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

浅谈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

2015-07-14 11:0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法国调节学派、旧制度经济学派、比较制度分析学派、资本主义多样性学派开始致力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这些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类型的划分及对各种类型资本主义效率的比较,发现美国型资本主义既不是最有效率的也不是普遍适用的,从而否定了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世界向美国型资本主义收敛”的假说。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作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索的一般理论,被看做是马克思对19世纪中期以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研究的延续和补充,同时被看做是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最有力的理论工具之一。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理论意义进行考察。
  关键词:收敛假说;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资本主义五类型说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法国调节学派、旧制度经济学派、比较制度分析学派、资本主义多样性学派(school of Varieties of Capitalism,以下简称VOC学派)等经济学流派开始致力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的研究。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类型的划分及对各种类型资本主义效率的比较发现,美国型资本主义既不是最有效率的也不是普遍适用的,从而否定了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世界向美国型资本主义收敛”的假说。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作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进行探索的一般理论,已成为批判新古典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的最有力的理论工具之一,被看做是马克思对19世纪中期以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研究的延续和补充。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理解,而且可以为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部分提供新的理论和素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但目前关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研究似乎并没有引起国内学术界的重视。从已有的文献看,仅有几篇相关论文发表,还没有相关专着出版。刘风义对新古典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另外,徐崇温在其专着中的部分章节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模式进行了介绍。目前,单纯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本身进行研究的论文还没有出现。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理论意义进行考察。
  一、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90年代前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首先,在社会主义阵营中,1989年的东欧剧变和1991年的苏联解体导致冷战的结束,并使理论界更加关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制度的选择和效率的比较研究。其次,在资本主义阵营中,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使“收敛假说”再度流行。20世纪90年代,美国摆脱了福特主义危机并由此摆脱了长期的经济停滞,加上IT业和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及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渗透,使美国成功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的力量,在世界各国持续推行其消除国家之间的壁垒、自由贸易、民营化等主张。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和机构开始信奉、模仿和引进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也是在这一背景下,新古典经济学派重新提出了“世界正在向美国型市场经济一极化方向收敛”的假说。
  但美国型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制度。在现实中,新自由主义弱肉强食的“市场原教旨主义”导致非正规雇佣劳动者数量增加、贫富差距扩大、环境破坏等问题;在理论上,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收敛假说”从个人主义的机械论出发,忽视了各国固有的历史、制度、文化、资源、环境等对移植来的新制度的抵抗作用,忽视了其他类型资本主义制度的效率性,从而受到其他众多经济学流派的批判。以豪尔和邵斯克斯为代表的VOC学派,通过对企业诸多制度调整形态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内部不仅存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同时存在着以德、日为代表的“协调的市场经济国家”,而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协调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比“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做得好,进而对“自由市场经济国家”的效率性给予了否定。以青木昌彦为代表的比较制度分析学派,从微观企业制度比较的视角验证出日本企业与美国企业相比存在着诸多的“异质性”特征,而且资本主义的企业只能保持多样性的进化,从而为资本主义多样性的存在提供了充分论据。以霍奇森为代表的旧制度经济学派从制度的多样性和互补性等方面为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以阿尔布特、阿玛布尔、布瓦耶、山田锐夫为代表的法国调节学派,通过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各国的成组制度(并不是某一个特定制度)及对各国宏观经济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后,提出了“资本主义五类型说”等系统理论,把资本主义多样性的研究推向了高潮。
  二、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对资本主义多样性进行考察的问题上,不同学派甚至同一个学派内部的不同学者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这使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本身呈现多样性特征。仅从如何对资本主义进行分类的学说看,就形成了资本主义“两类型说”、“三类型说”、“四类型说”、“五类型说”和“七类型说”等五种学说。第一,关于“资本主义两类型说”,阿尔布特通过对企业是通过竞争方式还是通过协调方式来实现对社会和企业诸多制度的调整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中存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盎格鲁·萨克森型资本主义”和以德法为代表的“莱茵型资本主义”。豪尔和邵斯克斯通过“企业主要是通过市场方式还是通过非市场方式实现对诸多制度的调整”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内部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的市场经济国家(LiberalMarket Economies,以下简称LME)”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协调的市场经济国家(Coordinated MarketEconomies,以下简称CME)”。第二,关于“资本主义三类型说”,道尔通过对劳资关系对立程度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着“盎格鲁·萨克森型”、“欧洲大陆型”和“日本型”三种类型的资本主义。埃斯宾和安德森通过对资本主义脱商品化和脱家族化程度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着“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普遍主义”三种类型的资本主义。第三,关于“资本主义四类型说”,科兹黑尔特等通过对VOC学派理论的细化,提出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着“LME型”、“CME型”、“部门调整型CME”、“集体调整型CME”四种类型的资本主义。布瓦耶通过对资

