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中国未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三个转型

2016-11-14 13: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农业是人类赖以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这是习近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的新观点、新论述和新要求。在这种新战略思想指导下,中国农业现代化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变数和成数很多。


今年6月3日在西安召开的“G20”农业部长会议公告指出:“我们认识到放眼长远的重要性和以可持续的方式推动全球农业的必要性。”我们认为中国现代农业可持续方式的变革将突显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源资本化


农业因为太多地涉及国计民生,所以农业是基础。以往,因为是基础,所以对农业索取太多,甚至酷似掠夺。土地可以低价征用,高价拍卖;农业劳动力可以廉价使用,还要赖薪;农产品生产者对农产品无权定价―有非农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以“叫价'唯有农产品价格历来受控制干涉太多,而贱价伤农)。传统观念认为,因为农业生产资料都是资源,可以随意索取。随着改革开放之舟驶向远洋深海,人们的撕思想变得更阔更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成方‘资本”的观念越来越被认可和落实,资源型农业向资本型农业的转型成为必然。


一是中国加入“rro”后,中国农业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阔,中国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将愈来愈频繁,外资的利用也就越来越多。中国农业要在市场中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不断地提高农业资源资本化的程度。


二是随着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物权法律意义的强化,农村土地资本化利用也会强化。据2015年1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农业部官员此前透露: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3.8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8.8%,其中流入企业的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为3864.7万亩,占到了10%以上,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投资增量快速增长,农业资源越来越显得紧张稀缺。根据上述同源信息披露: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各行业明星企业均积极涌入农业市场。联想、京东、阿里巴巴、恒大等大企业陆续投资农业。2014年末,政府发布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奠定了农业耕地规模化流转和资本化经营的政策基础。


三是随着国家的“城镇化”战略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农民市民化”迅速实现。未来的农民不再是社会身份的限定,农民则是一种职业。原来的农村劳动力的“草民价格”将成为历史,它同城镇劳动力一样,成为一种经济资本。将来的农民由两种人组成:农业企业主和农业工人。他们的劳动价格会以资本的形式计入产品成本。


二、经营组织化


中国农业的家庭经营模式不是现代农业改革的最终目的,这种经营方式不太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必须要走规模经营和企业经营之路。中国农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剔除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经营)是家庭经营,在封建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土地和劳动力只能沦为资源而没有话语权;农民种田不计成本,不搞成本核算,土地和劳动力的价值在农产品的生产中,其成本可以被忽略不计。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所有商品的生产者都有产品的定价权,只有农民没有(因为农产品最贴近国计民生,国家对其价格还有一定的管制权;同时,因为农业的分散经营,农民“叫价”的声音高不起来)。在国家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世界科技信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家庭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之路将越来越窄。农地流转集中现象越来越突出。农业规模经营已经基本形成行业内外共识。规模经营必定促进农业的组织化经营。


历史上的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地理大国、人口大国、农业大国。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逐步推进,耕地和农业劳动力会逐渐稀缺,农业生产力、单位劳动生产率等需要有极大的提高。这就要求土地通过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农业劳动生产者通过提高技术素养提高个人GDP。这种土地的规模集中和农业经营者及劳动者技术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有利于农业的组织化经营。无论怎么说,那种只满足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型的家庭经营模式,已不适应时代潮流了。目前已经有那么多的农业企业成为今天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明星企业,这种经典的榜样,就是中国农业组织化的明天。


根据国内外农业的发展先进模式综合,未来中国农业组织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农场式。可以家庭独资农场,也可以是股份合资或合作农场。主要从事最初农产品的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产经营。


二是农庄式(也可称庄园式)。可能是农场加上自产农产品的加工(如酒业、种业基地等)或旅游(农家乐、渔家乐等)。


三是公司式。实行"公司制”的农业经营机构,一般具有纵横两条产业链:一条是产品内部形成的,由初级产品生产到高级产品生产的产业链;一条是产品外部形成的,由组织内生产和组织外销售组成的产业链。


三、农民职业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户籍制度把国家公民分成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和非农户口的城镇居民。中国的农民不仅是农业劳动生产者,而且又是一种社会身份。中国农民人口众多,国家人口的90%以上被困在了人均一亩三分地上过日子。


职业是指社会劳动者在社会所有领域的不同行业各种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工作,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目前,中国的农民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户籍群体,而且是一个国内最大的兼业劳动者群体。农民已经不再以农业为主业,农业只是兼营的工作;农业只是他们自给自足赚得一份口粮而已。但这种现状不会持续太久,中国农民必然走向职业化。


