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科论文>三农问题论文

现代农业“升级”路

2016-05-17 10: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2015年12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七十八期“经济每月谈”围绕“十三五”三农工作决战决胜进行了交流。


  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梳理总结我国农业发展进程,成绩不容忽视,但从农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来讲还不高,离农业现代化还有很大的差距。“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怎么走?如何实现现代农业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权威人士的详细解读下,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也逐渐清晰。


  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尹成杰:现代农业怎么走出中国特色?


  在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面临着新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的双重考验,一些国家和地区农业贸易、农业竞争、农业发展也受到区域组织和±也缘政治的影响。


  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只有把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放在世界农业的大环境、大格局中来统筹考虑和妥善应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创新,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综观全球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是不相同的,路径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农情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这个国家的资源禀赋、气候条件、科技水平、生产经营制度、农业功能定位等重大的要素来决定的。


  实践中应该看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是多元化的,是多种多样的。分地区看,既有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核心的东北模式,也有走资本技术密集型和资源节约型道路的东部模式,还有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的中部模式。


  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架构推进,我国农业、农村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化的重要时期。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几十年来改革发展农村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面临着日趋明显的五个制约,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在有些方面的矛盾也比较突出。


  更加重要的是,我国农村的消费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非常积极,随着“四化”同步推进,我国农村孕育着巨大的消费需求,而且农村的消费需求在不断优化和升级。


  结合这些变化,我们对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发展理念的创新。农业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建设,要牢固树立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把传统的农业理念转变到中央提出的发展理念上来,有了理念的创新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是要强化完善和创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对促进农业建设、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在我们面对国内外农业发展的新情况也遇到了新问题、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强农、惠农政策亟待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亟待完善也亟待创新,特别建议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


  围绕产量大县的政策创设,建议围绕支持产量大县和粮食主产区,率先补齐短板,率先调结构、转方式,率先实现城镇一体化,率先保护生态环境,制定出一些新的政策和措施来,不断丰富和优化强农、惠农政策的内涵和体系,特别是要减少运作环节,提高行策效率,防范跑冒滴漏和利益损失。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研发,积极推进农业互联网,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还要改革创新成果评价和推介制度,制定科技成果的评定标准和等级,强化科研单位和农业经营主体的对接服务,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四是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布局和结构。调结构、转方式、优布局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应加快调整农业布局和结构,关键是要明确调整的方向、目标和思路。


  五是要加快推进农村制度创新。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农业制度创新比科技创新更能激发活力和动力,这里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的权能。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综合方案对下一步农村的改革作出了部署,其中也提到,要出台和制定三权分置的办法,促进农村制度的改革和调整。


  六是要加快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这是一项紧迫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归根到底就是要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绿色农业的实践者、经营机制的创新者、农业资源的守护者、现代技术的先行者、共同致富的引领者。


  七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农村2.7亿劳动力的转移,我们不仅要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还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还要培育新型的服务主体.我们现既要调动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八要创新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农民贷款难是多年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要从农村产权体制改革和农村金融市场机制创新出发,从根本上化解农村融资难题,特别是要继续完善农业的保险制度,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只是政府补贴的单向政策行为,而是一项长期制度化的农业综合政治行为,特别是农业保险要进行创新。另外,农村金融服务一定要考虑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经营项目的周期性和能够见到效益的周期性,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 。


  原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国经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高俊才:现代农业的一体两翼。


  安全性和经济性是现代农业的一体两翼,只有两个翅膀平衡协调发展,才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


  为什么这么说?举个例子,一些农民不知道种什么好,种什么怕什么不赚钱;一些城里人,不知道吃什么好’吃什么都怕有毒。这就说明消费者更关注安全性,农民更关注经济性,因此,政府既要关注安全性,又要关注经济性。


  如何兼具安全性和经济性,需要从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进一步给予重视,在政策建议上可概括为四个“更加”。


  一是政策调控要更加重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调整思维,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理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真正提高适应市场的要素,解决农业安全问题,这将是“十三五”甚至今后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可能比发达国家的难度更大。


  二是更加重视规模化经营。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因为小生产既不能保证安全性,也不能提高效益,只有适度规模化经营,才能更好地把安全性和经济性统一起来。规模化的形式不一定要学习美国、欧洲的规模化形式,可以从我们国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不搞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


  三是要更加重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凡事以人为本,猪牛羊、粮面、油菜都是人种养出来的,提髙种养农民的素质才能提髙产量和效益。要提高素质就要加强培训,德国、法国农民都是要发证的,农民的证书很严格,如果没有证书,是没有经营权的。韩国对农民和村官的培训,也比我们严格多了,用农药得有证书,如果没有证书用农药是违法的。我们今后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尤其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需要规模化经营,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提高安全和经济性。比如说用农药,要精准用药、精准用肥,如果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既提高了成本,也不能保证安全。


  四是要更加重视政策调控的精准度,应该由过去的普惠为主改变为精准为主,特别是定点定量的分析问题,要更精准地评估政策效果,有些措施要研究第三方评估机制,要把资金支持数量和效果、责任更好地挂钩。


作者:王海蕴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