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自控相关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自控相关期刊投稿

运用自控媒介开展组织传播,是公关人员搞好内部公众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调动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组织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方法。 运用自控媒介主要包括主办内部刊物、制作视听材料和制作宣传材料等。 一、主办内部刊物内部刊物主要指组织自控的各种媒介工具,如内部报刊、杂志、宣传画册、墙报、电子出版物、BBS等。内部刊物由组织自行编辑、制作、发行或发布,往往是针对特定公众编写,内容针对性强,主题突出,读者稳定,宣传效益好。(一)内部刊物的种类内部刊物可以分成对内刊物、对外刊物和混合型刊物三种。1.对内刊物对内刊物只对本组织员工和管理人员发行,其主要内容和目的是:介绍组织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政策,促进内部沟通,防止和消除误会;介绍组织内部的先进人物,提倡良好风尚,激励员工学习;介绍组织发展的远景规划,鼓舞人心,增强组织的凝聚力。2.对外刊物对外刊物主要对政府官员、舆论领袖、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等外部公众发行,其主要内容和目的是:通过宣传组织的经营宗旨、管理理念,争取外部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在社会上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3.混合型刊物混合型刊物的受众则既包括组织的内部公众也包括外部公众。出版内部刊物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公关人员熟悉刊物的编辑、印刷、发行等一系列出版工作程序,并做好经费预算。(二)运用内部刊物的技巧采用内部刊物进行组织内部沟通时,需要掌握以下五种技巧:1.突出组织文化内部刊物一定要传播组织文化,倡导卓越的组织精神。因此,内部刊物的办刊方针需要紧紧围绕着组织文化建设的主线,利用丰富的内容、活泼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员工,从而为组织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2.构筑组织精神家园内部刊物应该是组织员工的心灵家园。内部刊物要深切地关怀员工的精神需求,营造出浓浓的家庭氛围,让员工在这里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3.掌握热点问题内部刊物应掌握员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内部刊物要抓住热点问题,告诉员工是什么、为什么以及如何应对。4.激发员工斗志激发员工斗志是内部刊物的一个重要功能。内部刊物要及时通报组织的成果及远景,启发员工对组织现状的认识,激发员工必胜的斗志,鼓励员工为组织目标奋斗。5.建设学习型组织内部刊物应成为组织内部知识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内部刊物应通过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利用,为建设学习型组织作出贡献。二、制作视听材料在公关传播中,视听材料也是经常使用的自控媒介,具体形式包括:闭路电视、有线广播、电影、录像带、录音带、幻灯、灯箱图像等等。制作视听材料有一定的难度,有时需要聘请专业人士来制作。但公关人员应当具备一些初步的制作能力,把组织内部的周年纪念、奠基典礼、竣工仪式、展销会、公关活动等等场面拍摄下来,向组织内外的公众播放,达到促进沟通的效果。同时,这也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成为日后其它公关活动的素材。公关工作中,制作视听材料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图像和声音材料的制作和处理,二是为图像材料写作解说词并录音。(一)制作图像材料幻灯、电影、录像带、光盘等图像材料的制作,首先是选择和摄取各种图像。此外,制作有效的图像宣传材料,还要讲究精湛的摄像、摄影技术。(二)图像文字解说的制作成功的图像宣传材料,除了图像的选择、摄取,还必须配有生动、简练的文字解说。文字解说不能作为图像的直白描述,而应是图像的必要补充。它主要是对相关图像的背景材料的介绍和画外隐含内容的解释,以帮助公众更准确地解读信息,所以,图像的文字解说材料应该更为充实、丰富。另外,完美的图像宣传材料,也要注意文字解说材料的朗诵和配音制作,还要选取必要音乐以烘托气氛,增强感染效果。(三)录音材料录音材料的宣传效果有优点,也有缺点。相对于文字材料,它的受众范围要广,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人群也可以接受;它比文字材料携带的信息更丰富。一般沟通理论认为,人际沟通中,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信息有限,大部分信息要靠副语言,如声音、语调、表情、身体动作等来表达。同时,信息接受者接受声音信号比接受文字信号更方便,所以,利用录音材料做公关宣传也越来越普遍。制作有效录音材料,文字稿件的写作是第一步。要根据具体宣传目标、主题、受众情况来选择体裁。如果是某项活动的现场录音,也要注意根据宣传主题对材料做取舍。其次,要做好文字材料的朗诵和录音工作。三、制作宣传材料在公关传播中,宣传材料是使用得最多的组织自控媒介工具之一。宣传材料可以是一本小册子,也可以是一张宣传彩页,还可以是一副招贴画,方式多种多样,公关部门可以灵活运用。(一)制作宣传材料的技巧1.明确用途制作宣传材料首先要明确用途。宣传材料的主要用途有三个方面:说服公众、向公众提供信息、教育公众。不同用途的宣传材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宣传材料用于不同的场合。2.确定主题宣传材料的主题必须清楚。不要企图在一个宣传材料里夹杂许多主题,这样受众就会困惑,从而不能达到宣传材料最初的目的。3.内容准确持久宣传材料的内容要准确真实,能够持久地影响受众。因为宣传材料一般是针对较小的特定群体,他们对组织的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要求较高。如果宣传材料的真实性有问题,他们就会对组织不信任,宣传材料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4.表现形式美观大方宣传材料一般要求美观大方,以吸引受众的阅读兴趣。制作宣传材料要选择合适的格式和纸张、巧妙地使用各种字体、明智地使用空白区域、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组合。5.正确选择传送渠道宣传材料可以通过赠送、自取、邮寄等方式传送。不同的宣传材料,传送渠道也会不同。(二)宣传材料的写作当社会组织与公众交往时,如有一份精心制作的宣传材料赠送给对方,既可以节省自我介绍的时间,也可以使对方比较完整、准确地掌握组织的基本信息。以一本比较正规的大型宣传画册为例,它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1.组织领导人致词组织领导人致词一般安排在整本宣传材料的首页,以便增加宣传材料的权威性。领导人形象是构成组织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材料上的致词也是宣传组织领导人并树立其形象的一个重要机会,因此,公关人员要与组织领导反复斟酌,尽量写出领导人的风采。致词文字不宜过长,以二三百字为宜,应力求平和真诚、亲切感人,同时配以照片,使领导人的形象立体化。2.组织的历史和概况这是组织宣传材料的主体部分,以介绍组织自身的各种情况为主,重点是组织的宗旨、方针、政策、目标、愿景等等,应当尽量做到内容简明扼要,信息量大。其作用是简要地回顾组织发展的历史,增加公众对组织的信赖感;客观地介绍组织所取得的成就,树立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这部分内容应配上醒目的图表和照片以增强说服力,使历史叙述显得更加鲜活,使成果展示显得更加生动。3.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组织的宣传材料对本组织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引以为自豪的特色服务,应重点加以说明,以便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兴趣。4.图片的选登组织的宣传材料必须设计得图文并茂,生动活泼。选登的图片要适应公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5.公众与组织的联络方法在宣传材料的末尾,一定要附上组织的地址、邮编、电话号码、传真、网址、联络人员等等,以方便公众与组织的联络。

