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厦大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厦大发表论文

厦门大学读博士承认通讯作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硕博连读选拔的,还需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和厦门大学为论文,和学生的第一署名单位在二类及以上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博士是承认第二作者的。

一般是有CN号的正规刊物就可以了。可以去找中华论文联盟,貌似有提供代发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厦大论文发表

厦门大学读博士承认通讯作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硕博连读选拔的,还需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和厦门大学为论文,和学生的第一署名单位在二类及以上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博士是承认第二作者的。

冬眠解答: 1、厦大的博士,是必须以第一人称在二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2篇才能顺利毕业的, 2、厦大硕士要求就没那么严格,一般能发表个什么论文就可以,一般是与导师合作,以第二人称的形式,但不影响毕业。

进入这个页面,下载厦门大学核心学术刊物目录(2008年版)。这个目录就是我们学校认定的核心刊物,保研、评奖学金都是从这个刊物上认定的,你可以从这个核心目录里面找到会计类的刊物。比如鼎鼎大名的《会计研究》,不过这个是一类核心发表难度也很大,咱小本本就努努力,发表二类核心吧。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天大厦大论文怎么发表

1.论文内容的准备

想要发表的话对于论文的质量也是有要求的,出于精益求精的要求,论文提前一段时间准备。所以如果想要发核心期刊的话,建议最好大二下开始,因为这时候专业基础知识有了一些,另外核心周期在年至一年,这之前还要联系指导老师(本科生没有指导老师几乎不可能发上核心),准备素材、查找资料等。如果是为了保研发普刊,大三下的二三月份是高峰期,平时普刊周期两到三个月,这段时间就要延长半个月左右。

2.弄清楚发表的要求发期刊论文有很多用途,可以平时加分、保研加分、评奖学金、结项以及考研复试等,总的来看还是跟学校、单位要求相关,所以就要先搞清楚相关政策才能保证发出去了有用。

3.注意需要各种时间期刊论文得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才有用,所以要注意各种时间节点。审稿时间审核通过后才有录用证明。如果是自己投稿的话,一般审稿要半个月以上。期刊质量越高,审核时间越久,拿到录用后就知道该期刊的出刊时间了,最快也要一到两个月才能出版,慢的话要等半年以上。质量高的期刊一般都会出现超前收稿的现象,而出版也是有规定时间的,所以如果想发论文用来加分之类的,就需要提前做准备。上网时间还有的要看到在网上检索证明才能认定,一般非知网的普刊在出刊后1-3个月上网,知网的普刊在出刊后2-3个月上网。

4.投稿渠道的选择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发在哪个期刊上,如果是自己投稿,那可以去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找期刊。先搜研究方向,然后确定想要发的期刊,一般会有投稿联系方式,根据这个联系编辑就可以了。还可以认真去各个期刊官网寻找编辑老师或者征稿电话联系方式,听从编辑老师的格式要求或修改建议,然后耐心等待。在这里学姐建议去数据库查找期刊信息,这里的才是最可信的,很多百度页的期刊官网都是假网站。

最后,不管你是自己投稿还是找的渠道或者机构代投,拿到录用证明后都可以去打该期刊的查稿电话去核实自己的文章有没有被录用,能查到就是可信的哦。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可以在学校的官方期刊以及自己专业所在区域的期刊发表自己的论文

1、直接投稿期刊杂志社,自己选定期刊之后,找到正规的联系方式投稿,不过这个阶段对于没有投稿经验的作者来说很容易被虚假期刊蒙蔽,导致无法向正规刊物投稿。2、发表职称论文实体公司实体公司在收费价格上的优势不大,因为费用都算在了职称论文里面。3、发表职称论文网站网络代理机构发表论文是热门选择,选择论文代理机构尽量选择有正规代理资质的平台,代理平台需要有多年的投稿经验、合作实力还有专业的编辑团队和研究团队,风险性降低了,发表学术论文网就是一家这样的正规代理机构。

