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资本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面临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挑战

2016-04-15 11: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代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它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者至少在以下四个问题上给予明确的令人信服的回答:第一,为什么被马克思主义断定为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以信息化为先导的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义更加发达?第二当代发达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处于列宁所说的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或者己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第三,为什么奉行马克思主义的苏联、东欧等十几个国家都竞争不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剧变,并且倒退去发展资本主义?第四,应该如何对待发达的资本主义?


  一、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第三次科技革命?


  从18世纪蒸汽化、19世纪电气化这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经验来看,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不仅需要科技人员呕心沥血,发明创造,而且至少需要以下八个社会条件,即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管理、多元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自由、社会需求和对外开放。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经济、专制政治、人治管制下,人的思想自由备受限制,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备受压彳抑所以科学技术发展缓慢。欧洲14一16世纪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运动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18世纪法国、德国的启蒙运动,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思想,使很多人摆脱了中世纪教权和君权的统治,打破了对教宗和君王的迷信,获得了思想解放和思想自由。随着教育的改革,新生代的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这样就增强了人的实践力、实验力、运算力、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开始形成现代以实验、实证为基础的分科别类的科学实现了第一次科学革命。其最大成就是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于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提出了以地动说为基础的天文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宇宙地球中心论,确立了现代宇宙太阳中心论。此外,英国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他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运动定律为基5础建立了力学理论体系。科学革命的成就,由于社会需要的急剧膨胀,很快就转化为技术革命。随着15-16世纪美洲和大洋洲新大陆的发现,欧洲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世界商品市场迅速扩大;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688年以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议会民主政治和法治管理的确立,更加速了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1769年英国技师詹姆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取得专利,得到推广,从此掀起了以蒸汽化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 命的现代化大浪潮。科技革命引起产业革命、生产力革命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采矿业、纺织业等得到蒸汽化的武装,火车、轮船等新产业崛起。随着1776年美国建立独立国家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的大发展新阶段。科技的发展是有继承性、连续性和推进性、先导性的。1833年英国人米哈伊尔。法拉第发现电解定律,为现代电工学奠定了基础。1867年德国人维?马。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从此掀起了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现代化大浪潮,进而引起新产业革命和新生产力革命,电力、电讯、汽车、飞机等新产业崛起。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私人资本联合成为社会资本,托拉斯、辛迪加、卡德尔、康采恩等垄断资本的新形式占据统治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垄断窒息了自由竞争,压制了发展,把世界资本主义引进了世界大战自相残杀的死胡同和大陷阱。所以列宁于1916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指出:垄断资本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他还说: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那就错了。不,在帝国主义时代,……整个说来,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为什么呢?因为“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①既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只有俄国一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所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是死里逃生、保存下来了。因此它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自由思想、对外开放等上述八个社会条件依然能够继续促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德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05年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推广为广义相对论。相对论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到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薛定谔等人奠定了量子力学,建立了微观粒子(如电子、原子、分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30-40年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动、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竞相加速把这些新科学革命成果运用于制造继电器、通用计算机、火箭炮、雷达、原子武器等。


  1945年二战结束。三个发达国家(德、意、日)被打败了,两个发达国家(英、法)被削弱了,惟独一个发达国家(美国)成为强盛大国。为了加速恢复经济,扶植欧洲诸国与日本,并抑制战后社会主义势力在东欧、东亚的发展,美国挑起了领导资本主义世界的重担,国家大力增加科技投资,力促科技发展。1946年第一台用真空管取代继电器和其他半机械式装置的电子数学计算机在美国问世。它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先驱,揭开了信息化新时代的序幕。1948年美国学者申农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论文,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同年,美籍奥地利数学家维纳出版名著《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标志着控制论这门新科学的形成。40年代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路?马。贝塔朗菲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奠定了现代系统论的基础;50年代他创办《一般系统论年鉴》,年年系统宣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这三门新科学的创立促进了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的大发展。1946年出现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用的是真空管,1957年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改用晶体管。1964年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泽。普。埃卡特和约。乌。莫克雷研制的。这时计算机开始与通讯线路结合起来,随着终端设备的普遍应用,进而发展了“人与机器”对话式语言系统。从此人脑与电脑沟通、连接,真正开创了信息化的新时代。70年代、80年代以后第四代、第五代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越来越往微型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方向发展,其体积越变越小,成本越降越低,性能愈益提高,可靠性愈益增强。电子计算机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最伟大的发明,它是在一切领域无处不用、无时不用的万应灵具。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改进,像火车头一样,带动了所有部门的科学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使得信息化这个大浪潮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大大超过了历史上蒸汽化和电气化两个浪潮。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借助于以信息化为龙头的这场新科技革命,迎来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使资本主义现代化达到更加发达的高度,使资本主义全球化拓展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各个角落。实践又一次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并不是科技革命的主动力,科技革命主要 是科技专家刻苦钻研、精巧劳动的成果,而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自由思想、对外开放等上述八个社会条件,正是科技革命迭起的肥沃土壤和阳光雨露。


  二、当代资本主义宄竟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新阶段?