Electric Automation 电气自动化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comprising a control unit that i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In order to create an automation device that can be set to predefined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ly flexible manner while requiring less testing, a computer hardware component (2) is provided with control software comprising a basic functional area which includes an operating system (3), a device driver (4), and communication modules (5) so as to form a basic automation device (1) while the basic automation device (1) is complemented with any application modules (7a, 7b, 7c, 8, 9) that can be connected to the basic functional area via a software interface (6) in order to obtain the autom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also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oducing or adjusting the functions of such an electric automation device. 电气自动化专业介绍一、专业概况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在和继续需要大批技术应用型实用人才。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门类,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乃至综合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前导地位。电气自动化技术,集机、电、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于一体,是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结系淖酆涎Э疲�诠�窬�媒ㄉ柚姓加兄匾�牡匚弧R虼耍�梢运档缙�远��际跏嵌ヌ炝⒌氐氖乱担�枪�窬�梅⒄购腿嗣裆�钏�教岣叩奈镏侍跫�� ?br>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业务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常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常用电气设备、供配电系统和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职业能力分析 1、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电气自动化的专业技术知识,应具有较强的本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2、职业能力分析 (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及继续学习能力。 (2)具有较强的用英语进行人际和人机交流能力,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英文资料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生活所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使用电子电气CAD软件;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 (4)具有分析和测试常见的电工电子线路,能设计一般电工电子应用线路,能熟练使用常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具有熟练的电工基本操作技能。 (5)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能熟练阅读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与接线图;具有对常规电气设备、供配电设备等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维护能力。 (6)具有正确选用、安装、调试、维护电力电子装置和典型交、直流调速系统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能力。 (8)具有以嵌入式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基本应用能力,对相应控制系统具有调试维护能力。 (9)具有对一般的机械零件图、产品装配图与机械、液压和气压传动系统回路的识读能力,了解常用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及工艺过程,了解常见的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 (10)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共分五部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公共选修课。 1、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育、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操作基础等。 2、专业必修课包括: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机械制图及公差、机械工程基础、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C语言、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电子电气CAD、变配电技术、变频调速原理与应用、工业控制网络、DSP原理与应用及专业英语等。其中主干课程为: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等。 3、专业限选课包括:计算机控制技术、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电机、智能控制等。 4专业任选课包括:电工电子工艺、多媒体技术、楼宇自动化、计算机系统仿真、计算机维修、程序设计(VB)等。 5、公共选修课包括:包括两个能力模块:经济管理科学类和人文与社会科学类。 (四)、实践教学环节 1、专业主要实践教学包括:电工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机与电力拖动实验、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实验、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实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课程设计、自控系统课程设计、综合系统实训、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专业参观、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2、非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等。 (五)、职业技能证书 本专业证书包含三个方面: 1、公共必修证书:PET、计算机一级证书。 2、专业必修证书:CAD初级、维修电工中级。 3、任选证书:CET四级证书、计算机三级证书(单片机方向)、CAD中级证书、维修电工高级证书、气液电控制技术。 (六)、本专业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师资26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有17人,“双师型”教师10人。能够满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的需要。 二、职业前景 1、对口行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传统而具有新内涵的专业,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从事电气自动化技术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能力,主要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就职于国防、航天、航空、航海、铁道、机械、轻工、化工、电子、电力、电信、钢铁、石油、矿山、煤炭、地质、勘测等广泛的工业、农业、科学研究领域,也可就职于现代物流及现代服务业。 2、就业前景 在上海市经济委员会的《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的行动纲要》中指出: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战略升级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定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需要,也是上海建立新型产业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坚持“四个中心”的客观要求。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的重点包括: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生物与现代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民用飞机;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大型成套设备、电站设备、新能源和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精品钢材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制造业物流、技术服务等产业;大力发展就业广、清洁型的都市型工业。根据电气自动化的内涵,上述产业无不包含电气自动化技术,同时也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上海市政府组织的《面向新世纪上海紧缺人才需求趋势与开发研究对策》的报告显示,复合型技术人才是紧缺的专业人才,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的有效载体。可以预见在未来数年内,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North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Institute)50多年来,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积极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研究领域涉及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计算机、综合电子信息工程、定位定向与导航、多传感信息处理与融合、多媒体信息传输与显示、计算机、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仿真建模等,拥有“系统动态仿真实验室”等十多个现代化实验室,为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奠定了技术基础。2007年迈入“山西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行列。经过50多年的发展建设,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培育形成了“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和“务实、诚信、和谐”的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专业技术配套、人才结构合理、技术保障齐全的专业研究所。该所开发的矿用运输信、集、闭系统及煤矿机车监测报警器、系列机动车驾驶员理论考试计算机系统、智能桩考系统、数字温湿度智能监测控制系统、自动防眩目后视镜、称重监控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在全国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安防、公安、交通、煤矿、企业信息化、自动测控等领域,得到广泛赞誉。 1.2007年获得国家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颁发的生产现场管理“达标单位”荣誉。2.2003年12月与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合作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1999年获得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 《火力与指挥控制》杂志为月刊,创刊于1976年,国际刊号:ISSN 1002-0640,国内刊号:CN 14-1138/TJ。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主管,中国国防工业火力与指挥控制研究会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主办,1986年开始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栏目有:现代控制理论探讨与应用、系统分析、建模、评估方法的研究;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在系统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可靠性、维修性的方法与手段介绍;控制、解算、通讯、传感、伺服、稳定、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等环节的实用技术。谌称是集学术性、知识性、信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学术(专业)期刊。本刊所载文章覆盖了我国陆、海、空、航天火控指控的各个技术领域,其中许多文章对我国火控指控技术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技术观点有许多在工程上付诸了实践。多年来,本刊连续被中国国防文献数据库、中国电子文献数据库、中国兵工文献数据库等国家级数据库收录,同时也是《中国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导弹与航天文摘》、《全国报刊索引》等期刊的重要索引来源。本刊从1990年以来就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科技论文统计用期刊,1992年起被列为全国武器工业类中文核心期刊,从1997年至今连续九年获省一级期刊且历年被评为部级优秀期刊。1999年分别被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单位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2000年和2004年又被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年被有关部门列为最具学术价值的500位期刊之一。 《电脑开发与应用》杂志由中国兵器工业部光电行业微电脑交流中心与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创刊于1985年。从1985年到1987年为试刊,1988年国家正式批准本刊国内刊号为:CN14-1133/TP。1988年获广告经营许可证。1989年归中国北方工业(集团)总公司计算机办公室主管。1989年北方自动控制技术研究所、计算所、信息中心、曙光仪器厂和海南省电子计算机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刊协议书。1989年与太原市邮政局签订了邮发合同,改自办发行为邮局发行。1991年获准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批准,由全国发行转为全世界公开发行,并获国际标准连续刊号:ISSN 1003-5850。本刊自创办以来,办刊质量不断提高。1991年获得了1989~1990年度部级优秀期刊三等奖。1993年~1997年连续四届获得山西省一级期刊光荣称号。1994年和1996年连续两届获得第三届、第四届华北优秀期刊奖。1999年为适应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使信息更新,改季刊为月刊,并且向国标靠拢,改小16开为大16开版本。2001年以来又连续五届荣获山西省一级期刊的光荣称号。《电脑开发与应用》杂志创办近二十年来,发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全部覆盖。近几年,又被好多数据库和杂志收录,例如著名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统计刊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电子科技文摘、中国电子科技文摘数据库等数十种刊物、数据库收录。

