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管理思想对当代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
在2011年春节前夕,依据国家有论文联盟http://关职能部门的统计,我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大量无业人口的存在与专业人才的极端缺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国力的提升。世界有20%的人口在中国,中国有6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因此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加强对农村的教育管理,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子出身于贫下中农,在战国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所提出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对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一、墨子简介
墨子名翟(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出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宋国,其学习与活动中心(大本营)在鲁国,晚年客居楚国的鲁阳(今河南省鲁山县)①。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墨家创始人,其思想被后人收入《墨子》一书。它记载了墨子的全部学说。著录为七十一篇,历经后人传抄散失,现存五十三篇。《墨子》一书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哲学、政治、逻辑、光学、几何、经济等内容。墨子所创建的墨家学派形成于战国初期,其活动贯穿于整个战国时代,在诸子百家中与儒家齐名。《韩非子·显学》篇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Www.133229.COm”所谓“显学”,就是指在社会上最有影响、最有权威的学派②。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杨朱、墨翟之言盖大下”、“大下之言,不归杨则归于墨”(《孟子·滕文公下》)的形势,可见墨子及其学说对于当时人们的影响。墨家与儒家一样,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治国安民的管理思想,但两家又各有千秋。在当前的新农建设形势下,墨家的管理思想更能贴近当代农民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贴近农民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值得我们在现实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加以借践和应用。
二、墨子的管理思想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
“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墨子的一系列管理思想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来展开的。“兼相爱”中的“兼”,本意为一手执两禾,引申义为两种以上事情同时进行之意。所谓“相”就是“交互”、“互相”之意。墨子“兼相爱”的本意,就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要爱所有的人,人们要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③。所谓“交”,就是互相之间的意思。所谓“利”,指利益、利害。墨子把符合“兼相爱,交相利”的行为称谓“义”,否则就是“不义”。墨子提出这一原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乃至当代都是理想化的。墨子出身于平民家庭,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可见墨子不是上层的统治者,也不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而属于社会下层的“士”一级的。从《墨子》和战国、秦汉时的一些重要典籍的记载来看,墨子常常和小生产者交往,学会了一些手艺,也懂得农耕,因而深知下层的疾苦,并同他们患难与共。因此,墨子的思想和主张反映了社会一般生产者阶层的利益和愿望。
1.“兼爱”的人本主义思想及对现代农村成人教育的影响。
在现代,我们可以理解“兼爱”是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墨子认为“兼爱”是社会层面的要求。就是说,应当不分厚薄亲疏,都施以同样的爱,不但要爱一切人,而且要给一切人同等的爱。墨家的“兼爱”主张在当时社会上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甚至连反对墨子的孟轲也不得不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孙中山先生曾说,古代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称赞墨子“兼爱”是一种平等意义的爱,是包括人民大众在内的广泛的“爱”。时至今日,墨家的“兼相爱”思想在国家决策部门和人民大众中间也还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墨家“兼爱”的思想一直以来也被作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被我国政府和人民所推崇和践行。从管理阶层来看,自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领导都提倡“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无私奉献”的精神。近些年,社会上掀起了资助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工程”,城乡之间的“手拉手活动”,青年大学生掀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上各种“献爱心”活动,这些都应看做是墨家“兼相爱”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在农村成人教育管理活动中,墨子的“兼爱”思想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许多从事农民成人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把这一思想贯彻到新农民建设中去,在教学管理中实行以情治校,以为农村服务,农民服务为主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效益。墨家的“兼爱”思想可以用孔繁森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干部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我认为这样的思想才是至高无上的,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2.“交相利”的思想及对农村成人教育公平的探讨。
墨子所主张“交相利”的思想与教育公平,直接针对并批判当时财富分配不均的社会弊端。他认为一部分人不劳而获,却生活奢侈,挥霍无度,另外一大部分人虽终日劳动,却过着“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的生活。因此墨家主张实行“兼相爱,交相利,侈(多余的)相分”的政策,鼓励大家“有力者疾(勤奋)以助人,有财者勉(慷慨)以分人”,要达到物质利益上“交相利”,就必须反对“亏人自利”的行为,提倡爱人、利人,并将这种爱人、利人的思想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准则。我们当前的农村成人教育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我国当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北京、上海及一些沿海开放城市,由于经济发展较好,当地的农民普遍接受过较好的教育,而且每个乡、镇及村都建有专门的农民培训学校、农村文化馆,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教师对农民进行相应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知识,而且基本上都是免费。但是在一些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低,甚至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文盲,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农民培训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很多地方借用乡镇小学作为对农民进行临时培训的场所,临时调用村小学的老师兼任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老师,甚至个别地方在对农民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走形式、假档案、假培训等现象。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有悖于“兼相爱”,有悖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公平。如今我们的义务教育已实施免费教育,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偏远地区,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农村的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都实行免费。那么,在倡导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今天,是不是也应该对那些缺少文化的农民进行免费的教育?依据历史事实来看,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愈发低下,因此,他们相对一些富裕的农民,更迫切需要学习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学习各种能够发家致富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不是让这种越穷越落后的状况恶性循环继续下去。在对农民的教育中,如果每个农民都可以享有免费的培训,在教育培训中,如果每个老师和管理者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习者,就能体现出墨子思想中理想主义的一面,新农村建设也就能早日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3.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修养的管理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