大学生发表论文的可以在本学校的学报里面发,也可以投一些学术期刊,网上找找也行,从学校的图书馆找也可以,学术会议也可以,就是版面费搞点投保,可以从网上投,多投几个试试,一般审稿的时间在半年左右,学术会议的周期比较短,也很好发表的

厦门大学发表论文

一般是有CN号的正规刊物就可以了。可以去找中华论文联盟,貌似有提供代发

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

厦门大学读博士承认通讯作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加硕博连读选拔的,还需以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视同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和厦门大学为论文,和学生的第一署名单位在二类及以上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博士是承认第二作者的。

厦大发表顶级论文

历史上兰州大学一直强于厦大,是著名的重点大学,但是现在厦门由于地域的优势发展很快,排在了兰大前面.现在它们都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211,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位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3年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6年首批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国家在“九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高校。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 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一般是需要的,据我所知,化学化工学院和经济学院都要求。至于级别,据影响因子而定;高的话不要求是第一作者。附:化学化工学院的相关条款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应至少以第一作者(当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可为第二作者)署名发表一篇科研论文(包括被全国性学术会议录用并正式出版的论文)或有一篇科研论文被核心刊物录用(以上论文不包括综述性论文)。对于具有突出创新性、保密性或全新领域的课题,由导师提出申请,经学位分委员会批准,可不受此限制。具有其它成果者,由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可不受此限制。

厦门大学海洋考古研究中心1,国内外海洋考古学研究的现状: 海洋考古学(Maritime/ Marine Archaeology)是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支学科。科学的海洋考古学产生的很晚,1944年,法国海军水下工作小组发明了自携式水下呼吸器(简称SCUBA ),即常规轻潜,为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一切水下科学探索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1960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乔治•巴斯(George Bass )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Cape Gelidonya)海域的古典时代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发掘,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标志着水下考古技术的诞生。 此后,乔治•巴斯的海洋考古队一直坚持地中海海域青铜时代海洋沉船的水下考古,他于1973年成立了德克萨斯A&M大学航海考古研究所,兼任人类学系海洋考古专业主任,出版了权威的《水下考古》一书。英国成立了“航海考古学会”,也先后调查、发掘、打捞了大西洋海域的一系列古代沉船,该学会编辑出版《国际航海考古与水下探索杂志(前述IJNA)》,成为面向全世界的高水平的航海和水下考古学术交流平台。在亚太海域,英国考古学者吉米•格林(Jeremy Green)在澳洲、泰国、菲律宾海域以及我国东南沿海的工作最具影响,1973年以来的沉船考古工作已经达到20多处。 我国沉船考古长期未能全面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海洋考古技术的限制。198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同年成立了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1989-1990年,在青岛举办第一届海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标志着当代海洋考古方法传入我国。此后,在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先后开展了10多处宋元明清不同时期沉船遗址的水下调查和发掘,海洋考古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中最具活力的一个考古学术领域。 