1基本概念

如图4-1所示框图说明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动作信号通过(经由)控制系统元件后,提供一个指示,此系统的目的就是将变量c控制于该指示内。一般来说,被控变量为系统的输出,而动作信号为系统的输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汽车的方向控制(Steering Control),两个前轮的方向可视为被控制变量,即输出;而其方向盘的位置可视为输入,即动作信号e。再如,若我们要控制汽车的速度,则加速器的压力总和为动作信号,而速度则视为被控变量。

图4-1基本控制系统框图

我们将需要控制的物理量称为系统的被控量或输出量。用来使系统具有预期性能或预期输出的激励信号定义为系统的控制量或输入量。而将那些使被控量偏离预期值的各种因素称为扰动量。自动控制过程就是设法消除扰动因素的影响,从而保持被控制量按预期要求变化的过程。

所以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这样理解:任何一个系统,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装置使被控制对象或者过程自动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人类在掌握了简单的制造技术之后,就有了创造自动装置的想法,以便减轻或代替人类自身的劳动,这就是自动控制思想的最初来源。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过程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古代阶段、17—19世纪阶段、19世纪到“二战”阶段和“二战”以后阶段。这期间,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等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自动控制技术的早期发展

在古代,大约公元前14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世界上包括中国、埃及和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由于生产发展对计量时间的需要,都出现了能够自动计时的漏壶。汉朝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其模型外形图如图4-2所示,把自动控制思想应用到了天文观测仪器和地震观测仪器。三国时期出现了指南车,它是确定方位仪器中利用自动控制思想的成功示例。中国北宋时代(公元1086—1089年)苏颂和韩公廉制造的水运仪像台如图4-3所示,它是将用于天文观测的浑天仪和用于天文演示的浑象仪及自动计时装置结为一体的仪器。整个系统就是一个按负反馈原理构成的闭环非线性自动控制系统。

图4-2张衡地动仪模型外形图

图4-3水运仪像台

古埃及和古希腊都先后出现了半自动的简单机器,如教堂庙门自动开启装置、自动洒圣水的铜祭司、投币式圣水箱和在教堂门口自动鸣叫的青铜小鸟等自动装置,这些都是一些互不相关的原始自动装置,是一些个别的发明。17世纪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在欧洲出现了多种自动装置,其中包括:1642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发明了能自动进位的加法器;1657年荷兰机械师惠更斯发明了钟表;1745年英国机械师E.李发明了带有风向控制的风磨,这种风磨可以利用尾翼的调向作用使主翼对准风向;1765年俄国机械师波尔祖诺夫发明了浮子阀门式水位调节器,可以自动控制蒸汽锅炉的水位。这一时期,自动控制技术都是由于生产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

1788年英国科学家瓦特(图4-4)发明了离心式节速器,也称作飞球调速器,如图4-5所示,用它来控制蒸汽机的蒸汽阀门,构成蒸汽机转速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了离心式节速器对蒸汽机转速的控制。瓦特的这项发明促进了近代自动调节装置的广泛应用,对由蒸汽机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及以后的控制理论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他国家的发明还有:1854年俄国机械学家和电工学家康斯坦丁诺夫发明的电磁调速器;1868年法国工程师法尔科发明了反馈调节器,通过它来调节蒸汽阀,操纵蒸汽船的舵,这就是后来得到广泛应用的伺服机构。在1868年以前,自动化技术只是一些个别的发明和简单的应用,所以把它称作第一阶段。在1868年之后,逐渐开始了对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大规模的广泛应用,所以把它称作第二阶段。

图4-4瓦特

图4-5瓦特离心式节速器对蒸汽机的控制示意图

1—蒸汽机;2—蒸汽阀;3—调速器;4—负荷

3自动控制理论的早期发展

各种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都可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虽然这种技术的发明在18世纪以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还没有理论分析和数学描述,但是它们对自动化技术的形成起到了先导作用,都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17—18世纪是自动化技术的逐渐形成时期,接下来是近代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时期,数学描述和理论分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最初遇到的是自动调节器的稳定性问题,由于瓦特发明的离心式调速器有时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使蒸汽机产生剧烈振荡;到19世纪又发现了船舶上自动操舵机的稳定性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数学家尝试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和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对自动控制系统最初的数学描述是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图4-6),他在1868年发表了《论调速器》的文章,该文章总结了无静差调速器的理论。

1877年英国数学家劳斯(E.J.Routh)提出了著名的劳斯稳定判据,它是一种代数稳定判据,可以根据微分方程的系数来判定控制系统的稳定性。1895年德国数学家A.胡尔维茨(图4-7)提出著名的胡尔维茨稳定判据,它是另一种形式的代数稳定判据。劳斯—胡尔维茨稳定判据是能预先根据传递函数或微分方程判定调节器稳定性的重要判据。1892年俄国数学家李雅普诺夫发表了《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的专著,以数学语言形式给运动稳定性的概念下了严格的定义,给出了判别系统稳定的两种方法。

图4-6麦克斯韦

图4-7胡尔维茨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工业革命的需要,人们开始采用自动控制装置,来解决工业生产中提出的控制问题。自动控制器的应用标志着自动化技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控制器都是一些跟踪给定值的装置,使一些物理量保持在给定值附近。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各种自动控制装置,促进了对调节系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工作。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采用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简称PID调节器。PID调节器是一种模拟式调节器,现在还有许多工厂采用这种调节器。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自动控制器中已广泛应用反馈控制的结构。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从理论上研究反馈控制系统。

1925年英国电气工程师O.亥维赛把拉普拉斯变换应用到求解电网络的问题上,运用微积分,求得瞬态过程。1927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在解决电子管放大器失真问题时,电气工程师H.S.布莱克从电信号的角度引入了反馈的概念。1932年美国电信工程师奈奎斯特(图4-8)提出了著名的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可以直接根据系统的传递函数画出奈奎斯特图,用来判定反馈系统的稳定性。1938年苏联电气工程师米哈伊洛夫应用频率法研究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提出著名的米哈伊洛夫稳定判据。

图4-8奈奎斯特

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程序控制、逻辑控制和自动机的思想得到了发展。1833年英国数学家C.巴贝奇在设计分析自动机时首先提出程序控制的概念,他尝试采用法国发明家J.M.雅卡尔设计的编织地毯花样用的穿孔卡方法实现分析机的程序控制。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研制了著名的图灵机,成为现代数字电子计算机的雏形。他用图灵机定义可计算函数类,并建立了算法理论和自动机理论。1938年美国电气工程师香农和日本数学家中岛,以及1941年苏联科学家舍斯塔科夫,分别独立地建立了逻辑自动机理论,用仅有两种工作状态的继电器组成了逻辑自动机,实现了逻辑控制。此外,香农还建立了信息论。

