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题学习及考试要求
二、专题拓展
1、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
①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②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但是自由主义容易导致无序、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③凯恩斯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别
(1)本质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的结合,国家占有并支配垄断资本的核心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国家干预和调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和社会利润的再分配,从而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地位,促进了垄断资本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2)区别: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当时具有一定积极性。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以减轻,从而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干预和调节。②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③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经验。大萧条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固有矛盾,无法畅通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④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投入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从根本上说,生产力发展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根本动力。
(2)表现:①国有企业的发展;②国家财政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④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4、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节方式
(1)法律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法律的形式对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进行调节。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资本主义国家各级行政机构,采取命令、指示等行政方式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2)经济计划化。经济计划化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短期或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来干预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方式。经济计划化是社会化大生产本身的要求。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把社会生产推向了全面的社会化,各行业各部门的联系更为紧密。
(3)宏观经济政策。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运用了各种经济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①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是指国家在财政领域内所制定的各种财政活动的措施和准则。
②宏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利率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
(4)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调节政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对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协调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政府福利性支出增长过快,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这些负担归根结底还得由劳动人民予以补偿。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仍然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为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提供了保证,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在缓解当代资本主义矛盾、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某些规律。
作者:蒋玉平 来源: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09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