以水下考古技术为特征的海洋考古学已成为当代世界考古学新发展的全新领域,海洋考古的开展为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的学科特色、地位与发展思路: 我校考古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也是目前高校仅有的8个考古专业之一。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面向东南、面向海洋”的办学传统,考古专业长期坚持以“东南考古”和“海洋考古”为重点的办学方向,积累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形成自身的特色、地位。本中心拟在已经形成的学术特色、地位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力争主管部门国家文物局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加强与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的横向合作,发展海洋考古的科研与人才培养,扩大我校考古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 第一,本中心将建设为全国唯一的海洋考古学术研究机构。 我校海洋考古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以林惠祥先生为代表的华南土著文化的海洋关系研究、以庄为玑先生为代表的泉州宋元沉船发掘及相关的海交史迹的研究等,奠定了我校海洋考古研究的学术基础。 早在1989年,本中心吴春明教授就参加中澳合作海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成为我国第一批、高校唯一的潜水考古学者。他和他的研究生先后参与了我国沿海一系列水下沉船的调查、发掘工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中唯一的海洋考古课题,出版《环中国海沉船》等国内唯一的沉船考古学术专著,吴春明教授还先后应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等,在国内外学术同行中获得了广泛赞誉。 由于我校在海洋考古领域的学术积累,国家有关部门十分重视并期望本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张忠培教授就曾在“高校考古学学科发展专家咨询意见”中,明确提出厦门大学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做好组织工作,发展海洋考古、水下考古,以填补我国考古学的空白。最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的领导在有关座谈中再次提出,在国家“十一五”计划中拟做大、做强水下考古事业的形势下,建议厦门大学考古专业建立相应的学术机构,在海洋考古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主力作用,并明确表示国家文物局将予以资助。 因此,建立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将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它的建成将是全国考古研究机构中唯一专长海洋考古的学术单位,是我校考古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也将成为我校历史学、人文科学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第二,本中心将建成我国海洋考古理论与实践间协作的主要平台。 在我国,教育部系统的各大学考古专业与国家文物局系统的地方文博机构之间,在考古学术实践上长期存在明显的差别和相互依存关系,文博系统重视田野考古实践而大学系统强调理论研究。10多年来的海洋考古实践也是如此,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织了一系列的海洋考古实践,我校则在环中国海沉船、海洋交通史、海洋文明史等理论研究领域具有优势。本中心的设立,将为上述两类机构之间的协作、交流提供一个平台,通过聘请文博系统的海洋考古专业人员为本中心兼职研究人员,争取文博系统的财力支持,联合申请、开展海洋考古理论课题的研究。 这个平台的设立,将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海洋考古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同时又将增强我校考古专业的办学实力,扩大我校考古专业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它将成为继“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等之后,我国高校又一重要的、有特色的人文社科学术研究机构。 第三,本中心将成为我国高校唯一的海洋考古人才培养基地。 本中心已成为全国高校唯一具备“海洋考古”教学基础与条件的学术机构,并已率先在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方案中设置“海洋考古”方向,本中心人员还应邀成为最近两届国家文物局举办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的主讲教师。 本中心的建设,将扩大、巩固作为全国性海洋考古人才培养基地的学术地位。在国家拟在“十一五”计划开始大力发展水下考古事业的大好形势下,积极回应国家文物局的建议,在国家文物局财政支持下将海洋考古专业的研究生委培计划付诸实施,强化我校考古专业的学科特色,也为我国高校考古专业学科建设多元化做出贡献。