4经典控制理论的形成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延伸和扩展器官功能的历史。自动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结晶,它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随着生产设备和军事设备的控制,以及航空航天工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形成的经典控制理论对战后发展自动控制技术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空军优势和英国的防御地位,迫使美国、英国和西欧各国科学家集中精力解决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统和飞机自动导航系统等军事技术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设计出各种精密的自动调节装置,开创了系统和控制这一新的科学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馈控制方法被广泛用于设计研制飞机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以及其他军用系统(图4-9)。这些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快速跟踪、精确控制的高性能追求,迫切要求拓展已有的控制技术,导致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方法的产生,同时还促进了对非线性系统、采样系统以及随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1945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图4-10)把反馈的概念推广到一切控制系统,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一书,为控制论奠定了基础。同年,美国电信工程师香农发表《通信的数学理论》,为信息论奠定了基础。维纳和香农从控制和信息这两个侧面来研究系统的运动,维纳还从信息的观点来研究反馈控制的本质。从此人们对反馈和信息有了较深刻的理解。1954年中国系统科学家钱学森全面地总结了经典控制理论,并进一步把它提高到更高的理论高度上,在美国出版《工程控制论》一书。工程控制论的目的是研究控制论这门学科中能够直接用在工程上设计受控系统的那些部分。工程控制论使人们有可能具备更广阔的眼界,用更系统的方法来观察有关的问题,因而往往可以得到解决旧问题的更有效的新方法,还可能揭示新的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前景。

图4-9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雷达

图4-10维纳

这一新的学科当时在美国称为伺服机构理论,在苏联称为自动调整理论,主要是解决单变量的控制问题。当时在分析和设计反馈伺服系统时广泛采用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的概念。最常用的方法是奈奎斯特法(1932)、波德法(1945)和埃文斯法(1948)。埃文斯法又称根轨迹法,是美国电信工程师W.R.Ewans于1948年提出来的,在20世纪30—40年代为适应单变量调节和随动系统的设计而发展起来的频率法奠定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后来频率法成为分析和设计线性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定性地判明设计方向,而且它本身就是近似计算的简便工具。因此,对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依靠经验和尝试的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问题来说,这种方法是特别有效和特别受欢迎的。

经典控制理论这个名称是1960年在第一届全美联合自动控制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把系统与控制领域中研究单变量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经典控制理论;把系统与控制领域中研究多变量控制问题的学科称为现代控制理论。

1952年,首台数控机床诞生,数控机床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数控机床如图4-11所示。

20世纪40年代中期发明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开创了数字程序控制的新纪元,虽然当时还局限于自动计算方面,但为60—70年代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1年,世界上首台工业机器人(图4-12)诞生,这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图4-11数控机床

图4-12工业机器人

1958年出现晶体管计算机,1965年出现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年出现单片微处理机。微处理机的出现对控制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控制工程师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微处理机来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使综合自动化成为现实。

1957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召开成立大会,有18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了这次大会,中国是发起国之一。从1960年起每三年召开一次国际自动控制学术大会,并出版《自动学》﹑《IFAC通讯》等期刊。IFAC的成立标志着自动控制这一学科已经成熟,通过国际合作来推动系统和控制领域的新发展。

5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典控制理论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各种新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渗入控制理论的研究中来。但是到了50年代末就发现把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推广到多变量系统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经典控制理论的方法有其局限性,为了解决和克服遇到的问题,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

1)系统辨识﹑建模与仿真

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器的设计﹑观察器的设计和零极点配置等都是在已知系统的动态方程或状态方程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些系统综合方法往往选择一种使用方便的描述形式,而不考虑如何获得这些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系统的模型往往是未知的。对于复杂系统用已知的物理规律来建立模型常常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于是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便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系统辨识的理论和方法。

在分析﹑综合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过程中除了应用理论进行计算以外,常常要对系统的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显然,在系统未建立前是不可能对系统进行试验的。对于已有的系统,如果系统十分复杂,在实际系统上进行试验,不论出于经济还是安全的考虑,都是不能允许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为此,有必要在仿真设备上试验系统,包括建立﹑修改﹑复现系统的模型,通常把这种试验过程称为系统仿真。现在系统辨识﹑建模和仿真已成为系统和控制领域中十分活跃的重要学科。

2)自适应控制和自校正调节器

50年代初为了设计飞机的自动导航系统,使其能在较宽的速度和高度范围内飞行,开始重视自适应控制的研究。60年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加深了对自适应过程的理解。自适应控制可用随机递推过程来描述。到了70年代由于微电子学有了新的突破,可用简单而经济的方法来实现自适应控制。目前对于参数自适应控制已研究出三种方法,即增益调整法﹑模型参考法和自校正调节器。

3)遥测﹑遥控和遥感

19世纪末已出现了远距离测量和控制的尝试。20世纪20年代遥测和遥控开始达到实用阶段,用于铁路上信号和道岔的控制。1930年发送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用以测量大气层的气象数据。这是第一台比较完善的无线电遥测设备。到了40年代,大电力系统,石油﹑天然气管道输送系统和城市公用事业系统都需要通过遥测﹑遥信﹑遥控﹑遥调来对地理上分散的对象进行集中监控,促进了遥测遥控系统的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把这类系统称为远动系统。

遥测就是对被测对象的某些参数进行远距离测量,一般是由传感器测出被测对象的某些参数并转变成电信号,然后应用多路通信和数据传输技术,将这些电信号传送到远处的遥测终端,进行处理﹑显示及记录。遥信则是对远距离被测对象的工作极限状态(是否工作或工作是否正常)进行测量。遥控就是对被控对象进行远距离控制。遥控技术综合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实现远距离控制,并对远距离被控对象进行监测。其中对远距离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的调整称为遥调。对按一定导引规律运动的被控对象进行远距离控制则称为制导,即控制和导引,在航天﹑航空和航海上有广泛的应用。

60年代以后遥感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遥感就是装载在飞机或人造卫星等运载工具上的传感器,收集由地面目标物反射或发射来的电磁波,利用这些数据来获得关于目标物的信息。以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空遥感发展到以地球卫星和航天飞机为主要运载工具的航天遥感以后,使人们能从宇宙空间的高度上大范围地周期性地快速地观测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从而使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探测和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已应用在农业﹑林业﹑地质﹑地理﹑海洋﹑水文﹑气象﹑环境保护和军事侦察等领域。

4)综合自动化

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出现电子数字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工厂,60年代末在制造工业中出现了许多自动化生产线(图4-13),工业生产开始由局部自动化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重大突破,促进了综合自动化的迅速发展。过程控制方面,1975年开始出现集散型控制系统,使过程自动化达到很高的水平。制造工业方面,在采用成组技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群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柔性制造系统(FMS)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成为工厂自动化的基础。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批工业机器人﹑感应式无人搬运台车﹑自动化仓库和无人叉车成为综合自动化的强有力的工具。柔性制造系统是从60年代开始研制的,1972年美国第一套柔性制造系统正式投入生产。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柔性制造系统得到迅速的发展,普遍采用搬运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1982年10月在英国的普赖顿召开第一届柔性制造系统国际会议。

图4-13自动化生产线

5)大系统理论的诞生

系统和控制理论的应用从6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从工业方面渗透到农业﹑商业和服务行业,以及生物医学﹑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需要综合治理的大系统,现代控制理论又无法解决这样复杂的问题,系统和控制理论急待有新的突破。在计算机技术方面,60年代初开始发展数据库技术,1970年提出关系数据库,到80年代数据库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6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数据通信。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局的阿帕网(ARPA)的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取得成功,开创了计算机网络的新纪元。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为80年代实现管理自动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管理自动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办公室自动化,这是从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到80年代已初步成熟。办公室自动化为管理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于1976年在意大利的乌第纳召开了第一届大系统学术会议,于1980年在法国的图鲁兹召开第二届大系统学术会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于1982年10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海滩举行了一次国际大系统专题讨论会。1980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国际性期刊《大系统──理论与应用》。这些活动标志着大系统理论的诞生。

