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探索和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新思路,无论对我国城乡经济转型和人文生态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近。我们以武平县乡村作为范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田野考察等形式,对全县十七个乡镇文化建设进行了认真调查和剖析,并就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现有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有所增强,先后投入资金兴建了集图书阅览、健身、活动、展览和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和户外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部分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乡镇庙会文化蓬勃发展,平川镇红东村每年都举办一次颇具特色的烧花节;万安乡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纪念魏侃夫、永平乡十月十五打醮日等等。部分乡镇能利用民俗和传统文化开展民间文化活动。如平川镇通过挖转自掘、编排了彩球舞、舞船灯等民间特色文艺节目,并组建乐队传承十番音乐;东留乡的提线木偶克服种种困难编排了许多传统经典剧目参加镇村和县里的各种演出;永平中湍村的民俗绝技“上刀山下火海”每年都吸引着上万的观众参与。
尽管如此,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也面临新的困局,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仍然不足。国家、省、市、县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应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幅度,但不少县和乡镇因为财力不足,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有限,对民间特色文化和民俗活动开展的扶持资金不够,部分镇村一些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
2、部分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不少乡镇、村干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淡薄、甚至缺失,未能做到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内涵的整体把握。他们甚至不知道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什么,如何抓,以致不想抓、不愿抓。他们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软任务”,不如搞经济建设,看得见,摸得着,体现政绩明显,长期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同时亦存在畏难情绪,认为文化建设不好搞,费钱费力不讨好,从而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镇村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调查发现,目前乡镇文化站干部队伍的年轻人极少,多数不具备与文化工作对口的专业基础。同时,乡镇文化站长期以来都存在着编制少、隶属关系不清的状况。由于没有把已经作为“全民所有制文化事业”的文化站列入国家编制序列,没有真正得到法定的认可,导致文化站得不到应有的位置,文化干部被混岗使用,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处于这样的境地,乡镇文化站的职能作用根本得不到充分发挥。村级文化协管员聘任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许多镇村随意指定或指定镇村领导关系户为文化协管员,加之有些协管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难以完成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导致不少镇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4、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缺失、老化,青黄不接且后继乏力。我县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在农村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吹、拉、弹、唱和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人才,乡镇中小学亦几乎没有专业学校毕业的音、体、美教师,这对繁荣新农村文化造成很大阻碍;在民间文化传承方面也是后继无人,目前的民间艺人已趋老化,接班人难寻,长期下去一些宝贵的民间艺术很可能就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二、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城镇化背景下,乡村建设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农村文化建设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化工作任务,而是新形势下村民整体素质提升的生产力再造工程,是一个关于人力资本再造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迫切而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结合相关调查,我们特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近年来,中央和省市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我们应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我们应制定新农村文化扶持政策,认真落实“文化事业资金投入率不低于同年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这一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培育文化市场,扶植文化产业。县、乡镇、村每年抽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财政部门应确保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因增加新农村文化服务项目和内容而需要增补经费的问题,保证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并为乡镇文化站、村文体活动室等设施建设、运作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县与文化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如文体、教育、广电等主管局和新华书店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设施、器材及书刊,用于扶持新农村文化事业,以确保新农村文化建设和各类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2、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应强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要摒弃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搞得好不好,与县、镇、村工作业绩考评关系不大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建议各级政府都应高度重视新农村的文化建设,要把文化建设内容分年度提出考核指标,列入各级党政的考核内容,真正做到合理、适度、同步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把新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文化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年度工作目标和分类指导、实施意见,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互促互动、共同发展。各乡镇、村要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文化机构,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并把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3、培育引进人才,不断强化新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应尽快配齐乡镇文化站专业人员,理顺体制,落实编制,妥善解决其归属、工资待遇等问题,以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农村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文体局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位要面向新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新农村文化干部、文体骨干和文化专业户的培训辅导,充分引领、指导农村文化能人开展文化活动并使其发挥辐射作用。我们从现在起要有意识地解决农村文化队伍老龄化、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新农村文体能人,不断发展专兼职结合的新农村文化队伍,并通过精心培育、加强业务辅导,逐步提高新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积极扶持镇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文艺、棋类、球类等文体活动,激励农民积极参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三是从源头抓起,加强新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体第二课堂,设全上满教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四是着意引进人才,建议用足并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编制,在人力资源招聘时,可优先招收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和艺术体育类教师安排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学校。
4、加快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的作用。我们要充分运用省、市文化主管部门的相关扶持政策,积极行动,按达标要求迅速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扩建和兴建工作。我们应充分调动和发挥乡镇、行政村、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富裕农民的积极性,大力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文化事业,尽快构建出各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各个行政村有文化(体育)活动室、自然村里有文化活动户、农家书屋等多层次文体活动网络。同时,把文化站经费、农家书屋管理员工资列入各级财政补助,以充分发挥这些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并加强管理,以制度形式解决挤占、挪用文化站房和文化设施现象,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文化需求。
5、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我县新农村特色文化。农村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我县农村的传统文化,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对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我们还应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变旧文化为新文化;结合具有乡镇地域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以打造新农村的特色文化,并通过有效开发,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力争培育出一大批文化名镇、名村和名品。同时,我们也要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实现“以文养文”,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6、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创农村文化活动新路。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资源我们应予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庙会和农民自娱自乐的演出等我们要充分加以引领和疏导。我们应加强乡镇、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创造条件、加强宣传,通过“艺术扶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学校文化资源与镇村文化资源互补共享,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体育和教育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和体育运动会。让新农村文艺调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成为检验和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平台,成为新农村广大文体爱好者展示才能的舞台。各乡镇也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文艺会演和农民体育比赛等活动,行政村还可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搞些成才榜、功德榜和能人榜等文化宣传,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有效抵制农村封建迷信、黄、赌等不法活动的蔓延,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的文化氛围。我们要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要建立“常下乡”规划,不拘泥于形式,改进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继续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新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总之,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中重建轻管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无管理人员经费的保障,以至于许多场所、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农村文化仍然处在荒漠之中一点绿的状态。同时,各乡镇之间经济发展和文化基础有一定差异,为此,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不能“一刀切”、搞同一模式、定同一进度,应该结合各乡镇实际,制定不同的规划,分类推进和实施;加之,繁荣和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建议,可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实验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在一县率先选择2到3个乡镇、10到20个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作为试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文艺社团建设、文艺人才培训等方面,花1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推进试验工作。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然后逐步在其他镇、村进行推广,从而使我县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更快推进,取得更大成效。
作者:邹丽玲 来源:群文天地 2014年6期