不论建国前还是现在,厦大都远强于兰大,文理工都是如此。下面很多回答是错误的······厦大对自己科研成果和校史的宣传实在太低调了,潜心学术、默默耕耘当然是好事,然而长此以往只会淡出公众的视线。厦大以美景著称,但更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展现本就不俗却被忽视的实力,才不会让一些人产生厦大是“徒有其表”的错觉。

兰大1909年建校,早于厦大12年,但此后二十年间一直是专科性质的“甘肃法政专门学校”,直到1928年才开办大学本科教育,晚于厦大7年;1945年底改为国立大学,晚于厦大8年。当时甘肃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事业极度落后,故而直到此时,兰大仍然规模不大、专业单一、经费奇缺、师资匮乏,兰大官方校史资料直言“学校各方面建设仍无大的进展”。

厦大则是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厦大办学初期属于私立,由华侨陈嘉庚先生倾资支持,办学经费有保障,能够开出高薪吸引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名教授;加之所处的厦门远离各大zheng zhi中心,实际上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净土。厦大1921年开办本科,1923年即建成包含文、理、工、商、教育五学科十余学系的的综合性大学,鲁迅、林语堂、顾颉刚、汤用彤等文史大家,上百位两院院士、博士先后来到民国厦大任教,学生数量却一直保持低位,制度严格,学风朴实严谨,是“小而精”的代表。1926年,厦大以崇高的学术声誉被选作中国代表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选送的图书馆展品获得世博会最高甲等大奖,同时获奖的综合性大学仅有北大、清华等四校。1927年12月,英国伦敦教会海外秘书F. H. Haukius在访问了包括厦大在内的多所中国大学后,特意致函林文庆校长:“就开办及经常等费之撙节及成绩之优良而言,从未见有胜于贵校者。”1931年建校十周年之际,复旦大学校长李登辉亲自赠送横幅“百年树人”,称赞厦大“成绩昭著,遐迩共钦”。艰苦的抗战中,厦大反而取得更好的成绩,1941年厦大92%的教授聘请自清华大学,将近一半拥有博士学位。在1940、1941年国民政府举办的两届全国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学业竞试中,厦大都力压西南联大、中央大学等名校,两次蝉联全国第一,并多次获政府、教育部全国通报表彰。来校访问的美国著名地理学家G.B.Cressey称厦大为“印度以东第一大学”,政务处长蒋廷黻赞扬厦大为“粤汉铁路以东唯一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剑桥大学校刊上撰文介绍厦门大学,高度评价厦大突出的办学成绩。“南方之强”的美誉,就在这时传遍全国。

至于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则更是当时的兰大所望尘莫及的。厦大是全世界最早发展海洋教育的大学之一,1923年就在全球顶级科学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1946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洋学系,被誉为“蓝色摇篮”,1933年的太平洋科学协会报告明确提及厦大可以与欧美优等海洋研究所媲美。20年代初,厦大就和哈佛大学树木园建立合作关系,拥有美国加州赠送,亚洲唯一的巨杉标本,我国大中学收存生物标本多为厦大供给,实验用文昌鱼遍布世界各学府。1926年,厦大开办继清华、北大后第三个国学研究院,延揽大批北京名师来厦开展教研工作,出版十多部学术论著,媒体称其“大有北大南移之势”,全国学界为之震动。院系调整前的厦大还开办了全国第一个物质结构研究所、第一个经济研究所、第一座人类学博物馆、最早的天文系、航空系之一,以及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社会学系、新闻学部,是全国的科研重镇。高端人才上,1952年前,在厦大学习的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央研究院、美国两院院士达到26位,兰大则为0。此外,1949年前在台湾的厦大毕业生已经将近600名。在任上通过大量对台湾经济腾飞至关重要的法案、任台湾“立法院”院长16年的倪文亚,六七十年代全省建设、教育、公路、电信、邮政、税务等机构总负责人,台湾中钢、台湾中油、台湾电力、台湾光纤等企业的掌门人,台大等大学的几十位教授,以及新竹科学园区、高雄出口加工区的创办者全部是厦大学生,没有厦大就没有台湾现在的经济基础。1950年,厦大开始招收研究生,早于兰大5年。

然而厦大命途多舛,因为海防前线和服从全国建设的需要,在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把将近20个院系专业分给了清华、浙大、南大、同济等10多所高校,现在的211福州大学更是完完全全的厦大分校。厦大不情愿地变成了中国“五大母校”之一,自己却没有合并任何大学,原来一流的文理科元气大伤,出了7位院士的工科直接被完全剥离。相比之下,兰大则是院系调整的直接受益者,大批全国顶尖的专家被抽调至兰大,核物理学科从无到有,物理、化学和文科大大加强。兰大和厦大同为14所苏联式文理综合大学之一,但得益于政策支持,“全国重点大学”评定已经早于厦大4年(兰大1960,厦大1964增补),一直到九十年代都处于黄金时期。厦大虽有起色,但确实略逊此时的兰大一筹。

今天的情况再次反转。下图是国内外认可度最高的6个大学排行榜在2019年最新的综合排名:

单一排名或多或少有所偏颇,但上述六榜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评价指标,厦大总排名第20,兰大排名33,且没有一个排行榜能够超过厦大,甚至接近都做不到。

再来看看教育部发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厦大

兰大

兰大与厦大在文理工各学科,质量与数量上的差距都十分明显。厦大不是靠兼并起家的“巨无霸”,学生也仅仅比兰大多三分之一,B类以上学科却足足比兰大多一倍,7个代表顶尖教研水平的A类学科远多于兰大的2个。就现阶段而言,厦大胜过兰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