……我抬头瞅了一眼李明,哈哈,我不禁笑出声来,李明已经成了“白头翁”了。他也抬头看了看我,说我的脸上也已经黄白相间了。
劳动结束了,我们的脸上、衣服、裤子上沾满了小白点儿,个个成了戏剧里的“小丑”。再看看个个“卫士”,正穿着我们送她的洁白的裙子,洋洋得意呢。“啊,今天可累坏了!”我情不自禁地说。他们回话:“是呀,衣服这么脏了,又该挨妈妈批评了。”这时,王老师走来了,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高兴地竖起大拇指:“你们可真能干!”我们甭提有多自豪了。
这次劳动令我难忘,因为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柳树的健康,同时美化了校园的环境。
劳动高中议论文800字
劳动高中议论文800字,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它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享受,而且高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下面是劳动高中议论文800字
劳动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劳动;说它陌生,那是因为一般人并不能真正懂得劳动的真谛和重要性。懂与不懂,正是先进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高尚与庸俗的区别。要想成为先进的、成功的、高尚的人就必须懂得:劳动创造一切。
劳动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状态。劳动是用时间衡量的、向着理想不懈追求的过程。工人在机床前的操作是劳动,农民在烈日下的锄草是劳动,战士不间断的巡逻是劳动,老师四季如一的辅导是劳动,学生不辍的苦读是劳动……劳动是风,吹拂在生活之表;劳动是水,流淌在生活肌体之内;劳动是阳光,照耀在健康的灵魂之上。
处在劳动之中的人,总是心无旁骛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他们有成功的信心,有战斗的勇气,有坚守的毅力,懂得劳动的真谛并享受着劳动带来的愉悦。
劳动最忌懒惰。一个游手好闲的学生、一个照读教参无心备课的教师、一个满足工资不思进取的工人、一个只为糊口不为丰收的农民……都站在劳动的消极面上。他们不明白劳动的真谛,享受不到劳动的愉悦。
劳动决定成功。演员银幕上闪光形象的背后,凝聚着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台前幕后的排练;歌手在晚会上一气呵成的高歌,不知要多久的练习。这就好比一匹宝马,必须在汗血如注的奔跑中才能得到伯乐的青睐,成为战将的伙伴。
成功需要劳动的积累,蜚声海内外的一代宗师季羡林先生,早年出国苦读,归国后不懈苦攻,几番研读《四库全书》,笔耕几十年,把寂寞、平淡当作劳动生活的常态,终于走上辉煌的人生顶峰,几十年朴素劳动涵养出的高尚的个人风范,为他赢得了世人的普遍称赞。惟有持之以恒的劳动,才能成功。
劳动不分先后。青年人前程远大,道路漫长,要明白“劳动要趁早”的道理,只有咬紧牙关,坚持奋斗,英勇战斗,才能创造非凡的业绩;中年人,是社会的脊梁,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的松懈。老年人,也可以老当益壮,发挥余力,继续创造价值。然而有一点不可回避,那就是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能最大限度地创造生命的价值。
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的历程证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智慧,劳动创造了一切。人类文明浩荡千年,劳动的光辉闪耀古今。惟有劳动才是和谐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让我们纵情投身到劳动者的洪流中吧!
高尔基对他的友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快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这与我们先祖的想法不谋而合。劳动是光荣的,它创造了历史辉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每一点,每一处都会显露出劳动的光荣,有时虽是星星点点,却那样照耀人心。
如我们所知,“劳动”是经久不息的话题。古人为其著书写诗,诗经所述“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介绍牧人的生活,他是怎么样的呢?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干粮袋儿也背着,就是这样一普普通通的人,正勤勤恳恳地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今人身体力行,“当代愚公”黄大发历时三十年,靠着简陋劳具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妈妈”支月英,自十九岁不顾家人反对来到泥洋小学,成为一名深山教授,36年一直坚守讲台,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身为一名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劳动应是我们所推崇的美德。然而,我们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他们不理解劳动,忘记了自己先辈们的教诲,误以往仅有学习成绩就可以,对劳动嗤之以鼻。更有甚者,对劳动成果毫不珍惜,肆意践踏。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在部分学生和家长眼里,劳动无足轻重。
可以明确地说,这是错误的言行。曾几何时,中华民族凭借着劳动这一美德取得非凡的成就。回首以往,若没有科学家们付出日日夜夜的艰辛,5G时代又怎么来临中国?
若没有建筑工人们栉风沐雨的辛勤,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怎能奇迹般的伫立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若没有南仁东与他的团队的不懈努力,中国有如何能张开“天眼”,看向宇宙?正是有着这些人的劳动,中国成为新时代的“领跑者”。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来喊口号的,劳动不是只喊口号,而是要有实际行动。无需迟疑,现在就行动吧!我们的未来,就需要我们自己牢牢将其把握在手中!
或许只需要先在勇气上踏出一小步,我们就在热爱劳动上成功地踏出了一大步!从今天起,不,就是此刻,身为学生的我们定下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祖国奉献的每一步吧!勤奋劳动,我们无所畏惧,向未来的彼岸远征。报效祖国,我们无所保留,向成功的巅峰攀登!
自古以来我国就不缺少辛勤耕耘之人,回望历史,有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看今朝,有青年为祖国科研事业热血奋斗,书写青春赞歌。劳动是社会的主旋律,是引领我们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科技发达的今日,我们依然离不开劳动精神。芬兰学校设置物理课学习项目,大学将劳动设为必修课等,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劳动精神之于我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大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劳动精神,是因为其强有力的内核支撑,是因为它对我们的生存发展乃至国家兴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精神教会我们“粒粒皆辛苦”的古训,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珍惜粮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从“天下荒”到“天下仓”的转变,是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劳动精神为新时代注入的不竭动力。
劳动精神教会我们精益求精的工匠之心,站在生产的流水线上,对每一件产品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要确保不让任何一件次品蒙混过关,对于工件的计算要做到准确无误,是工匠们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造就了一件件的大国重器,是劳动精神赋予新时代的精彩内涵。
劳动精神教会我们“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无私奉献,站在三尺讲台,传递知识的力量,书写着一页页的人生华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正是广大教师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最美写照,也正是对劳动精神的最好诠释。
新时代离不开劳动精神,新征程离不开劳动精神,社会离不开劳动精神,我们离不开劳动精神。
劳动精神于个人而言是精神上的补钙,于社会而言是社会前进的助推剂,于国家而言则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中流砥柱。人们仅有付出了劳动,才会有所收获,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获得感,仅有大家都体会到了劳动的社会价值,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安定有序,我们的国家才能够拥有长治久安的保障。
作为高三学子,学习生活固然紧张,可是我认为这并不能够成为我们逃避劳动的理由。诚然,有些父母会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行了,至于家务劳动等生活琐事自我能够替孩子承包。可是,我认为这恰恰是造成孩子懒惰的源头,要明白生活上的懒惰也是造成孩子学习不用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或许正是由于家长不恰当的干预才抹杀了孩子们爱劳动的天性。长此以往,孩子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劳动本就不是自我的事,随之而来的恐怕就是劳动精神的缺失,个人精神的缺钙了。所以说,纵使再忙也不能忘记根本,纵使再忙也莫失了天性,我们要时刻谨记劳动精神的重要性,时刻弘扬劳动精神。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能光有远大的梦想抱负而忽视了基础,仅有打好了基石,建筑才会稳固。同样的,仅有劳动精神永流芳,社会才会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稳步提高,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完美。既然如此,何不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财富,共同让劳动精神的源泉充分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