  列宁于1916年断言:垄断、腐朽、垂死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即最后阶段。他还预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必然引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从而彻底埋葬帝国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可是事隔近一个世纪之后,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破坏和多次革命冲击的资本主义世界依然健在,尤其是以信息化为龙头的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使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全面的新变化,似乎还焕发了青春。人们不禁要问: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仍然还是处于列宁当年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吗?除了极少数思想保守、僵化的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确实己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至于对这个新阶段究竟如何概括、表述,则是见仁见智,各有千秋。


  在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己经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②,而列宁那时所讲的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大体上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才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私人垄断与国家垄断是一前一后几乎同步发展起来的,而且互相交错。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引述了德国的具体材料之后指出:“在金融资本时代,私人垄断组织和国家垄断组织是交织在一起的,实际上这两种垄断组织都不过是最大的垄断者之间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斗争中的一些环节而己。”③1917年4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上进一步指出:世界大战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般垄断转变为国家垄断”。同年10月他在《论修改党纲》中又说:“战争和经济破坏逼迫各国从垄断资本主义走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可见,正是战争迫使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更加紧密地结合成一体,甚至由国家直接控制、占有垄断资本。1919年3月,由列宁亲自起草的俄共(布)党纲领草案指明: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替了自由竞争”。?由此可见,列宁所讲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就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能硬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截然割开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只能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比之以往更加发展了,或者采取了更新的形式。因此,如果仍旧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来称呼当代世界资本主义,那还是停留在列宁当年的论断上,并没有与时倶进。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代世界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其论据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曾一再使用“国际垄断资本”这个概念来揭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实质;从实际材料也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主要在于它们拥有一批全球性的大跨国公司,这些就是国际垄断资本的载体或组织形式。此外,新的国际分工、资本全面国际化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形成,也都是国际垄断资本己经发展的充分体现。⑥还有人根据当代跨国公司大发展的事实认为,20世纪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三个阶段演变过程,即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私人垄断,二战后至70年代末为国家垄断,80年代以来为跨国垄断。⑦当代跨国公司获得大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问题在于能否由此作出当代资本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或跨国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的结论。所谓跨国公司,顾名思义,是指跨越国界经营的企业,即在作为其基地的国家之外拥有或控制生产或服务设施的企业。1600年英国在印度创办的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从那时起,跨国公司的成长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幼年期,20世纪初至70年代末的青年期,80年代以来的中年期。跨国公司在成长中不仅数量增多,分布领域更广,而且形式更加多样,如从单一中心变为多个中心,从单一行业变为多种行业交叉。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到20世纪末全球跨国公司己有63459家,其中发达国家47850家,占75.4%,发展中国 家和转轨中国家15609家,占246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些跨国公司大部分并非垄断资本,而是中、小型资本。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绝大多数是中、小型;即便在发达国家中、小型跨国公司也占很大比重,如在英国和法国约占80因此把跨国公司与跨国垄断混为一谈,这是莫大的误解。当今世界确有大型跨国公司的垄断,而且它正呈加速膨胀的趋势。然而我们还要看到,在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态势下,竞争超过了、甚至压倒了垄断。以跨国公司为例,它在1980年才有1.5万家,1992年增至3.6万家,1996年又增至4.4万家,1997年达到5.3万家,2000年己达63万多家。跨国公司如此加速增长,岂不证明跨国竞争大大超过了跨国垄断吗?可以说,列宁那个时期是大垄断、小竞争,垄断压倒了竞争,所以最终只有走向发动世界大战。当今在新科技革命大力推动下,己改变为大竞争、小垄断或中垄断,所以和平与发展能够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的主题、时代的主题。资本主义长盛不衰的奥秘之一在于自由竞争能促进中、小企业不断生长。由此可见,把当代资本主义说成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或跨国垄断资本主义,都是难以成立的。只引用邓小平讲过“国际垄断资本”来立论,也是片面的。邓小平还说过:像我们这样穷的国家要奋斗出来更不容易,没有开放政策、改革政策,竞争不过。讲到上海浦东区的开发要引进外资时他又说:“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⑧这是明确主张我国应该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力求打破国际垄断。如果当今世界是国际垄断一统天下,根本无法开展竞争,那我们只有关门大吉,另起炉灶了。