6)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

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智能,虽然是人类很早以前就有的愿望,但其实现还是从有了电子计算机以后才开始的。1936年,图灵提出了用机器进行逻辑推理的想法。5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基于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用途而展开的。

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是从探索人的解题策略开始,即从智力难题﹑弈棋﹑难度不大的定理证明入手,总结人类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活动规律,然后用计算机模拟,让计算机表现出某种智能。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在《控制论》一书的附注中首先提出制造弈棋机的问题。1954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工程师塞缪尔应用启发式程序编成跳棋程序,存储在电子数字计算机内,制成能积累下棋经验的弈棋机。1959年该弈棋机击败了它的设计者。1956年赫伯特·西蒙和艾伦·纽厄尔等研制了一个称为逻辑理论家的程序,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证明了怀特海和罗素的名著《数学原理》第二章52条定理中的33条定理。1956年M.L.明斯基、J.麦卡锡、纽厄尔、西蒙等10位科学家发起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人工智能学术讨论会,标志人工智能这一学科正式诞生。1960年人工智能的4位奠基人,即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麦卡锡、麻省理工学院的明斯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纽厄尔和西蒙组成了第一个人工智能研究小组,有力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从1967年开始出版不定期刊物《机器智能》,共出版了9集。从1970年开始出版期刊《人工智能》。从1969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JCAI)。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的发展。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和微处理机的迅速发展,使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在设计高级计算机时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成果,另一方面又利用超级微处理机实现人工智能,大大地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的基础是知识获取﹑表示技术和推理技术,常用的人工智能语言则是LISP语言和PROLOG语言,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涉及自然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生成﹑机器视觉﹑机器定理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人工智能已发展成为系统和控制研究的前沿领域。

1977年E.A.费根鲍姆在第五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上提出了知识工程问题。知识工程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它的中心课题就是构造专家系统。1973—1975年费根鲍姆领导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制成功一个用于诊治血液传染病和脑膜炎的医疗专家系统MYCIN,能学习专家医生的知识,模仿医生的思维和诊断推理,给出可靠的诊治建议。1978年费根鲍姆等人研制成功水平很高的化学专家系统DENDRAL。1982年美国学者W.R.纳尔逊研制成功诊断和处理核反应堆事故的专家系统REACTOR。中国也已经研制成功中医专家系统和蚕育种专家系统。现在专家系统已应用在医学﹑机器故障诊断﹑飞行器设计﹑地质勘探﹑分子结构和信号处理等方面。

为了扩大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能直接接受和处理各种自然的模式信息,即语言﹑文字﹑图像﹑景物等,模式识别研究受到人们的重视。1956年,塞尔弗里奇等人研制出第一个字符识别程序,随后出现了字符识别系统和图像识别系统,并形成了以统计法和结构法为核心的模式识别理论,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人和计算机的直接通信提供了新的接口。

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英国爱丁堡大学对机器人学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注意到把人工智能的所有技术综合在一起,研制出智能机器人,如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手眼装置﹑日立公司有视觉和触觉的机器人等。由于机器人在提高生产率,把人从危险﹑恶劣等工作条件下替换出来,扩大人类的活动范围等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机器人技术发展很快,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工业生产﹑核电站设备检查﹑维修﹑海洋调查﹑水下石油开采﹑宇宙探测等方面大显身手,正在研究中的军用机器人也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关于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应用的技术形成了机器人学。

总结人工智能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人们认识到,让机器求解问题必须使机器具有人类专家解决问题的那些知识,人工智能的实质应是如何把人的知识转移给机器的问题。1977年,费根鲍姆首倡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于是以知识的获取﹑表示和运用为核心的知识工程发展起来。自7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学者已研制出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化学数据解释和结构解释﹑口语和图像理解﹑金融决策﹑军事指挥﹑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各种专家系统。智能计算机﹑新型传感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高级自动化提供了新的控制方法和工具。

50年代以来,在探讨生物及人类的感觉和思维机制,并用机器进行模拟方面,取得一些进展,如自组织系统﹑神经元模型﹑神经元网络脑模型等,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所启迪。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一般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超循环理论等对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理论和新方法。

自控相关期刊投稿要求

一、发表文章质量要求发表论文的质量自然是提升论文收录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对于这个方面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于论文的观点正确,文字通畅,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结论有创新,等等.之前收到一篇文章,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编辑实在是看不懂,只能联系作者退稿修改,退稿再修改再审稿,浪费时间,严重的话永远拒收稿子.二、论文格式规范

杂志论文格式要求每一个刊物或者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宗旨、栏目和专业定位,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弄清楚目标杂志是哪个方面的.还要搞清是季刊、双月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这直接影响您的稿件发表的速度.符合自己单位要求发表论文是为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够更好,所以发表论文前一定要了解自己所在单位职称等级对于论文格式结构的种种要求,如:字数、论文篇数,对第一作者是否要求、期刊要求(核心?普刊?),有的单位甚至对文章格式都有严格规定(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图表等方面的事项).

三、论文发表时间一般的学术刊物,从编辑接收稿件到样刊出来,需要2-3个月.如果是核心刊物,则需要半年,或许更长时间.不少作者认为期刊不是都是月刊、半月刊、旬刊,我这个月投稿,不是就安排下个月就出刊了,其实不然,很多期刊都是被提前会安排好版面,有些期刊版面都安排到下一年了,所以为评职称,还是提前准备为好.四、选择合法刊物发表论文不是随便找个期刊就可以的,期刊必须具有合法性,是合法期刊.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刊号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目前我国大约有1000-2000家非法刊物,或不规范的刊物.对大部分普通作者来说,是很难判断刊物的合法性的.对于有疑问的期刊,可以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确认一下是否是合法期

给期刊投稿一般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确定投稿期刊:首先需要确定你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所适合的期刊,可以通过学术搜索引擎或者相关学术网站查找。

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不同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可能有所不同,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和指南,了解期刊的主题、范围、格式和投稿流程等。