一是现代农业需要农民知识化、专业化、科技化。从世界的角度观察:我国现在的农业还不是完全的现代农业的概念;目前的农业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现代农业经济的概念。其表现在于,不但个体劳动生产率不高,而且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也不高。究其原因,农民的知识面、专业程度和技术水平都不高。因此,随着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势必要求农业领域的劳动者不断提高知识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专业科技素质。中国的现代农业要求农民职业化势在必行。


二是随着国家的“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地理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未来中国,传统落后的农村将逐渐消失,……一种现代化的、生态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将逐渐替代之持续存在,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将逐渐被消灭;一种中国户籍意义上的个体农民将被掌握着高科技的知识型的职业农民替代之。


三是国家“农业、非农业户口一体化”的户籍制度改革为时不远,户籍身份意义上农民将会被历史性地消灭,新型的农民将是职业意义上的农业经营者。


四、农业科技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比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从世界农业范畴看,农业科技化是指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提升和持续发展。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现代化的最基本内涵。


什么是农业现代化,这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过去一段时期的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就是要求高度的机械化、设施化、化学化。现在的概念应该有所调整,就是要求适度的机械化、设施化、生物化、信息化、安全化。例如:机械化中不排除适度的人力作业;设施化中不排除大面积的露天作业;化学化绝对被排斥在外;信息化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将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中国未来农业现代化必须要完成三个方面的转型。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从整体上说,中国农业还是一个小农经济的经济形式。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完成从小农经济向大农经济的转型。大农经济的典型形式是规模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规模经济不再是千家万户各自分散经营一亩三分地,而是以少量、精明的职业农业劳动者经营千亩万亩良田的经济;企业经济对农产品经营不再是不计成本、不计劳动价值的,而是追求最大社会利益、追求最大企业利润的经济;市场经济也就是农产品生产不再是只求自给自足,而是追求最高的市场商品率,在市场上实现高效、巨量的有效交易,为社会提供有效丰硕的食物供给的经济。


二是经营方式的转型。目前,中国农民的农业生产的经营水平还是滞留于粗放式、自由式、小全式、封闭式等经营方式上。粗放式主要体现在:目前的农业往往是农民工的兼业,为了一家人的吃饭而应付;自由式主要体现在为了一家人的需要,随意安排生产;小全式主要体现在为了满足一家人的生活需求,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都会被安排生产;因为自给自足,所以不需要市场信息、不善于利用市场信息,只是一味的闭门经营。所以,中国农业缺乏精工、标准、专业、市场精神。未来中国农业经营主要实现五个方面的转换:集约经营替代粗放经营;计划经营替代自由经营;专业经营替代小全经营;养地经营替代掠夺经营;商品经营替代产品经营。


三是生产方式的转型。目前中国农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机声隆隆、化肥洒洒、农药喷喷”看上去已经很似现代化了,但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给人类的食物安全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被摆上了人们的饭桌上,已经不再是讨论的问题了。中国人口占了世界总人口的1/4,吃饭安全问题是中国首要的也是最重大的事情,未来30年的中国农业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由生态化、生物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替换传统的化学化。目前世界上比较推崇生态有机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执行生态、自然、洁净、无毒的生产方式,从食品生产源头上将污染拒之门外,应该是中国未来农业所推崇的生产方式。未来的中国农业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实行生态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的国家。中国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定会统一于有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标准的旗下。


五、贸易自由化


新中国建立起初的30年,国家对大宗农产品基本上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农业没有贸易话语权。改革开放之后30年,尽管经过15年的艰辛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来,又加入了《乌拉圭协议》,世界农业市场全面向中国农业开放,世界农业市场的门槛低了,中国农业进入的机会多了许多。因为中国农业长期实行家庭经营方式,分散经营难成气候孤掌难鸣,中国的农业还是缺乏世界贸易的话语权。等到中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型以后,中国农业显得强大了,进出世界农业市场的声势就大了,中国农业在世界贸易中的影响力就会如日中天。中国农业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必将加快。如果未来30年中,中国农业基本实现“资本化、现代化、组织化、信息化”,中国农业自由贸易的话语权就会极大地增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梦想就能实现。


作者:林建永,戴伟娟,季学明(上海市社科院、上海行政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