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

浅析列宁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发展阶段

2016-08-04 15: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经历了帝国主义战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世界大战的列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资本主义批判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本文重在介绍各阶段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具体内容,体会其发展的过程。

 

  经历了帝国主义战争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及世界大战的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了自己的一番理解,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学说,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列宁资本主义批判思想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1893-1914年:列宁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产生

 

  列宁领导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斗争。但是由于革命的局限性,苏维埃政权又转移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使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让原本就动荡不安的俄国更加雪上加霜。针对如此现状,列宁写了很多经济著作,为建设和发展经济提供理论支持,继承、捍卫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演变规律

 

  根据苏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列宁阐述了商品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的实际情况,探索了形成资本主义的一般规律,点明了俄国形成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趋势。他根据社会分工和国内市场两方面阐述了俄国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过程。列宁认为,社会分工决定的是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发展程度问题,反映出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社会分工与国内市场一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壮大。结合大量的实践历史材料,列宁指出俄国资本主义是伴随着社会分工与国内市场逐渐发展起来的,并且清楚地讲述了它从确立到形成的实际发展过程。国内市场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国内市场的大小由社会分工的发展程度来决定的,也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反应。二是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为实现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前提。因为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依赖于个人消费的增长,而更多地靠生产消费”①

 

  列宁结合社会分工与国内市场阐述了苏维埃俄国的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现实状态,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探索过程。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规律就是劳动力的商品化和拥有着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是在社会分工不断发展以及国内市场快速建立的基础上不断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同时,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还要依赖于社会分工的再次发展以及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俄国经济建设中有积极的历史价值,不仅加快了劳动的社会化,还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在整体上转变了俄国社会经济落后的现状,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了精神生活。

 

  ()提出和制定了作为资本要素的土地的国有化纲领

 

  列宁总结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候,充分肯定了土地问题在俄国革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宁的土地国有化主要通过两个阶段来实现,一是强制收回地主手中的割地,二是要没收地主的所有土地。

 

  列宁指出在改革农奴制的运动当中,地主通过暴力手段抢走了本就属于农民的那些土地,仍然是被地主用来迫使农民的劳动以及榨取他们劳动果实的工具,所以解决好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是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首要和关键性因素。列宁主张采用剥夺的方式来收回本就是农民所有的土地,而不是采用购买手段,因为那样就间接地说明土地是地主的所有财产,就没有回收一说了。农民将土地回收回来,地主的利益遭到了破坏,这就沉重地打击到农奴制的残余势力,却是大大地推动了俄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然而收回割地并不能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它不过是在农村无产阶级没有完全独立和发展起来时期的一个具体有效的措施而已。

 

  伴随革命的到来,农民运动也不断高涨,列宁逐步加深了对土地问题的认识,先是提出用没收全部国家的、教会的、寺院的、皇族的、皇室的和私有的土地代替归还割地”②。后来,在《修改工人政党的土地纲领》文章中,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并在一定政治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③。一定条件下的土地国有化理论指明了列宁在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时期对土地问题的基本态度和立场。这正是列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立场,结合俄国政治革命和经济变革运动过程的实际发展状况,所阐述的用于解决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当中土地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

 

浅析列宁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发展阶段


  二、1914-1917年:列宁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战爆发使得苏联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是它为苏联的社会革命创造了条件,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加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以及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重的影响。

 

  ()创立了帝国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期迅速地发展起来,生产社会化程度也愈来愈高,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最终形成,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垄断组织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及其所引发的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竞争的加剧,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一战是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侵略战争,是各国家间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沉重的灾难激起了俄国人民反战争、反沙皇专制制度的革命浪潮。这就迫使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得不思考怎样带领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特别是在面对世界大战和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战争的情况下。在这种状况下,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出版了。他还连续写了《第二国家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论欧洲联邦口号》、《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等文章,对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经验进行了总结,也对新的经济现象和新的材料进行了研究,在反对帝国主义、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本质、基本特征、阶段性和历史地位作了全面的理论概括和系统地分析,创立了崭新的帝国主义学说。在分析、研究和综合的基础上,列宁从不同的方面给帝国主义下了定义:一方面根据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来作了较为完备的定义,另一方面考虑到帝国主义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又提出了帝国主义的三个特殊性,它们全面、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矛盾和历史地位。

 