准备投稿材料:根据期刊的要求,准备好投稿所需的材料,包括论文、摘要、图表、参考文献等。

提交投稿:将准备好的投稿材料通过期刊的在线投稿系统或者邮件发送给期刊的编辑部。

等待审稿结果:期刊的编辑部会将投稿材料送至专家进行审稿,一般需要等待数周至数月不等的时间,根据审稿结果进行修改和完善。

发表文章:如果文章通过审稿并被期刊接受,期刊将会通知作者并安排发表。

期刊发表论文对格式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对于常常只注重论文内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们来说, 期刊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直接影响编辑的审稿印象和成功通过与否,显得格外的重要。 期刊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会根据不同的期刊会有所不同, 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一样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了论文发表的基本格式,就算期刊编辑有 再复杂严格的格式要求,也能轻松搞定,让论文投递更加有把握。 一、期刊发表论文的标准格式为:文章标题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包括单位全称、邮政编码)[摘 要](以摘录或缩编方式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50~300 字 [关键词](选用可表达文章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关键词正 文 参考文献:[1] [2] [3]…… (有的期刊还要求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 作者简介与作者联系方式 二、针对以上格式组成还须注意的是:1、标题 期刊发表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 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 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1) 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2) 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 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 20 个字.(3) 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 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 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2、正文 期刊发表论文格式要求正文篇幅一般在 2000--8000 字不等, 包括简短引言、 论述分析、 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并要有相应的英文名。文中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 6 幅。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写清,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文中有关量与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用单个斜体外文字母表示 (国家标准中专门规定的有关特征值除外;如要表示量的状态、序位、条件等, 可对该单个字母加上下角标、阿拉伯数字以及"′""^"等) ,避免用中文表示。 正文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排序。一级标题形如 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 1.1,1.2,1.3,…排序;三级标题形如 1.1.1,1.1.2,1.1.3,… 排序;引言不排序。 3、参考文献 期刊发表论文格式要求有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集(N) ,期刊文章 (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其他未说明文章(Z) 参考文献如为专著,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书名. 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参考文献如为期刊,项目包括:作者姓名. 版本. 年. 月. 卷(期)~ 年. 月. 卷(期).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参考文献如为电子文献, 项目包括: 作者姓名. 电子文献题名. 文献出处或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4、作者信息 包括作者简介(100 字以内)出生年月 性别 毕业院校 学历 主要研究方向。作者联系方式,包括: 地址, 邮编,电话, (含手机)E-mail 等。三、期刊发表论文发表渠道 将论文直投杂志社是作者的首选途径。但由于发表档期安排、论文需要修改和编辑部稿件堆积如山的现状, 作者要想成功及时发表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发表平台。国内比较可靠的发表平台有期刊云,平台上有1万本学术期刊,10万期刊编辑,15万论文约稿人、润色人,24小时在线,提供优质的论文发表服务,发表论文写作经验丰富。参考来源:期刊云平台,里面有详细的期刊投稿发表等方面的内容,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

说实话,核心很难发的。

自控相关期刊投稿要求高吗

在核心期刊投稿发表论文,一般的时间大概得三、四个月,四个月以后,若论文还不见发表,基本上就被pass掉了,与其这样望眼欲穿,还不如交给代发机构发表论文,因为一般的代发机构与各大期刊长期合作,客户的论文或被写作或被润色,最终的结果会醒目的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只有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无非两种渠道。1.以质取稿,就看你的写作水平,专业水准,论文是否有创新,有独特的想法和精准的数据剖析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现在是核心期刊,2011年以前是EI,之后被踢出EI检索了。不算太难中,初次投稿对排版有要求,不过和其它期刊要求差不多。页边距不会要求。初次投稿格式差不多就行,如果初审通过,杂志社会通知你修改格式的。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要收版面费,400一页。文章发表后有200元稿费

,毕业的时候一般都会有核心的要求,平时如果想拿到奖学金的话也要在核心这方面做准备。不过目前部门地区已经对这方面降低了要求,有的学校不需要发表论文也能够毕业,得看你们学校的具体要求,网页上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 " 讠仑发裱机构。"

核心期刊分为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和中文生物核心期刊,其中科技统计源核心期刊一般简称为“科技核心”或“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期刊又被称为“北大核心”或“北图”。核心期刊稿件质量要求高,审稿慢,发表周期长。如果你想要发表核心建议你找人代发,可以加急。

自闭症相关期刊的投稿经验

根据杂志小编看了以下这几种心里杂志都不错:1 心理学报 《心理学报》(Acta Psychologica 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所收录。 2 心理科学 《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 《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 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 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 3 心理科学进展 《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该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源期刊。 4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与教育》(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季刊,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承办。是国内唯一的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学术刊物,主要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报告与论文。下设5个栏目:认知与社会性发展、教与学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理论探讨与进展、研究方法与工具。 《心理发展与教育》创刊于1985年,已故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朱智贤教授曾任该刊主编,现任主编为林崇德教授。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选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南京大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研究开发中心选录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源期刊。 5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季刊,浙江省心理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主要刊登心理学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评述、研究报告和学术动态。特别欢迎认知心理、管理心理、工程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心理测量、医学心理、心理卫生和咨询、体育运动心理、文艺心理、司法心理及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的文章。 6 心理学探新 《心理学探新》(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季刊。1981年创刊。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和史”及“学校教育心理学”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协办。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该刊着力发表心理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探索性文章。主要内容为: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认知心理学研究、发展和教育心理研究、心理测量和心理学研究方法、应用心理研究、心理学教学改革。主要面向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广大业余心理学爱好者。 7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国际刊号:ISSN 1000-6729,国内刊号:CN 11-1873/R。创刊于1987年2月,初为双月刊,2002年起改为月刊。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为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挂靠单位为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1991年起被纳入R74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类学术核心期刊。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涉及学科包括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健康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是跨学科的学术期刊,全面反映我国心理卫生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水平。年发行量在10万册左右。不仅拥有国内相关领域的大量作者,权威的专家评审队伍,还有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地区的作者和特约编辑。 该刊多年以来被美国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 PA),美国精神卫生文摘(Mental Health Abstract, MHA),美国ULRICH国际期刊,及英国皇家图书馆收录。在国内被收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和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在全国期刊评比中,该刊连续4年获奖,1998,1999,2000,2001年均获得中国科协专项资助,属择优支持的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 8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1993年创刊,季刊,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承办,香港大学心理系协办。该刊属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科学引文数据库》的来源期刊,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Psychological Abstracts)和(PsycINFO Database)定期收录本刊发表论文的英文摘要,曾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要发表应用心理学的论文及相关的基础和理论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与教育测量、神经心理、健康心理、病人心理和儿少学习和行为问题等。主要面向的读者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医务人员、儿童保健、教育、司法鉴定、学校卫生、人事管理、人才开发以及其它特殊职业(体育、航空、军事)工作人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刊号为ISSN 1005-3611, CN 43-1214/R, 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 42-122,国外发行代号 4619-QR。 9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3年创刊,季刊,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办。现任主编为沈德立教授。《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发表认知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心理测量与研究方法、管理心理等心理学研究的论文。主要面向心理学教学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等。

以「影响我最深的人/事」为征稿主题,希望借由此主题而了解孩子们深受哪些人事物影响,进而建构孩子的价值观。

用爱弥补 绘画创作敞开自闭儿的内心

财团法人罗慧夫颅颜基金会日前举办「第21届用爱弥补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以「影响我最深的人/事」为征稿主题,希望借由此主题而了解孩子们深受哪些人事物影响,进而建构孩子的价值观。从今年投稿作品发现,影响自己最深的以家人居多,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深,无论是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方式都源自原生家庭学习来的。

邻居误认受虐儿 金奖得主四岁才确诊自闭儿

今年金奖得主范颢馨是自闭症的孩子,就读台北市建安国小五年级的范颢馨,从小情绪波动较大,无论待在家或出门去图书馆,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任意哭闹。邻居还曾经报案,以为孩子遭到家暴,才会整天哭声不断。

直到颢馨4岁读幼儿园,老师发现她的异样,建议妈妈带孩子去医院做「儿少咨商心理评估」。经诊断,确诊为自闭儿,需要早疗复健。妈妈跟阿嬷终于恍然大悟,不是孩子难带,而是因为先天性脑部功能异常,导致孩子思考逻辑跟别人不一样,情绪感受性比别人更丰富。

无论刮风下雨 早疗课程从不缺席

因为是单亲家庭,妈妈负责经济重担,阿嬷负责照顾颢馨。不论刮风下雨,一周4次的早疗课程,阿嬷带着颢馨从不缺席。不只积极上课,阿嬷还带着颢馨运动与画画。希望颢馨跟其他孩子一样培养自己的兴趣。颢馨对绘画特别喜爱,家中的墙面就是她的画布。虽然颢馨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绘画训练,但妈妈还是替她报名了建安国小美术班转学考,不负众望,考上了。