  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论或跨国垄断资本主义论的学者,他们的思维方式还是局限在垄断资本主义这个框架内来考虑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其实垄断资本早在19世纪初就有了较多发展,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正是从垄断资本的发展来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他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⑨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据此把19世纪的资本主义归结为垄断资本主义。看来我们要开阔视野,跳出垄断资本的框架,以现代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这三次科技革命为坐标,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和整体社会结构的变化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展的阶段性。按照这个标准,我早在1988年就己提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四阶段说。即第一阶段,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末,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可称之为封建资本主义;第二阶段,蒸汽化产业革命和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得到全面自由发展,可称之为自由资本主义;第三阶段,电气化产业革命和垄断组织有很大发展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可称之为垄断资本主义;第四阶段,信息化产业革命和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后,从80年代以来,可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当时理论界还有人提出社会资本主义说。著名社会科学家于光远同志认为,社会资本主义是从私人资本主义发展而来,是从私人资本演变为社会资本的形式,但他并没有把社会资本主义作为继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一个发展新阶段。1中央党校鲁从明同志则是把社会资本主义作为继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之后的第三阶段的资本主义,不过他认为社会资本主义是“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_?到2001年,我在《社会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文@中论证了当代社会资本主义有六个主要特征:第一,社会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更高了,范围更广了,层次更多了;第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的程度也更高了,范围也更广了,层次也更多了,如社会资本股份化,股份资本职工化、大众化、分散化、全球化;第三,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大变化,不论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明显表现,工人阶级出现五化趋势,即白领化、多领化(即除白领、蓝领外,还有金领、灰领、绿领、粉领)、知识化、智能化、有产化;第四,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大为增强,社会化程度大为提高,国家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己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推进器、全民利益的协调器和各种社会矛盾的磨合器;第五,全球各国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大为增强,国际关系更加社会化;第六,社会主义因素在逐步增长,除了工农集资自办的企业与合作社在增长外,还有职工参与 企业管理,政府加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调控、采取各种福利措施等。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由于具有以上六个新的特征,所以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是合适的。社会资本主义从垄断资本主义那里继承了垄断性、腐朽性和垂死性所以资本主义的各种固有矛盾依然深刻,其前景必然是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但是社会资本主义又具有区别于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征,所以它又显示出相当强的生命力、竞争力和调节力。因此我们不能急于通过发动世界革命消灭它,只能唤起民众,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加强联合斗争,较长期地逐步把社会资本主义(即有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推进到资本社会主义(即有资本主义因素的社会主义)再发展到未来完全的社会主义。


  如何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来论证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宄竟发展到了什么新阶段,迄今理论界尚未取得较为一致的看法。这个重大问题还有待继续探索。


