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大学生农村就业研究

2015-07-09 10: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大学生农村就业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更是能够充分的缓解我国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国现在面临的现实情况就是,一方面有很多的大学生们就业问题严重,而另一方面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又缺少大量的新鲜血液注入,原因就是现在的大学生不是很想到农村去就业。所以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就是如何能够使需要人才的地方得到人才的输入。
  一、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农村就业问题情况调查
  为了拓宽大学生农村就业出口,全面推动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的进展,2009年4月2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将此前各部委出台的“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西部计划”等方案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整合”。从2003年至今,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已招募十余万名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中西部26个省(区、市),500多个贫困县的乡镇一级,从事11个专项行动的志愿服务。2009年,团中央将志愿者服务期由1~2年调整为1~3年。2011年,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实施规模扩大为17600人左右,比上年度新增2600人。并且根据西部基层实际需求,将原有的11个专项调整合并为7个,分别为基础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基层青年工作、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疆、服务西藏。wWw.133229.COm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农村就业的不良现状
  1.大学生主观不愿到农村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2007年湖北省人事部门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回收调查问卷2560份,竟无一人选择到湖北省农村基层工作。目前大学生不愿到农村工作普遍存在几大顾虑:首先是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农村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发展空间小;其次是在农村工作,恋爱、结婚、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难以解决;最后是大学生不了解农村工作现状,城市生源的毕业生担心到农村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工作后若想重新回城就业困难,农村生源毕业生则认为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入高校,向往城市生活,不想再回去工作。所以导致大学生即使在大城市当“蚁族”、“啃老族”,也不愿到农村工作。
  2.大学生农村就业岗位少。目前,我国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主要渠道有:组织部门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事部门的“基层卫生机构大学生支医计划”、“教育部门的农村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团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随着我国社会的各个基层对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重视,就业岗位数量有所增加,但与毕业生增长的数量相比,显得杯水车薪。导致了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数量远远达不到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大学生人数的需求。同时,由于岗位服务的特殊性,周期短,一般是两年,期满后解决不了编制问题,使得多数大学生放弃农村岗位,再次就业。
  3.现就职农村岗位的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不高。通过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有一部分的大学生们在主观上对于他们目前的工作表现出来的态度并不是积极的,反而是看不起这些基层琐碎的工作,他们的想法是觉得自己有点大材小用了。缺乏解决农村问题的专业知识储备,又无农村生活经验的大学生,很难迅速与工作对接,适应角色转变,常常被其他人边缘化,这使得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更消极,最终只能无所作为或选择放弃。例如,当被问他们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一位北京市的“大学生村官”说:“端茶、倒水,接待客人”、“我们就是混日子”、“看电话,送个文件什么的”出了回答。在农村基层工作中,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真正发挥,消极的对待工作,有事才到,无事则退,或把农村工作当做跳板。
  三、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对策与建议
  1.号召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高校应形成以校党委书记统一领导下的学院、系别,党委书记亲自抓,团委、班级、学生组织与团体、就业中心等各部门、各组织互相合作、联动,推动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引导工作的工作体制,在工作中,通过创新各种方式,号召和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通过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直接联系农村基层,让大学生亲自走到农村、走进农业,与农民一起参加农村、农业实践,在实践中培养感情、锻炼意志,增强服务农村的意识与能力。
  2.国家出台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首先,大幅度提高农村就业工作岗位数量是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基础;其次,大幅度提高大学生村官待遇。待遇差、生活条件差及其导致的地位低,不受重视是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工作的主要原因;再次,给予农村基层大学生确定身份,解除其后顾之忧。身份问题、对发展前途的担忧是影响大学生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关键因素;最后,大力给予农村创业的大学生资金与项目上的支持,使到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有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得到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
  3.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评选、奖励、树立典型等大型活动加大对农村基层大学生工作的重视,引起社会的重视效应。同时,在我国的农村基层干部的队伍中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大学生对于农村基层工作的重大意义。一方面,我们一定要重视关心、帮助大学生工作,以便更好的为祖国培养一定的后备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更好的加大对农民观念的引导,帮助他们转变对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的看法,使他们愿意让自己的大学生儿女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帮助与配合大学生工作,为大学生积极热情投身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社会氛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