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在当代的新变化与新特征

2016-09-29 15: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总结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这一论断在后来被概括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此理论迄今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之中,世界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动,当今环境也与当时迥然不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否还适用?它在当代如何发展?有何新特征?这是本文关心的核心问题,也试图作一个阐释。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发展将产生两方面的矛盾: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同劳动群众有致富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二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的生产无政府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由此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产生。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介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二战以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崛起深刻改变了世界局势,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新形势、新条件之下,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是否还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也必然是发展的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也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

 

  二、相关研究的简要回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一直都是广受学界关注的议题。林金忠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说的学说史,认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趋势的某些论述,后来逐渐被归结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说所依据的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趋势的推演存在逻辑漏洞。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来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是必然没有前途的。张雷声在《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看资本主义历史走向》一文中总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认识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的关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机制在当代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垄断与竞争并存、国家与市场并存的新机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在挑战促使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自我更新,但是毕竟从根本上说它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所以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中显露的资本主义弊端,表明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考察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特征新发展,也是学界的关注点之一。吴茜总结了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变化的三大动因:信息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全球性扩展;经济全球化对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和影响;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作用和影响。以及三大表现形式:跨国公司内部的高度组织性和计划性与世界市场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世界生产能力无限扩大趋势与世界范围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当代资本主义的周期性波动和全球性经济的危机。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针对基本矛盾作出过自我调整,但是金尚培则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仅仅是局部缓和,而不是总体上的全面缓和,而且基本矛盾从总体上讲,走向激化的总趋势根本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除此之外,李建松、包宗羲的《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及其最终解决》、刘昀献的《论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新表现及发展趋势》、张雷声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演化及在当代的深化》也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深化做了比较系统的讨论。

 

  理论联系实际,不少学者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角度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张俊山认为世界金融危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发展空间开发殆尽的结果。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仅仅源于技术或监管问题,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结果。此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上的特殊产物,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推动下向前发展的逻辑结果。张雷声也认为:危机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资本主义的灭亡,社会主义的胜利是必然趋势,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并不表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在当代的新变化与新特征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的新变化和新特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总结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一旦劳动者转化为无产者他们的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现在要剥夺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恩格斯继承马克思的观点,在《反杜林论》中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包含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两方面,从而导致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为,正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深刻矛盾,所以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灭亡是必然的历史趋势。

 

  19世纪2030年代,英国发生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第一次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国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实际上印证了马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科学性。但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私人垄断阶段,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阶段。国家宏观调控的介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而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形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诚如金尚培所言: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应如何正确认识,既是理论上的难点,又是教学上的难点。科学地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对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有何新变化?我认为,要研究变化,首先要看到其不变之处。从总体上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一种双向的关系。一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客观存在促使资本主义制度要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而另一方面,无论资本主义制度怎样自我完善,基本矛盾都是无法克服的痼疾,是导致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也必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与世界形势相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当代呈现的新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一,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问题,而且是关系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问题,将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牵涉其中,无一能够幸免;其二,资本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它的基本属性仍然是为促进私人垄断资本积累和巩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但同时,它又具有了归全社会所有的形式并未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全体居民服务的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其三,资本主义集团所有制的发展,随着资本的集中、垄断的发展、新技术的发现和使用,企业和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庞大。资本家个人或家族已经无力独揽企业、公司的经营,而只能由资本家集体经营,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经营管理体制。

 

  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大背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的激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在最近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一种进程。这一进程是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导下进行的,当代资本主义取得的进展(如信息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加快和国际经济交往的快捷,以及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作用的增强等)既为这一进程提供了经济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也为这一进程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另一方面却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深度和广度上扩展的基本动因。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集中体现。

 

  经济全球化对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缓解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进行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矛盾,但另一方面却又加深了矛盾。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向全球扩张的必然结果,又在全球范围内积累和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从而导致以金融体系崩溃为特征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而联系当今实际,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妨看作经济全球化的代价的体现之一。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为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缓解提供了可能。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不仅不是解决基本矛盾的途径,反而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基本矛盾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加深。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当资源又一次趋于贫乏时,资本主义又会爆发新一轮的危机,比如金融危机。从历史动向看,虽然当今现状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已大大不同,但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是资本制度无法避免的痼疾,资本主义走向衰亡依然是大趋势。

 

  作者:谭明翠 来源:山东青年 2015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