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城市周边范围往往是广大的农村区域,小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城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小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采取支柱产业型、生态型、城郊型的发展模式。小城市发展应体现自身特色,应与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小城市;发展模式;津市市
一、小城市建设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表现在五个方面:1)生产发展。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生活宽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的财富增加,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3)乡风文明。精神文明也要有新进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邻里之间,生产上要相互帮助,生活上要相互关心。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4)村容整洁。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外在表现。5)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农民自己当家做主。
“新农村”的“新”,就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实际上是以生产发展替代经济发展;以生活富裕替代生活殷实;以村容整洁替代社会和谐;以乡风文明替代文化繁荣;以管理民主替代民主健全。再具体一点说,新农村的新表现在: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立新体制。可以说,这都是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角度,对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高度概括。
2.农村经济建设对小城市的依托
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生产,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现象,农业生产长期徘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困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土地不断减少,这些问题显然单靠农业生产是无法解决的。我们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问题,缺乏城市的带动作用,新农村建设最终是不可能完善甚至不能实现。应当尽快以小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农村问题首先表现为农业人口过多,加快城市化步伐,一方面可以转化一部分农村人口,使他们脱离农业生产,提高农村人口的收入;另一方面,依托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的发展,通过把部分乡镇企业转移到城市,可以解决这部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等问题,促进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城市发展模式的选取
1.小城市的发展定位
小城市的发展定位决定了小城市的发展方向。小城市所在区域有一定的范围,这个范围指的就是小城市的经济力所能辐射到的范围,由于小城市经济力的辐射作用,这个区域内的物质生产、商品流通、信息交换、资金融通等经济活动均以该小城市的发展与运作为中心。因此,小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性质是决定小城市发展定位的根本因素[1]。以小城市为其经济活动中心的一定的区域为农村区域,由此决定了小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一定范围农村区域的发展中心。具体表现为区域内农业发展中心、农村工业化中心、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心、农村城市化中心、农村外向型发展中心等。小城市的诸中心的具体定位也就是它的诸种城市的经济功能,而它的集合功能就是通过对区域内农村的经济服务和生产力能量的辐射来促动农业、农村工业、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逐步实现现代化。这也就是小城市作为一定农村区域发展中心这一发展定位的含义。
小城市的发展定位与大、中城市的发展定位不同。小城市是一定农村区域的发展中心,而大中城市则是现代大工业的集结地,是包括交通通讯、资金融通与货币运动、商业贸易在内的大流通中心,是在更大范围内包含农村区域在内的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一体化综合发展区域的中心。小城市要在它所定的发展位置上有成效地运作,就须遵循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不要跃位、不要越位。那就是不能在城市性质、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上搞拔苗助长,盲目升级,也就是不能朝集中大工业、发展大流通、必办高等级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大都市化方向发展,而要安于作为一定农村区域发展中心的小城市之位。二是一定要在带动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上面做足文章。
2.津市市发展模式的取向
津市市是湖南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澧水中下游,历来是湘鄂边际的工业重镇,现辖4镇3乡和4 个街道办事处。据2006年统计,总人口达到26.7万,其中,城镇人口18.34万,乡村人口8.36万,城市化率68.69,城市面积68.3km2,建成区面积10.66km2,是一个典型的小城市。津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工农业基础,根据津市的发展条件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我们认为,津市市应该采取支柱产业、城郊型、生态性的发展模式。
(1)支柱产业的发展模式。津市工业基础雄厚,全市拥有工业企业170余家,并已全部实现民营化,湖南汽车车桥厂目前已成为国内三吨轻型车桥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专业化车桥厂,在全国轻型车桥市场的占有率达70%以上。津市建有湖南省的制盐基地,湘澧盐矿是全国第一家真空制盐企业,其供开采工业储量为12.2亿吨。随着湘澧盐矿80万吨精制盐扩改项目的竣工,天盛电化公司10万吨烧碱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下游产品如聚氯乙烯、无水硫酸纳、双氧水、漂白剂等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津市将成为湖南省最大的盐化工工业基地。津市的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辐射范围的资源优势发展产业,产业发展形成以汽车、盐化、食品三大工业板块为支柱、多种门类配套的工业体系。通过产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由此带动辐射范围的区域经济大发展。
(2)城郊结合型的合理布局。城郊结合型的布局就是以城区为中心,发挥城市的职能作用,带动郊区的发展,激活郊区的经济,引导郊区的产业结构,使郊区成为城乡的纽带,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又要注意环境的保护。由于城郊土地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城市的扩展要和郊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切不可把郊区当作城市向外扩展、随意挤占的空间和垃圾堆放场所,也不能当作独立的经济区域,应视为整个城市中具有生态调节功能和外围环境美化功能的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在实施城郊型的战略中,要宣传政策,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城郊两者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使土地利用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结合,达到保护农业用地,使其产生更大效益的目的。
(3)生态型的发展思路。经济发展以往追求急功近利,采用掠夺开发、疯狂索取的做法。津市建设发展为保证长期的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摒弃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走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以提高经济质量为目标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二是要产业的生态化,把产业活动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把产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置于城市系统的物质、能量的总交换过程中,实现城市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三是要搞好城区主体绿化,包括清洁交通体系、环境的美化、优化,水资源的净化、大气保护等。通过这些措施,不断地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自净功能,保证城市的发展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高。
1.与所在区域内的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小城市的发展同所在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是正相关的关系。区域内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小城市发展的基础。有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由农村经济发展而来的对城市功能的需求、对城市发展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才会有小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随后之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齐备、城市市场的繁荣、城市人气的兴旺,小城市的发展则对所在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引导、带动和促进的中心作用,这一作用对农村经济之市场化、现代化尤为明显。所以,小城市与所在区域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小城市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2.不同小城市发展重点的差异
不同的小城市之间,它们作为一定农村区域的发展中心是共同的,但却有各自发展重点和相应的城市类型之别。形成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农村区域之间的差异。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就包含了不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同为一定农村区域的发展中心,小城市之间却有城市发展重点与不同重点功能作用发挥的差异。换言之,不同农村区域中的小城市可以有不同的发展之战略重点的选择,从而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小城市。
3.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结果修编城市规划,划定城市在规划期内的增长极限范围。由于历史原因,各小城市的城市规划都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的城市规模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不一,又因为在城市规划编制的过程中,是按各建设部门的用地计划汇总确定城市规模,这不利于节约用地,也和现在的以供给制约并引导需求用地原则不一致,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对城市规模进行调整,划定城市具体的增长边界,严格控制城市郊区农用地用途转变,切实遏制住城市任意外延的趋势,以保证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同恭.我国小城市发展的几个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0,(2):6-9.
吴雨才.小城市建设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1,(22):37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