「用爱弥补」 绘本创作学习尊重差异

由于颢馨天生不善于表达,常常答非所问,在转学之前一直是同侪欺负的对象。显现自闭儿被同学霸凌不是单一个案,而是「常态」的社会事件。「喜欢自己,也尊重不一样的生命」是「用爱弥补」儿童文学奖的核心概念。罗慧夫颅颜基金会希望借由学童的绘本创作,深入浅出,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之下,懂得尊重差异,不再发生校园霸凌。

克服自闭症 感谢阿嬷的照顾

典礼当天,颢馨将与她的家人同心协力发表《阿嬷的爱》绘本故事,带领台下观众细细体会作者努力克服自闭症的心路历程以及感谢阿嬷无微不至的照顾。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近年来发病率显著攀升。孤独症受遗传和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南医大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孤独症研究中心致力于孤独症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化相关研究,刘星吟同时是该中心的兼职教授。 “自闭症的核心症状是社交行为障碍和兴趣狭窄,许多病人身上还常常伴随肠道症状。”刘星吟介绍,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群体中至少有1/3的自闭症儿童会出现肠道问题,比如便秘、腹胀、腹泻等。如果在患儿康复训练的同时,解决患儿肠道的生理问题,孤独症的相关症状会有更大的改善。 2015年10月,刘星吟从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回来后,组建了自己的实验室,将自闭症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肠道菌群之间互作交流的肠-微生物-脑轴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经过3年多时间的潜心研究,她的团队以果蝇为模型,揭示了宿主自身的基因突变与以肠道微生物为代表的内环境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社交缺陷等类孤独症样的表型,这项科研成果曾于2019年4月发表在微生物学的顶级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宿主与微生物)》上,其相关成果的专利于今年6月得到授权。 “也就是说,在部分遗传因素所导致的自闭症模型中,肠道微生物群落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正反馈机制,一方的失调将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恶化,最终导致与神经递质相关的代谢通路失衡,引起以社交障碍为代表的症状。”刘星吟研究还发现,通过补充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168可改变恶化的肠道微生态,调节神经递质血清素的浓度,进一步改善社交障碍果蝇的行为”。最近,在验证了该菌株的安全性后,他们又发现该菌株也能部分改善母体免疫激活的自闭症小鼠的社交行为障碍。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微生态研究成为最具转化前景的学科之一。” 思萨生物 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汉武说,经国家权威机关鉴定,菌株L168符合国家食品许可,思萨生物将与刘星吟教授团队进行科研合作,共同开发这株乳杆菌的其他功能和应用。“希望完成临床实验后,尽早推出产品、形成产业转化,更好地造福于自闭症家庭和患者。” 该公司还计划利用菌群大数据,设计出该菌株和其他国家食品许可的益生菌组合。“短期是做成有助于改善自闭症状的普通食品,中期目标是做成符合国家保健品规范的用于自闭症领域的功能性食品,长远目标是研发出针对不同亚型的辅助治疗自闭症的微生物药品,让生物 科技 更好地创建人类的美好生活。”他说。 实习生 赵静

自闭症的基本知识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医学的治疗方法,学术界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达成的共识就是:早筛查、早诊断和早干预。

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又叫自闭症、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得性疾病。目前每59名儿童中就有1名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世界各国报道其发病率有不明原因的递增趋势。且ASD迄今在临床上缺乏特异性生物学标记物可供甄别,亦无特异性医学治疗方法终身致残率很高,已成为影响这类儿童健康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学界达成的共识是应对ASD实施“三早”原则,即早筛査、早诊断和早干预。美国精神医学会(2013)颁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将自闭症界定为:基本特征为交互性社交交流和社交活动的持续性损害(诊断标准A)和受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诊断标准B)。这些症状发生于儿童早期,并限制和损害其日常功能(诊断标准C和D)。根据新诊断标准,将ASD主要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个水平(即轻度、中度和重度),水平1为“需要支持”,水平2为“需要多的支持”,水平3为“需要非常多的支持”。

自闭症的医学诊断主要依据症状来判定,其中包括询问儿童生长发育史、患儿行为观察以及各种心理行为评估分析等;通常也做一些相应的医学检验(如遗传、神经影像学、代谢等)予以辅助诊断。

目前,自闭症的治疗主要靠康复训练和教育训练。该症的治疗不仅是医学问题,还涉及康复医学、教育心理学、家长指导咨询、社区干预、学校协同/融合教育、抚养机构等诸多环节,最终还需辅以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实践表明,通过上述各环节的有效协同介入,就能够极大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症状,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回归社会的概率,也能够提高父母应对自闭症问题的技能。

早期自闭症

美国医生里奥·肯纳通过对11位有自闭症倾向儿童进行观察,首次对自闭症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在1943年发表相关文章。肯纳医生将这11位儿童描述为“天生的情感接触干扰”(例如:一些儿童家长形容“孩子在不被他人干扰的情况下最开心”“好像被催眠一样”“好像周围没有别人”)“对变化的抵触”或“对千篇一律的执着”(例如:坚持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食物、每天回家的路线保持一致)。里奥·肯纳还指出,自闭症患者拥有不同于一般人的语言发展(例如:仿说症、代名词的混淆)和在行为上的刻板(例如:拍手、晃动身体)。肯纳医生把这些观察到的现象称为“早期自闭症”,并把这个新名词列入医学词典。

1943年至今,人们不断地在自闭症领域取得新的研究结果,但是里奥·肯纳医生对自闭症的最初形容与归纳,依旧影响着现今人们对自闭症的了解与诊断。

自闭症的四个标志性特征为:

(1)与一般人群不同的社会交流障碍;

(2)语言与交流方面的障碍;

(3)对变化的拒绝,对规律的遵守,动作怪异,重复性行为;

(4)在儿童时期出现症状。

在中国,第一篇有关自闭症的报告出自陶国泰教授,1982年发表。报告中描述了4例自闭症,证明了自闭症在中国真实存在。这篇报告发表几年后,陶教授的另一篇题为《简短报告:中国的婴儿自闭症》的文章在美国的《自闭症与发展障得期刊》发表,讲述了我国从1982年到1987年识别的15例(包括1982年报告的4例)自闭症儿童的特征、自闭症早期判断的问题,以及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背景对于自闭症发病率的影响。对其他国家来说,这是第一次读到有关自闭症在中国的发病情况的报告。

教育相关期刊投稿

发表专业教育论文有二种途径,一是直接向杂志社投稿,二是找合作的机构。教育类的核心期刊有很多,但是核心类的期刊对学术要求相对较高,建议您在发表之前对机构和期刊有所了解,以免上当。1、教育研究 2、比较教育研究 3、全球教育展望 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 6、教师教育研究 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0、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 12、教育科学 13、当代教育科学 14、中国电化教育 15、教育学报 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教育评论 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江苏高教 6、中国高教研究 7、现代大学教育 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 12、中国大学教学 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教育核心期刊有很多,现在我来汇总一下教育方面可以发表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北大核心《教育与职业》 《科技通报》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商业经济研究》 《人民论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财会通讯》 《学术探索》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双核心《外语学刊》 《出版广角》 《文艺争鸣》《人民论坛》 《法学论坛》 《理论探索》《学术月刊》 《经济纵横》 《心理发展与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教育类核心期刊有《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中国高等教育》《当代教育科学》《教育与职业》《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研究》《继续教育研究》《兰州学刊》《教育探索》《教学与管理》等等,一般他们的发表周期都在4—6个月之间。