  三、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俄国原是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自1861年废除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后,仅初步进行了蒸汽化就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列宁本来曾经设想:依靠工农政权和社会主义国家掌握的部分公有制社会化大生产企业,尽快追赶世界电气化科技革命浪潮,在落后国家率先实现社会主义。他于1920年把国家电气化计划称为“我们的第二个党纲”,并且提出了著名论断: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4他还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文化教育,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长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保留商品与市场竞争,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引进先进科技与管理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实力,逐步迂回过渡到电气化的社会主义。可是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急于在1929年提前结束了新经济政策,取消了商品市场经济,推行指令性计划经济,盛行个人崇拜与个人集权,限制民主与自由,缩小对外交流。这样的体制与做法从长远来看必然不利于新科技的发展。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热情和冲天干劲,依靠国家统一的计划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苏联在20-30年代还是加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电气化,40年代上半期又取得了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的胜利,随后又较快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支援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1954年世界上首座原子能核电站在俄罗斯卡卢加州奥布宁斯克城建成,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首先上了天,显示出社会主义国家在科技竞争方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先地位。但是此后美国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不断超越,而苏联则每况愈下,步步落后,节节败退,终于1991年政局发生剧变,共产党被悄然解散,社会主义制度被瓦解,整个国家倒向西方,倒回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的苏联为什么在竞争中终于被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打败了呢?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外因与内因两方面。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装入侵苏联遭到挫败之后,转向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从1953年起就向国会提出“用战争以外的手法”达到“解放”的“更为有利或更为主动的政策”来对付社会主义国家。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主要不是只靠广播和书刊等发起宣传攻势,而是加强国家计划调控,促进市场经济竞争,加大科技与教育投资,鼓励科技发明创造,以其掀起的信息化科技革命的成果为物质基础,向社会主义国家显示发达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能实行新的产业革命和生产力革命,微电子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机器人、航天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等等自60年代以来能够全方位蓬勃发展;从而工人劳动时间能够进一步减少,美国和西欧率先实行五天工作周,工人工资几乎年年微调,失业救济和各种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各种社会矛盾得以缓解;民主、自由、人权、法治、市场供应、社区建设、文化教育与医疗设施等均有所改善。在这些社会背景和物质基础上,西方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弱点着重运用三大“武器”:经济上以市场经济攻计划经济,政治上以多党民主攻一党专政,文化上以自由文化攻文化专制。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内因之中既有远因,又有近因。最根本的原因是斯大林自20世纪30 年代以来形成的权力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体制,使得苏联长期既无力在电气化之后带头掀起信息化的新科技革命,又无法对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终于被这场史无前例的新科技革命的大浪潮淹没、自沉了。如上所述,科技革命的波浪式有序发展需要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以及市场经济、民主政治、自由思想、对外开放等八个社会条件。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无力又无法全面具备这些条件,这就注定了它在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竞争中最终必然失败。


  首先,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死抱住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不放,排斥商品市场经济,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商品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这样就使得苏联经济长期统得过死,体制僵化,运转不灵,缺少竞争与效率,缺乏生机与活力;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工产业,轻视轻工业和农业以致物资短缺,人民生活难以大幅改善,社会需求难以充分满足。如果说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电气化的浪潮中使国家集中优势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加速发展电气化以及钢铁、汽车、拖拉机等若干产业的话,那么在信息化大浪潮中面对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科学技术,国家的计划经济就难免顾此失彼,无法全面应对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吸取了苏联计划经济的某些优点,既加强国家指导性计划的调控,又充分发挥其市场经济促进竞争的传统优势,因此能够带头把新科技革命搞上去。


  其次,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背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深受沙皇俄国君主专制传统的影响,在政治体制上搞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等级授职制、官僚特权制,破坏党内民主和苏维埃民主;在文化体制上搞个人崇拜,排斥异己,批判异见,不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能一家垄断,一枝独秀,扼杀党内自由与人民自由。苏联是重视素质教育的,但是在缺少市场竞争、民主政治和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里,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与独立见解备受钳制。这就使得科学技术包括哲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难以创新。


  最后,从斯大林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长期以来既教条式地照搬又背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对外关系体制上对资本主义国家封闭、对抗,以苏联为中心,要领导并推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实际上搞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扩张主义、霸权主义,与超级大国美国搞军备竞赛,争夺世界霸权。苏联不仅不善于学习西方科技的新成就,而且还乱扣帽子、乱加批判。对爱因斯坦这样建立了殊功奇勋的顶级科学家,苏联长期批判他“对相对论的许多原理作了歪曲的、唯心主义的解释”。对西方生物学中主张遗传基因的孟德尔一摩尔根学说和美国新兴的控制论等,苏联也是长期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教条主义一叶障目不识泰山,大国主义、大党主义两眼昏花,熟视无睹,拒绝、排斥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结果必然故步自封,难有作为。


  斯大林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的过度集权的体制,再加上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极“左”路线,使得苏联在西方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只能望洋兴叹,老是追赶不上。1953年斯大林过世之后,赫鲁晓夫统治11年,虽然做了一些枝节改革,但是推行的是准斯大林主义;赫鲁晓夫于1964年被撤换之后,勃列日涅夫统治18年,复旧不改,推行的是新斯大林主义。苏联领导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误了改革,到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的沉疴宿疾己经病重难治,到1991年终于发生剧变,亡党亡国亡制。东欧社会主义诸国大体上同苏联一样,都是由于体制和路线的原因,再加上苏联大党主义、大国主义的干预而招致失败的。


  苏联等国在同西方发达国家竞争中被打败,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恰好是由于教条式地照搬马克思主义或者从根本上背离马克思主义而招致失败的。如果能够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倶进,善于创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本来可以通过改革开放,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重获新生。


