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传播机制研究——基

2015-07-04 20: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字]信息传播 传播梁道 信息基础设施 新农村
[论文摘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片安徽部分农村的调研,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农村信息传播障碍,并提出了优化和完善农村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到现在,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目标,农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新农村建设的初级阶段,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选取了农村信息消费这个角度,走访了安徽省50多个行政村,运用调查问卷和个案调查方法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本文基于调研结果对农村居民信息传播现状及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议。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传播现状
(一)农村居民信息获取渠道单一
新农村建设中,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拓宽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包括图书下乡,开办村级阅览室,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以及电脑等“家电下乡”活动。wWW.133229.Com但由于农民实际经济状况、各地政府的执行力度等因素制约,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传统的电视和与亲朋的交往,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而本应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府机构和网络却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与农村居民需求信息不匹配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以前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农民不再像以前一样信息闭塞。然而,面对当今爆炸的信息,真正对农民生产经营有用的信息并不多,大众媒介提供的大多是娱乐信息。在调查中认为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对他们用处很少和几乎没帮助的占到48.32%,有很大帮助的只占到7.87%。

二、制约农村信息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尽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始终强调信息在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但效果并不明显,从调查情况看.农民仍然处于信息贫乏的状态。如表3所示.有43.60%的农民认为自己信息拥有较缺乏,34.83%的农民认为自己的信息拥有状况为一般,另有4.04%农民信息贫乏;只有不到20%的农民认为自己拥有信息较富有或富有。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信息传播机制不够完善,信息传播遇到很多障碍。

信息传播要经历信源、信道、信宿三个阶段,其中任何一阶段遇到障碍都将影响到农村信息的传播。在当前新农村建设阶段,政府只将重点放在了信息传播渠道(信道)的构建上,而忽视了信息的受者和传者这两大关键因素。这导致农村信息传播受阻,信息资源严重浪费,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信息传播遇到的障碍具体如下。
(一)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较低
在调查的人群中初中文化占32.3%,初中以下文化占49.4%,而高中及以上文化只占18.3%,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很多农民即使拥有了信息基础设施也不能有效利用。另外,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许多农民获取信息的意识不够,他们大多数只是凭经验生产,对获取的信息无法辨别真伪。信息受者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不高是导致农村信息传播受阻的根本原因。

(二)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国家实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先后实施了“三电合一”“村村通”工程等,我省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电话、电视的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有的家庭都已装上了有线电视并且配置了电脑,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线电视的覆盖率不到1%,电脑也只有少数个体户或农业专业生产者拥有,即使是部分个体户拥有了电脑等现代化信息资源,他们也很少用这些资源来获取生产经营方面的信息,而是用它们作为日常结算工具或娱乐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与之相配套的基础实施如网络、通信设施不健全造成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已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三)信息人才缺乏
农业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同时还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信息人才,他们分布在信息传播的每一个阶段,信息能否及时有效的传达给农民取决于信息人才是否充分。在调查的大多数乡镇,农民们普遍反映没有专门的农业科技宣传、指导人员下乡向他们宣传农业知识、指导农业生产。政府网站上也没有专门的农业类型的网站,即使有更新速度也非常的缓慢。当地政府向我们反映,由于农业效益低,待遇比较低,社会对农业的重视不够等原因,很多优秀的it人才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有的信息人才甚至流人到二三产业,导致了农村基层信息人才的缺乏。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在加大基础设施投人的同时相应的信息人才未能满足,导致信息不能有效的传达给农民。
(四)信息传播失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媒介为了追求经济利润,将信息的受众群体定位在城市的富裕阶层,它们更多的提供娱乐类型的节目,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很少能关注到农业类型的节目,他们每天花在电视、广播上的时间都用来观看电视剧、广告以及一些与农业不相关的新闻节目。大众媒介提供的信息与农民需要的信息失衡导致了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也阻碍了有用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优化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传播机制的措施
(一)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培养信息人才
首先,政府可以组织专门人员深人农村,通过讲座、宣传、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农民认识到信息对农业生产、个体经营的重要性;其次,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该把农民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这不仅符合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也是提高农民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再次,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通过采取农民职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重点培养农村“精英”“能人”等措施帮助农村培养信息人才。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在我们调查的乡镇,电视的覆盖率已经很高,但大多数家庭的电视都是无线的。主要因为农村农户比较分散,交通不便造成有线电视的成本过高,电信公司不愿意向农村铺设有线电视网,有线电视收费相对与城市偏高,农民也不愿意高价接人有线电视,双方僵持导致农村居民家庭始终未能接人有线电视。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从长远看,这将是一种可以使农民、企业同时获益的“双底”举措。另外,面对农民没书读的情况,政府建立乡镇图书馆,为农民们获取农业知识提供方便。
(三)构建多种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技术平台
我省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构建多种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技术平台是为广大农村用户提供进一步或更高层次信息服务的基础。这就要求信息传输的媒介从传统的纸张向电视,广播,电脑等现代传输手段转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种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技术平台,减少信息资源的浪费,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
(四)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农村信息消费法律法规
调查发现,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相应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却没能跟上,成为制约农村信息传播的“瓶颈”。完善的信息服务保障体系是实现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的责任体系、人员体系和机构体系,明确政府责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政府应健全农村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村信息传播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以此实现农村信息的高效、稳定、可持续的传播。
四、结语
党和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以来,安徽省积极贯彻相关方针政策,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由于我省农村仍处于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信息传播机制还不够完善,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较发达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传播机制,保证农民及时、准确获取农业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才能最终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