另一种途径是,上网查找相关讠仑文代理的信息,他们中有很多是正规的权威的论文代理机构,由于他们长期和一些教育类核心期刊合作,文章的审核和发表比较容易通过。像网页输入壹品优再输入刊是家很专业的讠仑文代理,教育类专业他们做得很出色的。

河南南岸文化我近期整理了几本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投稿心得,希望对准备投稿的作者有所帮助。 1. 《思想教育研究》 《思想教育研究》(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主办。本刊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栏目:专家视点、学科建设、德育论坛、观察与思考、实践与探索、理论探讨、高校党建、专题研究。 本刊为:人文扩展(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写了一篇稿子,其实风格就不是要投这个杂志的,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了。邮箱投稿一个月。看到群里说1个月没有回复的,就可以打电话询问。编辑接电话后,说最近收录的文章中没有,建议改投。所以,杂志还是挺不错的。 投稿1个多月后告知需要修改,按两位外审专家意见修改后将文章缩减至11000字,第2月就出刊了,这个期刊发表速度特别快,从来不压稿,用了就是下月发,如果两个月没接到通知基本是被pass,编辑态度特别好,很好的期刊,期刊很良心,不存在黑这种事,我投稿5、6次才中,的确是以质量审稿的。只要自己用心了会有好结果的! 投过好几篇文章,一直有无音讯。在该网站的投稿平台去年6月份的一篇文章,至今一年多了,还是待审中。。。看该期刊的作者多是约思政专家的稿件,或者第二作者至少是博导、教授。哎!中奖率比买彩票还低。 2.《教师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主办的教育教学期刊。办刊宗旨:倡导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全方位研究解决教师教育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设栏目:主要有教师教育新体系建构、体制创新 、培养模式、教师专业化、教育现代化、继续教育、学科建设、课程与教材、教学新探、队伍建设、管理与评价、教育实验、教师与学生、教育心理、教育原理。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 1)5月15日投稿 2)6月19日开始外审,送2位专家 3)8月15日前后发现外审多了一位专家,不知何故。打电话无人接听。 4)9月8日打通电话,编辑非常和蔼。告知多了一位专家是因为原来外审的1位专家迟迟没有返回外审意见,故终止此专家外审,又送另外一位专家。但编辑自己说,送审时间也已近1个月,并答应要催促专家,尽快完成审稿意见。 5)一周后,仍然没有进一步意见。打电话即出现传真声音,无人接听。 5月初投稿,初筛一周左右,初审半个月,5月底开始外审,三周左右退修第一次,7月底退修第2次,现在快一个月了,在第三次外审中,能不能过外审应该快有结果了 投过两次,去年投过一次,审稿期八个月,最终终审被拒,无退稿原因。年底又投搞一次,至今五个月,还在外审中,联系过编辑部一次,编辑回复外审最短三个月,上不封顶(他们似乎也不太会催外审)。投这家期刊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只能一直等待 从投稿到最终通知录用,将近10个月,期间有对文章进行修改,编辑认真、态度很好。本刊学界评价很高,但录用周期相对较长。 3.《教育发展研究》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 科技核心(2019社会科学), 知网收录, 目次收录(维普), 目次收录(万方), 超星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在很多高校算作权威B类期刊,期刊上的论文质量很高,发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投稿后45天左右就会有审稿结果,审稿通过会直接和你联系。包括数据、图表、文字的修改,编辑和主编老师都很负责用心,整个过程下来会让人收获很大。由于是双月刊,之后就会很快见刊。林老师一直致力于办专业、有温度的期刊,给了年轻人很多机会,不歧视研究生独作,大家在保证文章质量的情况下都可以试试! 这个没有官网投稿,需要自己联系编辑部。985在读硕士,挂导师一作。因为学校就在上海而且去过教科院,所以跟编辑联系很方便。一次性发了两篇给编辑,大概过了一周编辑发信息说其中一篇比较有新意,另一篇直接拒绝。但需要大改,除了核心观点没有改,其他基本都改了。中间改动花了2个多月,期间跟编辑联系过一次,编辑说还需要修改,所以一共修改了两次。个人感觉偏爱理论思辨类的文章,而且观点一定要有新意。最后一次发给编辑直接说录用了,好像没有外审。 4.《当代教育科学》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 该刊审稿较慢,首先为两周内未收到通知即初审通过,其次为两周+一个月左右的外审时间。当然,编辑部服务态度还是很好的,不论是邮件还是电话,均可以及时反馈消息或接通。不过感觉刊物影响因子略低,而今又面临新一轮期刊定级。。。 两周过初审不通知,之后一个多月没消息,期间询问两次均在二审中,看到同批次的作者已经有了通知,熬到两个月满询问,告知二审未过。还需继续努力呀! 投过几次终于中了一篇。2020年4月5日投稿,审稿期一般为2月,因为之前投都是默默等两个月就改投了,这次完全也没抱什么希望。5.20日邮件查稿,心想着反正以前从没中过这个期刊,要是没通过审核就赶紧改投,节省一些时间。当天中午就收到录用通知,刊期定在6月份,见刊很快,不歧视硕士独作。不过该刊比较喜欢教育理论类的文章,定量的相对较少。 5.《高校教育管理》 审稿速度比较快,7天左右就给了回复。我的文章是以硕士论文为蓝本撰写的,但是硕士论文上了知网。投出去给的审稿意见是:您的来稿经编辑部初审,认为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语言明了,但遗憾的是,您的文章文字查重比较高,故不适合在我刊发表,您可以转投他刊。我感觉编辑态度不错,起码是看了一遍稿子的,这一点比较难得。 从2019年底投稿,初审,到外审,再到外审回来返修,期间修改了5次(包括送外审前修改了1次)。结果终审将近一个月之后,直接退稿!前后折腾了6个月时间 超级烦琐的期刊。我投稿后,按审稿要求认真修改了3次,最后一次修改是调整语句表述(到这个份上了,我以为应该没问题了)。从投稿算起3个月后进入终审。终审1个多月后,退稿。总共浪费了4个多月。 6.《高教发展于评估》 本刊为:人文核心(2018年版), 中文核心(2017年版), RCCSE(A-)(2017-2018), CSSCI扩展版(2019-2020), 维普收录,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超星收录,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匿名审稿, 在读博士独作可发 邮寄纸质版,4.25投递,4.28签收,5.6收到邮件已送二审,6.28编辑电话通知修改录用,审稿周期2个月。属于时间比较长的,中间打过电话和编辑沟通,因为一位专家给的意见不是很好,但是编辑觉得文章还不错,所以又挑选了一位专家再审,感觉自己比较幸运,编辑人也很好,沟通很顺畅。 由于疫情期间,审稿有所延迟,一个月过初审,一个多零几天收到录用通知。根据外审意见说我题目过于谦卑不必要,建议直接点,另外要求我改两个词,说一词为生造词,一词为使用不当。于是稿件就被录用了。这次经验让我感觉商榷性文章很不好发,所以《高教发展与评估》能录用我的稿子我特别感激,很开心。觉得不费一番用心。 更多教育类期刊投稿方面的疑问欢迎咨询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