  四、应该如何对待发达的资本主义?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那么马克思主义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当代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呢?我们认为至少要把握以下五个要点。


  第一,既然当代世界资本主义还能持续带头掀起新科技革命,那就证明它还有相当强的调节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就不能急于搞反资本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当代资本主义不仅使欧美众多原来就较发达的国家更加发达,而且在全球化浪潮中正加速向广大亚非拉和大洋洲100多个新独立的国家扩展,拥有相当辽阔的地域空间。上个世纪50-80年代,当苏联、东欧、东亚十几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正欣欣向荣之时,曾经帮助并且指望亚非拉新独立的国家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径直走社会主义道路。可是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遭到严重失败之后,应该看到,这些新独立不久的国家无可挽回、不可抗拒地要转而走资本主义道路,要逐步纳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还在加深,然而,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要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是难以做到的。


  第二,我们还要看到,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依靠资本与科技实力,还在加强剥削与扩张,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经济矛盾、阶级矛盾和弊病依旧深重,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历史规律不可逆转。所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丝毫不能动摇。况且,当代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为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了更加充足的物质技术基础;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人际关系到国际关系社会化程度的大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新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条件;当代五颜六色衣领工人?的不断壮大,成为逐步推进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力军和主力军。这就更加证明了:当今实现社会主义不仅拥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性,而且富有更加现实的可能性。我们要善于充分利用这些新的社会资源。


  第三,在当今和平与发展己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主题的新时代,必须改变以某一国、某一党为中心来领导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旧观念与旧战略。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望由英国、法国或德国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中心从西欧转移到俄国。列宁和斯大林都把苏联作为领导世界革命的中心,到50年代末,毛泽东认为世界革命中心己经转到中国。他在1959年12月间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语中说:“20世纪初,革命的中心又转到俄国,产生了列宁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随后,革命的中心又转到中国。将来,世界革命的中心还会继续转移。”?实践证明,这个论断是不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实际的。苏联和中国充当革命中心,先后都犯过大党主义、瞎指挥、输出革命的错误,并没有对世界革命起过应有的积极作用。当代新科技革命和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更加证明了短期内突发性的暴风骤雨式的世界革命己经难以实现,更不可能由某一国、某一党来充当中心。邓小平于1986年总结历史经验时指出:“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中心,不可能有中心。”0各国通往社会主义之路只能由各国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在社会主义政党领导下独立自主地、较长期地、渐进性地进行探索。


  第四当今在资本主义世界如何开展反对资本主义、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三类国家面临不同的任务,应该由这三类国家的共产主义政党各自探索。第一类主要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要善于联合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形成反垄断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深入广大劳动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要求,维护群众权益,利用议会民主制度,争取在议会拥有议席,进而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促进资本的积极扬弃(推广劳动者的合作经济和合营企业)和消极扬弃(私人资本变为社会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步积累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经过长期不懈的奋斗,从资本主义较为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二类主要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种民族主义政党,形成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统一战线,深入受损害民族,了解群众疾苦,反映群众要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权益,发展民族经济,增进区域联合,拓展南南合作,发挥各种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的作用,迫使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通过议会民主与多党合作,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三类主要是前苏联、东欧地区国家。新建立的共产党要充分吸取前苏联、东欧各国老共产党因犯教条主义、专制主义和实用主义严重错误以及极权化、特权化、官僚化而被人民群众抛弃的经验教训,改弦更张,重建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自我批评的新型工人民主的共产主义政党,善于联合其他左翼政党,建立反私有化、反资本主义化的统一战线,重视广大群众怀念社会主义、向往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通过议会民主和多种形式的联合斗争,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争取重新执政探索社会主义新道路和新模式。


  第五,当今世界上还有中、朝、越、老、古五个共产主义政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们都正在借鉴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病,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如何对待当代资本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思想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一方面对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而且还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私营经济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对外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防止热战对抗,避免冷战对峙,遵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等五项原则,实行长期和平共处。我们认为,当今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在和平共处、对外开放中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以尽快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又“走出去”,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扩大社会主义的影响。一旦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新科技革命方面追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时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能较为充分地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的声誉和威信才能大为提高。


  马克思主义如果能够正确应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严重挑战,能够深刻认识以往失误的根本原因,能够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中吸取有益养分,就必能在21世纪重振雄风,再创辉煌,促进世界资本主义大踏步迈向世界社会主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