  ()研究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第一部分内容中指出了垄断资本是垄断的最高级形式,它的形成也可看成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资本占有与资本运用是相分离的,货币资本与工业资本或生产资本也是相分离的,以货币资本收益为生的食利者与企业家等也是相相分离的,等等,这些都可以看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金融资本对其他一切形式的资本的优势,意味着食利者和金融寡头占统治地位,意味着少数拥有金融实力的国家处于和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特殊地位”④。在垄断资本主义中,金融资本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而帝国主义的特点,恰好不是工业资本而是金融资本”⑤

 

  在第三部分,列宁着重分析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统治。列宁给金融资本重新下了个正确的定义。他指出:生产的集中;由集中生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日益融合或者说混合在一起,——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⑥。这个定义深刻地揭示出金融资本的实质,并且强调指出了金融资本与生产集中以及垄断的内在联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处于统治地位的是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融合起来的资本,即金融资本,而不是单纯的工业资本或银行资本。列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金融寡头是指那些能够通过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方式来实现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统治的,且掌控着金融资本而只占一小部分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集团。金融寡头在处于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主要以参与制形式来控制和统治国内经济。

 

  三、1917-1924年:列宁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实践与成熟

 

  在短暂的七年里,列宁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总结和概括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

 

  ()提出了过渡性的经济纲领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阐述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学说,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通常叫社会主义,而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⑦。列宁还对社会主义社会作了一些补充性地说明,指出这个阶段的特征:(1)社会主义是在把生产资料变为公有财产的。资产阶级的权利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不存在。但他又指出这只意味着部分地消除了资产阶级的不平等权利。(2)实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也就是 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已经实现了。但这还不是共产主义,因其还没有消灭实际上的不平等。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框架是一种消灭了阶级的、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和按照劳动量分配产品的社会组织形式和国家形态。它的基本论点与马克思的观点基本上一致,但列宁也加入了新的思想,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学说纳入到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

 

  他在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时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没有任何中间级”⑧。依据上述思想,列宁提出了以下经济措施作为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纲领:(1)实现生产资料的国有化,以生产资料与流通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度,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以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和全面发展;(2)将所有的银行合并为一个大银行,实现银行国有化,由国家监督其业务;同时还必须使辛迪加国有化,实现国家垄断,才能更好地实现调节经济生活。

 

  ()提出了产品经济模式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结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般理论以及走向社会主义的实践步骤。列宁指出经济上不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过程是复杂的,也是艰巨的。十月革命后,苏维埃共和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经济方面的,而不是政治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的、真正的困难就是解决经济任务。列宁分析俄国的经济结构后指出,还没有产生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新的更高的经济制度,所以俄国只能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在《俄共()党纲草案》中,列宁全面阐述了产品经济的概念。他指出,苏维埃政权当前在分配方面的任务就是继续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地产品分配来取代贸易,目标是将全体居民组织到消费公社中,这种公社能把整个分配机构严格地集中起来,最迅速、最有计划、最节省、用最少的劳动来分配一切必需品”⑨。而合作社就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过渡手段。以共产主义的精神发挥联合在合作社中的劳动居民的主动性和纪律性,做到使全体居民都加入合作社,并使这些合作社融合为一个自上而下全国统一的合作社;……并在各地实际试行种种办法,以促进和实现从旧的资本主义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合作社向无产者和半无产者所领导的消费公社的过渡”⑩

 

  ()提出了商品经济模式

 

  通过对上世纪20年代苏俄国内经济发展的种种弊端的分析,列宁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又可归为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列宁指出,要发展经济,首先应是发展、巩固和改善农民经济,给他们以物质鼓励,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的余粮收集制,逐步实现由战时经济体制转入和平经济恢复和建设的体制。余粮收集制是指狭义上的新经济政策,而新经济政策真正包含的内容有两大方面:粮食税与自由贸易;国家资本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政策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旗帜,与社会主义没有关系,但是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进行运用和创新。为了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和经济基础,它把社会主义同商品、货币经济关系、市场、商业联系在一起。国家资本主义学说是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形式,也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新经济政策深入地运用,列宁不断完善了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他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间接过渡的形式之一,商品、货币经济与市场调节是其基础;国家资本主义有租让制、租赁制、股份公司、合作制、私人代购代销、引进外资和技术等多种不同的形式。

 

  作者简介:孙绪琼(1988-),女,汉族,江苏沭阳人,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教师,法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