本主义国家调节方式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着“市场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公共(国家主导)型”和“社会民主主义(集体主导)型”四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普洱耶通过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企业活动、政府活动、金融等40个指标的分析发现,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着“盎格鲁·萨克森型”、“北欧型”、“西欧型”和“南欧型”四种类型的资本主义。第四,关于“资本主义五类型说”,阿玛布尔认为,至少应基于以下四方面进行考察:(1)除对各国宏观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外,还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组制度(而不是某个特定制度)进行比较。(2)每一项制度通常包含诸多的“子制度”,而且只有在“子制度”的支持下才能成立和运行,同时该制度与其“子制度”之间及诸多“子制度”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因此,也应对“制度的互补性”进行考察。(3)雇佣劳动制度、金融制度和教育制度是最能推动社会创新和生产体系创新的制度,因此,应对这些制度进行重点考察。(4)阿玛布尔吸收了埃斯宾和安德森的福利制度比较分析方法,并增加了对产品市场及其产品竞争力的考察。综上所述,阿玛布尔一方面对21个OECD国家宏观经济数据进行考察,另一方面对“产品市场及其产品竞争力制度”、“雇佣劳动制度”、“金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等进行考察,最终把资本主义国家划分为“市场主导型”、“亚洲型”、“社会民主主义型”、“欧大陆型”、“地中海(南欧)型”等五种类型的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五类型说”提出前,VOC学派提出的“资本主义两类型说”在理论界的影响力最大。但由于“资本主义五类型说”解决了VOC学派理论中关于LME型资本主义的同质性很高、但CME类型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同质性很低的问题,同时解决了VOC学派把法国和意大利作为中间形态而排除在LME型和CME型之外,无法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归类的问题,从而成为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新代表。第五,关于“资本主义七类型说”,哈姆登·特恩和特洛姆彭纳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经营文化的考察发现,资本主义内部存在着美、日、德、荷兰、英、法、瑞典七种类型的资本主义。但由于这种分类侧重于七个国家之间的比较,所以与其说是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分类,倒不如说是国家之间的对比。总之,由于各学者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分类的研究中,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从而使资本主义多样化理论具有了多样性特征。但从上述学说中仍能发现一些显着的共同特征:第一,这些学说都一致地把美国作为诸多类型中的“一极”,同时侧重于把美国型资本主义与其他类型的资本主义进行比较。第二,上述学说都致力于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多样性依然存在,以此否定了“世界正在向美国型资本主义收敛”的假说。第三,上述学说都侧重于说明其他类型资本主义也同样具有效率,以此来否定美国型资本主义的效率性和普遍适用性,并实现了对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
  三、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理论意义
  关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理论意义,正如日本学者森冈真史所指出的那样,该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把理论与历史相结合,并在构筑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19世纪中期以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研究,建立起了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一般性理论。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没有论及的新现象,或者说在《资本论》中隐藏着的经济现象显现化了。如,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欧美等国的个人企业开始向股份公司转变,并出现了庞大的股份公司。同时,随着农民家庭经营的扩大,劳动者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如何处理这些现象与《资本论》中一般理论之间的关系,成为长期困扰理论界的一个难题。对这一问题,日本学者宇野弘藏把《资本论》中的一般理论定义为“纯粹的资本主义原理”,认为对不符合《资本论》一般理论的经济现象,有必要“以原理为基础,对资本主义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阶段论的阐明,并对(非纯粹化的经济现象)作特殊的研究”。宇野弘藏把“纯粹的原理”与现实的经济现象相区别,把“非纯粹的”经济现象作为原理之外的历史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20世纪60年代后,这些“不纯粹”的经济现象越来越多,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至此,对越来越多的“不纯粹”的经济现象仅仅做特殊的历史研究似乎不能满足对资本主义进行研究的需要。因此,理论界开始尝试着在马克思所构建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对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化,并把它看做是《资本论》的延续和补充。
  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末期,法国的阿格利埃塔通过对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考察,认为福特主义的积累体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并在马克思的方法论和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法国调节学派。但阿格利埃塔早期对“不纯粹”的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化的同时,没有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存在把福特主义分析一般化和绝对化的倾向。他认为,任何不同于美国福特主义特征的现象都仅仅是福特主义的“较小的偏移”,从而否定了资本主义多样性的存在,导致其所构筑的一般理论的范围过于狭窄。无独有偶,青木昌彦早期在构筑资本主义一般理论时,在对美国和日本的企业进行比较研究时,否定了具有日本特色的企业管理机制和雇佣关系的存在,并在1984年的着作中继续坚持该主张,从而推迟了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的出现。与这两种理论相比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在构筑资本主义一般理论方面所取得的成功。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通过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制度、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福特主义只不过是少数国家所具有的特征。”同时发现,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同质性”,更多的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异质性”,而这些“异质性”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本质特征。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不仅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而且成为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最有力的理论工具之一。因此,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及对构筑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新的一般理论的研究,被看做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发展。虽然该理论还处于构筑资本主义一般理论的初期阶段,还面临着从对方法论和对资本主义进行分类的研究阶段向更高的研究阶段迈进的发展时期,但它无疑可以加深对现代资本主义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的理解,无疑可以为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部分提供新的理论和素材,同时,也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