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发表sci的论文200余篇

发布时间:

发表sci的论文200余篇

徐铜文,男,1967年8月生于安徽霍邱,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5年获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2002年1月晋升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同年4月受聘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SCI论文200余篇,EI收录180余篇次,SCI他引1600余次,H因子27,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一篇入选中国百篇最有影响国际论文,其中化工和环境类领域高水平刊物J. Membrane Sci., AI ChE Journal, Chem Eng Sci. , ES&T 31篇),论文被国内外刊物或专著他引290余次,申请专利28项(20项授权)。出版中文专著、译著、合著4部,国际英文邀请专著四部中的5个章节,现为《J. Membrane Sci.》等三个国际刊物和《膜科学与技术》等两个国内核心期刊的编委,是《J. Phys Chem B》等24个国际期刊和《Chinese J Chem Eng》等19个国内核心期刊的特邀审稿人。指导研究生45名(其中博士生30名)、博士后5名。指导本科生获全国挑战杯决赛一等奖(2011)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共6项,“973”二级子课题1项,其他项目近20项。201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获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获物理学会2000-2001年度叶企孙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秦国刚院士,半导体材料物理专家,现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我国半导体材料物理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195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1年2月研究生毕业于该系(固体物理方向),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他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物理研究,他和他带领的研究组在半导体杂质与缺陷和多孔硅与纳米硅氧化硅体系发光领域做出系统的和创造性的成果。秦国刚院士获得国家教委(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和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次。获物理学会2000-2001年度叶企孙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获得2005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文学发表论文200余篇

1999年作为特聘教授人才引进四川大学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国际合作专项等国家计划项目、部省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等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参编出版教育部特色教材等7部,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荣获行业、省市各类教学、科研成果20余项。研究方向:微生物分子检测、微生物育种、酿酒工艺、发酵工程、新能源、新食品资源及食品生态工程等。创新性:率先将免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中国传统酿造发酵食品领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和菌种分类鉴定,包括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核糖体小亚基基因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技术等;率先提出了酿酒微生态学理念,并系统地探讨了浓香型白酒酒醅、窖泥、大曲以及环境微生物的区系构成及其与物质成分变化间的相关性;率先提出了食品工业生态学概念,通过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致力于食品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以及生态食品工程学术思想的发展。

樊星:男,1957年生,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1998年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德国特利尔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已出版《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有韩文版)、《别了,20世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当代文学与多维文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当代文学新视野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大陆当代思想史论》(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等个人专著,主编《永远的红色经典》(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新生代作家与中国传统文化》)、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现代传媒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子项目一项(《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在研科研项目《当代文学与“新民族精神”的建构》。其中,《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曾于1998年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论文《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曾于2001年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于2003年获湖北省第三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还曾于1999年获得“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于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武汉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助磨剂对铝土矿选择性磨矿过程强化的研究高硅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选择性磨矿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粉铁精矿提质降杂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水溶液中直接形成纳米氧化锌的热力学分析纳米银粉制备过程中表面保护剂的作用研究纳米氧化锌的表面改性内蒙东部黑电气石释放负离子特性研究功能性超细矿物粉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pH值对硫酸钙晶须直径的影响韩跃新教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六项。作为第一专利权人有六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

hán qǐ dé

韩启德,男,1945年7月生,汉族, *** 党员,九三学社成员,上海市人,病理生理学家。196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1982年在西安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年9月至1987年8月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进修。曾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12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国际病理生理学会主席、国际心脏研究学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

长期以来从事分子药理学与心血管基础研究。在α1肾上腺受体α1AR亚型研究领域获重要成果,1987年在国际上首先证实α1AR包含两种亚型,后系统研究α1AR亚型在心血管分布、功能意义以及病理生理改变。近年来,关注学科交叉研究,开始研究生物单分子在细胞中的转运及其生物学意义,用复杂系统手段研究肾上腺素受体的网络调节。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刊物引用1700余次。讲授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受体学等诸门课程。 曾于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0年获得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0年获卫生部授予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1年获国家人事部与教委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称号,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30人,硕士7名,博士后7人。

sci论文发表200篇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2012年全年科研经费约3.3亿元。 2009至2014年,中心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5项。 论文成果 2007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256篇,位列全国高校第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200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464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026次(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75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3。200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共发表医学类SCI收录论文41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364篇SCI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571篇MEDLINE收录论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481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国内论文1969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3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7篇,位列全国医院第20,口腔类医院第1。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的国内论文被引用总次数为5787次,位列全国医院第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8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该年度共179篇国际论文被引用488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发表达到SCI国际引用平均值论文21篇,位列全国医院第9,口腔类医院第1。2000~2009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793篇SCI论文被引用4043次,位列全国医院第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被SCI和MEDLINE收录的科技论文在2005年、2007年、2009年均名列全国医疗机构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9年SCI收录论文和表现不俗论文位列全国口腔医学第一。 综合成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拥有中国规模最大、最早整体通过美国病理家学会(CAP)检查认可的医学检验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9年收治SAP患者数量居国内单家医院第一。2004年,国内首例肝移植术后孕妇在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成功分娩,以中国首例、世界上肝移植后最短时间受孕分娩等特征被记载入世界和中国妇幼医学发展的历史。四川大学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妇幼医学检验中心是中国唯一通过ISO15189国际最高水平医学检验标准认证的专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获准建设全国口腔医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第一个973重大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2004年、2009和2013年连续获得全国口腔医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一。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创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杂志是第一本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的口腔医学英文期刊,也是第一本被SCI数据库收录的口腔医学期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拥有的靶向药物及释药系统实验室,是中国唯一从事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研究的部级重点实验室。 馆藏资源 四川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896 年,是中国西南地区藏书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3100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609万余册。其中华西医学分馆位于华西校区内,面积8800平方米,馆藏以医学文献为主,形成了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的特色体系,其中在口腔医学文献方面的收藏优势尤为突出。 学术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SCI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中文核心期刊、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华西药学杂志》:中文核心期刊,CA 化学文摘收录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华西医学》:中文核心期刊

发表sci对于论文的数据以及英文的写作有较高要求,能够发表200论文是非常厉害的科研人员

sci发表论文200篇

算厉害了,不过也要看论文的质量

中心现届主任为贺林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名誉主任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中心目前由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国内外资深研究者和特聘教授领导的“核心”和“卫星”研究室,以及一批优秀、富有创造性的年轻学者、讲究实效的技术支撑人员、认真严格的行政管理人员,一群年轻聪明的研究生和博士后组成。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最终中心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疾病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发育与生殖》、《生物安全》、《DNA计算与技术》的范畴,具体可分解为“基因定位与克隆”、“功能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精神疾病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动物模型”、“DNA计算与技术”、“生物信息学”、“全国遗传资源保护网”等内容。目前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研究设施,大于2000平方米的研究空间(包括分布于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浩然高科技大厦五楼、科技馆、卫生科楼、闵行校区生命楼、Bio-X附属医院以及中科院生科院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等多处研究空间),申请到了几乎所有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地方的项目基金。经过以往的努力,中心先后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以及其它各类殊荣多项。此外,在交大史上赢得了至少三个第一:第一个973首席科学家,第一个自然科学系列《自然遗传》杂志论文,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0部,申请和获取专利10多项。

发表sci对于论文的数据以及英文的写作有较高要求,能够发表200论文是非常厉害的科研人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